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食品市场论文8篇

时间:2022-04-26 04:26:54

食品市场论文

食品市场论文篇1

一、目前季节性旅游市场餐饮经营存在的问题:

1、因经营的条件所制,难以办理《卫生许可证》。这些旅游胜地由于受自然、生活等环境的制约,再加上经营设备简陋,经营周期短,经营地址不固定等因素,按照卫生部门要求,不具备办理《卫生许可证》的条件,因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不予颁发《卫生许可证》。

2、因有关前置手续的制约,为办理营业执照造成难度。季节性强的旅游胜地经营的大部分是商业、餐饮业。在对餐饮业的监管上,由于办理《营业执照》前需要经营者提供卫生部门核发的《卫生许可证》、经营人员《健康证》,而绝大多数经营者全年只能经营3至5个月时间,再加上经营的从业人员不稳定,正因为如此,从卫生部门要求获取不到办证的资格,工商部门就无法办理办注册登记手续,经营者就领不到《营业执照》。

3、对工商部门日常监管工作造成困难。工商机关对旅游市场监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严把市场准入关。因大部分经营者的前置许可不够条件,因而就造成了无序进入或违法经营(无照经营)长期存在,给工商部门日常监管造成了许多不便。同时也制约着旅游市场的发展和游客对本地区旅游景区食品安全的信誉度。

4、经营的饮食质量无法保证。在“三证”尚不健全、监管难以深入、各职能部门职权不及时到位的情况下,经营者经营的饮食质量就难以保证,万一发生饮食方面不安全问题时就无法查处,形成部门之间相互扯皮,当地政府以经营的商户属于卫生、工商、公安为理由推辞,卫生部门以没办《卫生许可证》为由不参与处理,工商部门没办营业执照处罚难以介入等问题,到最后处理的结果将导致游客不满意,经营者意见大的问题。

二、监管的方法:

1、配合卫生部门办理临时《卫生合格证》。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应本着确保游客食品安全,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对景区餐饮业的管理,应由景区管委会协调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联手,形成监管合力。对不符合办理《卫生许可证》条件可以协调卫生部门尝试核发临时《卫生合格证》的办法,以解决前置许可的问题。

2、办理确不具备条件的,实行实名登记制。对办不下《卫生许可证》的,采取实名登记制的办法:一是经营者出摊经营前出示本人身份证有效证件并予以复印,详细登记经营者出摊位置、名牌号;二是登记经营者详细地址,起码知道经营者是什么地方人,万一出了问题,就能及时联系;三是由工商部门对采集到的经营者相关信息进行建档保存、备查。

3、签订食品安全合同,责任到人。在经营前,由卫生、工商部门对经营者签订有关食品安全责任合同书,合同上必须载明有关各负责任承诺等事项,应负的责任范围。

4、建立市场查巡制。实行实名管理以后,对经营者在日常监管中具有以下4个作用:

(1)实行实名管理制以后,明确了双方间的连带责任。经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签订食品安全生产经营合同书以后,明确了经营者在经营中各种事项,达到的标准,如发生不安全事故时所负的责任,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经营者不得规范各自的经营行为,也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

(2)实行实名管理制以后,弥补了原先经营者地址不详、联系方式不通的局面。彻底改变以往传统地做法,对经营者提供的个人身份证及住所要与公安核实,经审验准确无误后备案,同时所备案的联系方式是否能打通,并每月联系一次。这样万一发生什么问题,就能果断做出应急措施,消除不安全隐患。

食品市场论文篇2

关键词:绿色食品;市场;现状;发展对策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发展绿色食品,对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增强人民身体健康,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的现状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经过十几年发展,已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绿色食品产品开发以年均37%的速度递增,1999年产品总数1360个,2000年产品总数为1831个,2007年达到15238个,截止去年底,全国共有5740家农业和食品加工企业的15238个产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绿色食品生产总量达到8300万吨,出口创汇21.4亿美元。现已开发的绿色食品产品涵盖了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中的7大类、29个分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海产品、酒类、饮料类等,其中初级产品占37.24%,许多企业是大型知名企业,如运城市的胃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维之王食品有限公司、珊瑚红果业有限公司等,都是中国名牌产品。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南京、西安、深圳等国内大中城市相继组建了绿色食品专业营销网点和流通渠道,绿色食品以其鲜明的形象、过硬的质量、合理的价位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相当一部分已成功进入了日本、美国、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展示了绿色食品的广阔前景。

2、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产品结构不合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缺乏完整认识,制约了绿色食品的发展

市场的拓展,需要一定规模的产品。资料表明:绿色食品主要大类产品数量比重分别为:农林产品及其加工品类占59.4%、畜禽肉类占11.4%、水产类6.2%,饮品类占15.3%,其他产品占7.7%,而消费者最为关心和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水海产品所占比例极小。因此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太小,绿色食品在结构不尽合理,无法形成独特的绿色食品市场。

由于绿色食品宣传力度不够,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感知尚浅,因而未形成稳定的消费人群,造成有效需求不足。2006年某市统计局对绿色食品的认识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是78.5%的人听说过“绿色食品”这个名称,其中有24.1%的人未听说过“绿色食品”有识别标志,而具有识别标志能力的人只有21.9%。在买过绿色食品的人群中,也只有48.8%的人意识到“无污染安全”是绿色食品的主要特征。而62.4%的人由于对绿色食品缺乏正确的认识,以为绿颜色的食品就是绿色食品。

2.2绿色食品生产经营分散,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组织,产销脱节问题严重

绿色食品区域化生产虽初见雏形,但总体上分布仍很分散。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原料主要分布在生态资源未破坏的农村和边远地区。据统计,1999年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近70%分布农村,有的甚至是边远地区、交通闭塞的山区,而绿色食品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拉大,造成绿色食品供货困难,产供销脱节,导致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发展缓慢。

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市场的发育缺乏统一的协调组织,缺乏较强的经纪人队伍,并受流通领域条块分割、行业封闭体制的惯性影响,产品跨地区经营比较困难,产品供给没有规模,市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限,同样,绿色食品经营企业也相对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影响了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此外部分企业还存在“重申报,轻市场”的观念,过分依赖政府,这些都影响了绿色食品的市场发展。

2.3绿色食品市场建设滞缓,市场机制不规范,影响了人们购买的信心

绿色食品市场体系建设滞缓,主要表现在: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和绿色食品专业流通渠道建设滞后;目前我国大中城市80%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有所了解,其中大部分消费者表示,愿意消费绿色食品,但购买时必须非常方便,价格合理。当前绿色食品商业流通的专业化水平还很低,全国仅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少数大城市建有绿色食品专门零售商店,其他的地区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混售,不便于消费者选购。

绿色食品商标必须经过注册,才得以保护。但是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绿色食品侵权行为和假冒绿色食品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企业擅自扩大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范围。有的超期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假冒绿色食品标志,欺骗消费者,严重损害了绿色食品的市场整体形象。

3、加快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的的方式和途径

3.1严把产品质量关,组建绿色食品龙头企业

选择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扩大专业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龙头企业是绿色食品生产销售的关键。龙头企业可以是加工企业,也可以是流通企业。它们有共同的优势:一是具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产品的生产基地、质量、市场占有率有保证;二是不断发展扩大,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向规模化经营迈进。随着我国人均收人水平提高,人们对肉、蛋、水海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居民的肉蛋水海产品消费量比90年代分别提高了19.4%,76.8%,和55.1%。但在畜、禽、水产品养殖过程中,一些生产者为了增加产量,获取暴利,大量使用激素、抗生素、兴奋剂等,绿色食品质量令人担忧。因此国家应鼓励和支持建设一批大规模标准化的产品和原料生产基地,培育一批从事生产、加工、贸易、科研、开发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严格检疫程序,建立市场营销网络,规范绿色食品的市场秩序。

3.2有组织地建立绿色食品专营市场,形成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营销网络

为发挥绿色食品的规模效益,应有计划、有组织,分区域建立专业化的绿色食品批发市场。通过专业批发市场,聚集绿色食品,建立集散地;建立绿色食品专业销售网点;一定规模绿色食品的连锁店;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准确度高、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促进销售等特点。绿色食品管理部门应对连锁店和专业批发市场进行统一设计,结合绿色食品标志颜色,综合设计绿色食品统一的销售图案。建立连锁店和专业批发市场,配套好市场的各种硬件与软件。建立绿色食品交易平台,开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实现了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和绿色食品原料企业之间,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绿色食品营销企业间的网上订购;并依靠绿色食品连锁店和配送队伍,实现“网上购物”。

3.3加强宣传,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的绿色食品市场环境

开展多层次绿色食品宣传教育,启动绿色食品消费者市场,形成绿色食品消费潮流。不仅要对政府和企业宣传,还要向科研院校、社会团体和普通消费者宣传;宣传消费绿色食品,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转变群众的消费观念,使绿色食品消费意识深入人心。

绿色食品市场的完整发展,有利于树立绿色食品产业形象,实现开发绿色食品的价值;有利于引导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开发利用适销对路的产品,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有利于疏通绿色食品专业流通渠道,实现绿色食品的附加值,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因此,政府要组织协调技术、监督、工商等部门,建立完善市场监督体系,加大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保护力度,确保绿色食品产品质量。建立认证制度、质量控制、环境监测、产品监测等,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营造良好的绿色食品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罗斌.绿色食品概念.标准与原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食品市场论文篇3

在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就是食品工业,而我国的食品工业也已经加入到了国际的激烈竞争之中。食品工业要想协调、稳定、快速的发展,就必须要进行技术创新。但是,如果没有就目前的经济发展环境和市场结构进行分析,就盲目的进行创新,是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的。由食品工业生产出来的产品直接就是消费者,而经济发展的结构对消费者的食品偏好会产生一定影响,这样就决定了食品工业的技术创新的取向。经济发展、市场结构、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对我国目前建造适合经济现状的市场结构用来推动食品工业技术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背景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密集地就是中国,虽然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多,这就让我国成为食品消费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成为食品工业最有发展潜力的市场。近几年,我国食品工业在持续稳定的发展,在这样形式下,只有进行技术创新,才能让我国的食品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谓技术创新,就是要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来代替传统的落后技术。经济市场是食品工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源泉,同时也是对技术创新进行检验的最好背景。市场竞争使得市场结构对食品工业的技术创新产生影响,由此可以看出,食品工业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市场结构存在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正影响着食品工业的技术创新。

二、食品工业技术创新

食品的开发与生产,其最终的目的就是服务社会,使消费接受,但是让消费者接受一个新的产品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食品工业在进行技术创新的时候根据自己的技术能力与市场体制进行结合,充分认识经济发展中市场的需求,制定定新技术的创新规划。

之前的金融危机,使很多传统产业亏损、减产甚至倒闭。而有的实行技术创新的公司,不仅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减产,反而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沈阳的一家食品公司就是这些通过技术创新立足的食品工业之一。这家公司在建立分厂的基础上设立了产业学研究,初步完成了战略布局,真正使这家公司在逆境中成长的主要原因是这家公司运用科技创新的手段研发出专利产品。从公司创办开始,这家公司就独立研发出一种社会新型饮品-苹果醋,苹果醋的问世使得市场上的苹果与果农、运输、包装联系了起来,并且为食品业增加了新的亮点,开辟了我国在食品工业产品的新途径。苹果醋之所以会被经济发展中的消费者所接受欢迎,其主要原因是它能改善现代社会的人们因为饮食不均匀而导致的偏酸性体质。并且已经被营养专家所肯定,所以,苹果醋在现代市场结构下,很有发展的潜力。而这款已经成为该公司专利产品的苹果醋,其主要是因为公司实行了技术创新,而它的核心技术还受到其他各公司的青睐。果醋富含果胶、氨基酸、果糖和水果纤维对减肥、降血压、解酒等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所以对现代社会上不同的人群都有很好的市场价值。这家公司把科技创新的精神充分渗入到了公司的各个层次,用管理、科技、营销创新推动公司更好更快发展,并且把公司营业额的5%作为公司进行技术创新的费用,成立了产业发展的研究基地,并凭借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承担了多项国家重要的科研项目。技术创新的关键就是技术人才,这家公司充分利用优厚的条件,引进了在科研方面的人才,加大了技术创新的力度,实现了产品的创新机制。

通过这家公司利用技术创新而不断发展壮大,让其他食品工业知道只有进行技术创新,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只有充分了解市场的结构,进行的技术创新才能被市场接纳。

技术创新是食品工业进行长远发展的动力,在公司的长远发展规划中,要对技术创新进行高度强调,改进传统的思想,重视人才的培养,把科技创新视为食品工业发展视为主动力,加大技术创新研究资金,并且要对目前经济发展下的市场结构进行准确的了解,促进食品工业实现高速发展。

食品工业的发展会受经济发展的明显影响,当然经济的发展可以对食品工业的技术创新起到促进的作用,对食品工业长远角度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食品工业技术创新不仅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而且也会受到本行业发展的影响。就现在的状况,食品工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水平并没有因为经济的发展而进行提高,不过,就食品工业在长远的发展情况来看,食品工业随着发展技术产业化,每个公司在进行自主研发的积极性都在增加,技术创新的成果的转化速度也在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将推动食品工业在进行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加大。食品技术的创新成果在呈上升的状态,这样就是说明食品工业在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开始对技术创新的成果重视转化吸收,食品工业对新成果、新技术的需求比较高,虽然目前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但是随着今后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度也会渐渐提高。

三、政策建议

技术的创新是在经济发展下的市场结构下进行的,目前技术创新在我国的食品工业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国家的财政、贸易水平、法律、教育等,与工业国家相比,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还比较低,经济发展的影响还没有发挥出来,以下是对推动我国食品工业技术创新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国家市场结构的改革速度,是食品工业在市场结构下得以顺利进行技术创新的保障,技术可以超越,但是市场结构却不可以超越。如果市场结构不适合技术创新,食品工业就算通过加大投入资金和人才,其进行发展也会受到阻碍。因此,如果国家市场结构继续保持现状,那么就有可能导致食品工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成果不能给公司带来预期的收益。所以,我国要根据食品工业目前发展的状况,来进行市场结构改革,建造适合工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提高食品工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步伐。

(二)制定创新政策,对于现在经济发展的趋势,我国应该制定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政策,并且加以推广。食品工业的技术创新,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取得更多的利润,消费者的需求对有效推动技术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的需求和国家新政策的引导、指导下,食品工业以高收益为基本出发点,通过不断的研究、创新,推进食品工业不断的向前发展。

食品市场论文篇4

论文关键词:关注食品安全,共建全民健康—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多角度思考

 

进入2011年以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如“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一次次拷问着食品生产者的良知,也一次又一次撞击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侵害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合法权益,也毁坏了中国食品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力和中国食品的国际形象。现将近期我国发生的最新食品安全事件进行盘点,并从多角度深入思考。

一、近期食品安全事件回顾:

双汇瘦肉精猪肉

今年央视3.15晚会披露了河南济源双汇公司使用瘦肉精猪肉的事实。 “瘦肉精”属于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是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

催熟芒果

一般在5月中旬才能成熟的海南芒果,却在3月份就出现在了西安市场上。这些芒果基本都是被一种叫“乙烯利释剂”的“药”催熟的。“乙烯利释剂”是一种低毒农药,如果用量过大、就会超出国家标准,食用后人体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上海染色馒头

4月初,上海工商部门在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查扣6048只涉嫌“染色”馒头。染色馒头是通过回收馒头再加上着色剂而做出来的。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生产染色馒头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已被责令停产整顿,企业责任人被公安部门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水银刀鱼

4月9日,江阴一顾客在城中菜场购买的12条刀鱼中3条体内掺有水银。水银学名“汞”,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体状的金属。然而经过灌装水银加工过的刀鱼质量管理论文,简直就成了毒鱼,对人体有着极大的危害,一般人体吸食少量就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

万能牛肉膏

4月15日,安徽工商部门查获一种名为牛肉膏的添加剂,可让猪肉变“牛肉”。专家指出,但若违规超量和长期食用“牛肉膏”,则对人体有危害,甚至可能致癌。

硫磺毒生姜

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万寿桥工商所执法人员在辖区一座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内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000公斤。硫磺是一种金属硫化物,若长期食用,严重的会影响人的肝肾功能。

有毒豆芽

4月17日,沈阳市公安局查获使用有害非食品添加剂制成的豆芽2吨,半成品8吨。为了让食物更加漂亮、增加黄豆发芽率,这些豆芽里被加入了尿素、恩诺沙星等违法添加剂。恩诺沙星是一种抗生素,一般用在动物身上;6-苄氨基腺嘌呤长期食用则会在人体内产生可致癌的亚硝酸盐。

回炉面包

4月18日,广州连锁面包店“甜心客”被员工爆料面包店回收过期面包,每天回收过期的面包“重新组合”后再卖给消费者。一般面包的保质期为两三天,到了过期的那天早上就会下架运到生产车间重新组合。

假红薯粉条

4月22日,广东中山质监局查封一家粉条工厂,查获约1万斤假粉条成品。检查发现,该作坊的红薯粉是用普通玉米淀粉做原料。现场还发现大量墨汁、柠檬黄、果绿等添加剂。据悉,该作坊已卖出45吨假粉条。

蒙牛学生奶“中毒”

4月22日,陕西榆林市251名学生因饮用蒙牛集团统一配送的学生奶出现发烧、呕吐、肚痛、腹泻等症状。对此,蒙牛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检验结果出来之前,并不能下结论为“中毒”,并认为早晨空腹喝牛奶可能导致腹泻。甚至有专家认为是学生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死猪泡农药腌腊肉

4月27日记者曝光了广州一非法作坊在死猪中拌入剧毒农药腌制腊肉,并且公开销卖。现场发现的敌百虫是剧毒物质,而这间非法作坊所生产的“问题腊肉”,不仅流入白云区多家农贸市场,甚至还摆上了附近一家“张家港市好又多连锁超市”。

二、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理论思考:

【经济学思考】

1、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即使在它上面花费了大量劳动质量管理论文,也不能形成价值,因而也就不能成为商品。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有毒食品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没有相应的使用价值,不具备商品的基本属性,因此应该由生产厂家召回或由有关部门予以没收、销毁。2、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食品生产企业,如果不把消费者生命健康置于首位,必将被市场所抛弃,遭遇生存危机;而那些坚持质量为生命的企业,则因此有可能获得长远发展机会。这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必然结果。3、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使我国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协调有序的运行,必须将市场主体行为、市场秩序、政府的宏观调控等纳入法制轨道,促使市场经济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当前,我国应加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加强食品安全配套法律法规及配套制度的建设,明确食品添加剂等管理法规和使用标准,明确食品生产者的法律责任?在食品整顿领域做到有?梢馈⒂蟹ū匾馈⒅捶ū匮稀⑽シū鼐俊?

4、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但是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缺陷,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是市场调节自发性的表现,也暴露出我国食品监管领域存在诸多漏洞。当前,政府要加强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从食品生产领域到食品流通渠道,强化对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和对食品安全的标准化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食品的查处力度。

5、企业经营者的道德素质。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相应的道德建设。无论是投资者、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是独立的经济主体,需要树立自我负责的道德意识,既要使自己的经济行为尽可能为社会、他人和自己都带来好处,又要笃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6、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企业应该开展正当竞争,反对和抵制不正当竞争。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反映了少数企业经营者采用非法手段欺骗消费者,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质量管理论文,必然损害企业自身的信誉和形象,危及企业的生存发展。当前要强化食品生产商和销售者的社会责任感,牢固树立食品生产商和销售者的社会责任心,健全食品经销商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对缺乏诚信的食品经销商要及时曝光,同时发挥食品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 【政治学思考】1、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各级政府要本着对人民负责精神,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坚决遏制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的势头。

2、国家性质决定政府职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果断采取各种强有力的措施,认真履行了经济、政治、社会公共服务、文化等职能,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表现。当然,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和少数地方政府的不作为和乱作为不无关系,说明我国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建设对人民负责的服务型政府。3、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党中央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重中之重,体现了我党是我国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党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为民的理念。也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4、我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国家有关部门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严肃处理。就是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的体现。

【哲学思考】

1、意识能够反作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企业应该牢固树立起食品安全至上的理念,增强责任、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加强内部监管,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2、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部分食品生产者社会责任心不强,牺牲社会效益盲目追求经济利益;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不严,政府对于食品监管的重视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的缺失等。食品安全事件对消费者、企业、市场等方面影响都是的深远的。

3、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食品安全事件虽然发生在少数企业身上,但是整个国内食品市场的消极影响不容小觑。

4、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分清主流与直流。食品安全事件事件的影响虽然很恶劣质量管理论文,但我们还要看到全国的食品质量总体安全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在少数领域和个别企业身上。不能任意夸大或全盘否定我国的食品,盲目抢购国外产品。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党中央、国务院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果断采取措施,坚决遏制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倡导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广大人命的立场上。不法经营者价值观扭曲,忽视企业社会责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巨大损失。因此,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食品市场论文篇5

论文关键词:关注食品安全,共建全民健康—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多角度思考

进入2011年以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如“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一次次拷问着食品生产者的良知,也一次又一次撞击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侵害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合法权益,也毁坏了中国食品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力和中国食品的国际形象。现将近期我国发生的最新食品安全事件进行盘点,并从多角度深入思考。

一、近期食品安全事件回顾:

双汇瘦肉精猪肉

今年央视3.15晚会披露了河南济源双汇公司使用瘦肉精猪肉的事实。 “瘦肉精”属于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是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

催熟芒果

一般在5月中旬才能成熟的海南芒果,却在3月份就出现在了西安市场上。这些芒果基本都是被一种叫“乙烯利释剂”的“药”催熟的。“乙烯利释剂”是一种低毒农药,如果用量过大、就会超出国家标准,食用后人体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上海染色馒头

4月初,上海工商部门在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查扣6048只涉嫌“染色”馒头。染色馒头是通过回收馒头再加上着色剂而做出来的。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生产染色馒头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已被责令停产整顿,企业责任人被公安部门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水银刀鱼

4月9日,江阴一顾客在城中菜场购买的12条刀鱼中3条体内掺有水银。水银学名“汞”,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体状的金属。然而经过灌装水银加工过的刀鱼质量管理论文,简直就成了毒鱼,对人体有着极大的危害,一般人体吸食少量就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

万能牛肉膏

4月15日,安徽工商部门查获一种名为牛肉膏的添加剂,可让猪肉变“牛肉”。专家指出,但若违规超量和长期食用“牛肉膏”,则对人体有危害,甚至可能致癌。

硫磺毒生姜

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万寿桥工商所执法人员在辖区一座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内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000公斤。硫磺是一种金属硫化物,若长期食用,严重的会影响人的肝肾功能。

有毒豆芽

4月17日,沈阳市公安局查获使用有害非食品添加剂制成的豆芽2吨,半成品8吨。为了让食物更加漂亮、增加黄豆发芽率,这些豆芽里被加入了尿素、恩诺沙星等违法添加剂。恩诺沙星是一种抗生素,一般用在动物身上;6-苄氨基腺嘌呤长期食用则会在人体内产生可致癌的亚硝酸盐。

回炉面包

4月18日,广州连锁面包店“甜心客”被员工爆料面包店回收过期面包,每天回收过期的面包“重新组合”后再卖给消费者。一般面包的保质期为两三天,到了过期的那天早上就会下架运到生产车间重新组合。

假红薯粉条

4月22日,广东中山质监局查封一家粉条工厂,查获约1万斤假粉条成品。检查发现,该作坊的红薯粉是用普通玉米淀粉做原料。现场还发现大量墨汁、柠檬黄、果绿等添加剂。据悉,该作坊已卖出45吨假粉条。

蒙牛学生奶“中毒”

4月22日,陕西榆林市251名学生因饮用蒙牛集团统一配送的学生奶出现发烧、呕吐、肚痛、腹泻等症状。对此,蒙牛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检验结果出来之前,并不能下结论为“中毒”,并认为早晨空腹喝牛奶可能导致腹泻。甚至有专家认为是学生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死猪泡农药腌腊肉

4月27日记者曝光了广州一非法作坊在死猪中拌入剧毒农药腌制腊肉,并且公开销卖。现场发现的敌百虫是剧毒物质,而这间非法作坊所生产的“问题腊肉”,不仅流入白云区多家农贸市场,甚至还摆上了附近一家“张家港市好又多连锁超市”。

二、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理论思考:

【经济学思考】

1、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即使在它上面花费了大量劳动质量管理论文,也不能形成价值,因而也就不能成为商品。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有毒食品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没有相应的使用价值,不具备商品的基本属性,因此应该由生产厂家召回或由有关部门予以没收、销毁。2、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食品生产企业,如果不把消费者生命健康置于首位,必将被市场所抛弃,遭遇生存危机;而那些坚持质量为生命的企业,则因此有可能获得长远发展机会。这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必然结果。3、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使我国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协调有序的运行,必须将市场主体行为、市场秩序、政府的宏观调控等纳入法制轨道,促使市场经济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当前,我国应加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加强食品安全配套法律法规及配套制度的建设,明确食品添加剂等管理法规和使用标准,明确食品生产者的法律责任?谑称氛倭煊蜃龅接蟹?梢馈⒂蟹ū匾馈⒅捶ū匮稀⑽シū鼐俊?

4、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但是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缺陷,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是市场调节自发性的表现,也暴露出我国食品监管领域存在诸多漏洞。当前,政府要加强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从食品生产领域到食品流通渠道,强化对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和对食品安全的标准化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食品的查处力度。

5、企业经营者的道德素质。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相应的道德建设。无论是投资者、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是独立的经济主体,需要树立自我负责的道德意识,既要使自己的经济行为尽可能为社会、他人和自己都带来好处,又要笃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6、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企业应该开展正当竞争,反对和抵制不正当竞争。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反映了少数企业经营者采用非法手段欺骗消费者,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质量管理论文,必然损害企业自身的信誉和形象,危及企业的生存发展。当前要强化食品生产商和销售者的社会责任感,牢固树立食品生产商和销售者的社会责任心,健全食品经销商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对缺乏诚信的食品经销商要及时曝光,同时发挥食品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 【政治学思考】1、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各级政府要本着对人民负责精神,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坚决遏制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的势头。

2、国家性质决定政府职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果断采取各种强有力的措施,认真履行了经济、政治、社会公共服务、文化等职能,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表现。当然,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和少数地方政府的不作为和乱作为不无关系,说明我国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建设对人民负责的服务型政府。3、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党中央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重中之重,体现了我党是我国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党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为民的理念。也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4、我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国家有关部门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严肃处理。就是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的体现。

【哲学思考】

1、意识能够反作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企业应该牢固树立起食品安全至上的理念,增强责任、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加强内部监管,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2、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部分食品生产者社会责任心不强,牺牲社会效益盲目追求经济利益;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不严,政府对于食品监管的重视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的缺失等。食品安全事件对消费者、企业、市场等方面影响都是的深远的。

3、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食品安全事件虽然发生在少数企业身上,但是整个国内食品市场的消极影响不容小觑。

4、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分清主流与直流。食品安全事件事件的影响虽然很恶劣质量管理论文,但我们还要看到全国的食品质量总体安全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在少数领域和个别企业身上。不能任意夸大或全盘否定我国的食品,盲目抢购国外产品。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党中央、国务院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果断采取措施,坚决遏制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食品市场论文篇6

一、以市场需求阐明食品店品牌设计时需注意的事项与原则

食品店目标市场的发掘与开拓是食品店能够在激烈的食品市场竞争中取胜并占据一席之地的基础与前提,也是食品店品牌服务对象生产与定位的前提与基础,而作为食品店品牌服务的构成体食品店品牌设计,自然是以明确目标市场或目标市场需求为开端和基础。简言之,食品店品牌必须精准明确目标市场,并基于市场定位展开食品店品牌设计。但无论多么优秀的食品店品牌都无法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这使得每个食品店品牌都要细分自己的市场,并针对最佳的目标市场进行品牌设计、品牌营销,并取得品牌策略的胜利。基于此,作者以市场定位为基础,阐释了食品店进行品牌设计时需要遵循的原则、注意的事项,为读者提供更具现实意义的内容。一方面,作者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基于市场定位的食品店品牌设计绝不能简单地按年龄、性别、职业等划分目标市场,而是要更科学的运用目标市场区分与选择方法,进行更准确及科学的细分。究其原因,现代食品店品牌的竞争已呈现出白热化的态势,各品牌的目标市场不断细化,同一市场定位的食品店品牌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能否让消费者更及时、准确、深刻地认识并认同食品店品牌设计,已经成为食品店品牌设计成功的关键。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而言,当各个食品店品牌都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细分市场,并准确抓住目标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后,食品店品牌优势就会消减。故针对几乎不会饱和的食品市场,食品店要及时全面深入地调查与研究目标消费群体不断更新的需求,为食品店品牌设计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为食品店品牌设计质量提升提供基础性支持。另一方面,作者表明基于市场定位的食品店品牌设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高质量的食品店品牌设计并不能在品牌拥有者或设计者的想象中诞生,而是要经过一系列繁琐的过程打磨,即首先要精准细分市场,并从中找到最适合本食品店品牌的目标市场与受众群体,其次通过更深入的调研分析,确定品牌发展地区的实际情况,找到食品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异同点,再通过SWOT等营销理论分析明确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并扬长避短找准自己的位置,最终综合这些信息用以指导设计。这也说明食品店品牌设计遵循的一大原则就是要确定食品店品牌鲜明、合理的个性定位,认识到跟风、抄袭只能被其他品牌碾压并吞噬掉自己的市场份额,品牌影响力逐年下降,甚至不得不退出食品市场。例如国内一些成功的网红食品店,因围绕新时代年青人对个性的追求,推出了张扬个性、品味独特、拒绝雷同的装修风格、食品样式与口感,使自身的食品店品牌走在了时尚的前沿,快速赢得了渴求炫酷个性的消费群体的青睐。

二、以问题为导向研讨食品店品牌设计创新路径

食品市场论文篇7

(昭通学院管理学院,云南昭通657000)

摘要:近年来,屡治不绝的食品安全事件表明,传统的单中心治理模式不能很好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借鉴全球治理改革中的一个成功经验——多中心理论,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对于食品安全治理是一个有益探索。

关键词 :食品安全治理;多中心模式;单中心治理模式;现实困境

中图分类号:C9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9—0137—02

食品安全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依靠传统的单中心治理模式难以使其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因此,多中心理论的成功经验可以提供一个更为合理的解决途径,即多中心治理模式。

一、单中心治理模式的现实困境

(一)单一依靠政府的治理困境

国家,被霍布斯喻为“伟大的利维坦”,长期以来,为避免社会无序造成的动荡与破坏,我们习惯依靠霍布斯的“利维坦”模式,由政府这一力量强大、无所不能的“单中心”来维护社会秩序,满足公共需要。

在食品安全治理中,客观来看,政府监管作用是较为有力的,但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说明,有力未必一定有效。利维坦的力量确实强大无比,政府监管对食品行业存在约束与规范作用,但是,利益的诱惑显然强于政府的威慑,毕竟,“全能型”政府需要管理的事务太多了,强大的利维坦也有鞭长莫及之时,政府监管稍有松懈,不法食品生产与经营者便乘虚而入,政府这一单一食品安全防线便失灵了,食品安全事件也因此频频发生。

此外,从政府主观行为来看,按照公共选择理论的观点,政府也存在主观犯错的可能。如果某些食品监管领域存在利益的话,政府部门乐于涉足此类监管,因为可以从中获利,反之,那些无利可图的食品监管领域就会无人问津,成为监管真空。再有,如果食品生产经营者迎合政府部门的寻租行为,则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结成利益同盟,这些情况都造成政府对食品安全的治理失灵,使得食品安全治理陷入屡治不绝的困境。

(二)单一依靠市场的治理困境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市场的作用做了全面总结和最具创意的概括——“看不见的手”,这一观念也成为以后“市场万能”论以及完全依靠市场的单中心治理的理论之源。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推动的社会进步证明了“看不见的手”的巨大力量,然而,市场交易的理性行为不总是带来好的结果,它可能对第三方产生不利影响,这就是市场的“外部性”。除了外部性,市场的其他缺陷也在其发展中逐渐显现。事实证明,市场失灵是存在的。

食品生产与经营是一种最为普遍的市场行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对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在市场机制调节下进行食品生产经营与消费,作为“理性经济人”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可能选择承受巨大的道德风险乃至于法律风险来降低成本,“问题食品”无疑就成了少数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最优选择,因此,如果完全依靠市场这一单中心模式来调节食品生产经营,将会使得食品生产经营陷入类似于“集体行动的逻辑”的困境——个体的理性选择导致了公共利益的损坏。

二、多中心治理模式的理论内涵

治理意义上的“多中心”一词是在迈克尔·博兰尼的《管理社会事务的可能性》、《利润与多中心性》等论文中最先被阐述的,[1]作为一门治理理论则是美国学者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初逐渐创建的。“‘多中心’意味着有许多在形式上相互独立的决策中心……它们在竞争性关系中相互重视对方的存在,相互签订各种各样的合约,并从事合作性的活动,或者利用核心机制来解决冲突”。[2]

治理实践证明了单一依靠政府或者市场的单中心模式来寻求公共事物的解决之道都存在缺陷,两者都可能“失灵”。因此,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教授提出另外一种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即多中心理论所强调的治理的自主性。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教授通过对正反两方面的案例研究发现,制度设计者在自主治理过程中能够“发现”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借此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他们的规则,从而使得自主治理制度能够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与长期性。因此,按照多中心理论的观点,在公共事物的治理过程中,应该发挥自主治理的作用,这也是可以有效避免政府与市场缺陷的途径。当然,自主治理并不是否认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从“多中心”的理论内涵来看,应该充分发挥多个治理主体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各治理主体的作用与地位也各有区别,政府起着主导作用,要从总体上领导协调各治理主体的治理行为,为其他治理主体营造一个良好的治理环境,同时,接受其他治理主体的监督,形成一个政府主导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

三、多中心治理模式的实践建议

(一)完善政府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主导作用

首先,要明确政府治理职能。这就要求整合政府现有的食品安全治理职能,避免出现“九龙治水”的局面,政府部门的多头治理只会为“寻租”行为与“逃避责任”提供机会,因此,在政府职能改革过程中,应该加强统一协调管理,集中治理权力。其次,要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为此,要培养一支廉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加强食品监管部门的法律与道德修养,提高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治理素质与能力。最后,要建立政府部门的食品安全责任机制,强化政府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应对现行责任机制进行完善,建立科学合理的责任机制,加大行政问责力度,严惩失职渎职行为,确保责任追究到位,从而强化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

除了提高政府自身监管能力外,还应完善政府在多中心治理模式中的领导协调作用。一方面,要提高政府部门的综合协调能力,加强政府对治理全局的领导作用;另一方面,政府要与其他治理主体相互配合,发挥多中心治理的整理效应。

(二)优化市场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调节作用

首先,要深化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为此,应该进一步完善市场秩序,培育和健全市场体系,营造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市场环境,由市场来淘汰生产“问题食品”的企业。其次,重点要建立公平竞争的规范化市场,坚决反对食品行业的不正当竞争,逐渐消除食品市场的外部性影响。另外,通过市场化的作用,建立专门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企业,比如,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营利性监督企业。总之,通过发挥市场化的食品安全治理作用,有利于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

(三)加强食品安全的自主治理

1.发挥食品行业协会的自主监管作用

食品行业协会是由食品行业的生产经营者自愿组成的、为维护会员共同利益承担相应社会责任、按照行业章程开展活动的自治组织,在食品安全治理中有着重要作用。它们具有强大的信息优势,能够发挥行业内部互相监督的功能。另外,自主制定的“行规”具有较强的约束与制裁功能。因此,对于众多分散的食品生产经营者而言,如果能够充分发挥食品行业协会自主治理作用,可以大大降低政府监督成本,提高整体监管效果。此外,食品行业协会可以促进本行业健康发展,使食品安全从生产源头得到保障。

2.发挥其他社会组织的社会监管作用

社会监管力量主要以非营利的第三部门为主,即公益性志愿者组织,它们的组织目标就是为了维护食品安全。此类公益组织由各个阶层的社会成员组成,作为食品消费者的自主治理主体,他们是与食品安全联系最紧、距离最近的直接相关者,是各类食品信息的最先反馈者,大多时候他们是食品问题的最先觉察者,他们对食品安全最为关心,因此,支持和引导广大志愿者团体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中来,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弥补单中心治理模式的不足。

参考文献]

[1](英)迈克尔·博兰尼著.自由的逻辑[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2](美)奥斯特罗姆,帕克斯,惠特克著.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3](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著.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食品市场论文篇8

为了记录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历史,展示商品交易市场领域理论研究成果,本刊特设置“人物志”栏目,每期向读者介绍一位从事商品交易市场理论系统研究的专家学者。

作为我国现代粮食市场体系的创始人之一,李经谋领导组建了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和郑州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它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第一家规范化的现代粮食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试点单位,其建立被国际舆论评价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市场经济的里程碑”。

在实践上,李经谋带领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创建了我国现代粮食批发市场、期货市场和电子商务的基本运行模式,实现了我国现代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和发展的三次飞跃。即1990年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实现了中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从理论到实践的第一次飞跃,“郑州价格”成为我国粮食市场的“晴雨表”和指导价格;1993年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具有国际规范的农产品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实现了中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从现货到期货的第二次飞跃,期货,现货结合运作的“郑州模式”被国际期货界充分肯定;2000年中华粮网揭牌,标志着我国的粮食批发市场真正步入信息化时代,实现了中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从传统到网络的第三次飞跃,“让粮食在网上流通”成为现实。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