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卫生院护士工作计划8篇

时间:2023-02-16 20:25:22

卫生院护士工作计划

卫生院护士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 典型问题;护理人才培养

【中国分类号】 R69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512-0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1]在乡镇卫生院中,护士培养存在典型的几个问题。

目标缺失型。由于乡镇卫生院处于基层,护士培养方面缺少必要的人力和物力保证,在培养目标方面缺少系统目标。培养哪些内容,达到什么目标,医院管理人员缺少科学的循序渐进的定位。或者目标出示不清晰具体,这样就缺少必要的目标取向,培训效果不理想,泛泛学习,针对性不强,不知道系统培训到底如何安排,护士出现学习的亚健康状态,思维出现真空,实际效果欠缺。

培训理论失位型。乡镇卫生院处于基层,护士长管理工作和一线护理工作繁重,学习时间不充分,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需要强化,尤其理论水平需要着重加强。跟上最新护理创新理论,在临床工作中加强实践,护理管理者就必须不断培养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护理人才,使护理人员的知识不断更新,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过程失控型。在护理人员整个培养过程中,时间比较零碎,精力受到约束,乡镇卫生院过程管理精细化欠缺,有时某些护理人员理论水平欠缺甚至是护理管理人员监督不到位,是在这个过程中缺少作为造成的,或者受到护理人员自身的因素影响。这样失控的缺乏一以贯之的培训势必影响卫生院整体护理人才实际业务能级的提升。

结果放任型。有的护士没有达到护士长所要求的标准,但是没有必要检查,反馈;要么反馈不及时,不具体。这些影响了护士的培训的动力和效率,有的护士学习惰性的心理就得以滋长,护士培养的实效性就无从谈起。

方法呆板型。乡镇卫生院业务学习考试和实际操作是常用方法,而缺少多种方法相结合,影响了护士学习的主动性。

对于护士和护士长习惯的业务培训,我们以习惯的态度和习惯的方式,无论是其内在的变化还是面对当下医改的新形式,都是不允许的,习惯思维运用的不好,有可能对基层卫生院业务培训是个不小的阻力,因此业务培训迫切需要应用新思维,新方法。

乡镇卫生院护士业务培训的理论性和实效性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我们试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 全程以目标定位。

护理管理者应该全面了解护士信息,做个细心人,把收集的资料汇集、归纳起来。根据护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划分为若干等级,初步提出适合各级的培训目标和发展计划。再结合每个人的不同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做出微调,以保证培训计划具有个性化。例如:把年资较长,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理论知识强的护士分为一级,根据其特点制订出较高的培训目标,提供他们发展平台,如:写出质量较高的论文、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或者安排协助护士长参与病房管理和质量检查,帮助其向更高层次发展;把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护士或基础知识差的护士划分为二级或者三级,在制订培训计划时就要着重“三基”知识的内容。老中青,三个层级分别发展,造成你追我赶,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生动发展局面,最终达成各自目标。

二 、 护理培训理论到位。

只有培训理论的支撑,培训行为才能有依据,有科学和系统性,培训行为才是培训理论的体现。在乡镇卫生院中护理程序理论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效用,是一种科学的、逻辑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及工作方法[2],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步骤和行动,实行系统的、全面的整体护理,并且是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与反馈功能的过程[3]。护理程序理论引入护士培训中,是比较切合护理管理要求,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是护理程序理论在护理管理领域的新拓展。它充分说明护理程序不仅适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也同样适用于护理管理中。[4]

三 、 过程应该得到监控。

任何系统都要与外在发生关系,不可能单独存在的。 护士培训能力的提升是与各方面相关的。护士培训计划和措施确定以后,按照培训的步骤按时进行。并且充分发挥主管护士、护师的传帮带职责,帮助落实各项培训计划。护士长定期检查学习情况,查笔记,考核学习效果。根据落实情况进行适当的奖惩,培训不合格者找谈话,戒勉,并作详细记录,再学习,循环往复,直到合格,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以便下一阶段的顺利推进,对于优秀者适时表扬。护士培训管理关键在过程,实际效用才能明显。

四 、 结果需要有效反馈。

按照心理学最近发展区的观点,编制考核的题目,在此处用力,尤其是年轻经验不足的护士感受到自己知识储备较少,但通过努力,能达到预期目标。护士长不断总结培训效果,分析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评价整个计划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对培训计划做出相应的修改,问题的出现并反馈是为了更有效果的培训行为的落实。

五 、 方法需要优化。

最优化方法(也称做运筹学方法)是近几十年形成的,它主要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种系统的优化途径及方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最优化方法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有组织系统的管理问题及其生产经营活动。[5]护士能力的的培养包括临床护理技能的培养、专业技术和知识的培养、护理管理能力的培养。乡镇卫生院护士实际操作培训应该常态化,平时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学历层次,选拔优秀护士到高校进修,护士长交流到具有优良管理条件的医院挂职学习,多种培训方法最终要优化。

总之,在“医改”背景下,关于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护士长要按照文件精神,“健全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制度”,“加强护理队伍建设,逐步解决护理人员比例过低的问题”,“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1]护士长要敢于管理,管理要在点子上,不需要“走马观花”式的业务培训,而是需要“欣赏啊,慢慢欣赏”的有实效的业务培训,切实帮助护士提高专业素质和服务技能,促进整个护理队伍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3月17日。

[2] 魏彦芬,沈宁,赵书元。对6所医院护士运用护理程序情况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1996年。

[3] 袁剑云,金乔,主编。系统化整体护理与模式病房建设,卫生部护理中心教育委员会组编,1993年。

卫生院护士工作计划篇2

中图分类号:R47;R192.6;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1056-02

护士规范化培训,是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规范护士执业行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的重要途经,如何使护理专业院校毕业后在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达到卫生部《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护师水平。是护理部教学管理人员的在肩重任。2006年,我院按国家卫生部《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有关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要求,通过应用《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实现对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有效管理,增强了护士接受培训的依从性、自觉性,提高了护士长对培训教学的计划性和规范性,有利于护理部对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时监控,保证了护士规范化培训的计划落实和培训质量,

1 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的应用概况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由于业务的飞速发展,从2004年的6个护理单元发展到如今的13个护理单元,2005―2006年共招聘护理专业大中专毕业生4批共80余人,护理队伍迅速壮大,由于新人多,科室轮转快(3~6个月轮转1次),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中专、大专、本科)给护理教学培训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二级医院又无专职护理教学管理人员,致使科室用人与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产生了矛盾,要么是新毕业护士不能按计划完成培训、科室轮转,要么是科室人员青黄不接,培训(或无证)人员多,影响科室排班,针对我院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卫生部《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有关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要求,制定了适合我院护理教学培训的《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为我院护士的规范化培训管理提供了直观、有效的途经。

2 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的结构和内容

《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是护理专业院校毕业后在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护士的专用手册,以国家卫生部《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为架构,结合培训大纲具体要求设置:①培训大纲、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方法、培训时限、培训层面。②科室轮转计划:包括轮转科室、时间,完成项目、时间。⑧自修内容、考核记录:国家和行业法律法规、医院管理制度、护理人员行为规范、岗位职责、护理核心制度、护理技术操作规范,④专业考核记录: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专科操作、应变能力、应急抢救能力,⑤书面材料:护理查房、小讲课课件、个案护理、临床工作笔记、患者眼务需求调查、护理工作新建议,⑥出勤记录:出勤率、夜班数、加班数、各种假期情况。⑦个人总结与科室评价: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工作能力及表现、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等。⑧缺陷记录:纠纷、差错、事故。

3 效果

3.1 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有利于提高护士接受培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作为培训工具、培训记录、培训指导手册,对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有监控和督促作用,护士按照手册要求,逐项逐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培训,及时考核,及时记录,及时评估,及时统计,对因各种客观因素影响而估计在计划内不能完成的项目,及时向护士长汇报,请求给予调整、安排,对于经过培训而未达到要求的项目,自觉申请计划外培训补考,以免影响转正定级。

3.2 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有助于临床教学人员提高专业水乎。

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对教学人员的资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原来的随意式、师徒式经验教学,到现在的科学化、规范化培训,促使教学人员自觉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在专科护理,急救知识和技能训练中起表率作用,不断地充实自己,更新知识,拓宽视野,了解和熟悉学科发展新动向,走在学科的前沿,才能承担教学人员重任,出色地完成教学培训]任务,护士规范化培训,不仅培训了新毕业的临床护士,也培训了临床教学人员,使医院的护理队伍整体素质、专业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卫生院护士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 区域网络;对口扶持;乡镇卫生院;优质护理;成效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工作也出现了一些相应的变化。经历了从功能制护理逐步向责任制护理、系统化整体护理、全程护理及优质护理服务等[1]。大医之道, 仁心当先;护理之道, 爱心为本。自2010年卫生部号召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 全国掀起了以“夯实基础护理, 提供满意服务”为目标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开展创优服务是医疗改革的需要、是病者及家属的需要、是专业的范畴, 通过实施整体护理达到患者满意, 家属放心。优质护理服务是作为医改的一项长期性的中心工作, 而并非一场运动[1], 为响应卫生部的号召, 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把此项工作持续、有效地推广, 需建立科学、可行的长效机制, 本院作为广东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 在本地区二级以上医院积极宣传和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 与高要市19个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区域网络, 实施对口帮扶计划, 把优质护理服务通过与乡镇卫生院的区域服务网向社区延伸, 为本地群众提供最大限度的方便, 充分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优越性。现将实施的体会报告如下。

1 实施的方法和路径

1. 1 实施路径

1. 1. 1 医院制定了帮扶需求征求表, 在各乡镇卫生院选取了30%医护人员进行调查, 通过下发征求表, 了解他们对护理服务的理解及帮扶需求。并多次深入乡镇卫生院调研, 广泛征求意见。

1. 1. 2 根据各乡镇卫生院不同的需求, 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详细列出针对性的帮扶计划。

1. 1. 3 建立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 对全市19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了划分, 由本院各临床护理单元包镇, 并指导乡镇卫生院负责包村, 建立完善的患者双向转诊机制, 确保畅通有效的患者就诊流程。

1. 1. 4 建立患者从就诊到入院到出院后的全程护理服务流程, 明确各层级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与职责要求, 搭建及时、畅通、有效的院间沟通平台, 保证患者护理的延续性。

1. 1. 5 分片区组织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学习卫生部及卫生厅开展优质护理的相关文件, 以统一思想认识, 转变观念, 调动全体护士的积极性。

1. 1. 6 本着“帮扶带教、授人以渔”的思想, 结合被帮扶单位的实际情况, 为乡镇卫生院培养自身造血功能, 不断提高卫生院的护理业务能力和水平。

1. 2 实施的方法

1. 2. 1 由护理部统一部署整体的工作计划, 计划分别备存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各乡镇卫生院、各临床科室等, 让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工作计划充分认识与研究, 再由她们组织本部门护理人员对文件进行学习, 以确保计划顺利实施。

1. 2. 2 本院各护理单元组织护理骨干定期到乡镇卫生院指导开展业务并推广适用新技术、新理念。主要采取的方式有四种:一是“走下去”帮教。由本院对口支持单位护理骨干定期到乡镇卫生院, 通过质量评估, 主持查房, 护理会诊, 疑难病例讨论, 举办培训班等, 实行现场传、帮、带。二是“请上来”培养。每月邀请乡镇护理人员到本院通过免费的跟班进修学习, 参加短期培训和学术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三是“全天候”指导。乡镇卫生和村诊所遇到解决不了的护理疑难问题, 需要请本院护理人员前去协助解决的, 不论白天黑夜, 还是公休节假日, 对口专科骨干随叫随到。四是“互动式”交流。经常召集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会议, 传达优质护理服务的精神和宗旨。把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要求, 实施的路径及方法向各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作详细的说明, 让她们较快认清形势, 及时转变观念, 建立为患者服务的良好理念。每半年邀请乡镇护理技术骨干参与优质护理服务亮点交流, 总结过去的工作成绩并分享工作经验, 同时征求帮扶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

1. 2. 3 制定目标一致的优质护理服务效果评价体系和标准, 由帮扶单元每月组织本部门护理骨干和对口扶持的卫生院护理骨干对其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进程进行评估, 对照评价标准逐项打分, 评估结束后把19个卫生院存在问题进行综合, 查找共性和个性问题, 专科的问题通过护理会诊的形式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对于其他问题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逐一解决。

2 实施结果

2. 1 通过计划的实施, 区域范围对患者护理服务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为本院与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建立了有效、直接的沟通平台, 增加了双方在护理服务配合上的默契, 一方面为在本院住院的康复期患者社区护理延伸开拓了更广的空间, 另一方面为各乡镇卫生院危重患者护理提供了有效、及时、安全、准确的护理服务保障, 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好评[2]。

2. 2 通过计划的实施, 区域内护士队伍护理服务观念有了根本的转变。经过两年来网络模式的运转, 一方面护士们能深刻认识到护理工作是一个独立的专科, 而并非附属于医疗的附带工作, 护理工作有着他的特殊性, 培养了护士工作中主动思考的行为;另一方面护士在工作中更显出人文关怀的特性, 通过对优质护理服务精神的灌输, 护士们对于人性化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工作中主动表现出换位思考, 充分做到以患者需求为出发点[3]。

2. 3 通过计划的实施, 区域内护士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 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对于本院护理人员来说, 由于有了明确的工作任务, 护士们更注重临床实践的积累和总结, 以便于为对口扶持单位业务指导做好充分的准备, 不知不觉中对其自身提升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对于乡镇卫生院的护理人员来说, 由于有了常态化、针对性的业务指导, 同时在工作中的一些疑惑能及时通过会诊、查房、质量评价等形式得以及时的梳理, 从而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这无形中就提升了她们的护理服务水平。

2. 4 计划的实施, 密切了双方的关系, 发挥了区域医疗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 促进了护理服务的社会地位的提高。区域网络的正常有效的运转, 使本院作为广东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在护理服务中的宝贵经验得以在全市推广应用, 在乡镇卫生院护理队伍中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外, 把优质护理的春风深入的带到了基层群众中去, 让更多的农民群众了解到护士的社会服务价值, 为我市护理专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讨论

优质服务简单的说是服务的提供者首先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产生优质服务的愿望, 然后去创造一个令大家满意、也令自己开心的环境。优质护理服务其核心是对患者实施全人制的整体护理, 而整体护理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或者说是一种护理观念。它是以人为中心, 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 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 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的指导思想[4]。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 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 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是夯实基础护理, 提供满意服务, 塑造职业文化, 提升公众满意度的实施路径。同时也是我国医学人文回归、社会公益回归与医患关系和谐的促进, 重要的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对人的尊重。责任护士是优质护理服务的主体, 区域护理服务网络的建立与实施, 使先进的护理成果得以更好地推广与运用, 通过各层级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 齐心协力, 用真心、真情和实际行动去爱护关心患者, 让患者真正体验到优质护理带给他们的实惠, 全面提高了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服务水平, 使农村患者就近享受到便利、优质、实惠的医疗服务, 升华了医患双方情感, 增强医患双方情感共鸣, 确保了政策深入人心, 突出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充分调动了广大护理人员积极性, 体现了护士社会价值, 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5]。

参考文献

[1] 代晓英.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意义.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13(25):310-311.

[2] 范玉玲, 刘秀玲, 聂俊青.夯实基础护理打造县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4(2 ):110-111.

[3] 赵东艳.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体会.中外医学研究, 2011,9(17):77-78.

卫生院护士工作计划篇4

1 存在的问题

1.1管理方面

1.1.1护理质量管理组织不健全:查看资料,从护理部到病区科室没有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更无质控记录。实地查看病区管理混乱,随意性很大。存在硬件设施相对滞后的客观因素,加之管理不到位,使得病区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体温单绘制不规范,不真实,医护记录不相吻合产生自相矛盾。医嘱单有执行医嘱后未签名或下医嘱与执行医嘱时间不符合实际,执行不规范的医嘱。重护记录缺失或者缺乏客观、真实、准确、完整性。手术护理记录单填写不认真,不详细;基础护理基本全由家属完成,提问护士,对级别护理要求知晓度低;消毒隔离观念较差,表现在治疗室三区划分不清,医疗废物处理不力,操作欠规范。综上根源问题主要出在护理管理层面,从护理部到科室没有质量要求标准,护理人员工作无章可循,日常又缺乏护理工作督,护理质量也就难以保证和改进。其次,护理人员素质问题也是原因之一。另外,来自患者的因素也不可忽视,乡镇卫生院病源有其特殊性,病情轻,随意性大,住院患者回家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在护理文书记录,规范执行医嘱等方面都是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

1.1.2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执行不完善:查看护理部,无病区护理差错登记及报表,几乎所有的卫生院无护理差错登记表。

1.1.3无护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14家卫生院均无护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提问护士或护士长不知道这项内容。

1.1.4重点环节管理不力:急救药品器材管理不到位,50%的医院没有专人专管的记录,急救药品有过期,急救器材完好率达不到100%;重点部门及其护理人员缺乏重点管理,如手术室,急诊室这些部门没有单独的考核培训记录。

1.1.5住院患者的管理差:14所乡镇卫生院,检查中发现11所医院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未做到系统管理,如无入院登记本、无医嘱转抄核对本、住院患者未挂床头卡等。住院病人安置部合理,多病种患者混住容易出现交叉感染。

1.1.6非法执业:主管领导安全法律意识淡漠,无护士执业证人员单独从事临床护理工作:65%的卫生院存在此类现象。

1.1.7不按服务规范操作规程要求工作:如输液不签名,操作不交代注意事项,有的不执行查对和无菌原则。护士对医嘱概念模糊,随意执行,特别是口头医嘱,事后不督促医生补开医嘱。健康教育不到位,每个卫生院随机抽查5例患者均未接受入院介绍和健康宣教,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等知晓率很低。存在问题的原因是责任护士因忙于一般性治疗工作,整体护理观念较差,导致知晓率低的原因。致使护理工作质量受损,造成护患间的矛盾产生。

1.2人力资源管理

1.2.1 护理人员业务能力有限,素质参差不全,管理存在着一定难度:基层乡镇卫生院护士年龄存在两极分化,一部40岁以上还在从事护理工作,其知识结构滞后,多年工作的不规范习性都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另一部分是学校分配新生,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医院对护理人员培训不到位,14家卫生院均无护士培训计划及记录。院内科内不组织培训学习,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机会极少,无法更新观念,更新知识,业务水平很难提高。

1.2.2 临床护理人员严重缺编:14所卫生院均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床位与护士比1:0.4的编制标准[1],87%的卫生院护比不能达到1:0.2。

个别卫生院院长对护理工作不重视,认为护士不不能直接增加业务收入,不考虑护理人员合理配置。

1.2.3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差: 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的差异,对相关法律条例认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差。

1.2.4护理人员的情绪不稳定:由于乡镇卫生院条件差,设备落后,待遇低,加上领导不重视护理,护士们都想尽办法跻身于县级条件好、设备先进、人员多的医院。已多年培养出的护理骨干陆续离开。这就影响了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导致护士不安心于基层医院工作。

2 对策和建议

2.1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落实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卫生院要高度重视护理工作,成立护理部,实行院科二级护理质量控制组织,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应该认真学习有关规章制度,针对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一级质控组每月全面检查,二级质控组每月有计划检查,每季度全面检查一次,做好原始记录和总结,每月对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并进行跟踪督导,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2.2加强护理人员对核心制度的学习,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护理部要定期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对14项核心制度的培训。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但是更大部分来自医疗系统长期潜伏的失误,是因为系统、程序、工作环境的疏忽造成的,应该摒弃责备个人的观念,而以建立完善防范系统为导向[2]。

2.3制定护理突发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提高护理人员应急能力:各卫生院均应制定护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并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达到人人掌握。

2.4全面加强护理人员岗位培训,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素质:首先,护理部年初要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在培训过程中要做好参加人员的签到工作,对讲课内容做好记录。培训后要有考试,最后达到人人合格。加强护理管理人员的培训,可到上级医院参观学习,或参加省、市护理管理培训班。选拔护理骨干力量赴上级医院进修,以汲取新的护理信息,适应医疗新进展的需要。开展护士岗前和护士规范化培训。建立护理人员的竞争激励机制,促进护士主动进取提升自身素质。

2.5合理配置临床护理人员:国家规定医疗机构床护比例要达到1:0.4比例,主管部门及领导要高度重视护理人人员的合理配置,逐步实现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基础的护理配置方法。

2.6加强护士准入制度的管理,严禁无护士执业证人员单独工作:医疗机构不得允许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在本机构从事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护理活动[3],护士执业,应取得执业注册得到护士执业证书。

2.7规范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文书表格化也带来了护理管理方式的转变[4]遵照2010年3月卫生部颁布《病历书写级别规范》结合实际情况,使用表格文书记录,在节省护理人员书写时间的同时又可避免护理记录的缺项问题。

2.8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加强护士自身素质的培养:认真学习护士条例,增强护士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感,保证护理安全。

参 考 文 献

[1]郭燕红.贯彻《护士条例》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全面履行护士义务[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5):390-391.

[2]潘学田.患者安全-我们的责任[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13-14.

卫生院护士工作计划篇5

社区护理服务工作计划【1】

社区护理宣传工作是促进社区居民健康,提高全体居民的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形成率的重要措施,是提升社区品位、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文明素质的必须长期坚持不懈抓紧抓实的工作内容,因此社区护理宣传工作是社区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计划如下:

一、目标

通过对社区范围内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社区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以及自我保健,群体保健能力,促进社区对健康的广泛支持,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条件,以达到提高社区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内容

(一)通过健康教育宣传,广泛动员领导层、动员专业人员、动员社区内各单位、家庭、个人参与。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目标转化为社会活动。

(二)下达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社区制订相应计划组织具体实施,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齐抓共管,创建一个有益于健康的社区环境。

(三)加强社区健康教育阵地建设,办好宣传窗、黑板报,确定专业人员负责,定期更换、刊出。鼓励社区内单位、家庭积极征订健康书刊。对上级下发的健康教育资料及时张贴、分发。利用各种形式,积极传播健康信息。

(四)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专题活动。针对社区内的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点保健人群等不同人群,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实施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以讲座培训为主要形式,辅以电话教育、走访宣传,为社区居民测量血压。结合各个卫生宣传日,开展社区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防止意外伤害与安全的教育,合理膳食与营养,居室环境卫生、生殖健康、体育健身等方面的家庭健康教育。

(五)做好活动计划书、活动记录、活动资料。对社区居民制定健康档案,对社区居民要进行健康生活指导,引导居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的测试,对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推广典型,抓好示范,整体提高。

三、具体安排

一月份:教育重点是合理膳食、安全教育、呼吸道传染病防治。

二月份:教育重点是节日食品卫生、家庭急救与护理。三月份:结合三八妇女节、3.24结核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宣传生殖健康知识、结核病防治知识。

四月份:结合爱国卫生月和4.25全国计划免疫传宣日,重点开展社区卫生公德、卫生法规和儿童预防接种知识教育。

五月份:结合国际劳动节和碘缺乏病宣传日、无烟日,重点开展职业卫生、科学使用碘盐、吸烟危害等知识教育。

六月份:结合国际儿童节、环境日、爱眼日、禁毒日,重点宣传儿童保健,近视防治,环境保护,远离XX等方面的知识。七月份:通过乘凉晚会、广场文艺演出等形式,重点开展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饮水饮食卫生知识教育。

八月份:结合母乳喂养宣传周,开展家庭常用消毒知识、科学育儿和社区常见病的宣传教育。

九月份:结合全国爱牙日、老人节开展口腔保健、老年性疾病防治知识、体育健身方面的宣传教育。

十月份:结合全国防治高血压日、世界神精卫生日,开展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和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十一月份:结合食品卫生宣传周和11.14的全国防治糖尿病日,开展食品卫生与营养、糖尿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十二月份:结合12.1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四、措施

(一)制定居民健康档案,做好记录。

(二)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推动健康教育全面开展。要建立固定的社区健康教育阵地。开展经常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扩大受益面,增强吸引力,提高有效性、针对性。

(三)定期为社区居民做健康检查,测量体温及血压等,在走访的同时宣传健康知识。

(四)要针对社区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做好教育评价。重点解决影响社区评价的主要环境和社会卫生问题。创建文明卫生的社区环境,提高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传染病、慢性病发病率逐步下降。

五、总结

通过一年的实施计划,通过记录,发现不足的问题及时改正,实施创新政策,明确努力方向,进一步推进健康教育。

社区护理服务工作计划【2】

在新的一年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体护理人员将继续在医院、护理部的正确带领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开拓各项业务。具体计划如下:

一、不断加强社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

1、按时执行并传达护理部的各项指示精神,以护理部为中心,以护理三基三严为基础,扎扎实实开展社区护理工作。

2、组织科内护士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实用教程》的学习,并定期考核。

3、针对过去一年社区护士在工作中存在的沾沾自喜的思想,开展护士职业素质及政治思想教育,必要时请护理专家进行授课。

4、组织科内护士学习《21世纪医院发展战略大课堂》中的素质教育课程,转变护士的服务观念,以正确的服务观念真诚对待每一位病人。

二、规范各项护理工作

1、继续发挥护士特长,配合开展各项护理工作。科室各小部门设立项目负责人,加强对物品、器械、资料等的监管工作,减少工作中容易出现的漏洞。

2、成立质控小组,每月组织科内质控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防微杜渐。

3、进一步完善社区上门探访及儿童保健质量控制工作。制定调查问卷,每季进行调查,了解服务对象对我们服务的反馈情况。

三、持续改进科室各项护理工作

1、加强门诊管理:

(1)在扩大门诊业务后,加强对门诊护理工作的管理,设立3-4张观察床,开展有特色的社区门诊服务。

(2)加强院感工作,尤其对妇科检查室、治疗室、化验室医疗废物的监管,由负责院感的护士(黄丽婵)负责培训及监督工作。

(3)创建特色社区门诊服务,提高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为病人操作时注意多与病人沟通,树立五十佳文明窗口形象。(门诊由温雪飞负责)

(4)年度内无护理投诉及护理差错发生。门诊就诊病人满意率为90%以上。

(5)提高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减轻病人的痛苦,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用度。

2、积极发展社区慢性病及康复上门访视个案

(1)保持与护理部、院内各科室的密切联系,取得配合和支持。尤其与内科两个病区护长多沟通,尽量做到将出院后在县城范围居住的病人作为常规转介到社区。

(2)加强社区护士探访慢性病及康复病人的技术培训,主管以上职称社区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尤其加强对年轻社区护士的培训。

(3)计划本年度社区上门探访率比去年增长10%,普通科病人探访率达到20%。

3、持续改进儿童保健服务

(1)提高大型仪器的使用率(仪器保养由邓小宇负责)。做好宣传工作,加强与妇产科及儿科沟通,开展耳声发射筛查。继续动员儿童在保健期间至少进行一次或以上视力筛查。配合保健科的体检工作,到县城幼儿园做好儿童视力筛查。

(2)完善档案管理及做好两纲工作,做好各项数据登记。(由周振霞负责)必要时可由门诊护士及药房人员协助整理资料。

(3)由儿童保健人员全力负责搞好产前讲座。具体做法:

a、在妇产科门诊做好宣传工作。

b、争取改善讲座室环境,如设置空调及做好室内宣传栏。

c、设置孕妇反馈本及员工进行季度分析总结工作,并改进部分产前讲座课件,力求通俗易懂,孕妇容易接受。

每季举行一次家长讲座,六.一儿童节举办一次亲子活动。

(4)加强3-6岁儿童保健工作,具体由邓小宇负责接见及预约。

4、不断壮大慢性病支持小组队伍

(1)继续做好糖尿病、高血压小组工作,让新护士也尝试学习带小组的方法及技巧。

(2)高血压小组,由廖春花负责,朱金萍协助。

(3)糖尿病小组开新组,由黄丽婵负责,陈杏琼协助。

(4)适当改变活动方式,尽量发挥组员的主动性,让老组员带动新组员。

(5)年终组织组员做好体检工作,各项检查给予八折优惠。

5、坚持拓展社区护士参与的各项社区业务

(1)继续参与社区开展的各类讲座活动,如到工厂、幼儿园、学校、老干局开展健康讲座活动,向社区不同人群传授健康知识,提高社区群众的健康意识。

(2)协助做好社区入户调查工作,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跟踪服务。

(3)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义诊、健康活动,支持总院护理工作,积极参与工会组织的各类活动。

(4)积极配合卫生局开展双向转诊工作,每日安排一名探访护士负责转诊。

四、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1、每月开展护士业务学习,本年度学习内容主要以《社区卫生服务实用教程》为主,加强护士社区护理知识的培训。(详见社区护士业务学习安排表)

2、在人手充足的情况下,加强探访护士业务素质的培训,派一至两名探访护士到香港学习康复技术。

3、继续争取香港蔡姑娘的支持,加强3-6岁儿童保健技术的培训及带教培训。

五、同行交流及培训

1、做好社区参观进修人员的实习和带教工作。

2、一如既往继续支持各地医院开展社区护理工作。

3、通过与各兄弟医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改进社区护理工作,让社区护理工作可持续发展下去。

六、做好科研及论文书写的传、帮、带工作

1、鼓励护士积极馔写论文,如有论文在报刊杂志发表的,科室可从主任基金中给予适当奖励。

2、争取去年申报的一项科研项目《新型儿童保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探索》本年度能顺利通过评审。

卫生院护士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 社区护士长

护理管理

社区护理管理是应用管理的原则,研究社区护理工作中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达到控制社区护理系统、激发社区护士工作热情及优化社区护理效应三方面的统一,从而确保社区护理服务质量。它包括组织管理、人员管理、业务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经济、信息管理、科研教学管理等。

社区护理由基层护理人员立足社区、面向家庭,以社区内居民的健康为中心,以老年人、妇女、儿童及残疾人为重点,向他们提供集预防、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为一体的综合、连续和便捷的健康护理服务。在卫生改革和卫生体系的建设发展中,社区卫生服务将成为我国基本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有效的保证社区“六位一体”工作顺利开展,形成优质的社区卫生服务运转模式,是社区护理管理者努力的方向。

我院是一所三级乙等综合医院,2003年依据卫生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等十四部委,《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经昆明市市卫生局资质审定,批准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经过近10年的努力实践,按,《昆明市2006-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经市、区卫生局批准,先后设立了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五华区红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盘龙区重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盘龙区青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华区幸福家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开展社区服务,覆盖19.2平方公里,为辖区近13万居民健康服务,形成自己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深受社区居民的认可,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其中按区域属地化管理原则,红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下设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网络管理和技术指导,并配合省、市、区开展多项科研载作,并有多篇社区论文在各种护理杂志上发表,社区护理科研也进展良好。在近10年的社区护理管理实践中,护士长在社区的建站、培训、服务和质量管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总结如下:

1 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规范化管理主要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落实和执行来实现。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管理和评价是保证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

1.1建立管理制度,制订各项考核细则,以制度管理人,医院实行业务副院长—医务科、护理部—中心(站)主任、护士长三级管理,各社区中心(站)设立护士长,建立了各级各类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各类人员培训、管理与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各项登记、记录、统计制度;制定了常见病、多发病护理常规;预防、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各项技术服务工作规范;生物制品使用、管理、保存制度;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护理紧急风险应急预案及程序;社区护理操作规程;制定社区护理工作考核标准,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拓展护理服务项目,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工作流程,为社区护理管理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1.2依法执业 在医疗将证责任倒置的形势下,强化社区护士职业风险意识,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遵守操作规程,恪守行业规范,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如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抢救制度、查对制度、告知制度、差错事故防范和登记报告制等核心制度。加强法律法规教育,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技术规范、职业安全防范办法等,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安全,减少护理纠纷和缺陷。[1]

2 转变服务意识,加大培训力度做到持证上岗

社区知识的培训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社区护理具有住地分散、工作独立、面对人群广泛等特点,应具备高度责任心、崇高的敬业精神、能独立解决护理具体问题的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和一定的交流能力,应采取多形式、对多渠道、多方法对人员进行培训。

2.1团队建设

社区中心(站)承担“六位一体”的服务,每人有重点负责项目,每项工作有交叉部分,团队协作程度直接影响工作量完成。要培养护士树立团队精神,转变思想观念,进行护理执业道德教育。建立社区激励机制促进社区站健康发展。

2.2护士由专科转向社区,应学习全科护理理论,重点加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监测知识学习。由于临床护理与社区护理工作内容存在较大差别,社区护士除了要将临床护理中的基础护理技术应用到社区外,还要学习掌握社区急救、家庭抢救、外伤清创等技术操作;要学会母乳喂养指导、家庭护理、临终关怀、伤残康复护理等,以保证护理服务质量;同时还要掌握财务、药品、计算机信息管理知识,以适应社区护理服务需求。

2.3制定系统理论培训计划,分阶段组织系列知识培训班学习 如:《高血压防治指南》、《糖尿病系列管理》、《心电图学习与指导》、《流行病学调查与统计》等系列知识。全员分期分批组织护士参加市、区社区协会举办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培养重点人员参加护理管理干部培训、残疾人康复指导知识培训、计划生育指导知识培训等,按照医院管理年评价要求组织技能操作训练,全员参加人人过关。

2.4鼓励护士参加《全国社区护理函授培训》及《云南省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学习,参训率100%,预防保健人员取得区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培训合格证,尽早实现了护理人员持证上岗要求; 转贴于

3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遵循法律原则

3.1 社区卫生服务按照服务项目管理 社区护理治疗远不同于医院,医患关系也不同于医院,医院护理不能照搬到社区,拓展护理服务项目满足居民需求是护理工作的目标,同时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难度,特别是家庭护理服务增加了护理风险,根据实际工作的问题研究并出台了《家庭静脉输液协议书》、《患者输液须知》等,对社区站用药做了严格的控制,如生物制品、抗生素等药物应用做了严格限制;外带药患者治疗的实施方案等,以降低护理工作风险,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3.2 应用护理程序开展家庭护理 对家庭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也根据家庭环境也做了明确规范,特别是入户输液治疗的患者观察做了具体要求。同时社区护理还承担健康课堂、康复指导等工作。根据家庭护理工作流程,制定了家庭护理的护理病历书写模式,对家庭护理的病人按整体护理的要求,做好对患者评估、制定护理计划、护理措施,记录每次入户时患者的病情、心理、饮食、治疗、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患者病情进展,为医生诊疗提供参考,对完成的护理病历归入个人健康档案管理。

3.3 拓展服务项目依据居民需求 基础护理及健康指导对于长期在家卧床患者极为重要,根据患者需求护士在上门开展基础护理,如:褥疮护理、口腔护理等操作,并对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指导。尽管这些工作繁复、消耗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但更多的是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同时带来了社会效益。

4 抓好质量管理是社区工作健康运转的重要环节

4.1 社区质控工作在护理部和院感科的监督管理下执行,将护理工作制成表格进行量化并制定考核标准 , 护理质量检查采用坚持每个月不定期抽查、定期月查和护理部季度大查相结合,在站上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讨,采取措施解决,并按照社区奖惩制度实施,做到奖惩分明。

4.2 每月召开护理组长例会 布置、传达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定期反馈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对社区中心、站发生的特殊问题,特殊病例加以讨论,修改工作流程、制定解决方案。限于社区站条件,对布局和工作程序进行多次规范、调整,坚持质量持续改进。

4.3 每季度召开全员护士大会 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结合工作中的特殊事例,增强法律意识,加强医疗事故的防范。根据社区培训要求,组织全员加强重点知识培训和考核,做到学习有系统,考核有重点、实效。

4.4 每月质量检查同时在社区中心、站进行现场访谈 每半年对辖区居民电话调查或召开座谈会,了解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和社区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一方面考核属区护理质量、一方面不断拓展护理服务项目、完善社区护理工作,最大限度内满足居民需求。

4.5 加强消毒隔离管理和医用废物处理管理 社区中心站虽然设置在院外,地方小、条件差,但消毒隔离要求及医用废物管理和医院是相同的,由于消毒室在医院供应室进行,故对消毒包增订了运输环节管理规定,确保消毒包使用安全。社区中心站物品均由医院消毒、监测、管理。如:医用垃圾存放和运输严格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处理,医院有专人、专车回收,社区中心站有详细的医用垃圾回收登记。全科医生也参与了管理,所以社区全员要掌握消毒技术规范知识,严格按规范要求落实,责任落实到个人。

随着人类对健康需求的日益提高,社会对社区护士的要求标准和期望值越来越高,如何建立社区护理组织体系,加强社区护理质量管理[2],使社区护理健康发展,是每个社区护理管理者必须思考、实践与努力的方向。

参 考 文 献

卫生院护士工作计划篇7

1. 计划生育服务站护理现状:

1.1护理人员素质低下:由于传统观念和待遇等影响,高学历、高技术、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基本上流向各类甲级医院,而流向计划生育服务站的护理人员相对学历和技术低,有些甚至是非护理专业毕业(助产、医士专业多见),有些护理人员多年来甚至兼任化验、会计等非专业业务。而且,计划生育服务站多年来的工作重点是计划生育技术,病种比较单一,开展的护理业务也比较单一。导致护理人员实际护理操作实践较少,只是简单的打针,输液和简单的计划生育手术配合等。导致护理人员的理论、临床实践等业务能力渐渐荒废,面对现在工作重点的调整,护理人员对自身的能力缺乏自信,对未来的工作开展的适应性降低[2]。

1.2护理管理与专业知识贫乏: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医疗战线上护理人员的理论、实践的水平都在不断提升,本科护士、研究生学历比例不断提高,专科护士、业务能手不断涌现。而作为计划生育服务站的护理人员,基本上还是在原地从事着简单的、单一的护理工作,而且单位对于护士的进修、培训等,给予的机会很少,使得各站点的护理管理、护理人员的素质与医院的护理管理、业务水平明显脱节,更加重了各站点护理人员的厌学、悲观心理,由于多年来工作重点的不同,对现代护理学发展的漠视,让计划生育服务站的护士们也主动放弃了很多学习、交流的机会。

1.3计划生育服务站对护理管理的重视不够:多年来,因为计划生育服务站的工作侧重点的原因,导致了护理管理的萎缩。一直以来,护理工作都是围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所以,只要计划生育工作需要,护士就承担了各种角色,如下乡计划生育服务,人流技术工作,化验工作,B超工作甚至兼职出纳等等。随着工作重点的调整,长期以来护理人员的角色缺失就导致了护理人员对现在护理业务的明显的不适应性。

1.4护理人员数量的不足:在医疗战线上的突出矛盾就是一线护理人员数量的不足。计划生育服务站更是如此。多年来,数量有限的护理人员还兼顾着各项计划生育工作,护理人员不能专心从事护理工作,导致护士们更缺乏学习、思考的空间,间接导致计划生育服务站的护理管理及护理质量的下降。

2.对策:

2.1领导要高度重视护理工作,大力支持护理管理各项工作的落实。目前,计划生育服务站的护理管理相对薄弱、松。领导要从制度上管理,从着装、工作纪律、工作态度上约束。让护士从思想上重视起来,端正态度,强化职业精神和服务意识 。

2.2 加强业务学习,提升护理业务水平。要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就必须从基础抓起。制定具体的培训考核目标,从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开始,强化护士的基本业务能力。并制定响应的激励机制,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充分提高护士们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工作激情。

2.3 岗位明确,责任分明。让护士回归护理岗位,专心工作。同时,做到请进来,送出去。请上级单位的护理精英来帮助培训护理人员,利用培训资源,让计划生育服务站的护士尽可能的走出去,学习先进的护理观念,强化优秀的护理服务意识。

2.4领导人在护理管理中要善于运用霍桑效应的原理。霍桑效应---当护理人员受到领导和单位的关注时,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作为护理人员,只有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才可能受到更多的关注和认可,也才能让计划生育服务站的护理工作,充分适应卫计委对计划生育工作重心的调整目标。

目前,社会对护理工作人员的理论和技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应该注重自身素质培养,知识更新和技能的提高,努力成为多元化的综合护理人才,才能在护理岗位上为计划生育服务站的育龄妇女提供更优质和满意的服务[3]。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将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引用日期2013-03-10] .

卫生院护士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07-01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质量。笔者作为一名在乡镇卫生院临床一线工作10余年的护士,浅谈一些当前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探讨管理措施和处理问题的对策。

1 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质量管理

1.1.1 护理质量管理组织不健全: 具笔者调查,目前大部分乡镇卫生院没有护理质量管理组织体系,护理质控管理不完善。

1.1.2 护士长管理缺乏科学、规范管理: 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人员大多是高年资、经验丰富的优秀护士担任的,而她们的在学校教育和毕业后继续教育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护理管理者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较少,缺乏系统的管理理念,护士长自身素质提高较慢,造成在护理管理中有不同程度的以经验为主,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造成管理工作的一些缺陷。

1.1.3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医护记录不相吻合: 护士对医嘱概念模糊,随意执行,特别是口头医嘱,事后不督促医生补开医嘱;医嘱单有执行医嘱后未签名或医嘱与执行医嘱时间不符合实际。

1.1.4 护理质量检查仅仅限于形式: 如今很多乡镇卫生院在护理质量评审中,往往流于形式,护理病历是根据护士对病情的记录来评定病历质量和护理效果,而护士往往将考核视为一种负担,产生了应付检查的各种行为,编写护理计划,使护理计划、护理措施、护理小结、健康教育等缺乏真实性。护理的质量标准定的再高,病人也未从中得到实惠。考评结果不能客观而真实地反映护理质量和实际效果。

1.1.5 与患者沟通解释不到位,缺乏与人有效沟通的技巧: 踏入工作岗位后,一方面,自身知识的缺乏,面临新的工作环境,不同类型的患者、新的同事,人际关系产生心理压力,另一方面,角色适应能力不足,不能站在患方角度去考虑问题。

1.2 护理资源及待遇

1.2.1 护士待遇低: 现在的乡镇卫生院重医轻护的现象比较突出,在医改的大环境下,乡镇卫生院的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并重的模式上来,乡镇卫生院在制定绩效考核方案上,一般都偏向于医生和公共卫生人员,这样一来护士的积极性不高,还有很多年轻护士宁愿在大城市里当临时工,而不愿在乡镇卫生院做正式工,导致乡镇卫生院护理人才缺乏。

1.2.2 护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结构青黄不接: 我院是一般乡镇卫生院,在岗护理人员有13人,其中学历:专科4人,中专9人;职称:主管护师5人,护师1人,护士7人;从上可以看出主管护师、护师职称只占46.1%,在乡镇卫生院就算是护士长也要常年值夜班,我院是13名护士需要分两个医院分别值班,所以门诊和住院更是无法分开。现在的乡镇卫生院除了医疗护理以外还有一项重点就是公共卫生工作,各种各样的体检和健康团队管理以及健康教育等都需要护理人员的参与,所以在护理人员原本就满足不了医疗的需求以外再参加公共卫生工作,更显得人员紧缺。

1.2.3 护士专业知识贫乏,继续教育不完善,护理质量难以提高: 现在护士在工资待遇上工龄、职称相差不多,绩效工资使得护士缺乏竞争意识。护理工作时间长、任务重,下班后身心俱疲,很少有护士抽出业余时间进行专业知识的更新。人员紧张,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培训的时间、机会较少,护士长作为管理者也要参与值班,更没有时间把督导护理质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导致护理水平停滞不前,护理质量得不到提高。

2 措施与对策

2.1 构建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护理质控网络,实行二级管理模式。针对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一级质控组每月全面检查,二级质控组每月有计划检查,每季度全面检查一次,做好原始记录和总结,每月对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并进行跟踪督导,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2.2 制定护理工作制度、职责、服务流程和预案:加强护理人员对核心制度的学习,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制定护理突发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提高护理人员应急能力,并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达到人人掌握。

2.3 业务学习:业务学习每月召开一次;护士长利用各种机会参加省、市护理管理培训班。通过各种培训使她们更新护理知识层面,另外转变服务观念和护理模式,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加强带教护理老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检查、指导、查房等多种方式多措并举,不断规范护理管理和操作流程,不断提高护理质量;重视护士的继续教育学习,采取外出进修、培训、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各种形式进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业务水平。

2.4 合理科学地配置护理人员: 适当增加护士力量,以满足临床护理工作,这需要上级人事部门的重视,对护理人员优化管理,避免过于超负荷的工作,确保临床护理安全。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改善护理环境和工资待遇,积极稳定乡镇卫生院的护理队伍,吸引高素质的护理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就职。

2.5 修正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结合乡镇卫生院实际情况,修正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要注意实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绩效,护理质量控制和管理方法应该重点突显一心一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模式,把护理的重点内容放在病人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在病人的需求与管理制度相对发生冲突时,需要认真对待病人的需求,从病人的角度来评价护理质量,处理好拓宽服务思路与服务观念的规范化,把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避免质量目标与患者的实际需求相背离,真正让病人从质量管理中得到实惠。

3 小结

护理工作是一项具有科学性、连续性、继承性、时间性很长的专业,在医疗实践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护士是医院各项技术环节中重要的力量,护理人员在医院技术人员中占的比例最大,一个医院的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特别是道德修养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医院医疗水平和医疗作风。在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时时处处“以病人为中心”,从患者的角度和利益出发,维护患者的利益,同时优良的服务态度,精湛的技术,娴熟的操作是高质量护理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与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2] 李晓华.乡镇卫生院护理现状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8):150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