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精细化生产管理论文8篇

时间:2022-03-23 16:27:04

精细化生产管理论文

精细化生产管理论文篇1

1.1创新油田生产指挥统筹精细化管理网络。打破传统的上传下达指挥方式,通过构建无线通讯指挥与协调、生产信息收集与统计、特种设备调派与使用的三种统筹网络,将管理对象精细到每个点,将生产指挥协调到每条线,将系统运作统筹到每个面,对油田生产点位实行了统筹精细化指挥与控制。

1.2创新油田生产指挥统筹精细化管理方法。转变间接的油田生产指挥形式,创新井站平衡运行与预防的统筹管理方法、生产信息收集与分析的统筹落实方法和特种设备使用与管理的统筹调派方法,实现了油田生产指挥过程统筹、井站生产系统协调精细、安全生产防控工作巨细。

1.3创新油田生产指挥统筹精细化管理制度。通过修订油田生产指挥岗位规范、管理考核制度,制定特种设备调派管理考核办法,消除岗位职责内容笼统、指挥机制简单等问题,对油田实行生产指挥统筹精细管理,运行具有精细管理特点的新机制,确保井站系统持续高效平稳运行。

2油田生产指挥统筹精细化管理的做法

2.1构建油田生产指挥新网络,对油田生产点位实行统筹精细化控制。构建无线通讯指挥与协调的统筹管理网络。依靠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对生产进行无线指挥与管理,构建并运行了采油队井站生产现场直接指挥的统筹管理网络、站库注输系统生产现场协调指挥的统筹管理网络、生产保障系统施工现场监管指挥的统筹管理网络。

2.2构建生产信息收集与统计的统筹管理网络。作为采油的生产指挥中心(调度室),要科学、快捷、有效指挥井站日常生产,必须时刻掌握油田生产动态信息,对生产变化情况作出分析与判断、调查与落实。构建采油系统生产运行信息收集与统计的统筹管理网络、注输系统信息收集与统计的统筹管理网络、变电系统线路检修信息收集与统计的统筹管理网络和流程,坚持每天定时收集转油站、联合站、注水站、污水站的生产运行数据,对产量、压力、水量等生产参数波动较大问题,在做出系统生产分析判断之后,发出定项调查、定位落实指令,尤其是非常时期,油田生产信息收集与统计的统筹管理网络充分发挥了重要作用。

2.3构建特种设备调派与使用的统筹管理网络。特种车辆是油田生产故障快速抢修的必要设备,是有效提升故障抢修工作效率的主要设施。制定实施采油队劳动组织优化管理方案,面对采油队实行专业化管理后维修班工作加重的实际,构建由特种设备调派与使用的统筹管理网络,提高特车利用率,极力为采油队生产抢修提供抢修设备,有效降低了采油队井站故障处理的工作强度。

2.4创新井站平衡运行与预防的统筹管理方法。在油田生产指挥中,统筹精细化管理是以保证完成既定的原油生产目标,平衡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在油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下,生产指挥系统需要发挥关键作用。指挥中心(调度室)人员不仅负责指挥协调油田生产,还要每天开展生产动态分析,根据事前生产运行数据分析,确定指挥工作重点,作出统筹落实对策;根据事后生产运行数据分析,寻找井站运行规律,检验生产指挥效果。

精细化生产管理论文篇2

【关键词】煤炭企业 企业管理 精细化管理 架构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1-0191-03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meanings and traits of the refined management, meanwhile,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implementing refined management in coal mine companies. By discussing the distinctiveness of the management in coal mines companies and the traits of implementing refined management in coal mine companies, we design the framework of implementing refined management in coal enterprises. At last, with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al mines companies, we account for the premise condition of implementing refined management in coal mine companies.

【Key words】Coal mines companies Enterprise management Refined management Framework

一、引 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科技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朗,这不仅使传统的经济管理理论、管理模式受到巨大冲击,经济管理方式、方法也进行着深刻的变革。我国的煤炭企业,在与国际相关企业高度对接过程中,受新价值链理论和国际企业先进管理实践的启发,经历中西方管理文化强烈冲击,在我国全社会从抓商机、抓投资到抓技术、抓管理的演进格局下,实现对世界知名管理咨询、管理培训公司关于企业精细化管理产品认识的新突破,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中国煤炭企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煤炭企业全面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方向。但受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现代化管理基础薄弱和发展历程短暂,乃至煤炭生产自身特殊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理论与实践仍然是任重而道远。本文就精细化管理内涵与特点、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架构及其落地前提等予以分析,以供参考。

二、精细化管理内涵及特点

1.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或思想,早于科学管理初期泰勒时期已有所体现,于上世纪中期起在发达国家,如日本较为盛行,而作为一个术语或概念,则应该说是新世纪中国管理文化的产物。本世纪初,汪中求提出了“精细化管理时代-细节决定成败”的观点和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提出精细化发展具体表现在专业化、归核化、国际化,“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直接压力,中国民营企业必须走精细化发展的路子”论断,自此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企业“细节管理”研究的热潮,包括关于精细化管理内涵的界定研究。

有学者指出,精细化管理就是精确定位、合理分工、细化责任、量化考核。精确定位就是指对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职责都要定位准确,对每个系统的各个工作环节都要规范清晰、有机衔接;合理分工是指细分工作职责和办事程序,从而建立制衡有序、管理有责、高效运行的内部管理系统;细化目标是指通过对各业务部门的责任细化,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量化考核是指将各部门、各机构的经营目标量值化,对经营运行行为与结果进行控制的过程,考核时做到定量准确,考核及时,奖惩兑现;[1]也有学者指出,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2]其本质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的分解细化与落实,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一种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3]上述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虽不一致,但基本揭示了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涵。

2.精细化管理的特点

关于精细化管理的特点,我国学者提出,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并非某种具体管理方法或模式,是一种追求,并非某种具体标准,是一种过程,并非某种既定目标,[4]而根据上述学者关于精细化管理内涵的界定,精细化管理的本质特点则在于:

(1)精细化管理的起点源于成熟的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制度管理的高级阶段,而规范化管理是制度管理的最基本要求,精细化管理是常规管理一种发展和引申,这种常规管理即为规范化管理。所以,精细化管理是成熟的规范化管理的跃升。

(2)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在于科学的岗位管理。精细化管理最基本要求在于责任落实,职责界定清晰,业务流程衔接顺畅,而这是科学岗位管理的核心。为此,精细化管理是以管理岗位为重点,是建立在科学岗位管理基础上的精准化管理。

(3)精细化管理的实现在于责任落实及其可量化考核。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在于围绕组织战略目标,将战略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岗,以岗定人,并已定性或定量的方式加以考核评定。所以,实施精细化管理,最终取得预期管理成效的保障在于责任落实并可以量化考核。

3.精细化管理在煤炭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有助于提升煤炭行业安全管理水平。多年来,全国煤炭行业安全生产保持总体稳定、持续好转的态势,但事故总量仍很大,重特大事故防范能力依然不足,主要根源在于安全基础不牢固、隐患治理排查不彻底、安全监管不到位等。在煤矿安全生产实践中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即可通过围绕组织目标,精细规划,责任到岗,人岗匹配,权责利统一,强化责任落实,将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以此促进煤炭企业安全生产。

(2)有助于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在生产经营国际化、产品和服务竞争激烈,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分工愈加细化环境下,如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有限的空间下凝练自身竞争优势,已成为当前我国煤炭企业,乃至各行各业探索自身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实施精细化管理,通过合理定位、规范运作、量化考核,形成品质优良、成本低下、市场资信度高的产品和服务,历练出技术能力高超、发展潜力大、协作有力的队伍,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科学路径选择,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

(3)精细化管理是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受国内工业生产对煤炭需求供不应求和煤炭工业国际化战略的驱使,煤炭企业走向了国际化的历史关头。面向全球煤炭工业国际标准,出于安全、环保、节能等正常营业基本准则要求,结合我国乃至全球煤炭资源储量限制,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煤炭资源集约化利用不足等现实问题,煤炭企业实现高速持续发展的唯一路径就是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走精细化产业发展模式。

三、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架构设计

1.我国煤炭企业管理的特殊性分析

煤炭生产企业与煤炭加工企业,与工业中的制造业相比,具有明显的自身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着煤炭生产企业实施、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特殊性。

(1)对市场需求反应不敏感。煤炭资源具有自然资源属性,煤炭生产具有大宗商品属性,属产品大批量生产的产业,产品变化较少,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化程度低。

(2)供应链不完整。煤炭生产存在两条供应链,即原煤供应链和物资供应链,而原煤生产无上游产业,运输条件不稳定,使得煤炭企业的供应链不完整。

(3)生产过程不连续。由于工作面、台阶之间的换档和工程与生产相伴相生,使得煤炭生产过程不连续。

(4)生产条件不标准、不稳定。由于劳动对象、工作场所不断移动,地质条件突变,生产组织需要不断设计,设备需要定制,使得生产条件不标准、不稳定。

(5)劳动对象、资源的可耗竭性。鉴于煤炭资源储量的有限性,随着开采活动的开展,劳动对象、资源逐步耗竭,矿井、工作面、台阶等均存在生命周期。

(6)所有项目都由资源(矿产资源、人员、队伍、设备、物资)和作业组成,且存在非连续作业(剥离、掘进、搬家倒面、设备大修等)和连续作业(采煤、运输、通风、排水等)。

2.我国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实践剖析

十余年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许多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开始倡导实施精细化管理,融合国内外、行业内外管理理念,在实践中探索出极具中国特色和煤炭企业特色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大大提升了我国煤炭企业的管理水平,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分析目前我国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实践,基本情况可归纳如下:

(1)基本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题。我国煤炭企业十余年精细化管理实践基本局限于企业文化建设范畴,这不仅由于煤炭生产具有劳动密集型、作业环境艰险等特点而格外需要良好的企业文化引导,更主要的是精细化管理的国际理念中包含着支撑企业管理提升的文化因素。

(2)基本以生产要素为主要管理对象。煤炭生产企业生产要素主要包含人才、安全、质量、物流、资金、成本等。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管理基本以生产要素管理为主,实施精细化管理也意在于降低成本,提高安全和质量。

(3)基本以现场为精细化管理实践基地。煤炭生产企业现场是原煤供应链的起点和物资供应链的终端,也是企业效益所在,加上现场移动性、部分自然因素的不可预测性、环境的多变性,现场自然成为煤炭企业重点管理之地和管理成败的基础。

总体讲,我国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仅处于探索阶段,尚需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重点等方面系统设计精细化管理体系。

3.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架构设计

鉴于煤炭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和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初级性水平,基于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涵科学设计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架构,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

(1)设计原则。在业务管理方面:第一,均衡交付。克服自身生产不连续、不稳定;尽可能适应外部环境和客户要求(运输、电力);第二,集成计划。分解项目,决定路线,配置资源;长短集成,上下集成,水平集成;第三,项目控制。单个项目工期、质量、安全、成本控制;第四,规范操作。建立标准化操作体系,促进安全生产。

从理论角度考虑,为进一步完善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第一,要进一步明确精细化管理的目标;第二,在理念上要进一步丰富精细化管理内涵;第三,要有真正的方法体系;第四,要有选择地从西方主流理论“拿来”,要科学管理,不能胡编乱造,热衷开宗立派;第五,要考虑东方文化、中国文化的承受度;第六,要结合行业特点。

(2)以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为例,精细化管理理论架构。

如图所示,这一理论架构包含四个层次,自下而上依次为结构管理层、运营管理层、数据管理层和决策管理层,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分别实现业务规范,例行管理;作业标准化和稳定生产,改善运营效率;量化分析,有效激励;优化配置,有机组合,最终保证企业发展总目标的实现。这一理论架构的特点在于:

第一,管理目标在于规范、改善、发展,改变了煤炭行业先发展再改善、再规范的传统模式。

第二,采用了结构化和系统化思维模式,要求首先合乎逻辑地对企业进行透视和解析,要求系统思考,建立了流程、架构、制度、标准等管控基础和支撑体系,运用了Lean Production/6σ/5S/ benchmarking等管理思想,关注联系,关注全局,避免“细节孤岛”。

第三,以管理集成和内部市场化为主线。该理论架构通过自下而上的数据集成、管理集成形成分工细化的基础,同时,又通过任务分解和价值量化,孕育企业内部市场,实现内部业务市场化运作,并以此固化企业管理流程、标准和价值链条,完善制度管理,提高公平性、透明性、激励性和易操作性。

第四,以岗位管理为核心。岗位管理是该理论架构的落脚点,将岗位作为管理的对象和最小独立单元,以岗位价值为核心,强调人岗匹配。

第五,以自动化和信息化为运营和决策管理的技术保障。

四、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落地的前提

1.要实现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

经验式管理的管理者依据过去管理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对企业进行人治,偏重于个人的自律而不是制度的监督,并且注重的是治人而不是治事。这种传统的经验式管理手段具有高度集权化、缺乏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等不足,在煤炭企业发展初期或者企业规模较小时,能够对企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当煤炭企业形成规模、市场条件、科技水平和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这种管理方式却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障碍。为此,煤炭企业管理要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要引入科学的管理方法,如业务流程再造、企业战略规划、绩效管理、平衡记分卡等注重定量的、具有信息化的有效科学管理模式。

2.要实现由业务管理向业务、职能集成管理的转变

二战之后,随着诸多国家经济的迅速崛起,世界格局发生了改变,催生了新生产业领域,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同时也让理论界和实业界领悟到人及人的技术能力在组织实力提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企业的财务、人力资源开始得到重视,要求职能管理能够支持业务和战略的规划与实施发展,煤炭企业管理开始由业务管理向集成管理转变,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集成管理[6]是一种效率和效果并重的管理模式,它突出了一体化的整合思想,管理对象的重点由传统的人、财、物等资源转变为以科学技术、信息、人才等为主的智力资源,提高企业的知识含量,激发知识的潜在效力成为集成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及方法,其核心就是强调运用集成的思想和理念指导企业的管理行为实践。通过这种转变,可加强对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的发掘和结合力度,提高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决策支持系统,强化管理的点、线、面优势资源结合力度,最终提升煤炭企业自身资源与外部环境资源的结合能力。

3.要实现由传统的人工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

现代企业管理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科学理念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信息技术的诞生与应用实现了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可视性和可靠性,这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企业信息化水平和员工信息技术能力是直接决定精细化管理实施的成败。为此,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落地首先要实现管理人工化向信息化的转变。

五、结 论

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实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企业追求完美和实现卓越的过程,也是企业实现基业常青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管理理论。煤炭企业需要结合煤矿生产实际,按照组织目标,面向组织体系,重点把握决策层的项目组合管理、数据层的管理会计、面向体系的结构管理三个难点,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精细化管理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最终使精细化管理成为企业员工的基本习惯,成为一种意识、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

参考文献

1 沙卫国、严永成.对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金融,2009(1):411

2 刘晖.精细化管理的涵义及其操作[J].管理研究,2007(4):15

3 朱维明.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J].领导科学,2007(12):51

4 杨显贵、张昌民.精细化管理与大学管理精细化[J].上海管理科学,2008(2):82

精细化生产管理论文篇3

【关键词】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概念;理论框架

前言

机械制造业在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我国机械制造的水平和质量有了跨越性的提高,距离制造大国的距离越来越近。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原材料、外界因素和内部条件的制约,机械制造业也存在着发展受限、国际竞争加剧和管理缺位等问题,这应该引起机械制造行业的高度重视。机械制造企业应该目光向内,通过制止浪费、优化生产,使整个生产过程实现管理精细化,更好地完成机械制造企业的任务,实现机械制造企业经济任务的完成和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管理精细化是当前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发展方向,利用准确化和均衡化理念指导机械制造企业生产,实现对原材料浪费的控制、生产过程的优化,为更好地完成生产任务,做好管理上的准备和努力。推行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应根据机械制造企业特点,结合当前机械制造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实际,对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的理念进行认真的领会,在掌握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理论框架的前提下,研究和分析当前存在于机械制造企业存在的生产管理问题,找到机械制造企业实现生产管理精细化的措施,以便使机械制造企业通过生产管理精细化实现企业升级,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1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的概念

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是我国机械制造企业根据日本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和管理经验,结合机械制造业实际,立足于市场经济的条件,经过不断研究和总结而得出的生产管理方式和手段,在机械制造行业乃至生产行业都有划时代的意义。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的核心是准时化和均衡化,提倡机械制造生产中人力资源、设备材料最大限度地减小,使机械生产更趋向于人性化和资源控制。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是社会追求完美的标志,也是机械制造企业追求卓越的体现,是新时期机械制造企业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手段。

2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的理论框架

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理念一经提出就获得了机械制造行业和管理研究理论部门的首肯,并获得了高度的重视,根据相关资料的总结,当前我们把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划分为五个主要部分:一是,选择关键流程,以关键流程为线索统领整个机械生产和制造过程。二是绘制价值流程图,均衡生产相互之间的关系,细化生产周期,描述价值、信息和物资流动的形式和方法。三是,展开改进研讨,消除机械生产和制造中浪费的环节和时间,提高单位劳动生产率。四是,营造企业文化,建立精细化管理和精细化生产为中心的企业价值体系,以企业文化的方式促进机械制造生产管理精细化深入人心。五是,大力推广,将已经成功的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思想、方法和策略推广到企业各个部门,实现企业管理和生产的升级。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有三个管理工具,既:5S现场管理、透明可视管理及看板式管理,这三大管理工具的运用应该根据机械制造企业的特点和真正需要,在作出合理调整和科学规划的前提下,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执行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工作中,起到变革生产、增进管理的目的。

3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的实现

3.1当前机械制造业常见的问题

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存在着各种问题,常见的有:生产现场杂乱、生产空间利用不充分、机械设备运行水平低、材料浪费、产品积压等问题,这些都制约了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影响企业资金的回笼,给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带来各种困难。这样的现实和问题需要机械制造企业进行反思,寻找到在生产和管理上进行精确控制,实现对浪费的制止。

3.2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的运用

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提倡将4M法则,即“人力、材料、机器、法则”渗入到企业生产和管理的细节之中,以凸显人性理念为主,主张以人为本,以推进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的实现为切入点,提高企业生产和管理水平。运用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是应该注意,一要针对自身员工的特点以及特有现状,尽量的将经营理念落实在其公司的量化细则上,二要将员工的思想和智慧才能融合进高效设备的改善提升及减少材料使用频率上来,既做到了深入人心的效果,又达到减少浪费,保利润,抵制竞争的目的。三要将生产管理精细化的思想进行细分,并带进实践中,将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合理排布和发挥,对原材料和生产中成本进行最大限度压榨,从而实现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的目标。

4结语

综上所述,生产管理精细化对于机械制造企业有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增长发展潜力的作用,经过本研究的普及和简介,希望同行对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思想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通过实际工作践行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的理念,实现在机械制造企业的深层次发展。在文章的最后笔者要强调,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是发展的方向,相关研究还有很大的潜力和范围有待开发,特别是在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的手段上有着足够的研究空间,希望同行业者能够以企业进步和行业腾飞为目标,以实际工作作为出发点,在实践中践行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的思想,推进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精细化的普及工作,使其真正成为机械制造企业持续进步的手段和措施。

参考文献:

[1]苏强,施京华,赖盛杰.诸益波面向全生命周期质量成本科目体系设计[J].2008.

[2]朱萍莉.精益生产在生产管理中的运用[期刊论文[J].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1(2).

[3]任勇志,何文喜.浅析计量测试在工程机械生产管理中的作用[J].天津科技,2011(04)

精细化生产管理论文篇4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 精细化 自主化 零事故

中图分类号:TD3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423―01

1 传统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煤矿安全是国家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煤矿安全问题是煤矿生产必须解决好的首要问题。近年来,国家对煤矿安全工作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和煤炭企业也加大了煤矿安全投入,从而促进了全国煤矿安全状况的稳定好转,百万吨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煤矿安全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转。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现有的各种煤矿安全管理模式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煤矿安全管理的目标问题。现有的煤矿安全管理由有关部门单纯规定百万吨伤亡率指标作为安全管理的目标进行考核,这种对伤亡有指标的做法值得商榷,因为它的潜台词就是,煤矿安全事故是难以避免的。事实上,除了象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所造成的事故不可避免外,一切事故都应该是可以避免的,也就是说,煤矿安全应该万无一失。

(2)煤矿安全基础管理问题。长期以来,煤矿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煤矿安全管理还是一种十分粗放的管理,主要表现在: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技术管理、现场管理、设备管理弱化,劳动组织管理松弛,以包代管较为普遍;工作质量、工程质量、材料设备质量达不到安全标准要求;规章制度执行不严,“三违”现象时有发生;员工培训缺失,不适应安全生产的要求等。煤矿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严格又细致的系统工程,如果安全基础管理不精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轻则会造成财产损失,重则能导致矿毁人亡的事故。

(3)煤矿安全管理的主体问题。现有的安全管理模式没有解决影响煤矿安全的关键因素——“人”的问题。影响煤矿安全的因素既有“人”的因素,也有“物”的因素。一方面,“物”的不安全因素,可以通过“人”这一活的因素加以克服和消除,另一方面,“人”的因素还有诱发、放大安全事故的杠杆效应。针对如何解决目前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精细化与自主化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

2 基于精细化与自主化的煤矿安全管理

基于精细化与自主化的煤矿安全管理要求将“零事故”作为煤矿安全管理的战略目标,“零事故”既是煤矿安全管理出发点,也是煤矿安全管理的终极目标,它还是考核煤矿安全管理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如果出现安全事故,其安全管理的效果就是“零”。人们平常所说的“安全管理一票否决”就意味着煤矿安全管理的战略目标是“零事故”。

2.1 基本原理

基于精细化与自主化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主要有3个方面。

(1)有安全隐患不一定出事故,但是事故的发生一定是安全隐患造成的。煤矿事故源于安全隐患,只有建立有效的安全隐患防控体系,彻底地消除安全隐患,才能完全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精细化安全管理是基础。许多煤矿事故基本上是粗放式管理的结果,安全管理的粗放必然带来安全隐患。只有通过实行精细化安全管理,以此来强化安全基础管理,才能保证“零事故”安全管理目标的有效实施。比如,只有每一个员工都进行进细化操作,才能实现操作零失误。因此,要实现“零事故”的安全管理目标,就必须通过应用定置、编码、标识、看板管理等精细化管理技术,引导每一个岗位上的每一位员工关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实施精细化操作,把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做精、做细,使现场管理更加规范、有序,高标准、高品质,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与之相应的安全管理模式是精细化安全管理模式。

(3)“人”是关键。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实质上都是人的问题。因此,在推行“基于精细化与自主化的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全体员工主动参与安全管理,主动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安全隐患,主动预防安全隐患。在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将煤矿安全管理的责任和压力清晰而有效地传递给每一个员工,使各级各类人员在工作中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自主、自发、自觉地做好煤矿安全工作,才能有效地预防与治理煤矿安全隐患,使矿井安全工作处于强有力的可控、可防状态,真正实现安全“零事故”的煤矿安全管理目标。

2.2 主要内容

基于精细化与自主化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有3个方面。

(1)煤矿安全管理的战略目标----安全“零事故”。日本松下幸之助说:“对产品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任何产品,只要存在一丝一毫的质量问题,都意味着失败。对于煤矿安全管理而言,如果不是百分之百的安全就意味着零。安全事故源于隐患,居高不下的矿难事实证明,隐患不除,则事故不可避免。安全管理的关键是让整个矿井系统在没有安全隐患的状态下运行,从而实现零事故。如果存在安全隐患,就要及时消除,只有整个矿井系统的所有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发现的隐患能够及时整改,安全生产才有保障。安全“零事故”是真正实现煤矿安全的唯一出路,只有在没有安全隐患状态下运行的矿井才是本质安全型的矿井。

(2)煤矿安全管理模式一----“精细化安全管理模式”。精细化安全管理是建立在常规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安全管理引向深入,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风贯彻到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的一种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精细化管理是相对于粗放式安全管理的一种全新的煤炭企业安全理念。它是通过应用定置、编码、标识、看板管理等精细化管理技术,引导每一个岗位上的每一位员工关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实施精细化操作,每一个岗位上的每一位员工把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做精、做细,使现场管理更加规范、有序,高标准、高品质,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煤矿安全管理模式二----“自主化安全管理模式”。它以安全管理方圆论、人类需求层次论和人本管理层次论等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将员工视为煤矿安全管理的主体,突出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突出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以员工良好的安全意识、技能、素质以及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为基础,通过调动员工的自我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使员工自我规范岗位操作、自我约束不安全行为,自觉地管理好其岗位职责范围内的安全,自主地预防、控制和消除“生产现场、生产过程、工程质量、岗位操作”中的安全隐患。

精细化生产管理论文篇5

关键词:精细化建筑工程项目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现如今,各大行业和企业都在实行精细化管理,尤其是在建筑行业。像建筑行业这样施工量大,耗费材料多,并且需要人力和物力都很多的行业,实行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每一份工程都可以称之为一个项目,所以我们在说项目或者工程的时候,其实说的都是一件事情。在这里我们的全称是建筑工程项目,简称工程项目。本文旨在讨论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应用。

精细化管理的特点

精密、精华

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在工程项目当中,甚至在日常生活当中,或多或少有一些精细化管理的影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有些家庭会把每天的花销做一份记录,俗称记账。这就是精细化管理的日常体现。家庭记账,可以及时知道物价是在上涨还是有所下降,同时可以把整理出来的数据进行统计,以便于日后更好的理财。在企业当中,各个部门也都在不知不觉的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拿销售部门来说,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在销售部门,每天的工作量和销售成绩都要做详细的记录,而且达到了事无巨细的程度。虽然每天记录的东西很多,看起来有些繁杂,但是到总结的时候,便可以一眼就看出销售的成果,同时可以知道下一步该往哪方面发展,着重改良哪些产品等等。

细化,细分

精细化管理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一个是精,一个是细。在“细”这个方面,要做到的是细化,细分。综合起来就是细化,分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细化。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体,或者是工程项目,都会有一个大的方向,然后是大致的计划,之后便是每一时间段的计划,然后不断的细化,直到落实到个人或者团队。这样做的好处是,分工比较明确,可以使每个人的责任清晰明了,很少发生个人或者团队因为责任不清而产生的纠纷状况。每个人都是独立负责的,团队也是一样。接下来就是分解。分解其实就是在细化之后,再进一步把要做的事情细分。比方说在某企业一年需要有两千万的营业指标。那么这两千万需要全企业的人员共同努力,在上文中以销售部门来举例,那么,在此便以生产部门来举例。一个生产部门在接到订单以后,便开始制定生产计划,之后便是下放到每一位员工身上,在机械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每一位员工每天完成的工作量仍有不同,所以企业就会有一些奖惩制度。之后,当员工开始生产的的时候,便产生了加班制度。加班也是就是细化之后的分解。有时候加班是必须的,有时候加班是自愿的,企业必须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心态,从而制定合适的加班制度和薪酬。

这便是在细化、分解上的实际体现。

建筑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

各种事物繁杂

建筑工程项目在前文中已经提到,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耗费的时间,资金,材料的数量都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必须把每一份物品的数量和人数都统计好。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很多的工程项目因为各种事物繁杂的情况,导致没有办法顺利的进行,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原来制定的计划和预算等一些措施,在施工的过程当中,起不到任何的作用。最后导致的就是工期延误,效益低下,务工人数降低等一系列连环恶劣的效应。这种问题是普遍都存在的。

管理不到位

在工程项目当中,管理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有些工程项目管理的不好,是因为力度不够,或者力度没有把握好。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管理不到位,也就是说没有真正抓到问题的源头,虽然施行了一些管理措施,也调整了管理的力度,但是由于源头仍然存在,所以,只是治标不治本。由于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最终导致的就是,麻烦问题不断。很可能是今天刚刚解决一些问题,明天又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一些麻烦。管理者总是很苦恼,而且实际工作的员工也很困惑。这些都是由于管理不到位而产生的一系列连环问题。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进行精细化管理

逐步实施

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应用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在工程开始的时候,直接进行精细化管理,很可能给管理者一种恐惧感,因为这种管理把事情分的太细,所以有些管理者跟不上思路,也没有办法实施到具体的工作当中。除了对管理者影响以外,还对员工有一定的影响。因为在精细化管理的工程项目当中,员工所要遵循的规定和准则也不少,这样就会使员工“望风而逃”。所以,在精细化管理应用到工程项目当中的时候,一定要逐步实施,逐步完善,这样做的好处是,员工和管理者都比较容易接受,而且实施起来事半功倍。

狠抓落实

在工程项目当中,应用精细化的管理,一定会有反对的声音,这是必然会发生的情况。因为,无论哪种管理办法,都不能保证让所有人都毫无怨言的接受。所以,在决定要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时候必须狠抓落实。尤其是抓一些典型的人或者事情。因为,在工程项目这样一个庞大的事件面前,是没有办法把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全都考虑到的。需要做到的是求同存异,但是必须以企业的利益为准则。所以,狠抓典型,落实精细化管理,才能更好的保证工程项目的管理。

实事求是

除了要逐步实施和狠抓落实以外,还要实事求是的把精细化管理应用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当中。因为,所有的工程项目都是不一样的,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不同的问题。这样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合每一个工程项目的每一份精细化管理措施和方法。按照实际情况制定的精细化管理方案,才能最有效的辅助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总结:时代在变,速度在变,工程项目也在变,随着这些因素的不断改变,精细化管理也在不断的适应新的情况,从员工和管理者的思想,从工程开始到结束,精细化管理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每一寸土地。在工程项目施工的时候,员工便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按照精细化管理的方式去工作,管理者也会按照精细化管理的方式去管理资金,人力,物力。当这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实行之后,企业这个大的整体便会悄然的增长,无论是企业的规模,还是企业的营业额,甚至是员工的晋升,都在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资料:

[1]刘宏.谈精细化管理[J]. 商业经济. 2009(24)

精细化生产管理论文篇6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长远发展,提高经济增加值,让市场份额扩大,不仅要有战略性的投资规划,财务成本管理的精细化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从制造业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目前制造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对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对策作出了探讨,以期为制造业成本管理的机制和相关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财务成本;成本管理;精细化管理;对策探讨

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核心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外扩展、进行项目投资从而提高利润不再是其唯一的核心内容。如何进行成本管理,降低经营损耗,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也逐渐被企业经营者纳入了核心内容中。特别是对于制造业来说,即使接了很多单,财务通过统计,预算会有高额的利润产生,若在生产过程中,不能严格控制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那么等生产完毕,成本比预期增多,必然会影响企业利润的提高。再者,制造业的财务成本管理比起其他行业更为复杂,不能以一概全,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更要精细化管理了。

一、制造业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现在的经济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作为以生产制造为主要利润产出的制造业如果可以将财务成本管理作为一个体系建立运行起来,并能在这其中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企业中各链路的成本控制方案以及制度,更好地开展成本控制工作和完善财务收支计划。

在制造业中一般可分为生产部、采购部、销售部、技术部、仓务部等。在以往,企业过于注重销售业绩和生产利润,因此,对于销售部和生产部的重视便高于其他部门。但需知道,任何产品的产生都需经由采购、生产、技术、储存、销售等过程,这便需要对成本各链路进行精细化管理。这样就可以让企业的管理层得到更完善、真实的财务数据,作出合理的评价和判断,制定有利于企业的决策和科学发展战略。

二、制造业财务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

1.企业领导没有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观念

如上所述,很多制造业的公司领导都过份看重生产和销售,认为只要扩大产品生产,增加销售额,则必然会提高企业利润。而对于采购成本,技术成本,储存成本却没有很好地控制,也就没有建立相应的成本链管理机制,让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2.员工成本意识不强,没有成本管理认同感

很多制造业的员工,无论是办公室人员还是生产人员,抑或仓储人员,都只是按照既定的程序作好自己的份内事,即使在工作过程中看到有更好的方法或技巧可以节约成本,也由于对企业没有主人翁的感觉,便对本可以节约成本的方法视而不见,造成大量原材料浪费。

3.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不够完善

要想将财务成本很好控制,做到精细化管理,必然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但对大部分制造业企业来说,费时又费力,因此,通常只是由财务部对财务成本进行分析、统计,对于实际能节约成本的行为,却不能提供更好的建议,这就让财务成本的统计出现架空现象,得到的数据便失实了。

4.制造业的生产周期过长

制造业的生产周期过长,有的是三五个月,甚至半年一年之久,在这过程中,如果产品需返修或改造,就会出现扯皮现象,互相推诿责任。不能落实责任部门,就不能很好地进行改进,成本也就不能很好地控制了。

三、制造业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对策探讨

1.宣传成本意识,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

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应做到以人为本,让企业管理者和员工都有成本意识。譬如可以组织一些培训课程,定时定期让公司各部门参加,增强企业员工财务成本管理知识,提高成本管理意识,从思想上解决员工成本管理意识偏低的现状。

还要将激励机制与约束相结合,在实施的过程中,形成评价体系,做到月度,季度,年度的评价与考核,从而将考核与激励联系起来,这样必然能大大提高员工的成本控制积极性。

2.对制造业的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过程进行控制

首先,采购原材料时需货比三家,加强谈判过程,建立与供应商的良好关系,确保质量及货期,对质量过硬且价格合理的供应商,应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其次,对技术部门也要给予重视,看能否在技术方面既保证产品的质量,又能节约原材料的使用;第三,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需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消耗,特别是对一些硬件的消耗,譬如机器,要定期保修,以防过快老化而要更换;最后,尽量减少销售的中间环节,以节约销售成本。

3.降低库存成本消耗,强化存货管理

对库存原材料的管理也需纳入成本管理中,进行合理节约的采购,以减少仓存。从而降低库存成本。首先,应将这些原材料分门别类,按时间、按类型分开库存;其次,生产领用原材料时,必须要求要坚持按原材料的使用量领取,杜绝浪费;第三,要强化监督检查管理制度,加强对机械设备等的维护,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4.建立健全的成本管理系统

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关乎企业经济活动的体系,若要更大地提高企业利润,在加大销售额的同时,必须进行成本精细化控制。因此,最好建立由生产部、采购部、销售部、仓务部、技术部等组成的成本管理小组,保证各部都有精于成本控制的专人,除了执行成本控制监察之职外,还能向各部门传达成本控制意识,并定期对各部门的员工进行培训,逐渐形成一种观念。毕竟,全体员工对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参与程度决定了其是否最大程度地控制了成本。

5.对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执行度要提高

虽说可以通过宣传和培训让公司员工提高成本控制意识,也可以建立成本管理体系让成本控制意识逐渐深入职工的工作中。但若不能从“严”执行精细化管理的力度,恐怕财务成本管理都只能流于形式。首先,要将责任细分,将精细化的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各岗位去,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身上;其次,要建立考核制度,将精细化的任务及责任人能达成的目标进行比较,明确其完成的程度,并得出量化的结论;最后,还可以设立奖惩制度,通过经济的手段强化观念的认识,以便让成本控制意识深入到企业每个职工的心里,让成本控制意识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四、结论

企业要想长久发展,除了不断创新外,要想寻求利润的最大化,就必须进行成本管理,而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是降低成本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完善成本管理系统,更要从各个环节有效地控制,以达到精细化管理的原则,这样才能从长远,战略的高度充分控制成本。

参考文献:

[1]潘良荣. 论企业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J].湖北: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6):143 .

[2]张德宣.探讨现代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对策[J].北京:东方企业文化,2014(11):290.

精细化生产管理论文篇7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对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简要回顾,指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精细化竞争已成趋势,精细化财务管理是开展精细化竞争的基础。笔者提出了精细化财务管理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精细化竞争的趋势

上世纪50年代,日本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建造规模庞大的大型汽车制造企业,以丰田公司为代表,在实践中提出丰田生产方式(jit)。jit是对二战前以福特制为代表的大批量生产方式的颠覆。jit的基本哲理是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必要的材料在准确的时间送往必要的地点,以保障企业生产消费者需要数量和必要质量的产品,利用“拉式”的计划管理模式和看板、目视管理等工具,努力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库存和浪费。精细管理的思想还主要集中于生产系统内的运营、管理。

之后,美国汽车行业在日本汽车公司的强大市场压力下向日本学习,并将其上升为精益生产。精益生产(lp)是对jit进一步提炼和理论概括,从单因素精细管理发展为多因素的精细管理,其内容范围不仅包括生产系统内的运营、管理方法,而且包括从市场预测、产品开发、生产制造管理、零部件供应系统直至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从而拓展为一种精益化管理的思想。其本质特点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精益生产是一个哲理。它追求零库存、无缺点、无浪费、准时反应等极限目标。

第二,精益生产强调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第三,精益生产的核心是通过彻底排除浪费,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赢得最大市场竞争力。

第四,精益求精的思想。

精益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直接表现为,把企业全方位管理的目标量化与定位在极限上,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不断为自己加压。在企业中,“零”管理目标除了质量上“零次品”、组织形式上“零管理层”、资源利用上“零浪费”外,还有生产上“零制造”、决策上“零失误”、产品上“零库存”、服务上“零死角”、售后服务上“零延时”、“零意见”、“零距离”、“零沟通障碍”等诸多方面,同时也是欧美成功企业的一个重要做法。这些向管理极限冲刺的做法,为企业带来了巨额的利润回报。

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深入发展、企业的管理从粗放发展转为集约经营的趋势下,我国学者也相继提出了精细化管理模式,认为精细化管理是超越竞争者、超越自我的需要,是企业适应激烈竞争环境的必然选择。

精细化管理在实践上强调“细节中求生存,细节决定成败”,企业界在管理实践中应该“管理到方方面面,精细到各个角落”。在企业内部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精”在事前,“细”在过程中,提高每个环节中的“质量”。

浙江大学的宝贡敏教授则进一步将精细化管理提升为精细化竞争,认为精细化竞争优势和积累性竞争优势是现代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

他指出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一种特殊同类竞争,同类的竞争所进行的策略思维和所能选择的手段具有相似性、局限性,市场中的“末位淘汰”,即基于市场竞争标准的素质最差者被淘汰出局。在成熟市场中,素质提升竞争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形式。

从现代竞争的特点来看,现代动态竞争环境有两极化倾向,一方面,“突然”的发明、发现、创造、创新形成的“巨浪”可能迅速改变企业竞争格局,使新的市场势力迅速崛起;另一方面,企业对市场机会的挖掘越来越深、越细,仅凭方向正确、“粗放经营”而取得成功的例子越来越少,企业竞争越来越精细化、复杂化。企业之间的优势与劣势差距越来越微小化,积小优势为大优势越来越成为企业建设自己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

特别是对于具体的运营企业来说,相对于进行“突然”的、根本性的发明、创新,开展精细化竞争是大多数企业更现实的战略选择。而且,主导的、决定性的发明、发现、创造、创新也越来越依赖于企业的精细管理。

二、精细化竞争与精细化财务管理

开展精细化竞争,获得积累性优势,要瞄准产业或产业战略群组中的最高水平,作为一种竞争方向,通过不断的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努力不断超越产业中最好的极限标准,实现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的积累发展。也就是说,精细化竞争是通过取得在产业或产业战略群组中一个动态的极限优势,来最终获得积累性的竞争优势的。

实施精细化竞争,需要运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方法,例如推行标杆管理,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实现“零”的极限管理目标,建设学习型组织,建立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等等。但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从战略竞争的高度认识精细化竞争

精细化竞争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大多数企业都是在相同或者相似的环境、或者条件下运行的,优劣之分往往不是取决于根本性的技术创新,或者占有某些优势资源上,而是在于扎实的基础工作和在整个价值链上都趋于某种极限,谁在某一个方面更趋于极限,或者在更多的方面趋于极限,谁就能够胜出。

(二)强调运用价值链的分析

按价值链的研究方法分解企业的价值活动,即构成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为每一个环节设立动态的极限标准,一个时期的极限被突破,就需要设立更高水平的极限。另外,要注意全价值链的集成及相互协同,单一环节的趋于极限容易做到,但也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因此,必须从形成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着手,使每一个环节都趋于极限。同时,还要关注价值链中各个环节的相互协同效应,才能够形成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竞争优势。

鉴于以上两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说,贯彻精细化思想、立足于战略发展高度、运用价值链分析的精细化财务管理是实现精细化竞争的基础。

精细化财务管理是通过不断优化财务管理手段、深化财务管理内容、拓展财务管理领域,将财务管理融合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带动企业总体管理水平的提高。精细化财务管理对每一岗位、每一项具体的业务都建立起一套相应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的各个生产经营领域,通过行使财务监督职能,拓展财务管理与服务职能,实现财务管理“零死角”,挖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

1.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一种战略财务管理,从微观的企业层面的内部财务管理拓展为宏观的战略联盟的战略财务管理,更加注重整体利益和长远效益,实现了由内向型信息系统向外向型管理方式的转变,强调企业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协调一致,以求得企业的最优效益。

2.精细化财务管理以企业价值管理为中心,它在履行自身职能的同时包括了运营过程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的全方位的管理,并强调以价值为中心同上下游建立联盟,其中顾客价值增值是价值链管理的导向,同供应商利益共享。

因而,精细化财务管理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和战略联盟整体价值最大化和财权的均衡,超越单一会计期间的界限,着重从多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以最终利润目标作为企业战略的评价标准,而不在于使某一期间的利润达到最大。同时,它超越了单个企业的界限,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关注整个产业价值链和战略联盟的整体利益,在会计主体和目标方面大胆开拓。

三、精细化财务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具体实施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树立“大财务”观念,把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的每个细节

结合实际情况将财务管理的内容细化、分解、再整合,并以完善的管理制度相配合。在此基础上,赋予财务部门计划、财务、资金、法律等方面的管理职能。以财务部门为核心,从财务管理内容、领域和手段三个方面着手,在企业大力推行精细化财务管理。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公司所有的生产经营领域,为经营工作提供精确财务信息,实现财务管理与经营业务的协同发展。

(二)实施信息化管理

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集成化和精细化管理,实现成本、费用的适时、及时管理,加快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同时,建立起一套高效的财务和物流管理系统,从而形成了有效的控制和制约机制,使管理得到持续化改善和提高。

(三)实现“三个转变”

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实现“三个转变”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即财务工作职能从记账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财务工作领域从事后的静态核算向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控制转变;财务工作作风从机关型向服务型转变。

四、结论

总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竞争中的精细化趋势。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其进行的是精细化竞争,以获得精细化、积累性的优势,精细化的竞争战略也成为其更现实的选择。而精细化财务管理作为实施精细化竞争的基础,它是贯彻精细化思想、立足于战略发展高度、强调以价值为中心的一个系统管理过程,为企业获得精细化竞争优势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群山.不断创新——欧美企业经营管理六大新视点[j].经营管理者,2000(2):50-51.

[2] 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 宝贡敏.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竞争[j].科研管理,2005,26(6):140-148.

[4] 厦门航空有限公司.精细化财务管理[j].企业管理,2002(5):48-52.

精细化生产管理论文篇8

今年我们管具公司钻具维修车间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摸索出一套有效的办法,在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职工队伍的团结稳定的局面。概括的说管理制度精细化是精细管理的前提,过程控制节点化是精细管理主体,精细管理全员化是精细管理保障,三者的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下面简单介绍我们实施精细化管理中的一些做法。

建设精细化的管理制度

我们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把“精、准、细、严”落实到管理实施的每个环节,建立目标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考核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从基础上夯实了制度的精细化。我们把全车间的经营管理目标纵向分解为经营收入、生产服务、质量技术、安全环保和设备管理5各方面,每个方面由车间干部和技术人员组成的项目管理小组。经营小组实现年收入1348万元、可控成本206万元;安全小组实现全年无人身伤亡事故,HSE管理体系的落实;质量小组实现供井钻具合格率100%,机加工产品合格率98%以上等等。各个管理小组根据自己的全年目标,制定全年活动计划、阶段工作目标,考核标准,措施的落实等。在管理模式精细化的过程中,我们强调 “精细考核”的思想,即每一步的事实过程都满足(目标、实施、检查、考核、调整)几个步骤的PDCA循环,将责任和目标落实到人,每周一检查每月一总结,根据目标和完成情况,随时调整工作进度,实现管理目标层层分解,让工作跟着计划走,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监督、考核。

建设“系统节点化”的过程控制

精细管理不是繁琐管理、复杂管理,也不是 “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是简单地关注细节、片面地注重量化,我们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措施,就是对生产过程采用了“节点化”的管理方式,控制过程突出三个字“精、细、严”,即选择节点要精确,节点分析要细致,考核落实要严格,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标准体系和考核体系。

一、精确选择节点,优化管理体系

精细管理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管理系统内节点的设置是否有效,好的节点设置,往往能起到以点控面,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满足向井队提供优质钻具的生产目标,从钻具回收到发放的各个生产环节都做到安全、质量、效益的平衡,我们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减少成本消耗,控制安全生产、以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起钻具修复管理系统。把钻具的回收、钻具的检测、钻具的修复作为一级节点;把螺纹检验、管体检测、无损探伤的环节作为二级节点,通过这样5个一级节点,14个二级节点,形成一张覆盖成本、安全、质量、设备等方面全方面、全过程的网络体系,保证了对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和管理。

二、细化节点控制,保障措施有的放矢

建立节点系统后,把每个节点又分别以“五要素”(即人、机、物、法、环)人员素质、设备管理、成本控制、质量要求、安全环保进行逐个解剖分析,查找哪些因素影响了钻具质量,哪些因素又牵涉到成本控制等等。通过对节点“五要素”的分析研究,使我们对生产过程有了更细致的了解,找出影响安全、质量和成本控制的具体原因,从而采取措施对症下药,保障措施有的放矢。

我们分析到钻具摆放成本消耗这个环节时,发现钻具摆放自动线电能消耗较大,经过研究发现自动先电机起初设计为统一控制,无论钻具输送到哪处成品台,自动线上哪部分在工作,整条自动线上的电机都在运转,钻具摆放自动线按每天工作6小时算,一天电机空转就消耗近60度电,一个月下来消好上千度电,占全车间用电量的六分之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车间里的技术干部和职工联合起来想出了自动线分区域控制的办法。首先重新调整成品台的顺序,将S135、G105等常用的钻具存放在自动线的前端;其次,将自动线分区域控制,分段运行,这样就做到自动线运行的精细控制。该办法实施后,钻具存放效率得到提高,而且电能消耗也别过去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取得非常不错的经济效益。

三、考严格核落实,提高制度的执行效果

强化制度,严格执行,所谓“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精细管理就是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笼统、模糊的管理要求,我们对各个管理小组、各个环节具体制度落实的班组进行了量化指标考核。每个月车间里把年初计划和目标作为管理小组“对标、追标、创标”的标准进行考核,管理小组又坚持每月对各个环节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对各班组的安全环保、成本消耗、设备维护、质量保证、挖潜增效、综合管理等主要指标的量化排名,做到严考核、硬兑现。

我们通过“系统节点化”工程的实施,在各方面面尽快形成“职责无缺项、工作无漏洞、岗位有标准、事事有规范、人人有责任、项项有考核”的工作体系,使管理上的每一个执行细节都可以做到精确化、数据化,最终使整个管理过程达到可控,最大程度的挖潜增效,节约成本。

建设“全员化”的精细管理文化

精细化管理首先是一种意识,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企业文化,所以精细化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向全体职工灌输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从思想根源上要求培养职工追求精细化的思维方式。实现员工从“要我精细”向“我要精细”的转变。

一、建设精细管理文化需要全员的参与

精细化管理工作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在工作中生根发芽。我们在全车间营造了精细管理的氛围,多措并举,开展思想攻坚,改变长期存在的“差不多”,“还凑合” 粗枝大叶的工作心态及工作作风。在今年“比学赶帮超暨精细管理年”主题活动中,我们开展了“我为公司发展献一策”为主要内容的“金点子”工程。鼓励广大职工通过“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开动脑筋、多想办法,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二、建设精细管理文化中,注重个体与全员的互动

转变观念是一个写在纸上容易,说在嘴上容易但做起来非常难的事,改变已经长期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还需要重点突破,才能全面开花。我们在班组和生产岗位上选择党员和班组长作为精细化管理的突破点,让生产骨干的的示范作用带领大家。车工班的老党员检验工田启运,在检验车修螺纹中,更是做到严格细致,不讲情面。对工件检验中查出的问题,不光帮车工找出原因,还和车工一起整改,直到工件合格为止。田师傅的细致严格,不但没有让大家埋怨,反而得到大家的支持,都夸田师傅帮助大家提高了技术水平。

三、建设精细管理文化中,注重宣传舆论导向的作用

我们在实施精细化管理文化建设中还加强精细化舆论宣传导向的作用。通过宣传栏张贴精细管理知识、班组学习精细管理典型事例;在全车间营造“认真做事、精益求精”的氛围,把精细管理纳入我们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将企业文化融于制度,用制度来保证企业文化的生生不息。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