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学前教育专业8篇

时间:2022-11-14 02:53:04

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篇1

 

2001年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把幼儿园教育阶段也纳入基础教育体系,作为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也就是说,体育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开始拥有一席之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得如火如荼,特别是部分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受到广泛重视,这些国家根据本国的国情都是先行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调整培养人才的宏观目标的基础上,在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变革培养人才模式,调整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改革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才能提高幼儿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满足幼儿学校对他们的需求。

 

在陕西省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中,目前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还很不完善,还无法充分满足社会需要,中小学体育课程对基础体育人才的要求日益增长。体育教育专业活动的宗旨非常明确,严格按照相关文件和陕西省实际情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特殊人才,培养基层学校需要的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人才,培养合格的中小学体育教师。

 

首先,本研究在接受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细致分析学前教育的相关特点,明确学前教育体育专业一定要完善体育课程设置,探讨相关前沿问题,得出具有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学术参考价值的研究结论。

 

其次,本研究在调查与分析陕西省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设置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体育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把它们与学前教育密切结合在一起,确定陕西省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设置继续改革的必要性,从整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出较为合理的对策,不仅强调制订课程设置的计划性,而且强调课程设置的实施与评价,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对陕西省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法,合理安排陕西省6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全面调查,结合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的,设计调查问卷,采用专家问卷法,对问卷内容的效度进行了检验。

 

从本研究的需要出发,笔者走访了6所高校的多名师生,预先设计好了专家访谈提纲,拟定课程设置涉及的热点问题,针对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情况,进行调查访问,征求教育专家对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议。

 

通过陕西省6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学前师范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按照Spss软件和Excel2003软件分析问卷调查的数据,在收集和整理的陕西省16所体育院系课程设置的数据的基础上,针对教学计划中培养目标和课程进行统计,提供本研究的数据依据。

 

下面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五套课程(计划)方案演化进行分析:

 

可见,1980年以来我国三套教学计划和两套课程方案细节,通过比较其培养目标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在前三套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培养目标都很明确,都是为了培养符合中等学校需要的专职体育教师。从1997年的第4套方案开始,跟前3套计划比较而言有了很大的扩展,但是还是定位在“中等学校的体育教育专门型的人才”这一层次上面,对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有了更多的要求。

 

本研究随机调查了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6所高校。陕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总学时最高的是西北大学,共计3192学时。总学时最低的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计2566学时,这6所高校平均学时2703学时,所有6所高校的总学时均高于2008年《课程方案》规定的总学时数2500学时,平均学时超过2008年《课程方案》规定的总学时数203学时。由此可见,陕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总学时完全符合国家课程方案的规定。

 

在对陕西省6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层次类型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发现,陕西省高校遵守2008年《课程方案》要求,按照本校师资情况进行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将课程按照必修课和选修课来进行分类,本文把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来分别进行研究。

 

课程结构比例决定学生具体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课程的总体计划,陕西省体育专业课程结构设置改革总体趋势趋向于逐渐增加体育课程相关门类,随之而来的是影响学生具体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课程,表现为必修课学时的比例趋向于下降,选修课学时的比例趋向于增加。

 

公共必修课是高等教育教学内容的核心组成部分,公共必修课在不同的教育典籍中有不同的提法,如普通教育课或公共基础课,虽然提法不同,涉及的课程内容比较类似,都是高等学校各个专业的学生全部都要修习的课程,作为高校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公共必修课侧重于教授给学生普通文化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保证教学时间,保证教学进度。

 

专业限制性选修课又称指定性选修课,它们在课程设置上的重要性介于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情况必须在学科规定课程内选读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作为指定性学习课程。

 

通过对陕西省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研究,了解到目前陕西省各体育专业选修课课程设置情况差异很小,基本上都是由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统筹安排的。

 

陕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任意选修课的开设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泛,有效满足学生多种能力的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喜欢的任意选修课,他们在按规定学分要求的基础上,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闲暇时间,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关课程进行学习,效果非常好。

 

通过对陕西省6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的课程方案的调查和研究,这6所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总共开设了133门任意选修课供学生选学,从选修课的数量上说是非常可观的,可是学生能够用来选修这些课程的时间却是相当有限的。

 

对学前师范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设置进行调查,其体育课程安排两年,第一年为选修课程;第二年为任意选修课程。具体项目和内容有:一年级:篮球、排球、武术、田径、健美操、艺术体操;二年级任意选修课程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修科目。每学期总学时为144学时。另外本研究还对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幼儿师范学院两所学校进行调查:其体育课程内容根据幼儿大班、中班、小班的体育活动内容进行设置。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分析,学前师范体育教育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内容相差太大,内容虽然结合了幼儿的特点设置,但内容还是单一。

 

陕西省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虽然采用的选修课和必修课课程有所区别,可是都强调体育考试来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性,他们都非常注重用项目测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除了期末考试之外,他们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把学生的学习表现也纳入考核环节,增强公共体育课程评价的有效性。

 

陕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是随着领导部门的指挥棒转,没有充分发挥本高校的学情,课程设置缺乏创新,过于强调体育专业培养模式的共性,忽视学前师范本科体育专业的特性,采用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所忽视,对此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

 

陕西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该改变教育思想观念,应实现目标规格的多样化,要确定专业化和多元化的培养目标,能够满足学前教育发展的专业化和多元化需要,培养理论型和实践型相结合的高素质幼儿教师。

 

陕西省体育专业教育学生必须具备幼儿体育活动教学上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实践方面除了要增强自身的健身习惯外,还要养成终身锻炼的有效方法,养成良好的幼儿体育教学的职业态度。陕西省高校应依据实际制定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确定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前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前教育专业篇2

摘要: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完全将健康剥离到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围,是当前我们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健康 全面 身心并重

概述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说到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我就不得不说说我认为的心理健康的意义了。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

究竟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 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长处、短处,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一个现实的、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对于办不到的事,也不会苛求自己。

② 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明确的生活目标,有自我发展的驱动力。因此,在困难和逆境面前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对待和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并不断前进。

③ 能和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对人对事都能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已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宽容的、公平的、有理有节的方式处理,容易与他人合作和相处。

④ 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自觉地调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不是环境顺应自己,而是使自己适应环境。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个性上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扬长避短、适应环境需要的应变能力,无论是在艰苦的逆境中,还是在顺利环境中,都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很难用一个统一标准来衡量,所以一般学者认为,应以整个行为的适应情况为基准,而不要过分看重个别症状的有无。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就可以帮助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卫生保健措施,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健康。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分析

幼儿心理教育是以幼儿为本,也就是把孩子当成与大人有着平等人格的人来关照,老师在关心与爱护孩子的同时,切莫丢掉尊重与平等,这两种当代人文意识,老师不仅仅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将大人的架子放下来,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虽小,但却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一种来自老师母爱般的关照,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老师的温情关照下健康的成长。

三:如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第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在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到别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见,独生子女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交往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而来的。所以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下面这五条: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

(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

(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这五条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大人的培养,如何培养呢?我们不要忘记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生教育的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我们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适应新世纪社会生活的栋梁之材。

而在现今社会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出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备状态,将心理与社会适应这 两个重要内容作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当多的幼儿园中,目前对健康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水平上,还没有实现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的转变,因此,明显存在着重生理保健轻心 理保健的现象。这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普遍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在于对幼儿身心关系的认识模糊,在于没有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许多人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 表现看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严密的系统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迄今为止,全国除了少量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与情绪问题等方面的书籍之外,尚未见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二是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开设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课程 的极少;三是无论高校,还是幼儿师范,都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的教材;四是尽管《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应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他内容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 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而且还有许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内容没有纳入到教育之中或没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这导致我们在对幼儿实施心理 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而且整合不够。

三、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近年来,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儿园日益增多,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而高校中不少 教师也开始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但是,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较少深 入到幼儿园中去进行指导,更少去建立几个点长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因此,在很多时候,其工作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一种 经验的总结,而难以使之得到更深的发展,主题难以深化,妨碍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进行。

四、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及丰富程度。然而,在沿袭 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而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此同时,如何 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时下,在不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此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五、具体操作中的非科学性

1.违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例如: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本属于品行障碍,对于这一类行为的矫正 与教育应当坚持正面教育,树立榜样作用,或采用暂时隔离、减少刺激的方法。但有些幼儿教师在对待这一类孩子时,采用宣泄的方法来加以矫正,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让其发泄愤怒的情绪。而研究表明,幼儿在宣泄 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可产生更强的攻击倾向。因此,采用宣泄法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些教师甚至在对待这类孩子时采取体罚的方法,这更加强化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因为,体罚本身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起的就是示范作用。

2.家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 育本是一件有利幼儿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 实施中如未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则可以使幼儿园的努力付之东流。某幼儿园几年来一直坚持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的交往、分享与合作、提高其社会适应力。但在具体操作中, 他们忽略了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而有些家庭对其子女一向采用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幼儿园中所教与家庭所教的冲突,教育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3.不能区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在部分幼儿身上,说谎这一现象是较为常见的。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出现与事实不符时造成的说谎;另一 方面,是由于幼儿做错了事,怕受到处罚,或由于老师、家长对幼儿的过分严厉所致。因此,我们对幼儿的说谎问题应全面分析,区别对待。如因认知水平低所致,则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如因过于严厉的要求所致 ,则为教育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都与成人时期的说谎有本质的区别,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而在某些幼儿园中,防止一旦出现诸如偷窃、说谎等行为时,斥责幼儿品德不好,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混为一谈的现象并不少见 。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问题。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一些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常是借鉴中小学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这导致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对 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的忽视。如对一些有行为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矫正时,有些幼儿园的老师简单地照搬一些行为治疗的方法,而未考虑这种方法采用后,对幼儿会有什么样的消极影响,结果导致行为问题未矫正,又出现了新的适应问题。

其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在这里,我们仅仅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分析,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方面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则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诸方面的共同努力。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而是关乎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在这个方面,我们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其中,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会呵护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而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幼儿。

学前教育专业篇3

摘 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学前教育工作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既要具备过硬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教育科研能力。本文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化特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分析,希望可以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专业化;学前教育;特质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需要对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提升教育工作水平。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来说,则需要对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需求进行不断总结,对中职教育长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找出中职教育工作的普遍规律,用以指导中职教育的工作实践。

一、学前教育的教学特质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教育教学能力主要指的是教师以自身的优良素质为基础,在执行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达成的预期教学效果。通常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能力包含课程开发能力、组织活动能力、教材分析能力以及语文表达能力等。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来说,一方面要具有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要具有与专业相关的教育理念。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对学前教育的专业理论进行深入学习,对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持续追踪,将自身所积累的中职教学工作实践与新理论、新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要尽量做到准确、熟练地运用各种信息化教学工具,能够对教学工作长期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的反思,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学前教育的学术特质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训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中职院校来说,需要提升教学工作占整体工作的比重。从学术的角度出发,要对学前教育教师的发展水平进行科学有效的衡量。在学术自由方面,学校要给予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充分的学术保障,使教师能够在各种领域保持一定的学科优势,将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培养为学科领域的专家。这就需要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加大科研工作方面的投入力度,运用新的科研成果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工作水平。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还应具有相应的科研能力,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与知识体系,积极参与校内所举办的各项科研工作,主动参与校级、省级以及部级的重点课题。中职院校可以开办的科研活动主要包含教育科研培训、教育技术培训以及学前教育专业理论培训等。另外,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相关的科研工作需要严格建立在专业特性的基础上。学前专业教师要长期关注教育领域的改革动态,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找出中职教学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综合自身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有针对性地对各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投入科研的过程中也需要对我国整体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行观察与分析,深入到幼儿教育工作的一线,从提高社会服务价值的角度出发,设计出一套与区域内幼儿教学需求相适应的幼儿教育教学体系。必要情况下,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也可以直接参与到幼儿教育工作中,应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对研究成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研究,并利用教W实践经验对研究成果进行改良和优化,将经过优化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中职院校内部的教学工作中。

三、学前教育的实践特质

学前教育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职院校学生为了能够与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要求相适应,一定要在毕业之前具备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就需要学校多为学生创造教学实践环境,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也需要对学生的各项实践操作进行有效指导。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无论在实践课程上还是在理论课程上,都需要对课程的特点与流程进行深入分析,对幼儿教育实践的操作方法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既要能够承担专业教学工作,也要能够承担学前幼儿教学工作。

四、教师的人格特质

教师的人格特征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与成长。调查研究表明,教师的人格特征主要表现为坚韧、耐心、客观、心胸宽广、自信、真诚、有理想、有责任心的特点,这些人格特征与教师的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对自身的价值观与职业道德进行不断优化,在完善自身性格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形成爱心、开朗、乐群、活泼等性格特质,在承担幼儿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也能够体验到幼儿教学工作给自身带来的快乐。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前专业教师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朱明健,谢笑容.高等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困境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5(29).

[2]余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艺术教育的必要性及意义探究[J].价值工程,2013(8).

学前教育专业篇4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教学改革

一、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存的主要问题

就目前来看,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阶段仍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舞蹈教学定位的模糊。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培养是要向社会输送幼儿教育人才,因此舞蹈教学的实施更多是要提高学生的舞蹈教育能力,但就目前来看,对舞蹈教学的定位仍较为模糊,即未能明确提高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目标。二是内容选择不合理。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依据实际情况及学生的需求来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针对性。三是传统教学方式的运用。就目前来看,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教学的质量也有着不利影响。

二、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的策略

基于现阶段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存的主要问题,为切实提高其教学的质量,就要求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能从以下的几方面出发,实现教学的改革。(一)对舞蹈教学进行明确的定位。针对现阶段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在舞蹈教学方面定位模糊的问题,对教学的改革就必须要明确教学的定位。首先,舞蹈教学应与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形式之间相适应,确保在教学中能重视落实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工作适应能力。基于此,教师在日常就要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案,确保从根本上提高对学生教育培养的实践性。其次,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教学应以学生今后实际的工作内容为依据来进行教学定位,并明确学生今后工作中教学的对象,确保能以幼儿教育为导向来实施舞蹈教学,以提高教学的实用性。(二)对舞蹈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对舞蹈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强调的是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的针对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合理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进而促使教学的质量得到充分的提升。一方面,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应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确保能随着学生年级的提升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舞蹈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舞蹈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在以学生年级为依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结合学生自身实际能力情况来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确保从根本上提高对学生舞蹈教学的针对性,来实现对舞蹈教学的改革。(三)对舞蹈教学的方式进行创新。要想提高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的有效性,也要求教师重视对舞蹈教学的方式进行创新,实现对教学的改革。结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实际要求来看,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可采用如下的教学方式。第一,分层教学。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能力素质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性,要想提高舞蹈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实施教学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第二,互动教学。互动教学强调的是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加和谐轻松的氛围,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利用音乐进行辅助。舞蹈与音乐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音乐进行教学辅助来提高教学质量。

学前教育专业篇5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课教学;现状;措施

我们都知道,学前教育专业主要为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幼儿教师,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学不同普通中学体育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开设体育课程,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出能够胜任未来幼儿体育健康教育的专业幼教人才。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学效果并不是太好,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哦很长的路要走。

一、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的特点及意义

(一)特点。教学对象很特殊。通过调查显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女生,对运动缺乏了解,很多学生都不是很擅长运动,因此,对体育难以提起兴趣。这就要求在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情,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目标具有多样性。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学,其重点不是为了提高学生们身体素质,它还有更高的目标那就是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为以后的幼儿体育教学工作打好基础。因此,体育教学应与学生的职业教育紧密结合。一切为了幼儿教育的发展,使学生掌握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形成正确的体育教学观。

(二)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体育活动的了解和参与。通过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体育课程,可以使学生对相关的体育理论和运动技能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掌握,为以后的教学工作积蓄力量。学前教育学生以上学时期的体育学习为基础,在实践教学工作中,可以为幼儿制定相应的身体锻炼计划,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在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时期充分掌握各方面运动技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为幼儿提供实际、有效的指导,带动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做好榜样工作。

有利于学生实际掌握相关的运动技能。在学习体育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加强自身的健身,掌握几项自己比较喜欢的运动技能,并学会在运动中出现的创伤处理的应急办法。

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现代的学生由于各种资源的涌入,尤其是网络资源,宁可在寝室里上网消磨时间,也不愿花点时间去户外运动,长此以往,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所以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克服不良嗜好,学会在运动中发现乐趣。

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转变体育教学思想和方法。第一,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为女生,对体育课持消极态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身边的事例强调运动呢对于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让学生深刻意识到体育的不可或缺。从心理上,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课程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会主动参加体育锻炼,而不是被迫接受。第二,教师应该将体育教学目标与学前教育专业结合起来。这些学生以后也会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于是体育教师在教会学生相关体育技能的同时,可以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来了解教学方面的相关工作,作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授课清晰有条理,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等等。

(二)合理布置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内容布置的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体育的教学效果。第一,根据女生的运动技能比较低的现状,教师在安排具体的体育活动时,应该尽量选择一些对女生简单易学的运动项目,如:排球、羽毛球、健身街舞等等,不要选择女生难以接受的长跑、足球等项目。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如:锻炼价值、受女生欢迎程度,一般选择形体练习、瑜伽操等。第二,安排的体育活动尽量具有娱乐性。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同学们训练一定的体育项目。

(三)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素质。体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出于此阶段的学生,自尊心强,尤其对女生来说。教师可以在课上课下多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性格,从而在课堂中讲求相应的教学方法。体育运动对于女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学生多给予鼓励,对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提供帮助。此外,学校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素质,转变教学理念。

(四)多开展体育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总是有限的,体育教学应该积极拓展课外资源,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增加体育活动,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另一方面,促进体育不断走进学生的生活,融入到了学生的生活中。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体育活动。

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学生对专业运动技能以及体育教学能力的训练。例如,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扮演着参与者的角色,然后进行角色互换,学会如何组织一项体育活动。此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附近的幼儿园进行参观,让学生们与儿童一起做游戏,提前体验幼儿教学工作者的角色。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学有着其自身的独特性,根据其特点,进行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学的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体育教学不仅仅担任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重任,它还对未来幼儿教师的培养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学前教育专业的紧密结合,促进学生相关的体育教学素质和能力,为以后的幼儿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远志.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的现状及改善措施[J].都市家教.2012,9(09).

学前教育专业篇6

幼儿教师的劳动不仅带有关爱性、教育性,还带有启蒙性、益智性、奠基性、兴趣性、表演性,因此,教师必须带着极大的情感、热爱,才能启发引导幼儿对世界和未来的初步认识和体验。师德情感是教师在师德认知的基础上,对教育过程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现象的爱憎或者好恶的情绪反应和倾向。同时,也是在一定的道德原则影响下对他人的师德行为进行判断、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在幼儿园中主要的道德关系就是教师和幼儿的关爱关系。幼儿教师只有热爱幼儿、严于律己的职业情感,才能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对教育事业的深厚的爱的情感,是激励教师在教育劳动中勤勤恳恳,尽心尽力的强大动力。孟子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君子的三乐之一。学生的道德成长,学业进步,进而为社会做出的贡献,都是教师生命意义的延伸和确证。正因为教师的工作的精神性,才使得教师有崇高的地位,因而收获职业的尊重,体会的师德荣誉,体验到职业幸福,提升师德情感。师德情感反过来又会促进和巩固道德理想,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进行教育工作。从幼儿园反馈的意见看,我校毕业生比较本科院校同专业毕业生有更好的应用能力、艺术素养、带班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在初次就业中表现的优势十分明显,这得益于我校扎实的艺术积淀优势、见习实习等实训制度和扎实的课程设置,才使得学生拥有较强的技能技巧上的核心竞争力。但学生普遍文化底蕴薄弱,可持续发展支撑不足,再次就业难度较大,从事教育科研能力稍显动能不足。幼儿园工作强度大,责任心强,收入偏低,编制少,人员流动大,幼儿教师在师德方面缺失的表现就是职业倦怠,对工作不够上心,不够积极,主动性不强,缺乏进取。

二、幼高专学前专业学生师德意识情况分析

关于道德品质的构成,学界有不同的观点。五因素说认为是“知、情、意、行、信”。“道德品质的功能就是控制和调节人的道德活动”。程印学认为“教师道德品质的构成有六个最基本的要素”即,“知、情、意、信、习、恒”。幼师生因为还不是实际意义上的教师,因此我们的分析着力点放在师德认知、师德情感、行为意向等意识方面。经过5年的学习,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已经或正在投射给学生的师德教育,在学生自身心理意识中产生了较为深刻的专业思想和师德意识。在师德认知方面表现为热爱教育工作,愿意自觉遵守教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立志做一名幼儿教师;在师德情感方面表现在见习和实习中,开始喜欢幼儿,熟悉了幼儿园的工作环境,对一日常规和工作流程也较为熟悉,在幼儿园见习实习中能够尊重幼儿园老师,有了较好的合作意识;在行为意向方面表现为许多学生不断努力,在技能技巧课、专业课、各种考级证书上狠下功夫,努力改造自我,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笔者任教我校学前专业09级1-6班时,对这些学生进行过职业规划调查,从中发现了师德方面的问题:①从性格、气质、学业、身体素质、家庭支持、基本功和特长优势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②从就业意愿、地区政策环境、就业去向方面进行就业取向分析;③从价值目标、能力目标、机会目标、规划发展阶段、拟采取的措施和步骤。其中折射的师德教育方面的信息有:第一,在师德认知方面,有些学生不愿意从事幼儿教师工作。选择幼师专业,是家长的意愿,是受到了幼师生就业形势的影响;有些学生认为只要能考上在编,就在幼儿园干,多少钱都无所谓,目标很明确;也有的学生要开网店,开实体小店,想自己年轻的时候要创业。但大部分学生都表示毕业后的第一去向是到幼儿园工作,做一名幼儿教师。因为他们对其他行业知之甚少,感到没有竞争优势。第二,从师德情感来看,个别学生确实是出于热爱幼儿,喜欢幼儿教育工作,但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对未来职业的无奈,可以看出学生在师德情感方面的水平比较低。我校的男生在师德情感方面表现的更低,他们很多人都是对未来去向不明,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第三,在师德行为意向方面,大部分学生都表示要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能够认真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总之,幼师生在师德方面的表现总体情况是好的,是积极的。大部分幼师生能够认识到教师职业的重要性,正在努力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做着各种心理、意识、道德、技能和文化储备上的准备。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师德认识上的偏差,师德情感的缺乏,和师德行为的意向的不确定性。

三、学前专业幼师生师德教育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我们带来繁荣经济景象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在价值观方面导致一些人重实惠,重个人物质利益,崇尚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导致人们过分重视个体,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缺少社会价值的实现。这股浪潮也冲击到了所谓一方净土的学校,给学生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社会生活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导致学生在职业价值定位上过多的考虑经济利益。马克思说:“人们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了人的个人利益”。还说“人类道德的发展一步一步跟随着经济上的需要,它确切地适应着社会的实际需要,在这种意义上,可以也应当说,利益是道德的基础”。市场经济给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表现为青年人的人生观、政治观、成才观、职业观、婚恋观、时间观念、金钱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意识等方面的深刻变化。青年学生身上表现出明显的价值观的时代特征。渴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独立意识增强;非主流倾向加重,张扬个人价值;追求享受生活,忽视敬业精神;关注民主公正,道德意识滑坡。在青年学生成长过程中通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大众传媒和公众舆论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的关于师德的正能量的积淀正在被市场经济的趋利本质所侵蚀。在择业方面幼师生也越来越倾向于:发挥专业特长,注重经济收入,讲究实惠,追求舒适。吃苦耐劳、安贫乐道、两袖清风等传统师德观念正在被淡化,教师道德的底线一再被利益的物质动因所触及。(1)对幼高专学前学生师德教育工作的冲击。朱小蔓在《当代德育新理论丛书》总序中指出:“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自己把握幸福和希望之路,但一个人怎样把握自己的幸福和希望之路呢?道德教育是要把人引向幸福,引向希望。一个人最终是否能够把握幸福和希望之路,要靠自己的德性。”一个有德性的老师才能引导学生的德性,最终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空间。幼高专是对幼儿教师进行职前培训和思想政治教育、师德教育的主要渠道。但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师德建设方面也难逃一劫。绝大多数学校在培养目标上轻“人师”而重“经师”。因为师德教育是个“软件”,很难向社会、家长、用人单位展示其成果,而声乐、舞蹈、键盘、美术、普通话等技能技巧“硬件”的展示既可让人一目了然,更能给学校带来荣誉。(2)对幼高专学前学生师德观的冲击。虽是大专生,已具有一定水平的道德观、价值观、是非观,但面对中西方文化的混融、各种思潮的纷纷涌入,还是比较容易迷失。少数幼师生在校期间不思进取,缺失社会公德,注重吃喝穿戴,虚荣心强,学习习惯差,注意力不集中,接受事物能力低,生活上自理能力差。表现在道德素质方面,自律意识薄弱;诚信意识不够,有考试作弊现象,有撒谎现象;不够尊师重道,行为不够文明。由初中生变成幼高专学生,是其人生道路上的一次大转折,也是其生理和心理发展走向成熟的一个阶段。虽在初中阶段接受过道德品质的教育,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负面素材,对她们头脑中原有的道德观念和规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加之个人生活环境和所受教育环境不同,反映在对师德的理解上也不同。这就决定了培养具有一定师德素养的合格幼儿教师,对幼高专学校来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学前教育专业篇7

一、论文题目

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

从2001年开始,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幼儿园教育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目前的幼儿教育改革将教育价值取向推至更多的关注幼儿自身的经验,强调幼儿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重视每个幼儿之间的差异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园教师角色的要求是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这对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与行为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转变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与作用,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贯彻实施,全国上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在加快普及学前教育的新形势下为保障教师队伍质量和幼儿健康成长,教育部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标准明确了教师在教育活动计划与实施领域中应当具有观察幼儿.的能力,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幼儿园教育的质量问题己成为幼儿教育实践者、研究者和决策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师行为是直接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核心要素。事实上,教师对儿童行为的发现、评估和引导既体现着教师行为的改变,也反映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教师观察行为的改善成为改进教师行为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观察是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宜而有效的教育的前提之一。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及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行为特点、兴趣倾向和学习风格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符合幼儿发展特点与学习需要的教育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调整,从而保证教育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其次,观察能力是有效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之一,是区分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专家型教师不会冲动地做出教学决策,而是客观冷静、全面深入地观察和倾听幼儿,然后依据观察到的信息理性地做出判断和行动。最后,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手段之一。观察是教师用以搜集幼儿资料、分析教育方法,从而有效促进幼儿学习和改进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通过观察,教师可以获得有关幼儿发展与教育的实践知识,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促进自身的教学反思,从而推动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然而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由于教师专业的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的双重缺失,导致教师观察的专业品性不足,既不能真实反映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又不能为教师做出适宜的教学决策提供依据。?幼儿园对教师的观察记录只有量的规定并无质的要求,也没有发挥观察记录应有的反思与交流的功能,使得教师观察记录因没有讨论和反思而流于形式,以致于教师将观察记录视为额外的负担,而非对自己工作有益的做法?。

如此观察失去了 龄听童声、解读童心的意义,使以儿童为本的先进教育观念在现实中遭遇困境。目前国内对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的讨论相对不足。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行为的现状究竟如何,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行为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基于此,本研究把视点投向幼儿园教师,试图通过对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观察行为的探讨,呈现其观察行为的现状及总结出教师观察行为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问题

确立研究问题是一项研究的开端,研究问题确立的恰当与否对研究过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③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对个案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进行考察, 了解教师对观察的认识,观察的过程与结果,观察应用的基本情况,探究影响教师观察行为的因素,研究者确立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以此作为研究最终的结论依据。

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属于学前教育领域一个微观的研究问题,对此问题的研究必然依托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实际,因此,真实的实践情境将是进-步形成具体研究问题的依据。

问题一,教师对观察的认识情况。

1.教师对观察含义有何认识?

2.教师对观察价值有何认识?

3.教师在观察中的困难是什么?

问题二,教师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1.教师是在什么情境下进行观察?

2.教师观察时的行为表现如何?

3.教师观察后的反应是什么?

问题三,教师观察后的表现

1.教师观察后如何思考与分析?

2.教师如何利用观察信息跟家长交流?

3.教师如何利用观察所得改进教学?

问题四,教师观察行为的影响因素

1.教师自身的因素

(1)教师是否具有一定的观察意识?

(2)教师的信念对观察行为有何影响?

(3)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对其观察行为有何影响?

2.幼儿方面的因素

(1)幼儿的突发状况对教师观察有何影响?

(2)幼儿的问题行为对教师观察有何影响?

(3)幼儿的兴趣需要是否影响教师观察?

3.幼儿园方面的因素

(1)幼儿园是否为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

(2)幼儿园为教师观察提供了哪些资源?

4.家长方面的因素

(1)家长与教师的关系是否影响教师对幼儿的观察?

(2)家长对教师观察结果的看法如何?

四、研究意义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根据D .Medley0979)的观点,教师教学有效性研究是从教的角度研究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历史教师是有效教学研究的切入点。自20世纪60年代起,有效教学的研究由研究有效教师的特征或品质转向着重研究有效教师的教学行为。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但并不能决定学生的学。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只有被学生感知、接受、配合、反应,并通过学生表现出有效的学习行为时,其效果才能体现出来。在本研究中,教师观察行为是将幼儿作为行为主体的教师行为,它关注的是教师对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行为的理解及应对。在教师教学行为研究基础上展开对教师观察幼儿的行为研究,是对有效教学行为研究的有益补充,通过透视幼儿的表现来增进教师对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认知及调节。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一直是教育领域探讨的焦点问题。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对于幼儿园教师应具有怎样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以往教育理论界已有相当丰富的论述,而对于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出现的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的探讨稍显薄弱,这种缺失有碍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本研究将细致考察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的基本特征与影响因素,致力于探讨如何改进教师观察行为,相信这能对丰富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体系尽一份绵薄之力。

有利于引起幼儿园教师对观察幼儿的重视,激发幼儿园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思考。教师对教育中发生的各种现象进行仔细地观察,有助于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改变视而不见 见惯不惊的麻木状态,保持教师的工作热情。有利于教师从个案幼儿园的观察现状中吸取经验,促进高效的教师观察,提高教师观察能力,使幼儿在教师观察中获得更多发展;同时也对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五、研究方法

对一项研究而言,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研究的需要。一般来说,量的方法比较适合在宏观层面对事物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和预测,而质的研究比较适合在微观层面对个别事物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和分析。量的研究从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出发,收集数据对其进行验证,而质的研究强调从当事人的角度了解他们的看法,注意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意义建构。i本研究的问题幼儿园教师观察行为属于微观层面对教师观察的认识、运用等现象的研究,研究关注的是教师对观察幼儿的看法、做法以及是何种因素在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研究的目的在于对教师观察行为的理解及其意义建构的探究,符合质化研究的要求。因此,为了探究幼儿园教师怎样看待观察行为,教师如何观察幼儿,教师如何应用对幼儿的观察及什么在影响着教师的观察行为等描述性、解释性问题,本研究釆用质的研究取向。

抽样指的是根据研究的需要对有关的人、时间、地点、事件、行为、意义等进行选择的行为。丨本项研究的被研究现象是发生在当下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观察行为,与之相对应,研究的对象应该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场景中发生观察行为的教师。受研究时间、地点和经费所限,为了能够在现有条件下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研究者选择了一所公立幼儿园的教师为样本。由于本次研究关注的是对教师观察行为获得比较深入细致的解释性理解,因此研究对象的数量比较小,研究主要釆用了分层目的型抽样和滚雪球抽样方式。

分层目的型抽样,是指研究者首先将研究现象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层,然后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目的性抽样。目的在于了解研究现象中不同层次的具体情况,进而对研究现象的整体异质性进行探究。②就本研究现象教师观察行为而言,任职年限不同会使得教师形成不同的教育教学经历和经验,经验的累积会造成教师行为成熟度和自动化程度的差异。因此,本研究在研究对象的抽样上分别选取了3年以下、3-10年以及10年以上的各个教龄层次的教师。其次,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教师在观察的内容上会有所区别。

六、论文提纲

摘要

Abstract

目 录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1.观察

2.教师观察行为

3.幼儿园教育活动

(二)教师观察的相关研究

1.观察的价值

2.观察的维度

3.观察的类型

4.观察的过程

5.观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三)幼儿园教师观察的相关研究

1.观察的价值

2.观察的内容

3.观察记录中存在的问题

4.改进策略

三、A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的考察

(一)教师对观察的认识

1.观察是了解幼儿的途径

2.教师的观察是旁观者清

3.观察儿童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师观察了什么

1.观察幼儿的兴趣

2.观察幼儿的学习效果

3.读懂孩子的需求

(三)教师如何观察

1.调动一切感官搜集信息

2.记录,让教学看得见

(四)教师观察的结果

1.积极正面回应幼儿

2.搭建鹰架帮助幼儿发展

3.及时与家长沟通

4.反思与教学行为的改善

(五)是什么影响着教师的观察

1.幼儿意外状况容易引起教师关注

2.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有余力观察幼儿

3.教师的主观倾向影响教师观察

4.幼儿园支持教师观察

5.幼儿教育工作本身影响教师观察

四、对A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研究的结果

(一)教师观察行为的特征

1.教师对观察认识具有模糊性

2.教师观察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联

3.教师观察的记录停留在感官层面

4.观察促进教师教学的反思与改进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观察行为的影响因素

1.教师对观察方法掌握能力

2.教师的知识经验储备

3.幼儿对教师观察的影响

4.幼儿园对教师观察行为的支持

五、建议

(一)通过培训,提高教师观察技能

1.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优化观察记录方式,提高i己录的准确性

3.明确观察记录的基本要求,确保纪录与评价的客观性

(二)加强学习,改善教师知识结构

1.通过反思促进知识的发展

2.阅读专业书刊

(三)幼儿园为教师观察提供支持性环境

1.改善管理制度

2.提供技术性支持

3.形成重视教师观察的氛围

(四)教师为观察争取有利条件

1.检视自己的工作习惯

2.减少可能的干扰因素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专业篇8

(一)就业环境严峻需要创业教育      

1999年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让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为主流逐渐向大众教育转变。高等教育的普及,带来高校逐年扩大招生规模的局面。相对应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也逐年攀升。根据2016年的官方数据显示,继2 O 1 l年、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连续突破70。万之后,2016年高校毕业生数达到765万人,而2017年又创新高,毕业生达795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正在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再考虑到近年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可预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将持续。      

如何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焦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2 O 1 l年国家颁布了《关于做好2 O 1 l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新增几项自主创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大众创业,“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人,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该年底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人学分管理。"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再次下发有关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高校要“着力抓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抓紧制定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学分转换、弹性学制、保留学籍体学创业等具体政策措施”,“…让毕业生敢创业、会创业、创成业”。      

在此之后,各省市地区也先后出台各种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根据中新网2016年5月的报道,“一年来,全国已有20余省份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改革方案,这些省份明确支持实施弹性学制,允许大学生体学创业。”与此呼应,对创业园、创业基地的创建打造,各省市地区都在如火如茶地进行;各种创业竞赛层出不穷;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新闻每天都在刷新。但是高校的创业教育成效却与现实需要有较大差距,有不完全统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新创企业3年存活率)仅为4%左右。如何更好地进行高校的创业教育,是当前高校共同面临的问题。      

即便是从微观视角观察,如笔者所在的学前教育学院,一方面,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一是附近省市高职院校学前专业学生的快速增长带来就业压力;二是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实行国考,考试内容增加、难度加大,且不再区别师范生和非师范生;这意味着本专业学生既要与更多的人竞争,又要面对更低的考试通过率,就业压力的增长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尝试创业的学生,由于创业意识、能力、视野、资金等等方面的不足,往往选择做零售、微商等低门槛行业,创业难持久,且浪费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      

(二)创业契机涌现呼吁创业教育      

1.儿童教育与服务市场的迅速增长带来巨大的创业契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对幼儿的教育投资与情感陪伴。根据搜狐网络平台的一份数据显示,2005年到2012年的儿童消费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300,2015年的市场规模超}L 0 0。亿元。这其中属于儿童服务市场的中国儿童教育与娱乐的市场规模约为600亿元。即便在笔者所在的小城市,幼儿教育机构和幼儿娱乐服务商的数量近几年逐年递增,家长带着孩子在室内游乐场、、玩具屋、亲子手工坊、儿童书屋等幼儿娱乐场所消费的现象也愈加普遍。但与市场的迅速发展所对应的是,相关从业人员鲜有学前专业的学习经历,总体服务质量欠佳。儿童服务市场的成熟,必定带来对从业人员专业素养的更高要求,这对更注重职业技能培养的高职学前专业学生来说,具有“先天”的创业优势。而且,有不少研究表明,高校女生创业以服务业为主,所以对儿童教育与服务市场的适应与拓展,应当成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创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2.学前教育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性与多样性,使创业项目有更多的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系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非常多样的。专业理论知识方面要学习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教育等课程,技能技巧方面掌握环境创设、歌唱、舞蹈、钢琴、体操、绘画、手工、玩教具制作、童话剧表演等,并要求能够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发生发展的年龄特点实施保育教全发月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