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8篇

时间:2022-04-18 07:51:1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篇1

一、审题技巧

审题是答题的前提,审题不准不全就会答错答偏。审清题意就是要细心读题,推敲题意,掌握已知条件,看准未知条件;判断该题属于哪部分知识范围,明确解答该题需要哪些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联想它与过去做过的习题有什么异同。经过这样的审题后,对一般问题就能思索出解答的方法。审题时一定要做到:一不漏掉题,二不看错题,三要看准题,四要看全题目的条件和要求。要细而又细,反复推敲。尤其是看来较容易的题目,更要字字认准,句句看清,严防错觉。对一些似曾相识的题目,更要严防疏忽大意,造成错漏。审主观题要注意的一般步骤:

1、审类型:文字材料、图表、混合型。

2、审材料:首先要审清材料的意思、层次和关键词:其次要注意审背景,要审一下这个题目的时间、地点、人物、数字以及隐含背景。

3、审设问:数量(分别、以及、各、和、并);范围(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方向(是什么――原因、道理、依据、问题、现象,为什么――必要性、重要性、意义、作用等,如何――认识、说明、理解、分析、评价,解决、处理、进行、启示、设想、措施、对策等)。迁移、筛选知识,及时渗透时政语言和题目信息。

二、答题技巧

1、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明确中心及分论点,确定论据。在读题时,首先要抓住试题提供的答题要求和条件,明确答案是从试题的文字中分析出来的。其次要明确中心,只有围绕中心答题,才能与题意的口径相符。然后将中心论点按题意分成几个有机联系的分论点。最后要确定用来分析说明中心论点或是分论点的根据。

2、归类对号,落实课、节、框。试题虽然千变万化,但都离不开教材的内容。读题时,必须判明答题要用教材哪些章、节、框的内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

3、规范答案。答题时一定要使用教材书面用语,而不能使用自己创造的语言或流行的俗语。只有用教材书面用语答题,才能做到表述规范、准确、科学、简洁,才能和阅卷老师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形成共识、减少误解。

三、掌握规范化答题的基本技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篇2

【考点分析】

考点1: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县级及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设常务委员会,乡级人大不设常委会。

【例1】(2015・山东卷)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4年1月至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等8部法律草案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这期间,共有19512人次在网上提出62315条意见,对草案的修改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不论是法律草案初审稿还是二审稿,都要向公众广泛征求意见,使公众有更多机会发表看法。

(1)据材料,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的合理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大常委会以及民主决策的相关知识,通过设问可以明确本题的指向是人大常委会向公众征求意见,体现了人大常委会的地位、性质和职权,以及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相关知识。

答案: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依法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渠道参与民主决策;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有助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或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有利于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依法治国。(若学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归纳拓展】

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主要围绕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性质、地位、职权等知识,同时也可能结合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协、科学发展观、民族精神等知识综合考查。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时,通常要求回答人民代表大会为什么要做好某项工作或人民代表大会在某项工作中行使的职权和发挥的作用等。

考点2:人大代表的产生、职责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我国各级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县级以上人大代表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县级及乡级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人大代表有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例2】(2014・北京卷)在下列“假如我是人大代表”的模拟情景中,“我”的行为不当的是

A.当我被选为人大代表后,在人大网站专门开设群众信箱征集各方面意见

B.当我调查到某工厂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时,立即拿出代表证要求厂家停产整顿

C.当我调研发现信息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时,在人大会议上联名提出相关议案

D.当我了解到规划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时,在人大会议上联名向该局提出质询

解析:本题考查人大代表的职责。题目要求选择不属于人大代表职责的行为。人大代表有义务密切联系群众,A为人大代表合法的行为,不选;人大代表无执法权,B行为不当,符合题意;人大代表有提案权和质询权,C、D两项为人大代表的合法行为,不选。

答案:B

【归纳拓展】

人大代表的权利、人大的权力、公民的政治权利要注意区分。高考考查时可能与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民主选举、人民代表大会、民主集中制、政协等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命题,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分析判断,以选择题为主。

考点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等。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例3】(2015・山东卷)2014年5月,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针对大气污染防治问题对省政府进行专题询问,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结合近年来的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答复,询问过程通过网络全程直播,使公民对山东省大气污处防治情况有了更多了解。这体现了

①公民依法参与民主管理②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表决权③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对政府的监督权④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人大的权力、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由“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针对大气污染防治问题对省政府进行专题询问”可知,③符合题意;由“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结合近年来的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答复,询问过程通过网络全程直播,使公民对山东省大气污处防治情况有了更多了解”可知,④正确;①②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D

【例4】(2015・福建卷)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经历全国人大全委会“一审”――公开征求意见――“二审”――再次公开征求意见,最后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接受“三审”。此过程表明

①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最高决定权③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民主集中制等相关知识。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经历过程,表明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也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③④符合题意;①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全国人大常委会不具有最高决定权,②错误。

答案:D

【归纳拓展】

高考在命制这一考点的试题时,除了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基石、组织、活动原则、决定因素、基本内容和优越性外,还经常与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协等知识结合起来考查。学生在复习时,既要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知识进行准确把握,如人大、全国人大、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的区别等,又要联系相关知识,提高综合思维的能力。

考点4: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

【例5】(2015・天津卷)党的十以来,中央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直击腐败积弊、扶正祛邪,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彰显我党以“零容忍”立场将反腐败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

A.从严治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B.以人为本,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C.民主执政,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D.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材料彰显了我党以“零容忍”立场将反腐败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严治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A

【归纳拓展】

这一考点是高频考点。学生必须从“为什么”“怎么办”两个角度把握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同时,高考命题有时也把党、人大、政府、政协等联系起来综合进行考查。

考点5: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例6】(2014・山东卷)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材料二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了2014年立法工作计划。

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解析:本题考查党和人大的有关知识,为措施类非选择题。解答本题首先要从党的地位、指导思想、领导和执政方式等方面分析党发挥的作用,其次要从人大的职权、人大与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方面分析人大发挥的作用。

答案: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执政,坚持依法执政;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党的领导下通过行使立法权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归纳拓展】

这一考点是党的知识体系中最容易考查的知识点。该考点要联系党的性质、宗旨、地位、科学发展观、我国的国家性质、人大、政府、规律等相关知识进行综合把握。

考点6: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例7】(2015・北京卷)2014年8月,66名高中生参加了“首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经过调研和论证,撰写并提交了11份“提案”。其中,《关于完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体系的提案》和《关于完善网络个人信息安全立法的提案》与2015年3月由政协委员正式提交给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撰写“提案”反映了中学生积极履行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B.上述过程能增进中学生对我国协商民主的认识和理解

C.有政协委员提交正式提案表明其代替公民行使建议权

D.向政协会议提交正式提案说明政协委员依法履行质询权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政协。66名高中生参加了“首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经过调研和论证,撰写并提交了11份“提案”,这一过程能增进中学生对我国协商民主的认识和理解,B符合题意;撰写“提案”并非中学生的政治性义务,A排除;有政协委员提交正式提案并不能表明其代替公民行使建议权,C排除;政协委员没有质询权,D错误。

答案:B

【归纳拓展】

本考点要从我国政党制度的名称、地位、内容、特征和优越性方面进行全面把握。同时,要重点把握中国共产党与各派的关系、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考点7: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例8】(2013・北京卷)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多元”是指中华各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一体”是指中华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这一理论强调了

A.中华各民族在历史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B.民族凝聚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C.中华民族是具有历史性的多民族共同体

D.民族平等奠定民族团结的政治经济基础

解析:从题干看,中华各民族各有其发展特点,但又有共同的一面,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C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中华各民族在历史上的发展不平衡,A排除;题干未涉及民族凝聚力,B排除;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D错误。

答案:C

【归纳拓展】

复习该考点时,要联系我国的民族关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政策、我国的宗教政策等进行综合把握。同时,还要联系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政治性义务等相关知识点。

考点8: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原则:我国各族人民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民族团结原则: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富裕、共同繁荣,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例9】(2014・安徽卷)“历史告诉我们,在多民族国家,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实现民族解放,才能建设好国家,才能有幸福生活。”这说明,民族团结是

①社会稳定的前提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核心内容③民族平等的基础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①④正确;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核心内容,②错误;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基础,③错误。

答案:B

【归纳拓展】

复习该考点时,要结合我国的国家性质、政府的职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等进行多角度把握。

考点9: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例10】(2015・山东卷)2014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了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提交的日喀则地区撤地设市的请示,撤销日喀则地区,设立地级日喀则市,同年12月,按照自治区党委的部署,日喀则依程序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市党政领导机构。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①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②民族自治机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行使职权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④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决定本行政区城内各项事务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与党和政府的相关知识。①与题意无关;地方政府接受上级政府与中央政府的领导与监督,重大事项必须接受上级或中央政府的领导,④错误;②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C

【归纳拓展】

关于这一考点,高考试题往往以中央对民族自治地方实施的新政策、当前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等为背景,考查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着重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自治机关、自治地方、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等。

考点10:我国的宗教政策

我国实行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例11】(2015・全国新课标卷Ⅱ)近年来,自治区划拨专项经费,大力改善寺庙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截至2014年9月,全区1787座寺庙实现了国旗、报纸、文化书屋和广播电视全覆盖,1735座寺庙通了路,1730座寺庙通了电,1662座寺庙通了水,1736座寺庙实现了通信覆盖。上述做法

①表明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②保障了公民的权利③为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提供了有利条件④有利于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宗教的相关知识。自治区划拨专项经费,大力改善寺庙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保障了公民的权利,调动了信教群众积极性,为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提供了有利条件,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C

【例12】(2015・浙江卷)我国既实行自由政策,又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后者意味着,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

①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②对宗教教义作出与唯物主义一致的阐释③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④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是有神论者,不能要求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也不能要求其对宗教教义作出与唯物主义一致的阐释,①②错误;③④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对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要求,符合题意。

答案:D

【创新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5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广告法。这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是

①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②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依法行使立法权③我国的立法机关,依法行使决定权④我国的立法机关,可以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2.2015年5月21日至22日,江苏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在南通,重点围绕“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这一课题进行专题调研。这表明全国人大代表

①代表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②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履行职责③具有提案权和决定权④直接行使管理国家具体事务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3.2015年4月29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第39次会议第二次全体大会就六届人大代表选举时间进行表决,确定2015年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截止时间从“5月10日”推迟到“5月20日”。现深圳市人大代表换届选举需要张贴宣传标语。你认为下列最合适的一条标语是

A.加强人大建设,接受政府监督

B.发展基层民主,推进居民自治

C.增强主人翁意识,选人民满意代表

D.保障人民民主,扩大公民政治权利

4.2015年5月19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来到奉贤,作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报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

①我国的根本制度②我国的政体③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④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5.2015年5月18日,云南省委反腐败协调小组会议在昆明举行。会议提出,要完善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机制,深化协作配合,形成依纪依法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强大合力,着力追逃追赃,彰显反腐败斗争全覆盖、无、零容忍的决心和力度,为深入推进正风反腐作出新的贡献。从政治生活角度看,这是基于

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②党中央依法管理国家事务③中国共产党加强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④中国共产党切实履行民主监督职能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6.2015年5月4日,政法领导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

①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加快立法,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共产党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依法治国③行政机关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④共产党依法执政,提高执政能力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7.一位派前中央领导人说,多党合作好比是交响乐团,在作曲的时候,大家都可以提意见,各派都应积极参与,最后公认由中国共产党博采众长来定谱。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和派的关系是

①共同执政的友党关系②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③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友党关系④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8.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第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要求,2015年台盟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参与协商民主,开展多项调研活动,将全面深化改革建言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相结合,努力为服务国家工作大局献策出力。这体现了

①派积极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②中国共产党对台湾民主自治同盟进行组织领导③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④我国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9.2015年5月19日至22日,天津市政协举办今年第一期委员学习培训班,进一步深化对新形势下人民政协性质地位、职能作用的认识,为委员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奠定了基础。人民政协

①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②是各派的政治联盟③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④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国家机关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

10.2015年5月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工作会议暨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乌鲁木齐召开。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出会并强调,做好新形势下新疆的民族工作,必须铸团结之魂、固团结之基、聚团结之力、成团结之事,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而奋斗。从政治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③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基础④民族团结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1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温暖的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里,与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发展,仅用短短的半个世纪就创造了跨越千年的人间奇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从政治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民族区域自治

A.主张让少数民族人民行使高度自治权

B.符合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

C.让少数民族人民自主地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

D.能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

12.2015年5月19日,安徽省旌德县兴隆镇司法所联合派出所干警来到兴隆中心小学,开展了一场以“崇尚科学,反对”为主题的警示教育活动。下列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国家必须依法管理宗教事务②不是宗教,与科学对立③本质是反人类、、反科学的④我国坚持自由政策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3.2015年4月10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强调,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要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司法规律的改革之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从基本国情出发,尊重司法规律,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司法文明。

结合材料,从政党角度,谈谈党对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领导的必要性。

14.2015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责任。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大对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特色村镇,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组织好自治区成立50周年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幸福安康。

(1)结合材料,运用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加大对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支持力度。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关知识,说明公民、国家应怎样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广告法”,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的立法权,②④正确,③排除;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①错误,故选D。

2.A全国人大代表不具有决定权,③错误;人大代表并不直接行使管理国家具体事务,④错误;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

3.C政府接受人大监督,A错误;人大不属于居民自治,B排除;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并没有扩大公民政治权利,D错误,采用排除法,故选C。

4.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是我国的政体,②③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并非根本制度,①错误;人民代表大会才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④错误,故选C。

5.B深入推进正风反腐,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需要,①③符合题意;党中央不是国家机关,不能管理国家事务,②错误;政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不是中国共产党,④错误,故选B。

6.B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加快立法,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求共产党依法执政,提高执政能力,①④符合题意;政府是依法行政,②错误;司法机关需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③错误,故选B。

7.D“在作曲的时候,大家都可以提意见,各派都应积极参与”,表明中国共产党和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②正确;“最后公认由中国共产党博采众长来定谱”,表明中国共产党和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④正确;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派是参政党,①错误;中国共产党和各派是互相监督的关系,③错误,故选D。

8.D“努力为服务国家工作大局献策出力”,表明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③正确;“2015年台盟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参与协商民主,开展多项调研活动”,表明我国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④正确;题目没有涉及派积极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①排除;中国共产党与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在组织上是独立的,②错误,故选D。

9.A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派合作的组织形式,还包括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等,②错误;人民政协不是我国的国家机关,④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

10.A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基础,③错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④错误;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

11.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是因为民族区域自治能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D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只是行使一定的自治权,并非高度自治权,A错误;B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依据,排除;C中的“自主地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说法错误,故选D。

12.C不是宗教,是披着宗教外衣从事的犯罪活动,故材料本身与宗教活动无关,①④排除;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

13.①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②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要求。党对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领导,坚持了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③这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密切党群关系。

14.(1)①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②由于历史和自身条件的制约,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很落后,各民族之间存在事实上的差异。③国家加大对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有利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改变其落后面貌,从而真正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篇3

2009~2011年高考考查本专题考点的试题:

专题考点2009年2010年2011年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天津文综卷•10(选)福建文综卷•28(选)

海南政治卷•13(选)上海政治卷•18(选)广东文综卷•29(选)上海政治卷•32(非选)江苏政治卷•18(选)安徽文综卷•6(选)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国文综卷Ⅱ•34(选)广东政治卷•29(选)福建文综卷•29(选)全国文综大纲卷•38(非选)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江苏政治卷•16(选)安徽文综卷•4(选)重庆文综卷•34(选)

我国的宗教政策重庆文综卷•33(选)天津文综卷•6(选)江苏政治卷•18(选)海南政治卷•12(选)

注: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这两个考点近3年高考试题未涉及。“选”指选择题,“非选”指非选择题。

【备考建议】

1.构建体系。本专题内容涉及民族和宗教,知识内容较多,考生在复习时首先要构建本部分的知识体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既有利于知识内容的有效存储,又有利于知识的快速调用。尤其值得提倡的是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这种构建的过程是检查考生对知识及其内在联系理解和掌握程度的过程。

2.走出误区。知识体系的构建是从宏观上、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掌握知识,注重的是综合性。在此基础上,考生还要加深对每个考点中具体知识内容的理解。针对本部分考点在高考中侧重以选择题的方式进行考查,涉及的知识易错、易混点比较多的特点,考生必须清晰、准确、完整地把握知识内容,澄清认识上的误区,这直接关系到选择题解题正确率的提高。

3.关注热点。高考能力立意决定了高考试题更多地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就本部分而言,要重点关注本年度内的与民族、宗教相关的社会热点。如和平解放60周年、第二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国际道教论坛召开等。考生一方面对这些社会热点背景要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能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从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考点指津】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因。

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巩固和维护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客观要求。②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有利于切实保障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客观要求。③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及历史原因,各民族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2)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关系。

原则依据内在联系

民族平等各民族没有优劣之分;都为祖国文明做出了贡献;各民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

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各民族共同繁荣各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考点拓展:

(1)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

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直接关系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

②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国际和国内敌对势力相勾结,进行民族分裂和破坏活动,是影响民族团结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不同民族经济、文化、风俗习惯方面存在差异,也影响到民族间的交往。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还不太健全也会影响到民族团结。

③维护民族团结的措施。国家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缩小少数民族地区同发达地区的差距;政府履行文化职能,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各个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公民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义务,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

(2)需要澄清的认识误区。

①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扶持与帮助背离了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分析: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与发达地区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事业进行人力物力支持,这是基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实际做出的正确决策。这恰恰是维护民族平等的客观要求,而不是对这一原则的背离。

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意味着各民族已经实现了事实上的平等。

分析:这种说法混淆了民族平等原则和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两个概念。民族平等指各民族都依法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的权利。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发展较为落后,各民族间还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有利于消除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经济上的共同发展。

分析: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经济、政治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和民族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并不仅仅是经济的共同发展。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依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①我国历史上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社会基础。②“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也互相离不开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3)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考点拓展:

(1)全面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①前提和基础: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②范围: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能理解为各民族,也不能将“聚居”理解为“居住”。③自治地方: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④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包括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⑤自治权: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我国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和基本原则的关系。

基本政策基本原则

依据不同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条件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内容不同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联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依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的落实和保证

3.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实行自由政策的原因。

①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也是多宗教的国家,许多少数民族都信奉某种宗教,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实行自由政策也是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心理、风俗习惯的体现,有利于维护我国民族团结。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和广泛性,实行自由政策,保护公民信仰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是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③经过社会经济制度的深刻变革和宗教制度的民主改革,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我国宗教政策的内容。①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考点拓展:

对我国的宗教政策的认识误区。

(1)认为我国实行自由政策,就是要发展宗教事业。我国实行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国家不鼓励,也不干涉公民信教。

(2)认为贯彻自由政策,目的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贯彻自由政策,目的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不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3)认为我国实行自由政策,公民所进行的任何宗教活动都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国家保护的是正常的宗教活动。

【高考回眸】

1.(2011•重庆文综卷•34)2011年,中央决定大幅度减免新疆困难地区企业所得税,免除新疆困难地区公益性项目的配套资金,同时,全国19个省市对口援助新疆资金将超过100亿元。这些举措体现了

①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②国家富强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③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④国家方针政策和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的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国家针对新疆实际,对新疆实施优惠政策,其他地区对口援助新疆,体现了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以及国家方针政策和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的结合,①④应选。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②③表述错误。答案为B。

2.(2011•安徽文综卷•6)为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内地省市根据国家要求认真落实对民族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落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

①是增进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 ②是贯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具体体现 ③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④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解析:内地省市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进行对口支援,有利于增进民族平等和团结,也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贯彻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也体现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②④正确。①中“政治保证”表述明显错误;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是通过宪法和法律予以保障的,③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

3.(2011•江苏政治卷•18) 2010年8月,江苏举行“七彩假日――民族团结‘手拉手、一家亲、一世情’”夏令营活动,此次活动是贯彻落实《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的实际行动。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①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文化基础 ②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 ③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 ④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

解析: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有利于增强中小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深化对民族团结的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故②③应选。①夸大了这一活动的意义;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没有必然联系,④错误。答案为C。

4.(2011•海南政治卷•12)中国伊斯兰教协会2001年成立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正式开展“解经”工作。10年来相继出版的4辑《新编卧尔兹演讲集》,从教义和教规角度对伊斯兰教经典作出了既符合伊斯兰教信仰精神、又符合时展要求的解释。中国伊斯兰教协会进行的“解经”工作

①保障了伊斯兰教教职人员的权利 ②消除了信教群众在教义理解上的差异 ③有助于丰富伊斯兰教文化内涵 ④有利于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从符合时展要求的角度对伊斯兰教教规、教义进行解释,有助于丰富伊斯兰教文化内涵,有利于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③④正确。我国实行自由政策,宗教教职人员的权利由法律规定,受法律保护,“解经”工作与保障教职人员的权利无关,①错误;②夸大了“解经”工作的作用,应排除。答案为D。

5.(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1年,和平解放,为与全国一起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

1959年,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开创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1965年,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全面确立。昔日的农奴和奴隶享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自治区不仅享有一般省级国家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而且享有广泛的自治权。1965年以来,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有效地维护了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特殊权益,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结合材料,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解析:本题设问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要求考生调动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知识,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原因。第二层,要求考生通过解读材料信息,概括出民族区域自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题干信息分别从人民当家做主、广泛自治权和各项事业发展这三个方面作了提示,考生要善于在阅读信息的基础上作答。

答案: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国情和的实际,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国家富强和的繁荣,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作用:使自治区充分享有广泛的自治权,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能够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提高了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效能;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创新设计】

1.2011年5月27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提出,从2011年开始,未来五年中央财政对新疆地区的投资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这一措施

A.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B.有利于巩固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是促进新疆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动力

D.能够消除新疆和内地的发展差距

2.自治区成立以来,先后制定了279件具有特色的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内容涉及民主政治、经济发展、文化教育、语言文字、人民司法、医疗卫生、文物保护、野生动植物和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为维护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权益,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这说明

①自治区的法制化进程不断推进 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③自治区具有立法自治权 ④人民的生活得到全面改善

A.②④B.②③C.①④D.①③

3.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来,针对宁夏自身特点,挖掘宁夏自身潜力,积极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初步形成了具有宁夏民族特色和区域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宁夏经济社会取得全面进步。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民族自治机关人大及法院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自治权 ②民族区域自治能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的长处和优势 ③国家统一领导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4.“多民族国家的人民如果把爱本民族与爱祖国、爱兄弟民族对立起来,热衷于民族纷争,那么怎能去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呢?我国的前途命运需要我们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大家庭里的每个民族成员结合起来。”这段话说明

①我国各民族不存在自己的利益 ②我国各民族的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③民族团结是实现社会稳定进步的前提 ④民族热情和爱国热情的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A.②④B.②③C.①②D.①③

5.美国东部时间2011年7月16日,美国无视中方坚决反对,安排奥巴马总统在白宫会见达赖喇嘛。此举受到中国政府的强烈谴责。这说明

①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我国反对任何外来势力干涉我国内政 ②我国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反对一切披着宗教外衣的分裂活动 ③美国政府的行为严重违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损害了中美关系 ④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反对宗教与其他国家往来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6.2011年10月,国际道教论坛在湖南衡阳举行。论坛旨在深入挖掘和弘扬道教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挥道教在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推进共建和谐世界。这说明在我国

①宗教团体成为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 ②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③信教群众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④尊重少数民族的信仰传统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51年5月23日,实现和平解放。和平解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适合实际的特殊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1980年以来,中央先后召开五次工作座谈会,专门研究不同时期的工作,明确了工作的指导思想,为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保障。

材料二:自治区党委、政府在中央第五次工作座谈会后,在座谈会精神指引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特点发展路子,以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主题,以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民族团结为保障,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为重要内容,从加快发展走向跨越式发展,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新伟大事业的新局面。

(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实施特殊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的原因及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从加快发展走向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以及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在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参考答案:

1.A 提示:新疆自我发展能力是促进新疆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动力;援疆能缩小新疆和内地的发展差距,但不能消除差距,C、D项错误。B项与题意不符。

2.D 提示:材料中自治区法律、法规的数量和内容表明自治区法制化进程不断推进,①入选;自治区制定法律、法规,是自治机关行使立法自治权的表现,③入选;②④在材料中未体现。

3.C 提示:民族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大及政府,不包含法院和检察院,①错误;③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4.B 提示:我国各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各民族具有自己的特殊利益,①错误,②正确;④错误。

5.A 提示:事务纯属中国内政。达赖长期打着宗教旗号从事反华分裂活动,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国家的领导人以任何方式会见达赖,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人利用达赖干涉中国内政。①②正确。美国政府的行为严重违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损害了中美关系,③正确。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④错误。

6.D 提示:在我国,应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②错误;④不符合题意。

7.(1)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对的特殊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有利于巩固新型的民族关系。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对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有利于促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实现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③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经济社会发展与其他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对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篇4

一、树立跨越式发展的理念,将新疆档案事业带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再次让新疆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新疆工作被赋予“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中央始终对新疆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新疆的发展仍然远远落后于内地大多数省份,受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制约,档案工作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投入,档案工作条件较差。进入新时期尤其是本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影响档案事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的逐步改善,新疆档案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整体发展水平尤其是发展的思路一直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中央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决定集全党之智、举全国之力,推动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路、新目标、新政策和新援建机制,这就为新疆档案事业从传统的发展模式向跨越式发展转变创造了重大历史契机。档案部门如何发挥“后发优势”,变“跟着走”为“创一流”,首当其冲是要解决发展思路问题。在新疆大发展的历史节点上,我们必须摆脱以往那种常规常态发展的思维定式,决不能再等、靠、要,不能再墨守成规,而是要树立后发赶超、后来居上的理念,解放思想,认清形势,振奋精神,树立起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信心。要坚持把跨越式发展作为谋划“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新疆档案事业的最基本指导思想,并切实体现在“十二五”规划制定的每个环节、每个方面,贯穿于规划实施的始终。实践证明,要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中央的决策部署同新疆档案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把人心和力量更好凝聚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立足点放在切实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上,把档案事业发展统筹纳入对口援疆范围,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和全国各地的支援,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着力推动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档案事业发展新格局。“跨越式发展”,是今后新疆发展的最强音,也同样成为新疆档案事业发展必须树立的基本理念。

如何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将新疆档案事业带人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不二选择。当下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疆工作的“中心”和“大局”就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的两个阶段的区域发展规划,即到2015年,新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和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到2020年,促进新疆区域协调发展,人民富裕,生态良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巩固,文明进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档案事业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为这个宏伟目标服务,为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服务。为此,必须始终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开展档案服务的基础,把改革创新作为提升档案服务水平的强大动力,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开展档案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作为档案资源体系和档案利用体系建设的重心,努力在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体现档案的价值、档案工作的价值、档案人的价值,以实现档案工作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二、围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主题,突出“五个重点”,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档案事业发展新格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总体战略方向、具体战略选择、必须着重把握的原则,特别是进一步明确了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的七个方面的工作。档案事业发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必须按照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七个方面”来制定“十二五”以及更长一个时期全区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划,及时跟进,主动贴上去,重点抓好“五个领域(方面)”的档案服务工作,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新时期新疆档案事业发展的新路子。

1.进一步做好经济领域的档案工作。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新疆要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打造中国西部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新疆将迎来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新一轮高潮。我们将围绕这一战略选择,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经济建设领域的档案工作。进一步贯彻好《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新增中央投资项目档案管理的通知》要求,切实加强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等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管理;在继续为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实施做好档案工作服务的同时,积极抓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办法》的贯彻执行,完善民营企业建档服务和档案管理水平提升引导机制,促进中小企业档案工作健康发展,认真贯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活动实施办法》,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不断提高全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水平。

2.大力加强民生领域的档案工作。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新一轮援疆战略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着力帮助各族民众解决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集中体现在抗震安居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医院和学校建设等方面。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筹备召开民生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将总结和推广民生档案工作的先进经验,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乡抗震安居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双语”教学档案工作的意见》等新近出台的重大民生领域档案管理规范性文件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现场指导,部署和安排今后一个时期全区民生档案工作。还将于近期联合相关部门对民政、卫生医疗系统开展档案执法检查。这些举措都是为了提高全区民生档案的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各族群众服务,同时也是档案部门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一个具体行动。

3.认真抓好民族团结进步方面档案的收集和宣传工作。档案工作在密切民族关

系、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要广泛征集接收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新疆进行调研和考察活动的档案资料,比如发表的重要讲话、现场指导新疆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声像资料等。要积极指导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档案的整理归档,广泛收集反映民族团结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先进经验的档案资料,并利用好这部分档案资料。要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继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民族宗教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尽快把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通过大量鲜活的民族团结进步方面档案的展示,在各民族广大干部群众中进一步强化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宣传民汉互帮互助的典型事例、民族团结受表彰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以真实生动的档案实例来教育各族干部群众。援疆档案是全国人民对新疆各族人民大力支持的真实写照,是新时期宣传民族团结的典型和生动教材。要从民族团结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援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在援疆新机制下,建立健全援疆档案工作管理机制,确保援疆档案完整齐全和规范整理,并在收好、管好的同时加大这部分珍贵档案的开发整合力度,要通过我们的工作,让新疆各族人民深切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深切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无比温暖。要加深对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认识,积极挖掘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瑰宝,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协同文化部门做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4.大力推进宗教档案管理工作。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宗教管理和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对宗教档案工作的管理,确保宗教活动规范有序进行。要认真贯彻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档案管理办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活动场所档案管理办法》,进一步做好宗教档案管理工作,尽快让所有的宗教管理部门和宗教活动场所都建立档案。积极做好朝觐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使朝觐活动有组织、有保障、可追溯。要通过加强宗教档案工作,积极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引导宗教活动与社会主义和谐新疆建设相适应,把宗教教义中的“爱国”、“和平”的内容进一步挖掘出来并发扬光大,在广大信教群众中大力营造爱国、和谐、向上的思想。

5.切实加大社区档案工作力度。以“单位社区共建”活动为纽带,切实重视和加强社区档案工作。把社区档案变成服务各族群众的“听诊器”、稳定基层的“垫脚石”,通过抓好社区档案工作,进一步加强社区管理工作、加强群众工作、加强社会面的管控工作、加强基层情报信息工作、加强对基层地区四类特殊群体的特殊教育和管理工作。加强社情民意调查、规范化建档并实行动态管理服务,使之成为巩固社区这块前沿阵地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打牢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

三、承接历史性机遇,从“四个方面”入手,努力破解新疆档案事业发展的瓶颈性难题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内容丰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作为新疆档案部门,我们在备受鼓舞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落实好座谈会精神,就是要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利用好中央各项政策支持,科学统筹安排好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为此,自治区档案局将在“十二五”期间及今后更长一个时期,着力抓好“四个方面”的保障性建设。

1.始终坚持正确的服务方向。坚持“围绕中心,面向社会,服务大众,服务大局”,提高服务成效。服务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在新的形势和要求下,我们将把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过程中的档案服务需求作为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服务先行”战略。努力把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和广大人民群众需要,靠前服务,充分融入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不断改进档案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切实加强档案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将继续围绕“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快公共档案馆建设步伐,最大限度地拓展档案工作服务对象、服务范围,把档案开发利用与现行文件查阅利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继续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推进新型组织、新兴领域档案工作健康发展,不断提高档案资源服务社会、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能力。

2.创造更为有利的服务条件。加强档案馆(室)建设,改善档案保管保护条件,为各项档案业务的开展提供硬件支撑。抓住国家及19省市对口援疆的绝好时机,紧贴上去,为档案工作硬件建设争取更多更大的资金支持。大力实施中西部县级档案馆库建设规划,努力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档案馆。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的大力支持,把自治区档案馆和各地、州、市档案馆建设纳入自治区“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规划,纳入各级基本建设规划,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采取国家、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四级共同投资的方式,实现全区档案馆库建设整体水平大踏步迈进,为档案服务社会、服务民生创造有利的条件。

3.更新先进的服务手段。加快存量档案数字化和增量档案电子化步伐,加强基础网络和应用平台建设,积极推进档案信息资源体系、档案信息服务体系和档案信息保障体系建设。努力争取信息化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自治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信息化、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的总体框架,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全社会信息化同步发展。各地、县这方面也将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做到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本地区信息化总体规划的对接。加强全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对于新疆这样一个处于反恐怖前沿的地区,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做好日常档案安全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重要档案数字化和异地备份工作,确保档案信息的绝对安全。加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打开高效、便捷通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篇5

A.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

B. 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监督权

C. 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同构成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 全国人大常委会既是立法机关又是执法机关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 各级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 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最高国家权力

C. 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大常委会负责

D. 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

3.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创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充分证明了党是( )

A.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管理者和调控者

B. 社会主义一切事务的领导者

C.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

D. 基层政权的建设者和促进者

4. 现如今网络议政、网络办公、网络交流等多种方式的网络政务真正成为干部与人民沟通的桥梁,更是党贴近群众的具体体现。新时期我党不断强化、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这说明( )

A.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

B. 加强科学执政,发扬民主,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C. 以人为本,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D. 我党是人民群众的先锋队组织

5. 2012年5月3日,中共山东省委在济南举行通报会,向省各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通报该省出席党的十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产生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材料表明( )

①中国共产党与各派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②我国的政党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③中国共产党与各派都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6. 2012年9月11日至10月2日,全国社区民族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南京举行。随着社区这一基本社会单元的发展壮大,民族工作的基础和重心日益向基层延伸,社区民族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愈加显现。做好社区民族工作( )

①必须赋予社区少数民族居民以民族自治权 ②必须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③必须尊重少数民族的 ④有助实现国家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7. 随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在全国10%的县展开,一些年满60岁的老人已经陆续领到基础养老金。农民在“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后,又将实现“养老不犯愁”。这些德政工程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A.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C. 在不断地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

D. 科学执政、依法执政

8. 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办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99. 49%的提案已得到办理,许多提案反映的问题得到了及时妥善解决,一些重点提案的内容被纳入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这表明( )

①提案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 ②提案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③全国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④全国政协积极进行民主决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 国务院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和发展少数民族事业规划。这样做( )

①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少数民族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②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③是为了消除民族差别,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④是因为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10. 在2012年藏传佛教学经僧人晋升格西拉让巴颁证仪式上,8名僧人获得了此项学位。据了解,这是自2004年恢复藏传佛教格西拉让巴学位晋升考试制度以来举行的第八次立宗活动,至今已有56名僧人获得了这一荣誉。格西拉让巴学位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僧人修学显宗的最高学位。这个近似于现代意义上博士学位的宗教学位,是每一位藏传佛教格鲁派学经僧人的最高目标。这表明( )

A. 我国的自由政策就是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

B. 我国人民享有充分的自由

C. 我国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D. 我国保护各种宗教活动

11. 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也拥有1名全国人大代表。这体现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 )

A. 民族团结原则 B. 民族互助原则

C. 民族平等原则 D. 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12. 我国已建立5个民族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

①凡是在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我国都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自治机关主要是指自治区的人大、党委和政府 ③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旗) ④民族自治区接受中央的统一领导,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3. 材料一 在2012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许多全国人大代表行使了质询权。所谓质询,是指各级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本级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提出质问。

材料二 质询是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一项重要职权,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代表也想为民代言,但总觉得质询起来“势单力薄”,又怕得罪人,不愿意质询;有的对有关法律法规不熟悉,不了解,不懂得如何质询;更有甚者,怕打击报复,不敢质询,没有真正从国家政治建设的高度来认识行使人大的质询权的重要意义。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作为人大代表的质询方和作为“一府两院”的受质询方,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2)结合材料二,说明人大代表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质询权应有的作用。

1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2012年11月18日召开。《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一个有着8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只有坚持严密组织、严明纪律、严格管理、严肃监督,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肩负起历史使命和人民重托。

今天,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尖锐地摆在每一个共产党人面前。如何高扬理想信念旗帜,保持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如何转变作风深入实际,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何夯实廉洁从政防线,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不断保持党的肌体健康……从严治党的时代课题,迫切需要我们作出新的解答。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篇6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民族政策;执政资源

中图分类号:D633.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8)01-0163-05

On The Meaning of Ruling Resources of the CPC’Ethnic

Policies in The Period of ShanGanNing Border Areas

LI You-guo

(The Politics and Law College of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Xinyang,Henan464000,China)

Abstract: The CPC ruled part areas in the period of ShanGanNing border areas, The CPC’ethnic policies brought into important funtion on enhancing the nation’s unity,strengthening Border Areas,expanding political influence and exploiting ruling resources; It exploited The CPC’resource of popular feelings, ethnic policies and nationality leaders.

Key words:ShanGanNing border areas; ethnic policies; ruling resources.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形成的重要阶段,国内外学者对这一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研究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但是,从执政资源的视角来研究陕甘宁边区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意义的文章,则很少见诸报刊。事实上,陕甘宁边区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对中国共产党开发执政资源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陕甘宁边区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执政资源意义,是拓展这一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研究领域的需要。

一、民族平等的原则极大地开发了党在少数民族中的民心资源

民心性资源即群众认同资源,它是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关键资源,无论是党的先进性资源,还是体制性资源以及合法性资源,都必须经过群众认同性资源这个平台,才能发挥无产阶级政党执政资源的个别效能和综合效能。民心性资源在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构成中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等抗日根据地实行以民族平等为基础的一系列正确的民族政策,对于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开发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民心性资源产生了重要作用。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两千年多来,历代统治阶级都实行民族压迫的民族政策,政府亦是如此,从而使民族之间,尤其是汉族同少数民族之间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锐。1935年,党中央到达陕北,党面临着蒙古族和回族等少数民族。在政治环境残酷,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条件下,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如何,能否赢得少数民族的支持和拥护,直接关系着陕甘宁边区的社会稳定、政权的巩固程度和抗战的成败。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党的民族政策。

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中号召:“实行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政策。”1935年年12月20日,在《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内蒙人民宣言》中重申:“民族是至尊的,同时,一切民族都是平等的。”1938年在《论新阶段》中再次指出:“允许蒙、回、藏、苗、瑶、番各民族与汉族有平等权利,在共同抗日原则下,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关于回回民族问题提纲》中还特别指出:“回族军政当局给予当地其他各民族以平等权利,调剂各民族间的关系。”[1](P653 )

在实践上,党的民族平等政策得到了具体实施。首先,坚持政治平等,让少数民族参加各级政府和参议会,保证他们与汉族享有平等的参政议政的权利。1939年《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要》规定:实现蒙回民族在政治上、经济上与汉族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自治区。1940年4月和7月,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分别发表了《关于抗战中每个民族问题的提纲》和《关于回回民族问题的提纲》规定:“中央政府及绥、宁、青等省政府应有适当数目之蒙人(回人)参加为委员和行政工作人员,国民参议会应增加蒙人(回人)参议员。”[2](P447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中还特别规定:“少数民族如回民、蒙民因为人数少,如果照一般选举,很难选出其代表来,所以规定:比如关中、三边、陇东有回民,照条例要有50个回族居民才能选出一个乡参议员,但现在只要有1/5即10个以上的回民即可……其他少数民族,照此一样。”[3](P463 )这些措施和规定使各民族有机会参加各级政府与参议会,共同管理边区事务,从而,促进了民族的团结和边区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其次,尊重少数民族的和风俗习惯。由于社会、历史、地理等原因,各少数民族一般都与宗教密切联系,并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这都是民族间较敏感的问题,极易引起矛盾与冲突。恰当处理好这一问题,对边区的稳定意义重大。1939年《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指出,要“尊重蒙、回民族的信仰、宗教、文化、风俗习惯”[4](P209 )“谁也没有权利用暴力去干涉内蒙古民族的生活习惯、宗教道德以及其他一切权利。”[5](P733 )1941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施政纲领》又再次强调尊重蒙、回民族的和风俗习惯。为了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边区政府在回民聚居区积极修建清真寺,1940年10月7日,边区政府修建的第一所清真寺――延安清真寺正式落成。到1941年春为止,边区境内共修筑了14所清真寺。对于蒙胞的习俗,边区政府也高度重视。1939年5月为了保护成吉思汗的灵柩,蒙胞决定将其灵柩迁到甘肃榆中县兴龙山,途经延安。延安党政机关为了加强蒙汉团结,联合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近万人参加的迎灵、祭奠活动。

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的思想,在民族思想史上是破天荒的思想。中国共产党坚持民族平等的政策,以兄弟般的友爱诚恳地对待和努力帮助少数民族,尊重他们的、文化习俗,这不仅使他们安定下来,从事生产、抗战活动,加强了边区内部的稳定,为陕甘宁边区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而且增强了他们对党的信任,使他们深深感到中国共产党是他们的“最好的朋友”、“最好的帮助者和领导者”,解放区是他们“自由生活、自由发展的家乡”,是“民族解放的灯塔”。[6] (P927、930 )从而极大地开发了党在各民族中的民心资源,使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投身到神圣的抗日战争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平等、自由、解放而奋斗。正如日本一学者在《近代宁夏的回族社会》的一文中所说的那样:“一样两地对待回族的政策不同,从而使大量的宁夏的回族跑到了边区定居,即使从征兵参加抗战这一点看,宁夏的回民憎恨征兵,而边区回民则自愿组织‘回民支队’,显然两地存在着很大的差异。”[7] (P480 )陕甘宁边区的回民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发自肺腑感动地说:在边区,“俺们才翻了身。‘回子’,‘贼回回’变成回民,回族,回胞了。”[8]1943年7月23回民马忠林等20余人,在托《解放日报》致的信中说:“我们现在丰衣足食,真是过着天堂的日子。我们永远记着这是你领导的中国共产党赐给我们的福,你是中国人民的救星,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最好的地方。”[9]这些肺腑之言是中国共产党获得少数民族丰厚民心资源的具体表现。因此,仅从这个意义上就可以说,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民族政策为中国共产党开发民心性资源,巩固执政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开发了党执政的民族制度资源

制度资源是政党执政资源的重要内容,它既是中国共产党开发执政资源的成果,又是党进一步开发执政资源的重要手段。现性统治观认为,一种统治只有至少满足两个条件才可以说是合法的,一是必须从正面建立规范秩序;二是人们必须相信规范秩序的正当性。因此,执政党执政的制度性资源就成为执政合法性的主要基础。抗日战争时期,虽然执政环境恶劣,但中国共产党以开拓性的精神探索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这一政策孕育了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政治制度,对开发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制度性资源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

在理论上,党对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认识进一步深化。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同近现代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抗战以前,党的民族政策基本精神是民族自决,建立联邦。虽然早在中共二大上就提出“蒙、、回疆三部实行自治,成为民族自治邦”的主张,[10](P74)但“自治”是与“邦”联在一起,在后来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的“自治区”之前也被冠以“独立的”字样。总的说来,抗战前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思路是运用民族自决权原则,主张建立联邦制,强调少数民族在“成立独立国家”和“加入或脱离中国苏维埃联邦”的权利。很显然,这种自治、自治区方案其本身属自决联邦、独立自治范畴,其意义同后来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明显不合。抗战开始后党的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开始形成。1937年8月制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第一次将民族自治当作与民族自决同等重要的原则加以表述。1938年10月,在《论新阶段》中进一步阐述:“允许蒙、回、藏、苗、瑶、夷、番各民族与汉族有平等权利,在共同对日原则下,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同时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尽管在这里没有明确使用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但实际上揭示了民族区域自治之“实”,即自治权,他已经正式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种主要方式和途径提了出来。因为在这里在肯定民族自治地方平等权利的同时,还重视保障杂居区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强调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区域自治相结合的原则。

在实践上,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得到了具体实施。1940年4月和7月,党中央批准的两个文件,即《关于回回民族问题的提纲》和《关于抗战中蒙古民族问题提纲》,都强调中国各少数民族与汉族“在平等原则之下共同抗日,并实现建立统一联合的三民主义的新共和国”。1941年5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又以法律保障的形式肯定了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的主张。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自治,陕、甘、宁边区政府把盐池、苟池、北大池等蒙古人的土地,完全交给蒙古族管理。在关中、陇东,三边和延安等地回民较集中的地区,成立了区、乡、村各级自治单位。并把关中新正县的一区一乡、陇东的曲子、三岔、三边之定边、盐池的回六庄等,建成了当时著名的回民模范自治区和自治乡。

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理论和实践较好地解决了民族关系,对于凝聚全国各民族,集中力量统一对日作战,有效地打击日本侵略者,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更为重要的是,陕甘宁边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最初实践,找到了一条有效解决民族问题的方法,为以后党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最初的范式,为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新中国将其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它孕育了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萌芽形态。因此,它开发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制度性资源即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

三、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和培养民族干部开发了党的民族人才资源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开国之利剑,兴国之瑰宝”,拥有人才和人才资源是获取和确立执政地位不可或缺的资源。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维护各民族权利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发展边区各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培养民族干部,为抗战服务,为党的事业服务。

首先,党从政策上大力提倡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党在《关于抗战中蒙古民族问题的提纲》和《关于回回民族问题的提纲》中规定:“实施抗战教育,发扬蒙古(回)族固有的优良文化传统,培养抗战建国人才。”[11](P448 )为此目的,特规定蒙、回等地区必须:普遍实行国民抗日教育,并设立各级完全免费的学校,全国各重要学校广招蒙、回青年完全免费入学,设立蒙、回民班次,并有适合蒙、回民生活习惯的设备,设立喇嘛训练班或阿訇训练班,提高喇嘛、阿訇的政治文化水平,使其为抗战的文化教育服务。其次,边区政府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积极创办学校,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大力兴办民族学校,这是发展民族文化最直接、最有效、最实际的手段。到1944年边区政府为回民兴建了8所伊斯兰小学,在定边成立了伊斯兰公学,在边区境内的巴勒葛素和哈拉西里蒙两地建立了两所蒙族学校。同时,各自治政府还利用成人夜学、冬学、识字班和读书组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扫盲教育和抗战文化教育。再次,在普及文化教育的同时,党还努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争取抗战的胜利乃至抗战建国,需要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而要完成动员、组织各民族人民,则必须依靠各民族中的干部,因为他们是中国共产党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1937年11月《在陕北公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要造就大批的民族革命干部,他们是有革命理论的、他们是富有牺牲的、他们是革命的先锋。”[12]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1937年,延安中央党校举办了少数民族干部训练班,专门培训蒙、回、藏、苗等少数民族干部,藏族的天宝(桑吉悦希)、扎喜旺徐、孟特尔、罗德干、沙拉,彝族的王占青、王占有、潘占云、田雨清、李木林,苗族的徐忠义等都参加了学习;1938年,陕北公学成立了民族部,广泛招收少数民族学员;1941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在该部基础上创办了民族学院,第一次招收了蒙、回、藏、苗、彝、满等各族青年300余人。同时,在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军事学院等也培养了一批少数民族学员。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和培养民族干部,使边区少数民族的很大一部分人受到教育,如“新正县一区一乡,到1944年正式受小学教育及补习教育的约占全人口的1/6”。[13](P124 )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边区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理论素质,传播了党的政治思想,价值诉求,使党的抗战思想,革命理论深入到少数民族人民的心中,扩展了党的政治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党开发和储备了人才资源,为抗日战争和各少数民族的解放斗争培养输送了一大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和革命奉献精神以及良好的文化素质的民族干部。这些民族干部是党培养的第一批民族干部人才,这些民族干部掌握了民族解放的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活跃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领域,在中共和各民族间起了很重要的桥梁作用,在实践中有力地推动了党的各项政策的执行。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2] [11] 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6.

[3] 中央谢觉哉文集编委会.谢觉哉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4] 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2辑)[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

[5] 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内蒙古人民宣言(六大以来)(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6] 参见1940年陕甘宁边区回民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总报告(汇编)[R].

[7] 转引周忠瑜.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6(3).(日)寺岛英明.近代宁夏的回族社会(载日),近代史论文集[C].

[8] 边江:回民的抗议[N].解放日报,1943-08-29(4).

[9] 解放日报[N].1944-10-26.

[10]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1)[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篇7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各族人民当家作主。一是增强监督工作实效。紧紧围绕我区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和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抓住政府依法行政中的焦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听取和审议自治区“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跟踪监督、工作评议以及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等。二是听取、审议、批准自治区“一府两院”工作报告,批准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等,决定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三是增强人大代表履职实效。积极探索代表依法履职的新方式、新机制,推动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涉及民生的重点问题。

人民政协充分履职,共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一是政治协商方面。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选提案、办提案,把提高提案质量、提案办理质量和提案工作服务质量作为重点环节,把调查研究作为工作基础,引导委员通过提案履职,鼓励界别小组提交提案,推动开展提案办理协商和提案现场督办,促进了有关问题的解决。二是民主监督方面。在协商会议、调研视察、建议案、提案、大会发言、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中融入民主监督。突出监督重点,认真开展监督和批评。三是参政议政方面。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部署,深入调查研究,集中建言献策。努力推进人民政协工作创新,提高履职效能。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一是落实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制定了一系列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行使地方立法权。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和任用,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人才保障。二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和创建活动,“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三是大力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发展。扎实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发展少数民族各项事业,让各族群众从中得到实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案篇8

【关键词】民族地区;政治稳定

建国以来,我国维护民族地区政治稳定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各民族在整体上保持了稳定的局面。但是,由于民族地区自然地理文化宗教等自身因素,民族之间的冲突也时而发生。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个国家的交往变得频繁,这样使得一些国内民族反动势力勾结国内外分裂分子,实施破坏祖国统一、民族安全的行动,扰乱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生活的有序进行。如1997年伊宁“2・5”骚乱事件、乌鲁木齐市“2・25”公共汽车爆炸案、1998年“4・6”偷运武器弹药案、1999年和田的库来西集团案以及2001年春境外拟袭击我边境地区。尤为严重的是2009年7月5日,乌鲁木齐发生严重的烧暴力犯罪事件等。

一、维护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重要性

少数民族大多聚居在边疆地区。边疆地区处于国家的国防前沿,因此在军事方面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当国家面临外部威胁或者武装侵略时就显得更为重要。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直接影响着国家政权的巩画和祖国的统一。没有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也就没有国家的政治稳定。 政治稳定对民族地区来说更是非常的重要,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只有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了,这样才有利于政府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经济,逐步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保证民族地区居民的各种权利的享有,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根本国策。

(一)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

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着潜在的或直接的现实影响。一方面是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状态对民族成员心理造成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的心理对各民族关系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随着民族发展意识的不断增强,各民族地区的人们更多地关注本民族的发展,如果没有形成正确的国家认同观,那么它将会对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形成影响。另一方面各民族之间的经济纠纷对民族关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有不断加大的趋势。由于地理位置、社会环境以及传统观念等的影响,各边疆民族地区在和内地经济往来的过程中往往处于劣势,而“不同民族之间经济纠纷的时常出现往往就有可能演变为民族问题”。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够完善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但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民族区域自治法》配套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影响了自治权的全面落实;民族干部的素质和数量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得不到有效执行,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少数民主政治参与渠道和相关制度还跟不上发展要求;民族意识的增强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分裂主义势力及其现实威胁

民族分裂主义的思想根源在于分离性民族主义,分离性民族主义是以“一种要求在现行的民族国家或多 民族国家政治体制中分离出来单独建立本民族的国家政治体系的一种带有消极性的民族主 义。”民族分离主义总是自称代表本民族的利益,打着宗教的旗号,人为地制造民族间的疏离感,把本民族正常的族群感情引向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煽动一些人参与反对政府的活动。中国当前斗争的重点地区是和新疆两个自治区。而且有事实证明,“新疆问题的复杂性,新疆分裂主义势力的暴力性更要超过分裂集团。”这些民族分裂势力,本质上是对国家政权的公然挑战,是要否定国家政权的合法性、否定党的领导地位。他们长期在中国境内外的分裂活动已经严重危及了人们的生命安全与社会稳定,是我国西北民族地区政治稳定与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

三、如何维护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

(一)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马克思曾经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曾说:“维护民族地区的稳定,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不断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各民族富裕了,就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就会大大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保持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巩固祖国的国防,也就具有了更加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思想政治基础。”因此,经挤因素是影响和谐民族关系的首要因素,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仅是一个促进公平正义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各民族团结繁荣的政治问题。

(二)严厉打击各种民族分裂势

民族分裂主义是民族主义的一种极端形式,是反动势力借“宗教”、“民族”等为幌子以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为目的的政治主张、社会思潮和现实行为,其本质是反对社会主义和反对共产党领导的。近年来,在国际敌对势力的支持下,一些别有用心的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不断挑起矛盾、制造事端,利用各种手段对我国进行分裂渗透等破坏活动。

(三)加强制度建设,拓宽民族政治参与的渠道

我们要着力尽快出台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行政法规,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民族自治地方内部党政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切实将自治权落到实处,全面落实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应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心,加强行政法制建设,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 冯跃民.东突恐怖势力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武警学院学报,2003(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