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营商环境调研报告8篇

时间:2022-04-19 21:55:24

营商环境调研报告

营商环境调研报告篇1

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摇篮,是招商引资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平台。可以说,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XX县论区位优势,属内陆省份;论政策优势,是中部地区;论产业优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XX并不是得天独厚,而是严重的先天不足。但是,园区经济要成为带动整个XX工业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关键在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在于我们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优良的生产环境。结合这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就园区营商环境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优化环境工作成效

(一)县区与部门联动,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回首XX经济开发区一路走来所取得的成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园区的发展。自2002年以来就园区的招商引资与工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县委政府[2006]4号文件就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园区企业的土地政策、规费政策、税收政策及部门服务,都有非常系统的规定。2007年又出台了“聚焦工业化,决战工业园”十条意见,全县上下高度统一思想,认为工业是立县之本,崛起之基,富民之源,决定举全县之力建设工业园。为了提升职能部门对企业的服务水平,每年一度“百家企业评政府”,末位职能部门将受严惩,部门负责人在县电视台公开检讨。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园区及园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广阔的发展空间。

开发区管委会更是将园区建设作为全部工作的核心。园区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优良的发展环境。开发区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环境优化工作,并成立以书记为顾问,主任为组长,其他党委为成员的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从金开街道管理处、建设管理部、派出所、经贸招商部抽调精干力量作为区优化办成员。区优化办根据县优化办的统一安排部署,切实担起“护企”重任,重点维护好入园项目的建设和生产企业的企农矛盾的调处,全力贯彻落实“十条禁令”,制止区内“四乱”行为的发生。

县政府各职能部门也是高度统一思想,为园区项目入园及企业生产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规划、发改、环保、国土、消防等部门对园区企业来办事都一路绿灯,县优化办也经常来园区检查指导工作,一有矛盾纠纷亲自出面协调处理。

(二)教育与惩治并举,构建和谐社会环境。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依靠招商,招商依赖和谐、协调、有序的社会环境。要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教育与惩治不可偏废。

1、宣传教育是关键。为了营造全区上下浓厚的“亲商”氛围,真正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历年来,我区重视宣传力度,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在全区范围内出动宣传车巡回宣传,书写大小标语3000余条。各种大会小会都向干部群众宣传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性。年初,区管委会同所辖村签订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责任状,强调人人都是环境,个个都是窗口。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优化经济环境意识不断增强,营造了区内“亲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为招商引资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了向外界推荐开发区,我们广泛参加各种贸易商会,积极上门招商,还多次组团到深圳、广州、珠海、厦门、中山、杭州、温州等地考察,在考察的同时,我们广泛宣传了开发区优惠的招商政策,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树立了双峰良好的对外形象。

2、健全法制是保障。园区建设涉及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等,是各种矛盾的交织点。为了给园区企业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今年,区优化办会同区内有关部室在认真扎实地做好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坚持以民为本、以园区发展大计为重,对妨碍园区建设问题突出,已多次做工作不听的轻微违纪违法人员,采取举办法制学习班的形式进行法制教育,情况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为了配合区优化办工作,金开派出所加强了警力配备,加大了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园区有干警24小时值班,每天巡逻四次,一有举报立即出警。

这样,教育与惩治相结合,双管齐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园区这么多企业、这么多建设工程从未发生过偷、盗、抢、强装强卸、强揽工程等现象。

(三)完善设施与提升服务并重,打造优秀招商环境。

1、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累计投入18亿元。为了优化园区企业的软硬环境,我区不断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区内4平方公里内的道路、水、电、绿化、通讯全部到位。为园区企业生产经营打造了一个硬件平台。

2、建立和健全各项制度,规范办事程序。园区经过这几年的摸索总结,建立和完善了各种办事制度,如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跟踪服务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义务监督员制、考评考核制等一系列制度不断规范完善。建立和健全各项制度,能够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树立高效优质的服务形象。

3、组建项目办全力服务大项目。我们对入园项目承诺提供“一站式”、“一条龙”全程服务,项目入园后的环保、规划、项目标准及国土手续的办理,实行全程服务。对投资较大的项目,则派员驻厂,县委政府成立专门的项目办,负责联系各职能部门,负责协调处理企业同周边居民的矛盾。企业完全可以“两耳不闻厂外事,一心一意抓生产”的良好局面。

我县引进海螺水泥项目的成功,项目办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为了搞好新引进的战略投资项目,县委政府就重点项目组建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从政府办、招商局、财政、自然资源、环保、住建局、开发区等多个部门抽调中层专业骨干。所组建的项目办在项目的引进、手续的办理、建设与生产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杭萧钢构从签约到生产,前后不到6个月时间;宏辉商贸城项目从签约到可研、环评、国土摘牌,前后不到4个月时间。充分发挥了项目办集中精力办大事的作用。从所取得的这些成绩来看,项目办的组建对项目建设投产作用非常巨大。

四、日常管理与专项治理并行,优化企业生产环境。

区优化办与企业办一套人马、二块牌,有利于加强优化办与园区企业的日常联系,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一些妨碍企业生产经营的大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组织专项治理,集中精力解决。

1、加强企业管理。加强企业的日常管理可以做到防微杜渐,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区优化每月到企业2次联络,企业有什么困难、问题,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向区党委、管委会回报,一些重大问题则提请县委政府研究解决。

2、开展针对企业的专项服务活动。今年我区穿插进行了两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专项行动,集中解决了制约园区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为园区企业的生产经营,项目的工程建设创造了很好的环境。

一是“服务工业集中活动”。按照县委政府统一安排部署,我区定于每年7-10月在全区开展“服务工业集中活动”,对全区生产企业、在建项目、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摸底排查,对存在的问题明确责任,分解落实到人。整个活动中的宣传发动、调查摸底、集中解决、整改提高等四个阶段的工作都搞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通过4个月的努力,集中解决了园区企业主提出的各类矛盾问题。如:盈升食品的电力不足加装变压器问题;金峰和凌云机械厂的项目施工受阻问题;和利华工程的承包纠纷问题以及涉及整个园区建设如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园区交通、通讯等相关配套的共性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园区发展环境面貌为之一新。

二是工程建设专项整治活动。为了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我区结合“服务工业集中活动”于6月中旬至8月用近三个月时间集中精力整治工程建设环境、重点整治“三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推进政务公开,搞好优质服务,着力打击“三强”(强揽工程、强装强卸、强行阻工),优化企业生产经营和建设环境,着力整治贪腐行为,促进廉政建设。

通过专项整治,正确引导和教育了广大干部群众,切实维护了群众与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了一个高效优质的政务环境,和谐有序的生产经营环境,平安顺畅的建设施工环境,园区环境有了质的飞跃,项目业主对此非常满意。

五、优化工作,成效斐然。

由于领导重视,制度健全,宣传到位,措施得力。近年我区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取得较好的成绩。具体体现在:

一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目前园区重点发展农机机电制造、生物医药和农产品加工、不锈钢和装配式建筑新型材料、制鞋等四大支柱产业,集聚企业达12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4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九兴控股、凯迪电力、海澜之家、杭萧钢构等上市公司布局企业4家,培育上市后备企业2家,产值过亿元企业27家。2018年技工贸总收入完成 251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55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08.4亿元,对外贸易完成10725万美元。 在湖南省142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评价中,双峰经开区排名第25名。

二是配套设施完善充实。我们对园区环境无论是企业生产环境还是工程建设环境都加大了整治力度,为入园项目提供宽松的生产建设环境,项目建设势如破竹、突飞猛进,园区已建成区道路、水电、绿化、亮化与项目同步跟进。已建成1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企业即时入驻,迅速投产。园区内有职业技术培训中专学校,属省级示范职业培训基地,每年毕业生超2000人。同时建设了1000多套公租房,有效解决园区务工人员住宿问题;园区小学、初中、高中学校齐全,方便员工子弟入学。

营商环境调研报告篇2

一、 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情况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定“放管服”“一次办好”改革工作方案。制定下发《关于深化“一次办好”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提出“3个支撑、16项专项行动”,细化了25项改革任务,我局也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流程再造推进“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的十条意见》(鲁政办字〔2019〕149号)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对标先进、流程再造”的部署进行了充分落实。

(一)扎实推进简政放权工作。一方面,强化行政权力事项承接及下放。2016年以来,共分10批次动态调整我区行政权力事项,共调整、取消、承接落实618项区级行政权力事项,委托下放区级行政权力事项40项。另一方面,扎实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2018年12月,我区在全市率先一次性完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按照“硬抽人、抽硬人”原则,划转业务骨干47人,划转 24个单位的176项行政权力事项。对所有审批事项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压缩,审批办理时限平均提速66%,业务最高提速达95%,审批流程压缩一半以上。

(二)持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制定了《关于推行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监管的实施意见》,对同时涉及多层次、多部门的检查事项,实现一次性联合检查,全面推行跨部门“随机抽查”。27个区直部门全部制定出台了监管制度和办法,建立完善了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体系。在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等领域分别建立随机抽查标准,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全面推进“一次办好”改革。一是制定公布“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和服务标准。2018年底向社会公布我区40个部门单位“一次办好”事项清单1289项,其中,行政权力“一次办好”事项1019项、公共服务“一次办好”事项270项,实现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好”全覆盖。二是强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支撑。大力推进“一网通办”,全区一网通办率达86.36% 。着力推行“不打烊”自助服务和智能服务,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三是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开展优化企业开办行动,设立企业开办专区,全面推行企业开办“一窗通”, 全面优化开办流程,实现了1个小时完成从企业注册登记到公章刻制、税务和社保登记全流程。推进不动产转移登记“一次办好”,整合不动产和税务窗口联合办公,真正实现了“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半小时完成不动产转移登记。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定了《河东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实现投资建设项目全过程审批时间最长控制在73个工作日以内,精简类工程建设项目控制在24个工作日以内。推进工业标准厂房建设,推动全区节约集约用地再上新台阶。截至2018年底,全区已建成标准化厂房38.8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33万平方米的任务。全面提升便民服务水平。清理无谓证明,调整取消了27项证明和盖章类材料。组建沂蒙红色志愿服务队伍,构建三级代办服务体系,为企业群众提供“保姆式”代办服务。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全面取消材料复印件,实行证照免费邮、材料免费印。

(四)大力开展流程再造。重点实施“4×4”系统工程,突出“一门全办、一窗受理、一链办理、一网通办”四大环节,聚焦“营商环境、民生服务、监管效率、制度创新”四大领域,健全“你提我改、帮办代办、无权否决、动态优化”四项机制,着力推进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费用“四减”行动,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捷度。推行“告知承诺制”“容缺办理”审批改革。在全市率先推行“告知承诺制”,对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出版物经营许可、建筑工程施工许可、食品经营许可等9项审批事项通过施行告知承诺制代替现场审核。制定印发《河东区政务服务事项容缺办目录》,集中推出首批83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容缺受理”,各类容缺材料117条。

二、我区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部门压力传导不够。召开了“放管服”和“一次办好”改革工作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工作安排和任务分解,但压力传导不够,没有一抓到底,盯紧盯死。2018年省里组织营商环境评价,我区综合成绩列全省第48名,未进入第一梯队。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个别部门单位抓改革工作的恒心和韧劲不足,对“放管服”“一次办好”改革工作的艰巨性认识不足,有懈怠情绪,未及时跟上改革步伐,窗口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仍时有发生。部门间工作不平衡,个别部门单位对“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回应群众关切、接受社会监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推进工作考虑企业群众需求不够,思想不够解放、改革不够积极。受场所、专网等因素影响,人社、医保等部门一直未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三集中三到位”没有完全落实。

(二)行政审批服务创新不足。一是思想不够解放,与发达地区相比,个别部门及人员在行政审批制度创新及流程再造方面思想不解放,改革创新意识不足,根据上级出台文件抓贯彻落实较多,创造性、突破性开展工作较少。二是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局囿于条条框框,不敢打破常规先行先试。比如,天津港保税区对环评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环节取消现场勘察,值得我们借鉴。三是流程还不够优化,个别审批事项存在互为前置现象,影响了行政审批效率。比如校外培训机构审批涉及到市场监管、教育 、住建消防等上级部门规章、规定互为前置,导致办事群众办事多头跑。四是对行政审批中介机构的监管不到位。中介机构业务主管部门缺少约束中介机构服务时限的有效抓手,虽然通过一系列改革,政府部门提供审批的时限不断压缩,但是审批全流程的时间压缩不明显,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不强。

(三)便民服务标准不高。一是“店小二”意识树立的不牢,没有真正做到换位思考,不能真正从办事群众角度考虑问题。比如,群众反映到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停车难问题,还没有系统解决。二是服务标准还不高,满足于办成事,缺乏精细化、个性化服务。三是个别基层单位受限于机构改革思维,对于行政审批服务局下放、委托的事项不敢接、不愿接。区里委托下放的40项审批服务事项,各镇街承接的还不到位。四是基层信息化建设相对薄弱,在窗口、柜台设置、信息化设备以及便民服务设施的配备上与发达地区相比还需大力提升。基层便民服务及代办服务工作人员,大多为镇(街)及村居(社区)人员兼任,与发达地区通过面向社会招聘辅助人员从事基层便民服务工作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四)审批与监管衔接不畅。审批与监管难以有效衔接,审批与监管责任划分边界不清。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后,将原来一个部门的审批监管职责一分为二,审批和监管原本在一个部门进行的内循环转变为两个部门间的外循环,申请人在审批环节的行为由谁负责监管存在盲区。比如,法律规定吊销行政许可证的行政处罚由发证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后,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为发证机关却没有行政处罚权,行业主管部门有行政处罚权却不是发证机关,因而对这类行为的处罚职责难以确认。

(五)信息化智能化支撑不足。一是自助服务建设起步晚,刚在区级全面推开,没有延伸到镇街。二是宣传发力不到位,全程网办率虽然达到86.36%,但办事群众很少通过网上办理,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使用率不高。三是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滞后,人口、法人单位、电子证照等重点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还没有落到实处,制约办事效率。

(六)信息系统孤岛现象依然存在。一是纵向信息不顺畅。由于省市地方数据平台之间未全面实现数据共享,导致相关部门在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时,需要重复录入相关信息,费事费力,影响群众的办事效率。二是横向信息不顺畅。目前有些部门建有各自的信息系统,而这些系统之间往往互不相容,导致“信息孤岛”的存在,造成资源浪费。比如,原市场监管局的企业注册系统、食药监部门的食品类许可证系统尚不能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数据的无缝对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批效率的提升。三是政务服务平台不够优化,与南方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政务服务平台实用性、稳定性、人性化不足。

三、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行政审批工作已经向纵深推进,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是当今社会一个永恒课题,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树立营商环境的创新意识,才能适应新形势,实现营商环境的提升。

(一)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各项工作。在抓好面上改革推进尤其是省推进“一次办好”十大专项行动工作落实的基础上,针对各责任单位在落实“一次办好”、优化环节流程、精简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限、前置审批、信息共享、服务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汇总,实行责任认领,将问题和整改通知书面交由各责任单位,进行限期整改,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同时,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研究制定衔接落实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加强业务指导及培训,尽快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一站快办,进一步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二)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全力抓好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按照“审管分离、权责一致”的原则,厘清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权责边界,加强部门之间协同配合,建立信息共享、审管互动、双向反馈的工作机制,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审批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营商环境调研报告篇3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玉叶香草”为你整理了这篇交通运输局营商环境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为助力优化全区营商环境,助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局成立领导小组,紧紧围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发展壮大对外合作研究》课题,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等形式展开调研,调研组对各方面调研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总结,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我区交通现状

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227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有贵隆高速和兴六高速两条,总里程为51公里。国道有G209国道和G324(358)国道两条,总里程为80公里。农村公路1150公里,覆盖全区9个乡镇1个街道办145个行政村;全区共有3个码头,全年港口码头完成货物吞吐量约280万吨;途径我区铁路有南广铁路和黎湛铁路,现有火车站一座,主要为货物运输,全年约为1万多车次,年总货运量为七十多万吨;我区共10个乡镇(街道办),138个建制村,已于2018年12月全部实现通客车,通客车率达到100%。目前,通客车方式分别为:通班线车109个,通预约车21个。途径覃塘辖区客运班线车127辆,其中覃塘汽车站发班的客运班线有10条,客运车辆有35辆,全年客流量超过3万人次;我区在营运公交车32辆,其中市公交302路公交车10辆,通泰公交303路公交车10辆,贵港至石卡镇的301路公交12辆;我区现有普通货物运输企业49家(含物流企业25家),普通货物运输车辆约4000辆(含个体户),运输方式主要为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运输,主要运输煤炭、水泥、熟料、混泥土、木材等。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交通主干道路网有待提高。路网结构薄弱,辖区道路技术等级偏低,高等级公路偏少,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尚未形成。

(二)道路建设存在问题。道路建设部分由于涉及农保地,审批手续过多且繁杂,或者实施过程中受建设用地影响,项目征地拆迁及管线迁移难度大,地方配套资金难以按要求筹集。

(三)道路养护资金少。我局管养公路一共307条,管养里程达到1150.757公里,而我区道路运输繁忙,过往重型车辆众多,道路磨损较大。每年养护资金缺口约200万元,上级下达的资金无法满足我区公路养护。

(四)码头数量少,设施建设不完善。全区只有三个码头,码头较少,货物运输能力较为有限,无法发挥覃塘区交通枢纽的水路运输优势。

(五)铁路运输形式单一。当前有两条铁路线途径覃塘,火车站只进行货运,无载客火车站;无法满足覃塘区人民生活需求。

(六)客运、货运综合能力较为薄弱。当前我区客运车站只有一家,班线较少,缺乏远途营运能力;我区作为交通枢纽,货运企业不足百家,其中,货运车辆超过40辆的企业只有4家,无法满足辖区其他企业的运输需求。

三、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加强主干道路网建设。

1.高速路方面:目前覃塘区共有两条高速路出口,分别是广昆高速和贵隆高速。推进西外环高速公路,广昆高速和贵隆高速在我区南北连接;规划建设柳州至钦州高速公路,并在山北乡、五里镇、三里镇双凤村等地方分别设置一个互通出口。

2.区外上等级公路规划:一是覃塘西面方向覃塘至黎塘界公路改建为一级公路;二是覃塘南北方向规划国道209东龙至荷美覃塘段及三里至五里段改建为一级路;三是覃塘东北方向规划桂平市石龙镇至覃塘区樟木镇二级公路,连接来宾市兴宾区;四是覃塘东面方向规划覃塘北环绕城一级路;五是覃塘西南方向推进贵港南二环公路建设,规划建设一条兴业县高峰镇至大岭乡二级公路;六是覃塘南面方向规划建设大岭郁江特大桥项目,促进覃塘区与港南区紧密连接;四是在覃塘区西南方向规划大岭乡至横县二级公路,加强覃塘区与南宁地区连接;

3.区内上等级公路规划:一是按城市主干路标准修建覃塘南环绕城道路、覃塘区平龙大道至贵隆高速覃塘龙岭互通工程及荷美覃塘至三里扩建为城市道路;推进一级联线至九凌湖公路;二是提档升级石卡至五里、汽车大道至大岭、汽车大道至五里、西山至三里、三里至黄练、黄练至蒙公、大郭至樟木、蒙公至振南、樟木至荣颜、樟木至元金、樟木至大旗至东龙、东龙至樟木等公路为二级路,实现乡乡连通二级路,加强覃塘区各乡镇之间紧密连接;三是建制村全部提档升级改造为双车道,加强窄路基路面加宽建设,进一步缓解农村公路交通压力;

(二)解决道路建设问题。一是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方式,鼓励采用PPP等模式,广泛引进社会资金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二是针对项目前期用地审批难的问题,建议自治区相关职能部门开辟审批绿色通道,采取“一站式”服务,加快覃塘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的批复。

(三)争取道路养护资金。积极与上级财政部门沟通协调,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提高养护资金补助比例,确保养护资金需要。

(四)加快码头建设。坚持“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乘着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东风,争取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加快打造郁江沿线港口码头建设步伐,向模块化、集约化方式发展,发挥覃塘水上交通枢纽优势,促进水上交通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争。

营商环境调研报告篇4

近期,按照省司法厅、市司法局的安排,我局组织人员对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营商环境法治化保障和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等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近年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工作成效

“公共法律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为全民提供法律知识普及教育和法治文化活动;为经济困难和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开展公益性法律顾问、法律咨询、辩护、、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涉及司法行政各项业务的综合性顶层设计,旨在通过进一步整合司法行政业务职能和法律服务资源,统筹提供优质、便捷、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 对于全面提升国家和社会治理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法治化水平,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局按照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宗旨,扎实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一)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已基本建成

1、建成县级法律服务中心。我局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创新法律服务方式,在县司法局办公楼一、二层建成了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内设律师、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148、社区矫正等法律服务窗口,设置残疾人无障碍绿色通道,集中受理和解决群众法律服务事项,提供综合性、便民性“一站式”法律服务。

2、进驻县行政服务中心。为贯彻落实“司法为民”宗旨,满足人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在县局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又在县行政服务中心开设了便民服务窗口,配备了专人专岗,专门将公证、法律援助、法律咨询服务作为公共服务事项扩展到县行政服务中心,实行A、B岗工作制度。A岗设在县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统一接待、咨询、审核、受理,B岗放在司法局法律服务中心后台,集中办理、一站式服务。

3、建立起覆盖全县镇、村(社区)基层前沿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平台。依托镇司法所,在全县*个镇挂牌成立了“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依托村委会和村调委会,在全县*个行政村、*个社区“村(社区)成立了公共法律服务联系点”。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实现了从上到下、从点到面全覆盖。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村居公共法律服务联系点分别在镇、村便民服务大厅设立窗口、设定专岗、落实专人、明确专责、统一接待、受理群众法律咨询、引导法律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大部分配备有办公桌椅、电话、电脑、复印机,在窗口、岗位服务台提供有服务指南、司法行政工作简介、法律知识读本、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手册等。

4.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工作逐步推进。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意见》,推进法治**建设进程,依据省市有关依法行政、依法治理文件精神和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我县“关于建立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制度的实施意见”,县政府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法律顾问工作的通知”、县司法局印发了“关于公布县政府系统及事企业单位法律顾问备选人员名单和选聘法律顾问的通知”,实施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以来,我县政府系统和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在服务重大决策、处理涉法事务、促进依法治理、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截止2018年12月底,有2个镇和国土局、水利局、经贸局、住建局、教体局、市场监管局、地税局等7个单位聘请了法律顾问,法律顾问远远未达到全覆盖的要求。

5、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镇村机构改革后共有行政村(社区)*个。其中行政村141个、社区8个。2018年7月,通过省司法厅选派省直律师事务所律师援助汉中、安康,为**选派了32名律师担任64个村(居)的法律顾问,加之从2016、2017年.2018年本县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助理员担任77个村居法律顾问,截止2018年12月,全县149个村(社区)全部配齐了法律顾问,村居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

6、“12348”法律咨询服务热线运行规范。切实畅通“12348”法律热线,在县法律援助中心实行律师坐班,与县政府“12345”服务平台连接互通,配备有专职律师或法律援助工作者值班,接听电话,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引导群众通过正当的程序、途径、快捷的方式解决个人诉求和法律问题。

(二)法律服务产品日益丰富。

在2018年以来,我局以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系统为主线,积极发挥司法行政职能,积极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

1.扎实实施法治宣传育民行动。一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责任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印发了《2018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核办法》,制定印发了《全县各级各部门“谁执法、谁普法”的工作实施意见》、《全县各级各部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责任清单》纲领性文件,全面夯实了全县各级各部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责任,构建“大普法”格局。二是完成了全县“七五”普法讲师团和“七五”普法联络员和志愿者队伍的组建;三是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其中 等25个村和**农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4个企业被市委依法治市办、市民政局、市工信局、市司法局命名为“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和“全市诚信守法企业”称号。其中酒店村被司法部、民政部表彰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四是深入开展法律“八进”,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依法治理、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依法维权的氛围,牵头举办法制讲座20场、牵头举办筹办了“综治宣传月”“法律服务为脱贫攻坚助力”、12.4全国宪法日、秦岭生态环境整治、优化营商环境等大型法制宣传活动10场次,全县累计开展各类普法宣传近1000余场次,发放各类法制宣传资料10万份;以培养公务员法律意识为重点,与人大联合推进干部任前《宪法》宣誓和法律考试制度的执行,并在全县开展了一次5000余名领导干部《宪法》学习考试;组织各学校聘任了法制副校长,抓好“法治教育第一课”,在春、秋开学第一周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周”活动,通过举办法治报告会、法治文艺演出、法治征文、到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五是积极利用新媒体普法。在各类媒体上开展图文专栏、音、视频等信息100余条,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民风建设纳入普法宣传内容,推进法治和德治相融合。六是深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法治宣传教育。在扫黑除恶工作中,在全县深入开展了《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和“黑恶势力的十种类型”等宣传活动,促进扫黑除恶工作深入开展。

2.扎实实施人民调解安民行动。一是深入推进“321”社会治理模式,构建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机制,深入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运行机制和新民风建设。以不断深化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为抓手,发挥县人民调解协会、县调解中心牵头协调作用,指导完善和建立了县医疗纠纷、交通事故、劳动人事争议、物业纠纷、婚姻家庭纠纷、旅游纠纷、商事纠纷等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7个,全县各行业主管部门也相应成立了各自行业调解组织,实现了矛盾纠纷归口调处。二是人民调解力量不断充实。指导镇村完成了村两委换届后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换届工作,选聘人民调解员1220人,培训人员调解员骨干300余名。三是定期组织广大人民调解员和“三线”人员对辖区内矛盾纠纷开展集中全面的排查,将婚姻家庭、拖欠农民工工资、民间借贷、交通事故、征地补偿、拆迁安置、医患纠纷等问题列入排查重点,实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常态化,全年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400余件,发挥了人民调解在预防化解社会矛盾中的基础性、预防性作用。

3.扎实实施法律援助惠民行动。一是不断完善便民措施,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结合我县实际,不断优化法律援助受理、审批、办理等环节程序,始终坚持无条件受理办好农民工讨薪、残疾人维权、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等法律援助案件;对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免费办理律师事务、公证、法律援助等事项。落实“法律服务一条龙”“一站式办理”“最多跑一次”制度,在县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和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实现了咨询、受理、审批一站式服务。二是不断提升律援助知晓率。扎实开展“法律援助六进”“法律援助宣传日”活动,全年开展大型法律援助宣传、咨询活动5场次。三是推行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互通互认机制,法律援助中心主动加强和法院沟通协调,建立审查互免机制。全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15 件,接待群众来访咨询765人,“12348”电话热线受理群众咨询160人次,为全县的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4.扎实实施法律服务便民行动。一是全力打造便民、高效、廉洁的司法行政服务,印发了《全县司法行政系统优化营商环境12条措施》,不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将公证服务等12项服务事项融入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面落实群众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制度。二是畅通“12348”法律援助热线,派驻律师8小时值班接待群众咨询,深入推进县、镇、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将律师、公证、法律咨询等法律服务前置镇村,延伸至工业园区、企业聚集区,实现群众、企业办事就近化、 便利化。扎实开展减证便民工作,认真清理审批事项,最大限度的便民利民。三是规范法律服务。深化律师制度改革,推进公证制度改革,完善法律援助制度,规范和发展基层法律服务,创新人民调解制度机制,在各村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为群众提供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圈”。加强对公证机构和公证员的监督管理,狠抓公证质量。四是提高公证案件质量。全年办理公证件286件,办理公证法律援助案件9件,组织公证员主动参与全县重大工程招投标、重点项目招投标、国有资产拍卖、幼儿园入学抽签等现场公证6场。全年没有因公证过错撤销的公证案件。

二、主要工作经验

1、强化了组织领导。为深入贯彻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厅、市局关于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决策部署,印发了《工作方案》和《考核办法》,局党组成立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副组长由局党组成员、分管法律服务工作的副局长胡德生担任,成员由局党组成员、各司法所负责人组成。县司法局负责对活动的具体组织安排实施考核、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司法所负责对开展法律扶贫工作的协调,镇党委政府和村(社区)组织为工作开展提供便利;局领导班子成员分片挂联镇村负责督导考核。

2、完善了工作制度。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制定了工作流程、工作职责、服务内容,工作人员信息上墙公示接受监督。建立首问责任制、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一次告知制、责任追究制等质量管控制度。突出“减证便民”服务、提升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服务项目、简化服务流程、承诺并做到方便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

3、明确了工作要求。“一村(社区)以法律顾问”工作中,制定了年度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实施办法,重新编印了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纪实手册,重新完善了一村一法律顾问聘用合同,制作了公示牌、明白卡等。为确保村居法律顾问工作成效,县司法局进一步细化了工作责任、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一是村(居)法律顾问每月为村民群众提供不少于一次、四小时的现场法律服务;每季度至少举办一次法治讲座,重点宣传、解读涉农最新法律法规和精准脱贫有关的政策措施等。村(居)法律顾问“公示栏”要对外公示,村(居)法律顾问“明白卡”要对村民群众发放,确保村民群众知晓、联系。二是完善村(居)法律顾问工作纪实手册。为便于各位村(居)法律顾问完善工作纪实、建立工作台帐,县司法局统一印制了村(居)法律顾工作手册。村(居)法律顾问通过工作纪实手册如实记录提供法律服务的时间、对象、内容和结果,实行一次一记、一事一记、一村一卷,通过填写工作日志、工作台账,做到工作印证、服务留迹、问题解决、群众满意。三是建立法律顾问“便民服务微信群”,创新服务方式。所有村(居)法律顾问,都要在服务的村(居)建立起“便民服务微信群”。“村(居)法律服务惠民群”就是运用电话、微博、微信等提供在线咨询,普法信息线上推送,确保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法律服务。为村(居)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援助引导、矛盾纠纷调处等便利化法律服务;了解群众法律需求,及时解答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实时法律服务咨询等活动图片,方便司法行政系统及时了解法律服各情况和法律服务信息。四是各司法所与村(居)法律顾问保持联络、工作协调、问题沟通,经常到村了解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开展情况,每季度向县局报送“村居法律顾问”工作统计表。

4、明确了工作任务。县司法局高度重视村居法律顾问工作,积极行动,主动作为。于2018年已两次组织召开**“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推进会,动员本县律师、公证、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助理员响应组织的号召,担任村居法律顾问,做好法律保障服务工作。按照省厅的安排部署,省直6家律师事务所派出了31名律师参加了对接会议。之后,各村居法律顾问在镇司法所同志的陪同下分赴各村签订了村居法律顾问合同、并与村委干部座谈,了解村上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方面存在困惑与法律问题,村民自治、村民生产生活方面的矛盾纠纷等问题进行分析研判,提供法律意见,做好法制宣传,村居法律顾问利用秋季开学,送法进校园机会,主动与当地中小学联系,准备好讲稿,到学校普法讲座,大力宣讲《青少年权益保障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用生动的案例讲解安全交通、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知识,受到学校广大师生的欢迎,基层村组干群的好评。

5.加强了督促考核。局党组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县司法局对各单位的年度考核内容,县司法局成立督查组,围绕五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定期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跟进指导,重点督查法律服务工作是否按要求每月深入结对村(社区)开展工作,是否按照工作内容要求履行职责,村(社区)组织和群众对法律服务工作满意度等,及时发现和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按照考核办法严格兑现奖惩,促进了工作落到实处。 

三、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存在七个问题:

1.网络平台尚未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实体、热线和网络平台,目前,只建成了实体和热线平台。

2.没有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本县“十三五”发展规划和“七五”普法规划,县、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运行成效纳入年度法治县城创建目标责任考核。

3.没有将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建设、运营、人员保障费用列入县本级财政预算。

4.镇司法所管理体制下划镇政府以后,镇对司法行政工作普遍重视不够,人员保障不到位、存在有编无人、有人不专职、责任不明确、工作难推进,加之,工作人员不稳定,工作断档严重。

5.保障制度不够健全。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的单位、部门之间没有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公共法律服务补偿机制不健全,难以建立公共法律服务长效机制,难以满足群众需求。  

6.服务能力不够过硬。法律服务人员数量少、质量不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公共法律服务活动难以长效开展,公信力、社会认可度大打折扣。

7.法服产品不够丰富。公共法律服务延伸未能和产品研发同步谋划、同步实施、同步评估,导致研发出的产品固化、单一,未能给群众、行业提供精准服务。

(二)在村居法律顾问工作推进方面存在两个问题:

(一)律师、公证、法律服务人员严重缺乏。**现有10个镇149个村(社区),而目前仅有律师8人、公证员2名、法律服务工作者13人,在全县全面推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中,法律服务人员严重缺乏,严重制约工作的开展。

(二)因目前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中属于自负盈亏的合伙制个体,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在开展工作中,补助较低,部分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对担任村居法律顾问工作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足、不愿到乡村开展工作,人到村工作不到位、图形式、走过场,蜻蜓点水,未能履行村居法律顾问合同责任和义务。

(三)没有将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纳入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本级财政预算,建立经费保障长效机制,确保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正常运行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顺利开展。

四、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优化现有的实体、热线平台,按照优化提升投资环境,减证便民、“最多跑一次”要求,完善工作流程、工作机制制度,充实和加强现法律服务工作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做到服务有平台、人员有保障、经费有保障,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积极搭建网络平台。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与电子网络平台对接互通,有机融合的服务机制。开设法律知识学习,法律问题咨询、法律服务引导等功能,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推进法律服务在线咨询、网上化解矛盾纠纷等信息化平台建设。

(三)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工作考核、积极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成立县“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任务目标和工作责任,加强工作责任考核,评比、奖惩,有效激励村居法律顾问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四)推行法律产品分类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和群众需求相结合,整合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定制开发人民调解类、法律服务类、法治宣传类、法律援助类、公证类等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每类细化具体的产品名称、产品类型、购买(免费)方式、服务对象、提供主体服务内容以及服务标准,做到可量化、可操作、可评估,并根据群众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及时优化升级推旧出新。

(五)落实保障,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把公共法律服务纳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加大以法律援助、矛盾调处等为主的政府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要为城乡统筹服务,加大对基层法律服务的投入,制定倾斜政策,全面推行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逐步建立在村(社区)专职从事法制宣传、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的法律服务社工队伍,实现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的常态化、专业化。建立健全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的工作网络,把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公证员和普法志愿者等队伍有机地组织起来,发挥法律服务的独特功能;探索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信访、工会、妇联等部门的工作衔接模式,共同促进公共法律服务事业的发展。

(六)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按照职业化、专职化、社会化的要求,加强法律服务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专业人才队伍。至2020年,全县每万人拥有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等专业法律服务人员3名以上,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建立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专业化、职业化工作队伍。用好用活政法专项编制,配齐配强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以素质能力为核心,加强基层服务队伍建设。

(七)完善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包括各类法律服务机构设施建设、人员配备、业务规范、工作流程等具体标准,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公共服务质量评价、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公开制等,开展法律服务评查、服务质量检查公布、质量跟踪检查等工作,促进法律服务机构依法规范管理和人员依法、规范、诚信执业,提高服务质量。

营商环境调研报告篇5

1企业自身

通过对企业自身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可为企业运作提供丰富的情报。在一个企业中技术中心(研究院)、市场部(销售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生产、采购、设备部、计划部等部门掌握着企业研究开发、市场营销、财务、人事、生产运营、人财务、产供销等信息。以从企业内部建立的信息网络中获取这些信息。企业允许每位员工把自己搜集到的情报上传到企业竞争情报系统。2企业竞争对手的情况竞争对手是竞争用户最为关注的对象,竞争对手相关信息数量庞大,内容繁杂,这其中包括需要确定谁是自己现实和潜在的竞争对手,竞争对手的背景和基本信息、产品/服务、财务、技术、营销、人员、组织结构、生产运营等方面的信息。

2.1公司名录

确定谁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了解对手的背景和基本信息,最基本的需求是获得公司名录信息。工商、税务、黄页、竞争对手网站、企业名录出版物和数据库是最常用的名录信息源。如托马斯美国制造商名录、康帕斯全球企业名录、盈科黄页服务等。竞争对手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称、地址、电话、成立时间、性质、法人代表、行业类型、经营范围、雇员人数、企业规模、机构设置、进出口权等。这些信息一般可通过企业注册表获得。

2.2经营状况

竞争对手的经营状况包括地理位置、设备办公条件、工作或生产是否活跃、员工的知识水平、领导者的风格、主要“客户”情况、所处竞争环境、对新产品的开发计划、生产的秩序效率、原材料采购地域及支付方式、主要原料供应商名称及联络方式、主要产品及品牌、产品销售地域、销售方法及收款方式、开户银行、经营场所、人员情况等。竞争对手的这些经营状况可以通过实地参观考察、访问等多种途径获取。

2.3产品/服务

有关产品/服务的竞争情报需求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对产品/服务种类、特征、新产品开发和产品项目情报四种类型[2]。种类情报主要通过查阅公司名录、产品名录、公司主页、产品样本和手册;检索数据库;询问经销商;参加展览会;联系相关行业协会等途径获得。特征情报主要通过访谈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员工;开展反求工程;查阅产品样本和手册;订阅剪报;检索数据库和询问经销商等途径获得。新产品开报主要通过订阅专业报刊杂志、产业研究报告;参加行业会议和展览会;走访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专家以及直接联系竞争对手等途径。产品项目情报主要通过订阅行业协会出版、产品样本和手册;检索数据库;询问经销商和直接联系对手等途径获得。

2.4财务和资信

如竞争对手为上市公司,其年度报告是极为有用的竞争情报信息源,几乎包括了所用作为商业秘密的工业普查资料上的企业财务信息。其财务信息可通过查阅其向社会公布的财务报告;订阅各类机构和证劵分析师的分析报告;联系竞争对手的前雇员和退休员工获得。非上市公司的竞争对手可以通过订阅综合性商业出版物、行业出版物;检索资信数据库;联系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委托信用调查机构开展调查等途径获得。

2.5市场营销

有关竞争对手市场营销方面的情报需求,占据着竞争情报需求的优势地位。如能有效获取,将是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竞争对手的市场营销情报包括对手的营销组织、营销策略、营销渠道、市场占有率、销售价格、广告预算、广告效果、售后服务、客户忠诚度等诸多种类。

(1)营销组织情报:通过订阅产业研究报告、报刊和专业杂志、产品样本和手册;互联网搜索;访谈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经销商和竞争对手等途径获得。

(2)营销策略情报:包括销售制度、广告宣传、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和网络营销案等系一系列方法。主要通过监测并分析销售活动;阅产品样本和手册;互联网搜索;访谈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经销商和竞争对手;委托行业或市场调查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3)营销渠道情报:包括销售渠道的形成、销售渠道的实力及国际销售策略。主要通过竞争对手的产品展览会、发放的宣传材料、广告的投放情况、连锁店或者分销商等获得。

(4)市场占有率情报:通过查阅行业协会出版物、产业研究报告、多外公开的档案、政府出版物;委托行业或商业调查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5)销售价格情报:通过访谈一线销售人员、竞争对手、经销商、客户;访问主管价格的政府部门的网站;订阅行业协会出版物;检索数据库和电子商务网站;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6)广告预算情报:通过订阅报刊和专业杂志、竞争对手的财务报告;访谈竞争对手、广告商、媒体广告部员工;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7)广告效果情报:通过访谈客户、经销商和一线销售人员;订阅报刊和专业杂志、产业研究报告;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8)售后服务情报:通过访谈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客户、经销商、竞争对手等途径获得。

(9)客户忠诚度情报:通过访谈经销商、客户;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2.6公司人员

竞争对手的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状况对于了解对手公司的管理风格,人才优势有着重要的意义。竞争对手管理人员的信息主要通过阅读公开出版社或公司网站上的传记资料;观看对管理人员的访谈;聆听管理人员的讲话;访谈竞争对手和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等途径获得。竞争对手的人力资源状况可通过阅读企业招聘企业,信用调查报告、与竞争对手有关的庭审记录;访谈行业主管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部门等途径获得。

2.7组织结构

了解竞争对手的组织结构,可以判断出各个业务部门在对手公司中的地位、某一决策问题的决策点和关键决策者。组织结构的变化也可能预示着公司的战略调整。竞争对手的组织结构信息主要通过订阅公司网站上的组织结构图、企业名录和资信类数据库;访谈竞争对手的员工和资深业内人士等途径获得。

2.8生产运营

竞争对手的生产运营情报:包括对手的生产、产能以及工程和研发状况,涉及公司内部的核心经营数据、直接竞争对手处获取有一定难度,但可以通过与公司的生产运营活动相联系的第三方接洽获得一部分信息。

(1)生产情报:主要通过订阅行业协会出版物、产业研究报告。访谈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供应商、设计施工单位;查阅规划委、建委、质监局、法院、卫生防疫站等政府主管部门公开的档案文件并从中推断;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2)产能情报:主要通过订阅行业研究报告、行业协会出版物。访谈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供应商、运输部门、客户;查阅环保局、消防局等政府主管部门公开的档案文件并从中推断;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3)工程和研报:主要通过查阅专业期刊、会议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检索科技类数据库;访谈行业协会、科技主管机构、技术专家和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等途径获得。

3竞争环境

从社会环境获取竞争情报是指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对手之外搜集相关情报,获取的情报主要有行业情报、市场情报、消费者情报、客户信息情报、宏观环境情报。

(1)行业情报:行业情报内容包括行业类别、行业基本信息、行业生命周期、行业技术水平、行业政策、行业竞争格局等。主要通过查阅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统计数据或市场调查报告、阅读财经类报刊和专业杂志等途径获得。

(2)市场情报:市场情报内容广泛,类型多样,可分为市场结构、市场规模、商业网点分布、市场发展前景等几类。可通过查阅统计年鉴等工具书、调查问卷、模型分析、阅读财经类报刊和专业杂志、政府出版物;亲自调查获取一手信息;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

(3)消费者情报:消费者情报是企业正确制定产品开发策略和市场销售策略的基本前提,其内容包括消费需求、消费动机、消费行为、品牌知名度和消费满意度等。可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回访、专业的媒体调查机构提供的数据等途径获取。

(4)客户信息情报:客户信息情报是企业的利润来源,也是企业经营风险的根源。其内容包括客户基本信息、客户组织信息、客户经营效益、客户信用评价等。主要通过实地访问等途径获取。

(5)宏观环境情报:所有行业都会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企业能做的是监测这些宏观环境因素的变化和根据这些变化调整自己的经营方式和战略定位。企业的宏观经营环境包括政治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①政治环境信息。政治环境的变化包括国内政治环境的变化、发生重大国际事件、政府变革、权利转移以及一些具体的立法和规章制度的变化。政治环境信息主要可通过阅读时政类报刊和专业杂志、政府出版物、订阅网络新闻、加入论坛、博客等、听广播、看电视、检索新闻和法律法规数据库、通过驻外使馆、新闻记者等进行搜集;与政府主管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网络等途径获得;②经济环境信息。经济环境的变化包括经济周期的影响、世界贸易方式的变化、汇率和商品价格变化、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以及经济对供应商和特定用户群的影响等。经济环境信息主要通过阅读财经类报刊和专业杂志、政府出版物、访问国内外的财经类网站、浏览知名经济学家的博客、搜索财经类数据库、与主管经济的政府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网络、亲自调查获得一手信息、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③社会环境信息。社会环境信息的变化包括社会地理环境、气候环境、交通环境、通信变化、人口构成、人们的品味、习惯的变化以及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等。社会环境信息主要通过阅读报刊和专业杂志、检索人口统计数据库、亲自调查获取一手信息、委托专业调查咨询机构代为搜集等途径获得;④技术环境信息。技术环境上的变化包括技术变革对产品、工艺、分销渠道的影响等。技术环境信息主要可通过检索技术类出版物,如期刊、会议论文、专利、技术标准、技术报告等、检索科技类数据库、订购行业协会出版物、咨询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等途径获得。

营商环境调研报告篇6

市局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营商办)自8月份成立以来,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一定工作成效,现将相关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组织召开全市***系统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为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动员大会精神,9月5日,由营商办牵头组织市局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参加人员包括市局全部局领导、各区县局主要负责人、市局各处室、各部门负责人。会上传达学习了市局《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局长对具体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了动员。通过此项活动在全市***系统进一步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二)调度区县局在市局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以后工作开展情况。按照工作计划,营商办对各单位在市局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以后各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调度,并形成了工作报告上报。为局党委全面掌握全市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进度,制定下一步工作方案提供依据。

(三)组织2018年全市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联系企业和消费者活动。按照工作计划,营商办给各区县局和市局各处室下发了开展活动的通知,并进行了持续跟进,多次敦促各单位高质量开展好此项活动。此项活动进一步发动了全系统工作人员深入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四)组织第三方开展全市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服务对象电话调查活动。按照工作计划,营商办协调****社情民意调查有限公司进行此项工作,对市局提供的**万多联系对象电话按比例进行抽查,并对全市******系统对外公开的**个咨询电话共进行暗访。此项工作一方面为全面了解全市民众对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工作的评价,一方面为下一步做好全市行评工作做好准备。

(五)组织各区县局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加强行风建设工作督导活动。营商办牵头组织该项活动,撰写了督导工作方案、编制了督导项目表。按照督导计划,市局**个督导组迅速行动,于*月**日至**日,到各区县局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加强行风建设工作督导,督导组通过座谈交流、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检查等方式,实地查看所在区县局开展联系帮扶企业消费者、提高“窗口”登记效能、机关作风纪律建设情况,同时认真听取了被督导单位的意见建议,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和今后需要改进的短板和弱项。营商办整理汇总各督导组的督导情况反馈,形成督导情况报告上报局党委。此项工作有力推动了市局优化营商环境方案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深化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六)组织开展市局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党风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工作座谈会。按照工作安排,营商办牵头制定了活动方案和工作计划,***月**日至**日期间,市局各处室,结合自身业务特色、实际,分别组织社会各界代表到市局来开展座谈。座谈会通过向与会代表介绍市局工作、征求与会代表意见建议、会议总结的形式展开,各组织处室对各自会议情况进行总结,营商办汇总各处室情况形成报告上报局党委。此项工作向社会各界展现了市局近年来整体建设成就,促进了社会各界对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工作的了解,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夯实了基础。

(七)组织召开2018年度全市***部门行风民主评议工作会议。为学习贯彻市委办公厅《关于开展2018年度党风政风行风正风肃纪民主评议工作的意见》精神,按照局党委工作安排,营商办牵头,于**月**日组织此项活动,市局***在会上做了动员。为下一步做好全市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行风民主评议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此外,营商办还建立了各单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联络群、组织了市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宣传册制作准备工作、全市***系统对外公开的咨询电话暗访和准备工作等活动,参加了市局组织开展的系列学习教育活动。

二、存在不足

(一)工作开展创新不够。营商办各项工作开展主要依据以往工作经验展开,方式方法基本沿用以往套路,在创新上思想不够解放,视野不够开阔。工作主动性欠缺,对一些工作还存在等靠的思想,有被工作任务推着走的现象。

(二)调查研究工作不够深入。营商办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了解主要来源于历年行评资料,虽然制定了联系企业和消费者方案,但仅限于电话访谈、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调查研究工作形式单一,没有深入,仅限于促进社会各界对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工作的了解,对****系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问题没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对企业和消费者对****系统的需求仅限于答疑解惑层面,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对已经出现或是即将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的研究不够。

(三)日常学习不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营商办工作人员从各处室抽调,存在对系统工作掌握不全面、了解不深入的问题,需要系统全面的组织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但由于工作的关系,营商办工作人员除了学习了部分以往行评工作资料和相关业务知识外,没有时间组织系统全面的的学习,不利于下一步工作开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配合做好行评民主评议后续工作。主要是要进一步做好服务对象的联系沟通工作和干部职工网上评议工作。现在全市的行评工作正在开展中,前期市局已将2018年基本服务对象名单上报热线办,虽然市局根据第三方调查的结果对部分基本服务对象信息进行了优化调整,但不排除仍有部分服务对象沟通联系不到位的情况,下一步工作重点放在敦促各单位进一步深入发动系统工作人员,一是将任务分解到人,责任到人,做好服务对象的联系沟通工作,尽最大努力增加企业和消费者对工商工作的了解;二是要高度重视网上评议工作,积极主动的按照要求进行网上评议。

(二)加强调查研究。增加调研活动在下一步工作中的比重。一是要多到企业有针对性的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工商工作的需求,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二是要多到区县局和市场监管所去调研,掌握****系统工作的第一手信息资料,为指导区县局工作提供支撑;三是有条件的话多到发达地区和改革工作走在前列的城市去调研,学习好的经验做法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三)公布系统对外公开的注册登记咨询电话。此项工作前期已经展开,但通过电话暗访,各区县局和市局各处室的公开的咨询电话还存在无人接听、接听速度慢、礼貌用语缺乏等问题。下一步针对发现的问题要拿出整改方案和措施,组织整改验收,确保公开的咨询电话能够达到接听及时、接听人员有礼有节的标注后才进入对外公开环节。

营商环境调研报告篇7

环境污染处理行业市场调查报告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地、有系统地搜集、记录、整理有关环境污染处理行业市场信息和资料,分析环境污染处理行业市场情况,了解环境污染处理行业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环境污染处理行业投资决策或营销决策提供客观的、正确的资料。

环境污染处理行业市场调查报告包含的内容有:环境污染处理行业市场环境调查,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调查;环境污染处理行业市场基本状况的调查,主要包括市场规范,总体需求量,市场的动向,同行业的市场分布占有率等;有销售可能性调查,包括现有和潜在用户的人数及需求量,市场需求变化趋势,本企业竞争对手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扩大销售的可能性和具体途径等;还包括对环境污染处理行业消费者及消费需求、企业产品、产品价格、影响销售的社会和自然因素、销售渠道等开展调查。客户可根据自身要求研究最终的调研大纲。

环境污染处理行业市场调查报告采用直接调查与间接调查两种研究方法:

1)直接调查法。通过对主要区域的环境污染处理行业国内外主要厂商、贸易商、下游需求厂商以及相关机构进行直接的电话交流与深度访谈,获取环境污染处理行业相关产品市场中的原始数据与资料。

营商环境调研报告篇8

传统会计理论是在工业经济时代逐步建立健全起来的。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这种新兴的商业运作模式的出现,对传统会计理论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同时也要求我们对传统会计理论进行相应的创新,使会计理论与其所处的电子商务环境相吻合。电子商务是20世纪末新兴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它是基于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广泛开展商务活动的方式。电子商务是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合作发展的最新成果。电子商务从大的方面来讲可分为广义电子商务和狭义电子商务。广义电子商务又称e-business,是指各行业各种业务的电子化、网络化,可称之为电子业务,包括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事务、电子教务、电子医务、电子教务、电子家务等。狭义的电子商务又称之为e-commerce。是指人们利用电子化手段进行以商品交换为中心内容的各种商务活动,可称之为电子交易。电子商务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整体、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信息资源充分共享,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率,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搜寻、联络费用,突破了地域、时空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会计信息使用效率。会计信息的供给方也根据已达成的协议,源源不断地为需求者输送已掌握或拥有的会计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披露其所要的会计信息,实现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信息资源的自由流动。电子商务会计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记录、计量、反映电子商务活动的实质,以及有关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日常业务处理、全部在网络上进行。最大范围实现书写电子化,降低资源消耗,会计信息传递可以利用E-Mail,FTP等网络功能实现资源的传递。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会计报告实时系统(RealTimeReportSystem),加速了财务处理的运行速度,读系统可以随时根据录人资料生成相应报表,实现会计信息实时跟踪,便于信息使用者及时得到及时的会计信息,为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电子商务会计中,可以节约以下方面的交易费用:(1)搜寻会计信息的费用。(2)节约了有关的人力,减轻了劳动强度。(3)存货实现了零存库,大大减少了库存费用,使得更多的资金应用于其他业务活动。(4)节约了能源、资源。包括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人员流的耗费。

二、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理论的挑战

(一)对传统会计基本假设的冲击

    (1)对传统会计主体的影响。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为之服务的特定组织,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会计主体界限越来越难以确定。而且,随着网络交易的随时性、不确定性,使得会计主体越发不易确认。如何正确客观反映出电子商务印发的“虚拟实体”的资产负债及财务状况,是未来会计必须解决的问题。⑵对传统持续经营的影响。持续经营定义为:除非存反面例证,否则就能够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将无限地经营下去,即可以遇见的将来,企业不再濒临破产清算。但虚拟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打破联合公司的时间间隔,属于临时性结盟且分合迅速,随机遇获得而产生,随着它的消亡而解体的特点,决金了持续经营假设已不能适应。(3)对会计分期理论的影响。传统会计理论在基于持续经营的情况下,将企业经营年度划分成若干个会计期间,并将其作为编制财务报告,提供经营成果信息的时间范围。但这样一个划分方式会导致经济事实与会计反映结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会引起会计信息的失真。电子商务会计,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提供实时财务报告,而不必等到会计期间结束才能获得,可有效避免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交易只是“虚拟交易”,交易一旦结束,则虚拟企业可能随时解散,这样,会计分期就没有实质性意义了。(4)对货币计量理论的影响。货币if量假设是会计人员所记录、分类、汇总报告的可以用货币来计量的经济信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延伸了货币计量的涵义:企业允许特定的供货商、主要顾客、银行、海关、税务部门等机构进人自己的互联网中的外部网络。在信息技术帮助下,用电子货币转账。电子货币的出现引发了货币革命与支付革命,使货币真正成为观念上的产物,强化了记账本位币唯一性的假设。

(二)对传统会计职能理论的冲击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发生新的职能变换。(1)会计的基本职能将向管理职能倾斜。在会计核算的工作可由INTERNET等网络完成时,信息处理就会高度自动化。因而会计的核算职能逐渐淡化,重心将向协调、管理、监督、决策等方面。基于INTERNT的企业流程重组已经开始凸现,企业管理软件平台的作用将会发挥巨大的能量。企业管理软件平台将成为企业MIS的新重心。(2)会计的信息管理职能日渐重要。信息可以帮助监控和管理企业生产、营销和销售,通过INTERNET技术,会计信息高度共享,会计人员要充分认识信息的重要性,全面快速收集各种相关信息,以利做出经济决策。经营企业就是经营未来,经营未来就是经营信息,只有网络化管理才能有效消除信息孤岛。(3)会计的协调职能将逐渐凸现。会计的协调职能,将会协调企业内部与外部各职能部门,共同处理相关业务,同时加强与现有顾客的关系,从而加强企业的运营效率。

(三)对传统会计核算理论产生了影响

   (1)对会计处理方法产生了冲击。传统会计理论对于如何衡量知识资本,如何计量技术,如何列示知识产权’如何确定人才资源价值等无形资产时无任何表现。信息时代,知识在企业产品价值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那么知识耗费就应计入产品成本或者予以资本化,正确计算产品价值中包含的知识产量,而不同于现行会计模式下将信息等耗费列作期间费用,同时要求损益表的内容和结构作响应的变更,如何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无实体公司”进行会计处理,以便能够精确、公允地计量收人、现金洱量和实收资本,真实、准确地反映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并且对财务报告使用者最有意义的会计信息,是极具挑战性的任务。(2)对传统会计要素的影响。财务会计把会计要素划分为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两类要素。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加工速度越来越快,会计要素划分会更加细密,更有层次,以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状况。此外’Internet,e-BUSineSS的发展还会引起数字产品的计量、会计准则的变更等问题。(3)基于电子计算技术的核算方式改革。手工核算下,处理环节多、内容分散、许多流程重复、内部核算体系复杂、周期长。基于电子计算机的智能化核算方式,则可以对这些业务进行改良。先由电子计算机统一汇总核算,然后分解到各组成单位进行核算。在这方面需要建立相应的电子商务会计准则作指导。

(四)对传统会计计量方法的冲击

    信息经济时代,会计计量的重点要从财务资源转向知识资源,传统会计计量以金额表示历史数据为主,实物数据、差异分析的运用非常有限。而电子商务会计的引入,为各种会计计量的运用、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从时间方面看,对过去的核算、对现在的控制和对未来的预测等方法都将进一步完善和体系化。

(五)对传统财务报告理论的挑战

    建立在Extranet和Internet基础上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使得实时对外提供财务报告成为可能,对传统财务报告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1)报告目标上。传统会计报告着重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反映管理人员经营责任的信息,电子商务环境下更侧重向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相关信息。(2)报告周期上。传统定期报告模式将被不受时空限制的实时报告所替代。(3)会计报告要素上。传统报告模式上划分为资产、负债、权益、费用、收人、利润等要素,已无法满足决策者有用性的要求。细分报告要素,以全方位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事项的即时信息将是电子商务会计发展的趋势。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理论分析

(一)财务报告目标应当侧重于及时性与决策

    有用性传统的财务会计目标认为,财务报告应当提供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状况,在此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对投资者、债权人、政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经济决策相关信息的有效披露。在会计理论研究中,过去只注重财务报告真实性的问题,而对经济决策的有效性问题关注度不够。重要原因在于传统的财务报告目标仍然是基于会计核算与分析的需要,并不完全基于决策的现实需要。也因当时的网络、通讯技术水平,还达不到实时提供一切有关的财务信息。因此,在这种环境中,更多的只能是核算层面的基础财务数据而非经济决策的信息。电子商务环境下实时通讯从技术上成为可能,为实时提供财务数据提供了高效的数据传输平台。数据传输平台传输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财务数据,而是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挖掘,从而形成一系列的可供信息使用者进行科学决策的高质量决策信息流。

(二)财务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应当与信息需求相匹配

    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要根据财务报告进行深人分析,从而做出是否应当投资的决策。基于投资者视角的财务报告,应当要求披露尽可能详细、规范的企业运行轨迹。要达到这样一个报告要求,其必须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即报告的内容要详细、披露格式要尽可能的规范与统一、最好具有可扩展性。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所有的财务报告首要的信息披露要求仍然是要求所披露的内容应当是真实、公允的。考虑到电子商务环境下,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者应当会大为增长,因为电子商务的创新商业模式为阅读财务报告提供了一个高效、快捷的获取通道。获取财务报告的便捷,实际上又为财务报告的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差异会比传统环境下的信息需求要大,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对于相同的事项会有不同的期望用途,这就要求财务报告提供的内容要更加符合信息使用者的个性需求。需求的多样化,并不意味这报告格式的多样化;相反,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更加要求报告的内容详细化、格式的规范化与统一化。财务报告的统一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无论何种信息需求,都有一个共性特征:编制标准一致,不同企业、期间具备可比性。在这样一个背景条件约束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报告内容上要明细化,格式上要规范、统一,要形成基于XBRL的可扩展商业语言报告体系,真正成为信息决策的首要依据,帮助投资人做出科学的决策依据。

(三)应当更加注重非财务指标的量化与分析

    非财务指标是对财务指标的一个补充说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比财务指标更能说明相关问题。传统财务会计理论认为,非财务指标仅仅作为信息披露的辅助指标,不能进行量化说明,因此与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基本是不相关的。实际上,非财务指标是可以进行量化的,只不过传统财务会计受到当时条件的约束,尚不能对非财务指标进行分拆、形成具体的数值指标,从而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电子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非财务指标的量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数据挖掘与整合技术的引导下,从非财务指标中分析指标与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之间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将非财务指标转换成相应的数值模型,并且赋予一定的数据区间。对于非财务指标的数值化,应当要明确的是,非财务指标应当首先转化成相应的选择变量,并对变量定型与赋值。只有进行相应的变量选取和进行恰当的赋值,才能将非财务指标顺利转化成财务指标,进行相应的决策分析。非财务指标的数值化,将会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运营的更多信息细节,从多层次、多维度考察企业的运行质量,结合财务指标对一个企业的实际运行状态,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进而做出相应的经济决策行为。指标量化后的关键问题在于非财务指标的评价标准的构建,这是进行非财务指标分析的核心所在。构建有效的非财务指标的评价标准体系,将是一个富有意义的研究课题,也是会计理论创新与突破的一个重要领域。

(四)改进以公允价值为核心的资产计价模式

    资产作为企业运营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功效。资产价值能否得到公允、可靠地计量,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会计理论认为,资产计价模式应当基于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这是资产计价的最原始模式也是大多数会计准则的首选计量模式。后来随着通货膨胀的影响,这种方法逐渐被现值/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重置成本/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可变现净值/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重置价值/名义货币、现值/名义货币、可变现净值/名义货币等计量模式所代替。上述几种计量模式,都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历史成本/名义货币的缺陷,应当说是一个重要的改进,各自具有相对的优越性,但是又不可避免地存在本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缺陷。引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一个最理想的资产计价模式。公允价值计价模式,能够反映资产未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是未来收益折现到现在的价值,能够真实反映资产内在的获利和价值增值能力。目前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不是非常合理的计价模式,关键问题主要在于公允价值的确定问题,根本在于构建一个良好的公允价值估值模型与有效的市场报价系统。有效市场报价系统的建设’是公允价值资产计价模式的核心,使得公允价值能够基于市场报价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报价调整,同时结合公允价值估值模型,将市场报价系统中的市场交易价格根据一定的数学模型,调整为与资产内涵价值相吻合的公允价值。电子商务环境,为数学模型的构建和有效市场报价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交易平台支撑。因此,在电子商务的交易市场环境中,应当要强化电子报价系统的应用,优化公允价值的市场估值模型,为公允价值资产计价模型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平台。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理论框架

(一)电子商务会计理论框架指导思想会计理论是从会计实务中提炼出来的经验总结,是会计实务发展的基础。创新会计理论体系,应当要首先明确会计理论创新理论框架的指导思想。针对电子商务的特殊商业环境,创新的会计理论框架指导思想应当确定为:坚持和完善决策有用观的财务报告目标,明确财务概念结构,制定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优化以公允价值为核心的资产计价模式,创新财务报告内容与格式,为信息使用者提供高标准、规范、统一的会计信息,为经济决策提供科学、有用的决策依据。这就是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理论创新体系的指导思想,作为理论创新框架的一个战略指导思想,统筹会计理论创新的发展方向。

(二)电子商务会计理论框架核心组成要素

    传统会计理论体系包括会计学科体系、会计思想史、会计研究方法、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会计准则制定、资产计价理论、收益计量理论、契约关系与管理层会计行为、有效资本市场等。从一定程度上而言,创新的会计理论体系总体上并没有实质上改变这些研究内容,但是基于客观环境的变化’需要从一下几个要素加以创新,从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

    (1)会计理论学科体系。传统会计学科体系主要由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学科分支所构成,各学科分支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学科的体系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尤其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程度会大大加强。信息化的程度会相应地提高,在会计学科发展体系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也将形成相应的边缘学科体系,诸如信息系统资源会计与财务、信息整合财务、网络会计与财务、信息会计与财务、电子会计与财务控制系统等等,都将会形成相应的会计新兴学科体系,丰富了会计理论研究的内容。电子商务创新商业模式,为会计理论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环境的发展,推动了会计理论研究的步伐,同时将会极大地促进会计学科的快速发展。应当说明的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理论学科体系,不仅仅涉及到传统会计学的学科门类,更多地是将会引人边缘学科的研究内容,从多视角、多维度研究会计与财务问题,将经济生活中与会计相关的问题转化为相关会计与财务问题’为问题的处理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案,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

   (2)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会计理论的研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究方法,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与创新,与会计理论的发展同步。观察会计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明显看出各阶段会计理论发展主要以研究方法的创新为重要标志。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从最初的以大量现象观察概括出总体特征的归纳法,到以逻辑推演的演绎法,再到以道德标准为核心的伦理法,以社会责任为约束的社会学法,以经济后果为考量的经济学法,后来又发展到以经济事项为切人点的事项法。上述的这些方法仍然以“假定”为限定性条件,围绕禀赋和目标函数,进行规范会计研究。但由于规范会计研究,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缺陷,是其受目标函数严格约束,因此规范会计研究的相关研究要收到规范会计研究的目标和目标函数的限制。在大量的经济学研究中,已经有相关研究证明,“经济效率”评价缺乏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同时“财富的公平分配”这只是理论研究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微观经济现实中很难达成。而这一点恰恰与会计理论研究的相抵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规范性会计理论的研究。对于“财富的公平分配”很难得到事实证据来论证,其更大程度上是一个价值判断,正是因为这是一个价值,所以它很难提供驳斥规范研究中的效率问题,很难得到事实证据的支撑。对规范会计目标的解放,由此为实证会计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是目前主流的研究方法,契合了目前的实际需要,通过实证法,发现有趣的会计现象,对其进行描述,借助一定的理论分析框架,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做出富有意义的预测。电子商务环境下,电子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为其他研究方法提供了技术基础,例如电子数据实验法、数据挖掘与深度分析法、数据实时统计与分析法、数据对比法、网络数据库实验法等新的研究方法会逐步引人到会计理论研究中,为会计理论研究提供更有效的研究手段,得出更多有意义的研究结论,丰富会计理论研究框架。

    ⑶会计理论研究内容。传统的会计理论研究主要从研究方法、资产计价模式、收益理论、资本市场与会计盈余、契约与管理层会计行为、成本控制与管理等方面,展开相应的研究。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新技术的应用,以及管理理念的变革,都会对会计理论的研究内容产生重要影响。电子商务着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就为会计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兴的交易模式,其中就涉及到较多的研究方法、研究内涵的问题。就研究内容而言,创新的会计理论体系应当要体现新环境下的制度安排特征,将时展的背景立于一个较高的研究视角。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理论体系,既要紧密结合会计理论的发展方向与趋势,又要结合电子商务环境这一特殊的市场交易模式。考虑到两方面的因素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理论体系,应当从一下几个方面加以研究:信息网络整合背景下的会计研究方法的创新、基于公允价值核心的资产计价模式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公允价值估值模型研究、新兴创新商业模式中的会计与问题研究、新兴资本市场中的电子市场报价系统、实时财务报告系统改进问题研究、信息整合路径下的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电子商务环境模式下的管理层会计行为研究、信息网络环境下的管理层激励问题研究、信息文化与公司治理问题研究等,这些问题都是与经济生活密切相关。会计理论研究的目标,就是要将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会计与财务问题,用相应的会计理论把内在逻辑理清楚,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解决方案。外在环境的变化,需要会计理论适时做出更新,理论研究要与实务发展与时俱进,上述研究内容是值得深人研究的,对于完善相关理论和提供解决方案是有重要现实意义,相关的研究应当围绕上述研究方向展开’开展相应的课题研究。

(三)电子商务环境会计理论框架运行

    逻辑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是将会计理论的概念结构作为会计理论的一个研究核心和起点,统领会计理论体系的其他各个方面。由会计理论的概念结构引申出会计研究方法、收益计量理论、资本市场与盈余管理、契约与管理层会计行为等相应的研究内容,各研究内容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内在逻辑一致的研究框架。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理论研究的外在客观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相应的会计理论研究的内容和逻辑主线也相应地需要做出调整。创新的会计理论体系,以财务报告目标的变革为逻辑起点,勾勒出以管理层会计行为约束机制设计的公司治理模式为核心、会计研究方法为支撑、以收益计量理论为发展的综合研究框架,完善新兴资本市场中的会计理论研究,为实务处理提供决策路径。

(四)电子商务环境会计理论支撑系统

    会计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其整体功能的发挥需要依托于整体系统的有效运行。整体功能运行的关键在于,各子系统均按系统目标有序运行,并且有一个有效的支撑系统提供保障。要使创新会计理论体系需要从会计理论研究总体目标、研究重点、研究成果评价、信息系统技术发展方面加以考虑:

   (1)总体研究目标。如果会计理论研究的总体研究目标没有转变到创新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目标上来,则创新会计理论体系的发展就是没有任何意义。创新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目标就是依托实时的数据分析系统,挖掘信息数据为信息使用者提供高质量、深层次的会计信息,使其做出科学、有效的经济决策,同样这也应当是整体会计理论研究的研究因标。创新会计理论研究目标与总体会计理论研究的一致性,是保证创新会计理论研究科学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要做好两者的协调、统一’保证会计理论的健康、持续发展。

    (2)研究重点。传统会计理论研究,将研究重点主要放在与经济现实紧密集合的实务课题研究上,一定程度上会忽视一些基础性、原理性的研究内容。这'种状态,对于会计理论的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需要调整这样一种研究现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新环境为会计理论研究提供了更好的研究平台,因此需要将研究的重点适度,往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资产计价模式、收益计量理论、资本市场信息披露信息系统建设、新兴资本市场中的电子控制系统的构建、电子财务与会计挖掘系统建设、信息整合背景下的公司治理与管层行为研究,这些都是急需研究的重大课题。创新环境下的会计理论研究,就应当把研究的重点,往上述的几个重要研究领域偏移,k供相应的理论支持,这才是会计理论研究的初衷所在。

   (3)研究成果评价。趋势理论研究方向的一个重要外在动力,其实就是研究成果的评价表准问题。研究评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会计理企的研究方向,或者可以说是会计理论研究的导航标。传统的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表明,由于实用主义在经济学中的兴起,很快传播到会计学领域中,因此就相应产生了实证会计方法,以及后来的资本市场与盈余管理、契约与管理层会计行为,都是与会计理论研究的评价标准密切相关。在这样一种研究思潮下,创新会计理论体系要能持久发展,就需要学术界将会计理论研究的评价标准转移到基于投资者利益保护的视角的研究中心中,使其符合创新会计理论发展的评价体系中,为创新会计理论研究体系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研究环境,保障相关研究的持续进行。

    (4)信息系统技术发展。电子商务环境,为会计理论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研究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为研究提供良好支撑平台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内涵的研究问题,即要有效开展创新会计理论研究,就应当将相应的信息技术平台的发展始终与会计理论发展的需求保持同步的状态。这就要求’作为研究平台的信息系统技术要不断发展,以满足会计理论发展的需要,为会计理论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这两者实际上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会计理论的发展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改进方向’反过来,信息系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又为会计理论的深化与发展,提供更高的技术支撑,可以改进现有研究手段中的不足与缺陷,使研究的手段进一步优化,提供研究的质量,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