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营商环境意义8篇

时间:2024-03-27 11:50:04

营商环境意义

营商环境意义篇1

一般意义上,营商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所谓“硬环境”,是就交通、通信、供水供电供气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方面而言的;“软”环境则包括政策环境、制度环境、人文环境、法治环境等。目前,交通越来越便利、通信越来越发达、各种城市配套日益完善,各地在“硬”环境上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对营商环境起决定性影响的还是与政务服务相关的“软”环境建设。我们狭义上所说的营商环境即是指一个地区的政务服务水平。

2019年,国家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从市场主体保护、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监管执法、法治保障等方面从立法的角度对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标准和要求。

法制工作是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保障,在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大趋势下,如何在法律框架下最大限度的实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成为营商环境建设的关键环节,只有做好法治保障,依法放权、依法监管,才能打造真正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更具竞争力的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意义篇2

内容摘要:永续发展和绿色环保是现代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商业伦理是一种无形资产,是商业经营者永续发展的源动力。现代商业发展应该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社会、生态和环境效益。

关键词:商业伦理 现代商业 可持续发展

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在1987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亦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关于商业的可持续发展内涵,迄今学界研究较少。商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笔者认为,从理论上讲,商业可持续发展应该包含相互联系的两个层面。其一,商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商业组织自身发展的连续性或长久性,它表明:一个从事创造财富的商业组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自身经营目标的实现,又要保持自身在领先地位和未来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提高。其二,是指商业经营者在商业发展中不以牺牲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为代价,绿色环保是价值追求。永续发展和绿色环保是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商业伦理是商业经营者永续发展的源动力

经济伦理学业已证明:商业组织不是一架简单的赢利机器,它必须要承担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责任。也就是说,商业经营者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要承担起社会义务。处理好“义利关系”,在赢利的同时重视培育商业伦理精神,是经营者永续经营、恒久发展之道。在这里,商业伦理体现了经营者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作为工具理性,经营者借助于自身良好的信誉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亦即自身商业伦理精神),赢得了市场,赢得了消费者,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价值理性,经营者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必须提升企业的道德形象,经营者毁灭了道德形象,就是自取灭亡。可见,不能说赢利是经营者唯一的源动力,商业伦理成为与之并驾齐驱的源动力之一。

商业伦理是一种巨大的无形资产,是商业经营者永续发展的源动力,这一点业已被古今中外无数商海沉浮的案例所证明。

明清时期,中国商业达到鼎盛,出现了十大商帮。其中晋商、徽商、浙商负有盛名。学者宁一撰写《中国商道――晋商徽商浙商货通天下商经》一书,研究了晋商、徽商和浙商的经营之道。他提出晋商的经营之道有:以商致财,以学保商;艰苦创业,忍耐克己;信义并举,以义制利;同舟共济,协调一致;借势而起,善用资源;用人有道,管理有方;灵活融通,变通生财。晋商推崇以德经商,从晋商商号或是票号的名称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商家店铺字号、招牌、匾额,多离不开义、信、益、公、诚、仁、和、德、协、廉、兴、盛、昌、茂、瑞、祥等字的排列组合。像日升昌、大德恒等等,这些字号一方面有祈望生意红火兴盛的意思,另一方面也是在宣示崇奉伦理商德的意思,也就是把信义和取利结合在一起。

徽商是指以乡族关系为纽带所组成的徽州商人群体,与晋商、陕商一样,是一个商帮的称号。明中叶以后开始形成至解体400余年,明清时期的徽商经营盐业、典业、茶叶业、木材业等行业。明朝中叶,徽州商帮中就已出现了一大批手握巨资的富商大贾,其中,“藏镪有至百万者”,降及清朝乾隆年间,竟有“富至千万”的大商人出现。其资本增值的速度之快,数额之多都是我国历史上所罕见的。为什么徽商能够在中国明清后期在商海驰骋400多年呢?学者张海鹏的研究表明:第一,徽商重利;第二,徽商重德。宁一提出徽商的经营之道有:贾而好儒,儒道经商;以德治商,以信接物;忍辱负重,勇于开拓;趋时观变,抓住机遇;借助政治,垄断经营;无货不居,灵活多样。“徽州既以东南邹鲁”驰誉迩迩,又以“商贾之乡”闻名海内,生于斯,长于斯的徽商或是“先儒后贾”,或是“先贾后儒”,或是“亦贾亦儒”,从而形成了“贾而好儒”的重要特色,徽商之所以能够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不断发展壮大,乃至成为称雄商界的劲旅,是与这一重要特色分不开的。徽商之所以在经营中重视商业道德,讲求经营之道,也无不是这一特色的体现。在徽商中,以“业儒”出身者居多,这是徽商异乎其他商帮之处,也是徽商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业儒”有几个特征,第一,学商必先学文,也就是先读书再经商。第二,“业儒”出身的商人,在经营活动中,多以儒道经商,这是他们舍小利而谋大利,从而迅速起家的关键所在。徽商以儒道经商,或“以诚待人”,或“以信接物”,或“以义为利”。他们在经营中所标榜的“诚”、“信”、“义”,既是他们求得“快快发财”、“一本万利”的一种手段,也是徽商持续发展400多年的动力源泉。

现代商业伦理更加强化了商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现代商业伦理也就成为现代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剂与驱动器,企业也就能不断地得以壮大发展而永葆生机与活力。为了寻求这种可持续发展,现代商业伦理就会要求商业经营者遵循应有的伦理准则,培植相应的伦理精神,舍取不合乎伦理规范的利益行为,追求合乎伦理的、规范的市场利益,将经营者利益最大化变为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将追求短期利益变为更多地追求长远利益。

现代商业环境伦理与商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致性

传统商业伦理注重研究交易双方的利益关系,而现代商业伦理突破了原有的利益关系,拓展到研究交易双方与自然界之间的利益关系,这种拓展的交易双方与自然界的伦理问题也可以称之为“现代商业环境伦理”。现代商业环境伦理是从环境伦理的角度审视商业发展,提出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商业准则和商业道德,使商业活动向着有利于生态环境最终也有利于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现代商业环境伦理的创新趋势是,将绿色营销(green marketing)、环境公正和工业生态等概念结合起来。绿色营销指在价值链的所有环节上,按照节约资源、对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资源。如选用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采用无污染的生产流程、无农药农业和自然肥料。环境公正是指在执行已有的环境法律和监管措施的时候,不因种族、伦理理念和社会经济状况的不同采取差别对待。工业生态以自然领域的运行原则为基础,也就是说,永远不要浪费或丢弃任何东西;任何东西都要循环利用。

前已述及,绿色环保是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工业革命以来的商业活动,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商业活动是一种大量吞噬地球资源的能耗密集型活动,兴办企业的浪潮席卷全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史无前例的经济繁荣和扩张带来了物质商品消费量的激增,也过快地消耗了能源。采矿业和石油业的发展对地球上的森林、山脉、水资源和其他一些敏感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生物种群大量灭绝的时期,一些商业行为充当杀手,正在毁灭地球上的物种。全球化国际旅游和贸易发展的结果之一,是使越来越多的物种被有意或无意带到新的地区,并对当地原有的物种造成了破坏。对资源的消耗和污染,对物种多样性的危害,商业活动难辞其咎。传统商业坚持的原则是利益最大化,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取得经济增长,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商业发展模式,当今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状况要求商业活动必须改变唯利是图的宗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现代商业发展应该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社会、生态等效益。可见,现代商业环境伦理和商业可持续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宁一编著.中国商道―晋商徽商浙商货通天下商经[M].地震出版社,2006

2.朱彤.细数晋商成与败[M].京华出版社,2006

营商环境意义篇3

本文深入分析了研究利用金融生态环境对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在金融生态环境研究利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商业银行如何开展金融生态环境研究利用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当前,金融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金融生态环境是个仿生概念,有关经济学、金融学词典中很难找到类似术语。从广义上讲,金融生态环境是指与金融业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人口等一切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面,是金融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从狭义上讲,是指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包括法律、社会信用体系、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改革的进展及银企关系等方面的内容。金融生态环境中各因素相互联接、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即金融生态链。

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演变和发展,会通过改变金融业内部各种力量的对比状况而推动并决定着金融业发展规律的形成。金融生态环境研究因其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了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众多方面)、层次高(研究的重点在于探求规律)而对金融业的发展具有基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意义。作为现代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在金融生态链中居于中心地位的商业银行,应当重视和加强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并能充分利用金融生态环境改善和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促进自己各项业务全面发展,同时,也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来推动金融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最终达到共赢。

一、研究利用金融生态环境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金融发展的实践一再证明,金融生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贷款风险的大小和新增不良贷款的比例,金融生态对于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商业银行重视和加强对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利用,既有助于商业银行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又有助于商业银行发现新的利润增长点和风险点,及早采取措施或抢占市场,或规避风险;还有助于商业银行准确把握并正确运用金融运行规律,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经营行为和稳定增长的经营业绩。

(一)加强对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利用有助于商业银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反映了党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在发展观上的重大转变。从生态角度看金融发展问题,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系统性和可持续性观念的体现。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进入新的阶段,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在这种历史的关键时刻,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核心之一,商业银行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对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利用,毫无疑问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只有加强对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做到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有一个宏观、透彻、准确的掌握,才能树立科学的金融发展观,带动整个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商业银行掌握着大部分的信贷资源,只有加强对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利用,才能把自身的微观经营行为与整个宏观经济发展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加强对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利用有助于商业银行把握金融运行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将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明确提出来,反映了我们党对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自觉遵循客观规律的重视。商业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认真领会《决定》的精神实质,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金融运行规律的研究、认识和运用,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三)做好对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利用工作有助于商业银行确立科学的经营理念,增强经营的稳定性。没有科学的经营理念,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就会失去方向性和原则性。但是,一旦经营理念确定并相对稳定,商业银行的中长期发展就有了明确的目标、指导思想、原则,就能够在更广阔的空间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配置,使经营管理从无序到有序、从不平衡到平衡,实现经营主体、经营环境和经营目标的动态平衡,各项业务就会稳健协调发展。因此,如何确定经营理念、确定什么样的经营理念,对商业银行来说非常关键。

(四)做好对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利用工作有助于商业银行趋利避害,提升市场竞争力。商业银行在做市场研究时如果能够既研究微观层面的企业、产品或消费者,又研究宏观层面的国家政策,增强对政策的敏感性,就会更准确、更及时地捕捉到市场上新的利润增长点,使自己在竞争中抢先一步,占据有利地位。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对政策的研究,敏锐地认识到可能会被宏观调控所抑制的行业、产品,没有进入的不再进入,已经进入的尽快采取适当方式从中退出,避免成为宏观调控的最后“埋单者”。

二、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在金融生态环境研究利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了长足的改善,部分商业银行也已开始重视并积极参与对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利用。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对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对其研究利用也明显不够成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生态环境研究利用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短期性。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特别是商业银行的分支行对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利用活动,更多地局限于短期内的业务发展,如产品的开发、业务范围的扩大、规模的扩张等,而缺乏对经营理念、长期发展规划的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是商业银行管理体制仍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和官本位色彩,管理者更多地考虑自己任期内的业绩、自己的升迁,而较少考虑银行的长远发展,更较少地对银行的长远发展规划进行深入地研究。

二是微观性。目前,有些商业银行在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利用方面,以微观掩盖宏观,忽视对宏观问题的研究,更多时候只重视对企业、产品、消费者的研究,稍好一点的会重视对当地的人文、经济环境的研究,而很少考虑到对全国和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研究,对金融生态环境中属于宏观层面的问题关心不够,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宏观问题缺乏主动性了解的愿望,特别是对市场研究,更谈不上深入。这导致商业银行的经营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作的决策缺乏政策性、宏观性,与实际情况多有不符,在执行中难免会受到宏观政策和宏观环境的制约、束缚。

三是被动性。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的形势下,一些商业银行仍然固守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作观念、工作思路。但是,随着职能转变,政府将越来越把精力集中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这时候,就很难说商业银行这种被动等待的做法依然行之有效。而这种工作的惰性一旦形成就很难改掉,对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生态环境研究利用方面存在的这些不足,进一步促成了我国商业银行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弱的缺陷,造成了在整个金融生态链中地位的降低和恶化。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金融体制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的大趋势下,商业银行一定要正视上述问题,高度重视和加强对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有效利用金融生态环境,促进我国金融业稳健发展。

三、对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生态环境研究利用工作的建议

改善金融生态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商业银行开展金融生态环境研究工作,一定要树立长期研究思想,明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重点,运用科学方法,并积极运用研究成果。我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生态环境研究利用方面当前应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一)牢固树立长期研究利用思想。我国金融生态在短期内不可能有非常大的改进。商业银行决策层一定要认识到,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是一项渐进的、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商业银行要牢固树立长期研究利用思想,高度重视和加强对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利用工作,制定本单位对金融生态环境研究利用工作的规划。同时要把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宏观和微观、点和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做好对客户、产品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研究利用工作,保证商业银行短期业务发展的顺利进行和经营业绩的较快提升;又要做好对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和市场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利用工作,确保商业银行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不动摇和长期经营业绩的稳步提升。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研究队伍。金融生态环境研究工作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很高,既需要有经济专业方面的人才,也要有其他专业方面的人才;既要有社会科学方面的人才,也要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人才等等。各专业、各学科的人才分别承担对金融生态环境中相应部分的研究,作出相应的贡献。商业银行只有综合各类专业人才的智慧,对整个社会、经济形势作出比较全面、准确的判断,才能够真正在金融生态环境研究利用工作上取得成果,也只有建立在这样基础之上的成果才能对金融业务有指导意义和推进作用。

(三)确定研究内容和重点。金融生态环境的内容十分广泛,商业银行在研究金融生态环境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穷尽所有领域,而应当将在金融生态链中与自己最近的、联系最紧密的、具有易变性的因素作为重点内容认真研究,如从宏观层面来讲,应主要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金融经济法律制度,社会信用状况等;从微观层面来讲,应主要关注产品生产状况和市场前景、市场上蕴藏的新的利润增长点等,同时对当前困扰我国金融生态的一些突出问题,如企业违约率高、金融胜诉案件执行难、对金融活动非法干预、金融权利滥用、不良资产高等问题也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营商环境意义篇4

江敦涛书记署名文章《全力实施“一号改革工程” 对标学习深圳优化营商环境》发人警醒、引人深思。我深入学习该文章,聚焦三个方面认真进行学习研究:一是为什么要优化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二是优化营商环境要干什么,如何定义优化营商环境;三是优化营商环境要怎么干,营商环境不务虚功,一切在“干”。

一、为什么要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关键竞争力,事关城市未来发展,是贯彻落实中央改革决策部署、省委改革工作要求和市委“一号改革工程”工作要求的有力实践。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思想解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发育程度和执政水平的综合体现,是城市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的重要衡量尺码,是扩大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和关键所在。

二、优化营商环境要干什么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我们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取法其上、高标定位,敢与最强者比拼、敢与最快者赛跑,对标学习深圳优化营商环境具体做法。以系统思维打造效率最高、服务最优、收费最低的政务服务环境;以市场化思维打造资源跟着项目走的要素环境保障;以有解思维打造让企业家放心投资、舒心经营的市场监管环境;以法治思维打造最具安全感的社会法治环境;以生态思维打造一切活力充分流动、竞相迸发的创新创业环境。

三、优化营商环境要怎么干

优化营商环境要找准群众和企业办事过程中最盼、最烦的事情,看看营商环境中还有哪些痛点、难点和堵点,从思想、作风、能力、制度等层面挖出病根,点到穴位、改到关键处,全面提升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水平,真正让一流的营商环境成为某某区最大竞争优势。我认为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要解放思想。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确立以开放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特别在招商引资问题上,要确立既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的思想,正确处理对外来投资者让利的“得”与“失”关系,牢固树立让外商发财,求本地发展,让眼前利益,求长远利益;让局部利益,求全局利益,让经济利益,求社会效益的观念,放胆放手求发展。

二要抓好宣传。加大力度,拓展对外宣传,扩大对外影响,是招商引资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由此,在营造优裕的投资经营环境工作中,必须先声夺人,把投资融资气氛搞浓。既要大力宣传已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和本地经济、区位以及资源优势,更要宣传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要通过新闻媒体宣传,不断增强开放意识和融资功能,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同时,对那些影响和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应及时给予曝光,以获得更好的正面效应。

营商环境意义篇5

【关键词】义乌商圈;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

【中图分类号】F276.7 【文献标识码】A

一、企业国际化内涵

企业国际化是近年国内经济界的热门话题之一,但究竟什么是企业国际化,国内经济界对其内涵界定不尽相同,大致有三种说法:一是 “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由国内经营向全球经营发展的过程”(鲁桐,1998);二是 “企业在利润、竞争机制和发展要求的驱使下,经营活动超越国界,企业决策越来越以满足世界市场需要为中心并向经营利益全球化方向发展的过程”(赵旻,1996);三是 “企业以国际市场为舞台,对外投资,在国外设立机构,广泛利用国外资源,从全球战略出发,进行综合运筹,在一个或若干个经济领域进行经营活动”,或者“是企业在两国、多国、洲际甚至全球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追求最大限度的国家比较利益”的过程(卢新德,1993,2002)。

国际经济界对企业国际化内涵界定也不尽相同,总体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界定将企业进出口贸易、设立国外分支机构,国外制造和营销产品,都统称为国际化进程。狭义的界定则只把与企业境外投资相关联的境外生产与经营视为国际化。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实施“走出去”策略中就包含了企业国际化的内容。

二、义乌商圈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

义乌商圈民营企业的国际化实践,得益于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特别是“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成效显著,成为推动沿海地区制造业产业集聚的重要力量,但总体水平仍然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先天条件不足

目前,义乌商圈民营企业众多,但资产和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员工人数较少。由于企业规模过小,技术研发力量薄弱,开拓市场能力欠缺,企业抗风险能力和融资能力也相对较弱。创新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但义乌商圈民营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先天条件不足致使义乌商圈民营企业国际化能力不足,在国际竞争中经常处于不利地位,。

(二)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义乌商圈民营企业目前尚未实现从外贸向国外制造的转型,对外直接投资形式以设立境外贸易公司和办事处为主,境外办厂、设立营销机构和商品专业市场等为辅,企业国际化程度和层次较低,尚未形成跨国公司的雏形。

一些民营企业在国际化经营活动中,不重视相应的管理机制的建立,事故和混乱局面时有发生,特别是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混乱,常由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人事管理上,一方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缺乏高素质的涉外经营管理人才,在面对全新的国际市场环境时往往显得茫然无措、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对跨国企业员工的管控能力薄弱,缺少有效监管和问责机制,也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在财务管理上,缺乏符合国际标准的审计监督与风险控制制度,对投资、融资的监控和管理不到位。有的民营企业对新经营业务不作可行性论证,盲目随“大流”,造成投资失误和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致使企业陷入困境。

(三)国际化经营手段单一,缺乏战略意识

受经营理念、经济实力等因素制约,义乌商圈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手段较为单一,主要以货物贸易为主,劳务输出、承包工程、海外投资项目很少。许多企业仍采用传统的商品交易方式,以赚取差价为目标,销售渠道狭窄,很少采用网上贸易等新的交易方式。

与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相比,义乌商圈大多数民营企业缺乏对国际市场持续的、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国际市场容量大、风险大、壁垒多、环境复杂,单个企业难以独立开展营销活动。义乌商圈民营企业在策划国际化经营方案时,往往主观行事,不重视与国外公司密切合作,缺乏战略意识。

三、义乌商圈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建议

(一)积极营造国际化经营的外部环境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激励义乌商圈民营企业熟悉国际经营环境、增强民营企业对国际规则的运用驾驭能力。鼓励义乌商圈民营企业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国际化路径。要制定税收、金融、保险等系列优惠政策,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外部政策环境,为民营企业扩大国际经济合作领域及规模创造必要条件。鼓励并扶助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科研机构,帮助他们与科研院所合作,进行产学研合作技术开发,使义乌商圈民营企业国际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利用义乌小商品市场平台,增进区域间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推进义乌商圈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提高区域经济国际承载能力。一是积极探索合作新载体。利用区域间的资源和产业优势,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市场空间,加强国际国内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享国际化新机遇,共谋新发展。二是进一步拓宽合作新领域。加强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公平竞争;开辟多层次投资渠道,提升合作层次;健全市场规则,提升联合应对贸易保护能力。

(三)加强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缺乏国际经营管理高端人才是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主要瓶颈。要开展跨国经营,企业必须重视和加强培养跨国人才,加大国际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通过出国进修、高薪聘请海外人才等多种渠道广泛吸纳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为民营企业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提供政策支持。此外,还应营造人才创业的氛围,利用义乌当地高校和科研院所,提高对义乌对国际化人才的吸引力,吸引人才的同时也要留住人才。

(四)大力实施品牌化经营战略

当今世界市场竞争已进入微利时代,打价格战没有前途。企业只有依靠品牌才能保证效益的提升。 然而,义乌商圈民营企业的品牌意识还比较淡薄,OEM(贴牌生产)方式在义乌商圈民营企业中非常普遍。民营企业在利用OEM获取利润,做大企业的同时,应深刻认识到品牌价值的重要性,积累国际营销经验,在贴牌生产的同时大力实施自主品牌战略,通过持续的创新来建设和维护自有品牌,实现从OEM到ODM(原始设计制造),再到OBM(品牌制造)的跨越,拓展发展空间,打造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鲁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2]赵旻.国际化战略——理论、模式与中国的抉择[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

营商环境意义篇6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区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部署和关于营商环境的系列重要论述,以切实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为出发点,大力推进制度机制创新,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痛点、难点、堵点,补短板、拉长板、树品牌,不断提升我区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努力打造“门槛低于周边,服务高于周边”的营商环境新高地,为推动建设全省特色工业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强力支撑。

二、主要举措

紧紧围绕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惠商利企的建设经营环境、多元包容的融资环境、便利快捷的税收服务环境、和谐充足的人力资源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亲商爱商的发展环境等主题,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条优化提升措施,通过最大程度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各种不合理门槛限制,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不断提升群众办事创业的便利度、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组织保障

营商环境意义篇7

优化营商环境责任重大。全市各级各单位要认真履职尽责,在其岗、尽其责、谋其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在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领导小组会议,主要目的是对全市打造最佳营商环境工作进行盘点回顾,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为做好下步工作夯实基础。今年7月份我市动员大会召开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谋划、协调配合,做了大量工作,打造最佳营商环境工作有序推进,新设立企业办理营业执照、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非重大企业投资建设项目等工作精简了环节,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老年人津贴领取业务“零跑腿”、公立医院不再办理就诊卡、设立“一次办不成”投诉窗口等做法方便了群众,得到广大市民的点赞。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相比,与企业和群众的需求相比,我们的工作仍然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从刚才各单位的汇报来看,大多数单位思想认识到位、措施具体明确,效果很好,但也有个别单位还是没有从战略高度来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意义,把打造最佳营商环境当作一般性的工作来抓。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坚持问题导向,解放思想、对标先进,让一流的营商环境成为×区域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标识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标志着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的好坏,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发展。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对企业最普惠的福利。如果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好,这个地方的企业发展就比较好,企业家就有信心;如果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差,企业发展就会很困难,企业家就会用脚投票。

可以说,×这几年能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结果。对政府来讲,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进行自我革命,以“放管服”改革为核心,通过建立企业对政务服务评价的机制,倒逼政府职能转变、干部作风转变,解决人民群众诟病的不作为、慢作为、懒作为等问题。

当前,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优化营商环境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打造营商环境。2019年11月5日,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将继续针对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在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加快改革步伐,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中国将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放宽外资市场准入,继续缩减负面清单,完善投资促进和保护、信息报告等制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

省委书记×在省委×届×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的的“命门之穴”。现在已经不是拼资源、拼政策的招商引资时代了,而是拼环境、拼服务、拼信用的时代。省里专门召开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出台三年行动方案。为什么中央和省里把优化营商环境看的这么重要,就是因为营商环境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区域竞争力。

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打造最佳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在今年市委×届×次全会上,我们明确提出要把打造最佳营商环境作为重要标志,以打造最佳营商环境引领改革开放创新,走好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尽管×月份以来我们出台了很好的政策,但是省里政策出台后却没有及时跟进。

现在,我们的工作还停留在上半年的决策部署上,很多政策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比如,审批事项集中进驻窗口,明确要求×月×日开始试运行,现在仍然没有明显进展.要严格追责。营商环境建设是一项动态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问题导向,对照当前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对标全国、全省一流标准,根据“放管服”改革的推进情况,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需求,“互联网+电子政务”的新进展,不断调整、不断改进,真正让一流的营商环境成为×区域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标识。要

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牛鼻子,通过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和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环境,进一步便民利企,提升人民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市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出重彩。

二、聚焦核心指标,围绕企业和群众办事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提标提速,不断取得优化营商环境的新成效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提出打造最佳营商环境,就是要用极致的办法、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在资源禀赋上并没有多少优势,要想集聚人才、集聚要素,就必须把打造最佳营商环境作为突破口,以最佳营商环境凝聚人心、吸引投资、促进发展。要积极参考借鉴国际通行标准,主动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按照国务院和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的最新要求,聚焦核心指标,突出重点难点,对标优化,争先创优。

当前,要聚焦五个核心指标。一是新设立企业,包括办理营业执照、刻制公章、开立银行账户、办理涉税等事项,整体时限要压缩至×个工作日。二是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要压缩至×个工作日。三是非重大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发放施工许可证办理时限要压缩至×个工作日,年底前必须实现这个目标。四是全力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事项,用“放管服”的办法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五是各部门在审批权限归口集中前提下,审批事项集中进驻服务大厅,实现一窗办理,坚决杜绝行政审批“前店后厂”现象。

在此基础上,要做好三项重点工作。一要简化优惠政策兑现程序。哪个部门负责制定优惠政策,哪个部门负责提出兑现落实意见,由法制部门把关;优惠政策兑付放到行政服务窗口,实现在窗口办理。二要解决公章刻制垄断问题。刻制公章作为一种特许经营业务,市公安局要尽快研究出台政策,引入竞争机制,降低公章刻制费用。

三要提高行政审批窗口主办人员素质。行政审批人员执行的是公务,行使的是公权力,必须是正式公职人员。从下个月开始,要安排正式公职人员进驻窗口办理审批事项,只有辅助人员而没有正式公职人员的窗口,行政服务中心责令纠正甚至临时关闭。

优化营商环境,要聚焦核心指标,围绕企业和群众办事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发扬“店小二”精神,全面压缩办理时限、提高服务效能、降低办事成本、降低制度交易成本,不断提高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以核心指标优化提升推动全市营商环境全面提升。

三、齐抓共管、狠抓落实,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强大合力

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参与。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市级领导和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把优化营商环境当作一项大事要事来抓。各相关单位会后要召开党组会,认真研究×月份以来出台的有关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对接,把中央和省里的相关政策学深吃透,做好承接。市发改委要做好顶层设计,对标国家、省先进水平,×月底前拿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要加强与省发改委的沟通,尽快拿到省里的测评考核指标,便于指导各部门开展工作。

二要坚决履行承诺。围绕营商环境核心指标,我们已经向社会作了公开承诺,要积极落实优惠政策、提升服务效率,做到“×”:“×”是“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是新设立企业办理事项整体时限压缩至×个工作日,“×”是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压缩至×个工作日,“×”是非重大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发放施工许可证办理时限压缩至×个工作日。说到就要做到,不能说空话、放空炮。

三要加强宣传引导。市委宣传部要牵头抓总,加强政策宣传,提高群众和企业对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度;要广泛宣传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好经验、好做法,曝光损害营商环境的负面典型,树立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标杆,营造全社会参与的浓厚氛围。市纪委监察委《党风政风聚焦》节目要围绕打造最佳营商环境做好宣传配合。四要加强教育培训。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不能当糊涂人、办糊涂事。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行政审批工作,把党性最强、素质最好、业务最精的工作人员放到窗口,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服务能力和责任意识,树立×政务服务的良好形象。五要完善考核办法。在今年全市年度目标考核中,要加大对打造最佳营商环境工作考核的权重,推动各部门履职尽责。×要加强督查问责。现在的督查多是形式上、程序性督查,没有典型案例,只见事不见人。

营商环境意义篇8

一、“营商环境”的背景与概念界定

2015年《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中提出,要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创新转型为引领,以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主线,到2020年,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营商环境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开放环境、要素环境、设施环境、法治环境、政治环境等许多方面,是一项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地区、多个领域的系统工程,系统内各部门、各地区、各领域并非孤立地存在着,每个方面在系统中都居于一定的地位,发挥着特定的作用,形成一个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和反作用的有机整体。

二、沈阳市营业环境存在的问题

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是经济新常态下解决沈阳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性问题和结构性问题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沈阳市当前的营商环境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行政效率相对滞后,还不适应行业与企业发展,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在一些领域依旧存在。二是沈阳市各区县(市)之间,城乡之间营商环境发展不均衡,康平、法库、辽中等相对偏远的地区营商形象与中心城区相比差异明显。三是沈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个别时期甚至超越生态底线。四是产业升级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配套设施与服务水平低。为推进沈阳营商环境建设,2016年12月6日沈阳市出台《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意见》。这当中,作为“资源消耗低,带动系统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产业和投资热门领域,沈阳市的旅游业将在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过程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发挥着更为关键的作用。

三、旅游主管部门在打造沈阳营商环境中的作用

《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共包括46条意见,其中明确规定旅游主管部门是责任单位有4条意见:第7条,实施“多规合一”改革;第20条,推进口岸通关便利化;第31条,健全多层次社会服务设施;第36条,发展多元包容城市文化。其他意见虽未明确指出旅游主管部门是责任单位,但也是间接相关,或者虽直接相关,但旅游主管部门并不是最主要责任单位,故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应在职能范围积极覆职担责,配合相关责任单位做好有关工作。

四、沈阳市旅游行业在打造国际化营业环境中的改革建议

结合《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和沈阳市旅游行业实际状况,针对沈阳市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实施“多规合一”改革。坚持旅游规划在“一个战略、一张蓝图、一个平台、一张表单、一套机制”下沈阳市与所辖各区县(市)的联动,在联动过程市级统一规划对各区县规划应起到指导、规范和约束作用,但不宜取代各区县(市)规划,应当发挥各区县(市)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同时,注重沈阳市在推动沈阳经济区旅游发展“一体化”,引领“哈、长、沈、大”旅游“一盘棋”中的先导和示范作用,注重旅游行业规划与沈阳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的协调与统一。

2.推进口岸通关便利化。在这方面,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应深挖旅游在入境服务与管理便利化细节,积极创新通关便利化政策和举措,为旅游企业和本地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强调依法治旅,重点推进旅游便民执法,国际化营商环境离不开法治化,区域旅游行业的法治化程度与水平决定旅游资源要素的集散和流向,从中也可以展现出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化程度,反映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J可度和信任度。旅游主管部门应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和“信用沈阳”建设对市内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旅游企事业单位宜建立动态监管服务体系,及时反映,及时处理,及时反馈,同时全面提升旅游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开展全市旅游企业自愿承诺诚信经营活动,坚持“宽进”与“严管”相结合。

3.健全多层次社会服务设施。第一,通过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功能休闲化、延伸旅游上下游产业链,例如凭借沈阳市制造业发达的技术基础,鼓励和扶持企业结合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并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第二,基于沈阳市的区位及客源优势及旅游资源禀赋特点,以及建立东北亚旅游集散中心的政策导向,旅游业应当在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切实把旅游业培育成沈阳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市民日益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第三,应依托旅游行业龙头项目及重点项目为点,聚点以形成产业集群,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功能休闲化、旅游化,以旅游交通为轴,通过点轴渐进式发展最终促成全域旅游格局,打造沈阳市“传奇盛京,福运沈阳”的旅游文化品牌,并形成系列产品,增强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城市旅游吸引力,把沈阳建设为旅游强市和东北亚国际旅游城市。

4.发展多元包容城市文化。旅游行业是最具国际化和多元包容特征的窗口行业,在坚持国际化的同时,沈阳市旅游发展须考虑与本土多元文化特色相结合。国际化方面要学习借鉴国内外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先进做法、成熟经验,对接国际上的通行标准和惯例。推动沈阳本土文化与国内文化、国际文化全面接触,实现沟通交流与融合创新发展。同时,要注重沈阳本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况、注重本土区位、气候、生态环境等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细分市场,准确定位,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的精华和特色,促进旅游与农业、工业、体育、商业、文化等产业有机融合,通过“旅游+”和差异化战略,打造清文化、民国文化、抗战文化、工业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宣传面塑艺术、剪纸、东北大鼓、辽菜传统烹饪技艺、锡伯族民间故事、传统地仗彩画技艺等具有沈阳本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通过融入创意、创新模式等途径实施旅游产品供给侧改革,提升城市旅游文化品位和品质。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