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经验交流会材料8篇

时间:2022-08-14 11:11:08

经验交流会材料

经验交流会材料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过年好!

春回大地,万物更新。很高兴在新春之际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一起参加这次全市职称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回顾2014年的职称工作,在XX市职称办的精心指导下,我局圆满完成了2014年的责任目标和各项工作任务,职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这里,首先要感谢XX职称办领导对XX职称工作的支持;其次要感谢各县(市)区职称办各位同仁的帮助和关心。谢谢大家!下面我就XX职称办2014年工作完成情况、下一步工作思路及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和继续教育等工作的建议向各位领导、同志们汇报如下。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一、2014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公开政策,严格条件,规范程序,认真做好初、中、高级职称的资格审查和材料上报工作。在科学设岗的基础上,我们严格执行“一公开、二展示、三考核、四评议、五监督”的程序和要求,认真做好事业单位各级各类职称的申报、推荐工作。一是公开政策。将今年上级下发的文件及时传达到各有关单位,对前来咨询和电话询问者耐心解释,对今年职称工作新政策广泛宣传。二是严格条件。我们对申报人员的各种材料严格审查,一丝不苟,严防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对弄虚作假者实行一票否决,三年内不得申报。三是规范程序。今年的职称申报工作,从个人填表到单位审核,从申报推荐到评委评审,严格按程序进行,步步推进,环环相扣,各环节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谁审核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凡未经公开展示的材料一律不上报,凡未按规定程序推荐的人员一律取消参评资格。

截止到2014年底,我市申报专业技术人员数共计5346人,其中高级743人,中级4235人,初级368人,圆满完成徐州市职称办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合理安排,简化流程,提供平台,圆满完成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审验和培训工作。为贯彻落实《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和徐州市下发的《关于在全市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公共科目继续教育统一培训的通知》精神,切实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科室从上半年开始陆续对全市申报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进行审验,共计审核6000余人次。并对审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合理调整审验方式与时间安排,尽量把流程简单化、简便化,对所审核人员进行细致耐心的文件解读和广泛宣传,圆满完成了我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审验工作。

XX市委党校和市卫校作为我市继续教育培训基地,2014年共组织初、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3500余人次,为我市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供了学习平台和机会。

(三)及时通知,严格把关,逐一审核,评审、考试类资格证书的办理和发放工作圆满结束。根据XX市职称办的通知精神,我们对通过2013年评审或者考试获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各专业各级别人员做到及时通知、认真填表、收缴照片,在逐一核对的前提下办理并发放资格证书,共计386人,其中教育专业252人,建筑专业68人,药学专业18人,交通专业17人,水利专业9人,机械专业1人,农业专业5人,档案专业1人,广电专业11人,环境工程专业1人,中专校专业3人,目前已全部发放到位。

(四)严格程序,明确范围,逐人审查,确保全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人员过渡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徐人社发[2014]168号文件精神,配合XX市教育局,严格规范过渡程序,准确把握过渡人员范围,逐人审查核实,确保凡不在过渡范围内的人员一律不予过渡。

此次我市教育系列过度人员共计12624人,目前已顺利过渡高级职称人员2067人,中、初级人员(共计10557人)的过渡审核的数据比对工作也已基本结束,确保按序时进度保质保量完成我市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人员的过渡工作。

(五)严格政策,认真审核,不徇私情,做好教育系列中级职称工作评审。在XX市局职称办统一部署下,我市2014年度教育系列中级职称评审工作基本完成,在经过前期的各校自主积分与公示、能力测试、教育局审验、我科室审验、XX市职称办审验等多个环节后,在2014年12月29 - 30日顺利与XX县进行了异地互评工作,目前共计218人通过评审,已于今年1月5日 - 9日进行公示。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2014年的职称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1、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知识培训教材短缺,师资教学水平不高。各行业主管部门在继续教育实施过程中普遍反映,适合我们县(市)级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教材很难购买;XX市委党校和市卫校作为认定的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目前师资一般只能满足普及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而从提高的角度讲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2、职称评审过程中仍有弄虚作假现象。虽然加大了对评审材料的审核、审查力度,但在职称申报、评审过程中仍然有个别人为了骗取职称,造假业绩、买假文凭等弄虚作假现象发生。

(二)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具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认真总结,及时加以整改,有力的保证了继续教育和评审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1、针对专业知识培训教材短缺的问题,我们和主管部门一起自行组织人员编写教材,虽然增加了一些人力物力财力支出,但保证了专业知识培训的正常开展;针对师资教学水平不高的问题,我们从提高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激发技术人员创新能力角度出发,把我们的师资送到一些大专院校进行能力提升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并且经常邀请一些大专院校教师、外部专家来基地对我们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培训,并与其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合作。

2、针对弄虚作假现象,我们在职称的申报、推荐、评审工作中采取得力措施,在各个环节从严把关,严防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一是在申报、推荐环节要严把关,严格按照“公开、展示、考核、评议、监督”的程序和要求开展申报推荐工作,未经基层单位展示的材料不得上报。二是职称办加强对重点系列、重点单位申报人材料真实性的甄别工作。三是继续实行对弄虚作假材料一票否决制度。切实记录实行一票否决人员的情况,作为评审结束后处理的依据。四是不断完善评审通过人员公示制度。五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发现弄虚作假的人和事,在对当事人严肃处理的同时,也要追究其所在单位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六是认真处理来信、来访。凡是有实质性内容的信访件,都要认真查证,逐一落实。

三、2015年工作思路

2015年XX市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根据省职称办《2015年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要点》和XX市局职称工作精神,突出抓好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和服务这个中心环节,以强化综合管理为导向,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为指导,以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为契机,加强队伍建设,健全服务体系,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进我市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

(一)依托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大力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更新。加强培训工作力度,会同教育、卫生、财政、农业、水利、交通、文化等部门,依托XX市委党校和市卫校两个培训基地,切实抓好我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专技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积极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完成现有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过渡。按照徐州市人社局、徐州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合作,认真做好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职称制度转换的衔接工作,稳妥推进现有教师队伍的职称过渡。严格按照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做好2015年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工作。

(三)进一步转变职称工作理念,加大职称政策的宣传力度,主动走进我市专业技术人员集中的规模企业、重点企业和外资企业。举办职称知识专题辅导培训班。加大与协会、商会的合作,密切联系企业,做到政策进企业,服务零距离,切实消除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对职称工作的神秘感和畏惧感,提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的积极性。

(四)强化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监管,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的各项管理规定。规范运行程序,健全规章制度,维护职称考试工作的严肃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加强对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点的指导、监督,加强对报名资格的审核,会同XX市职称办和人事考试办公室及时协调解决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全面完成2015年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年度计划。

四、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和继续教育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职称的评审与聘任制度,逐步做到评聘分离。  我市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实行评聘一致制度,由于受岗位设置的严格控制,中小学的中高级评审指标很少,有的甚至没有,导致部分接近退休年龄的老教师和部分优秀教师不能按时参加职称评审,严重挫伤了这部分人的工作积极性。建议借鉴外地经验,结合徐州实际,实行评聘分离。凡符合评审条件的都可以通过评审取得任职资格,但不兑现工资待遇,只有在单位结构比列限定的岗位职数内,通过竞争上岗被单位聘任后,才能获得相应的待遇。这样既对在岗人员形成压力,又调动了部分优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经验交流会材料篇2

九资河镇位于我县东北部,既是旅游资源大镇,又是中药材重要产地,今年以来,该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立了特色兴镇发展战略,围绕旅游和药村两大特色支柱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寻找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了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依托资源优势,准确定位谋发展

九资河地处大别山主峰脚下,境内群山起伏,竹深林茂,森林覆盖率达80%,山水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新形势下一道新课题,年初该镇党委、政府专门召开多个层次会议,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探讨,认识到: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要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和药材产业。该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明确制定了发挥资源优势,重点扶持和建设旅游、药材两个过亿元支柱产业的发展规划,限制木材、石材等生态破坏型产业,集中精力把九资河镇建设成为天然药材种植名镇和生态旅游强镇。

二、实施重点突破,立足长远求发展

目标确定后,该镇牢牢抓住旅游和药材两大龙头产业,在建设和谐社会道路上,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九资河处于大别山腹地,基础设施滞后一直严重阻碍了当地旅游业发展。为此,该镇把改善基础设施放在经济发展的首要地位。一是抓规划设计。年初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重新修订完善了《大别山旅游总体发展规划》;投资10万元聘请省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河西畈旅游接待中心详细规划》,邀请省市城建和旅游部门进行了评审。同时该镇积极借助外力,谋求整体开发,先后10余次与香港凯恩斯国际置业集团接洽,邀请他们来镇实地考察,并达成初步意向,由他们投资5000万元从事旅游接待中心一期工程开发。二是抓道路交通建设。上半年投资150万余元的河西畈大桥项目已完成了桩基、桥墩、桥台和空心板梁浇筑任务,九青、河大两条公路工程建设顺利开展。投资100多万元新修的罗家畈至三省垴的7公里水泥路已全面竣工,使新屋垸古建筑与三省垴旅游连成一体。三是抓城镇建设。全面启动了镇民营经济小区建设。全长1千米的小区街道硬化工程正在开展。20多户私营业主已签订合同,准备迁入小区从事经济开发活动。

2、加快旅游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平台

为了形成自身旅游特色,该镇因地制宜,把旅游定位在以大别山生态旅游为龙头,以红色文化为背景,以秀美风光为依托,坚持自然景色与文化底蕴相结合,精心打造九资河旅游精品出来。一是把九资河打造成为生态民俗文化基地。进一步完善圣仁堂民俗村建设,对圣人堂村现有农家旅馆进行了整合,统一接待标准,统一安排客源,目前已投入使用的农家旅馆达30家,接待能力超过400人;投资5万元建成了土特产贸易市场和民俗文化活动场;投资近50万元完善了天堂峡谷附建工程,使漂流项目日益走向成熟。此外还成立了民俗表演队,为游客表演舞狮、采莲船等农家节目。同时还加快了三省垴生态旅游景区建设。将三省垴宾馆整体出售给惠涛公司,由该公司投资300万元按星级标准进行改造,预计九月底可完工接待客人。二是把九资河打造成为红色旅游基地。着手兴建大别山博物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战斗史陈列馆、大别山剿匪司令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将军馆等“红色”遗址遗迹,全力推出“红色旅游”。

3、加快行业组织建设,探讨产业发展模式

在兴办旅游业过程中,该镇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合理开发和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年初以来,先后拒绝了十余次外商来镇投资从事林木加工业,转而鼓励和带动农民发展天然药材产业,既保持青山绿水的原始风貌,又为农民增加了收入。今年全镇新增茯苓种植规模150万窖,天麻种植规模50万窖,桔梗种植规模1500亩,其中仅汪家畈一村就发展桔梗近200亩,罗家畈村方永贵通过成立天麻种植协会,网络附近四个村600多户群众从事天麻种植,年可收获天麻40多万斤。在壮大药材产业规模的同时,该镇还将本地资源优势与外来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对接,按照“公司+客户+订单”的形式,网络千家万户,形成共同发展格局。惠涛药业今年与客户签订了购销合同5000份,年可实现纯利润30多万元。今年初,该集团在原基础上再追加投资2000万元进行茯苓多糖、药用胶囊、手术滑石粉等新产品开发。惠涛药业还与武大药学院、省中医研究院、省中医学院合作,成为上述三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指定的实习科研基地,并对菌种厂进行了改造升级,可从事菌种、食品和旅游产品加工,实现了由单一向多元化方向转变。

经验交流会材料篇3

九资河镇位于我县东北部,既是旅游资源大镇,又是中药材重要产地,今年以来,该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立了特色兴镇发展战略,围绕旅游和药村两大特色支柱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寻找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了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依托资源优势,准确定位谋发展

九资河地处大别山主峰脚下,境内群山起伏,竹深林茂,森林覆盖率达80%,山水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新形势下一道新课题,年初该镇党委、政府专门召开多个层次会议,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探讨,认识到: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要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和药材产业。该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明确制定了发挥资源优势,重点扶持和建设旅游、药材两个过亿元支柱产业的发展规划,限制木材、石材等生态破坏型产业,集中精力把九资河镇建设成为天然药材种植名镇和生态旅游强镇。

二、实施重点突破,立足长远求发展

目标确定后,该镇牢牢抓住旅游和药材两大龙头产业,在建设和谐社会道路上,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九资河处于大别山腹地,基础设施滞后一直严重阻碍了当地旅游业发展。为此,该镇把改善基础设施放在经济发展的首要地位。一是抓规划设计。年初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重新修订完善了《大别山旅游总体发展规划》;投资10万元聘请省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河西畈旅游接待中心详细规划》,邀请省市城建和旅游部门进行了评审。同时该镇积极借助外力,谋求整体开发,先后10余次与香港凯恩斯国际置业集团接洽,邀请他们来镇实地考察,并达成初步意向,由他们投资5000万元从事旅游接待中心一期工程开发。二是抓道路交通建设。上半年投资150万余元的河西畈大桥项目已完成了桩基、桥墩、桥台和空心板梁浇筑任务,九青、河大两条公路工程建设顺利开展。投资100多万元新修的罗家畈至三省垴的7公里水泥路已全面竣工,使新屋垸古建筑与三省垴旅游连成一体。三是抓城镇建设。全面启动了镇民营经济小区建设。全长1千米的小区街道硬化工程正在开展。20多户私营业主已签订合同,准备迁入小区从事经济开发活动。

2、加快旅游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平台

为了形成自身旅游特色,该镇因地制宜,把旅游定位在以大别山生态旅游为龙头,以红色文化为背景,以秀美风光为依托,坚持自然景色与文化底蕴相结合,精心打造九资河旅游精品出来。一是把九资河打造成为生态民俗文化基地。进一步完善圣仁堂民俗村建设,对圣人堂村现有农家旅馆进行了整合,统一接待标准,统一安排客源,目前已投入使用的农家旅馆达30家,接待能力超过400人;投资5万元建成了土特产贸易市场和民俗文化活动场;投资近50万元完善了天堂峡谷附建工程,使漂流项目日益走向成熟。此外还成立了民俗表演队,为游客表演舞狮、采莲船等农家节目。同时还加快了三省垴生态旅游景区建设。将三省垴宾馆整体出售给惠涛公司,由该公司投资300万元按星级标准进行改造,预计九月底可完工接待客人。二是把九资河打造成为红色旅游基地。着手兴建大别山博物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战斗史陈列馆、大别山剿匪司令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将军馆等“红色”遗址遗迹,全力推出“红色旅游”。

3、加快行业组织建设,探讨产业发展模式

在兴办旅游业过程中,该镇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合理开发和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年初以来,先后拒绝了十余次外商来镇投资从事林木加工业,转而鼓励和带动农民发展天然药材产业,既保持青山绿水的原始风貌,又为农民增加了收入。今年全镇新增茯苓种植规模150万窖,天麻种植规模50万窖,桔梗种植规模1500亩,其中仅汪家畈一村就发展桔梗近200亩,罗家畈村方永贵通过成立天麻种植协会,网络附近四个村600多户群众从事天麻种植,年可收获天麻40多万斤。在壮大药材产业规模的同时,该镇还将本地资源优势与外来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对接,按照“公司+客户+订单”的形式,网络千家万户,形成共同发展格局。惠涛药业今年与客户签订了购销合同5000份,年可实现纯利润30多万元。今年初,该集团在原基础上再追加投资2000万元进行茯苓多糖、药用胶囊、手术滑石粉等新产品开发。惠涛药业还与武大药学院、省中医研究院、省中医学院合作,成为上述三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指定的实习科研基地,并对菌种厂进行了改造升级,可从事菌种、食品和旅游产品加工,实现了由单一向多元化方向转变。

经验交流会材料篇4

1、进一步强化网络教研意识,探索建构“资源化网络运用”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县域教育可持续发展和均衡发展是我县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结构布局调整的不断发展,我县区域之间、校域之间、学段之间的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重组、挖掘、优化优质教育资源已成为我县提升教育内涵、整体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准和品位的迫切问题,这也是我县教育科研必须直面的热点、难点课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们按照:打破一个堡垒(教育资源界别性堡垒)、突出一个重心(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网络化重心)、实现两个转变(区域教学管理质量观和整体教学质量管理观)、促进三个提高(教师资源应用水平的提高、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程度的提高、区域整体教学质量管理的提高)的基本思路,确立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校为本、校际联动、区域推进、整体发展”的网络教研管理工作策略,实施了“以教育网站为平台、以学校网站为辐射、以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交流为主线、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网络教研机制,逐步形成了“教育教学管理资源化网络运用”的现代化教研格局,实现了常规管理网络化、教研管理信息化、质量管理科学化,促进了全县教育教学管理的整体提高和均衡发展。自年起,逐年开展了“‘三分管理’模式校长论坛”、“需求管理与人本管理专题讲座”、“学校科学质量管理热线讨论”等网络教研活动。我县教研室应邀参加了省基础教育工作年会,并做了题为《依托网络技术,创新教研机制》的专题发言,我县的经验和做法向全省交流推介。

2、以教育信息网站为平台,以区域教研网络群为支撑,拓展“三区四级一网络”区域化管理教研空间。

“三区四级一网络”是我县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网络资源化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协作模式。“三区”是指全县按高中招生范围划分为三大区域,“四级”是高中—初中—中心小学—村小,以高中带动初中,以初中带动乡镇中心校,以乡镇中心校辐射所有村小,“一网络”是以信息中心为平台辐射的管理网络。为进一步发挥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在“三区四级一网络”联片协作管理机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完善网络环境下的教研制度建设,我们利用教育信息门户网站,定期推介全国教学管理、教育科研、教师培养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报学校、乡镇教委教育教学管理动态,积极引导基层学校和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管理热点难点问题的大讨论;三所高中龙头校依托校园网站,和片区内的初中和小学开展了“生源所在地学校教学问题会诊”“网上主题式教研”“学科会诊指导”等远程研训活动;城关二中、金渠中学、槐芽初中三所平台校,通过“网上送教下乡”“学科网上帮扶”等积极发挥驱动作用;中心小学通过“网上示范课”“网上协作研讨”“网络专题讨论”发挥辐射作用。同时,我们还坚持常规教研活动与网络教研活动相结合,以问题驱动带动“教、研、修”一体化,逐步形成区域管理下的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培植、优质资源共享、教育教学质量共同提高的研训目的,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良性发展、高效发展。

3、依托县、校两级教育网站,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改革。

教育教学评价是教育改革的“瓶颈”和新课程改革的支撑点。“三级五维”和“1234展”评价机制是我县教师和学生发展性评价改革的新举措。教师“三级五维”评价中的“三级”是指评价三个层次,“五维”是指评价的五个基本要素;学生“1234展”评价中的“1”是指学生发展为中心,“2”是优秀性学习组织和学科特优生两种评选,“3”是指三种考试和考察相结合的模式。“4”是四种基本评价方法,“展”是指展示性评价。为了深化“三级五维”评价改革,我们充分利用县级和校级教育网站,重点对“教师鉴定性评价、校级诊断性评价、县级展示性评价”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通过“网络会诊”“专家指导”等栏目形式及时纠正和引导,凸现评价的透明性、客观性、公正性;在学生“1234展”评价机制运行中,通过县教育门户网站、校园网开展“学科标兵、实践能手、艺体之星”两级评选,中小学学生“我学习、我成长、我快乐”学习经验交流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改革学习方式、参与校园生活、发展张扬特长、激发学习潜能。

4、举办网上课改沙龙,实现课程资源共享,拓宽校本课程建设渠道和领域。

创造性的开发校本课程,是我县三级课程建设的基本做法。我们按照“资源论证——项目确定——任务分解——资料收集——网络交流——专家审定——形成成果”的思路,通过定期举办“网上课改沙龙”,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基于网络的校本课程多元化、开放性、立体式建设开发,促使教师的新课程改革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评价观等,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拓宽拓展了校本课程建设的视野和领域。几年来,我县先后开发出了《风光》《猕猴桃栽培实用技术》《青铜器鉴赏》《张载与关学》《扶眉战役英雄事迹》《名将白起》《共和国上将—李达》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有力地推进了新课程改革。

二、以资源应用和资源整合为切入点,积极推广“三四四”教学模式,全面改革课堂教学

1、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建构高效课堂。

“重组知识、创新课堂、再造课程”是我县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三四四”教学模式是我县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范式。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倡导教师以“三四四”教学模式为范式,积极构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注重课程的揉合与资源的重组、问题的生成与预设、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实现高效化、课标化的课堂教学。为了促进有效教学的实施,我们依托教育信息网,先后实施了“三四四教学模式推广年”、“教学资源应用年”、“有效教学深化年”等主题活动,开辟了“教学资源重组与高效课堂建构”、“课堂教学设计与网络资源的应用”、“教学资源低效化问题会诊”等专题栏目;充分利用“班班通”优势,将优秀的教学课例实录、生动直观的影像资料、图文并茂的优秀课件等资源引入课堂,实现优质资源共享。通过这些网络手段,使具有引领作用的教研活动能够介入教学全程,贯穿在教师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的各个环节,极大地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回应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实现互动交流的广泛性。目前,一个整合教育资源、构建高效课堂的改革热潮正在我县如火如荼的开展。

2、以“三级”教育资源库建设为依托,努力实现“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改革研训态势。

开发课程资源、远教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管理资源等教育因子,建立县、乡校、个人“三级”教育资源库,是我县实现研训、研修、研习“三位一体”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研训的基本做法。从年起,我们把本地资源开发以及远程资源本地化改造作为建设具有县域特色的“三级”资源库重点工作,按照“县室统筹---学科负责---学校实施---任务驱动---人人参与---团队协作---形成成果---资源共享”的研训流程,大规模组织教师开展远程教育学科教学应用案例编写,搜集、整理和开发教学新资源,全县共编写、收集包括幼教、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1800多个教学案例,充实到资源管理系统中。同时,通过教育资源平台、教研员学科网页和学校网站等网络途径下传,使这些具有浓烈的本土化教学资源,共享到每个学校、每一名教师、每一节课堂。年,我县承担的《农远工程教育卫星教学资源的应用及本土化二次开发》国家课题,获部级优秀奖;在首届“全国教育门户网站”评比中,我县教育信息网获部级优秀奖。

3、设立名师网上工作室,发挥名师及首席学科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

名师和首席教师在教师培养过程中起着示范、榜样、引领作用。我们定期录制名师、首席学科教师课堂教学实录,利用教育网定期播放,组织网上点评;成立网上名师、首席学科教师工作室,通过答疑、点评、交流、论坛等方式,实现名师优质资源共享。

三、搭建网络教研平台,深化“双高双名”教师培养工程,引领县域教师专业化发展

1、建章立制,打造信息化、现代化教研平台。

制度保障、硬件建设是网络教研的正常开展的基础。在实践中,我们依托天网、地网、人网(教育城域网、农远工程、互联网),形成县域网络教研新平台。今年。制定并实施了《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五年规划》,建立健全了《教育信息平台用户实名注册制度》《学校网站信息制度》《学科核心组工作例会制度》《网络集体研讨制度》《教研员网络教研联络制度》等制度,组成县、乡、校三级网络教研骨干管理团队,从制度上保准了网络教研常态化、全员化。

2、拓宽网络教研空间,丰富网络教研手段,全面深化“双高双名”教师培养工程。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学校发展的决定力量。从年起,我县启动了为期五年的“双高双名”教师培养工程,着力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和一支高素质的校长管理队伍,树立一批县域“名师、名校长”。在工程实施中,每年的月份组织全程式赛教、月份进行教育科研成果评选、月份进行教师网络教研校本研训团体对抗赛、月份进行教师教学和校长教育管理实践反思竞赛、月份开展教师资源库评比等系列活动。为了深化“双高双名工程”,我县通过教育信息网中的网络课堂、精彩视频、教育科研、学科教学、课程改革等栏目,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支持。建立教育博客圈(管理层、教师),推荐学科教改前沿文章、精品教育论著研读、学科教学策略、教学案例引领、问题剖析等内容,为教师提供专业引领。全县建立学科互动交流QQ群13个,进行教研专题讨论,教学反思、课堂困惑等交流指导活动,真正建立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点评,相互研讨,共同提高的实时交流平台。逐步配置视频交流平台,积极探索实时视频互动、协作教研活动,提高了教研的实效性。教研室主任的“一个县区教研室主任的博客”发表教育教研博文420余篇,访问人数达15万人,成为我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领军人。年,在全国首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评选”中,我县《县域“双高双名”教师培养工程的实践与探索》获部级三等奖。

3、积极落实“教师人人都是培训者、人人都是教育资源建设者”策略,丰富网络教研内涵。

“教师人人都是培训者、人人都是教育资源建设者”是我县深化网络化校本教研的新策略,它赋予网络校本研训新的内涵,为校本教研由理论走向实践、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化走向群体化找到了抓手。在实施中,构建了备课组、教研组、学校三级网络培训组织机制,开展了网络个人反思、案例研讨、课改沙龙、说课评课、专家引领等活动,落实了教师网络研训“八个一”基本要求,探索出了“课题提出与论证—课题分解与演讲者确立—资料收集与课题研究——论坛的组织与实施——课题成果与资源库的形成”的教师网络研训模式。

4、实施专家引领,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网络跨时空交流的特性,突破了专家、教研员与教师只能小范围、短时间互动的局限,大大放大了专家、教研员和骨干校长教师的作用,使教研的全员参与、大范围经常流变成了现实。我们利用网络,定期举办了“教研室主任论坛”“教研员专题辅导”“有效教学沙龙”等引领活动,使一线教师在更广阔的范围获得了专家的专业支持、经验的广泛传播、问题的多点求解、难题的集中攻关,整合并放大了教育资源效益,基本上解决了专业支持力量和教育资源的匮乏的矛盾问题。

四、打造网络研训共同体,强势推进“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课题研究,强力推进有效教学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育科研方法,深化校本教研。

信息化是目前教育科研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们确立了“问题即课题、过程即研究、解决即成果”的“问题式”校本教研基本理念,落实了“人人有课题、校校有实验、群体搞科研”的要求,坚持了“课题研究问题化、课题管理信息化、成果转化网络化”的教育科研方法,让科研亲近教学,让网络服务科研。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研究手段,对“阶段性研究内容的、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科研远程协助、研究成果的推广交流”实现网络化管理,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2、强势推进“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实验研究,全面深化有效教学。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实验是市教育局“十二五”期间推出的标志性课题,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创建特色学校,打造质量名校的战略举措。我县把这一课题的研究作为全面推进县域教育现代化、全面提升教育内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确立为“十二五”教研规划中的重点指令性课题,选定6所市级、10所县级指令性实验基地校,确定20所学校为推广指导性实验基地校。为了加强实验管理,我们成立了以县教体局局长杨广利任组长、副局长和教研室主任为副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实施了课题研究管理“一把手”第一责任制,课题实施主管教学校长和乡镇中心教研组长直接责任制;在课题的研究运行中,坚持做到“周有活动、月有安排、学中有评估、学末有验收”;在教育门户网逐周、逐月交流实验研究动态,定期组织开展实验教师专题研讨、校长实验管理经验交流、教研员课题网上远程协助、实验教师网上集体备课、实验教师QQ流、课题研究反思等网络研训活动引导课题研究;学科教研员定期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跨区域实时对实验研究中存在的困惑、问题交流研讨、指导,即时矫正实验研究中的盲点和误区;对实验研究中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网上组织精兵强将集体协作攻关,突出行动研究,凸显重点课题研究的整体驱动作用和拉动效应,保证了实验研究的正态良性运作。

3、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全面开展“教育科研成果转化年”主题活动。

我县实施了“教育科研成果转化年”主题活动。我们确立了“强化一个意识(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就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教学内涵的过程)”、“立足两个渠道(网络化推广渠道、校本化实施渠道)”、“坚持三个提高(教师教育理念的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专业化发展的提高)”的主题年活动策略,充分发挥网络教研优势,将生态创生教育理念系列化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到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教育评价、学生综合学力提高等实践中去,提升和发展了学校内涵。

4、立足论坛,实现同伴互助,打造高中教学管理和高考复课工作的网络研训共同体。

我们利用教育论坛引导教师积极参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热点、难点问题的讨论,先后组织了“选修课程的设置与开发”、“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评价”、“学生学分制实施与规范管理”等专题讨论;在高三复课工作中,我们利用教育信息网,及时高考最新信息、各校复课动态、可望生转化方案意见等信息,调控复课进程,凸显高三复课的实效性;同时,组织开展“高中教学公开周”“高三有效备课月”等大型研训活动,鼓励并引导教师通过论坛积极参与,群策群力,打造高中教师网络研训共同体,确保年度高考目标任务的达成。

五、充分发挥学生专题学习网站引领作用,创新“四自四组”机制,整体提高学生综合学力

1、发挥学生专题学习网站作用,创造性落实“四自四组”。

“四自四组”学习机制是我县全面落实“学生发展为本”、改革学生学习方式、发展和张扬学生个性的基本学习机制。学科特优生质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壮大学优生群体是我县近年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建立学生学习专题网站学生学习网站31个,开辟了“学科学法指导”“学科500强风采”“才艺展示连连看”“心理健康咨询室”“体验德育大课堂”“热点知识辅导”等栏目,通过定期优秀学习经验和方法、学生学科500强网上投票评选、评选和表彰优秀学习型组织等活动,进一步深化“四自四组”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壮大学优生和特长生群体。

经验交流会材料篇5

内容: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制建设步伐和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道路运输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对规范运政执法行为,实现依法治运,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提供了保障。但在实际运政执法中仍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1、重许可、轻监管或者只许可,不监管。

2、重收费、轻管理。

3、运政执法不规范。一是重实体轻程序,习惯凭经验办事,执法文书形同虚假、认为程序可有可无。在实施处罚中,个人的感彩偏重,有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武断专横、根本不听取相对人的意见,随意和限制当事人申诉权或权,人为的减少法定的执法程序。二是文书填写不规范。三是在自由载量权的运用上过于随意,在路检路查时,乱扣驾驶证、乱扣非营运车辆。

4、服务意识不强。执法和许可过程中方法简单,有时实行双重标准,经营者来办事,没有耐心。

5、培训机制不健全、不投入、流行于讲话或者文件之中,造成执法队伍素质不高。

6、行政执法三分离,或行政许可三分离执行不到位,还沿袭计划经济的时代集决策、执行、监督为一体,三权合一的体制。由于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权力之间制衡,难免产生失误和腐败现象。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在转变职能,提高运政执法能力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促进了各项运管工作的开展。

一、加强教育培训,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

在新的形势下,为进一步转变职能,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开展了经常性的思想教育,职工的依法行政、执法为民意识和识大体、顾大局意识明显增强;执法过程就是服务过程成为了一种共识,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成为了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做到了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二是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法律、法规教育与培训活动,职工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做到了知法、懂法、守法,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正确履行职责,不越规、不错位,依法行政;三是改变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能。实现了从传统管理方式向现代化管理的转变,从收费管理向行业管理的转变,从路检路查向源头管理的转变,从查处违章为主到以教育、服务为主的转变,从重审批弱监管到弱审批重监管的转变,从手工管理方式向科技管理方式的转变。

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促进运管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

2005年,我们对人事制度进行了改革。一是职工实行内部退养制度。女职工年满50周岁,男职工年满52周岁,以及身体状况不佳,不能胜任正常工作的职工,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实行内部退养;二是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使一些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好事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三是一般职工自由组合,组合不上的待岗,发部分工资。改革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我处原有职工75名,交通规费改革时有18名同志到征稽处工作,9名同志实行了内部退养,现有在职职工48名,平均年龄下降,文化程度提高,在年轻化、专业化方面向前迈了一大步,同时也为德才兼备的年轻人创造了施展才华的机会。竞争上岗使一部分年富力强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运管事业的中坚力量。自由组合,优化了人力资源结构,增加了压力和动力,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人均征费和车均征费均列全省前列。

三、深化机构改革,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

交通规费征收管理体制改革后,我处职责和人员发生了较大变化。为适应这一变化,依据《道条》赋予的职责,本着上下对口,突出重点,方便工作,精简高效和便民的原则,对我处内设机构和职责进行了改革。一是减少工作环节和管理层次,裁减不必要科室4个;二是提高市场监管科室的力量,将年富力强的男同志充实到市场监管一线,其人员占全处人员的36%。业务和后勤科室增强了综合性,一职多能,人员少,且多为女同志。三、在职责设定上,实现了行政许可、监督处罚、技术检验“三分离”,各科室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改革后,机构精简了,人员减少了,突出了工作重点,建立健全了激励制约机制,职能得到进一步转变。

四、健全执法监督网络,完善自我约束机制。

一是实行错案追究制度,做到依法行政,从严查处运政执法人员违规违纪行为。二是从改革体制、机制和制度入手,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公开审批环节,提高审批工作的透明度,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三是进一步完善了政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理制,着装上岗挂牌服务制,努力打造运管队伍新形象;三是建立健全了行政许可、监督处罚、技术检验“三分离”制度,各科室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四是强化外部监督。聘请了20名社会监督员,设立了举报电话,建立了行风热线,对规范运政人员执法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树立了良好社会形象。

五、加强运政执法装备建设,增强行政执法手段。

运输市场点多、线长、面广、流动性大,违章运输行为复杂多变,取证十分困难。为此,我们为市场管理科室配备了专用车辆、数码摄像机、照像机、车载电脑、录音机等装备,使调查取证资料更为可靠,为运政执法案件的处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讲究执法策略,探索执法新办法。

一是构筑全市运政执法网络,实行“市县联动、县县联动”两级执法网络模式,实行交叉稽查,提高执法水平;二是以专项整治为依托,以日常管理为补充,不定期开展专项稽查活动,真正落实质量信誉考核机制,做到管住重点,带动一片,努力推动运输市场和谐发展。

七、加强协调与合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经验交流会材料篇6

一、运行值班治理

1、定期召开运行工作例会。运行工作例会是治理处与水电十局的技术治理人员每周召开的碰头会,会议主要内容是一周的运行人员思想动态、治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培训效果以及需下一步落实整改情况等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结合实际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2、治理处运行人员的治理模式。治理处运行人员与水电十局运行技术人员的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到治理处运行队伍的培训效果、下一步能否担当运行重任。一方面,治理处每值选出临时召集人进行现场治理与协调,另一方面,治理处运行人员的出勤情况由十局值长考勤签字确认;治理处分管领导定时与不定时进行电话查岗与现场抽查相结合,保证了人员到岗。

3、加强请销假制度的执行力度。根据治理处环境、人员的实际情况,重新修订了请销假制度,同时加强了请销假制度的执行力度。各科室加强请销假登记,职工请假要填写请假审批表,所在科室及主管领导批准报综合部备案,请假期结束必须进行销假,未履行请假手续而擅自离岗者按旷工处理。职工因事需续假者,未经批准或不履行续假手续,均按旷工处理。对违反规定者严厉处理,如月日南干一级泵站运行值班员同志无故旷工后,治理处研究后对其实施了行政与经济处罚。

二、开展运行数据的分析与总结。4月1日南干一、二级泵站相继开机后,运行人员只是简单地抄写运行数据,对抄表后的参数不做运行分析判定,事故隐患苗头和初期发展情况心中无数,抄表记录流于形式化和盲从化,对机电设备运行情况跟踪不及时。如时段系统电压的波动幅值、主变的自动电压调整变化幅度,不能及时有效的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性报告。针对这种状况,要求运行人员将各类参数填入电脑专用文档中,对其参数变化进行汇总分析,用直观明了的图表曲线表述,同时要求把握每种参数的具体含义和变幅范围,做到心中有数,准确规范地填写各类技术台帐。对参数的异常升高和降低进行深入的分析,是观察的问题、填写的笔误、事故的征兆、还是正常的变化?对定性的问题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和领导。

三、加大巡检力度,确认巡视内容。能否正确的确认各个设备当时的运转情况和下一时段的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整个机组是否能够健康高效地运行。从运行一周后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巡视的部位和内容不够全面,存在遗漏现象,巡查范围界限不清。针对此情况制定了巡检内容确认表,要求巡检人员按照巡回检查制度对照确认表内容逐项检查,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打勾或具体说明。

经验交流会材料篇7

一、从党委做起,努力为党建工作创造条件

1、强化党委自身建设,从党委做起,从党委领导做起。切实抓好党的建设,努力增强党建活力,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迫切需要。党委班子统一认识,真抓实干,形成“既要做就要真做”的共识,一是进一步建立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领导干部调研和个人自学制度,自觉加强领导班子政治、作风和制度建设,健全完善民主集中制和领导干部过好双重民主生活会制度及党委议事决策制度,用制度规范领导干部的工作和活动,确保每位党委成员围绕党委工作目标开展工作。二是及时成立和不断完善林业系统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领导小组,把系统党政领导和所属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列为领导小组成员,并根据创建目标,创建职责分工落实到每位成员,强调在召开行政会议时要有党建工作的内容,做到业务工作与党的工作有机结合,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三是从加强分工管理、“一岗双责”入手,根据本系统各支部的实际情况,每位党委成员都分工挂钩1~2个支部,由主要领导分工挂钩联系最薄弱的支部。并依此类推,进一步明确了党委班子成员对抓好党建工作负有的领导责任,使全系统形成了党委、支部、党员三级同抓同创的党建工作格局。党委成员经常深入所挂钩的支部开展调查研究,与支部一起想办法、出主意,分析新情况、研究新措施,认真解决支部在开展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确实有效指导支部党建工作协调开展,党委除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委会研究部署党建工作外,还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党建工作通气会,党委成员互通挂钩联系支部的工作情况,交流工作经验,及时掌握支部开展党建工作的情况,找准薄弱环节,进行个别指导,使各项工作任务真正分解到人,责任到人,落实到人。

2、健全党建保障机制,为党建工作解决人、财、物问题。党建工作有效开展,除了要有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外,还要有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的有力保障。几年来,我们在认真总结以往党建创先工作经验的同时,一是重视抓好基层支部班子的建设。通过支部换届选举等,把平时了解考察出来的党性强、作风正、热爱党务工作、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党员选进支部领导班子,保证支部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着重做好党务干部的配备。采取支部推荐、党委审批,从每个支部中选派2名党员参加党委培训和县直党工委举办的党务干部培训班培训等做法,为基层支部配足配强党务干部,有效地解决了基层支部党务工作想做不会做的问题,保证了基层支部党务工作具体有人抓、有人做、做得好。三是突出党建经费的保障到位。根据本系统各支部的实际情况,党委把党建经费列为专项,按照实际需要,实报实支。对于一些经费比较困难的支部,党委帮助筹集经费予以解决,据统计,党委三年来筹集投入资金8万多元,先后为基层支部从改善和完善党员活动室、电教设备等活动场所设施入手,为各支部统一制作配发了应该上墙的“党建制度”、“党员学习园地”等,使全系统支部软硬件建设基本达标,并全部落实了办公场所和活动场所。最近,已筹集2万多元拟购置数码摄相机和照相机等设备,以推进党建宣传工作上新台阶。四是建立党委机关办事机构。为切实发挥党委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指导基层支部对党建工作的规范运作,有序开展,党委除配备一名专职副书记具体抓好党务工作的同时,还设置了党委办公室,指定专人做好党建日常业务工作。

二、立足基层,逐步建立党建创先工作机制

1、建立创优争先制度。结合本系统实际,我们制定下发了《XX县林业系统关于开展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活动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创建规划,充实创建内容,健全创建机制,落实创建责任制,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今年明确提出,去年已经达到”五好“先进达标的两个机关支部今年要争取达到先进单位,3个达标的企事业支部要争取达到先进达标,5个尚未达标的支部,今年年底要全部达标的目标。针对创建工作的不同目标、不同特点,党委加强分类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创建基础较为薄弱的支部,党委指定专人进行跟踪服务,帮助剖析原因,提出具体要求,限期整改。为使创建活动有效开展,把各支部的创优争先工作列入百分竞赛,我们制作了《XX县林业系统党委创优争先活动竞赛榜》,采取以党支部为单位,以“明确职责,百分考评,以分排队,确定优劣”的办法,就工作机制、制度执行、队伍建设、调研信息、廉政建设、社会形象、党务管理、工作业绩等8个方面进行细化、量化考评,并上墙公示接受监督,做到责任制、考评制、奖惩制相结合。党委按照责任制要求,做到每季度检查评分,及时考评,及时公布,不断完善,兑现奖惩。其中,林业局党支部结合机关支部的特点,率先建立了《深化“五好”党支部活动竞赛榜》,采取以党小组为竞赛单位,实行百分竞赛。为激发党员参与意识,该支部还设置了“党员荣誉室”、“阅览室”和“党员监督台”,党员一律佩戴标有党徽标志、党内职务的胸卡上岗,并在服务大厅设置“党员先锋岗”,亮明党员身份,自觉接受监督,真正做到了机关党建“走前头”,为基层支部带好头,做好表率。

2、建立现场会制度。建立轮流在基层支部召开现场会制度,这是几年来我们党建工作因此能得到总结推广、扎实推进的主要经验之一。党委把系统党建工作会议在林业局机关开,改为在基层各支部中轮流召开,根据党建工作不同时期、不同工作任务的需要,结合平时在基层支部检查发现的典型和存在差距,适时在支部召开现场会,使与会支部既看得见、摸得着,又体会得到,增强了会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几年来,我们召开现场会的形式有在典型支部开,要求支部认真总结经验,形成经验材料,在现场会上介绍,让与会支部得到启发和借鉴;有在党建工作较为薄弱存在差距的支部开,使其结合实际找差距,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迎头赶上。今年下半年将于8月份和10月份分别在林业实业公司和大张溪林场召开现场会,就如何抓好企业和林场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认真研讨和部署。通过现场会这种形式和做法,使各支部有动力又有压力,有利于调动发挥基层组织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有力地推动了党建创优争先的深入开展。

3、建立材料归档制度。我们注意处理党建工作“平时”与“评时”的关系,认真吸取以前党建“评时”搞突击的教训,注意“平时”认真抓,常抓不懈,党委制定了《XX县林业系统党支部党建工作规范要求》,对系统各支部的工作目标、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程序、规章制度、阵地建设、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机制、班子建设、会议制度、党员管理、党费收缴、会议记录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指导各支部按要求做好平时的材料归档工作。党委还建立各支部的工作档案,把开展党的工作情况资料,在党委办公室设立一个专柜,按每个支部一卷进行归档管理,使各支部开展工作情况一目了然,既便于掌握情况和管理,又起到了相互促进的效果。

三、面向党员,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认真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培养一支思想红、作风硬、纪律严、业务精的林业党员干部队伍,这是新时期搞好林业工作的需要,也是抓好党建工作的根本。几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并着重从抓好“”、党员目标管理、党员培训、党员活动日等制度入手,切实抓好对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们严格按照县委的整体部署和要求,把学习教育活动与发展林业经济,增加林农收入,减轻林农负担有机结合起来;与加强队伍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提高服务质量有机结合起来;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依法治林水平有机结合起来;与加强党建工作,增强党建活力等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加强领导,精神组织实施,坚持时间服从任务,进度服从质量的要求,严格标准,深入发动,把握关键,狠抓落实,真正让广大党员干部受到教育,让林农群众得到实惠,已完成三个阶段的学习教育活动,并通过了县委组织的检查验收。

2、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建系列活动。几年来,我们把开展活动作为切入点,注重通过开展党建系列活动,树好党的形象,增强党建工作的活力和凝聚力。如“植树节”期间组织党员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五一”节期间组织党员开展义务劳动和文体活动。今年是建党80周年庆典,我们除积极组织参加县委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举办的庆祝建党80周年系列活动外,还在本系统组织开展了“XX县林业系统建党80周年优秀论文、优秀心得体会评选活动”,并选送8篇参加了由县委党建领导小组组织的“建党80周年优秀党建论文评选活动”,组织开展了“XX县林业系统党员入党宣誓仪式”,广大党员通过重温入党誓词,激发了履行党员义务,发挥作用的热情。还开展了为南埕镇连山村部分民房火灾户捐款捐物献爱心活动等,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除此之外,所属各支部也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适合自己特点的党建系列活动,森林公安分局支部“七一”期间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林区宣传林业法律法规,并组织开展军训活动;大张溪林场支部组织党员到漳州市平和县“全国先进党支部”西坑村党支部参观学习;石龙溪采育场支部组织全场党员职工开展义务种竹活动;南埕林果场支部举行庆“七一”党的知识竞赛活动,等等。使党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得到了充分体现。

3、认真履行党员的权利义务,注意激发党员的积极性。一是改善、优化党员队伍的结构,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重视在林业业务骨干和一线工作优秀分子中培养、发展党员,增强党员队伍的活力和素质。二是大胆提拔和使用优秀党员,不仅发挥党员在险、难、重要岗位上的作用,而且重视安排、提拔、充实到重要部门岗位上任职,以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发挥骨干和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注重宣传党员中的好人好事和先进事迹,弘扬正气,在党员中既强调奉献精神和履行义务,又注意保障党员的权利,在评定职称、出外考察、学历培训等方面优先考虑安排表现优秀的党员,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四、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经验交流会材料篇8

班主任的地位在学生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班主任的话对学生是具有较大的号召力的。在众多任课教师中,班主任老师与学生是接触最多的。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良好的师生感情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怎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呢?工作从细微做起,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有深刻的体会。

一、深入了解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新接一个班,尤其是中途接班,班主任对这个班不熟,而学生间已经混熟了,怎样来了解这个班的整体素质?怎样来了解班上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这一系列的问题是新班主任迫切需要解决的,如何来解决呢?

对此情况与问题,除了可向上一任班主任了解外,更重要的是平时多与学生接触,如下课后,到学生当中去和他们一起谈天说地,关心他们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学生对班上的情况是相当了解的,在此过程中,他们会七嘴八舌地把班上一些同学的情况告诉新班主任,哪个同学有什么优点,哪个同学的缺点是什么,以前发生过一些什么事。这样一来,一箭双雕,既可以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又可以了解班上的一些学生的情况,由此,班主任可以进行提前教育,防止一些类似情况的发生,做到防微杜渐。

二、面对学生,多带些微笑

无论在教育还是教学过程中,应多带些微笑,对学生多进行鼓励,消除学生对班主任的畏惧心理,这会使学生乐意接触班主任,乐意接受班主任的教导。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你很有可能挖掘出埋藏在学生内心的大金矿。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班主任 www.banzhuren.cn)在上学期有一段时间,我教育学生时很严厉,且很容易在课堂上发脾气批评学生,但我发现这种方法批评学生,即使他表面上服气了,但实际上他只是慑于班主任的威严而心里并不服气。后来我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在批评学生时,并不都是板着脸,而是先从他的优点入手,表扬他的优点,再指出他做得不好的地方。我发现这种批评的方式学生较容易接受,且大大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三、关爱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尤其是奖惩方面,对优秀学生和后进生应使用一个标准。通常优秀学生容易受到偏爱,而后进生常使老师产生偏见,所以班主任“执法”,一定要公正,要一碗水端平,如处理偏颇,则会助长好学生的坏习惯,压抑后进生的上进心。若班主任对优秀学生和后进生的错误和缺点一视同仁,这样较容易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信任。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很不容易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真实地位,因为我们去评价一个学生时,往往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评价其“好坏”,而忽略了学生本身的主体性。

四、信任学生,尊重学生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