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康复科实习阶段性总结8篇

时间:2023-03-06 15:59:22

康复科实习阶段性总结

康复科实习阶段性总结篇1

一、竞赛内容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要求,贯彻“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主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实效实用的原则,注重各类人群日常工作生活科技需求,把科学素质知识、高新科技知识与节能降耗、生态环保、安全健康、低碳经济以及农业、畜牧、水产、林果和日常生活等科技知识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系统深入的普及性学习,以学备赛,以赛促学。

主要内容包括:《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有关知识,科技前沿知识,高新技术知识,节能、环保、安全知识,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水产养殖以及日常健康生活等基本科学知识。

二、参赛人员

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出的四个重点人群,参赛人员分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四大类。

三、竞赛步骤、形式

竞赛活动共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初赛、复赛阶段采取试卷答题形式;决赛阶段采取现场知识竞赛形式。

第一阶段:初赛阶段(11月30日前)

市科协将科学素质知识竞赛试题通过金宏网发到各镇、街道、市直有关单位,由各单位印发竞赛试卷,组织在职职工全员书面答题,自行阅卷,并将成绩汇总连同竞赛情况工作总结报市科协,竞赛试卷由各单位存档。各镇、街道除组织机关全体工作人员答题外,还要组织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村科普员和科技带头人参加答题。

各单位在进行竞赛的基础上,选拔出3名参赛人员组成一个代表队,参加复赛。

第二阶段:复赛阶段(12月上旬)

采取笔试的形式进行。各单位选拔出的代表队参加市里组织的统一考试,按照各参赛队笔试总成绩,选拔出6支代表队参加决赛。

第三阶段:决赛阶段(12月中旬)

采取现场知识竞赛答题的形式进行。由各参赛队抽签确定顺序进行决赛,答题方式分为个人必答题、小组必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题。

四、奖励办法

本次竞赛设团体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设优秀组织奖16个。对获奖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五、几点要求

1、要高度重视,广泛发动。开展全民科学素质知识竞赛活动,是检验学习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效果的有效形式,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搞好思想发动,将竞赛活动作为深入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测评当前我市全民科学素质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宣传普及科学知识的良好平台,确保竞赛活动扎实开展,并不断扩大社会效果。

2、要精心组织,规范运作。市科协要抓紧编写竞赛参考题目,精炼学习内容,明确竞赛范围,细化竞赛规则,确保竞赛活动公平、公正。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好集中学习、统一考试和参加竞赛等活动,确保学习、考试和竞赛效果。

康复科实习阶段性总结篇2

【关键词】人工肩关节置换 康复 护理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能在三维空间进行功能活动。术后针对性、分阶段性的康复护理对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必不可少。2006年8月~2010年10月,本院骨科对16例人工肩关节置换患者实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总结相关护理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8月~2010年10月,本院骨科对16例人工肩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例,女性11例;年龄38~71岁,平均49岁;左肩4例,右肩12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

1.2方法

均在全麻或高位臂丛加颈丛麻醉下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对此组患者实施各方面康复护理指导后,通过随访的方式对患者日常生活中肩关节ROM的活动范围进行调查统计。

2 结果

按Neer评定系统评分,疼痛35分,功能30分,肩关节活动范围25分,解剖复位10分。总评分90分以上为优,80~90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以下为差,本组患者通过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12周,肩关节被动ROM达正常范围,大部分日常生活能够正常完成,术后24周,患者日常生活能够正常处理。其中优4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87.5%。

3 康复护理

3.1心理护理

康复护理工作包含着重要的心理因素,可起到治病或致病的作用。我们应当把心理康复作为功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功能康复。一般肩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都饱受疾病的折磨,经过长久的考虑,有较强的恢复肢体功能的欲望,有的急于求成,锻炼进度盲目超前,并随意活动;有的过于谨慎,担心活动后致手术失败,所以我们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心态反应,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生活要求、智能等鼓励患者增强康复的信心,同时详细解释手术目的、效果,手术后如何防止脱位及加强指导下的功能锻炼作为谈话的内容。指导病人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最终使所有患者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康复训练。

3.2理疗护理

运用物理的手段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物理疗法,简称理疗。主要方法有光疗法、电疗法、水疗法等。

3.2.1光疗法 应用日光或人工光源治病的方法统称为光疗法,例如微波治疗,其作用主要是热,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松弛肌肉痉挛和镇痛。一般照射在局部,时间20~30分钟,每日1~2次。

3.2.2电疗法 电疗法是通过电刺激对关节屈曲挛缩活动度(ROM)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减轻挛缩,增大ROM,例如复合脉冲治疗,每次治疗时间30分钟,耐受力根据病人情况决定。

3.2.3水疗法 化学冰袋置于肩关节前侧60~90min,以达到止痛、消肿、减少水肿渗出的目的。

3.3功能锻炼

根据Neer等的康复原则,肩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术后0~6周):肩关节被动辅助练习阶段。被动及辅助活动肩关节,被动活动须在病人能够耐受的范围内,肩关节康复在术后24小之内即可开始,首先是钟摆练习,仰卧位的辅助下前屈上举及外旋练习,活动度应严格限制在术中记录的活动范围之内。患肩相邻关节康复在术后24小时开始患侧肘、腕、手诸关节主动、全范围活动,前臂等长肌肉收缩练习。

第二阶段(术后6~12周):此阶段练习主要涉及早期的主动活动练习、抗阻肌力练习以及牵拉练习。首先进行仰卧位的主动前屈上举,待肌力逐渐恢复后可改为直立位的前屈上举练习。另外,利用弹性绷带或拉力器可进行内旋和外旋的同时开展患肩的牵拉练习,主要针对前屈上举、外旋以及内旋、内收等活动,其目的是恢复患侧肩关节的活动度。

第三阶段(术后12周以后):此阶段的锻炼内容主要是在保证患侧肩关节恢复良好的前提下进一步的加强练习,目的是逐步完全恢复患肩的肌力与活动度。

3.4出院指导

出院后要求患者坚持进行肩关节运动,避免患肢提重物,禁止做投掷运动,以防止人工肱骨头脱位。术后肩关节功能锻炼约需1年,嘱患者术后1、3、6、12个月分别复查1次,以后每年复查1次。

4 讨论

人工肩关节置换不同于全身其他的人工关节置换,其术后远期结果,不仅取决于手术操作是否成功,而且强调术后个性化、阶段性的康复治疗。整个康复锻炼需要持续近1年半时间,因此,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计划和指导也十分重要,患者需要定期复诊,护士应及时进行正确引导。与患者充分沟通,并对其评估,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该类手术,并制定和实施安全、有效、易懂、系统的护理及康复锻炼计划。

参 考 文 献

[1]姜春岩,王满宜,荣国威.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J].中华外科杂志.2003,41(9):649-653.

[2]沈阳.肩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及康复指导[J].护理学杂志.2002,17(4):269-272.

[3]童培建,肖鲁伟.人工关节置换术并发症防治及术后康复.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0-193.

康复科实习阶段性总结篇3

【关键词】人工肩关节置换  康复  护理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能在三维空间进行功能活动。术后针对性、分阶段性的康复护理对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必不可少。2006年8月~2010年10月,本院骨科对16例人工肩关节置换患者实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总结相关护理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8月~2010年10月,本院骨科对16例人工肩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例,女性11例;年龄38~71岁,平均49岁;左肩4例,右肩12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

        1.2方法

        均在全麻或高位臂丛加颈丛麻醉下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对此组患者实施各方面康复护理指导后,通过随访的方式对患者日常生活中肩关节rom的活动范围进行调查统计。

        2  结果

        按neer评定系统评分,疼痛35分,功能30分,肩关节活动范围25分,解剖复位10分。总评分90分以上为优,80~90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以下为差,本组患者通过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12周,肩关节被动rom达正常范围,大部分日常生活能够正常完成,术后24周,患者日常生活能够正常处理。其中优4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87.5%。

        3  康复护理

        3.1心理护理

        康复护理工作包含着重要的心理因素,可起到治病或致病的作用。我们应当把心理康复作为功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功能康复。一般肩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都饱受疾病的折磨,经过长久的考虑,有较强的恢复肢体功能的欲望,有的急于求成,锻炼进度盲目超前,并随意活动;有的过于谨慎,担心活动后致手术失败,所以我们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心态反应,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生活要求、智能等鼓励患者增强康复的信心,同时详细解释手术目的、效果,手术后如何防止脱位及加强指导下的功能锻炼作为谈话的内容。指导病人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最终使所有患者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康复训练。

        3.2理疗护理

        运用物理的手段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物理疗法,简称理疗。主要方法有光疗法、电疗法、水疗法等。

        3.2.1光疗法  应用日光或人工光源治病的方法统称为光疗法,例如微波治疗,其作用主要是热,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松弛肌肉痉挛和镇痛。一般照射在局部,时间20~30分钟,每日1~2次。

        3.2.2电疗法 电疗法是通过电刺激对关节屈曲挛缩活动度(rom)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减轻挛缩,增大rom,例如复合脉冲治疗,每次治疗时间30分钟,耐受力根据病人情况决定。

        3.2.3水疗法  化学冰袋置于肩关节前侧60~90min,以达到止痛、消肿、减少水肿渗出的目的。

        3.3功能锻炼

        根据neer等的康复原则,肩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术后0~6周):肩关节被动辅助练习阶段。被动及辅助活动肩关节,被动活动须在病人能够耐受的范围内,肩关节康复在术后24小之内即可开始,首先是钟摆练习,仰卧位的辅助下前屈上举及外旋练习,活动度应严格限制在术中记录的活动范围之内。患肩相邻关节康复在术后24小时开始患侧肘、腕、手诸关节主动、全范围活动,前臂等长肌肉收缩练习。

        第二阶段(术后6~12周):此阶段练习主要涉及早期的主动活动练习、抗阻肌力练习以及牵拉练习。首先进行仰卧位的主动前屈上举,待肌力逐渐恢复后可改为直立位的前屈上举练习。另外,利用弹性绷带或拉力器可进行内旋和外旋的同时开展患肩的牵拉练习,主要针对前屈上举、外旋以及内旋、内收等活动,其目的是恢复患侧肩关节的活动度。

        第三阶段(术后12周以后):此阶段的锻炼内容主要是在保证患侧肩关节恢复良好的前提下进一步的加强练习,目的是逐步完全恢复患肩的肌力与活动度。

        3.4出院指导

        出院后要求患者坚持进行肩关节运动,避免患肢提重物,禁止做投掷运动,以防止人工肱骨头脱位。术后肩关节功能锻炼约需1年,嘱患者术后1、3、6、12个月分别复查1次,以后每年复查1次。

        4  讨论

        人工肩关节置换不同于全身其他的人工关节置换,其术后远期结果,不仅取决于手术操作是否成功,而且强调术后个性化、阶段性的康复治疗。整个康复锻炼需要持续近1年半时间,因此,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计划和指导也十分重要,患者需要定期复诊,护士应及时进行正确引导。与患者充分沟通,并对其评估,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该类手术,并制定和实施安全、有效、易懂、系统的护理及康复锻炼计划。

参 考 文 献 

[1]姜春岩,王满宜,荣国威.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j].中华外科杂志.2003,41(9):649-653.

[2]沈阳.肩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及康复指导[j].护理学杂志.2002,17(4):269-272.

[3]童培建,肖鲁伟.人工关节置换术并发症防治及术后康复.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0-193.

康复科实习阶段性总结篇4

  护士进修个人总结1

  非常感谢医院能给我参加山东省重症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学习的机会,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加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我,让我学到了知识,得到了友谊。再次感谢院领导、护理部、科室对我的支持。这是一次珍贵的人生经历,它必将影响我今后的职业生涯。培训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脱产理论学习;第二阶段,临床实践学习。正是这次机会,使我的专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此将我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短短三个月的学习生活很快就结束了,这次学习对我来说是一种磨练,更是一种考验。一个月的理论学习,是我继学校毕业后第一次脱产学习,机会难能可贵,所以我特别珍惜。

  在经历了10年的临床护理后,现在的我对知识的渴求是发自内心的,不再是像学校学习时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是为了真正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给我们授课的老师都是省内各大医院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们为我们讲述并展现了许多新技术、新理念,大大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

  通过一个月的静心学习,使我对重症监护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对以前一知半解的知识点也有了很好的弥补。同时许多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也通过这个平台与各家医院的专科护士进行了探讨,受益匪浅。两个月的临床实践,各实践基地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硬件设施。我是在滨医附院ICU实践学习的,她们具有一支强大的护理队伍,护士专业基础知识牢固,学习气氛也很好,团结协作精神也很强,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病人的病情评估和病情观察,并能运用有效的带教技能言传身教,这都是我们在她们那里看到的闪亮点也是我们所要学习的重点。

  我院ICU起步较晚,综合护理技术和理论尚浅。而滨医附院ICU成立较早,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科室,技术力量比较雄厚,专业诊疗设备先进齐全。比如监护仪,呼吸机,微量泵,血滤机,心电图机,球囊反搏仪,纤支镜等。专业监测技术也很先进,如颅内压监测,PICCO,腹内压监测等。还有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有创动脉压测量,气管切开接声门下吸引护理。有先进的设备,相应必须有技术先进的医务人员,所以科室里每个医生都会气管插管,以及中心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护士除了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降低病人的感染率,还必须是一位全科护士。危重患者的抢救(心肺脑复苏)以及医护配合是最基本的,另外还有一些先进护理操作技能:深静脉导管的护理技术、人工气道的管理、CRRT患者的护理、肠内营养鼻肠管置入及护理等。此外院感控制及造口的护理也是科室特色之一。

  学习期间,我本着虚心请教,认真学习,勤奋工作的态度,积极主动融入滨医附院ICU科室中去。通过带教老师的细心讲解以及自己的主动学习,能够基本掌握和熟悉相关知识及监测技术的方法。

  除了先进的设备硬件,滨医附院ICU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应急能力和过硬的护理技术及慎独精神也让我记忆深刻。每位责任护士从交接班开始,会从头到脚认真评估病人的病情及相关阳性体征,仔细查看皮肤,对于枕后,后颈部,尾骶部,会阴部,足跟等重点部位更是细细看过。从上到下查看每一根管道的情况。有伤口的病人及时查看伤口及敷料,观察引流量。评估完病人,护士会及时了解相关的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接下来开始一日的护理工作。工作中她们很注重细节,比如为了区别不同的静脉维持药物,会使用不同颜色的标签予以区分,对于静脉以外的管路统一使用红色标签与其区分。ICU患者病情变化往往很突然,因此护士的应急处理及急救就显得格外重要。

  ICU由于病人的特殊性,一些制度也比较先进,比如说病人由他的主治大夫和ICU的医生、护士共同管理,要求护士对病人的病情“全知道”,所以护士长实行床头“复述式交班”,督促责任护士对所管病人病情都了解,且在交班中可纠正一些护士对病人病情叙述的不当,减少了和患者及患者家属在沟通中引发误会,利于护患沟通。在科室工作时,能够感觉到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烈,对病患提出的各种疑问都能合理的解释并明确告知病情发展及预后。

  除了较强的工作能力,同事间团结一心,合作默契,也会让工作更加顺利。无论在理论学习阶段还是在实践阶段,给我感触最深的是: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高度。理念的转变很重要,思想指导行动,只有我们的理念正确了,我们的护理工作才能有成效。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是我们的宗旨,我们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减轻患者痛苦。如果没有切实做到为病人服务,那即使掌握再多的知识也是没有价值的。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护理工作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基础护理是根基,专科护理是保障;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发展专科护理;在专科护理的过程中提升基础护理;我们要把基础护理做实,把专科护理做精;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这次学习极大的开阔了我的视野,特别是同学们浓厚的学习气氛、探索精神,不断激励着我尽快地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及技术。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我要将我在学习中见到的与我们医院所不同的地方以最好的选择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并把好的作风和经验带到工作中,不断提高临床护理技能,更新护理理念,使科室护士的综合素质得以整体提升,对以后的岗位工作定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我院的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护士进修个人总结2

  首先要感谢各位院领导及科室领导能给予我这次去中国康复芯恐行腜t科进修的机会,我知道这次机会对于我来说实属难得,这中间有各位领导的信任和期望。半年当中始终不忘科主任的嘱咐一定要多问多动手多与带教老师沟通,把握好这次进修的机会,努力完善自我。

  北京博爱医院隶属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是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经北京市医保中心审核,被确定为北京市首批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并于XX年4月29日正式挂牌服务。 医院设有功能齐全的临床科室和康复业务科室,有内科、外科、骨科、脊柱脊髓外科、中医科、脊柱脊髓损伤康复科、儿童脑瘫科、偏瘫康复治疗中心、言语听力康复治疗中心、心理治疗科、社会职业科等;医技科室有理疗科、影像科、功能检查科、检验科、内窥镜室、骨密度室等。同时开设了各类综合门诊服务,包括普通内科、呼吸内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神经内科、妇科、口腔科、眼科、白内障复明中心、耳鼻喉科、皮肤科、中医、透析、肠道门诊等。运动疗法科成立于1988年,占地约1300m2,拥有国内外各种先进的康复设备,总价值约合人民币600多万元,现有康复技术转业人员40余名,其中获得国外资格认证和学历的15余人。运动疗法科主要针对脑血管病、脑外伤引起的偏瘫,脊髓损伤引起的瘫痪,脑瘫儿童和骨科疾患等病患进行康复治疗和训练。

  在pt科进修期间能遵守医院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科室小讲课,与老师及同事和睦相处并熟练掌握了“三瘫一截”即偏瘫、截瘫、脑瘫、截肢的功能评定及制定训练计划。这次进修我主要以学习脑卒中病患的康复为主,即采用一切措施预防残疾的发生和减轻残疾的影响,使病患最大程度的重返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脑卒中病患肢体功能康复的最佳时期是在发病后三个月以内,这个时期进行康复能使病患肢体功能恢复的进度加快。康复治疗的时间越早越好,只要病患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就可以开始。总之发病6个月以内都是有效康复期;若病程1年以上,则康复效果和肢体功能恢复的速度都会降低。所以这就需要各科室的医务人员能够相互配合做好脑卒中病患的早期干预。另外还要做好宣传工作使病患、病患家属与医务人员相互配合积极主动参与到康复训练当中来使其早日康复,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通过学习让我更加明确了康复医学的必然性,它是随着社会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丰衣足食,平等参与社会劳动但现实社会中残疾人在各个方面的现状都比较艰难。所以如果我们能恰时的应用康复医学对病患进行治疗,就可大大的减轻残疾人、老年人、各种慢性病病患,急性期及恢复早期的病患的病痛。

  护士进修个人总结3

  我于四月四日至十日到重症医学科学习。首先,我非常感谢科主任和护士长能给我这次学习机会,学习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但学到了很多知识,自感受益匪浅。重症医学科成立于20XX年,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庞大的医护队伍,独特的病房结构等,给病人创造了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在这里学习的这段日子,我感触良多。

康复科实习阶段性总结篇5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确诊并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20例,年龄23~68岁,平均46.5岁,均为已婚女性,语言沟通能力正常,无精神及认知障碍。将2011年6月~2012年5月60例乳腺癌患者设为对照组,2012年6月~2013年5月60例患者设为试验组,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语言表达、病情及治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试验组采取PDCA循环法实施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1.2.1P-计划阶段:

①分析现状,提出问题:由责任护士深入病房,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寻求健康教育达标率不高的原因。②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科室成立健康教育QCC品管圈小组(由护士长、护理秘书、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组成)。选派经验丰富、业务素质高的主管护师担任圈长(责任组长);圈长主持召开讨论会,采用头脑风暴法,找出影响健康教育达标率的原因。③找出主要因素:通过QCC品管圈小组针对问题反复讨论,目前影响健康教育达标率主要因素为:护士因素:护士对健康教育工作重视不够;护士自身健康教育知识及教育能力的因素;患者因素:患者的年龄、文化、职业、社会支持、认知等均影响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缺乏依从性。

1.2.2D-实施阶段:

①提高护士健康教育意识和健康教育能力;参与本研究小组成员定期进行阶段专业知识培训及相关活动,组织护理质量管理PDCA循环学习。②每位责任护士分管6~8名,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将健康教育贯穿于预防、治疗、护理、康复和管理许多具体环节中,还要做到随时解答患者和家属的咨询。③根据健康教育的整体方案安排实施健康教育的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④组织患者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⑤本研究小组成员每半月进行小组讨论,对健康教育不足之处进行记录,提出改进意见。共同分享经验,确保乳腺疾病专业知识水平的动态进步。

1.2.3C-检查阶段:

根据健康教育计划要求,对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与健康教育的预期目标做对比分析,检查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措施完成情况,及时消除影响目标完成的不利因素,促进健康教育总目标的完成。

1.2.4A-处理阶段:

QCC小组成员进行总结、分析。总结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将其作为推动下一个循环的动力和根据。促进健康教育循环、阶梯上升,使管理质量不断改进。

1.3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两组患者均由调查员进行统一发放和收回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乳腺癌相关健康知识(综合治疗、健康饮食、预防复发等),健康技能(如上肢功能锻炼、皮瓣护理、自查等),自我护理(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合理锻炼等)的掌握情况及满意度调查表(共16项内容,每项内容分为满意、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4个选项,全部满意为满意问卷,每张问卷有3项以上不满意视为不满意,其余视为基本满意)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满意度测评。其中失访4例,对照组3例,试验组1例。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技能的掌握、自我监测护理和健康教育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健康教育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2,P=0.0335)。

3讨论

3.1运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

PDCA循环法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步骤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对乳腺癌患者生理、心理、家庭及社会等方面系统评估制订出目标,提出重点问题,解决问题。主动采取多种健康教育方式,使患者和家属在治疗期间获得更多乳腺癌相关健康知识和技能、掌握更多自我护理技巧。增强了康复治疗信心,调动了患者和家属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和生存质量。

3.2运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进行健康教育,促进患者满意度提高:

护士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自觉地评价健康教育效果,及时调整计划,不断完善措施,从而提高了护士服务意识、工作积极性和业务水平;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有效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3.3运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进行健康教育,促进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

康复科实习阶段性总结篇6

关键词:中医康复护理 常规内科护理 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效果

在实际的生活中,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是目前社会发展研究的最主要的难题,一旦研究成功则对于人们的身体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很多脑梗死住院患者由于病情刺激环境变化,其他不良因素等影响,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良现象,不利于后面的治疗和干预,因此必须及时地进行干预护理。而该文采用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2种方式的对比实践,逐步理解其中的护理方式的不同所带来的效果的某些差异。

1 护理方式

1.1 情志护理

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护理工作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到情志护理,情志护理符合中医内经中所提出的思想,逐步根据现有的喜则气散和怒则气上等原则,针对原有的脑梗死疾病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亲切和蔼的态度,这样可以逐步揭开患者的心结,树立起其面对疾病的信心,缓解心中的不良心绪,提高患者的积极性,使其提高积极面对生活的热情,这样可以与患者之间建立起相互沟通的渠道,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使其了解并所获取的专业性的护理知识。

1.2 饮食护理

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必须要根据实际需求将由于脑动脉血管硬化引起脑梗死疾病患者的饮食进行严格控制,减少其中脂肪的摄入量以及做好蛋白质纤维的饮食管理,使得患者能够得到全面的营养均衡效果,提高对外界的病菌的抵抗力,使得原有的疾病能够尽快痊愈,能够减少由于饮食问题所造成病情恶化的概率。不仅如此,对于护理工作来说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饮食需求来对其进行调整和管理,这样可以加强其足够的功效,充分体现设计因素,做到最好的饮食管控结果。

1.3 运动护理

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可以通过运动护理的方式对其进行有效管控,与实际的患者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其四肢血液的循环,为恢复四肢的功能和患者的行走活动奠定基础。在进行护理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将患者的锻炼事项进行调整,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及其锻炼强度,逐步地帮助恢复患者的基础性的身体功能。

1.4 起居护理

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必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指导患者合理有效地安排休息时间,保证患者具有充足的休息时间,逐步地促使患者体内的阴阳得到平衡,保证身体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增强患者对外界不良因素的抵御功能,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患者的自身恢复效果。而与常规护理不同的是,中医的辨证治疗能够保证患者在进行治疗时逐步了解患者的身体内部的各项指标,根据患者的实际检测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方式,提高其护理效果。

2 护理方式相关讨论

在中医学的治疗管理中,必须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脑梗死疾病进行有机分类,一般来说,其应该是属于中风类疾病。在实际的治疗中,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将每一个阶段进行有机划分。一旦患者体内的阴阳产生失调就会产生一定的真气脱散情况,四肢也会出现麻木瘫软的症状。脑梗死患者疾病的产生是医学治疗与护理上的一大重要难题,也是社会管理中重要的、全面性的要点因素,必须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积极性与配合性,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与机体免疫力,制定好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实践能力,以此来对护理方案进行创新,这样才可以将不同的护理工作进行有机的开展。

3 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

3.1 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不足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经过详细地调查研究分析,我国现阶段的医院普遍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人员自身没有做好具体的工作培养和岗前培训,综合素质水平不足,未能照顾到患者的病情需求,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实际的工作中,医院部分的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人员没有进行基本的岗前实习培训,对于基本知识的理解不足,在护理过程中一旦遇到不会的知识就容易脾气暴躁,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准水平较低,基本的工作职业道德缺乏,容易与患者之间产生一些矛盾。不仅如此,这样的医护工作者还容易使得患者对其产生不信任,患者病情难以得到有效的平静和修复,这会严重影响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也会造成整体的护理效果低下。

(2)在实际的工作中,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以及相应的证书。并且在实践中有专业的老前辈进行基本的授课,保证自己能够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这样的话,不仅可以及时在工作中获取患者的信任,也能加深与患者之间的默契,保证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质量的有效提升。经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现阶段的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患者大部分在进行具体的工作中都没有及时地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未能充分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而且很多时候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人员对于基本的护理技术掌握不扎实,往往会出现一些明显的错误,这样会严重影响实际的工作形象和医院的声誉。

3.2 脑梗死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原因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大多数患者都会惧怕治疗所带来的疼痛感。在这样的情况下,护理工作很难在患者具有抵触情绪下进行开展。但是一旦这种情况出现,患者的家属容易把患者现阶段情况恶化产生的结果的责任推卸到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人员身上。因此,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者必须掌握熟练的技术,具备专业的知识理论,给患者带来安全感,使得患者能够给予护理工作人员信任,进一步推动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进行治疗时,很多家属都不理解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者的具体内容,往往把很多责任都推卸到护理工作没有做好,对于患者的实际情况不理解,偏向于自己的家人。

3.3 医院的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环境原因

在实际的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中,医院的周边环境也会对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安全产生一定的问题干扰。一般来说脑梗死患者总是要寻找护理技能较好的护理工作人员来进行疾病的治疗。但是就我国现阶段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的情况来看,医院的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人员,技术熟练的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人员不算太多。因此,工作人员的有限性,也使得脑梗死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往往要等待过长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求医院安排合理的护理工作人员进行陪护工作,避免患者等待时间过长,而造成一些不良后果。

4 对策

4.1 建立健全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体系

在实际的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中,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避免出现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安全的隐患,首先要保证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者具有较高的护理工作知识或者丰富的护理经验。这样可以在实际护理中能够解决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完成具体护理工作不会出现差错。对于新入职的员工要进行基础知识的考核,加快工作人员的思想变革和加深知识的巩固理解,考核合格后需要进行1~3个月的岗前培训,加强新员工对于知识的理解和科室的文化认同感。与此同时,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举行相关的讲堂知识培训,培养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建立起相关的制度体系培养重要的人才。不仅如此,针对实际的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必须及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理解现阶段患者的实际需求,减少部分隐患的产生。

4.2 优化医院的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环境

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要及时解决工作中所出现的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医院也要定期的优化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环境,为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提供一个有效干净的场所。不仅如此,对于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人才也要及时进行招聘、培养和挖掘,进一步提高整个医院的人才资源队伍质量。在进行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工作时必须要及时教导相关人员学习新进的知识、掌握进鲜的技能以及和工作相关的技术。与患者进行交流的同时,及时了解患者新阶段的病情,并且针对现有的病情及时查找相关的资料文件,对某些症状进行特定性的分析,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在进行护理时,了解患者病情产生的原因,针对不同的情况,与医生相互讨论,为患者的有效治愈增加助力。

4.3 加强护理工作人员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根据现阶段的研究调查发现,很多护理工作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就是护理工作人员与脑梗死患者以及家属之间的沟通有效性不足,并且时常会出现一些分歧矛盾。针对这些情况,护理工作人员必须要进一步改善自己的服务工作态度,及时对每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让患者和家属都认识到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的价值与作用,并且能够让他们认可这种工作的实际效用。不仅如此,在后续的护理中也要加强与脑梗死患者家属之间的联系,及时反馈一些患者在医院的现状以及现有的情绪波动问题,根据自己的专业素养,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及时地从根源上排除患者的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安全隐患,为患者能够有效治愈奠定基础。

4.4 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

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积极组织护理工作人员,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进一步学习医院的护理工作条例,加强护理工作病历的书写规范。从具体情况出发,理论上降低护理工作安全隐患。不仅如此,还可以与其他医院进行交流合作,定期组织相应的专家进行知识的传授,以专人代教的方法,保证每个护理工作人员都能达到国家规定的考核标准。与此同时,还需要积极鼓励护理工作人员加深自身的思想学习觉悟,主动学习和深造,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建立专门的学习小组,定期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考察,明确基本的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素对护理工作造成的威胁,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工作积极性。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国家越来越重视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管理工作。为了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水平,必须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其疾病的变化情况及时记录,逐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促进该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瑾.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 2016, 8(7):115-116.

[2]毕茹,李娜.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名医,2019(8):202.

[3]李成香.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5):218-219.

[4]王萍,汪芳.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效果的比较[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 29(11):1723-1724.

[5]张娜.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7):314-315.

[6]吴春妍,谭玲,赖春燕.时间康复护理方案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11):1585-1586.

[7]康志娜.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肢体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OL].四川解剖学杂志,2019(4):162-163

[8]刘连红.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评价[J].心理月刊,2019,14(23):105-106.

[9]邱伟红.家属参与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6):5273-5274.

[10]刘芳.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效果对比[J].中医药导报, 2014(11):104-106.

康复科实习阶段性总结篇7

关键词 面肌康复训练 牵正治疗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由风寒、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引起的局部神经营养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1],临床上表现为表情肌瘫痪、口轮匝肌瘫痪、颊肌瘫痪、Bell氏征等五官变形及功能障碍等症状,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的不安与痛苦。

一般常规治疗多采用应激抗炎,抗病毒,针灸,理疗等措施,很少应用面肌康复护理训练来配合治疗,使患者愈后不够理想,病程长,易留后遗症。作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观察制定了严格的康复护理训练方法[2],对46例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牵正康复训练配合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06年10月在我院神经康复内科收治的面神经麻痹患者87例,随机分为康复组患者46例,其中男29例,女17例,平均年龄60.5±5.8岁;对照组患者41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9.8±7.8岁。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接受神经康复内科的常规治疗(包括抗炎、抗病毒、针灸、理疗等),同时将康复训练的方法教会患者,按两个阶段递增进行康复训练。

在康复训练前,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①患者头面部及耳廓周围切勿受风着凉,可适当热敷;②戒酒至愈后2周;③忌食辛辣,鱼虾等海产品。

第1阶段:发病始至第4日,由康复护理师示范,帮助督促患者进行:①皱舒眉300次/日;②闭睁眼300次/日;③耸鼻300次/日;④提口角300次/日。以上动作每做100次后停止,做放松肌肉练习,即用双手四指轻拍面部,顺序是先两颊向上至前额,然后用中指按摩眉弓,眼脸周围鼻翼两侧,口周及下颌。

第2阶段:发病第4日至痊愈后2周,在进行下面的训练前要重复做完第1阶段的练习。①闭睁眼+提口角同时做300次/日;②提上唇(露上齿)300次/日;③拉下唇(露下齿)300次/日;④撅嘴300次/日;以上动作每做100次后同样方法做放松练习。

评价患者治疗后的主要参数,在应用面肌康复护理训的46例患者中,痊愈者43例(此痊愈的概念是肌力恢复正常、精细运动功能恢复、五官动与静时均对称),痊愈率占93.2%,平均疗程为18天。另有1例发生面肌精细运动牵强,平均疗程15天;2例发生应用表情肌时五官不对称。而未经面肌康复护理训练的41例患者中痊愈者26例,痊愈率占63.4%,平均疗程为28天。另有7例发生面肌精细运动牵强,平均疗程为30天;8例发生应用表情肌时五官不对称。

数据处理: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采用有序分组计数资料的X2检验。

结 果

两组病人治疗情况比较:见表1。

两组病人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比较。

讨 论

面神经麻痹患者治疗不彻底、留有后遗症会给患者今后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不仅影响容貌,还会降低自信心,本研究对康复组实施系统的面肌康复训练及抗炎、抗病毒、针灸、按摩等治疗,研究结果表明,康复组后遗症的发生率为4.3%,总有效率为93.2%。而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治疗,如抗炎、抗病毒、针灸、按摩等治疗,其后遗症发生率为19.5%,总有效率为63.4%。

因此,面肌康复护理训练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它使患者在每天的训练成绩中增强自信心,能更系统更科学的配合治疗,且简单易行、易于接受。当然,还有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遗憾,我们将在今后的康复训练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这种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90

2 谢德利.现代康复护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

康复科实习阶段性总结篇8

关键词:社区 脑卒中 家庭病床 中西医康复 疗效

【中图分类号】R49,R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004-0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疾病模式的转换,脑卒中的发病率日益上升,具有高死亡率、高复发率以及高致残率的特点,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本课题主要观察运用中西医康复方法治疗社区中建立家庭病床的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78例患者均为本单位在社区建立家庭病床的脑卒中病人,年龄53-76岁,其中男性42例,女性36例,病程4-15个月。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无重大内科疾患及并发症,如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表现、消化道出血、截肢等,无精神残疾及前庭、小脑功能障碍,无严重语言功能障碍,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晰,认知功能正常,四肢、骨关节活动正常。随机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中西医康复治疗组,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脑卒中病情轻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常规内科治疗方法均相似,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营养脑细胞、预防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等,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及必要的健康宣教和康复咨询,但不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仅在家人的帮助下进行康复锻炼;中西医康复治疗组除常规内科治疗外,增加运动疗法、作业训练、针灸(或/和艾灸)、推拿、物理因子等康复治疗,分三个阶段,共4个月。第一阶段为第1、2个月,第二阶段为第3月,第3阶段为第4月,每周派康复治疗师上门三至五次进行康复治疗与训练,家人协助跟进,每阶段末小结评定功能恢复情况,并制订下阶段治疗措施。

1.3 疗效判断标准。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时(初期评定)、第一阶段末(治疗2个月后中期评定)、第三阶段末(治疗4个月后末期评定),由同一康复小组进行疗效评定,采用Barther指数评定患者ADL能力,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功能独立检查FIM评定患者功能及独立生活能力、Berg平衡量表评定患者平衡能力。

1.4 统计方法。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康复评定结果如下,可见治疗组评定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Barther指数评定平均得分

组别 n(例) 初期评定(分) 中期评定(分) 末期评定(分) 提高比率(%)

治疗组 46 36.3 58.4 62.3 171.6%

对照组 32 37.3 45.9 48.1 129.0%

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上肢66分、下肢34分,总分100分)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结果如表2。

表2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平均得分

组别 n(例) 初期评定(分) 中期评定(分) 末期评定(分) 提高比率(%)

治疗组 46 42.1 58.3 64.1 152.3%

对照组 32 43.2 51.8 56.25 130.2%

采用功能独立检查FIM(总分126分)评定患者功能及独立生活能力,结果如表3。

表3 功能独立检查FIM评定平均得分

组别 n(例) 初期评定(分) 中期评定(分) 末期评定(分) 提高比率(%)

治疗组 46 53.1 80.0 90.2 169.9%

对照组 32 53.8 65.1 70.1 130.3%

采用Berg平衡量表(总分56分)评定患者平衡能力,结果如表4。

表4 Berg平衡量表评定平均得分

组别 n(例) 初期评定(分) 中期评定(分) 末期评定(分) 提高比率(%)

治疗组 46 14.1 26.2 29.3 207.8%

对照组 32 14.3 20.5 22.8 159.4%

3 讨论

康复治疗能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减低致残率已被大量研究证实。由于脑卒中后的康复是一个较长的过程,目前我国医院病床极为紧张,存在医院床位有限与脑卒中高发病率之间的矛盾,使许多患者在医院度过急性期后即须出院回家,而稳定期的恢复治疗往往得不到重视。社区家庭病床是医疗机构、患者、家庭“三位一体”的形式,坚持因病施治的原则,是定点社区对适合在家庭条件下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的某些病人,在其家庭就地建立的病床。

规范化的社区康复(fcommunity-base rehabilitation)治疗包括,弛缓期脑卒中患者:①卧位和坐位抗痉挛姿势的摆放;②患侧肢体各关节的被动运动;③翻身和转移练习;④坐位训练。痉挛期患者:此期康复目的主要是抑制协同运动模式,尽可能训练肢体的分离运动,提高肢体的协调性,增强肌力,逐渐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行走能力。①坐位与站立位转换训练;②站立训练从靠墙站立逐渐过渡到支撑下站立、独自站立;③室内步行训练;④上下阶梯训练;Brunnstrom分期在4期及以上的患者,更侧重于目标性强化训练,以减少异常的运动模式,为克服健侧肢体代偿而产生的“习惯性废用”,适度使用强制性运动疗法,鼓励患者尽量应用患侧肢体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在整个过程中,传统的针灸(或/和艾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可贯穿其中,另外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功能情况,安排作业治疗,从而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日常生活训练,如饮食、梳洗、穿衣等日常生活活动,以及绘图、拼图等文娱方面的训练。

本课题研究表明,中西医康复治疗组的ADL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独立生活能力、以及平衡能力较内科治疗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各项量表的评估得分明显高于内科治疗对照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行走能力、社交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运用中西医康复方法治疗社区中建立家庭病床的脑卒中患者具有明显的效果和安全性,适合我国国情,便民利民,弥补了专业医疗机构病床的相对不足,是社区中脑卒中患者进行巩固性治疗,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符合当前的医疗卫生政策,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卓大宏,主编.中国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0

[2] 潘翠环,等.社区康复模式下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2009(6):140-142

[3] 江晓峰,等.我国脑卒中社区康复初探[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1149-1151

[4] 范文祥,等.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68-71

[5] 赵雪萍,等.协同护理干预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及照顾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3(47):206-20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