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服装转正自我总结8篇

时间:2023-03-10 14:50:51

服装转正自我总结

服装转正自我总结篇1

【关键词】服装;款式;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142-01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无处不在于一个有机的系统之中,这就要求我们以系统的、整体的、综合的观点看待事物,服装也一样,从设计的萌芽结构的制定,再到缝制加工,进而流动到市场上,被消费者所接纳等等,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而有些人经常将服装款式设计孤立出来,而轻视其他方面,特别是轻视结构设计,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实际上结构设计在整体服装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服装设计是造型艺术

无论是注重艺术的舞台装,还是注重功能的生活装,服装总归是“人装”。一方面人们用服装来抵御自然界的侵袭,保护自己的身体。另一方面人们用服装来标识类别,展示自我的风采。作为纯艺术的服装,虽只用于欣赏,但其仍要以人着装为根本。并且无论是作为产品的服装,还是作为艺术品的服装,其最终都已具体的物质形态来体现。因此我们可以说,服装设计是以环境中的认为对象进行的一种造型活动。

二、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各大要素内部关系的设计

任何造型艺术都是有形、色、质三大要素组成,服装也不到外。服装形的设计是关于服装造型要素问关系的设计。造型要素中点构成面,面构成体,又由体构成服装部位,各服装部位又组构成服装,这正式造型要素层层组构的过程。而色彩的设计是关于服装的色彩各要素问相互搭配协调的过程。例如:由原色构成问色,由问色组成复色,色彩的花与素、深与浅,对比的强与弱、主与次等。而材料的选择与搭配也要造型、结构、款式进行,材料的刚与柔、重与轻、吸湿性、弹性等都要根据款式结构而定。

实际上,服装结构设计存在于整个服装设计系统中,贯穿于系统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及全面全过程。在对服装的创造设计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实践,结合对结构的分解和对工艺的研究、操作,不断地总结归纳色、形、质的运用是否合理、准确、协调。要从总体上把握服装设计,而非仅仅停留在设计稿中,那样仅是纸上谈兵。

三、款式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关系

服装款式设计也称服装形象设计或服装效果设计,是变现服装外观效果的工作,是服装设计的表面部分。在设计的初始,由于灵感的触发,设计师的头脑中会有由某一花色或才质的衣料所形成的一定式样的服装,甚至于连同着装人的整体形象。但此时这个形象很虚,要经过反复推敲、修改后才能定稿,并以效果图的形式记录下来。此时只能定出服装造型、色彩、材料与工艺的表面的大效果,而设计的具体实现以及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要到结构设计中去验证。

有了结构设计才使款式设计的方案得以实现。款式设计把握服装的宏观效果,而结构设计把握服装的具体关系。前者是从宏观上把握服装总体,后者是从具体着手兑现服装总体。总体的把握要从款式设计做起,而总体的落实要依靠结构的落实。款式是服装的生命,结构是关键,两者不可偏废。

四、服装设计的特殊性决定了结构的重要性

服装产生的全过程经历了两次形态的改变。即从立体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立体。第一次立体是设计师头脑中形成的形象。这种形象一般通过效果图表现出来。但是制造服装的材料(衣料)是平面的,决定了无论是在头脑中还是在人体或模特儿上进行的设计,必须要变成平面的衣片,或是服装结构图,这就是第一次“立转平”是服装结构设计具体到数据时的需要,服装结构设计从服装的形象思维中过渡而来,落实到具体的衣片上,大多都必须在平面上进行衣片结构设计,以确定衣片的形状及各部位尺寸大小等。服装结构设计的“立转平”,可以将服装立体的三维造型转化为平面形态的二维图形来绘制,简化了结构图的绘制难度。

服装结构设计的“立转平”是服装设计的科学性与技术性的体现。这一转化过程,充分体现了服装设计艺术与其它类艺术的不同之处。服装设计不同与绘画仅是在平面上进行操作,也不同于雕塑,只要塑造出一艺术形象,以供欣赏,服装必须要回到人体上去加以检验,这就要准确把握立体和平面问的相互转变。

五、服装设计是一个反复“打磨”的过程

服装转正自我总结篇2

笔者所在的企业——江苏苏美达轻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主营纺织服装出口业务,2011年实现出口贸易近4亿美元,实现国内贸易3亿元,实现自主品牌销售近2亿元,当前也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笔者即结合多年从事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探讨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路径选择,以期与专家学者和同行共同谋求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做强做大和可持续发展的转型升级之路。

一、挑战——外忧内困、前后夹击

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312.3亿美元,同比下降2.6%。2012年开年至今,订单难接、开工不足已经成为业界共同的难题,而且订单数量和价格双双下降更是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今年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并突出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世界经济总体呈现迷雾重重,外需依然不振

外需是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发展的基础。进入2012年以来,欧洲消费市场受债务危机的拖累,欧元区消费信心指数连续下滑,需求减缓,不少企业面临经营困境甚至生存危机。与欧洲市场相比,美国经济正在走向缓慢复苏的通道,虽然复苏之路仍须面对多重难题,但普遍预期美国市场将率先承载复苏的希望,同时,值得警惕的是欧美贸易保护措施在明显增加,而新兴市场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胀的双重压力。还有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GDP超过全球一半的24个经济体将经历领导人更迭,政局变化扑朔迷离。总体上讲,2012年的世界政治经济风云变幻,外需依然不振。

(二) 发达经济体占据价值链两端,形成前后夹击

目前,我国的纺织服装出口仍然以OEM贴牌加工为主,自主品牌的出口寥若晨星。我国的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基本上仍然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加工环节,利润微薄,而价值链的两端设计研发和品牌渠道几乎为欧美等国所掌控,这两端所创造的价值占了整条价值链的绝大部分。因此,处在价值链低端的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被价值链两端所围困和夹击的局面尚未得到有效改观,这就带来我们绝大多数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话语权很少,对芸芸小微企业来讲更是如此,提高我国企业在世界语境中的话语权尤为迫切。

(三)东南亚低成本国家抢占市场,形成围追堵截

据光大证券统计,我国沿海地区的平均小时工资为1.88美元,我国内地的平均小时工资为1.44美元,印度的平均小时工资为0.85美元。而孟加拉的月平均工资约为80-90美元,柬埔寨的月平均工资约为100-120美元,越南的月平均工资约为150美元。低廉的劳动力像磁场一样吸引着欧美订单。最近几年来,大量简单产品、棉织品订单流向劳动力低廉的东南亚及南亚国家的趋势愈发明显。随着这些国家产业发展的逐步完善,加上欧美国家给予的关税优惠,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行业逐步形成围追堵截的态势。

(四)我国国内要素成本持续攀升,竞争能力削弱

我国的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丰富而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基础之上的,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壮大、结构调整和社会进步,产业工人的工资水平和劳动保险基数持续上升,且产业工人紧缺。原材料价格在高位震荡,棉价甚至高于世界其它产棉国。人民币升值趋势虽出现过双向波动,并将增加双向波动的弹性,但自汇改以来人民币已经累计升值30%,而且升值的外部压力仍在,再加上中小企业普遍的融资难、融资贵等等。概言之,经营成本的持续高企正在削弱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竞争优势。

总起来讲,2012年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面临的外忧内困、前后夹击的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为艰难的一年。前有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狼”,后有东南亚低成本国家的“虎”,中间面临着成本这座越来越高的“山”!转型升级可谓刻不容缓。

二、机遇——外需刚性、内需广阔

形势严峻,挑战当前。但妄自菲薄、自甘沉沦绝不可取。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作为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我们应当透过现象,洞察到挑战当中蕴藏的机遇。我们面临的机遇,简言之就是外需刚性、内需广阔。

(一)纺织服装属基本消费品,需求刚性

据预测,2012年,美国经济有望增长1.8%,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日本有望增长2.3%,提高2.8个百分点,只有债务危机核心的欧元区的增长率将下降0.5个百分点。而新兴市场虽然面临挑战,但仍然是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衣食住行,衣为先,纺织服装属于基本消费品,因此,市场需求是刚性的。在以高科技著称的发达经济体日本,优衣库(UNIQLO)的老板柳井正成为日本新首富,也许就是对纺织服装刚性需求的最佳例证。市场永远在,机遇永远在,关键是谁能抓住机遇、怎样才能抓住机遇。

(二)我国纺织服装占据优势,难于替代

在挑战面前,我们绝不能忽略一个大的客观环境,那就是我国纺织服装业具备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和基础设施,在世界纺织服装出口的大舞台上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世界格局中的优势地位一时难以撼动!况且,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成本依然有相当竞争力,不仅如此,很多高端品牌的生产加工基地正在向中国转移,我国正在承接着世界高端品牌的转移。现在,中国服装的产量占到了全球的四分之一,服装出口占到了全世界服装贸易的三分之一,事实上,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耕耘和积累,我国逐步构建了全球最大的服装产业体系。

(三)国内市场蕴藏巨大潜力,内需广阔

中国依然是当今世界最有活力的新兴经济体,且正处在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商务部牵头制定的国内贸易发展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翻一番的目标,到2015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0年的15.7万亿元上升到30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而恒泰证券的报告显示,根据Euromonitor的预计,2014年我们服装市场零售额将达到20337亿元,2009到201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3.4%,远高于我国GDP的增速。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预测,今后十年内需将是中国纺织行业的第一发展动力,中国服装纺织品的消费将进入新的阶段。可见,我国的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空间广阔。

(四)国家重视纺织服装产业,政策稳定

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得到了国家的密切关注和扶持。今年以来,继工信部了《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后,商务部等十部委联合了《关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指导意见》,温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保持外贸政策基本稳定,稳定出口退税政策,扩大贸易融资和信用保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对提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信心和促进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起来讲,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仍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客观环境,但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这个挑战和机遇相伴共生、压力与动力互为倚伏的形势下,大挑战中一定蕴藏着大机遇!问题的核心正如稻盛和夫所说的,开展有别于其他公司的经营,这才是公司的真正实力所在。我们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只有顺势而为,探求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才能在逆境中突围。

三、路径——转变方式、调整结构

在当今形势下,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应坚定信心,勇于迎接挑战,全力以赴围绕转变方式和调整结构两个方面转型升级。笔者基于企业经营的实战层面,从理念、方向、战略和策略四个方面,提出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一) 理念:以效率为核心,以提升质量为关键

效率决定了一个企业究竟能走多远。一直以来,纺织服装企业大多是依靠投入人力、土地和设备来实现发展的粗放型增长,随着世界产业布局的调整和转移,国外需求放缓,企业经营成本的快速上升,这种粗放型增长已经难以维系。过去成功的模式不代表今后仍能获得成功,惟有因势利导、以变应变方能有效应对。首先要树立以效率为核心,以提升发展质量为关键的发展理念。

转型升级的衡量指标是什么?笔者以为应是效率的提升!反映在财务指标上,那就是人均效益的提升!因为,效率是投入和产出的比率。投入少,产出多,效率就高,效率其实是拉开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之间差距的最核心的因素。中国的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但我们的人口有十几亿,中国的人均GDP只有4700美元左右,经济总量第一的美国人均GDP是47000美元左右,相差10倍,这其实就是效率的差距。现在国家大力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其实核心也是为了提高效率。纺织服装企业普遍加班加点比较多,员工感觉很疲惫,一方面反映了我们的行业特点,劳动密集型,另一方面反映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不够高。中国纺织服装从出口大国走向出口强国的转型导向是坚定不移的,为此,我们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要想成功转型,首要做的功课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以效率、专业化、以质取胜、精兵强将为核心思想的转型发展之路,全力提升效率,从而提升发展质量。

(二)方向:构筑产品专业化,开拓市场多元化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方向引领道路,方向成就未来。在今天这样一个市场日益细分的差异化竞争年代,专业化的产品愈发成为竞争力。格力电器多年来专注空调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拓展,如今成就了全球空调市场的翘楚,2012年的销售目标为1000亿元,正如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所说的,专业化没有“天花板”。的确,一束光线是否具有力量,关键在于它们是否聚焦。激光之所以能击穿钢板,其力量来源于聚焦,将有限的资源聚焦在明确的局部,就能够产生强大的击穿力量,这就是专业化的威力。

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必须明确自身的定位和方向,笔者以为走产品专业化和市场多元化之路不失为可行的方向。我们大多数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之所以竞争力不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身的产品不专不精,产品力不够,导致在众多竞争者中无法脱颖而出,实践也证明,作为纺织服装晴雨表的华交会和广交会,专业化的产品更能吸引客户。当然,笔者并不排斥产品多元化,但多元化应是在专业化基础上的多元化,其本质仍应是产品专业化。在今天的全球市场中,即便是单一的产品,对一家企业来讲,其市场也是无限大的,为此,我们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要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深耕某一类拳头产品,努力做高附加值产品,以专业化的产品主攻品牌客户,优化客户结构,做强做大主流客户。同时,以专业化的产品稳固传统欧美市场,以专业化的产品进军新兴市场和国内市场,开拓市场多元化,让专业化的产品成为占领市场和吸引客户的砝码,成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

(三)战略:内外贸并举,贸易与自主品牌并重

战略决定命运。面对前“狼”、后“虎”,、中间是“山”的严峻挑战,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实施新的发展战略,在巩固优势的同时开疆辟土。笔者以为实施内外贸并举,贸易与自主品牌并重的发展战略是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可选择的长远之道。

我们一方面要提升产品档次、优化客户结构,稳定发展国外市场,提升发展质量,特别是提升以效率为核心的发展质量;另一方面,则要大力进军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正如波司登董事长高德康先生所指出的,中国是最大的服装市场,是全球化的必争之地。所以开拓国际市场,必须把国内根据地打好,必须做到内外贸并举:一是开展国内贸易,当前,国内品牌发展迅猛,且尚没有将生产加工环节迁移到海外,我们出口企业要发挥我们在外贸上建立起来的优势,着力攻克国内品牌客户,努力与之建立合作关系;二是有条件的可以构建自主品牌,相对于习惯走短平快路线的外贸,自主品牌的经营需要长期的灌溉,外贸可以以产品为要点,自主品牌却需要以消费者为核心,因此,自主品牌构建与外贸业务有很大的区别,切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笔者从所在企业的实践中深深感受到,在自主品牌建设的道路上,所有的捷径都是弯路,最大的捷径一定是绝路,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攻坚克难、踏实进取,正如有句西谚所说的,华尔街不相信奇迹,真正的成功都是自然而然的成功。当然,不是每一个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都有实力去尝试自主品牌,但贸易与自主品牌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无疑是转型的重要战略。

(四)策略:突破技术研发的瓶颈,延伸供应链

上文所述,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转型升级的衡量指标是效率,而要提高效率,一项重要的策略就是突破技术研发的瓶颈,同时延伸供应链。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要想成功转型,技术和中高端研发是重要的制约因素。这就需要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加大对高精尖专业人才、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建立支持开发和运用新技术的政策机制,大力实施技术创新,着力在功能性和替代性面料研发、款式设计、新型设备引进、生产工艺改进等方面实现较大突破,让技术研发的进步成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

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一方面要从理念和方向上转变发展方式,在战略上实施产品专业化,市场多元化,提升产品档次,优化客户结构,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顺势转移,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供应链转移,开辟新的采购供货基地。根据企业的实际,采取建立办事处、自建工厂、合作办厂、配套加工等多种适合的途径,渗透布局,整合中西部社会产能资源,扩大并形成稳固的产能网络,在消化订单的同时降低成本,帮助我们在转型升级中顺利从中低端向中高端产品和客户过度。当然,在供应链延伸上,我们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也要密切关注和持续研判上游大宗原材料的价格走势,择机锁定价格,以保障预期收益的实现。

以上是笔者结合企业经营的实践,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虽然纺织服装只是我国外贸出口的一部分,但笔者以为对其他外贸企业而言,在理念方向和战略思路必然存在诸多共性,可值一鉴。当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行业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但无数实践证明,在挑战面前的态度就是成功者与普通者之间的分水岭。面对挑战时,选择不同的态度,走不同的道路,到达的终点可能大相径庭。现在,整个行业正在酝酿和累积一场深刻的变革,行业的大洗牌在所难免。但时势造英雄,正所谓:强者愈强,弱者淘汰,吹尽黄沙始见金。只要我们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坚定信心,以创新而前瞻的思路、务实而有力的举措,转变方式,调整结构,提升效率和发展质量,那么,我们一定能在行业深度变革的历史时期,构建全新的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程实:《大衰退难现 大挑战在前——债务危机与全球经济的“2012”》,《北大商业评论》2012年3月第92期。

[2][日]稻盛和夫,译:《阿米巴经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服装转正自我总结篇3

[关键词] 服装业 转型 难点 关系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3)06-0073-05

[作者简介] 刘众(1979 — ),湖北荆州人,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时装设计、美学。

一、引 言

作为最传统也最时尚的产业,我国服装业近几十年来快速发展,为改善人民生活,发展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产业发展瓶颈也日益显现。而在一个不短的时间里,服装业的转型显得比较被动,这与人们对此的认识有着密切的关系。

针对我国经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国家10多年前就提出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但我们的许多地方和企业,并没有充分认识其必要性和紧迫性,产业转型迟缓被动,规模宏大的服装业更是如此。许多企业仍然满足于有订单做,有钱赚,对潜在的风险和问题缺乏足够的警惕。直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海外市场需求迅速萎缩,订单锐减,服装业面临的用工形势严峻、高级专业人才匮乏、销售渠道单一、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生活成本提高,以及人民币升值、国际贸易技术壁垒、节能减排压力等普遍性问题愈来愈突出,才使许多人有了切肤之痛。

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使服装业原有的优势受到严重挑战,倒逼服装业到了非转型不可的地步。

然而,船大掉头难。目前,我国服装业面临的形势依然不可乐观。一是市场需求疲软。尽管最近外贸订单有所增长,出口增速有所回暖,但是长期走好的趋势依旧不明显。二是电子商务强势崛起,给传统服装销售方式带来了很大挑战,百货商场销售额仍呈不断下降趋势。三是国际金融危机后,海外时尚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在这种严峻条件下,产业转型面临的难点不少。

二、当前服装业转型的主要难点

服装业转型是产业领域一场深层次的调整和变革,涉及的问题和矛盾十分复杂和尖锐,其主要难点有如下几种。

1. 库存包袱沉重,结构调整力不从心

我国服装业长期沿袭高速外延增长的方式,企业经营模式存在规模化扩张的惯性,在市场疲软而又缺乏前瞻和调整的状况下,新增门店的销售低于预期,整个产业库存累积超过了放缓的消费需求,进而升级为干扰企业正常运营和转型的危机。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包括男装、女装、休闲服饰在内的22家A股服装类上市公司的存货总量,达到了382亿元。几乎所有服装、家纺企业,都被“库存”这座大山压着。网上甚至流传着服装企业库存够国人穿3年的说法。背着如此库存的包袱,企业即使有转型升级的强烈愿望,也难有实施结构调整的作为。

2. 资金支持疲软,装备升级步履艰难

实施转型升级,我国服装业的装备更新成为一道绕不过去的坎。目前国际服装工业的高度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和集约化,保障了高质量、高档次、快速交货、多品种的要求,而在我国,服装业呈现的仍是劳动密集性特点,电脑过程控制系统和电脑辅助设计系统拥有率低,快速反应的物流、设计和营销一体化系统以及现代仓储设备不足,扭转这种局面,亟需更新设备。然而,我国服装业利润率低,众多企业库存大,销售难,自有资金相对庞大的投入需求,无异于杯水车薪。而来自外部的金融支持仍然很困难。中小企业融资一直是个老大难。目前许多服装企业包袱重,缺少能为银行所认可的抵押物,这样就很难走出“经营困难——贷款难——无法更新装备——经营更加困难”的恶性循环。

3. 创意能力有限,品牌建设水平较低

我国服装业长期处于经营微笑曲线的低端,从事附加值最低端的生产,要么为国际品牌做贴牌生产,要么制造低端产品。实行转型升级,需要着力于自主创新和创立品牌,走向利润集聚高端之路。然而,知道要创品牌是一回事,怎么样创品牌又是一回事。目前,为数不少的企业,对品牌建设的认知度尚比较低,要害是创意能力有限,不是很清楚如何建立自己独特的品牌,往往停留在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上,模仿多,原创少,对于品牌建设必须着眼于文化的意义把握不充分,如何创立服装的民族特色也较为简单和生硬,传统加现代、硬贴标识式的品牌随处可见。从总体上看,怎样在品牌中体现出不断积累的文化内涵,以及一种专属的灵魂和精神,中国服装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 宏观引导不足,无序竞争风险加大

在转型阶段,新旧体制机制的碰撞,各种模式选择的纠结,以及竞争市场的风险都有可能被放大,亟需政府这支“看得见的手”加以引导。但是目前这方面的引导远不能适应实践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整体的战略调整和规划有欠到位,有的地方仍然是走一步看一步,缺乏顶层设计和预见性。二是公共服务平台数量不多,实力较弱,个别地方已建成的平台也鲜有实质性成果,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整个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检测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法律规范尚不尽如人意,无序竞争,甚至恶性竞争现象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服装业转型中出现这些难题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我们的经验不足,世界经济环境不好,体制机制调整有欠到位都不容忽视。解决这些难题,需要一个一个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措施,但是,首要的还是理顺思路,走出误区,科学地分析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处理好各种相关联的问题。

三、转型中需要正确处理的若干关系

服装业转型是生产方式的大调整,也是各方面利益的大调整,需要坚持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稳妥地、科学地处理各种关系。主要的有如下几种。

(一)关于转移与转型

我国服装业布局相当比重在东部地区,随着土地、能源与水资源、人口负荷、环境承载力对发展所构成的刚性约束加大,人力成本的不断提升,不少地方在转型中实施了产业转移,将部分制造环节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这种转移解决了东部的承载力问题,改善了产业结构,对于推进西部大开发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然而,这种转移,不能是简单的物理搬迁,而应是产业转型的有机组成部分。转移产业,应该是有效地优化价值链各环节,使“微笑曲线”整体上升的过程,即价值链附加值整体的上升过程,是一次战略升级。

纺织服装业有一部分属于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其有很强的资源依赖性。产业转型不能成为包袱的转移。落后的生产能力在什么地方都要被坚决淘汰。应通过设备改造、商业模式创新、提高研发水平等手段,帮助低端制造企业发展提升。对于转移出去而形成的服装产业制造新基地,在促进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应形成与东部总部基地合理配套发展的区域格局。要支持各地创办区域服装总部、功能性总部基地,抓整合力度大、产业特色强的项目。从整体上提升服装业发展质量与水平。

产业转移应该是一种良性的区域合作,转移与承接双方要形成平等的合作框架,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因而,欠发达地区也不要 “捡到篮里就是菜”,既要招商更要选商,既要引进产业更要选择产业。要坚持科学承接,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承接,把自主创新和科学承接有机结合起来,不能让今天的发展成为明天的包袱。对于转移落后生产能力的意向,无论什么承接地都应坚决说“不”。欠发达地区没有必要“人穷志短”,今天的青山绿水事实上就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二)关于建品牌与做加工

我国服装业品牌建设处于落后状态,已为业界所认知。现阶段,世界十大顶级服装名牌几乎全部来自欧美,国外奢侈品牌已牢牢占据我国的高端消费市场。虽然近些年来,我国服装业也产生了一些自主创新的品牌,但是同世界先进水平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转型中大力推进品牌建设,在灿烂悠久历史文化的沃土上创建富有中国特色的服装品牌,建设与大国地位相称的服装强国,应成为我们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然而,是不是谈转型就是建立品牌,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来从事品牌建设,则需要认真研究。

近30多年来,我们不少企业长时间做的是加工贸易,擅长的是制造加工,可能对制作工艺、生产流程相当熟悉,而对于品牌建设则缺乏一定的思想基础、管理基础、研发基础和人才基础。如果不顾条件,一哄而起,难免要走弯路。

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知己知彼,细分市场,对自己有着精准的定位,下功夫明确特定的消费对象,提炼品牌的文化内涵,致力于开发自己有特色的拳头产品,坚持不懈地在质量、品种、创新、服务和信誉上精耕细作。创立富有竞争力的品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急于求成有害无益。

我国从事服装制造的企业,可以分出几种类型。如有的是纯加工型企业,有的是能够完整完成从原材料采购到加工的FOB加工型企业,有的是具备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的ODM制造型企业,还有自有批发品牌的制造型企业以及自有专卖品牌的制造型企业。这些企业的差别很大,是不是走建品牌之路,需要因地制宜,一企一策,关键是看现实的和潜在的条件。思想认识、资金储备、人才结构都缺乏必要条件的企业硬要上品牌,产生创意能力有限的问题就不奇怪了。因而,企业要看准自己的优势,选择向能够产生最大的可持续竞争力的方向发展。

在现阶段,一些暂时还缺乏创建品牌条件的企业,应该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有的企业可以发挥自己的制作优势,为本土品牌做加工,把加工做到极致。有的企业长期为国外品牌代工,可以在此基础上,探索与其合作的路径,如收购、参股、等,借船出海,扩大在国际市场的销售,在自主品牌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创新。至于众多规模不大的企业,可以着力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尤其需要深入研究电子商务,将实体店与线上销售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竞争能力。

(三)关于集聚与产业链

产业组织形态从传统集聚为主向现代产业集群和总部经济为主转变,是服装业转型的一个重要任务。以创新、市场、人才为支柱,积极推进一批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成集总部基地、科技创新基地、时尚创意基地和先进制造基地于一体的国际国内产业基地,是服装业集聚的中心内容。近些年一些地方产业转型成功的重要经验是,从成本、劳动力素质和市场环境等条件出发,集聚可以将各种创新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差异化发展优势,从而掌控产业链的价值高端环节。

服装业集聚既要有个性也要体现共性。如国际五大时尚之都各具特色。巴黎是高级时装的发源地,世界时尚设计和信息中心;米兰是高级成衣发源地,世界一流的面料制造基地;伦敦具有悠久的纺织业传统,是经典男装的制作中心;纽约的高级成衣、休闲装、运动装品牌居全球领导地位;东京拥有自己一流的设计和品牌,同时发展高品质的时装加工业。这反映的是集聚的个性。它们共性的东西也很鲜明,即都具备非常成熟的产业链,是一个完备发达的系统。每一个成功的品牌背后,都有如面料、辅料乃至针头线脑各个方面的系统支持。任何一个品牌,哪怕是刚刚起步规模很小的,都可在各环节相当成熟的产业链当中,得到及时有效的服务。

我国服装业的集聚发展一定要注重产业链的建设,不搞简单的物理意义上的集合,不能划几块地,建一个开发区,圈若干企业就成了。仅从空间上看似多少有些关联,但实质却不能产生协同效应的企业,也不能强捏在一起。要把注意力放到关联性企业、专业供应商、研发机构等实体的有机融合上,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集聚发展要有政府和协会组织的有效引导和服务,重视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更要尊重企业的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避免“拉郎配”和只求形聚而神未聚的形式主义。集聚效果如何,就是要看是否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是否将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结算等高附加值环节,有机地集合在一起,将生产基地转型升级为总部基地。

产业集聚的过程,也是一个结构调整的过程。一些库存包袱沉重自身又无法解套的企业,应该可以在整合中找到出路。有关政府部门和组织要支持企业走联合、重组、融资、上市的道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度,规范发展传统体制的企业。实践证明,通过产业集聚,实现优胜劣汰,才能提高集约发展水平,实现规模化的知识密集型生产服务要素的嵌入,促进服装业发展跃上新的台阶。

(四)关于制造与服务

服装业转型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从制造转向服务。在这里,服务有两种基本的涵义,一是企业对目标顾客的管理服务,通过建立自己特定消费者的整套服务模式,实施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不断提升自已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顾客的忠诚度,从卖商品走向卖服务。二是发展相对于制造业的生产业。在市场越来越完善,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服务应成为品牌谋求长久发展的应有之义。

与长期专注制造所形成的理念有关系,我国服装业对服务的重视不够。许多企业重销售,轻服务,品牌经营长期徘徊在低水平;从整体看,服装业在更大程度上还是个 “制造业”,研发、物流、金融、法律、咨询等领域发展严重滞后,最终也影响了制造业水平的提升。一些企业经营困难,资金缺乏,除了自身的经营策略和方法上可能存在问题外,金融服务质量和效果不尽如人意也是个重要的因素。加强服务,改善服务,许多企业转型中的难点,也有可能较好地得到解决。

所谓从制造转向服务,并非所有企业都去从事服务业。而是在企业内部提升服务水平的同时,在服装业整体上,重视生产业的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生产业“两条腿走路”。需要强调的是,要处理好分与合的关系。随着产业专业化的发展,要鼓励企业细分专业化分工,剥离生产环节,实行业务外包,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资源与要素的最优配置。同时,也要防止将生产与服务割裂开来,弄成“两张皮”。要十分重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以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作为先导,通过运用及研发、物流、营销等各环节的协调互动,制造产品才能转化为物质财富。依托制造业、制成品这个物质载体,服务方式才能实现,服务行为也才能完成。服务与产品互为依赖,在融合与互动中发展,才能更好地共同满足市场的需求。

(五)关于大而全与小而专

在转型中,一些地方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有着较强的针对性。着力打造一批品牌价值高、规模大、实力强、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企业集团,形成产业发展的“龙头”,对转型有着重要的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抓大放小”。充分发挥大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龙头”才有价值。从产业的特点出发,服装业转型,应该是既要有大而全,也要有小而专。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服装业已经走过了靠规模靠劳动密集取胜的阶段。在向微笑曲线两端转移的同时,制造环节的规模不可能像以前那样高速外延扩张。随着加工成本的不断提升,品种变多、订单量变小,以及专业分工的日益细化,工厂规模缩小将是必然的趋势。惟有如此,才能适应服装业经营品牌应该快速、多板的要求。

现在的小企业不似改革开放初期的小作坊,经过加工贸易的洗礼,许多地方星罗棋布的小企业以至小作坊,拥有精良的设备,熟练的工人,它们多熟悉市场法则,经营灵活,服务周到,有着很高的效率和很好的质量。很有可能它们就是服装制造业发展前景的体现。

时至今日,服装业转型不应以规模大小论英雄。适应市场的,就是好的,就是强者。在服装的产业链条上,大企业要做强做大,中小企业要专、精、特、新。二者需要差异发展,协同发展,互补发展。

(六)关于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

企业主体、政府主导、协会服务三者合力,共同完成服装业转型的使命已形成了全行业的共识,然而,在实践中如何产生这种合力,并不是每一个地方都做得非常到位的。

在转型比较成功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产业的发展除了有企业家的努力,有行业组织的推动之外,最大的推手是政府的政策导向和出色服务。其实质,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很困难,原因在于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欠清晰,不该管的政府管得多,一些需要政府引导、服务的工作却没有做好做到位。而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作用也未能真正发挥好,较为普遍地存在企业过多依赖政府扶持的现象。

在服装业转型中,政府应该着力抓的主要工作,一是抓规划。要建立总体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对服装产业发展目标、措施等提出明确的指导性意见。二是抓环境。要为企业提供以法制为核心的制度环境,以诚信为核心的人文环境,以信息化为核心的设施环境。三是抓基础。要大力支持公共平台的建设,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服装行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配套服务。四是抓扶持。各级政府应该制定并落实支持服装企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措施,细化优化相关政策,鼓励服装行业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开拓国内外市场,不断提升服装行业的竞争力。说到底,是政府需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形成一套运行机制和宏观调控的方式。

四、结 语

作为我国外向型劳动密集型的主要产业,服装业转型在国家转变发展方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服装业转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既源于国际经济环境差,国内体制机制未理顺,也与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需要革故鼎新有关系。思路决定出路。服装业转型是一个涉及面广泛,内涵深刻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唯物辩证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努力克服认知上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在纠正一种主要错误倾向的同时,注意防止可能掩盖着的另一种错误倾向。目前服装业已实质性地进入从规模数量增长阶段到深度转型的调整周期。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正确认识国内外宏观环境及国内政策对产业影响,客观全面地把握形势变化对产业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改革和开放,服装业转型一定能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果。

[参考文献]

[1] 毛蕴诗,金雨晨,李杰.加工贸易相关产业转型升级研究——以广东省纺织服装业为例[J].当代经济管理,2012(8).

[2] 张炜明. 服装业转型:告别野蛮生长[N]. 深圳商报,2012-12-08.

[3] 广东省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DE]. 广州新闻网, http:// 2012-08-17.

服装转正自我总结篇4

那么,这些处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服装经理人到底处在什么生存状态呢?于是记者采访了姚少文这位知名经理人,通过他的心路历程,探寻服装行业经理人的“幸福生活”。

阴错阳差第一跳

记者:从你的经历中,可以总结为“三级跳”,能不能谈谈你的“第一跳”?

姚少文:可以说我入服装行是阴错阳差。我当初开办一家广告咨询公司,主要从事营销咨询和广告策划。其中服务过清华同方、茅台,服装企业有报喜鸟、威鹏服装、波顿服装、仕奇服装、杉杉法涵诗。

特别与仕奇合作比较多,可能是因为我这个人比较敬业、对服装行业的认识屡有惊人之语吧,仕奇服装总经理向东几次力劝我加盟。于是,1999年在做完全国职业装市场调查后,我的公司被“打包”,一同被我的咨询顾客给“买”走。

记者:就这么离开广告咨询,投身服装行业了?

姚少文:因为那个时候,广告咨询业正面临转型。有我这样转向实业,当职业经理人的。也有象江南春(分众传媒CEO,05年7月份股票登陆纳斯达克,身价超过20亿,成为中国第三大富翁),脱离传统四大媒体,转向细分电子媒体。我当时也想到向这方面发展。江南春选择的是写字楼液晶广告,而我策划的是写字楼食堂广告。

记者:后悔了?是不是错过成为江南春第二的机会?

姚少文:不后悔。应该说,当时我在广告咨询界算是资深人士,离开肯定会损失一些机会,但离开也给自己带来许多其它机会。

记者:DELL公司CEO凯文罗林斯也是咨询师出生,在做完咨询后被迈克戴尔“挖”走。

你当时在仕奇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姚少文:营销总监很重要的工作是战略制订。根据调研,结合成衣在国外的发展历程,我在仕奇首倡“定制营销”,被喻为“中国服装的DELL”;为做好招商策划,我“忍痛”把自己的结婚证拿出来,登上广告,成为全国首例“结婚证广告”,取得很大轰动。开展的另一项工作是很难开展的工作---“裁员”!仕奇当时是个国有控股公司,分公司机构臃肿,冗员繁杂,为发展只能壮士断臂。

另外,作为仕奇团体制装公司的CEO,我管理指导全国的团购业务。为与一线人员打成一片,我甚至亲自上阵,一个人在3个月内承揽了500万定单,荣获业绩第一名。

记者:后来什么原因离开仕奇呢?

姚少文:仕奇董事长葛健是我的良师益友,总经理向东与我有兄弟之谊。离开仕奇确实有难以割舍的情感因素。但仕奇作为国企,有许多因体制造成的严重问题。我写过二次“路线图”计划,得到肯定,但难以推进。于是我就有了要离开的想法。正好这时猎头来“挖”我……

“猎头”:第二跳

记者:“猎头”总是很神秘的,谈谈你同“猎手”打交道的经历。

姚少文:一般猎头的程序是,接受企业委托后,锁定5-6名对象,然后经沟通,一般给企业提供2人次面试,二取一。

记者:你是哪家猎头猎的?

姚少文:泰来------北京最早的一家猎头公司。2004年6月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猎头电话,他们问我想不想换个环境。我说可以一试。然后,他们直接告诉我顺美老总的电话,让我直接去就行。我问他们有没有必要聊一聊?猎头张先生说,像你这样的高级人才不用与猎头见面。

然后我按张先生提供的地址与顺美CEO薛宝金女士进行了二次沟通就一切搞掂。

记者:就这么简单?

姚少文:实话实说,虽然经常电话沟通,快成朋友了,我至尽还没见过这位张先生猎头。

记者:哪猎头收取企业多少费用呢?

姚少文:大概6万元吧!

记者:听你这么一讲,我都想当猎头去了。第一个猎你!

言归正传,你在顺美的日子都做了哪些工作?

姚少文:“四大工程”:

第一、品牌提升工程。

品牌必须适应顾客生活方式的变化。我提出顺美由“男西服”“男装”、“男正装”“男士生活方式品牌”的定位转型。其次,根据定位,按顾客生活方式企划商品,进行设计;产品比例:增大副项产品、休闲产品;产品细分:政务和商务二大系列;产品结构:丰富冬季服装、增加皮具、配饰等。再次,更新卖场形象,改变陈列方式。通过打造“2005顺美品牌价值年”,顺美品牌在20岁的时候得以提升。

第二、渠道工程。

关闭高保底、高扣率亏损严重的门店;提高单店平米经济效益,调整部分门店面积。

第三、顾客忠诚工程。

为提高顾客忠诚度,设计VIP卡,并做顾客资料详细登记,给予一定回报。同时,促销活动都体现给VIP顾客的特殊回报,顾客忠诚度大幅提高。

第四、促销工程。

策划“顺美20年,好事自然来”和“寻找忠诚的你”系列司庆大型促销活动,在促销设计中,注重把销量和品牌维护、顾客忠诚结合起来。

记者:还是老问题,为什么想离开顺美?

姚少文:主要是个人因素。另外,看见了问题而解决不了问题,这是令我最难受的状况。顺美存在许多体制因素不作为的事情,很累,累心。所以想换个环境。

寻找刘备:第三跳

记者:现在是什么心情?

姚少文:在路上,寻找刘备的路上!

记者:你是说想找到伯乐?

姚少文:对!

记者:你第三跳理想中的东家是什么样?

姚少文:我理想中的东家像刘备,比刘备更有才华当然也好。

记者:我发觉你的骨子里有一股江湖侠气。

姚少文:实际上,我是特想从一而终的一个人。如果有刘备这样的东家,我愿意追随他一辈子,甚至辅佐他的儿子!做到鞠躬尽瘁。

记者:现实中好找吗?

姚少文:不容易!但我没有放弃。正如企业要找一个优秀经理人一样。实际上,优秀的企业和优秀的经理人大有人在,但需要撮合。像猎头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当然,最终找了一圈失望而归的话,我就只能自己当刘备了!

记者:猎头在找你吗?

姚少文:有几家国内的和香港、英国的猎头在找我。推荐的企业有广东的运动品牌、上海的内衣品牌、厦门的女装品牌、北京的正装品牌。

记者:你考虑去男正装还是其它品类?

姚少文:当然,去正装品牌驾轻就熟;但我这人喜欢挑战,内衣、女装、运动装更像快速消费品,它们的操盘手法和营销思路与男正装差别不小。去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更能激发潜能!

记者:你准备扎根北京,还是去南方?

姚少文:不排除“孔雀东南飞”,我本身就是南方人。另外,作为职业经理人,不应该有地域空间的制约。应胸怀天下,志在四方!

记者:键入“姚少文”通过google引擎搜索,你有上千条信息出现。都说经理人善于炒作对吗?

服装转正自我总结篇5

【关键词】无配额时代 中国 纺织服装 出口数据 研究

根据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关于纺织品特限措施的规定,中美、中欧纺织品备忘录在2008年12月31日到期。也就是说,中国商务部自2009年1月1日起,不再实行输美21个类别纺织服装出口的配额管理,不再实行输欧双边监控8个类别纺织品出口的许可证管理,这意味着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从此真正进入无配额时代,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自由贸易。本文着重对无配额时代的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数据进行解析。

一、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正在转型升级

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进入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进入新的发展的新常态。随后,我国2009年纺织服装出口贸易也从“后配额时代”进入待“无配额时代”,这个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的总基调是稳增长、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同时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面对国际经济不振,、国际竞争加剧,国内本币升值、成本上升的压力,也在进行转型升级的发展。

(一)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纺织服装是我国对外后开放快速发展的行业,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大比较优势和市场份额的行业。在无配额时代,由于受美国次级债和欧元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一直低迷,国际需求锐减、国际保护贸易抬头,同时,国内人民币大幅升值、劳动力成本大幅提高,我国的纺织服装出口经受十分严峻的挑战与考验。但全国的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克难奋进保持并扩大我国纺织服装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虽然,2009年因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额只有1670.7亿美元,较之2008年的1852.2亿美元,出现了181.5亿美元的负增长,但随后通过不断地转型升级,不断地转“危”为“机”,我国的纺织、服装、纺织服装出口贸易额连年迭创新高,(参见图1),连年来在国际上保持最大生产国、最大出口国的地位。

(二)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一般贸易比重继续上升

一般来说,出口贸易方式有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之分。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主要依靠“大进大出、两天在外”的加工贸易,获得快速发展,随后,我国外贸不断转变发展方式和贸易方式,19988年我国纺织服装的一般贸易的比重首次超过加工贸易, 加入WTO以后,特别是进入无配额时代以后,我国通过不断改革对外贸易体制和出口原料供应体制,进一步提高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税率,企业自营出口的形势大为改观,进一步形成以一般贸易为主的新常态,纺织服装加工贸易的比重不断下降,一般贸易的比重不断提高,2014奶奶,我国一般贸易出口比重达到75.9%,2015年1-5月显示一般贸易的比重继续攀高,达到76.2%(参见图2)。

(三)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市场趋于合理

长期以来,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市场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具体来说,就是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和香港地区。在无配额时代,由于金融危机对世界发展国家的带来的重创,发达国际的需求出现萎缩,在这种情势下,国家积极参加上海经合组织建设、积极推动中国-东盟1+10自贸区建设,积极促进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稳步推进中非合作机制,积极启动中韩自贸区和中澳自贸区谈判,引导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发展多元化市场,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市场有所改善,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具体来讲,一是2009年至今,我国纺织服装对欧洲市场、北美洲市场出口从26.65%下降到20.35%;北美洲市场、大洋洲市场还比较稳定,分别维持在17.%和2.5%左右,亚洲市场占比在44%与47%至之间,整体呈上升趋势;非洲市场、拉美市场分别从4,25%、4.46%提高到7.40%、6..73%..二是纺织服装出口美国的占比比较稳定,一直维持在15%左右;出口欧盟的占比却在下降,由2009年的21.6%下降到17.54%,尤其是对欧盟15国出口占比下降了4.27个百分点。欧盟东扩12国的占比基本稳定;对日本、香港出口分别下降了4.05和3.28个百分点;同期对东盟10国的出口持续增长,占比从6.53%提高到13.86%、增长7.33个百分点。

二、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从数量上看,我国早在1994年就晋升为世界纺织服装第一出口国,并一直保持至今,毫无疑义我国是纺织服装出口大国。但下列三组数据则说明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大国并非是出口强国,同时,也昭示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转型升级发展任重而道远。

(一)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增速不稳定

前面已经讲到,我国纺织服装2009年至今,由于不断推进转型升级,出口贸易额屡创新高,但我们在研究数据时发现,增速并不稳定,不仅一改以前高速增长的态势,而且出现大起大落,具体来讲,2009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纺织服装出口贸易额较2008年下降,增速出现了9.8%的负增长,其中纺织品、服装分别下降8.4和11个百分点。随后,两年由于应对金融危机有力,纺织服装出口出现20%以上爆发式增长,但好景不长,2012年出现大幅回落,同比增长仅有2..81%,分别低于同期全国货物贸易、全国GDP增速5.11和4.84个百分点;2013年增幅达到11.4%,分别高于同期全国货物贸易、全国GDP增速3.54和3.7个百分点;2014年纺织服装出口同比增速下降到5.08%,分别低于同期全国货物贸易、全国当年GDP增速1和2.32个百分点。2015年1-5月出口同比负增长3.6%,,低于全国同期货物贸易0.7%的增幅。从趋势线上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速有可能继续下降,值得我们注意和警醒。

(二)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商品结构仍以低端为主

一个国家出口商品结构,主要是由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自然资源状况和贸易政策决定的。纺织服装出口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各子类商品出口贸易与整个纺织服装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入世以后,特别是在无配额时代,我国着力于改善纺织服装的出口商品结构但成效甚微。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2009至今,纺织品出口占比呈上升趋势,而服装出口则呈现下降趋势,但依然保持1991年以来的服装出口超过纺织品出口的比重。就纺织品出口而言,商品结构有喜有忧,喜的是原料性的纱线出口比重在下降,并有加速下降趋势,忧的半制成品的面料出口比重在上升,而地毯、织物等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并未出现大幅的增长。就服装出口而言,不仅针织、梭织服装的OEM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和解决,而且高附价值和高技术含量的毛皮革服装出口的占比依然十分弱小,中国服装加工中心的不利局面仍然没有改观。

(三)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成交价格依然很低

出口产品对外平均成交价格不仅直接反应成本、需求和竞争间的关系,也间接折射出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高低。我国是纺织服装出口大国,在世界上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但从成交价格来看,距离纺织服装强国尚有较大的距离,形势不容乐观。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纺织品中的纱线出口,2009-2015年间,每公斤的平均成交均价增长的总增长率仅有5.45%,成交均价年均增长率仅有0.89%,在纱线出口中棉线、丝线、羊毛及动物毛纱线成交均价增幅较大,但这种纱线出口量不大,出口占比不高,而出口量大、占比较高的化纤纱线6年间,总增长率为零,成交均价年均增长率也为零。我国纺织品中的面料出口,2009-2015年间,每米的平均成交均价增长的总增长率为33.66%,成交均价年均增长率只有4.95%,其中总值增长率和年均增长率较高的是丝织物,而羊毛及动物毛织物及其他织物年平均增长率低于4%。大力发展制成品出口是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前面已经提到我国纺织品制成品出口占比不高的问题,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我国纺织品中制成品出口,由于自主品牌缺失,对外成交均价也很低,以地毯和无纺织物为例,地毯每平方米成交均价徘徊在4美元左右,6年总增长率仅有18.62%,年均增长率仅有2.89%;无纺织物每公斤成交均价也不足5美元,6年总增长率达到32.63%,年均增长率也不到5%。服装出口也可以看出为他人作嫁衣裳。我国针织服装和梭织服装,主要是以贴牌的形式出口,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不仅每件(套)对外成交均价很低,针织服装最高成交均价低于4美元,梭织服装最高成交均价低于6美元,而且成交均价增长率很低,针织服装总增长率25%,年均增长率只有低于4%,梭织服装的成交均价的总增长率和年均增长率却是负增长。毛皮革服装一直是我国出口要发展的方向,2009-2015年间,价格有了大幅提升,成交均价年均增长率达到45.14%,出现价量齐升的喜人形势,但可惜只用占比依然极低。

综上所述,通过六组数据分析,我们认为无配额时代,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经受住了国际经济不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升值、国内劳动力成本高涨等多重压力,坚持转变发展方式,取得了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一般贸易比重继续上升、出口市场趋于合理的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出口贸易增速不够稳定、出口商品结构仍以低端为主,出口平均成交价仍然很低等问题,因此,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要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原则,继续实施人才兴贸、品牌国际化、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和“走出去”等五大战略,进一步转变纺织服装出口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由纺织服装“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努力实现由纺织服装大国向纺织服装强国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杨琳,陈丽珍.后危机时期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如何走出困境[J].对外经贸实务,2010,(10).

[2]陈虹,石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2012,(04).

[3]谢少安、汪生金.我国入世以来纺织服装出口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2013,(23).

[4]刘夏蕊.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商贸,2014,(17).

服装转正自我总结篇6

关键词:服装上市公司;财务管理

前言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服装业得益于国内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国际资本,技术的输入而迅速发展。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我国服装业的境外市场和国内需求不断扩大。直至2007年,我国服装出口占全国出口贸易总额的8%,占全球服装出口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标志着我国服装业国内国际贸易良好的发展趋势。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服装上市公司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经营条件日益复杂。加之我国绝大多数服装上市公司都处于成长发展阶段,上市公司随时都会遇到财务困境的威胁,从而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和恶性循环。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因此,根据财务困境的征兆来判定、预测、规避和摆脱财务困境,对提高上市公司企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

1、应收账款风险

应收账款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和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国服装市场广泛采用赊销方式,国内、国际贸易销售保持增长态势。然而,它在促成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促进和扩大销售的同时,但赊销比例较大,信用管理薄弱。同时,由于季节性因素影响,存货也逐年增长。从而导致服装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回收时间上的风险和回收数额上的风险,即拖欠风险和坏账风险。

2、存货周转期增加

存货周转期泛指把原料制成货物供付运和应市发售的所需时间。服装公司公司为生产和销售必须持有存货,持有存货是要持有成本的,存货占用企业的现金,而资金有时间价值,因此,企业在适当范围内应尽量缩短存货的持有时间,在合理范围内加速存货周转速度。然而,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企业存货持有量或许会增加,但如果企业出现呆料增多、采购生产计划性降低、产品滞销等情况,

必然导致存货周转期增加,从而带来财务危机。

3、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绩和长远发展。从理论上讲,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的上市公司在筹资战略决策上必然以追求最佳资本结构为前提。然而,2007 年秋季,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进而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我国作为出口大国同样受到了金融危机的重创,尤其是 2008 年对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影响较大,国际贸易订单减少、利润缩水的危险。从而导致存货堆积,销售不畅。进而引发企业负债结构不合理、资本结构调整的弹性小、筹资风险等一系列资本结构不合理困境。

二、加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策略

1、构建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预警系统

在服装企业经营过程实践中,如果应收账款迟迟不能收回,就会增加企业的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长期累积会造成资金周转困难,甚至导致生产停滞。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对风险预先做出警报和防范。当财务预警警兆出现之时,提醒企业经营者早日寻求对策,避免风险的发生或是减少损失的程度。服装贸易上市公司可通过设计财务预警指标,跟踪企业的经营过程,将企业信用销售实际指标同行业预警临界值对比、找出偏差、发现偏差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服装行业由于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客观上都要求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要至少达到3-4次/年,否则应予以警示及时控制应收账款账龄风险。因此,服装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预警指标的设计应结合服装行业特点,遵循如下原则:①选择预警监测的关键财务指标,计算所选指标最近5年每年行业平均值;②在5年行业平均值基础上计算中值,确定预警监测指标的行业预警临界值;③对企业实际值进行及时有效监测,与行业预警临界值综合比较分析,评价差异作出相关风险预警决策;④行业预警临界值的定期调整。这样,通过构建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预警系统来分析服装行业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它一方面体现了行业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也从时间上体现了行业的发展趋势。

2、推行商品保本期管理法

每个经营者主观上都希望在一定的资金占用下,库存商品能周转得快,即一年内的周转次数多,这样,企业的经营状况就好,效益也就会高。企业库存保本周转期,即盈亏临界点的简便公式。企业可利用财务统计资料和计算亦式诚求库存

保本周转期,其公式为:

  库存保本周转次数n=[cy+a(B-A)+D]/y(m-a-b)(次)

  库存保本周转期t=360/n(天)

  其中: a—购进费用率;

b—经营费用率;

D—固定费用;系指维持销售企业正常经营所必需的费用;

C—资金占用年利率;

A—预算期的期末库存;及前期的期末库存;

B—预算期的期末库存

Y—预算期库存平均余额

M—销售毛利率

企业根据库存保本周转期,从而调整采购生产计划,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挖掘潜在的有利因索,增加销售,加速库存商品的周转,从而达到减亏、扭亏或增盈的目的。

3、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全球化背景下自有资本的提高,导致市场环境中不仅有产品竞争,还有资本竞争。作为服装上市公司,要想在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长治久安的发展下去,你必须有非常高的自有资本。因此,必须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一是优化财务结构。企业财务结构管理的重点是对资本、负债、资产和投资等进行结构性调整,使其保持合理的比例。优化财务结构是企业财务稳健的关键,其具体标志是综合资金成本低、财务杠杆效益高、财务风险适度。企业应当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通过存量调整和增量调整的手段确保财务结构的动态优化。二是优化调控费用结构,加强费用总额预测,避免资金浪费和流失,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尤其在当前财政、金融适度从紧的条件下,企业要正确运用负债经营,合理控制信贷规模.使利息支出与企业的现实经营相协调,从而确保企业经营健康运行。

三、总结

财务管理作为国际服装贸易上市公司产业链中一个重要的管理环节,应制定正确的财务控制目标,注重财务风险控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抑制财务舞弊。并通过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存进企业长远发展,使服装上市公司发展不断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服装转正自我总结篇7

【关键词】国际市场;挑战;应对策略

一、引言

根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统计,截至2011年12月31日,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总数为80173家,而截止2012年上半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总数仅为69245家,在半年的时间里,就有超过10000家企业关停并转。

可见,纺织服装行业形势严峻的程度,有人甚至将纺织服装行业形容为进入“冰河时代”。透过这些数据的背后,我们要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其中非常重要的是国际市场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带来的挑战,这些挑战的叠加效应对原本就处在风尖浪口中的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来讲,可谓是雪上加霜。笔者结合自己在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实践经历及研究思考,从实证研究和企业经营的实战角度,分析国际市场的诸多挑战,探讨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在严峻的形势下应对国际市场挑战的思路和策略。

二、国际市场带来的挑战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特别是传统欧美市场、新兴市场以及东南亚国家,给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1.我国出口连续下挫,趋势不容乐观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司长表示,2012年上半年,我国对欧盟出口1630.6亿美元,同比下降0.8%,对欧盟的出口逐月下降。其中,对德国出口连续4个月下降;对法国出口连续3个月下降;对意大利出口更是从去年9月份起,连续10个月下降。中国出口在欧美日传统市场所占比重为42.1%,同比降低1.1个百分点。而对纺织服装而言,据海关统计,2011年上半年,我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1117.4亿美元,较2010年同期增长25.76%;而2012年上半年,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135.3亿美元,同比微增1.6%。增幅不仅明显放缓,而且大幅下降了24个百分点。对服装来讲,下半年通常会迎来一波出货高峰期,但从趋势上来讲,试图有大幅回升反弹亦是很难,我国纺织服装想要达到去年全年出口20%增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2.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短期难以提振

2012年以来,欧洲消费市场受债务危机的拖累,欧元区消费信心指数连续下滑,需求减缓,不少企业甚至面临经营甚至生存危机。一些欧洲客户已将部分衣服的生产撤回本国或转移到罗马尼亚等周边国家。就连设计、生产高端服装品牌的意大利也开始恢复了低端代工生产,美国国内对恢复高端制造业重振经济和提高就业的呼声甚嚣尘上。这是十几年来从未有过的现象。美国经济虽然正在走向温和复苏的通道,但复苏之路仍面临多重难题,而新兴市场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胀的双重压力。《国家财经周刊》指出,美国芝加哥交易所集团(CME)经济学家萨曼莎·阿扎雷洛和布吕·帕特南在“金砖四国”研究报告中更是表示,巴西、俄罗斯等金砖四国的经济引擎正在瓦解,目前经济放缓的程度要比许多人预计的都更为严重,并有可能在2013年连续第三年经济增长放缓。总体上,全球主要经济体及新兴经济体均处于经济低迷或增长乏力的状况,短期难以提振。

3.东南亚国家抢占市场,订单转移加速

从2011年开始,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在欧盟、美国市场上所占份额出现了多年未见的下跌,在欧美商场里,越来越多来自越南、孟加拉、柬埔寨、印度、印尼等地的产品占据了中国产品原有的位置。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工人平均工资一般在100-150美元之间,而我国大多数地区的行业平均工资已在2000-3000元之间,不仅如此,欧美国家还给予这些国家关税优惠,导致使大量简单产品、棉织品订单流向劳动力低廉的这些东南亚及南亚国家的趋势愈发明显。法国南特人民银行近日的一份报告预测,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将在4年内赶上美国、5年内追平欧元区、7年内与日本持平。据业内人士估计,按目前的发展势头,五到十年间,中国的竞争优势很有可能被东南亚供应国赶上甚至超越。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已告终结,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急剧散失。

综上,国际市场不论是从需求趋势上,还是国际产业分工转移上,都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挑战中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成为我国数万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共同诉求。

三、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应对策略

面对国际市场带来的日趋严峻的挑战,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必须置身全球产业变革与调整的大背景中,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创新发展模式,构建新的竞争优势。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策略选择。

1.加强产品力建设,提升设和计研发能力

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最终还是体现在产品力上。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首先必须加强产品的转型升级,以产品力来提升竞争力,主要途径有:

其一,提升设计能力,从OEM向ODM转变

培养自己高水准的设计力量,参与到产品的开发、贸易服务甚至物流环节,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和盈利空间,实现从OEM向ODM转变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提升产品力的必由之路。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向价值链的高端进军,从而改变多年来在全球纺织服装贸易供应链中只赚取少量加工费的“小裁缝”地位。但绝大部分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过惯了以前那种短平快、赚钱快的日子,很多企业在设计力量上后续投入不足,导致设计能力薄弱。因此,转变思路,加大设计投入,努力向客人推荐符合流行时尚的系列或主题款式,不断提升客人采用推荐款式的比例,我们才能寻求新的出路。

服装转正自我总结篇8

纺织服装行业是中国传统的经济支柱和重要的民生产业,所容纳的直接就业人口超过1500万,全国另有超过1亿的农牧民从事纺织原料的种植、生产和加工。可以说,纺织服装出口对中国的重要性,不亚于农产品对美国的重要性。美方对上述三类纺织品设限,将严重损害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

这还不是全部。从世界范围内看,2009年可能是实体经济危机爆发并进入长期衰退的起始年。对中国纺织行业来说,这也会是各种矛盾冲突最为激荡的一年,并将是企业生存更为困难的一年。

数据

纺织行业是我国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纺织工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进步,在社会就业、农民增收、出口创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自2007年以来,纺织工业的外部市场和政策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银根紧缩、生产要素涨价,加上后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纺织工业出口局面发生了明显转变。

从近年的数据看,中国纺织品与服装出口一直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其中,纺织品出口金额从2004年的334.3亿美元一路升至2007年的559.8亿美元,服装出口金额从2004年的618.6亿美元升至1152.5亿美元,二者的年均增速均在20%以上。

2008年,受国家宏观调控及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纺织工业形势急转直下,具体表现为:

生产步伐明显放缓。2008年1-11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1623亿元,同比增长14.3%,增速同比下降8.2个百分点。

投资大幅下滑。11个月里,全行业500万元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72亿元,同比增长8.75%,增速同比回落22.2%,新开工项目5647个,同比减少6.15%。

出口整体萎缩。1-11月,全行业共出口纺织品服装1732亿美元,同比净增长7.82%,增速同比下降12.25个百分点,其中服装出口同比净增长3.1%,增速下滑19.09个百分点。

行业盈利大幅下滑,亏损面持续扩大。1-11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利润总额为1042亿元,负增长1.77%;亏损企业由2007年的7292家扩大到9654家,行业亏损面由16.97%扩大到20.44%。由于效益下降、运作困难,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的从业人数首次出现负增长,1-11月从业人数同比减少1.24%。

作为“外贸晴雨表”,2008年10月举行的第104届广交会也印证了纺织品出口的艰难现状。根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第104届广交会纺织品总结报告》,本届秋交会纺织服装馆共成交34.2亿美元,比上届下降31.5%;纺织纱线、面料及制成品成交16.3亿美元,下降23.7%;服装成交17.7亿美元,下降27.8%。成交地区中,欧盟以13.2亿美元成交额居首位,但比上届下降28.6%;美国居第二位,共成交4.6亿美元,下降36.1%。

上述种种数据表明,2009年我国纺织品出口道路将充满艰难。

分析

出口量大幅下降直接反映了出口订单减少的事实。在某些情况下,对这种局面不必过于担忧,例如成本上升、利润下降造成的出口减少,就可通过多种途径缓解压力。但目前的问题是,出口订单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而且,这种萎缩的持续时间受全球经济危机的严重性和不确定性影响,取决于实体经济、消费经济受危机影响的程度和广度。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纺织出口企业面临的形势令人担忧。近期以来,我国90%以上的纺织企业出口订单下降幅度超过10%,部分企业甚至无单可接。即便是有单可接的企业,其所面临的出口风险也在加大,拖款、赖账等现象频频发生,相当一部分企业已经是有单不敢接,已接订单也是基本维持微利出口态势。

消费需求大幅萎缩是全球经济大萧条的前兆。在目前的大环境中,我国纺织行业和企业正处于经济波动的谷底,也就是U型曲线的底部,回升需要时间,困难还将持续一到两年。

但困难还不止于此。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普遍抬头的背景下,中国纺织品出口势必遭遇更为严峻的贸易壁垒。2009年,中国纺织品出口美国市场的数量限制正式结束,但美国纺织业界特别是全美纺织组织总会(NCTO)、联邦政府以及国会都会采取相关措施,阻止中国纺织品大量涌入美国。具体来看,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面临的主要障碍是反补贴、反倾销和“421条款”。

针对这些障碍,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应密切关注中美纺织品贸易动向,与进口商、品牌商保持密切联系,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尤其是要规范生产运营制度,整理好财务报表,以便随时应对。

预测

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和全球经济蔓延的趋势仍在继续,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9年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将出现负增长,新兴经济体也会明显放慢增长步伐。市场萎缩加上贸易保护主义干扰,使得2009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很可能出现进一步下降。

但从市场基本面和竞争格局看,我国纺织行业在国际市场上仍有一定发展空间。

首先,发达国家市场仍有拓展空间。具体来说,占我国纺织行业出口总额40%以上的美、欧、日三大市场,虽均有较大波动,但多年来我国企业凭借产品齐全、品质优良、价格合理等优势,已在上述市场上得到了采购商和消费者的青睐,所占市场份额较为稳定,不至因需求波动出现严重萎缩。而且,美、欧市场高档面料、纺织机械、高级时装等产业高端环节正不断向我国转移,我国企业的国际营销、自主品牌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完全有可能在国际高端市场上开辟出更多空间。

其次,东南亚市场空间逐步扩大。在目前的纺织产业链上,东南亚企业与我国企业的联系日益密切,这种趋势还将延续。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纺织行业将能为东南亚企业配套供应化学纤维、面料等上游产品,市场空间相对稳定。

最后,新兴经济体市场活跃、有机可寻。俄罗斯及拉美、非洲的居民消费增长很快,会给我国纺织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

除了国外市场的机遇,国内市场也在崛起。当前国内政策趋于宽松,市场需求稳定增长,这些将逐步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支撑。

企业自身也在转变。2008年出口型纺织服装企业遭受重创,目前正着力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品结构。企业集体升级,说明“量多价少”的时代正在淡出历史舞台,依靠技术创新占领市场,将成为新的行业趋势。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