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课程交流总结8篇

时间:2023-03-10 14:54:21

课程交流总结

课程交流总结篇1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应用分析

依据翻转课堂及构建主义教学模式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出一套“两阶段、五步骤”新的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于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旨在改善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出会计电算化专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基于翻转课堂的会计电算化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应用效果

基于翻转课堂会计电算化核心课程“两阶段、五步骤”教学模式主要是:“两阶段”是指将学生学习分为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翻转教学阶段。“五步骤”是指将课堂翻转教学阶段分为组内讨论、个性指导、交流总结、拓展提升和反馈评价等五个步骤。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2016级会计电算化专业春季班和普通班进行《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总账和报表系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实验。实验过程中对于春季班学生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普通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比较和问卷调查的数据整理,对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一)比较结果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总账系统和报表系统两个模块进行对比试验,经过学习,采用完成账套的方式进行检验。春季班平均成绩为91.93;普通班平均成绩为86.13。春季班100-90分比重为58.65%,90-80分为22.90%,80-70分为18.45%;普通班100-90分比重为38.1%;90-80分为44.05%,80-70分为16.67%,70-60分为1.19%。90分以上的比重春季班高于普通班20%。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

本次共向1班学生发放73份问卷,共收回68份有效问卷。本次问卷旨在了解学生对基于翻转课堂的《会计电算化实务》教学模式的态度和意见。调查结果表明:62%的学生翻转课堂学习效果较好。31%学生认为课前自主观看视频和查阅资料效果较好;3%的学生对课堂时间分配非常满意,39%的学生对课堂时间分配满意;45%的学生更喜欢小组讨论的方式;12%的学生喜欢互动教学的方式。通过调研,还发现学生在课下遇到问题时,更愿意和同学进行交流、其次是咨询教师;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提高自学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课下学习难点主要集中于自控能力较差、时间安排不合理等方面;课堂学习的问题主要是不善于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进行小组交流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组间评价不合理等方面。

通过分析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成绩得到了较好的提高。学生整体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是较为认可,同时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可以接受课下学习、课上交流讨论的方式。但也存在学生自控能力较差、交流沟通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堂参与度较低等问题。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会计电算化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取得成果

(一)重构了课堂教学环节

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将学生知识传授过程放在课下,由学生自主完成视频及相关资料的学习,通过线上答疑及交流,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上,则转变为师生、生生互动,通过组内讨论、个性指导、总结交流、拓展提升和反馈评价完成知识内化和拓展的过程。改变了传统课堂较为沉闷的局面,提高了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体会到学习重要性,自主、自愿完成学习内容。

(二)构建了双重交流平台

及时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是基于翻转课堂新的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课下,教师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工具与学生进行实时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收集和整理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之间亦可以同样方式进行交流沟通,不断提高学习效率。课上,教师将原来课上教授时间用来引导和推动学生实现知识内化和拓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交流和评价等方式进行学习过程及成果的交流,教师通过参与到小组讨论的一对多、个性指导的一对一、小组总结的评价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学生不再是带着任务去学习,而是形成一种学习文化,将学习看做是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方式。

(三)形成了多元评价方式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课程改变了传统的以平日成绩加期末成绩的考核方式,形成了以过程性考核和结果考核并存的多元考核方式。翻转课堂模式下,增加了以学生参与度为主的过程性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包括教师对于学生课下课上相关情况的考核对于学生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考核,还包括组长评价、组间评价等敦促学生之间互相激励学习的考核方面。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会计电算化核心课程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

(一)教师专业能力的挑战

1.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翻转课堂的起点就是需要教师去分析课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设计视频内容。在制作视频时,如何选取视频内容,如何设计视频中相关元素,怎么让视频所呈现出的效果达到最佳,如何通过视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都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要求。

2.掌控课堂能力。课堂组织环节如何安排学生互动、如何开展小组交流合作,如何促进学生学习进程,如何掌控课堂秩序从而达到在课堂上开展丰富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这些都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课程组织和管理能力。

3.沟通交流能力。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课上课下的交流互动。课下利用网络进行答疑、了解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课堂上要求教师不再是只站在讲台上,而是要走到学生中间,在小组讨论、指导、提升和评价环节与学生进行互动,参与到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对于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针对学生不同特点,采用不懂的语言、动作和交流方式与学生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学生管控能力的挑战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翻转课堂的重点就是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能够将其付诸于行动。整个教学过程都需要学生自主完成课下视频观看、资料查阅、总结问题、课堂上交流互动、组间讨论、总结交流。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自我管控能力,能够合理安排课下时间,能够自主学习,可以和教师沟通交流。

参考文献

[1]苏小红,赵玲玲,叶麟等.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7):60-65.

[2]王朋娇,段婷婷,蔡宇南等.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在开放大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12):79-86.

课程交流总结篇2

一、“赏”交――“赏析”结合,学习“交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认知过程是转换、简约、加工、贮存、提取和使用感觉输入的所有过程。“赏交”则是以“课例”为载体,以观察为手段,以教学问题为对象的教师对“如何交流”方法的认知教学研究,它按照“赏析”结合的方法,观赏名优课,学习“交法”。“赏交”始于教师对名优课中不同课型“如何交流”方法的学习、分析,这是“四交”教研的出发点和开展教研活动的起点。那么,如何“赏析”?

1.“赏”:确定主题,欣赏主题。

首先,备课组结合教学实际,选择一种课型研究其“交流方法”,确定主题,本学期甚至本学年的“四交”活动都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其次,根据本组确定的主题,备课组全员欣赏名师教学实录、教学设计等,选择资源中与之相关的“交流”内容欣赏。例如:我校低年级数学组在探讨“低年级数学概念课课堂交流的基本模式”时,先后观摩了吴正宪的教学视频:《分数的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方程》,观摩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加法的认识》、《角的认识》等领悟了概念课的特点,尤其侧重学习了名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交流的方法。

2.“析”:剖析主题,分析思考。

备课组全员在欣赏名师课件视频、教学实录、教学设计等的过程中,还要对名师课堂“交法”进行深度剖析,学习名师课堂“如何交流”方法和学生“交流品质”培养方法。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学生实际,客观分析思考,取其精华。

中国古语“名师出高徒”是被科学发展史所证实了的著名格言。“赏交”是探讨名师课堂“交法”、研究“交法”,进行思维引领,方法示范的一种教研形式,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

二、“悟”交――“学研”结合。领悟“交法”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教师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全新的教学行为。感悟是经验学习的工具,经历必须经过感悟,才能升华为经验知识。“悟交”是“赏交”的深入,是教师对名优课例中“如何交流”方法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它是运用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等,按照“学研”结合的方法,领悟“交法”。“学研”结合具体操作如下:

1.“学”:自主学习,自我感悟。备课组全体成员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对名师课堂“如何交流”的方法,进行深层次理论学习,感悟其“交法”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结合自己的理论学习,还可以创新性地提出自己更为有效的“交法”。

2.“研”:集体研讨,团队反思。备课组全体成员结合自己学习和感悟展开研讨。大家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如何交流”的方法,促使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进行团队感悟反思,形成初步的“交法”思路。如:我校低年级数学组在“赏交”的基础上,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业务学习,查找了相关资料,主要有《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概念教学》、《小学数学低年级概念教学特点例谈》、《新课标下的小学低年级概念教学》、《如何提高小学概念课教学的有效性》、《如何上好小学数学概念课》等。

“悟交”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在实践中,除了备课组的集体感悟反思外,还可请教育教研学者介入,提出有促进性、针对性的建议,促使教师感悟反思,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三、“践”交――“点面”结合,践行“交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践交”是“赏交”、“悟交”的实践验证,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它是按照“点面”结合的方法,深入课堂,践行“交法”。那么,何为“点面”结合呢?

1.“点”:上主题课,实践“交法”。

全体成员围绕本组教研主题,在自己的主题课上自主实践“交法”,通过个人教学实践,反思总结,形成实践结论。

2.“面”:上反思课,优化“交法”。’

备课组成员围绕本组教研主题每人上一节反思课,全组成员听课,并在每周教研活动时集体反思研讨。备课组成员通过对本组研究课型“如何交流”的方法的科学性、实践应用的可行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研讨反思,优化“交法”。如:我校四年级语文备课组探讨的是“四年级童话课交流模式”,在每两周进行的“践交”课上,备课组的每一个人都要围绕“童话课交流模式”上一节主题反思课。通过“上课――研讨――优化”的步骤,不断优化“交法”。

“践交”是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进行过程以“纲要”精神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通过实例验证法、专题讨论法、典型示范法等践行“交法”,优化“交法”。

四、“辩”交――“辩凝”结合,形成“交法”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大家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大家交换,可以让思想更丰富多彩。”“辩交”作为“四交”教研核心,是按照“辩凝”结合的方法,形成“交法”。其具体做法是:

1.“辩”:论述反思,辩论主题。

“辩交”首先由组长阐述选题的背景、选题的意义等;再由上课老师反思自己如何把主题和自己的课结合起来,效果怎么样;最后进行辩论。“辩论”是“四交”教研关键所在,要求成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环节,阐述本组所研讨课型的“交流”方法,诠释提炼的依据,达到的效果。

2.“凝”:研讨总结,凝练模式。

“凝”是“辩交”的最后环节。由组长总结本组“四交”教研成果,凝练本组教研主题的“交流”模式,并从实用性、科学性、价值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小结。

通过“赏交、悟交、践交、辩交”的“四交”教研活动,有效地克服以往教研活动信息交流渠道单一、教师之间缺乏互动交流的弊端,体现“和而不同”、“趋同辩异”等传统的哲学理念,切实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实效,增强教师的互动交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这种教研活动形式既尊重教师的个性,又能激发其创造欲,能有效地避免千师一面的情况。

“四交”教研活动在我校开展一年多来,我们构建了“赏交、悟交、践交、辩交”的“四交”教研活动模式。研究了三种课型“如何交流”的方法,形成了三种课型的“交流”模式。同时,我校许丽老师的“四交”教研活动示范课《数字的用处》,荣获全国一等奖。另外两名教师执教的“四交”教研活动示范课,在区赛教中均获一等奖。一年多来,我校80余篇围绕“四交”教研活动所撰写的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荣获省市一二等奖。

附二:

低年级数学概念课“交流”模式:同桌合作,孕伏概念;师生交流,吲入概念;小组合作,形成概念;生生交流,辨析概念。

四年级童话课“交流”模式:生本交流,感受童话特点;生生交流,体会角色情感;师生交流,深化理解,生成感悟。

课程交流总结篇3

关键词:工作过程;汽车电器设备检修;课程设计

中国分类法:G423

1 引言

根据我国的国情,高职高专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这样才能比较有效的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也是改革的最终目的。对汽车类的高职学生来说,对其动手能力的要求更高,这就要求课程改革一定要到位,能够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最佳效果。下面就以汽车类高职高专的一门核心课程――汽车电器设备检修的一个任务单元――汽车交流发电机的检修为例介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的设计方法。

2 学习情境与任务单元的设计

将汽车电器设备检修这门课程设计八个学习情境,分别为:蓄电池的检修;交流发电机的检修;起动机的检修;点火系的检修;照明与信号系统的检修;仪表与报警系统的检修;安全与舒适系统的检修;空调系统的检修。每个学习情境又下分几个任务单元,比如交流发电机的检修这个学习情境,分为如下的5个任务单元:转子总成的检修、定子总成的检修;整流器的检修;电刷组件的检修;带轮与风扇的检修。

3 课程的实施过程

3.1 案例导入

实际的案例的导入,充电指示灯常亮的原因是什么?经过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交流发电机出现了故障,就需要对交流发电机进行相应的故障诊断。因此我们要进入第二步教学的实施过程――相关知识的学习。

3.2 相关知识的学习

交流发电机的总体结构,由下列部件组成:转子总成、定子总成、整流器、电刷组件、带轮与风扇,各个部件的作用如何。

交流发电机的工作过程:磁场的产生、整流过程、励磁过程。

这部分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完成,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具,比如多媒体来完成这部分的教学工作。

3.3 示范教学

教师通过实物示范描述交流发电机的工作过程并拆装各组成部件,之后示范交流发电机的故障诊断的方法。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交流发电机的故障诊断方法。

3.4 小组实施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总结,教师跟踪释疑。学生首先对交流发电机进行拆装操作,在拆装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各个组成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同时进一步掌握各个组成部件的作用。然后再进行故障的诊断,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故障诊断的工具,也能够根据所测得的结果判断出交流发电机具体出现什么样的故障或者是正常的。同时学生在实施过程中要相应完成任务工单。

3.5 师生点评

学生完成任务工单,小组自评、互评,教师进行总评。提出本次任务完成的总体效果,学生之间进行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优势都有哪些,以后继续保持,不足有哪些,加以改进。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而且可以为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动手的能力提供一个学生自己反思的过程。教师进行的总体评价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的知道自己以后应该如何去做,动手能力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课程交流总结篇4

一、模式提出背景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我校以“自能教育”为办学特色,以培养“六自少年”为教育教学目标。“六自”分别为生活自理、健康自强、学习自主、做事自信、行为自尊、安全自护。学校组织语、数、英各科老师进行了多轮展示课的评比活动。通过不断的磨课和总结,我们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打造出了我校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3C”教学模式。

二、“3C”教学模式内涵

3C即Cooperation ,Communication,Construction.

Cooperation(合作):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同桌合作等合作形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在合作中进行自主学习,在合作中体验愉悦学习。

Communication(交流):人们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交际,课标中进一步提出语言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而课堂上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是习得语言的最佳方式。

Construction(建构):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构建有效的知识情境,理清知识框架,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从乐学到会学。

其核心内涵为:学生在一定情境中通过合作、探究和交流,形成语言知识的建构。

三、“3C”教学模式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认为,“有意义的建构”不是由别人而是要由学习者自己完成——要由学习者在适当的学习环境下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即通过“自主学习”才能完成。

课标中提出:“英语作为一种语言,需要学生开口交流,在不断地对话、互动中形成语言习惯、发展语感,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在这一过程中构建自己的语言认知体系。” 教育家魏书生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守住,守住,再守住;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改革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因此,我们在教学模式创建过程中,坚持以前的优良做法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力争还给学生一个自主、愉悦的课堂。

四、 “3C”教学模式流程

1.课前预习,寻疑解难2.目标导学,情境引入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4.师生交流,难点突破5.练习巩固,拓展延伸6.归纳总结,知识建构。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能使学生在合作、探究和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语言知识的建构。

五、“3C”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第一步:“课前预习,寻难质疑”。课标指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部分。学生可以在预习中发现学习的难点,提出自己的质疑。

第二步:“目标导学,情境引入”。上课伊始给学生出示学习目标,在目标的引领下,我们通过创设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走入情境,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可以采用:实物导入、简笔画导入、生活情境导入等。

第三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课标强调:“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充分放手于学生,让他们在合作中解决已知,探究未知,发现疑难。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一般由三个步骤组成。1.创设情境,出示问题;2.自主学习,组内交流;3.成果展示,梳理知识。单词课的认读识记、对话课的背诵交际表演、阅读课的提问与解答,都可以在小组合作与交流中得到有效解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四步:“师生交流,难点突破”。课程理念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在我们的3C教学模式中,Communication(交流)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小组合作探究中的生生交流,还体现在情境导入以及难点突破中的师生交流,而交流是贯穿教学始终的。

第五步:“变式练习,拓展提高”。我们在教学中遵循“源于教材,尊重教材”理念的同时,更应关注如何拓展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丰富语言材料,站在更高处运用教材上的知识,将学习到的内容转化为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对话情景表演、阅读复述、创编对话或改写小短文等都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

第六步:“归纳总结,知识建构”。课堂总结要全面,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教师要充分预设,以便及时追问引导,要从知识、方法、情感的建构上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全面回顾学习过程,完整表达自己的收获与体会,构建知识的系统性。

这只是我们的基本模式流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会根据课时整合等情况进行整合和调整。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课程交流总结篇5

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第二学期

本学期语文教研组的工作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全体语文教师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全面贯彻中心学校对教研工作的要求,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全面提高本组语文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形式多样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作为教研组,我们深深地感到,教研组应该始终站在课程改革浪潮的前头,为学校的语文教学,为推动学校整体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和才能。因此,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以教研组为中心,注重加强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多渠道的对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开学初,语文教研组要求语文教师继续加强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学习,特别是学习内容的充实,使新的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在教师的自主学习中,每位语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都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2、开展好教研活动,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学习、交流、实践的过程中,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了教学中,教学注重了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了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加强校本培训中的骨干教师引领作用。要求全体语文教师加入到校本教研课题研究中,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能力,牢固地树立了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思想。

4、重视了多层次、多级别的校本培训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外出或在校内听课或参加培训或自主学习,特别是教研培训。在多次的培训中,我校语文教师的各方面能力与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二、积极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1、认真积极地开展校内听课活动,促进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传统。本学期,这个光荣的传统继续在我校语文教研组得到发扬。面对此种情况,我校教导处和语文教研组立即调整了教研活动计划,扎实开展的开展了有赵凤英老师的公开观摩课、王莉、赵晓岚老师开展的教学研究课和低、中年级的阅读交流、高年级的作文教学等多项交流活动。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一起讨论,共同参与,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每次活动,我们都认真抓好以下环节:一帮一指导备课(六帮五、三帮四,二帮一),组织听课,评课、诊断、总结。其中赵凤英老师在阅读教学课给大家提供了成功的示范。这样在全组范围的相互听课、研讨中,大家集思广益,发言积极,共同探讨了一些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卓有成效的见解,为各个层次的教师提供了锻炼的舞台、搭建了成长的阶梯,也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交流中,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也得到开发,从多方面对一堂好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结合学校各阶段工作的进展来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比如,在期中考试后,组织教师开展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方法的交流活动。在期末复习中开展教师复习计划、复习教案和复习测试等交流活动等。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中,教师互帮互学,共同进步。这样的教研研氛围,不仅加深了教师间的相互了解,更促进了教师教学技术和艺术上的提高,达到了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教学常规检查常抓不懈,落实到位

为了使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条理化,每个月的常规检查,都很抓落实,不走过场形式,认真细致,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督促、检查教师们形成了工作习惯,每到月底总能及时完成各项任务。

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做文章,本学期真正把教研与提高课堂效率结合起来,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教师的成长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加强教研组成员之间的紧密协作。互相听课、评课,互相交流、探索,做到听课必评。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学习、研究,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四、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我们语文组在学校、教导处的带领下,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利用教研活动进行学习、交流,取长补短,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参与课改实验。这学期,我校语文教师紧紧围绕学校申报的的一个市级课题实施研究工作。全体老师根据教研组确定的主课题选定子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做到人人都有明确的目标,个个都有自己的实验操作。以此来加大教科研的力度,做好随机的监测、统计等资料的积累工作,集中力量突破主课题。在研究过程中老师向科研要质量,积极撰写教科论文。

五、重视教研,搭建教师分享、交流与讨论的平台。

网络教研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着眼于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及构建信息环境,不断优化、改善甚至变革传统教研的手段、过程和结构,从而整体推进课程实施、学科教学和教研活动。

因此,本学期开学初,在中心学校的指导与要求下,我校每位语文教师。利用交流、分享与互助的平台,教师们在工作之余,把自己在教学中反思、案例、收获等,并记录一些自己的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精选和积累了自己最为需要的信息资源,并积极与其他教师在博客上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成长交流会发表自己的心得、参与教师间的交流,已经快成为我校每位语文教师的一个习惯。教研博客的建立,为真实地展示教师的自我搭建了一个极佳的舞台,也在充分展示自我、参与交流的过程中,促进了教师的学习反思能力的提高。

六、教研组工作存在的不足:

1、有些教研活动开展的不够扎实,在许多具体工作环节上缺乏创意,活动效率不高,没有发挥出教研活动应有的作用。

2、个别教师对教研组活动重视不够,认识不够端正,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学能力提高不快,影响了教学成绩的提高。

3、学生活动开展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还不够,在学生活动的组织上依然没有跳出应试的窠臼,对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关注不够。

4、教研组改组主动性不够。多数活动实在学校教导处的工作安排下进行的。教研组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七、下一步工作的四点措施:

1、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我们要从自身找原因,不怨天尤人,不抱怨环境,努力加强学习,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和工作的艺术性,开展教研组之间更进一步地交流沟通,努力提高我们组老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2、严格抓好平日的教学常规工作,从上课、批改作业、能力训练入手,严格要求学生,牢记古语教不严,师之惰,以此相互勉励。

3、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我们将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树立竞争的学习风气为主,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扩大阅读量和作文量,进行有序地专门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水平。

4、 尽力做好后进生的工作,想各种办法,常抓不懈,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总之,在本学期里,我们语文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看到了困难和不足,我们相信,只要全校上下切实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总结本学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组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会做得更好。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第二学期

语文教研组本学期的工作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形式多样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理论,更新了教育观念

作为学校最大的学科组语文教研组,我们深深地感到应该始终站在课程改革浪潮的前头,为学校的语文教学,为推动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我们的智慧和才能。开学初,我们全组老师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了解了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开展了新课程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标准讨论。之后又通过个人自学、组内交流等多种方式来学习新课程,把握新课程,以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

二、继续开展校内听课评课及教学诊断活动

认真积极地开展校内听课活动,促进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传统。近年来,随着学校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我们语文教研组的教师也逐渐扩大。如何使不同的教师在教研组这个集体中共同成长呢?我们的做法是:扎实开展如集体备课、专题研讨、公开课、教学诊断、优质论文交流等多项活动。其中公开课是大家相互取长补短的很好途径。每次活动,我们都认真抓好以下环节:集体备课,组织听课,评课、诊断、总结。

三、进一步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如果能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扬长避短,我们的工作就能事半功倍。但由于种种原因,以往集体备课常常流于形式。本学期我们认真落实教导处有关规定,严格纪律要求,改进组织方式,在备课组内实行定课题、定时间、定主讲人、全体参加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集体备课的质量。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力求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特别是在备教学目标,备学生练习,备教学方法时能集思广益,取长取短,同时通过集体备课,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情况,针对教材的特点,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

四、教学常规检查常抓不懈,落实到位

课程交流总结篇6

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第二学期

本学期语文教研组的工作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全体语文教师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全面贯彻中心学校对教研工作的要求,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全面提高本组语文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形式多样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作为教研组,我们深深地感到,教研组应该始终站在课程改革浪潮的前头,为学校的语文教学,为推动学校整体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和才能。因此,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以教研组为中心,注重加强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多渠道的对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开学初,语文教研组要求语文教师继续加强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学习,特别是学习内容的充实,使新的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在教师的自主学习中,每位语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都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2、开展好教研活动,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学习、交流、实践的过程中,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了教学中,教学注重了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了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加强校本培训中的骨干教师引领作用。要求全体语文教师加入到校本教研课题研究中,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能力,牢固地树立了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思想。

4、重视了多层次、多级别的校本培训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外出或在校内听课或参加培训或自主学习,特别是教研培训。在多次的培训中,我校语文教师的各方面能力与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二、积极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1、认真积极地开展校内听课活动,促进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传统。本学期,这个光荣的传统继续在我校语文教研组得到发扬。面对此种情况,我校教导处和语文教研组立即调整了教研活动计划,扎实开展的开展了有赵凤英老师的公开观摩课、王莉、赵晓岚老师开展的教学研究课和低、中年级的阅读交流、高年级的作文教学等多项交流活动。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一起讨论,共同参与,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每次活动,我们都认真抓好以下环节:一帮一指导备课(六帮五、三帮四,二帮一),组织听课,评课、诊断、总结。其中赵凤英老师在阅读教学课给大家提供了成功的示范。这样在全组范围的相互听课、研讨中,大家集思广益,发言积极,共同探讨了一些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卓有成效的见解,为各个层次的教师提供了锻炼的舞台、搭建了成长的阶梯,也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交流中,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也得到开发,从多方面对一堂好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结合学校各阶段工作的进展来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比如,在期中考试后,组织教师开展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方法的交流活动。在期末复习中开展教师复习计划、复习教案和复习测试等交流活动等。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中,教师互帮互学,共同进步。这样的教研研氛围,不仅加深了教师间的相互了解,更促进了教师教学技术和艺术上的提高,达到了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教学常规检查常抓不懈,落实到位

为了使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条理化,每个月的常规检查,都很抓落实,不走过场形式,认真细致,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督促、检查教师们形成了工作习惯,每到月底总能及时完成各项任务。

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做文章,本学期真正把教研与提高课堂效率结合起来,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教师的成长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加强教研组成员之间的紧密协作。互相听课、评课,互相交流、探索,做到听课必评。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学习、研究,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四、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我们语文组在学校、教导处的带领下,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利用教研活动进行学习、交流,取长补短,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参与课改实验。这学期,我校语文教师紧紧围绕学校申报的的一个市级课题实施研究工作。全体老师根据教研组确定的主课题选定子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做到人人都有明确的目标,个个都有自己的实验操作。以此来加大教科研的力度,做好随机的监测、统计等资料的积累工作,集中力量突破主课题。在研究过程中老师向科研要质量,积极撰写教科论文。

五、重视教研,搭建教师分享、交流与讨论的平台。

网络教研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着眼于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及构建信息环境,不断优化、改善甚至变革传统教研的手段、过程和结构,从而整体推进课程实施、学科教学和教研活动。

因此,本学期开学初,在中心学校的指导与要求下,我校每位语文教师。利用交流、分享与互助的平台,教师们在工作之余,把自己在教学中反思、案例、收获等,并记录一些自己的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精选和积累了自己最为需要的信息资源,并积极与其他教师在博客上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成长交流会发表自己的心得、参与教师间的交流,已经快成为我校每位语文教师的一个习惯。教研博客的建立,为真实地展示教师的自我搭建了一个极佳的舞台,也在充分展示自我、参与交流的过程中,促进了教师的学习反思能力的提高。

六、教研组工作存在的不足:

1、有些教研活动开展的不够扎实,在许多具体工作环节上缺乏创意,活动效率不高,没有发挥出教研活动应有的作用。

2、个别教师对教研组活动重视不够,认识不够端正,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学能力提高不快,影响了教学成绩的提高。

3、学生活动开展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还不够,在学生活动的组织上依然没有跳出应试的窠臼,对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关注不够。

4、教研组改组主动性不够。多数活动实在学校教导处的工作安排下进行的。教研组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七、下一步工作的四点措施:

1、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我们要从自身找原因,不怨天尤人,不抱怨环境,努力加强学习,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和工作的艺术性,开展教研组之间更进一步地交流沟通,努力提高我们组老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2、严格抓好平日的教学常规工作,从上课、批改作业、能力训练入手,严格要求学生,牢记古语教不严,师之惰,以此相互勉励。

3、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我们将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树立竞争的学习风气为主,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扩大阅读量和作文量,进行有序地专门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水平。

4、 尽力做好后进生的工作,想各种办法,常抓不懈,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总之,在本学期里,我们语文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看到了困难和不足,我们相信,只要全校上下切实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总结本学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组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会做得更好。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第二学期

语文教研组本学期的工作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形式多样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理论,更新了教育观念

作为学校最大的学科组语文教研组,我们深深地感到应该始终站在课程改革浪潮的前头,为学校的语文教学,为推动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我们的智慧和才能。开学初,我们全组老师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了解了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开展了新课程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标准讨论。之后又通过个人自学、组内交流等多种方式来学习新课程,把握新课程,以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

二、继续开展校内听课评课及教学诊断活动

认真积极地开展校内听课活动,促进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传统。近年来,随着学校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我们语文教研组的教师也逐渐扩大。如何使不同的教师在教研组这个集体中共同成长呢?我们的做法是:扎实开展如集体备课、专题研讨、公开课、教学诊断、优质论文交流等多项活动。其中公开课是大家相互取长补短的很好途径。每次活动,我们都认真抓好以下环节:集体备课,组织听课,评课、诊断、总结。

三、进一步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如果能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扬长避短,我们的工作就能事半功倍。但由于种种原因,以往集体备课常常流于形式。本学期我们认真落实教导处有关规定,严格纪律要求,改进组织方式,在备课组内实行定课题、定时间、定主讲人、全体参加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集体备课的质量。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力求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特别是在备教学目标,备学生练习,备教学方法时能集思广益,取长取短,同时通过集体备课,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情况,针对教材的特点,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

四、教学常规检查常抓不懈,落实到位

课程交流总结篇7

1.习题展讲交流,一种基于思维呈现的交流

“展讲课”在山东杜郎口中学、山西新降中学这些课改名校中已经普遍开展,究其本质,可以说就是一种交流课堂。通过展讲,把学生推到前台,把学生的思维呈现出来,引发同伴质疑交流,从而实现重、难点知识的突破、思维分析能力的提升等教学目标。

笔者在习题讲评课中较多地采用了“展讲”的形式,一般提前把要展讲的题目安排给一个学习小组(一般是3-5人),让学生课前准备。上课开始,即让小组派代表到前面展讲该题的解答,呈现其思维过程,其他学生听了之后,会受到一些触动和启发,也会提出自己的一些不同想法和观点。这样在题目分析的呈现中自然实现了一种知识、思维的交流,这比教师直接讲解或引导讲解效果要好!当然这种习题展讲一节课中不宜超过3道题,占时一般不超过半节课,题目难度中等或中等偏上一点。

2.答案质疑交流,一种基于作品呈现的交流

交流需要某种载体,需要以某种方式呈现,除了基于展讲时的思维呈现外,也可以呈现学生的一些“作品”,对作品进行讨论交流。这里所说的作品,是指学生思维的一种固态的呈现,比如学生所画的概念图、学生的作业、某个题目的答案等。笔者在生物综合题的讲评中经常采用学生答案呈现的方式,来组织学生交流。一般课前让某个学生把他的某道题的答案抄在黑板上或直接用多媒体呈现其答案,然后让其他学生对的答案进行“评价”,可以指出答案中的错误所在,可以提出其他不同的答案或是自己所不理解的地方,甚或指出答案中的不足。在全班学生对答案的评价、质疑、改进中,答案渐趋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该题的分析也就逐渐明了。

3.问题解答交流,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交流

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的提出由来已久,指把教学目标分解成几个问题,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实现教学目标,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问题解决的过程亦可贯彻交流的理念,即问题解决不是教师引导下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而是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叙述问题解决的方案及结果,其他学生质疑补充。这样问题解决也就成了一个交流的载体,反之,交流会使问题的解决得以深入与完善。比如,高三复习必修二“受精作用”时,把受精作用相关内容设置成如下3个问题:

(1)精卵的特异性结合依赖于细胞的什么结构上的什么物质?

(2)简述受精作用过程的五阶段。

(3)受精卵中的染色体和DNA是不是精、卵各提供一半?

教师把这三个问题抛给3个学习小组,约3min后请小组代表陈述自己的答案,其他学生质疑、评价、补充。在这三个问题解决中,学生有各种表现:有学生能熟练地答出后面选修才涉及的受精五阶段;有学生认为染色体、DNA精卵各提供一半;有学生提出了防止多精入卵机制的新问题。总之学生反应较为热烈,较好达成了教学目标。

4.样卷分析交流,一种基于错误反思的交流

学生的错误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学生在作业、检测等中所犯的错误,都是课堂交流的好材料。在试卷讲评中,笔者经常采用样卷分析的方式,即挑选几份样卷,进行扫描或拍照形成电子图片,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把学生的错题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对错题进行反思、交流。

以上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几种交流课堂模式,其主要区别是交流载体的不同。除了上述几种基本的模式外,还有其他很多模式,如一个单元之后的知识小结交流、学生总结的最有价值问题交流等,这有待在今后教学中进一步实践和总结。

比较“交流课堂”与传统的“讲授课堂”,可以发现交流课堂有如下特点。

(1)开放性。

传统的课堂主要是师讲生听或者师导生析,课堂中的知识、观点、思维等主要由教师这一主体发出或把控。而在交流课堂中,教师主要起到组织、激发和引导的作用,课堂中的观点、思维将主要由学生主体发出,这就使课堂具有了很强的开放性和生成性,教师难以预期课堂中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观点、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这种开放性对教师的课堂的把控能力、应变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主体性。

传统讲授课堂的主体偏重于教师,教师主动得讲,学生被动得听。交流课堂中学生则被推到了绝对主体的位置,往往是学生讲、教师听。曾有人这样形容教师,站在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巡回于台上台下的教师是骨干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那么可以这样说,传统课堂教师更多站在讲台上讲授,而交流课堂教师则更多站在讲台下倾听!总之,交流课堂突显了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体现了新课程自主学习的理念要求。

(3)吸引性。

课程交流总结篇8

关键词:预习 展示 交流 合作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221-01

“五环十步”是高效课堂的主要操作步骤。五环即“预习、展示、交流、合作、提升”;十步即“明确学习目标、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积极课前展示、检查预习效果、加大训练密度、加强小组合作、增强训练梯度、做好课堂小结、坚持当堂小测”。

结合物理课堂,从“预习、展示、交流、合作、提升”五大环节上阐述如下。

1 充分预习

预习是五环中的第一环,是展示之本,这第一脚踢不开直接关系到后边的进展,在物理课中有效指导学生预习的思路,就是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怎样去预习,不是教给简单的方法,而是要把怎样预习的过程展示给学生。这个过程从预习问题集的布置,到工具书的利用,以及前后知识的联系,包括学生自己学习经验的利用,还有面对陌生新知识的独立思考和解决,只要有这个过程,学生就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这种想法和做法就是预习的成果。

预习成果可以先在小组内消化、统一,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展示在黑板上的要体现和代表本小组的整体意见。也可以1、4号和2、3号互相检查和帮助,小组再统一意见。教师做出明确的要求,预习的结果要通过小组的讨论、验收,形成集体意见。这个过程发挥了三个功能,一是抓住了课余时间的利用,二是发挥了小组合作,三是对个人预习成果的再加工。

预习成果展示在黑板上,表露在课堂中,学生一开始表达的可能浅显甚至不着边际,这都没有问题,只要让学生敢说多说,他们就会有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思路,在这种前提下教师在加以引导和鼓励,学生会很快步入预习正轨。

从战略上讲,预习就是不打无准备之战;从战术上讲,预习就是让学生先摸清上课的路子。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上就轻车熟路了,教师在驾驭课堂时就得心应手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物理学科充分利用好预习这个环节一定会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效率。

如《密度》这一节,学生按照预习提纲充分预习,课堂上不超过20分钟就能顺利完成教学内容,这节课在平时至少要用30分钟以上,而且教师还得反反复复的去讲。剩余的时间进行练习和小测,这样即能当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预习好的确能提高学习效率。

2 自信展示

“在我们看来,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他具有好奇心、展示欲,教育就是设法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展示欲”。在五环十步高效课堂中,展示分为课前展示、课中展示。课前在黑板上展示要求学生书写工整、字距行距合适、书写有力,小组的每个学生要轮流展示,切不可把小组的展示只交给小组长或者写字好的学生,要给每一个学生锻炼的机会。

上课以后,每个小组要对课前在黑板上展示的内容做出讲解,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声音洪亮,站姿大方得体,面对学生和老师,不仅有语言的交流,还要有肢体、眼神、感情的交流,这不仅是学生在课堂上需要培养的能力,而且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与人交流这种能力都非常重要。

3 交流合作

在课堂上以生生交流为主,教师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创造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展示出的问题、遇到的学习困难、学习的重点、难点、过程中再生出来的问题、同一个不同的解题思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同一个事件的不同思想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交流合作佳境。

在交流合作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小组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合理分工,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展自主学习,对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思考,在合作中发现,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指导,达到共享、共进,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要有所提高,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在学生交流合作的时候,教师不是没事干,而是要随时把握课堂大局,注意学生不要跑偏,不要脱离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而且要随时准备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学生的思维太活跃了,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新奇的想法,如在学习电功率的时候,学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此图还能进行什么实验?如果把灯换成定值电阻又能研究什么实验?在测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电阻这两个实验中会有什么不同?”这就是学生的创造性,所以在高效课堂的氛围中,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会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培养。

4 快速提升

在五环十步中,提升这个环节由课堂小结、拓展、小测、达标四部分组成。

4.1 小结

在高效课堂中,往往小组讨论、展示、交流、合作的过程会用很多时间,稍微把握不住,45分钟课堂稍纵即逝,无论是学生的总结还是教师的概括都容易被忽视。但是没有总结的课不是一节完整课,不总结不完善,不总结不能概括,总结也是一种能力,要先让学生总结,然后小组讨论通过,小组之间再次完善,最后教师予以肯定或者完善。俗话说“不收口的筐不能背东西,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就是这个道理。

4.2 拓展

在物理教学中,要从表象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要从基础知识上升到学习考试的能力;要从课本知识上升到实际动手的实践和创造能力;这些都需要从平时的每一节课做起。如浮力这个知识点,表象的东西学生很容易理解,把一个小木块扔到水里,小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就能理解到浮力,但是拓展到木舟、轮船、潜水艇、船闸就需要更深的解释;由理解提升到浮力公式 ,会浮力的计算;甚至通过浮力的计算设计出一款轮船,这些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不仅要有参与考试能获得高分,还一定要有参与实践创造未来的悟性和能力。

4.3 小测

课堂总结之后,紧跟着就要当堂小测,小测是试金石,小测训练紧张度,小测可以练速度、准确率,五分钟内要完成,黑板出题、试卷、练习册、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灵活操作。

4.4 达标

经过小结、拓展、小测以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看看是否达成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预习、展示、交流、合作、提升”是高效课堂不可分割的五大环节,它彻底改变了教师一言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正如,理解其内涵,有效的把握和利用一定会提高物理学科学习成绩。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