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8篇

时间:2023-10-10 10:35:51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篇1

经过多年的课程建设,在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能力培养、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建设上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并探索、实施了一套适应本科“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实践环节、教学课件、课程网站等方面取得一些成果。

1构建先进科学的课程体系结构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课程体系中核心课程之首,作为本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应该与本学科中问题求解的理论、抽象和设计的方法论相对应,把握课程体系结构的本质。具体措施是:

(1) 制订实施符合新技术要求的教学大纲

课程体系结构的三个层面:即概念表述、构建数据模型、设计算法三个层面,突出数据组织方法与算法设计技术,将整个知识体系划分为核心知识集合,以及不同的扩展知识模块,以适应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

贯穿程序设计与软件工程新技术:引入抽象数据类型的概念来介绍数据结构技术;集中体现了分解、抽象和信息隐蔽的基本原则,展示了由数学模型抽象数据类型数据结构的信息结构转换的三个重要阶段,抓住抽象数据类型的中枢位置。

制订符合新技术发展要求的课程大纲:以训练构造性思维为重点,以强化程序抽象能力和培养数据抽象能力为指导,把握课程体系结构的本质。教学大纲与实验大纲应该不断修订,以满足学科发展对课程教学的要求。

(2) 编写具有特色的数据结构新教材

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建设之一。教材是大纲精神的具体实施,是知识点的载体。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为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把握学科规律,突出教材的科学性

根据课程技术性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本概念部分;第二个层次是基本结构部分,包括线性结构(线性表、栈和队列、串、数组与广义表)与非线性结构(树、图);第三个层次是基本技术部分,包括查找与排序方法。按照三层次法组织教材内容,其中包含许多精彩的经典算法,为学习者继续拓展提供线索,同时贯穿了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重要的问题求解技术,如指针参数传递技术、指针与动态数组技术、栈与递归技术。教材编写采用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对象特征,掌握数据组织方法和计算机的表示方法,掌握算法的时间、空间复杂度分析技术,培养良好的程序设计技能,使得学生能够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灵活选择适当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相应的处理算法。

科研与教学结合,体现教学和教材的先进性

积极开展一维线性数据结构、二维平面数据结构、三维空间数据结构方面展开研究,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数据组织结构与处理算法、基于内容检索新技术研究,结合科研,在教材中补充了技术发展新内容。

针对课程中的难点问题,积极组织中青年教师进行专题讨论,总结教学规律,交流教学经验。通过“辅导实习、实验设计、观摩教学、课程试讲”四个环节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软件开发能力与经验,使之贯穿于实践指导与讲课过程中,教师良好的科研素质已在深化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学骨干。

内容与新技术接轨,增进教材的实用性

教材的编写以多年来“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讲义为基础,充分反映了自身的教学理念,突出课程的本质与重点。教材中引入面向对象的新观点,补充技术发展新内容,使教材内容与新技术接轨。

教材以C语言作为算法描述工具,使之与大多数院校教授的第一编程语言相衔接。对于每种抽象数据类型(ADT)定义,不仅包含数学模型,同时还包含定义在这个模型上数据组织和数据处理运算,同时在具体章节内容中详细展开相应数据结构及运算实现,并给出了用C语言表示抽象数据类型的方法。增进了教材的实用性,该教材被全国多所学校选用作本科教材,普遍反映教材本质突出,体系科学,实用效果好。

2强化素质能力培养

“数据结构”课程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学习结构技术的过程,培养学生算法设计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培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素质能力的目标。理解、习惯、掌握算法思维方法是一个构造性方式的训练过程,凭借算法构造思维方式,从具体操作规范入手,通过操作过程的构造实施,解决特定问题。

计算机程序设计是一项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数据结构的学习过程,是进行复杂程序设计的训练过程,关键在于增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优良的算法设计思想与设计风格,技能培养的重要性不亚于知识传授。让学生理解、习惯、熟悉这一套算法构造思维方法,是实践环节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针对“数据结构”技术性与综合性较突出的特点,提出并实施了“指导―大运动量实践―反馈”的教学法来抓好实践训练、增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的实践过程通过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两个环节来实现,前者偏重于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后者侧重于软件设计的综合训练,突出以项目训练为主的教学实践。

(1) 作业练习

书面作业是上机实习的基础。通过精心设计、选择典型的习题,启发学生自主完成、改造习题、举一反三,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有限的习题,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做到每堂课有作业,每章有综合练习,作业全收全改,收发及时,明确指出作业中的错误点,并对具有技术难点的题目,进行启发式讲解。

(2) 实习指导

课程实习着眼于原理与应用的结合点,使学生学会如何把书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软件工作所需要的动手能力,通过课程实习使学生将书上的知识学“活”,起到深化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

在实习环节,采用了“指导―大运动量实践―反馈”法,即在教学中强调对学习内容的要求和指导,采取大运动量训练并及时了解实践反馈信息的方法。质的飞跃来自量的积累,艰苦的磨练,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良好的教育引导。本课程的教学梯队成员均主持或参加过部级、省部级、横向科研项目,均有主持或参加开发大型应用软件的经历,良好的科研素质基础在深化教学实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技能训练过程的有效指导,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善于与计算机交谈的能力和善于联想、触类旁通的能力,在复杂程序设计过程中使学生的构造性思维得到了锻炼,有利于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迁移,为进行软件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重在培养学生软件设计的综合能力。对“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作出规范要求,突出了关键技术要点,贯穿基本技能训练主线,体现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思路。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篇2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网络教学

基金项目: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XJJGYBXM2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同时也是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第一层次的课程,本课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面向专业应用,突出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实践操作技能,掌握软硬件配置与使用,能够具备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图文编排、数据处理,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能力。突出基础课教学服务专业、服务学生、面向应用的“厚基础,强实践,重应用”的教学特色,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为总体目标,构建以素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论课程体系,以应用操作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体系。

1 《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是本科院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教学资源项目的建设对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及校园信息化的进程都有重要影响。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每学年第一学期新生的选课人数在3000人左右,出现了选课人数多、教学资源不足、师资紧张和师生交流不便等问题。以校园网络为平台,开发《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资源网站,发挥网站在教学中的作用,以此来展示该课程多年来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的成果。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涉及到的知识面广,动手操作能力强。我们应该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研究,除了进行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外,还要建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该资源库以网站的形式出现,为教师网上备课、参考、教学和交流提供平台,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拓展知识提供帮助,更大限度地满足教与学的需要。

2 现状分析

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教学资源的建设体系与理论相对比较成熟,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建设发展时间较长,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完善。在国外很多教育机构研究定制了资源开发和管理标准,并以此规划开发了自己的资源门户网站,用户能够使用搜索引擎和链接向导访问所需的资源,有效满足了学习者的需求。国外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目标是提供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咨询服务,各个教学机构和科研院对所提供的信息服务都有很大程度的依赖,因此对平台所提供教学资源的质量要求都比较高。在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面向客户的需求,运营模式多样化。

2.2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各高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教学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不够、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资源缺乏有效的管理,资源难以访问等问题,不足以满足高校教学的需要。近十年来各高校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给予广泛关注,教学资源建设的理论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出现了一些成功的信息资源管理门户网站和优秀的实践案例,这些实践研究促进了教学资源建设的发展和教学信息化的进程。

3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原则

3.1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出丰富的课件资源,为学生提供大学计算机基础相关课程优质的学习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以提高。同时可以不受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不再局限于记忆、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教学网络资源对传统课堂教学起到补充作用。

3.2 选择有价值的资源

网络教学资源不是简单的资源数字化,要明确功能的基础上,赋予特定的教育内涵,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设计方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有实践应用价值的资源。案例要有侧重点和针对性,不仅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还要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实际学习的需要来选取适合自己的信息及资源。

3.3 强化实践环节的设计

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强,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还要灵活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学资源建设重点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网络资源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实践性环节设计,结合案例教学和模拟训练,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3.4 加强交流和协助能力

在教学资源的网络环境中,提供多种协作式的学习工具,能够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同步或异步的交流。保证了信息的准确反馈。这种互动性是区别于传统媒介的最大优势,是教学网络资源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功能的体现。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4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资源平台的构建思路

该平台是基于WEB的B/S结构,架设在校内本地服务器上,基于MYSQL数据库、JSP及SpringMVC及Hibernate框架等相关组件的网络编程技术,设计一个包括课程信息、学习指导、在线学习、经典案例、模拟试题、下载中心、教学讨论栏目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通过一系列工具支持,将相互独立的教学服务子系统集成起来,为学生提供统一的教学服务。同时充分考虑由于在线的并发访问学生人数多所造成的服务器端压力问题,以及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带宽资源,提高网络的响应速度和相关的网络安全问题。

具体开发流程:

4.1 需求分析

首先向用户初步了解需求,通过组织师生代表,进行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活动,倾听师生的想法和思路,然后用相关的工具软件列出要开发的平台的功能模块,撰写功能需求文档。

4.2 概要设计

教学资源平台的总体设计,包括平台的基本处理流程、系统的组织结构、模块划分、功能分配、接口设计、运行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和出错处理设计等,为平台的详细设计提供基础。

4.3 详细设计

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实现教学资源平台各个功能模块的算法、数据结构等,以便进行编码和测试。

4.4 准备服务器的软硬件环境

服务器硬件是配置WEB服务及基础,对于硬件配置的选型也是至关重要的。服务器型号为HP ProLiant DL580 G7,开发系统Red hat Linux,开发服务器软件为Apache。

4.5 素材的采集与制作

采集、制作、整理所需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动画素材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素材库。

4.6 编码实现

根据详细设计报告,对教学资源平台中的数据结构、算法分析和模块实现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开始具体的编写程序工作,分别实现各模块的功能。

4.7 创建数据库

将课程信息、学习指导、在线学习、经典案例、模拟试题、下载中心等数据录入到数据库中。

4.8 实现互动功能

在线互动讨论和学习体会交流、在线作业上传等。

4.9 网站测试运行

对平台进行测试和试运行,根据师生的使用情况和反馈意见,进行修改、更新和升级。

5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各模块功能

通过开发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和学习交流服务平台。并以该平台为依托,为我校学生提供一个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自主学习环境,再结合互动式教学方式,通过网络在线互动讨论,在线作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引导学生使其开展自主式和研究式学习。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包括课程信息、学习指导、在线学习、教学资源、模拟试题、学习反馈六方面。

5.1 课程信息

介绍课程的总体情况,包括课程简介、课程动态、教学进度、教学大纲、课程资料等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建立初步的认识,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学进度。便于学生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做好课前预习,合理地掌握子的学习进度。

5.2 学习指导

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方法、考核方案等内容,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了解学习方法及期末考核成绩评定方案。

5.3 在线学习

为学生提供教师课前录制好的教学,微视频按章节、知识点分类编辑,每个微视频时长控制在15分钟以内,便于学生课下有针对性地在线观看学习,保证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

5.4 教学资源

为学生提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电子课件、教案的在线阅读及实践项目素材源文件的下载。

5.5 模拟试题

为学生提供了单元测试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学的情况适当的选择检测单元进行自主测试,检验自学进展及巩固学习效果。同时,在此模块中提供了百科园自主测试平台接口,学生可以登录通用考试客户端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和练习。

5.6 学习反馈

提供了多种交互功能,力求实现无时无刻的师生互动交流。主要的交互功能有:QQ在线指导、微信交互(实时作业)、腾讯微博(讨论、答疑、学习心得体会交流)、在线互动讨论、在线评论、移动学习、学习评教反馈等多种方法。其中,学习评教反馈学生可参与课程教学信息学习评教反馈,帮助老师改善教学内容、教学呈现方式,达到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教学手段的目的。

6 教学效果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工作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果。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普遍提高。我校很多学生团队分别获得了省级、部级计算机设计大赛多个奖项,多个学生的团队项目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成后,对学生和教师使用情况做了满意度调查,结果满意度达到90%以上,充分得地得到了师生的认可。

从教学实践可以看到,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学生对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性质、教学目的、教学任务与基本要求有了基本的了解,有目的、带着问题来参加课堂的教学活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形成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

在实验教学方面,由于对实验大纲、内容、任务、素材等课前预习和准备,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具体的实验上,实验效果良好。

7 结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搭建,丰富了教学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了课程的教学改革。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让广大师生充分认可和使用共享资源。因此资源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结合教学及学生的使用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并做好及时的更新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兰尊.高等院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现状与思路[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8.

[2]马建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策略探究[J].新课程学习,2015.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篇3

关键词 生物化学;网络教学;网络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8-0052-02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Biochemistry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s//XIE Ying, XU Chongli, WEN Gang, GE Yakun, YANG Mei

Abstract The significance of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s construc-tion, sele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s content,

the methods of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s construction, the applica-tion of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s, etc are elaborated, combined with biochemistry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 construction, concept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mmon constructed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 has been put forward, obtained good results in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biochemistry; network teaching;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s

1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网络教学被更多地引入课堂,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空间。许多高校为适应网络教学的需要,开发了相关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1-6]。但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速度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网络教学的发展,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使用效率不是很高。因此,如何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发展方向,加强对网络教学资源的研究与开发,科学合理地应用于教学实践,是广大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通过对生物化学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研究,为高校构建优质网络教学资源提供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2 生物化学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目的

网络教学资源是开展网络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从网络教学媒体的特点来看,其最大优势就在于网络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使学生享受到高水平的优质资源和信息化的学习支持。从学生的特点来看,除了生物类专业外,非生物类的一些专业也开设生物化学课,学生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各不相同。而网络教学的开展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因材施教。从生物化学课程特点来看,内容多,难度大,并且课时有限。网络教学的开放性,使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深入掌握本学科的知识要素,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科学选择。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配合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开发建设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网络教学资源,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建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3 生物化学网络教学资源建O的内容

课程基本教学资源建设 基本教学资源即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所必需的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考核方式与标准、课程信息、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习题、试题等内容,由教师总体设计,开课之前上网。教学资源自主开发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课件的制作,需要选择合适的模板,运用规范的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图表、动画、视频等媒体形式表达课程内容,合理搭配,优化组合,取得最佳效果。如生物化学反应原理利用动画表达效果更好,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大分子的认识与理解。

课件内容上要反映学科最新成果,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要穿插一些应用实例,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课件的制作应系统充实,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既考虑教师授课需要,也考虑学生自主学习需要,还能根据学科发展每学期进行补充完善,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

构建网络平台下的课外教学资源库 课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原则是突出主题,追踪前沿,充分利用互联网海量的资源,按照生物化学教学需要进行筛选、分类、编辑、整理,把与本课程相关的信息资源整合到教学平台,形成具有自己教学特色的资源。课外教学资源库内容包括生物化学研究进展、应用实例、生物领域科学家生平介绍和科学探索故事、生物化学相关网站、相关期刊介绍、考研试题、生物化学精品课和公开视频课网站链接等内容,汇聚最优质的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潜力。

建立在线答疑、交流系统 实现网络交互式教学的途径有讨论板、电子邮件等功能。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开设专题论坛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讨论、发表观点、得到教师的指导与回应。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发起讨论,得到教师或同学的回应,有机会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充分表达,从而达到知识的升华,促进协作学习。教师还可以在线布置作业,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完成并提交。

4 生物化学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方法

支撑平台的选择 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必须首先选择支撑平台。为了实现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利用吉林化工学院引入的超星泛雅教学平台为支撑,使教师方便快捷地建设网络课程,开展答疑、讨论、作业等互动教学活动。

精心设计教学资源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环境,建立符合生物化学课程特点的教学资源体系,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教学设计思想。以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学习为根本目的,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制订具体计划,按照网络课程的规范与要求,精心设计与建设本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和更新。

师生共建网络教学资源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充分考虑学生的各种需求,提倡师生共同参与,将资源建设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学生不仅能使用教学资源,还可以将资源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与大家共享。如教师主题,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自行搜集信息,进行筛选、重组后提交到教学平台,完成主题任务,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完成知识的建构。

5 生物化学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

教师辅助教学 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登录成功后,可以查看课程资源,进行长期的课程内容循环建设,组织教学互动活动,指导学生自我学习、自主讨论,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还可以建立习题库,根据每章节教学内容,从习题库中抽取适当习题在习题模块中。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登录后,进入生物化学课程空间,查看课程教学资源,在网上完成作业,进行互动交流、主题讨论等学习活动,也可以在网上复习课程内容,解决疑难问题,还可以把自己查到的有关信息上传到网上,与大家共享。

教学评价 教师通过后台可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表现进行评价,通过学生上网的学习情况、习题完成情况、讨论参加情况、资料上传情况等进行基本的教学统计,分析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有依据地给出学生平时成绩。学生也可以与教师实时沟通,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6 生物化学网络教学资源应用效果

实现资源共享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优质的学习素材,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了学科视野。师生通过交流彼此的学习资料,使得师生之间、不同年级之间、不同专业之间实现资源共享,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拓宽了教学空间,增加了时间,只要硬件条件允许,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入平台学习、交流、完成作业、复习课程内容,实现轻松愉快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开放的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建主义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参与使网络教学资源不断丰富,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成为探索与发现的过程。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学生在参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网络资源信息的筛选、分析、加工、再利用等方式,使信息技术成为认知工具,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为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昆.校园网环境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6):64-66.

[2]江忠宏,王清.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研究的分析与思考[J].学理论,2013(2):201-202.

[3]谢泉峰,段怡.网络空间课程生成性教学资源建设的方向、内容与基本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6):69-71.

[4]孟清.构建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库的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4(3):42-43.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篇4

关键词:CAD/CAMn程 网络化 教学资源库

一、网络教学资源库教学背景及教学资源现状

在职业院校的机械制造类专业中,CAD/CAM课程是重要的通用课程和必修课程,主要面向机电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数控加工与自动编程等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在CAD/CAM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由于CAD/CAM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且课堂教学中的理论性教学比重过大,导致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往往是被动的,缺乏创新性。此外,CAD/CAM课程的设计中教学资源是固化的,缺乏灵活性,对不同学生难以做到有针对性。

二、CAD/CAM课程网络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1.CAD/CAM课程网络化教学资源库的设计思路

在进行CAD/CAM课程网络化教学资源库的设计中,需要理清和确立适合职业教育、具有针对性的思路。一方面教学资源库应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为基本出发点,以视频演示为核心,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交互操作,资源库的内容则应包含CAD/CAM课程的电子教材、PPT文档库、练习素材库、试题库等,此外还应包含扩展的配套学习软件;另一方面教学资源库应以方便教师进行教学组织与实施为基本前提,满足教师在开展不同层次教学、需要不同教学内容与资源时,能够更为方便地利用基本教学单元。

2.教学资源库的单元组成

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在教学与学习中的需求,CAD/CAM课程网络资源库的设计与建设应具有清晰基础单元框架,能够满足师生在教学与学习中的灵活运用和创新应用。从实际的职业院校机械制造等专业教学实践来看,CAD/CAM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应包含6个基本单元:电子教材,类似传统教材的电子化,显示对应的知识内容,与纸质教材一一对应;PPT课件,以电子教材为基础,将电子教材中的章节内容以单元的形式展现出来,突出重点,并可进行条理化处理;练习素材,与课程内容一一对应,可提供给学生下载,供学生学习结束之后的巩固练习,同时提供结果文件,练习素材是一个部件PART文件;常见问题解答,即在CAD/CAM课程中的每个基本单元的重点、难点等知识,以问题解答的形式提供给学生,以供学生实际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自行解决;视频讲解,课堂授课的视频模式,教师对每个基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基础知识与操作要点进行讲解;视频演示,将操作过程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仿真环境中练习借鉴。

3.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关键问题

在CAD/CAM课程网络资源库设计与建设中需要注重几个关键点:一是视频功能词典的设计与编排中,每个功能及选项所对应的模块教学资源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应通过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模式对CAD/CAM课程的基本教学单元进行梳理与编排,使其具备更大的实用性和便捷性;二是即景点播式视频演示系统的研究开发,当用户选择某功能菜单项后,是在当时真的或仿真的环境下以视频的方式演示功能的操作过程,而非直接启动该功能;三是在线教学平台的开发,设计开发一个线上教学平台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资源库的作用,在线教学平台的功能包括制作与网络课程、作业布置、作业评价、在线答疑、自主同步教学内容等。

三、CAD/CAM课程网络化教学资源库创新教学模式的案例运行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篇5

【关键词】机械基础 资源库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238-0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关系,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特点。研究并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对发展学生的学习个性,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教育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是为学校的教育服务,而建设一个丰富、优质、适合本地教育所需要的资源库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证,其中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问题,也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校园网络在各级学校的广泛建立,为教学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缺乏教学资源已严重制约着学校网络教学的发展,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巨大障碍。学校网上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已迫在眉睫。

1 机械基础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内容

机械基础教学资源库为教学活动提供了资源共享的平台,它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资源的共享和再运用。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资源库,包括了《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资源库包括多媒体素材库、课件库、自测试题库、案例库、资料库等。

(1)资源库教学支撑环境建设。教学支撑环境可为远程教育的施教者和学习者提供完整的教学辅助与辅导工具,包括素材收藏夹、网络课件协作工具、多媒体集成软件和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网上作业等教学辅助软件及各类教学及管理的数据库软件。

(2)多媒体素材库建设。教学素材库是一个具备科学性、实用性、方便性特征的大型知识库,服务于网络课程建设,是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素材库的类型主要有图片素材库、动画素材库、音频和视频素材库、教案库。库中有大量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及运用零部件结构的动画、图像、知识点的介绍、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等。

(3)课件库建设。这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该库以网络课程建设为主体,网络课程建设要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去组织教学活动,并搭建相应的教学平台和媒体素材库,实现开放性、交互性、自主性、研究性和协作性学习。课件库有机械基础系列课的网络课程、电子教案、学生自学自测CAI课件、实验MCAI课件、各门课的学习指导等内容。

(4)其他专题资源库建设。专题资源库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平台,主要有自测试题库、案例库、资料库、网上答疑、互动交流等。自测试题库有各门课的自测试题。案例库有各种零部件的失效原理分析及图像、优秀设计、典型结构的分析。资料库介绍各种国家标准、材料(金属、非金属材料)、各种型材、教学论文等内容。网上答疑和互动交流平台可以实现课程辅导答疑,师生交流互动。

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整理、归纳并集成入库,可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资源平台,减少了教师备课和教学活动的难度,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改革。

2 机械基础教学资源库的特点

机械基础系列课程资源库全面支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素材,主要包括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对课程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进行科学模拟,对各种现象、过程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描绘,深入、深刻、生动、细腻地展示认知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资源库教学内容完备,创意新颖,科学性强,制作精美,具有可选择、可组合、可再创造等特点和功能,为教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教学提供了有力的资源和工具支持,不仅能够减轻教师自己制作课件的负担,更能帮助教师扩开思维,提高教学水平,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和时空对教师学生的活动限制。

资源库整体结构和内容严谨科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交互与智能化优势,在教学思想和资源库的构建技术上具有先进性;体现教学改革方向,满足教学实际需求,资源库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具有实用、易用的特点;学科的相关概念、原理与规律,经过科学模拟、构建出“虚拟的真实”情景,实现认知过程中感知、想象、推理、思想、观念的“可视化”;根据教材内容与教学需求的变化,实时更新和充实资源库内容,不断增强资源库功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遵循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与教材完全配套,并跟踪新教材及时更新。形式多样,包含各种媒体的资源;所有资源可以有效分离,可以重新组合,形成了一个海量的知识库。精心组织和筛选,与学校的教学研究联系紧密,并可以动态增加。多种学科结合,学科之间的资源可以交叉和综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使用知识的能力。

3 多媒体资源建设体会和应注意问题

(1)从实际出发,避免追求表面,处处滥用。多媒体资源的作用是辅助教师的“教”;促进学生自主地“学”;用来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多媒体资源虽具有多媒体、超媒体的功能,但在教学过程中它仅仅是一种媒体的作用。多媒体功能的发挥是有赖于一定的条件的,并不是说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就一定能改善教学,更不是说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还需多考虑在什么条件下用,如何使用,而不是处处滥用。

既然多媒体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故资源的好坏应该体现在其使用效果上,使用资源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那种为了赶时髦,为运用而运用的做法将会造成教学的失误。媒体的使用不再于多而在于精,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还需钻透教材,找准最佳作用点进行有的放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紧扣教材重点,避免随意呈现,喧宾夺主。课程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为积极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在许多课堂实践中,有些课件却或多或少地偏离了教学目标。适当地引用是必要的,但如果引用过多就会冲淡教学主题。在不失时机发挥媒体作用的同时,还需考虑展示媒体的最佳时机,以最佳的方式呈现,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切不可随意呈现,喧宾夺主。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媒体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这样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莹,邰亚峰.高校校园网与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立与研究.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87-88.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篇6

【关键词】教学资源库 有效资源 支持教 规范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为此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任课教师及对课程整合感兴趣的人士不断研究、探索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个根本保障。

一、教学资源库相关概念

有关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库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不同的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出发,对于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库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做出了不同的解释。笔者从中选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解释,现如下:

教学资源是指支持教学活动的各种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等。组成教学资源的要素主要为人员、设备、场所、资金、信息、材料(信息的载体、常指软件)等。

教学资源库是指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建成互动化、多媒体化的共享式资源仓库。建设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的教学资源库是实现我国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强大的教学资源库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和创造能力以及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研究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即课程的综合化。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资源库研究现状

2000年10月,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从而第一次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并由此引发了从政府到民间的全国性“课程整合热”。

目前大家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原理、方法及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进教学模式,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实践角度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资源库却并不多见,而且这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信息技术与教育发展及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的一个突出问题。通过查阅一些教学资源库,将现状总结如下: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资源库”关键字在百度、google中搜索时,并没有发现相关的资源库。但以“教学资源库”为关键字进行搜索时,却发现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库,例如:世纪金榜教学资源网(.

[2]沈书生.资源是媒体的延伸[J].中国电化教育,2000(7):13-16.

[3]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3.

[4]首鸿燕.基于积件思想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平台的构建与应用[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篇7

关键词:英国;创业教育;南安普顿大学;课程结构;资源平台建设;资金保障

南安普顿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位于英国南部沿海城市南安普顿市,现系英国常青藤名校联盟罗素大学集团(The Russell Group)成员之一,共设7个校区。据调查,南安普顿市所有大学每年的经济贡献达20亿英镑,并能提供26540个就业岗位。其中,南安普顿大学每年经济贡献达到7亿英镑,并能提供11700个就业岗位[1]。可见,南安普顿大学深刻地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南安普顿大学的教育水平较高,提供预科、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课程,共有17个学院。该校本科有8个学院,涵盖了150多个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有文科、工程、法律、数学、医药健康与生物科学、理科、社会科学7个系别,40多个专业,为不同学习意向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在专业排名中,该大学的电子工程学专业历年来都名列全英大学之首,计算机科学专业名列前3位,医学、经济学及教育学等专业均位列前10,可见其研究能力不容小觑。此外,管理学院在学术研究方面的评分在全英100多个管理学院中跻身前10名。目前,该校已经发展成为能够容纳2万名学生的国际顶级高校,每年能够接纳来自100 多个国家的学生。

一、课程结构特点

(一)专业学位课程和普通课程相结合

南安普顿大学针对全校学生开设创业专业学位课程,各学院针对本院学生开设与创业相关的课程。例如,南安普顿大学管理学院专门开设面向本科生的创业学位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创业技能和才能,学生需通过3年的学习获得该专业的学士学位。创业专业学位课程服务于有创业想法、管理家族企业、与浓厚创业文化企业合作的学生。专业学位课程提供创业的理论管理和实践知识,其中,实践和理论的一体化是课程的核心。其课程结构严密、专业,且循序渐进。第一年,每个小班级的4~7人组成小组,在具体任务中完成演讲任务。第二年,小组的任务为完成大型演讲或团队任务。第三年,小组需要完成基于案列研究的重要商业报告。其中,商学院的学生在第二年拥有留学机会,主要通过伊拉斯谟计划和院内交换生计划,在海外大学深造学习。第三年的课程结构是按模块学习,每年学习8个模块。其中,除管理学院本身开设学位课程外,其他学院的专业也根据本学院主体特点开设与创业相关课程,如健康科学专业的“领导力和管理”、温彻斯特艺术专业的“创业学”、工程和环境专业的“工程管理和法律”、电子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开放式数据创新”等。管理学院与其他学院的创业教育既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以管理学院为主体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二)课内课程和课外课程相整合

南安普顿大学除了在课内提供专门理论创业课程外,在课外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业活动和实习机会。基于学校提供的网络和实体平台,使拥有高技术能力的校内学生和当地企业家直接开展合作,两者互惠互利。一方面,企业吸纳校内优秀的学生可以促进企业本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参加校外创业活动可以增加自身创业经验,培养自身创新精神。这种课内外的课程整合一旦实现,高校创业教育就可以从课堂走向实践,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可持续性援助。[2]

二、创业资源平台建设

英国的创业教育学校拥有良好的科学基础,但是产业界科研能力薄弱,因而政府一直大力倡导校企联合,鼓励学校研究成果的商品化,积极促进校企互动。南安普顿大学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沟通学校和企业之间伙伴关系,培养具有劳动力技术和创新精神的毕业生。大学科技园(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Science Park)、商业孵化中心(SET squared)、研究和创新服务(Research and Innovation Services ,RIS)孵化器等为南安普顿的学生创业提供工作空间、上网设施、会议室、共享办公桌、虚拟创业体验等,有利于支持大学生创业。

(一)南安普顿大学科技园

坐落于主校区,靠近奇尔沃思(Chilworth)的南安普顿大学科技园,地理位置优越,风景迷人,其高品质的空间催生了许多高科技企业。科技园共包括5个中心:早期企业(Early-stage Companies)、催化剂中心(Catalyst Centre)、商业孵化中心、商业界(Business Community)、科技园区网络(Science Park Network)。科技园为早期的和成长期的企业提供创业支持的环境和所需要的服务科技企业,如访问大学,网络便利,金融、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业务方面的指导。资源平台包括以下辅助功能:提供服务空间的个人办公桌;企业发展项目,如商业孵化中心的持续支持;充满活力的与普通网络创业团队合作机会;形成与大学有关的战略和获得专业设施及设备;先进的信息技术服务和其他企业设备;各种类型的实验室。除了指导、发展、咨询等功能,科技园更是致力于成为英国顶级的科技和创新校园。大学科技园已经帮助超过30个企业通往成功之路,其中3家已经在伦敦交易所另类投资市场(London’s Alternative Investment Market,AIM)上市,总市场价1.6亿英镑。

(二)商业孵化中心

SET squared是企业组织和创业企业之间的桥梁,是创业者和SET squared的合作大学(南安普顿大学、巴斯大学、布里斯托尔大学、萨里大学、埃克塞特大学)之间的协作者,这5所大学提供丰富的专业知识、新理念和技术、专业设备。借此平台,每位学生都拥有跨校交流的机会。

一般来说,初次创业前期艰难,但同时具有很大的学习空间。SET squared特别针对高科技企业提供专业的商业服务,从而发挥企业的潜力。通过SET squared的合作伙伴,初创者可以实现自己的理念,吸引投资者参与创业。目前,SET squared为9万余名本科生和毕业生提供了支持,鼓励学生创业并提供企业技能和创业培训。例如,2013年,来自埃克塞特大学的4名学生获得SET squared支持,并荣获“微软创新杯”决赛冠军。

为让每个创业企业迅速成长为蓬勃发展的企业,每个中心与当地优势部门协作打造定制服务,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支持初创企业:第一,配备创业导师团队,导师扮演教练和引导者角色,而不是决策者;第二,组建企业评审小组,企业评审由企业人员和SET squared成员组成,每4个月进行1次企业评审,主要目的是促使企业步入正轨并提供战略建议;第三,与国际市场接轨,SET squared发展与美国资助组织间的战略关系,从而有利于开拓美国市场;第四,推动开放式创新,SET squared扮演创业企业、初创公司和研究机构的联结者角色 ,从而促进知识的转移和创新理念的流动。SET squared已经开始帮助英国南部最好的技术企业从最初的构想发展成为全球商业化组织。

三、资金保障

除了课程、资源平台,高校创业教育的良好发展更加需要的是资金的保障和支持。基于科技园和SET squared,南安普顿大学创业教育的资金来源是多渠道的,其中包括校内本身的资金支持和校外的企业、政府的支持。首先,就校内而言,南安普顿大学的RIS主要从个人生活和专业上支持研究者,而“学生创业奖”每年从SET squared的5所合作大学评选出最佳创业学生,给予一定奖金奖励。其次,就政府而言,英国技术战略委员会和欧洲委员会等都对学生创业教育进行资助和扶持。例如,学生可通过知识转移合作伙伴(Knowledge Transfer Partnerships)计划项目申请来自英国技术战略委员会8000英镑的资金来进行创业。最后,就企业而言,SET Squared已经帮助1000家初创企业筹集到10亿英镑的资金。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第三方投资机构,主要方式包括:“投资者准备计划”需要企业通过一系列活动――从商业规划、投资策略、销售和团队发展到引人注目的“电梯游说”;年度SET squared投资活动展示,准备创业的企业向创新风险资本家和天使投资人展示,目的是筹集企业早期发展所需的资金。这些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吸引企业投资,从而实现自己的创业理念。

南安普顿大学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宽领域的创业教育支持,包括资金、技术、设备、人力等方面支持,搭建资源平台,吸纳合作伙伴,促成大学生成长为具有创新意识的创业者。

参考文献: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篇8

[关键词]工程测量技术;教学资源;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9-0137-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9.067 [本刊网址]http:∥

一、引言

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教学内容改革为基础、以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以培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为目的,集观念、师资、内容、方法、制度于一体的整体建设,其宗旨是建立结构合理、理念先进的教师队伍,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工程测量技术》作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集理论性、科学性和专业性于一体,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观点,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在对工程领域对工程测量工职业技能要求及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工程测量技术》资源库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制作了包含多媒体课件、教学讲义、视频、任务工单、试题、习题、仪器动画等资源的多媒体网站;编撰习题、实训指导书,建立了《工程测量技术》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平台。解决了《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教学中课堂教学资源简单乏味、教材内容明显陈旧落后、学生自学和复习不方便及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问题。

二、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传统的教学资源和方法显现出了的局限性,因此,在网络平台上,利用flash技术,建立课程资源平台,将教学画面直观化、动态化、交互化,将教学思路融合到动画之中,丰富教学内容,课件中包含大量动画、视频、使原来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直观、易于理解,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改革探索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更高的要求。因此,针对目前教学团队中存在的教师学历和职称不高、教学科研能力不强等问题我们做了探索和改革。

第一,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本课题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帮带年轻教师,使得团队中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老教师的业务基础和实践经验与年轻教师的活力得到了合理配置,从而使得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得到了优化。

第二,培养“双师”型教师。通过开展座谈会、观摩会、学术报告会等教研活动,岗位培训、下企业锻炼、导师带徒等形式,让教师深入企业进行业务实践锻炼,并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学术活动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改革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重在培养学生工程建设中的工程测量能力。因此,结合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教学过程中分为课程任务设计、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及顶岗实践四个环节,以不同工程类别测量工作为依据组织教学过程。

通过工程建设进程分析工作任务,进而构建教学项目,由教学项目和工作任务分析知识点、技能要求和人才素质培养要求。根据工程建设进度分析岗位职业能力,整个课程共安排3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将依据单元教学设计进行授课。

(三)实践教学改革

1.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环节分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顶岗技能训练三个大类。单项技能训练,依据测量作业规范,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技能培养;综合技能训练,依据工程建设实际作业流程,采用“任务引领,项目驱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顶岗训练,依据岗位要求,由“师徒传乘”模式开展顶岗教学。

2.实践教学加强

在“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工程测量实习基地以改进和完善实训条件,提高教学演示作用加深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及掌握,培养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六步骤”教学法,教师角色由教授者转变为咨询者,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网络教学手段和方法

课题组建成了《工程测量技术》课程资源库,学生可以方便地利用网络查阅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

该课程网站架构合理,创建了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实训指导书、模拟动画、项目施工视频、习题库、试题库、在线测试、在线答疑等学习辅助内容,通过图像、声音等多种形式来更加直观地对教学内容加以表现,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形成了集“教师教授,学生自学,网络互动”一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将远离学生生活的项目施工过程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增强学生理解力,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五)科学的管理机制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资源库建设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在资源库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它进行长期的质量监控,维持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对资源库建设实行科学管理。

第一,实行课程负责制。对于该课程资源库建设实行课程负责制,提出由课程负责人督促,主讲教师分工协作的方式完善和优化教学资源。

第二,形成监督机制。资源库建设项目组采用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和指导,包括授课计划、课程教案、教学课件等;对于网站的建设、维护、更新内容进行检查和评定。通过对资源库建设过程和质量的监督及指导,使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得到规范,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四、课程资源应用与教学实践效果

(一)课程资源应用

课程资源库建设遵循边用边改的原则,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更新和完善。

1.课程资源丰富。《工程测量技术》课程资源库已完成的教学素材有:课程定位、教学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标准、电子方案、学习方法指导、教材、拓展知识、课件、教学视频、动画、图片、测量工考核试题、习题集、工程案例,丰富的资源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

2.使用率高。丰富多彩的教学和学习资源能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建立了包括在线作业与测试、在线答疑、交流论坛等功能的师生互动平台。

3.教师的教研能力得到提高。在资源库的不断完善过程中,组织开展教学研讨,使教师对项目化教学有了深入的认识,树立了以工作任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念,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教学实践效果

《工程测量技术》教学团队针对课程资源库及建设和应用对毕业生、在校生进行了调研,有90%的毕业生认为建设课程资源库很有必要,毕业生经过专业综合实训之后,其专业知识及技能都再次得到了巩固和强化;93%的在校生也对资源库建设表示积极态度,他们认为《工程测量技术》课程资源库中有模拟动画、施工建筑视频、施工案例、电子教案、教学课件等生动的资源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认识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结合“六步骤”教学法,能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更加了解今后职业岗位的工作环境,作业程序和专业技能要求,为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