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审计风险及防范论文8篇

时间:2023-03-16 15:51:59

审计风险及防范论文

审计风险及防范论文篇1

摘 要 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独立性是审计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特征;审计的主体是从事审计工作的专职机构或专职的人员,是独立的第三者。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变化,在审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审计风险。在此,本文对会计事务所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做以下论述。

关键词 会计事务所 审计风险 防范措施

注册会计师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的直接承担者。注册会计师该如何防范与控制审计风险,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避免造成审计损失?对此,本以下几方面的论述。

一、接受委托要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

客户在选择被审计单位时,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在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慎重的进行选择。其理由如下:首先客户的经营成果以及经营行为,将直接影响着审计风险的产生。能否对其进行及时的防范与控制,则需客户与会计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双方的沟通与交流。由此,就需要工作人员能及时的与客户保持沟通,准确的掌握客户的财务风险及经营风险,以便能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其次,会计事务所在工作的过程中,应从自身的实际能力出发,对于风险过大的业务不予轻易承接。与此同时,在选择客户的过程中,并非只是针对新客户进行的,当现有的客户出现更换管理层,陷入财务困境等影响审计风险的事项时,需要重新评估其风险,然后考虑是否继续接受委托。

二、注册会计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审计风险防范的过程中,离不开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技能及谨慎的职业态度。因而就需要审计人员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途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而在其提高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途径:

(一)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首先,会计事务所应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在重视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将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并以此来提高执业人员的执业水平。在日常生活中,会计事务所应强化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风险意识。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及时的端正工作态度,同时树立正确的工作目标。以便在今后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全身心的投入

(二)提高综合业务素质

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报表的可靠性发表审计意见。这说明审计的结果是要做出判断。这种判断能力来自于审计人员的经验积累和专业能力。判断贯穿了审计过程的始终,因此,审计人员不仅具有执业所需的会计、审计、法律、税务、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知识,还需有实务操作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三)遵守职业道德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包括在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方面应达到的职业标准。审计人员一定要理解和掌握这些标准,并在执业时严格遵守,这样才有可能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一般不会发生过失,至少不会发生重大审计风险损失。

三、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健全全面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对外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审计质量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质量控制是会计事务所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要全面加强会计事务所的质量控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一些会计事务所在接受客户时,由于没能仔细地评价事务所自身的实力,因而在承接业务时,比较容易造成审计风险。由此,就需要事务所在承接业务时,能从自身的实际水平出发,同时加强与客户间的沟通,以便从根本上避免风险的产生。

其次,为了防止审计风险化提取职业风险基金或投保责任保险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在西方国家投保充分的责任保险是会计师事务所一项极为重要的保护措施,尽管不能免除可能受到的法律诉讼,但能防止和减少诉讼失败是会计师事务所发生的财务损失。我国也规定了会计师事务所应该按规定建立职业风险基金,办理职业保险。

再次,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法规和准则的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监督注册会计师执行行为的能力。同时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将注册会计师的弄虚作假行为曝光,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舆论监督。

最后,在审计工作结束后,还应注重审计报告的质量。高质量的审计报告要求审计人员能通过认真仔细的调查、核对,准确的反映注册会计师的观点,同时能将相关信息保存完整,按照相关法律的要求,从工作的底稿做起。同时在填写的过程中,还应确保填写的真实性。

四、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惩处力度

在审计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审核会计师则是整个审核活动的操作者,因而在审核活动中属于核心地位。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个别审核人员受经济利益的诱惑,不仅肆意侵吞客户的私有财产,同时还利用职位之便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由此,不仅触犯了法律,同时还严重影响了会计事务所的市场信誉。因此,就需要在完善审计风险防范的过程中,加强法制建设,制定完善的惩处条例。而在其制定的过程中,首先,应从社会的实际发展状况出发,完善已有的法律条例,同时将相应的惩处措施添加到法律条例中,形成强有力的约束。例如:将一些会计师的违法犯罪行为以电子档案的形势记录在其会计档案中。除了公安部门外,任何人不得泄露。其次,在会计师注册的过程中,也应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注册,同时还应对自身的行为负法律责任。最后,在审计风险防范的过程中,应按照相应的制度将责任进行划分,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做到“谁出错,谁负责”,如此,则有效避免了审计人员互推责任的现象。

五、总结:

综上所述,审计风险的防范,离不开审计人员与客户的沟通努力。因此,就需要审计人员能从自己的审计水平出发,能及时的与客户保持沟通。除此之外,审计人员还应加强自己的学习力,使自己在原有的基础山不断的提高,同时还应在工作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今后的审计工作中,才能真正的对审计风险有所防范。

参考文献:

[1]姜春碧,隋玉明,刘文峰.论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商业经济.2007(10).

[2]康绍大,马葵.论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07).

审计风险及防范论文篇2

审计权力运行之廉政风险的理论基础及原因分析

实际上,审计权力运行中大量存在的廉政风险的核心理论基础是“权力寻租理论”。根据经济学的观点,从实质上来讲,寻租是一种“权力的寻租”,是既得利益集团或个人用“手中的权力影响公共决策的过程”,从而为自己牟利的一种活动,巴格瓦蒂将其称为“寻求直接非生产性利润”,即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活动,而解决权力寻租最好的办法就是分权制衡。2010至2011年,陕西省审计厅对我国审计机关廉政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与分析。对15个被审计单位纪检监察部门或财务部门人员进行座谈以及对省厅机关、咸阳市审计局及其所属彬县、旬邑、淳化等3县审计机关共5单位部分业务和综合部门人员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84分,问卷有效率为84%)。该问卷调查作为“提升审计机关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制度化水平”专题调研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旨在为领导决策和完善审计机关预防腐败制度提供第一手资料。在调查过程中,被调查对象普遍认为:一些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相关规定不明确、自由裁量空间较大、监督不到位等是审计权力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寻租可能的主要原因。

审计系统惩防体系构建的方案设计

基于上述分析,针对审计廉政风险及其惩防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审计惩防体系建设进行了设计与思考。具体如下:

审计机关惩防体系构建的总体目标是:针对审计机关廉政风险及其防控运行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从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宣传教育机制、制度保障机制、监控管理机制、防范预警机制和责任落实机制等方面全面构建审计机关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为防范审计机关廉政风险、杜绝腐败行为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基础。结合陕西省审计机关惩防体系建设的具体实践,本文认为审计机关惩防体系的构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引导机制(1)教育培训。主要包括:教育培训目标与重点;教育培训范围与内容;教育培训方式与方法等。(2)廉政文化。主要包括:廉政文化构成要素;廉政文化建设形式;廉政文化示范标准等。(3)效能考评。主要包括:效能考评重点内容;效能考评分析指标;效能考评方式类型等。

2.监管制约机制(1)内部监管。主要包括:党内监管制约;审计执法督察;风险排查处理;廉政跟踪监控;工作目标考核;廉政责任追究等。(2)外部监督。主要包括:廉政纪律公示;廉政信息畅通;廉政意见交流;廉政动态撑控;廉政执行反馈;廉政责任评估等。

3.制度保障机制(1)组织保障。主要包括: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廉政建设责任制与实施细则;廉政建设协调例会与考评制度等。(2)现场管理。主要包括:审计现场组织与调度管理;审计现场沟通与协调管理;审计现场时间与进度控制;审计现场信息与总结管理;审计现场管理信息化等。(3)内部控制。主要包括:权力分设制度;同城报送规定;经费自理办法等。(4)廉政制度。主要包括:审计廉政“八不准”及其补充规定;审计廉政建设工作实施纲要;审计廉政与效能巡查办法;审计组廉政责任规定实施办法等。(5)风险防控与廉政风险目录。主要包括:审计质量风险与廉政风险目录;审计廉政情况报告分析;审计廉政预警分析指标与评估体系;审计廉政预警防控方式与智能化等。

4.惩治处罚机制(1)案件来源。主要包括:举报;联席会议;网站举报;调查分析等。(2)案件查办。主要包括:案件移送和联合查办。(3)惩戒措施。主要包括:警示谈话训戒;案件情况通报;依法惩治处理等。

审计风险及防范论文篇3

论文摘要:企业并购是企业资本运营的主要方式,也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的一种主要方式。它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自主选择,具有高风险性。而企业并购风险的客观存在往往使企业并购未能实现预期目标,造成并购失败。因此对于审计者而言,有必要采取措施防范和降低并购交易各阶段的审计风险。

1 企业并购风险基础审计

风险基础审计作为现代审计方法,在审计实践中得到日益普遍的应用,方法本身也随之不断地完善。主要是指审计人员以风险的分析、评价和控制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审计技术、收集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的一种审计方法。其基本模型为: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内控风险×检查风险。

2 企业并购各阶段审计风险与防范

2.1 企业并购准备阶段的审计风险与防范

企业并购准备阶段,即并购试探,这个阶段审计风险主要与并购环境以及实力评估相关。这个阶段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步骤就是对并购的收益成本进行初步分析比较,来确定风险的大小。如果初步分析表明,成本高于收益,则风险很大;反之,如果收益远大于成本,则表明并购具有可行性,风险较小。相应的,审计风险也就降低。

2.2 企业并购实施阶段的审计风险与防范

在对企业并购实施过程进行的严密监控中,企业并购中审计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这一阶段,并购审计的风险主要存在于价值评估、出资方式、筹资、并购协议签订等几个环节。

2.2.1 与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相关的审计风险与防范

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有很多,包括收益现值法、市盈率法、清算价格法、重置成本法等。 当审计人员面临不同的方法选择时,应当考虑在风险和成长性上的综合性与可比性。在利用价值评估方法和模型估算目标企业价值的同时,必须对目标企业进行审查,确定目标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在最后估价时根据此风险对估算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反映目标企业对买方的可能价值。另外,对主并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可以确定最为合适的出资方式。

2.2.2 与企业并购合同的签订及履行相关的审计风险与防范

在并购合同中首先涉及到陈述与保证条款的风险防范。陈述与保证条款是股权并购合同中最重要的条款之一。为了有效防范其风险,应要求买方对目标企业任何一件事物均作详细而真实的“陈述”;要求卖方就目标企业对第三者所负的债务,开列详细清单,并保证除所交割清单上所列债务外,对其他人不再负任何债务。

其次是合同履行的条件条款与风险防范。该条款的风险防范措施如下:至交割日,双方于本次交易行为中所做的一切陈述及保证均应属实;双方均应以合同约定的内容和方式,全面履行义务;一切条件满足、义务履行后,卖方于交割日将股份移交的所有文件交付买方,买方也应按照约定支付价金。

最后是履行合同期间的义务条款风险防范。对该条款可采取如下措施以防范其风险:双方应尽快取得涉及本项交易或与本项交易实施有关联的第三方的同意、授权及核准;卖方应承诺在此过渡期内妥善经营该公司的一切业务;卖方在此期间内,不得进行股利或红利的分派,并不得将其股份出售、转移、抵押,非经买方同意不得与第三者从事任何对目标企业的运营或财务状况有损害的行为。

2.2.3 与并购会计处理方法相关的审计风险与防范

吸收合并的会计处理有两种方法:购买法和权益联营法。与购买法相比,权益联营法容易导致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进而有可能对公司的配股申请产生有利影响。审计人员必须留心并购企业是否利用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利润操纵。当审计人员发现在企业并购会计处理方法的具体运用上存在可能导致企业并购相关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可能引起各利益相关人的误解的问题时,应提出修改财务报表的要求,如遭拒绝,应在审计报告中予以保留。

3 结语

企业并购是企业扩张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面对日益逼近的强大国际竞争对手,战略性并购是最佳选择。我国的企业并购风险审计是审计实践及注册会计师事业中的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增长点。随着市场的日趋成熟,企业并购和风险基础审计也将会在实践中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民,陈兰辉.企业并购交易中的审计风险与防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管理科学版),2005,(1).

审计风险及防范论文篇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法制建设的加强,我国的经济环境和法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审计风险仍是在所难免。由于审计机关要对其作出的审计结果及审计处理意见的客观性、公正性负责,所以,如果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结论有失公允,就必然要求承担相应的审计风险。因此,防范审计风险是每个审计工作者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

一、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基本前提所谓工作环境,是指影响审计工作开展和对其产生作用的外部条件,它是与审计实施程序、审计方法、审计步骤以及审计法规法律不同的因素。要科学地处理好这些因素,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之前,要客观、全面地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不仅要了解该单位财务状况,而且要了解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甚至了解人事管理、人员配备的情况;同时,要特别注意了解该单位以前的法律诉讼情况和原因,从而对该单位有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以便准确确定适用的行业制度、法律法规,研究减少审计风险的办法和措施,使审计工作做到有备无患。

(二)科学借鉴审计人员的审计结果无论是政府审计还是社会审计,其审计的业务、方法是相似的。所以,科学借鉴以前审计人员的审计文书,从中分析审计问题的内容和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实施审计工作界定范围、判断重点,同时,也为合理配备审计人员和合理分布审计力量做好准备,以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和避免审计风险。

(三)实施“承诺书”制度,划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会计和审计工作是性质不同的两项工作,因此,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各自所负的责任也不尽相同。会计人员应对其报告的财务信息负责。审计人员负责审查财务信息的处理和报告是否符合既定准则,是否真实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与财务相关的各种情况,而对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错报不负责任。因此,为避免审计风险,在审计组正式审计前,应由被审计单位对其提供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做出承诺。对是否存在“未决诉讼”和是否为别的单位进行供款担保等情况做出说明,并加盖被审计单位公章、法人代表章、财务负责人章,填制“承诺书”,以明确划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防范审计风险。(四)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避免来自方方面面的干预“独立性”是审计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保证审计工作客观、公正的基础,也是避免审计风险的根本前提。如果审计的各项工作从一开始就无法保证其独立性,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有的让“关照”,有的让“照顾”,那么可想而知,最后的审计结论只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另外,要严格执行审计回避制度,也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审计风险。在做好以上重点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把握两点:一是对陷入财务困境的被审计单位要特别注意;二是要与熟悉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律师建立长久的关系,经常交流经验,以避免审计风险和法律责任。

二、严格审计程序,依法实施审计工作,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审计工作有一套严格、完善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步骤,不能按主观臆断去随意操作和评价。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认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和三十八个审计工作规范去执行,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具体来说应搞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快速

(一)周密制定审计方案,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在拟定审计方案时,除按照审计方案编制的一般方法将此项目应当审计的主要内容写进去外,还必须将审计风险的控制点找出来。这要充分引用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结果去做。要认真执行审计程序,特别是注意执行审计文书的送达、审计报告当面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和审计处罚听证等程序。

(二)依法实施审计、准确恰当定位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要尽量掌握完整的财务资料,同时也应当在全面审计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审查和核实,要注重对审计风险控制点的审查和分析。对每个审计事项从实际出发、选用适当的审计依据,做出科学的判断,从而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做出准确的定性。定性依据要特别注意依据适用的范围、时效、内容,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审计风险。

(三)评价客观公正、处理处罚适用审计评价要在内容、方式、标准和用词方面的准确规范,防止主观臆断、任意褒贬,隔离客观事实。评价要有合法、充分的依据,对涉及的具体事项如果证据不足,法规依据或业务标准不明确,不要轻易作出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处理处罚要客观公正,事实要清楚明确。另外,在审计报告出具前,要求被审计单位拿出审计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整改与纠正的书面承诺,避免审计报告发出后长期不能落实或不落实无从追究的现象,以减少审计风险。

三、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制定职责明确的管理制度是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审计风险,必须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作为根本点,并配合必要的职责分工,提高大家的风险意识,才能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主要应加强以下几点工作:

(一)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增强防范审计风险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是防范审计风险的首要手段,这就要求逐步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因为所有的审计程序、审计方法以及审计法规都要靠审计人员去执行、去落实。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增强审计人员的防范审计风险意识,可以增加审计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有利于审计人员自觉执行审计操作规范,准确选用审计依据,更加适当地进行审计处理和审计处罚。同时,审计人员要廉洁自律,严格遵守审计署制定的“八不准”审计纪律,这些对防范审计风险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审计风险及防范论文篇5

[关键词] 高校内部审计;审计风险

[中图分类号] G5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2880(2011)04-0157-02

近年来,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呈现跨越式发展,高校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但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增多。与之相适应的高校内部审计业务不断拓展,审计风险也逐渐被高校所重视,正确认识和有效防范高校内部审计风险,已经成为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关注的重点,研究其成因及防范对策,对于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保护内部审计人员的自身权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内审风险形成原因

(一)审计技术方法的局限性形成的审计风险

随着高校内审工作的转型及经济责任审计、预算执行审计、效益审计的逐步开展,审计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高校内审人员审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审计工作主要通过财务及相关资料发现和查证问题,而有些问题不一定反映在会计及相关资料中,采取传统的审计方法,只注重实质性测试,对账、证、表审查,未能结合以内控制度及国家法规等尺度来测试,这不能确定审计重点,难以保证审计质量,从而会加大审计风险。

(二)审计人员自身因素形成的审计风险

审计人员的知识水平有待提高,高校内审工作由于审计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拓宽,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既要懂得财务知识,又要熟知工程审计知识,并了解宏观经济管理知识、政策法规等知识,还要具备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如果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够全面,就会制约和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带来审计风险。

(三)会计信息失真带来的审计风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法律环境变化快,而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尚未随着社会发展速度进行配套修改制订,会计制假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有些二级财务部门,常常在会计资料上做文章,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全面,会严重影响到审计成果的真伪,无形中会给内审工作带来审计风险。

(四)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形成的审计风险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具备健全有效性,财务管理混乱或部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健全,但执行不力,有效程度不高,形同虚设,审计部门又未对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及执行等进行系统评审、缺乏认真调查和测评,以确定具体项目审计的程度,这极易引发审计风险。

(五)审计的独立性缺失形成的审计风险

按照我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一般准则”的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这表明国家对其有严格要求,在机构设置上,单位应是一个独立行政机构,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任务时,也应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工作不受外界干扰,出具的审计报告应以事实为依据,保持其公正、客观、独立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审计独立性往往受到审计对象的复杂性、特殊性影响,从而形成审计风险。

二、防范高校内审风险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高校内部控制审计主要包括对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等活动中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是高校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方式之一。内审人员可以应用控制自我评估法来协助内部控制的审查和评价。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应充分关注这一有效方式,利用、指导、推动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开展,促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完善。

(二)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加强高校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做好高校内审工作的保证,同时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最有效措施。这包括:1.提高内审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所以,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一定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2.实行定期轮训制度。通过系统的培训学习,从根本上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

(三)从实施层面来规避审计风险

1.要严格内审程序,内审监督活动应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在实施审计时要严格履行《审计法》的有关审计程序和审计署第6号令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不得忽略和违反程序,要杜绝因违反法定程序而给复议或诉讼带来的风险。

2.要严格实行审计责任追究制度,认真执行三级复核制度,要实行层层把关,层层落实责任,减少或消除人为审计误差,及时发现和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保证审计计划顺利实施,降低审计风险。

(四)创新审计方法,降低审计风险

对被审单位的财务收支的真实性、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内部控制的健全性、经济效益的好坏、履行经济职责情况等进行评价,这就意味着用传统的观察、比较、分类等审计的老办法已不合时宜,要在审计中运用结构方法、数学方法、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以扩大审计的广度,获取更充分的信息,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再通过分析判断,对被审单位做一个尽可能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五)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降低审计风险

在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纪委、组织、监察、人事、审计等部门的工作合力,及时交流和沟通,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达到分担审计风险的目的。特别是要加强与组织部门和纪委监察部门的协作。通过与组织部门的协作,可以根据组织部门的要求及审计部门自身的审计资源,安排审计计划;通过与纪委监察部门的协作,可以利用纪委监察掌握的线索确定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审计报告审定前,还可以通过对审计报告的会签,让上述各部门根据其掌握的信息,协助研究分析审计结果,确定重要审计事项或审计较难做出结论的审计项目,以降低审计风险。

总之,随着内审环境的日趋复杂化,内审风险防范尤为重要。因此,内审及审计人员都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全面、系统、综合的管理工作中,使审计主体能对各种审计风险进行识别、估测、评价和处理,并用最小的审计风险成本实现最大限度的安全保障,达到最理想的审计效果。

武 岩:高校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对策探析[参考文献]

[1]杨爱群.风险管理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J].经济师,2005(7):142-143.

审计风险及防范论文篇6

【关键词】审计,廉政防控,措施

审计机关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是落实审计机关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防范廉政风险为核心内容,积极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将风险防范理论和质量管理理念应用于反腐倡廉实践的工作机制。从目前来看,已基本形成了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基本框架,但如何强化廉政防控工作,防控的措施及路径是本文着重要研究的内容。

一、充分认识加强审计执法廉政风险防控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审计的社会关注度更高,审计领域不断扩展,审计监督地位不断提高,审计执法难度更大,审计工作任务更重,审计执法所面临的廉政风险问题也就显得更加突出。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辩证分析、正确判断环境的发展和局势的改变对审计工作产生的深刻影响,既要看到审计工作的有利因素在进一步增加,也要看到审计工作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并且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要充分认识审计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不断增大,对审计工作质量、审计干部成长、审计机关建设和审计事业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和考验。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防范审计廉政风险作为重要任务,植于审计的各个环节,全面推进和强化审计执法廉政风险防控。

二、确立审计执法廉政风险防控的重点

审计执法廉政风险防控,要突出审计项目决策、审计查证、审计处理处罚、审计质量控制、外部力量利用、审计信息公开等重点环节的以审谋私行为。在审计项目决策环节,要重点防控违反民主决策规定,不执行法定程序和步骤,把本应纳入年度计划的审计项目排除在外,致使审计项目计划重点不突出,审计资源配置不当,编制审计项目计划偏失,重大问题得不到审计查处;在审计查证环节,要重点防止乱用审计调查权,超越权限和违反程序取证,调查取证不适当、不充分,人为损毁有关资料或资产,泄露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防止违规查询单位账户、个人存款账户,或借故不查询或不深入查询,侵犯有关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在审计处理处罚环节,要重点防控对正在进行的违反法纪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和对应当封存资料资产而不作为或乱作为,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他人合法利益。防止滥用自由裁量权,随意从轻、减轻、免除处理处罚。防止违规处理处罚,对严重违纪违法问题不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以审计处理处罚代替移送问责。防止审计评价不真实、不公正,歪曲事实,隐瞒发现的问题;在审计质量控制环节,要防止审计组长、业务部门负责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审核权、复核权,无故删除或强令审计人员删除审计记录上的相关内容,出现审核、复核意见偏差。

三、审计机关廉政风险防控措施

(一)审前预防。一是加强对重点对象、重点人员、关键岗位的教育,打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突出对领导班子成员、审计组长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加强审计职业道德教育,牢固树立“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强化按制度、按规矩办事的意识,确保关键岗位不失控,关键人员不出事,提高抵御各种侵蚀和诱惑的能力。二是完善规章制度,缩小审计人员的“自由空间”。在严格执行审计纪律八项规定的基础上,陵城区审计局制定了教育预防制度、审计组长(主审)岗位职责制度、审计业务流程、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等30多项具体制度,对审计人员工作、生活作出具体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发生廉政风险的可能,规范约束了行为,提升了审计人员的良好形象。

(二)审中监控。一是灵活安排审计方式,进点审计与“送审”相结合。近年来,我局除对投资审计、审计调查开展进点审计之外,对常规审计项目,如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全部实行“送审”,要求被审计单位把所有相关资料送局机关审计,既增加了工作透明度,又减少了不必要的干扰,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制定《审计现场管理办法》,加强内部监督控制。对审计项目实行台帐管理,规范业务流程,对审计人员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监督。例如,陵城区审计局规定:(1)分管领导必须参加审计组的进点会,对审计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调度,不定期进行现场抽查;(2)审计组成员对各种有关证据资料要进行详细记录,认真归纳整理,无论问题大小,都要如实反映,不得擅自隐瞒和删除;(3)反馈审计结果、征求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意见时,必须有审计组2人以上在场,审计人员不准单独与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财务负责人联系接触;(4)项目审计完成后,审计组应当将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等材料报分管领导复核后,报局长审定,同时要把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执行工作纪律情况一并汇报。通过这些内控措施,加强了对审计人员的监管,减少了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三是运用信息技术提高风险防控管理水平。目前审计系统已有一些地方自主开发研制了审计项目风险防控软件,促进了风险防控工作的深入推进。县级审计机关复合型人才少,既懂审计业务、法律法规,又懂计算机的人才缺乏,没有自主开发软件的能力,建议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研发风险防控软件,将廉政风险防控和审计质量管理主要环节的规范要求编写成软件程序,统一推广使用,提高基层审计机关风险防控工作信息化水平。

(三)审后处置。一是实行审计结果公开。审计项目结束后,要将审计结果通过在网站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二是开展审计回访调查。审计组结束审计后,由审计机关派出回访小组,重点了解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执行廉政纪律的情况,征求被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接受被审计单位监督。三是强化追责问责。为落实廉政风险防控责任,及时化解廉政风险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陵城区审计局规定,局长对全局的廉政建设负总责,副局长对分管科室的廉政建设负主管责任,审计组组长对本组人员的廉政情况负直接责任。审计人员一旦出现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要及时发出警示提醒,避免风险行为进一步发展;对以下四种情况,分别按责任大小、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通报批评、责令检讨、取消评先树优资格、责令足额退赔所获的经济利益等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审计组组长职务和党纪政纪处分。

审计风险及防范论文篇7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审计环境日趋复杂化,审计风险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尤其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决定其审计的风险尤为突出。了解、认识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才能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进行有效的防范,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

1.1产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内在因素

(1)审计程序的实施不合理。审计机关出于各种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导致审计机关要在各个阶段、各个单位合理分配技术力量,审计人员严格实施审计程序进行审计产生一定的困难。一旦简化了审计环节,减少了必要的审计力量,就会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2)审计材料不规范。审计材料不规范,条理混乱,语言不清,词不达意,不能如实反映客观存在的问题,或语言绝对化、含义模糊等,都会造成经济责任审计产生风险。

(3)审计证据不充分、复核不严谨。审计复核,也就是后续审计,是审计结果进行的复核和再次检查,是一种亡羊补牢的补漏措施。而审计复核只是走走过场,相关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作风不严谨,导致加大审计风险产生的可能。

(4)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低。经济责任审计涉及面广,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查账能力,还要熟悉宏观经济管理知识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具备综合判断分析能力等,但是目前大部分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够全面,严重制约和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

1.2产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外在因素

(1)审计对象的复杂性。随着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经济活动日益复杂,而经济责任审计的难度加大,风险也就随之增大。在我国人们受到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法制观念淡泊,被审计单位或领导复杂的社会关系可能会阻碍正常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社会关系复杂,审计风险就越复杂。

(2)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不完善。各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执行程序是否严格、清晰、有条理影响到该单位所提供的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经济责任审计产生一定的影响。

(3)审计技术方法的局限性。审计工作本身在不断发展,审计技术为了适应审计工作也随之不断发展,然而目前的审计技术方法弊端突出,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审计的要求。

(4)审计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完善险。改革开放以业,我国的审计法律法规不断建立健全,但仍然不能形成一套完全适应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活动的完善的法律法规体制,这就给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带来困难,产生了一定审计风险。

2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防范和控制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关键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避免和预防引发事件,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导原则,采取各种措施对审计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提高审计检查质量和评价质量。通过责任审计风险成因的明确,我们要想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就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和对策。处理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应从预防阶段开始。

2.1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制度、避免审计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监督领导干部经济管理行为的有效手段。随着《审计法》的假改,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确立,经济责任审计将从由政策推动转化为法制推动。但是,仍需制定和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和指标体系,使得经济责任审计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由其重要的是完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这样才能提高并逐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的规范性,从而使经济责任审计成为一项对于领导干部的强有力经济监督形式。

2.2履行相关审计程序,减少审计风险

严格的审计程序是确保审计行为合法和审计质量可靠的前提。在审计准备阶段,审计立项必须有受托依据,审计方案的编制必须详细、认真,做好事前调查,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下达审计通知书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经济责任审计法规的日期要求;在审计实施阶段,应贯彻”双向承诺制度”;在审计终结阶段,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前,要征求被审计单位及其领导千部的意见,允许提出异议,并把好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结论的复合关。

2.3有效利用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

部分工作委托给社会审计执行,以弥补国家审计资源不足的缺陷。利用社会审计的结果资料。国家审计机关应当与相关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联系与沟通,在了解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及专业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针对性的审计程序,以证实并获得客观可靠的审计证据。

2.4加强教育和培训,增强审计人员风险意识

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良好的综合素质、政治修养和道德品质。各级审计机关要提供必要的职业培训,开展后续教育,组织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理论研讨,审计部门还应培养审计人员良好的审计风险意识,提高其在复杂的审计中灵活、有效的控制各种诱发的能力,正确地对待自各方面的干扰和压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5加强审计风险的理论研究,完善审计手段

各级审计机关应该充分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审计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认识和理解,从理论上为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提供指导;同时,鉴于当前审计手段的落后状况,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进行审计方法的不断创新,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真正做到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李凤鸣.审计学原理[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2]朱锦余.赵新杰.经济责任审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蒙贞.浅谈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J].科协论坛,2007,4(下).

[4]鲍琛.洪晓平.浅谈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J].安徽审计,2007(11).

审计风险及防范论文篇8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审计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风险问题,对于审计工作质量以及目标的实现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结合我国审计风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审计风险产生的成因,并提出了我国企业防范审计风险的完善对策建议,旨在提升企业审计风险的防范管理与控制能力。

关键词 :审计风险;原因;防范管理;控制对策

审计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目前,我国逐渐出台各项政策,为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审计制造合适的政策环境。伴随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的审计取得了一定的新进展,同时在审计过程中也存在了更多的风险,如何在新环境下防范审计风险也成为了各个事务所等企业的重要内容。

一、审计风险的涵义

(一)涵义理解

近年来,我国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审计风险的涵义。

不同的学者对审计风险的定义各不相同。比较有权威的,就是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96 年公布的著作中指出的,审计风险指的就是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这个涵义将审计风险概括为了两个大的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注册会计师认为公允的会计报表,可是在实际的会计实务中却是不对的。也就是说,已经证实的会计报表实际上并未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情况的可能性;第二个方面就是注册会计师认为的错误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是公允的。它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

审计风险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要素构成,即审计的固有风险、审计的控制风险以及审计的检查风险三个要素。审计的固有风险水平取决于会计报表对于业务处理中的错误和舞弊的敏感程度。审计的控制风险主要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其会计报表上某项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而审计的检查风险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预定的审计程序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存在的某项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二、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市场经济环境和国家新政策的日益复杂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国家推出了新的会计准则,这些都使得审计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和政策日益复杂化。新的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以及技术能力都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新的会计准则中增加了会计核算的自由裁量权,这导致财务数据更容易被操控,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工作时将面临更大的难度。

(二)企业的审计机制不够合理,基础比较薄弱

由于我国的相关法律机构并没有明确审计机构要如何设置,导致我国一些企业只能结合自身的情况和经验来设置审计机构,并没有构建合理的审计机制,导致审计的基础比较薄弱。这可能会对审计的检查、评价等产生负面影响,使得审计职能的发挥遇到一定程度的阻碍,产生一定的审计风险。

(三)我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激烈竞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展,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纷纷在中国开展业务,另外大量的中国本土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也不断涌现。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很多事务所为了承接更多的业务,不惜以降低审计质量为代价来为客户提供服务,有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自身的利益,甚至与企业之间勾结,帮助企业掩盖其财务造假的行为。

(四)注册会计师与我国被审计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够对称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市场经济体系仍然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在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对企业所有的财务信息都进行掌握和了解,企业管理者很容易隐藏或者修改会计信息,这会给注册会计师的判断产生影响,进而提高了审计风险。

三、审计风险的防范管理与控制策略建议

(一)加强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以及专业技能建设

首先,要不断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同时加大对其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会计师事务所要构建一套控制和考核注册会计师职业行为的道德体系,并加强对其工作的监管力度。其次,要不断提升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使其熟练掌握和应用新的会计注册,从而避免客观出现的审计风险。

(二)拓宽科学审计的范围,更加合理地设置审计机构制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逐渐从财务审计的狭窄范围拓宽到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内部控制等评审内容方面。同时,审计的方式也能够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以及审计软件的辅助,将现代科技手段运用于内部审计工作中。增强审计准确性,降低审计风险。所以,应该拓宽科学审计的范围,更加合理地设置审计机构制度。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先进的审计方法,其主要是指以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分析作为导向来进行独立审计工作。这种方法的应用特点主要在于,企业要对审计工作进行严格的风险控制测算和风险评估。通过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能够大大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有效的规避审计风险。

(三)明确审计目标,分析审计环境

事务所在开展审计工作的时候,要结合企业的业务范围以及经营管理的实际状况来对审计环境进行分析,并明确审计目标,从而将审计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于难以控制以及不可控的审计风险,要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规避;对于可控的审计风险,一定要做好充分的风险评估和防范工作,例如可以通过建立风险准备金或者风险保险的手段,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四)创新审计方法与手段

针对新形势下审计风险问题,事务所应该不断改革创新审计方法和手段,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情况,结合审计中存在的不足和风险,寻找更高效率的审计方法,从而加强审计风险的防范能力。例如,国际公认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先进审计方法。另外,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不能仅仅通过分析财务数据来执行。财务数据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些情况并不能通过财务数据呈现出来,因此一定要对企业财务数据之外的各种因素加强审计,从而降低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五)事务所要健全审计风险防范体系

事务所要健全审计风险防范体系,做好审计风险的评价和评估工作。首先,事务所内部控制部门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识别能力,即能够准确及时的对事务所未来可能发生的审计风险进行辨别,引导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其次,事务所应该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在风险被识别之后要对其进行评估,衡量其对事务所未来发展的影响程度,并根据相关的数据和模型分析风险所处的级别和可能发来的损失程度,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风险防范和管理。另外,事务所应该针对风险选择科学的风险应对和防范策略,即结业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依据成本效益原则对风险进行应对和防范,以最小的成本将风险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最后,在风险应对策略制定之后,还要大力强化执行力度,各个部门要加强沟通和信息共享,相互配合,将内部控制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并建立相应的激励考核机制督促风险管理策略的有效执行。

(六)改善我国审计工作的外部环境,同时强化培训力度,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技能和素质

审计风险的防范还需要有着完善的外部环境作为支撑。首先,要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使其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够自我约束,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准则,杜绝主观的会计造假行为;其次,要不断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提高其综合素质。企业会计人员要能够熟练掌握和操作相关的会计技能,并对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避免客观上的会计信息失真。与此同时,强化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审计工作人员在审计专业技能方面的实践能力,从源头上保障审计业务素质。也对审计工作人员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审计工作者在审计工作的时候,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从思想上保证审计的质量,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有效率地完成审计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审计风险。

四、总结

伴随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的审计取得了一定的新进展。本文作者结合我国审计风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审计风险产生的成因,并提出了我国企业防范审计风险的完善对策建议:通过加强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以及专业技能建设、拓宽科学审计的范围,更加合理地设置审计机构制度、明确审计目标、分析审计环境、创新审计方法与手段、健全事务所的审计风险防范体系,以及改善我国审计工作的外部环境,同时强化培训力度,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技能和素质来提升我国企业审计风险的防范管理与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伟权,李珂.浅谈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

[2]马合木提·艾比不拉.加强审计质量控制降低审计风险[A].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