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社区体育论文8篇

时间:2023-03-20 16:16:14

社区体育论文

社区体育论文篇1

1.1组织管理

社区体育的管理包括政府、社会的管理与基层社区内部的管理。社区体育的组织领导体系主要有领导体系、协调体系、操作体系三部分,市、区、街道、居委会四层次。从调查来看,秦皇岛市社区体育均由街道、居委会负责,其中75%配备一个专职干部负责相关工作,25%的社区分别配备一名专职和兼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社区体育管理的内容主要是业务指导和协调场地,也有些街道帮助培训指导人员、与体育组织负责人有工作联系。现阶段,社区体育主要以街道社区体协作为主要的管理机构,以体育辅导站以及体育活动点为活动性组织。接受调查的16个社区都有社区体协和1~3个体育活动点,81%的社区拥有体育辅导站。

1.2体育经费

从实践来看,秦皇岛市社区体育的经费主要是靠街道财政拨款、部分单位提供赞助以及收取会员所缴纳的会费来解决。社区群众自发组织的活动则经费来源单一,只能依赖于群众所缴纳的会费来解决经费问题。除了上述的经费问题之外,社区群众自发组织的活动还面临形式单一、吸引力不够的难题。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16个社区当中,只有5个社区有专项的体育活动经费,而经费的主要来源包括数量不定的赞助收入,而且不同社区差别较大,所以经费不足是社区体育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3基础设施

调查显示,81%的社区认为社区体育管理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少体育场馆和设施。16个社区中只有5个社区有自己管辖的场地设施,设施的数量和场地面积都非常有限,所以社区要开展体育活动、举办体育赛事都是选择社区内的广场、空地等进行。从当前实践情况来看,秦皇岛市社区体育不仅面临资源短缺的局面,而且由于社区自身的封闭性,社区之间、社区与学校、单位之间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调查显示,愿意共享体育资源的学校、企事业单位低于10%,这显然严重阻碍了秦皇岛市社区体育事业的发展。

1.4体育指导服务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秦皇岛市的社区专职体育指导人员面临严重短缺的局面。例如,在指导锻炼方面,接受调查的16个社区中只有7个有体育指导人员。由于体育专业知识和医学知识缺乏,导致讲解内容肤浅,示范效果不佳。从秦皇岛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情况来看,专职体育指导员缺乏成为制约其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2完善秦皇岛市社区体育管理的建议

2.1加强对群众体育锻炼场所的建设工作

一方面,将新建体育场馆的工作提上日程;另一方面,应当注意新建场馆与原有的体育锻炼场所的之间的合理布局,以尽可能的满足具有不同爱好的人群和不同项目对场馆的需求。此外,社区体育组织应当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与市、区等体育管理机构进行沟通与协调,以尽可能的充分发挥本辖区内体育场馆设施的作用。

2.2积极拓展筹资渠道

一方面,政府增加相关经费或者设立社区居民体育文化专项经费;另一方面,还可以借鉴国内外经验,积极拓展资金筹集的渠道。例如,可以广泛动员群众参加体育组织,缴纳会费或者比赛报名费等,鼓励和倡导企业支持社区的体育事业。为增加对社区体育场馆的经费,可以在保留必要的免费项目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有偿的服务项目。

2.3努力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水平

社区体育论文篇2

1.1景德镇被调查的社区老年人基本情况。被调查社区老年人中男性相对较少一些,男性比例为47.5%,女性为53.5%;

1.2被调查老年人对体育健身服务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

1.3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内容满意度的结果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对社区体育健身服务内容有着不同的看法存,对于健身知识的指导是否专业化,是否能够满足每位老年人的需要,大部分被调查者持有反对的意见;对于社区老年健身体系的管理是否科学可行,超过半数的老龄人表示不赞同目前的管理方式。有一半左右的老龄人认为社区服务的宣传力度还存在着缺陷;部分老年人认为社区现有的体育锻炼设施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并且对于这些设施收费也持有怀疑态度。一半以上的老年人认为社区应该加强对于体健身服务体系的建立,加强在老年人群中的宣传力度。唯一令人满意的是,社区就健身的环境而言还是得到了大部分老龄人的支持,大家也承认社区在这些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并加以肯定,希望社区老年体育健身体系的不断完善,真正的使老人有老有所养的归属感。

1.4景德镇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期待的服务内容。我们都知道不同年龄的老龄人对于体育健身有着不同的爱好,并且就算是同一年龄的老年人,因为身体状况的不同,兴趣爱好的不同,都会有自己所钟爱的体育健身项目。所以为了能够了解不同老龄人的需求,从而选择需求最为强烈的项目进行建设。定期的开展各类问题活动,创建一个良好的健身环境、营造出老年人群中的健身热潮。社区积极完善各类健身设施,打造良好的健身环境,为不同的老年人制定出不同的、适合自身的锻炼计划,加强老年人群中的体育健身知识的教育,致力于提升老龄人的健康状况。有一半的老年人认为政府应当正确的加以引导,促使这一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1.5景德镇社区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老年服务体系的建立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政府的重视度还不够,宣传的角度和力度还有待改进、缺乏体育健身知识在老龄人群中的普及以及非常重要的是相关专业管理人才的匮乏。部分人缺乏对于老年体育健身知识,想锻炼但是不知道从何做起,有些甚至因为没有合理的健身体系,而使得健身效果不佳或者甚至出现适得其反的状况。缺乏专业的指导,没有专业的管理工作人员来调动大家锻炼的积极性,没有足够的体育健身设施,这些都是限制这一体系发展的原因。景德镇政府对老年社区体育的资金投入缺乏,造成社区该项服务收费也是颇受争议,也是遏制该体系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结论与建议

2.1结论

(1)景德镇社区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硬件设施不能满足老龄化趋势的要求;

(2)景德镇社区老年体育健身活动专业性管理人才严重匮乏;(3)景德镇社区老年体育健身服务体系不能为老年人提供适合他们的锻炼任务,无科学性的依据;

(4)景德镇社区老年体育健身没有系统性的体育锻炼知识的普及,宣传的力度角度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2.2建议

(1)完善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老龄人健身环境;

(2)加强对于老年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满足老龄化即将到来的要求;

(3)社区应适当的聘请专业的健身教师为每位老人制定出合适的锻炼计划,并在锻炼过程中提供专业性的指导;

社区体育论文篇3

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包括描述潜在变量之间关系的结构模型和基于准确把握潜在变量内涵的可直接测量的测量模型[2]。本文潜在变量的选取主要借鉴当前公共管理领域公众满意度测评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居民是否满意为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需要考虑到社区的居住条件、居民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家庭结构等因素。本文的公众期望是指个体在接受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之前,根据以往的经验对此服务的过程和结果的一种预期,这一预期是希望需求得以满足、获得满意期望的一种心理活动,即希望社区体育所提供的服务是理想的、称心如意的[3]。公众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公众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期望值。鉴于此,把“公众预期”作为一个潜在变量。感知质量是公众按自己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实际需求状况和享用目的,结合一些由正式途径和非正式途径获得的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相关的信息,对当前所享有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做出的评价。因为公众做出这一评价时主要是通过视觉、听觉、感觉以及分析所了解的并没有被量化的信息来判断的,所以,这种评价是主观的、抽象的、不全面的。鉴于此,为了能够更为准确的测量,本文进一步将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构成要素、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方式、公众参与和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获取途径四个因素作为影响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感知质量的关键因素,并将其作为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感知质量的前因变量。价值是个性化的、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个体对同一服务所感知到的价值是不同的。感知价值包含了“给定价格下对质量的感受”和“给定质量下对价格的感受”两个可测变量[4]。在本研究中指公众在享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时同以往所享用过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质量进行对比(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成熟深度)和公众在享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时同其他社区的体育公共服务质量进行对比(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成熟广度)两个方面。公众满意是以公众感受为评价标准的概念,公众满意的程度取决于公众接受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后的感知与公众在接受该服务之前的期望相比较后的体验,是期望和事后感知相比较的结果,而不是感知本身,对于一个评价对象,不同的评价者由于对评价对象有不同的期望而产生不同的满意度分值。社区形象是建立在享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基础之上的,是公众享用社区所提供的体育公共服务之后对该社区的看法。也可以理解为公众对社区所提供的体育公共服务满足其需求程度及服务态度、水平的态度。本研究中主要以公众日常监督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来体现,反映公众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认同感和信任度。我国城市社区一般是以街道行政机构为责任主体来进行划分的。目前,我国的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是一种以街道及其行政组织为主要运行主体,以行政手段为运行方式的垄断性活动。之所以说是垄断性活动,是因为社区为居民提供的服务是居民不能够通过其他途径所得到的,也不能够跨区获得,可以说社区服务是没有竞争者的“独家经营”,因此公众对所在社区的体育服务的忠诚度和信任度并不能很明显的表现出来,鉴于此,本文将公众信任作为一个潜在变量。

2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可测变量的选取

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中的潜在变量是不能够直接测量的,必须选择一些可测量的变量来度量这些潜在变量,这就是建立指标体系的过程。对于可测变量的选择是建立在准确把握潜在变量内涵和测量过程中可操作性的难易程度的基础上进行的[5]。期望是指人根据以往的经验对事物提前勾画出一种标准,并在一定时间里希望达到这种标准的一种心理活动。根据期望一词的定义和经典的顾客满意度模型选取公众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可靠性期望、整体期望及个性化需求期望三个可测因子组成该潜在变量。前文我们已经将这一潜在变量划分为四个潜在变量———社区体育服务构成要素、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方式、公众参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获取途径来进行描述,下面分别对该四个潜在变量的可测变量进行选取。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实施过程的构成要素划分的角度来看,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构成要素的可测变量可选取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设施、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内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队伍、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机构四个因子。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方式在本文主要是指在开展体育公共服务时组织、管理、推进活动的运行机制和社区对公众所提出的服务需求响应的效率,因此选取“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和“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响应效率”两个因子作为该潜在变量的可测因子。城市社区体育开展和发展的意义和动力主要在于公众参与,怎样让公众自愿、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社区体育活动中来是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工作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公众参与的意愿、参与的形式、参与的效果等都应该考虑在内,鉴于此,本文选取“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与公众的交互性”“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个性化程度”“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提供公众参与的完善程度”三个因子来测量该潜在变量。一些调研报告显示,居民对一些社区服务的需求很高,比如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就业辅导等,但却对其使用程度并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可能就是公众对社区服务的获取途径不合理或者过于单一[6-7]。因此公众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知晓程度、使用便利程度和利用频度将成为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获取途径”的测量因子。根据前文所述,选取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成熟的广度和深度来作为感知价值的可测变量。根据公众满意的内涵,本文选取“实际质量同理想质量的比较感受”“实际感受同预期质量的差距”“总体满意程度”作为公众满意的可测变量。本文的社区形象是指多年以来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在公众心中积淀下来的感觉和印象,体现了公众对该社区服务的承认和接纳程度。本文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被监督的通畅程度”“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对公众意见的反馈满意度”“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效率”三方面度量社区形象这一潜在变量。在本文中,公众信任主要体现在公众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信任程度和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支持度,因此选取“对社区开展体育公共服务的信任程度”“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支持程度(重复享用)”为公众信任的可测变量。

3可测变量指标体系的完备性检验

首先,根据对相关文献的归纳与分析建立了初始的指标体系,然后运用电话访谈、邮寄等方式请该领域专家进行审核,主要对初始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效用性进行检查,专家修改完善后,印制并发放调查问卷进行预测试,测试对象来自不同层次(由当地房价划分层次)的社区,旨在了解社区居委会、体育主管部门、公众对问卷指标的理解和认可程度,并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目的在于删减公众认为不重要的指标,留下相对重要的指标[8]。进一步发现问题、修正问题,完善指标体系,保障其可操作性和科学性。根据前文对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测评模型中潜在变量和可测变量的分析和选取,建立了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的指标体系,见表1。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不仅包含了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包含了潜在变量与可测变量之间的关系,见图1。

4结论

社区体育论文篇4

社区工会与职工体育文化建设的论文 文章作者:wangweilian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8月11日12:58 浅述社区工会与新建企业职工体育文化的建设 今年春季,举国上下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性肺炎所震惊。健康与疾病这一话题再度被人们所重视,而体育活动恰似摆脱疾病、步入健康的桥梁。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区内的新建企业逐渐增多,关注社区辖内企业的职工体育活动有效开展,这无疑是社区工

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职工体育活动,有助于促进社区工会工作 社区工会是新时期工会组织的新形式,也是新建企业内工会合法权益的代表。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忽视工会工作,就谈不上依靠工人阶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在*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都为工会与党群关系确立了鲜明而准确的历史定位。工会工作的实践证明,加强工会的组织程度、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工会赖以生存的基础。而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体育活动,把工会建设的目标、职能融入柔性、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寓教于乐,则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会的组织程度、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有效确保工会法定职责的贯彻和落实。 在实践中,社区工会恰恰面临了组建难、运转难、经费收缴难等一系列难点,社区工会与基层企业沟通少则是其中的关键。而职工的体育活动富于形象、富于柔性、富于活泼,作为一种文化,更具有渗透性,企业职工与体育活动大多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往往会起到润滑、平衡和疏导的作用,社区工会便能多途径、多触角地迎刃而解工作中的许多难点。 二、职工体育活动,有助于消弭企业职工的“亚健康” 黄浦区人民广场街道社区位于上海的中心地带,社区内积聚了许多商务楼宇。这些楼宇企业的职工大多是脑力劳动从事者,即所谓的“白领”阶层。他们大多具有高学历、高职称、高收入的“三高”特征,被称为“三高”群体。 这一特殊的“三高”群体职工的大部分时间往往都处于工作状态,忙碌、紧张、挑战形成了他们巨大的心理压力,业余生活相对少且枯燥,更使得他们难以顾暇自身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亚健康”普遍成了他们健康体魄的壁垒。 面对这一情景,社区工会积极推进企业职工素质工程,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社区职工文化建设的新路子,紧紧围绕示范性文明社区创建,结合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实践,坚持“贴近基层、贴近职工、贴近生活”的工作理念,以唱响“广场职工精神文明”为主旋律,组织广大企业职工参与各类体育健身活动,增强职工身体素质,进而摆脱“亚健康”状态的阴影。 (一)培养健康意识。针对“三高”群体,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理解健康、生命、工作的三者关系,重视“亚健康”给身体带来的潜在危害,牢固确立“健康促进工作、工作带来效益”的意识,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企业职工的体育健身活动既能利国利民,又能利家利己的多重意义,从而增强体育健身的意识,自觉地投入到职工体育锻炼的活动行列。 (二)弘扬健身文化。社区工会针对多数商务楼宇企业活动场地少、楼宇空间小的现实,本着“小型、多样、便捷、经常”的原则,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围绕体育健身为中心,紧扣“人人运动计划”,增强体育生活的观念,号召企业职工喜爱一项运动、学会一项运动、参与一项运动,营造体育健身文化的氛围。社区工会指导楼宇内的新建企业坚持开展工间操活动,保证每天两次。利用工余时间,精心组织企业职工参与街道社区广播操比赛和南京路职工马路运动会。社区工会还与上海市长途电信局等单位联手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组织进行乒乓球、羽毛球、拔河等比赛,从而有力推进了社区内企业职工人人运动计划,陶冶了职工的身心健康,有利于职工劳逸结合,提升生命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三)普及体育知识。企业内职工体育活动,不仅是健身强体的需要,更是一种企业文

化的延伸。要使社区内企业职工体育活动蓬勃而持久地展开,就必须从心灵深处内在激发企业职工从自发到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和热情。在开展一系列健身运动的同时,向社区内企业职工普及体育知识,则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在实践中,社区工会紧紧结合职工之家“创、建、做”和“素质工程”建设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要求,采用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班组学习、黑板报、宣传栏、通讯、橱窗、体育知识竞赛等等载体,深化职工体育活动的影响,赋予企业职工对体育健身活动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三、职工体育活动,有助于企业文化精神的建设 社区工会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维护企业职工基本权益的高度出发,坚持“亲民、便民、利民”的原则,把社区企业职工体育活动以工作机制建设为抓手,落实保障措施,充分体现了职工体育活动所蕴涵的深远的现实意义。实践表明,有恒、有序、有质的企业职工体育活动是一种优秀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内涵反映,它能大大地激活企业职工高涨的热情,提高职工的健康素质和综合素养。而且,还能在较大程度上促进社区与企业、企业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的横向交流和理解,极大地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有利于社区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多种精彩有益的体育健身活动,有效提升了职工的综合素质,增强了社区工会与企业的凝聚力,塑造了社区工会与企业的优良形象,充分发挥了社区工会的应有职能和阵地作用。 文章出处: 自己写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社区体育论文篇5

社区工会与职工体育文化建设的论文 文章作者:wangweilian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8月11日12:58 浅述社区工会与新建企业职工体育文化的建设 今年春季,举国上下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性肺炎所震惊。健康与疾病这一话题再度被人们所重视,而体育活动恰似摆脱疾病、步入健康的桥梁。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区内的新建企业逐渐增多,关注社区辖内企业的职工体育活动有效开展,这无疑是社区工

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职工体育活动,有助于促进社区工会工作 社区工会是新时期工会组织的新形式,也是新建企业内工会合法权益的代表。同志提出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忽视工会工作,就谈不上依靠工人阶级”,同志提出的“在*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都为工会与党群关系确立了鲜明而准确的历史定位。工会工作的实践证明,加强工会的组织程度、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工会赖以生存的基础。而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体育活动,把工会建设的目标、职能融入柔性、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寓教于乐,则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会的组织程度、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有效确保工会法定职责的贯彻和落实。 在实践中,社区工会恰恰面临了组建难、运转难、经费收缴难等一系列难点,社区工会与基层企业沟通少则是其中的关键。而职工的体育活动富于形象、富于柔性、富于活泼,作为一种文化,更具有渗透性,企业职工与体育活动大多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往往会起到、平衡和疏导的作用,社区工会便能多途径、多触角地迎刃而解工作中的许多难点。 二、职工体育活动,有助于消弭企业职工的“亚健康” 黄浦区人民广场街道社区位于上海的中心地带,社区内积聚了许多商务楼宇。这些楼宇企业的职工大多是脑力劳动从事者,即所谓的“白领”阶层。他们大多具有高学历、高职称、高收入的“三高”特征,被称为“三高”群体。 这一特殊的“三高”群体职工的大部分时间往往都处于工作状态,忙碌、紧张、挑战形成了他们巨大的心理压力,业余生活相对少且枯燥,更使得他们难以顾暇自身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亚健康”普遍成了他们健康体魄的壁垒。 面对这一情景,社区工会积极推进企业职工素质工程,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社区职工文化建设的新路子,紧紧围绕示范性文明社区创建,结合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实践,坚持“贴近基层、贴近职工、贴近生活”的工作理念,以唱响“广场职工精神文明”为主旋律,组织广大企业职工参与各类体育健身活动,增强职工身体素质,进而摆脱“亚健康”状态的阴影。 (一)培养健康意识。针对“三高”群体,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理解健康、生命、工作的三者关系,重视“亚健康”给身体带来的潜在危害,牢固确立“健康促进工作、工作带来效益”的意识,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企业职工的体育健身活动既能利国利民,又能利家利己的多重意义,从而增强体育健身的意识,自觉地投入到职工体育锻炼的活动行列。 (二)弘扬健身文化。社区工会针对多数商务楼宇企业活动场地少、楼宇空间小的现实,本着“小型、多样、便捷、经常”的原则,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围绕体育健身为中心,紧扣“人人运动计划”,增强体育生活的观念,号召企业职工喜爱一项运动、学会一项运动、参与一项运动,营造体育健身文化的氛围。社区工会指导楼宇内的新建企业坚持开展工间操活动,保证每天两次。利用工余时间,精心组织企业职工参与街道社区广播操比赛和南京路职工马路运动会。社区工会还与上海市长途电信局等单位联手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组织进行乒乓球、羽毛球、拔河等比赛,从而有力推进了社区内企业职工人人运动计划,陶冶了职工的身心健康,有利于职工劳逸结合,提升生命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三)普及体育知识。企业内职工体育活动,不仅是健身强体的需要,更是一种企业文

化的延伸。要使社区内企业职工体育活动蓬勃而持久地展开,就必须从心灵深处内在激发企业职工从自发到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和热情。在开展一系列健身运动的同时,向社区内企业职工普及体育知识,则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在实践中,社区工会紧紧结合职工之家“创、建、做”和“素质工程”建设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要求,采用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班组学习、黑板报、宣传栏、通讯、橱窗、体育知识竞赛等等载体,深化职工体育活动的影响,赋予企业职工对体育健身活动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三、职工体育活动,有助于企业文化精神的建设 社区工会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维护企业职工基本权益的高度出发,坚持“亲民、便民、利民”的原则,把社区企业职工体育活动以工作机制建设为抓手,落实保障措施,充分体现了职工体育活动所蕴涵的深远的现实意义。实践表明,有恒、有序、有质的企业职工体育活动是一种优秀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内涵反映,它能大大地激活企业职工高涨的热情,提高职工的健康素质和综合素养。而且,还能在较大程度上促进社区与企业、企业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的横向交流和理解,极大地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有利于社区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多种精彩有益的体育健身活动,有效提升了职工的综合素质,增强了社区工会与企业的凝聚力,塑造了社区工会与企业的优良形象,充分发挥了社区工会的应有职能和阵地作用。 文章出处: 自己写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社区体育论文篇6

论文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以地域为研究视角,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消费总体水平等方面分析了经济圈社区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认为:女性与男性都喜欢参与体育运动,但在消费观念上,女性比男性节约,使女性整体体育消费水平低于男性;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高低并不与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成正比;体育消费是文化消费的一种,具有消费能力的层次性;体育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成正比;居民消费潜力巨大。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按人口平均实际消费的各种体育物质产品和服务(或劳务)产品的数量。本文从地域的角度对经济圈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水平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保障其健康的消费行为和理念,同时也可以为城市社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机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上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三市的各社区中随机抽取了韭菜园办事处、朝阳街办事处(长沙芙蓉区)、金盆岭办事处、城南路办事处(长沙天心区)、麓山南路办事处、银盆岭办事处(长沙岳麓区)、望麓园办事处、伍家岭办事处(长沙开福区)、左家塘街道办事处、井湾子街道办事处(长沙雨花区)、中洲路街道办事处、五里堆街道办事处(湘潭岳塘区)、雨湖路街道办事处、中山路街道办事处(湘潭雨湖区)、宋家桥街道办事处、仙庾镇街道办事处(株洲荷塘区)、建宁街道办事处、五里墩乡街道办事处(株洲芦淞区)、田心街道办事处、清水塘街道办事处(株洲石峰区)天台科技园、金德工业园(株洲高新区)等22个社区,然后在抽取的每个社区中再随机抽取各年龄段的居民进行体育消费现状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法

(1)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设计了《经济圈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现状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200份,调查居民共分5个年龄段(16—30岁、31—4O岁、41—5O岁、51—59岁、6O岁以上),每个年龄段发放440份问卷,平均每个社区每个年龄段发放2O份。回收问卷1970份,回收率89.55,有效问卷1922份,有效率97.56。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满足社会学分析和统计学样本量的基本要求。

(2)访谈法。对三市部分社区的居民进行访谈,调查了解了居民的日常消费及体育消费的支出情况;在体育方面花钱是否值得;钱都花在了哪些方面;社区居民的体育态度;影响其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及日常活动情况等。这些内容也是设计本论文普查问卷的理论依据。

1.3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所获得的各项数据,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性别的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分析

经济圈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支出在性别上存在一定差异,在过去的一年中,体育消费平均在100元以下的女性居民占54.65,男性是53.83,这个比率基本相等.但平均消费100—300元的女性居民与男性居民相比呈上升趋势,体育消费在300元以上的呈下降趋势。男性居民去年的平均体育消费金额为157.85元,而女性的平均体育消费金额为123.96元,见表1。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在“健康第一”的影响下,女性与男性都喜欢参与体育运动,但在消费观念上,女性比男性节约,以致女性500元以上的体育消费的比率是男性的5O,使女性整体体育消费水平低于男性。

2.2不同年龄段的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分析

从调查的数据中可知,16-30岁的居民群体在体育消费支出上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居民群体(见表2)。16—30岁的群体体育消费平均消费金额为222.38元,而31—4O岁的群体体育消费平均消费金额为143.25元,41—5O岁的群体体育消费平均消费金额为130.73元,51-59岁的群体体育消费平均消费金额为107.57元,60岁以上的群体体育消费平均消费金额为90.67元。30-4o岁、41—5O岁的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比率低于51—59岁、6O岁以上的居民,而体育消费支出却高于51—59岁、6O岁以上的居民群体,这说明体育消费水平的高低并不与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成正比,这种消费水平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消费动机造成的。

2.3不同文化程度的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分析

因为“体育消费尽管也包含少量对物质产品的消费,但就整体而言,它属于服务产品消费,是文化消费的一种”,它“具有能力的层次性”。在物质消费活动中,一般来说只要拥有,就能消费,只是因为,最基本的物质消费是人的本能。但体育消费则不同,它要求具有很高的消费能力,即必须具备与体育消费相适应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体育消费能力强的消费者,能够消费多样化的体育产品,而体育消费能力弱的消费者则只能消费浅显、单一的体育产品,这种文化程度的不同造成了体育消费水平的差异。

2.4经济圈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总体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看出(表4),年平均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下的人群占整个经济圈城市居民的53.65,也就是说:经济圈城市居民群体中有超过一半的人群每月用于体育的花费低于9元,平均到每天低于0.3元,这个数据令人堪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研报告,当前人类健康状况非常严峻,约15为健康者,15为病患者,7O左右的人处于“亚健康状况”,我国近期的调研结果与上述结果相似,且“亚健康状况”的比例有进一步攀升的迹象。处于“亚健康状况”的以中年人为最多,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体育锻炼。

从表中可看出,年体育消费金额在100—500元之间的群体,随体育消费金额的增长数量呈上升趋势,而到500元以上又呈现下降的趋势:年消费在500元以上城市居民占总人数的8.65%,这一群体在体育产业学中被称为体育高消费群体,虽然这一部分人的比率不高,但是,这足以说明全国性健身运动的蓬勃兴起给体育产业带来的巨大影响。由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快速增长,使他们在经济上具备进行体育消费的能力,随着我国整体消费结构的提升,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追求会进一步提高,并且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经济全球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会进一步增大,体育消费将会成为人们日常消费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统计软件SPSS11.0的数据处理,得出经济圈社区居民人均年体育消费的金额为138.92元,而2002年上海居民的人均体育消费就达到了234.32元,这两个数值之间的差距是明显的。这一结论很值得我们深思,应该说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不是简单的,而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从三市的情况看,长沙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的金额为167.64元,株洲市居民为126.25元,湘潭市居民为122.87元,这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体育消费成正比关系,经济发达,体育消费水平就高。

社区体育论文篇7

【关键词】社区体育 传统体育 振兴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7-0076-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我国的社区体育也因此比以前有了更大的发展。我国的体育可以划分为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三种形式,而群众体育又基本是以社区体育来体现的。社区体育在提高人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以及在使全民健身计划落到实处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如何借社区体育来促进我国传统体育的振兴则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研究课题,同时借社区体育来挽救我国部分即将失传的民族传统体育则更是意义重大且形势迫切。

一、社区体育文化对促进传统体育振兴的可行性

1.为社区体育文化的特点所决定

社区体育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活动范围的区域性、体育组织的民间性、更加广泛的群众性和体育设施的共享性等特点。

我国幅原辽阔,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各自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比如围棋、象棋、弹棋、相扑、马术、舞蹈、秋千、风筝、龙舟、拔河、射弩、举鼎、登高、气功、太极拳(剑)、太极扇、武术、踢毽、打弹弓、秧歌、垂钓等。同时,由于这些传统体育项目的民间性和群众性的特点非常突出,往往也只能借助于社区体育活动的方式来加以传承和推广。

2.为社区体育的运行机制所决定

竞技体育在我国几乎都是由官方直接干预和管理运作的,学校体育则是直接由学校来进行组织管理,而群众体育往往都是人民群众的一种自发行为,这种自发行为完全可以从群众自身喜好出发,所受约束较少,从而就更能增强社区居民的舒适感、亲近感、文明感这一主要目的。

3.为社区体育的对象特点所决定

竞技体育参与人一般为专业运动员,学校体育参与人一般为学生,这些人群相对较为年青,而社区体育参与人则是各个年龄阶层的人、各种身份的人都有。这就为传承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带来了先天的优势。比如,年龄大的人可以根据自身喜好选择一些太极拳、太极扇、秧歌、气功等项目,而中青年则可以选择一些棋类、拔河、龙舟、马术等运动项目,同时女性还可以选择秋千、风筝、舞蹈等项目。

二、借助社区体育文化为载体来振兴传统体育的必要性

1.传统体育项目的多样性决定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民族传统项目繁多,且是最贴近广大群众的。要想把如此繁多的传统体育项目尽可能多地传承下来并加以发展,仅靠那些专业运动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靠广大群众去做这一事情,而群众的体育活动又绝大多以社区体育运动来具体实现的。故要想较好地传承与发展传统体育项目,就必须要依靠社区体育这一载体来进行。

2.传统体育项目内容的特点决定

由于传统体育项目内容的多样性,也就决定了它的活动对象会有较大的差异性。比如老年人可以去打太极拳,却难以让他们去进行拔河比赛;中青年也许更喜欢去相扑、马术、拔河、龙舟,却很少有喜欢去进行太极扇、太极拳的运动。另外,传统体育与一般竞技体育又不一样,竞技体育走的是举国体制,实施的是金牌战略,项目的发展有国家作为其强大后盾,所以不用担心这些竞技项目会消亡。而传统体育则不一样,有太多的传统体育不可能走上竞技的舞台,又因项目确实繁杂,国家不可能投入太多的精力与物力去关注,只能由群众自己(民间)去传承和发展。

3.社区体育的管理体制决定

竞技体育一般都是由官方来组织管理的,但毕因其精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兼顾到每一项传统体育项目,故而要想去传承它,只能放手让广大群众根据自身喜好参与到相应的传统体育项目中去从而对其进行传承和发展。

三、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1.面临的问题

(1)社区体育的导向问题。社区体育的对象在从事体育运动时大都是一种自发行为,只从事一些自己感兴趣或是自身目的性很强的运动,这样就往往会导致他们在从事体育运动时,带有较大的随意性,甚至是盲目性,久而久之就会让传统体育的真正内涵得不到体现亦或是让真正意义上的传统体育运动在一种相对不规范的过程中不能得到完整的传承。即传统体育项目在经过若干年的演变传承后,已经变得和其原来的面貌有了很大的区别。导向性不足的另一个表现是相关职能部门未能较好地参与到利用社区这一特殊载体来有意识地挖掘、传承传统体育项目中来。

(2)社区体育在运作过程中的组织管理问题。社区体育的管理向来都是个难题,甚至看似毫无头绪,有时是任由其自生自灭。没能较好地发动政府、街道、社区、居委会的联动机制。大家都不知道该不该、要不要、又如何去组织一些常规的或是典型的传统体育运动会,或是根本就没有哪一部门愿意去做这样的事情。这也是影响传统体育能在社区较好传承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3)社区体育在运作过程中的场地设施问题。由于有些传统体育项目在场地、设施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龙舟,就必需要有一定的水域;射弩就必需要有一定的场地空间等,哪怕是几个老年人在一起打太极拳有时也显得场地不够大。所以在很多社区,场地设施是制约传统体育得以传承与发展的重大障碍。

(4)社区体育在运作过程中的经费问题。要组织一项大的龙舟赛,大的社区运动会,不仅在组织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经费往往是一个更大的难点,要举行这样的赛事就要有一定的经费投入,但经费的来源往往是谁也不愿主动承担的。故即使有相关部门想组织这样的活动,必要的经费也是困扰他们的一个重大问题。

2.解决办法

针对以上问题,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加大相关职能部门及个人对社区体育的导向作用。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有意识地引导群众从事相应的体育运动,并可通过舆论宣传、定期举办相应的比赛等多种途径来有效地引导人们增强运动意识和参与运动的激情。同时,能组织特定传统体育项目的专业人士定期到街道、社区进行指导,还可较好地发动传帮教的方式进行。加大与学校、尤其是高校的合作,聘请高校里专门从事相应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到街道、社区进行讲学、教授、指导。多管齐下,增强民众的体育运动热情,并以此唤起全社会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关注。另外,还要完善社会指导员的培养体制,要进一步扩大、优化志愿者队伍,建立社区体育人才共享机制,体育行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要充分发挥辖区内各单位体育干部、体育爱好者和有体育专长的离退休人员的作用,组织他们参与社区体育的领导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

(2)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要真正有为社区体育服务的服务意识,要努力形成以政府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区体育俱乐部等组成的多层次网络化的社区体育管理体系,实现对社区体育的长效有序管理。实施体育组织、健身设施、健身指导、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质测试、群体活动的“六进社区工程”,同时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大监控力度和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3)对于场地设施问题,这就尤其要求我们城市的设计者、建设者们在社区建设时设计好、规划好,留有足够的场地空间供社区群众进行体育活动。运动场地保障、运动设施配套、布局合理,应作为城市设计者建设者们在进行社区建设时的基本要求。同时,还可以发动与周边学校等相关机构的联动机制。

(4)政府要有一定的财政预算,同时街道社区应进行相应的补给,多方筹措,加大对社区体育的扶持力度。

参考文献

社区体育论文篇8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城市社区 社区体育文化建设

和谐社会所体现出来的最本质的内核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即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满足人的生存、安全、健康等自然要求。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

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新时期构建群众性体育服务体系,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体育文化是指人们在从事体育、鉴赏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社区体育文化是指社会共同体所反映的有关人的行为模式和社会心理习惯,隶属社会文化范畴,是共同生活在一定地域的人们的物质文化载体、精神文化表现(体育活动、文化活动、爱国精神等)和意识形态组织机构、制度的总和。因此,和谐社会下如何构建社区体育文化,探索社区体育文化建设规律,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群众丰富多样性的体育文化需求成为开展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研究的重要问题。作为河北省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我就社会体育文化建设的一些想法和大家进行探讨。

1.提高城市社区居民的主体性参与意识

大多数社区居民不能把自己放在主体地位,对丰富和完善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参与不积极,只是有时间就来参加社区体育活动进行健身,缺乏主人翁意识。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文化的内涵和功能认识不足,是致使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参与缺乏主动性的重要原因。因此,应营造良好的社区体育文化氛围,如社区的居委会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的形式大力进行宣传,定期与居民交流,动员他们参与健身活动,提供和设置体育设施,提高居民的体育文化参与意识和自身素质,培养社区成员的责任感,推动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

2.完善社区体育管理制度

社区体育管理人员对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大多数人只注重抓社区体育的硬件建设,如场地设施的改善、运动器材的引进和更新,未制定长期的体育目标促进社区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社区体育文化氛围薄弱,尚处于自发状态。另外,多数社区体育组织以街道办事处为基层,一般有街道体协,晨、晚练辅导站、点,体育俱乐部,等等,管理机制还不健全。

3.丰富社区体育组织形式

通过走访石家庄一些群众体育活动站,了解到人们参加体育锻炼以个人、自发组织为主,说明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零散性、随意性很强,常常会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健身效果系统性差、健身效果不理想,等等,有的居民不知道分管自己体育活动的健身职能部门,有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因此应充分发挥居民委员会和基层组织的作用,成立一些健身队,如秧歌队、健美操队、体育舞蹈队、篮球队、毽球队等。每年市、街道、社区可举行各项体育比赛,如和谐社区智力比赛、羽毛球比赛、拔河比赛、乒乓球比赛、家庭趣味运动会等,通过比赛增进邻里的友谊,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石家庄市裕华区开展较好,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平均每月一场,全年12场左右,但以文化活动居多,全区上下大大小小的文艺活动可达1000场左右。

4.加大城市社区体育文化资金投入力度

目前城市社区体育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政府的资金投入,近几年政府资金的投入主要依靠体育的发行;二是靠市场调节和企事业及个人的捐赠,但远远不能满足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拓展社区体育经费来源渠道,设立群众体育基金,应成为今后社区体育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政府应加快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一方面促使社区居民充分利用户外运动资源,另一方面必须提高现有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率,增加体育场馆开放的范围和时间。

5.增加城市社区体育文化的内容

目前,石家庄健身场所共624处,社区体育以增强人民体质、增进社会健康、延长人的寿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美、消遣、娱乐、休闲、保健、医疗、康复、社交等多方面的需要为目的。资料显示,石家庄市社区居民参加的活动项目主要有太极拳、健身走、健身秧歌和腰鼓,这些项目活动强度小,具有保健性能,适合老年人,主要分布在公园,如开展好的有长安公园、文化广场、民心广场、西清公园、世纪公园和绿荫广场等。球类(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游泳、健身操等项目具有竞技性、健身性和表演性,同样受到中青年居民的青睐。如高营活动中心的游泳、新世隆健身馆、乙十九球馆的乒乓球和羽毛球,西部羽城的羽毛球,省体馆、全民健身中心健身超市的游泳、体育舞蹈、乒乓球等项目。随着社会的发展,应增加一些社会流行的新型项目,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

6.挖掘社区体育文化的指导者

城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缺乏会阻碍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建设,如果没有统一加大力度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社区体育活动就会失去社区体育群体的特性,进而影响社会体育文化的发展。因此要提高街道、社区、居委会分管文体负责人的业务水平,深入了解居民的特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协同居委会搞好体育活动;充分开发小区的人力资源,动员各项专业人员参与小区建设,配备一支具有一定水平的志愿服务队,指导社区全面健身活动持久、深入地开展。也可以聘请有关的体育与保健医生、专家进行专题的养生、护身、保健知识讲座,使居民懂得保健卫生的基本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此外,要密切和高校的联系,“走出去,请进来”,实现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的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任海,王凯珍,王渡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产生原因,现状及问题[J].体育与科学,1998,19,(5).

[2]董杰.体育运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的思想精神资源论析[J].体育与科学,2005,(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