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班级建设论文8篇

时间:2023-03-21 17:03:26

班级建设论文

班级建设论文篇1

班级文化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的理念与灵魂。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它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简单地说,所谓班级文化,就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级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笔者结合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探索班级文化的内涵、作用以及营造积极的班级文化的途径,旨在体现交流与借鉴之功效。现阐述如下:

一、班级文化的内涵与作用

从社会学角度看,任何文化都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精神文化三个层次。班级文化当然也不例外。它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班级集体运转过程中创造的有关成员在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文化现象的总和。

从班级的物质文化看,它主要是班级集体所占有使用的各种基础设施和客观的学习、生活环境。它是班级文化中的表层形式,是其他层次文化的存在基础。如班级中的电视、墙报、图书角、多媒体等一切物质形式的教育措施。

从班级的制度文化看,它包含着班级内部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成员间的人际关系结构。它建立在物质文化基础上,有制约着精神文化,处于中间层。而最高层次的班级精神文化则是班级成员的科技文化素质,有关的学习、文艺、体育、卫生等的文化活动,以及思想观念的文化综合。特别是班级的思想观念文化,如班集体的价值观、信念和目标等,构成了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以上三个层次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班级文化的内涵。体现在具体中则是班级集体成员的态度、行为和风格。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充分认识到:班级文化一经创造形成,又反过来对学生的行为起凝聚、激发、引导和控制作用,使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作风发生很大的变化。其作用具体表现为:

1、创造共识环境

一个班级能否造就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关键在于班级成员的创造性、主动性发挥如何,靠班主任的强制性命令与指挥是无法达到的,它必须建立在“共识”的基础上。老师的期望、同学的激励,把学生的荣誉与班级集体的荣誉联系起来,使他们能以主人翁的态度进行学习与工作。主人翁地位的实现和巩固,又呼唤学生强烈的义务感与责任感,使班级内部产生出一种精神振奋、朝气蓬勃、刻苦进取的良好风气。这样一种氛围胜过任何强制命令和指挥,将学生的被动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行为。

2、建立激励机制

根据人的需求理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事业心和成功欲。班级文化恰是在具体的环境条件下,将学生所具有的这种事业心、成功欲转化为学生共同追求的具体的班级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形成一种精神支柱与动力,并能通过一定的结构和运作方式,将作为个体的学生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班级可以利用这种聚合作用,为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从而建立班级内部激励动力机制。

3、引导规范行为

班级如同一个社会群体,都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这种规范的形成,单凭繁文缛节的规章制度等“硬”约束是难以完全凑效的,必须凭借一种信念,经过潜移默化之后,在学生心理深层形成一种定势,构造出一种响应机制,只要外部诱导信息发生,即可得到响应,并能迅速地转化为预期行为。这种无形的规范,形成有效的“软约束”。它能削弱由强制性“硬”约束所可能引起的逆反心理,从而使班级上下左右达成统一、和谐和默契的关系。

4、塑造班级形象

班级文化内化为学生的心理定势后,必然会通过学生的外在行为、态度和情感表现出来,时时处处会体现在班级外在的形象和风貌上。这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找到了依托并得到了最终的落实。

从建设班级文化的角度来看,我们从事班级管理工作,必须把班级学生群体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若干事件的堆砌,必须深切地了解学生共同生活的班级环境(包括目标导向、行为规范、组织制度等的班级文化),了解他们在这个班内部的发展规律,通过班级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营造一种“和谐、上进”的心理氛围,帮助和激励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

二、建设积极班级文化的途径

无论从班级文化的作用来看,还是从班级建设的需要来看,建设积极的班级文化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要意义。关键是通过什么途径,从何处着手开展?近年来,笔者有意识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设置班级奋斗目标

班级集体的精神状态和学习风气,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灵魂”。作为班主任,心中应有十分明晰的“蓝图”:从德育工作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出发,制订好三年工作计划,且每一阶段又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以利于操作和实践。而班级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奋斗目标的设置,对形成班级集体的精神状态,无疑是十分关键的。

开学初,向全体学生提出总体要求,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确立个人和集体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同时,结合校训和班级实际,明确提出自己的班训:“今日新星,明日精英”,作为学生长远目标与准则。其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一定时期的班级现状,确立短期目标,并设计班级标语和口号。(班主任工作 )如当学生出现学习焦虑或成绩处于低谷时,我们的口号是“一份耕耘,有时未必一份收获,但长期耕耘,则必有收获”;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们设置了“用你行动的彩笔绘出班级的灿烂,用班级的光辉引你走向美好”等等标语;面对学生的骄傲情绪和忽视学科学习基本功的现象,我们提出了“我们所知的很小很小,我们未知的很大很大”、“学习的最大敌人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知识”,提醒学生不要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和已知的知识,应该夯实基础,踏实前进,等等。

这些目标性很明确的标语和口号,其精神一旦融入学生的心灵,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就大为改观。这些班级口号,作为班级和学生的奋斗目标,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不断有意识地加以调整和引导,使学生在不断完成一个一个小目标时最终实现“成人成才”的大目标。

2、实行制度管理

班级的规章制度和组织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中间层和重要保障,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首先,在班级的制度建设方面,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因此,在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校纪校规的基础上,以民主讨论的方式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每个学期初,共同讨论起草《班级公约》,提出共同遵守的几条制度和原则(每个学期各有侧重),而这些制度必须是可落实的、可操作的,并能具体量化为指标,易于学生遵循和检测,并进而落实为自觉的行动。同时,在班级中建立监督机制——检查委员会,以保证制度的正确落实。因此,有了这些制度和指标,学生行为的正确与否,就可以交给班委和学生们去评判、督促,学生开展自我管理也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了。

其次,班级组织结构是班级制度文化的重要内容。班级管理必须着力调整完善班级内部的组织结构。其中,如何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人人参与管理,是班级内部结构调整的核心。在推行班委竞选制之外,我在所带班级中还推行了班务公开制、值周班长制和值日班长制。同时在班委的协调和带动下,值周班长和值日班长制的建立和运行,有利于充分展示和锻炼每位学生的组织管理才能,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班级中的积极负责态度,在管理他人中学会管理自己,在为集体和他人的服务中学会负责和互相协作。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3、实行民主教育管理

以情境激发或讨论型主题班会来实行民主教育管理,即指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时期的德育要求,设计特定的情境,让学生互相辩论,开展活动,统一思想,逐渐形成正确观点,从而解决学生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

如:一段时间,有些学生大手大脚花钱现象严重。我开展了“我该花多少零用钱?怎样花?”的主题班会,并且邀请家长参与,请家长现身说法,谈自己工作(赚钱)养家的艰辛、责任和体会,使学生深受教育。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已见,最后达成共识。从此,学生吃零食的现象大为减少。又譬如,一段时间自己要外出开会,时间较长,于是我们开展了“当班主任不在的时候”的主题班会,同学们设置了各种学习和生活的场景,模拟和表演班主任不在时自己的表现,最后集体评议,扬优去劣,使学生经受了一次行为视范的洗礼,较好地实现了自律教育。我们还开展了“废纸、环境、我”、“朋友、朋友”、“寸草心”、“心怀感激”等情境主题班会,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种体现民主教育精神的主题班会,素材新颖多样,从实际生活出发,针对性强,避免了老师空洞的说教,学生热情高涨,参与性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通过活动和讨论,强化了学生的自我教育。

4、优化班级心理气氛

班级是通过教育和教学活动,把老师和学生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微型社会。它由两类基本的人际关系构成: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构建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进相互了解,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是老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建立一种开放性平等式的师生关系,随时发现并表扬赞赏学生中存在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荣誉意识和自信能力。我们采用了个别谈心、班会、书信、周记等形式,加强师生交流,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暂时遇到的困难,疏导学生一时的困惑,允许学生行为的反复,在不断的反复和督促其改进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和谐的生生关系,是每个学生内在的精神需要。在班级集体中,同学之间应当相互宽容、相互尊重、互助互爱,培养起理解、宽容、尊重他人的个性品质和善于谦让的人际协调能力。在学生遇到人际矛盾时,从指导学生解决人际冲突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人手,探索养成和谐人际关系的途径。比如结合具体事例的分析讨论,让同学们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明白一些道理,或者通过心理辅导课,让学生从知、情、意诸方面得到如何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教益。特别是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评价他人。

5、建立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

班级舆论是班级中占优势的为多数同学赞同的言论和意见。正确的班级舆论起着一种导向和激励约束作用,通过肯定和否定,鼓励和制止,可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纠正错误行为,在班级内部产生一种精神力量,激励每一个成员表现出努力向上、争取先进的积极态度,使班级呈现蓬勃的朝气。

利用学生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最丰富生动的事例和材料,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讲评、讨论,能有力地调动起学生内心的积极情感,教育效果特别好。同时,通过班级内部的考核评比的激励机制,督促、鼓励学生不断上进,“见贤思齐”。这些考核评比必须全方位地涵盖德、智、体和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学校每学年配合德育和教学工作开展的各项竞赛活动,是对学生进行集体荣誉感教育和倡导良好的班级舆论的最佳契机,因此,每次活动做好活动前的动员、活动时的组织、活动后的点评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我们在班级中还开展一系列的竞赛活动,包括:学生行为规范达标竞赛、象征性赛跑、“未来之星”、学科擂台、单项先进评比等项内容,比较完整全面地反映了学生在各方面所达到的水平,从而鼓励先进、督促后进。同时,由值日班长每天一小结,值周班长每周一大结,每月一阶段考核,及时反馈每一位学生的优缺点,经常性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努力创建健康文明的班级舆论,造就“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貌。

6、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

班级文化物质环境,包括教室卫生环境,电视、投影等教学设施,张贴在四周墙壁上的标语,学习园地、用于评比竞赛的各种图表、班级公约和班务栏等,以及班级集体所获得的各种荣誉、奖状等。

班级建设论文篇2

班级文化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的理念与灵魂。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它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简单地说,所谓班级文化,就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级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笔者结合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探索班级文化的内涵、作用以及营造积极的班级文化的途径,旨在体现交流与借鉴之功效。现阐述如下:

一、班级文化的内涵与作用

从社会学角度看,任何文化都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精神文化三个层次。班级文化当然也不例外。它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班级集体运转过程中创造的有关成员在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文化现象的总和。

从班级的物质文化看,它主要是班级集体所占有使用的各种基础设施和客观的学习、生活环境。它是班级文化中的表层形式,是其他层次文化的存在基础。如班级中的电视、墙报、图书角、多媒体等一切物质形式的教育措施。

从班级的制度文化看,它包含着班级内部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成员间的人际关系结构。它建立在物质文化基础上,有制约着精神文化,处于中间层。而最高层次的班级精神文化则是班级成员的科技文化素质,有关的学习、文艺、体育、卫生等的文化活动,以及思想观念的文化综合。特别是班级的思想观念文化,如班集体的价值观、信念和目标等,构成了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以上三个层次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班级文化的内涵。体现在具体中则是班级集体成员的态度、行为和风格。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充分认识到:班级文化一经创造形成,又反过来对学生的行为起凝聚、激发、引导和控制作用,使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作风发生很大的变化。其作用具体表现为:

1、创造共识环境

一个班级能否造就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关键在于班级成员的创造性、主动性发挥如何,靠班主任的强制性命令与指挥是无法达到的,它必须建立在“共识”的基础上。老师的期望、同学的激励,把学生的荣誉与班级集体的荣誉联系起来,使他们能以主人翁的态度进行学习与工作。主人翁地位的实现和巩固,又呼唤学生强烈的义务感与责任感,使班级内部产生出一种精神振奋、朝气蓬勃、刻苦进取的良好风气。这样一种氛围胜过任何强制命令和指挥,将学生的被动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行为。

2、建立激励机制

根据人的需求理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事业心和成功欲。班级文化恰是在具体的环境条件下,将学生所具有的这种事业心、成功欲转化为学生共同追求的具体的班级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形成一种精神支柱与动力,并能通过一定的结构和运作方式,将作为个体的学生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班级可以利用这种聚合作用,为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从而建立班级内部激励动力机制。

3、引导规范行为

班级如同一个社会群体,都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这种规范的形成,单凭繁文缛节的规章制度等“硬”约束是难以完全凑效的,必须凭借一种信念,经过潜移默化之后,在学生心理深层形成一种定势,构造出一种响应机制,只要外部诱导信息发生,即可得到响应,并能迅速地转化为预期行为。这种无形的规范,形成有效的“软约束”。它能削弱由强制性“硬”约束所可能引起的逆反心理,从而使班级上下左右达成统一、和谐和默契的关系。

4、塑造班级形象

班级文化内化为学生的心理定势后,必然会通过学生的外在行为、态度和情感表现出来,时时处处会体现在班级外在的形象和风貌上。这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找到了依托并得到了最终的落实。

从建设班级文化的角度来看,我们从事班级管理工作,必须把班级学生群体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若干事件的堆砌,必须深切地了解学生共同生活的班级环境(包括目标导向、行为规范、组织制度等的班级文化),了解他们在这个班内部的发展规律,通过班级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营造一种“和谐、上进”的心理氛围,帮助和激励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

二、建设积极班级文化的途径

无论从班级文化的作用来看,还是从班级建设的需要来看,建设积极的班级文化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要意义。关键是通过什么途径,从何处着手开展?近年来,笔者有意识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设置班级奋斗目标

班级集体的精神状态和学习风气,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灵魂”。作为班主任,心中应有十分明晰的“蓝图”:从德育工作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出发,制订好三年工作计划,且每一阶段又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以利于操作和实践。而班级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奋斗目标的设置,对形成班级集体的精神状态,无疑是十分关键的。

开学初,向全体学生提出总体要求,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确立个人和集体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同时,结合校训和班级实际,明确提出自己的班训:“今日新星,明日精英”,作为学生长远目标与准则。其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一定时期的班级现状,确立短期目标,并设计班级标语和口号。(班主任工作 )如当学生出现学习焦虑或成绩处于低谷时,我们的口号是“一份耕耘,有时未必一份收获,但长期耕耘,则必有收获”;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们设置了“用你行动的彩笔绘出班级的灿烂,用班级的光辉引你走向美好”等等标语;面对学生的骄傲情绪和忽视学科学习基本功的现象,我们提出了“我们所知的很小很小,我们未知的很大很大”、“学习的最大敌人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知识”,提醒学生不要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和已知的知识,应该夯实基础,踏实前进,等等。

这些目标性很明确的标语和口号,其精神一旦融入学生的心灵,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就大为改观。这些班级口号,作为班级和学生的奋斗目标,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不断有意识地加以调整和引导,使学生在不断完成一个一个小目标时最终实现“成人成才”的大目标。

2、实行制度管理

班级的规章制度和组织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中间层和重要保障,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首先,在班级的制度建设方面,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因此,在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校纪校规的基础上,以民主讨论的方式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每个学期初,共同讨论起草《班级公约》,提出共同遵守的几条制度和原则(每个学期各有侧重),而这些制度必须是可落实的、可操作的,并能具体量化为指标,易于学生遵循和检测,并进而落实为自觉的行动。同时,在班级中建立监督机制——检查委员会,以保证制度的正确落实。因此,有了这些制度和指标,学生行为的正确与否,就可以交给班委和学生们去评判、督促,学生开展自我管理也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了。

其次,班级组织结构是班级制度文化的重要内容。班级管理必须着力调整完善班级内部的组织结构。其中,如何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人人参与管理,是班级内部结构调整的核心。在推行班委竞选制之外,我在所带班级中还推行了班务公开制、值周班长制和值日班长制。同时在班委的协调和带动下,值周班长和值日班长制的建立和运行,有利于充分展示和锻炼每位学生的组织管理才能,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班级中的积极负责态度,在管理他人中学会管理自己,在为集体和他人的服务中学会负责和互相协作。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3、实行民主教育管理

以情境激发或讨论型主题班会来实行民主教育管理,即指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时期的德育要求,设计特定的情境,让学生互相辩论,开展活动,统一思想,逐渐形成正确观点,从而解决学生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

如:一段时间,有些学生大手大脚花钱现象严重。我开展了“我该花多少零用钱?怎样花?”的主题班会,并且邀请家长参与,请家长现身说法,谈自己工作(赚钱)养家的艰辛、责任和体会,使学生深受教育。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已见,最后达成共识。从此,学生吃零食的现象大为减少。又譬如,一段时间自己要外出开会,时间较长,于是我们开展了“当班主任不在的时候”的主题班会,同学们设置了各种学习和生活的场景,模拟和表演班主任不在时自己的表现,最后集体评议,扬优去劣,使学生经受了一次行为视范的洗礼,较好地实现了自律教育。我们还开展了“废纸、环境、我”、“朋友、朋友”、“寸草心”、“心怀感激”等情境主题班会,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种体现民主教育精神的主题班会,素材新颖多样,从实际生活出发,针对性强,避免了老师空洞的说教,学生热情高涨,参与性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通过活动和讨论,强化了学生的自我教育。

4、优化班级心理气氛

班级是通过教育和教学活动,把老师和学生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微型社会。它由两类基本的人际关系构成: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构建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进相互了解,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是老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建立一种开放性平等式的师生关系,随时发现并表扬赞赏学生中存在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荣誉意识和自信能力。我们采用了个别谈心、班会、书信、周记等形式,加强师生交流,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暂时遇到的困难,疏导学生一时的困惑,允许学生行为的反复,在不断的反复和督促其改进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和谐的生生关系,是每个学生内在的精神需要。在班级集体中,同学之间应当相互宽容、相互尊重、互助互爱,培养起理解、宽容、尊重他人的个性品质和善于谦让的人际协调能力。在学生遇到人际矛盾时,从指导学生解决人际冲突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人手,探索养成和谐人际关系的途径。比如结合具体事例的分析讨论,让同学们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明白一些道理,或者通过心理辅导课,让学生从知、情、意诸方面得到如何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教益。特别是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评价他人。

5、建立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

班级舆论是班级中占优势的为多数同学赞同的言论和意见。正确的班级舆论起着一种导向和激励约束作用,通过肯定和否定,鼓励和制止,可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纠正错误行为,在班级内部产生一种精神力量,激励每一个成员表现出努力向上、争取先进的积极态度,使班级呈现蓬勃的朝气。

利用学生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最丰富生动的事例和材料,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讲评、讨论,能有力地调动起学生内心的积极情感,教育效果特别好。同时,通过班级内部的考核评比的激励机制,督促、鼓励学生不断上进,“见贤思齐”。这些考核评比必须全方位地涵盖德、智、体和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学校每学年配合德育和教学工作开展的各项竞赛活动,是对学生进行集体荣誉感教育和倡导良好的班级舆论的最佳契机,因此,每次活动做好活动前的动员、活动时的组织、活动后的点评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我们在班级中还开展一系列的竞赛活动,包括:学生行为规范达标竞赛、象征性赛跑、“未来之星”、学科擂台、单项先进评比等项内容,比较完整全面地反映了学生在各方面所达到的水平,从而鼓励先进、督促后进。同时,由值日班长每天一小结,值周班长每周一大结,每月一阶段考核,及时反馈每一位学生的优缺点,经常性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努力创建健康文明的班级舆论,造就“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貌。

6、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

班级文化物质环境,包括教室卫生环境,电视、投影等教学设施,张贴在四周墙壁上的标语,学习园地、用于评比竞赛的各种图表、班级公约和班务栏等,以及班级集体所获得的各种荣誉、奖状等。

班级建设论文篇3

关键词: 高职 班级文化 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的类型,经过多年的发展,发展非常迅猛,学校的主要精力放在专业建设、教学教改、招生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并向内涵建设推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项内容。据统计,目前,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达到1300余所,并涌现出一批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它们办学特色鲜明,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还比较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有的脱离高职培养目标;有的未能彰显高职特色;有的校园文化与专业建设严重脱节。这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不匹配的。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次级系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本文从班级文化建设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班级文化内涵及内容

国外学者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对班级文化进行了研究探索,美国学者杰克逊1968年开始提出“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我国学者吴立德、吴康宁、李学农等从二十世纪末对班级文化及其建设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关于高职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则是近几年开始关注的问题。

(一)班级文化的含义。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即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各种制度等。广义的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班级文化就是精神文化。

班级是一种组织,班级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班级的建立不意味着班级文化的建立。作为组织文化,首先,班级文化必须有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其次,组织成员详细沟通这个愿景,并消除阻力;组织成员共同参与;规划执行流程。班级文化是班级组织发展到高水平的标志。

因此班级文化是在班主任(辅导员)的引导下,以共同的目标和愿景为引导,通过班级全体学生共同努力所创造的满足全体成员发展需要的独特的班级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它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班级的灵魂,是微观的校园文化。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1.物质文化层面的建设。班级物质文化是通过眼睛能直接观察到的东西,它是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教室的设置、宿舍的设置、班级网络阵地等是其外在表现,尽管是表面的东西,但它很重要,它最直接体现班级的外在形象,影响班级的精神风貌,左右班级的外部评价。

2.制度文化层面的建设。制度文化是夹在表层和深层之间的文化,是班级文化的进一步深化,不是浮在表面的东西,表面通过眼睛不能看到,要深入进去才能看到。主要表现在班级的规章制度建设上,规章制度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精神文化是深层文化、核心文化,是不能通过眼睛看到的,它只能被感受到。主要表现在班级共同的目标愿景、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

4.行为文化层面的建设。因制度和观念等引发出来,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是行为文化。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举措

(一)班级文化建设要牢固树立文化意识,改变错误观念。

意识到并重视文化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第一步。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有什么思想,就有什么行动。

改变思想上认为班级文化无足轻重的观念,如果没有文化意识,那么班级文化建设就无从谈起,就不可能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的前提是要求班主任和全班同学都要有文化意识,必须认识到建设班级文化很必要,认识到班级文化的重要作用。不能认为班主任有文化意识就可以了或者认为高职学生已经有了文化意识不需再进行引导的观点。

改变班级文化建设伴随班级建立自然会有班级文化的自然论。班级文化的建立是积极自主的建设过程,必须是有意为之的。

改变班级文化建设一劳永逸论。班级文化是班级全体同学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形成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性格各异,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各不相同,要在一个集体中学习生活配合很好,短时间内难以办到。学生今天入校,明天或后天这个班级就很有文化,这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文化建设要一步一个脚印,按照由表及里、由外到内循序渐进地进行,一个班级的班风要经过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才能定型,一个班级的考风要经过数次考试才能显现,一个班级的班风要经过长期的碰撞磨合才能定格。即使班级文化形成了,也需要与时俱进,常抓不懈。在班级文化建设上,想要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

(二)班级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

教师引导学生在全体成员集体表决的基础上,根据班级的实际制订一系列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和纪律等,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依法治班”。班级制度要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具有文化气息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共同发挥规章制度的强制作用和激励作用。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要以教室文化、宿舍文化、网络文化为抓手,形成良好的环境,做到润物无声。班级行为文化要以日常管理为抓手,持之以恒,同时用多个尺度衡量学生,树立学生典型,引导学生的行为养成。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要以学业生涯为抓手,引导班级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培养集体意识,形成良好班风。

(三)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优秀企业文化。

高职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把优秀企业文化融入班级制度、教室文化、宿舍文化建设中,有利于高职学生了解熟悉企业文化的精髓,纠正认知上的偏差,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魏书生.魏书生文选[M].桂林:漓江出版社.

班级建设论文篇4

关键词:班级文化;学风;班干部

当代教育学第16章第5节讲到了班级文化,关于这部分内容,作为职业学校班主任的我读了之后受益匪浅。本文就结合当代教育学班级文化的内容和我们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论述,目的在于在理论的指导下科学地建设班级文化。

一、打造10机电数控海员班班级文化,提高10机电数控海员班文化内涵

班级的文化是班级建设的重中之重,优秀的班级文化是良好学习生活环境的重要保障,是一个优秀班级的内部条件。搞好班级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基础,这是班级文化的硬件,也是班级精神文化形成的基础和外在标志。如,班级文化布置。结合我校学生处组织的感恩活动和练字活动,我要求每个学生都用统一的彩色卡片写几句对父母感恩的话语,然后贴在墙上。事实证明,这一做法能够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和感激。

2.班级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

思想方面的建设主要是形成正确的思想导向,只有形成正确的思想才能形成健康的班级文化。

制度是行为准绳,一个班级要有优秀的班级文化,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制度。10机电数控海员班的班级制度是根据《仪征工业学校CI手册》,根据班级具体情况,经班干部商讨后决定的制度,从思想和制度方面很好地使班级文化建设落实到位。

二、凸显学风建设的核心地位,打造学习型班级

1.考勤是一种主要的监督制度,它对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纪是极其有效的

为了管理好10机电数控海员班这个55人的大集体,做到不缺席,不迟到,不早退,这些都离不开考勤的监督。考勤不是一种摆设,一种敷衍的走场,为了避免沦为作秀,我们必须让每个人都树立起班级荣誉感,严肃考勤制度,层层把关,落实到位。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知识有一种追求欲,才会让学生主动地去学。所以,我们要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发展前景,从而让他们了解所学专业,甚至爱上所学专业,这样,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三、加强寝风建设,构建和谐寝室

寝室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窗口,寝室文化建设对班级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学会求同存异,互相包容

我们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在相处中难免会产生摩擦和矛盾,这就需要遇事学会换位思考,懂得设身处地为其他同学着想,这样才会促进寝室的融合、和谐。理解和包容是相处的基础,更是寝室和谐的保障。

2.相互提醒,共同进步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优秀的寝室与好的规章制度是分不开的,当室友做错事的时候,应该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予以适当的提醒帮助,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3.相互配合,共同发展

学生应配合学校学生会的生活部及寝室室长的工作,抓好寝室的卫生工作,并结合学校每年一次的宿舍文化评比活动,搞好寝室的文化建设,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中专生活,而且强化了寝室内部的凝聚力。

四、提高班干部工作能力,强化班干部为班级同学服务的思想

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力量,是班级各项工作开展的保障,班干部应如何开展工作呢?

1.应该柔性管理

如今,中专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比较有思想和自己的主见,柔性管理可以给同学适当的自由空间和时间发挥自己的所长,让其兴趣合理健康地发展。

2.应该民主管理

民主是班级团支部开展工作的基本原则,必须充分发扬班级的内部民主,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应该起到表率作用

班干部或团干部是班级的重要核心力量,班干部要有迎难而上、不畏艰难的精神,起到表率作用。

4.应该起到和谐的作用

班干部应该努力让班主任与同学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和谐、融洽,鼓励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要有效积极地发现并解决班级的内部矛盾,使班级更加和谐。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本学期,10机电数控海员班多次都评为文明班级,并获得了“先进团支部”的荣誉称号。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班华,高谦民.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班级建设论文篇5

关键词: 主题班会模式 班级文化建设 实施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育手段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的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在班级管理中更是如此。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班主任往往比较注重教学质量、班级的纪律和日常行为的管理,而忽视班级文化的建设,尤其是每周一次的班会课,大部分是一些班务活动或班主任训话时间,即便是主题班会课,也是一些围绕学习、纪律表决心、谈体会之类的旧形式、旧话题,就算是娱乐型的,学生主持,没有充分的准备,整节课乱哄哄的。久而久之,班级虽然管理有序,但死气沉沉,缺乏凝聚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组织能力得不到锻炼和培养。在一些大型的学校活动中,学生无法展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表演才华。

如何搞好主题班会来推动班级文化建设,使整个班级表现积极向上,具有凝聚力呢?我们作以下实践。

二、引入新型的主题班会模式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设计和原则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教育、教学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班级精神风貌。它通过舆论、规范、班风、学风等方面的因素,对学生的道德水平、社会认知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主题班会就是一种最常见、最直接的教育手段。

运用新型的主题班会模式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对学生关心的问题、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抵制庸俗、低级的思想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社会活动力等综合能力,逐步形成有班级荣誉感的群体意识。

研究对象:初一(5)班学生

研究时间:利用每周班会课时间,整个研究时间跨度为一年。

三、运用新型的主题班会模式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的过程和实施方法

1.定好主题——选择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全班同学都愿意积极参与,对学生个体身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在选题上,班主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问题,把握问题的焦点。一般选择学生关心的话题,通过对话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帮助学生明辨是非。

(1)以偶发事件为主题。例如:在初一新生刚进不久,学校体育组在年级里组织了一次足球比赛,准备训练一个月后在下午第四节课进行。同学们非常兴奋,我估计到同学们兴奋得连正课都没心思上了,之前就提醒同学,上课要全身心投入,下课比赛也要全身心投入。如果课上不好,就不能去比赛。然而同学们总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有时午饭吃好,就出去练球,多次被任课老师批评。等到那天比赛的时候,我按先前说好的不让他们参加,同学们表示强烈反对:认为应以集体荣誉为重。针对师生之间发生的冲突,让同学们搞清如何处理好学习与活动的关系,我就选定这件偶发事件为班会课的主题——《当集体活动与学习发生矛盾时》。

(2)以社会问题为主题。例如:我当时看了美国制作的新编动画片《花木兰》很受启发,古代花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肩负重任,而如今的一代独生子女有些自私,缺乏责任心,为了使我班的学生能改变这一不良现象,健康地成长,我把班会课的主题定为——《社会呼唤责任感》。

此外,还可选择一些中学生的热点话题,如:追星族,崇拜的偶像等;也可选择青春期的困惑为主题,如:人际交往问题,异往,代沟等。总之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去选择,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2.选好形式——根据班会课的主题内容,选择具有时代感的形式,让学生耳目一新。

一个好的主题,如果没有好的形式,主题班会的预定目标就无法实现,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为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注重的是形式,而非内容。如果想让学生很好地接受正确的思想,最好选择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否则,同一主题选择不同的形式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所以选择好的形式显得非常重要。

在《当集体活动与学习发生矛盾时》这个主题班会中,我选择了辩论会的形式。因为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就有两种不同的观点:①学生应以学习为主,既然违反纪律和规定,那么就按前面的规定办。②虽然同学们违反了纪律,但不能为此错过机会,而失去集体的荣誉,关键时刻,应以集体荣誉为重。这样正好分为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我把想法在班上一讲,马上同学积极响应,一批反对上课迟到、违反纪律的同学组成了正方,而热衷于足球的一批男生组成了反方。类似于亚洲大专辩论会的形式。

在《社会呼唤责任感》的主题班会中,我选择影评的形式。因为责任感这个话题很沉重,从正面去宣传,如今的学生恐怕很难接受。我选用影片《花木兰》作为引入,而影片《花木兰》并不完全是我国传统的《木兰辞》,而是经过改编后的一部幽默、诙谐的动画片。通过边看边谈,观众席的同学也可以随时参与,在不知不觉中去接受正确的思想,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通过评出最佳评论员和最佳观众,来锻炼同学们的各种能力和素质。类似于人生AB剧的形式。

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电视中娱乐节目的形式,来策划我们的主题班会,比如,实话实说、娱乐游戏型、心理辅导型,等等。总之,形式要新颖,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断地更新、创新,不断地吸引学生参与。

3.做好准备——精心制作,准备充分,包括主持、道具和环境布置。

班级建设论文篇6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徽;育德;班级凝聚力

班级文化是指由班级全体成员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所创建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班徽”是体现班级文化的最佳载体,其设计活动的开展既新鲜又有意义,使得班级成员积极踊跃地投入,为每位成员提供了一个很好地展示个性与才华的舞台和潜能开发的空间,是一种值得大力提倡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素质教育的最基本内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里选用一则机电班的班徽,其设计含义为:“班徽外形由一双手、一个齿轮以及机电班的汉语拼音缩写三部分组成,整体造型为长方形。寓意:由父母双亲的双手,各位老师的双手,59位同学的每一双手共同托起的机电班――这是一双勤劳的手,是可以创造美好未来的双手;中间的字母JD代表我们所学的机电专业;齿轮表示我们机电班的同学勇于克服各种阻力,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愿望,同时蕴含着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的道理;长方形是团结的象征,表明我们的班级是健康向上的集体,充满了活力和朝气……”

由此可见,开展“班徽”的设计活动在构建班级文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育德作用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我国历来相当重视“德”,提倡“以德治国”。古代中国特别看重道德的教化作用,如《论语》强调“以德为政”;《三字经》里有“教之道,德为先”的说法。良好的班级文化具有较高的内涵,“班徽”最能体现健康的主流思想。

因为学生集体就是社会的缩影,而我们正处在中西文化相互激荡、市场经济带来某些负面影响的特殊时期,再加上当代社会发展迅速,人们交往频繁,使得每个人的思想品德不可避免地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以及如何做人和做事,已经成为人们事业成败最为重要的因素。而班徽置于班级最醒目的位置,它时刻提醒学生:“立业先做人”。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影响着受学生的精神世界、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对班集体、群体行为会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正确引导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美好理想完全可能以此为契机,充分体现“班徽”的育德功能。

二、育美作用

美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与智育者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学生在设计“班徽”的活动中能真正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如在实施设计的过程中学生思考了这样一系列问题:我要倡导的主题是什么?如何体现我们的班铭:“与时俱进感恩惜福”(感念父母养育之恩,感念老师教育之恩,对今日学习机会当思来之不易)的内涵?如何从中渗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何体现机电专业的特色?等等,学生会主动查资料、提问题,在追求人生的真、善、美的同时,享受创造的乐趣,使个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内涵得以提升。

三、对增强班级凝聚力的作用

“学生集体并不是通过简单的道德说教就能培养和建立起来的,应当吸引全体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内容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这些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应当有助于教育学生,有助于建立团结友爱的和富有工作活力的集体。”(1)班徽的设计活动挖掘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牵动着集体成员的心,在人人参与设计的过程中,其理念无不蕴含了集体主义的成分,班徽的定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2)它所体现的巨大激励作用还能使班级中的每个人都精神振奋,愉快合作,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相互之间高度信任,人际关系十分融洽。(3)它增强了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属感,这种集体向心力体现在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亲和力上,即班级的凝聚力,它表现在班级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氛围上,班集体由此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

良好的班级文化像一块“磁铁”,学生通过班级和谐的心理氛围,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得到鞭策和鼓舞。

四、培养对所学专业感情的良好途径

对职业中专学生而言,刚刚走出初中的校门,既没有社会经验,又没有专业知识技能,对专业的认识是很有限的,他们初来乍到,对于目前所学的专业几乎不是自己选择的,而是由其父母、亲朋代劳的,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才会造成为什么开学初要求调换专业的学生较多的原因之一,甚至个别学生因此退学……这些都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适时地开展设计班徽的活动就显得非常必要了。通过设计“班徽”时所要体现的专业内涵,比如:选用“齿轮”代表机电专业,不但外形美观,而且很能体现出那种克服阻力才能前进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及时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探索专业知识的奥秘,培养他们对所学专业的感情,确定专业理想……这不失为一条良好的途径。

五、融洽师生关系

参与班徽的设计活动能帮助班主任树立能力威信和情感威信,增加教师的亲和力,能最大限度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情感是育人的基础,是师生之间心理相融的纽带。教师的职业素质水平、道德修养、人格风范,将直接影响和感化自己的学生。教育活动最讲言传身教,教师给学生的及时指导和关心,学生的人格得到了尊重,参与意识得到了加强,使学生感到学习生活愉快,从而亲其师,乐其友,达到信其道的目的。

综上说明了“班徽”在构建班级文化过程中的作用是显著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唤起人实现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学校成功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具备自我教育的能力,而教育者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舞台,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虽然班级文化还可以通过其他多种多样的活动进行建设,遗憾的是现实的学校中设计“班徽”这项活动并没有被每个班级所重视,我只是想借此尽心尽力地做一次“唤醒”,愿这项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参考文献:

[1]劳凯生.教育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张厚粲.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4]李尚卫.普通教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班级建设论文篇7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可以对其成员进行强有力的感化、影响和强制作用。良好的班集体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良好班集体是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环境;其次,良好的班集体是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再次,班集体是教育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集体不会自发形成,而要在班级建设者的精心组织和培养下才能逐步建立起来。身为一班之长,班级的“形象代言人”,在没有班主任,辅导员老师由于工作重心的原因无法顾及每个班的班级建设的情况下,班级的首席执行官——班长,就一肩挑起了班级建设的重要任务。在这里,就结合本人一年班长的实际经历谈一谈怎样建设一个班级的某些问题。

一 班长的自身建设以及班干部队伍的建设

之所以把班长的自身建设放在所有问题之首,是因为班长作为全班同学的带头人,既是联系辅导员老师和全班同学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又是班级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和执行者。班长作用发挥的好坏对整个班级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班长应该明确做班长的指导思想是“为大家服务,同时锻炼自我能力”。有些人选择当班长完全是源于自身想得到锻炼,这想法并没有错,但全班同学选出来的班长按照民意注定要为全班同学服务的。而且应该把“为大家服务”摆在首位,锻炼自我能力放在其次。其次,班长要不断的加强学习,充实自我。一般说来,要使全班同学对班长信服,班长自身的业务水平一定要高,尽量在学习上、院、校级的各种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此外班长一定要把自己的理论水平提高到一定的高度,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班级建设理念。第三,班长一定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沟通本班与本年级,沟通自己与全班同学,同时通过各种方法不断加深与全班的感情,为日后的班级建设打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第四,确立班集体目标,由于目标具有导向、凝聚和激励的作用。目标是集体的发展前景,是班集体的凝聚核心。所以班长一定要制定一个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班级目标。

班干队伍建设的好坏对班长日后工作开展起重要作用。班干部作为班长的助手,是班级的骨干和核心。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须有一支素质优良,团结协作,富有活力,能独立工作的干部队伍。班长针对班干队伍一定要作好以下工作:一是向他们灌输自己的班级建设理念,力争与他们取得认识上的一致;二是严格要求各位班委干部,要求他们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三是可以组织全体班干部走出去和人家交流。班干部是全班同学民主选举产生的,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选举出来的班干部不可能立即就做得让人满意。要更好的带领班干队伍开展班级建设工作,对班干队伍的建设是班级建设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 班风建设

班风是一个班级特有的风貌,或整个班级的风气,它是班级绝大多数学生言论、行动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或表现。班风发端于舆论的形成。一个班集体的舆论持久地发生作用,就会形成这个班的班风。优良的班风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全班同学的思想和行为,对巩固和发展班集体起着重要作用。班风的特点在于自觉性和持久性。全班绝大多数甚至全体同学自觉的坚持某种良好行为,就会在某方面形成好的班风。优良的班风是在班委会长期培养下逐步形成起来的,在实践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强化集体观念抓舆论。集体舆论的监督,能够锻炼同学的性格,培养同学的意志,能够培养同学好的个人行为习惯,能够培养同学对集体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良好的集体舆论,既是班风建设的一个内容,也是班风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在班风建设中,要大造舆论,来强化班风的约束和激励作用,强化班级成员的集体意识。第二,明确目标抓导向。班级奋斗目标,是班风建设的一大支柱及主导向。目标一旦确定,就要牢牢把握,把它变成全班同学的自觉行为、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班风建设的内容就会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第三,坚持“三化”抓常规。即坚持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抓好班级常规工作。抓好常规既是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班风建设最有效的一个途径。我们知道,班风往往带来的是班级成员的一种自觉行为,而规章制度是带有强制性的。但任何自觉行为都是在强制执行的基础上经过努力逐步发展而来。常规是班风的直接表现。因此,在班风建设中,必须依靠常规工作的“三化”,通过校规、校纪、班规、班约,使班风的形成有规可循、有章可依,从而加快班风建设的步伐。第四,优化学风抓核心。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学习,所以班风建设必须围绕学风进行。班风建设的成败,首先是体现在学风上,一种勤奋向上、严谨治学、刻苦钻研、勤于思考的良好学风的形成,正是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动机和动力的具体体现。因此,班风建设,必须以树立良好学风为核心,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第五,发挥班级特长,班级特长是本班区别其他班的专长,班级专长给同学们带来的集体荣誉感最强,使同学们有较强的自豪感。这样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三 学风建设

前些时候,我们院一行25人去武汉的三所高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就学生工作方面进行了考察。整体上给人的感觉是:就武汉大学、华中科大这样的全国名校来说,他们的学生入校后,奋斗目标一般都定得比较高,出国、考研、到政府机关和大公司去工作。因此学习有动力,自觉性强,再加上周围的人都努力,于是这样就有了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所以学风建设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什么难题。在华中师大,当我们听到他们数学系的考研率超过了30>(我院数学系不到15>),当我们听到他们数学系99级、2000级学生发表的科研论文 数接近100篇(我院几乎没有)我们就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同属师范性院校,为什么人家的学生就那么强?原因只有一个:华中师大特别注重学风建设,给每个班配备了班主任,强制加引导学生进行科研创造。而在我们师大的学生中,很多一部分人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败者或认为学校不理想或认为专业不理想,从而失去了进一步奋斗的目标,在加上周围其他人的影响,于是渐渐变得好象在混日子,得过且过。面对这样的情况,学风建设于我们来说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即如何在整个师大学习氛围不够好的大形势下为本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变得异常重要了。

学风建设的主要问题便是氛围的营造。那要怎么样才能营造一个令人满意的氛围呢?首先应该利用舆论的力量,班委会应该在班上极力营造考研的气氛。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在当今社会这样的大环境下,在我们师大这样学校,考研也许是我们最好的出路。而一旦考研的目标定下来以后,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这就是武大、华中科大他们不必为抓学风建设的事情操劳的原因。其次要严抓、狠抓考勤工作。有一种观点认为:大学与中学是完全不同的,大学生是成年人,只要给他们讲清了道理,他们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不必过多的限制他们的自由。然而事实上,总有那么一部分同学自制力比较差,通宵上网、玩电脑游戏耽误了自己的学习时间,于是逃课就成了必然,甚至一天到晚在教室见不到他的人影。面对这样的情况,班委会考勤一定要严,决不能碍于情面包庇他(她)。如果不严格要求这些同学,带来的结果肯定是灾难性的:不仅这些同学独自高唱:“该挂的让它挂了吧!”而且可能还会带着其他同学一起玩,他们就彻彻底底的发挥了“老鼠屎”作用。记得有一个这样的班长,他们的同学不上课,班长代他们写请假条,结果可想而知,本应50多位同学上课的场面成了研究生上课场面,每次就到了那么二三十人,期末考试不残不忍睹没才怪呢!最后,尽量组织同学们去听一些相关的学术讲座,譬如《考研 专业 人生》等等。因为这些学术主讲人不仅自身的理论研究水平很高而且他们的人格魅力具有煽动性,然后利用这种煽动性在班上宣传造势:只有好好学习才是我们最好的出路。进一步强化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只要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就不怕班级的成绩上不去,就不怕期末考试重修率下不来,就不怕四、六级的通过率不高,就不怕本班的考研率不高。

四 寝室建设

寝室是组成班级的最基本单位,是同学学习、生活、休息的重要场所。寝室建设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学风建设的成功与否。在大学的寝室里,室友都有家的感觉。同一寝室的室友们感情往往很深,这样各个寝室就会形成各自寝室特征的寝室风气。譬如有些寝室学习氛围特别浓厚,十个人有九个同学准备考研;有的寝室恋爱成风,八个人有六个人在拍拖;亦有些寝室集体与班长、团支书对着干的情形出现。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利用已形成的某种寝室风气的寝室建设成理想中的寝室呢?首先,依靠寝室长。寝室长是寝室同学选出来的,在本寝室是享有很高的威望,往往一句话能抵得过班长甚至辅导员老师的一席话。所以班长应该主动找到寝室长推心置腹地谈一谈寝室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只要和寝室长的认识取得了一致,那么这个寝室的建设基本上成功了一半;其次,一定要树立起班委干部的带头作用。所以在这里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旧一届班委会确定新一届班委会成员的时候一定保证要每个寝室至少有一名班委干部。每个班委干部还是具有一定的号召力,不管怎么说,寝室同学或多或少会向这些班委干部看齐,;第三,建设典型寝室,一般说来班长所在的寝室一定要建设好,如果你班长的寝室一天到晚没人搞卫生,尽是玩电脑游戏的,期末考试以后重修率高居本班榜首,这样寝室的班长哪还有什么颜面去指责哪间寝室卫生没搞好,哪间寝室学习不好。所以只有搞好自身的建设才有资格去抓别人.一旦这个班的某间寝室各方面都挺突出的,那么其他寝室自然而然会向这间寝室看齐, “明星效应”嘛!第四,班长可以利用自己的友情投资在每间寝室至少要培养一名“内线”,通过“内线”可以及时的了解这间寝室的一些基本情况,也可以掌握一些同学对班委工作的看法和意见,可以在班委做某项决定时有人替你说话,更加可以防止寝室同学与班委对着干.从“内部瓦解敌人的斗志”嘛!本人坚信做好以下几点,就一定不用担心寝室卫生上不去,寝室建设难抓等问题。

五 活动的开展

班级建设论文篇8

一、班级目标建设策略

人是因为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才走到一起,并组成一个集体的。一旦班级精神确立,并且深入人心,班内每个成员就会向目标看齐,朝目标前进,这个团体就有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毅力。因此,班级要有明确的可实现的奋斗目标。班级目标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由师生共同制订近期目标、学期目标、学年目标乃至三年目标等。班级目标建设在实践中要力求创新,在创新中要追求卓越,积极构建“内涵丰富、特性鲜明、文化厚重”的班级文化体系,把营造热爱学习的风气放在班级文化建设的首位,打造班级精神。

二、精神文化建设策略

教育者应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学生自主教育的原则,以文化活动为纽带和载体,通过学生喜爱的活动来构建精神文化,从而促进班级文化的形成。活动的意义主要在于它能巧妙、自然地渗透班级文化。

1.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主要形式。在营建班级精神文化的活动中,教育者必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班级学生自主设计班级活动,创建特色,营造文化氛围,通过名人名言的摘录、班级环境的布置、黑板报的设计、班级辩论赛、文化小品、诗歌、民乐、艺术等参与创作,以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内驱力,完善学生人格,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营造积极的班级精神文化。

(2)建立新型班级管理体制,培养团结、积极、奋发、向上的班级干部队伍,增强班级凝聚力。在班级管理中,要知人善任,激发每个同学的学习和工作热情。在班级干部的任用上,可通过各种角色设置,让学生都有自己满意的角色,尽量使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有一定的职务。可根据个人自愿,同学推选,老师把关的原则,把工作能力强、威信高的学生选为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对班干部应严格要求,放心让他们去做工作。实践证明,一支精练有热情、有组织能力、有威信的班干部队伍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使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团结。

2.培养学生学会做人。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只有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才是教育的成就。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总书记提倡的“八荣八耻”是鲜活的内容,“八荣八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在学校班级里,应特别注重诚信教育,可以要求学生结合班级实际,引导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引起学生对人格问题的关注。同时还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班级,关心学校,关心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旺,关心人类的前途命运。

3.言传身教,以宽阔的胸怀,做真诚的教育。

在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中,我们应该感受到情感文化是良好班级文化的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将学生的情感发展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使班级成为培养学生情感文化的场所,让学生在学校、班级里就开始积累做人的道理。如师生关系这对矛盾一直处于重要位置,教师要以宽阔的胸怀,真正把学生提到具有独立人格的生命的个体角度去包容、接纳。学生可以自私,也可以自我。我们有义务去影响他们,教育他们,但是无权命令他们按你的模式去学习、去生活。在工作中当师生矛盾激化时,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师与生的很多想法不是对等的,在学校里学生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但是教师去顶、去争、去压,这就不正常了。教师的天职是引导和施教,以宽阔的胸怀、和谐的包容,去做真诚的教育,用爱去教会学生爱,用宽容去教会学生宽容,学生就会感受到师爱的温暖、班集体的温暖,这样班级的精神面貌又可以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三、物质文化建设策略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班级精神文化的体现,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是班级舆论导向的载体。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陶治学生的情操,同时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班级物质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例如:在教室左右墙壁的空白处悬挂名言条幅,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等,渲染营造学习的氛围。在教室前方墙壁的空白处可张贴班风、班级“宪法”、知识园地。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则可以是嘉奖区和学习园地,当然教室的布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的变化、事件的变化可以及时变化环境的布置。

四、制度文化建设策略

1.建立切实可行的班规。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制定的班规是全班共同遵守的制度,是班级活动的行动指南,班规的制定和完善要激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再通过民主表决确定,这样可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成他们追求的目标,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以达到建设良好班风学风的目的。各项制度要符合他们自己的心理需求,条文清晰,内容具体简明,具有可操作性。通过讲制度、讲条例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一视同仁,营造一个人人遵守规则的氛围,学生乐于执行和遵守,促使班级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

2.落实班级的管理制度。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