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游戏界面设计论文8篇

时间:2023-03-23 15:12:01

游戏界面设计论文

游戏界面设计论文篇1

【关键词】Flex;网页游戏;昆虫知识;游戏设计文档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1―0065―04

随着教育游戏日益增多,逐渐为大众所认识,但应用甚广的C/S模式以及单机版模式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教育游戏迈入学校家庭,比如学生想玩游戏前必须得先下载体积不小的客户端程序或者购买光盘。2008年网页游戏的“井喷”式发展[1],给教育游戏带来了一个信号,是否可以在网页上玩教育游戏,学生只需往浏览器输入地址即可使用?笔者针对此现状,运用Flex3开发平台设计的一款教育类网页游戏案例,主要以面向小学生的昆虫知识为题材,以期对教育游戏研究者有所借鉴与助益。

一 网页游戏简介

网页游戏,又称Web游戏,是用互联网浏览器玩的游戏,源于上世纪90年代曾风靡一时的MUD文字游戏。网页游戏的优势是无需下载或购买任何客户端,不用实时在线,占时间少,操作简单。2008年网页游戏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兴盛,且多使用PHP、ASP、JSP、.net、JavaScript、Vbscirpt等网页语言开发[2],由于其技术门槛低很快陷入同质化。借助RIA(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富互联网应用)技术,如Flex、SilverLight、JavaFX等的革新,开心网等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会性网络服务)社区内的休闲网页游戏,以及面向低龄儿童的“摩尔庄园”、“奥比岛”等社区网页游戏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学乐吧”等教育类网页游戏也应运而生。Flex作为Abobe公司面向桌面应用的主推产品,其丰富的特效与强大的桌面交互功能,以及更为快速的传输速度,成为RIA最流行的代表技术之一。“学乐吧”正是运用了Flex作为表现层,这表明Flex等RIA技术正在挖掘网页游戏新的潜力,给教育游戏的研究应用带来了新启示。

二 游戏案例的设计

关于本教育类网页游戏案例的设计,主要从所依据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以及指导开发全过程所用的游戏设计文档进行阐述。

1 理论基础

(1)皮亚杰认知发展论

根据皮亚杰[3]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大致年龄7到11岁的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其逻辑思维能力虽然有所提高,但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大致年龄11岁到成年,是处于第四个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备假设-演绎思维、抽象思维、系统思维的能力。台湾杨士良[4]对学生各年龄重视游戏元素的实践研究表明,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仍延续早期受高亮度色彩的吸引,但已经从单纯的色彩转而重视游戏画面的精致度,且开始重视游戏中的解谜和过关。当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认知趋于成熟的儿童逐渐摆脱了具体实际经验的支柱,能够理解并使用相互关联的抽象概念。皮亚杰[5]认为在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其思维的抽象性获得了很大提高。他们对于游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始重视游戏的内涵(背景设定及剧情)。由于本教育游戏案例面向对象为小学生,因此将整体风格设计得较为活泼,且色彩鲜艳对比分明,以适应此年龄段注重高亮色彩的特点,同时兼顾完整的叙事串联剧情。

(2)心流理论

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Mihaly Csikszentmihalyi)[6]将心流(Flow)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齐克森米哈里指出心流体验过程的本身就是一种欢乐,以致于会不惜代价全然投入,认为使心流发生的活动特征是倾向于去从事的活动、专注一致的活动、有清楚目标的活动、有立即反馈的活动、对活动有主控感、主观的时间感改变等,并认为有创意的空间排列、游戏场的设计、平行而有组织的聚焦、以视觉增进效能等工作群体特征也可以激发心流,将心流的概念应用到了改善西方文化构成(如游戏场景设计)的领域中。心流理论对“挑战”和“技能”关系的揭示,为创建有利于学习者获得心流体验的教育游戏环境提供了有力的心理学依据[7]。本教育游戏案例以形象的情境代入感,辅以每关小游戏挑战,获得各个昆虫知识技能;在目标任务的驱动下,激发出游戏对象的心流体验。

2 游戏设计文档

游戏设计文档一般由游戏概述文档与游戏脚本文档两部分组成。

(1)游戏概述文档

游戏概述文档字数应控制在一页内,表述诸如游戏名称、适用对象、游戏类型、教学目标、游戏结构等基本信息[8]。本游戏案例名为“茱迪的奇妙冒险”,适用对象为小学生,游戏类型为角色扮演游戏,软件开发平台为Adobe Flex Builder 3。教学目标是游戏者在不同场景下完成不同的任务,在游戏体验中习得各类昆虫生物知识,同时培养其对昆虫的兴趣以及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意识。游戏主要描述毛虫茱迪为寻找乐园“阿卡迪亚”,在森林里遇到各类昆虫,在冒险旅程中认识了昆虫们的特征习性,并最终化为美丽的蝴蝶。概述文档强调以毛虫的视角在虚拟情境中体验以及与昆虫们互动。游戏的教学单元结构见图1,介绍在藤蔓、枯木块、沟渠、大树、荒土五个区域的所见昆虫知识,参考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自然》、安徽少儿出版社出版芭芭拉•泰勒所著《昆虫世界》、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法布尔所著《昆虫记》。

为保持故事的连续性,将游戏结构设定为线性结构,如图2所示,游戏者必须从引子开始依次闯过关卡才能完成游戏。比如,游戏者准备进入枯木块场景,则必须先在藤蔓场景内完成与蛾蜡蝉的“捉迷藏”游戏任务。

(2)游戏脚本文档

游戏脚本文档一般包含游戏机制、人工智能、游戏元素、游戏进程、系统菜单等。本游戏案例是一款第三人称视角的2D(二维平面)游戏,游戏侧重在冒险的过程中,遭遇到各类昆虫,并通过游戏了解它们的习性。游戏机制允许游戏者自由、直观地控制游戏角色,欣赏并置身于美丽而奇妙的微观昆虫世界。文档需对以下游戏机制进行描述:GUI(图形用户界面)、开始和保存游戏、控制操作方法、片头、地图、昆虫角色、对话、游戏故事、题库、关卡[9]。由于以体验昆虫世界为基调,因此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的首要任务是赋予每个昆虫NPC(Non-Player Character,非游戏者角色)鲜明的个性,并在互动中展示各自的特征习性。游戏元素选用“对角色的完善”、“探险”、“解决问题”、“史诗般的故事”、“搜寻宝物”、“资源管理”等角色扮演游戏的经典元素,以满足游戏者的游戏好奇心需要、探究需要,提高其成就感;游戏情境的设计重视画面的精致度,保持鲜艳的色彩,以满足低龄游戏者的审美需要。此外,本游戏案例情节为毛虫茱迪在森林中寻找“阿卡迪亚”认识各类昆虫的故事,在情节推动上采用“平缓-冲突-平缓-冲突-高潮-平缓”的节奏,力争使游戏者始终保持紧张刺激感,专注于游戏本身,激发心流的产生,并以此将游戏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游戏将从茱迪与金龟子对话开始,连过五关,最后化蝶并明白生命的旅程才是真正的“阿卡迪亚”。在关卡的控制上,游戏者必须完成每一关的游戏任务,才能进入下一场景;游戏者还可在任务完成后选择是否回答NPC老树仙的问题,若答对则可获得杏叶。杏叶可补充随着时间流逝而消耗的体力值,若体力值降为0,则主角将死去,以此间接推动游戏者在学习体验后答题检验学习成果。本游戏案例可以运用鼠标进行操作,方便低龄游戏者的控制。系统菜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游戏启动时初始界面上的菜单按钮,另一种是在游戏进行中主界面边缘的功能按钮。

三 游戏案例的实现

本游戏案例运用Flex搭建游戏主程序,控制AI、菜单命令、角色移动以及数据的存储交换等,各个场景内闯关时的小游戏任务运用Flash开发。Flash已是一个成热的商用产品,但在企业级应用上仍有不足,Flex的推出通过提供一个程序员们已经熟知的工作流和编程模型来改善这个问题,它引入了MXML 脚本语言,使得可以动态编译用户界面,并且能够用Flash Player 来随时进行描述。Flex与Flash的配合,在处理复杂动态交互、提高终端用户体验与反应速度上更具优势。

1 功能模块

游戏案例的主要功能模块如图3所示,分通关记录、角色交互、体力值、答题、任务与资源管理模块。通关记录模块保存游戏者在某一场景内的角色状态以及关卡通过记录,可以判断游戏者是否可以进入下一场景;当游戏者下一次登陆游戏时,该模块会提示游戏者是否回到上次游戏记录,可跳转到上次所经历的最后场景。角色交互模块负责NPC的AI,控制NPC在地图上的运动规律,以及与游戏者的交互。体力值模块负责计算游戏运行时间,并定制体力值的消耗频率,控制体力值的相应增减。答题模块负责题库的生成与随机抽题,并记录游戏者的答题成绩,以判断游戏者是否得到奖励。任务模块负责记录游戏者的任务详细情况,并以列表形式显示。资源管理模块负责存放游戏者所得的各类奖励物品,并可查看与使用。

2 体系结构

本游戏案例体系结构如图4所示,基于J2EE框架分为表示层、业务层、数据层。

在表示层引入Flex 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组件,逻辑处理程序和客户端程序能够同时运行在提供有FlashPlayer的PC机上。游戏角色的对话使用Panel、Image、Text、Button等组件实现,角色的运动使用Canvas 容器、SWFLoader等实现,小游戏的载入使用Loader动态导入实现。Flex由数据构成,能够接受web应用中不同格式的数据,能与最常见的服务器互动。Flash素材与Flex的联系使用LocalConnection方法实现。表示层具体采用基于Flex组件的体系结构和对象模型,用于连接到外部数据源、管理数据,并将数据绑定到UI组件。WebService Connector、XMLConnector等组件保证了与服务器的数据互通。前端数据集成包含数据连接、数据绑定、数据管理三方面[10]。角色数据的创建、读取与修改,使用Remote ShareObjects实现。在业务层内,服务端使用的是J2EE Application Server,可在服务器上建立和公开业务逻辑,负责处理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和业务校验,管理事务,管理业务层级别对象的依赖。数据层负责把java域对象与数据库表之间建立起一个映射关系,通过操作这些域对象操作数据库[11]。用户信息等数据保存在远程数据库中。

3 界面设计

游戏案例界面可细分为初始界面、主运行界面、小游戏任务界面、答题界面、资源管理界面、帮助知识界面。登陆界面供游戏者开始与载入存档。主运行界面包含游戏角色、主地图与各类功能图标,如图5所示。小游戏任务界面包含闯关时的特写场景(类似于网络游戏的副本)。答题界面包含提问NPC、题目与反馈。资源管理界面包含游戏中所得的各类奖励物品。帮助知识界面提供游戏者游戏操作步骤、知识参考。

四 游戏案例的优势与意义

1 独特的游戏视角

教育游戏虽然众多,但很少有游戏能以一只毛虫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在毛虫的视界里,螳螂是不是依然可爱,鸟儿是不是依然温柔,杏叶是不是不能被吃等问题,都需要游戏者去重新思考。换位思考,能让游戏者更加体会生命的美丽与珍贵。此外,原本人类眼内的微观世界在被放大比例后,森林的一草一叶都能给游戏者以完全不同的聚焦感受,增强爱护大自然的信念。

2 巧妙融合教育性的任务

本游戏案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昆虫知识。所设计的闯关任务中,每个Flash游戏都巧妙地融合了昆虫的特点:例如,蛾蜡蝉的外形擅长拟态,混在藤叶之中难以察觉,因此设计“捉迷藏”的游戏去寻找真假难辨的蛾蜡蝉;步甲会释放毒气来驱赶天敌保护自己,因此设计“喷毒气驱鸟”的任务。这些任务将教育性与游戏性较好地融合了起来,游戏世界内的主观时间改变、立即反馈的任务、交互的控制感、创意的场景排列等因素,创设了产生心流的条件。

3 更加广泛易用的应用环境

由于游戏的运行只需要网页浏览器与FlashPlayer,这两个几乎在任何PC机上都可以满足的条件,给游戏案例的推广创造了天然的优势。游戏者只需要输入网址或者单击超链接,即可进入游戏体验奇妙的冒险,免除了下载庞大客户端的等待时间。此外,FlashPlayer可以在无需用户干预下保存单个域名下100kB的数据,Adobe的Flex技术“可离线”应用模式,使得游戏程序能像传统的桌面应用那样进行部署,游戏者不必再担忧因网络故障而造成的信息损失。

4 自由新颖的昆虫知识题材

目前国内面向小学生开发的教育游戏,B/S、C/S模式游戏甚至为数不多的RIA技术开发的网页游戏其选择的教学内容大部分仍是语文、数学、英语,对于自然科学尤其是昆虫知识涉及较少。本案例所设计的网页游戏,创造出一个任务驱动下供游戏者积极探索的昆虫世界,弥补了教育游戏在此类教学内容上的不足,为教师、家长、学生提供了研究学习的新思路新平台。

参考文献

[1] 上海艾瑞.17173 第八届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调查简版报告2008年[R].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08.

[2] 网页游戏.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EB/OL].

[3] 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23-33.

[4] 杨士良.我国电脑游戏之关键成功因素[D].台湾:国立交通大学,2003.

[5] 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2-53.

[6] 心流理论.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EB/OL].

[7] 邓鹏.心流:体验生命的潜能与乐趣[J].远程教育杂志,2006,(3):74-77.

[8] Tracy Fullerton,Swain Christopher,Hoffman Steven.游戏设计工作坊[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51.

[9] Richard Rouse III.游戏设计:原理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250-369.

游戏界面设计论文篇2

【关键词】教育游戏;多用户虚拟环境;MUVE;Quest Atlantis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1―0062―03

引言

多用户虚拟环境(Multi-User Virtual Environment,简称MUVE),又名虚拟世界(Virtual Worlds)是一种基于三维图像的交互式网络虚拟现实环境。用户以“化身”的形式置身于一个虚拟三维空间中,可以与空间中的其他用户及环境物体进行实时交互。基于MUVE的教育游戏对于增强学习者的投入程度、提升学习兴趣、增进学习者之间的思想与情感交流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我国对该类教育游戏的研究才刚刚起步,香港中文大学资讯科技教育促进中心开发的《农场狂想曲》与《学习村庄》[1]以及珠海奥卓尔公司推出的游戏化学习世界(省略)都是此类教育游戏的代表。国内的研究还处于个案尝试和探索阶段,尚未出现一个经过大量实践检验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案例。本文对美国一个较为成熟的案例进行剖析,供国内MUVE教育游戏的研究者参考借鉴。

一 Quest Atlantis案例分析

1 Quest Atlantis项目概述

Quest Atlantis(以下简称QA)是印第安纳大学学习与技术研究中心 Sasha Barab教授主持的一个基于MUVE环境的教育游戏项目。它采用网络游戏的角色扮演模式,将学科知识的学习融入其中,适用对象为9-12岁学生。学习者可以在QA的虚拟世界中漫游,完成被称之为“探索”(Quest)的学习活动,这些活动都是由精心设计的寓教于乐的课程学习任务组成的[2]。

QA自2003年1月至今已经发展到5.0版本,参与的研究者和教师团队已经扩展到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土耳其等国家,有超过10000名儿童使用过该系统,已完成的学习项目达数千个以上,覆盖了科学、语言、艺术以及社会等科目[3]。大量的实践表明,QA提供的丰富媒体环境和探究式学习方式在促进课程知识学习的同时,提升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增强了儿童的社会意识。QA项目为我们研究和探索MUVE教育游戏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实践案例。

2 QA的结构

QA借鉴大型网络游戏,特别是角色扮演类和探险类游戏的一贯做法,创设了一个作为整体情境脉络的叙事线索(Storyline)。这是一个名为“两个世界同一命运”的传奇故事:生活在Atlantis星球的人们正面临一场灾难,尽管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他们却发现他们的世界正遭受各种自然和社会问题侵蚀,由6名率先觉悟的Atlantis人组成一个委员会,他们各司其职,通过一个名为OTAK的工具与地球人接触,寻求帮助……

学习者通过OTAK进入到不同的“世界”(World)中去,每个“世界”代表着一类问题的集合,由若干“村落”(Village)组成,如“生态世界”中包含“野生动物”、“生活环境”、“水”等“村落”。“村落”是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场所。

QA中的学习活动是以“探索”(Quest)的形式呈现的。“探索”是一个基于问题情境设计的学习任务。其独特之处在于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学习活动相结合,将课程知识的学习与社会责任感的建立以及反思能力的培养相结合[4]。同“探索”类似的另一种学习活动是“任务”(Mission),它更加贴近游戏的故事情节,挑战性、娱乐性更强。

QA还提供了多样化的交互工具、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作为激励机制的“积分进阶系统”。

QA的学习者操作界面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虚拟环境、个人面板及聊天区。另外QA还为教师提供基于Web的管理界面,用于学习任务、安排学习进程及接收作业等。

二 QA设计思想及其启示

1 教育、游戏及社会责任的融合

将教育、游戏以及社会责任三要素的有机结合体作为QA的设计基石[5],是QA的设计者一直十分强调并引以为豪的。这里的社会责任是指融合在教育游戏中的一些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非智力因素学习目标,是QA设计者教育理念的表达,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广义的教育要素。QA的设计者在游戏与教育的融合方面带给我们一些启发。

构建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背景,为教育问题的情境化表征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创意空间。QA的设计者以西方文化中广为人知的亚特兰蒂斯传说为原型创作的“两个世界同一命运”的故事背景中,“Atlantis星球”实质上就是对现实世界的映射,是现实世界的一个情境化的副本,因此,各类教育问题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栖身之处。同时,故事情境所包含的角色扮演、探险、挑战、幻想、交互性等正是普通网络游戏中最具吸引力的要素。这就形成了一个容纳教育要素和游戏要素的框架。由此可见,一个既具备普通游戏的动机要素又能够容纳大量教育问题的情境空间,对于教育游戏,特别是大型网络教育游戏的设计,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QA的设计者始终将其视为一种“教学系统” [6],这启示我们,教育游戏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是促进学习。QA很像是一个学习环境,但其中学习者的动机水平和投入程度远高于一般网络学习环境。这正是因为QA实质上是一个游戏化的学习环境,它所追求的不是游戏的外在形式而是利用游戏的内在特征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因此教育性与游戏性的融合不是两者的混合、组合或嫁接,而是形式与内容、目的与手段的相辅相成。QA的这一设计思想与我国学者提出的“轻游戏”[7]的理论观点很接近,它可以看作是该理论的一个生动案例。

2 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结合

以模块化的专题探究活动作为主要的学习活动形式,将网络虚拟环境的学习活动与现实世界的学习活动相结合,是QA另一个颇具特色的设计思想。在一个关于水污染问题的“探索”[8]中,设计者给出的情境是Taiga国家公园的管理者为河流中鱼类数量减少的问题寻求帮助,要求学习者进入公园访问当地农民、木材公司、旅游公司,提出问题成因假设,利用水质测试数据验证假设,确定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采取措施,“两年后”检查成效并制定更为详尽的保护措施,“十二年”后进一步验证。该“探索”被细化为7项子活动,有在教室中完成的,也有在QA虚拟世界中进行的,也有与社区实践活动结合的,每个活动都提供了相关资源和支架,这很类似于WebQuest。不同的是QA充分利用了游戏的叙事性与虚拟性,使现实中不易(如对多类人群的访谈)或不可能(如长时间跨度验证)实现的学习者体验变为可能。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巧妙结合是QA“探索”的突出特点,这种设计一方面充分利用了虚拟世界的“仿真”特性来增强儿童的投入程度以及提高学习体验的临场感,另一方面又通过现实世界中的活动防止儿童因过渡沉迷于虚拟世界造成“虚幻感”,这使得儿童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游戏的虚拟世界是一个“虚构的仿真世界”,是探究学习问题的“虚拟实验室”。MUVE环境相比传统WEB页面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情境和交互手段,教学设计者需合理利用其技术特性并注意引导学习者建立起对虚拟世界的正确态度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 为教师设置角色

通过为教师在游戏中设置角色,将教师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控隐形化,这是QA的设计中很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国内的研究者在实践中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教师不知道自己在应用教育游戏的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监控[9]。当学生沉浸在游戏情境中的时候,教师对学生的直接干预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在QA中,虚拟世界中的很多人物,如Atlantis委员会的成员、村庄的居民、学生访谈的对象等,都可能成为教师扮演的对象。这样一来,教师从学生“背后”走到了学生的面前,但又以不被学生察觉的形式出现,教师的监控和指导工作变得更加方便和自然。这种设计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在教育游戏中发挥指导和监控作用的形式,应与教育游戏的特性相适应。

三 QA应用模式及其启示

1 作为探究式学习环境应用于课堂教学

QA的设计和应用目标是促进9-12岁年龄段的学生达到相应课程标准要求,大量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QA确实实现了上述目标。有调查研究[10]表明,目前国内多数教育管理者、教师以及家长,对教育游戏的认识不够全面,很少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教育游戏。QA作为一个典型案例,使我们认识到教育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对于纠正把教育游戏简单理解为“包含教育内容的游戏”这类片面认识有一定的意义。教育游戏作为一种教学系统,可以在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教育游戏其教学设计和应用模式都应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

2 重视对教师的支持和培训

QA的设计者把教师和学生看作核心服务对象。设计在学校的 QA中心有当地教师中的QA积极使用者或教育管理人员为用户提供支持[11]。“教师使用手册”详细介绍了QA的设计理念与使用方法,详尽的设计样例和模板为普通教师设计“探索”等学习活动提供了参考。由此可见,我们不应该把教师仅仅看作是教育游戏的终端用户,他们对教育游戏应用模式的理解和认识直接关系教学效果,教育游戏应为教师施展教学智慧提供舞台。国内有关教育游戏的研究中对教育游戏的推广和教师支持的研究仍是空白[12]。QA案例启示我们应该重视教师以及教学应用对促进教育游戏产品成熟和完善的重要作用。

3 教育设计研究方法的运用

QA项目的研究与发展过程体现了教育设计研究(又称基于设计的研究)这一方法论的指导[13]。这一方法论的核心思想是从待解决的教育问题出发,经过若干次分析、设计、实施、评价、修正、再设计……的往复循环(迭代),生成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发展相关理论。该方法强调在实践应用中进行研究,强调研究团队的作用。因此,QA的设计开发与应用推广过程其实就是研究过程,它的主要研究成果除了QA教育游戏本身之外,还取得了有关学习投入、学习动机的理论成果。教育设计研究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教育游戏研究的全新视角和设计、研究、开发及应用相结合的工作模式。

四 结语

QA项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于MUVE的典型教育游戏案例,在教育游戏的设计与应用方面带给我们很多启示。教育游戏的教学设计应围绕知识结构和学习任务的情景化表征展开,应重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融合;教育游戏的功能定位应是一种游戏化的学习环境;教育游戏的推广与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对教师的支持和培训。

参考文献

[1] 周玉霞,李芳乐,李浩文,尚俊杰.玩还是学:学习村庄中学生的知、情、意、行[J].基础教育,2008,(1):57-61.

[2] Barab,S. A.Making Learning Fun:Quest Atlantis:A Game Without Guns[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 Development.2005,(1):86107.

[3] Quest Atlantis Overview[DB/OL].

[4][11] Quest Atlantis Teacher’s Manual[DB/OL].

[5][6][13]Barab, S.A.Eat Your Vegetables and Do Your Homework: A Design Based Investigation of Enjoyment and Meaning in Learning [J].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5, (1):15-21.

[7] 尚俊杰,李芳乐,李浩文.”轻游戏”:教育游戏的希望和未来[J].电化教育研究,2005,(1):24-26.

[8] Taiga Teacher Guide[DB/OL].

[9] 王陆,孙洪涛,刘敬光.教育游戏中的教师角色设计与教师创作工具[J].电化教育研究,2007,(1):38-40.

游戏界面设计论文篇3

摘 要:功能主义美学是审美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全面调和,对游戏界面设计来说,直观与理性必然要对平凡的存在物与美的一致进行肯定,基于游戏界面的初衷,在保证游戏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实现游戏界面的审美价值的最大化,这就是笔者对功能主义美学、游戏界面设计以及两者关系的认识。

关键词:功能主义美学;数字媒体艺术;游戏界面设计

第1章 绪 论

1.1功能主义美学在数字媒体艺术概念中的解析

在商品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的外形,即商品的形式逐渐变为其功能的附属品。徒有外表的商品被市场所淘汰,商品的功能作为它的标志变得越发重要,促使人们讨形式与功能的关系,从而产生了功能主义美学的概念。

从19世纪末发展至今的功能主义美学可以说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结合了早期帕金关于装饰与功能关系的思想①、包豪斯思想②以及新现代主义设计思想③,是对现代设计理念的继承和发展。在21世纪的历史背景下,功能主义美学的概念可以归纳为:主张形式跟随功能,以满足功能需要为前提,赋予形式以象征主义④的内容,通过在设计过程中去除不必要的装饰,来达到对基本形和原色的美学探索,最终实现功能与形式美的对立统一。功能主义美学的设计理念深受当今设计师们的追捧,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苹果公司的前行政总裁史蒂芬・乔布斯⑤,他可以说是近现代功能主义美学的最大追随者,在他任职期间始终秉持功能主义的产品美学,主张功能与形式不可分割,实用与装饰互融共生的设计理念,而由他带领的苹果公司所出品的一系列产品也是当今功能主义美学的直观表现形式。

如今的功能主义美学更贴近于新现代主义,可以说是新现代主义美学的代名词,从19世纪末发展到今天的功能主义美学证明了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而今后其理论也必然会在数字媒体艺术领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数字媒体艺术是现今艺术设计领域最具活力的部分,理应在功能主义美学中有所获益。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丰富,而当中较为典型的电子游戏艺术在进入了21世纪之后发展势头迅猛,游戏界面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此时将两者结合、互相吸收,必然会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所以笔者在这里就功能主义美学来探讨游戏界面设计的原则,对如今理论性不足的电子游戏艺术来说是迫切的。

1.2游戏界面设计的定位

游戏界面设计是新时期下一种数字化的工业设计,它与传统意义上的界面设计一脉相承却又不尽相同。与广义上的界面设计不同的是,游戏界面设计不是作为一个作品而单独存在的,它是电子游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形象的说游戏界面的职责是为整个游戏过程服务的,因此它有属于自己的设计原则需要遵循。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今天,电子游戏艺术发展迅速,但是业界却没有对电子游戏做过明确的理论分析,人们对电子游戏的分析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上,缺少对它的理性认识。在电子游戏的画面设计上,供以参考的资料几乎全部是应用层面的技法教程,缺少严整的理论指导,体现在游戏设计中则是一种乱象,所谓的游戏设计的乱象即游戏设计定位的不准确,具体的就游戏界面设计来说可以将这种乱象分为两种,第一种即是设计最终视觉效果的不美观,不符合传统美学,这种乱象是表面的,是可以通过长期的艺术修养的培养来修正的;第二种就属于内部矛盾了,即用美术的标准来做设计,我们知道美术的目标是张扬个性,而设计的目的并非如此,设计的目的是服务,态度需谦逊,万万不可过于跳脱,而一旦用美术的标准来设计,形式就脱离了功能,也就偏离了设计的本质。第二种乱象必须要依靠严整的理论来改变。如果容许笔者来给游戏设计定性,笔者认为游戏原画属于美术的范畴,是应该用来张扬创作者个性的;而游戏界面设计则属于工艺,是要为玩家以及游戏主题服务的,不能喧宾夺主,因此应遵循功能主义美学。

如今的数字媒体艺术可以从功能主义美学的奥义中受益良多,从传统的美学理论中汲取养分形成新的理论也是新时期下数字媒体艺术理论发展的趋势。隶属于数字媒体艺术的游戏界面设计亦是如此。

第2章 就功能主义美学来谈游戏界面设计

具体地说,可以将功能主义美学对游戏界面设计的启示总结为这样三个原则:从色彩角度分析的“朴素设计”、从构图角度分析的“整齐设计”以及从操作角度来分析的“亲切设计”。

2.1从色彩角度分析:“朴素设计”

2.1.1“朴素设计”界面的概念

这里的“朴素设计”是就功能主义美学影响下的游戏界面设计而言的,主要有两层涵义:一是指在处理游戏界面的配色时用色的清淡柔和――即用色要尽可能做到素雅、简洁。根据功能主义美学的设计思想,游戏界面的内在属性决定了它的色彩应是偏向朴素的,柔和的,不喧宾夺主的,因此游戏界面的色彩元素不应该过多。与美术不同的是,个性张扬地运用色彩是不被允许的,在游戏界面设计中个人主义是永不被满足的。之所以要运用朴素的色彩是因为对比强烈的色彩容易让玩家感到不适,引起玩家的恐惧,不实用也不符合功能主义美学。

二是指游戏界面整体色调的统――朴素设计也指游戏界面的色彩设计要统一,层层相辅相成。电影自身有统一的影调和整体质感⑥,游戏界面同样要有统一的整体质感,而这种质感通过游戏界面的色彩设计是最好表现的,不和谐的颜色,过多的色彩或者孤立跳脱的色彩是不易于表现游戏界面的整体质感的,因此朴素设计是游戏界面设计要做到的,是符合功能主义美学的游戏界面设计原则。

2.1.2游戏《limbo》界面的分析

《limbo》⑦是一款用黑白美术风格呈现的冒险解密游戏,错综复杂的谜题与简约的画面风格相辅相成,游戏运用了简单的黑白配色,从而达到一种压抑的视觉效果,又用逆光这种视听语言⑧带玩家一种阴森恐怖的心理感受。而这种游戏本身具有的独特质感对游戏界面也有着独特的要求。为这款游戏设计界面,色彩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元素,为了配合其画面黑白灰的色调,界面的色彩必然不能过多。

游戏的开始界面是每个游戏的门面,在看了开始界面后就可以确定整个游戏的大致风格,在《limbo》的开始界面中没有用到任何图案装饰,而是将信息艺术化――利用花体手写字搭配粗体艺术化处理的游戏名称完成了这个界面,在一开始就向玩家述说了它的风格,有些像黑白美式老电影,怀旧中带着感情。

这正是所谓的朴素设计。可以很容易地察觉到这套设计的极简气息,有着很浓郁的功能主义美学色彩。

2.2从构图角度分析:“整齐设计”

2.2.1“整齐设计”界面的分析

如果说色彩是游戏界面的血液,那么构图就是游戏界面的骨骼。功能主义美学要求游戏界面的构图要整齐,共有两种含义,第一是说单张构图的规律性,即界面中各元素间的统一,例如单张界面中按钮和装饰图案的统一,字体和背景风格的统一等。功能主义美学强调设计的理性,体现在游戏界面设计上即是构图要有严谨的美学参考,要有迹可循,在追求美的装饰的同时要考虑到界面的实用性;第二是说整套设计的一致性,即界面和界面之间构图的相互呼应,上层界面和下层界面之间要有构图上的延续性,不仅要在装饰的风格上而且要在信息的传达方式上做到整体的一致。

莫里斯提出:“在许多情况下,我们称之为装饰的东西,只不过是一种我们在制作使用合理并令人愉悦的必需品时所必须掌握的技巧,装饰应该强调形式和功能,而不是掩盖它们。”⑨根据功能主义美学的理论,形成需追随功能,设计当崇尚理性应以简约为目的,过度装饰是与其初衷相悖的,体现在游戏界面设计上也是如此,过度装饰,或者说过度设计,都是不被提倡的,而所谓的过度装饰该如何定义,笔者认为这里的过度设计是指作品构图上的不严谨,不整齐,由此引出的整齐设计是与过度设计相对的,针对游戏界面设计提出的,单个界面以及界面与界面之间的装饰风格一致,构图简洁重视内容

2.2.2《FIFA Manager12》界面的分析

《FIFA Manager12》⑩是著名的游戏公司EA旗下的一款按照真实世界的足球赛事打造足球俱乐部经营管理游戏,游戏中玩家要面对大量的球员数据、比赛数据等,有着大量的即时数据需要处理,为了不让游戏的操控过于复杂,《FIFA Manager12》的界面才选择了这种符合功能主义美学的极简设计。

《FIFA Manager12》的游戏主页面被设计成一个虚拟办公桌,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操作习惯在这个页面上添加很多小的数据表格,或者添加各种桌面装饰物,如此游戏的操控变得简单,各种新闻数据不会让玩家觉得手足无措。此外《FIFA Manager12》的层层界面之间构图统一,简洁美观,界面棱角分明,没有多余的装饰,处处体现着功能主义美学。

2.3从操作角度分析:“亲切设计”

2.3.1“亲切设计”界面的分析

根据功能主义美学的本质来定义游戏界面设计的第三原则――“亲切设计”,是指游戏界面对功能的高度重视,具体有三层含义:一是指玩家使用界面各项功能的舒适程度,即按钮的摆放合理度、上下级界面操控区域的对应等;二是指界面功能的最简化,即规划玩家需要用到的功能,将最可能用到的功能详细化处理,很少会用到的功能简化处理或者干脆移除,繁杂的功能往往让玩家手足无措;三是指终端操控的舒适度,即最终呈现的游戏界面是采用何种方式来操作,鼠标、键盘、手柄或是触控,当然最符合功能主义美学的是触控。21世纪的游戏已经迈进了触控时代,触控是对游戏操控过程的一种简化,是对实用功能的追求,是符合历史背景、时代精神的一种进步,而这无疑是一种亲切设计,是对游戏使用者的尊重。

2.3.2《cut the buttons》界面的分析

《cut the buttons》是一款以剪扣子为灵感的多点触控休闲类游戏,玩家需要像真实的控制剪子的方式,来控制游戏中剪子的开合,将一块块接连出现的布片上的扣子剪下,伴随着剪刀开合的声音以及被剪下的扣子落入下方的木盒中的清脆声音,没有即时剪掉的扣子超过3个即宣告失败。

该游戏的界面总数很少,从主菜单界面就可看出。在此界面中右侧是帮助界面和制作信息的入口,左侧则依次放置了音效控制按钮,左右手切换按钮以及开始游戏按钮,功能分区一目了然。另外按照功能的轻重,游戏将最重要的开始游戏按钮最大化处理,将几个属性设置按钮稍微缩小放在一边,而将信息类入口放在另一边,这样设计不仅帮助玩家更加轻松的上手游戏,也使得该界面整洁、有条理。PC上的很多游戏都将音量音效等属性控制按钮单独列出在一个子界面上,而《cut the buttons》考虑到手机设备的操作面积和便携性,并没有采用这种设计,而是将这样的功能简化为几个设计美观的小按钮放置在主菜单界面中,是一种在仔细考虑后对功能的简化设计,是很符合功能主义美学的设计,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第3章 结语

功能主义美学近年来在艺术设计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得其自身的理论体系也愈发完善,因此作为游戏艺术工作者在设计中汲取其理论精华,在严整美学理论的影响下做出既实用又符合传统美学的艺术作品才是正确的设计道路。根据功能主义的美学原理,游戏界面的色彩设计应是柔和不影响游戏画面的个性张扬的;游戏界面的构图应是理性并且符合传统美学的构图原理的;而游戏界面的操作又该是化繁为简的,亲近玩家的。

通过界面让玩家对一款游戏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利用理性且美观的构图让玩家愿意停留其中,以最轻松的心情进入游戏状态,这便是游戏界面的功能,也正是游戏界面的初衷。功能的美感是视觉美感的有力保证,而要想设计好一款游戏界面,要首先考虑界面的功能性,在功能无以复加的前提下实现视觉美感的最优才是游戏界面设计之道。(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

注释:

① 帕金(Augustus W.Pugin1812-1852)英国建筑师,是工艺美术运动的先行者。帕金反对“纯美”的观点,在其《对比》一书中严厉抨击了当时设计标准的失落,认为当时的一些装饰过度的作品是“伪装而不是美化实用物品的虚假玩意儿”。帕金曾说过:“应寻找最方便的形式而后去装饰它,使最小的细节也具有意义并服务于一个目的。”

② 包豪斯三个基本设计理念:技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而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③ 新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新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结合了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同时又具有独特的个人表现,象征性风格,因其时代精神而被很多设计师所追捧。代表人物有贝聿铭、“纽约五人”等。

④ 象征主义,强调精神表达,通过象征性装饰表达内心思想的一种绘画思想。

⑤ 史蒂芬・乔布斯(Steven Paul Jobs1955-2011)苹果公司前行政总裁,主张“让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他推崇功能主义美学的设计理念,并最终奠定了苹果的产品美学。

⑥ 电影的影调是指电影画面的明暗基调和层次,与场景中光的性质以及色彩的性质有关。电影的整体质感,是指画面的视觉设计、声音的整体情绪调子以及气氛的控制和设计共同构成的。

⑦ 《limbo》,国内又称《地狱边境》,是一款由playdead公司于2010年7月发行的一款动作解谜类游戏,凭借其黑白水墨的独特画面风格在游戏圈内获奖无数

⑧ 试听语言中的逆光是对光的性质的一种描述,指光线与摄影机相对,拍摄时受光面在背部,可以作为物体的轮廓光,有提取线条的作用,可以造成视觉心理上的恐慌或神秘。

⑨ 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拉斐尔前派画家,是近代设计运动的先驱。强调设计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这段话是他在阐明所采用的装饰时所说的。

⑩ 《FIFA Manager12》,国内又称《FIFA足球经理12》,是一款根据真实世界足球打造的足球俱乐部经营类游戏,以其真实性著称,该作于2012年由EA公司发行,与前作相比,不仅提升了画面的精细程度,也增加些许了前作没有的新功能。

EA,美国艺电公司的简称(Electronic Arts),是全球著名的互动娱乐软件公司,主要经营各种电子游戏的开发、出版以及销售业务。代表游戏有《极品飞车》系列、《FIFA足球经理》系列、以及《模拟人生》系列等。

《cut the buttons》,是一款由open name公司于2012年在ios平台上的一款休闲益智类游戏,游戏的主题就是用手操控屏幕中的剪刀减掉布上的扣子,流畅的操控和精美的画面让这款小游戏广受追捧。

参考文献:

[1] 《影视试听语言》作者:张菁,关玲,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版次:2008年6月第一版;

游戏界面设计论文篇4

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简称 GUI,)是指采用图形方式显示的计算机操作用户界面。它是一种结合了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美学、行为学,以及各商业领域需求分析的人机系统工程,强调人、机和环境三者作为一个系统而进行的总体设计。

这种面向客户的系统工程设计主要依靠视觉以及手动控制,实现以图形用户界面为载体的人机交互过程,其操作过程简洁直观,易于掌握[1]。如比较成熟的图形界面有Apple的Mac系统、Microsoft的Windows系统和HTC的Android等。

二、游戏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

游戏界面设计的核心理念就是使用户在游戏过程中能够充分体验人机交流和人性化操作所带来的愉悦感。一个成功的操作界面的布局、色彩的搭配及图像的使用等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根据调研结果与游戏用户的评价,以及对国内外触屏游戏的分析与参考,简单概括有以下几点:

(一)可操作性强,易于使用

根据游戏的内容和适用人群的定位,确定游戏的主要功能和界面的布局。游戏的相关功能和操作图标,要做到简洁明了,让用户一目了然的知道如何操作,充分享受游戏的乐趣。

(二)界面设计风格要统一

优秀的游戏界面设计的前提是美观、整体感强。界面的色彩搭配、背景选取和图标的摆放位置要尽量统一,以便加强游戏的整体性,有利于用户加深对产品的印象。

(三)习惯性原则

《人本界面》一书阐明[2]:要特别留意利用人们习惯形成的特性来设计界面,以使得用户养成顺利进行的工作习惯。键盘上的26个字母的排列是无序的,它是按照人们的使用习惯来设计的。包括各种网络游戏和单机游戏的基本操作,虽然风格和内容上各有不同,但基本的操作按键都大体相同。

(四)注重可视性

《设计心理学》一书提到[3]:注重可视性、给用户提供正确的操作线索、让用户得到操作动作的反馈。这就要求图标的设计要贴近生活,做到所见即所得。比如音量按钮的设计,其外形可借鉴生活中的旋钮来暗示用户通过转动来进行调节。

三、App游戏设计及实例分析

用户在进行游戏时,大部分都是些零碎的时间片段,因此不会有太多的精力和耐心去阅读游戏中大量的文字。这样的特点注定了游戏界面中图多字少的设计。所以,图文的合理搭配是游戏界面成功的前提。

当用户欣赏完游戏中的CG片头之后,接触到的第一个画面就是游戏的GUI主菜单界面。用户首先接触的应该是具有可操作功能的图标,当点击相应图标后,游戏便执行相关的命令。此时,合理的布局和形象的图标设计决定了用户接受信息的效率。所以,优秀的GUI设计会以最简单的元素、最适宜的色彩风格来传达信息,让用户在操作之前,就已经明白该如何使用。

App游戏的类别大致可分为动作游戏、街机游戏、策略游戏、养成游戏、教育游戏、和探险类游戏等。其中动作游戏和智力游戏受欢迎度较高。它成功的秘诀除了自身的AppStore商店的便捷性运营模式之外,游戏的设计也有其不可复制的特点。

(一)App游戏设计的特点

1.界面美观,趣味感强

漂亮的事物总会受到关注与好感,游戏的操作界面和整体风格要足够漂亮。作为一款App游戏,最大的重点就在于人性化的操控界面。同时,有趣的内容、搞笑的画面都会让玩家充分享受游戏过程。

2.由浅入深,不断树立新的目标

游戏的设定要从简单开始,随着玩家的深入,在游戏过程中不断被激励,从而逐步去挑战更高的难度。这就需要不断的为玩家设立新目标,完成一个后,再去做下一个。而缺乏目标感的游戏会让人感觉索然无味。

3.分享与竞争

玩家在每关结束后所得的分数,可以通过社交工具分享给好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玩家受到关注后,会有一定的认同感与存在感。同时,通过排行榜排名的方式,更能激发玩家的斗志,从而获得一定竞技乐趣。

4.完善的后台服务

游戏在进行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问题,玩家会将问题及时反馈到客服,即问即答、细心周到的服务,是提高游戏认可度的关键。

(二)触屏游戏的市场现状

目前生产主流触屏设备厂商主要有Apple、Samsung、Android等。在其中几款触屏游戏中,最受欢迎的是切水果、愤怒的小鸟和跑酷等。经调查分析获知,玩家之所以喜欢这些游戏,在于游戏操作容易上手,画面美观,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

但随着各类公司争相推出新的触屏游戏,制作成本大幅的降低,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导致一些游戏在内容上同质化严重,在玩法上没有任何的创新,游戏的界面设计不够美观,按钮的比例和摆放位置缺乏人性化以及整体音效的协调性一般,都会让玩家在游戏过程中产生乏味感。因此,针对这些问题,除了完善以往游戏设计的缺陷,还需考虑不同用户的审美需求和使用习惯等因素,充分调动听觉、视觉、触觉及整体的交互性,带给用户多感官的体验。

四、App游戏《国民教育委员会》的概念设计和需求说明

本游戏是一款基于App应用的2D版触屏游戏,游戏将运行在iPad、iPhone或者IPod Touch平台上。该游戏类型属于经典的智力问答,即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回答从卡通动漫到天文地理的各类问题,采取逐关升级的方式,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直到毕业,问题全部答对后会自动解锁下一等级,让玩家在充满趣味性的游戏过程中获取相关的专业知识。

(一)游戏的概念设计

每一款游戏都有自己的设计风格和相应主题,在游戏整体风格的要求下,设计者的创作就必须符合整体游戏的需要。

本游戏的设计概念来源于1993年台湾街机版的《民国教育委员会》,以经典的智力问答为框架,通过优化画面质量、增加题目难度、增添游戏互动性和趣味性,以适配当今游戏环境的各种需要,同时唤起人们的怀旧情结,满足人们对时尚、趣味和审美的不断追求,让玩家在娱乐中增长知识。

(二)目标设定人群

本游戏目前只在年轻人中最受追捧的苹果设备上运行,根据用户反馈以后会在多种平台上运行和推广。目标的受众人群主要以大学生和一、二线城市中的白领,因他们的生活规律比较紧凑,在较快的工作和学习节奏中,往往没有完整的时间去做自己的事情。游戏通过利用此类用户的碎片时间,使玩家能够通过游戏来放松心情。

(三)用户的体验设计

游戏界面是否美观、是否无障碍操作、能否适应目标人群,这些都需要经过一定的测试和在用户评论中得知。游戏GUI界面的主要功能就是能够让用户在第一时间快速开始游戏,而不是像普通软件那样一页页的翻看操作说明。

本游戏集合了现有App软件的各种特性,在实现画面和声音以及操控的和谐统一之外,对游戏菜单的简洁化处理和图标的直观化做了相应的设计。通过投掷骰子的方式选择相应问题,解答关卡的问题后通过投掷骰子的方式继续向前直到终点。全部操作过程只需手指触摸屏幕,游戏过程中玩家可以在了解各种文化知识的同时,结合诙谐搞笑的画面让知识的获取过程不再枯燥乏味,充分调动娱乐性与文化性,激发用户的学习能力以及游戏的创造性,为人与机器之间搭建情感的桥梁。

结语

游戏界面的可操作性,包括手眼协调、条件反射和难度递增等,是游戏可玩性的一个基本要素,对于操作复杂的游戏,还应具备供玩家解读和操作的相关资料,帮助玩家快速上手。通过对各要素之间的分析与研究,运用设计心理学、人机工程学、设计艺术等多方面学科的理论知识,探索出GUI界面设计的内在规律和核心理念。

可以预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触屏类游戏仍处于主流。界面的设计应该追求更佳的可用互效果,作为设计者还要有敏锐的时尚洞察力才能跟得上时展的脚步。同时,游戏图形界面的合理性和交互性无疑将是其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注释

[1] 刘金晓:《人机交互界面定制及生成工具的研究与开发》,9页,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2007。

[2] 拉斯基:《人本界面》,18~19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10页,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参考文献

1 Alan Cooper:《交互设计之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 拉斯基:《人本界面》,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游戏界面设计论文篇5

摘要:中国游戏正处于发展阶段,游戏专业制作人才紧缺,游戏专业教育相对薄弱。本文论述了通过对游戏行业的职业及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分析,明确了艺术院校游戏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并采用了从艺术设计及计算机软件应用、职业素质及技能等多方面设置游戏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艺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游戏专业人才的目标。

关键字:游戏文化;游戏美工;游戏设计;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随着中国游戏产业的崛起,国内潜在的巨大市场,政府的大力支持,带来了新的商业机遇。游戏专业测评运营、游戏专业人才培训、手机游戏开发、网络游戏开发、TV游戏开发等游戏产业链中产生了全新的投资项目,游戏职业是数字娱乐领域最具潜力的职业。而在游戏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时期,培养游戏专业人才已经成为游戏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随着游戏行业的快速发展,各大专院校纷纷开设相关专业,高等职业艺术学院作为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在培养市场急切需要的大量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有较强游戏设计能力的“应用型游戏艺术设计人才”方面起到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游戏行业的职业分析

“游戏”是一种具有特定行为模式,规则条件,身心娱乐及输赢胜负的一种现代娱乐形式。游戏开发是集游戏策划、游戏程序设计、游戏美工设计、游戏音效、游戏运营等多学科为一体的产业。通过对游戏行业的职业分析,我们就能明确艺术院校游戏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游戏开发团队的职业划分为:

从职业结构分析来看,游戏开发制作是由多专业人才组成的团队共同完成的。

游戏策划是一个高素质职业。游戏策划者的主要任务为进行游戏框架设定、游戏数据调配和平衡、游戏策划管理、系统分析及软件规划等。他对职业的要求是应具备市场的调研能力,对系统工程的操作能力,对程序、美术、音乐的鉴赏能力,对游戏作品的分析能力,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及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

游戏程序设计是游戏设计的核心,主要任务为游戏引擎设计及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开发等。游戏程序设计者应具有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精通计算机图形学原理并具有较强的数学分析能力,还要有丰富的游戏开发经验。

游戏美工设计在游戏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游戏片头动画还是游戏,都离不开美工设计。游戏美工主要任务是根据策划的构想和要求进行游戏中的原画设计、模型设计及特效设计。游戏美工设计师应具有深厚的美术绘图能力、扎实的绘画功底、良好的色彩感觉及创新设计意识。还应熟练使用2D及3D等软件。

游戏音乐创作者主要任务是根据游戏风格制定游戏的音乐。游戏中配以令人感动的音乐或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声音来烘托游戏效果。

游戏测试与支持的工作是测试游戏的品质优劣、测试运行错误以及游戏的服务器承载量等。

综上分析,将游戏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总结出来,即游戏开发的三大要素。游戏的筋骨:游戏策划。游戏的血肉:计算机技术。游戏的服饰:美工与音效。充分发挥和整合这三个要素,是游戏制作成功的关键所在。

游戏开发人才需要不同知识结构的人才,对于高职艺术院校游戏专业来说,培养目标如何定位是培养游戏开发人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艺术类院校游戏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

主导人类的思维模式分为两大类型:一为“理性思维”,是指运用逻辑推理的能力。“理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尽量地反映客观现实,并以此为基础做出相应的判断和行为。“理性思维”往往被认为显示了一位科学工作者的思维模式。二为“感性思维”,是指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能力。“感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借助人类的感性来反映主观和客观世界。“感性思维”一般是艺术工作者的意念特征。艺术院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艺术基础,以“感性思维”方式来进行学习和创作,逻辑推理的能力显得不足,所以要艺术院校中培养出能懂艺术设计又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音乐等的综合应用人才是十分困难。从与国外艺术院校的交流情况来看,如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游戏动漫设计院专业的课程设置都将培养游戏美工设计人才作为艺术学院游戏设计方向的主要培养目标。所以在游戏行业中,将游戏美工设计作为艺术院校游戏设计专业培养目标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职业分工和岗位群职业能力的要求。

游戏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游戏美工的开发和设计,重点放在游戏美工设计的专业能力培养上。我们将游戏的UI界面设计、游戏场景美工设计、游戏角色美工设计,游戏动作美工设计和工作流程等课程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尽量地做到直接与产业接轨,更快的适应针对行业中的各种工作。

3游戏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结构

3.1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艺术设计能力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艺术与设计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任何富有创造性的设计都必然渗透、交织和表现着美。设计与艺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启发。若没有深厚的美术基础,纯公式化的设计不会成为真正有创造力和感染力的作品,设计创造中充满了艺术的美感和想象力。艺术设计的宗旨是实用与美观的结合,赋予物质与精神双重作用。在游戏美工设计中的审美、直觉和想象等思维特征都孕育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充满了艺术的美感和想象力,游戏美工设计的最基本的专业素质就是美术基础。游戏场景原画设定,游戏角色原画设定及角色造型等是游戏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对游戏美工的设计能力和造型能力,对形体感知理解能力以及对游戏场景及角彩的认知和应用色彩表现的能力,以提高美学修养。(学生作品图1)

3.2加强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训练

游戏设计更有赖于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游戏是通过绘画艺术来诉说故事,用计算机技术来表现故事的一种娱乐活动,它与计算机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计算机技术为艺术设计创造了新的视觉空间,游戏中的场景及角色都需要游戏美工设计人员通过计算机各类图形设计软件进行艺术设计。这要求游戏美工设计者不但具有良好的美术基础,还应具备各类计算机图形软件的应用能力,使游戏美工设计者成为艺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综合性人才。

3DS MAX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游戏制作软件。它可以制作出高质量的游戏角色、动画及场景,也可以设计出特殊效果,是目前大多数国内游戏设计公司使用的三维动画软件;Photoshop是用于游戏美工材质贴图处理的基本平面设计软件。在课程教学中,应充分体现这类计算机软件课程的课程设置,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

3.3提高职业素质,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

游戏设计是科学、艺术、文学、哲学、心理学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设计。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高速发展,各款游戏的不断推出,电子游戏已经形成独特的游戏文化。一位好的游戏美工设计者不但具有良好的美工基础及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还必须了解玩家的心理及玩家的期望,使得绚丽的游戏场景画面及生动的游戏角色设计能够极大地吸引玩家,进而动心去玩这款游戏。所以在教学课程体系中也应设置如“游戏设计基本原理”、“游戏艺术设计概论”等课程,更好地了解玩家对游戏的所思所愿,使游戏场景及角色设计更贴近玩家心理需求。

游戏美工的任务是创造出游戏所有的视觉元素。目前游戏从网络游戏发展到次时代游戏,无论是游戏场景还是游戏玩家手中的角色变得越来越复杂,任务也越来越重。游戏专业设置的专业课程主要有游戏场景概念及设计、游戏角色概念及设计、游戏动画设计、游戏特效设计、游戏UI界面设计等课程。

游戏场景一般是指游戏角色之外的一切物体,游戏中的主体是游戏角色,它是玩家主要操控对象。游戏场景是围绕在角色周围与角色有关系的所有景物,是角色所处的生活场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历史环境。游戏场景概念及设计课程不仅仅是进行游戏场景各元素的美工制作,更重要的是注重游戏场景所在时空关系,游戏场景营造的情绪氛围等游戏场景设计的概念和思想,只有这样设计的场景才能营造出一个虚拟又接近于真实的游戏世界。(学生作品图2)

游戏角色就是在游戏中能够被玩家操控并具备全部或部分生命特征的生物形象。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玩家总是要扮演某个角色,角色是影响玩家带入感情的重要因素之一,游戏角色具有一定的形象特征、属性特征、性格特征、角色背景。除此以外,在游戏场景中还有非玩家控制的角色NPC,这些NPC不仅可以和玩家交流,还可自己在某个特定场景中交互,目的就是营造一个气氛,使玩家更容易被带入到游戏中。在游戏角色设计的课程教学中,要注意游戏角色属性的设定,体现游戏角色在游戏中的生命特征,思想特征。让学生能充分理解游戏角色不仅仅是用3D和PS软件来制作游戏角色模型和合理的布线,而且要设计出具有生命的游戏角色。(学生作品图3)

游戏美工设计中的UI界面是玩家与游戏之间的沟通渠道,这一点往往在教学中容易忽视。虽然游戏UI界面并不是游戏的内核,但只有通过游戏UI界面玩家才能够控制游戏,因此对游戏来说,UI界面决定了游戏的大部分内容。在游戏UI界面设计课程教学中要注重从设计人性化界面设计、简化控制模式、避免游戏界面干扰游戏显示区域几个方面来考虑,更要注重UI界面具有一定的游戏风格,使玩家进入游戏界面就被带入游戏的氛围中。

游戏动作制作是游戏美工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角色的形象及行为特征是通过角色的动作来表达。目前实时动作捕捉仪给动作制作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对于街舞和运动

类游戏动作制作应用实时动作捕捉仪真实地记录下每帧动作表现。但对于一般的非街舞和运动类游戏来说,应用计算机图形软件来调制游戏动作还是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游戏中行走、奔跑、攻击等动作都有游戏的特殊表现。游戏动作应具有的游戏感,游戏角色动作要求自然协调,但又不同与真实行为,更不同与影视动画中的动作表现,这就是游戏感给游戏制作人的新思想。所以游戏动作设计课程不但要学习骨骼和蒙皮的技术方式,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动作来表现游戏角色设定的属性特征。

游戏特效设计,每个游戏公司有不同的制作方法。但它与游戏引擎的功能密切相关,许多游戏引擎带有游戏特效编辑器,也有许多公司用三维设计软件结合他们自己开发的特效编辑器制作出精美的游戏特效。目前大多数游戏公司仍然用三维设计软件制作游戏特效。所以游戏特效制作课程以三维设计软件作为制作工具来进行游戏特效的制作。在教学中重点放在游戏特效设计、特效贴图的绘制及特效的基本动画。要结合游戏场景、游戏角色、游戏角色动作及剧情等来设计特效效果,并应用平面设计软件绘制特效贴图。

3.4与游戏公司紧密结合,加强游戏美工设计综合实训

游戏场景、角色、动作、特效等是游戏美工设计相互联系的有机体,是构成一款游戏的一件精美服饰。在课程体系中设置游戏项目综合设计,可以提高学生游戏设计综合应用的能力。我们在游戏项目设计中,聘请游戏公司的资深美工设计担任课程的设计及指导教学工作,选用游戏公司现行或以往的游戏美工设计项目作为游戏美工设计综合实训内容,并与游戏公司联合办学,使学生直接参与到游戏公司的美工设计之中。

4结束语

游戏美术是艺术和技术的有机结合体,二者缺一不可。艺术是整个游戏的灵魂,是视觉的感染力和冲击力的关键,也是大量创作内容所在。技术是基础,是整个游戏的载体。二者紧密结合,才能把梦幻般的虚拟世界展现出来。游戏美术师游戏艺术的创造者,对知识结构与游戏艺术的理解将最终决定一个游戏美术师的发展道路。所以只有充分分析游戏设计人才的需求结构及职业,明确高职艺术院校游戏设计人才的培养方向,合理设置教学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美术绘图能力、游戏艺术设计思想,并掌握游戏美工设计技能和方法的游戏美工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霆. 游戏艺术工厂[M]. 兵器工业出版社.

[2] 张涛. 3DS MAX 游戏美工设计风云[M]. 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

游戏界面设计论文篇6

在当前情况下,我国的游戏产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并且相关的政府部门正在大力的加强监管和引导。其中,针对游戏产业的发展也提出了相关的规定和要求,伴随着这一系列的发展,我国的游戏产业正在朝着自主研发的趋势大力发展。这样一来,加强游戏的策划和研究也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游戏产业来说,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参与者的兴趣,增强游戏的体验度等。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游戏产业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当然,游戏的成功与否是和整个市场有着密切关系的,它的相关策划工作将是研究的重点。加强对游戏策划阶段的分析与研究,将对整个游戏制作的过程带来较大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游戏的策划还要处理好和技术研发部门的关系,因为游戏策划是一项系统化和相对复杂的工作,它需要相关的编程人员给予技术上的支持,两者的结合才会开发出更加优秀的游戏。

1对于游戏策划的基本认识

一般来说,游戏策划主要的就是对游戏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它是游戏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前提准备。通常主要负责的是游戏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以及相关的游戏管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游戏策划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1 游戏的主体策划

对于一款游戏来说,首先的一点就是要做好整体的规划和设计,一般要对游戏的整体概念以及管理需要进行规定,这是整体游戏运行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更好的来管理整个游戏的必要前提。

1.2 游戏系统策划

一般的游戏系统策划就是对整个游戏规则的设定,一方面我们需要进行相关的系统规则编写;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进行相关的程序设计,这两者共同构成了整个游戏系统。

1.3 游戏数值策划

对于游戏数值策划来说,我们通常又把它叫做游戏的平衡性设计。因为游戏需要平衡各方面的规则,这也是游戏系统运行的要求,对此需要在关卡以及剧情上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和设计。

1.4 游戏关卡以及剧情的策划

游戏的良性运行,剧情以及关卡是尤为重要的一环,在这方面,游戏策划着需要对整个游戏的进度和发展进行编排,同时要设定好相关的关卡以及流程,其中关卡的难易程度都是需要积极考虑的问题。而剧情的设计就要从游戏的文案编写入手,它需要配合游戏关卡的需要进行安排。

1.5 游戏脚本的策划

一般来说,在我们进行游戏策划的过程中,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对游戏中脚本程序的编写,这和游戏技术开发的程序员是么密切相关的,但也有着一些区分。

2加强游戏策划的相关方法分析

在了解了游戏策划的相关知识之后,我们就要根据相关的要求来进行游戏的整体设计和开发,在这个过程中,要想实现良好的游戏效果,就要注重游戏策划的编排和设计,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游戏策划中注意新颖独特,能够很好的把握和抓住游戏参与者的好奇心、兴趣

对于一款游戏来说,重要的不是它有多么复杂的设计和庞大的系统作为支持,而是要让整个游戏带动玩家的兴趣和激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入游戏当中,拥有良好的游戏体验。所以,相关的游戏策划一定要选取好的角度,拥有好的设计理念,其中,好的设计创意构思是非常难得的。在这方面,游戏策划者的灵感创意占有较大比重,它不需要遵循某种呆板的规则和规律,重要的是有完美的构思和游戏架构。

2.2 处理好虚拟和现实的关系,让玩家能够在游戏的虚拟世界中有不同的境遇,进而给玩家以满足

游戏的策划需要我们打破常规以及现实生活的局限,这样一来也就需要在游戏策划的过程中敢于挑战一些常识性的原则,让游戏变得不同,进入更高的层面。例如,游戏玩家参与游戏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放松,需要有更加新奇的世界来进行引导,有时候不是为了完全的公平和公正,而是为了满足自己,进而体验到现实世界体验不到的快乐。

2.3 在游戏中展现自我,突破现实

展现自我是游戏玩家的一个重要心理特质,所以我们在进行游戏策划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一心理诉求,进而更好的在游戏策划中融入这一需求。例如在互动性很强的网络游戏策划当中,进行相关的设计就必须要考虑到它能够为玩家带来怎样的平台,通过游戏,玩家可以怎样进行自我展示,这些都是重要的问题。史玉柱在进行《征途》游戏开发的过程中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其中它会设定相关的规则,同时也创设了一个广阔的、自由的平台,能够让玩家们自己去竞争,其中,不同的玩家之间可以挑战,同时公布竞争结果,来实现下一轮的竞争。

2.4 策划游戏中的互动,体验交流的感受

交流和沟通是游戏策划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虽然,游戏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是人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交流和沟通都是普遍的心理诉求,例如分享各自的经验或者是开展交友合作等。所以,在进行网络游戏策划中,要注意增强游戏的互动性,同时对于不同的游戏来说,我们采取互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特别是对于休闲类游戏来说,它就要注意聊天功能的设计。总之,创设互动性的平台是为了更好的为游戏玩家所服务的,同时也有利于增强游戏玩家的满意度。

3游戏策划数值设计理论的实现分析

我们对游戏进行数值设计策划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整个游戏世界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有多媒体文件与网络应用程序处理技术相融合的数据模型世界。要想使输出设备能够对控制动作与操作方式以数据模型为载体表现出来,数值设计工作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不可小觑。一般来说,数值设计工作可以划分为初期设计、数据建模设计、数据参数设计以及实践运行检测这几大部分。笔者现以当前市面上关注度较高的养成类游戏中的拜师系统为例,对这种数值设计理论的实际效果进行详细分析与说明。

首先,系统要求拜师的基本前提为师徒两人必须同时站在NPC附近2单位格以内的位置,并由师傅角色主导进行拜师操作,若师傅或徒弟角色不满足以上基本前提,系统会自动弹出“附近无可拜师对象”等提示操作信息。在数值设计理论作用下,系统对于符合拜师操作的基本规范的终端用户能够自动执行拜师操作。一般来说,拜师成功之后师傅与徒弟两人的属性值都会得到明显提升,系统会自动提示徒弟获得某项由师傅传输的特殊技能或武器,该初始数值过程对后续游戏完成所产生的影响也是尤为深远的。紧接着师徒两人会共同参与到战斗过程中,师傅的各项属性与能力提升将直接影响到主角的成长与经验的获取。最后,当角色的各项属性达到一定条件后,师傅离去,主角得到相应的属性和经验增长。

参考文献

[1] 叶蓬.网络游戏的策划[D].武汉理工大学,2005.

游戏界面设计论文篇7

[关键词]教育游戏:社会建构;情境认知;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026―04

引言

Edutaiment这个经典的新兴词汇,自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出现以后,标志着计算机游戏的教育应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Edutainmen”是由英文“education”和“entertainment'’两个单词组合而成,是指教育中的娱乐形式,即通过在教学中使用各种娱乐形式,实现教育目的。一般学者称教育游戏为“Edutainment”或“educationalgames”。

近几年来,国外学术界和教育界把游戏作为学习工具的研究的文献大量涌现,探索将二者(游戏与教育)成功结合的会议和出版物呈现指数上升。教育游戏所带来的外显知识和默会知识为玩家提供了广泛的学习机会,如在数学、历史、科学、医学、问题解决、城市规划或者中世纪外交等领域。通过玩电脑游戏,游戏者能获得或建构自己的(依赖于理论起点)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丹麦的Simon Egenfeldt-Nielsen(2005)在他的《超越娱教:探索有潜力教育电脑游戏》博士论文里从教育学与心理学的角度对教育游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提出教育游戏是架构游戏与教育的桥梁,使游戏在人们的视野中“改恶从善”,游戏者在教育游戏的深思熟虑的设计过程中,在虚构的游戏世界里可以获得知识、技能、态度的情感体验:

Kurt D.squire在他的《重演历史:玩游戏文明III学习世界历史》提到在虚拟环境中学习者通过情境角色扮演来学习历史的革命,研究了教育游戏对于学生的策略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Meredith Dipietro&Richard E.Ferdig ect.的《建立数字化教育游戏理解框架的探索》(《Toward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Electronic Educational Gaming》)认为教育游戏作为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尚没形成规范的研究体系正面临许多问题,其对教育游戏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试图规范出一种多学科背景下教育游戏的研究框架。

国内关于教育游戏的起步较晚,最初的探索始于2001年先得教育联盟、华南师大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和奥卓尔公司联合发起的奥先游戏化学习研究中心,2002年春,奥卓尔组织了国内第一届游戏化学习研讨会,之后每年有不同形式的教育游戏培训、大赛、游戏化学习沙龙。2006年浙江大学举行了首届“娱教2006国际会议”,分专题讨论了游戏化教育与游戏技术专题研讨会,同年9月,“中国教育游戏研究网”开通标志着规范的研究组织正式成立。

教育游戏的出现诚如美国著名游戏设计师、教育专家Mare Prensky(2001)在其《基于学习的电脑游戏》《Digital game based learning》一书中指出:21世界的学习革命不是课程的数字化,远程网络学习的实现,也不是无线、宽带、即时学习(Just-in-time Learning)或学习管理系统的出现,真正的学习革命在于实现“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的理想状态。在数字时代,教育游戏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新方式,其广泛的应用前景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 游戏的起源及发展

1 游戏的起源

对游戏由来考证,不同时代的学者分别从哲学、审美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游戏是非目的性的消遣;康德则从愉悦人本身的角度把游戏提到与艺术平等的位置;德国诗人剧作家席勒把对游戏的认识提高到人的本质,在他看来“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是人”。在他看来,人类由于生活中受到来自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束缚,使人失去了理性和自由,于是人们利用剩余的精神创造了一个自由的世界,这就是游戏。

2 游戏的发展

游戏被视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千多年前,在希腊游戏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奥林匹克竞技运动。“游戏”的发展,经历了由低到高的三个发展阶段,即最普遍的是玩耍(Play),有一定规则的称为游戏(Game),规则化的游戏就称作体育(Spots)。在《辞海》中,所谓“游戏”是指“体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文化娱乐的一种――游戏一般都有规则,对发展智力和体力有一定作用”。《辞海》的定义中将传统游戏分为“智力游戏”(如下棋、积木、填字)、“活动性游戏”(如捉迷藏、搬运接力)和“竞技性游戏”(如足球、乒乓球)3种。

对于游戏特点的研究,众说纷纭,但不乏包含目标、规则、竞争、奖赏与结果(Dempsey,1996):Rieber(1996)提出游戏是自愿的(voluntary)、内隐的(intrinsicallymotivating)、主动参与(active engagement)虚构的(make-believe quality)。Malone(1987)提出游戏具有吸引人大四大特征,即具有挑战性、富有想象力、引发好奇心和掌有控制权。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米哈利,捷克仁米哈依(Mihaly CSikszentmihalyi,1990)在他的文章《沉浸:心理的最佳体验》(Flow:The psychology of Optimum Experience)针对游戏进行研究发现,许多游戏者在游戏时,玩家会聚精会神、全身心投入到情境中,并过滤掉周遭的所有不相关的知觉,能够完成在平时自己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伴有愉悦感,进入一种最佳状态,即被称之为沉浸状态(Flowstate)。

教育游戏正是看到了游戏的这个特点,试图充分利用游戏的这种最佳心理体验状态来设计有利于学习的教育游戏。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数字信息的浪潮席卷整个世界,电脑普及使得游戏的形式从传统意义上的游戏已经发展为我们平常所说的电子游戏vs非电子游戏两大类。本文主要探讨根植于非电子游戏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教育游戏(DGBL)。

二 教育游戏的进展

游戏研究的理论基础

大部分的研究文献表明贯穿游戏的共同主线是玩。游戏研究中的典型代表包括皮亚杰、维果茨基、杜威等在其研究文章中有所表述。这些学者的观点一直被引证在与电玩相关的文章中,因此它们的文章将被用作联系离线与在线游戏的基础。

他们的理论包含了学习者活动的本性,其理论相同之处在于都将学习者置于已有经验的学习环境中,他们通过挑战

和努力来克服环境中的障碍以获得有意义的知识。

皮亚杰(1952)讨论了游戏在儿童成长过程扮演了重要角色,它能提供学习者在无忧虑的状态下利用已有的知识去促进新知识的获得。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同化作用大于顺应作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电子游戏环境呈现给孩子们的学习空间,在这个环境里,孩子们的心理状态受到挑战,在游戏过程中,儿童并不是发展新的认知结构,而是努力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当前存在的结构。因此儿童在游戏中不能学习新的技能,但可以练习和巩固新近获得的技能。皮亚杰认为,游戏的练习和巩固作用十分重要,因为缺乏练习和巩固,许多新掌握的技能就会迅速丧失。

维果茨基(1978)提出的活动理论,说明游戏这个象征性的符号集作为个人在社会中建构知识的媒介工具。维果茨基强调游戏、认知和情绪发展的关系,认为游戏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原因在于游戏属于一种最近发展区内的活动。他认为,游戏是学龄前儿童发展的最重要源泉。游戏可直接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象征性游戏对于儿童抽象思维的发展――意义与实体的分离有重要价值。

维果茨基指出:“在游戏中,一个孩子的行为总是超越于他的实际年龄、他的日常行为:在游戏中,他比他本身的实际水平要高出一点。”在儿童的游戏中,儿童的言语、符号活动作为中介可以促进儿童认知水平的提高。维果茨基高度重视文化对心理发展的作用,他关于学前儿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游戏、言语的社会性起源、内化理论等方面。维果茨基认为一切心理过程都应当从历史的、社会环境及相互联系中加以理解。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中,最近发展区、活动、心理工具、内化是四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四个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关于教育教学的思想体系,这就是被西方人称之为“社会性建构”的思想。

三 教育游戏的进展

从Egenfeldt-Nielsen(2005)给出的图中我们清晰的看到在游戏发展的不同时期,电脑游戏与学习理论相结合产生的三代电脑游戏的教育应用,分别为第一代一娱教产品(Edutainment);第二代电脑教育游戏(puter games)和第三代电脑游戏的教育应用(puter games use)。在教育游戏发展的不同时期,教育游戏设计的理论基础不同,游戏关注的主体发生了变化,教育游戏表现的形式也不尽相同。

第一代教育游戏:行为主义观

20世纪80年代以前,第一代教育游戏理论是以改变学生的行为为起点,学习理论强调行为主义,直接观察刺激和反应,关注个体的行为。行为主义的所持的客观主义观点反映在教学上,他们认为:学习就是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的链;教育者的目标在于传递客观世界的知识,学习者的目标是在这种传递过程中来达到教育者所确定的目标,得到与教育者完全相同的理解。行为主义者根本无视在这种传递过程中学生的理解及心理过程,在他们看来,当学习者不停的反复操练某种技能时,学习就发生了。

娱教(Edutainment)是教育电脑游戏的一个子集,第一代的游戏理论的产品一一娱教产品,在英国媒介教育专家大卫・帕金翰(David Buckingham)看来,“Edu-tainment,是一种混和式的,紧紧依靠视觉化的学习材料,以某种叙述或类似游戏的较少说教的方式展开的学习类型”。第一代娱教产品在市场占有和市场分布上区别于商业计算机游戏。大部分的娱教产品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与其他具有竞争性的视频游戏相比,它的设计过于简单。它的任务非常重复、设计不当,不支持学习者进一步的理解。在行为主义指导下的教育游戏存在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缺乏内在动机一娱教更多的通过奖赏来刺激外部动机而不是内部动机。奖赏具有随意性。例如,完成某个水平得到点数。而内部动机则是达到某个水平的情感体验。

・缺乏整合学习体验:通常娱教缺乏将游戏体验与学习体验进行很好整合,这将导致学习变成强者游戏体验的附属。玩家将集中精力玩游戏而不是从游戏中学习。

・操练学习原则:娱教活动的学习原则通常是鼓励学生操练思考而不是理解。这就意味着你将持续强化诸如“2+2”这类简单数学问题结果的记忆,而不是必须理解2+2=4的潜在学习规则。

・仅仅是玩游戏――大部分的教娱名称仅仅来自经典游廊的名称或者在一个你可以置身其中移动的简单的冒险游戏。这种派别的游戏很少有创新,尽管可能有例外。

・预算少――以娱教命名的产品通常预算资金比商业计算机游戏的要少,比其他的尖端科技就更少了。

・没有教师参与――娱教从不要求教师或父母参与。相反,娱教认为学生只是放在教娱冠名下的计算机面前学习预定的内容和技能。不需要涉及教师、父母的指导和帮助。

・分布与市场――他们的分布与市场销售区别与商业计算机游戏,例如他们通过书报亭、超市、学校和家庭杂志等渠道销售。

基于以上缺点,第一代教育游戏一娱教产品未能将计算机游戏整合到学习中。因此,学习体验的关注点从教育部分转移到游戏部分。这种结果弱化了学习体验,特别是当玩家考虑即时任务问题时,他们不愿花很多时间在教育体验,而是愿意赢取更多的时间花在游戏体验上。他们并不关注对学习者技能、内容和态度的培养。

第二代教育游戏;认知建构观

20世纪50年代以计算机模拟为主的认知学习理论的创建与发展,学习理论的研究如加涅提出的学习信息加工模型,并根据其信息加工原理设计教学。20世纪80年代,第二代教育游戏采用认知主义者的观点,如信息加工的理论家,基本上还是采取客观主义的立场。他们认为世界是由客观实体及特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所组成。他们与行为主义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学习者内部的认知过程。教学的目标在于帮助学习者习得这些事物及其特性,使外界客观事物(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其内部的结构。

第二代教育游戏发展是基于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者成为注意的中心,由关注学习者的外部动机转向内部动机。学习者已不是一个“黑箱”,他们有先前的知识、观念、概念和不同的图式。第二代教育游戏理论是以电脑游戏来实现教育的目的。玩家试图建构的教育电脑游戏,它以多种方式呈现信息来适合不同的学习者,以不同的方式接近同一主题。同时,第二代多媒体也支持玩家按照自己的进度和能力进级;它区别于第一代游戏理论的特点在于更关注元技能:问题解决、分析、感知和空间能力。这个趋势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手眼协调,问题解决和其他认知技能的仔细研究。在许多计算机游戏和教育者问题解决能力参数级别显示,玩电脑游戏能极大的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认知理论强调个体通过主动的心理建构活动来获得那种能真实反应客观规律的认知结构,形成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个体的主动建构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通过感觉登记、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反应等一系列合理、有效的心

理加工程序来对信息进行转换、编码、储存、提取与应用。认知能力的形成取决于个体的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皮亚杰和早期布鲁纳的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但相对而言,他们的认知学习观主要在于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换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

第三代教育游戏:情境学习观

第三代教育游戏的学习理论主要是指情境学习理论,“从认知到情境这种学习范式的变革,其理论取向由对学习者的关注转向更重视社会一文化、情境学习、建构主义和关注环境的变化。由图中可以看到,第三代计算机游戏的理论,其游戏理论的关注的主体在于电脑游戏的教育应用,这里我们统称之为“教育游戏”,其关注的关键词在于“有意义的、社会的、交互的、结构的、文化的”。

兴起子20世纪80年后期的情境认知理论它被认为是提供有意义的学习并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转换的重要认知工具。它的产生一方面由于受到认知科学、生态心理学、人类学以及社会学等学科的共同影响,另一方面源于当时学校教育脱离实际、知识惰性化等状况的不满,学习的研究取向逐渐由认知转向情境。情境认知理论关注物理的和社会的场景与个体的交互作用,认为学习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情境而产生,情境是整个学习中的重要而有意义的组成部分,情境不同,所产生的学习也不同,学习受到具体的情境特征、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正如情境造就个体的认知的同时,个体思维和行动也同时塑造着情境,正是这种互动的过程促进了个体的发展。

建构主义是联通第二代游戏和第三代游戏的桥梁。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认识却因人而异。我们认识世界,是基于自己的已有的经验来建构,或者至少可以说是在解释事实,我们个人的经验世界是基于我们大脑创建的,由于我们个人经验以及对事物信仰不同,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所以建构主义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他们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第三代教育游戏并不只关注具体的计算机游戏,而是关注计算机游戏应用的更广泛的过程。它强调提供社会情境的关键角色,这个情境促进学习者在适当的场合提出正确的问题。在此,教师是作为促进者、作为联系学校,平衡教育电脑游戏经验的中心。学习者从其他实践和从其他实践中吸收经验来扩大电脑游戏范围,仅仅从玩中学。第三代很少感兴趣在计算机游戏的实际内容,而是更多的集中在学生对计算机游戏的参与(Egenfeldt-Nielsen,2005;Gee,2003:Squire,2004)

由此可见游戏正是为情境认知理论提供了实践的场所。第三代教育游戏理论承认第二代认知观,承认认知的具身性,就是说认知源于与世界的身体相互作用。具身认知运动的基本见解:我们的心智、理性能力都是具身的(embodied)它们依赖于我们身体的生理神经结构和活动图式(schema);认知过程、认知发展和高水平的认知深深地根植于人的身体结构以及最初的身体和世界的相互作用中。情境力量特别强调个体与特定的社会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个体在参与团体的实践活动中,团体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来传递团体的经验与社会规范,个体在不断建构自己的实践能力的过程中也作为团体的一员,塑造和发展团体。

四 结语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清楚看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娱教(Edutainment)被用这个经典的式子来表达注定了游戏与教育的“联姻”。自此,基于学习理论的教育电脑游戏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人们开始意识到教育游戏设计所呈现的知识不再是简单的抽象表征,不再是事实和规则的堆积:不再是抽象、简化和去情境化的概念(Brown,Collins,&Duguid,1989):相反,教育游戏设计过程中,知识将呈现一种动态的建构与组织。教学依赖于多任务的、情境化的复杂环境下、学生通过实践共同体(Communities of pactice)与他人、工具、和物质世界进行互动的社会换活动中学会了自我导向、问题解决和元认知技能。

尽管情境理论在某些方面比认知理论更为合理,但由于情境理论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在某些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与证实。比如,该理论没有明确地说明在各种复杂的学习环境中有效教学支持的特征、缺乏有效的教学支持。教育游戏并不一定能建立起与现实世界相类似的现象,但他们能补充课堂学习的经验;

游戏界面设计论文篇8

关键词:色彩;手机游戏;设计;游戏美术;游戏引擎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1-02-0039-03

The Analysis of the Game Art in the Mobile Interface

ZHANG Zhan-yu(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Abstract :color cell phone game interface determines the players for this kind of mobile phone games impression is good or bad, and acceptance, the impression of players through the game interface to download the game to experience the content, especially in interface design, we should not only difference with the traditional fine arts, And to make the art of the game include the techniques of traditional art and innovation, at the same time also need a leisurely game engine is used to implement the art of visualization, in this paper, the game from the art of colour and interface design for mobile games as well as the significance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is studied.

Key words :color; mobile games; design; game art; the game engine

Internet :.cn

曾经,我们拿着只有简单通话功能、无聊时只能玩内置的俄罗斯方块、贪吃蛇这类简单的游戏,短短数年间,无线通讯业务,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手机用户数量增加,现在我们拿着大屏幕手机,随意下载者APP。

而随着目前手机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且技术的成熟,手机产品的外观、工艺流程、尺寸大小日渐趋于统一。十几款品牌的手机放在一起大同小异。那么,唯一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的就是色彩,手机游戏亦是如此。

一、游戏美术区别于传统美术

游戏美术,广义上来讲,我们将一切在游戏中所能见到的画面都称之为游戏美术,其中包括游戏场景、造型设计、UI设计、二维动画设计、二维人物设计、三维动画设计、三维人物设计、特效等。如果说,游戏程序是将游戏具体化,那么游戏美术就是讲游戏中的世界完整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一个游戏能否吸引人们眼球、能否给玩家体验上带来,很大因素是取决于游戏美术人员的功底。游戏美术设计包含一定的审美理念、对于表现艺术的手法和对于游戏的理解,游戏美术是游戏中世界的创造者,所有关于美术的创意和想法,都要通过游戏美术设计人员利用2D、3D软件来实现游戏的外观外貌。游戏的工艺流程既属于艺术又属于工业设计,其设计范围包括造型设计、场景设计、镜头设计、人物设计等,为了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借助一些工具、软件来实现。

传统美术,是人与自然、人与生存环境、人与人三个方面分别进行研究,并根据作画者对于其中的理解而进行的再次表现艺术。其作品中表现了作画者对于自身和时间的思考。其特点为:一,具有散点透视。由作画者所居住的环境、国家等来决定其作画风格、外观。主要面向时间、人、时空。二,线描手法表现气韵,更加注重内心信仰的表现。所谓“写意画型”。三,不受宗教、神学的束缚。内容丰富、作画酣畅淋漓。

与传统美术的对比,游戏美术更注重的是“设计”,主要表现为服务于于游戏美术所载的主体―游戏,中的场景气氛、角色概念设计、装备设计等,全凭美术设计人员的思维具象化,来确定的游戏制作整体风格。

二、游戏美术对于手机游戏的意义

不论什么形式的游戏,其可视化表现形式必然是由游戏美术设计来负责表现的的,其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与传统美术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尤其是手机游戏,是这两年才兴起的,是非常潮流的。

早先,游戏技术层面大多都是由游戏程序人员负责的,这些人员大多都是计算机人员,他们由于专业的限制,使得这些技术人员在游戏美感、游戏美术设计上稍显力不从心,导致早期的游戏十分的缺乏美感,甚至在美术层面上显得略有不足。现如今,手机游戏的火爆并大规模普及,使得游戏美术在手机游戏中的比重变得十分重要。于是乎,有大量的人员投入到游戏美术行业中去,同时,一些计算机技术人员通过对于艺术设计的培养,不断提升美感,使得手机游戏的质量得到了质的提升,使得美术设计与科学技术结合的浑然天成,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交叉式的游戏与美术设计学。

随着科学技术与人们物质生活提高,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将手机游戏在可视化方面也就是美感的提升,而是要将游戏美术设计达到在人的精神层面的高度。手机游戏在其美术造型、美术场景或是美术元素中,可以完整体现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这时,手机端游戏的美术审美向玩家表达的不仅仅是在游戏创造的虚拟的幻想世界,而是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所以手机游戏的美术设计也具有表达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三、游戏美术中色彩的搭配

受众在接受一款游戏的时候,游戏最先给他们带来的体验就是游戏美术中的色彩,游戏的ICON、UI等,能否给玩家带来强烈的体验,能否给玩家爱带来强烈视觉冲击,对一款游戏是至关重要的。

游戏美术中色彩搭配对于手机游戏的意义主要在于游戏中的情感宣泄、文化的传播、交互的艺术等。游戏色彩不仅仅想玩家传达了游戏的信息,而且,又向玩家展现了灵动的界面语言。色彩对于手机游戏的作用逐渐提升到了一个不可替代的地位。

为了提升游戏对于玩家的影响,体现游戏的文化层面,就要在游戏色彩上将技术和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用色彩语言高效的向影响玩家的体验。 那么我们如何最高效率的用色彩向玩家传达想要表达的信息呢?首先,游戏美术中的色彩,应该在于精而不再多,色彩过于多会显得游戏界面过于花哨,颜色太少,又使得游戏界面给人的体验不能够足够吸引人的眼球。所以,色彩必须用的恰到好处,这对美术设计者的能力要求较高。其次,要能够迎合绝大多数玩家,游戏美术,对于不同的游戏风格,展现给玩家体验是不同的,会根据不同的游戏内容而变化,同时,也要符合玩家的欣赏水平,由于玩家大多数来自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职业环境,他们的文化程度,受教育程度,美感等诸多因素,导致游戏美术给他们造成的影响也不一样,,基于此,游戏美术设计师在手机游戏界面设计和游戏美术的实现时就需要吸收不同的意见,并且把握整体的美术风格可以被大众所接受,这也是个很大的挑战!

四、引擎对于游戏美术在手机游戏的作用

随着智能手机在师姐范围的普及,手机游戏成为网络游戏之后游戏领域另一个发展的主流趋势,Unity3D引擎自身具备所有大型三维游戏引擎的基本功能,同时,一款有优秀的集合2D、3D为一体的,支持多平台的强大的游戏引擎Unity3D也为中小开发者开辟了一条道路。

在一款手机游戏中,游戏美术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一款优秀的游戏引擎对于手机游戏中游戏美术设计的实现,是极为重要的。U3D不仅仅是一款优秀的游戏引擎,同时,它作为一个划时代的游戏引擎支持Windowns、Mac、Wii、iphone和Android等平台的移动开发工作,Unity3D自身具备多有大型是哪位游戏引擎的基本功能,例如高质量渲染系统、高级光照系统、例子系统、动画系统、地形编辑系统、UI系统和物理引擎等,而且整体的视觉效果也不亚于现在市面上的主流大型3D引擎,而且,Unity3D还开发方了免费版本,虽然简化了一些功能,但却为开发者提供了Union和Asset Store的销售平台,这对于游戏制作者是个很大的优势。最重要的是它对于初学者非常的友好,使得游戏开发成本大大降低,广受学生、重度游戏开发者、独立工作室的亲睐。

结论

我国的手机游戏起步较晚,在制作过程中,主要表现在过分的最求快速生产,作品质量参差不齐,真正踏踏实实的能够将手机游戏中的游戏美术做的优秀的少之又少,相比较国外的优秀作品,仍然存在不足,所以我们必须足够重视游戏美术对于手机游戏存在的意义,才能够真正的把国产游戏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美]E.H.贡布里希.秩序感[M].范景中译著.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李彬彬.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4]李鸿明.基于手机游戏中的人机界面交互设计及应用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5]李瑞森,王至,吴慧剑.Unity3D游戏场景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6]催唯.视觉传达色彩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7]董虫草.艺术与游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