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游戏指导论文8篇

时间:2023-04-17 17:22:23

游戏指导论文

游戏指导论文篇1

关键词:游戏文化 超游戏文化 小学生汉语学习 活动理论

一、引言

游戏作为一种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被广泛应用于语言教学中,尤其是儿童语言教学。维果茨基及其学派所提出的社会文化理论,包括游戏理论、活动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等为游戏和游戏教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维果茨基采用社会文化历史的观点解释人类认知的发展,认为人类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王光荣,2004)。在游戏研究方面,维果茨基坚持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认为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强调游戏是幼儿同化的最佳方式(吕晓、龙薇,2006)。而活动理论经过长期的发展、完善,也为游戏和语言游戏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第一代活动理论重点强调中介概念,活动系统由主体、对象和中介工具组成;第二代活动理论除了主体、客体、中介工具等核心要素之外,还包括共同体、规则、分工等调节要素;第三代活动理论又加入了网络的元素,主张建立活动系统网络。(于璐,2011)

根据上述理论,游戏中的学习不仅包括玩游戏过程中的学习,还包括玩游戏之后的另一维度中的学习,这两方面共同构成了游戏文化。Dongwan Ryu(2013)调查研究了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在游戏中学习英语的全过程,指出游戏和学习之间的关系不仅在于学习者参与到游戏中,而且还在于游戏后的互动交流;并将“游戏文化”分为“玩游戏的过程”和“超游戏文化”两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部分,指出游戏参与者并不是单独地通过玩游戏或超游戏文化来学习语言的,而是通过综合的游戏文化来学习语言的。所以,玩游戏过程和超游戏文化中的语言学习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共同构成了游戏文化,进而使学习者在这种情境中提升语言水平。

由此可见,超游戏文化在语言学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到目前为止,国内的相关研究仍然仅仅停留在玩游戏的过程和课堂游戏层面,鲜有人关注到超游戏文化和课后游戏。目前在海外汉语教学中,尤其是在小学生汉语教学中,游戏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和环节。那么,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课堂上,小学生是如何通过游戏进行汉语学习的呢?超游戏文化在小学生汉语学习中有什么表现和作用呢?

据此,本文以澳大利亚大南方文法学校(Great Southern Grammar School)为例,调查了小学生的汉语游戏学习情况,并结合活动理论和游戏文化的已有研究作了分析,尤其强调了超游戏文化的作用和发展前景,以期能够丰富小学生游戏教学研究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研究。

大南方文法学校位于澳大利亚西澳洲最南部的奥尔巴尼(Albany)地区,是一所“K-12”(从幼儿园至12年级)一贯制全日制私立学校,分为学前部、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共800余名学生。该校于2015年初在小学部(1-6年级)全部开设汉语课程。小学部共180余名学生,从一至六年级共10个班。所有学生第一语言都是英语,汉语课是作为他们的第二语言课或外语课。针对该校的实际情况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汉语课运用了大量的游戏活动来带领他们学习汉语并感受汉语文化,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所学校的游戏教学和学习情况对于调查小学生汉语游戏教学具有代表性。

二、课堂游戏过程中的汉语学习

(一)汉语课堂游戏

课堂游戏是一种有组织的活动,包括一个特定的任务或目标、一套规则、游戏者之间的竞争,以及游戏者之间沟通所用的语言(韩鑫兴,2009)。从广义上说,语言课堂游戏指二语课堂教学中一切有组织的语言活动;从狭义上说,语言课堂游戏指在二语课堂教学中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巩固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以趣味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内容穿插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活动;目的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而达到二语教学效果。(曾健,2006)

在澳大利亚大南方文法学校的小学生汉语课堂教学中,游戏活动出现在每一节汉语课中。例如,利用“抛绣球”“N-1”“传递信息笔”“猜词与抢答”等游戏来强化练习所学词语;利用“萝卜蹲”游戏来操练家人称谓;利用“模仿动物”游戏来学习动物词语;利用儿歌《两只老虎》及其动作和手势来学习汉语数量词短语和其他句子;利用“筷子夹乒乓球”“画脸谱”“叠龙舟”等文化游戏活动来学习文化知识等。游戏应用于汉语教学的各个主题、内容和环节,起到了积极的效果,促进了学生的汉语学习态度和动机。

我们以“汉语课上,你最喜欢什么”为题,通过口头提问和访谈法(主要针对1~2年级小学生)以及问卷调查法,针对该校小学部1~6年级全体181名学生进行了汉语课堂游戏活动的态度调查,其中1~2年级(6~8岁)44人,3~4年级(8~10岁)48人,5~6年级(10~12岁)89人,均为有效反馈。答案选项为:A.“所有事情”,B.“课堂游戏活动类”,C.“与语言本身相关”,D.“与教师相关”。调查结果如表1。

表1显示,学生最喜欢的汉语课内容中“课堂游戏活动类”的数量占到了决定性的地位,分别是78%、87%和92%。此外,学生在课堂游戏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内在动机”,且随着年级的增加,自主性不断增强,对游戏的“内容性”“文化性”有更高的要求和期待。由此可知,课堂游戏活动对小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二)活动理论与课堂游戏过程中的汉语学习

根据活动理论,结合Dongwan Ryu(2013)对游戏过程中的语言学习的分析,小学生在汉语课堂游戏活动中的学习,属于“玩游戏过程”中的语言学习。小学生(主体)在汉语课堂中,通过一系列课堂游戏活动(协调工具)来学习汉语(客体),即参与到了有结构的、以特定学习目标为导向的汉语学习活动中。

课堂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一种简单的情境,学生可以参与到游戏的角色对话中,从而学习到汉语语言及文化知识。但是,玩游戏过程中的汉语学习具有较高的限制性。学生只是参与到“游戏者―游戏”的活动中进行汉语学习,而不是“游戏者―游戏者”的活动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通过玩游戏来学习简单的词语和句子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玩游戏的过程也缺少真实的互动,游戏的内容、时间、规则、目的等已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这就激发了他们参与到课后的“超游戏文化”的汉语学习活动中,进行更多真实的练习、分享、合作和实践。

三、超游戏文化中的汉语学习

(一)超游戏文化

超游戏文化是一种受到课堂游戏的激发,学生自发形成的游戏延伸的环境和活动。游戏在课堂之外得到了延续和升华,并获得了新生命,从老师安排的“游戏中”的活动升级为“超游戏文化”。在超游戏文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与其他同学、朋友或家人一起练习、交流、讨论、思考和实践等。

课堂游戏虽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学生对游戏内容和性质的更高要求,所以学生在游戏之外或课后就会自发形成超游戏文化。这种超游戏文化是课堂游戏活动的延续和升华,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练习、思考和实践,是汉语课堂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和提升,对学生的汉语学习也起到了更加积极有效的帮助。

鉴于此,我们也对该校小学部3~6年级(8~12岁)全体137名学生进行了一项关于小学生汉语学习超游戏文化的调查。调查的问题是:在课后或回家后,你有没有将你在汉语课上的游戏内容和经历告诉其他同学、朋友或家人,跟他们一起对此进行讨论、练习,或者教他们汉语游戏内容,或者去查询更多资料?如果有,有什么表现?

调查的方法包括:1.问卷调查法:采用开放式问题的问卷。2.观察法:观察他们课后的汉语学习活动,如分角色练习、小组讨论、练习歌曲等;并通过和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聊天,了解他们课后的汉语学习环境。

调查结果显示,在137名学生中,有109名学生作出了肯定回答并给出了具体表现,占到80%。其表现为:

第一,表达汉语游戏经历并讲述汉语内容。如:向家人讲述汉语游戏、活动、歌曲、故事等汉语课内容;跟家人讲“孙悟空的故事”等。

第二,跟他人一起进行小组式的讨论和练习。如:下课后和同学一起看十二生肖、脸谱等相关图片并进行讨论;和同学一起练习中文歌曲;和同学一起分角色练习汉语对话,如“买东西”主题对话等。

第三,以汉语游戏规则为依据,教他人学习汉语内容。如:教家人唱汉语歌曲;教家人或朋友说汉语词语和句子;教他们学中国功夫等。

第四,主动思考、探索和应用。如:查找十二生肖的来源并查找自己与家人的属相;思考并搜索“孙悟空的故事”;主动地用汉语跟中国人交流等。

结果表明,受到课堂游戏的激发,绝大部分小学生在课后能自发地与其他同学、朋友或家人一起,分享课堂游戏经历,进行讨论、练习,还会指导他人学习汉语,进而形成了汉语学习超游戏文化,在这种环境中操练和提升汉语。这种超游戏文化,突破了课堂游戏活动的限制,学生们在其中可以自由分享、讨论,可以更加积极地互动、练习、思考和应用。超游戏文化中的汉语学习活动,形式灵活、自由,满足了学生对游戏内容和性质的更高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因此对学生的汉语学习更有帮助。

(二)活动理论与超游戏文化中的汉语学习

根据活动理论,结合Dongwan Ryu(2013)对超游戏文化中语言学习的分析,小学生在课后已经参与到了超游戏文化中的汉语学习活动中。小学生(主体)受到课堂游戏的激发,在课后也自发地与他人一起,对汉语课堂内容进行讨论、练习或思考(协调工具),进而参与到课后的汉语学习活动中(客体),来操练汉语并提高汉语学习水平(结果)。

此外,活动理论还包括规则、社区和劳动分工。这里的“规则”,是课堂游戏规则和汉语规则的类推。这里的“社区”,是小学生课后自发形成的小组合作空间,是社会文化视角下的个人与他人一起生活和学习的“个人学习环境”(于璐,2011;杨莉娟,2000)。在这种类似于“社区”的小组合作空间和学习环境中,学生与其他同学、朋友或家人一起,分享课堂经历,进行讨论、练习,学生也会指导他们学习汉语或做汉语游戏,进而参与到“超游戏文化”中的汉语学习活动。这里的“劳动分工”,表现于“行动者”(学生)和“指导者”(教师)的双重身份。一方面,学生处于“行动者”的身份,与他人一起分享游戏经历、讨论和练习。另一方面,学生还作为“指导者”的身份指导他人学习汉语。这是相互转换、相互促进的过程。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游戏是超游戏文化的先导和基础,超游戏文化是课堂游戏活动的延续和升华,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练习、思考和实践,是汉语课堂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和提升。学生参与到超游戏文化中的汉语学习活动中去分享、练习、互动、讨论思考、应用,进而使他们更加积极热情地参与到下一次课堂游戏活动中去,他们对汉语课堂游戏活动的要求和期待也会继续提高。所以,在汉语学习中,玩游戏的过程和超游戏文化是相互促进、紧密联系的,这两个方面不断融合,构成了汉语学习的游戏文化,进而使得学生们在这种游戏化的汉语情境中学习汉语并提升汉语水平。

此外,根据社会文化理论和活动理论,我们认为超游戏文化中的汉语学习更加真实、主动,更符合维果茨基提出的“社会文化”和“活动”内涵,也更有利于汉语学习。所以在小学生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安排汉语课堂游戏活动;另一方面,是要积极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汉语的超游戏文化环境,引导、帮助学生参与到汉语学习超游戏文化中;课堂游戏活动的设计要结合超游戏文化环境,激发学生在课后继续参与到汉语学习中,让他们更加真实积极地进行互动、讨论和练习。最后要结合汉语教学规律,提升游戏的交际性、情境性和文化性,形成适合各阶段学生汉语学习的游戏文化。

我们知道,海外汉语学习最大的困难在于学生是在母语环境中学习汉语的,缺乏能够让学生练习、巩固课堂所学汉语知识的真实环境,而且小学的汉语课堂教学时数较短,很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我们认为,小学生汉语学习的“超游戏文化”恰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样的不足,值得在海外汉语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推广,因而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Dongwan Ryu.Play to learn,Learn to play:Language

Learning through Gaming Culture [J].Recall,2013,(2).

[2]韩鑫兴.试论游戏教学法在小学初中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吕晓,龙薇.维果茨基游戏理论述评[J].学前教育研究,2006,

(6).

[4]王光荣.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西北师

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5]杨莉娟.活动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观[J].教育科学研究,2000,

(4).

[6]于璐.活动理论与当代教育[J].学理论,2011,(11).

[7]曾健.游戏在二语习得和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

游戏指导论文篇2

【关键词】幼儿教育 游戏活动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13-01

1.我国幼儿园组织与指导游戏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规模的扩大,在幼儿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上出现了如下问题,首先是幼儿园老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清楚,不能正确的发挥其主导地位,往往出现放任自流和干预过度的问题;其次是在幼儿园的环境建设上不太科学和理想,出现了软件和硬件都不足的现状;最后是在幼儿的游戏的活动的管理上和时间安排上还存有些不足,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出现了管理混乱和游戏活动不顺利进行的状况。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如下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游戏活动。

2.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的组织和指导的策略。

2.1 教师要正确把握角色的定位,发挥其主导作用。

要明确教师角色正确定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教师要发挥游戏的观察、记录者作用。

观察是教师实现目标,追随孩子需要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游戏组织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看、听、想、记等方法来观察孩子游戏的动作,揣摩他们的心理,分析他们的行为,以提供合适的游戏活动材料,为下面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提供书面材料。

其次,教师要发挥游戏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用。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始终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引导有助于幼儿准确的表现出游戏内容,发展游戏构思。

再次,教师要发挥游戏的合作者作用。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无论是集体游戏、角色游戏、器械游戏、玩具游戏,孩子们都喜欢。幼儿园就是幼儿游戏的天堂,因为我们都在游戏中学习,学习中游戏,无论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和游戏有关。老师天天挖空心思的创编各种游戏去迎合幼儿爱玩的天性,当然也要成为他们游戏中的一个伙伴,去做幼儿们的游戏的合作者。因为大家一起玩,快乐可以一起分享、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游戏中发展是我们老师最大的心愿。

最后,要发挥老师的适度介入指导作用。

幼儿的游戏活动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时机的随意提供帮助。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理念: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游戏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所以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具有敏锐地观察力和判断力。比如当孩子在很专注、很顺利地进行游戏活动时,老师最好不要在此时去打扰他,以免中断孩子的思维、影响孩子的活动。如果教师发现了幼儿游戏的问题,需要介入游戏,须找好最佳的时机。

2.2 创设良好的游戏组织和指导环境

在教师角色明确定位和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想顺利的组织幼儿园游戏的开展,还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组织和指导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组织和指导环境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欲望,为下面游戏活动顺利的组织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创建良好的游戏组织和指导环境可以分为创建宽松的物理环境和创建开放的心理环境两部分。

宽松的物理环境,可以分为户内和户外游戏环境,其中,有些部分或区域是常设的,有些是可以随时改变的。户内游戏环境,可以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划分不同的活动区,要有充足的游戏材料,各个活动区的材料应按需要平更换,不能一年到头一个样。

开放的心理环境,即为幼儿开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精神环境。精神环境主要是指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包括幼儿与教师,教师之间,幼儿之间的关系乃至幼儿园的园风、班风。教师要从多方面入手让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她们对班级、对游戏活动产生热爱。

2.3 合理安排,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

充足的游戏时间是保证组织幼儿游戏顺利进行的决定性条件。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充足、宽裕的游戏时间,让幼儿自由地去玩去活动。为此,教师可利用幼儿的晨间活动、饭前饭后、离园前后及其它环节的零散时间开展各式游戏活动。

对于学前的幼儿,根据其的年龄不同,开展游戏的时间长度也应不同。例如:对于年龄小的幼儿,他们正规集体学习的时间较短,那么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用于游戏活动;相反,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他们正规集体学习的时间较长,相对来讲他们进行游戏的时间就会缩短,但是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都应保持在一个小时左右。

2.4.为幼儿建立合理的游戏常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游戏的开始的前面或者游戏过程中,教师要给幼儿多讲讲游戏常规游戏常规就是指幼儿在集体中开展游戏活动时,对幼儿不适宜的行为禁止或适宜行为的允许的经常性规定。游戏常规的建立不是对幼儿游戏的限制和束缚,而是更好的培养幼儿一种良好的游戏行为的习惯。幼儿游戏的常规一般由以下几点构成:

⑴爱护玩具,不随便破坏玩具。

幼儿园里的玩具是供全体小朋友使用和玩耍的,幼儿在游戏时应爱护和不能随便破坏玩具。

⑵共享玩具,不霸占和争抢玩具。

玩具是大家的,幼儿在游戏时,可以拿自己喜欢的玩具,可以和大家一起玩,可以交流或交换着玩等。若幼儿在争取不到自己想要玩的玩具时,不能抢夺别人的玩具;在得到自己喜欢的玩具时,同样也不能霸占。

⑶学会物归原处。

在孩子不想玩或游戏结束时,教师应指导幼儿不能把玩具随便乱放,应物归原处,从哪里取来就再放回到哪里去,以便供其他幼儿的使用和玩耍。在收拾玩具时,对于年龄较小的、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孩子,教师可以协助其完成;对于年龄大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让他们独立完成。

3结束语

总之,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教育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幼儿教育中,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教育形式和手段,它不仅可以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而且还可以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全面教育和能力培养。基于游戏在幼儿教学的重要性,本篇提出的关于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的一些策略,希望对以后的幼儿游戏教学和幼儿园的建设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学前游戏论》,主编:丁海东,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2001.11

[2]《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主编:刘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学前教育》2005年12月

游戏指导论文篇3

关键词:大学生;电子游戏;客户满意

一、背景

中国的电子游戏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令人震惊。由于广大用户群体的支持和发展,电子游戏已成为全球信息产业的一大亮点。《2008年度中国游戏产业调查报告摘要》显示:2008年中国网游用户数达到4936万,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183.8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76.6%。目前,中国电子游戏市场的发展,呈现出的特点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用户数量增长迅猛;竞争日益激烈,市场集中度下降。

二、文献综述

电子游戏,又称电玩游戏,是指人通过电子设备,如电脑、游戏机等,进行游戏的一种娱乐方式。电子游戏有着虚拟性、无限性、自由性等特征,人们可以随意设定自己的身份,不受时空的限制,自由度极大,从而给玩家带来不断变化的新鲜体验。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电子游戏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按照游戏内容分,包括角色扮演类、动作冒险类、射击类、赛车类等;或分为益智休闲类、社区类和大型网络游戏类;单就联网游戏而言,kimetal(2002)将其归纳为角色扮演类游戏、即时游戏、多用户维度(MUD)游戏以及射击游戏。在本篇文章中,根据大学生对电子游戏的青睐程度,选取了在线小游戏、单机游戏和大型网络对战游戏这三个典型作为分类标准,来研究大学生分别对这三种类别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Westhrook认为顾客满意是个人对使用或消费产品、服务的经历的整体评价判断。还有的学者认为顾客满意是购买者对其付出的成本和所获得的收益比较后的认识状态。在游戏产业中,满意度可以围绕着关系价值、服务价值、产品价值和游戏成本这四个方面来衡量。因此,本次调研特设计了李克特7点量表尺度,依照其对满意度及对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打分,分数越高,说明赞同程度越高。

三、研究主题

(一)研究框架(见图1)

(二)研究假设

H1:游戏功能的简单程度对电子游戏的满意度呈正相关。

H2:游戏开始时的指导和帮助对电子游戏的满意度呈正相关。

H3:游戏开始时的指导和帮助对在线小游戏的满意度呈正相关。

H4:游戏功能的简单程度对单机游戏的满意度呈正相关。

H5:游戏花费对单机游戏的满意度呈负相关。

H6:游戏中任务的清晰程度对大型网络对战游戏的满意度呈正相关。

(三)研究方法

1、调研方法。本研究调研对象为大学生。本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沈阳市各大学随机发放问卷,调研过程中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75份,其中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达68.57%。

2、数据分析方法。本研究使用的统计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分析(根据样本资料的性质,分别列举出平均值、标准差、用以了解样本的组成概况,对样本在各变量中的反应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回归分析和t检验。分析工具为SPSS13.0。

3、问卷设计。问卷共涉及两类问题,第一类问题用于了解大学生的性别、年龄、每天游戏时间及玩电子游戏的类型等基本信息。第二类问题用于调查大学生对9项影响电子游戏满意度因子的满意程度打分。对收集回的问卷进行筛选和分类,根据游戏的不同类别分别对其满意度做回归分析,得出显著的影响因素。

四、数据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从本次调研样本的基本组成情况来看,参与问卷调查的男生多于女生,约占65%;他们的年级平均分布在大一、大二和大三,分布占总体的40%、30%和30%。关于大学生玩游戏的时间,有近一半(约占49%)的学生每天游戏时间小于2小时,还有43%的大学生每天游戏2至4小时,约5%的大学生平均每天游戏4至8小时,极少数的人会玩到8小时以上。在选择所玩游戏类型来看,总体中23%的大学生选择了在线小游戏,47%的大学生选择了单机游戏,其他30%的大学生经常玩大型网络对战游戏。

(二)回归分析

线性回归分析是侧重考察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化规律,并通过一定的数学表达式,即回归方程,进而确定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程度,为预测提供科学的数学依据。

1、电子游戏总体样本的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回归过程共进行了2步,最终引入方程的变量为:功能简单和指导和帮助。模型的调整R2值为0.305。功能简单和指导和帮助变量的p值小于0.05,说明以功能简单和指导和帮助作为自变量的模型的总体回归效果是显著的。

从分析中得出,功能简单和指导和帮助变量的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系数小于0.05,说明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功能简单和指导和帮助可以作为解释变量存在于回归方程中,解释满意度的变化。

另外,功能简单最先进入回归方程,对满意度影响最大。

从回归分析中,可以得到如下回归方程:满意度=2.523+0.298*功能简单+0.263*指导和帮助。

2、不同游戏类型满意度回归分析。

第一,在线小游戏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回归过程共进行了1步,回归方程能解释总变异的50.5%。模型的F值是显著的,说明以指导和帮助作为自变量的模型总体回归效果是显著的。

从分析中得出,只有指导和帮助变量的t检验系数小于0.05,表明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指导和帮助变量显著异于0,只有指导和帮助变量可以存在于模型中,解释满意度的变化。

从回归分析中,可以得到如下回归方程:满意度=1.796+0.619*指导和帮助。

第二,单机游戏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回归过程共进行了2步,最终引入方程的变量为功能简单和花费。回归方程能解释总变异的41.9%。功能简单和花费变量的p值小于0.05,说明以功能简单和花费作为自变量的模型的总体回归效果是显著的。

从分析中得出,功能简单和花费变量的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系数小于0.05,说明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功能简单和花费可以作为解释变量存在于回归方程中,解释满意度的变化。

另外,功能简单最先进入回归方程,对满意度影响最大。值得注意的是,花费对满意度有负向的影响。

从回归分析中,可以得到如下回归方程:满意度=4.526+0.374*功能简单-0.432*花费。

第三,大型网络对战游戏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回归过程共进行了1步,回归方程能解释总变异的33.6%。任务清晰变量的p值小于0.05,说明以任务清晰作为自变量的模型总体回归效果是显著的。

从分析中得出,只有指导和帮助变量的t检验系数小于0.05,表明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指导和帮助变量显著异于0,只有任务清晰变量可以存在于模型中,解释满意度的变化。

从回归分析中,可以得到如下回归方程:满意度=2.335+0.551*任务清晰。

五、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本次调研中,我们主要研究影响大学生群体电子游戏满意度的因素,我们选取了九个变量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总体来看,满意度与功能简单和指导和帮助存在线性关系。

2、不同游戏类型的电子游戏满意度影响因素不同。

3、对于在线小游戏来说,满意度与指导和帮助存在线性关系。

4、对于单机游戏来说,满意度与功能简单和游戏花费存在线性关系,

5、对于大型网络对战游戏来说,满意度与任务清晰存在线性关系。

(二)建议

1、降低游戏的复杂程度,增强上手度。本研究发现,功能简单和指导和帮助进入回归方程,对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因此商家在设计游戏时应重点考虑这些因素。由此可见,现在玩家们希望游戏趋向简单化,容易操作,并且能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2、不同类型的游戏商家应根据游戏玩家注重的因素来设计游戏。本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游戏玩家注重的因素差别很大。

对于在线小游戏来说,指导和帮助对满意度有很显著的正向直接作用。由于在线小游戏的种类繁多,玩家更希望在玩游戏之前得到更好的游戏指导,以便能更好的了解该游戏,从中享受到游戏的乐趣。因此,建议游戏运营商提供完善并且界面友善的帮助系统,使玩家更快了解该游戏。

对于单机游戏来说,从回归方程中可以看到,功能简单对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直接作用,游戏花费对满意度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367,即游戏花费对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直接作用。由于玩家玩单机游戏属于自娱自乐,因此玩家对游戏需要有更好更快的理解,游戏容易上手,才能激起玩家的兴趣;玩家对游戏花费很看重可能是由于单机游戏与其他玩家的互动性差,玩家通过花费金钱不能像网络游戏那样获得比其他玩家优越的自我感觉(获得好的装备,道具等等),因此玩家对游戏花费比较敏感,不愿意更多在单机游戏上有较高的花费。因此建议游戏运营商在改进游戏操作上下功夫,使游戏操作简单,容易上手,给玩家更好的游戏体验。

对于大型网络对战游戏来说,从回归方程中可以看到,任务清晰对满意度的标准化对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直接作用。可以看出,玩家在与其他玩家分享游戏的快乐时,对游戏所提供的任务有着很高的要求,玩家要求游戏事件具有很好的连续性,这就要求游戏运营商针对游戏的内容本身要有很好的构思与设计,对游戏中的任务目标要有很明确的交代,避免游戏玩家对此产生疑惑。

(三)研究局限

1、本文只用线性回归方程进行了拟合,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考虑用曲线拟合,进一步研究这些变量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2、由于时间和精力所限,研究样本的选择和扩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2008年度中国游戏产业调查报告摘要[EB/OL].tech.省略/i/2009-01-14/09502748252.shtml,2010-07-09.

2、张敏,陈云海.网络游戏及产业研究[J].广东通信技术,2009(11).

3、隋娟.满意度理论及其在区域教育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2008.

4、薛薇.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郭兵.网络游戏消费者行为分析[A].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2006.

游戏指导论文篇4

关键词: 《幼儿结构游戏与指导》 实践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

《学前儿童游戏》是学前教育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门课,只有了解和掌握了《学前儿童游戏》的相关知识和经验,才能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真正把游戏作为儿童的基本活动,处理好游戏与教学、游戏与课程的关系,并能有效开展实施各项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其中结构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并能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游戏类型。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结构游戏的相关知识,并能有效组织和指导幼儿的结构游戏。

一、建构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对于“幼儿结构游戏”的学习,传统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包括让学生掌握结构游戏的类型、每一种结构游戏如何实施、将来如何指导幼儿的结构游戏等。但是从实践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不同类型结构材料的建构技能、指导幼儿结构游戏的方法和技巧等。与此同时,学生要对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的表现有正确合理的认识,对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不能违背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这样便形成了知识、技能、情感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结构。

二、编排和设计实践性的教学内容

除了教学目标外,在教学内容上也增加了许多实践性的内容。纵观《学前儿童游戏》的相关教材,《幼儿结构游戏》这部分内容大多数停留在简单的理论阐述上,如介绍结构游戏的内涵,罗列结构游戏的类型,对于结构游戏的指导也没有专门的论述,更没有结构游戏建构技能的相关内容。我们将《幼儿结构游戏与指导》这一章分为三部分内容,更侧重实践性。

(一)有关结构游戏含义、特点、种类、教育作用的内容。

在这一部分内容中,结构游戏的含义、特点、教育作用只需简单了解,侧重介绍结构游戏的种类,结构游戏有积木游戏、积塑游戏、积竹游戏、金属游戏、拼图游戏、串珠穿线编织游戏、玩沙玩雪玩水游戏等七大类。每一分类下又有若干种类,每一种都通过图片给学生做详细介绍。因为认识结构游戏的种类是学生学习不同结构游戏材料的建构技能、指导幼儿不同类型结构游戏的基础,为后续实践性的内容做准备。

(二)有关结构游戏的指导。

这一部分包括结构游戏的一般指导和大中小班不同年龄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关于结构游戏的一般指导包括如何激发幼儿参加结构游戏的兴趣、引导幼儿对各种事物进行观察、为幼儿提供就结构游戏的材料和场地、帮助幼儿掌握建构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引导和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建构、培养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的良好习惯。这六个方面的指导贯穿幼儿结构游戏的整个过程,并且使学生对幼儿的结构游戏指导更具目的性、操作性、实用性。对于大中小班不同年龄幼儿结构游戏指导的学习,使学生在指导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可以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及他们在结构游戏中的表现进行指导。这些都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并且要能够真正地学以致用。

(三)不同类型结构游戏的建构技能。

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结构游戏的建构技能,这就更加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实践性,这一部分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展示不同的结构材料,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每种结构材料的建构步骤、方法和技巧,并进行创造性地建构。具体包括积木的建构技能、积塑的建构技能、拼图游戏建构技能,尤其是拼图游戏里的拼板游戏是难度比较高却能有效提高幼儿智力的游戏。这几种都是幼儿园最普遍最典型的结构游戏形式,因此,这几种结构游戏的建构技能是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只有这样,将来他们才能教会幼儿这些结构游戏,并能够有效指导幼儿建构技能的掌握及创造性地建构。

三、采取可以提高实践能力的手段、途径、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前儿童游戏》这门课设置了理论讲授课、实验操作课、见习实习课等类型,教学方法上尽量采用案例法、操作练习法、情境法、直观演示法、现场教学法等。

(一)通过增加实践性的课程类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学前儿童游戏》的三种课型中,我们尽量增加实验操作课和见习实习课的课时,并且通过提供各种实验材料、建立实习基地保证这两类课型的有效实施。《幼儿结构游戏与指导》这一章节的实验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各种结构游戏的建构技能。

见习实习课主要是通过在幼儿园进行见习和实习,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通过和当地幼儿园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并且将高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同时作为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师,这就保证了见习实习课的条件和实效。学生首先在幼儿园观察不同年龄幼儿在每一种结构游戏中的表现和特点,观察老师们是如何开展结构游戏和指导幼儿的结构游戏的,之后便深入到幼儿的结构游戏中,根据不同年龄幼儿和不同结构游戏的特点,对幼儿进行相关指导。老师们则根据学生的实践表现提供建议和经验。很多学生刚开始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经过见习实习课及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大部分同学能出色完成结构游戏六个方面的指导,并且会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还能够根据年龄特点及材料特点进行有效指导和示范。

(二)采用可以提高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幼儿结构游戏与指导》这一章内容时,我们运用了案例法、操作练习法、直观演示法、现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案例法可以在“结构游戏指导”这部分内容中运用,通过一些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习结构游戏指导的六个方面及不同年龄幼儿结构游戏指导。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这部分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且掌握了如何针对不同情况不同方面对幼儿的结构游戏进行指导。操作练习法主要是在学习结构游戏建构技能时运用的,通过讲授法学生只能对各种建构技能有概括性的了解,具体的建构方法和技能必须亲自动手操作才能习得,因此我们提供各种建构游戏材料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操作练习中掌握了各种结构游戏的建构方法,完成了许多精美的建构作品。直观演示法在介绍结构游戏的类型时会运用到,主要是通过图片展示加深学生的印象,不至于混淆每种结构游戏的类型;另外,在学习结构游戏建构技能时也离不开直观演示法,通过各种“分解图”和相关视频,给学生展示各种结构材料的建构步骤和方法,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建构水平。现场教学法就是将学生置身于幼儿园的真实环境中,通过与幼儿的互动、教师的指导,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地在实践中指导幼儿的结构游戏。

四、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体系

传统评价主要以文字型作业和笔试型期末考试为主,但是对于《幼儿结构游戏与指导》这部分内容来说,传统的评价方式并不能真正考查学生的水平和能力。鉴于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相应的评价方法也应体现实践性。

(一)作业形式。

以往《幼儿结构游戏与指导》这门课的作业就是几道简答题,学生只需要将所学理论知识写在作业本上即可,这样的作业形式没有实际意义,学生积极性不高,也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我们完善了《幼儿结构游戏与指导》的作业形式,学生需完成的作业包括识别和罗列结构游戏的类型、完成每一种结构游戏材料的建构、分析某一具体情境和案例中的结构游戏指导、对学生在幼儿园的实习实践打分,通过这几部分的作业,学生才能扎实掌握知识,灵活学以致用。

(二)考试方式。

学生的最终考试成绩不仅仅靠一张笔试试卷决定,我们将最终考试成绩分为四个部分:作业成绩、实习见习成绩、实验课成绩、期末成绩。其中作业、实验课、实习见习都是侧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在成绩中占的比重较大,期末成绩是笔试试卷形式,比重较少,但试卷类型也是案例分析、应用题等实践性题目居多,这样的考试方式和成绩分布,可以真实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也使学生将学习重点放在学以致用上,而不是期末复习时毫无意义的死记硬背,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枫.学前儿童游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游戏指导论文篇5

摘要: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游戏教学实践能力主要是包括:活动选材、计划编写、游戏准备、游戏组织、游戏效果评价等方面内容。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来看,他们选材比较单一,游戏活动计划编写没有针对性,课前准备不够充足,组织不够精细,导致游戏组织的效果不够理想,要提升教学实践能力,就要创设实践性教学环境,加强游戏课程师资的培训,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量,加强园、校联系,提升游戏组织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五年制:学前教育:教学能力

1、前言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开设了《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这门课程,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是理论基础较差,学生活泼好动。在以往的游戏课程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部分的学习,忽视了实践部分的教学,对区域游戏活动的教学比较重视,忽略了户外游戏教学活动,本文从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结合游戏教学和五年制学生的特点,提出培养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游戏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2、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游戏教学实践能力要求

幼儿园小朋友的主要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模仿,游戏非常适合幼儿的特点,是满足其探索未知世界与成长的重要活动。游戏不仅能够促进幼儿身体和认知的发展,而且能有效缓解心理机能尚未成熟的幼儿因传统要求所带来的压力,促进其个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和谐发展。因此,游戏课程已经成为幼儿园的主要课程。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如果缺乏游戏实践教学能力,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游戏活动就非常吃力,更谈不上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了。因此,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幼儿游戏的特点,运用游戏的方式去组织和引导幼儿学习与生活,是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教学能力。因此,必须重视游戏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学习、理解幼儿园游戏教学的真正含义,为将来快速的进入幼儿教师的角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游戏课程,学生应该掌握各种类型的区域游戏活动和户外游戏活动的特点和意义,以及规则、组织和指导的方法,为今后进入幼儿园的游戏指导做好充足的准备,并具备独自创编游戏活动的能力。在掌握的大量的游戏种类之后,要能够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来组织和指导游戏,能够通过对幼儿游戏活动的仔细观察做出正确分析和评价,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参加各种不同类型游戏的愿望和需求。通过课堂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学生能够独立编写游戏教案,设计幼儿游戏活动,并进行相应的组织与指导,对幼儿所做的游戏有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3、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游戏课程和教学实践现状

通过对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二系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得出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游戏课程和教学实践现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学生理论学习基础差

在鄂西北地区,以初中为起点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部分同学中考入校成绩都比较低,理论基础比较差,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初中就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在游戏课程的理论课的教学中,学生对理论部分的学习缺乏热情,大部分的同学课前预习不到位,在课堂上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积极思考,甚至课上玩手机等现象,对于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完成的不够理想,以至于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好。所以,从总体上来说,大部分同学对游戏理论部分掌握的不是很好。

3.2对游戏课程不够重视

对游戏课程的重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学校和学生对待游戏课程的态度。在学校方面,游戏课程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加在一起,一共开设的学时数为36个学时,这36个学时中不仅要完成区域游戏活动中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和积木游戏以及户外游戏活动的理论部分的教学,还要有大量实践部分的教学,还包括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观察、分析与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这样算下来,课时远远不够。而且游戏实训室的数量也达不到数量上的要求,没有充分利用校园实训室。在学生方面,尽管《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这门课程是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但是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仅仅是带领幼儿做游戏,对于理论部分的学习很肤浅,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对于游戏的实践部分,仅仅当作游戏娱乐,与自己本身实践游戏教学结合的不够紧密。

3.3课堂人数过多

在《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这门课程中,教学以自然班级为单位,而每个班级的人数大约为40至50个人,在理论部分的教学中,对教学实际效果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在实践部分教学中,在区域游戏活动教学时,不可能分成人数太多的大组,只能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实践教学,在户外游戏的教学中,一个小组的人数过多,学生的组织能力还达不到要求,而且一部分同学在组织或者参加游戏活动时,就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3.4选材比较单一,计划编写没有针对性

在游戏教学的实践环节中,很多学生把握不住幼儿游戏的特点。区域游戏活动教学时,学生交上来的游戏教学计划中,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大部分都是耳熟能详的动画片或者影视片段,很少有经过自己改编的游戏,更没有自己创编的游戏。在户外游戏活动中,基本上都是一些传统的民间游戏,而且以规则性游戏居多,也没有说明到底是针对小班、中班还是大班的幼儿,游戏没有针对性。

3.5准备不充足,组织不精细,游戏组织的效果不够理想

由于学生缺乏对幼儿园游戏课程的理解和重视,在游戏教学的实践环节,教案准备的不够详细,在组织游戏过程中,在讲解游戏规则时,自身对规则的理解不够深刻和详细,语言不流畅、不规范,身体姿态不合标准,在进行组织游戏时,对于队形的调动和人员的组织等比较混乱,游戏组织的比较“粗糙”,组织游戏过程中出现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很多同学反映学生自己组织的游戏“不好玩”。

4、提升五年制学前教育学生游戏教学能力的对策分析

4.1创设实践性教学环境,理论与实践并重

首先要重视理论部分的学习。在理论基础学习中,严格要求,打牢基础。使学生牢固掌握区域游戏活动和户外游戏活动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理论基础没打好,教学实践就无从谈起。在游戏实践部分,首先要加强实践部分的教学管理,重视学生游戏组织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机会和条件培养学生的游戏教学实践能力。

4.2重视游戏课程

对游戏课程的重视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而应该全面重视起来。在硬件设施方面,加强实训室的建设,提高幼儿游戏实训室的利用效率,实训室的玩具、器材等设施的够买,要征求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不仅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而且具有针对性。在软件设施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游戏课程教师的指导和培训,创设积极的游戏活动氛围,为游戏课程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4.3开展小班教学

在上幼儿园游戏课程时,尤其是游戏实践部分的教学,要减少游戏课程中班级人员的数量,改成小班教学,每个小班的人数为20个人左右,可以直接将一个自然班分成两个小班来进行教学,这样在游戏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实践性的指导,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游戏当中并实际组织游戏,任课教师可以对每个同学组织的游戏做出及时、有效的评价,这样学生得到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提升了课堂游戏教学的实际效果。

4.4加强游戏课程教师的培训,使学生掌握多种类型游戏

在游戏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区域游戏活动和户外游戏活动的种类和组织方法,使学生在游戏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指导游戏课程的的规律和经验。

但是首先教师要掌握扎实的幼儿园游戏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这样才能在教学时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所以教师能力的提升是首要部分。并且在课堂上,要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能够从全面来把握游戏的分类和特点,多进行不同种类游戏的组织练习和实践。

4.5加强园、校联系,提升游戏组织的实践效果

幼儿园资深教师对实习学生业务能力提高至关重要,通过幼儿园资深教师的指导,以及在幼儿园中对小朋友游戏的实际观察,对学生游戏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有着显著的效果。所以,不仅要在本身游戏课程中,把学习游戏课程的重心放在实践环节,增加游戏实践部分的课时量,把游戏组织的实际效果作为考试的评判标准,另外,更要加强学校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建立相互信任支持、真诚合作、长期稳定的互惠关系,进一步明确幼师生进行游戏实践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能够给予学生切实的支持和指导,保证游戏教学实践的数量和质量,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作者单位: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丁海东.论游戏与教学的整合[J].学前教育研究,2007,(12).

[3]徐燕.学前教育专科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学前教育研究,2006,(21).

[4]王金洪.高职师范教育专业游戏教育课程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5).

游戏指导论文篇6

关键词: 幼儿教育 自主性游戏 影响因素

幼儿自主性游戏强调幼儿自主作用的发挥,要求教师给予幼儿足够的游戏空间,采取恰当的手段在合适的时机介入游戏,为游戏的高效开展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实现发展。本文主要对教师在幼儿自主性游戏中的作用发挥进行了研究。

一、自主性游戏中幼儿的特点

幼儿自主性游戏开展的质量及教师的指导功能发挥要根据不同阶段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不同阶段的幼儿对教师的指导需求有所差异。

首先,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普遍在三四周岁,无论是语言表达能力还是社会交往能力都比较弱,他们在游戏当中的自主性相对比较差,善于模仿,并用行动表达自己的需求,但是缺乏必要的自我控制能力,容易出现情绪化的行为而导致游戏不能正常开展。其次,中班幼儿在接受一年的小班幼儿教学之后,无论在年龄还是能力方面都有所增长,他们开始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有能力按照成人的指令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且有一定的规则意识,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升,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地参与并对游戏有一定的认知。这时候可以适当增加幼儿自主性游戏的难度,培养幼儿更进一步的能力。最后,大班幼儿无论在身体还是心理发展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他们具备基本的社会知识认知能力及必要的情感、语言表达能力,相比中班和小班的幼儿已经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开始具备责任感,在自主性游戏的过程中认清自己的角色,按照游戏规则参与游戏,而且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有利于自主性游戏质量的提升。

由此可见,幼儿在学前时期的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特点有所不同,因此,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自主性游戏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恰当的指导,而不能盲目地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示。

二、影响幼儿自主游戏效果的因素

(一)幼儿自身的年龄和个性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身心发展和特点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对自主性游戏的效果和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针对不同阶段的幼儿选取恰当的指导策略和指导方法,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

(二)教师的作用发挥。

在幼儿自主性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影响游戏效果的关键因素。在幼儿自主性游戏的过程中,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教师利用不同的身份角色参与幼儿游戏中,当幼儿需要帮助的时候,通过不同的角色变换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指导。比如当幼儿需要教师参与游戏时,教师要变成幼儿的游戏伙伴;当幼儿缺少游戏教材时,教师就要作为服务者主动提供等,从而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强化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和实际的生活经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由此可见,教师的作用在幼儿自主性游戏中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甚至可以说对游戏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幼儿自主性游戏中教师作用的发挥

(一)强化教师的间接指导功能。

幼儿自主性游戏更强调的是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因此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将自己放在观察者、引导者、参与者的位置上,通过角色扮演间接发挥在幼儿自主性游戏中的指导功能。这就需要教师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对于游戏的进度、情节、游戏材料的选择、幼儿的具体行为等都要进行细致的观察,并根据游戏的实际发展情况,通过自身的语言、行为等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刺激和引导,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完成游戏。比如当幼儿进行娃娃家游戏时,扮演“妈妈”角色的幼儿在厨房做饭时如果做饭的材料或程序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用观察者的角色询问幼儿“是先放酱油还是先放料酒”、“炒菜时放的盐是不是多了”等问题,从而帮助幼儿纠正错误,进而更积极地参与游戏中。

(二)合理把握自主性游戏的介入时机。

教师在指导幼儿自主性游戏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游戏的质量和有效性,教师要学会合理地把握游戏的介入时机。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很多内容都是自然发生的,教师通过准确把握游戏的介入时机,就可以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性作用,帮助幼儿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这就需要教师在幼儿自主性游戏开展过程中细心观察判断,在幼儿需要的时候,以合适的角色介入游戏当中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主要表现在当幼儿游戏技能不足时,教师要介入帮助他们丰富相关经验;当幼儿游戏缺乏材料时,教师需要介入启发他们寻找新的材料;当幼儿游戏过程隐含负面行为时,教师需要介入指出问题并引导幼儿自主解决并改正。

(三)创造恰当的幼儿自主游戏环境,加强幼儿之间的合作。

幼儿自主性游戏的一个关键作用是通过幼儿之间的相互合作,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和语言习惯,在这方面,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为幼儿创设更多协商、合作、共同解决困难的机会及自主游戏的环境,以培养其合作意识,发展幼儿的合作性。首先,教师要为幼儿自主性游戏营造浓厚的合作氛围,给幼儿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空间,比如医生、娃娃家、小厨师、打仗等角色扮演类的游戏,在开放的户外既能创造宽松的环境,又能引导幼儿通过角色扮演加强合作。其次,为幼儿的自主性游戏创造良好的合作机会,比如角色扮演、搭积木、拼图等,既能保证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又能引导幼儿提高责任意识,通过协调合作共同完成游戏任务,同时体验到合作游戏的快乐。

四、结语

针对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在开展幼儿自主性游戏过程中,教师的指导策略要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在游戏开展过程中,为了使教师的指导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需要教师善于观察,准确把握游戏的介入时机和自身的角色定位,恰当地把握自己的语言,并且为幼儿自主性游戏和合作能力的培养营造合适的氛围,从而帮助幼儿在自主性游戏的过程中锻炼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和语言习惯,增强对外界事物的认知。

参考文献:

[1]李芳,王喜海.试论幼儿自主性游戏的介入时机与策略[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5,12:32-34.

[2]陈丽娟.幼儿自主性游戏中的指导策略[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4,Z2:13-14.

[3]张天军.提升幼儿教师游戏指导策略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5:42-44.

游戏指导论文篇7

关键词:游戏;幼儿教学;对策

游戏教学是幼儿园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贯穿了“以儿童为本,以儿童的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要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动手、动脑,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了“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游戏的机制引入到教学活动中,并不是游戏与教学的简单相加,真正做到尊重儿童的地位,将游戏和教学结合起来是当今社会的研究热点。

一、儿童游戏及幼儿教学的定义

(一)游戏的基本概念。最早对“游戏”这一概念进行阐述的是古希腊的柏拉图(Plato),柏拉图认为“游戏源于一切幼仔(动物的与人的)要跳跃的需要”①,这里的游戏是指一种实体性的活动。游戏的辞海定义:以直接获得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这个定义说明了游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性:(1)以直接获得(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悦)为主要目的。(2)主体参与互动。主体参与互动是指主体动作、语言、表情等变化与获得的刺激方式及刺激程度有直接联系。

(二)幼儿园教学的含义。从教学的内涵分析,我们先来列举教学的几种定义:夸美纽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②教育大词典(顾明远主编):“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③王策三:“所为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④李秉德:“教的人知道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⑤

幼儿园教学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不同于小学、中学等学校的教学。表现为:1、幼儿园教学目标不同于学校的教学。2、幼儿园教学内容具有整合性、生活性和直接经验性,而不像小学、中学开展专门的分科教学,集中学习书本知识。3、幼儿园教学在组织形式上更多采用游戏的方式,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教学的主导和基本活动。

二、儿童游戏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过多关注游戏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忽略了游戏自身的价值。游戏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是由教师统一安排,什么时候玩什么游戏,用什么玩具材料都由不得幼儿做主;在阻止游戏时,教师大多重点指导幼儿的智力、品德常规等,不从幼儿的角度去考虑游戏对他们的价值,使得幼儿积极主动的游戏活动变成消极被动的适应教师的活动。

2、极少关注幼儿自身发展特点,忽略了儿童的主体地位。游戏的开展并非是根据幼儿自身的兴趣,在游戏中,教师由于缺乏对幼儿经验水平的了解,只能人为地去指导、帮助或教幼儿游戏,以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幼儿游戏的水平,这严重违背了幼儿游戏的特点。

3、教师缺乏对游戏指导的目的意识,缺乏正确的观察指导。教师在指导游戏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不了解幼儿游戏的意图,从而不能给幼儿的游戏行为给予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教师们大多对游戏有较强的干预意识,总是关注游戏的结果,而缺乏足够的耐心让幼儿在游戏中尝试、探索、发现。

三、对策和建议

1、幼儿是游戏活动的主体,给予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过去的各类活动主要以预设为主,强调了先确定目标,然后再根据目标设计整个活动,游戏活动也是如此,目的性非常的强,但是到了教育过程中,目标与过程就偏离了。因此,充分利用课前课后、户外活动时间,组织幼儿自由活动,他们自由选择玩具、自由结伴、按自己的喜爱和意愿进行游戏。

2、游戏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交往,幼儿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看自己,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逐渐学会服从人们之间关系的准则,而克服自我中心,以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

3、教师应该做幼儿游戏的伙伴、支持和引导者。教师应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应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不要轻易打断幼儿的游戏,更不能包办代替或导演幼儿的游戏,幼儿是游戏活动真正的主人,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

幼儿教学的游戏,就是在幼儿的实际教育中,把教学目标和各种游戏有机融合,其实质就是让幼儿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荷]约翰.赫伊津哈著.游戏的人[M],多人译,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2]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

[3]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词典》,第一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78页.

[4]王策三:《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88-89页.

[5]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页.

[6]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

[7]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版.

[8]张友琼.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游戏[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

[9]郭力半,许冰灵,李琳.游戏对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J].心理科学,2001(6).

[10]刘晓东、卢乐珍:《学前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注解

①[荷]约翰.赫伊津哈著.游戏的人[M],多人译,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②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

③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词典》,第一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78页.

游戏指导论文篇8

关键词 幼儿园 游戏 游戏材料 自然性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无论是集体的正规性活动,还是儿童自由选择的非正规性活动,无论是孩子的探索和发现活动,还是课堂上的制作活动,都离不开物质材料提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我们不难看出,自然性的游戏材料早已成为培养幼儿各种能力不可或缺的来源。

1 幼儿园游戏和游戏材料自然性的见解

现代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在《陈鹤琴教育论著选》中认为游戏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而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顾兰芳在《教育导刊(幼儿教育)》上提到幼儿游戏是幼儿个体原有经验基础上作用于环境的活动,游戏材料不仅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对于游戏的材料等要采用开放式方法,让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决定、自己当主人。此外,刘焱在《儿童游戏通论》中写到游戏的本质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这种活动现实直观地表现为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他提到幼儿“玩具”可以是任何东西。所以说,现实生活中,在大人眼中毫不起眼的小东西,都能成为孩子玩得乐不思蜀的玩具。在《幼儿游戏理论》中,华爱华指出了游戏的教育化是针对自然状态下游戏的放任现状而提出来的。中国的许多教育者都认同幼儿游戏更为注重儿童游戏的自然性。

被誉为“幼儿园之父”的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创制了一套活动玩具,并称之为“恩物”,以此作为幼儿认识万物的初步手段,他在《人的教育》一书中,恳切地呼吁父母亲正确地鼓励和指导儿童的游戏。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成长是通过在环境中的经历得到发展的,幼儿的学习是依靠感官进行的,教育者要提供一个具有丰富的教材的适合孩子生长的环境,蒙台梭利教具具有多样性、真实性、自然性的特征,那些贴近生活的事物能够吸引孩子的目光,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维果茨基提出了关于游戏的社会性本质的认识,他主张游戏是生活的反映本身所蕴涵的社会文化和生活规则,要在游戏中掌握生活经验或者一定的社会文化,那么收集和使用生活材料就是其必由之路,即这些材料必须具备自然性方可行得通。

2 游戏材料的自然性和功能

游戏材料是幼儿进行游戏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幼儿认识客观世界的物质基础。游戏材料的种类对儿童游戏的具体选择确实有某种定向的功能。游戏材料的提供,某种意义上是对儿童起着暗示游戏的作用。游戏材料广泛地存在于幼儿整个生活中。这些材料的自然性不言而喻。它指自然界随时可觅的一切,是无需花钱的、先天存在的。它包括自然界随时可以觅的一切(石子、树叶、贝壳、木片、果核),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品(线轴、塑料瓶、废弃盒等等)。这一切在孩子们眼中都可以成为他们最心爱的游戏材料。游戏材料是否具备自然性意义重大。随着社会发展迅速,商业气息不断加重, 幼儿自发自由的游戏过程渐渐被浓缩成为一个手柄或者一个遥控器,时尚新潮的商品玩具以购买、交换的方式代替了儿童的思考和劳动,游戏过程中,消费取代了儿童的创造。游戏材料的性质影响着游戏的成效,游戏材料的价值不是以价格为标准的,而以是否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促进幼儿的自主活动为标准的。正因为幼儿自身的自然性,他们对自然的奥秘也有着强烈好奇心和探索欲,而具备这样影响力的恐怕就是游戏材料的自然属性了。

3 各类游戏中所用材料的自然性

在角色游戏中丁海东认为,除了用娃娃和衣帽之类的真实品充当角色材料外,对于年龄稍大的中大班幼儿的游戏材料应是真实程度较低和简单的。美国的斯卡雷特等人甚至认为在角色游戏中,游戏材料可以说根本无需购买,都是来自生活的一些用品。由此可知,角色游戏中的游戏材料除了具有形象性外,还具备了自然性是必然的。

结构游戏亦称为建构游戏,而结构材料是结构游戏的基础,除了可以购买现成材料外,还有一些自然原材料及各种安全卫生的废旧物品也可充当游戏材料。斯卡雷特等人认为结构游戏重在识别材料大小、形状、凹凸、颜色等特征。以上这些来自生活和自然的材料,它们所具有的自然性是不言而喻的。

表演游戏和有规则游戏是幼儿园游戏实施的重要形式。尽管表演游戏强调的是表演的情节内容,有规则游戏强调的是游戏的规则性,但是我们也能从中探索出材料自然醒的存在。就像在表演游戏中有些应用的道具和物品就具有自然性。而有规则游戏中较常用的有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这些游戏中有的游戏所采用的操作材料亦具有自然性。

总而言之,我们为幼儿所做的一切不仅是为让孩子尽可能地快乐,更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不论是家长努力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还是幼儿园的老师所提供的教育,幼儿游戏是不可缺少的过程,而游戏材料所具备的性质中,自然性的意义是巨大的。具有预习材料具有自然性,就具有经济实惠、价廉物美和一物多用的特点,而这些特点都更有利于幼儿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是绝对明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2] 顾兰芳.游戏组织三部曲[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8(5).

[3] 陈鹤琴.陈鹤琴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 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6] 沙培芳.福禄贝尔教学理念[J].2007—11—05.

[7] 福录贝尔.人的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8] 姚捷如.解读蒙台梭利及其教育思想[J].2006—04—11.

[9] 吕晓,龙薇.维果茨基游戏理论述评[J].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2007—02—24.

[10] 陈姝娟.幼儿游戏资源的心理学分析[J].肇庆学院报,2010.7(4).

[11] 顾芳辉.废旧材料在幼儿园游戏中运用的观察研究.无忧幼儿园网.

[12] 王秀娥.浅谈幼儿教育[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0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