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企业教育论文8篇

时间:2023-03-27 16:39:33

企业教育论文

企业教育论文篇1

合理的教育培训机制不仅有利于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运作水平,而且能够为今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典范说明。详细一点来讲,首先,煤炭企业相关负责人要结合最新的市场要求以及企业的发展实际,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培训方针等,同时成立相应的培训组织机构,对安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要进行实时、有效的管理;其次,要强化评估制度和培训计划,要坚持将评估制度作为安全教育的重要环节,借助于受训人员在具体的生产中所反馈出来的信息以及各项管理数据的显示等,不断地完善评估工作;与此同时,培训计划的制定不能够单凭经验或者印象,具体负责调研的部门要深入到煤炭企业的基层工作中去,促使培训计划与员工的任职能力、具体生产等相适应,并且培训计划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和创新,以便满足最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再者,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涉及到了检查、计划、评估以及实施等各个环节,因此,统一的思想是顺利开展的关键,企业要通过员工手册内容的完善、专题讲座、主题性的会议等多种形式,为安全培训机制的完善奠定扎实的数据和信息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夯实员工的企业使命感。

二、改革与创新安全教育手段

煤炭企业要想促使安全教育工作获取更理想的实效,就要逐渐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枯燥的教育模式,进一步改革与创新安全教育手段。其一,现场教育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煤炭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力邀请相关专家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教育,尤其是针对现场物的不安全状态、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等进行具体的师范与指导,从而促使煤炭工人在真实具体的教育进程中掌握更科学的工作技巧;其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事实,安全教育工作也应当对信息技术进行合理的运用,煤炭企业领导者要派遣专业人员,建立专属煤炭企业的信息网络系统,定期的将相关安全工作流程、工作技能、不安全因素的危害等内容曝晒于网络平台上,并且通过现场场景的模拟、网络平台答疑、鼓励员工发表自己的意见等方式,调动员工主动参与进来的热情和积极性,潜移默化中为他们安全意识的增强提供强而有力的催化剂成效;其三,要加强对煤炭员工的安全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他们的日常工作表现、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以及敬业精神等,并且将考核的结果与他们所获得的薪酬、福利待遇相挂钩,对于在考核中表现优异的员工要给予适当的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以便为安全教育手段的完善乃至整个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打好基础。

三、构建良好的煤炭企业安全文化

煤炭企业的安全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和无形资产,能够推动安全教育工作朝着更加正确化、合理化的方向迈进。安全文化的构建要求全员参与,因此要加强舆论的宣传,通过安全文化辩论赛、安全技能大赛、安全生产岗位竞赛以及以安全文化价值观为主题的知识演讲比赛等多种多样的灵活形式,引导煤炭企业员工在积极参与的情况下夯实自身的安全认识,为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与夯实注入更新鲜的内容;还有,要提高煤炭企业各项生产设备的安全程度,以便为安全文化的构建提供扎实的物质基础,相关负责人要对各项设备进行定期的抽检与核查,对于出现问题的设备要做好记录和统计工作,并提出合理的整改方案,保证即使是在误操作或产生故障的情况下,系统和设备也能够在保证安全之时正常运转,尤其是那些从事井下开采工作和员工难以及时控制盒适应的场所。再有,要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营造“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工作氛围时,要尽可能的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关注和帮助员工,在促使安全生产深入人心的同时,也夯实了员工的工作责任感。

四、结束语

企业教育论文篇2

目前社会上很多企业道德教育有待提高,部分企业道德偏向,直接影响人们的利益甚至健康。例如,前段时间的三鹿奶粉事件、三聚氰胺鸡蛋、老鼠方便面等事件的出现,让人们不由得惊叹,这些事件无一不是和老百姓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大事。三鹿奶粉事件出现以后,总理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他们缺乏职业道德,没有良心。”这些企业事件的背后他们为求利益而不择手段,忽视人民的生命健康,严重缺乏道德素质,然而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下,一个企业要生存发展,其自身的道德素质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因此加强企业道德教育至关重要。

二、对企业道德的认识

企业道德是指在企业这一特定的社会经济组织中,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以善恶评价为标推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的综合。道德”这两个字,“道”原是指人行走的道路,引申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和人们行为必须遵循的道理、规范。“道”与“得”的意思相近,是人们实行“道”的原则,内得于已、外绝于人,便称为“道”。企业道德既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道德原则在企业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人格化了的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自然求索.社会交往中,所应遵循的旨在调节企业与国家、企业与他企业、企业与他单位、企业与竞争对象、企业与服务对象以及企业内部各方面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

三、企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道德教育是社会道德活动的一个重要形式。在伦理学中,所谓道德教育,是指一定社会或阶段,为了使人们遵循其道德行为准则,自觉履行对社会整体和他人应尽的义务,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人们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它是道德要求转化为人们道德品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一个社会的道德教育如何,是一个国家、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四、如何加强企业道德教育

如今,员工素质与现代企业发展息息相关、不可切分。优良的员工素质强调以思想道德政治观念为核心,以品性促个人发展,以个人素质作为企业人才评定的标准,进而为企业服务。因此,提升企业员工素质能使企业对人力资源进行优配,以个人魅力与专业技能来使企业做出岗位调试,并发挥个人最大功效,,进而实现价值的加速递增,达到企业和谐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以道德教育为重点,广泛开展各类岗位技能培训

围绕企业职工思想道德建设专题,采取多种教育形式,进一步帮助在镇海的广大职工解放思想,转变就业、择业观念,不断增强职工的市场竞争意识、思想道德修养和岗位技能水平。广泛深入开展以国情、省情、区情、厂情为主要内容的“四情”教育,教育和引导职工认清形势,走自强自立、自谋职业、自我解困、勤劳致富之路。同时,充分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组织优秀职工以身说法,引导广大职工树立社会意识、公德意识和奉献精神。

(二)加强人才引进与培训,创建学习型企业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现代企业来讲,远虑就是谋其更强远的发展,进行不断超越,这就需要不断地进行人才储备,对人才进行战略规划,以使企业能永久地保持充沛的动力源。因此企业要不断广招贤任贤,加强人才引进与培训,培养一大批技术能力强、业务能力精、人才素质高的职工去贯彻、去执行就习惯管理的重难点,并通过培训使他们把学到的东西带到工作中,做到学以致用。同时,企业工会要以党支部为基本学习依托,努力形成团队学习的环境。团队学习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途径,是凝聚各方力量的主要源泉。团队学习可以是集中学习的组织形式,也可以是围绕需解决的问题自我参与、自我管理的研讨小组。不论采取何种学习形式,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团队智商,激发每个员工的热情,挖掘每个员工的潜能,将分散在每个员工头脑中的知识、经验和信息整合成企业工会学习型组织共同的财富,并使之成为巨大的创新力量,转化为推动发展、开拓各项工作新局面的动力。

(三)要把思想教育始终贯穿于职业道德教育的整个过程

引导企业职工充分认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把职业选择和职业理想同社会现实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旗帜鲜明地倡导“为人民服务,对社会负责”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与企业、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利害观、荣辱观和奉献观。

(四)要加大新闻宣传力度

人们的思想信念,主要受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的影响。宣传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信念,在道德行为中形成自律。有教才有德,正确的思想必然来自正确的思想教育。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和阵地进行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地宣传,报道正面形象和典型事例,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要完善企业职工道德教育培训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所以企业职工的思想问题就要直接或间接地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经济效益相联系。如何使职工真正做到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呢?关键是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职工思想道德教育应该放在首位。

(六)思想引路,教育先行,思想支配行动

要落实相关的职能部门,强化专门的培训机构,运用社会上的各种教育资源,加强师资力量,结合实际,定期对企业职工(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实施全过程道德教育,从职业道德教育、素质教育、安全教育、文化教育、岗位技能教育等方面进行强化扶持,同时加大支持力度(经费的投入等),制定出台相关政策,从而调动区内各中、小型企业的积极性,形成对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培训的合力。

(七)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和员工的科学管理

从当前企业发展前景来看,最缺乏的便是创新。强化企业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过程就是与粗放懒散的工作作风和人的意志力较量的过程,也就是增强和管理员工,建立学习型企业的过程。以符合实际,激发员工自主性的管理理念、机制来改变人的惰性,使人深入到生产一线去指导服务,对制度严格执行,对过程严格控制,对生产管理、技术进行创新,抓好每一环节,使每一环节层层落实,管理与技术方法不断改进,产品精益求精。同时,还需要对加强员工的科学管理,创建学习型组织。多数职员对人力资源管理不甚了解,目光狭隘,认识不到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优势好处,缺乏对这一管理体系的关注与完美的追求。人力资源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求员工树立一种执着的企业追随观,并通过各项奖惩来进行反馈,从而达到员工与员工之间形成一种全局性的良性互动,形成一个利益的共同体。

企业教育论文篇3

围绕学生的基础,立足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结合合作的企业规模、产业结构、市场定位、行业特色,精心编选创业教学内容,组建由合作企业家参与指导的课程开发和教育委员会,立足市场发展的大环境和最前沿,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思想,以学生的创业为教育发展主线,精心选择,科学组织,有序安排,全程指导,跟踪扶植,将创业课程教学过程细化为创业策划——申办登记——初创管理——中期发展——后期壮大五个大项,17个具体教学实践任务,编排成完整体系,并结合教学实际不断完善,出版《创业实物》校本创业教材。教学形式主要是课堂教学,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经理导引、模拟操作等方式。

2落实求真务实的校企合作创业实训实战训练

不少高职院校也尝试一定的创业教育,但是很多都流于形式,创业教育不仅需要理论培训,更需要实训锻炼,需要让学生在真实市场环境下真刀真枪锻炼,需要在具体实践中感知市场环境,体验经营过程,积累经验感悟,并灵活调整经营方式、经营内容和策略。为此,需要开展求真务实的创业实训,以具体的实训项目来巩固学生的知识理论,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没有毕业就要真正进入状态,积累经验,奠定基础,甚至能够一定数量的学生在毕业时创业初具规模和效益。学生在学习完相关课程以后,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后,就可以举办一定规模的创业计划大赛,邀请合作企业参与和赞助,由企业来做主裁判,根据学生的设计做出相应的评价,并根据选手的成绩和综合素养选取有潜力的学生作为重点扶植对象,提供一定的资金、技术等方面指导,并聘请企业的经理作为这些学生的导师。合作企业根据学生创业的可行性吸引学生的项目到其创业孵化园落户,让学生真正走向市场,感知市场的风雨波浪,由专业指导老师和企业导师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的实战技能,为学生提供综合实战平台。

3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创业教育拓展活动

基于校企合作的创业教育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开发更多的学习资源,不断拓展教育途径,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开阔视野,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建立更多的实践基地,聘请企业领导到学校开展各种讲座,组织各种性质的创业社团。学生创业课题组加强与当地政府、企业协会、行业组织合作,任课教师组织学生组织学生到富有创新性企业去参观感受,分享各个企业家的创业故事,把教师直接搬到企业现场,感知各个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文化,为学生提供鲜活的教学案例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介绍学生加入各种创业协会,让学生有更加广阔的交际空间,获取更多的创业机会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创业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几率。

4结语

企业教育论文篇4

(1)在认识上有偏差,对党风廉政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对党风廉政工作的重视不够。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中心工作就是经济效益,勿庸置疑,但置党风廉政教育于不顾,认为可有可无,就显的有些偏颇了,有的甚至认为党风廉政教育工作不仅要花钱,还要花费精力,又一时难以见效,不抓也罢。这些错误的认识,导致党风廉政教育在一些企业得不到重视,失去了落实的强大支持。

(2)党风廉政教育组织不健全。长期以来,随着国有企业工作重心的转移,企业的政府职能被逐渐淡化,在企业现代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党风廉政教育工作也相应地被“边缘化”,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地位,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相应的工作人员一再减少。

(3)党风廉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效果不易衡量,难以量化。客观上讲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党风廉政教育所起的作用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式的,效果不象别的工作一样,立竿见影,一抓就显。这种情况一方面容易使人忽视党风廉政教育工作,另一方面也为一些人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去探索新形势下的教育方法、途径,不开展深入、扎实的工作提供了借口。

2当前国有企业党风廉政教育的特点和难点

(1)党风廉政教育活动缺乏主动性。一般讲,大都是按上级部署,完成任务而开展工作,鲜有结合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形势或结合本企业工作实际主动部署开展工作的。

(2)党风廉政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既然是上级安排的任务,那也就只有上级安排什么就学什么,至于跟本企业现阶段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合不合拍,能不能起到教育作用,则未有认真考虑,致使对受教育者有如隔靴搔痒之感,难以受到思想深处的触动。

(3)党风廉政教育方式缺乏灵活性。纵看各企业的党风廉政教育不外乎是读文件、做笔记、看录相、写心得的传统层面上,对于新出现的传媒利用率也不是很高,不能及时更新内容,没有真正发挥互联网络的互动作用,影响效果自然也就微乎其微了。

(4)党风廉政教育管理缺乏协同性。抓党风廉政教育,各职能部门应都有责任,齐抓共管。但实际上在企业中,这方面的工作只落到了纪检监察部门一家身上,没有形成合力和整体效应,从而削弱了党风廉政教育的声势和效果。

3针对党风廉政教育工作难点的解决办法

一是提高认识,结合实际,加快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目标;去年初中央已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这一体系的建立为我们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工作,加大预防力度,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党风廉政教育工作仍然是党的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础性工作和治本之策,必须使其真正发挥预防作用,才能把住反腐败工作的第一道关口。

二是健全完善的“大宣教”格局。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总书记对构建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2004年3月中纪委召开的宣传教育工作座谈会及12月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又进一步明确了构建“大宣教”的概念,要求党委各级部门都要对党风廉政教育工作齐抓共管。因此,国有企业必须把握好这一方向,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到党委宣传思想教育的整体工作中,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部署中,并使之贯穿于党员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方面,纳入日常工作的考核、奖惩之中,同步运作,切实形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方方面面积极参与,共同推进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的良好局面。三是建立分工明晰的责任考核机制,落实好纪检监察部门的协调职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要健全和落实党风廉政教育责任追究和奖惩激励机制,对党风廉政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抓而不实的要采取有效措施;对不履行抓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责任、完不成任务或因疏于教育而导致单位问题较多、群众意见较大,工作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要重点帮促,直至追究领导责任。要定期对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对宣教工作重视程度高、工作有创新、实际效果好的,要给予奖励,进一步调动广大宣教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还要注意充实纪检监察宣传教育部门的力量,使其真正担负起宣教工作的重任。总之,要通过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真正形成党风廉政“大宣教”的整体合力,从而把宣教工作落到实处。

四是在党风廉政教育的内容和时机上要改变被动局面,提高教育针对性和主动性。

(1)针对带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抓好经常性教育。①针对理想信念问题,经常开展理论教育。党风廉政教育要把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摆在首位,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切实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②针对党纪观念的问题,开展经常性党纪政纪条规教育。党纪政纪是党员干部必须严格遵守的行为准则,触犯了党纪政纪就要受到相应的惩处。

(2)要注意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形式的结合。既要继承过去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经验,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载体,不断增强宣传教育的效果。既善于依靠各级党组织进行灌输教育,又善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自我教育;既善于运用”“等传统教育手段,又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开展教育。开展正面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作用。深化警示教育,深刻剖析身边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做到警钟长鸣,引以为戒。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和网络渠道,提高科技含量,创新教育形式,赋予党风廉政教育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进一步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开展教育,突出解决好学法、知法、守法的问题,从而把传统教育手段与现代教育手段、集中教育手段与分散教育、组织教育与自我教育,教育与管理、教育与惩处、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较好地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3)根据不同对象、时机和领域,抓好重点教育。①重点对象重点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告诉我们,领导干部是党风廉政教育的重点。因此,企业的主要领导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亲自抓、负总责和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各负其责,狠抓党风廉政教育任务的落实;②重点时机重点抓。如在节假日和家庭出现婚丧喜庆、子女升学、过生日、生病住院、乔迁新居等时机。在这些重点时机适时开展廉政提醒教育,告诫领导干部不要为亲情所累,不要被”人情“所迷;③重点领域重点抓。管钱、管物、管人的实权部门往往是腐败现象的易发、多发区,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这些重点部门和重点领域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帮助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正确处理好责、权、利的关系,常想人民的养育之恩,常思党组织的培育之情,面对各种诱惑,时刻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感,不为世俗所扰,不为物欲所动,不为美色所迷,掌权为公,执政为民。

企业教育论文篇5

(一)思维敏锐活跃,价值观日趋多样化,较少保守思想,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创新精神等显著增强;但指导思想不明确,判断是非优劣的标准不稳定。

(二)积极要求进步,对改革开放和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持肯定态度,拥护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热情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也存在对社会主义信心不足,对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够,缺乏使命感、责任感。

(三)讲求实际,崇尚实干,追求实效,关心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体利益的实现,热心学习,厌倦空洞的政治说教;但一些文化层次偏低的青年,普遍存在缺乏敬业精神、熟练的业务技能、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政治意识淡薄等问题。

(四)关心社会风气的好转,强烈要求有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但也存在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能力差,经不起挫折,法制和伦理道德观念淡薄,文化和道德素质亟待提高等问题。

(五)对生活要求越来越高,追求物质利益,寻求精神寄托,在岗位奉献、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还要求社会予以重视,以达到个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兼顾,奉献与获取的统一;但求富心过强,容易产生脱离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现状的奢望,艰苦创业作风不强。由此可以看出,当代青年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有他们的弱点和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团组织首先要看到青年的优点,满腔热情地支持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鼓励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同时要客观地看待青年身上的不足和缺点,加强教育和引导,努力促使他们成为企业发展建设的骨干和带头人。

二、煤炭企业共青团工作面临的现状

(一)就整个社会大环境而言,企业共青团工作淡化的趋势是客观存在的。在深化国企改革过程中,企业深层次矛盾日渐凸现。一方面随着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减员增效是大势所趋,企业团组织机构萎缩;其次在企业处于以安全生产为中心的前提下,共青团组织这种群众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也随着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显得渺小,企业高层管理的重视程度很有限;再次是有些企业将团组织合并于其他部门,团干部数量锐减,兼职化已成为基层团工作的一个普遍趋势。

(二)从企业共青团自身的情况来看,团组织没能够很好地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在引导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等方面的作用和地位下降,凝聚和团结团员青年的作用不够明显;同时企业团员青年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日趋多元化,对团组织的向心力减弱,参与团组织工作和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这些都导致了团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下降,难以发挥团组织在企业中应有的作用。此外,煤炭企业团组织面临的问题还有:团员青年基数大,基层团组织分布广,基层团干部大都由生产技术人员或基层职工兼任的,从而使共青团的影响力受到影响;团的组织机构设置简化,主体地位和作用逐渐下降,对基层青年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团员青年团的意识渐趋淡薄,对团的工作热情不够。同时,兼职团干身兼数职,工作精力相对分散,团组织的工作完全靠个人的责任心。

三、对症下药,做好共青团工作

就如何做好企业共青团的工作,增强共青团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使共青团工作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过程中,真正服务青年、服务企业,笔者认为:

(一)要认清当代青年的特点,找准共青团工作的着力点,增强共青团工作的针对性,同时加强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抓好团的品牌活动,充分发挥团员青年在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诚然,存在于青工队伍中的新现象和问题,使新形势下的企业共青团工作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团的工作紧扣形势的发展和青年全面成长的要求,尊重青年个性的健康发挥,从素质教育入手,加强对团员青年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那么,企业共青团工作还是会大有作为的。首先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坚持不懈地树立企业青年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等,从根本上解决青年干事创业的私心杂念,保持正面积极的人生立场,发挥青春正能量。其次,团组织要改革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注重把系统性教育和针对性教育相结合,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对不同对象分类指导、分层要求。第三,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与青年职工交朋友,谈心事,从日常细微处贴心相处,悉心观察,用心感动,绝对不能有做青年官的思想,不能有居高临下,吆五喝六的作风。

(二)开展深入细致的形势政策教育,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青年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应增多,这就要求各级团组织要切实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工作,既要注意向团员青年宣讲深化改革、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国家有关国企改革的方针政策,又要向团员青年宣讲本企业面临的形势、改革目标、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以及解决各种困难的政策措施,努力引导他们树立与改革、发展和稳定相一致的思想观念,不断增强危机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身国有企业大发展的伟大实践。

(三)引导青年发奋学习,提高综合素质,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挑战。青年要跟上时代和社会前进的步伐,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坚持终身学习,从学习中吸取前进的动力,在学习中永葆创新的活力。因而,各级团组织要把推动团员青年的全面学习作为自身开展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既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科学文化、社会历史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等,又要利用各种培训机会、培训阵地,在青年中开展各类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新知识培训及新技术推广活动,努力提高团员青年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同时,还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注重针对青年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活跃青年的文化生活,挖掘青年的智慧、潜能和创造力,使他们逐渐成为企业全面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

(四)集中精力抓好团的重点活动,为企业改革发展建功立业。一是要继续发挥企业共青团工作的优势,围绕工程建设,深入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活动,创建品牌,打造精品工程;二是深入开展团员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组织好QC小组活动、岗位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三是针对工程建设中的“危、难、险、重、新”任务,积极开展生产突击活动,急生产所急,想生产所想,充分发挥共青团生力军作用;四是拓展团活动空间,将团的工作与工会、行政开展的工作和活动相配合,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带动团工作的全面活跃;五是加强团工作的宣传力度,扩大共青团在企业中的影响力,提升共青团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安全需求安全素质安全教育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海上贸易也随着快速增长。据统计,超过90%的国际贸易货物是通过海上运输来完成的。海运量的快速增长导致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快速化、自动化发展。同时,由于海上交通日益繁忙,海上人命、财产安全和海洋环境必将受到影响,海上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也加大。因此,海运企业的安全需求越来越高

一、海运业的安全需求

今天,许多海运企业都以“船舶更安全、海洋更清洁、人员更健康”作为企业新的方针,国内各大海运企业也都在打造自己的企业安全文化,由此,安全在海运界的需求可见一斑。

1.中远集团的安全需求[1]

中远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航运企业,也是世界上几家最大船公司之一,如果安全出了问题不仅会造成经济方面的重大损失影响到企业的声誉和发展,更重要的是会影响中国党和政府的形象,会破坏中国改革开放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因此中远集团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以“安全、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理念来满足甚至超越客户需求,在安全文化建设上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远集团准确把握安全文化的“二八”规律和安全后果滞后的两个内在规律,找准安全文化的9个着陆点,打造企业的安全文化。他们提出“安全就是生命”、“昨天的安全不能代表今天的安全,更不能代表明天的安全”、“安全不仅仅是不出事故”、“安全就是效益”、“安全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是一项科学性的工作”等安全理念、“安全事故为零,质量缺陷为零,港口检查滞留率为零”的安全文化的“零理念”精神。这也正体现出中远集团的安全需求。

2.中波公司的安全需求[2]

近年来,中波公司的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安全操作、安全检查等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全员的安全意识得到了提高,安全事故得到了有效扼制,安全形势基本稳定。多年安全管理的实践告诉他们,安全工作没有灵丹妙药,安全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认真踏实,在“严”、“细”、“实”三个字上下功夫,真正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才能有进步、取实效。

安全工作事关社会稳定、企业效益和个人家庭幸福的大事,作为企业法人必须坚持安全生产法,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利,对安全工作严格要求。中波公司的安全目标是:杜绝重大、大责任性事故,杜绝污染事故,力争不发生等级以上海、机损、人身伤亡等责任性事故,船舶安全面l00%,防抗台风成率100%,安全质量体系有效运作,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实现零事故、零滞留、零缺陷批注的安全工作理想境界。

从上面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海运企业的“百分之百”安全和“零”事故的理想安全需求来看,海运企业的安全理想需求都是百分之百的安全。海运安全最后还是要靠船员来保障,海运企业对安全的需求就是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需求。不管是中远集团的“零理念”精神安全文化还是中波公司的“百分之百”安全工作的理想境界都反映出对航海人员的安全工作的要求,即要求航海人员保证海上工作的绝对安全。绝对的安全是不可能的,但是它反映了海运企业非常高的安全需求,即要求船员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具备扎实的安全技能、安全知识、应急能力;强壮的身体素质和熟练的语言应用能力等全方面的安全素质。

二、海运安全工作的要素

文献3指出,实现良好的安全局面是个系统工程,安全工作至少要由9个要素构成,即:责任意识、敬业精神、船舶适航适货状况、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技岗能力、团结协作、检查督促、培训学习、心理调适。其中“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以及“船舶适航适货状况”是实现安全的前提和关键,其它6个要素是实现安全的基础和保证。笔者认为海运安全工作要素细分下去远不止这9个要素,但这些安全要素归纳起来可分为船舶和环境等非人员要素和人员要素两类,而人员安全要素又可分为智力影响要素和非智力影响要素,且人员的非智力要素在安全工作要素中占的比重更高。据统计,其中人员要素占80%,而人员要素中有90%是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图1给出了各类安全工作要素机构图,罗列了有13种因素,其中阴影部分为3个非人员要素,智力要素2个,非智力要素8个。

图1安全工作要素结构图

三、从业者的安全素质存在的不足

安全素质除了受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等智力因素影响之外,还受诸如安全意识、管理水平等非智力因素影响。目前中国海员安全素质存在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不是表现在专业技术、技能等智力因素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上述非智力因素方面[4]。而往往是这些非智力因素导致了最后事故的发生,泰坦尼克号、中国“大舜”号以及红海沉船事故,都是由于海员安全素质不高的人为因素造成的悲剧。我国航海人员安全素质不足主要表现在:安全意识淡薄、缺乏敬业精神、服从意识不强、心理素质不好、团队协作工作能力不强、安全管理水平不高、安全知识尚显薄弱、安全技能不熟、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低。这些不足可能不会同时出现,但只要有一两种安全素质存在不足,就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应该引起重视。

四、提高航海人员安全素质的策略

海运企业安全绝对安全,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目前我国航海人员的安全素质显然不能满足海运企业的需求。为了迎合海运界的安全需求,缩小安全需求与航海人员安全素质的差距,急需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提供安全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就是安全教育[5]。从海运安全工作的要素分析,笔者认为应结合航运生产的实际特点,在加强安全知识、安全技能教育的同时,应着重加强影响安全工作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如责任意识、服从意识、心理素质、法律意识的教育和团结协作、人及交流能力的培养。对船员开展系统的、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来提高航海人员的安全素质。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来进行安全素质教育,培养船员的安全观。

1.经常开展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教育

在工作的同时经常开展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教育,既可以让船员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以使他们对不经常用到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

2.案例法、反面例证法

安全人人需要,安全意识人人也都有,就是强与弱的差别。尤其是当人在没有亲历或看见危险时,安全意识尤为淡薄。人们往往是在不断的痛苦经历中才有了安全防范意识的。所以,通过电视、电影、网络等多媒体手段给船员观看各种的安全事故案例,让他们了解随时可能存在的危险和风险,分析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讲解化解危险的措施。这对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服从意识、敬业精神和法律意识有很大的帮助。

3.情景模拟法

可设置各种海上遇到的危险情景,让船员进行模拟训练。比如模拟大风浪航行、重大件绑扎、船舶火灾等。这些情景让船员亲身体验危险并化解危险,训练了船员心理素质、锻炼了协作交往能力,同时提高了安全技能,还可辅助提高英语水平。

4.开设专题讲座

请一些知名专家和船长来给船员谈安全工作,发挥榜样效应。或开设专门的心理讲座,为船员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5.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活动

安全意识的加强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公司可利用安全文化氛围,举行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技能大比拼等形式多样的安全活动,让船员在乐趣中得到安全素质的提高。

五、结论

海运企业的安全需求要靠高安全素质的航海人才来保证。但是应该看到目前我国船员距离安全需求的高素质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现阶段我们应该针对我国船员的薄弱环节,根据安全工作要素,运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大力提高航海人员的安全素质,培育船员树立安全观,这将对全球航运安全、海洋环境保护和航运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正柱.中远集团的安全文化.水上安全.2002.11:30-31.

[2]孙敏.诠释船舶安全管理中的“严”、“细”、“实”.航海技术.2004年第3期:74-75.

[3]陈运龙.对安全工作要素的探讨.珠江水运.2002.7:31.

企业教育论文篇7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企业文化;深度融合;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以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高职教育只有与企业文化进行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食品类专业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肩负着为食品企业(行业)培养从事生产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提高这些人员的全面素质离不开先进食品企业文化素养这一核心内容。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更是高职食品类专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设置概况

食品类专业是很多地方高职院校的主打专业,也是多家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重点建设专业,同时也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轻纺食品大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目录内这类专业具体包括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贮运与营销、食品机械与管理、食品生物技术、农畜特产品加工和粮食工程,在目录外这类专业具体包括食品卫生检验、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加工及管理、食品检测及管理、酿酒技术、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乳品工艺、发酵技术、食品工艺与检测、营养与食品卫生、食品工艺技术、畜产品加工与检测,合计共19专业。这19个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有很大一部分要进入食品企业工作。本文所指的食品企业不仅指从事单一食品生产与营销的中小型食品企业,更多的是指类似卡夫集团、双汇集团、洋河集团、三全集团等具有完整食品产业链的大型食品企业。为了使这些学生能更好地适应食品企业的快速发展和食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尤其是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培养过程中深度融合先进食品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

二、深度融合先进食品企业文化的背景

高职教育已经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高职食品类专业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承担起先进食品企业文化传承的责任,要把为食品企业(行业)培养职业素养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有文化品位的人当作自己的使命。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提升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高职院校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中明确指出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阐明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文化建设的内在必然性。笔者认为,努力提高食品产业链从业人员的先进食品企业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而食品类专业高职教育肩负着为食品产业链培养一线技术人才的重任,所以说在食品类专业高职教育中深度融合先进的食品企业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深度融合先进食品企业文化的路径

(一)融合食品企业理念精神,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大多数的食品类专业高职毕业生要到食品企业就业,他们所面临的不仅是技术的适应问题,还有如何快速融入企业文化氛围的问题。为此,要在制订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邀请食品企业家、技术大师和能工巧匠作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使专业建设指导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食品企业需求,要想更有效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就必须要融合食品企业理念精神。例如“我们相互信任”、“我们要做主人翁”、“我们力求简洁”、“我们开放,我们包容”、“我们实事求是”、“我们做事理智,也听从内心”、“我们探讨,我们决定、我们实现”是卡夫的七条核心价值观,也是卡夫集团文化的核心部分。作为全球零食领域的强大集团,作为创新、营销、营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领先者,卡夫集团倡导把员工看成是一家人,在卡夫食品,没有他们,只有我们。在多次合作的基础上,笔者所在的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抢抓先机,与卡夫食品(苏州)有限公司共办“卡夫”订单班,在“四个合作”中实现食品类专业高职教育与先进食品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将食品企业文化中优秀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及敬业精神等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过程,并渗透到学校的校风、学风、班风建设中,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融合员工培训类课程,架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架构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我们本着“立足苏北,面向行业,为食品行业及相关产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沿着“以服务求生存,以质量为核心,以合作促发展,以特色创名校”的办学思路,紧紧围绕食品产业链,努力做强优势专业群。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先进食品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学生人人成才。在课程体系架构时除了开设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公共课,基础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技术、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质量管理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外,我们还在人文素质拓展课中融入了优秀食品企业的员工培训类课程,如《职业沟通》、《团队合作》与《自我管理》等,并聘请食品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总经理助理等管理人士作为这些课程的兼课教师,建构同学们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培养同学们的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融合优秀食品企业文化内涵,丰富课堂内容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1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无论是高等职业学校还是中等职业学校,都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她建议各类职业学校要探索校企合作的多种实现形式,鼓励校企共建职业学校、共建实训基地、共办急需专业,共同培养教师,共同开发教材,共建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积极营造工学结合和实践教学环境,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可见,在课堂教学内容中融合优秀食品企业文化是提高高职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校企合作实现形式。笔者在讲授《食品质量管理》这门课程时,经常提到禾丰集团的6个“永远不”质量方针,即“永远不采用不合格原料;永远不使用不正常设备;永远不允许不规范操作;永远不生产不达标产品; 永远不忽视不满意客户;永远不容忍不完善服务”。在讲授《食品原料与加工技术》这门课程时,经常提到“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新希望集团的经营宗旨,“耕者”是指广大的农民朋友,是企业员工,是农牧产业链上下游的关联企业,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为耕者谋利”就是帮助农民朋友富起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帮助合作伙伴发展;“食者”就是全国食品消费者,“为食者造福”就是作为肉、蛋、奶食品的制造者和供应商,肩负起历史和社会的责任,让全国人民吃到更多的放心肉、放心奶、放心蛋。

(四)吸纳食品企业元素,重构校园实物文化

高职院校兼有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双重属性。高职院校不能复制模仿普通高校的校园环境模式,要吸纳先进企业文化元素进行实物层面的校园文化建设,侧重宿舍、食堂、普通教室、实验实训教室等生活学习场地的建设,在保证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努力营造校园环境的企业化、职业化和社会化。

在校园实物景观建设中,可借鉴中大型食品企业建设经验,利用独特的食品雕刻艺术展现高职食品人严苛精准的职业文化素养和精益求精的职业文化精神;在学校主干道上创建“企业文化灯箱”,将教学楼群、道路、广场等用食品企业冠名,多方位展示食品企业的价值理念、用人标准、发展趋势等职业内涵;在教室、实验室、实训室悬挂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家寄语、行业成功人士资料、著名食品企业的管理规范以及行业质量标准等;在阅览室、校史陈列室布置卓越食品行业校友的事迹资料等。

(五)创建“灵活型”订单班,优化班级育人文化

国内多数高职院校都提出过“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在实施过程中都遇到了很多问题。笔者所构想的“灵活型”订单班可以突破专业、年级和规模的限制,进行灵活组合,学生平时按照学校既定的教学计划接受教育,在课余时间或假期接受企业根据需要设定的集中培训。笔者所在的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就设立了“候鸟型”订单班,以适应食品行业淡旺季明显的特点,即淡季时学生在学校按照既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到旺季时学生在相关企业接受先进企业的生产管理与文化熏陶。“灵活型”订单班既可以满足学校教育的规模化、周期性和标准化需要,又能满足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小批量订制、即时性和个性化需求,从而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是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与食品企业深度合作的可选之路。

(六)模拟企业真实情景,拓展实习实训文化

在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要重视仿真实训环境的营造,给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和工作氛围,使学生在工学结合过程中体会企业文化的要义。在多次调研蒙牛集团、洋河集团、双汇集团、雨润集团、卡夫、喜之郎等大型食品企业的基础上,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12000平方米的“校中厂”—食品科技园,园中设立了焙烤食品生产车间、乳制品生产车间、肉制品生产车间、饮料生产车间、发酵调味品生产车间、啤酒生产车间、黄酒生产车间、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等生产性实训车间,这是目前全国同类院校中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食品类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学生在这些生产性实训车间里,不仅学到了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利用实习实训的机会,真切、客观地感受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通过环境熏陶,学生都深刻地认识到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去生产安全的食品,注重遵守规章制度,杜绝非规范性操作,注重清洁卫生,注重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按时就餐、接受消毒等行为细节,增强学生对食品行业的认同感,自觉养成科学文明的工作生活习惯。

(七)集聚多种社会资源,提升文化服务能力

地方高职院校瞄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业以及地方高职院校之间深度开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提升自身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是地方高职院校能够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设置有食品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在食品科学和营养科学方面的专业优势,努力成为当地继续教育和文化传播的中心,与食品企业共同搭建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开放教育资源,合作开展食品加工新技能和新技术培训,普及营养科学文化知识,参与社区食品安全教育,帮助设计营养健康食谱,提升文化服务能力。

(八)以活动为载体,深度开展文化交流

企业教育论文篇8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专业教育;创业教育

一、理念的渗透

理念是教育改革的先导条件,而创业教育的理念核心是融合教育哲学中的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价值观,并在不断的培养和激发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创造性,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促进社会的长足进步,并使社会空间和团队发展得到开拓和进步。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理念,不仅是教师传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知识的重要方法,还能够依据专业和课程的实际情况和特征,充分结合授课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另外,将创业教育理念渗透进专业教育,其实就是依据专业的特征,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来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简而言之就是以创业教学为基础,充分结合专业的特点,加强对于专业创业背景的讲授,使得教学更加灵活,在列举专业创业案例后,从中挖掘出创新元素和知识点,从而使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渗透。

二、课程的渗透

高校应当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入创业教育,制定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充分体现出创业素质的培养,从课程的培养目标、素质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方面入手,促进创业教育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的渗透,从而形成一体化的教学架构,促进学生的开拓性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在设置创业课程方敏不仅需要充分考虑到创业课程的独立性,还需要注意与其他课程的相互联系和交叉,不仅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精神、能力等素质,还需要充分挖掘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中的创新性教学绒绒,并以此为基础开设一些具有专业倾向的创新创业课程,并通过选修课和必修课等形式将创业教育渗透进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

三、活动的渗透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中的活动种类非常丰富,如实训、实习、毕业设计和竞赛等,甚至有很多基于专业教育所开展的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和勤工俭学活动,因此可以充分结合活动的特色,以活动为载体,将创业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活动当中去。另外,还可以以专业背景为基础,以创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和任务为依据,设计出与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活动,如创业方案设计比赛、企业参观、专题讲座等,甚至还可以开展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相关的创业比赛,活动的内容可以使创业计划、能力和模拟实战,还可以与校内外的实训室、中心或基地相结合,使学生在竞赛中感受到真实的状态,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为未来的创业积累充足的经验,提升学生的综合创业素质。在进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时,可以从课程的正规性、活动的也与丰富性以及教育的多元化入手,培养出高质量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

四、师资力量的渗透

学校可以使用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与引进同时进行,在提高现有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同时,了解和掌握当前的专业教师创业素质和校内的创业教学水平状况,由此制定出相应的专业教学素质和创业教学素质培养计划,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定期派遣教师到知名高校和企业中进行学习及培训。教师在经过实际的理论应用后,就能够在参与到企业的产品开发及技术服务中积累到相关的经验,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创业素质、能力。而外部的引进则需要遵循着求精不求广的原则,高校可以与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关系,从企业中聘请专业的人才来高校中担任兼职教师,甚至还可以邀请成功的创业人士开设创业专题报告等。通过这些方法就能够建立起规模庞大且专业能力及创业能力较强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团队,为高校的师资力量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结论

总而言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研究,不仅是国家政策和当前形势的趋势,也是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发展战略,高校应当大力推进创业教育,从中探索出适应专业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发展模式,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和提高人才质量的长远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阳瑾.分析中国创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J].艺术科技,2016(4):35.

[2]宋清华.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路径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6(6):76-7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