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石油化工概论论文8篇

时间:2023-03-29 09:20:03

石油化工概论论文

石油化工概论论文篇1

关键词:石油工程 课程教学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187-01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是针对石油高校中一些非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设置的一门拓宽学生专业知识的课程,涉及的专业可以是经济、建工、机械、化工、自动化等,这些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就业岗位有可能进入石油企业,接触石油领域,为了提高人才的综合性,特此开设了这门课程。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石油地质、测井、钻井、完井、油田开发、采油工艺、提高采收率原理、油田地面生产系统、油气储运与石油加工等方面,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为重点[1],涉及的学科有地质工程、石油工程、储运工程、石油化工等,知识点零散,教学难度大。

针对课程设置的内容,既要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结合学校现有教学资源,通过实践教学,以生动的图画、设备展示、生产模拟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提高教学质量。

1 提高教学效果研究

1.1?优化教学内容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是一门涉及学科领域较为广泛的技术基础课,是加强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对石油行业相关知识深入了解的有效途径。课程的设立目的是为学生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能具有良好的石油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起到技术支持的作用。在教学环节,就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对象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完成专业知识的衔接。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教学环节中对油田开发动态分析理论进行重点介绍,油田开发指标的计算都借助计算机相关软件和设备完成,有了计算原理和思路,对计算手段的认识和调整都会有针对性,这有助于学生在实际工作环节中的能力培养。

1.2?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如果采用板书、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在教室完成石油工程概论课程的讲解,就会让学生觉得陌生、难以理解。如何把埋藏在地层深处的石油找到、采到地面、进行加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是学生最为直观的想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目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石油高校的石油工程、地质勘探、储运、化工这些专业都属于学校的主干专业,它们的实验室、展示厅都非常有专业特色,既有实物模型、又有流程模拟、还有现场施工图片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课程教学环节中的手段,通过教学相关单位的协调,安排参观时间,针对授课学生特点组织安排学生参观内容。

以我校为例,除了实验室,还有校园内矗立的井架、抽油机这些实物作为讲解对象,安排学生来到实物面前,针对抽油机上的各个部件形状,了解它们的结构特点,运转的原理,以直观的感悟了解相关知识。

此外,可以模拟实际案例,调动学生探知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为例,在编制开发方案时要完成经济指标评价,通过模拟计算,让学生深入了解开发过程中成本支出与技术指标、收益的关系,确定开发方案。

实践教学的实质,就是让学生从空洞的讲解中跳出来,让自己明确石油是怎样的液体?油井是怎么打的?采油是如何完成的?石油炼制环节用到的设备都有什么?有了这些基本认知,在讲解相关理论知识的时候就不再摸不着头脑,感觉学习乏味。

如何保证实践教学能进入课程,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深入了解学校的教学资源,制定教学计划,通过教务相关人员进行协调,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保证学生进入实验室参观等环节的畅通。

2 结语

通过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带领学生参观相关实验室,见到实物模型等手段,石油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开展的很顺利,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感觉知识沉闷、枯燥,学生对石油工程等相关知识也产生了兴趣,起到了拓宽学生专业知识的目的。

石油化工概论论文篇2

关键词:石油业概论课;教学研究;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64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045-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石油工业概论课是集多学科于一体的专业课,它是非主干专业学习石油工程理论的敲门砖,不仅与学校的其他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其内容覆盖了油藏工程、钻井工程、采油工程三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衔接的工程领域,是在贯彻“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提高能力、办出特色”的石油高等教育方针中应运而设的。我校部分专业如计算机、自动化、管理、财会、信息工程等,为了适应石油工业的发展和迎接21世纪的挑战,相继开设了石油工业概论课,是作为学生拓宽知识、培养能力的新举措,是培养石油工业复合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本课程基础性强,知识面宽,体系庞杂,学生在学习时往往感到头绪多,知识零散,因而学习兴趣欠佳,但正因为如此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根据数位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体会,经过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归纳、确定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

一、深化探究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它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核心。在石油工业概论课教学中,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会使学生变换对原有问题的思维角度进行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启发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及习惯,形成“问题——探索——结论”的创新思维方法。如在油田开发调整的教学前,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一个油田够开采多少年?学生会感新鲜、惊奇:耳熟能详很多大油田,还没想过这个问题。接着学生开始讨论。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设问:初期油藏天然能量能否满足油田生产几十年?(二)查阅文献:让学生调研国内各大油田开采方式;(三)启发思考:油藏的开发状况不断的随时间而变化,开发的条件也在发生变化,需要不断调整哪些内容以适应油田开发?(四)讨论揭示:学生经过讨论,教师用挂图、录像结合讲解,提示层系、井网、驱动方式、工作制度、采油工艺与油田开采效率的关系分析油田开发调整问题;(五)实践提高:以东辛油田实例分析,加深理解油田开发调整的作用。

学生们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分析能力,而且有利于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和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石油工业概论课教学中,灵活运用思维方式,进一步深化探索学习,既能开拓教与学的思维空间,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精心创设情景,培养创新意识

在石油工业概论课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景,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幻灯片再现情境,以实验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讲授油藏物性及渗流特性时,引用电视录像,使地下油藏分布及流动形态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如在讲授采油生产中的多相管流时,实验教学就填补了课堂理论教学的空洞性,增强了真实感和趣味性。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到结论,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意识和行为。

三、创造实践尝试,培养创新技能

创新是一种学习过程,需要技术知识的积累。在石油工业概论课教学中,课堂教学无论教师怎样精心安排教学方法,如何生动地演讲、描绘,都不能弥补与实物的差距,因此专业课教学应提倡走出去的做法,到现场去教学,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在讲授采油地面设备、钻井装置和生产流程时,现场讲解与课堂讲授效果截然不同,面对高大的采油树、钻井架,学生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现场讨论,最后由教师现场解答。学生印象深刻,学生一旦参与积极性极高,可以有效地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创造更多的机会给予他们去实践、体验。因此在课堂上创造实践机会给学生,给他们更多的发挥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四、德育渗透,培养创新品质

石油工程学科的综合性中,能够充分体现出了它鲜明的学科特性,德育贯穿教学全过程。石油是国家的支柱产业,没有吃苦精神和奉献精神,是不能从事石油行业的。例如:在教学中,经常向学生讲述“铁人”王进喜的故事,地质学家李四光的故事,并要求学习他们坚韧的毅力,不畏艰难和勇于奉献的精神。通过实践体验,使他们明白只有具备了优良的意志品质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成功。因此,在石油工业概论课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创新品质将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而言之,石油工业概论课教学中只有注重创造性学习的培养,学生才学得生动,学习主动性才会明显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落实,教学效果就会提高。

参考文献:

[1]于乐香.深入教学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石油工程概论课的教学体会[J].石油教育,2000,(9):27-28.

石油化工概论论文篇3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是对东北石油大学勘查资源工程、地球化学、经济管理等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拓宽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特色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油藏渗流物理基础、钻井工程基础、油田开发设计基础与分析方法、采油工艺原理、提高石油采收率等,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重点[1],旨在培养复合型人才。但课程涉及学科领域多,内容专业性强,有些概念抽象,加之学生知识储备有较大差异,因此教学难度大,甚至在教学中产生了脱节情况。针对课程设置的内容,既要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结合学校现有教学资源,通过教学改革,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2~3]。

1 目前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主动积极性差异。近几年来,我校加快了各专业教学进程,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主要是集中精力学习基础课程,有些学生在大学阶段较多接触到了跟石油工程领域相关的知识,而有些学生连基本的石油工程专业知识都不了解,所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表现出较大差异。在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无视这种差异,对学生采用“一刀切”的授课方法,这会出现学习好的而对专业感兴趣的学生想了解更多,学习能力差或对专业知识不感兴趣的学生跟不上而失去兴趣。这是非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较强的课程,要求在理论学习中及时应用和实践。很多学生存在这样的情况,上课听老师讲授的内容都能听懂,但是当自己去应用或解释问题时就无所适从,即课堂授课理解和自己实践应用出现脱节。当要求学生用理解的语言解释或描述说明一些石油工程方面的问题、机理时,学生就脑袋空白了。

(3)学时少与授课内容多的矛盾。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教学内容多与学时少造成了不相匹配的情况,如果面面俱到,教师们感觉课程内容讲得不够深入或部分内容讲不完,很多授课内容很难完整地讲授出来,如果教师讲课内容多,学生又觉得老师讲得太快、无法消化吸收。

(4)概念抽象、原理复杂。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涉及到地质工程、油层物理、渗流力学、油气田开发工程、油田矿场机械及计算机软件等,所涵学科领域多,专业知识理论也多,需要的理解的概念更多,而且像注水方式、油气渗流、完井方法等等这些概念比较抽象,钻井、采油、提高采收率等这些原理也比较复杂,面对这些知识的时候,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有的情况下,即使教师有意讲解,但也不能面面俱到,因此,有的学生认为这些知识感觉像“无字天书”。这样的话,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2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及效果

2.1 合理优化教学内容

课程的设立为学生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具有良好的石油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起到了技术支持的作用。在教学中就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对象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完成专业知识的衔接,如地球化学专业的学生在教学环节中对石油钻井工程基础理论、油田开发、采油工艺、动态分析理论进行重点讲授,使之与地球化学专业的地质知识理论相衔接,形成“在哪找油、如何找油、如何采油、如何调整、如何提高采收率”连贯思路,这有助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的培养。

2.2 改革教学方法及效果

(1)模块一“理论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我们在理论教学中优化教学内容,教学采用的是循序渐进的引导式讲授、师生互动的授课模式。这个模块结束后,使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增强。

(2)模块二“专题研讨教学”。针对重点部分,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进行重点专题的搜集调研,加之学生自己的分析理解,在课堂中,由教师组织所有学生进行专题研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这个模块结束后,大部分学生回馈反映在专题研讨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还了解了些许科研思路和方向,大大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

(3)模块三“参观和操作室内实验室,参观露天设备实物教学”。如果单纯采用板书、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在教室完成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所有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觉得陌生,抽象很难理解,甚至乏味。通过教学相关单位的协调,安排参观时间,针对授课学生特点组织安排学生参观和操作内容。比如:如何把埋藏在油层中的油采到地面,如果让学生进实验室和参观露天采油设备,亲身体会能看得见、摸得到的实物模型、流程模拟设备、钻井采油工具设备、现场施工图,了解它们的结构特点,工作的原理,这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经过实践和口头、书面调研反馈,所有学生,无一例外一致表示通过参观和操作实验室设备、原理,学到了很多知识,感性认识很快上升到理性认识,大大加深了理解。

2.3 改革考试方法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石油工程方面基础知识,加强和扩宽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得学生掌握石油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工作原理的同时,学会使用和应用石油工程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不仅体现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当体现在考试方式上。考试既要检阅学生的理论水平也要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考试由两部分组成:笔试和平时测试。两者都及格这才视为考试合格。而且我们改变了一下考试的时间,在平时上课我们随机进行阶段性测试,如描述钻井工艺流程、绘制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曲线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到期末集中突击,这有利于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

石油化工概论论文篇4

[关键词] 安全链;石油安全;核心竞争力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石油作为当今主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既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但又是现实的重要污染源。解决好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中国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也是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能源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着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当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实现发展方式从简单满足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为目标,转向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重视环境效益的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能源安全观。可持续发展的石油安全观应包括两方面内容:确保石油经济合理的持续供应和高效使用;减少与石油生产、使用相关的环境污染。

石油企业承担着国内石油的供给、生产、销售及引导消费的职能,因此,必然肩负着保证国家石油安全的历史使命。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强弱势必影响石油的供给与使用效率,也必然影响石油安全的保证能力和环境保护能力。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我国石油安全形势的前提下,给出了新的石油安全概念;借助价值链理论提出了石油安全链分析方法;结合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了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石油安全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能力安全观”。

二、石油安全概念的拓展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出现,石油安全概念的内涵也不断拓展。从以能够在数量和价格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石油供应为主要内容的石油安全概念,逐渐演化为考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石油安全概念。例如,崔新健把石油安全的概念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定义为:石油安全主要是指一国拥有主权、或实际可控制、或实际可获得的石油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能够保障该国经济当前的需要、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李树芳、潘懋探讨了石油安全保障概念的三个发展阶段,认为现阶段的石油安全概念已经发展到了关注石油的不可再生性和资源有限性,考虑可持续发展的石油安全保障阶段。

石油作为支持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物资,石油安全供给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前提;同时,石油作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能源约束,它的使用效率和消费安全与环境问题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实现石油安全供给、环境保护及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和谐是石油安全概念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石油安全是指能够保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石油供给和使用能力。该概念强调在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石油供给和使用能力,其终极目标是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三、石油安全的相关理论

1.传统的石油安全观。传统的石油安全理论是建立在仅关注石油供给安全概念下的安全观,主要有2种:一是“储量安全观”,认为有了储备和储量就能保证石油安全;另一种是“资本安全观”,认为依靠资本运营,通过在石油市场上购买石油,可以获得石油安全保证。但是,通常本国内的石油储量是自然天赋,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在短期内单纯依靠增加储量获得石油安全是不现实的。而储备是应急措施,不能保证长期的石油安全。对于“资本安全观”,石油市场一向风云变换,晴雨无常,所以,单纯依靠石油市场,也不能保证长期的石油安全。因此,从供给角度来看,二者对保证石油安全具有一定作用。但是,从保证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石油安全角度来看,显然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2.石油企业与石油安全。国内的石油生产,由国家控股的几大石油企业集团主导。由于勘探权的登记制度,我国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长石油被授予原油勘探开发权。这种开采业的垄断经营,决定了石油企业肩负着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使命。同时,我国的石油企业集团多为上下游、内外贸、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企业。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公司掌握着国内绝大多数的炼油厂,它们控制着国内成品油供应的主渠道,拥有近80%的市场零售份额。所以,几大石油企业集团经营业绩的好坏,其整合资源、开拓市场能力的大小,核心竞争能力的强弱,与国家的石油安全息息相关。

3.相关的竞争力理论。主要就价值链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进行介绍。

价值链理论:价值链理论是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他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定义为一条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价值增值活动组成的链条。价值链由价值活动构成,而价值活动又可以分为主要增值活动和辅助增值活动。价值链管理就是找出企业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分析其主要驱动因素,通过合理的控制这些驱动因素,从而影响该环节的成本和收益,最终使整条价值链得到最大增值,同时总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

核心竞争力理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由美国企业战略管理专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GaryHamel)提出的,是指企业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该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核心竞争力已日益成为企业追求的战略目标,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四、从“价值链”到“安全链”:新的“能力安全观”

1.基于价值链的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石油企业是集油气开采、炼化、销售以及辅助性服务等为一体、具有完整的纵向一体化产业链条的企业。结合石油企业的特点,我们给出石油企业的价值链,见图1:

价值链中价值活动的核心是创造企业利润,这也正是业务资源和知识资源整合的目的所在。整合业务资源和知识资源的能力即为核心竞争力,由上图我们发现,石油企业的价值增值活动贯穿整个产业链条,在每个价值活动中都可进行业务资源和知识资源的整合,创造出企业核心竞争力。借助石油企业价值链,我们可以发现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为资源因素、能力因素和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反过来,石油企业具备了较强的核心竞争能力后,再以这些影响因素为媒介,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工作效率,最终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石油安全保障。

转贴于

2.基于安全链的石油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石油安全问题是个系统问题,要综合考虑,不能片面,其解决途径贯穿石油生产的各个环节。借助石油企业价值链,我们给出石油安全链(见图2)。石油安全链是将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定义为一条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价值增值活动组成的链条,而石油安全保障活动贯穿于整个链条的各个环节。安全链由安全保障活动构成,安全保障活动又可以分为主要安全保障活动和辅助安全保障活动。

从石油安全链中我们可以看出,石油安全贯穿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链管理就是在企业安全链上的关键环节,分析其影响石油安全的因素,通过合理控制这些影响因素,从而影响该环节的生产和消费,最终在整条安全链上保证石油最大限度的供给和最有效率的使用。我们按照石油安全链的各个环节,逐一分析如下:

(1)上游开采部分。上游油气开采是石油企业生产的基础。由于油气资源是在千万年乃至上亿年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和富集起来的,它深埋于地下,而且区域分布不均衡。我国目前石油资源有限,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的依赖进口。因而,石油企业在上游开采部分的安全保障能力就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获得资源的能力,包括国内现有储藏的勘探开发能力及开拓国外石油市场、整合国际石油资源的能力。其次是创造效益能力。在现有科技水平下,油气勘探、开采的不确定性很高,进而造成油气生产成本也很高。如果石油企业在油气开采方面拥有资源和技术优势,在有利的外部环境下,其油气生产成本会大大降低,从而为企业创造超额利润。这样不但能为中下游企业提供生产原料的保证,更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利润空间。最后是海外经营能力,包括适应当地文化,获取国际人才,熟悉海外市场。上述三种能力的提高有赖于企业整合资源能力的提高和技术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即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2)中游炼化部分。石油企业是典型的规模效益型企业,影响炼化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的因素为:首先是企业规模。炼厂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规模优势,易于与上游的原油供应和化工企业一体化。其装置结构易匹配合理,生产方案易于优化。这样一方面,企业可以选择各种不同品质的原油,无形中扩大了原料的来源,既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又相当于增加了原油的供给,有利于保证石油安全。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可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相当于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原油的供给,同时,也降低了废气、废料和废水的生产环节的排放量,有利于保护环境。总之,石油企业中游炼化部分安全保障能力的提高,最终表现为原油使用效率的提高和生产过程更加环保,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增强,这些都有赖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3)下游销售部分。下游(销售)部分是企业与外部经济系统联系的重要环节。石油产品的销售一方面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石油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它也是保证石油企业正常生产的有效需求的关键。下游(销售)部分的安全保障能力:首先是保证石油有效供给的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的企业,能够有效降低库存,加快产品周转,相当于增加了石油供给。其次是市场占有能力。如果企业销售网络完善,产品品种齐全,无疑会保证供给效率。企业的效益直接与市场占有率相关,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通常意味着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也是企业拥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外部表现。企业只有满足了客户的需求,才能完成产品的销售,进入下一个生产循环,才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服务。

(4)辅助服务部分。石油企业的辅助部门是指研究与开发以及与油气开发和炼化、销售相关的服务性部门。影响石油企业的辅助部门安全保障能力的因素主要是研究与开发的能力,因为,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直接决定企业的创新能力。无论是开发资源还是节约资源,都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广泛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我国油气资源勘探程度不高,探明储量中只有20%-30%可转化为有经济价值的商业储量,并且其中70%都是复杂性的非常规油田。因此,提高勘探储量要依靠地质理论、勘探技术创新;提高采收率要运用先进的开采手段。此外,科技创新还有利于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等。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主要表现,是增强企业效益和保障石油安全的主要手段。

总之,石油安全链上各个环节安全保障能力的提高,都有赖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反映了企业生产能力与效率,决定了石油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石油安全供给和安全使用的保障。

五、结论

由上述分析发现,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石油安全密切相关。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反映了企业生产能力与效率,因此不仅对于提高国内石油产量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决定了其跨国投资控制境外石油资源的能力。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中国石油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是中国石油企业与跨国石油公司竞争的前提,是石油安全供给和安全使用的保障。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贯穿于企业生产和价值创造的各个环节。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表现为企业的各种能力,正是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能力,决定了安全链各环节的安全保障能力,进而决定了整条石油安全链的石油安全保障能力。由此我们得出新的“能力安全观”:通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石油安全保证程度是长久的、全面的和现实可控的途径,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真正的石油安全在于不断增强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崔新健.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抉择分析[J].财经研究,2004,(5).

[2]李树芳,潘懋.石油安全保障概念的经济学诠释[J].经济师,2004,(5).

[3]葛家理,胡机豪,张宏民.我国石油经济安全与监测预警复杂战略系统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2,(1).

[4]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4).

[5]Prahalad C.K,Hamel 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May, 1990:79-90

石油化工概论论文篇5

关键词: 新课改 化学自学能力 培养方法

自从2008年江苏省实施新课改以来,全省上下掀起一股新课改教研热。我试着在教学中去尝试,结果收获不小,现将教学中有关化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方法归纳如下。

1.提纲式自学

该方法适合于对一个单元教材或参考资料的自学,用以统观全局。自学以粗读为主,再精读其中的重点与难点。在每一单元或章节之前,按目的要求列出几个提纲。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可以熟悉单元教材的内容,掌握其知识结构,在学习中做到心中有数。

2.笔记式自学

眼看千遍不如手写一遍,自学不做记录将收效甚微,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时作摘录的习惯。这种自学方法适用于阅读教材的部分章节和参考书,需要去粗取精,适合高年级学生。特别在阅读参考书时,读书笔记成为自学的一个得力助手,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琐碎,如高中有机部分关于石油及石油产品概述,煤和煤的综合利用,硅酸盐工业、炼铁和炼钢等,都适合采用这种自学方法。

现以石油和石油产品概述为例,简列提纲如下:

(1)石油和天然气――烃的主要来源。

①天然气;②石油。

(2)石油的成因。

(3)石油的成分。

(4)石油的炼制。

炼前处理:为什么?怎样处理?

①石油的分馏(物理方法加工)

常压分馏

石油的工业分馏

减压分馏

什么叫石油分馏?

分馏的实验装置

②裂化(化学方法加工)

催化裂化目的;

裂解方法。

(5)石油加工后的产品及用途。

(6)石油加工。

通过笔记式自学,可使学生获得系统而完整的知识体系。

3.“导学案”式自学

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自学能力。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

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终身受益。这也是我校实施新课改的终极目标。

4.分组讨论式自学

在学生个人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可一带而过,而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达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或学生展示交流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收获式自学

化学知识多而杂,系统不甚明显,学生容易一学就会,一多就乱,时间一长就忘,为此就应注意训练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以达到知识系统化。如讲完有机物的聚合反应,必修一二关于有机化学反应类型便告一段落,这时指导学生在阅读复习的基础上总结几种反应类型的异同,并列表归纳。

6.对比式自学

化学概念有很多易混淆,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对比,通过自学找出其相同点、不同点和相似点。如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种物质;再如裂化和裂解;结晶、结晶水合物,结晶水、湿存水等,它们之间有相同之处,不反复对比,便易混易错,以至张冠李戴。再者,有些概念还必须通过咬文嚼字才能彻底搞清。凡此种种,只有通过对比式自学才能真正掌握概念。

此外,还有圈点式、眉批式和混合式等自学方法。采用一种还是同时采取几种自学方法,要视教材内容具体情况而定,并需教师精心选择与适当安排,使读、议、讲、写、练结合进行。

总的来说,中学化学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是使学生学会阅读化学教材,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认真读书和思考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也为使用化学工具书及模型等学习工具打下基础。通过初中到高中的化学教学,学生的自学能力应达到如下要求。

(1)能独立阅读化学教材,分清主次,掌握中心,并能归纳、概括写出要点或眉批,旁注。

(2)学会使用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等模型及各种标本,有条件的还要会使用幻灯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工具。

(3)能改进自学方法和养成认真读书,读思结合,先复习再做书面作业等良好习惯。

以上三条要求是相互联系,不能孤立割裂开来,从初三到高三如何逐步达到这些要求,还要根据各学年的化学教材和学生实际,来研究和拟定各学年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具体要求。

参考文献:

石油化工概论论文篇6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案例教学法;专业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6-0175-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哲学部分因其理论性较强,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为此,教师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融入到案例当中,建构各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而这种“情境化”的设计应当与学校特色相结合、与具体专业相结合,应具备针对性特征,突出学校特色,才能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一、本课程案例教学研究状况

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十分重视的教学方法,并因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良好效果而得到广泛关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和综合素质,与传统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新型教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由于其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仅凭教师单纯的理论说教很难使课程内容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而案例教学法由于其生动性和形象性,如果实现多元化案例与专业针对型案例相结合,并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堂实施,可以达到让抽象的理论内化为学生思想的目标。

作为一种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的教学方法,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应针对性地引入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讨论,为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但由于课程改革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讲授尚处在摸索阶段,所以高校《概论》课程教师对案例教学的整体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片面性。

目前,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案例教学法的编写、课堂实施过程、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结合等方面,在实践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随着研究的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不断尝试践行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专业针对型案例”的研究与实践逐渐得到越来越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的重视。

二、专业针对性案例研究的必要性

专业针对性案例主要是指案例的选取和编写是以行业特色类高校(以中国石油大学为例)的主干专业或授课班级学生的专业为导向进行,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与此前案例选取多元化的倾向相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的教学案例的选用应尽量与主干专业有关,理科与文科有所不同,理科多选自然科学的相关例证,文科多选社科方面的例证。专业性案例就是使哲学原理的具体化,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入到具体的专业之中,力求将专业及专业中的问题提到哲学的层面加以审视。需要指出的是:(1)专业针对型案例的研究不能跨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边界。案例分析的初衷是引入专业场景,增强学习效果,但不宜过于深入,而应适时回归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讲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2)本研究并非是对案例多元化特征的否定,而是在试图构建案例多元化基础上的专业针对型案例体系,不但丰富了原有的案例体系,也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原理在专业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形成案例教学的完整系统。专业针对性案例研究的必要性在于一下3个方面。

1.营造情景化的氛围,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各高校虽有不同的培养倾向,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对实践的重视,有了创新的动力、能力,还要有创新的实践机会才能让人才得到真正的锻炼。本项目的着重点在于对实践的重视,有了创新的动力、能力,还要有创新的实践机会才能让人才得到真正的锻炼。而实践对于中国石油大学的石油、地质学子们来说,并非只有在野外的专业实践中才能获得,通过教师人为“语境化”的建构各类情境(context),让学生身临其境也是另外一种不可或缺的实践形式。贯穿于课程内容、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具体教学过程之中。而这种“语境化”的设计应当与学校特色相结合,与具体专业相结合,具备动态性特征,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契机。

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通过编写和讲授专业针对型案例集,达到将书本中理论内容变“活”的目的。通过教师生动地将介绍相关专业的历史发展和应用实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理论相结合,解决书本内容理论性较强的困难,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探究知识、应用知识的自觉意识,并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现实生活中有意识地加以应用。

3.专业针对型案例的研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入贯彻,体现出“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无疑包括青年大学生,他们既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又是主体。通过专业针对型案例的课堂实施过程,拉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青年大学生的距离,为他们学习、研究、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三、专业针对性案例的实施

1.任课教师需形成文理交叉的知识结构。目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任课教师的学科倾向基本比较单一,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涉及面的确非常广泛,这需要对于学校主干专业有较深的了解,并熟悉该专业的发展史,且能立足专业前沿,具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敏感性,关注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相关理论之间的关联。所以,任课教师需要具有文理交叉的知识结构,才能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必须联系实际,与专业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启发学生思维,因而需要突破案例教学受到教师本身的专业限制的问题。教师在授课时一般会将重点集中于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与学生学术背景之间的差异会造成“各说各话”的局面,即使涉及教学对象的专业领域,但因过于肤浅而无法进入学生的话语系统,未能有力阐释案例背后的理论问题。

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经说过:“大学的声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质量。”复合型教师意味着,一方面,要形成跨学科的教学团队,整合不同学科资源,实现“文理交叉”;另一方面,教师要有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在石油高校这个大环境下,主动寻求不同知识群体的思想碰撞和知识融合,创造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与工程师、科学家交融的沟通渠道,熟悉相关专业的知识,形成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教师通过打破科学与人文的隔离,完善了学科体系的单一化,对于激发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的创造性素质就是要求用自己独特的教育理解来发现和创造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而成功地影响学生。这就需要教师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以他高尚的人格力量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大科学时代的科学趋于综合化,文理交叉和相互渗透的现象越来越多。教师的知识面越广,知识结构越完整,越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讲授中,通过编写具备极强专业针对性案例集,达到将书本中理论内容变“活”的目的。如上所述,参与教师的多重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背景,能够融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相关知识,在编写案例时,能够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哲学部分和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让学生达到科技与人文两翼齐飞的实际效果。通过教师生动地从介绍相关案例发生的历史过程和应用实例,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理论相结合,解决书本内容理论性较强的困难,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探究知识、应用知识的自觉意识,并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现实生活中有意识地加以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有必要形成一套案例体系,对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抽象体系进行具体说明。案例要来自于主干专业的相关领域,注重历史与现代相结合,既有对传统“两论”的继承,又有新时代新的方法论的提升。但案例教学的编写并不是研究的目的,关键在于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专业问题自然地结合,真正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随着课程改革和专业实践的变化,案例集本身和相关研讨教学的形式都将随之改变,我们将在实践中,与视听资源和研讨式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更加适合学生的实际。

例如,在讲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时,可以中国古代的卓筒井为例。卓筒井被称为“世界钻井之父”,其“顿钻式凿井法”开创了世界机械钻井的先河。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解释古代的四川工匠如何制作一系列不同功能的金属工具完成凿井、固井、修治井和打捞井下落物等任务,分析这些古人技术趋向性的发明创造背后的科学原理。同时启发学生思考中国古代对石油和天然气的认识和利用取得了如此瞩目的成就,为何世界石油工业第一井却出现在美国,包括石油科技在内的中国近现代科技为何落后于世界。延伸思考能够帮助学生不但掌握书本上的基本原理,也能够与现实结合起来引发讨论,从而对课程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意义。

再如,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是哲学部分的难点之一,我们也可以通过案例引入并进行分析。从2012年4月10日开始的“中菲黄岩岛争端”以来,人们对南海日益关注,从中我们观察到了背后的石油因素。中国首座半潜式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的出现,终结了中国在南海眼睁睁地看着外国钻井平台盗采我国石油的历史,然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中国的海洋石油钻探是如何从仅仅15米走向3 000米深海水域的?“实践”因素究竟在中国海洋石油钻探的发展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行业特色类高校的学生对于其专业相关联的事件具有敏感性,在这种兴趣和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教师的引导,一步步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联系的眼光分析和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中国深海石油钻探中的实践因素对海洋石油工业发展的重要驱动作用。

3.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应用多媒体,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可以生动起来,除了课堂讲解之外,教师可在课件中引入相关的大量图片和动画,使用软件选取和制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的石油工业影视作品等。如在讲述中国古代第一个石油武器——猛火油柜时,可以向学生展示猛火油柜的复原图及功能展示视频,帮助研究猛火油柜的金属构成、机械原理和猛火油的大致组分,并与拜占庭帝国的石油武器——“希腊火”进行技术原理的对比,分析其应用领域和射程的差别。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猛火油柜的历史地位及被历史淘汰的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看到从旧事物到新事物的“发展”过程。这些教学实践能让大学低年级石油专业的学生对知之不多的专业形成直观认识,不但学到了哲学知识,也能增进学生对学校和石油工业的了解,激发专业热情。

其次,通过不同的网络教学手段丰富和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受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的课堂时间和教学大纲的规定,许多精彩的教学内容无法展开,教师只好通过大学生易于接受的网络形式进一步为学生服务。常见的方式有:通过博客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精彩文章和利用微博与学生互动;同时,建立校内专用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一个学生们交流的平台,我和所有的学生会不定期地将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课件、电子文档、电子书、影视资料上传至该文件夹,这不但极大提高了对知识汲取的速度和对该门课程的兴趣,也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再次,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无论是对书本中已经解决的问题,还是有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案例的导入,使用问题研讨法,不拘泥于理论教学,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组织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讨论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涉及内容非常广泛的重要部分,在同一个课堂中,不同专业的学生的知识背景本身就可以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比如,在讲到石油帝国的缔造者洛克菲勒时,英语专业的学生给大家讲述了一首描述洛克菲勒人格特征的英文小诗,学经济管理的同学从经济角度分析了洛克菲勒发迹的策略,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则从技术层面上分析洛克菲勒起初没有涉足石油勘探的原因。这样的尝试不仅给学生一个展示的空间,从不同角度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同时也为教师发现和研究学生的兴趣点和知识盲点提供很好的机会。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老师与学生地位平等。发扬“哥本哈根精神”,学生可以直接质疑教师所教授的内容,通过师生相互合作、相互启发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由、直率、激烈的学术讨论和交流,让思想的火花碰撞出完善的集体智慧。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任课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形成文理交叉的知识结构、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才能完成拓宽知识、提升素质的教学目标。在培养石油人才的过程中,将此成果应用于本科生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教学实践,通过学生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的探索对于石油人才培养和石油工业发展必将产生独特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薛秀娟.音体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业针对型教学模式探析[J].高教论坛,2011,(10).

[2] 李珍,蒲文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式专题教学研究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石油化工概论论文篇7

主题投资无疑是短线爱好者的乐园,本周主流热点非石油石化产业链、节能环保产业链、世界杯产业链三大主题投资莫属了。

石油石化产业链投资主线爆发主升浪。消息面上迎来几大看点:第一,国家发改委《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有望近期公布,未来石化产业重点发展炼油、乙烯、芳烃三大石化领域,勾勒出东部以石油化工为主,西部以煤化工为主的石化产业新蓝图。第二,国家能源局将在六月颁布石油勘探开发资质牌照,诏示着在放开原油进口权之后,步入勘探和开采等上游产业链新阶段,标志着油气改革从下游领域走向上游产业。第三,据新华社英文网报道,中俄可能近期签署天然气管道建设合同。第四,国家发改委表示,将在新疆全面放开油气上、中、下游领域,与当地企业合资合作推行混合所有制,新疆地域的油气概念股将受益匪浅。油气改革概念股向来是主力机构全面布局品种,本周市场依石化产业布局石油开采牌照新疆油气混合所有制改革四大投资路径,加大力度炒作石油、石化产业链受益股,造就了以恒逸石化为龙头的石化产业布局概念股,以潜能恒信、通源石油为龙头的石油开采牌照概念股,以阳谷华泰为代表的中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概念股,以新疆浩源、准油股份、天利高新委代表的新疆油气三剑客,掀起了石油、石化产业链主升浪行情。

节能环保产业链投资主线涨停如云。节能环保投资主线作为中长线投资品种,主力机构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前成功发动波段升浪。主要有如下因素:第一,6月3日,总书记在“国际工程大会”上讲话,表示加强技术融合,加大环保治理和加强於霾治理;第二,6月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会,提出向污染开战的口号,环保部打响治气、治水、治土三大战役。第三,6月9日,北京将举办第五届低碳论坛。第四,国家能源局签署《大气污染防治外输电通道建设任务书》。本周市场以燃控科技、雪莱特、三维丝为代表的大气治理概念股,以和顺电气、大连电磁、电科院、金利华电为代表的特高压概念股涨停潮气,成为环境保护投资主线的佼佼者。

世界杯产业链投资主线风生水起。本周市场,以新文化、博瑞传播、天威视讯为代表的文化传媒概念股,以中青宝为代表的手游概念股,以江苏舜天、雷曼光电、双象股份为代表的足球产业概念股,以粤传媒、北巴传媒为代表的互联网概念股,演绎世界杯产业链行情。

综述,笔者建议投资者在操作中紧随驱动性主题投资,看好石化、石油产业链投资主线在六月的主升浪行情。

石油化工概论论文篇8

Abstract: Petroleum enterprise as a large emission will produce large amounts of pollutant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evitably, especially maj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cidents happened in China's oil enterprises in recent years caused people to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petroleum enterpris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In this paper, using a game theory model analyzed th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of petroleum enterprise and the regulation failur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in China. This paper designed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for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petroleum enterprise by established principal-agent model.

关键词: 石油企业;环境责任;激励机制;博弈论

Key words: petroleum enterprise;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incentive mechanism;game theory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7-0003-03

0 引言

20世纪60年代,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企业环境责任(CER)作为企业社会责任(CSR)的一部分首先在美国被提出。尽管迄今学术界对企业环境责任的概念没有得到一个普遍认可的界定,但其本质涵义基本一致。一般将企业的环境责任定义为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应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实施清洁生产,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并主动承担污染治理的责任,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石油企业作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为繁荣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由于石油企业自身特点,在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产生大量污染物。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和治理,将会对自然生态环境等造成更大的危害。2013年5月27日,由能源基金会和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联合主办的“立法治理雾霾——聚焦大气法修订”主题论坛在北京召开,强化企业排污监管等与石油化工企业密切相关的要素成为本次论坛的热议话题,也是大气法修订的主要内容。可见约束石油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博弈论的思想构建石油企业与地方政府环保监管部门的博弈模型,通过寻找博弈均衡解对石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状况进行分析,并运用委托人-人理论对石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激励机制进行设计研究。

1 石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博弈分析

1.1 博弈模型的基本假设及模型构建

1.1.1 基本假设

①假设一:博弈的参加者(Players)

假设该博弈的参与者为石油企业和地方政府环保监管部门。并假定该博弈的参与者都是理性经济人,其策略选择都是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②假设二:博弈各方的可选策略(Strategies)

石油企业有两种策略选择:“承担”企业的环境责任,就要把污染控制在环保部门限定的标准范围之内,并积极采用各种环保净化技术降低排污量,避免超标污染的产生;“不承担”企业环境责任,则会把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超标污染物直接排放,给自然、生态环境及公众生活带来极大危害。

地方政府环境监管部门也有两种策略选择:“监查”即对石油企业排污状况进行监查;“不监查”即对石油企业排污状况不予监查。实际中,由于对石油企业排污状况监管成本高昂,监管部门出于对成本控制的考虑,并不会对石油企业排污状况进行实时监督,只能采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企业排污状况进行监管。

③假设三:博弈的次序(Orders)

由于石油企业与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在做出策略选择时,虽然时间上不一定真正一致,但他们在做出选择之前并不知道对方的策略选择,因此该博弈次序可看做是同时进行的。

④假设四:博弈的得益(Payoffs)

假设政府环保部门的“监管”成本为A,在环保部门“监管”的情况下,石油企业“不承担”环境责任将被处以罚金B。石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主动治污支出费用为C。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若石油企业不承担环境责任造成较大环境污染,那么政府环保部门声誉受损为D单位。其中A,B,C,D>0。并假定参加博弈者对各方得益及策略集合都是了解的。

1.1.2 模型构建

依据上述假设建立完全信息状况下的静态博弈模型,假定石油企业“不承担”环境责任的概率为(0

博弈的收益矩阵如表1,在收益数据中第一个代表石油企业的收益,第二个代表地方政府的收益,这是一个非对称的非零和博弈。

1.2 博弈均衡分析及求解

①确定石油企业选择“不承担”与“承担”两种策略的概率分布。图1横轴表示石油企业选择“不承担”环境责任的概率为θ,它分布在0与1之间,“承担”的概率则等于1-θ。纵轴反应对应于石油企业“不承担”环境责任的不同概率,政府环保部门选择“不监管”的期望得益。图1中从A到-D连线的纵坐标就是在横坐标对应的石油企业选择“不承担”环境责任的概率下,政府环保部门选择“不监管”的期望得益。该线与横轴的交点θ*就是石油企业选择不承担环境责任概率的最佳水平,选择承担的最佳概率为1-θ*。可见,当石油企业选择“不承担”环境责任的概率大于θ*时,此时政府环保部门选择“不监管”的期望得益小于0。此时环保部门会选择监管。反之,当石油企业“不承担”环境责任的概率小于θ*时,则环保部门“不监管”的期望得益大于0,环保部门倾向于不予监管。

②确定环保部门采取“不监管”与“监管”的混合策略的概率分布。图2中的η*和1-η*是环保部门的最佳概率选择。

在石油企业与地方政府环保部门的博弈中,石油企业分别以概率θ*和1-θ*随机选择“不承担”与“承担”,环保部门分别以η*和1-η*选择“不监管”与“监管”时,双方都不能通过改变策略或概率改善自己的期望得益,从而构成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也是该博弈的唯一的纳什均衡。

1.3 小结

在对上述博弈问题求解中可知,中央政府想要治理石油企业不承担环境责任现状,可采取如下方法:

①加重对不承担环境责任的石油企业处罚力度。对石油企业的非法排污加重处罚,使得B增大,在图2中相当于-B向下移动到-B′。如果环保部门混合策略中的概率分布不变,此时石油企业不承担环境责任的期望得益变为负值,因此石油企业会主动承担起环境责任。但在长期中,石油企业不承担环境责任状况减轻会使得环保部门将不监管的概率提高到η*',达到新的均衡。因此,中央政府加重对石油企业环境责任缺失的处罚力度只能在短期内奏效,并不能在长期中保证石油企业主动承担环境责任。

②对地方政府环保部门监管缺失追究责任。通过对环保部门监管缺失追究责任从而使得D增大到D′。此时,如果石油企业“不承担”环境责任的概率不变,那么环保部门“不监管”的期望得益变为负值,从而会选择加大对石油企业的监管力度。但同样地环保部门选择加大监管力度使得石油企业“不承担”环境责任的概率减少,从θ*下降到θ*′,此时环保部门又会恢复混合策略,达到新的混合策略均衡。同样,追究环保部门责任也只能在短期内起到激励环保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促进石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

作用。

2 石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激励机制设计

通过上述对石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博弈分析,可知无论是加重对石油企业环境责任缺失处罚力度还是对环保部门进一步施加压力,都无法在长期内确保石油企业主动承担环境责任。且由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对石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状况实施全程监控会使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给国民经济带来极大负担。因此需要对约束石油企业主动承担环境责任的激励机制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下面通过尝试建立委托人—人模型对石油企业主动承担环境责任的激励机制进行设计。

2.1 基本假设及模型构建

2.1.1 基本假设

①假设一:假定中央政府为委托人,石油企业为人。②假设二:石油企业在自身污染治理过程中采取各种污染净化技术,但由于技术水平受限或自然风险因素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其努力成果不确定,且中央政府对其努力水平也无法监督。③假设三:在中央政府与石油企业的委托人—人问题中,R是石油企业主动承担环境责任节能减排给全社会带来的福利(该项福利看做是石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情况下中央政府获得的收益)。e是石油企业的努力水平。R不仅取决于石油企业的努力,也与自然风险因素等有关。因此,R是e的随机函数R=R(e)=8e+f,其中f是均值为0的随机扰动项。此外,我们还考虑石油企业有正值的机会成本,也就是不接受该委托的利益(不承担环境责任从而节约的治理成本)X=1。并假设石油企业努力的负效用是努力水平单调递增的凸函数为C=C(e)=e2。

2.1.2 模型构建

由于中央政府无法掌握石油企业的实际努力状况,只能根据其治理污染量进行奖惩,设中央政府对石油企业的治污奖惩计算公式W=A+B[R(e)]=A+B(8e+f),其中A和B都是常参数(A表示中央政府按企业法定排污标准给予治污企业的固定扶持资金;B(8e+f)表示中央政府按治污成效给予排污企业的补贴),于是得到中央政府与石油企业的收益函数U1与U2,其中:

U1=R(e)-W(e)=8e+f-A-B(8e+f)=8(1-B)e+(1-B)f-A,因为f是均值为零的随机变量,因此中央政府的期望得益为8(1-B)e-A。

U2=W(e)-C(e)=A+B(8e+f)-e2,期望得益为A+8Be-e2。

2.2 该博弈的激励机制设计

2.2.1 参与约束

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是经济行为,制约和规范经济行为的最有效的手段是经济手段。在环境管理问题中,要使经济手段有效发挥作用,也就是要运用经济手段使石油企业接受承担企业环境责任的任务、认真开展防污治污工作,那么首先要保证其承担环境责任的期望收益不小于接受该任务的机会成本(非法排污节约下来的环境污染治理费用)。综合上述假设知,石油企业的参与约束条件为:

W(e)-C(e)?叟X 即A+B(8e+f)-e2?叟1

假定石油企业是风险中性的,那么只要期望净利益A+B(8e+f)-e2=1,石油企业就愿意承担其环境责任。我们假定石油企业已接受了这项工作,那么由于石油企业的期望得益:

U2=A+8Be-e2,

对e求一阶导数得最大值e*=4B,符合石油企业的最大利益。

这意味着石油企业符合自身利益的最佳努力水平取决于按治污量取得的补贴B。

当B=0时,e*=0,知此时石油企业没有努力治污的愿望;当B较大时,石油企业的努力愿望e*也随之增大。

2.2.2 激励相容约束

在满足参与约束的条件下,石油企业愿意承担环保责任但努力水平不一定是e*,因为石油企业选择e*的出发点是符合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要使接受环保责任的企业自觉选择e*,e*也必须符合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即对其它任何努力水平e,都有:

W[R(e*)]-C(e*)?叟W[R(e)]-C(e)

这就是该模型的激励相容约束。满足激励相容约束条件意味着人的利益与委托人的利益完全一致,人的行为就会符合委托人的最大利益。

中央政府的选择必须满足石油企业参与约束条件的下限:A+B(8e+f)=e2+1

于是中央政府的期望收益U1=8e-e2-1,仍然是最大值问题,对e求一阶导数得e**=4,从而知e**=4时,中央政府的最大收益max U1=15,即e**=4时符合中央政府最大利益的最佳环保企业努力水平。令e*=e**=4,代入环保企业的最优选择e*=4B,可得B=1。

再将e*=e**=4代入参与约束A+B(8e+f)=e2+1中,得A+B(32+f)=17。两边求数学期望得:A+32B=17,代入B=1,解得A=-15。也就是说,中央政府的最优激励政策计算公式W=A+B[R(e)]=-15+R(e)。该公式的意义是中央政府不但不需给予石油企业污染防治鼓励资金,反而要向石油企业征收15单位的企业环保责任风险基金。然后根据接受环保责任的石油企业治理污染的努力成果给予绩效财政补贴。上述的策略组合即为本博弈唯一的子博弈完美纳什

均衡。

2.3 小结

由本博弈的纳什均衡解可知,中央政府如果按照上述参与约束与激励相容约束对石油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激励机制进行设计,那么当石油企业是风险中性时,就愿意承担环保责任,积极开展节能减排,防污治污工作。且在均衡条件下,所有的不确定性风险实际上均由石油企业

承担。

3 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一个风险中性的石油企业在接受承担环保责任状况下收益的好坏会成为其它企业是否选择该策略的依据。因此中央政府可在某个主动承担环保责任的石油企业中试行,征收企业环保责任风险抵押金,然后根据其承担环境责任状况采取不同激励措施(环保技术帮扶,提高环保企业声誉,给予绩效财政补贴等),只要该企业在从事节能减排,积极开展环保净化技术工作等方面取得的收益大于其支付的企业环保责任风险基金,那么企业就愿意履行环境责任。

参考文献:

[1]郭芳芳.国内外企业环境责任研究回顾与评述[J].中国证券期货,2013(0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