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石油化工基础8篇

时间:2024-04-08 14:45:38

石油化工基础

石油化工基础篇1

关键词:落地式;泵基础;设计;

引言

石油化工行业内的离心泵基础比较常见,根据安装位置可分为落地式和楼面式。基础结构形式主要可分为钢筋混凝土块式和框架式。泵基础设计的要点有:基础强度要求,基础沉降问题,设备抗震动问题。离心泵基础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离心泵的安装,运转,使用过程。而且离心泵基础除了承受设备本身重量和运转时所产生的作用力和震动力之外,还要吸收和隔离由于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并有防止共振现象发生的要求。因此,设计好离心泵基础基础对设备的顺利安装和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此就以石油化工落地式离心泵基础为例做简单介绍。

1设计落地式离心泵基础时,一般应先取得以下资料

1.1设备基础的型号、转速、功率、规格及轮廓尺寸图等;

1.2设备机器的自重,重心及传至基础的各种恒、活荷载值,设备动荷载值及其作用位置和方向;

1.3基础的初步模板图、设备底座的外廓尺寸、基础顶面的设计标高、地脚螺栓(或地脚螺栓孔)的位置及规格;

1.4设备基础在生产装置中的座标定位及邻近建构筑物的基础图;

1.5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资料。

2确定基础的形式及顶面尺寸

设备基础形式一般采用整体现浇钢筋混泥土块式基础。通常泵基础的顶面尺寸的确定则主要根据“设备底座的外廓尺寸”和“地脚螺栓(或地脚螺栓孔)的位置及规格”两点共同确定。

1)根据设备底座的外廓尺寸,为避免基础边缘混凝土不受集中力影响以及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设备底座边缘至基础顶面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100mm。

2)地脚螺栓分直接埋入式(直埋)和预留孔埋置(预埋)2种。根据规定,螺栓直埋时,其中心线至基础边缘距离不应小于4d,且不应小于100mm(注:d为螺栓直径,且d>20时不应小于150mm)和锚板宽度一半加50mm;螺栓预埋时,预留孔边至基础边缘距离不应小于100mm。

3确定基础的埋深及底面尺寸

3.1离心泵基础底面平均压力值,应符合下式要求:Pk≤ηfaP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静压力值,kN/m2;η——地基承载力的动力修正系数,一般可取0.8;fa——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GB50007的规定采用,

3.2基组(包括机器、基础和基础上回填土)的总重心与基础底面形心宜位于同一垂直直线上,如果偏心不可避免时,偏心距与基底边长(平行于偏心方向)的比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或等于150kPa时,不应大于3%;

2)当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大于150kPa时,不应大于5%。

3.3考虑到动设备的动力特性,基础质量应大于设备质量的3~5倍。根据上述3点可基本确定基础的埋深及底面尺寸。

4基组总重心及动力计算

4.1基组总重心,应按下列公式计算:x0=∑i=1nmi?xi∑inmiy0=∑i=1nmi?yi∑inmiz0=∑i=1nmi?zi∑inmix0——基组总重心的横坐标,m;xi——分别为基础、电机及泵的重心横坐标,m;y0——基组总重心的纵坐标,m;yi——分别为基础、电机及泵的重心纵坐标,m;z0——基组总重心的竖向坐标,m;zi——分别为基础、电机及泵的重心竖向坐标,m;mi——基础、电机、泵及附件的质量,kg。

4.2当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80kPa、电机功率不大于560kW且离心泵基础的质量不小于机器质量三倍时,可不做动力计算。

4.3当基础需作动力计算时,基础的允许振幅,应符合下表规定。基础的允许振幅[A]转速,r/mim1000≥n>750750>n≥500n<500[A],mm0.080.120.16(当n>1000r/min时,允许振幅[A]可根据制造厂要求确定,或取0.08mm)

4.4当基础需作动力计算时,基础的最大振动速度不应大于6.3mm/s。

4.5基础的振动线位移、最大振动速度,应按GB50040的规定计算。

5基础的构造要求

5.1设备基础一般为无筋整体现浇混凝土基础,素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15,钢筋混凝土的混凝土不得低C20,垫层一般采用C15,以上取值还应根据环境类别等满足国家设计规范的要求。

5.2在冻土地区,建在室外的泵基础的地基,应采取防冻胀措施。

5.3基础防腐。设备基础应根据腐蚀性介质的情况采取必要的防腐措施,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刷冷底子油或环氧煤沥青等方式,可灵活选择。

5.4基础顶面的二次浇灌层,厚度宜为30mm~50mm,材料宜采用高强无收缩二次灌浆料。当采用高强无收缩二次灌浆料时,其强度不宜低于:1天为20MPa,3天为40MPa,28天为50MPa,并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当采用细石混凝土时,其强度等级应比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

5.5自制地脚螺栓下端宜采用直钩型式,直钩长度不应小于地脚螺栓直径的4倍;埋置深度L不应小于地脚螺栓直径的20倍,且不应小于300mm。

5.6基础的地脚螺栓的材质除有特殊要求外,应采用未经加工的Q235-B钢。

5.7地脚螺栓预留孔底至基础底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地脚螺栓底端至预留孔底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

6结论

综上所述,设备基础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而最终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经济的方案,此外,设备基础的设计还应考虑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设备振动比较大时,还应做详细的动力计算,在此不做详述,可参照相关规范进行动力设计。

参考文献:

[1]SHT3057-2007,石油化工落地式离心泵基础设计规范[S]

[2]GB50040-1996,动力设备基础设计规范[S]

石油化工基础篇2

关键词:汽提塔;基础设计;质量传递;热量传递

石油化工塔型设备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比较广泛,而且这种类型塔的结构比较复杂。在所有的石油化工装置里面,塔设备在生产工艺里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反应塔、高塔容器、汽提塔等。对塔结构进行分析是石化人才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本文将对汽提塔设备进行结构分析及其设计过程,讲述在汽提塔设计的过程中的关键点及处理的办法。

污水汽提塔主要用来处理含硫和氨的污水,主要吧污水进行蒸汽汽提之后,分离获得很高浓度的硫化物和氨,分离后的酸气用来生产硫磺,而氨生产液氮。处理之后得到的净化水会被其它设备利用或者清理设备,这种设备可以变废为宝,是一种环境友好性的设备。

一、汽提塔的工作原理

汽提塔一般是把废水和水蒸汽充分接触,这样废水里面的有毒物质就会扩散到水蒸气里面,这样就能够把废水里面的污染物分离出来。汽提塔的工作原理和吹脱法差不多,只不过使用的介质不一样,气汽提法使用的介质是水蒸气。汽提法分离污染物的工艺条件需要按照污染物的情况来决定,一般情况下面有两种:1、简单蒸馏。一般是到来处理一些和水互溶的挥发性物质,这种物质当气液平衡的时候,在气相中的浓度要比在水中的浓度大。借助蒸汽来加热,这样在一定的温度下面,污染物就会富集到气相里面。2、蒸汽蒸馏。这种方法一般是处理不溶于水和微溶于水中的挥发性污染物。这种方法主要是因为利用混合液体的沸点要比两种组分低,这样就能够把高沸点的物质在低温下面被脱除。

二、汽提塔设计条件及结构分析

2.1汽提塔设计条件

2.1.1、塔的主要涉及参数:塔总高23.5米,内直径2000mm,内直径2000mm,设计压力0.35MPa,设计温度90℃,塔体的壁厚是14mm。

2.1.2、风速40m/s,粗糙度b类,场地类别II类,风载剪力401.2kgf,风载弯矩4905.3kgf-m,地震剪力6919.1kgf,地震弯矩93851.4kgf-m。

2.1.3、裙座高3000mm,厚度16mm,16个M56的地脚螺栓,跨中均布,螺栓孔圆直径2196mm。

2.2汽提塔结构设计分析

2.2.1汽提塔是高耸的建筑

汽提塔所受到的水平载荷和重力载荷比较起来,地基上面的载荷效应比较大,需要重点进行考虑。风的载荷要比水平的地震作用大很多,这也是在进行高塔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从本汽提塔的设计中可以知道:风力载荷控制的玩具等于4905.3kgf-m,地震作用造成的弯矩93851.4kgf-m,这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2.2.2正确计算载荷

在计算的时候,除了要正确确定塔设备的几何尺寸,还需要保证塔的壁厚及其它的一些弹性参数准确。因为这些参数决定了塔设备的刚度,如果塔体的自振周期不一样,这会导致水平的风力载荷和水平的地震作用不一样,这样就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还有就是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塔的总输入质量要和实际保持一致,不能够把充水质量当作介质的质量,这主要是因为很多的介质重度都要比水小。对于汽提塔来说,不是重力荷载越小,塔结构就越是稳定。在水平力的作用下面,塔设备抵抗倾覆的能力和重力载荷是有关系的。

2.2.3基础的锚栓构造

本设计的塔高为23.5米,内直径2000mm。高度和直径的比例比较大,设计出来的汽提塔是高耸的建筑物。在塔底需要的螺栓一般的规格都比较大,这就要求螺栓的承载能力比较大。而且在设计的时候还需要锚栓达到锚固的。在本设计当中,地脚螺栓是M56, 23.5米,内直径2000mm。

2.2.4结构设计

根据汽提塔的设计目的,主要是为了脱硫。本汽提塔从上往下设置了三段,分别是氨汽提段 、 硫化氢汽提段 、 硫化氨精馏段。前两段的作用是解吸,这样就能够有一个好的汽提效果。在设计汽提塔的时候,需要保证塔体的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这样汽提的蒸汽发生冷凝的量就会大大减少。也就是最上层的塔温度要比热进料温度低,上升蒸汽量是最小的吸热量。而在氨汽提段,需要有比较高的拨氨深度,参照最新的污水处理标准,最后选择的塔板数量是21层,这样就能够水中氨氮含量比较低,而侧线抽出来的氨气浓度比较高。而在硫化氢汽提段,因为侧线当中抽出了差不多50 %的汽提蒸汽,这样硫化氢汽提段的相对负荷就降低了。要使得阀孔的分布合理,而且要达到很好的汽提效果,这就需要对硫化氢汽提段进行压缩。加入的塔板数能够使得硫化氢的汽提塔效果,降低侧线出去的硫含量。对于上部分来说,这个部分是吸收过程,底部是水蒸汽、汽提氨和硫化氨的混合气相,然后加热进行闪蒸,这里的气相负荷和硫化氢汽提段一样,但是因为在上升的过程中,冷进料吸收了水蒸汽和氨,到了上面的时候只剩下了硫化氢,这样气相的负荷会发生很大变化,所以进行汽提塔设计的时候需要进行分段设计。整个塔可以进行两段或者三段设计,这样就能够使得塔板上层具有较高的为年度和小的冷进料量。

三、脱硫汽提塔腐蚀原因及措施

3.1脱硫汽提塔腐蚀原因

3.1.1塔顶蒸馏出口腐蚀

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汽提塔的塔顶一般含硫化氢的量能够达到20%,最多的时候能够达到35%。在正常生产的时候,一般当中含有19-36mg/L的Fe2+,pH值是6.11-7.18,在一般的情况下面塔顶发生腐蚀的温度是140℃。对于本汽提塔来说,塔顶蒸出的温度是180℃,而且水蒸汽是气态,所以不太容易发生露点腐蚀。随着温度降低,盐酸出现冷凝,冷凝的液体流到管线的地步,和缓蚀剂里面的水混合起来,出现了强酸区域。要形成保护膜差不多需要在中性环境下面,在强酸条件下面无法形成保护膜,这样管线两边就会发生腐蚀。

3.1.2空冷器发生腐蚀

空冷器发生腐蚀主要是因为一般是在管口和管板的周围。在表面发生的腐蚀一般是冲刷和均匀腐蚀。在塔顶的硫化氢浓度一般能够达到30%,如果冷却系统里面存在水的话就会形成硫化氢和水的腐蚀体系。当处于气相的时候,没有发生电离,这个时候就没有电解质。在管板出气相的压力很大,而且流速快容易发生相变,这样就会破坏保护膜,发生腐蚀。这个时候的腐蚀一般是深度的腐蚀。

3.2解决措施

3.2.1合理加入缓蚀剂

在汽提塔内部适当地加入缓蚀剂,这样就能够有效防止腐蚀的发生,而且还能够降低恒本。但缓蚀剂的加入量存在一个最佳值,如果加入量过小,这样就无法覆盖表面,没有办法起到缓蚀的作用。适当增加缓蚀剂的量,会发现有效降低了腐蚀的程度。在对汽提塔进行检修的时候,需要加入在线监测系统,这样也能够保证缓蚀的效果。

3.2.2采用低温抗腐蚀材料及进行防腐处理

在一般的情况下面,汽提塔的出口采用的是20号的碳钢,这种材料也会受到腐蚀。把20号碳钢换成合金,有测试显示,半年的时间不会发生腐蚀。而在光板上面可以刷修复剂或者防腐剂,这样就能够降低介质对于这些地方的腐蚀。一般使用的修复剂比较多的是贝尔佐钠金属修复剂。■

参考文献

[1]杨开书, 黄占修. 污水汽提塔的优化设计与运行[J]. 石油化工环境保护, 2006, 29(3): 17-19.

石油化工基础篇3

【关键词】石油化工厂房;大体积基础沉降;强夯施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石油化工厂房被越来越多地城市所采用。然而,众所周知,石油化工厂房的大体积基础基本上是在岩土体的内部进行的,不管其埋入深度是大还是小,开挖施工均会对地下岩土体产生扰动作用,使其失去原来应有的平衡状态,而朝着全新的平衡状态发生转化。尤其是在软土基的基础上进行开挖,则会造成非常大的破坏。所以,对石油化工厂房大体积基础沉降的现状以及强夯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石油化工厂房大体积基础沉降的机理分析

1.1 基本概念

石油化工厂房大体积基础沉降主要包括2种类型,即基础移动与基础形变。地基基础产生水平以及垂直的移动则可被称为“基础移动”;而所谓“基础形变”指的是由于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以及水平移动而造成的倾斜、水平变形以及曲率变形等。

1.2 石油化工厂房大体积施工基础沉降机制分析

石油化工厂房大体积施工所引起的基础沉降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机制:(1)在石化厂房内进行大体积开挖施工所造成的开挖基础沉降,主要包括:石油化工厂房大体积支护结构发生形变而导致的基础沉降、石油化工厂房大体积结构由于整体地基下沉而引起的基础沉降、开挖卸载时开挖面土体向化工厂房大体积内移动而引起的基础性沉降以及支护结构背后的空隙闭合而引起的基础沉降等方面。(2)位于含水底层,水在外界压力的条件下受到一定压力的排挤,土层液压降低,使得有效应力显著增加。在进行石油化工厂房大体积施工的过程中,遇到含水地层,就会使得地层中的土颗粒空隙之间的水分慢慢地被挤出去,严重地破坏了原土层的平衡状态,其有效应力显著增大,从而导致大体积基础沉降。这种由于地层空隙水压以及渗透力等出现变化而引起的基础沉降可被称之为“固结基础性沉降”。

2、石油化工厂房大体积基础沉降的强夯施工机制分析

参考相关文献资料以及根据笔者自身的工作实践,总结出如下几点强夯施工的机制:(1)压实作用。巨大的强夯冲击能不仅会使得空气所占的体积被压缩,而且还会使得水中的封闭微气泡被压缩。(2)土体局部液化。当外界能力或者压力反复冲击载荷的形式施加于土体的时候,其中的气体慢慢地被这些能力及压力压缩;土颗粒表面的结合水膜受到一定程度的扰动,使其逐渐摆脱分子引力的束缚。当含气量为0时,土体之中的空隙水的压强迅速升高,且局部出现液化。(3)孔隙水从裂缝之中排出,土体出现固结。在巨大的强夯冲击力的冲击作用下,土中产生裂缝;结合水的转化也会使得土体对的渗透力显著增大。所以,土体出现排水,得以固结。(4)土体触变的恢复过程。在石油化工厂房实际的强夯过程中,土体强度出现显著性降低。当土体接近或者产生液化现象时,强度处于最低水平,那么这个时候土体处于完全破裂的状态。与此同时,土体之中的结合水可部分地转化为自由水。而此时,孔隙水压力逐渐消失,土颗粒间就会进一步地靠近,且会出现新的结合水膜,抗剪强度也随之而增加。

3、强夯施工技术在石油化工厂房大体积基础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如上强夯施工技术的机制的分析,下面介绍强夯施工技术在石油化工厂房大体积基础制作的应用情况。

3.1 工程概况

我市某石油化工厂房建于2009年,该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15万m2,属于双层结构。该厂房柱网跨度较大,地下体积也较大,双核心筒采用集中化布置,筒体剪力墙为抗侧力构件。该厂房中地貌地形属于平原地貌类别,地面标高为2.7~3.9m范围之内,主要包括砂土与粘性土两部分所组成。本厂房场地内地下水水位为0.44~1.70m。

3.2 强夯施工法夯击次数的确定

强夯法的夯击次数应该以夯坑的压缩量大以及夯坑周边隆起量最小作为夯击次数的确定原则。除了根据施工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以及夯沉量之间的相关性曲线确定意外,还必须满足如下几个方面的条件:(1)最后2击的平均夯沉量应≤5cm,若单击夯击能量值比较大实,则应≤10cm;(2)夯坑周边地面不应出现过大的隆起;(3)不能由于夯坑深度过大而出现起锤困难;(4)强夯法夯击次数应该按照地基土的实际性质来加以确定。一般而言,可以采用2-3次夯击,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一次。强夯施工法夯击点布置示意图如下图1所示:

3.3 强夯加固对策

对于强夯发而言,其适用范围极其广泛,可处理的地基非常之多,主要包括杂填土、素填土、湿陷性黄土以及高饱和度的粉土等方面。其中,对粘性土以及高饱和度的粉土进行回填强夯置换的时候,必须经过现场的碎石、块石及其它粗颗材料进行回填。一般而言,可以在施工现场选择若干个典型性的小试验区,进行回填试夯。试验区的数量可以按照石油化工厂房的实际建设规模、建筑类型以及建筑场地等复杂程度来决定。

4、结论

综上所述,石油化工厂房大体积工程的不同的开挖环节以及支护参数的差异性将会导致石油化工厂房基础出现不同程度的形变,在实际的加固施工过程之中,强夯法是一种省时、便捷以及经济的方法,应在石油化工厂房建设过程中加以广泛地使用。

参考文献:

[1]徐至钧.强夯和强夯置换法加固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方鄂华.化工厂房钢筋混凝土结构概念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乔京生,步启军,马卫华,等.变刚度复合地基的可行性研究[J].铁道建筑,2006(5):49-52.

[4]陈龙珠,梁发云,丁屹.变刚度复合地基处理的有限元分析[J].工业建筑,2003,33(11):18-20.

[5]张军. 化工厂房大体积基础沉降的现状与强夯施工[J].科技信息进展,2010(1).

[6]王恒学. 化工厂房大体积基础沉降的现状与强夯施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4).

石油化工基础篇4

关键词: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建设策略;思考

引言

在管理方面,石油公司的管理人员慢慢了解到工程项目的信息化规划是该时期发展趋势,并逐步完善工作的基础建设,促进公司的发展。石油公司工程项目的信息化规划可以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工作效率,简化员工的工作流程,并确保员工能够快速执行相关的日常任务。公司应确定我国及其他海外国家的项目信息化规划的现状,并根据公司的发展趋势和石油信息化项目的要求进行项目信息化规划,以促进公司的快速发展趋势。

1.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概述

(1)建立决策系统石油化工装备行业的大数据基础设施可以为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创造新的动力,降低石油化工行业的产品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在进行石油企业信息化的建设项目时,有必要整合石油建设项目的基本建设规定及其目标进行讨论。所有石油建设项目的基础建设必须始终贯彻信息化计划的相关内容。根据信息化方法的使用,改善石油装备领域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可以促进信息化管理思想的发展,紧贴石油建设项目的具体进度,使科学研究可以顺利推进石油建设项目。从当今我国石油装备领域信息化规划的具体情况来看,它仍处于探索与研究的关联之中。当今石油信息化项目中最关键的要求取决于信息化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基础建设和完善的信息化决策支持系统对于石油资源的全面开发和持续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使用价值。在新的石油项目中创建决策支持系统可以促进更精细的管理决策。根据总体数据信息,必须建立管理决策系统,并根据事件数据的分析和工作经验的积累来获得准确性。数据信息内容和信息资源可用于以后的新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以及领导人的管理决策,并在石油的开发和应用中充分利用信息规划的有效性和使用价值[1]。(2)数据库建设信息化技术在石油勘探中应用的一个关键体现是数据库查询的基本构建。根据构成公司探索和发展根源的数据收集系统软件,它可以更好地进行数据和信息的收集,解析,生产和处理。并将其应用,以改善数据和信息,从而为新的石油项目的开发和设计提供合理的参考。数据库管理的基础建设可以更好地完成相关业务流程,例如地质勘测,钻探和地质工程测井。在这个阶段,我国许多油气田公司已经引进了用于数据库查询基础设施的管理信息系统,以促进勘探和开发业务流程的持续运行。但是,从数据库中基础建设的具体情况可以看出,它一般是根据勘探业务流程的要求设计和生产的,不能满足石油勘探领域其他工程项目的要求。覆盖范围相对狭窄。在钻井工程,数据和信息招聘以及数据统计分析方面仍然存在缺陷,需要加以改进[2]。(3)系统的软件构造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涉及面很广,早期项目投资及其基础建设工作涉及更多,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的交通和信息交流传递。在石油设备领域的整个采矿,开发和设计过程中,有必要整合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条件之间的信息差异。根据信息化技术的引进,必须提高石油建设项目提取的专业能力和合理性。各个石油公司必须积极引入具有完善的系统软件,并创建与该系统软件相对应的硬件配置,从而为石油产业链的发展趋势创造更强大的外部标准。从具体情况看,我国石油公司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系统的基础建设仍处于发展中,没有建立健全统一的数据库管理和监控系统与之相关。完善系统尚未建全,仍然需要改进,并且有必要在石油信息化计划之后进行不断的探索和产品研发。

2.石油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基础设施建设的信息化需求基础设施建设是石油建设项目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满足石油生产,制造和开采的要求。改善基础设施管理可以促使石油资源的平稳良性发展。现代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网络干线建设优化、油井卫星网络的基础建设等。目前完善信息化技术,石油企业已经逐步投入使用、应用。许多石油工业位于偏远的地区,并受到区域经济发展的限制,部分经济发展较稳定的区域信息被封锁,沟通不畅,不能准确的接收到信息,这对石油化工行业有着很大的伤害。因此,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应更加重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发展。(2)专业软件应用方面的信息化需求在石油行业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使用各种技术专业的应用软件。由于石油行业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我国这些地区互联网的科研水平仍然相对落后。专业技术应用软件的范围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石油基础设施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应加大对石油技术系统应用软件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增加资金配置,人员资金投入,改善专利保护,政策支持和主题教育。石油技术应用软件的信息化规划要符合石油生产制造技术标准,完善智能管理系统的基础建设。(3)生产管理方面的信息化需求石油企业的生产管理涉及多种内容,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统一生产制造管理机制。石油生产和制造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然后制定符合适应现状的管理方法。目前从石油行业的发展角度来看,不同的专业技术在不同的公司生产管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性。石油公司或单位的工作内部信息不能及时完善的传递,这不利于石油工作。石油公司的生产和制造管理的信息化,可以进一步加快信息内容的传输和数据的准确性,并提高石油的生产率和生产质量。

3.石油工程信息化建设策略分析

(1)在生产方式上实现统一和标准化运行由于我国地貌特殊,南北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煤炭资源的分布不均,导致石油公司各部门的管理方式不一。由于地域差异,公司无法完成统一管理。因此,石油公司可以使用数字化管理来制定统一的公司生产管理标准,以方便生产和制造事务的管理。改善生产和制造中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帮助公司创建信息化管理互联网,改善公司内部每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并确保每个部门可以共享公司工作中的发展,从而加快公司的发展趋势。(2)优化数据整合,提高数据质量当今,随着各种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已逐渐进入信息化经济发展时期。对于石油行业的发展趋势,信息时代的到来显然为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石油行业必须逐步向信息化和智能系统发展。每个石油公司必须整合该领域,以确保总体生产和制造目标以及生产过程清晰合理,以便相关单位和员工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工程项目数据和信息,以确保整个石油行业生产和制造。首先,相关人员必须以第一手数据信息作为主要数据,并对这一数据信息进行具体分析,完成数据与信息的融合,清除无用信息。其次,在解决相关数据信息方面,石油公司应逐步引入优秀的数据收集方法,以确保数据信息的一致性,提高数据处理方法的效率和质量,并尽可能完成相关数据信息的模块化。(3)提高信息化的知识队伍建设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如果石油技术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较差直接损害了信息化规划的质量。无论信息技术多么出色,应用软件和硬件配置机械设备的信息化仍必须由相关人员进行操作。因此,提高员工的信息技术水平已成为石油信息计划建设中的关键工作职责。企业注意以下几点:①扩大信息技术人员的学习和培训范围,协助专业技术人员掌握新的专业知识,确保他们具有技术专长和标准的专业技能,增进员工对信息化建设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坚持信息化规划的自主创新标准,以提高工业设备的实际运行水平。②高度重视石油公司的信息化规划,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积极引进智能信息技术人才。

4.结语

目前信息化发展是石油公司融入现代化的唯一途径。其中石油工业是新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工程项目信息化规划具有关键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实现能源需求的智能化,还可以改善石油的生产和施工质量。因此,石油公司应高度重视信息化规划的有效性,在整个过程中制定统一的企业生产管理标准,使用数据管理和安全服务系统来增强项目管理能力,并引入更多的技术和专业知识、人员、机械和设备,为石油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建立应用软件和硬件配置标准,确保数据和信息内容的传输,安全和共享资源,使其石油工业良性发展。不断造福人类,促使国力强盛,经济繁荣。

参文文献

[1]赵伟,吴峰.石油工程信息化建设[J].决策探索(中),2018,(01):5-6.

石油化工基础篇5

该课程主要研究石油的组成、性质及其加工成为发动机燃料、剂和石油化学品过程中的化学问题的学科,其范围大体包括石油及其产品的化学组成与性质、石油热转化及催化转化的化学原理、油及添加剂化学、石油化学品合成化学原理等。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关于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的基本知识以及主要石油热转化与催化转化的基本化学原理,并培养其将化学基础理论与石油加工的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课程内容 石油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了石油的化学组成、石油及其馏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石油产品的使用性能与其化学组成之间的关系,并对石油化学组分的分离分析方法及石油成因等作一般介绍,此外也重点介绍了石油加工过程的化学原理,包括热转化及各种催化转化过程,并简要介绍了从石油及天然气制取石油化学品的过程。课程中同样涉及到了部分石油生产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如环境保护基础;石油生产大气、水污染及防治;石油生产固体废物处理等。

但如果只是泛泛而谈,不加深入,就难以突出石化行业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亦是一带而过,不予重视。因此,建议在石油化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多地结合石化企业带来的环境问题,使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

石油化学与环境问题石油加工带来的环境问题石油是一种多组分的复杂混合物,包括烃类及非烃类。

主要元素包括C、H、S、N、O,此外还有微量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S、N、O为石油中的非烃组成元素,也称之为杂原子,它们组成了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虽然这三种元素在原油中的含量并不高,但是含这些杂原子的非烃化合物在原油中的含量却相当可观,对石油加工过程和环境的影响也相当大,例如:硫在石油中以单质硫、H2S、硫醇、硫醚、二硫化物、噻吩等形态出现,进入环境后,不仅是有毒及臭气污染源,还能加剧酸雨效应。

如催化裂化工艺,若以减压馏分油为原料,原料中的硫大约会有10%~15%会进入到焦炭中,焦炭在再生器中燃烧,其中的硫转化为SO2和SO3,这些硫化物随再生烟气排入大气,产生大气污染。此外,硫还易产生硫化氢、硫化铁、硫醇铁等物质,对生产装置产生腐蚀作用。

氮在石油中的含量为一般为万分之几至千分之几,存在形态如吡啶、喹啉、异喹啉、吡咯、吲哚等,当油品沈瑞华,1994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应用化学专业,2010年获得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讲师,现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工作,主要从事重油加工和材料科学方面的科研和教学。

石油化学是高等院校石油、化工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文章从课程的教学角度出发,结合石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阐述了石油化学课程中应有的环保理念,并讨论了如何将这种环保理念在课程教学中加以灌输的方法。

作为化学学科之一,是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以及仪器分析等课程的理论知识在石油加工领域中的应用。可作为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石油炼制、石油工程、钻井技术、油气开采技术、油气储运技术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石油天然气行业中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该课程主要研究石油的组成、性质及其加工成为发动机燃料、剂和石油化学品过程中的化学问题的学科,其范围大体包括石油及其产品的化学组成与性质、石油热转化及催化转化的化学原理、油及添加剂化学、石油化学品合成化学原理等。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关于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的基本知识以及主要石油热转化与催化转化的基本化学原理,并培养其将化学基础理论与石油加工的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课程内容 石油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了石油的化学组成、石油及其馏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石油产品的使用性能与其化学组成之间的关系,并对石油化学组分的分离分析方法及石油成因等作一般介绍,此外也重点介绍了石油加工过程的化学原理,包括热转化及各种催化转化过程,并简要介绍了从石油及天然气制取石油化学品的过程。

石油化工基础篇6

【关键词】石油工程;信息化;发展;原则;趋势

1.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现状

石油工程板块的经历多次专业化重组,而石油工程企业的信息化也经历多次飞速发展,信息化是推动各业务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步骤,大规模的信息化也标志着石油工程企业专业化企业走向现代化企业的建设征程,通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石油工程企业将整体转变发展方式,大力促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走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道路,为石油工程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提升国际竞争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商。

2.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在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在各企业总部的建设推动下,在信息化基础建设、生产运行管理、经营管理等方面,已经部分建设了相应的信息化应用,但由于其石油工程企业的主要业务仍是工程建设,随着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原来的信息化不能很好满足满足工程建设的信息化要求,石油工程是一种多学科交叉的工程,石油工程施工厂所多集中在沙漠或者交通极不发达区域,工程工程密集的技术需求、使得信息化在石油企业发展中面临一定的挑战。同时石油工程的信息化发展相对其它行业,即是挑战也是机遇,石油工程企业施工的厂所不固定,信息化基础建设需要多次投入,石油工程企业的密集技术需求对应着信息化深度发展需求,这些也是信息化能够在石油企业飞速发展的基础。着眼于石油工程企业未来发展以及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建设以生产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建立信息化运行保障体系势在必行。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的技术体系建设,牵涉到的业务面广泛、技术体系结构复杂。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体制下,由于信息和网络的开放性,石油工程企业的信息安全建设也受到一定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建立安全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才能保障信息化的顺利实施和正常运转。

3.石油工程企业未来信息化建设原则

3.1石油工程企业发展建设定位

建立以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系统为代表的现代化信息系统。完善信息化与工程企业中心业务的高度融合,根据石油天然气行业综合数据信息标准与规范,实现勘探开发数据信息采集、管理、应用与,为油田勘探开发生产、经营及油田地质研究、采油工程提供结构化的应用数据元和录井基础地质研究成果提供综合性信息平台,全方位的体现信息化技术在石油工程企业中心业务上的服务水平、建立符合中石化油田勘探开实际的综合数据信息服务模式,扩大信息化在石油勘探生产中的服务领域。

3.2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发展指导思想

石油工程细分企业众多,部分企业已经部分建立了各自的信息化系统,包括初步的基础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和相关规程的制定。但以往的信息化管理规程适合原有的管理体制,信息化系统适合原有的体制架构,基础建设进行基本的建设,配备了基础的硬件设备,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发展应该按照部门的要求,遵照“整体规划、业务驱动、结合已有成果、突出重点、边建设边应用”的指导方针。整体规划:各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建设统一考虑,各项建设内容遵循共同的规范、标准、体系、服务。业务驱动:围绕各石油工程企业的业务应用建设,为业务服务。结合已有成果:以原来信息化建设成果为基础,进行建设。突出重点:把握重点工程和重点应用,集中解决和实现。分步实施:按计划分阶段逐步进行信息化建设工作。

3.3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发展总体目标

石油工程企业应该按照石油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原则,遵循“化是过程、统是原则、建是重点、用是目的”的工作要求,结合石油工程公司的实际情况,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

3.3.1资料数字化:各类数据信息及时、准确、完整、规范地采集传输入库,规范化、合理化管理,达到一次采集,多次共享目的;

3.3.2业务信息化:以最全面的数据信息,规范、统一、优化石油工程业务流程及业务管理和运行模式;

3.3.3科研生产协同化:利用数字化应用平台打破专业、部门之间界限,加强内部联系,协同工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3.4现场可视化:通过自动化监控和视频实时传输,实现石油工程企业生产指挥的桌面化;

3.3.5管理决策科学化:为决策层提供及时、全面、准确而有效的信息,使决策者对需求做出迅速反应,科学决策。

3.4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

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发展理念,坚持集中统一管理,坚持持续投入机制,加快整体推进步伐,为提高公司管理水平与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支撑。这一战略原则可归纳为三方面:

3.4.1坚持“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六统一原则,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性。

3.4.2坚持“成熟”和“兼容”的技术选择,确保系统的成功建设和应用。

3.4.3坚持“实用”和“高效”的建设标准,确保信息化的协同效益。

4.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4.1以大系统为基础推动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横向发展

以大系统(石油工程原始数据采集、工程综合信息平台、石油工程基础数据、工程成果数据库系统、工程全程可视化系统等)为基础推动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专业系统横向发展,如石油工程中的水平井地质导向可视化信息系统研发、实现与现场作业单位进行工程施工数据信息化共享服务(知识、视频及数据),建立协同智能的工程施工信息化视频系统及调度系统,以大系统为基础稳步推进信息化专业纵横向发展。即是完善信息化与石油工程中心业务的高度融合,根据石油天然气行业综合数据信息标准与规范,实现石油工程施工数据各专业信息采集、管理、应用与,为石油勘探开发生产管理、生产运营以及油田地质研究、钻井工程、测录井工程、试采气等工程作业提供结构化的应用数据元和综合性信息平台,全方位的体现信息化技术在石油勘探中心业务、核心业务上的服务水平、建立符合石油工程企业施工实际的综合数据信息横向服务模式,扩大信息化在工程施工生产中的服务领域。

4.2以数据库整合为核心推进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纵向发展

信息化纵向发展以各石油工程企业现有数据库资源为根本,经过历年的讯猛发展,石油工程企业沉积了大量的施工数据,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石油工程企业应不断加强公司跨专业数据库整合力度,提升现有数据库知识挖掘力度,工程数据体再集成再创新力度,在保证原来数据成果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争取更多的信息科研项目,以工程施工相关数据库整合为核心推进石油工程信息化纵向发展,在企业数据资源中心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石油工程企业信息资源中心建设纵向发展主要是多元异构数据库整合、多专业、跨系统的整合,数据库的整合是核心,也是信息化纵向发展的必经之路。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随着石化总部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化油田战略的提出,勘探开发领域逐步扩展,而各类开放或半开放的数据库系统是成果的集中体现,数字油田信息化发展必须是各类数据库整合的前提下进行。公司信息化纵向发展将以数据库整合为核心,加强数据整合创新力度,使得数据资源能变为信息化创新资源,通过数据纵向发展及挖掘,推动智能油田发展。

4.3以新市场、新方向为契机拓展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服务内涵

石油工程高端业务发展将以新市场、新方向为突破点,同时伴随着拓展信息化服务内涵,信息化也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尤其是新兴市场的发展,新市场的信息化起点特点往往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精、尖技术,只有牢牢把握工程施工市场方向,才能逐步掌握石油信息化高端业务核心技术,通过石油工程信息化高端服务能使信息化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例如工程工程中的钻井业务,现有高端业务主要是推进全新的可视化钻井、录井、导向系统研发,建立以生产综合信息平台以及生产运行管理与指挥平台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系统,加快以施工工程生产综合信息系统为基础石油的协同办公共享研究,建立信息化高速网络,使得生产信息系统到科研信息系统之间无缝连接。实现生产到科研的系统化信息服务体系,在生产综合系统后台研发上实现与其它石油工程核心信息系统对接,把综合信息系统的服务领域进行有效拓展,使得信息化技术真正服务于工程企业核心领域。

5.结束语

石油化工基础篇7

由于石油勘探涉及的学科多,工作的内容极为复杂,使得石油工程信息化有很多的要求,只有切实的满足这些要求才能够切实的实现石油工程信息化管理,以下就主要分析石油勘探过程中的最为重要的需求。

1.1数据库

数据库的建设是实现石油工程信息化的重要条件,因为数据库的运用能够将生产管理和勘探技术研究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且还能够将石油开采的各个环节有机的整合,不仅能够方便人员的管理,同时能够极大的提高开采的效率,此外,数据库的建设能够极大的保证技术数据、开采数据、管理数据等数据的安全性,也能够对石油工程各个管理环节进行实时的监控。总之数据库的建设是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中的一个重要需求。

1.2生产管理

目前各个行业、各个企业都根据自身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了自身的生产管理系统,通过借鉴其他行业的经验来看,生产管理系统的运用能够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节约人力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等优势,这些优势直接的转化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在石油工程信息化建设中,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同样是石油工程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需求之一,而目前我国的石油工程业务管理采用的是分专业管理,其间就存在着较多的重复建设,这造成了石油企业的整体资源浪费,而应用生产管理系统能够整合企业的资源,并合理的分配资源,这对企业的发展极为有利。

1.3基础设施建设

对石油勘探来说,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同时也需要设施设备上的支持,基础设备的建设是整个石油勘探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石油勘探来说极为重要。石油勘探是一项极其浩大的工程,设计的知识、技术是多方面的,所以基础设备的建设也是多方面的,在基础建设时需要根据石油勘探的环境、目标、勘探步骤等进行详细设计,才能满足石油勘探的实际需求。

2石油工程信息化发展的策略

2.1构建起现场规范高效的现场数据采集模式

目前我国的石油工程生产数据采集相关的系统主要有三类,分别是统一的勘探开发源头数据采集系统、井场生产信息集成应用系统和各业务现场业务处理系统,这些系统的运用可以实现勘探过程中所有业务数据的采集,但是随着勘探要求日益提高,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建设,重点关注现场应用和数据采集两个方面的需求,在满足数据共享的同时防止出现重复采集,以做到资源最优化。

2.2构建起石油工程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中包含的数据有测井、录井、试油等数据,这些数据都是石油勘探工程中大部分必须需要的核心数据,所以并不需要另外的重复建设石油工程数据中心,仅需要在勘探开发数据的基础上扩展石油工程业务中产生的数据,将勘探开发数据中心中没有含有的石油工程业务数据进行扩展填补即可。

2.3扩大生产运行系统

不同专业、不同企业在生产管理上有所差异,导致他们建设的生产运行管理系统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对于石油工程来说,需要建立起统一的、标准的生产运行管理系统,优化生产运行管理的流程,打破不同专业和不同企业的局限性,以井筒的施工为主要线路,从中选择出主要的流程进行开发建设,从而进行一个多专业集成的多功能生产运行系统。

2.4构建石油工程专业系列软件

构建石油工程专业系列软件需要从石油工程的业务流程入手,先对石油工程的具体业务进行分析,得出了每个业务的具体需求,根据需求对国内外的此类软件进行科学的评估,选择出优先满足主要业务的需求的软件,然后统一进行配置,再根据自身的需求和能力对软件进一步的研发,研发出自身的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最后利用统一的平台将研发的软件进行集成。

3结束语

石油化工基础篇8

关键词: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教学条件;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一、引言

石油工程专业是为石油产业提供高层次人才的专业,主要包括采油、钻井、勘探等学科,其主要教育目标就是培养石油工程的专业人才。当前石油工作对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等级人才有较大的需要,推进石油工程专业建设,提高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就业水平,就必须从市场和就业实际出发,将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操作与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以此来为石油产业提供更多实践型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在提升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和水平的同时,达到对石油工程专业改革和建设的支撑。在具体的石油工程专业教学中应该以创新的理念和市场的需求作为出发点,要优化石油工程专业教学条件,更新石油工程专业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列为石油工程专业教学的重点,以此来加速石油工程专业的变革和重建,探寻石油工程专业发展的新方向。

二、实践能力对石油工程专业的重要性

(一)提升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操作水平

实践能力是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必备的基础素质,有了实践能力作为基础,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工作能力就有了基础,学生的自身专业成长中能真正实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二)加速石油工程专业建设

实践能力是石油工程专业的重要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能够重新定义石油工程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使院校石油工程专业更具发展空间,塑造石油工程专业良好的专业品牌,为石油工程专业生源的扩大奠定良机。

三、新时期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一)改善石油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

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应该以市场需求调查和专业发展分析为前提,创新石油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使实践能力作为石油工程专业的中心,以此来培养学生实践与操作的能力。要以石油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为基础,重新构建采油、钻井等专业课程,网络、计算机等公用课程的关系,以石油工程专业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为基础,构筑石油工程专业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新教学模式中应该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对技能的掌握,使学生的学习在新教学模式下变得更为实用,更好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应该创建有利于学生练习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内容优化、课堂环节设计等方法为学生建立练习的环境,更好地提升学生对石油工程专业的认知。应该创建有利于学生操作的教学模式,通过野外学习和生产实践来拉近石油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的距离,在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保障石油工程专业的教学效果。应该创建有利于学生研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该设立学生主动思考和认知的空间,使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加深对石油工程专业的研究,进而做到对石油工程专业的深层次认知,为实践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

(二)实施石油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

石油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要明确培养学生“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例如:将某中小规模油田作为案例,让学生从地质特征、钻井设计一直到油藏方案的调整等一系列环节,进而有效利用课程所学到的知识,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供较为系统的生产设计方案,这样便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应该做好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工作。积极推行石油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科学实施实践教学。需要充分注意的是,综合课程设计的内容不可和已经进行的课程设计重叠,也不可代替之后的毕业实习。对于综合课程设计,主要使用的是专题训练与综合分析两者相互融合的方法,同时毕业实习指导老师充分指导者的角色,为学生在综合课程设计完成过程当中起到辅助作用。另外,以石油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的实施为途径,让专业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为完成石油工程专业的实习和实践奠定良机。

(三)完善石油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条件

石油工程专业的教学条件完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对石油工程专业来讲,应该建立起石油工程专业的实践基地,采用规范的方式重新定义石油工程专业的学习方式,要完善实践基地的设施和设备,配置先进的石油工程专业仪器和设备,通过计算机、网络和专业软件模拟出石油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升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对实际工作的认知水平,在良好教学条件的保障之下,提升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石油工程专业教学中应该强化现场实习内容,使学生得到新知识和实践工作的主观体验,改变学生只注重理论学习,忽略实践能力培养的错误,通过教学条件的改善提升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为石油工程专业培养出合格的实践型人才。

四、结束语

石油工程专业是高校体系中重要的专业,社会对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操作能力和实践水平有着具体而广泛地要求,只有加速石油工程专业的改革,才能够是实践能力成为人才的稳定素质,在更好地发展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同时,满足社会、生产的具体需要。石油工程专业的实际教学中要重视系统性和科学性,在改变教学模式,完善实践条件,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创建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和新手段,在提升实践能力和实操水平的前提下,为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的发展和石油工程专业的建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景春,范森.准确定位两专业结合点提高石油工业概论课程教学效果[J].科技创新导报.2009(0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