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双语教育论文8篇

时间:2023-04-01 10:06:53

双语教育论文

双语教育论文篇1

普通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被动,缺乏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不利于双语教学的实施。此外,《食品化学》课程一般在大学三年级第1学期开设,学生基本没有接触专业课,对专业知识并不了解,况且多数学生还没有通过英语四级考试,词汇量较少,更不要说专业词汇,此时开展双语教学,难度相当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首先向学生讲述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强调应用型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阐明外向型企业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量,同时邀请毕业学生以切身体会讲述双语课程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重视程度。此外,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双语教学的循序渐进过程,开始主要用中文讲授,通过简单渗透的方式向学生讲解重要的专业词汇和概念,主动找出构词规律,帮助学生记忆专业词汇,消除学生对双语课程的畏惧,等大部分学生适应后,再过渡到中英文双语教学的整合层次。同时,教师应随时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既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很好地消化和吸收,加深学生的理解,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用英语回答,逐渐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加强师资力量

《食品化学》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只有兼具广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外语水平,才能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尽管目前从事《食品化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均获得博士学位,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或一定的专业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但大多数教师不具备国外研修经历,况且在我国的英语教学模式及环境下,口语训练较少,很难顺利开展《食品化学》双语教学。加强双语师资培训是解决双语教学困难的根本途径。然而,双语师资的培养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得到学校和教育部门的高度支持,有步骤地推进双语教学、持证上岗。首先要遴选一批基础较好的专业教师,通过请学校的英语教师对其讲授一些常用课堂用语,或组织双语教师听观摩课向英语教师学习,或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外籍教师对其进行听、说训练,参加校外双语教学课程培训班或到国外优秀高校进行教学研修,全面提高双语教师的口语水平。

3选用切实可行的教材

科学合理地选用教材能保障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国内高校(尤其是重点院校)多使用近几年出版的、在国际上使用广泛的国外优秀原版教材。因为原版教材可以提供原汁原味的英语和专业知识,便于教师和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拓宽国际视野。然而,国外原版教材价格较高,一般学生很难承担,而且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国内高校安排的课时一般无法完成。考虑到实际情况,只对任课教师购买Fenne-ma'sFoodChemistry第4版原版教材,并从中选取授课内容所需的章节,供学生复印,既保证了教材的原版性,又降低了成本。同时,学生还可以将Fennema主编的王璋等人翻译的《食品化学》(第3版)的中文版作为参考书,对所学知识进行补充。

4创新教学模式

基于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才能保证《食品化学》双语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建立一种“预习、听课、复习、讨论”的4阶段学习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学生应对《食品化学》课程中的专业词汇和教学难点进行课前预习;认真听取教师的课上讲解是确保学生理解并掌握课程知识点的关键环节,这就要求教师英语讲授应清晰,便于学生接受并掌握新知识;课下复习是非常重要的过程,能保证学生消化吸收课堂教学内容;讨论是学生就一个专题发表自己的观点,能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完整地实现教学目标。食品化学涉及食品的组成、营养及加工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及相应防护措施等,内容繁多,单纯理论讲授,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而,食品与现实生活结合非常密切,如烹饪过程中蔬菜颜色的变化与叶绿素变化条件以及护绿技术相关;面包、烤鸭等食品的诱人色泽及风味与美拉德反应相关联;水果颜色的变化与酶促褐变紧密结合等。因此,在《食品化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习效果。

5结束语

双语教育论文篇2

关键词:公共体育课;双语教学;可行性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融人全球经济发展轨道,尤其在加入WTO以后,中国与国际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越来越频繁,各行各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逐步加快,我国迫切需要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掌握专业外语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应势而生的高校双语教学是我国教育改革为适应时展需要而出现的新生事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

是海对外贸易学院作为华东地区唯一一所涉外商科大学,着重培养对外经济贸易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综合素质。学校一贯重视双语教学,早在1995年,就依托中外合作办学推行双语教学,目前全校已开设双语教学课程73门,且均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所谓体育双语教学,意指学校体育教学中全部或部分采用外语(本文主要指英语)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教学。本文拟结合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实际情况,为我校体育双语教学开展之可行性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并对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我校公共体育课实施双语教学之必要性

2.1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争创体育精品课程的需要

教育部在2001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已明确提出,要求各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这就为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了宏观的环境支持。我校已于2003年实行了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改革,本着“以学生成才为本”的教学理念,实行了学生自主选课、自主选教师、自主选上课时间的“三自主”选课原则,而对体育课实施双语教学的构思,则是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科问的整合,使体育教学与英语教学都得到良性发展,为体育英语领域的扩展打下基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与应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实施体育双语教学,是我校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争创体育精品课程,培养更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人才的探索。

2.2丰富体育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更新,传统体育教学手段及模式已渐显单调和落后,相对固定的体育项目附带多年不变的学练内容,对已有数年体育课学习经历的大学生而言,缺乏新意,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并由此自然滋生“厌学”心理。体育课实施双语教学,将是学生体育学习新的兴奋点,它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体育技能学习的舞台,而且能为学生创造英语学习的语境及氛围,搭建师生问英语口语交流的平台,从而达到体育技能水平及英语交流能力共同提高的双赢效果。

体育动作技能教学具有十分直观的动作语言,双语教学中语言、词汇与技术动作紧密相联的特点,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语言的难度;与其它室内课程相比,体育课更以其开放式接近自然的真实教学环境,增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这也为英语口语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体育双语教学本质上仍是体育课,它是利用两种语言作为传递体育知识信息的工具,向学生“传道授业”,让学生在体育技能得到提高的同时,语言运用能力亦获得相应提高,其根本着眼点是“知识目标”,而不是“语言目标”。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切不可主次不分。

2.3培养体育交流国际化人才的需要

进入2l世纪,上海与世界接轨的步伐越来越快,国际体育文化交流活动愈加频繁,一些国际知名体育赛事,如F1、NBA、网球大师杯以及其它国际、洲际大赛先后登陆上海,许多跨国公司、企业也将体育文化纳人企业文化,纷纷成为体育赛事活动的投资者、赞助商。另外,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我国对既有英语技能又具有体育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的需求也愈加迫切。我校是国际公司、跨国企业所需人才的输送源之一,外企为我校毕业生的主要择业去向,体育文化交流在他们与外商的业务往来及人际交往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在精通国际贸易领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如能通过体育课双语教学学习,在体育国际文化交流中大显身手,必将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2.4体育师资综合素质自我提高的需要

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对高校师资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亦不例外,体育专项能力自不待言,对学历及科研等相关能力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掌握好英语这一语言工具,并勤加利用,必将为体育教师自身带来许多国际最新最前沿的体育动态及科技信息。体育课实施双语教学,为体育教师英语(特别是口语表达及交流)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实践的机会,而体育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承诺既是压力,同时又是动力。在用英语传授体育技能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英语交流,体育教师自身的英语水平也能相应得到提高,此即为“教学相长”也。

三、我校公共体育课实施双语教学之可行性分析

体育实践课双语教学尽管区别于其它课程,有其特殊性,但教师、学生、教材同样是影响并制约这一教学方式的三大因素。下面分别就这三大因素对我校体育课实施双语教学之可行性进行探讨和分析。

3.1教师因素

开展双语教学,师资是关键。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还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近年来,我校对新进体育教师的学历及职称提出了更高要求,青年教师中有四人具备研究生学历,其中三人具有国家英语六级合格证书。教学之余,几名青年教师能主动加强英语综合能力的进修和提高,并已初步具备体育课双语教学所需的听、说、写等表达能力。对他们而言,双语教学的过程同时又是自身英语水平提高的过程;起点低,基础薄并不可怕,只要善于从教学中发现不足,并不断进行自我提高,日积月累,英语水平定有质的进步。另外,我校为保证双语教学效果,一方面通过与加拿大ⅣEY商学院合作,在校内积极开展全英语案例教学师资培训,另一方面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定期选派教师赴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英国中兰开夏大学和加拿大道格拉斯学院等国外院校进修和培训,促进了教师外语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我校体育双语教学一旦开展,相信体育教师也能从中受益,得到这种宝贵的进修培训机会。

3.2学生因素

体育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体育双语教学成功与否,与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基础有直接关系。由于我校着力培养的是对外贸易应用型专门人才,外语(尤其是英语)一直是我校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从近几年高考招生生源及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总体成绩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显著特色和传统优势。06年我校录取新生中,英语单科平均分第一批文科128.1分,理科127.4分,第二批文科125.5分,理科127.8分,平均高出上海市英语单科平均分近30分。03年我校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在上海市高校中排名第一,04年我校98.3l%四级通过率创下历史新高,在上海市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中试测试通过率为9l%,05年我校四级通过率为97.18%。近年来,我校学生还踊跃投身于网球大师杯赛、第48届世乒赛以及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等国际赛事的部分志愿者工作,他们凭借流利的英语及丰富的体育知识,为赛事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受到了国外运动员、教练员及赛事组织者的高度赞扬。我校学生良好的英语功底,是我校体育课顺利实施双语学必要的前提条件,它能保证学生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充分领会教师的教授内容,更好地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互动,从而更加扎实地掌握体育专项技能。

3.3教材因素

由于我国体育公共课双语教学尚未普及,目前暂无统一的参考教材可供借鉴。可喜的是,现代资讯传媒的飞速发展为相关英语体育教材的自我编订提供了便利。通过互联网搜索以及境外体育教材的购买,我们可以根据体育项目分类,搜集整理常见常用的体育英语专业词汇编订成册,于每学期开学初的第一堂理论课下发学生并进行讲解,也可通过校园网公布相应的教案或课件,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充分的预习和复习,更好地配合体育双语教学。体育英语教材的遴选应坚持适用性原则,可将体育口令、队形队列、课堂常规等作为教学切人点由易及难,循序渐进;而对诸如篮球等专项英语词汇,学生可在学练过程中,借助于教师的表情、手势姿态或对自身动作和身体练习的感悟,来深刻体会英语术语的涵义。此外,在体育双语教学中,还可通过一些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如讲解、带操、担任教师或教练等角色,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同时,亦可适时利用多媒体教具,组织学生观摩体育英语节目,鼓励学生结合比赛录像尝试英文解说或担任英文裁判。总之,体育课双语教学教材的选用应不拘一格、灵活多变。:

四、我校公共体育课实施双语教学之设想

通过以上对我校公共体育课实施双语教学之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和分析后,我们可以对此进行大体的教学规划和设想。尝试阶段,开课门数不宜太多,先应集中双语教学师资,重点准备一到两门优势教学项目实施教学,通过探索和实践,逐步完善课程目标体系,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操作性强的学科建设及课程指导方案,使体育双语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目的和教学思想更加规范。必要时可利用我校雄厚的外语资源,在校内外对体育师资进行英语(特别是口语)短期培训,并通过组织观摩其它专业双语教学的形式,学习和积累必要的双语教学经验。在正式启动双语教学后,任课教师应注意通过学生课堂反馈信息,在教学中发现不足,并及时总结,以期达到改进和提高的目的。在取得一定教学效果,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得到实质性提高的基础上,我们方可在更多的体育课程中逐步实施这一教学方式,从而达到营造校园体育英语氛围、促进学生体育技能与英语能力共同提高的目的。

双语教育论文篇3

摘要:作为一门与国际接轨的前沿学科,国际贸易专业开设双语教学正是适应了时代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本文探讨了该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体系,并通过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解决相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目标体系;国际贸易;双语教学;实践;思考

新型国际贸易人才应该是既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又能够熟练应用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正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产生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我院的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始于2005年,本人亲自组织实施了这项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双语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各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培养目标体系的探讨及我院双语教学实践活动,提出了一些浅薄的看法,与同行商榷。

一、构建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目标体系

在制订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计划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明确其目标体系。双语教学的目标体系是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双语教学的能力体系两大部分。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包括国贸专业知识、国贸专业英语素养两部分。双语教学的能力体系包括英语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两部分。

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目标是其双语教学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国贸专业知识、国贸专业英语素养两大部分,它涵盖了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必修的全部专业知识课程。这样一个结构体系反映了国贸专业知识传授的主线,它代表了专业培养取向的定位;同时也包含了国贸英语教学主线,它是实现国贸实务运作的手段和载体。这两条主线从本质上反映了课程目标的完整结构。双语教学课程目标体系两大部分是互相联系的整体,每个部分各有侧重。国贸专业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贸易理论、专业国贸知识和贸易惯例,培养学生全球贸易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际贸易技能和方法。国贸专业英语素养目标要求学生学会国贸英语技能,在此基础上学会处理国际贸易事务的能力,并有所专长;同时在双语学习过程中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知识和处理方法,并获得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基本技能。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也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目标不断的调整和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侧重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能力目标体系主要指学生通过双语学习获得用英语处理国贸实务的技能,它包括英语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两大部分。实现双语教学能力目标体系,一方面可通过校内实验室模拟国贸实务操作环境的测评、模拟国贸场景交易的测评、单证制作及审核测试、函电写作测试等来反映学生双语学习所获得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校外的实训实习基地参与国贸实际业务各环节的实践来测评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影响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因素的实证分析

安阳工学院2004年升为本科院校,无论是师资队伍、教学设备,还是学生的外语水平等方面与兄弟院校相比都无优势可言。但我们认为双语教育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我院于2005年颁布了《安阳工学院本科实施“双语教学”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国际贸易专业成为首批实施双语教学的专业之一,

我们首先将国际贸易实务课作为试点,选派专业知识扎实、英语基础好的教师担任这门课主讲。教材选用的是西南财经大学帅建林教授编写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材,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对所有参加双语课程的11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反馈信息如下:

对于国贸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必要性的认识,有72.8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认为“一般”和“不必要”的分别占18.42%和8.77%,这说明学生对于在国际贸易专业中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是比较高的。在选择适合开设双语课程的年级方面,有近一半的同学倾向于在二年级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其次是在三、四年级或一年级。这说明开展双语教学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结构。在教学方式的选择方面,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了“适当使用英语”,选择“全英语”和“半英语”的学生分别占13.16%和34.21%,这再次说明开展双语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接受能力,盲目追求高层次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教师英语水平和学生英语水平的选择方面,绝大部分同学认为这两方面都是影响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选配好教师、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是我们双语教学成功的关键。在接受能力方面,有18.42%和45.61%的学生认为“能跟上”和“基本能跟上”,但仍然有35.97%的学生认为“跟不上”,这说明学生的接受能力还是有限的。我们认为,学生的信息反馈基本上反映了我院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对于我们今后有针对性地处理双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三、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对策

1.营造适宜的双语教学环境。首先,取得高校决策层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是成功举办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关键。其次,积极创造双语教学的语言氛围。如可以组织学生收看英语影视节目和收听BBC、VOA等英语广播;还可以开展双语比赛活动等。第三,建设双语教学实训实习基地,使双语教学的效果不仅仅体现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性掌握上,而且要体现在能力的转化上。

2.培养一支过硬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双语教学不是一般的外语教学,而是一种特殊的学科教育。双语教学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能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决双语教学师资问题,首先,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教师只有通过一定的测试和评价才有资格进行双语授课;其次,做好双语教师的选拔、培养工作,如可以利用具有留学经历的老师来实施双语教学,也可以选择外语基础比较好,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并愿意从事双语教学的老师到其它有条件的院校去进修学习等;第三,开设高校双语教学师资专业,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第四,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3.做好双语教材的选编工作。教材是教学的必备条件.没有合适的教材,会让我们的双语教学难于进行,但是,现在可利用的合适的双语教学教材很少。首先,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国内外的比较成熟的教材;同时,我们应鼓励高水平教师自主编写外文教材,并争取正式出版。教材的编写要根据双语教学的特点,除了要遵循编写教材的一般原则外,还要考虑信息可理解性和背景知识可利用性。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查找资料,自主学习。

4.重视学生的外语程度。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相当高。一般来讲,高校的学生来源较广,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实行双语教学并非每个学生都可以轻松接受,也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接受双语教育。因此,双语教学应因人而异,有选择地、分层次地开展。如果学生的外语水平尚未达到一定程度,就盲目地进行双语教学,无异于拔苗助长,其结果将是事倍功半。

5.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为稳步推进双语教学,我院的“暂行办法”要求根据客观条件,按照“过度型”、“半标准型”和“标准型”的模式选择实施,分步推进。所谓“过度型”,这是双语教学的一种准备形式,即教师以中文教材为蓝本,以外文教材为参考,双语备课,学生使用中文教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汉语讲授,专业术语双语书写和双语朗读,汉语印刷试卷(专业术语外文印刷),学生用汉语答题。“半标准型”属于“双语教学”模式的一种初级形式,即采用外文教材,基本用汉语讲授,考试卷外文印刷,学生汉语答卷。“标准型”采用外文教材,外文板书,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及以上,考试卷外文印刷,学生汉语答卷。实施双语教学应尽可能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声音、动画、文字、图像等融为一体,形象更为直观,信息量更大,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加强双语教学的研究。双语教学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如双语教学与母语教学的关系,双语教学的目标和标准,双语师资建设与教材选择,双语教学的模式等等。一门课程若采用双语教学,教师要付出双倍甚至几倍的辛苦,因此还有一个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问题。双语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的问题,还涉及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学科。我们倡导的双语教学应当是基于科学研究基础上的双语教学,国外的双语教学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值得我们有选择地借鉴。

参考文献:

[1]马小辉.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实践及问题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7,4:46-47.

[2]帅建林.国际贸易实务[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78-85.

[3]李模琴.双语教学及其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04,4:57-59.

双语教育论文篇4

论文关键词:国际结算,双语教学,利弊分析

 

一、引言

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在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同时针对一些特殊专业和方向还提出了具体的指标要求:“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所开课程的5%至10%”。无疑,这是针对新形势下,教育部给各高校下的“新任务”,目的是为了要培养外向型、应用型的国际人才。随着我国对于国际事务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国家不仅仅需要能够掌握各门专业知识的人才,更需要这些专门人才能够走向国际,迎接机遇与挑战。那么首先考虑到的就是要过“语言关”。因此,双语教学“遍地开花”,各高校纷纷开始开发双语课程,而双语教学也就渐渐成为各高校进行对外宣传,提高知名度的一件“法宝”,进而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必备条件之一。

二、相关基本概念

(一)《国际结算》的性质

国际结算是一项国际银行业务,指为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或跨国转移资金而通过银行来完成的跨国(地区)货币收付活动。《国际结算》课程教授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国际结算的工具、国际结算的方式和国际结算的单据。

(二)双语教学的概念和起因

现在针对双语教学的理解,一般都来源于由西格恩(Siguan)和麦凯(Mackcy)(1999)给出的定义:“‘双语教学’这个术语教育学论文,是指一个把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体系。其中的一种语言往往是——但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①]那么,在我国,这两种语言,多数则为汉语和英语。

之所以会提出双语教学,根据不同的课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种解释:一种是指双语教学是“手段”,即一般指的是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学习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时,为了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而以“双语”作为新型教学手段;另一种是指双语教学为“目标”,即一般认为是针对外语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在校学习的目标即为掌握外语,那么通过“双语”甚至于“纯外语”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另一门语言(外语)应用方法和技巧这一目标的过程。

三、《国际结算》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利弊分析

(一)有利之处:

1. 有利于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现行的本科《国际结算》课程教授的核心部分就是在于国际结算工具和国际结算的方式这两大块。其一,国际结算的工具就是票据。票据起源于欧洲,成熟于欧洲,国内有关规范票据的法律法规,包括票据的制成、行为等在国际上均以国外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其二,国际结算的方式包括三种:汇付、托收和信用证核心期刊目录。其中任何一种方式的应用都有相应的国际惯例和规则进行约束。因此任课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的备课过程中,为了加深对于课程的理解,上好课,那么就必须要多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双语素质,过“双关”——专业关与语言关。

2.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国际结算》双语教学从一开始就可以吸引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这部分学生之所以能够对双语教学产生兴趣,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专业课本身的重要性。《国际结算》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身就比较抽象,有一定的难度,初学者看着厚重的课本已心生恐惧,更何况还用双语进行教学。因此部分学生为了学好专业课会格外用心;二是源于对于英文的兴趣。部分学生偏科严重,唯独对于英文有兴趣,因此,利用双语进行专业课的教学,则可以通过他们对于英语的兴趣来带动专业课的学习;三是挑战精神作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少数学生平时表现一般,但是对于双语课程却兴趣满满。因为他们认为有难度的事情才值得挑战,而双语教学则是其中一件有难度的事。

3.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国际结算》课程的双语教学利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一来因为提高了专业学习的难度,比如《国际结算》中票据的制作,根据案例教育学论文,或许学生可以较为顺利地完成中文版的票据制作,但是换成英文格式,很多学生则无从下手了,因此就强迫学生更加专注于课堂上的教学;二来因为双语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吸收消化专业知识,也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教授,因此课堂就变得更为丰富多彩,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有利于专业与课程本身的建设

目前《国际结算》课程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高校或是才刚开设此课程,或是选择采用中文教材进行教学。为了提高《国际结算》的教学质量,学校就必须着手努力建设一支合理的师资队伍,开发合适的配套教材、教辅,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等等,这样就有利于这一课程及相关专业的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1. 师资跟不上

《国际结算》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若进行双语教学,除了类似一般课程中要求教师要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和英文基础之外,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国际结算实践经验。比如在讲授国际结算方式之一——信用证时,就要求教师除了能够依据UCP600解释信用证的操作过程,实际上更需要教师能够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引导学生熟悉信用证应用的背景、具体操作流程以及如何催证、审证、出货和制单交单等等环节。前面的两个要求已经让任课教师备课量翻番,压力倍增,更不用说还要兼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问题多多。

2. 能接受的学生面不广

目前高校的在校生中,从小学开始接触英语的为数不多,即便是后来英语学习好了,也不一定在专业方面好。所以,在进行《国际结算》双语教学时,仅有小部分学生能够真正听懂并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余下的大部分学生或死记硬背,或一知半解,或干脆放弃,教学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

3. 教材建设落后

“好马配好鞍”,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双语教学就应该搭配使用适合的双语教材。目前很多高校在《国际结算》课程的双语教学中仍然是采用中文教材,或是不适合本校实际的外文教材。诚然纯粹的中文教材让学生无法确切掌握《国际结算》的国际通用表达和应用,达不到教学效果。同样教育学论文,不同层次的高校有不同层次的教学目的,不合适本校实际的外文教材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4. 考核方法单一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于《国际结算》(双语)这门课程的考核,由于各种原因,仍然是以笔试为主。那么如何体现双语教学的初衷,如何考查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如何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四、解决的方法

(一)建设高素质的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

将《国际结算》课程的建设纳入院校发展的总体规划,针对上述的《国际结算》课程的特殊要求,学校就要从三大方面来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是积极引进国内或国外高校该课程的主持人或是骨干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同时带动本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二是,定期选派参与双语教学的教师参加培训或是到国内,甚至国外进修学习或是交流,以提高教师的双语以及专业素质;三是,提供教授本门课程的教师进行企业实践交流的机会,进入银行或是外贸企业感受学习真实的操作环境,才能为学生带来实际生动的讲解,深入浅出,提高教学效果。

(二)分院校分层次教学

《国际结算》课程的双语教学不能一刀切,应以学校、专业、教师和学生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为评判依据,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

1. 分院校选择是否进行双语教学。教育部,各教育厅、教育局等教育管理机构应该对于全国各所高校进行评估,针对学校类型、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和学生素质等方面进行考量,选择出已具备双语教学素质的学校、专业和课程作为全国重点建设的试点。而尚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可以予以一定时间,到期再行评估核心期刊目录。各院校也应该量力而为,必须具备了相应资格条件了,才可以开课,这样才不至于使双语教学到处泛滥。

2. 分层次进行双语教学。已具备开课资质的院校、专业和课程在开课时还应该针对学校、系部和班级的具体情况,选择开课的课时安排和双语教学中双语的比例。比如同是《国际结算》这门课程,金融专业的学生或许专业较强,而英语程度较弱,那么在进行教授的时候可以先英文少些,再逐步增加英文比例;相对地,英语专业的学生则或许英语程度较高,而专业度就不够,那么在进行教授的时候,英文比例就可以多些教育学论文,而侧重介绍讲解相关的专业背景,增进他们对于本课程的了解。当然不同班级也是应该区别对待的,总之,切记不可流于形式,而不注重教学效果。

(三)开发校本双语教材

不同层次的高校可以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原版的《国际结算》教材或是本校编写的双语教材。目前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鼓励教师参加编写具有本校特色的双语教材,这是一种好的做法。毕竟本校的教师对本校学生的情况最为了解,可以针对性编写合适的教材,便于教学。不过需要提醒注意的一点是,如若校本教材只是一种单纯的“模仿”,那就毫无意义了。因此比较好的做法就是通过《国际结算》精品课程的建设或是精品专业的建设来带动本门课程相关教材的建设,从而既保证了教材的质量,又能充分体现各高校的自身特色。

(四)灵活设置考核方式

为了能够充分考查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以及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应该从学生最关心的考核方式开始进行改革。采用多种考核方式,除了期末的笔试之外,应加大平时分的比重。比如将平时分分成考勤、课堂提问、小组表现和作业等等,综合考查学生的成绩。

总之,《国际结算》课程的双语教学是大势所趋,不过“万丈高楼平地起”,或许各院校应该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寻找一条适合本校发展的道路,切不可急于求成。

参考文献:

[1]麦凯,西格恩双语教育概论[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

[2]辛立秋.地方院校《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2期

双语教育论文篇5

论文摘要:本文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针对太原师范学院连续三年来在2004级至2007级教育管理专业的128名三年级大学生中,进行《比较教育》课程双语教学时所发现的文化意识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并强调在当前双语教学改革中需要切实重视大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文化意识、双语教学、比较教育

一比较教育对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

比较教育课程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是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是一门最贴近现实的学科,最能体现时代的气息,尤其是在教育呈现出国际化趋势的条件下,比较教育研究更是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领域。而双语教学在当前高校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有三种;第一种是目标语浸身模式: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全部使用外语授课;第二种是双语过渡模式:教师的课堂用语70%~80%应使用英语,学生也能基本使用英语参与教学活动;第三种是外语渗透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专有名词、概念及课堂用语中使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英文,而在授课、问答、作业等其他环节基本使用汉语。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第二种模式,即双语过渡模式——鼓励学生用英语学习和思考问题,并探索双语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以个性发展为研究内容,以个案分析作为研究形式,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爱好以及知识等能力的发展和变化。

比较教育双语教学不仅可以拓展专业知识、巩固语言技能,而且可以感悟文化内涵、增强文化意识。英语在宽松自然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相接触的机会。使他们产生一种用英语说话的需要和愿望,促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要想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格,首先要培养他们具有基本的文化意识。这种文化意识不仅需要教师的人文素质,教材的文化导入,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的有效参与和积极思考,以不断增强自身在英语学习中的文化理解。

二教材在实施双语教学中的作用

双语教学是件艰苦而又持久的工作,要做并不难,但要做好却不容易,而持之以恒则更需要有献身教育的精神。比较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以英语为主,重点讲授西方国家的教育体制。总学时数:36学时。授课对象主要是大学三年级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在修完大学英语四级课程后,应该掌握四千多个英语单词。懂得基本的翻译技巧,具有较快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目前,要找到既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的现成双语教材是不现实的。最关键的是要选用适合学校实际的原版材料,适当压缩课程教学的内容。只有深受学生喜爱的双语教材,才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为了突出实用性原则。我们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肖惠云主编的《当代英国概况》和周静琼主编的《当代美国概况》中节选了全英文版的教育专题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授课中。我们还节选了原版教材《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中的“比较教育背景的变化”和“三种比较分析”等内容,供学生翻译和讨论。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已将《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英文版第五版翻译成中文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01年7月纳入“比较教育译丛”。原版教材作者埃德蒙·金(EDMUNDJ.KING),生于1914年,是英国著名比较教育专家。他是曼彻斯特大学硕士,伦敦大学哲学博士、文学博士。在文史哲、外语和教育学方面有很高的素养,学识渊博,造诣深厚,教育经验丰富。他主编的若干重要国家和地区社会、学校和进步系列比较教育丛书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三学生在双语教学中的主要收获

试验双语教学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趋势。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文化意识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比较教育课程的目标性质、内容要求、教材特点整体去思考外语教与学的衔接。学生可以在双语教育中不断提高语言学习的听说技能、书面技能和思维技能,并获得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笔者针对太原师范学院连续三年来跟踪2004级至2007级教育管理专业的128名三年级大学生,通过《比较教育》课程双语教学对所发现的文化意识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以下是学生们小组讨论的一些主要收获:

1、黄晓旭同学的小组认为: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异国教育文化的明显差异。除了这些不同之处。更学到了要用比较与共融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正是这种“异”才让这个世界多彩,我们才有所研究,有所交流。这样得来的结果更加促使我们对其根源的追溯和对其发展趋势的探索,比较教育使我们懂得了运用比较的眼光看问题的重要性。

2、梁燕妮同学的小组认为:比较教育双语课程使我们受益很深,大家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不再把眼光局限于身边的小圈子,而是看到国外先进的教育,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些对于我们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学习教育基础知识的同时,巩固了语言听说读写的技能。通过比较我们学会了思考,理解了英美国家的教育为什么会如此发达,也明白了我国在教育体制和内容方面的欠缺,并且学会了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和正确决策。这些都促进了我们个人品质的完善,做事要负责,要讲究诚信,要学会与社会上各种人员打交道,做到情商、智商同步发展。

3、金辉军同学的小组认为:就拿课程设置来说,英美等国家更加突出实用课程和职业化课程;而我国则重视基础知识和自然科学,所以,发达国家的中学毕业生能很快适应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从一个横切面上看,他们的国家经济如此发达,是离不开教育的贡献的。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我国的教育和他们的比起来,多少存在欠缺与不足。他们的课程丰富多彩,动手操作和实践的能力相对较强,而且公民教育使他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对于我们个人来说,非常希望将来得到这样教育的洗礼与熏陶。在课余,我们也经常把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教育与我国的相比,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4、许锦绒同学的小组认为:重要的一点应该是个人品质方面的培养和提升,而品质是一个很宽泛的范畴:它包括了社会政治、道德修养以及文化素养等方面,因而我们对自己品质的培养和提升应该落脚于平常的点滴生活,而不应该局限于课堂上老师的传授。有的东西只有自己体验到,才会真正理解,所谓“只可意会”的东西。我们是社会的人,如果丧失了社会责任感,甚至是社会的伦理道德,那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更不用说为社会做贡献,就是自己以后发展也很困难。

5、吕婵同学的小组认为:作为一个中国大学生,我们也应该具备最起码的个人品质,人人都必须有责任感,作为公民,我们有对国家的责任,作为子女,我们有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只有具备很强的责任感,我们每个人才会不断努力,社会才会和谐发展,国家才会兴旺发达;我们通过学习比较教育这门课之后,更加完善了自己,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我们的个性更加趋向完美。"

6、李欣同学的小组认为:我们来到了这所学校,尽管不喜欢当教师,但“既来之,则安之”,心想只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研究生,就可以摆脱“苦海”了。于是,我们拼命地学习,对院系活动一概不参加,直到学习了比较教育这门课程,我们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么美妙,还有许多东西比学习更重要,例如: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勇于实践能力、社会责任和诚信等等。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是德才兼备的,如果光有高学历,而没有高素养和好品格,是远远不行的。

7、刘京京同学的小组认为:学了这门课之后,我们觉得我国的教育机制真的还存在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我们现在只能表述自己的看法,而无力改变社会教育现状,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反思自己,能认识到这些问题,说明我们在思想上有了升华,觉得有了一个正确的信念。这是对我们人格的保障,它可以制约我们的行为,净化我们的心灵,促使我们向善发展。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那么这个社会不就更加美好、更加和谐了吗?

8、文一两同学的小组认为:学习了这门课程,我们更加了解了英美国家与我国教育体制主要差异的根基,中西文化的不同源泉。尤其是关于公民权教育问题,我们感到了英国在这方面的教育确实落到了实处,并不只是写到条款中而不去落实,这对于我国现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从学习中,我们惊奇地发现,自己更加乐于思考问题,想想这是为什么以及怎样去解决它,也促进了我们大量阅读更多的有关书籍,从中得到知识,获得乐趣。我们感到又进步了!

四文化意识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何在双语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文化意识,如何把英语文化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还需要认真地进行科学实验与比较研究。文化意识的培养主要是:在对大学生用英语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他们理解异国文化的内涵。文化素质是教化、示范和养成的有机结合。教化是指设置必要的课程,进行知识的传授;示范是指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行动中;养成是指一种内在的涵养,内化成人的品质。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理解和表达能力是每个教师的天职,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学习能力。

双语教育论文篇6

论文关键词:文化意识、双语教学、比较教育

一比较教育对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

比较教育课程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是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是一门最贴近现实的学科,最能体现时代的气息,尤其是在教育呈现出国际化趋势的条件下,比较教育研究更是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领域。而双语教学在当前高校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有三种;第一种是目标语浸身模式: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全部使用外语授课;第二种是双语过渡模式:教师的课堂用语70%~80%应使用英语,学生也能基本使用英语参与教学活动;第三种是外语渗透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专有名词、概念及课堂用语中使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英文,而在授课、问答、作业等其他环节基本使用汉语。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第二种模式,即双语过渡模式——鼓励学生用英语学习和思考问题,并探索双语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以个性发展为研究内容,以个案分析作为研究形式,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爱好以及知识等能力的发展和变化。

比较教育双语教学不仅可以拓展专业知识、巩固语言技能,而且可以感悟文化内涵、增强文化意识。英语在宽松自然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相接触的机会。使他们产生一种用英语说话的需要和愿望,促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要想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格,首先要培养他们具有基本的文化意识。这种文化意识不仅需要教师的人文素质,教材的文化导入,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的有效参与和积极思考,以不断增强自身在英语学习中的文化理解。

二教材在实施双语教学中的作用

双语教学是件艰苦而又持久的工作,要做并不难,但要做好却不容易,而持之以恒则更需要有献身教育的精神。比较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以英语为主,重点讲授西方国家的教育体制。总学时数:36学时。授课对象主要是大学三年级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在修完大学英语四级课程后,应该掌握四千多个英语单词。懂得基本的翻译技巧,具有较快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目前,要找到既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的现成双语教材是不现实的。最关键的是要选用适合学校实际的原版材料,适当压缩课程教学的内容。只有深受学生喜爱的双语教材,才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为了突出实用性原则。我们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肖惠云主编的《当代英国概况》和周静琼主编的《当代美国概况》中节选了全英文版的教育专题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授课中。我们还节选了原版教材《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中的“比较教育背景的变化”和“三种比较分析”等内容,供学生翻译和讨论。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已将《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英文版第五版翻译成中文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01年7月纳入“比较教育译丛”。原版教材作者埃德蒙·金(EDMUNDJ.KING),生于1914年,是英国著名比较教育专家。他是曼彻斯特大学硕士,伦敦大学哲学博士、文学博士。在文史哲、外语和教育学方面有很高的素养,学识渊博,造诣深厚,教育经验丰富。他主编的若干重要国家和地区社会、学校和进步系列比较教育丛书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三学生在双语教学中的主要收获

试验双语教学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趋势。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文化意识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比较教育课程的目标性质、内容要求、教材特点整体去思考外语教与学的衔接。学生可以在双语教育中不断提高语言学习的听说技能、书面技能和思维技能,并获得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笔者针对太原师范学院连续三年来跟踪2004级至2007级教育管理专业的128名三年级大学生,通过《比较教育》课程双语教学对所发现的文化意识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以下是学生们小组讨论的一些主要收获:

1、黄晓旭同学的小组认为: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异国教育文化的明显差异。除了这些不同之处。更学到了要用比较与共融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正是这种“异”才让这个世界多彩,我们才有所研究,有所交流。这样得来的结果更加促使我们对其根源的追溯和对其发展趋势的探索,比较教育使我们懂得了运用比较的眼光看问题的重要性。

2、梁燕妮同学的小组认为:比较教育双语课程使我们受益很深,大家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不再把眼光局限于身边的小圈子,而是看到国外先进的教育,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些对于我们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学习教育基础知识的同时,巩固了语言听说读写的技能。通过比较我们学会了思考,理解了英美国家的教育为什么会如此发达,也明白了我国在教育体制和内容方面的欠缺,并且学会了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和正确决策。这些都促进了我们个人品质的完善,做事要负责,要讲究诚信,要学会与社会上各种人员打交道,做到情商、智商同步发展。

3、金辉军同学的小组认为:就拿课程设置来说,英美等国家更加突出实用课程和职业化课程;而我国则重视基础知识和自然科学,所以,发达国家的中学毕业生能很快适应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从一个横切面上看,他们的国家经济如此发达,是离不开教育的贡献的。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我国的教育和他们的比起来,多少存在欠缺与不足。他们的课程丰富多彩,动手操作和实践的能力相对较强,而且公民教育使他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对于我们个人来说,非常希望将来得到这样教育的洗礼与熏陶。在课余,我们也经常把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教育与我国的相比,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4、许锦绒同学的小组认为:重要的一点应该是个人品质方面的培养和提升,而品质是一个很宽泛的范畴:它包括了社会政治、道德修养以及文化素养等方面,因而我们对自己品质的培养和提升应该落脚于平常的点滴生活,而不应该局限于课堂上老师的传授。有的东西只有自己体验到,才会真正理解,所谓“只可意会”的东西。我们是社会的人,如果丧失了社会责任感,甚至是社会的伦理道德,那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更不用说为社会做贡献,就是自己以后发展也很困难。

5、吕婵同学的小组认为:作为一个中国大学生,我们也应该具备最起码的个人品质,人人都必须有责任感,作为公民,我们有对国家的责任,作为子女,我们有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只有具备很强的责任感,我们每个人才会不断努力,社会才会和谐发展,国家才会兴旺发达;我们通过学习比较教育这门课之后,更加完善了自己,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我们的个性更加趋向完美。

6、李欣同学的小组认为:我们来到了这所学校,尽管不喜欢当教师,但“既来之,则安之”,心想只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研究生,就可以摆脱“苦海”了。于是,我们拼命地学习,对院系活动一概不参加,直到学习了比较教育这门课程,我们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么美妙,还有许多东西比学习更重要,例如: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勇于实践能力、社会责任和诚信等等。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是德才兼备的,如果光有高学历,而没有高素养和好品格,是远远不行的。

7、刘京京同学的小组认为:学了这门课之后,我们觉得我国的教育机制真的还存在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我们现在只能表述自己的看法,而无力改变社会教育现状,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反思自己,能认识到这些问题,说明我们在思想上有了升华,觉得有了一个正确的信念。这是对我们人格的保障,它可以制约我们的行为,净化我们的心灵,促使我们向善发展。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那么这个社会不就更加美好、更加和谐了吗?

8、文一两同学的小组认为:学习了这门课程,我们更加了解了英美国家与我国教育体制主要差异的根基,中西文化的不同源泉。尤其是关于公民权教育问题,我们感到了英国在这方面的教育确实落到了实处,并不只是写到条款中而不去落实,这对于我国现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从学习中,我们惊奇地发现,自己更加乐于思考问题,想想这是为什么以及怎样去解决它,也促进了我们大量阅读更多的有关书籍,从中得到知识,获得乐趣。我们感到又进步了!

四文化意识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何在双语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文化意识,如何把英语文化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还需要认真地进行科学实验与比较研究。文化意识的培养主要是:在对大学生用英语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他们理解异国文化的内涵。文化素质是教化、示范和养成的有机结合。教化是指设置必要的课程,进行知识的传授;示范是指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行动中;养成是指一种内在的涵养,内化成人的品质。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理解和表达能力是每个教师的天职,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学习能力。

双语教育论文篇7

论文关键词:文化意识、双语教学、比较教育

一比较教育对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

比较教育课程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是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是一门最贴近现实的学科,最能体现时代的气息,尤其是在教育呈现出国际化趋势的条件下,比较教育研究更是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领域。而双语教学在当前高校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有三种;第一种是目标语浸身模式: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全部使用外语授课;第二种是双语过渡模式:教师的课堂用语70%~80%应使用英语,学生也能基本使用英语参与教学活动;第三种是外语渗透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专有名词、概念及课堂用语中使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英文,而在授课、问答、作业等其他环节基本使用汉语。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第二种模式,即双语过渡模式——鼓励学生用英语学习和思考问题,并探索双语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以个性发展为研究内容,以个案分析作为研究形式,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爱好以及知识等能力的发展和变化。

比较教育双语教学不仅可以拓展专业知识、巩固语言技能,而且可以感悟文化内涵、增强文化意识。英语在宽松自然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相接触的机会。使他们产生一种用英语说话的需要和愿望,促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要想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格,首先要培养他们具有基本的文化意识。这种文化意识不仅需要教师的人文素质,教材的文化导入,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的有效参与和积极思考,以不断增强自身在英语学习中的文化理解。

二教材在实施双语教学中的作用

双语教学是件艰苦而又持久的工作,要做并不难,但要做好却不容易,而持之以恒则更需要有献身教育的精神。比较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以英语为主,重点讲授西方国家的教育体制。总学时数:36学时。授课对象主要是大学三年级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在修完大学英语四级课程后,应该掌握四千多个英语单词。懂得基本的翻译技巧,具有较快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目前,要找到既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的现成双语教材是不现实的。最关键的是要选用适合学校实际的原版材料,适当压缩课程教学的内容。只有深受学生喜爱的双语教材,才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为了突出实用性原则。我们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肖惠云主编的《当代英国概况》和周静琼主编的《当代美国概况》中节选了全英文版的教育专题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授课中。我们还节选了原版教材《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中的“比较教育背景的变化”和“三种比较分析”等内容,供学生翻译和讨论。我国着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已将《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英文版第五版翻译成中文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01年7月纳入“比较教育译丛”。原版教材作者埃德蒙·金(EDMUNDJ.KING),生于1914年,是英国着名比较教育专家。他是曼彻斯特大学硕士,伦敦大学哲学博士、文学博士。在文史哲、外语和教育学方面有很高的素养,学识渊博,造诣深厚,教育经验丰富。他主编的若干重要国家和地区社会、学校和进步系列比较教育丛书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三学生在双语教学中的主要收获

试验双语教学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趋势。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文化意识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比较教育课程的目标性质、内容要求、教材特点整体去思考外语教与学的衔接。学生可以在双语教育中不断提高语言学习的听说技能、书面技能和思维技能,并获得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笔者针对太原师范学院连续三年来跟踪2004级至2007级教育管理专业的128名三年级大学生,通过《比较教育》课程双语教学对所发现的文化意识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以下是学生们小组讨论的一些主要收获:

1、黄晓旭同学的小组认为: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异国教育文化的明显差异。除了这些不同之处。更学到了要用比较与共融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正是这种“异”才让这个世界多彩,我们才有所研究,有所交流。这样得来的结果更加促使我们对其根源的追溯和对其发展趋势的探索,比较教育使我们懂得了运用比较的眼光看问题的重要性。

2、梁燕妮同学的小组认为:比较教育双语课程使我们受益很深,大家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不再把眼光局限于身边的小圈子,而是看到国外先进的教育,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些对于我们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学习教育基础知识的同时,巩固了语言听说读写的技能。通过比较我们学会了思考,理解了英美国家的教育为什么会如此发达,也明白了我国在教育体制和内容方面的欠缺,并且学会了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和正确决策。这些都促进了我们个人品质的完善,做事要负责,要讲究诚信,要学会与社会上各种人员打交道,做到情商、智商同步发展。

3、金辉军同学的小组认为:就拿课程设置来说,英美等国家更加突出实用课程和职业化课程;而我国则重视基础知识和自然科学,所以,发达国家的中学毕业生能很快适应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从一个横切面上看,他们的国家经济如此发达,是离不开教育的贡献的。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我国的教育和他们的比起来,多少存在欠缺与不足。他们的课程丰富多彩,动手操作和实践的能力相对较强,而且公民教育使他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对于我们个人来说,非常希望将来得到这样教育的洗礼与熏陶。在课余,我们也经常把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教育与我国的相比,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4、许锦绒同学的小组认为:重要的一点应该是个人品质方面的培养和提升,而品质是一个很宽泛的范畴:它包括了社会政治、道德修养以及文化素养等方面,因而我们对自己品质的培养和提升应该落脚于平常的点滴生活,而不应该局限于课堂上老师的传授。有的东西只有自己体验到,才会真正理解,所谓“只可意会”的东西。我们是社会的人,如果丧失了社会责任感,甚至是社会的伦理道德,那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更不用说为社会做贡献,就是自己以后发展也很困难。

5、吕婵同学的小组认为:作为一个中国大学生,我们也应该具备最起码的个人品质,人人都必须有责任感,作为公民,我们有对国家的责任,作为子女,我们有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只有具备很强的责任感,我们每个人才会不断努力,社会才会和谐发展,国家才会兴旺发达;我们通过学习比较教育这门课之后,更加完善了自己,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我们的个性更加趋向完美。

6、李欣同学的小组认为:我们来到了这所学校,尽管不喜欢当教师,但“既来之,则安之”,心想只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研究生,就可以摆脱“苦海”了。于是,我们拼命地学习,对院系活动一概不参加,直到学习了比较教育这门课程,我们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么美妙,还有许多东西比学习更重要,例如: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勇于实践能力、社会责任和诚信等等。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是德才兼备的,如果光有高学历,而没有高素养和好品格,是远远不行的。

7、刘京京同学的小组认为:学了这门课之后,我们觉得我国的教育机制真的还存在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我们现在只能表述自己的看法,而无力改变社会教育现状,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反思自己,能认识到这些问题,说明我们在思想上有了升华,觉得有了一个正确的信念。这是对我们人格的保障,它可以制约我们的行为,净化我们的心灵,促使我们向善发展。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那么这个社会不就更加美好、更加和谐了吗?

8、文一两同学的小组认为:学习了这门课程,我们更加了解了英美国家与我国教育体制主要差异的根基,中西文化的不同源泉。尤其是关于公民权教育问题,我们感到了英国在这方面的教育确实落到了实处,并不只是写到条款中而不去落实,这对于我国现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从学习中,我们惊奇地发现,自己更加乐于思考问题,想想这是为什么以及怎样去解决它,也促进了我们大量阅读更多的有关书籍,从中得到知识,获得乐趣。我们感到又进步了!

四文化意识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何在双语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文化意识,如何把英语文化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还需要认真地进行科学实验与比较研究。文化意识的培养主要是:在对大学生用英语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他们理解异国文化的内涵。文化素质是教化、示范和养成的有机结合。教化是指设置必要的课程,进行知识的传授;示范是指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行动中;养成是指一种内在的涵养,内化成人的品质。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理解和表达能力是每个教师的天职,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学习能力。

双语教育论文篇8

教育存在一定的规律,在学校双语教育中,当教师授课语言和学生母语不同时,师生之间会有交流的障碍,在牧区教育中,一些学生的母语是藏语或者蒙语,这对于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课本却还是汉语,在牧区教育活动中形象地称之为“‘哑巴’与‘聋子’的互动”。语言不通对教学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

现行的一类模式它依从母语教育的现代教育基本原则,以学生的母语优势为基础,用母语来教学各门学科知识,不仅没有语言障碍的存在,同时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也极为有力,这是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的最可靠的语言信息。所以,所谓的教学语言障碍并不是因为学生本身母语造成的,而是教育机构对于学生教育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对于教育可以循序渐进,当学生掌握一定汉语后,逐渐加大汉语教学力度,对其他课程也进行汉语教学。这可以使得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第二类模式藏语文或者蒙语文仅仅作为一门语文学科,教育者追求的是它的继承和传统文化的价值。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充分体现它的工具性。二类模式藏语文或蒙语文的课程价值具有单一性。

所以把现行的两种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将对双语教育教学有积极的作用,从而提高牧区教育的普及力度。通过教学实际分析,一类模式对于学生的发展更有积极作用。

2双语教育教学中的困难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