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生态文明教案8篇

时间:2022-04-19 16:06:30

生态文明教案

生态文明教案篇1

一、课前有“三维互动”学案

“中学三维动态学案”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其逻辑起点仍然是语文教师,因为语文教师是“三维动态学案”设计、应用的策划者,语文教师是导演的角色。所以“教”这一子系统是“三维动态学案”运动的起点。

拉开“教”这一子系统的帷幕,首先要解决“三维动态学案”的制定问题。用动态的观点对学生的学情、教材、大纲等相关教育元素及其运动变化的情况进行多维度分析,是“三维动态学案”制定的基础;语文教师明确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或者是明确地以学生的身份去思考,是“三维动态学案”制定的关键;将语文教师的指导、引导以及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选择性辩证地统一起来,是“三维动态学案”制定的核心。语文教师在把握制定“三维动态学案”基础、关键、核心的前提下,结合语文学科特征,对“教”与“学”双边活动内容进行具体设计而成的方案,就是该学科的“三维动态学案”(以下简称“学案”)了。学案(编写体例)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①预读;②思悟;③自检。

学案的第一部分为预读。在语文学科中,预读要解决的是课本中一些知识点,通过阅读教材就可以解决出的问题或回忆本课时可能会遇到的知识点。主要以填空题出现,一般比较容易。

学案的第二部分为思悟。在语文学科的每一课时都有一些要推导出来的结论,定理或命题。而这些都需要学生在用以前的知识,有理有据的推导出来,也是对新知识的了解过程,加深对新知识的影响。

学案的第三部分为自测。自测的题目要仅扣教学重点,及时对新的知识作简单的巩固,起加深影响,从而也起到对新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作用。

二、课堂中的小组互动等多种形式的教学

第一,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应该是学生的一种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合作的需要,这样的合作才可以真正意义的达到高效。因此,教师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需要选择恰当的任务进行小组合作,这实际上也应该成为教师备课的一部分。

第二,在小组合作前明确合作的目标和任务是重要的。为此,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教师可以呈现小组合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合作的步骤、合作的分工、合作中需要记录的数据、合作的时间等,帮助学生明确合作的要求;教师还可以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如何进行小组合作,每个人如何分工合理等等。

第三,应该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小组合作的习惯。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注意倾听、学会交流、达成共识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当然要发挥自己的智慧,思考和研究一些帮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的小策略。

第四,要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可以体现在:组织、倾听、挑战、帮助、捕捉资源、激励和评价、引发质疑、总结和引起反思等方面。营造小组合作的环境,组织小组活动的进行;认真倾听小组中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小组合作的情况和不同学生的思考状况;适当提出一些问题,挑战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帮助学生们了解小组合作的任务,在学生思路受阻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在观察学生中捕捉资源,保证全班交流中不同观点的碰撞和启发;鼓励学生们以小组的名义表达小组的成果,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组织不同小组进行合理的质疑,使全班同学学会从别的小组的发言中获益;对小组合作和交流的结果给予总结,明晰重要的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反思。

三、课后练习的多样性

在课前学案的引导下,初步的认识了本课时所要学的知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语文应用。在课堂中,老师点石成金,将疑难的知识点通过小组互助的顺利解决。但语文知识是来源于生活,最后还要应用到生活中去。为此课后的多样性练习显得很有必要。

第一,适量的对应巩固练习很有必要。虽然在课前有了学案中的自测,课堂中有了典型例题的分析和大量仅扣重难点的题目,但课后仍然需要必要的练习。为此选择合适的课后习题很关键,不能无形的增加学生的作业量。题目要精选,科学合理。

第二,多布置合适地开放性的语文知识实际应用题。语文知识是对生活知识的科学总结,对日常生活的应用起指导作用。这需要学生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积极思考,在思考中灵活应用学过的语文理论知识。

生态文明教案篇2

关键词:学校体育档案;档案建设;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1.019

1. 学校体育档案建设和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所在

学校体育档案的建设和管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校开展体育工作提供重要依据。虽然,学校体育档案的完善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学校体育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档案建设和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的管理技能;第二,档案建设和管理意识薄弱,不能明晰档案的重要性和意义;第三,档案建设和管理没有形成制度化,体系不健全;第四,管理模式和标准不统一,档案运用价值有限;第五,信息化管理水平低。档案建设和管理存在的这些问题,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科学决策、体育教学的综合考察和体育科研的资料缺失,不利于学校体育的开展和创新。

2. 建设和管理学校体育档案的方法

为解决学校体育档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发挥档案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价值,从数字化、规范化和动态化管理模式运用、分级分类完善档案管理、档案的运用和价值分析等四个方面来解决问题。

2.1数字化、规范化和动态化管理模式运用

随着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全面落实,学校体育工作内容的丰富,体育档案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多样,运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是档案建设和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建立体育档案的计算机网络和共享信息平台是实现体育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前提条件。数字化模式下强调数据库建设、数据压缩和整理、资料拷贝、数字录入等技术和手段,把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介质档案替换成数据型的计算机阅读文件。档案管理数字化的优点在于数据储存容量大、查阅快捷、便于保存等。规范化的档案建设和管理涉及档案管理的全过程,它包括档案库建设标准、档案收集整理制度、档案保存技术、档案查阅制度和档案保密制度。只有建立规范化的档案制度,才能有力保障档案建设和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避免档案的丢失和损坏。任何事物总是在发展前进的,那么,体育档案的建设和管理也是一样,随着体育信息资料的发展而出现动态化的调整,动态化的档案建设和管理强调的是在工作中依据档案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整管理方法和手段,更好地满足档案建设的需要,为全面完善档案工作提供互补性的技术支持。如新的数字技术运用、查阅档案面的扩展、丰富档案内容和利用档案能力提高等。

2.2分级分类完善档案管理

学校体育档案是指学校从事与体育相关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和物品,为今后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依据和借鉴经验。随着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档案内容也复杂多样,如何对档案进行分类是档案建设和管理的首要任务,在档案工作的实践中,运用文化视角下的体育档案分类是一种高效途径。卢元镇教授将文化大结构大体分为三个层次:外层的物的层次、内核的心的层次、中间的物和心相结合的层次,即外层的物质文化形态、中间的制度文化形态、内层的精神文化形态。结合卢元镇教授的文化结构理论和吉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孙丽的分类方法,将体育档案第一级划分为外层的体育物质文化档案、中间的体育制度文化档案以及内层的体育精神文化档案。把这三类档案分为一级档案,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级档案分类。外层的体育物质文化档案下的二级档案范畴为以具体物质形式表现的体育设施设备、体育参考资料、学生考评资料等,内层的体育精神文化档案下的二级档案范畴为部门工作档案、体育活动档案和人事信息档案;中间的体育制度文化档案下的二级档案范畴为政策法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和程序档案。依据文化结构理论模式和档案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我们可以对下一级档案进行更详细的分类,从而,理清档案内容的结构层次,为档案管理提供便利。

2.3重视档案在体育工作中运用

学校体育档案的建设和管理是为了学校今后更好地发展,满足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学习的需要,从需要的角度出发来加强档案的运用,明确档案的价值。首先,档案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依据学生的个人学习档案和其他体育档案内容,从学生个人信息中提取学生考核资料、学习过程资料、学习态度资料、学习能力资料和个人兴趣爱好等制作学生学习信息表,在结合现有体育设施设备、科研资料、教学资料和政策制度要求,制定学生学习计划和目标,指导学生更好参与学习。第二,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档案中与体育教学有关的内容包括学生现状、教材分析、教学参考文献、教师的备课听课记录、教学评价和教研组活动记录等,这些内容都可以为教学提供参考,有利于改进教学组织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第三,满足科研的需要,体育教师要发展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体育科研是不可少的,档案中大量的教师文献,为教师撰写论文提供参考;学校体育发展历史、体育教育趋势、体育活动方案等可以反映学校长期以来的体育文化建设,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分析学校体育发展历程,提供实际依据;体育档案健全,存档时间长,学生活动内容记载丰富,为各项研究的开展提供大量的真实数据和佐证。第四,满足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学校体育发展涉及各个方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重要的一方面,档案中详细记录着学校体育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提取校园活动中好的积极的事例作为基础,大力创新开展校园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实现学校育人发展目标。

3. 结果与分析

学校体育档案的建设、管理和运用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从档案管理模式、分级分类理论和满足各方需要的三个角度展开分析和论述,探讨如何建立健全学校体育档案工作,有利于学校体育档案制度化管理,有利于理清学校体育档案范畴,有利于学校体育档案的开发与运用。

4. 结论与建议

学校体育档案工作的健全对体育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深刻理解档案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功能,能为今后体育工作开展指明方向。因此,体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档案的重要性,努力培养自身的档案保护和管理意识,提高利用档案的能力,更好地实现档案价值。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233.

[2] 孙丽. 传承体育文化创新档案管理[J].当代体育科技,2012,25.

[3] 王彤瑜 ,叶明.体育档案管理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

生态文明教案篇3

摘要:学校体育档案工作的好坏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归纳和发展,很多学校在体育档案管理方面不够明晰档案的重要性,造成档案管理混乱,分工不明确,把体育档案看成可有可无的部分,为了解决学校体育档案的建设和管理问题,通过查阅文献、工作实践和对比分析,从档案管理模式、分级分类理论和满足各方需要来解决学校体育档案建设和管理问题。

关键词:学校体育档案;档案建设;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1.019

1.学校体育档案建设和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所在

学校体育档案的建设和管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校开展体育工作提供重要依据。虽然,学校体育档案的完善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学校体育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档案建设和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的管理技能;第二,档案建设和管理意识薄弱,不能明晰档案的重要性和意义;第三,档案建设和管理没有形成制度化,体系不健全;第四,管理模式和标准不统一,档案运用价值有限;第五,信息化管理水平低。档案建设和管理存在的这些问题,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科学决策、体育教学的综合考察和体育科研的资料缺失,不利于学校体育的开展和创新。

2.建设和管理学校体育档案的方法

为解决学校体育档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发挥档案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价值,从数字化、规范化和动态化管理模式运用、分级分类完善档案管理、档案的运用和价值分析等四个方面来解决问题。

2.1数字化、规范化和动态化管理模式运用

随着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全面落实,学校体育工作内容的丰富,体育档案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多样,运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是档案建设和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建立体育档案的计算机网络和共享信息平台是实现体育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前提条件。数字化模式下强调数据库建设、数据压缩和整理、资料拷贝、数字录入等技术和手段,把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介质档案替换成数据型的计算机阅读文件。档案管理数字化的优点在于数据储存容量大、查阅快捷、便于保存等。规范化的档案建设和管理涉及档案管理的全过程,它包括档案库建设标准、档案收集整理制度、档案保存技术、档案查阅制度和档案保密制度。只有建立规范化的档案制度,才能有力保障档案建设和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避免档案的丢失和损坏。任何事物总是在发展前进的,那么,体育档案的建设和管理也是一样,随着体育信息资料的发展而出现动态化的调整,动态化的档案建设和管理强调的是在工作中依据档案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整管理方法和手段,更好地满足档案建设的需要,为全面完善档案工作提供互补性的技术支持。如新的数字技术运用、查阅档案面的扩展、丰富档案内容和利用档案能力提高等。

2.2分级分类完善档案管理

学校体育档案是指学校从事与体育相关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和物品,为今后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依据和借鉴经验。随着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档案内容也复杂多样,如何对档案进行分类是档案建设和管理的首要任务,在档案工作的实践中,运用文化视角下的体育档案分类是一种高效途径。卢元镇教授将文化大结构大体分为三个层次:外层的物的层次、内核的心的层次、中间的物和心相结合的层次,即外层的物质文化形态、中间的制度文化形态、内层的精神文化形态。结合卢元镇教授的文化结构理论和吉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孙丽的分类方法,将体育档案第一级划分为外层的体育物质文化档案、中间的体育制度文化档案以及内层的体育精神文化档案。把这三类档案分为一级档案,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级档案分类。外层的体育物质文化档案下的二级档案范畴为以具体物质形式表现的体育设施设备、体育参考资料、学生考评资料等,内层的体育精神文化档案下的二级档案范畴为部门工作档案、体育活动档案和人事信息档案;中间的体育制度文化档案下的二级档案范畴为政策法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和程序档案。依据文化结构理论模式和档案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我们可以对下一级档案进行更详细的分类,从而,理清档案内容的结构层次,为档案管理提供便利。

2.3重视档案在体育工作中运用

学校体育档案的建设和管理是为了学校今后更好地发展,满足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学习的需要,从需要的角度出发来加强档案的运用,明确档案的价值。首先,档案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依据学生的个人学习档案和其他体育档案内容,从学生个人信息中提取学生考核资料、学习过程资料、学习态度资料、学习能力资料和个人兴趣爱好等制作学生学习信息表,在结合现有体育设施设备、科研资料、教学资料和政策制度要求,制定学生学习计划和目标,指导学生更好参与学习。第二,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档案中与体育教学有关的内容包括学生现状、教材分析、教学参考文献、教师的备课听课记录、教学评价和教研组活动记录等,这些内容都可以为教学提供参考,有利于改进教学组织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第三,满足科研的需要,体育教师要发展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体育科研是不可少的,档案中大量的教师文献,为教师撰写论文提供参考;学校体育发展历史、体育教育趋势、体育活动方案等可以反映学校长期以来的体育文化建设,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分析学校体育发展历程,提供实际依据;体育档案健全,存档时间长,学生活动内容记载丰富,为各项研究的开展提供大量的真实数据和佐证。第四,满足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学校体育发展涉及各个方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重要的一方面,档案中详细记录着学校体育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提取校园活动中好的积极的事例作为基础,大力创新开展校园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实现学校育人发展目标。

3.结果与分析

学校体育档案的建设、管理和运用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从档案管理模式、分级分类理论和满足各方需要的三个角度展开分析和论述,探讨如何建立健全学校体育档案工作,有利于学校体育档案制度化管理,有利于理清学校体育档案范畴,有利于学校体育档案的开发与运用。

4.结论与建议

学校体育档案工作的健全对体育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深刻理解档案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功能,能为今后体育工作开展指明方向。因此,体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档案的重要性,努力培养自身的档案保护和管理意识,提高利用档案的能力,更好地实现档案价值。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233.

[2]孙丽.传承体育文化创新档案管理[J].当代体育科技,2012,25.

[3]王彤瑜,叶明.体育档案管理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

生态文明教案篇4

关于县委专项巡察组巡察意识形态工作反馈意见的整改情况报告

按照县委巡察工作统一部署,固阳县委专项巡察组于2019年11月6日至8日期间对固阳县第一中学进行巡查,根据《对全县中小学党组织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展专项巡查的反馈意见》(以下简称《反馈意见》)和《固阳一中党支部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问题清单》(以下简称《问题清单》)中反馈的问题,现已全部认领,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

2016年和2018年意识形态工作资料缺失。意识形态自查工作仅2019年留存档案,工作量少、工作照保存少;工作计划仅有2019年,实施方案未责任到人、缺乏任务分解,意识形态专题研讨次数少。

整改措施:党支部要在全体师生中全面贯彻“意识形态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思想理念,认真传达学习领会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意识形态工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历年印发的意识形态情况报告。党支部在上半年召开了1次意识形态工作专题研讨会,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正面舆论宣传。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责任到人、将任务分解落实。

二、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到位。

意识形态责任书未落实到人,2018年9月意识形态工作管理办法机制不健全、分工不明确,2019年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分工不明确,2019年3月考核细则缺乏标准,教师职工各项考核办法雷同。

整改措施:党支部组织每年至少开展1次意识形态工作自检自查。建立了意识形态工作管理办法机制,明确支委会成员分工职责,建立了《固阳县第一中学意识形态工作管理办法》、《固阳县第一中学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指标及操作细则》,加大对意识形态工作考核力度,建立考核细则标准并和教师年终考核挂钩。

三、意识形态阵地管控制度不健全。

意识形态领域思政专题讲座2019年开展2次,无内部审核证明,思政课座谈会无会议记录留存。校内刊物发表无审核制度,无上级报批。

整改措施:健全意识形态管理制度。建立了《固阳一中校内刊物发表审核制度》、《宣传栏、校报、校刊、演讲及教师论文审核备案制度》、《固阳第一中学网络舆情监控应急处置预案》。以制度规范意识形态工作管理,以制度促进意识形态工作管理上一个新的台阶。加强有关报告会、讲座论坛等活动内部审核证明,加强会议记录档案留存工作。

四、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视不够。

网络安全教育仍然处于边缘状态,安全教育活动无记录。网评员和网络文明志愿者作用发挥不明显,未建立网络舆情引导和风险防范处置预案。

整改措施:党支部认真制定了《固阳第一中学网络舆情监控应急处置预案》,着力加强宣传思想阵地建设与管理,党支部加强对微信平台、微信群等宣传媒体的管理,严格落实网络信息机制。同时组织党员教师及网评员四名在网络媒体上发声,及时更新学校宣传栏、微信公众号,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办公室要及时解散微信临时工作群。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到位。

2018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仅2次。2018年学生社团管理条例中管理老师无明确分工,社团活动资料档案内容少。校内各类大型活动无档案资料,如校庆、运动会、成人礼等。

整改措施:要在师生中积极引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 ‍全面系统的宣传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我的中国梦”、“我们的节日”、“美德少年常态化”等多种形式活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团委要积极引导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学生社团开展各种活动,建立学生社团管理条例,明确管理老师分工,建立建全社团活动资料档案和校内各类大型活动档案资料,如校庆、运动会、成人礼等。

六、防范宗教渗透意识不强。

学校未制定宗教管理制度,未排查过信教教师和学生,未形成定期对教职工、学生开展信教传教排查等长效工作机制。

整改措施:学校首先制定了《防范非法宗教势力渗透工作实施方案》,并在本学期对信教教师和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排查工作,形成定期对教职工、学生开展信教传教排查等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工作台账,形成宗教工作应急预案,保证学校教学工作中无宗教渗透。

七、意识形态理论学习不深入。

2018年以来,各学校党支部安排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理论学习仅2至3次。通过座谈会了解,教师职工对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熟悉度不高,对相关理论缺乏系统了解,支部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指导作用发挥不充分。

整改措施: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针对性制定了《思政教师培训计划》,在学习《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后,并由李元卉、高卫军、白岩、王蒙杰和孔德清多名老师分享学习心得。

七、紧盯问题,落实责任,确保整改全面到位。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已经确定的整改方案,坚持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的原则,树立“整改工作永远在路上”的意识,常抓不懈,巩固成效。

(一)强化思想引领,营造良好氛围。

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进一步完善抓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结合工作实际,在理论学习中注重实效,舆情引导讲究方法,文化活动形成品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新形式,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阵地。

(二)继续抓好整改,确保措施落实。

对已经完成的整改任务,适时组织开展“回头看”,巩固整改成果;对正在推进的整改任务,按照既定目标和措施,保持力度,直至见到成效;对需要长期坚持的整改任务,根据制定的制度和规范,严格落实,定期督查,打好持久战。

(三)着力建章立制,构建长效机制。

生态文明教案篇5

关于县委专项巡察组巡察意识形态工作反馈意见的整改情况报告

按照县委巡察工作统一部署,固阳县委专项巡察组于2019年11月6日至8日期间对固阳县第一中学进行巡查,根据《对全县中小学党组织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展专项巡查的反馈意见》(以下简称《反馈意见》)和《固阳一中党支部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问题清单》(以下简称《问题清单》)中反馈的问题,现已全部认领,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

2016年和2018年意识形态工作资料缺失。意识形态自查工作仅2019年留存档案,工作量少、工作照保存少;工作计划仅有2019年,实施方案未责任到人、缺乏任务分解,意识形态专题研讨次数少。

整改措施:党支部要在全体师生中全面贯彻“意识形态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思想理念,认真传达学习领会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意识形态工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历年印发的意识形态情况报告。党支部在上半年召开了1次意识形态工作专题研讨会,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正面舆论宣传。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责任到人、将任务分解落实。

二、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到位。

意识形态责任书未落实到人,2018年9月意识形态工作管理办法机制不健全、分工不明确,2019年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分工不明确,2019年3月考核细则缺乏标准,教师职工各项考核办法雷同。

整改措施:党支部组织每年至少开展1次意识形态工作自检自查。建立了意识形态工作管理办法机制,明确支委会成员分工职责,建立了《固阳县第一中学意识形态工作管理办法》、《固阳县第一中学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指标及操作细则》,加大对意识形态工作考核力度,建立考核细则标准并和教师年终考核挂钩。

三、意识形态阵地管控制度不健全。

意识形态领域思政专题讲座2019年开展2次,无内部审核证明,思政课座谈会无会议记录留存。校内刊物发表无审核制度,无上级报批。

整改措施:健全意识形态管理制度。建立了《固阳一中校内刊物发表审核制度》、《宣传栏、校报、校刊、演讲及教师论文审核备案制度》、《固阳第一中学网络舆情监控应急处置预案》。以制度规范意识形态工作管理,以制度促进意识形态工作管理上一个新的台阶。加强有关报告会、讲座论坛等活动内部审核证明,加强会议记录档案留存工作。

四、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重视不够。

网络安全教育仍然处于边缘状态,安全教育活动无记录。网评员和网络文明志愿者作用发挥不明显,未建立网络舆情引导和风险防范处置预案。

整改措施:党支部认真制定了《固阳第一中学网络舆情监控应急处置预案》,着力加强宣传思想阵地建设与管理,党支部加强对微信平台、微信群等宣传媒体的管理,严格落实网络信息机制。同时组织党员教师及网评员四名在网络媒体上发声,及时更新学校宣传栏、微信公众号,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办公室要及时解散微信临时工作群。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到位。

2018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仅2次。2018年学生社团管理条例中管理老师无明确分工,社团活动资料档案内容少。校内各类大型活动无档案资料,如校庆、运动会、成人礼等。

整改措施:要在师生中积极引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 ‍全面系统的宣传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我的中国梦”、“我们的节日”、“美德少年常态化”等多种形式活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团委要积极引导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学生社团开展各种活动,建立学生社团管理条例,明确管理老师分工,建立建全社团活动资料档案和校内各类大型活动档案资料,如校庆、运动会、成人礼等。

六、防范宗教渗透意识不强。

学校未制定宗教管理制度,未排查过信教教师和学生,未形成定期对教职工、学生开展信教传教排查等长效工作机制。

整改措施:学校首先制定了《防范非法宗教势力渗透工作实施方案》,并在本学期对信教教师和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排查工作,形成定期对教职工、学生开展信教传教排查等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工作台账,形成宗教工作应急预案,保证学校教学工作中无宗教渗透。

七、意识形态理论学习不深入。

2018年以来,各学校党支部安排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理论学习仅2至3次。通过座谈会了解,教师职工对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熟悉度不高,对相关理论缺乏系统了解,支部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指导作用发挥不充分。

整改措施: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针对性制定了《思政教师培训计划》,在学习《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后,并由李元卉、高卫军、白岩、王蒙杰和孔德清多名老师分享学习心得。

七、紧盯问题,落实责任,确保整改全面到位。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已经确定的整改方案,坚持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的原则,树立“整改工作永远在路上”的意识,常抓不懈,巩固成效。

(一)强化思想引领,营造良好氛围。

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进一步完善抓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结合工作实际,在理论学习中注重实效,舆情引导讲究方法,文化活动形成品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新形式,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阵地。

(二)继续抓好整改,确保措施落实。

对已经完成的整改任务,适时组织开展“回头看”,巩固整改成果;对正在推进的整改任务,按照既定目标和措施,保持力度,直至见到成效;对需要长期坚持的整改任务,根据制定的制度和规范,严格落实,定期督查,打好持久战。

(三)着力建章立制,构建长效机制。

生态文明教案篇6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学案导学 编写原则 实施策略 注意事项

陶行知曾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①新课改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可见教师的根本职责不仅在于“教”,更在于教会他们“学”。但是在现实教学活动中,“教师―教材―学生”这类单向知识传递的方式仍在不断上演。因此,必须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案导学正是一种能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发展的有效教学模式。它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主题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而提出的,以期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如下探讨。

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学案导学”是以导学案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的效果。因此,编写导学案必须慎之又慎。

1.编写导学案时必须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设计导学案时要根据课程标准、本地区教育发展、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对教材进行删减、合并、重组,设计出体现教育改革新理念且凸显个人特色的鲜活的导学案。

2.编写导学案时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对教育本质和教育目的的正确理解,是学生学习的方向。应尽量做到“一课时一目标一学案”,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

3.编写导学案时要重视学情。学生是导学案的直接应用者,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编写时要注意梯度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信心。

最后,编写好的导学案要有启发性。导学案不仅要重视“学”,还要重视“导”。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应针对学生学习的障碍,做必要的提示,降低难度,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激励。

二、学案导学的实施策略

1.精心策划,抓好预习环节。课前预习是每一个学生进入新知识学习必须完成的环节。设置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知识储备、方法准备和心理准备,使学生获得学习新知识必备的预备性、基础性和相关性的知识和技能。若教师只是口头说预习某个内容,学生不知道学习目标是什么,不知道重难点在哪里,预习过程就如同瞎子摸象,胡乱一抓。若使用学案导学,学生就可以根据导学案上明确的学习目标、重难点及预设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如果有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做好记录,在课堂上就能和学生一起探讨,共同解决。这样的预习才是有实效的预习,同时又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的放矢,自然会事半功倍。

2.设问激疑,提高课堂活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和“悱”实际是进入积极思维前的一种状态。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就已经进入“愤”和“悱”的状态。此时他们急需教师的点拨和指导,才能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例如,在《孔乙己》的结尾有一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学生阅读时往往略过。我在编写导学案时,特地在此处设计了两个问题:“大约”和“的确”是互相矛盾的两个词,为什么会同时出现在这句话中?这样写有什么样的作用?在预习时学生就大致形成了两种意见,课堂上他们又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在谁也无法说服谁的时候,我引导他们仔细地阅读全文,让他们在小说中找出关于孔乙己生存状态和人们对他态度的句子。从人们漠不关心的态度中可知人们不会知道孔乙己是否已经死了。从孔乙己窘迫的生活状况可知他确实是难以生存的,最终学生明白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实际上揭示了孔乙己悲惨的命运,表现了当时冷漠麻木的社会现状。学生在这种“课前质疑―讨论探究―分析释疑”的过程中发挥了主动性,最终有所悟有所获,收到很好的成效。

学案导学中预设问题实际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准备性活动。若无这一环节,便无法达到“受激发的状态”的效果,学生就难以兴趣盎然,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学习中。

3.检测探究,巩固学习效果。检测探究是授课内容由知识向能力转化,从学会走向会用的过程。利用导学案上设计的检测练习既可以检查课内学习的效果,又可以让学生将课堂上获得的学习方法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

当然,因为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检测探究也要有一定的梯度,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针对高中语文学科的特点,这部分可以设计为课内语段阅读,也可以是课外同题材同体裁的文章阅读,或是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例如,教学苏轼的《赤壁赋》后,再拓展阅读《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把这三篇作品比较之后,学生便能理解苏轼在被贬黄州后壮志难酬的苦闷及他故作旷达乐观的思想。

在检测探究阶段,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上设疑引导学生探索,也可以鼓励学生质疑勇于探索,并提供恰当的帮助,让学生不仅会学更会用,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学案导学运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导学案不等于题案,应注重学法指导。导学案是教师给予学生学习的拐杖,应注重学法指导。若把将要学习的内容编成一道道题目让学生做,不仅不能起到导学的作用,反而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苦不堪言。

2.使用学案导学时,要正确处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之间的关系。切不能因为新课标中强调学生要在学习中占主体地位,就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不知道或是自己无法理解的知识,教师的讲解非常必要。

3.教师要重视课堂生成性资源。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程中会产生一些教师预想不到的问题。对此,教师切不可拘泥预先准备好的学案而对学生的疑问置之不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教得使学生借助已经积累的东西而不断获取知识,这正是高度教学的技巧所在。”②学案导学就是这样“高度教学的技巧”之一,它不仅可以引导学习、深化知识、提高技能,还可以提高学生思辨、质疑、创新的能力,就如输送营养的小溪,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不断有活水注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再是贮存知识的容器,而是会思维会创造的人。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高中语文教学在与学案导学的结合中定会闯出一片新天地。

注释:

①陶行知文集.教学合一.江苏教育出版社:37

②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1984.

参考文献:

生态文明教案篇7

然而,在目前的通用技术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对现成案例弃之不用,挖空心思地去想一些“大题材”;没有真正理解案例设置的目的,对之随意发挥或蜻蜒点水一掠而过;不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一味“拿来主义”。实际上,为了消除学生对新课程内容的畏难心理,教材编写人员精心选择了大量贴近现实生活的简单实例。这些看似简单的实例,其中却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技术原理、思想和方法,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例如,在讲“技术具有保护人的作用”时,不少教师抛弃了教材上的案例“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而举服装的发展,从树叶、兽皮、纺织到印染技术。虽然从字面上来看,“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这个案例很简单,但学生并不一定能理解这个案例是为了说明技术发展的原动力在于人的基本需求;更不一定能理解在思想方法方面,这个案例是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技术问题、分析技术问题;另外,从技术史的角度来说,灯火作为人类文明的象征,用它来说明技术价值,更具有典型意义。“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案例是一个充满人文意蕴,饱蘸人文笔墨的人文素材,体现了观点与材料、历史与逻辑的高度统一,使“以人为本”的核心技术观得到揭示和高扬,是引领全书的逻辑起点。像这样一个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案例抛之实在可惜。因此,案例的使用,不能只停留在文字表面,教师应在教学中灵活深入地挖掘,理解、领悟其中所蕴涵的技术原理、技术思想和方法。

由于通用技术学科的综合性,决定了一些例子可能会重复出现在不同的学科教材中。教师应区分技术课程的案例与其他课程案例的不同研究视角,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重要的文本资源。比如在讲到“技术与自然的关系”时,为了说明“技术可以使我们合理充分的利用自然”,书中引用了《都江堰――“活”的水利博物馆》的案例,都江堰,学生在历史课或地理课上都学过,但在通用技术课上引用这个案例,目的是要从技术的角度来分析,都江堰是人们科学地依靠技术、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典型。

新课程提倡教师活用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应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此在理解教材案例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行案例替换或重新设计,但要注意把握好角度。

比如,我在讲到“技术的性质”这一节时,对“助听器的发明”这一案例就相应地进行了替换。助听器解决的是“听”的问题,而目前我们的学生在听力方面基本都是正常的,对于助听器这一技术产品比较陌生,相反地,在“看”这一方面却存在很大的问题。因而,我在设计案例时,就从同学们戴的眼镜入手,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能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学生很容易就得出眼镜这一技术产品所解决的既不是吃的问题,也不是穿的问题,而是为了使视力有缺陷的人清晰地看到事物,更好地与外界进行交流。最后,我还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别让这扇窗户蒙上灰尘”做为结束语提醒学生要注意用眼卫生,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将“听”改成“看”,看起来是“换汤不换药”,但这一过程渗透着“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理念。

课本中案例的呈现都是有目的的,都是为了说明某一知识点而精心设置的。比如在讲到技术的创新性时,课本中用到了两个案例:“瓦特蒸汽机与第一次技术革命”、“显示器的革新与电视机的创新”。有的教师只选取了其中一个,而对另一个弃之不理,这就违背了案例设置的初衷。在这里,为了说明技术创新的两种表现形式(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而选取了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第一个是为了说明技术发明这一形式,第二个则是为了说明技术革新这一形式。在这个环节,考虑到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作为技术领域的两门学科,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因而,我又引导学生从技术创新的两种表现形式来看信息技术。计算机做为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在它身上我们既看到了发明也看到了创新。很多学生脱口而出“ENIAC”,接着我和学生一同回顾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 “从计算机发明到现在六十多年里,我们是否停留在ENIAC那样的庞然大物阶段”在这个问题的指引下,学生顺利地说出了计算机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通过这一师生互动的环节,我深深认识到:不要把案例像雪团那样一下子抛给学生,这样就失去了思考的乐趣,就不会有成功的喜悦感。

新一轮的课程强调对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尤其注重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目标的实现。对于技术领域,这一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因而,对于课本设置的案例,一方面从知识方面引导学生掌握其中的原理和方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树立对待技术积极的情感态度和科学严谨的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平等的师生对话是帮助学生搭建知识、培养情感的良好平台。

生态文明教案篇8

【关键词】初中英语 导学案 编写原则 环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43

导学案突出“导”和“学”两个关键字。“导”是指导,引导是目的,是关键。预习材料必须具有学习和突破问题的功能。“学”不是讲,也不是教,是以学生学为根本要求:应以能帮助学生学习方便为根本出发点。“案”是一个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

导学案跟教案的不同点:导学案重“学”,教案重“讲”,导学案任务于学生,教案方便于教师;导学案重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案重在对知识的传授,导学案重学习的过程,教案重课堂的“Y果”。所以导学案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学习方式,又会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丰富。用导学案上新授课可以有效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效果。

一、初中英语导学案的编制原则

导学案的编写要紧扣教学目标,必须经过“五步”、“五备”的过程历练。即“五步”:1.把握学情,合理分工。2.学透课标,吃透教材。3.查阅资料,丰富素材。4.严谨构思,编制学案。5.深入研究,构建体系。“五备”:1.个人初备,形成“个”案。2.集体研讨,形成“初”案。3.修订完善,形成“定”案。4.跟踪听课,形成“评”案。5.自我反思,形成“补”案。要满足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本单元主要学习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两种时态的被动语态。由此系统拓展学习一般将来时和现在完成时两种时态的被动语态,既对比了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用法差异,凸显了知识的全面性,又全面培养了学生模仿、观察、实验、类比、联想、想象、求异思维、聚合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主体性原则

即以学生为导学案的使用主体。编写本课时的导学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被动语态”这一语法难点的陌生与畏惧,因而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三)指导性原则

本课时的导学案可让学生从含情态动词被动语态的复习开始,以旧引新,层层递进,逐一学习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对“主动语态”及“被动语态”进行再认识,从而自然、顺畅地过渡到“被动语态”的拓展学习。

(四)层次性原则

本课时可以对教学内容按星级设置,如准一星级“”(必须掌握含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一星级“”(必须掌握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二星级“”(必须掌握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三星级“”(必须掌握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和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

(五)创新性原则

“被动语态”语法的语境有限,且易与“主动语态”混淆,因而要注意反复,通过词汇填空、句型转换、单项选择、翻译句子等多种形式来巩固学习效果。

二、用导学案新授课的课堂结构 “五环节”

(一)预习展示,梳理问题

预设目标:通过反馈预习及学生预习生成的文本问题,师生探讨梳理出有价值的学生不易普遍解决的问题。操作要领:授课开始,开展小组互读互教,小组推荐代表汇报展示预习成果。教师要利用课前对导学案中学生问题情况的掌握有机调控集中梳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呈现问题,明确目标

预设目标:把学生不易“解惑”的有价值的问题确定为课时目标。操作要领:小组内先梳理,有的问题学生相互之间就能够解决,有的问题一时半会儿无法解决,需要通过学习课文或老师讲解来解决,如课文的理解、新词的读法等,就可以明确为课时目标,在课堂中重点突破就很明确了。

(三)初步学习,体现“三位互动”

在新知教学中,第一“动”――学生与书本互动。游戏法――找朋友,在今天的文本中找新朋友,也就是让学生对这节课学习目标的定位。然后让小组一起讨论,说说你知我知相互知多少,然后未知是什么,老师出场解决。这就是第二“动”――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可以借助各种资源向学生展示新词,让学生听、仿、跟来学会本节课的词汇。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最好,确认班内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会了,我们就可以进行第三“动”,也就是生生互动,学生自读、对子互读、小组长检查;组长负责安排“一帮一、多帮一”,达到人人都会。会与不会教师要让学生展示才知道。这就是我们的show time 时间,组织这个活动是,教师一定要做好导演的身份,充分发挥学生说与听的作用。展示的学生形式要多样化,听得学生要当好评判员,好的要有鼓励,不足的大家帮他学会。

(四)检测反馈,再次巩固

预设目标:依据课时目标,设计内容,形式多样,有层次性,还可以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能清晰的整理和巩固,学以致用。操作要领:把本节课的词汇用到句子中,会进行简单的造句。当堂检测,采用小组内反馈、全班交流、教师点拨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