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铁路工程技术创新8篇

时间:2023-05-15 16:12:58

铁路工程技术创新

铁路工程技术创新篇1

关键词:铁路工程建设 科技发展 举措 分析

中图分类号:U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b)-0-01

铁路项目建设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属于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十五”以来,铁路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其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铁路网建设规模已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我国在铁路工程项目建设问题上,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则,不断取得科技上的突破。成功改造了京广线、京沪线等主干线路,对高原冻土建设技术也有一定程度的突破,并在铁路重载技术上,跻身国际先列。

1 我国铁路工程科技的发展现状

(1)路基工程取得重大突破。对我国西部与西南部地区泥石流、滑坡、岩溶等地质灾害多发的特点,与冻土层、软土层、膨胀土层等特殊路基地段展开科技攻关。加强研究青藏铁路的冻土研究,并在施工技术与工程设计上取得重大突破;针对膨胀土层、软土层等特殊地质,利用分层稳定技术、边坡防护加固技术与新型支护支挡技术成功对兰新线、南疆线进行防止沙害改造处理。(2)轨道工程科技取得重大突破。胶济线路的成功提速,标志我国已初步掌握200 km提速的成套技术,高铁线路的建设与使用,是我国在铁路工程科技发展的又一重要体现。目前铁路轨道工程广泛采用无缝线路施工技术,并利用打磨轨道、养护机械等手段,保证了旅客舒适度与铁路线路的开通速度。并同时进行无碴轨道的研究与试验,建立了多个工程试验段;成功进行了钢轨的制造、铺设与运输。(3)成功研制了600 t架桥机、运梁车等架桥设备,900 t箱梁架桥机等设备与连续式、道岔式捣固车等养路机械并投入铁路工程使用中,表明我国铁路工程科技在大型机械方面也取得重要突破。

2 我国铁路工程科技建设的要求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超过10万 km,电气化率与复线率达到50%以上,并将建设3个以上城际客运系统与“四纵四横”式的客运专线,保证客运专线到2020年达到1.3万km以上,客运网络的建设将由提速线路与客运线路组成;同时,加强建设煤炭外运基地建设,形成具有较强能力的煤运通道;西部地区实现铁路网络骨架的建设,东部地区实现铁路运输的现代化。近年来,我国铁路部门不断加大客运专线建设与煤运通道的建设,相继建立武广线、武合线、郑西线、京津线、温福线、福厦线等施工项目。未来我国的铁路网络不仅要求扩大规模,也必须保证其质量水平,由于铁路客运专线具有技术难度大、建设标准高与任务中的特点,属于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对铁路工程项目的科技水平提出的较高的要求。因此,想要保证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客运专线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必须保证铁路科技的发展,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增强创新能力,为我国的铁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依据国家“自主创新、支撑发展、重点突破、引领未来”的技术发展方针,在铁路工程科技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坚持“重点突出、系统成套、依托实际、需求牵引”。

3 加强铁路工程科技发展的举措

3.1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铁路发展进入到关键时期,想要提高铁路建设水平,关键在于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工程建设道路。由于铁路工程的科技发展与我国铁路建设息息相关,因此,为了保证我国铁路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提高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依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与《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都明确提出了加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国科技的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与支持。现阶段国家经济发展决定了铁路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对铁路工程科技的发展提出的迫切的要求。因此,我国的铁路建设必须保证科技的创新发展,通过科研攻关与具体试验,解决客运专线中的隧道、桥梁、轨道等技术难题。

3.2 培养铁路工程创新团队

铁路工程科技的创新发展要求国家必须储备大量的专业人才,因此必须坚持人才强国战略,协调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与使用人才三者的关系,形成完善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建立有效的考核标准、任用标准与流动机制。

3.3 加强科技创新环境建设

建设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有利于铁路工程的科技发展,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铁路部门应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结合铁路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配套的创新环境建设措施。例如,可以建立创新协作机制,加强铁路设计、施工与运输企业与科研所、高校的合作,对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加以支持;积极创建国家铁路工程建设试验室,建立水平较高的研究平台,并进行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铁路工程科技创新活动,从而全面提高铁路工程的自主创新能力。

3.4 建立健全铁路科技管理机制

(1)根据我国铁路建设的实际要求,确定铁路工程科技发展的技术要求与任务要求,其中,应把客运专线技术作为铁路工程技术发展的重点,积极组织科技创新活动。(2)优化铁路建设中的科技资源,形成铁路工程项目技术的创新机制。例如铁路部门可以协调有关企业、高校与科研单位的关系,充分发挥铁路部门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并建立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与企业创新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从而形成强大的创新力量。(3)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铁路工程科技发展的宏观调控,鼓励与支持企业的自主创新行为。例如在铁路建设的具体环节中,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技术,可以通过专门立项的方式由政府部门组织科研攻关,同时,鼓励并支持相关企业自理想,发挥企业的创新优势。

3.5 加强铁路科技知识产权保护

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铁路部门应加大对铁路工程科技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并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保护科技人员的有关权益,统一管理与保护引进技术的知识产权,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平台,为相关知识产权的创造提高良好的服务。通过科学规划、集体攻关与施工实践,从而提高铁路工程科技的发展水平,为我国的铁路建设提供技术保障。该文主要阐述了我国铁路工程科技在路基工程、轨道工程与大型机械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分析了铁路工程科技建设的具体要求,并提出我国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培养铁路工程创新团队、加强科技创新环境建设、建立健全铁路工程管理体系与加强铁路科技知识产权的保护,从而推动我国铁路工程科技的发展,为我国铁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江涛,方奕.集装箱码头间合作性竞争策略及发展思考[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9(2).

[2] 张文泉,唐任宗,任恒广.国际电力市场解读与我国电力市场发展[J].电力技术经济,2010(5).

铁路工程技术创新篇2

【关键词】铁路;工程科技;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530.34 文献标识码:A

铁路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的重点建设项目,铁路项目建设同我国的经济息息相关,同时也影响着人们日常的出行方式。铁路建设发展到现在,其规模不断得到扩大,实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的铁路网规模也跃居世界前列。在这些成就的基础上,我国在铁路建设上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则,成功对京广线、京沪线等主要铁路干线进行了改造工程,突破了高原冻土的瓶颈,成功建成了青藏铁路,中国铁路工程科技不断取得突破。

1、中国铁路工程科技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铁路网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铁路工程科技不断得到新的发展,对复杂的山区进行铁路建设的技术不断发展成熟,高铁和动车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和推广。

(1)路基技术获得重大的突破。我国的西部及西南地区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针对这一特点,注重对软土层、膨胀土层等特殊地基的技术攻关。利用新型的分层稳定技术和支护支挡技术等,成功对兰新线、南疆线附近的杀沙害进行了很好的防护和控制。

(2)攻克隧道工程施工难题。在隧道快速掘进施工中,受地质条件的影响,容易碰到如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和大涌水等施工难题。通过改进铁路工程技术、方法,形成了一整套高效率、优质量的铁路隧道技术方法,攻克施工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字渝怀铁路的圆梁山隧道建设过程中,引入了高压富水岩溶深埋特长隧道修建技术,在通风、注浆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综合技术,并在宜万线野三关等隧道建设中得到成功推广应用。

(3)轨道工程技术和大型铁路工程机械上取得突破。高铁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时我国铁路工程科技得到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到目前为止,我国在铁路轨道建设中采用的多为无缝线路施工技术,加上打磨轨道、养护机械等手段来使旅客的乘车舒适度得到提高。同时,钢轨研制成功并得到了大范围的使用。在大型机械方面,我国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成功研制出600t的架桥设备和900t的箱梁架桥机等并成功投入使用。

铁路工程科技的发展需求及相关技术

2.1 铁路工程科技的发展需求

我国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明确规定到,到2020年,我国铁路的正式营业里数要超过10万km,电气化率要超过50%,客运专线(由提速线路与客运线路共同组成)要达到13,000 km以上,完成三个以上的城际客运系统,形成“四纵四横”的客运专线。在客运专线建设中,同时加强煤炭外运路线的建设,实现大规模、高能力的煤运通道,使铁路运输实现现代化。

铁路客运专线是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难度大、标准高和任务重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和更新铁路工程的科技水平,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快速提升铁路建设技术水平,严格遵守国家提出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发展方针,坚持“突出重点、依托实际、系统成套”的原则,为建设世界一流的客运专线不懈努力。

2.2 铁路工程科技关键技术

(1)客运专线技术。就目前而言,京津、郑西等客运专线已经引入了消化无渣轨道技术,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重点关注无渣轨道、桥梁与隧道的匹配工程、轨道电路适应、接口集成技术、软土地基处理和无缝线路设计等方面的技术突破和创新。以石太线、广珠线等客运专线为例,由于其在线路、地质、环境等各个方面的特殊性,要注重解决无渣轨道技术的适应性试验、同高精度无渣轨道想匹配的隧道工程建设的技术标准等问题,解决防排水技术,要把路基当作结构物来进行施工设计,实现客运专线路基工程的“零瑕疵”,保证行车的平稳性和轨道的耐久性,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客运专线建设技术,建立一套成熟的客运专线建设标准体系并严格执行。

(2)既有线路提速技术。全面完善既有线路提速工作,将既有线路全面提速至200 km/h,不断完善相关技术标准,改进线路养护维修技术,使其适应既有线路提速后的运输需要,积极钻研大型机械,在不影响既有线路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发展路基的检测和加固技术。

(3)铁路线路、轨道养护技术。制定出适用于现代化铁路线路的保养与维修相关规程,制定出适用于不同等级的轨道线路管理准则。将客运专线、客货共线的情况进行区分,制定出适合不同类型线路、轨道的维修标准和检测设备的使用范围。对隧道状态检测评定技术系统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更新维修、养护技术及设备。

(4)设施设备安全监测技术。需要对道岔、无缝线路、长达隧道等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设备进行安全监督和测定,逐步建立起统一的设施设备技术状态数据库以供查询。将信息化引入安全监测系统,开发具有实时化、网络化的灾害防治信息体系。

促进我国铁路工程科技发展的对策

3.1 增强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

现在我国铁路建设正处于非常关键的时期,在这个关键的使其,想要提高铁路工程建设的技术水平要求我们要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减轻对外来技术的过分依赖,以提高铁路工程科技的创新能力为依据,实现我国铁路建设的现代化发展,为铁路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通过不断的科研攻关,解决现在铁路建设中存在的各类技术问题,这是由现阶段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及现有铁路建设能力所提出的的迫切要求。

3.2 加强科技知识产权保护

铁路部门的工程科技的知识应受到大力的保护,通过管理标准的制定来保护铁路工程技术的完整性和科技人员的自身权益,重视知识产权的维护与管理,建立高效率的产权信息保护平台。用科学的方法为铁路工程科技发展和铁路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构建良好的创新环境,健全相关的铁路工程管理体系,推动铁路工程科技的发展。

3.3 培养铁路工程技术人才

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该技术领域专业人才的推动,科技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在铁路工程科技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始终贯彻实施人才强路战略,完善人才的培训、选拔、任用、激励机制,对人才的流动进行高效的管理,依托重大的科技项目或工程项目,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铁路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卫. 论中国铁路工程科技发展思考[J]. 科技创新导报. 2013(02).

[2] 王淑雨,韩同银,李君. 铁路工程实体量监督预警原理与方案探讨[J]. 中国铁路. 2011(07)

[3] 王哲浩,桑翠红. 努力做好高速铁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编制工作[J]. 铁道通信信号. 2010(01)

铁路工程技术创新篇3

关键词:技术创新;铁路运输;改革

1 概述

铁路运输是我国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铁路运输业正面临着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挑战。铁路运输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铁路运输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不健全,面临着政企分开、资产经营、扭亏为盈、下岗分流的艰巨任务,以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铁路高速、重载运输的发展对机车牵引技术、通信技术、车辆检测技术、线路维修技术、行车安全组织技术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为适应新技术的发展要求,铁路运输企业必须进行技术创新。

除内部问题外,铁路运输企业还面临着外部行业发展带来的挑战。航空运输、公路运输以及航海运输等多种运输行业的兴起与发展给铁路运输行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铁路运输企业要在内忧外患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就需要在运输速度和运输质量方面不断提升,打造安全、快速、便利、舒适的运输服务体系。铁路运输企业要实现这一目标,应积极应用创新的知识及技术,不断完善现有的服务产品及服务质量。

2 技术创新对铁路运输业发展的作用

2.1 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

2.1.1 铁路运输企业技术创新的首要任务是配置基础设备

铁路运输行业基础设备包括机车、车辆、信号、钢轨、通信、供电、站场等多种设备,是铁路运输企业正常运行所需的最基本的设备系统。铁路运输企业技术创新,首先完成及储备的配置工作,这一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复杂的、综合的、难度极大的工程,需要多个单位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铁路运输企业及相关部门应在《铁路主要技术政策》的指引和规范下,由铁道部统一规划,以铁路运输企业为主导,对既定发展计划进行具体的实施,不断完善和发展铁路运输部分的基础设备,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2.1.2 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基础设备的技术应用研究

铁路干线当前所用的基础设备主体部分为引进国外设备,大多数是铁路科研部门的科技成果的转化,代表了当前铁路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科技成果的效益不仅与工业产品的质量及性能有关,还与后期的管理及应用具有重要关系,这就需要解决基础设备结构合理化及搭配等各项问题,如信号与行车密度、调度要求的匹配、钢轨重量与通过总重、轴重匹配等问题。还应加强技术培训力度,通过专业化的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最后解决技术性问题,如弓网或轮轴关系引起的运用问题等。

2.1.3 设备维修及管理技术的创新

为保障铁路运输部门的正常运行,应建立健全基础设备维修及管理体系,保障基础设备的运行状态良好。维修与管理及运用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做好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是保证先进生产力要素充分发挥其实用价值,体现其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设备维修及管理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机构编制、人员配置、物资投入,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应高度重视维修及管理技术的创新。

2.1.4 做好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使其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研工作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铁路部门统一规划的研究项目,如具有重大、综合特点的R&D项目,这一类项目主要是研究不同温度下重轨铺设试验、不同条件下牵引重量的提升、运行速度的提升试验等专业性强的技术类科研;另一类是针对现有的运能、安全、效率、服务等技术进行提升的科研公关,这一类科研工作主要依靠铁路运输企业完成。铁路运输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广应用科研成果转化形成的基础设备及零部件,以及将新的科研成果纳入新的生产工艺,从而形成新的产品或新的产业。从铁路运输企业的角度看,后者的转化工作是急需加强的,这是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2.1.5 做好与营销相关的技术创新

营销是铁路运输体系的总要组成部分,做好营销相关的技术创新,可提高铁路运输系统的服务水平,增强其竞争力。客运方面利用计算机售票、客票预定预售服务、利用互联网开展异地售票取票服务、专业化的引导提示及广播、危险物品的检测、票据检测、包裹托运服务办理等服务;货运方面可采取微机制票、货场内的装卸搬运、门到门的运输服务等。以上各项服务均可依托技术进步,提高工作的技术含量,从而提高铁路运输业额营销水平及服务水平。

2.1.6 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管理的科学性

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难点,属于运输企业的软科学研究范畴。管理模式方面的研究重点应为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能根据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的基本需求、国家的经济政策、其他运输方式发展情况进行科学调整,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根据铁路运输企业现有的生产力水平调整内部生产关系,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及人事岗位;调整利益分配关系,根据市场机制,采取工资绩效挂钩的模式提高铁路运输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部门的生产效益。运输组织及调度指挥是具有技术与软科学双重性质的工作内容,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均应不断创新,提高管理水平。

2.2 技术创新对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作用

铁路运输作为国家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营运活动的计划性较强,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企业的经营方式及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极度不符,这就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这就决定了铁路运输企业的改革之路充满了困难及艰辛。铁路运输企业的改革出路在于技术创新,这是因为:

2.2.1 技术创新是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的蓄能器

技术创新是包含了技术开发与技术应用的统一整体,是技术要素与其他要素重新组合的过程,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技术创新能为铁路运输企业发展提供能量支持,企业可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摆脱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迎接新时代市场经济的调整。

2.2.2 技术创新是铁路营运改革的减震器

技术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新思想为基础,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经济利益的创新性的活动,是铁路运输企业改革的减震器,可减少改革对铁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的冲击力度,实现铁路运输体制的软着陆。铁路运输系统各部门可通过大力发展技术创新,实现观念的创新、体制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从而为铁路运输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寻找一条安全有效的途径。

2.2.3 技术创新是铁路改革的助推器

技术创新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铁路运输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的竞争力,其动力是来自于市场的要求及用户的需求,市场是铁路运输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出发点及最终落脚点。通过创新企业的管理体制,激活科技及人才资源,加快应用型科技成果的研发进程及应用周期,不断研发新的产品及服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技术创新是铁路改革的助推器。

3 铁路运输企业技术创新的实施

3.1 铁路运输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

3.1.1 铁路运输企业奖励机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国家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企业根据国家政策制定的实施办法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但由于企业内部财务、税务管理的复杂性及落后性,严重影响了科研人员的报酬奖励,极大的挫伤了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和工作的积极性。科研人员从事的技术创新工作需要的周期较长,一项科研成果的转化也是需要漫长的试验阶段,其投入的时间及精力无法从岗位薪酬、福利待遇等方面得到有效补偿,这就极大的制约了科研人员对于技术创新工作的热情和动力。

3.1.2 铁路运输企业科研人员稀缺

铁路运输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依靠的力量为科研院所,当前多数科研院所存在科研人员稀缺断层的问题,研究人员结构的不合理、研究条件及研究经费的短缺都成为制约科研周期长短及技术成果转化为应用的重要因素。科研院所人才补充、科研经费的保障是铁路技术创新改革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1.3 科技与运营生产及经济效益的结合力度

铁路运输企业的领导及管理阶层主要关注内容为企业的运行生产状况及企业的经济效益。当前状况下,科技与企业的运营生产及经济效益结合力度不够、科研人员深入生产现场较少、利用技术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致使多数领导及管理人员认为科技进步及技术创新是铁路发展的软指标,没有引起管理人员足够的重视。

3.2 铁路运输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铁路运输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企业的改革面临的困难是巨大的,但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在提高生产力,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已经引起了众多企业的高度重视。为更好的为技术创新创设条件,企业应:

3.2.1 制订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

按照国家颁布的《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及技术创新的新政策,加快落实科技成果做为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举措,鼓励科研人员进行技术创新,保障科研人员应有的经济权益。科研成果可以在技术股份划分中占据一定份额,以此奖励科技成果完成者及科技成果转化者;加大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效益后的奖励力度,进一步调动科研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国家为鼓励科研人员投身于科研工作,已建立了政府科技人才特殊津贴,企业也应制定一系列奖励科技人才的制度,采取技术津贴或特殊政策的优惠活动,吸引具有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科研人员。

3.2.2 为科技研究和成果转化创造有利条件

不断提高面向研究室转化为科技型企业或企业性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经有关机构及部门评估、论证、认定的有应用前景的科新技术成果,铁路运输企业应从经费上予以支持,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化的进程。在高新技术研究过程中,可采取首席专家负责制、课题工资制和特殊岗位工资制等一系列的措施,为科技研究机成果转化创造最有力的条件,加快技术创新及应用的步伐和应用。

3.2.3 发展专业的科研中介服务机构

科研院所是铁路运输企业基础创新的核心部门,对于核心部门应按照人员文化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组织结构合理、研发开发实验环境良好的要求进行重新组合,进一步加强该部门的核心作用。传统科研院所工作人员不仅要负责高新技术的研究工作,还要负责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及后期维修工作,极大的分散了研发人员的精力,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铁路运输企业可鼓励科研人员组建和发展专业的科研中介服务机构,通过中介机构的专业化和现代化的管理,提高科技成果的研发及应用进程。

3.2.4 进一步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产、学、研一体化是世界各国推进科技与经济效益结合的成功经验,这一模式的应用对我国各个行业的技术创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铁路运输企业应与专业的高校、科研单位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组成产、学、研一体化的联合体,围绕铁路运输企业面临的技术难点、热点及关键问题进行技术攻关,选择一批有应用前景的科研项目进行联合攻关,从而尽快突破技术瓶颈,加快技术的应用步伐。

3.2.5 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

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技术创新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铁路运输企业要推进技术创新工作,就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专业的培训打造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技术骨干队伍,具有先进市场经济服务意识的营销队伍以及及一批懂专业、会管理、善经营的管理队伍。铁路运输系统需要的人才是多个领域的,不仅需要懂技术的创新型人才,更需要懂运输管理的创新型人才,逐步实现利用技术发展生产力,利用管理提高生产力这一战略目标。

3.2.6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技术创新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催化剂,在国家大力提倡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已经逐渐改变了企业发展的模式及进程。铁路运输企业应借助互联网技术,从设备的维修管理、生产活动的运行和销售、技术管理及跟踪服务等各个方面进行改善,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快铁路运输企业的技术创新。构建专家信息共享平台,提高铁路运输设备故障检修的效率;利用互联网的共享平台处理包括车辆调配、车辆运营状况、票务的营销状况、工作人员的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内容,提高铁路运输系统的工作效率。

4 总结

技术创新是铁路运输企业改革的必然之路,也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提升的必然之路。铁路运输企业应从技术创新体制的建立、激励措施的实施、人才的培养、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引进等方面为技术创新创设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卢晶.当前经济形势下的铁路改革与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4(16):307-308.

[2]沈志云.论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发展的优势[J].科学通报,2012(08):594-599.

[3]熊永钧,胡书凯,朱克非,罗庆中,王怀相.建设铁路技术创新体系[J].中国铁路,2000(04):1-6+4.

铁路工程技术创新篇4

关键词: 高职铁路工程院校 铁路行业 创新教育

高等职业院校近年来发展迅猛,尤其在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但是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提高,由单一需求向多元需求转变,高职生仅有技术技能是不够的。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因此对高职铁路工程院校学生来说,专业素养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技能,更需要有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铁路行业创新能力,对高职铁路工程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高职铁路工程院校学生铁路行业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

文化素养教育是铁路行业创新能力的基础,高职铁路工程院校应通过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推动铁路行业创造力的培养。当前文化素养和铁路行业创造精神不足这种现象在高职铁路工程院校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高职生重技术,不重铁路之魂。铁路之魂是铁路工作者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爱国为民的铁路精神。现代社会过于追求经济发展,注重物质层面的东西,高职铁路工程院校学生容易受到功利思想的影响,只从技术层次掌握技能。当然,这和他们自身的素养有关系。在高考录取过程中,高职录取被放在最后一个批次,结果高职学生录取分数普遍较低,虽然分数不代表学生的全部,但是能反映出一些高职生的问题,比如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导致高职生铁路文化素养普遍偏低。现代社会互联网的普及给学生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新方式,学生课外时间多用来上网,他们追求新鲜与时尚,很少安静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认识不清,不主动,怕吃苦,消极怠工,工作效率低下;角色转换慢,适应力差,甚至半途而废等。

(二)高职铁路工程院校不重视铁路理论课程的开设。高职铁路工程院校学生缺乏必要的铁路意识和铁路精神,学校疏忽了这方面的教育。从小学起,由于应试教育的思维定式,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比较功利和单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有的只要求学生学到技术,拿到职业技能证书,尽早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对于铁路类高职生来说,他们毕业后承担的是铁路建设和维护任务,娴熟的技术技能是前提和基础。随着铁路交通事业的发展,他们的工作目的不仅是满足基本要求,更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服务。高职铁路工程院校受到实用主义的影响,课程安排重视技术技能教育,而文化知识和铁路教育理论课程比例较低。

新时期的铁路工作者只有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在工作中频出创意并使工作充满文化韵味,做出成绩。当前高职铁路工程院校学生铁路文化素养的不足,造成学生毕业后即使有娴熟的技术,但工作免不了肤浅,不能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

二、高职铁路工程院校培养学生铁路行业创新能力的路径

纵观整个铁路发展史,彰显成绩的作品无不倾注了文化内涵,带给人们科技的便利,带给人们震撼与思索。可见,只有铁路工作者具有了较强的文化素养和较高创新能力,才能得到优秀的成绩。

(一)课程改革要凸显铁路行业创新教育。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高职铁路课程是培养学生铁路行业创造能力的重要方式。高职铁路工程院校更高层次的培养目的是加强对学生的铁路行业创新教育。高职教育目标通过课程的改革体现,公共基础课和铁路专业课对学生铁路素养的提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陈出新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高职院校可以开设学生感兴趣的现代礼仪、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学生自主选课,选修和必修相结合,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高职铁路工程院校应开设铁路创新课程,如铁路行业创新概论、铁路行业创新工程等,根据不同的年级学院进行不同层次和侧重点的教育,并进行评估,检查效果。铁路工程专业教学要注重铁路文化素养方面的教育。专业和实践课程中包含着丰富的铁路文化精神,教师在讲授课程时要自觉地将铁路创新精神的培养贯穿始终,发挥课程对创新素养的潜移默化作用。在铁路工程专业课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与学生展开互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铁路观,激发学生的铁路探索兴趣。

(二)用浓郁的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铁路素养,为铁路行业创新提供文化支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人们在思想和行为上的一种意识与氛围,是校内师生一起创造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精神追求,是维持学校的一种向心力。校园文化有特有的优越性,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素质教育,使他们陶冶情操、塑造自我。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构成部分,分为硬件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如校园的美化、规划等,创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体现美的情愫和人文的关怀。软件环境如各种铁路工程竞技活动、朗诵舞蹈等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学院可以请一些专家举办讲座,促使学生提高铁路行业修养,拓宽眼界;可以利用广播、网络等校园媒体进行校园文化氛围的构建。

1.凝练精神内核。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面临着传承与创新,最终实现升华的现实需要。高职铁路工程院校要继承铁路行业优良传统,结合本校实际,逐步形成自身的学院精神。这具体表现为艰苦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顽强拼搏精神和敢于争先的精神,让一标一识都传能。吸收行业文化精髓,将创新教育融入校园VI设计,提炼成突出创新精神的校歌、校徽和校训,勉励学生开拓创新、发奋图强。

2.完善制度框架。院校要把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铁路施工企业实施半军事化管理,鉴于此,院校要引进这种理念,从严治校。

3.构建物质载体。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提升的基础。与其他院校不同,高职铁路工程院校在规划设施上要考虑铁路元素,体现在建筑的布局、景点的打造和文化创意上。让学生耳濡目染铁路文化、职业精神,一是让一墙一壁都讲话。在学生公寓楼楼道、教学楼楼道设置优秀毕业生风采、企业文化长廊;公寓楼楼梯台阶张贴创新的文化宣传标语;校内实训室做到技术标准、操作规范上墙,利用警句、图片烘托教育氛围,让学生时刻都能感受到创新的文化环境的“沐浴”。二是让一景一物都含情。营造体现创新的广场与道路文化,以建筑工程名家和铁路干线命名校园道路,如天佑广场、以升路、成昆路;在校园内矗立建筑工程名家詹天佑、鲁班、艾里尔・沙里宁的头像雕塑;教室内放置往届学生制作的桥梁、隧道、铁路模型。

4.提升行为文化。让学生认知铁路工程建设的艰苦和光荣;树立榜样并大力宣传,使学生见贤思齐;发挥社团的作用,为学生成长打造平台;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三)开展铁路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铁路行业创新思维。铁路工程要体现自我创新的特点,才能赢得市场和收益。学生体验和改造铁路世界的能力影响着铁路行业能力的表达。学生要善于把铁路行业教育的内容转化为铁路行业行为。只有学生用铁路行业的方式感知生活和生命,才能使铁路真正成为展示自我的一种手段。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各种铁路实践的渠道,如学校可以推荐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政府的项目等,学校也可以承包各种工程项目,让学生参加。如此,学生就可以把学到的工程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在与铁路界和社会联系的过程中,发展创新能力,发挥发散思维,取得优异的成绩。

技能竞赛是检验课程改革、学生水平的平台。通过在校内外搭舞台,实现以赛促教育、促创新。一是开展校内比武。可以每年举行一次技能竞赛月活动,竞赛项目如测量、CAD制图、土工实验、建材实验等。学生全部参加,同台竞技,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大有裨益。二是参加校外比赛。派遣学生参加各种技能比赛,并成立专门比赛协调机构,认真选拔比赛队员,安排专门教师进行指导。同时完善表彰制度,对于获奖学生不但要进行精神和物质表彰,还要在国家奖助学金等评定中优先推荐。

铁路工作作为一种实践创造活动,要不断地解放思想,寻求突破。高职铁路工程院校要意识到铁路行业创新教育的积极作用和提高学生铁路行业创新能力的紧迫性。铁路工作者不仅要有娴熟的技术,更要有创新的工程理念,这样才能满足人们更高的需要。高职铁路工程院校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群体,承担着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工程任务,他们的作用不仅是为人们建设出铁路,更是人们铁路精神的领航者。高职铁路工程院校要加强学生铁路行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铁路工程技术创新篇5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前,国际铁路联盟发出呼吁:参加峰会的各国政府官员和环保者应选择火车作为交通工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绿色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是最节能、最环保的运输方式,充分满足了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的时代要求。相关研究表明,在等量运输下,铁路、公路和航空的能耗比为1:9.3:18.6,铁路运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公路运输的1/2,是短途航空的1/4[1]。在世界进入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铁路进入了高铁时代。京津城际铁路以及武广高铁所采用的动车组技术都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标志着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此外,我国的高铁技术在工程设计和建设等方面贯彻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低碳与绿色的理念。因此,站在低碳经济的视角对我国高铁的绿色技术创新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一、低碳经济、绿色技术创新相关概念

1.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最早出现于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主要包括:什么是低碳经济,为什么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件,以及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庄贵阳认为,低碳经济是指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减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2]。付允等指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非常紧迫,原因在于:中国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大、能源安全威胁大、资源超常利用和生态环境恶化[3]。指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可以利用发展低碳经济的机会使一些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取得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发展需要巨大的额外成本和大规模采用低碳能源和技术[4]。何建坤指出,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必然选择,而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低碳技术创新[5]。

2.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技术创新,即绿色工艺、绿色产品、绿色意识的生态技术创新,以保护环境为目标的技术经济创新统称为绿色技术创新。

叶子青等从国家层次上,研究了美国、日本和欧盟的国家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比较了三者的创新模式、技术、组织和政策等。鞠晴江等基于企业的环境责任提出,绿色技术创新的内容要满足三个“绿色”要求,即节约、回用和循环;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技术研发与扩散紧密相关,包含了绿色技术从思想形成到推向市场并及时反馈的全过程。张敦杰等认为市场需求、市场竞争与合作、科技进步及政府政策行为支持是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

二、高铁的绿色技术创新

1.低碳经济下研究高铁绿色技术创新的意义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程,需要各国、各行业、各成员齐心协力共同完成。比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指出,城镇交通领域的刚性碳排放是节能减排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在中国有85%的能源被城镇消耗,85%的CO2排放来自城镇。而从全国的综合运输体系上来讲,铁路相对于民航、高速公路而言,具有运量大、高能效和低排放的优势。因此,发展低碳经济,交通运输业尤其是高速铁路运输业是重要的主体。

发展低碳经济关键在于低碳技术的创新,在于对绿色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中国高速铁路技术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纷纷想引进我国高速铁路技术装备并开展相关合作。在高铁模式和技术不断得到世界认可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总结经验,寻找成功规律,并将之运用到其他领域以求得更大发展。

2.高铁的绿色技术创新

(1)高铁技术的发展。在营业里程方面,从1876年到1949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只建设了2.18万公里,铁路发展缓慢。至2009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8.6万公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铁道部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3至2008年,我国铁路以占世界铁路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世界铁路25%的工作量,运输效率居世界第一。在运行速度方面,当邓小平在1978年考察国外高速铁路时,其列车时速已达300公里以上,而我国铁路旅客列车的平均旅行时速只有43公里。而30年后,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一流水平的京津城际铁路CRH2C型动车组通车。在综合技术方面,2007年实施的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表明我国铁路已经全面掌握了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线路的设计、施工、养护、牵引供电、通信信号、列车控制等成套技术,进入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先进行列。2009年12月26日投入运营的武广高铁也诠释了我国靠自主创新兴建世界最先进的高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各国高铁技术比较。高铁技术源于日法德三国,1964年出现在日本的新干线技术成就了日本国内铁路网的主干部分;1982年法国领先的TGV技术后来成为全欧高速火车的技术标准;1988年德国的ICE技术创下了当时最高时速409公里的纪录;美国引进法国的TGV技术研制出了具有美国特色的高速列车ACELA。而中国用短短几年时间引进、消化、吸收,赶上了其他国家几十年的发展。

我国自主创新研制的国产高速动车组的时速比采用西门子和阿尔斯通公司技术的法德高速铁路整快30公里,创造了运营速度、运量、节能环保、舒适度四项世界第一。京沪高速铁路采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完全由国内制造的新一代动车组,车体运用流线型低阻力、轻量化、高性能交流传动及再生制动等节能技术,人均百公里耗电不超过6度。再生制动形成的电能返回电网,达到90%的回收率。

3.高铁绿色技术创新规律

伴随着具有环保、节能特点的高铁技术的不断出现,中国的高铁模式不断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发展速度,中国乃至世界飞入了高铁时代。高铁绿色技术创新的成功规律可以概括为:(1)中国特色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包括三种形式,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我国高铁即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研发先进技术,保持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2)系统创新。绿色技术创新体现在很多维度,是技术创新的发展与完善。具体到我国高速铁路运输业,体现在对列车的研发、生产技术,铁路的轨道建设技术,运输安全检测技术以及客运服务质量等进行的系统创新。(3)体制机制创新。除了在硬件系统上的整合创新,我国还注重在创新主体等体制机制方面进行创新,研究机构、高校、铁路运输业多方合作形成产学研用的创新机制。(4)绿色的低碳技术创新。中国高铁的发展旨在迎合时代要求,担当国际社会责任,强化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研究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

三、问题及建议

以上部分肯定了我国高铁绿色技术创新所取得的成就。然而,我国高铁技术的发展潜力还很大,如磁悬浮技术被人认为是运输业未来的技术,它将更加符合低碳经济对技术的要求。然而,我国高速铁路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首先,客运需求不断增加给高铁带来一定压力。我国国土资源辽阔、人口众多。建设较长的铁路营业里程并不足以证明我国技术的先进性。在人均里程以及平均客运密度方面我国并没有体现出绝对优势。如何用现有的资源为大多数人服务是技术与管理上急需解决的问题。其次,高速铁路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比如正点率、换乘便利性以及订票服务等方面均与其他先进国家存在差距。在我国铁路客运中,晚点是很常见的事情,换乘也是中国乘客常面临的难题。最后,技术的安全性面临威胁。在世界各国称赞中国的高速度,不断引进学习中国技术时,中国的技术溢出面临着一定的威胁,是否真正地领跑世界还有待证明。

高速铁路长期以来一直有着其技术经济优势,为了发挥该优势,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并将其市场化。针对上文提到的高铁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优化铁路线路的设计来不断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和其他国家、其他城市铁路线路设计师共同设计以降低因设计的不合理而带来的长期投资风险。第二,提高服务质量,抓好服务创新。减少换乘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方面,可以规划火车站站点,并与航空站、公交站做好衔接,以便于交通。或减少不必要的进出站环节来提高效率。第三,技术预见与非预见的技术的平衡发展。与开拓视野,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而不能将眼光局限在可预见的技术上;要广开言路,善用它山之石,发现探究不可预见的技术。

四、结语

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一致的。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生态环境治理任务繁重,特别需要铁路这种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我国高铁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提升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彰显了中国模式的成功。站在低碳经济的角度分析高铁的绿色技术创新具有现实意义;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高铁技术的比较得出了中国高速铁路迅速发展的规律,即自主创新、系统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绿色技术创新。最后,在高铁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则需要做好调整产业结构、抓好服务创新以及探索技术的未知领域等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从武广客运专线看低碳背景下的空铁竞合[J].综合运输,2010,1:62-65

[2]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3:79-87

[3]付允.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14-18

[4].中国低碳道路的战略取向与政策保障[J].绿叶,2009,5:28-32

铁路工程技术创新篇6

1“低碳经济”与“绿色技术”概述

低碳经济是提倡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主的经济模式,最早出现在英国的能源白皮书中。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力求能源的高效率利用,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努力只求绿色的经济增长,通过能源技术和减少污染排放技术的创新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的观念。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发展依靠技术的创新和政策措施的实施。其中技术创新使其发展的重要手段。在重点领域的发展中,结合具体的发展特点,对其技术进行改革创新。低碳经济的发展依靠技术的创新,然而绿色技术创新又成为其技术创新的关键。绿色创新技术创新就是具有绿色工艺、绿色产品以及绿色意识的生态技术创新,将保护环境为目标的经济技术创新一律统称为绿色技术创新。在绿色技术创新的理论体系中,具体的绿色技术创新要满足节约、回收、循环等三个绿色的要求。绿色技术的创新研究与传播紧密相连,包含从思想形成到市场推广再到及时反馈的全过程。将绿色技术的创新在低碳经济中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引领着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和社会经济的稳步前进。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低碳经济有效发展始终要依靠绿色技术的创新来实现。这两个概念在同一个经济发展领域中具有紧密的联系,需要在相互推进中不断发展。

2低碳经济视角下高铁的绿色技术创新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高铁事业发展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各个行业、众多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环节是低碳技术的创新,在高铁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将绿色技术的创新应用于其中,能提高高铁发展的速度,保障低碳经济的发展。

2.1低碳经济视角下高铁的绿色技术创新分析

在低碳经济的视角下,我国的高铁事业不断发展,绿色技术的创新也不断取得新的成果。首先,在高铁技术的发展方面,营业里程从原来的两万多公里逐渐发展到八万多公里,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其运输效率也在不断提高。另外,铁路的运行速度也有了很大的飞跃。这些看得见的变化,都是建立的绿色技术的创新上。先进的绿色技术使我国的铁路设计、施工、养护以及列车的控制技术都得到改进,引领世界铁路的发展水平。其次,各个国家之间的高铁绿色技术创新都有其新鲜的元素。法国领先的TGV技术在欧洲的高速铁路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成为高铁发展的技术标准,德国的ICE技术创造了高铁时速的最高纪录。现阶段我国的铁路发展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在绿色技术的指导下,我国研发的国产动车组的时速比采用西门子公司技术的高速铁路时速快了整整30多公里,创造了运营速度、节能环保以及运输量、舒适度的新高度。我国的高速铁路完全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根据低碳经济的发展,车体运用流线型的设计,使其阻力减小,轻量化、高性能的节能技术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绿色技术的创新也使得高速铁路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创新阶段。

2.2高铁绿色技术创新的规律

在环保、节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中,我国的高铁技术也寻求新的发展。在具体的绿色技术创新中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引导着整个高铁技术的发展。一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引进后的吸收消化再创新。坚持科学发展的思想,不断研发新的技术,引导高铁的发展。二是系统性的创新,绿色技术创新体现在多个维度中,能完善和发展其绿色技术。在具体的高速铁路运输中,体现在对列车生产技术、铁路铺设技术等方面。运用安全监测的技术对铁路的铺设进行监测,运用客运服务的质量监测整个高速铁路的系统创新。三是在技术创新体制上的转变。除了在硬件技术上的创新整合,还注重在新主体等绿色技术创新制度体制方面的创新,整个研究机构、高校以及铁路运输企业等多方面的技术创新,形成三位一体的绿色创新技术发展模式。四是低碳绿色的技术创新,强化环保意识,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研究高铁发展的低碳绿色技术,例如,在我国的高铁设计中,真空的集便装置就是一项低碳绿色的技术创新,为铁路运输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2.3低碳经济视角下高铁绿色技术创新的有效策略

我国的绿色高铁技术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高铁技术发展的空间相当大,在未来的发展中,磁悬浮技术可以被人们广泛应用在高铁绿色技术创新中,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2.3.1创新高铁客站设计施工技术

在低碳经济的理念下,高铁新客站的站房设计力求宽敞通透,客流的流线间接顺畅。全部采用导向的设施,咨询系统和垂直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的代步梯等较为先进绿色的技术装备,实现无障碍的行走。另外,在整个客站全部采用大跨度钢架结构,悬垂架构无柱雨棚,冷热电三联供等先进技术和建造工艺,使其客站的设计更加环保和节能。所有的新建的大型客站都为旅客提供“零换乘”的绿色低碳环境。

2.3.2创新铁路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铁路的绿色技术创新中,减少换乘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方面,根据城市发展的特点规划火车站的站点,与航空站、公交站做好对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换乘的信息及时共享给广大旅客,利用远程监控系统对站点的画面进行实时的监控,便于交通的衔接。除此之外,整合各个站点的信息,减少不必要的进出站的环节,提高服务质量,减少环境的污染及不必要的设施建设,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2.3.3创新高铁的施工技术

我国的京津城际铁路专线攻克技术难关,在线路施工上寻求创新,掌握复杂的地基处理和路基填筑技术,攻克大断面复杂隧道建设技术难题,建成复杂地质山区高铁线路的大隧道群和水下铁路隧道。掌握高铁有砟、无砟轨道成套的技术创新。

2.3.4平衡技术研发与技术应用之间的关系

在高速铁路的绿色技术创新发展中,将技术创新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根据具体的铁路发展特点,对相关的技术进行有效的创新研发,减少对经济的影响。对创新技术的应用也建立在绿色技术的研发上,要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将技术研发的成果有效应用在具体的实践中,促进高速铁路的发展。不能将眼光局限在可以预见的技术创新上,要广泛吸取各方面的经验,发现并创新不可预见的新的绿色技术。

2.3.5合理优化高铁产业结构,寻求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合作

基于铁路运输量的不断增加,要优化铁路的线路设计,提高铁路的运输效率。与其他国家的城市铁路设计相比,绿色技术的创新要降低因线路不合理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及环境破坏。与先进的国际技术寻求合作,将铁路线路的设计纳入经济发展的范畴,达到国际高铁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高速铁路的低碳发展不能只靠自身的创新发展,要结合各个相关领域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技术创新,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贯穿于各个相关领域的发展中,才能有效促进高速铁路的绿色技术创新。另外,在一些领域的创新发展中,要明确技术创新的理念,与铁路事业紧密联系,实现技术创新,将绿色、环保、生态的创新发展理念贯穿到底。

3结语

铁路工程技术创新篇7

关键词:建设技术;管理体系 ;技术创新

一、《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继续加快中西部铁路建设

“十一五”期间,铁道部在建设客运专线的同时,将重点加强中西部铁路建设。到2010年,仅西部铁路网总规模就将达到35000公里,中部、西部铁路网规模将分别增长25%和27%。铁路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所具备的强大“造血”功能,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发挥巨大作用。青藏铁路胜利通车,比原定工期提前整整一年。青藏铁路的通车和安全畅通,有力地拉动了西部特别是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2006年其他西部重点难点工程也实现突破。郑西、石太等客运专线和太中(银)铁路建设胜利完成年度计划。宜万、精伊霍、洛湛、大丽铁路施工难题相继突破,进展顺利。兰武二线、武嘉电气化改造工程全面投产,为实现第六次大提速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长20.05公里的兰武二线乌鞘岭隧道胜利竣工,创出我国铁路新的“第一长隧”的纪录。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标志性工程之一的渝怀铁路,在今年春运前夕全线开通客运,不仅缓解了川渝地区运输能力的紧张状况,还加强了西南和中东部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出海通道。

目前,兰渝铁路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国家已组织专家组进行评估,待正式批复项目建议书后,即可开工建设。国家专家组评估后认为,兰渝铁路是西部路网干线,是西北、西南两大区域间进行交流的一条便捷、快速、客货并举的大通道,同时具有国土开发的重要作用。该线可以有效改善西北与西南地区间长期存在的运输能力紧张状况,推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带动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和旅游业发展,加快沿线人民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进一步完善西部铁路网布局,强化路网结构,提高运输服务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专家组基本同意兰渝铁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预测运量、近远期通过能力、主要技术标准和工程内容。贵阳至广州快速铁路项目也将正式开工。这条铁路是西南地区连接华南、华东的重要通道,设计线路长度820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建成后贵阳至广州的列车运行时间将缩至5小时以内,制约大西南与珠三角地区铁路运输的“肠梗阻”有望彻底疏通。 在中部铁路建设中,武广、郑西、石太等客运专线,九江至南昌城际铁路和合宁、合武铁路正在按计划顺利推进,“十一五”期间将建成投产,为中部崛起提供强有力的运力保障。

二、加强铁建技术资料管理和利用

1、技术资料在建设中的作用

铁路建设是一项既复杂又系统的工程,而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则是其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件的管理和技术资料是一项主要的工作,它是科研、设计和施工等工作的劳动成果。准确且完整的技术资料是施工总结的重要依据,是考核施工单位管理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有效手段,是保障工程中建设的项目是否能够达到标准要求,确保建设任务按时完成的必要措施。所以,从某些方面来说,对于技术资料的管理,会直接影响到铁路施工管理水平。如果技术资料和技术文件管理不够完善,可能给铁路施工来本可以避免的困难,甚至不该有的损失。

2、铁建技术资料的管理

我们需要建立健全技术资料相关管理制度。铁建施工是专业的联合作战,并且技术复杂,它既包括合同部分、施工部分;也包括最后的验收部分。在这个过程当中会产生大量的原始技术资料,其涉及到每个工程的施工环节,体现着每项工程的技术质量。这就要求全面领导,实行领导负责制,由各个部门设置专职人员进行管理技术资料,并确保其安全。同时建立技术资料管理制度,并纳入《总公司管理办法》内,使技术资料的管理达到统一、规范的标准。

3、提供并里用技术资料

技术资料是科技成果贮存的主要形式,资料管理者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了就是能够很好的为企业服务。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具有服务这个主题。在施工过程中,无论是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人们第一印象就是查找技术资料,然后经过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贯彻新理念创建新技术管理体系

1、铁建标准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铁建标准体系由勘察设计、施工、质量验收等标准组成,其中既含有国标,行业标准,还具有其他标准。现行的标准与新理念的要求还具有一定的距离,存在部分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系缺少合理的科学性、管理职能交叉较多、层次及作用划分不清、标准机制不健全等。

2、 构建新时期标准体系的必要性

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和谐的社会要求。党提出: 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铁建标准是铁路贯彻落实各项国家政策的重要途径。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发展,建设新理念,促使铁路建设更好的体现低成本、少污染、低能耗的优势,为更好的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贯彻科学发展观是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党组部确立铁路的跨越式发展战略以来,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铁建的长期目标,到2020年,全国的铁路营业里程数将达到10万千米,繁忙干线将实现客货分流,电气化率达到50%,主要技术装备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运输能力能够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用。继续提高铁建的管理水平,并建设世界一流的客运专线铁路。铁路建设特别是客运建设的成败在于质量。我国的铁建技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能够建成客运专线的客运,必须要有一流的建设标准。目前,我国的铁建在技术和质量与世界一流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要缩小差距就必须以谦虚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利用国外的实践经验,结合自己的特点,坚持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道路。

3、构建新标准的主要原则

新时期铁建体系必须要体现科学发展观,并满足铁建的跨越式发展,需要建立在多年的经验积累之上,因此,需要坚持一些原则。体系构架的指导性原则。铁建新体系是铁建今后期工作的总体规划,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标准目录。我们要认真的研究今后一个时期内的铁建方向,结合我国国情,以铁路建设新理念为指导,为以后工作作出全面的规划,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必须要重视体系的完整性。充分估计今后一段时期世界铁路的发展趋势,掌握世界铁路发展的动向,了解当今世界铁路的信息化发展方向,使我国的铁路建设标准体系不仅内容全面,而且结构完整,层次清楚。增强系统内部的协调性,重点在于寻求共性、通用要求和专项需求,按照相关标准建立起个体独立灵活,协调一致,便于管理,利于维修的铁路新标准。

四、我国铁路信息化建设中的几点思考

1 铁路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网络基础设施安全

作为网络信息系统,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性,因而为铁路信息化的建设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在安全管理方面,建立好完善的防御体系对于铁路信息化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的科技技术水平发展有限,在铁路运输系统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安全隐患,我们要想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就要努力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内部生产网、外部服务网、办公网的分离是铁路系统网络结构建设的主要方向,此外,在站段也要将办公网和内部生产网进行分离,从而进一步完善铁路网络系统的结构管理。

1.2 计算机病毒体系有待于完善

计算机病毒对于铁路网络系统的危害极大,要想使铁路系统安全有序的运行,就必须建立计算机的防病毒安全体系。目前,我国的铁路系统在计算机防病毒方面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其铁路系统的防病毒安全体系容易被攻破,从而导致铁路运输系统的瘫痪。铁路运输系统计算机防病毒安全体系的建立要具有统一部署、统筹规划的实施策略,实行集中监控、分级管理多重防护的管理原则。从技术方面分析,实行铁路局、铁道部的两级管理模式。

2 铁路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2.1尽快建立具有安全、规范的管理保障措施

信息化的建设时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它的有效运行不仅需要运通先进的技术作支撑,更需要安全、规范的措施作保障,从而才能保证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其保障措施涉及到很多方面,它包含:组织系统的运行维护,信息化的规则集相关制度、组织领导与建设管理等保障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从而保障铁路运输的有效运行。

2.2 强化基础工作

目前,我国的铁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人们对于计算机的专业知识还不够了解,安全防范薄弱,在未来的铁路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全方位的投入到其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全路信息的构架工作做好,从而使全路具备一个信息通常的网络,此项工程的任务非常艰巨,需要大量的人才储备和硬件基础设施做后盾。

五、依靠技术创新提高设计水平

1、广泛应用现代化成果

在测绘方面,多采用卫星定位系统、激光测距仪、全钻仪等先进装备,实现高精度测量的自动化;地质勘探方面,广泛推行地质雷达、无线电波透视等手段,保障勘探的准确性;在设计技术方面,广泛采用系统工程技术、最优化方法等一系列先进的技术,计算机出图率能够达到100%。

2、隧道技术创新

研究形成地质隧道的安全快修及系统配套技术,对隧道在防护设计、安全施工及运营防灾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大大降低了伤亡率,对部分隧道采用了抗震的新结构和消防新技术。在边坡支护技术设计上有新的突破,在路基设计中,提出“分层开挖与稳定、坡脚预加固”的设计新理念,采用组合形式,是路基工程技术达到新的水平。

3、 部分技术得到突破

在以地质勘探为中心,推行地质勘探和强化地质工作的同时,运用及改进物探测方法进行探测岩溶地下溶洞,判断的准确率达到80%。高墩大跨新结构桥梁修建取得了全面的技术突破,例如南昆线上的清水河和喜旧溪大桥,都采用了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

4、运营设备和站场的技术创新

以国产高可靠性为目标,自行研制成功了区段信号监督监测系统、牵引变电所微机监控保护自动化装置及场站接触网微机监控系统,使设备的国产化率高达80%。与此同时,配套研制了束管小综合光缆、无泄漏电缆的中继台无线列调系统和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等。昆明的自动化驼峰的编解能力提高了200%,为国内的最高水平。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铁路工程建设也日新月异,为了能够使我国的铁路建设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不仅需要建立铁路工程建设技术的标准体制,更需要加强对原有经验的运用,并进行创新,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高举新时期的铁路建设新理念,为我国铁建事业的继续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我国的铁路建设能够尽早地走在世界的前列。

参考文献

铁路工程技术创新篇8

关键词:高铁;工程;山区;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U492.6+2文献标识码: A

1990年,我国首次明确确立兴建高速铁路的目标;1991年,高深高铁开始改造,1998年光深二期改造完成后,时速达到200km/h;2002年,秦沈与上海磁悬浮示范线完成;2004年,几条主干线的运营时速都达到了200km/h; 2007年,“和谐号”动车进入普通人的生活,最高速度达250km/h;2009年,郑西动车组试验时速达394.2km/h; 2010年,CRH380A动车试运行速度达到了416.6km/h。至此,中国高铁正式步入每小时时速超越400公里的历史。 伴随高铁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施工面临的环境也日益复杂化、多样化。依据西部最新铁路建设规划,未来会有多条高铁在山区实施。山区建设高铁,隧道群量多且分布密集,施工的地质、运营环境也非常复杂,故而山区高铁项目的成功建设对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秦沈线、遂渝路、武广、京沪等高铁的成功建设为我国山区建设高铁项目提供了富足的经验,获取了宝贵的技术创新经验。

山区高铁项目中的桥隧相连技术

山区高铁项目在我国开建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广。该类高铁项目多数都会存在彼此连接的桥隧。可以说桥隧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技术直接的制约并且影响着高铁在山区的成功建设。传统上,建设高铁工程中的桥隧,多选择现浇或者移动模架的方法、借助架设整孔箱梁桥予以完成,但是该施工技术不但难度大,而且成本高,此外工期也不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同时建设的过程中,对于隧道口位置的扩孔、架桥、隧道断面的拓宽、箱梁穿过隧道等等,该技术也不能够予以很好的满足。除了上述技术,也有工程选择增加新的小梁场的方法或者是后浇翼缘板进行施工,但是这两种技术增加了工序,不能够更改运架设备、同时增加了建设成本,使得施工不能够方便化、经济化,所以也不是理想的技术选择。

我国山区高铁建设的过程中,对于上述难题,在技术层面进行了多个方面的创新。首先,成功研制并且推出全球首台穿隧道运架一体机,该机器成功地实现了穿隧道以及整孔箱梁桥两个运架的一体化运作,箱梁选择的为并置组合模式;运架设备设计为无导梁、Ω型腿的模式。这种技术不但经济,而且安全,此外还非常的环保。借助于一体化运作两种不同的运架,转场的时候耗费的机具明显下降,因为机具的减少、一体化的作业、运转周期必然降低,同时控制运作设备的相关人员对应的技术水平有了综合性的提高,同时人工成本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伴随着研究的深入,应用范围的拓展,该设备必然会得到更好的改良,这个技术领域在未来的提升也有着很大的空间。

地质因素是影响山区高铁建设桥隧相连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山体不一,地质不同。如果桥隧路段本身的地质状况非常的复杂,那么高铁建设在技术的层面就面临另外一个重大考验。我国高铁在山区建设的过程中,对于复杂地质条件下对应的地基处理以及相关的路基填筑,都进行了专门的技术攻克,研发设计了有、无砟两种不同的轨道模式。总而言之,在桥隧相连这一影响山区高铁建设的关键因素中,我国在箱梁、地基、路基等多个层面进行了创新,予以了改进,取得了理想的技术成效,推进了高铁在山区的建设。

二、山区高铁施工中的系统集成技术创新

新的时代背景下,任何一个工程的成功运作,都是系统集成技术共同作用的结果,单独的技术不能产生综合性的效应,对于山区高铁建设项目,也是如此。山区建设高铁,集成了如下诸多的技术领域:设计、接口以及联调和联试等核心的技术,供电、牵引、运营调度、通信等附属、配合性的技术支撑系统等等。这些不同的运作技术之间只有进行一体化的集成运作、无缝结合,才能够最终成功完成高铁施工。

我国山区高铁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系统集成领域吸纳了诸多的新工艺、新结构以及新材料,比如为了适应山区的复杂地方,降低因为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造成损害,山区高铁建设过程中,综合化的运用了多种不同加固防护措施;为了降低路基和地基的承载力,也为了取得更好的支挡效果,支挡结构尽可能的轻便化,并且引进新的土工合成材料、新的技术工艺等等;为了高铁在山区建设的过程中尽可能的降低人工作业,避免因为建设中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加大了自动化技术和自动化系统的运用程度、拓展了自动化技术和自动化系统的运用领域;除此之外,山区高铁施工还在通信系统以及供电牵引等诸多领域进行了技术上的创新,引入了遥感技术、综合勘探等等新的科学技术。这些从不同的侧面,以综合化及系统化创新技术推动了高铁建设中的系统创新。可以说高铁在山区建设中的系统集成创新在某种程度上是当前科技领域诸多先进科学技术的综合化运用,是通过先进科学技术一体化的运用实现了系统的整体集成进步以及先进科学技术在独特领域的重大贡献。

山区高铁施工中的运营维护技术创新

高铁施工是一个长期而且系统性的过程。站在系统的角度分析,施工完成后的运营维护也是高铁建设的一个必须的和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高铁工程运营维护之技术创新最主要的是对路基进行维护保养。高铁路基因为车载大、车速快,和普通铁路相比,地基在分布、内应力等方面都很容易发生改变,所以在维护保养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地基的变形、结构以及承载状况。一旦发现潜在问题出现,一定要予以加固。

与平原地区建设高铁相比,山区高铁地基承载力是一个必须要关注的问题。山区环境复杂多变,地基在这样的环境下,更易受到损害。做好山区高铁地基维护,一个创新性的技术可以概括为借助基础面积的扩大实现地基的加固。具体而言,在维护保养现有地基的时候,新旧地基的结合一定要牢固,借助锚固钢筋扩大基础,实现和旧地基的紧密结合。其次,维护保养的深度一定要科学、合适,达到必要的深度,保证高铁台墩处于安全的地埋深度。再次,如果地基土质发生了变化,可通过板桩围堰的手段对地基进行维护,保证地基的承载力。高铁地基承载力直接的关系着高铁质量,所以必须要加强运营维护。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山区的复杂地质、地理和气候条件下,成功建设高铁工程,技术创新是根本,技术创新是保证。技术创新源自多个层面,是多个技术领域同时进行革新的综合性结果。桥隧相连技术直接的制约并且决定了高铁建设项目的成功推进,在这个领域,穿隧道运架一体机是创新的代表性结果。高铁工程的成功建设需要通信、供电、运营等附属系统集成领域的支持,比如遥感技术以及综合勘探等等;而对于成功的试运行和长期运行来讲,运营维护领域的技术创新也是保证性的因素。在这个领域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为节能环保材料的引用及安装上的技术革新,减振降噪技术的引用实现了环保功能,面对突发事故的紧急防灾预警系统,自动应急制动系统等等。

参考文献

[1]徐克金.产学研合力应用创新技术加快山区高铁建设[J].铁道建筑,2010(1)

[2]张振宇.高速铁路时速300km组合箱梁运架技术[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3(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