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课堂教学的方式8篇

时间:2023-05-26 08:53:25

课堂教学的方式

课堂教学的方式篇1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

“改变教学方式,更新原有的教学模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内核。随着这项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也获得了新的内涵,因此研究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我们迫胁需要研究和更新的,并且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日愈凸现出数学教学方式的研究是在所有学科教学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新课改的有效实施和不断深化有赖于有效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和推广。

一、创新数学教学方式的意义

1.数学教学方法的开发主体

有效的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来源于课堂,所以课堂是众多要素研究的主体和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把课堂作为主要内容,是因为学生是有效课堂的主体,是最核心的课程研究资源。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互动性、探索性和思考性及钻研精神,所采用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策略,所获得的磨炼与考验,所形成的和谐的课堂气氛,以及学生的自测和考试成绩,等等,都可以作为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对象。

2.数学教学课堂的核心价值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对教学进度的制定和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十分重要,但是当教学资源得到满足时,即教学上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已基本实现甚至相当完备时,有效的教学方式才是决定有效教学能否达到有效数学课堂实践的决定性因素,也可以说是最关键因素。所以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开发研究对于提高课程的有效性、转变新的授课方式和学习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把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又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增强师生之间互动的和谐性,优化教学环境和提高教学效率,等等。

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要结合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和实际,合理有效地研究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优化数学教学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选择。因此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前景广阔,意义深远。

二、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开发原则和途径

1.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式的原则

数学教学中,有效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研究的思想必须切合师生和客观现实的需求,必须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必须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根本出发点。因此,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优先性原则。当我们有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思想后,我们会发现,可供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开发与研究是丰富多样的,因此我们在开发数学有效课堂的时候,应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与需要出发,合理选择和开发利用数学课堂教学中所需要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资源,力求做到“合情、合理”,突出教学的“重点性”、“针对性”。

(2)需要性原则。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但作为研究对象,它又有客体的一面。因此,在研究有效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各种客观因素,比如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个体差异、知识建构和智力水平等,力求做到“合理、有效”,突出有效教学方法的“适应性”、“人本性”。

2.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式方法的途径

(1)数学课堂有效性从精神层面进行探究。数学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之一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观、逻辑观影响着其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意志。学生个体在数学学习中的各种表现往往容易在同学间相互影响、相互感染,产生某种认识、情感甚至行动上的“共鸣”。所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刻苦学习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反思批判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等,都是有效教学方式方法可供参考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2)数学课堂有效性从语方层面进行拓展。课堂语言是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表达的主要方式,数学的学习是语言之间的碰撞,探讨,提升乃至突破的。实践证明,通过数学语言的表达,可以更好地构建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语言的技巧流可以催化学生文理学习的相互融合,又可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思想的共识,思维的拓展,情感的交流。

(3)数学课堂有效性需要构建学习共同体,营造互动氛围。子日:“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间在年龄、思维特点、数学推理逻辑等方面的相似性,决定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诸多共性。教师高效地挖掘和利用这些共性能在学生中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感染和激励的效果。在这个共同体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的讨论、思维碰撞、交流感受既能激活自己,又能感染别人,这是构建有效数学课堂最有效的教学方式。

(4)数学课堂有效性注重思维的创新。新课程提倡开放的数学课堂,在引发师生间思想的交锋,激烈的讨论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灵感的产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交流中会产生一些新颖奇特的思想、可能作出独别蹊径的妙解、可能出现令人措手不及的“问题”,这些稍纵即逝的思维创新,表达出学生最原始的思维轨迹,容易被教师忽略,而这却是有效教学手段中最宝贵的课堂资源。这种资源教师不可强求,是事情演变过程中生成的,我们要将它的价值最大化,让它成为有效数学课堂的亮点素材。

(5)数学课堂有效性要注重学生的课后自测反馈。数学有效教学不仅要注重课堂信息与资源,更要注重课后学生的自测与反馈。为了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调查,我制定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提高教学效率的“每日一测”的训练,学生通过出题,答题,评分,纠错,再订正等一系列自测手段巩固课堂知识,满足求知欲的思考性练习等,课后自测成为新课程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着重研究的因素。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式是新时代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项目,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深入探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的方式篇2

关键词: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5-023-1

一、“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概括

“智慧课堂”是教育思维和教育情感互动的产物,是师生智慧互动共生的一个过程。在“智慧课堂”上,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适合自己的方法去探索获取知识;教师善用鼓励的话语、期待的目光、巧妙的疏导,以便与学生思维共振、情感共鸣。“智慧课堂”在追求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应该包含看重学生完善的人格成长、差异的知识建构和创新的智慧发展。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要重视“层次性”和“生成性”;在教学资源的遴选上,要重视“针对性”和“发展性”;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要注重“合作性”和“开放性”。

二、“智慧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1.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

“智慧课堂”教学提倡通过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在这种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努力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协作者、促进者和组织者。学生的主动探究使得部分问题在课前自主预习中已能独立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新生成的问题在课堂上提交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合作探究解决,交流学习成果。如果组内仍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将问题示于组外进行组际合作交流,如果仍不能解决,则提交教师,由教师集中讲解答疑。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巡回指导,发现问题,了解学情。这样的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参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

2.从线性传递到交往互动的转变。

“智慧课堂”教学强调学生和教师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它主要是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充分利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往、多边互动来促进学生学习,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的教学方式。该模式通过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倡导团结、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在动态开放的课堂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对话、交流、协作,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有效激发,思维得到及时疏通并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将教学活动推向深入;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整体参与的热情,从而使每个合作成员都能在已有基础上,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并在“同帮互助”的交往互动学习方式中实现整体提升。

3.从统一培养到独特一个的转变。

“智慧课堂”教学顺应泰州三中“适合与超越”的办学理念,努力构建与特殊性、差异性、个别性相匹配的“智慧课堂”教学体系,让所有学生明了“你的才是最好的”的成长理念。“智慧课堂”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融入“因人施教”的理念,“主动建构、自适共享”的“智慧课堂”,给每一个学生一份学习计划,给每一个学生一份学情诊断,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参与机会,给每一个学生一个表达平台,给每一个学生一份成长记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长为“独特的那一个”。

三、推动“智慧课堂”教学走向常态化的几点对策

1.加强制度建设,借助行政力量对课堂教学转型起助推作用。

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大环境下,置身其中的教师,锐意改革创新未必日子好过,而因循守旧满堂灌逼着学生进入书山题海抓出分数反而名利双收。因此,要想让已经熟悉传统教学流程甚至于已经初步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师去接受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确有一定难度,这就要借助行政力量的推动。泰州三中的做法是首先由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带头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上课,然后逐步推广到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接下来在全体教师中推行。同时,教务处在安排示范课、青优课等活动时明确要求所有授课者必须按“智慧课堂”教学流程上课。另外,积极组织教学开放日,让“智慧课堂”教学走向常态。

2.重视校本培训,厘清教师对“智慧课堂”教学流程的认识。

要保证学生智慧地学,首先要解决教师能智慧地教,因此,加强校本培训,厘清教师对“智慧课堂”教学流程的认识尤为关键。首先,“智慧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的四大环节是“智慧课堂”的重要构成元素而非一节课的必备元素。任课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作合理取舍,可以依照这四个步骤组织教学,可以调整四个步骤的顺序,也可以增加或减少其中一个或多个环节。总之,智慧的课堂本身应该是一个灵动的课堂,上课教师要依据课堂生成的情况对教学流程作合理调配。其次,不同的课型要区别对待,不能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固化。第三,互动对话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师生、生生之际的交流对话。不能忽视学生内心情感的独特体验,如果他沉浸在一些打动他的情景设置,引起他共鸣的精美文本中,也可视作他与教材、与生活的对话。第四,总结巩固一定要避免拔的习惯思维,学生能走到哪里,更多的时候要受他自身的认知态度、认识能力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将目光放长远一些,更多着眼于学生将来的终身发展,他自己的顿悟带来的效益远强过别人的说教。教师之“魅”在于懂得“有所为且有所不为”的道理,学会等待和抓住教育时机,用一个智慧的生命去照亮许多智慧的生命,用一个智慧的心灵去唤醒许多智慧的心灵。

课堂教学的方式篇3

为使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学实际中,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创设新型的课堂教学方法,运用恰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的环境中学习数学。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加强教后反思,鼓励学生课外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 兴趣与习惯 观念 主体 方式 方法

课堂教学是一个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实际灵活调整,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成为课堂的主人,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灵活的教学方式,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环节,激发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趣的培养。随着小学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深化,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现有条件下,怎样选择最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呢?现我谈谈自己的的看法:

1.更新观念,积极践行新教学理念,做具有创造性的教师

打造高效课堂,应具有新理念的教师。建立一种具有生命性、主体性、社会性的深刻的教育教学新观念,培养创造性的教师,是课改的迫切需要。教师眼里要有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师生相互交流与合作,把学生好学、自学等学习态度及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品质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的始终。新课改的春风在呼唤着教师的劳动应具有创造性,做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教师。没有创造性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没有创造,教育也就没有发展。只强调知识结果而不注重知识的来源过程及情感的传统课堂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变革。于是我一边学习创新的方法和有关方面的理论知识,一边实践到自己的教学当中去。不断进行教法和学法方面的探讨。边学边试验边总结。

2.激发数学的兴趣,注重习惯养成,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要向全体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快乐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增长数学探究能力,获取数学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就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观。教学实践中,课前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导入新课,对引发学生探究兴趣,激发儿童学习的好奇心和上好每节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的防止学生的厌学情绪。要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教师在一节课前应做好导入激趣这一环节,通过谈话、讲故事和游戏等活动,给学生以悬念和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探究活动就能开好头。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节时,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导入。师:同学们,为了创建和谐平安校园,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生: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学生间团结、友爱……)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教育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能随便扔垃圾,且让学生知道了那些垃圾是可回收的,这样既净化了学生美好的心灵,又引入了本节课所探究的课题,激发了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兴趣。

3.以学生为中心,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

奉送真理,不如教人发现真理。一堂课的知识,要靠学生去领悟、消化。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创新。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学习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时,让学生讨论它的变化规律。一个小组的几个学生通过讨论编成一个小口诀。“小数点,真奇妙,向右移要扩大,向左移要缩小,移一位变十倍,移两位变百倍,移三位变千倍……”这个口诀学生自己很快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给记牢了。这一堂课的教学,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试着讨论得出口诀。在复习乘除分数应用题时得出:面对分数应用题时,首先分清单位“1”。单位“1”已知用乘法,单位“1”未知用除法。比单位“1”多时要用加,比单位“1”少时要用减。这个口诀不是宝,具体情况要动脑。两量相关才相连,两量无关靠边站。通过让学生讨论、学生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括能力。通过让学生自学、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虽说这些口诀不是那么朗朗上口,但学生觉得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学习的积极性比以前高。好像自己跟科学家一样发现了定律,激发了探索热情。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都打算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创造。

4.激励竞争,唤醒学生的创造意识

新课改的精神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不断进取。为此,我常常让学生在学习当中去交流,从竞争中获得知识。而且领悟到竞争的乐趣。例如:在辩论周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谁的面积大这节课中:坚持长方形的面积大的一组中,两个学生主动站出来,拿出一根绳子,用四只小手撑成一个长方形,然后上面的两只小手稍平移就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一名学生说长方形的宽变成平行四边形的边,而点到直线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的高小于长方形的宽,所以平行四边的面积小于长方形的面积。通过辩论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创新精神。许多学生都想充分表现一下自己,连那些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积极的投入到了学习当中。学生的创造性有了发展,也充分培养起来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造精神。只要有了创造精神,那就会有创造成果,而当学生的创造性一旦得到发展,那创造成果将是不可估量的。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5.引导个性化学习,实行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接受知识能力是不同的,各学生的成绩也表现为参差不齐。为了体现“让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这一课改理念,教师在课堂中,关注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可实行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法。如:分层布置作业。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可布置一些基础题,让学生练习、巩固,教师给予辅导、帮助,解决学生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让它们对基础知识加以掌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题技巧。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或优等生教师应给予合作、交流、探究的空间,教师设计、布置难度较高的练习题,让它们去探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优秀学生更好发展。如:练习中的“星号”题,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教师给予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6.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关注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

课堂教学的方式篇4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课堂互动 提问方式

课堂互动在英语教学中一直倍受英语教师及英语教育研究者的关注。有的教育专家指出,课程的进展及其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因此,教师对课堂教学互动的充分理解有利于其外语教学。根据交际法教学理论,教师提问应鼓励学生参与语言活动,形成课堂从静到动的根本转变。研究者们认为教师提问方式是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好的提问能够引起并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一、教师提问的重要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认真的完成教学大纲,学生认真听讲认真做作业,虽然老师学生间互有问答,但老师基本上是照本宣科的提问。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既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启发学生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因此学生排斥课堂提问,最终导致不愿意主动运用语言,不愿意开口发言。但随着外语教学的改革,新的教学模式的不断出现,教育专家们大力提倡课堂教学互动。这种互动的优势,在于有一个较宽松的课堂氛围,启发式的教师提问方法成为主流。香港著名的教育家Tusi指出,在大多数的英语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是产生课堂互动的一个主要因素。教师的问题是衡量学生对语言理解和参与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评测学生是否获取了教师传授的知识。英国著名教育专家Michael Byram也强调了教师提问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有效的利用课堂提问技巧对课堂管理至关重要,同时也对提升学生的语言技巧和社会互动,以及拓宽学生的思维和促使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认知介入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师如何问

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学环境中的首要部分,创造好的英语环境首先要从课堂做起。旧的课堂环境,少有表达自我的机会,学生没听懂或有疑问,往往没有机会表达,而且老师的“满堂灌”也不注意学生的反应,久而久之,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气氛就形成了。实践证明,这种静态的没有交流的学习氛围,是不利于英语学习的。所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提问就能扭转着这种情形。有效的英语课堂提问能促进学生较多地参与课堂活动,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1.提问的普及性。教师在提问时尽量避免把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留给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要做到全员参与和有效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嘴巴动,脑子动,彼此互动。同时还可以把学生的参与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把学生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计入平时成绩,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提高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回答问题为主动积极。

2.提问的适当性。教师的提问不要超出课堂所学的范围,选择适当的问题。还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而不是将学生的提问留到课堂最后结束的几分钟。同时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授随时当众提出疑问。对学生所提问题给予足够的尊重与重视,并当堂解决,加深印象。

3.提问的灵活性。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观点的表达方面没有现成的答案,它需要学生在探讨过程中去寻找,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以及他们为回答问题时所做出的努力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尽情地发挥。这样的提问既不能扼制资优学生的想法也不能成为差等生的桎梏。 4.教师提问的通俗性。提出的问题简单明了,易被学生接受。

总之,教师提问应注意使用恰当的语言来引导、正确把握提问的技巧、启发和鼓励学生,并经常性地给他们提供反馈意见,帮助他们达到更高的认知水平。

三、教师问什么

教师的课堂提问可以分为低认知水平问题和高认知水平问题,或展示性提问和咨询性提问。展示性提问是指教师已知答案的提问,多半是学生在课本中能找到现成答案的提问,很少在日常交际中使用,而且师生之间缺乏信息沟通,思维水平也较低。教师通常利用展示性问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就课文中的字词句或者是某个重要的细节向学生发问。咨询性提问是指教师尚不知道答案,学生也要经过寻找、思考后才能知道答案的提问。由于从教师那里得不到现成的答案,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尽量以自己有限的英语语言能力通过合作与交流寻找答案、解决问题。这两种提问各具特点,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为了保证课堂上学生较高的参与率,教师在整个提问过程中应适时调整提问方式,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成功地驾御课堂,实现课堂互动效果的最优化。

四、教师提问的误区

实现课堂互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量的提问有时也保证不了互动的产生。某些问题反而妨碍互动性学习。Kinsella总结出了以下6条。

(1)教师提的问题众所周知,过于简单,学生会不屑于或不答。(2)展示性问题提得过多,学生容易对非真实语里的逢场作戏产生厌倦。(3)含义抽象或有歧议的模糊问题应避免。(4)不要提语言结构复杂或堆砌词藻的问题。(5)过多的修辞疑问句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学生准备回答时,而你自己回答了问题。(6)随心所欲提出来的多个问题次序紊乱,缺乏逻辑联系。

五、结论

显然,教师的提问方式影响着学习者的参与,同时也影响课堂互动的产生。纵观大量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也就是问题的设置、提出、回答等,对启迪学生思维,更好地、主动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对于自己的课堂提问应该事先有一个明确的设计目的,而不是仅仅用提问来检测学生掌握的知识,有明确设计的提问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郑佩芸.课堂提问与焦虑控制[J].外语界,2003,(3):26-30.

[2]Brown.H.D.根据原理教学:交互式语言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课堂教学的方式篇5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课堂互动 提问方式

课堂互动在英语教学中一直倍受英语教师及英语教育研究者的关注。有的教育专家指出,课程的进展及其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因此,教师对课堂教学互动的充分理解有利于其外语教学。根据交际法教学理论,教师提问应鼓励学生参与语言活动,形成课堂从静到动的根本转变。研究者们认为教师提问方式是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好的提问能够引起并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一、教师提问的重要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认真的完成教学大纲,学生认真听讲认真做作业,虽然老师学生间互有问答,但老师基本上是照本宣科的提问。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既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启发学生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因此学生排斥课堂提问,最终导致不愿意主动运用语言,不愿意开口发言。但随着外语教学的改革,新的教学模式的不断出现,教育专家们大力提倡课堂教学互动。这种互动的优势,在于有一个较宽松的课堂氛围,启发式的教师提问方法成为主流。香港著名的教育家Tusi指出,在大多数的英语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是产生课堂互动的一个主要因素。教师的问题是衡量学生对语言理解和参与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评测学生是否获取了教师传授的知识。英国著名教育专家Michael Byram也强调了教师提问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有效的利用课堂提问技巧对课堂管理至关重要,同时也对提升学生的语言技巧和社会互动,以及拓宽学生的思维和促使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认知介入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师如何问

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学环境中的首要部分,创造好的英语环境首先要从课堂做起。旧的课堂环境,少有表达自我的机会,学生没听懂或有疑问,往往没有机会表达,而且老师的“满堂灌”也不注意学生的反应,久而久之,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气氛就形成了。实践证明,这种静态的没有交流的学习氛围,是不利于英语学习的。所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提问就能扭转着这种情形。有效的英语课堂提问能促进学生较多地参与课堂活动,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1.提问的普及性。教师在提问时尽量避免把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留给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要做到全员参与和有效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嘴巴动,脑子动,彼此互动。同时还可以把学生的参与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把学生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计入平时成绩,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提高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回答问题为主动积极。

2.提问的适当性。教师的提问不要超出课堂所学的范围,选择适当的问题。还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而不是将学生的提问留到课堂最后结束的几分钟。同时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授随时当众提出疑问。对学生所提问题给予足够的尊重与重视,并当堂解决,加深印象。

3.提问的灵活性。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观点的表达方面没有现成的答案,它需要学生在探讨过程中去寻找,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以及他们为回答问题时所做出的努力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尽情地发挥。这样的提问既不能扼制资优学生的想法也不能成为差等生的桎梏。

4.教师提问的通俗性。提出的问题简单明了,易被学生接受。

总之,教师提问应注意使用恰当的语言来引导、正确把握提问的技巧、启发和鼓励学生,并经常性地给他们提供反馈意见,帮助他们达到更高的认知水平。

三、教师问什么

教师的课堂提问可以分为低认知水平问题和高认知水平问题,或展示性提问和咨询性提问。展示性提问是指教师已知答案的提问,多半是学生在课本中能找到现成答案的提问,很少在日常交际中使用,而且师生之间缺乏信息沟通,思维水平也较低。教师通常利用展示性问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就课文中的字词句或者是某个重要的细节向学生发问。咨询性提问是指教师尚不知道答案,学生也要经过寻找、思考后才能知道答案的提问。由于从教师那里得不到现成的答案,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尽量以自己有限的英语语言能力通过合作与交流寻找答案、解决问题。这两种提问各具特点,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为了保证课堂上学生较高的参与率,教师在整个提问过程中应适时调整提问方式,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成功地驾御课堂,实现课堂互动效果的最优化。

四、教师提问的误区

实现课堂互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量的提问有时也保证不了互动的产生。某些问题反而妨碍互动性学习。Kinsella总结出了以下6条。

(1)教师提的问题众所周知,过于简单,学生会不屑于或不答。(2)展示性问题提得过多,学生容易对非真实语里的逢场作戏产生厌倦。(3)含义抽象或有歧议的模糊问题应避免。(4)不要提语言结构复杂或堆砌词藻的问题。(5)过多的修辞疑问句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学生准备回答时,而你自己回答了问题。(6)随心所欲提出来的多个问题次序紊乱,缺乏逻辑联系。

五、结论

显然,教师的提问方式影响着学习者的参与,同时也影响课堂互动的产生。纵观大量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也就是问题的设置、提出、回答等,对启迪学生思维,更好地、主动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对于自己的课堂提问应该事先有一个明确的设计目的,而不是仅仅用提问来检测学生掌握的知识,有明确设计的提问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郑佩芸.课堂提问与焦虑控制[J].外语界,2003,(3):26-30.

[2]Brown.H.D.根据原理教学:交互式语言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课堂教学的方式篇6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农村小学;自主学习;全体学生;有效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创造过程,是一个开展思维活动的互动过程。多少年来就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已成为课堂改革的重点,“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呢?下面说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 、激发参与兴趣是快乐学习的前提

儿童的智慧潜力是很大的。兴趣是焕发智慧潜力的内部动力,有兴趣,才能带来独立的学习过程和发展学习能力,兴趣越高,相对地学习负担越轻,能力发展越快。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形成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1.激趣引入巧设铺垫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数和形的学科,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有着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习起来枯燥、单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法,创设活泼、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合作环境,引导学生去发现美、理解美、创造美,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主动地学习,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以学生自主为核心,促使学生动脑动手

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生活,强调体验性学习。而操作活动又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和体验感悟的一种良好形式。根据心理学研究,儿童认知规律一般为:动作、感知―表象―概念。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的形式,但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具有抽象性。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依据教材加强直观教学,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引导学生实际观察操作,用多种感观参加学习。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所学知识。

3.在游戏中激发兴趣

算珠在算盘上布列整齐,有一种和谐的美感,这对差生提高有益处。例如,全盘练习各档拨入1,各档加上2,盘面上整齐地排列出一个图形(长方形)。再加上5555,减1234,得到的又是一个图形(梯形)。还有“三日头”、“三盘成”、节目图等,算珠的布列都很美。这些都给儿童带来了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些练习学生百练不厌,因为计算是否正确,他自己知道。打错了,会激发其重打;打对了,感到快乐,有再试一试的愿望。同时,每练一次就提高一次速度及熟练程度,学生会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学生好胜心理极为强烈,珠算练习又常带有竞赛游戏的因素,所以在课堂上,不论是做基本练习,还是一般题目,当老师或同学领拨、取盘、清盘、预备、开始时,学生都精神抖擞地投入比赛,一打完立即举手,并感到自豪。这无疑是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的表现。

二、 多种教学方法是快乐学习的关键

我们知道,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方法就成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关键。因为,教学方法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学习态度、 意志、情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手段。

1.巧问质疑树立信心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陶行之语),质疑是创新的开始,是孕育探索未知世界的摇篮。

2.出奇制胜 解决问题

面对疑难问题,教师采用出奇制胜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疑难问题,而且能够使学生在豁然开朗的惊喜中领悟到新的真谛。

3.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他人的互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设计既让教材为我所用,又不受教材的约束和限制,根据学生的实际增删、调整数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激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体会到数学的重要。

三 、小组合作交流是快乐学习的桥梁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气氛,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

1.明确任务,合作探究。

课堂教学的方式篇7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要做到“四让”。一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参与讨论、观察、思考、操作、探索、课堂小结等。二是让学生自我调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培养稳定的注意力、自制力,使学生在受到挫折后能自我调控心理。三是让学生自我创造。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能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并进行创造性思维。四是让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要鼓励学生评价别人的答案正确与否,评价自己的学习成败原因。

2.引导学生学会“四放”。一是凡身边的实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二是凡在课外能看得到、做得成的事物、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三是凡是有章可循的规律,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和总结。四是凡较复杂的教学过程,教师要通过练、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推导、验证。

二、提倡探究式教学

探究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新课程标准要求把“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教”服务于“学”。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时,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参与教学活动,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创设的问题情境,要能够带动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题,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谓物理学科能力,就是在实际物理场景中进行识模、建模,并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以数学工具为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能力提高的过程中,不仅包含着科学研究方法的习得,还包含科学思维的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是为达到某种结果而精心设计课堂,不是对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研究。

实验是探究最好的方法。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变验证型学生实验为探究式学生实验,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这种教学方式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造能力。

1.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每个人一个角色,一项任务,组内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完成。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合作学习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并把两者有机地贯穿起来,形成信息交流量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

课堂教学的方式篇8

一、能够使师生身心得到解放

一种好的教学方式,能够获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在于教师超负荷的讲解,学生不停的去做题,应该是劳逸结合,身体得到适当的休息。就一节四十分钟的课来说,教师的讲解不应该超过15分钟,学生的练习不应该超过二十分钟,剩下的时间留给师生自由支配。所谓的自由并不等同于放任自流,如教师可以自由时间进行个别指导,答疑解难,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学生可以利用自由时间寻找存在的问题,找教师或者同学帮忙,还可以加深难度去练习,培养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要把自己弄的太疲惫,也不要使学生的头脑变得麻木,我们要知道,课堂上的时间不是教师自己的,一天中也不是上一节课,要把学生和老师的精力留给下一节课。

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好的心情有时影响着工作效果的成败。教师心情好,上课自然有激情,而且效果会非常好,学生的心情好就愿意学,而且会学得事半功倍。好的教学方式应该解放教师的心理,使他心情放松,没有太大压力,使他愿意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且相信能够轻松驾驭课堂,取得显著的成效。好的教学方式,应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斗志,愿意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主动去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能够使师生身心得到解放的教学方式,是堪称一流的,值的我们去推广应用。

二、能够创造更多的公平学习的机会

社会提倡公平,给成年人公平竞争发展的机会,课堂教学中也需要公平,给孩子们公平学习进步的机会。在新课改之前,公平的学习机会很少,即使在新课改的推进中,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因为每个班都有几十名学生,不可能给每个孩子相同的表现时间与机会,每个人的展示机会也是不同的,但是我们可以最大限度的创造这种公平的机会。一种好的教学方式,必须拥有创造学习机会的有利因素。我们要给优秀生展示才会的机会,让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要给中下等生表现自我的机会,最大化的放大他们的闪光点,找回属于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勇气。我们要给存在学习心理障碍的学生创造机会,使他们在公平中敞开心扉,解决心理问题,以阳光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在课堂教学中,你给孩子一次学习的机会,也就等于给了自己一次成功的机会。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我们要谨慎,不能因为我们一时的好恶,而耽误了学生的富贵青春,我们不要成为学生人生成长的罪人,应该成为他们向光明前进的引领者。

三、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别人给予的,终究是有限的,只有通过自己努力去获得的,才是源源不断的,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但以后的发展之路,却要他们自己去走,教师给予孩子的知识再多,也无法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 ,指导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好的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逐渐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即使有一天离开了教师这根拐棍,他们也能走的更远,更好。

新课改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存在很大弊端,但不可否认,给孩子打下了坚定的学习基础,对知识的掌握很牢固。新n改推行以来,各地的教学方式五花八门,看似很热闹,但实际教学效果却不明显,学业成绩还有下滑驱势。为什么成绩会下滑呢?我觉得还是学生的学习品质不好,如惧怕困难、不思进取,不能坚持不懈等。例如数学中的计算题,课堂中好像学会了,课下没有及时复习,不认真完成任务,导致计算准确率下降。有些同学把完成练习当成了负担,当成 了应付教师检查的手段,没有从心理上对自己负责,好像学习是给别人学的一样。再如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字词训练,明明就那几个,课堂检测时却还是出错,究其原因还不是学生不重视,书写不认真造成的。还有,学生一遇到难题,就选择了放弃,或产生了惧怕心理,其实并不难,大部分学生如果肯下点功夫钻研,还是能解决的。须知,在小学阶段,教师给予的辅导很多,到初中以后,辅导就会少了,到了高中和大学 ,就变得更少了,要想成就人才,没有进取心,没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那是万万不行的。尤其是学习中的持之以恒,永不放弃而产生的顿悟,对思维的训练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端人才。

好的教学方式,必须能够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优秀的学习品质,为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于教学方式的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以上是我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对优秀的教学方式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的阐述。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展,我的经验将会更丰富,对教学方式的理解也将更深刻,将会引领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问题研究》.

[2]石中英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