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防治心脏疾病的方法8篇

时间:2023-06-01 08:53:37

防治心脏疾病的方法

防治心脏疾病的方法篇1

5类诱因,最易“伤肾”

1. 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

2.自身免疫性疾病。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无法区分自身的组织或外来的“侵略者”,不分敌我地攻击自己的肾脏,从而导致肾脏损伤。

3.不当用药。部分止痛药、抗生素、中草药和重金属可能会影响肾功能。值得注意的是,随意服用药物成分、药理作用不明的偏方及滥用止痛药物,可能造成肾脏严重损害。老年人器官老化不可避免,药物的毒性作用可能更为显著。

4.尿路阻塞。泌尿道结石、狭窄,以及膀胱尿液潴留,都可能影响肾功能。老年人前列腺增生、尿潴留等疾病较常见,可能造成慢性尿路阻塞,患者往往仅注意疼痛症状的有无和尿量的多少,忽视了肾功能的损害。

5.遗传性的肾病。多囊肾等少数肾脏病变是遗传性疾病,容易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

保护肾脏,定期“肾检”,

肾脏相当“沉默”,在受损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要了解肾脏的健康状况,水肿、尿泡沫增多、腰酸、乏力、尿色改变等症状并非人人都有。通常,我们需要做几个简单的检查来帮助判断。首先是查尿液,尿液是肾脏损伤最敏感、最重要的“窗口”,尿常规是最简单的检查方法;其次是查血液,肾功能异常虽然要到疾病中后期才开始出现,但仍是一个关键指标;第三是测血压,高血压和肾脏病是一对“难兄难弟”,高血压可能引起肾脏病,肾脏病也可以导致高血压;第四是查超声,肾脏大小及内部构造的变化是非常有意义的提示。这些检查项目简便易行,能够帮助我们初步判断肾脏的健康状况。若有异常,则提示肾脏存在患病可能,需要进行更为细致的检查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肾脏疾病进一步恶化。

此外,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肾脏病的预防和治疗也极为重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每天适当饮水,饮食清淡、少盐,戒烟,避免酗酒,适当锻炼,维持合适体重,积极防治各种感染,保持乐观的心情和生活态度,避免滥用药物,预防感冒等。

发现肾病迹象,及早治疗

老年人若在体检中发现血肌酐明显升高,需积极检查和治疗。若仅发现肾功能略减退,血肌酐轻度升高,则无需过分紧张,可通过更加细致的检查,帮助明确肾脏病变的原因。如果是慢性疾病引起的肾功能减退,以控制慢性疾病为主;若排除了其他原因,则可能是年龄增长引起的正常生理表现,无需特殊处理,每3个月做一次肾脏检查即可。

肾脏病是可防可治的。一旦确诊为肾脏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积极、科学的治疗方法。如果确诊为尿毒症,老年人与中青年人在治疗方法上存在差异,老年尿毒症患者的治疗以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为主,一般不进行肾移植。由于老年尿毒症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心功能不全、行动不便、自理能力下降等情况,需根据心功能情况、自我护理能力、行动能力、血管条件等,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防治心脏疾病的方法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来我院医治的48例不同种类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4.5月,年龄最大75岁;体重最轻4.5kg,最重112kg,病种分为先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大血管疾病、心脏肿瘤、高血压,心律失常等。

1.2 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除单纯动脉导管未闭在非体外循环(CPB)下采用直接结扎手术,其余均在CPB心脏停跳下行畸形矫治手术。术后使用多巴胺、硝酸甘油微泵泵入,加强心肌收缩功能,扩张血管,减轻心脏后负荷,促进心功能恢复。瓣膜性心脏病在CPB心脏停跳下二尖瓣采用人工瓣膜置换术,主动脉瓣采用人工瓣膜置换或成形术,三尖瓣、肺动脉瓣采用成形术。术后使用多巴胺、硝酸甘油微泵泵入,加强心肌收缩功能,扩张血管,减轻心脏后负荷,促进心功能恢复,并逐渐过渡到口服地高辛、卡托普利等治疗,适当使用利尿剂减轻心脏容量负荷,同时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冠心病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大血管疾病在CPB或非CPB下行人工血管植入、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或补片修补术。心脏肿瘤在CPB心脏停跳下行肿瘤摘除手术。动脉导管未闭、冠状动脉搭桥、大血管疾病病人,手术后使用倍他乐克、尼福达、卡托普利、消心痛、硝酸甘油等药物减弱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控制血压等治疗[1]。

2 结果

疗效显著,4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均康复出院。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生活方式疾病,是由不健康生活方式,如不合理饮食、热量过剩、缺乏运动和吸烟等所产生的多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导致的,其发病规律是经历10多年或数十年的无症状隐袭起病与发展,而以突发致残或致死的后果结束病程。据统计全球有近四分之一人口为心血管及相关疾病所威胁。心血管疾病在发展中国家呈上升趋势,我国每年大约有260多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致残率高的疾病。一旦得上这类疾病,自己很难自理生活,而且还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无论是从经济角度、家庭角度,还是从健康角度来讲,唯有预防才是万全之策,有研究表明,对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和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冠心病的死亡风险,预防的作用明显高于治疗。

防治心脏疾病的方法篇3

突发地震几十秒数万人死亡,全球为之关注。中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260万人,平均每天约有7120多人死亡。每年发生脑中风病人达200万,中风病死亡120万。现幸存中风病人700万,其中450万病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相比之下,人们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需要更多的关注。

心脑血管疾病由于发病人群之广、发病率之高、死亡率和致残率之高超过任何灾害、灾难、或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是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因此急需要尽早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过程与现代社会人的不良生活方式、工作精神压力加重、运动减少、环境污染、食品卫生、饮食结构、现代临床医学某些观念的偏差误导等有密切的关系。长期以来人们对引发心脑血管病发病的核心因素认识不够深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未能得到有效防治。大量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存在使我国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花费每年超过1000亿元。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根源是代谢障碍综合症。肝脏是人体代谢中枢,脂肪肝导致的脂肪代谢异常,大量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在肝脏的积聚形成脂肪肝是导致代谢障碍综合症的真正“元凶”。由于脂肪肝的存在,积聚在肝脏的大量脂肪影响肝细胞代谢并产生炎症,肝脏局部发生炎症并可导致肝硬化。由于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失常,肝脏内产生和贮存了大量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当血液进入肝脏进行净化和解毒时大量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被带进血液,导致高血脂,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并引发高血压。血液中大量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会逐渐在血管中过度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临床研究已证明:心脏、大脑血管内壁的粥样硬化斑块突然破裂造成心肌梗死、脑血栓。许多知名人士、国家栋梁、家庭中坚和严父慈母就是被突发的心脑血管疾病致死、致残,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悲剧。

找到隐藏在心脑血管疾病背后的真正“元凶”-脂肪肝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也变得简单可行了。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首先要从清除脂肪肝开始!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已经可以做到彻底清除脂肪肝、完全恢复肝脏的正常脂肪代谢功能。由留美归国博士后银小龙研究发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推广的“中西结合脂肪肝全面康复肝净疗法”,利用高科技分子生物医学技术,从细胞水平解决了脂肪肝无药可治难题。肝净成为世界首项专为脂肪肝、酒精肝研发的具有明确功效的科技成果。肝净拥有两项发明专利技术,填补了肝脏治疗领域的空白。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唯一治疗脂肪肝的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肝净安全无毒,功效量化,起效迅速,解除了大量脂肪肝患者的痛苦。

肝净疗法通过脂肪肝全面健康管理、营养疗法、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多种途径达到彻底清除脂肪肝、降低血脂、强化肝脏功能、预防肝硬化和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经大量临床观察表明:肝净对彻底清除脂肪肝有着明显的效果,服用肝净两个疗程可清除轻度脂肪肝,三至四个疗程可使中度脂肪肝清除,效果可由B超确认。重度脂肪肝四至六个疗程可清除,清除率达83%。肝净改善肝功能效果显著、降低谷氨酰转酞酶48%,转氨酶36%,降低甘油三酯27%,降低尿素氮39%,说明肝净对降低血脂效果显著。肝净通过调节血脂、降低了血液粘稠度、通过净化血液、清洗血管、起到预防血栓、防止动脉硬化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防治心脏疾病的方法篇4

作者简介:鲁玲(1959.12-),女,大专,职称: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管理。

【摘要】目的:了解某大学高知人群肾脏疾病的患病情况。方法:对武汉某大学高级知识分子健康体检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肾脏疾病指标及患病比例为38.24%,以尿酸升高所占比例为高,占18.14%。结论:为预防和控制肾脏疾病,要加强大学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预防保健措施。

【关键词】肾脏疾病;调查分析

现有的流行病学证据表明,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一个威胁全世界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中国目前尚无详实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初步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上人群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约为8%~9%。肾脏疾病多具有隐匿性的特征,即使大部分肾小球因病不能正常工作,临床上也可能不会有明显的异常,这就导致很多肾脏病不易早期发现。为了解高校高级知识分子的身体健康, 于2009年对某大学的204名高知进行了健康检查,着重对肾脏疾病的患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肾脏疾病在特定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予以分析,以利于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保健措施。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随机抽取某大学204名高知健康体检者,抽样方法为整群抽样,其中男178人,女26人;年龄39-95岁,均为自愿参加健康检查者。

1.2 方法:检测项目包括血、尿、大便常规,血压、体重、血糖血脂、尿酸、肝肾功能,超声双肾、膀胱、输尿管、前列腺。

1.3 诊断标准:血尿酸≥420μmol/L为增高;血尿素氮BUN>7.mmol/L,肌酐Cr>133μmol/L为异常。中段尿离心后沉渣镜检,红细胞>3个/高倍视野为血尿,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为白细胞尿[1]。B超以周永昌、郭万学编著的《超声医学第3版》中各种疾病诊断标准为准[2],检查结果结合临床和病史进行对照分析,有疑问者进行复查。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高知健康体检者主要以男性为主,占87.25%,各年龄组人数差别较大,31~50岁组占31.86%,51~70岁组占36.76%,71~90岁组占30.39%,90岁以上仅2人,具体结果见表1。

2.2 肾脏疾病检出情况:204例体检者中,78例检出肾脏疾病和/或指标异常,肾脏疾病指标及患病比例为38.24%,其中以尿酸升高所占比例为高,共38人(占18.14%),具体异常指标及患病情况见表2。

3 讨论

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已给国家及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慢性肾病不仅不易察觉,病人的心血管病变发生率要比正常人群高数十倍,还可以引起贫血、骨骼病变、营养不良、下降等。由于肾脏的代偿功能极其强大,即使肾脏功能已经损失50%以上的肾病患者仍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再加上肾脏病病人由于对肾脏病防治知识缺乏,等到首次到医院就诊时往往发现病情已经到了末期。如果慢性肾病早期不留意防治,就会进行性发展,最终构成尿毒症。此外,肾病的病种在悄悄发生改变。因其他器官疾病引发的肾脏疾病,如高血压并发肾病、糖尿病并发肾病等的起病率呈上升趋势。

从表2的体检结果可以看出,肾脏疾病在该大学高级知识分子这一群体中,指标异常率较高,达到38.24%,因此对这以群体加强肾脏病的预防保健措施刻不容缓。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的专家们提议,我国防治慢性肾脏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针对我国目前缺乏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数据的现状,肾脏病学分会将在全国开展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从社会、个体的角度探讨肾脏病发病机制和防治手段,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基础数据;②早期预防:对可能引起慢性肾脏病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和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脂血症、滥用药物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干预;③及时治疗:对已有轻、中度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及时治疗,延缓或逆转慢性肾脏病的进展,防止尿毒症及其心血管并发症发生。上述措施中,早期预防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在全体居民中通过健康检查或疾病普查,早期发现可能引起各种慢性肾脏病的常见疾病,并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是降低其发生率、改善其预后的基本途径。

根据本次对该高校高级知识分子身体健康体检情况,提出肾脏疾病的保健处方:定期做尿常规、肾功能、尿酸测定,做肾脏、膀胱、输尿管B超或CT检查;减少脂肪、酒的摄入量,少吃动物内脏、海鲜,多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勤排尿;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运动特别是做有氧运动。定期测体重、血压,以便及时发现水肿和血压增高。正确合理的饮食:肾脏病患者的饮食因疾病不同而异,应遵从医师及营养师的指导。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避免劳累和过度的精神紧张。避免感染:细菌、病毒的感染会使肾脏病加重,应尽量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等,一旦发生,速就诊,不可疏忽大意。定期检查尿及肾功能是非常必要的,医师依此可评估病人的肾功能是否稳定或继续恶化,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并进一步治疗。高校高级知识分子肾脏疾病健康状况的严峻性向我们表明了健康体检的重要性,该群体应坚持每年体检1次,及时了解健康状况,做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参考文献

防治心脏疾病的方法篇5

康复医学正逐渐被人们认可

康复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发生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放之四海皆准的“康复”二字意义不是很明确,现在社会上却对其有定的误读。有的甚至把在休闲娱乐场所接受一些放松疗法与康复医学混为一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北京康复医学会骨科分会会长周谋望医师认为,康复医学是指对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身体、心理功能障碍,利用现有医学手段,通过定的医学综合措施(医学的、职业的、教育的、社会的)减轻,补偿或代偿因疾病而失去的功能,克服功能障碍,使其残存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以最佳状态回归家庭,参与社会的医学。

随着社会进步和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如今,在北京各大三级甲等医院,都已经慢慢建立起康复医学科,但是有的医院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认为其可有可无的还大有人在。其实,如果在各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如果能与骨科、神经科、心脑血管科等领域的临床治疗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能转移病人,缩短医疗资源占用时间,更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使病残个体得到最大程度的功能恢复,重返社会并在工作岗位上创造出更多价值。实现有效的良性循环。康复医学还有很多新兴领域有待奋战在医疗前线的战士们去开拓。

四大板块共建康复医学全新领域

康复医学包括主要包括骨科康复、运动医学康复、心血管疾病康复和神经系统疾病康复四大板块。周谋望主任医师认为,要更好地开展手术后的康复,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体化治疗(team approach)体制。开展康复治疗也许并不十分困难,但如何坚持下去并且做大做好,除了要打好理论基础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这样一个完善的工作制度。在这方面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我国医学界学习,康复科的医师、治疗师与骨科医师、护士等组成一个一体化治疗小组(teamwork)共同负责病人的诊断,治疗评定及康复。这样才能把治疗及功能恢复有机而密切的结合起来。使病人更好、更快、更全面得到康复尽快重返社会。这一先进的工作制度已被我们及国内其他同仁在临床工作中运用,证明在我国也是行之有效的。

心脏康复:让生命拥有健康心脏

20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和人类平均寿命延长,疾病流行模式由传染疾病转向心血管疾病,直至本世纪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疾病。2002年世界心脏病学大会(WCC)提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第一死因,指出锻炼和康复治疗对心脏是有益的。2002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生命需要健康的心脏,提倡有氧运动。

康复医学中心张宝慧教授在研究中指出,心脏康复的萌起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40年代,对急性心肌梗死绝对卧床2个月的传统做法提出了质疑开始实施了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活动和分级运动方案,70年代创立了住院期心脏康复方案,成为心血管医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80和90年展了以评估和防治为核心的综合医疗,在工业发达国家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在正经历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的发展中国家中,心脏康复也将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

心脏康复对心血管的有益作用是心脏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所不能替代的,与上述治疗相结合可以增加各种治疗的效果。冠心病人经心脏康复治疗可较理想地促进心脏的侧支血管的生长,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缓解由冠脉阻塞造成的缺血,改善由心肌缺血而产生的症状,如心绞痛、气短和乏力等。心脏康复可延缓和阻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心脏康复有抗血栓作用,减少和防止动脉斑块阻塞冠状动脉的危险性。

心脏康复能维持冠状动脉再通的疗效,防止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发生再狭窄,并能维持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血管桥的通畅。心脏康复降低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大约为19%-29%。心脏康复可缩短和减轻心脏移植术后体能下降的过程和程度,从而成为心脏移植术后治疗的组成部分。心脏康复降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肥胖。心脏康复在防治这些疾病的同时可有效地防治冠心病。

心脏康复:防治心血管疾病作用不可忽视

心脏康复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作用已被重视最早是从急性心肌梗死开始其治疗的效果使心脏康复的适应证范围不断扩大,近20-30年来扩大到冠脉血运重建术如冠脉成型术和冠脉旁路移植术心脏手术如心脏移植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和室壁瘤切除术等。心脏康复也适于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和慢性心衰,慢性心衰是病死率高和预后不良的严重心脏病,心脏康复能改善功能状态和提高生命质量。冠心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肥胖,他们是处于冠心病发生和意外的高危人群,心脏康复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干预,可有效地防止冠心病的发生。

心脏康复的具体内容

心脏康复的临床有住院和门诊两部分。住院期主要对心脏病进行疾病诊断、功能分级、制定短期治疗目标和实施住院期的治疗方案。门诊期可以是住院病人的延续也可以是来自门诊的心脏病人。门诊期的心脏康复内容主要有:临床诊断,危险因素的评价、心功能和体力活动的测试,对低、中和高危的心脏病人制定治疗目标和方案,监测和定期的复查,目的是降低危险因素,心脏病人疾病进展和冠脉事件的发生。

心脏康复医疗队伍由心脏康复医师、护士和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等组成的医疗小组,心脏康复方案是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的。

心脏康复医务人员应具备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和临床心血管医学的医学背景。因为心脏康复是综合的医疗,它基于运动医学,康复医学,临床心血管医学的基础上而发展的较为新兴的临床医学。北医三院康复医学中心的心脏康复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北医三院有国内知名度高的运动医学,中一荷培训基地和医疗技术发展迅速的康复医学中心,因此心脏康复的综合医疗能力是较雄厚的。

心脏康复医务人员是经国内和国外如美国、加拿大和荷兰培训的。心脏康复队伍成员有康复医师和治疗师他们担负着心脏康复的全部康复医疗。

心脏康复有结构严谨的评估系统,包括心脏功能,运动贮备能力和危险因素评价生活质量和心脏病人重返工作的评价等。采用动态气体代谢谱测定和分析心脏病人功

能状态设置了适于不同心脏病人应用的评估方法,以便选择治疗方案。发展了多种严密的心脏康复方案和治疗流程、如心肌梗死期康复方案,和住院期三阶段方案。冠心病人的住院期和出院后康复方案。心脏手术后的康复方案包括术后和出院后的康复方案。起搏器植入后的康复以及设计不同运动试验方案对起搏器的工作状态进行评估。心力衰竭病人的康复方案和心衰病人运动分级评测。

骨科康复:治疗、康复一体化迈向发展新阶段

现代康复医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壮大起来的,这与“二战”后伤病员的增多及骨科治疗的发展不无关系。在欧美许多发达国家的医院都已广泛开展了骨科康复,使骨科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我国随着各家医院康复科的建立,骨科康复在许多医院得以开展。但是,相对于骨科的日新月异发展,骨科康复尤其是骨科手术后的康复尚开展得不够广泛与深入较骨科的发展相对滞后。周主任强调,目前正是发展骨科康复的良好时机:其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康复医学的需求越来越大;其二,随着越来越多骨科医师从国外学习回国,以及康复医学在治疗中的显著疗效,使骨科医师逐渐认识到康复医学的重要性,希望开展骨科康复,其三,WHO把2000年以后的10年定为“骨关节疾病的10年”。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抓住机遇,瞄准骨科康复的世界水平,把骨科康复在我国蓬勃开展起来。

周主任介绍道,骨科的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医师首先要有康复医学的理念,现代骨科疾病的治疗已经不能停留在仅仅是吃药、手术的阶段,这是“生物医学模式”的方法。在我国大城市中我们的手术设备,内固定置人物及人工关节等都与国外几乎没有差别,手术技巧也不必外国人差。但是治疗的最后效果并不是比手术而是要看病人最终功能恢复的结果。这就需要康复医学的干预,只有把骨科康复开展起来才能是我国骨科的发展真正跟上世界水平。

要开展骨科康复,需要具备定的与康复医学相关的知识及治疗设备,关节活动度训练的常用方法有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松动术、助力运动关节活动度训练、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连续被动活动仪(CPM)。康复医学科的医生讲解到,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是指由治疗师或患者自己用健肢协助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在运动创伤的康复中主要应用于关节僵硬、关节疼痛明显及关节粘连术后的患者。在不引起病情加重或不加重疼痛的情况下进行,范围尽可能接近正常最大限度的活动,动作要轻柔速度缓慢。

关节松动术则是通过治疗师进行操作的一类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方法,以缓解关节疼痛,维持或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手法。其基本于法有摆动、滚动、滑动、旋转、分离和牵拉等。助力运动关节活动度训练是指当患者主动力量不够或有疼痛时,由治疗师通过滑轮和绳索装置,棍棒等简单器械或患者用健肢施加辅助力量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兼有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的特点,其所加助力要随肌力增加而逐步减少。

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是采用徒手形式或利用简单的辅助器械如体操棒肋木绳索滑轮装置等进行锻炼。有条件时还可采用水中运动,以利用水的浮力和温度的作用,使动作更易完成。

连续被动活动仪由加拿大著名骨科医师sall发明。可以提供可控制角度速度持续时间并围绕着与关节运动轴心相一致的机械运动装置,可以防治关节伤病及制动引起的关节孪缩、粘连、促进关节软骨再生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修复还有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和疼痛的作用。

周主任强调,肢体功能的训练不只单是肌力或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而应是包含了关节本体感觉协调性、活动度、耐力、力量及速度的综合性训练,基本目标是尽力恢复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进一步恢复工作及运动能力。要关节本体感觉、平衡功能训练。据悉,关节本体感觉是包含关节运动觉和位置觉的种特殊感觉形式。它主要包括关节位置的静态感知能力,关节运动的感知能力、反射回应和肌张力调节回路的传出活动能力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前两者反映本体感觉的传人活动能力,后者反映其传出活动的能力。躯体的力学感受器视觉,前庭感受器提供的神经传人由中枢神经系统融为体,产生运动回应。这些反应由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三个运动控制水平,大脑活动脊髓反射和认知程序。

北医三院在我国率先实施骨科一康复“一体化”(team appmch)模式,开展运动创伤、骨科围手术期康复治疗后,治疗项目主要包括:膝关节交叉韧带术后康复、半月板损伤及关节软骨修复术后康复、髋、膝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跟腱断裂术后的康复及肩关节外伤踝关节外伤的康复、骨折手术后康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周围神经损伤功能康复,骨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等项目。在具体治疗过程中,运动疗法、物理治疗、作业治疗是骨科病人保守治疗的重要方法。

运动康复:帮助运动员重返赛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康复医学中心源自上世纪50年代的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康复研究室,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运动创伤康复、骨科疾病康复及心脑血管疾病康复的研究,为我国运动员及广大民众的康复做出了积极贡献,在运动创伤康复、骨科疾病康复方面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并于1999年与荷兰HvA大学合作,建立了中一荷康复医学培训中心。

据悉,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是全国重点学科,运动员的康复比一般大众要求高,这也促进了运动康复的发展。中心在运动损伤的保守治疗、手术后功能康复等方面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膝关节外伤如交叉韧带、半月板损伤、内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康复肩关节肩袖损伤,踝关节运动损伤,跟腱断裂等方面的康复已有丰富的经验和自己的特色,曾为很多高水平运动员进行过康复治疗,帮助他们重返赛场。

据悉,国际花样滑冰运动员赵宏博、乒坛名将刘国正、足球运动员李金羽等知名运动员都曾在北医三院康复中心得到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并在重返运动场后在各种比赛中取得屡创佳绩。

“腰背痛学校”――康复治疗新阶段

在高强度的现代生活,因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使用电脑,阅读书写等等造成的所谓“办公室病比比皆是。很多时候工作性质要求人们长时间坐、站立、弯腰、低头完成各种操作。聚精会神之中时间过得很快,等我们想到或可以活动一下身体的时候,往往几个小时都过去了。于是颈肩腰背的肌肉酸痛几乎困扰过我们每一个人。而且大家都知道,腰背以及颈肩的疼痛预防复发和治疗是同样重要的。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手段,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活中的错误习惯和动作,都可能使治疗效果慢慢消失疼痛,反复发作。

针对近来颈腰部慢性疼痛等疾病显著增加并有年轻化的趋势等因素,北医三院康复医学中心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在国内率先开设了“腰背痛学校”通过健康教育和功能锻炼,治疗及防治疼痛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实腰痛学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所学校,是英文“Back School”的直译,更准确地说是种理念,一种腰背痛的治疗和预防模式。它把各种原因的腰痛患者分成不同的班级,集体教授适当的医疗体操,再加以个别指导。通过运动纠正脊柱周围肌力的不平衡、强化脊柱的稳定性、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达到缓解疼痛提高功能的目的。

防治心脏疾病的方法篇6

中图分类号:R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12-0055-01

在《内经》、《难经》的思想基础上,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中从人体内部脏腑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根据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阐明脏腑疾病有先后次序相传的规律,重点论述了内伤杂病“治未病”的治疗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即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正邪是产生疾病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秉承《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思想,仲景从人与自然界密切相关的整体观念出发,强调未病之前当重视养慎,即内养正气,外慎邪风。一是节制,勿令竭乏;二是注意饮食有节.避免偏嗜;三是避免邪风、虫兽、外伤等各种致病因素的伤害,即所谓“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忏经络……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遣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未病之时,内养正气,使气血流畅,阴阳平衡,外慎邪风,内适起居行为,使人顺应自然,与客观环境相协调,抗病力强,虽有不正常的气候,亦不会伤人致病,即《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谓“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反之,若五脏元真之气衰弱,营卫失调。抗病能力减弱.则易遭受“客气邪风”的侵袭,导致疾病发生,《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2 有病早治

若一时不慎,感受病邪,疾病发生的初期,就应及早采取措施,积极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这属于治未病的另一层含义。《金匮要略》云“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以免病邪深入,病情加重,使患病之体早日康复,此即强调疾病的早期治疗,它体现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治者治皮毛”的早期治疗观点。又如肺痈“始萌可教,脓成则死”,强调早治者预后良好;再如“欲作刚痉”、“欲作奔豚”,在疾病将发未发之际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减轻病痛,缩短病程。另有云“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为胸痹轻证的证治,而仲景却设二方以治之,可见仲景对疾病早期治疗的高度重视。

3 既病防变

防治心脏疾病的方法篇7

【关键词】 中医学;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不治已病治未病”这句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再由《难经》里说:“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脾气,无令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未病是指无病状态,病而未发,病而未传多层涵义。关于“未病”其内涵及外延十分丰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下面就分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以及调节健康状态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 未病先防

1.1 健脾 治未病首先是未病先防,其具体措施是健脾。脾主四肢,统五脏,即脾胃为后天之本,又为诸病之源,也是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均信赖脾胃,脾健则四脏皆健,脾衰则四脏亦衰。也就是说脾统四脏,脾有病,必涉及四脏有病,亦必须养脾,故脾气充,四脏均旺盛,脾气绝,四脏必病,凡治四脏之疾者,必养脾胃。总结脾与四脏其关系,突出了治脾胃的主要意义,换言之,脾是健康之本。

1.2 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化化之源。脾性至阴,五行属土,系水谷之海,化生气血,而人的生活动力以脾胃化生的气血为物质基础。脾运化水谷,胃纳之水谷,吸收精微上输于肺而化为营卫之气,《素问・痹论》曰:“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藏,络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盲膜,散于胸腹。”而宗气的生成亦离不开脾胃,《灵枢・邪客》云:“五谷入于胃,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损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脾胃资生之气,而血液由营气和津液合和而成,由脾上输于心肺灌注脉中,化赤而充养,而营气和津液均源于水谷精微,故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正如五介宾所说:“血者,水谷之精气也,源源而来,而实生于脾。”

2 既病防变

2.1 脾弱则易发病 有终必有始,有始必有终。空间中寓时间,时间中亦寓有空间,时间与空间是辩证统一的。与时空相比中医学更重视时间,亦即动态性,过程性,此乃“上守神”之意。时间是通过气化来实现的,气化的形式,即升降出入表现为空间概念。“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亚疾病能否发生转归,正气的强弱是关键,决定正气不足产生疾病的重要条件,而正气也源于脾之生化的水谷精微,亦即李东垣所论的胃气元气。胃气和元气的盛衰,又与脾之功能强弱有内在联系,脾旺则正气充盛,脾弱则正气不足,因此,“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从空间上看,亚疾病具体发生于哪个脏腑,也与脏腑本身的正气强弱有关。脾胃为后天之本,充养全身,脏腑局部正气亏,亦与脾藏有着密切的联系,疾病发生以后,从时间上讲,其发展变化也是以正气强弱为依据的,正气强,则亚疾病向着健康方向发展,正气弱,则为功能性的疾病向着器质性疾病方向发展。因此,脾的功能失常是诸多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源和始终。

2.2 阴阳平衡自和 阴阳平衡自和是治未病中的一个法宝,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动力和趋势。对于生命体来说,阴阳自和是生命体内的阴阳二气在生理状态下的自我协调,在病理状态下的自我恢复平衡的功能。阴阳自和的概念,在古代哲学著作中,最早见于东汉王充的《论衡》,在中医学著作中最早见于东汉张机《伤寒杂病论》。“阴阳自和”的思想由来已久,这种哲学思想渗透到中医学中,用以类比人体内的阴阳双方认为人体阴阳之气的运行也致协调有序,方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3 “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

3.1 “治未病”即是调节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非健康非疾病的状态,是由健康自疾病转化过程中的一个过渡期,在这期间没有明显的疾病,但出现精神活动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个状态不能及时纠正,则容易引起各类疾病。中医学认为,亚健康状态属于“未病”范畴。中医治未病方式各种各样,常用针灸、穴位敷贴、食疗、保健,选择于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因人而易,因疾而易,选择应用。

3.2 调理情志即维持心理健康 中医学在问诊中,医生通过患者自诉,再与医生交谈,对患者提出问题的解答,对患者交待医嘱时要患者对饮食、起居、环境,保持适应为变。为患者解决疾病的疑问,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中医学主张对患者“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先必治神”的重要性。医心为先,治神为本。此外,中医学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五志”,常用来指导调节情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即根据《黄帝内经》“悲胜怒,喜胜悲,恐胜喜,思胜恐,怒胜思”创造性地运用以情胜情的心理制约和调理方法。

防治心脏疾病的方法篇8

“糖心病”的名称

有人问,“糖心病”的全名是什么?最早于1972年在国外有人提出“糖尿病性心肌病”的说法,我国已故的著名专家钟学礼教授也主张此提法。主要指因糖尿病引起的心肌、营养心肌的微血管以及心脏的自主神经等病变。就像其他内分泌疾病可引起特异性心脏病,如甲亢性心脏病一样,糖尿病也有其独特的心脏病,即糖尿病性心肌病。可是这观点受到一些心脏病专家的反对,他们认为糖尿病患者发生的这种病变,是冠心病的扩展,不必另立名称。

近年美国心脏学会提出,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疾病,两者是等危症。我国学者也同意这个观点。因为,据国外统计,初诊糖尿病患者和全部糖尿病患者中有心血管并发症者各占25%和50%以上。而我国住院的冠心病患者中,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者高达76.9%。而且我国冠心病发病率较国外低,脑血管病发病率较国外高,由此可见,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有密切关系。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概率比非糖尿病者高3〜5倍,45岁以下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脏病的比例较非糖尿病者高10〜20倍。实际上,糖尿病患者有60%〜80%最终死于心血管疾病。

治病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因此,糖尿病患者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就解决了一大半预后问题。所以从“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疾病”这个意义讲,“糖心病”指的是“糖尿病性心脏病变”,包括冠心病、心肌病等在内。作为病人,不必计较这些学术上的名词不同,反正得了糖尿病就应警惕心脏是否有问题,要同时防治糖尿病和心脏病。

怎样知道有“糖心病”

上述糖心病包括冠心病在内,因此,本期有关冠心病防治的许多材料都适用,最简单的就是作心电图,遇到心悸、心痛等情况及时请心内科专家诊治。

除此以外,糖尿病患者有下列情况也应注意:(1)安静时心跳快。早晨醒来尚未起床时,自测脉搏如>90次/分,就要找医生诊治。这可能是心脏的自主神经受长期高血糖影响的结果。(2)性低血压。指快速从卧位改变为立位时引起的低血压。如起床动作太快,感到头晕、眼前发黑等。也可能因自主神经改变引起。(3)不典型心肌缺血症状。因有糖尿病,心绞痛可能会不典型,甚至无痛,因此,常得不到及时治疗而增加了危险性。所以糖尿病患者有各种症状时,都要想到糖心病,查一查心脏。

“糖心病”如何防治

糖尿病的发生在血糖处于正常偏高值时,可能已经开始了。而心血管病变很可能是同步的。因而预防糖尿病的许多措施,实际上也预防了心血管疾病。如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坚持适当的体力活动及健康饮食,如减少饮食热量,减少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荤油),多吃蔬菜、水果、豆类、粗粮、鱼虾等,还有戒烟,控制体重、腰围。

已经有了糖尿病,要延缓糖心病的发生。除上述生活方式外,更应用各种药物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及血脂。近年研究明确,严格控制血糖可减少微血管并发症,但对于大血管并发症,还一定要严格控制血压及血脂。对于超重或肥胖者一定要把体重降下来,把腰围缩下来。此外,为了抗血小板凝聚,可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如75毫克/日)。对有高血压及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建议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各种药物都应在正规医师的指导下应用。勿轻信广告、偏方、保健品和各种似是而非的道听途说。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