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数字教育系统8篇

时间:2023-06-25 09:21:27

数字教育系统

数字教育系统篇1

关键词:学前教育 教学能力 数字教学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052-02

近年来,关于学前教育方面的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尤其是相关幼儿园中虐待儿童、校车事件频发,一时间把学前教育推到了风口浪尖,人们关心学前教育的规范性管理、更加呼吁加强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教育。作为我国培养未来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各类院校,必须认真研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怎样的专业素质,更应探索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

1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在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工作主要集中在各级师范类院校,目前已形成了中职幼儿师范、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师范大学等多个院校级别,专业结构也形成了由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组成的立体式培养。近年来,各地又在探讨培养初中起点的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当然,各个层次的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当前我国在学前教育领域仍然缺乏大量的专业教学工作者,因此,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依据相关文献研究和实际调查,综合概括出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

1.1 基本素质与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当认真贯彻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身体素质,对幼儿教育事业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沟通与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一门及以上外语并能进行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

1.2 专业素质与能力

(1)具有从事幼儿教育的专业素质与能力:①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②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能力。③能够开展正常教学活动的能力。④能够创设和利用适合儿童发展环境的能力。⑤应急事件处理与教育的能力。⑥具有教育创新能力。⑦组织和管理能力。

(2)具有一定的文艺素养与能力。

(3)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4)具备一定信息技术能力。

(5)具有与国外学前教育合作交流的能力。

2 数字化教学系统的功能

数字化教学系统是指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数字化传输和存储手段建成的,集教学、学习、实践、考试、评价、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教学系统。国内外在这方面已有十几年的应用研究,并且已总结出很多教学方面的经验与理论,实践证明数字化教学系统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有着强大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科学化管理功能

数字化教学系统是集教学管理、学生学习、考试、评价与管理等于一体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它能有效组织与处理各种资源,使得各类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2.2 教学资源的制作与管理功能

数字化教学系统中的数字教学资源开发系统、视音频录制与转播系统等均可以随时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师生制作和开发所需的教学资源并以先进的网络化管理方式进行存储与传播,丰富了师生的教学资源。

2.3 教学创新功能

数字化教学系统提供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师生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进行综合式教学与学习,为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3 应用数字教学系统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实施方案

3.1 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

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的是职业认同感,因为它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从事该领域工作的前提,如果学生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不感兴趣、不热爱儿童、不能正确认识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等,就会对所学专业产生否定、厌恶情绪,继而会导致后期的厌学,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带来隐患。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可通过以下方式。

(1)应用专业职业性格分析软件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根据结果分析,可在今后的培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培养工作。对于不适合从事该专业领域工作的学生,经过确认可依据个人意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学习。

(2)在日后的相关课程教学中应用现代媒体传播有利于学生职业情感培养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诸如儿童教学的图片与视频、优秀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题报告等。

3.2 专业知识的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如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展开有效的教学,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是必备的。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卫生保健与健康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以及幼儿音乐、幼儿美术、钢琴舞蹈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等。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建议通过以下方式培养。

(1)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教应与学生的学相互结合起来,尽可能地应用数字化教学环境。比如应用数字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基础理论知识用实际的案例视频或动画等方式展现出来,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接受;课堂教学课与网络教学、远程视频教学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便于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

(2)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类教学技能的培养。在教师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应用现代数字视音频摄录技术,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情况全程摄制下来,并上传至数字化教学系统的网络服务器中,学生可以通过下载或点播的方式观看,便于学生在课堂或课后对相关的技能要领反复学习,以达到教学能力要求。

3.3 专业教学技能的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教学技能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综合技能。因为,幼儿的教学不同于小学、中学、大学等其他层次的教学工作,幼儿园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学与幼儿的生活管理是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它对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非常高,既要懂得基本教学活动的实施,还要具备相关儿童心理活动掌握与突发事件处理的能力。对于专业教学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建议通过以下方式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于教学技能的学了教师在课堂中教授外,可以应用现代化的数字微格教学系统加以训练,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理论学习与基本操作

数字微格教学系统有其自身的操作流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教学实践之前应当由实践操作人员进行短期的理论与操作培训,以便能够灵活应用微格教学系统开展教学能力训练。

(2)专项技能讲析

完整的教学过程有很多教学环节,而且每个教学环节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策略等,在实施微格教学技能训练之前,指导教师应当将各项教学技能的含义、应用方法及技术要领等详细地对受训学生进行剖析。

(3)教学系统设计

确定了某一项训练技能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感兴趣的某一课题进行系统化的教学流程设计,并撰写微格教学教案,教案力求详细、完善,以便提高训练效果。

(4)教学实践及全程记录

完成教学系统设计并撰写好微格教学教案,通过指导教师的审核后,就可以安排听课、评价等人员共同实施教学技能训练的实践过程并作全面的视频记录,以便为后期的评价和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提供完备的视频依据。

(5)受训视频观摩及评价

受训学生完成教学实践活动后,可以通过观摩受训视频进行综合评价,受训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其教学技能进行改进,以达到熟练掌握各项教学技能的目的。

4 结束语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关乎其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成功与否,在教育信息化程度日益完善的情形下,各类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院校与机构应当积极开展利用数字化教学系统进行学前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应用与研究,为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湖北 十堰 442000)

数字教育系统篇2

【关键词】数字健身教学系统;学生;体育锻炼;能力;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3-0094-02

一直以来,人们都倡导每天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体育锻炼,尤其是在校学生,更应该注重进行一定程度的体育锻炼,因而就开设了相关的体育课,并且每天都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学生做操、运动,帮助学生锻炼,保障其健康成长。但是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与参与度极高,但是对于体育课的热情比较低,甚至出现不愿意上体育课的现象。这与学生对于体育基本知识、概念认识不清有着一定的关系。随着科技的发展,可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字健身教学系统来帮助学生认识相关的体育概念,进而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

一、我国体育课程的教学现状

1.学生欠缺体育锻炼的知识

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体育课上任何行动都被限制、束缚住了,变得不自由,这归根结底是由于老师教学方法的不妥当而造成的。与此同时,迫于升学的压力,学生每天有很多的文化课作业,因而对于相关体育知识的学习较少,缺少相应的体育锻炼,进而导致肥胖率上升、视力不断下降、耐力素质指标持续下滑,等等。

2.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方式过于陈旧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学仍旧秉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与内容过于陈旧,学生没有强烈的兴趣,因而也就不想上体育课。据此,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需要利用现代化技术,对相关的体育活动内容、方式进行创新,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与品质。

3.关于发展学生体育锻炼的研究比较少

由于受升学压力的影响,老师、学生、家长都对体育锻炼不重视,同时相关的研究资料也比较少,研究的内容多为锻炼的行为习惯、方式方法、兴趣、动机、意识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其广度与深度远远不够。因而,教师在开展相关的体育活动时,没有较多的参考资料与理论予以支撑,体育教学的创新难度比较高。

二、数字健身系统的基本应用依据

利用数字健身系统来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是解决学生对体育课程参与度不高的重要方法措施,其基本的应用依据如下。

1.学生缺乏对体育锻炼基本知识的掌握

就目前而言,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是不喜欢参与体育课程的现象逐渐突出,这与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方式有着极大的关系。在体育课中由体育教师对课程教学进度和时间进行一定的控制,使得学生在参与体育课程活动学习中难以进行自由随性的运动,并从中获得乐趣。据此,想要对体育课程教学状态和教学格局进行有效的转变,就需要引入数字健身教学系统,并对学校体育教学提供充分的实践助力。

2.致力于实现体育课程的形态创新

2011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提升我国青少年人口群体基本身体素质水平,同时还为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思想,进而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与提升。对此,为了有效地改善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工作难题,需在引人数字健身教学系统的前提下,对相关的体育教学工作的方法进行一定程度的更新与变革,增强体育课程的趣味性,最K帮助学生提升体育锻炼的能力。

3.实现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与兴趣的培养

近年来,数字健身教学器材及相关健身技术的发展。给数字健身器材以及基本的体育健身知识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的联合使用提供了充足的实现空间,而数字健身教学系统作为校园体育教学工作的辅助与补充措施,对我国现代体育教学事业的稳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推动意义。

三、数字健身教学系统的实践研究分析

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是运用数字健身系统.发展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

2.研究方法:调查数据分析法

3.实验对象:某市初中二年级200名学生

4.实验器材:数字健身教学系统

数字健身教学系统是随着数字健身器材及相关的健身技术的发展,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融为一体并应用于学校体育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学到科学、合理的健身知识和技能,进而不断地完善学生体育科学素养和能力。其数字健身教学系统的结构如图1。

利用该系统,教师可以对学生健身与锻炼的信息进行存储与管理。与此同时,学生可以利用其局域网进行交流与互动,进而使其体育锻炼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还能够学习到相关的体育知识,掌握科学、合理的健身技能与方法。

5.调查结果

通过对这200名学生进行数字健身教学系统的教学其学生的前后体育锻炼的目标变化情况如下表1、表2。

数字教育系统篇3

关键词:多校区;教育管理;非对称加密;数字签名

中图分类号:TP31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4-0000-02

Discussion about Multi-campus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Non-symmetric Encryption and Digital Signature Technology

Huang Hongwei

(Applied Technology School of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408000,China)

Abstract:Multi-campus educ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greatly reduces the running cost of multi-campus university and enhances the work efficiency.In the system,coordination between every department seems especially important.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re of the system,i.e.non-symmetric encryption and digital signature technology.

KeyWords:Multi-campus;Educational management;Non-symmetric encryption;Digital signature

多校区教育管理系统不但可以完成校区之间的基本教学管理,还可以完成校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协作管理。大大降低校区间协调成本并提高办公效率,特别是在归一化的整体行为中,运行成本和效率显得十分重要。

多校区教育管理系统主要采用异步协同方式来完成各校区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异步协同方式较多,考虑到网络运行和易于交流,目前流行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采用电子邮件作为主要的协同通信方式。多校区教育管理系统中,每个部门会被分配一个邮箱,每个部门中的每个注册成员也都会拥有一个私有邮箱。使用规则是:每个部门的所有注册成员都可以阅读该部门的公有邮箱的内容,但不能作任何改动;只有该部门指定的特殊成员(如教学办主任或教学秘书),才有修改其内容的权限。而对于部门成员的私有邮箱,除了其本人外,其他任何人都没有操作私有邮箱的权限。

在多校区管理系统中,部门之间频繁传递电子公文,既需要验证其来源的真实性,又要防止随意修改。为了鉴别公文真假,目前传统的方法是,要求相关人员和部门在纸质文件上亲笔签名或加盖部门公章,起到相互认证、核准和生效的作用。但在多校区间进行电子公文的传送,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在大多数多校区教育管理系统中都会引入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本文就针非对称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的核心问题如下探讨。

一、非对称密钥加密技术

数字签名技术可采用对称和非对称密钥加密算法。本文主要就非对称加密技术作讨论。非对称加密技术又称为公开密钥加密技术,其思想是由W.Diffie和Hellman在1976年提出的。非对称密钥密码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每个用户保存着一对密钥即公开密钥(PK)和私人密钥(SK),它的加密解密过程采用两把密钥,用公开密钥加密,私人密钥解密;或者用私人密钥加密,公开密钥解密;其保密性特点在于即使知道公开密钥和算法,要确定解密密钥,也是绝对不能做到的。

多校区管理系统中非对称加密算法的主要实施步骤:

1.每个通信方(包括个人和部门)都拥有一对将信息进行加密解密的密钥体。

2.通信方(包括个人和部门)都要将自己的一个密钥公布,即公开密钥。

3.另一把密钥是私有的,需要用户保密,即私有密钥。

4.在加密解密时,这对密钥体中任何一把都可以用作加密密钥,而另一把用作解密密钥。

二、数字签名技术

数字签名以对称和非对称加密技术为实现基础,主要分两个步骤进行:数字签名和签名验证。

(一)数字签名

1.电子信息发送方对要签名的某文档采用某种特定的算法(如Hash算法)进行运算,得到一个结果(即字符串),称为消息摘要。

2.然后利用RSA算法和私钥加密消息摘要,生成数字签名。

3.这个数字签名追加到生成消息摘要的原文档,并作为附件和原文档一起发送给接收方。

(二)签名验证

1.首先,电子信息接收方收到发送的原始文档中后,用相同的算法计算出新的消息摘要。

2.其次,再用发送方的公用密钥解对文档附件的数字签名进行解密,这将会得到原来的消息摘要。

3.比较两个消息摘要,如果匹配,该消息是完整且真实的。如果不匹配,消息已被更改且是不可信的。这样的签名方法是符合可靠性原则的,即:签字是可以被确认和无法伪造的,文件被签字以后是无法被篡改的,签字具有不可否认性。

数字签名的过程见图2所示。

三、结束语

数字签名技术为多校区各部门间通过网络传输文档的真实有效性提供了技术支持,并为用电子方式签署和加密文件提供了一个安全和便利的方法。不但体现了信息传输的及时快捷,也更能体现信息的保密和完整,从而大大提高多校区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效率,降低办学成本。

参考文献:

[1]李海平,李天芹,李沛.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9:82-85

[2]张勇.xml数字签名技术及其在JAVA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2003,9

数字教育系统篇4

纵观国内的数字校园建设,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学校自主建设,一种是区域统筹建设。学校自主建设模式是由学校自主申请经费进行重点建设。其优势在于学校很容易掌控实际需求,突出自身办学特色;缺点是难以实现数据和资源的区域共享,易形成重复建设导致资金浪费。区域统筹建设模式以区域资源和数据共享为目标,兼顾区域教育理念和学校的特色。其优势在于易统一数据标准,实现区域共享;减少重复投资,降低建设成本;实现区域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大兴区的数字校园建设采取区域统筹建设模式,并力争向“云数字校园”目标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区域统筹建设模式虽然有诸多好处,但对区域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管理能力和区域教育信息中心的整体架构设计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在建设初期,就要非常注重建设完善的组织机构、有效的管理制度、可持续的保障政策、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区域统一的数字校园基础架构。

下面就我区在数字校园区校共建模式方面的思路和经验与大家共享。

一、降低投资风险,确保数字校园建设成功

因为投资有风险,所以建设需谨慎。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有时候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却因为技术设备的快速更新,而必须面对“推倒重来”的窘境,造成资金、资源浪费。因此,我区在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工作时,首先考虑降低投资风险、确保项目成功的问题。

第一步,构建数字校园区域统筹的组织机构,即大兴区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区教委主管教育信息化、财政建设中学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三位副主任联合担任;成员包括区教委中教科科长、小教科科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和主管中教研、小教研、信息中心的三位副校长等。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数字校园建设进展情况工作汇报。

第二步,落实区级实验校评选制度,确定实验学校评选原则和工作流程。评选原则包括自愿申报、兼顾城乡、优中选优。工作流程包括学校申报、统一培训、方案评审、下校调研、校长答辩、确定名单。在评选过程中,我区积极组织申报校进行方案设计培训,并开展对申报校的下校调研活动,测试申报校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进行方案评审和校长答辩。最终,确定了大兴区第一批数字校园实验学校,共计16所,其中包括市级数字校园实验学校7所、区级数字校园实验学校9所。实验学校名单确定以后,由大兴区教委《关于推进大兴区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的指导意见》(京兴教发[2014]24号),予以政策支持。该文件包含四大重点内容,一是确定大兴区“十二五”期间的数字校园建设目标,即建50所数字校园。二是确立大兴区教育信息化五级认证评价体系。三是制定大兴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分级认证评价方案。四是大兴区数字校园项目立项和资金管理办法。

通过上述措施,我们有效降低了投资风险,确保了数字校园建设成功。与此同时,制定了大兴区数字校园“十二五”建设目标:到2015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区中小学的信息化教育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实现全区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依据数字校园五级认证评价方案,全区中小学:至少50%学校通过数字校园一级认证;至少30%学校通过数字校园二级认证;至少20%学校通过数字校园三级认证;至少10%学校通过数字校园四级认证(数字校园示范学校)。

二、大兴区数字校园区域统一基础架构建设成果

经过两年的论证,我们发现只有统一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架构才能保证数字校园进一步走向“云端”。为此,我区首先统一了用户管理和实名身份认证系统。利用权威数据建立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实名信息和实名账号,实现账号全区统一;全面解决区校两级应用的统一身份认证,实现单点登录;利用数据互操作技术,实现区校两级平台无人值守的数据自动同步,为后续各种应用的建设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通过统一应用管理系统、消息管理系统、存储管理系统实现了个人门户系统的统一。

1.统一应用管理系统

2014年3月底,大兴区的“应用商店”正式上线。“应用商店”是所有已开发应用的数据中心,区信息中心和学校都可以在应用商店挑选并添加应用,教师可以在这里浏览所有区、校两级应用,查看应用介绍,并将其添加到个人应用中心。值得一提的是,应用管理系统实现了学校“零部署”的“云服务”架构设计,降低了数字校园的总体建设成本,统一了基础数据标准,为进一步建立全区统一的消息管理系统奠定了基础。

2.统一消息管理系统

建立了全区统一的消息数据中心,消息中心提供标准消息推送接口,汇聚所有第三方应用系统的消息数据,向用户提供集中、统一的消息推送服务。这其中包括三种推送方式:(1)通过校园通(即时通讯)系统与消息中心的整合,实现了客户端消息门户。(2)通过个人中心与消息中心的整合,实现了Web消息门户。(3)通过智能手机和短信平台与消息中心的整合,实现了移动终端消息门户。

3.统一存储管理系统(2014年争取实现)

现阶段,大兴区正针对该项目申报经费预算并进行整体设计。统一存储管理系统是想为全区教师建立“个人文件柜”,让其成为教师的知识仓库。我区将进行以下3项工作:(1)在云存储的基础上实现全区教师的统一存储管理。(2)为每一位教师提供海量的云存储空间(云盘)。(3)为区级资源共享提供更加优质的基础环境。

通过以上工作,大兴区就可以实现个人门户系统的全面统一。个人门户是用户使用数字校园的入口,其质量和用户体验直接影响到数字校园的成果转化。

除此以外,我区统一了数据互操作系统,现已实现以下成果。(1)实现了各学校CMIS数据的共享和应用;(2) 实现了CMIS系统与校级认证系统无人值守的数据同步;(3)实现了校级认证系统与区级认证系统无人值守的数据同步;(4)实现了校级认证系统与校级OA系统无人值守的数据同步;(5)实现了区级认证系统与校园通系统无人值守的数据同步;(6)实现了区级认证系统与网安审计系统无人值守的数据同步;(7)建立了教师实名信息、组织机构等基础数据规范和数据,为区、校两级的数据共享建立了标准。

三、大兴区数字校园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成果

一谈到信息化管理,大家可能就认为是要做一个大型网站或者OA系统,其内包含排课系统、考勤系统、校车管理系统等。其实远没有这么简单,为构建完备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我区针对日常管理平台、软件进行了细致地分类,将大兴区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划分为基础管理平台(OA办公系统等)、具体业务管理(教务、工资管理系统等)以及教师沟通交流(电子邮件、即时通讯、手机短信等)三大类。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打造,大兴区取得了多项信息化管理成果,建成了区级OA协同办公系统、电子公章系统、校园通系统、电子邮件系统等,全区的各数字校园实验学校也统一部署了校级OA办公系统。

1.区级OA协同办公系统

该系统内包含1 800个公共账号,主要用于区教委的行政办公工作。举一个简单例子,以前负责公文流转的工作人员为完成一份区教委的公文批判单需要到很多部门进行审核,工作非常烦琐,也非常费时。自从区级OA协同办公系统建成后,这项工作就变得非常方便了,各部门审核人员只需要“点几下鼠标”就可以轻松完成整个流程。区级OA协同办公系统运行3个月便起到了高效、绿色、低碳的效果。

区级OA中已经实现的表单流程包括:大兴区教委公文审批单、大兴区教育委员会公文批办单、教委书记主任办公会议题会签单、教委公章使用申请单、领导干部离京外出审批单、社会大课堂活动审批单、学校群体活动审批单、数字校园项目立项审批单,共8项。

2.电子公章实现普及应用

大兴区教委在区级OA办公系统基础上,全面推广电子公章,为全区所有教育单位制作的电子公章,清除了无纸化办公的最后障碍。

3.校园通系统

在管理信息化体系中,校园通的作用重点体现在即时通讯功能的应用上,它是教师的协同工具,实现了教师之间的实时交流和文件共享。

4.全区统一办公电子邮件系统

电子邮件系统是重要的教师协同应用系统,大兴区教育网电子邮件系统与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和校园通系统实现整合,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电子邮箱,可以通过校园通客户端单点登录进入个人邮箱,用户体验方式与QQ邮箱相同。

5.各实验学校部署校级OA办公系统

OA协同办公系统是数字校园一级认证的必选项目。我区的16所数字校园实验学校都已部署了校内的OA办公系统。2014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在这些学校推广OA办公系统的应用,进行应用模式研究。

四、大兴区数字校园建设经验和成果总结

我区近两年在数字校园建设方面的经验包括两方面:一是区校共建模式的探讨,这种模式能够很好地降低投资风险,保证投资的高效利用;二是探索出了数字校园建设的方法论。区校共建模式前面已经详细介绍了,下面重点介绍数字校园建设的方法论。

所谓数字校园建设方法论就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认识数字校园、建设数字校园和处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方法论共有两种,一种是技术路线的方法论,另一种是实践路线的方法论。

技术路线的方法论指从技术的角度去阐述数字校园建设的方法、步骤,解决以往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规避由于应用系统重叠、数据不规范、账号不统一、系统间无法交互等所带来的建设风险。

大兴区数字校园基础架构建设方案由大兴区教育信息中心统一设计,各实验学校参与论证,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和研究,已取得显著成果,基础架构实现了六个统一。这是迈向“云”数字校园、“云教育”的关键一步,是迈向大数据应用服务的关键一环,是我区在全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实践路线的方法论是要解决数字校园“是什么”和“怎么建”的问题。我区对数字校园建设做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为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我们将数字校园建设内容按难易程度分级,形成大兴区数字校园五级认证与评价方案(以下简称“五级认证方案”)。第一级是数字化管理,这部分内容是最容易推动的,只要有行政驱动就能很好地完成。第二级是数字化教师发展。人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高精尖”的仪器设备都需要人来操控,因此只有提升人的素质,才能保证设备的高效应用。第三级是数字化学生发展。第四级是数字化课堂教学。第五级是数字化远程教育。

“五级认证方案”作为数字校园建设的立体模型,理清了建设脉络,统一了思想,使“数字校园”这一概念由抽象变具体,为学校开展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步骤,避免了盲目建设和“追风”,为区域教育信息化的长远发展夯实了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大兴区数字校园“五级认证方案”的建设模型是国内最早提出的数字校园解决方案,是从建设到应用,再由应用到评价最全面的数字校园解决方案。

为解决“怎么建”的问题,我区采取了4项措施。

(1)通过区校共建模式将数字校园建设的风险共担。区信息中心做好顶层设计和基础架构建设,将涉及全区管理者、教师、学生的应用作为区级应用(公共服务),申请专项资金进行建设,避免重复投资。学校负责做好校级特色应用建设,保证各校特色鲜明地开展数字校园建设。

(2)为数字校园建设提供可持续的经费保障政策。大兴区教委为区级数字校园实验学校拨付建设启动经费,启动经费主要用于一级认证中数字校园基础架构和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当启动经费执行完成后,实验学校仍然可以通过项目立项审批流程,继续申请数字校园建设专项经费。对学校提交的项目立项申请,由区教育信息中心组织专家进行论证,通过论证后方可立项;对于通过立项的项目申请,区教委按照项目预算给学校拨付专项经费。通过项目立项和资金申请、审批管理制度,保证了数字校园建设资金能够持续投入,使想发展、有积极性的学校得到强有力的资金保障,确保建设项目的及时落地。

(3)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双认证工作,着眼于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素养的提升,考试内容围绕市、区、校三级应用,重点考核教师对各应用系统的掌握与运用,保证了巨额资金建设起来的各种应用系统、设备设施能够得到有效利用,降低了投资风险。

(4)科学的评价机制。依据“五级认证方案”,针对每一级认证制定了详细的评价指标,这里面既有每一级要实现的建设目标、主要任务,还有教师能力认证的指标,最终形成了大兴区数字校园五级认证评价体系,实现了分级建设、分级评价。评价指标清晰明确、操作性强、指导性强,把以往的结果性评价变为过程性、自主性评价,使学校成为评价的主体。

纵观国内数字校园建设,多则上千万元,少则几百万的巨额投入,有些甚至建完了又推倒重来,致使资金大量浪费。大兴区数字校园建设通过区校共建模式,统一区域基础架构,实现了标准化部署。每所实验学校建设经费投入100万元,解决了其他区域学校几百万的建设项目。不仅如此,大兴区的建设模式极具生命力和可复制能力,通过实践证明未来第二批数字校园启动,在区级“私有云”的基础上,每所学校的数字校园一级认证的建设经费只需50万元,极大地降低了投资成本,建设周期也将变短。

数字教育系统篇5

【关键词】信息化 数字化校园 高职院校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数字化校园建设如火如荼。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几乎所有的高校便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校园网,各个职能部门都基本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管理。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使各个管理部门任务越来越繁重,不仅增加了工作量,更增大了工作难度,管理手段落后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推动力。

一、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概念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数字化校园是泛指没有围墙、网络化的、数字化的、虚拟的校园。狭义的数字化校园就是指:学校凭借现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搭建学校网络化环境,信息化应用系统和平台,建设信息化应用终端,充分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将学校各类资源、信息数字化,实现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通讯交流、后勤服务,教研科研网络化、数字化、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由传统教育向数字技术平台教育的转变。数字化校园的外延是建设数字化的校园环境,包括数字化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应用环境。数字化校园的内涵是实现学校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的根本改变。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

(一)教学应用终端建设。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多功能教室建设,教职工计算机准备(或教师备课系统)建设,功能室多媒体建设,数字化实验室建设,通用技术室建设,图书馆信息化(含电子阅览室)建设,会议室多媒体建设等。教学终端建设,各学校可依据学校规模、办学条件、经济状况,因地制宜进行。

(二)校园网络系统建设。学校通过有线、无线或有线无线相结合的方式建设覆盖学校办公、教学、生活等主要场所的校园网络,并宽带接入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登陆教学平台进行在线学习,或者登陆电子图书馆系统阅读电子图书和期刊杂志,或者登陆网上考试体统进行在线考试等。

(三)信息化功能系统建设。主要包括校园电视台、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校园完全监控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

(四)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是全校教职工信息化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培训,使之适应学校数字化校园应用创新的需要,其中信息技术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五)信息化应用系统及平台建设。应用系统及平台是支撑学校信息化应用的核心。他包括学校教务管理系统、教师、学生评价系统、学籍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校产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教学支撑系统、学习交流系统、资源应用系统等等。学校可建设一个综合管理平台,将各类应用系统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意义

数字化校园全面建成后,学院功能、服务范围将得到自然扩展,使学院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突破传统的概念,延伸其内涵,成为一个可以覆盖全院各方各面的完善的数字化校园。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的实现,将为学校带来如下的意义:

(一)创造新的教育和工作模式,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数字化校园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活动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处理大量的管理数据,提高了教、学、管的质量和效率。

(二) 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数据的集中和共享。数字化校园将信息技术融于教育的各个环节,通过全校所有部门的信息编码统一,使学校的所有信息能够实时自动的互连互通,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和利用,将学校内部相对独立分散的网络应用系统,进行了统一整合,有效地实现数据共享,消除对数据的重复管理、数据冗余以及数据不同步的问题。学校各个部门分别管理自己业务的相关信息,数据采集入口唯一。所有信息实现共享,当某个部门需要用到其他部门信息的时候,可以直接从网上获得,这样就避免了多部门的重复劳动,节约了人力成本,保证了数据的标准化存储。

(三)创建新型的学习环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校作为知识传授场所的功能存在一定的限制,而数字化校园建设能够更好的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文化氛围,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研究,终生求知的能力上,促进身心健康,提高自身素质。并通过互联网与外部世界、以及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建立十分广泛的而又深刻的联系,让学生生活在一种准社会的实践环境之中,互相接触、互相交往、互相启发、互相讨论、互相帮助,思想的火花不断并发,不断碰撞,不断整合,从而为开发人的潜能和实施个性化培养创造条件。

(四) 建设和充实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平台,为信息化教学、远程教学与管理提供技术和资源基础。数字化校园建设以信息资源与信息服务为核心内容,实现数字化的学习、教学、科研和管理,创建数字化教学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与管理的网络化、远程化、智能化,大大拓展了学校的概念,为学校的跨地域传播知识和远程业务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五)各级领导管理决策数字化,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通过对各类数据的数字化处理,使领导者最大限度地拥有管理资源,能够集中集体的智力、智慧,便于明确决策目标,论证决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正确决策提供必要支持,进一步体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透明化。

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硬件加软件的建设过程,而是一个教育系统工程,应更加注重其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数字化校园如何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如何在信息环境中受益?这应是教育信息化今后继续研究和努力的方向,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最根本的目的。数字化校园给人们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将会有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陈厚峰.给数字化校园正名[J].计算机教育,2004,6:44-45.

[2]赵先民.构建数字化校园环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3,(9):43-44.

[3]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2-19

数字教育系统篇6

关键词:在线教育;数字出版;教学资源;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3-0024-02

处于互联网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在线教育和数字出版应运而生,不断挑战传统教育的教学体系,颠覆传统的新生事物给教育领域带来改革创新的新风。在线教育和数字出版的结合,创新推出数字化教学理念。数字化教学理念在满足市场所需,顺应时展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如何建设与管理数字化教学资源,成为牵动教育使命的重要课题。

一、在线教育理念下的数字出版教学理念

数字出版冲击着传统印刷出版业的运行模式,传统出版印刷教育理念进一步调整与改进,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传统出版形式的变革,二是传统教育理念的变革。

1.培养具备新式思维能力的多栖人才

如今的数字出版是综合媒体多栖平台――出版物融合多种媒介平台,不再受限于单一的固定的平台,用不同的方式,如纸质媒介、电子媒介、网站媒介等,迎合不同的群众与媒体的口味[1]。这就对数字出版从业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能够从不同的层面,如传统技术层面、新数字时代层面等来看待出版和发行出版。面对数字出版,有自己的解析与认识。要让数字出版教育的理念与模式推陈出新,从业者必须自己先跳出来,不局限于以印刷传播为主的教育理论的公式,更不拘泥于工程体系的古板模式,总结归纳出全新的以传统印刷教育理论为基础,创新性结合数字化编辑、数字化传播的特点,优化传统固定单一教育理论的模式,建立出依附于多种传播渠道的新理论和新模式。与之相适应的全面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具备市场勘察能力,选题精准能力,数字化创新性能力,营销传播、发行出版成本核算等多种技能,需要用“大编辑、大文件、大媒体”的教育理念培养培养具备新式思维能力的多栖人才[2]。

2.参与式互动教学理念

在线教育可以看做现代数字出版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更为准确地概括二者之间的关系,数字出版是作为在线教育的母体而存在的,未来的数字出版教学活动将会向着“在线化”方向改进,通过师生共同的在线互动完成重要教学步骤及内容。数字出版教育中包含了在线教育的先进理念,其可执行性极高,例如,有关数字出版的核心课程教学,都能够以在线自主学习系统来完成[3]。通过这种形式,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性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互动性以及共享性都得以提升。在线教育理念下,用户体验被放在了首位,因此,无论是在市场的开拓中设计学习过程,还是在教育产品的研发过程都需要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数字出版教育中通过对该理念的引入,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注重生生、师生以及教师之间的交流。也就是说,数字出版教育中应该始终贯彻参与式互动教学理念。

二、数字出版教学资源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数字出版,指的是在数字化操作平台下,编辑过程中对出版物作出数字化的呈现方式,该专业是从编辑出版学专业分离出来的,在教学资源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W资源的短缺,二是教学资源的滞后。前者主要指的是数字出版专业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和历经多年发展、技术相对成熟的其他专业相比,无论是文字、视听教材,还是CAI、网络课件等教学资源都很不完善,也没有形成专业的体系[4]。后者指的是为学生自学提供服务的网络系统环境,和互联网及多媒体环境支持下的教辅和监督系统与理想中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现代数字出版系统还很不成熟,没有体现出数字出版的专业要求。具体来讲,数字出版教学资源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教材资源仍然以纸质书刊为主,第二,课程体系采取以理论教学为主,第三,在教学方法中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式。以上几个问题在我国高校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相比于数字出版专业,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改善,将会严重打乱人才培养计划,阻碍专业技能的发展,最终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三、在线教育理念下数字出版教学资源优化措施

1.开发在线自主学习系统

近年来,在线教育获得了迅猛发展,这充分表明在互联网支持下的在线教学系统已经脱颖而出,逐渐发展成为课堂教学的最佳手段,这不得不说是对传统教学的一大冲击。发展到今日,传统印刷出版业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需求,该行业必须寻求新的发展方向,而数字出版的出现恰好迎合了出版业的这一需求,成为其最要的发展目标[5]。在数字出版专业中,课程的设置必须始终做到把学生当做主体,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强大作用,确保学生能够对出版行业的数字化流程再造以及新型数字媒体的形式有全面的认识,而且能够在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对专业教学资源的最大运用,不仅是数字出版专业师生的手段,同时也是该专业教学的主要目的。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专业在线自主学习系统的研究,能够充分结合理论和实践、学校与社会等,保证学生能够轻松完成对数字出版教学内容的学习。在设计构建的自主学习系统中,综合了在线学习、评价及留言等多种功能,对于数字出版专业的学生而言,在该学习系统中,其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大幅提升。此外,对于数字出版专业的教师来讲,该系统属于效率高、应用方便的教学工具,大大提升了其工作效率。

2.教师承担教育数字出版资源的引流者与开发者

和传统的出版相比,教育数字出版在内容资源方面占据了较大优势,在我国的数字出版领域发挥着引领作用。我们还应该意识到教育数字出版和数字教育出版二者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类似于硬币的正反面。作为教育数字出版产品最初的体验者,高校数字出版专业的师生可谓是推动教育数字出版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想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真正丰富数字出版教学资源,需要教师对数字出版作出积极正确的引导和开发。

尽管我国高校图书馆普遍意识到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重要性,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高校的电子图书及数据库等多种数字资源激增,但是这些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分析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肩负起信息和知识二次传递的责任,海量的数字资源通过教师的搜集与整理,再传递到学生。然而我们必须注意,教师的引导只是在利用优质教育数字资源进程中最初的环节。要想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交流等理念,就必须对二次传递后的资源展开重新梳理,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对这些教育资源进行有针对性地选取。现代流行的翻转课堂、慕课等在线教育模式,固然有其众多优势,例如这些教学形式能够拓展教学资源中知识的深度、广度等,然而,唯有现场授课的形式才能够解决教学资源知识的精度问题,这是因为在现场授课中,才能够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内容,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6]。

实际上,通过数据库技术向使用者提供完整的信息获取、存储以及查询等服务时数字出版的主要技术之一,通过这种形式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在数字出版专业中,教师对教育数字资源的引流和二次利用,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了为学生服务,同时也体现了一位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职业技能。

3.教学内容应该是基于出版流程训练的课程资源整合

在我国的数字出版行业,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应用型人才的匮乏,因此,与业界发展动态紧密结合,为业界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校数字出版教育最为紧迫的任务。在以往的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学中,往往比较注重通过理论知识进行教学内容体系的架构,比较注重形式。尽管这种教学方式逻辑性较强,但是和现实出版活动严重脱节,不利于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构建。通过“业务流程教学法”的运用,这一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在数字出版业务流程的基础之上,根据当前课程和教师资源,对其展开二次整合,不断革新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专业竞争力。根据现行数字出版业务流程,将数字出版教学课程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安排:数字化信息采摘、编辑实务、版式设计、发排技术、出版物数字呈现技术以及数字期刊营销策略。@种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必须以数字出版的业务流程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分割,逐渐培养出学生的全媒体出版理念,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对数字出版的各步骤有所了解,掌握各技术要求,然后展开有针对性地学习。教师根据自身优势,以课程组的形式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这是对教师技术优势的考验,能够确保将教师最高的业务技能发挥出来。

此外,注意到数字出版属于文理兼备的应用型学科,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要求较高,在相应的教学评价中也应该加强对专业技能的检验。例如,在考核中,可以采取实践报告+作品的形式,根据学生报告作品的合理性、逻辑性等对其作出评价。

参考文献:

[1] 张瑞静,李金城.基于在线教育理念的数字出版教学资源优化探析[J].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4(4).

[2] 李建臣,方卿.数字时代教育出版发展战略与趋势[J].出版科学,2015(6).

[3] 杜恩龙,杜川.关于在线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出版广角,2016(18).

[4] 宋亮亮.基于内容聚合与个性定制的在线教育平台浅析[J].东南传播,2015(1).

数字教育系统篇7

关键词:数字化;终身学习;社区教育;模式

作者简介:张吉先(1966-),男,浙江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区教育与远程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课题项目:浙江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体系组织架构与创新机制的研究”(编号:Z200803768),主持人:张吉先。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6-0040-04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需要丰富灵活的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和方便快捷的服务,利用传统的教育手段和教学形式,已很难满足社区教育发展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为终身教育特别是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可能性。基于数字化、多媒体和交互性的学习环境,与传统学习环境相比具有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个性化等特点,为岗前、在岗和转岗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提供了契机和可能,为教育薄弱地区、尤其是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条件,是降低教育成本、促进教育普及和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终身学习环境成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组织架构

(一)数字化终身学习环境的有效载体

30多年的办学实践证明,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由于其开放办学的理念,“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办学体制,天网(卫星系统)、地网(互联网和宽带专用网系统)、人网(中央、省、市、县四级电大的办学系统)“三网合一”的远程教育平台,分布式的教学模式,是终身教育的有效载体,电大在实施社区教育、构建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是电大办学定位优势。电大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的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的办学定位和办学功能十分突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三大定位以及在办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教育机会的公平性、教育过程的公正性以及平民化教育使命感,满足了社会各界各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推进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已经并且必将做出更大贡献。

二是教学资源优势。社区教育要满足社区成员从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到休闲教育等多元化的教育需求,这就需要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尽管目前电大的教学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这些需求,但是电大多年来建设和开发的教学资源,包括附属于电大的燎原学校、电视中专和职业技能培训的资源,这些资源用到社区教育将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三是系统网络优势。经过多年来的建设,电大系统建成了自身独特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如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建成了连接10所市级电大和59所县级电大的互联网以及宽带专用网,还有卫星电视网以及正在下延到乡镇和大型企业的遍布全省各地的办学网络,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系统,这些都为依托电大系统开展数字化社区教育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二)社区教育组织架构

近五年来,浙江省依托电大系统逐步建成了四级社区教育网络,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四级社区教育网络是指由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各市社区大学、各县(市、区)社区学院、街(镇)社区教育中心组成的办学网络。依托省级电大建立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发挥好理论研究、业务指导、资源开发、政策咨询、信息服务和人员培训等六大功能;以市级电大为基础建立社区大学(城市大学),开展市本级的社区教育并指导县(市)社区教育的有关业务;以县级电大为基础建立县(市、区)社区学院,整合县(市、区)的各类成人教育资源,以乡镇化技术学校为依托建立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全面推进城乡社区教育。充分利用全省电大系统和乡镇成校为主的成人教育资源存量,建设以市、县(市、区)级电大为龙头、以乡镇(街道)成校为骨干,辐射所有社区和村庄的四级社区教育网络,投资少,见效快。浙江省杭州市、台州市、嘉兴市等地区以此模式开展社区教育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二、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创新体系

(一)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

依托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建设省、市、县三级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重点围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创新为手段、以服务为宗旨、以和谐社会和公平社会在教育领域的实施为目标来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包括信息交流子平台、共享学习资源子平台、学习支持服务与管理子平台(见图1)。通过这一平台,使各类教育资源相互联结,形成既各具特色、又密切结合的共同体。整合多层次且多样化的资源,以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内容丰富、技术先进、题材广泛的学习资源,满足社区教育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该平台,社区教育的信息和动态,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网络系统相互联结,形成既各具特色,又密切结合的共同体,使社区教育信息和资源充分得到共享,使学习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随地学习。

(二)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模式创新体系

运用新思路、新模式、新技术、新手段创建的数字化终身学习环境,形成了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模式创新体系(见图2)。该体系主要以数字化学习中心的运作模式来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构建遍布城乡、社区(乡镇)、企业、部队的数字化、集成化、终身化的学习支持服务环境,探索适合社区成员学习特点的,满足个性化学习和职业人才市场需求的,以更新知识、提升能力、促进职业发展和人的发展为目标的终身学习体系。

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模式创新体系重点目标是建立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创新体系和优质资源整合与共享创新体系。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创新体系主要从框架和过程两方面研究并解决学习的途径、方式和技术支持等相关问题;优质资源整合与共享创新体系主要从内容和机制两方面研究并解决如何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相关问题。同时,通过对管理者、学习者和服务者的分布式、过程化的管理和透明服务,达到对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中所有参与方的统一服务、动态监控以及全过程评价,从宏观上构建社会化和立体化的信息化教育服务与质量保证体系,促进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建设和数字化学习型社区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三、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

(一)基于“一库多平台”的三级联动机制

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和云技术,通过“一库多平台”形成一个整合的生态化学习环境。以数字化学习资源库为基础,采用计算机网络、移动互联网等传输形式,支持省市、县三级学习子平台,各学习子平台之间又互为补充,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学习成果可通过学分银行完成各学习子平台学习成果的认证与转换。数字化学习资源库是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这一生态化学习体系的核心和各子平台的纽带,而学分银行则是该生态化学习体系的能量转换器。

以浙江省终身学习公共平台为例,平台提供整个业务流程的功能支撑、网络存储空间、网站生成工具、权限管理和资源交易等。各社区教育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向省中心申报培训项目,批准立项后,省中心分配统一的项目编号,开放权限和存储空间,作为项目发起方,培训机构可以来配置项目的具体实施流程,包括:培训的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源、培训的工作流程、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考核方式、生成培训项目的页面、教师团队的组建、培训项目相关的信息等,然后依托平台功能,开展培训、管理和统计结算等。这样的运作机制,首先确保了非学历培训的宏观管理,也保证了各办学机构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开展非学历教育的自主性,有利于整个平台的项目拓展

(二)资源建设和共享机制

有效建设与整合各方学习资源,推进优质学习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建构一个统一管理、高效运行的学习资源管理和应用系统,是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基础。资源整合与共享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包括三个内容:即学习资源建设与整合、学习资源库平台以及学习资源应用与支持服务。

学习资源建设与整合:探索学习资源建设与整合策略、方法和来源,通过自建、引进、共建共享、改造等方式建设学习资源。参照相关国际、国家、行业标准,依托省级数字化学习资源库的建设推动学习资源建设规范化,以保证学习资源的通用性、有效性和可重用,提高网络环境下资源的利用效率。

数字化学习资源库系统:学习资源库系统集学习资源管理、学习资源评价、学习资源应用于一体的学习资源管理平台,实现海量学习资源的统一管理,支持大规模用户并发访问及高效检索。包括学习资源目录管理、素材管理、入库管理、资源应用和评价以及用户管理和信息统计等功能和模块。

资源应用与支持服务:数字化学习资源库作为底层的基础库,通过制定与各类学习平台或应用环境的统一接口标准(API),搭建资源的共享应用与服务平台。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相当于一个云计算中心,通过标准的服务接入接口为各地办学机构提供各种学习服务和共享资源的接入,提供虚拟化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支持服务。

各社区教育机构可以向数字化学习资源库上传拥有知识产权的资源,省中心对各种资源进行审核、分类、标识、存储和交换交易的协调管理,并将资源用目录清单的形式对外,明确资源的归属权和开放属性,其他机构在创设新的培训项目时,可以在数字化学习资源库目录清单中选取资源,也可以上传自建的资源这这样的资源建设和交换交易机制,可以确保资源的产权归属,调动办学机构参与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使得每个办学机构都成为资源建设的主体,也提高了资源建设的针对性和利用率。

(三)政府推动、典型引导、多元化发展的机制

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需要各级政府的政策和经费保障。浙江省、市、县三级政府分别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并给与一定的经费支持,积极推进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构建和建设学习型社区。浙江省终身学习在线和数字化终身学习资源库已纳入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在杭州吴家墩、慈溪掌起镇、德清新市镇等建立实验基地,对信息化环境下的社区教育进行典型研究和探索。通过政府推动和典型引导,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创新模式逐步得到推广,一些县、市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如“E学网”、“一键通”、“365乐学网”“萧山学习港”、“9吧”等,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四、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模式实践与成效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有机融合,构建了数字化学习环境,有效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向城乡社区输送,为广大城乡居民接受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经过几年的实践,浙江省已开展培训的项目达到300余个,开设培训的课程达到500多门,已培训32万余人次。

近3年来,浙江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创新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开展数字图书走进社区、建立农村书屋等活动,服务城乡居民。近些年,杭州吴家墩社区充分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加快社区数字化进展,以浙江省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为依托,开展“数字图书 走进社区”, 构建社会化、开放式的居民“看得见、摸得着”终身学习网络,涌现出一批热爱学习的个人与家庭,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得到了有效地提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社区居民整体素质的提高;2007年以来,依托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开展新型农民培育大专学历教育11000多人;浙江省禁毒办、省教育厅、省人保障厅依托浙江省电大系统和远程学习平台,采用远程集中培训和课件点播相结合的方式,启动了全省禁毒师资远程培训项目,已成功举办两次。

一些地市级社区大学依托电视和网络,开设“电视讲坛”或“市民大讲堂”,全面开展时事政治、社会公德、科普知识、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文明礼仪、普通话、计算机、市民英语、各类实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为提高市民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一些社区大学、社区学院在开展社区工作者岗位培训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依托社区教育机构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提升农民素质,是县级社区学院的重要任务。建立以县级社区学院为龙头,以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村(社区)市民学校为基础的三级基地网络,针对一天中一个农民可能要做三种人(早上做商人,上市场卖自己种植的蔬菜、瓜果等;白天做工人,到企业上班;傍晚做农民,下班后到地里打理庄稼)的特点,开展针对性很强的各类培训。开展农业科技培训,让农民变成富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让农民变成工人;开展市场营销培训,让农民变成商人;开展综合素质培训,让农民变成市民。同时,还围绕各乡镇的特色产业组织开展给类培训。通过一系列菜单式、订单式培训,农民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得到快速提升,数字化学习终身平台成为农民致富的知识宝藏。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空间。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将有效提升传统社区教育功能,打造具有电大特色的社区教育,成为构建社区居民终身学习体系的着陆点。建设新一代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能够扩展和整合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推进教育大众化和终身化;它以覆盖面广,全方位地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服务的优势,对人力资源开发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是低成本解决教育的普及性、公平性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1]张尧学.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7,288(01):5-8.

[2]陈乃林.参与社区教育是电大教育发展的重要走向[J].中国远程教育,2007(02)(综合版):15-20.

[3]厉以贤.终身学习视野中的社区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2007(05)(综合版):5-12.

[4]郑晓东.一个农民市民化过程较为平顺的社区——H市Z社区的经验与问题[J]. 浙江社会科学 ,2008(02):60-63.

[5]张吉先.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 2008(03):57-59.

数字教育系统篇8

数字教育市场发展迅猛,产业运营问题突出

与传统教育机构的教育方式相比,数字教育具有效率高、便捷(打破了时空限制,可碎片化学习)、教学资源丰富等特点。基于上述特点,再加上“互联网+”的推波助澜,各类数字教育平台迅速兴起,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并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自2010年开始,数字教育市场规模和用户规模便高速增长,2010年我国数字教育市场规模为491.1亿元,2011年为575亿元,2014年激增至998亿元,2015年更是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71亿元。百度、腾讯、360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介入,数字教育市场一片火热。

虽然数字教育市场发展迅猛,且融资利好不断,但从运营结果来看,规模虽然逐年扩大但赢利却不尽如人意。目前实现盈利的数字教育企业只有5%,10%的企业营收持平,700的企业出现亏损,甚至有15%的企业面临倒闭。盈利模式不清晰、市场定位模糊、同质化竞争严重、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等是数字教育行业一直未能有效解决的突出问题。

融合发展需三大要素,构筑平台最为重要

平台、产品和服务是融合发展的三大要素。服务依托于产品和平台,平台聚合产品,产品通过平台提供服务。对传统出版而言,内容建设是基础,平台建设是根本,服务将内容、平台与用户很好地融合起来。从互联网角度来说,平台无疑是最重要的。

1.平台专业化,提供创新服务。实现融合发展,找准定位是关键。融合的目的在于让优质资源价值最大化,立足优势资源的创新、融合与发展,根据自己的特色推出更为专业化的“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树立品牌。

2.产品多元化,满足个性需求。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载体、新模式更迭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产品创新,就是要以服务用户为出发点,不断设计规划适合不同目标用户的多内容类型、多层次服务的产品,是融合发展的基本战略。

5.服务精准化,实现市场价值。服务是产品的延伸,创新产品的同时也必须要创新服务,产品的价值也在于服务。传统出版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推进以“服务用户”为方向的数字产品开发,实现内容服务的精准化。

打造特色产品体系,构建地域性数字教育产品生态圈

作为一家教育出版社,我们对新形势、新形态下数字教育和传统出版融合发展进行了认真思考。仅凭一家或几家公司、单纯的线上或线下服务,是无法满足的。教育出版社通过与技术服务商、资源提供商的合作,建立线上线下互动结合的立体化服务体系,打造一个具有良性循环能力的地域数字教育生态圈体系,才能满足市场和用户需求,达到服务教育的目的。

(一)构建什么样的地域性数字教育生态圈

1.数字教育生态圈着力于成员间的能力共享、数据共享和市场推广等方面,降低参与门槛,节约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方的技术、时间、资金等成本;

2.打造具有统一交付、统一感知的良好用户体验的生态圈产品,无论是传统出版形态还是数字产品,所有服务统一人口、单点登录、操作简便、无缝对接,降低用户学习和使用成本;

3.打造迭代更新的生态圈循环体系,根据用户反馈、数据分析和整合更新,形成传统出版与数字教育的互动机制,不断提高教育产品线与教育改革的适配性和使用效果;

4.打造具有显著地域特色的生态圈,发挥出版社服务区域性教育市场的传统优势,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二)构建具有特色的数字教育产品体系

数字教育与传统教育在服务形态上既有区别,又相辅相成,以用户体验为导向是生态圈产品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而持续的本地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是检验其效果的重要因素。

第一,以ADP5数字出版与学习平台为基础,构建内容服务运营体系。

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教育管理工作者、一线教师及数以万计的学生。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要求我们提供优质的内容尤其是数字内容的同时,更要依托云计算、大稻莘治龅然チ网技术和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从数字课堂、数字校园到移动互联网的一系列教育产品,按照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建立覆盖授课、学习、评测、分析等各个环节的数字化信息服务体系。

为了应对数字时代的挑战,大象出版社将数字教育的产品线进行纵向扩展和横向延伸,建设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ADP5数字出版与学习平台”。该平台除了是一套互联网技术支持系统,同时也拥有教学资源库、数字教材、数字教辅等子系统,为我社的教育产品的在线应用提供支撑。

该平台以工具集成和资源聚合为主要形式,提供统一的用户认证、桌面应用、消息提示、市场推广、多屏推送、学校端网络加速、版权交易等功能和接口标准,可以实现各种数字教育平台在产品、内容、服务等方面的接入、运营和分享。

ADP5平台的建立,大象出版社实现了对数字教育资源一次加工,反复使用,跨终端展示,多平台,既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又实现了核心内容资产的数字化、科学化管理与增值。平台的建立为传统出版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持,是大象出版社由教育产品提供商向教育内容服务商转变的基础保障。

第二,坚持开放合作,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数字教育整体解决方案。

大象社通过广泛深入地与出版社和国内外数字教育领域的技术公司进行合作,对合作的产品进行整合,使这些产品相互融合、互为支撑,打造大象数字教育生态圈。以云平台和大数据为支撑,根据自身内容资源及数字产品的特点,满足教师、学生、家长各类用户的精准化、个性化需求,通过合作激活自身对数字产品的开发和运营能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智慧教育整体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体系。

第三,坚持技术引领,打造区域特色数字教育服务体系。

大象社通过建设以下几个教育服务系统,为本地用户直接提供全方位、立体化服务。

1.考试与测评服务系统统一出卷、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统一成绩及分析报告,通过考试数据,建立教师授课及学生学情分析模型,为教育管理者、老师及学生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教学及学习服务。

2.教育电影与教育视频系统:系统旨在为中小学素质教育提供优质的视频教育内容,激光数字影院硬件不伤害学生视力,系统集成我社教育视频服务,推送教育电影、科普视频和各类教育微课。

3.教辅增值服务系统:建设“大象e课”网络服务平台,为我社纸本教辅提供增值服务,提供大象智慧题库、备授课系统、理化生虚拟实验室、教案课件、试题解析、重难点视频讲解等方面,对我社纸质教辅进行全年级、全版本、全学科、全知识点的梳理,以技术和数字内容为导向,建立知识点矩阵,以知识点矩阵为体系对内容进行梳理,以二维码扫描及APP等方式对纸本和数字资源进行关联,打造教辅数字服务体系。

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建立数字教育服务系统,使省内的用户直接享受到了出版社带来的增值服务,不但增加了用户对产品的了解和黏性,而且与用户形成了良好的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大象出版社所建设的这些系统相互融合、互为支撑,真正实现了本地化教育服务的落地,满足地方特色教育领域的实际需求。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