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数字产业化培训8篇

时间:2023-07-24 09:23:31

数字产业化培训

数字产业化培训篇1

[关键词] 高职教育;数字出版;专业建设;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5?0052?04

面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任务和“高职教育要面向职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调研行业人才需求特征、梳理人才培养规格,并以课程为基本载体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高职数字出版专业肩负着为数字出版领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因此,遵从高职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对高职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进行探析非常必要。

一、高职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规格

数字出版产业特性对人才提出了多类型、多层次需求。一条完整的数字出版产业链概括起来应包含产品设计与创新、内容加工与创造、内容解构与重塑、内容呈现与交易等环节,需要策划创意、编辑加工、技术创新、营运管理型等不同类型人才。数字出版产业人才大体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第一是高层次数字出版人才,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创新能力,在学科建设、技术开发、产业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的、可以提供新思路、开拓新领域、完成数字出版产业形态设计的高端人才;第二是中层次数字出版人才,是懂行业知识、懂技术、懂管理的出版策划设计与执行者,能策划选题并设计出符合读者数字化阅读需要的数字产品的编辑加工人员、多媒体技术人员和产品营销人员;第三是低层次数字出版人才,即能够根据策划者的意图和要求、不同群体的文化生活需要进行技术制作、、数据加工的数字技术工程师。根据国际经验,合理的数字出版人才结构应是一个金字塔式的层次结构,即数字出版人才按高、中、低三个层次应保持合适比例,才能确保数字出版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数字出版产业人才需求层次看,高职数字出版专业主要为数字出版产业培养基础性、支柱性人才,即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创造加工型和技术革新型人才为主即能掌握传媒类专业知识、技能,熟悉多媒体、网络技术和相关的应用软件,具有开拓创新能力、新闻出版素养和踏实工作的职业精神,符合数字出版领域所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标准。

二、高职数字出版人才的素质要求

数字出版产业对人才资源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数字出版人才需要具备以下一些特殊的素质。

1. 学习能力

数字出版属于文化产业,它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为主要特点的,数字出版又是一个外延相当丰富的产业,普遍具有兼容性、文化性、精神性、经济性、技术性等产业属性,因此数字出版人才应兼通艺术与经济、文化和技术,具有更加全面的综合素养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数字出版人才要具备有效的学习方法,树立主动学习、终身学习

的观念和善于运用知识、扩大知识视野的本领。

2. 创造性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从事数字出版工作,数字出版作为一种创意文化产业,它与创造力是分不开。内在的创造性思考和外化的创造性行动是数字出版人才的灵魂素质,它决定了从业者在职业道路上的成功率,同时也决定着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数字出版的产业形态、产品形态、盈利模式等都具有极强的创造性,因此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创造性思考和行动的能力。不仅要具备“我要成功”的理想还要具备“我能成功”的能力。这句话,对数字出版专业学生尤其重要。

3. 核心竞争力

数字出版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其具备的应对变革与激烈的外部竞争并且取胜于竞争对手的能力集合,主要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综合性能力[1]。技术是实现数字出版的基本手段,也是数字出版人才最基本的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是数字出版人才职业生涯发展和提升所需要的能力,包括生产经营战略和良好的经济素养,现代化管理理论知识、公司组织指挥能力,有扎实的廉政工作作风;在数字出版活动中综合性能力是一种最高层次的能力,主要包括决策、创新、灵活应变、社交、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还要有运筹帷幄的综合能力、逆境中追求成功的积极心态。

4. 抗挫折能力

出版是一项创新活动,在当今数字化对传统出版业形成巨大冲击的同时,数字出版领域充满了机遇、挑战和竞争,成功与失败形影相随。强大的抗挫折能力、健康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在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数字出版人才对挫折的认识和承受力、对挫折的处理能力与其他能力同样重要。

因此,数字出版人才应该具备独特的创造性思考和行动的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核心竞争力和较强的抗挫折能力,是具有“个人创造力、技能与健康心理、自我复制机理”的复合型人才。

三、数字专业出版人才的课程体系建构

1. 以“项目+模块”为架构建立高职数字出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根据高职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定位和规格需要,我们基于数字出版职场岗位关键能力提出系统化的“项目+模块”的高职数字出版课程新体系(如图1所示)。

“项目+模块”数字出版课程体系包括三大模块两大项目:“出版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新闻出版素养,主要有《编辑概论》《文稿校对》《图书编辑》《期刊编辑》《报纸编辑》《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分析》《出版物营销》《出版选题策划》《出版项目策划》等课程[2];“数字出版教学做模块”着重培养学生数字化制作技术和经营管理技能,涵盖数字出版基础课程、数字出版核心课程,并融通数字出版实训项目和数字出版拓展项目,主要课程有《数字出版基础》《出版数据加工》《排版与版式设计》《网络编辑》《网络书店操作》《出版物网络营销》《电子书制作与传播》《网页设计与网站管理》《自助出版》《数字出版版权保护》等[2];“实践模块”为提升模块,着重培养学生数字出版领域的实践操作能力,主要依托工作室,承接天闻数媒的电子书包数据加工业务、湖南投资控股集团旗下公司的图书数字化营销业务,通过真实的商业项目操作,培养学生在数字出版领域的综合实践能力。“数字出版实训项目”和“数字出版拓展项目”主要镶嵌在“数字出版教学做模块”中,依托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完成,培养学生的数字出版单项操作能力。

2. 以职场岗位关键能力为主线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通过对重构的课程体系实践摸索,并与深度合作的企业、行业广泛沟通,明确各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建设《数字出版基础》《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分析》《图书编辑》3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出版物市场调查与分析》《出版物网络营销》《网络编辑》《电子书制作与传播》《图书编辑》5门专业核心课程。根据《网络编辑》等5门核心课程涉及到的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参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性质、课程培养目标、考核方式与标准、前导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等,制定并不断完善课程标准,并以这些核心课程为先导,逐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3. 以“校园数字出版社”为基本演练平台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以“出版项目+校园数字出版社”为平台,构建以模拟项目、真实项目和商业项目为主要内容,以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和参与各种竞赛活动等为主要环节的层次合理、功能完善且相互融通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构成要素:① 出版基础技能:主要针对出版处理流程,着重解决校对、编辑、策划、营销等单项操作技能的局部行为向连贯行为的转移,一般以课程实训的形式进行。② 出版岗位技能:着重解决学生在一个或几个岗位上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从连贯到熟练的问题,一般以综合实训形式进行。③ 出版综合技能:解决学生对出版职业能力的运用从熟练到自如、从适应到创新的转移,一般以综合项目课程、顶岗实习形式进行。实践课程体系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各课程中自成逻辑的实训项目;二是自成体系的实践教学课程。

(1)各课程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实训项目。以《网络书店经营实务》课程为例,该课程的实践教学项目设计有5个综合实训项目(见表2),这些实训项目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形成具备内在逻辑关系的实训体系,通过系统的实训项目达到培养目标。

通过实训,学生参与网络书店搭建,亲身体验网络书店搭建各个环节的工作;在参加实训项目和完成任务过程中,尊重团队成员,学会从多种角度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善于采纳团队成员建议,支持团队决议,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理解他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与评价,养成遵守团队合作纪律、关心团队业绩和个人成长的良好习惯;树立服务意识,具有与团队、客户和用户沟通协调能力;热衷自主学习、发现探究问题;培养网络表达和网络交际能力,建立自信和健康的竞争心态;具备系统性思维、创新思维习惯,树立创新意识和创业理念;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2)本专业根据人才培养规格和素质要求,构建自成体系的实践教学课程。通过引进公司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等方式,与企业共同开发构建以模拟项目、真实项目和商业项目为主要内容,以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为主要环节,使单项实训、综合性实训和创新设计性实训有机融合的层次合理、功能完善且相互融通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以实现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形成的有机结合,以及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合。以培养高职数字出版人才如出版数据加工员、排版员、出版物营销员、策划等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结合职业资格认证要求,按出版职业活动的内在规律,将实践教学分为出版基础技能训练阶段、出版岗位技能训练阶段、出版综合技能训练阶段,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帮助人才渐次形成出版基础技能、岗位技能、综合技能等专业实践能力(见表3)。

参考文献:

数字产业化培训篇2

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数字出版产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来看,高职院校的数字出版专业主要是为行业培养基础性、支柱性的技术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数字出版专业人才既要具备出版技术的基本素养,更要掌握应用现代数字技术进行信息加工和处理的实践能力。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在制订高职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以行业调研为基础,以职业岗位分析为支撑,依据学生未来就业面向的数字出版行业主要职业岗位及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人才规格和素质要求,科学定位培养目标,以校企共建为平台,以培养数字出版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数字出版专业应培养熟悉传统出版物编辑出版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制作技术,能够对传统出版物进行数字化加工以及对数字出版物内容进行编辑加工、管理并通过网络传播,具有新闻出版行业素养、开拓创新以及踏实工作的职业精神,适应数字出版行业所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构建数字出版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体系的科学性直接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按照高职课程体系应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构建原则,高职数字出版专业人才课程体系应紧紧围绕数字出版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进行科学设置,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从而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可分为专业基础素质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其中专业基础素质课程模块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及新闻出版专业素养等职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注重培养数字技术应用技能、网络技术及出版业务技能等职业岗位关键能力;强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课程应围绕提高岗位素质、突出专业技能、掌握计算机软件操作技术及网络技术来设置;在综合实践模块可设计典型的数字出版实训项目,依托校内工作室、校外数字出版公司等实训平台,通过仿真实训、真实项目操作训练、参与各种竞赛活动、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等,培养学生数字出版专业实践操作能力。

三、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数字出版专业要培养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技能型应用人才,完善与数字出版行业发展相融合的实践教学条件是必备的。在出版产业数字化趋势下,应将过去独立的、分散式的传统出版实验室过渡到融平面媒体、电子媒体、数字媒体为一体的数字出版整体系统,为培养数字专业人才创造良好环境。

1.建立校内仿真实训室、数字出版专业工作室

为满足数字出版专业校内实训教学的需要,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引进技术和设备,依据数字出版企业生产流程建立校内数字出版仿真实训室、工作室。按照数字出版企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典型任务设置工作室的实训项目,也可与出版社、期刊社合作,引进真实项目,参照数字出版企业岗位生产标准及考核方案,通过项目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学生可利用校内工作室完成校内图书馆、出版社的书刊数字化制作、网络化及数字化营销以及互动式书报刊数字内容制作与等项目,通过参加工作室的项目活动,快速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利用校内工作室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和仿真的实训环境,培养学生的数字出版职业素养。

2.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校外实训基地是体现实践教学内容、教学场地与企业生产相对接,更好地体现实践的针对性、现实性和一体化教学问题。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的合作,积极创造条件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创设接近生产实践的实践教学环境,让学生真正做到与企业相结合,为学生创造实习条件和就业机会。

校企合作的形式可以是多样性的,一是与出版企业合作培养,根据合作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合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制订,按企业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设置课程体系,在合作过程中,学校可以准确了解数字出版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实现人才质量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二是在合作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依托数字出版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

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还可引入相关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将职业资格鉴定与专业课程的学习融合起来,通过构建“课证融合”、以证代考等形式,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专兼结合教学团队

数字产业化培训篇3

事实上,目前我国数字艺术类人才的培训单位并不少。高校数字艺术类专业实训与培训联盟理事长、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迎建告诉记者:“以动漫行业为例,目前我国已有400多所学校设立了动漫专业,而与动漫相关的包括大中学校在内的各种培训机构更是多达1300多家。但今年我国数字艺术人才缺口仍然达到30万人。”既然有这么多培训机构,为什么还存在如此巨大的人才缺口呢?

双重障碍

刘迎建认为,有两种原因造成了现在人才紧缺的局面。首先是教学设备方面的限制。数字艺术基础课程中电脑绘画所使用的设备――数字绘画板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既影响了数字绘图板的普及应用,也影响了培训的效果。

其次,各类学校的创意类课程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素质也不一样。比如,目前许多企业都采用Corel公司的Painter 9或Painter 10这样的专业绘图软件和仿真绘画工具,但是很多培训机构还在教学生使用鼠标进行绘图和设计,与企业的实际应用严重脱节。“这就难怪许多企业对那些刚刚走出培训学校的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需要回炉’。这同时也反映出,数字艺术类人才的培养必须走专业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道路。”刘迎建说。

校企携手

为解决上述问题,汉王科技集团、Corel公司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联合发起成立了高校数字艺术类专业实训与培训联盟,其宗旨就是推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促进并完善高等院校数字艺术类专业标准化实训体系建设。在去年底召开的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吸引了1500余家厂商,几万名观众在现场体验了创意的魅力。

刘迎建表示:“如今,数字艺术产业市场已经被激发出来了,需要大量的人才,我们必须要尽快补上这个缺口。这也是汉王科技以及相关院校和上下游单位成立这个联盟的主要原因。”

数字产业化培训篇4

我们机械工程学院为了使我们更多了解机电产品、设备及工作性质,提高对机械制造相关技术的认识,加深机械制造在工业各领域应用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了解相关设备及技术资料,熟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特意安排了我们到上海职业培训中心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参观实习。 这次的认知实习也是为了我们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提高动手能力,加强社会活动能力,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为以后专业实习和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了能够让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个明确的规划。

二、实习日程安排

1、实习日期:7月4日

实习内容:学习安全守则

2、实习日期:7月5日

实习内容:数控铣床

3、实习日期:7月6日

实习内容: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床

4、实习日期:7月7日

实习内容:注塑机及模具拆装

5、实习日期:7月8日

实习内容:现代测量技术

三、实习单位概况

我们本次实习的单位是位于天山路的上海市职业培训中心,即天山路公共实训基地。为提高本市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上海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通过分析借鉴发达国家的职业技能发展趋势,根据上海产业发展方向,以“以明天的需求培训今天的学员”为指导思想,坚持“前瞻性、先进性、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通过政府集中投资,建立了一个面向社会培训机构免费开放、无偿使用、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公共实训基地。

目前,建成并投入运作的天山路公共实训基地建有综合技术中心、信息技术中心、创意技术中心、数字制造技术中心4个职业门类,可提供79个职业类别、覆盖160多个岗位工种的实训,走出了一条高能级培训设施投资集约化、效益最大化的新路。几年来,天山路公共实训基地每年完成实训40万人次以上,成效明显。与此同时,上海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正在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公共实训体系,切实加强本市技能人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促进本市劳动者实现素质就业。

数字产业化培训篇5

关键词:绥靖油田;数字化;运维项目;效果分析

长庆油田自2008年起历时五年对全油田进行了数字化升级改造,目前,绥靖油田已经改造完成进入运行管理维护阶段,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提高员工应用系统处理业务的素质和能力,需要全体员工用好、管好数字化,这些矛盾和问题同时出现在数字化油田运维管理过程中必然会增加工作的难度和繁杂程度。

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数字化管理实施效果,采油厂需要采取新型运维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数字化运维管理工作,形成了数字化运维 “三级”维护体系,形成了项目管理 “四个一”工作法,形成了员工培训“三级”体系 。

1 油田数字化建设与管理现状

1.1 数字化建设概况

前端建设:一是对于不具备生产数据自动采集的老油田,按照“关、停、并、转、减”的建设思路,进行流程简化优化,减少管理站点的数量,实现井上无人值守和作业区劳动组织架构扁平化管理。二是对于己具有一定生产数据自动采集,但未形成系统管理的老油田,按照“保、增、配、升”的技术思路,已低成本完成数字化升级改造。三是对于新建油田,按照地面装备小型化、集成化、橇装化的技术思路,推广应用数字化新设备新工艺和油井生产控制系列装备,优化简化工艺流程。

中端建设:利用前段生产管理系统采集的实时数据,以及与生产相关的管理数据,构建油气集输、安全环保、重点作业现场指挥、应急抢险一体化为核心的生产指挥和安全应急预警系统。

1.2 数字化管理情况

一是为确保管理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由机关科室相关岗位管理与技术人员,制定岗位职责,完善相关制度。二是选取两个采油作业区为先导试点单位,作业区数字化管理岗和数字化维护岗人员均按公司要求配备到位,明确各岗位职责。

2 油田数字化运维管理模式

2.1 建立数字化运维管理理念

数字化运维体系建管原则:业务驱动、以用促建,谁建、谁用、谁管,建管用一体化。

建立三级维护体系:一级维护主要任务是针对数字化设备工作现场的运行特点,按操作规程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二级维护:主要任务是针对各类数字化仪器仪表的管理、维护和定期校验工作。三级维护:主要任务是制定数字化管理维护制度;数字化管理软硬件系统的运行管理和技术支持;组织协调软硬件系统升级、更新、维护工作。该工作由厂级数字化管理人员负责。

2.2 规范数字化运维管理管理模式

生产指挥中心、作业区调控中心对系统中所有模块数据进行监控,对数据录入、上线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整改,形成了“一听、二看、三检查、四督导、五通报”的日常运行管理模式。

2.3 紧密结合运维管理实际,提高数字化应用能力

以建促用:作业区是数字化管理的主体,要全方位参与数字化建设管理,统筹兼顾“建、管、用、维” ,紧贴实际,发挥数字化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主动应用:数字化管理要紧密结合日常生产,达到减轻员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真正让数字化建设成果惠及到每名员工,促进员工积极主动应用数字化。

以用促管:通过实际应用,不断总结探索,进一步完善数字化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形成行之有效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数字化应用水平。

3 新型运维管理模式的实施对策分析

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了数字化运维管理 “四个一”工作法,即,一套制度――制定了《XX采油厂数字化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细则》等7项管理考核制度,一支队伍――组建了数字化应用维护管理小组,一个例会――坚持每月召开数字化运维管理例会,一项举措――每月对作业区、施工单位数字化应用与维护管理进行考核并进行通报。

3.1 数字化运维管理具体实施方案

围绕数字化建设,运维管理需求,积极推进新型劳动组织改革。

(1)一是对两个试点单位进行沟通和现场调研,及时了解新型劳动组织模式的实施情况,针对试运行期间在生产运行、内部考核等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协同有关部门进行解决。二是结合厂部岗位工作实际,人事部门结合产量和生产规模及两个数字化改革试点单位岗位工作实际,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公司下发的文件进行研讨和测算,重点从科室、采油作业区、联合站、采油站点及岗位性质等方面做出意见反馈。

(2)制定和完善数字化运行、维护管理制度,细化岗位操作、数据录入、运行管理、运维保障等职责,严格执行落实。

制定《XX采油厂数字化管理制度》、《XX采油厂数字化考核细则》等管理制度7项,规范各级岗位员工职责、数字化维护验收标准、井场施工作业、仪器仪表周检等工作流程,规范管理。

(3)“三级”员工培训体系形成数字化培训长效机制。

按照“统一协调、系统负责、分层实施、全员参与”的原则,明确培训职责,确定培训重点,确立培训目标,制订培训计划,建立了数字化 “三级”员工培训体系,确保了数字化培训工作落实到位,人员达标上岗。

3.2 数字化运维管理具体对策

(1)通过召开厂数字化运行维护管理交流会,提升基层运维管理水平。(2)加强日常监督考核,规范系统高效运行。(3)日常维护程序,明显缩短管理链条。(4)推行作业区自主管理模式。数字化维护由作业区自主管理,数字化日常维护纳入作业区日常工作,维护队伍由作业区统一进行调派管理,减少了管理关节,提高了运行效率。(5)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员工应用维护培训。结合《油气田数字化管理》教材,以现场为基础,多层面开展数字化培训,切实把加强员工数字化管理的实践应用作为提升管理和操作技能水平的关键环节抓紧抓实。

4 结论

连续四年的数字化建设是长庆油田落实集团公司对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一种打破传统思维定势、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建立一套全新管理理念的变革,这种变革对劳动组织架构、生产运行方式和生产组织方式进行全面转变,以达到控制用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绥靖油田采油厂经过四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基本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数字化管理架构体系,数字化油田管理已具备一定规模,也给各大采油厂后期数字化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后期运行维护管理已成为支撑数字化管理的关键环节,只有将数字化运行好、维护好、管理好,才能保障整个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平稳运行,为确保第四采油厂平稳可持续发展实现数字化采油厂,为长庆油田早日实现5000万吨目标提供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朱天寿.油气田数字化管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10.

[2]项有建.冲出数字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戴勇. 生产制造过程数字化管理.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数字产业化培训篇6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化管理;模块化设计

近年来,长庆油田开始了跨越式大发展,年产油气当量以数百万吨的势头快速增长。为适应油田大发展的新形势,为了更有效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和生产管理,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长庆油田开始推广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数字化管理。作为长庆油田下属的长庆培训中心,需要紧跟油田发展的步伐,开发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培训课程势在必行。

一、培训对象分析

本次培训的对象为中石油内部的企业员工,他们是川庆钻井公司下属的部分员工,因为工作需要,将转岗为长庆油田公司一线的采油操作员工。由于来自不同单位(有钻井工、井队后勤人员等),人员结构相对复杂,年龄整体偏大,学历起点较低,对油气生产现场了解较少。培训既要稳定这部分转岗员工的情绪,又要对他们进行相关岗位的技能培训,培训难度较大。

二、培训课程定位

将此次转岗员工培养为油田一线采油操作层员工。针对培训对象及培养定位,本次数字化管理课程培训设置,主要以掌握操作层必备的数字化知识为主,课程采用模块教学方式,结合油田现场生产过程,做到与现场高度契合,轻仪器仪表工作原理介绍,重点介绍设备使用方法和安装位置。做到理论和实际有序结合,为学员下厂后能够尽快适应油田数字化工作环境做好铺垫。

三、课程设计思路及模块分析

数字化管理课程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下面对设计的各模块做详细介绍。

1.油田数字化建设目标、思路、原则及组织架构

油田数字化在信息化整体架构上是生产的最前端,以井场、管线、增压点(联合站)等生产基本单元的生产过程监控为主,完成数据的采集、过程监控和动态分析。本模块从介绍数字化和数字化管理概念入手,主要为学员介绍长庆油田采用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以及意义、长庆油田数字化建设的目标、思路、原则及组织架构,使培训学员明白长庆推行数字化管理的原因,对长庆数字化建设形成整体性的概念,进而对长庆数字化管理方式产生认同。

2.数据采集系统

在油田数字化系统中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通过给培训学员介绍油田生产前端使用的各种自动控制仪表,重点介绍压力变送器、温度变送器、磁浮子液位计、流量计等仪表的安装位置,简单介绍其工作原理,介绍PLC与RTU的组成及使用,使学员认识生产现场使用的设备,最终达到熟悉油田生产现场使用的仪器仪表的目的。

3.数据传输系统

本模块主要介绍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种数据传输方式以及传输媒介、传输设备。让学员知道油气生产现场采集到的数据是通过何种设备以及何种传输方式进行双向数据通讯的,达到了解传输媒介、认识传输设备、清楚长庆油田基本的组网方式的教学效果。

4.视频监控系统

本模块通过为学员介绍长庆井、站、管线等生产基本单元的生产过程监控,以及油区主要道路设置的电子路卡。教师通过运用动画演示、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调动学员学习兴趣,让学员发现并体验到传统巡井变成电子巡井的优越性,体会到在油区关键路口安装电子路卡后,在可疑车辆进入油区后能进行预警的功能。

5.数字化管理系统

是长庆油田数字化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师对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模拟演示,使学员亲身感受到长庆数字化生产管理实现的电子巡井功能、生产过程管理智能化诊断功能和表格自动生成功能。并切身体会到建立全油田统一的生产管理平台的优越性,所达到的强化安全、过程监控、节约(人力)资源和提高效益的目的。

6.数字化场、站建设内容

是指油田数字化井场、增压点内安装的自动控制设备、数据传输设备以及执行控制设备。通过给学员介绍设备名称、安装位置及使用的主要功能,最大程度贴近现场生产过程。通过大量的现场图片、多媒体和视频短片向学员全景展示长庆油田数字化的建设现状。

7.数字化场、站参观学习

由于转岗员工对油气生产现场了解较少,开展数字化井场、增压点的参观学习就尤为重要。长庆培训中心有自己的实训场地,可以进行采油、采气、集输流程工艺的现场实训。让培训学员看到数字化井场、增压点及自动控制设备,对采油流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实地体验长庆数字化油田的发展变化,为他们下厂后更快、更好的适应油田数字化的工作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

8.数字化管理新技术

通过给培训学员介绍长庆油田在数字化油田管理上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在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新技术、新工艺,让学员了解到长庆油田通过不断优化地面工艺流程、优化地面设施、优化管理模式等方式,达到提升工艺过程的监控水平和提升生产管理过程智能化水平的目的,也可以让学员感受到长庆快速发展的步伐,体验到身为“长庆人”的自豪。

四、教学反馈

通过两个多月的教学实践,本课程采用模块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紧贴油田生产现场,培训学员学习兴趣浓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学员通过数字化培训学习了解了长庆油田数字化建设现状,认识到数字化在油田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性,掌握了油田数字化建设的相关知识和信息,为他们下厂后适应油田数字化的新环境奠定了基础。通过培训,学员转变了固有的思维方式,对长庆数字化管理产生认同感,有利于营造建设长庆数字油田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数字产业化培训篇7

1.数字化管理环境下劳动组织架构、员工岗位发生了变化,员工培训的重点也发生了变化

从采油岗位、工种、培训重点对比可看出:数字化管理打破了传统的岗位工种界限,岗位由传统模式下的8个减为2个;工种由传统模式下的5个减为2个;培训重点也由原来针对各类工种、岗位的应知应会操作技能培训,转变为数字化管理和标准作业程序培训。

2.数字化管理环境下对员工职业技能的要求发生了变化

数字化管理的实施,优化了业务结构,重造了管理流程,更新了管理理念,变革了管理方式,对工种的要求是多工种合一,对岗位的要求是一岗多能。员工工作形式发生了改变,由过去单一的工作向复合型工作转变,逐步由掌握所在岗位单一传统职业技能变为掌握与数字化管理相结合的新的职业技能,从单纯的手工操作更多的转变为以计算机操控为主的操作。

3.数字化管理环境下员工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

通过对长庆油田目前数字化推广应用情况的调查显示,随着数字化管理的持续推进,提高员工对数字化管理的认知、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训需求不断增强,具体来讲,就是要实现“一要四会”的培训目标,即流程要清楚、岗位会操作、设备会维护、故障会排除、风险会辨识。站控系统操作、数字化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数字化设备原理及维护方法、计算机及网络知识,自动控制知识及数字化方案的编制以及数字化技术与传统技术的融合等内容将成为数字化管理环境下员工岗位新的培训需求。员工培训已由单一的岗位安全操作生产为目标的岗位技能提升需求向数字化管理生产操控为手段的综合素质技能提升需求转变。

4.员工培训组织方式的需求

数字化管理将员工的工作环境从独守山头的驻井看护转变为相对集中的工作和生活中。工作环境的改变也使员工培训的组织方式由多单元分散培训变为集中培训,大大改变了以往走班窜站、分散培训而带来的“货郎式”现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员工相对集中的培训组织也为培训实施的多元化打下了基础。

二、数字化管理环境下员工培训方式方法的探讨

数字化管理环境下的员工培训必须要紧贴数字化管理应用实际,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网络环境,分层次、有侧重的实施理论和技能知识的培训,将各工种的传统职业技能和数字化管理知识技能有机结合,实现岗位员工会操作、管理人员会使用、骨干人员会维护、技术人员能检测的目标。

1.建立模块化的培训模式,分层次实施培训

按照数字化管理环境下的劳动组织形式,以新的岗位划分为单元,将培训对象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五个模块进行培训。

2.继承创新员工培训方式方法,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利用已完善的油田内部网络,建立一套公司级的数字化网络培训平台,实施基于网络的学分制培训,既可缓解工学矛盾,又可全面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学分制培训的实施一是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条件下的网络环境有效解决工学矛盾。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自主选择课程,安排时间,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有效的缓解工学矛盾,并可节约企业成本。二是体现“因材施教”。员工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进度,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潜能和优势。三是可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分制培训可以促使员工培训时更为主动和努力,争取在规定时间内修完学分,进入更高层次的技术队伍,这不仅有利于团队学习而且还可以形成终生学习良好氛围的形成。

3.加强“三级”培训体系建设,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加强公司、厂(处)和作业区三级培训机构的联系,分层次、有重点的实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公司培训主管部门,可为每名员工制作统一的培训记录手册,随时记录员工的培训记录,各培训机构可通过培训记录手册,实时了解员工的培训经历,为进一步培训提供参考。公司培训机构作为高级工以上级别的培训场所,重点加强理论培训;厂处培训机构作为本单位初级、中级工及本单位员工轮训场所,重点加强操作技能培训;作业区培训机构,重点加强员工岗位日常培训。

三、数字化管理环境下培训保障体系的建立

数字化管理环境下的培训革新是在油田新形式下,对传统培训模式的完善和提高。为了保障培训工作的顺利运行,需要在培训政策、教材开发、师资建设、培训仿真软件的研制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

1.培训政策

一是加大对数字化管理环境下员工培训的投入。二是建立数字化环境下员工培训考核与岗位职责相一致、工作业绩和待遇相一致的评价联系机制。

2.教材及课件开发

一是要按照数字化管理环境下对工种、岗位的职责要求,在遵循国家职业工种培训标准的基础上,紧贴数字化管理实际,对现有的培训教材进行修订完善,剔除与数字化管理环境下不相符合的内容,融入与数字化管理相关的内容,按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应掌握的应知应会知识和技能模块编写新的培训教材,并开发新的鉴定试题库和技能操作鉴定标准。二是为适应网络学分制培训的需要,开发一批与培训内容相一致的网络课件,供员工自学。三是根据工种、岗位、设备装置和工艺流程等要求,利用先进的仿真技术开发一套仿真模拟培训系统,按不同模块开发仿真课件,将仿真操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手段融入到培训实施中,增强学员的动手、分析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师资建设

数字产业化培训篇8

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工作,提升社区居民整体素质。按照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总体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社区教育,大力推进农村成人教育,加快发展老年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抓好面广量大、社区居民普遍欢迎的各类短期培训活动。常年开展各类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老年人社会文化活动、弱势人群生存技能培训、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等。积极开展时事政策、法律法规、公民道德、知识技能、文化艺术、卫生保健、科普常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活动。紧紧围绕社区建设和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需求,加强培训课程和教材建设,推进社区教育理论研究,丰富和拓展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居民学习提高和修身益智需求。创新培训方式,吸引社区居民广泛参与,逐步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率。

积极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建立较高水平农村人才队伍。以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人才工程、现代农民教育培训工程,着力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农村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创业致富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统筹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重点培训农村村组干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镇村涉农专业服务人员、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等对象,努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能经营、守法纪、讲文明、会生活”的新型职业农民。各镇牵头组织实施区域内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结合本地产业特色,采取集中授课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经考试考核合格的学员,发放相应资格证书和合格证书。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统一部署,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对各镇培训工作全力提供支持,真正把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要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合理确定培训内容,灵活安排培训时间,积极创新培训方式,努力提高培训质量,确保取得良好效果。同时结合我市产业结构特点和农民学习需求,精心编写新型农民培训系列读本。

加快构建数字化学习网络,提高社区教育信息化水平。在充分发挥各类传统教育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努力创新社区教育发展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打造数字化学习平台。注重数字化学习手段在社区教育中的推广应用,推动社区教育的创新发展。加快构建数字化学习网络,建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学习在线”网和各镇社区教育网等各类学习型网站。实现与市内外相关学习网站的互联互通,促进社区教育内容、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拓展社区居民学习空间,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启动镇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依托各镇社区教育中心计算机教室建立数字化学习中心,引进和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面向居民免费开放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加强“学习在线”的推广和应用,引导广大居民注册学习。大力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帮助城乡居民了解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满足居民对技术、信息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