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供应商审计方法8篇

时间:2023-07-02 08:24:25

供应商审计方法

供应商审计方法篇1

石油销售企业内部审计实施“上审下”的审计模式,避免同级审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审计范围;加上内审部门与平级部门存在直接的利益关系,使内部审计无法真正或有效履行监督职能。同时,由于经济环境变化、技术进步、业务范围拓宽等原因,内部审计有时并不能提供令管理层完全满意的审计服务,使内部审计这种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无法发挥应有的功效。由于销售企业内部审计在自身能力和角色定位上存在的不足,使内部审计外部化具有可行性。

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实现方式

2012年以来,石油销售企业机构改革陆续开展,鉴于企业内部审计的运行管理现状,公司尝试借助外部化的审计方式来增强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服务职能,相继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1.聘用专业人员。是在一些关键性的内部审计项目中聘请外界专业人士提供咨询服务。如,加油站投资项目审计涉及相关法律内容时,可以聘请有关法律专家进行指导等。这种模式可以在某一专业给与审计人员专业的指导,避免在专业问题上出现审计偏差。2.单一项目外部化。是将某一项目的内部审计职能外部化给外部供应商,由其制定审计方案、安排审计资源、出具审计报告。如,进行公司层面的经营管理审计时,可以整体委托给外部审计服务商,内审部门只需要派人监督协调审计业务的开展执行,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同级审计的“尴尬”局面,保证审计监督的全面开展。3.合作内审(cosourcinginternalauditing)。内外部人员组成审计组,依据业务约定书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但双方必须强化沟通和交流,避免出现偏差。如,开展加油站审计时,采取合作审计的方式既避免了内部审计力量不足带来的限制,也避免了由于外部审计人员对于加油站业务的不了解带来的成本费用以及时间的增加。4.整体外部化。是将一定时期的内审业务全部委托给外部供应商,并指派专人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协调,指导供应商开展审计业务。这种情况较多应用于内部审计机构力量较弱且无法适应审计需求的时候。总的来说,是否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以及所采取的方式主要取决于业务外部化的成本效益分析,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最大化。

三、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关键环节

近些年,石油销售企业审计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对内部审计外部化进行探索,总结出一些关键环节进一步探讨。1.确定审计外部化形式。内审部门要综合拟外部化业务的数量特征、业务频率、业务范围、资源情况来确定审计外部化的形式。如开展加油站管理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时,结合审计加油站的座数、审计成本的多少以及审计资源的投入进行分析后,得出采取合作审计的方式。2.对拟选用供应商进行资格审查。包括对供应商的组织情况、专业能力、财务情况、历史业绩进行审查,显示出供应商的资质与能力。3.制定供应商选择标准。包括质量管理、资源管理、业务管理、文化管理、成本管理五个标准。当然,这五个标准每一项的重要性和相对权重是由审计外部化的认可性和经营目标决定的。4.审计过程的指导和监督。供应商提供审计服务的过程中,内审部门必须派出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包括:审核工作计划、工作方案、沟通实施思路、审核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监督工作过程。监督和指导的目标在于使供应商围绕审计目标开展工作,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时间和资源,并以廉洁稳妥的方式开展工作。5.审计结果的评价和考核。对审计结果进行评价和考核是成本效益管理的核心思想,也是强化内部审计职能和地位的重要保障。

四、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积极作用

供应商审计方法篇2

[关键词]内部审计;供应链;方法

所谓供应链。就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现已受到我国企业界和理论界的高度重视。供应链审计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对实务界来说,供应链审计是一个新的领域,探讨供应链内部审计,可以推动审计理论和方法尤其是内部审计的突破和发展。

一、供应链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供应链审计对加强采购与供应管理,降低采购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供应链进行内部审计的必要性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供应链内部审计是绩效审计的延伸

绩效审计就是专门的审计机构和人员采用现代技术方法,客观、系统地对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项目、活动和功能就其实现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程度进行独立的评价,提出改进意见,改善公共责任,为有关方面决策提供信息的一种审计活动。从这一表述可以看出,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绩效审计的三个要素。供应链内部审计就是依照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标准。检查与企业供应链相关的经济活动和其他管理活动的合理性,发现现有供应链存在的非增值作业活动、为消除非增值作业活动提出相关的建议。寻找提高供应链现有作业活动效率的途径,提出正确的计划和措施,提高企业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效益等,供应链内部审计目标就是检查评价被审计单位上述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实现程度,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随着企业间产品竞争的加剧,企业间业务往来的增多和依赖程度的增强将内部审计的范围向供应链延伸是内部审计发展的趋势。

(二)通过对外部单位延伸审计,对企业内部管理提出建议

通过对经销商延伸审计的实施,可以及时发现经销商执行商务政策中的问题,促使经销商严格执行商务政策,从而对维护厂家与消费者的利益起到积极作用。对供应商和客户进行延伸审计的目的除确保合同权利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审计发现企业内部管理中存在的缺失漏洞,找出本企业制定的商务政策需完善的地方并提出改进建议,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及管理制度,更好地为企业价值增值服务。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咨询、建议、书面报告或者其他形式向合适的管理人员或运营人员传递这些非常重要的信息。

(三)供应链内部审计具有为企业增加价值并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内部审计可以充分利用各部门人员的知识、技能和专业胜任能力对有关信息进行评估,这样比对孤立的信息进行评估能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信息,也会增进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从而产生更加有效的组织治理,部门和部门之间的顺畅沟通可以避免低效率和重复。供应链管理是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重新组织和安排业务流程,追求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方面的集成化。通过供应链的内部审计可以保证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畅通。因此,可以通过供应链审计来达到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供应链内部审计的内容

供应链管理通过优化从设计和采购一直到定价和装运的供需链,来促进经营成本的降低、顾客服务的改进、盈利能力的提高和增长的加快。具体而言,供应链管理追求效率和整个系统的费用有效性,使系统总成本最低,这个成本包括运输及配送成本和原材料、在制品及产成品的存货成本。基于这样的目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贯穿于整条供应链。因此,内部审计从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着手进行审计。

(一)供应链信息流的内部审计

供应链管理需要建立一个供应链网络系统,共享各个结点的信息。进而分析、计划和平衡整条供应链的活动。使供应链在逻辑上成为一个个体,以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令他们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信息的共享对于供应链的有效管理至关重要。内部审计要检查供应链的信息流能不能很好地共享,如果信息共享程度较低,会出现“牛鞭效应”,即下游需求发生变动时,将会导致上游需求的更大变动,于是随着往供应链上游前进,需求变动的程度也增大,因此供应链上各个结点都为此付出增加不必要库存的代价。而如果信息充分共享时,供应链上各个结点都能获得最终顾客的需求信息,使得这种需求变动放大的情况不再殃及供应链的优化管理。而且通过充分共享信息和供应商在设计过程紧密联系,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并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检查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收集每一个产品从生产到交付的信息。向所有参与方提供全部的可见信息,包括最终顾客的需求信息和各个结点的成本信息和能力信息;检查各个结点是否以单点联系的方式访问系统内的任何数据;单点联系的方式可以集成整个供应链的信息,进行供应链的分析、计划和平衡。内部审计需要测试信息流是否畅通、是否及时、是否会滞留或信息流是否完整。除此之外,在内审时应检查供应链信息是否有唯一的存储,相关的数据唯一存储,能保证信息的一致。对于供应链,如果信息流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会很大程度上损害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二)供应链资金流的内部审计

资金运动具有最大的综合性,它可以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全面系统地反映出来。在内部审计应该考虑所选择的战略合作伙伴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及其资金方面能否满足供应链的要求。内部审计要关注资金流是否通畅,供应链中的资金流动主要是针对供应链中货款的结算。货款拖欠意味着收款企业的应得利益不能实现,各个企业拖欠必然会引起供应链信任危机。针对资金的使用效果,内部审计应检查供应链中资金的使用,主要检查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使用效果。针对资金的安全性。内部审计应该查阅并监控战略合作伙伴的筹资、投资以及利润分配活动,应考虑相关的投资决策是否会引起财务风险,是否会影响供应链的整体运作。

(三)供应链物流的内部审计

供应链将多个企业连接成一个有共同利益的结合体。物流是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内部审计要检查物流的时间,检查供应链中各环节是否能实现即时销售、即时生产和即时供应。检查供应链的库存。检查供应链整体的合作和协调,了解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库存数量,检查物流提供是否能减少各个环节上的库存数量,检查物流的效率,物流所带来的成本是否合理,物流程序是否能根据需要作出适时放映。检查物流能否与信息流、资金流相匹配等等。

三、供应链内部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内部审计要适应新环境的特点和要求,开发新的审计程序。供应链的发展必然导致审计的重点由原来审计线索的审核与查找。逐步实现实时审计,供应链的审计将集中在相关数据库的审计,内部审计人员主要精力将集中于采集、保存和确保数据库的程序上。对供应链上的虚拟主体的审查,由于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是建立在合同上的关系,并非企业内部的一个部门,因此内部审计的延伸可能会受到关系方的抵制,台法性受到质疑。因此与审计内部业务相比会受到更大的阻力,这就需要采取更为灵活的手段来确保审计实施。

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是财务审计,其范围主要涉及企业内部的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生产管理、筹资与投资、人事与薪资等六大循环。但供应链审计属于延伸审计,它与外部市场联系更加紧密,大量审计资料无法直接从账面上反映,而且作为关系方,其内部财务资料一般也不愿意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审计人员。因此延伸审计的方法更为广泛,包括对消费者进行电话访谈、网络调查,与经销商等进行面谈,委托专门的监测机构对广告投放、电台播出等进行监测等。

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将给内部审计程序和方法带来巨大挑战。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其一,查询数据困难。原来内部审计人员主要关注内部财务收支审计,如何从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中如ERP或SAP等系统中查询和信息流、现金流、物流等相关的数据信息,将是内部审计面临的首要问题;其二,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很多的权限,内部审计人员对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权限无法知晓。难以判断系统漏洞和权限漏洞。

供应商审计方法篇3

[关键词]成本审核 重量核算 单价评估基准分析 材料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 制造成本 销售财务管理成本 工装分摊成本

中图分类号:F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3-0108-02

[Abstract]The cost audit implementing by the vehicle company on purchased parts or service is an audit method conducting by the professional auditors of vehicle company who go to the supplier factory to use the tools such as Weight Audit, Piece Price Evaluation and Benchmark analysis, which concept is cost management of automotive enterprises and the goal is optimizing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investing.

[Abstract]Cost Audit Weight Audit Piece Price Evaluation Benchmarking Material Cost Direct labor cost Burden Cost SG&A Tooling Cost Allocation

前言

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深化,汽车行业正面临成本日益增加、利润日益减少的严峻挑战, 近年来,终端车市的价格也在不断走低,汽车主机厂成本控制要求愈发迫切,整车一千多种零部件,90%都是采购件, 采购成本的控制是汽车主机厂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要控制采购成本,汽车主机厂采购零件的定价及审核尤为重要,采购零件设计变更重新定价、市场因素需调整价格,需进行成本合理性的评估,成本审核是其主要的手段之一。下面简单介绍汽车主机厂供应商成本审核的方法及技巧。

一、 成本审核的最佳时机

成本审核的最佳时机有如下六种情形:

1. 供应商提出零件要求涨价的时候

2. 整车厂采购部门通过现有谈判的方法完成企业降低成本目标困难的时候

3. 工艺设计变更引起成本较大波动的时候

4. 某零件或供应商产能不足,可能需要扩建产能的时候

5. 对高采购量/高采购金额的零件进行成本分析的时候

6. 怀疑某零件价格已经丧失市场竟争力的时候

以上六种情况,汽车主机厂需要到供应商现场进行成本审核,了解零件的真

实成本,识别降低成本的空间,为商务谈判提供有力支持。

二、 成本审核前期沟通

要实现成本审核,汽车主机厂与供应商企业之间前期的沟通非常重要,因审核过程中需要涉及供应商企业的生产过程管理、财务状况、运营情况等重要的环节,审核前需得到供应商的确认,并确保能按要求提供资料及相关的票据。由于被审核供应商的条件不同导致审核前的沟通伙同要提前2周到1一个月进行。在与供应商企业达到共识后开展审核才能得到较为真实数据。

审核前,要获得供应商企业的基本情况,如供应商的工厂布局、年产能、组织机构图、人员配置表、年运营计划、年销售金额、审核产品销售量及金额等。

三、成本审核前准备工作

审核前需做好相关的准备,需要了解审核零件的的价格水平及成本构成,运用基准分析[1]对零件价格构成进行比较及分析,这个方法既直观又简单,能大概地确定审核重点及成本变动原因。

如下(表1)所示:

某零件设计变动前后成本构成数据如下(表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需审核的零件原材料成本变动较大,导致成本上升,同时,因产

量变化,固定成本、工装模具的分摊数量变动,也引起成本上升。因此此零件的审核关注点是核实原材料的价格变动情况及价格走势图、供应商制造费用分摊的合理性。

四、 编制成本审核计划

为了能全面地了解供商所供零件或服务实际的成本水平,基于前期的基准分析结果,可编制详细的审核计划,计划编制需全面、细致,一般按六个方面进行数据的收集及核实,即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成本、销售财务管理成本、工装模具分摊成本、利润这六个方面的数据,每个涉及成本变化、成本出处、甚至是有可能降低成本且构成六个成本要素的所有环节需要一一核实或者通过计算确认。审核计划编制后需要与供应商企业进行有效沟通,解释需要审核该项目的原因及目的,让供应商企业意识到这些环节有可能是成本上升或变化的关注点。

五、 现场成本审核

按编制的审核计划,主机厂委派专人到供应商企业生产现场进行数据的收集及审核。

1、材料成本的审核,材料成本的审核主要以外购的原材料为主,自制的原材料需按实际耗用量进行核实。外购原材料审核要点为:审核数量/重量是否正确 (清点数量,重量核算) 、是否有可替代的材料 、回料使用的百分比、报废率/ 持续降低报废率的计划以及客户端报废率,这几方面的数据要在供应商生产现场或财务报表逐一核实。审核时需要供应商提供外购零件的发票/合同及具体用量,对比外购原材料的价格是否有竞争力 (需要用公开市场以及有竞争关系公司的数据对比),查阅外购原材料的包装成本及运输成本,必要时与供应商包装工程师举行价值流程图分析研讨会,核查是否有客户指定采购的零件供应商或零件的规格,看汽车主机厂还有没有集团采购以降低供应商外购原材料成本的空间。

很多供应商对回料使用、持续降低报废率方面意识不到位,这往往也是降低成本可挖掘的空间之一。

2、直接人工成本审核,需要对直接人工的基础薪资 (员工福利部分有的供应商会放在制造费用里面,需要确认清楚 )、标准工时计算 、直接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运转时间、安装、停机)、生产线输出率 、员工等级和薪资分配方案等数据进行收集及分析,这些数据需要在供应商生产线上进行核查,并结合工时定额、工资报表进行核实。很多时候,供应商会把辅助人员也放在直接人工里面,在制造成本中固定成本部分又重新计算一次,在审核时需要仔细核对,把重复计算的部分剔除掉。

3、制造成本审核,制造成本主要包括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审核时首先要了解供应商如何计算制造费用,什么样的机会可以减少制造费用,仔细查看供应商提供的制造费用明细表,从明细表中要提取固定制定费用与变动制造费用的明细,需要核查供应商的固定制造费用是否包括: 间接人员工资、材料控制费用、福利费用、 设备厂房的分摊等; 变动制造费用是否包括: 能源,耗材等。

制造成本的核查中,需要特别关注几类数据:

1)设备利用率,设备利用率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数据收集:确认所审核产品分享设备产能的百分比, 一小时内生产出来的合格品数量,每道工序的工位数量 ,最近3个月的综合设备利用率 (OEE) [2],这时数据可以在供应商制造部门及设备管理部门获得,但要在生产线上进行逐一验证;

2)设备折旧的详细内容:设备折旧清单需包括设备购置价格和开始折旧的时间 ,折旧方法 及设备购置的时间 ;

3)提供支持设备利用率、设备折旧的数据及发票 ,以及间接人员工资水平详细清单;

4、销售财务管理成本审核,这部分的数据主要从供应商财务报表中获得,这部分主要关注的是供应商财务报表中期间费用的水平 ,对比供应商提供给汽车主机厂报价单里面期间费用的水平是否有太大的偏差,期间费用的明细项(都包括了什么) 等,如果差别不大,可直接选取财务报表的数据作为计算的依据进行分析计算。

5、工装分摊成本审核,工装费用分为一次付款及在产品单价中进行分摊支付两

种,一次付清只是在工装交付时进行验收支付即可,在产品单价中进行分摊支付的情况,即是本文中所说的工装分摊成本审核,需要审核如下内容:工装台帐或清单 ,工装报价表的成本明细包括工装设计费用、材料费用、制造费用、人工费用及利润等明细,工装报价时计算方法 ,工装寿命 ,已经生产数量 ,二级供应商模具报价明细 ,购买合同(如是外购) ,分摊办法以及价格上涨原因(如是涨价) 等。

6、利润审核,主要是查看供应商在当前财务报表中的利润水平 ,以及在汽车主机厂项目中供应商期望的利润水平,经过计算后作对比分析,来判断供应商当前的利润水平是否在一个合理的范围。

六、 编制成本审核报告,经过现场审核及相关的数据运算后,审核人员在审核结束后一定时间内出具审核报告,成本审核报告需包括以下内容:零件真实成本计算及计算过程;改善机会、改进建议;与供应商进行商务谈判重点等;

综上所述, 汽车主机厂对供应商成本审核,可以了解采购件的真实成本,了解影响零部件制造成本的关键工艺和瓶颈工序,了解供应商内部成本控制的水平及能力,识别供应商处降低成本的空间,减少涨价机会;通过已识别的降低成本的空间,帮助供应商提升内部管理能力,尤其是内部成本控制能力,完善供应商财务管理机制,提升供应商创造价值能力,同时促进汽车主机厂自身成本改善途径,如整合供应商资源对某些大宗原材料进行集中采购、统一物流运输、统一包装要求等,与供应商共同探讨最优的降低成本的途径及方法,能更有目的地为供应商企业提供降成本的机会,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让供需双方获得更大的降低成本的空间,从而达到降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供应商审计方法篇4

一、电子商务系统审计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在商业活动实现网络化之前,采购是面对面或通过纸质文件进行的,有迹可查,即使是电子交易,其设备结构是专用的,一般只限于已知用户使用,任何外部用户必须是已知的、身份明确的、可追踪的;系统通常是主机结构方式,相对易于监督、控制和审计。与传统商业相比,万维网客户/服务器系统的特点是高度分散,资源共享、服务分散、顾客透明度高等,而电子商务的运作速度更快、业务循环周期更短、风险更大、更高程度地依赖于技术。电子商务系统的技术基础和市场的快速变化意味着传统的衡量方法已不再适用于企业的某些资产,财务报告不能充分提供企业的状况和价值方面的信息,特别是网络企业的无形资产,如商誉、客户忠诚度和满意程度等这些产生长期价值的关键资产。核实确认这类资产价值的困难在于缺乏足够的历史数据、合适的参照标准、先进的实践经验以及对网络的各种威胁和概率的准确估算。企业管理层以及公众都需要寻找能够用以表述网络企业的可信度、安全性及其他资产价值的方法,需要一些新的核查和审计方法,更有效地评价无形资产,如知识、品牌等。因此,电子商务系统审计就成为历史的必然。由于,电子商务的可靠性、适用性、安全性和性能等方面受到的威胁或存在的风险,都可能会影响其生存和发展。风险因素包括:商业信息的泄露、智能财产的不当使用、对版权的侵犯、对商标的侵犯、网络谣言和对信誉的损害等。因此,进行必要和客观的审计,才会使董事会、审计委员会、高级管理层对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运作和效益满意和放心。

二、网络风险和风险管理

网络风险如同自然灾害一样不可预见。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就是要分析和衡量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后果,引起风险的因素及其关联因素,出现风险的关键点采取什么方法能够减缓风险,风险出现造成后果如何,以及评价管理层是否履行了应有的职业审慎进行防范和控制。同时在评估中还要为各项因素设计评价比率,计算各种风险的影响后果,根据影响和后果排序,对高风险因素作进一步的分析。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认识到潜在风险(威胁)及其影响,以便对高风险领域作一些防范、检测、控制、减缓和恢复的工作计划和安排。这些计划和安排应涵盖对各项控制成本,主要是指接受、避免、转移、监测成本的分析以及各项工作的先后次序。

三、电子商务系统审计中网站的合法性证明

网络终端用户都会关注网站是否来自一个真实的、可靠的机构,提供的信息是否准确真实,机构背景是否正当合法,个人信息的隐私权是否得到保护等。所谓隐私权是指对个人的数据/信息的搜集必须合法、公平,必须用于某一特定、公开的目的,必须取得该个人的同意并受到保护,本人必须有权进入系统进行修改或删除,信息的越域流动和将来的使用、披露必须予以安全保证和限制等。

解决这些网站合法性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由一公证机构提供可靠的证明,以使网络终端用户能对网站提供的电子商务放心。如Verisign, TRUSTe,BBB Online ,Web Trust ,SysTurst等都是具有良好的信誉并且提供证明-查证服务的专业组织机构。网络终端用户可以通过查询这些公证机构的记录,获得确认被访问网站的名称、有效状态、服务器标识等信息。

四、内部审计和电子商务系统审计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核实查证”的定义是“提高决策者所需要信息的质量或内容的独立性专业服务。”其审计原则是保证系统的可用性、安全性、真实完整性和持续性,建议对系统安全性和真实完整性方面存在的控制点进行检查、评价和测试。并尽量在今后采用合适的审计标准对信息技术进行审计。不同于以年度为基础的传统外部审计,电子商务的实时性要求审计人员应对其进行连续不断的评估,按特定的审核标准对已发生的交易进行追踪,而系统内设置的自动登录记录可作为相应的审计轨迹,在系统内部实施对事件监督和控制。

尽管当前许多人认为核实查证通常与外部审计人员相关,内部审计人员则在公司内部出具审计报告。然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电子商务系统审计的要求则是:审计控制目标主要是审计财务报告制度、经营的效益和效率、合规性和保护财产安全等方面。审计模式应该建立在系统的可用性、容量、功能、保护和可靠性的基础上。例如,内部审计对网络企业控制水平的独立评价,使得客户了解到企业提供的数据将不会被有意或无意地滥用。再如,企业目标是建立电子商务以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那么电子商务风险是随着网络交易的增加而增加,以至于不能确保交易的安全性或分辨用户的可靠性,因此,所需要的控制就是对用户的真实性进行确认以及对通讯信息进行加密。

电子商务系统审计的成功与否在于审计人员是否掌握相关的技术知识,了解商业风险及风险管理策略,是否有现成的策略随时应付出现的风险。因此,作为一个成功内部审计人员应了解企业的业务,以服务为宗旨并努力增值,积极提高专业技能,关注系统的效率和效益,建立对电脑领域发展的职业敏感性。

供应商审计方法篇5

关键词:采购寻源;技术;C# SQL Server 数据库

1 概述

进入21世纪以来,各类信息化软件的运用开始普遍,但仍然存在许多企业未运用信息化,或者是信息化程度较低。企业在采购过程中,是否有系统化的软件进行跟踪管理是确保企业采购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首先,在信息的共享方面,据调研,目前很多企业未能实现信息的多方共享,同时,企业的内部相关组织机构也不能够共享企业的信息,这使得每完成一项工作,都存在重复劳动,浪费人力和财力。其次,企业在采购的过程中,没有系统的软件进行过程跟踪,采购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手工记录跟踪信息上。作为企业的领导人员,由于采购事务涉及到很多环节,也不能及时了解到采购的具体推进情况,影响企业的整体资金运转。

综上所述,考虑到神东煤炭集团公司作为一家煤炭生产型企业,针对该公司目前在采购管理与供应商管理方面的现状,探讨如何利用信息化的方式来实现采购的自动寻源以及高效的供应商管理,开发出一套适合公司内部应用的采购信息化系统,实现神东煤炭公司的采购与供应商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2 需求分析

经过对神东集团公司物料采购部门的深入调研,其采购工作的实际流程可以描述为:首先,公司计划部门根据生产管理部门传递来的生产计划,结合当前库存情况,拟定采购计划,采购部门制定采购方案并上报给采购主管审批,在采购方案审批通过后,委托招标公司招标,根据中标结果创建合同,完成采购业务。

从以上流程可以看出如下问题,首先,尽管企业已有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但企业生产部门传递给采购部门的采购计划,都是通过纸质或电子报表的方式,这使得采购部门在制定采购方案时,需要消耗很多的时间;其次,采购方案要经过采购主管审批才能生效,这个审批过程并没有实现信息化操作,导致效率低下。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设计和开发采购寻源及供应商管理系统时,首先要集成企业的ERP管理系统,从该系统中自动获取采购计划信息以作为制定采购方案的依据;其次,要实现采购方案制定和审批的信息化处理;再次,针对供应商选择的问题,要研究自动推荐供应商的功能应用,节省采购人员挑选供应商的时间;最后,改变合同拟定通过手工完成的方式,实现采购结果自动回传、合同自动生成,在线提交审批,从而提高合同管理效率。

结合以上分析,采购寻源及供应商管理系统要实现的业务模块需要包括采购方案管理、采购寻源、订单及合同管理、供应商管理等。针对每个功能模块,可以进一步划分若干子业务,完整的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2.1 采购方案管理业务

采购分包创建是基于ERP系统提供的采购计划信息自动生成一个采购分包初稿,当采购分包生成后,采购员可以对采购分包进行采购方案创建操作,然后提交给采购部门主管审批,因此,采购方案管理包括三个子模块,分别是采购分包创建、采购方案创建、采购方案审批。

2.2 采购寻源业务

采购寻源是指在采购工作中寻找到合适的供应商,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首先要采购需求,然后根据各个供应商的报价、产品情况,从中选择最为合适的供应商。

2.3 合同管理业务

订单及合同管理要实现合同生成和审批、采购订单下达等基本操作。

2.4 供应商管理业务

供应商是目标系统的参与用户,其基本信息是由供应商在目标系统注册时产生和阿里巴巴同步时获取。为了使供应商信息更加完整,允许采购员对供应商信息进行补充操作。

3 系统设计

3.1 系统技术方案

目标系统在设计中采用的是三层架构模式,即在传统的二层基础上,独立出新的一层,即业务逻辑层,将整个应用划分成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具体的系统的技术架构设计如图2所示。

三层架构的应用,其优势在于实现了各业务的逻辑独立,就系统而言,能有效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就系统开发而言,易于大型软件开发项目的分工,提高开发效率。

采购寻源及供应商管理系统的开发技术采用当前流行的和技术,数据库平台选择SQL Server数据库,编程语言选择C#语言。

3.2 数据库的设计

在采购寻源及供应商管理系统中,涉及到的数据表主要有采购计划表、采购分包信息表、采购方案审批表、采购方案表、询价单信息表、合同信息表、合同样式表、合同样式定义表、合同审批信息表、采购订单表、物料信息表、供应商信息表。

在数据表设计阶段,要设计表的字段、字段类型和字段长度。受篇幅限制,只给出系统购方案信息表设计结果。如表1所示,该数据表用于存放采购分包基本信息,其中,采购分包编号为主键,对应采购计划为外键。

3.3 功能详细设计

3.3.1 采购方案管理

采购方案管理包含了采购分包创建、采购方案创建、采购方案审批、采购方案维护等子功能,其中,采购分包创建首先由系统根据采购计划,自动生成一个采购分包,然后由采购员对该分包进行完善,在确认创建后,再执行采购方案创建并提交审批操作。采购方案审批是由采购主管进行的,在审批时,需要给出具体的审批意见,“通过”或“不通过”,然后才能开展采购的后续流程。采购方案维护是指对采购方案进行修改、删除或查询操作。

采购分包创建数据是通过系统接口从企业现有的ERP系统中获得,存放在采购计划表。采购分包需要将相同性质的采购标的归为一类,其操作的数据对象是采购分包信息表。在执行采购分包创建时,从数据表提出数据进行运算,最终得出初步的采购分包,其流程如图3所示。

采购分包生成后,采购员可以内容进行修改,然后提交修改后的分包信息,这时表示层和业务逻辑层分别调用采购分包信息保存方法进行业务请求响应,最后,数据访问层完成分包信息插入操作,

并将操作结果返回至业务逻辑层,并进一步传给表示层,表示层根据操作结果值,分别向客户端用户提示相应信息。

当采购分包创建好后,紧接着即进入采购方案的创建和审批阶段,采购方案的审批工作通常是由采购主管来完成,采购主管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给予审批。

3.3.2 采购寻源

通过采购寻源,可以从众多供应商中找到最合适的供应商。该模块包含四个子模块,分别是询价单、询价撤消、供应商报价、采购推荐。由于采购寻源主要是基于IBS平台进行,在目标系统中不是常用模块,在此不做重点讨论。

3.3.3 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包括合同生成、合同审批、合同维护等。本节将重点探讨合同生成、合同审批这两个子功能的详细设计。

(1)合同生成提交

合同生成提交指的是生成采购合同,并提交至对应的采购主管部门。采购合同生成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调用采购合同的模板,将合同模板展示在页面,即加载合同模块;其次,获取用户输入的合同信息,将这些信息插入到合同信息表中。合同模板加载执行的是数据读取操作,操作的数据对象是合同样式表和合同样式定义表。

(2)合同审批

合同审批针对的是企业的采购主管,当采购合同提交至采购主管后,采购主管登录系统即可查看到需要审批的采购合同。因此,合同审批在具体实现时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绑定未审批的合同信息,然后针对未审批合同执行审批操作。

合同审批操作的数据对象是合同审批信息表,执行的是数据插入操作,因此,合同审批功能流程可以描述为:采购主管选择待审批的合同记录,表示层获取选择的合同记录编号,然后调用业务逻辑层方法响应该请求,业务逻辑层根据合同编号调用数据访问层方法完成数据检索操作,并将数据绑定显示。在采购主管给出具体审批意见后,表示层便调用审批意见录入方法,完成向合同审批信息表的数据插入操作,最终将审批意见反馈给采购员。

3.3.4 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管理主要实现对供应商基本信息的维护,在采购寻源及供应商管理系统中,供应商信息来源于两个途径,一是通过供应商直接注册而成;二是从1688平台同步供应商信息。

供应商注册业务的主体就是供应商自身,通过系统提供的注册页面完成基本信息注册操作,从程序实现角度看,供应商注册实质是向供应商信息表执行数据插入操作。

供应商在注册页面提交注册业务请求后,表示层便获取供应商注册信息,然后进行数据校验,在数据校验通过后,业务逻辑层调用数据层的供应商信息录入方法执行对供应商信息表的数据插入操作,最后,表示层通过数据操作返回值向供应商用户提示相应信息。

在目标系统中,供应商信息还可从1688平台通过同步而获取的,其实现原理是从1688平台的数据接口读取供应商信息,然后将其插入到本地数据库的供应商信息表中。

4 系统实现

4.1 采购方案管理

采购方案管理主要实现采购方案分包创建、采购方案创建和维护、审批等主要功能,采购方案创建的实现界面如图4所示。其中,采购方案编号为程序自动生成。整个采购方案包括采购方案基本信息、创建人信息、招标人信息三部分,在填写相关信息后,点击提交审批按钮,事件即可触发。

采购方案创建从应用程序实现的角度看,是向采购方案信息表执行数据插入操作。功能实现的表示层代码如下:

//响应业务请求事件

protected void CreatePurPlan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 … …//获取页面输入值

Model.plan thisPlan=new plan();

thisPlan.name = TB_planName.Text.ToString();

BLL.planBLL uB=new planBLL();

//调用业务逻辑层方法

if (uB.addPlan(thisPlan))

{

//根据数据库返回值向客户端输出业务操作结果

Response.Write(“true”);

}

else

{

Response.Write(“false”);

}

}

采购方案在提交之后,方案创建人可以查看采购方案的审批情况,在审批通过之前,采购方案处于不可修改状态。功能实现的界面如图5所示。

采购方案审批查看的实现主要依赖采购方案信息表的状态字段,在采购方案创建时,该状态值默认写入0。当采购员查看采购方案审批情况时,程序会读取该值,如果为0,则向用户提示,并置方案内容为不可编辑状态。

当采购员提交采购方案之后,采购主管可以在管理后台查看待审批的采购方案,并执行审批操作。从程序实现角度看,采购方案审批是向采购方案审批表执行数据插入操作。插入数据主要包括采购方案编号、审批人、审批结果、审批结果说明、审批时间等。其中,采购方案编号是从页面Session中获取,这是因为用户首先要选择待审批的采购方案,然后页面要跳转到审批界面。

4.2 采购寻源

采购方案审批通过后,采购员要针对采购内容,向IBS平台询价信息,这个过程就是创建询价单、询价单。创建询价单实质是向询价单信息表执行数据插入操作,由于实现过程与采购方案创建类似,在此不做介绍。

4.3 合同及订单管理

IBS在将采购结果回传后,系统会根据模板自动生成采购合同,为了便于打印,合同可以以word形式输出,同时为了方便提交审批,也可以在客户端显示合同内容。如果用word输出这时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实现程序对word文档的定义。实现的关键代码如下:

Word.InlineShape oShape;

object oClassType = “MSGraph.Chart.8”;

wrdRng = oDoc.Bookmarks.get_Item(ref oEndOfDoc).Range;

oShape = wrdRng.InlineShapes.AddOLEObject(ref oClassType, ref oMissing,

ref oMissing, ref oMissing, ref oMissing,

ref oMissing, ref oMissing, ref oMissing);

合同生成后,需要提交给采购主管审批,首先,合同信息显示在页面,同时,点击合同文本,可以下载之前自动生成的word文档。在合同信息确认后,点击提交审批,即可向采购主管提交合同信息,并等待审批结果。采购主管审批合同的实现界面如图6所示。当合同可以通过时,点击批准按钮,即可触发合同审批事件,完成合同审批操作。

4.4 供应商管理业务

在采购寻源及供应商管理系统中,供应商信息其中一个渠道是来源于1688平台,这些信息在注册时,存放在1688平台数据库,为了便于本系统进行管理,需要定期同步下载1688平台的供应商信息,为此,需要同步两个数据库的数据。实现的代码如下:

//创.建.链.接.服.务.器

exec sp_addlinkedserver ′ITSV′,′′,′SQLOLEDB′,′远程服务器名或ip地址′

exec sp_addlinkedsrvlogin ′ITSV′,′false′,null,′用户名′,′密码′

//查询

select*from openrowset(′SQLOLEDB′,′sql服务器名′;′用户名′;′密码′,数据库名.dbo.表名)

//生成本地表

select*into表from openrowset(′SQLOLEDB′,′sql服务器名′;′用户名′;′密码′,数据库名.dbo.表名)

//把本地表导入远程表

insert openrowset(′SQLOLEDB′,′sql服务器名′;′用户名′;′密码′,数据库名.dbo.表名)

select*from本地表

//更新本地表

updateb

set b列A=a列A

from openrowset(′SQLOLEDB′,′sql服务器名′;′用户名′;′密码′,数据库名.dbo.表名)as a inner join本地表 b

on acolumn1=bcolumn1

5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的目的是验证目标系统在功能以及性能方面是否正确,在目标系统测试工作中,主要采用了两种测试方法,即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

白盒测试:白盒测试的重点是验证系统的所有内部逻辑结构是否正确,由于一般的用户对于系统的内部逻辑结构不熟悉,因此白盒测试应该由软件开发人员来完成。

黑盒测试:黑盒测试的重点是验证功能的输入输出接口,对于黑盒测试而言,由于不涉及到具体的逻辑结构,因而可以由普通的用户来进行测试,根据设计好的测试用例以及测试数据进行测试即可。

目标系统功能测试主要是以白盒与黑盒相结合的测试方法进行的,性能测试需要借助于LoadRunner自动化测试工具。测试结果均通过测试。

参考文献

[1]郭修甫.煤炭企业物资采购与配送策略[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2013:189-192.

[2]申宝玉.浅谈煤炭物资供应企业的采购管理[N].西部时报,2014-10-21.

[3]诸克军.企业物资采购与配送政策[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4,78-80.

[4]王晓东.采购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109-111.

[5]梁雪梁.现代采购管理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56-159.

供应商审计方法篇6

一、电子商务系统审计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在商业活动实现网络化之前,采购是面对面或通过纸质文件进行的,有迹可查,即使是电子交易,其设备结构是专用的,一般只限于已知用户使用,任何外部用户必须是已知的、身份明确的、可追踪的;系统通常是主机结构方式,相对易于监督、控制和审计。与传统商业相比,万维网客户/服务器系统的特点是高度分散,资源共享、服务分散、顾客透明度高等,而电子商务的运作速度更快、业务循环周期更短、风险更大、更高程度地依赖于技术。电子商务系统的技术基础和市场的快速变化意味着传统的衡量方法已不再适用于企业的某些资产,财务报告不能充分提供企业的状况和价值方面的信息,特别是网络企业的无形资产,如商誉、客户忠诚度和满意程度等这些产生长期价值的关键资产。核实确认这类资产价值的困难在于缺乏足够的历史数据、合适的参照标准、先进的实践经验以及对网络的各种威胁和概率的准确估算。企业管理层以及公众都需要寻找能够用以表述网络企业的可信度、安全性及其他资产价值的方法,需要一些新的核查和审计方法,更有效地评价无形资产,如知识、品牌等。因此,电子商务系统审计就成为历史的必然。由于,电子商务的可靠性、适用性、安全性和性能等方面受到的威胁或存在的风险,都可能会影响其生存和发展。风险因素包括:商业信息的泄露、智能财产的不当使用、对版权的侵犯、对商标的侵犯、网络谣言和对信誉的损害等。因此,进行必要和客观的审计,才会使董事会、审计委员会、高级管理层对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运作和效益满意和放心。

二、网络风险和风险管理

网络风险如同自然灾害一样不可预见。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就是要分析和衡量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后果,引起风险的因素及其关联因素,出现风险的关键点采取什么方法能够减缓风险,风险出现造成后果如何,以及评价管理层是否履行了应有的职业审慎进行防范和控制。同时在评估中还要为各项因素设计评价比率,计算各种风险的影响后果,根据影响和后果排序,对高风险因素作进一步的分析。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认识到潜在风险(威胁)及其影响,以便对高风险领域作一些防范、检测、控制、减缓和恢复的工作计划和安排。这些计划和安排应涵盖对各项控制成本,主要是指接受、避免、转移、监测成本的分析以及各项工作的先后次序。

三、电子商务系统审计中网站的合法性证明

网络终端用户都会关注网站是否来自一个真实的、可靠的机构,提供的信息是否准确真实,机构背景是否正当合法,个人信息的隐私权是否得到保护等。所谓隐私权是指对个人的数据/信息的搜集必须合法、公平,必须用于某一特定、公开的目的,必须取得该个人的同意并受到保护,本人必须有权进入系统进行修改或删除,信息的越域流动和将来的使用、披露必须予以安全保证和限制等。

解决这些网站合法性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由一公证机构提供可靠的证明,以使网络终端用户能对网站提供的电子商务放心。如Verisign,TRUSTe,BBBOnline,WebTrust,SysTurst等都是具有良好的信誉并且提供证明-查证服务的专业组织机构。网络终端用户可以通过查询这些公证机构的记录,获得确认被访问网站的名称、有效状态、服务器标识等信息。

四、内部审计和电子商务系统审计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核实查证”的定义是“提高决策者所需要信息的质量或内容的独立性专业服务。”其审计原则是保证系统的可用性、安全性、真实完整性和持续性,建议对系统安全性和真实完整性方面存在的控制点进行检查、评价和测试。并尽量在今后采用合适的审计标准对信息技术进行审计。不同于以年度为基础的传统外部审计,电子商务的实时性要求审计人员应对其进行连续不断的评估,按特定的审核标准对已发生的交易进行追踪,而系统内设置的自动登录记录可作为相应的审计轨迹,在系统内部实施对事件监督和控制。

尽管当前许多人认为核实查证通常与外部审计人员相关,内部审计人员则在公司内部出具审计报告。然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电子商务系统审计的要求则是:审计控制目标主要是审计财务报告制度、经营的效益和效率、合规性和保护财产安全等方面。审计模式应该建立在系统的可用性、容量、功能、保护和可靠性的基础上。例如,内部审计对网络企业控制水平的独立评价,使得客户了解到企业提供的数据将不会被有意或无意地滥用。再如,企业目标是建立电子商务以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那么电子商务风险是随着网络交易的增加而增加,以至于不能确保交易的安全性或分辨用户的可靠性,因此,所需要的控制就是对用户的真实性进行确认以及对通讯信息进行加密。

电子商务系统审计的成功与否在于审计人员是否掌握相关的技术知识,了解商业风险及风险管理策略,是否有现成的策略随时应付出现的风险。因此,作为一个成功内部审计人员应了解企业的业务,以服务为宗旨并努力增值,积极提高专业技能,关注系统的效率和效益,建立对电脑领域发展的职业敏感性。

供应商审计方法篇7

关键词:信息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内部审计是提高商业银行管理水平,保障商业银行资产安全的有效的手段,而信息化的推进又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提供了便利,因此,必须深入探讨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和改进内部审计工作,以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

一、信息化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影响

信息化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影响可以分为审计前、审计过程中以及审计后结果应用等阶段,不同阶段其影响方式、影响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1.信息化对内部审计准备工作的影响

首先,信息化为审计信息收集提供了便利,在信息化条件下,内部审计部门通过互联网可以收集到其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相关信息,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信息支持。其次,信息化为审计重点的确定提供了信息支持,在信息化条件下,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横向、纵向比较发现审计对象可能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审计的效率。

2.信息化对内部审计过程的影响

首先,信息化改进了内部审计的方法,在审计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财务软件、EXCEL办公软件等信息化工具辅助审计活动,甚至部分商业银行还可以根据信息化的需要编写出相应的审计程序,通过程序运行来开展审计工作。其次,信息化改进了内部审计的流程,信息化条件下,审计数据能够实现共享,这就使得不同模块的内部审计活动可以同时开展,改变了传统的按照工作流程依次审计的行为。

3.信息化对内部审计结果应用的影响

首先,信息化使得内部审计结果应用的时效性大为增强,由于信息化条件下审计对象信息处理更为及时、审计活动效率更高,从而可以有效的缩短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其次,信息化使得内部审计结果可以更为有效的传递给相关主体,通过电子邮件等信息系统,相关主体可以及时有效的了解审计结果,促进了审计结果的应用。

二、信息化条件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虽然内部审计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便利,但从实际来看,其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范围尚不广泛,应用程度尚不深。

1.内部审计方案有待创新

首先,内部审计分工不科学,没有根据信息化工具对不同工作内容的影响差异分析工作强度、技术含量等的变化,从而出现分工不合理等问题。其次,从审计重点等的确定来看,没有结合信息化条件下商业银行财务工作的特点,确定审计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没有利用信息化工具的便利收集其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常见问题等信息为审计重点的确定提供参考。再次,从内部审计结果应用来看,在获得部分审计结果后未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实现信息共享,在审计活动全部结束后没有利用信息化的便利进行信息公开。

2.内部审计的方法滞后

首先,没有深入挖掘信息化工具的功能,审计过程中仍然大量依靠人工操作。实际上,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及其他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为内部审计活动提供大量的数据支持,但在内部审计活动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响,这些系统的功能没有得到发挥。其次,没有创新性的开发辅的工具,部分商业银行对内部审计投入偏少,没有组织软件开发人员或者与软件供应商合作开发相应的内部审计软件系统,导致信息化工具的作用受到限制。

3.内部审计信息化应用环境有待改善

首先,内部审计中信息化应用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展,如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条件下异地审计等的优势,仍然采取现场审计的办法,这就难以营造出独立的审计环境。其次,内部审计中信息化应用能力有待提升,部分审计人员对信息化工具了解不透彻,特别是对于一些辅的工具了解不多,部分审计人员甚至不重视信息化工具的应用,这就限制了信息化手段的应用。

三、信息化条件下改进商业银行内部的思考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其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影响将进一步扩大,程度将进一步加深,因此,必须发挥好信息化工具的作用,改进内部审计工作,具体而言要加强培训与宣传,加强研发与推广,创新内部审计方案,以此构建一个适应信息化需求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框架体系。

1.加强培训与宣传营造信息化条件下内部审计环境

首先,要加强培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利用信息化工具展开审计工作的能力,商业银行要针对信息化条件下内部审计的特点,科学的设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通过案例培训、现场培训等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保障培训效果。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倡导内部审计人员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开展审计工作,培育一种注重内部审计信息化、充分发挥信息化工具作用的审计文化,以此影响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2.加强研发与推广发挥信息化工具的作用

首先,要加大研发力度,积极开发各种符合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需求的软件模块、小型数据库,以便为内部审计服务。当前,我国能够提供数据库开发、软件模块开发的供应商众多,而且商业银行内部也有较多的软件开发人才,因而可以通过分析内部审计需求,开发出内部审计程序或者说软件模块。其次,有效的推广、应用各种信息化工具,商业银行要针对现有的信息化工具编写简便的功能介绍文书,并鼓励分支行财务管理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学习、使用这些功能,促进信息化工具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2.完善内部审计方案促进信息化工具的应用

首先,要明确信息化条件下的内部审计重点任务,要根据信息化对内部审计的影响,重新明确商业银行在风险识别与控制方面的风险导向审计、分支行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和流程缺陷方面的缺陷性审计、维护股东权益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审计,以追求价值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审计等方面的内部审计活动。其次,要明确信息化条件下的内部审计流程,即从信息化视角出发,设计和梳理出新的流程,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

参考文献:

供应商审计方法篇8

“应收票据”和“应付票据”是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两个会计核算科目,反映在财务报告上,即是两个财务报告项目。

应收票据,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应收票据可按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应付票据,核算企业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应付票据可按债权人进行明细核算。

二、关于商业汇票

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商业汇票可以由付款人签发并承兑,也可以由收款人签发交由付款人承兑。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由交易双方商定,但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按承兑人不同,商业汇票可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Bank’s AcceptanceB川),是由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出票向开户银行申请并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保证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对出票人签发的商业汇票进行承兑是银行基于对出票人资信的认可而给予的信用支持。

商业承兑汇票(Cmmercial AcceptanceBill),是由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出票,南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的。

商业汇票的特点是:流通性强,灵活性高;可以通过背书实现票据权利的转让,也可以通过背书进行委托收款或设定质押,还可以向银行申请贴现;并且,非特殊情况下,汇票的出票人、背书人、承兑人和保证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

因此,相对应收账款,一定时期内对应收票据承担责任的债务人可以是多个、不确定的主体;相对应付账款,一定时期内的应付票据的债权人(即持票人)也是不确定的。

三、关于“出票人”、“承兑人”,“供应商”和“客户”

在下文的分析中,会涉及到“出票人”、“承兑人”、“供应商”与“客户”等几个与商业汇票相关的主体,在此先行探讨商业汇票业务中此几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不考虑持票人为出票人或背书人的情况)。

从上述的定义可以看出,商业汇票既可由付款人出票也可由收款人出票,既可由付款人承兑也可由付款人开户银行承兑;而“供应商”与“客户”是相对而言的:前者一般指交易双方中对收款人的称谓,即材料、商品或劳务的提供方;后者则一般是交易双方中对付款人的称谓,即材料、商品或劳务的购买方。在商业汇票业务中,初次出票时,出票人为“客户”,受票人(即持票人)为“供应商”;如果发生票据的背书转让,那么背书人是“客户”,被背书人就是“供应商”。也就是说,一定时期内的商业汇票业务中,供应商和客户可以是不特定的多个主体。

表1反映了商业汇票业务中,“出票人”、“承兑人”与“客户”三者的关系:

由此可见,“出票人”、“承兑人”以及“客户”是商业汇票业务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主体。四、关于内部审计函证的概念

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

这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 函证》中对“函证”的定义,应该是对函证概念的权威定义,但其明显是针对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外部审计时适用的概念。

函证方法也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在获取相关审计证据时常用的方法,且内部审计人员运用函证时与外部注册会计师所采取的程序、方法均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其工作也可互相借鉴。而笔者查阅《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发现都提到可运用函证方法获取审计证据,如《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十四条规定_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运用……函证……等方法,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八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采用下列方法获取审计证据…(五)函证……。但此两者均未对企业内审时适用的函证概念作出具体表述。

套用统编教材的概念,考虑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合理保证作用,笔者对企业内部审计函证的概念定义如下:内部审计函证,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项目的信息,或为证实影响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因素的状况,通过直接来自企业外部的、对有关信息和状况的声明,以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判断相关不确定性因素状况的过程。

五、关于应收票据函证的受函人

对应收票据进行函证时,统编教材只是原则性地表述为“必要时选取部分票据(特别关注有疑问的商业承兑汇票)实施函证,证实其存在性和可收回性,并对函证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对不符事项作出适当处理”。但询证函的受函人是谁,也就是说,应该向谁函证企业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教材未予明确。

作为部门规章,在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一销售业务》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企业应当指定专人通过函证等方式,定期与客户核对…应收票据……等往来款项”。作为行业操作专业规则的组成部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指南》(以下简称“注册会计师函证指南”)对应收票据函证时受函对象的表述是:“对应收票据,通常向出票人或承兑人发函询证”。而在其他一些专业辅导材料中,也是侧重于向“客户”询证应收票据余额,如在《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与实务》中,对应收票据的内部控制管理部分也有“应定期与往来客户通过函证等方式,核对-…应收票据…等往来款项;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徐玉德,2009,4)的表述。

也就是说,对应收票据进行函证时,询证函的受函人尚无一个确切的说法,但基本集中在“出票人”、“承兑人”和“客户”此三者之间。

下面,笔者根据票据在表1中所处的区间位置来分析对应收票据进行函证时,询证函的受函人:

在AI区间时,由于此时“出票人”、“承兑人”与“客户”是同一人,这时询证函的受函人其实是同一个人――“承兑人”(或日“出票人”、“客户”);

在Bl区间时,因此时的票据至少已经发生了一次背书转让,“客户”除对票据负有连带责任外,已经对票据“失控”了,故而,此时的受函人也是承兑人(或日“出票人”);

在A2、B2区间时,由于此时需询证的票据为银行承兑汇票,那么不管出票人和客户是什么关系,“承兑人”――银行肯定是理所当然的、最好的受函人。因为通过独立于出票人和客户的银行,不仅可验证票据业务的真实性、票据金额的可回收性,而且还可避免持票人、出票人与客户之间因可能存在的关

联关系或其他原因而导致弱化审计证据可靠性的可能弊端;

在A3区间时,此时的“出票人”就是持票人本身I因此受函人也只能是承兑人(或日“客户”);

在B3区间时,同在B1区间一样,不仅客户,而且出票人,在对票据背书转让后,除对票据负有连带责任外,已经对票据“失控”了I因此,此时只有“承兑人”才是受函人。

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对应收票据进行函证时,询证函的受函人应该表述为“承兑人”(详见表2)。

另外,按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向银行申请贴现的商业汇票是以报表附注信息的形式披露的,因此,对申请贴现的商业汇票进行函证时,受函人应当是接受企业申请为其办理贴现的银行。

六、关于应付票据函证的受函人

同对应收票据的函证一样,对企业应付票据账面余额的函证,统编教材也只是作了原则性表述:“选择应付票据的重要项目(包括零账户),函证其余额和交易条款,对未回函的再次发函或实施替代的检查程序(检查原始凭单,如合同、发票、验收单,核实票据的真实性)。”但询证函的受函人是谁,教材也未明确。在注册会计师函证指南里对应付票据的函证业务更是避而不提,笔者只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一一采购业务》里查到其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企业指定专人通过函证等方式,定期与供应商核对……应付票据…等往来款项”。而同样在《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与实务》对应付票据的内部控制管理部分,也有“企业应定期与供应商核对……应付票据……等往来款项。如有不符,应当查明原因,及时处理”的表述。

由此看来,实务中多倾向于将“供应商”作为企业应付票据余额询证函的受函人。但此处的“供应商”与会计核算上用以记作明细科目的“债权人”有什么关系,在此略作分析:

出票人因材料、商品或劳务的采购而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后(即便是由开户银行承兑的汇票),即承担起到期无条件支付汇票金额的义务,此即“应付票据”。在没有发生汇票背书转让的情况下,持票人就是出票人的供应商,也是出票人唯一的债权人,此时,供应商等于债权人;当发生汇票的背书转让甚至发生连续多次的背书转让时,被背书人就是背书人的供应商,但此时的持票人不是出票人的供应商,并且因为需承担连带责任及被追索人行使再追索权的缘故,与该背书转让票据相关的实质性的债务人只有一个出票人,而其现实的和潜在的债权人可以包括:持票人、背书人、保证人、承兑人(银行)等多个,此时,供应商不等于债权人。

照此分析看来,会计核算上记作“应付票据”明细科目的“债权人”应该表述为“供应商”似更为妥当。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