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血糖的预防措施8篇

时间:2023-07-04 09:27:23

高血糖的预防措施

高血糖的预防措施篇1

【关键词】饮食营养;干预措施;慢性代谢

【中图分类号】R1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617-02

随着我国经济的水平提高,人们生活也明显升高,特别是膳食结构发生显著的变化,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如高血脂血压、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发病率逐年增加,这几种疾病常伴随心、脑、肾、眼等重要器官,疾患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威胁着人民健康,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已成为公众关注话题,国内外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在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生活方式,特别是膳食进行干预是目前预防慢性代谢性疾病最有效的方法[1]。现将我市饮食营养干预措施对慢性代谢性疾病措施效果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以咸宁市温泉为范围,从门诊病例中,根据体检和血生化检查确定适宜慢性代谢性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入组时测量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胆固醇、,三酰甘油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在观察中无一人退出。

1.2营养干预措施:

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干预组进行营养干预,半年后对照两组前后效果及两组最终效果,干预方法有:

1.2.1营养教育。通过健康讲座或者个体制定相结合,对膳食营养观念进行教育,提高健康意识和有关营养及疾病的防治方式,包含“控制体重、体重与慢性代谢疾病关系”“高血压、高血脂防治基本措施”“食物的种类及营养价值”等进行宣传教育。

1.2.2膳食原则。参照国外资料[2],根据本地区的个人具体情况进行分别制定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膳食原则,通过能力检测仪器检测个人实际消耗的热量,按照饮食、运动能力的,用生活方式疾病防治原理开出个性化处方包含总摄入量、三餐食物的种类及数量,个性化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营养指导,让膳食结构符合健康要求。

1.2.3具体措施:适当限制能量摄入限制脂肪摄入、合理食用烹调油、限制钠盐、增加蔬菜和水果、适度饮酒、限制甜食 ( 单双糖)、多饮茶 ,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茶多糖、咖啡碱等植物化学物对维持正常的血管功能、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控制体重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1.2.4观察指标及分析方法。在开始及实施营养干预措施后半年后制分别取手指血测定空腹血糖和餐后到、时血糖,取空腹静脉血测血清胆固醇(胆固醇酷酶法)和甘油三酷(磷酸甘油氧化酶法);每两周测量一次血压和体重并记录症状。

1.2.5统计。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录人数据并进行资料处理,组内比较检验,P

2结果

通过半年观察,干预组有明显效果。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三酰甘油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无统计学意义,高密度脂蛋白平均升高0.18mmol/L,具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近年来医生和营养师们已经越来越注意用膳食来防治各种疾病和维持人体健康本研究通过对124名咸宁区血糖、血压、血脂异常者营养干预后发现各观察指标均有显著降低。

在对糖尿病人的营养干预中,强调适当地减少主食,鼓励增加粗粮比例,多吃蔬菜及豆制品;对高脂血症者严格控制热量摄入,合适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保持理想体重,少吃高胆固醇和高脂肪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饮茶;对血压异常者重点是控制能量,限制食盐、少钠多钾,减少胆固醇及脂肪的摄入,增加瘦肉、禽鱼肉及蔬菜的摄入,经过营养预后以下观察指标平均降低:空腹血糖0.81mmo1/L,餐后血糖1.80(lnm o 1/L,胆固醇1 13mm o 1/L,甘油三酷} 37mmo1/L;血压、体重明显降低,症状得到明显改变由此可见,合理饮食对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者确有改善代谢、稳定病情、减少症状发生。

合理的饮食因素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血液中的许多成分,控制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合理膳食对防治这些疾病是合乎生理、安全有效的措施人。

参考文献

[1]刘斌.第352次香山科学会议在京举行[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9,06,18(006).

高血糖的预防措施篇2

【关键词】 糖尿病;低血糖;综合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by comprehensive nursing on incidence of diabetes mellitus hypoglycemia. Methods A total of 7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cidences of hypoglycemia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re was 1 case with hypoglycem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le 1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in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with remarkable nursing effect, and this method is worth referring.

【Key words】 Diabetes mellitus; Hypoglycemia; Comprehensive nursing

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出现烦躁、出汗、震颤等低血糖症状, 此类患者往往在给药或含糖食品后, 上述症状可缓解, 低血糖发作时其血糖水平可低于2.2 mmol/L。症状中的低血糖反应可出现昏迷等症状, 需要临床及时救治。而护理干预对减少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有着重要作用[1]。本文选择72例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此类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入选的72例糖尿病患者均为本院2014年2~10月期间病例, 上述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同时排除合并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所选患者均能够有效执行护理措施, 均能够和医护人员正常语言交流。所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6例。观察组中男20例, 女16例, 年龄60~79岁, 平均年龄(68.9±5.4)岁, 病程2.1~10.3年, 平均病程(6.9±2.3)年。对照组中男19例, 女17例, 年龄59~78岁, 平均年龄(69.3±5.1)岁, 病程2.5~11.7年, 平均病程(6.8±3.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患者在发生低血糖反应时,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给予静脉注射葡萄糖等, 对患者实施低血糖反应方面的简单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①常规护理措施。护士对病房内糖尿病患者经常巡视, 对患者定期进行血糖监测, 对患者体温、脉搏等进行监测和记录, 对低血糖的发生进行预防。②低血糖发生时的紧急护理措施。患者发生低血糖时, 如果患者能够进食, 可以要求患者进食糖类食品, 如糖果、饼干等, 如果患者不能给自己进食, 可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20~40 ml, 根据患者低血糖具体情况, 必要情况下静脉持续注射。对于有昏迷症状的低血糖患者, 要立即给予吸氧, 改善患者体内的缺氧状况, 维持生命体征, 避免发生生命危险。③心理护理措施。当患者发生低血糖后, 患者和患者的家属因对此类情况了解较少而产生紧张恐慌, 甚至严重影响医护操作实施。护理人员要冷静面对, 把此类情况及时解释给患者和家属, 让患者和家属了解低血糖相关知识, 护理人员解释时态度要和蔼, 耐心倾听患者和家属的陈述, 同时让患者家属了解低血糖发生时的应急方法, 及时缓解患者和家属的紧张、焦虑, 提高患者对低血糖处理措施的依从性, 使其积极有效配合医护操作。④药物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要根据医嘱定时适量注射胰岛素, 告诉患者要在注射胰岛素后及时进食, 避免注射胰岛素后不进食。患者出院时, 护理人员要教会患者自己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会患者自己应用电子血糖仪测定血糖水平, 让患者学会自己关注自身血糖水平改变, 从而预防低血糖发生。再者, 护理人员嘱咐患者在餐前半小时服用口服降糖药, 在餐中或餐后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等, 让患者了解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有助于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1. 3 观察指标[2] 记录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过程中低血糖反应发生情况。低血糖:患者表现为出汗、心悸、面色苍白、无力等症状, 症状严重的出现昏迷等。测定血糖水平≤3.9 mmol/ L(2006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制定的低血糖标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低血糖1例, 对照组发生低血糖10例。观察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 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 患者主要表现心悸、出汗、乏力等, 甚至出现昏迷, 严重的可危及到患者生命。导致低血糖发生的主要有以下因素。患者应用胰岛素注射时, 注射的剂量过大可导致低血糖发生;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发生改变也可引起低血糖发生, 不同部位对胰岛素吸收作用不一样, 在某些部位短时间内吸收的胰岛素量过多而引起低血糖;患者注射胰岛素后没有及时进食, 或进食量少, 可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患者体能消耗过多也可导致低血糖发生[3, 4]。再者, 糖尿病病程久, 患者注射胰岛素的频率过高, 再加上同时服用口服降糖药, 增加了低血糖发生的机会。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给予护理干预, 在护理干预措施中, 综合性护理干 预措施能够从预防发生低血糖、低血糖发生后、出院后多方面进行护理干预, 首先教会患者预防低血糖发生的方法, 让患者了解如何预防低血糖, 再者是让患者掌握一定的低血糖发生后的自救措施, 让患者出院后能够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减少低血糖发生[5-7]。本文中, 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低血糖发生率。

综上所述, 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后能够降低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 能够提高此类患者的护理效果, 值得借鉴。   []

参考文献

[1] 胡祝红, 罗艳, 叶会玲. 危机管理理论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与康复, 2013, 2(3):264-266.

[2] 美国糖尿病学会. 糖尿病诊疗标准( 四) -美国糖尿病学会 (ADA)2006 年公布.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6, 26(3):10005- 10007.

[3] 刘建芝. 住院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中低血糖反应104例观察与护理.当代医学, 2013, 19(18):120-121.

[4] 万秋红, 周凤球.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1, 3(5):24-25.

高血糖的预防措施篇3

为推进社区慢病防治工作,探索慢病社区干预模式,根据本社区实际情况,笔者将高血压、糖尿病作为该社区优先干预的疾病,探索以社区为平台,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基本手段,以个体化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为主要措施的社区高血压、糖尿病防治模式。现制订社区高血压病、糖尿病干预方案。

1 目标

1.1 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提高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改变率,增强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意识和效果,降低高危人群中危险因素水平。

1.2 积极开展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筛查,建立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提高高血压病、糖尿病筛查和早诊早治疗的比例。

1.3 提高社区医务人员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理论和技能,加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随访管理,控制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体重增长,提高高血压病、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降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和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2 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检出

2.1 35岁以上患者首诊测量血压 各科门诊对首诊就诊的35岁以上患者测量血压,以早期检出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

2.2 人群血压普查,以社区居委会为单位,开展辖区人群高血压普查,检出辖区高血压患者,特别是无症状高血压患者。

2.3 健康体检 组织社区内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健康检查时检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无症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3 社区高血压病、糖尿病干预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高血压、糖尿病干预分为非药物干预和药物干预。高血压糖尿病的非药物干预主要通过改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的不合理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水平,达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的目的。

高血压、糖尿病非药物干预包括合理膳食,控制体质量,体育锻炼、戒烟、平衡心理等内容。具体措施为:

3.1 合理膳食 ①限盐:提供定量盐勺,每人每天食盐量不超过6 g;②限制饮酒:提倡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戒酒;③多吃新鲜蔬菜、水果;④增加食物中钾和钙的补充;⑤减少膳食脂肪,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鱼类、禽类。

3.2 体育锻炼 增加日常活动量(多步行、骑车、爬楼梯),指导患者规律运动(每周3~5 d、每天≥30 min),帮助患者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

3.3 控制体质量 监测体质量变化,规律运动,减少食量,少吃肥肉、含油脂高的食品和零食。制定个体化饮食和运动方案。

3.4 戒烟 帮助戒烟者制订戒烟计划,并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创造戒烟环境,防治复吸。

3.5 平衡心理根据患者性格特征,提出适当的建设和措施,使患者少生气,多交流,保持心态平和。

4 社区高血压、糖尿病干预的工作措施

4.1 每半年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举办3次高血压病、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由社区医生等专业人员讲授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播放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录象,重点强调高血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规范用药和血压、血糖监测的重要性等。

4.2 设立社区高血压、糖尿病健康宣传栏(4期/年) ,发放宣传材料。宣传合理膳食、适量锻炼、控制体质量、心理平衡及戒烟知识。

4.3 给每位高血压患者提供定量盐勺和戒烟戒酒药物等适宜技术。

4.4 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及药物治疗 对每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时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定期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管理,认真填写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随访卡并随时记录和更新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4.5 评价与考核

4.5.1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发现 ①有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摸底调查表;②有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登记表;③建立35岁以上患者首诊测量血压制度。

4.5.2 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 ①社区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健康档案建档率> 95%;②《高血压患、糖尿病患者管理卡》《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随访卡》做到人、卡相符,项目填写完整、齐全。要求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3个月随访一次,并建立完整记录;③建档管理对象开出健康教育处方达到100%。

4.6 干预过程评价 ①举办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至少1次/月,要求有讲义及相关记录;②设立社区高血压糖尿病宣传栏4期/年,要求有宣传资料、照片或相关记录;③参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档管理的人数每年有一定数量的递增。

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不仅能起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而且也保证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高血糖的预防措施篇4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 对4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护理和预防措施。结果4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通过临床治疗于护理45例好转平稳,3例患者由于严重脑梗塞死亡。结论老年糖尿病科学系统的护理措施可促进康复,做好其日常预防更是关键。

【关键词】 老年人 糖尿病 预防护理

老年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生性代谢疾病[1],严重危害了老年人健康;现结合我院48例糖尿病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对老年糖尿病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均是我院2005年—2010年期间收治病例,诊断均依据1999年WHO糖尿病标准;男性17例,女性31例;年龄70—86岁;病程3—25年。空腹血糖(10.8 4-3.61)mmol/L,餐后血糖(18-2.8)mmol/L,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多饮、多食、多尿、消瘦42例,皮肤瘙痒11例,四肢酸痛、麻木、腰痛8例,减退、视力模糊5例;合并脑梗13例,冠心病23例,高血压15例。

1.2.护理方法

1.2.1一般护理(1)食用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食物;指导患者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或少食多餐,禁止暴饮暴食;禁食糖果、糕点等甜食物;不可吃过咸食物,动物内脏、蛋黄、肥肉、动物油等要少食用;多食用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品,如糙米、面、蔬菜等。(2)记录患者每天出入量,血糖、尿糖进行定期定时复查;密切注意病情转归;经常测量体重,对于糖尿病超重患者,建议减肥。

1.2.2运动护理 运动可增加人体对糖氧化利用,使末梢组织如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而使血糖降低,同时促进皮下注射储存的胰岛素的利用,从而降低肥胖者体重;故老年糖尿病病人如无严重合并症,每天当进行适量运动,活动要以不感觉疲累为主,如散步、慢跑、太极拳、体操、蹬车等,禁忌空腹运动,且饭后血糖较高时为运动最佳时机,活动要以不感觉疲累为度。

1.2.3心理护理老年糖尿病属于慢性过程,长期用药易导致老人产生忧虑、抑郁心理,且情绪消极,护理人员需向患者解释关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充分认识了解此病病因病机及诱发原因。嘱咐并说明糖尿病需坚持长期治疗,合理饮食,即可控制病情的发展,引导老人建立积极乐观心态。

1.2.4合理用药(1)Ⅱ型糖尿病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类型,降糖药需长期服用,护理人员要准确记忆各类降糖药物的药理及适应证、禁忌证、剂量、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经饮食控制无效果肥胖患者、饮食控制结合磺脲类降糖药无效的非肥胖患者均应用双胍类药物。

(2) 胰岛素注射应用时要注意避免感染且剂量应准确无误;选择松弛皮肤部位为注射处,注射部位需经常更换,防止局部组织硬化而影响吸收;于饭前30分钟进行胰岛素注射,注入后要密切观察有无胰岛素过量所导致的低血糖反应。 

1.2.5皮肤护理由于糖尿病病人皮肤和血液内含糖量较高,细菌繁殖能力增强,再加上老年人由于各器官功能退化,机体抵抗力下降,故更容易出现皮肤瘙痒与感染,且感染多呈慢性过程。指导患者勤洗澡、勤换衣物,每天洗脚,用柔软毛巾擦干,观察足部有否破损,如有破损当及时予以处理,避免因小伤口未及时治疗而造成截肢严重后果。

1.3预防措施 

日常预防防止和纠正肥胖,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避免高脂肪饮食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查体,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 

症状、血糖预防将血糖测定应当列为中老年人体检的常规项目,进行定期测定。当皮肤感觉异常、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更要首选考虑到去测定血糖,以排除高血糖因素导致;尽量做到早诊断、早期治疗。要将饮食、运动、药物等手段紧密恰当的结合起来,以便长期将血糖平稳地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空腹血糖要控制在3.9-6.11毫摩尔每升范围内,更要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的检测,小于每升9.44毫摩尔为宜;对血脂、血压进行定期测定,多做心电图检查,这些都是反应血糖控制情况的间接指标。

4.讨论

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的一种,发病率在逐年上升[2],由其引发的并发症的几率也呈增高趋势;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阶段,老年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均出现了增高状况;每年由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的老年致残及死亡人数也在不断上升;故加强糖尿病护理、预防工作及密切关注糖尿病群体迫在眉睫。

糖尿病的发生和遗传因素有关系,但最重要因素还是后天的生活及环境原因,现我们已经确定,过度摄入热量、超体重肥胖、运动量小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是预防糖尿病的饮食措施[3];控制体重的增长,将其长期保持在正常水平是有重要作用的;养成每日锻炼运动的生活习惯,可使多余的热量消耗掉,还可使老年患者精神充实,心情愉快;运动锻炼要循序渐进、以不劳累为度、结伴进行,这样以易于老年患者长期坚持和取得良好效果;应戒烟且少饮酒;积极防治老年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 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是老年糖尿病治疗所要达到的目的,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等护理,指导督促患者加强日常自身防护措施,使患者掌握、控制糖尿病的主动权。

综上所述,护理指导及预防措施需贯穿糖尿病患者的始终。通过护理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可增加其长期坚持治疗的信心,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起到大作用;同时积极预防更是关键,家属及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玮.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M]时珍国医国药,2007,3(5):3.

[2]程艳花,刘丽梅.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的护理[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6,4(5):

高血糖的预防措施篇5

目前我国约有糖尿病患者5 000万,每年以120万人的数目递增〔1〕。慢性高血糖引起的人体多器官尤其以眼、肾、神经以及心血管的长期损害导致功能不全或衰竭〔2〕。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药物治疗同时积极进行身心等综合护理干预,是治疗成功的关键〔3〕。本文就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全程规范强化的综合护理干预,为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操作技能以及自我监测、自我管理的能力,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得到良好改善,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生命生活质量提供临床资料。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及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3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就治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105例,其中男59例,女46例,年龄61~88〔平均(70.8±12.5)〕岁,职业以脑力劳动者居多,约占2/3。随机分为综合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综合护理干预组63例,男36例,女27例,男女性别比为1.33∶1,年龄为61~88〔平均(69.9±13.1)〕岁;病程为2~13〔平均(7.8±4.2)〕年,体重超重者20例,伴胆固醇和三酰甘油高于正常指标者52例,伴高血压者33例,患者空腹血糖(15.51±2.14)mmol/L;对照组42例,男27例,女15例,男女性别比为1.80∶1,年龄为62~86〔平均(69.2±12.3)〕岁;病程为1~14〔平均(7.9±4.8)〕年,体重超重者14例,伴胆固醇和三酰甘油高于正常指标者27例,伴高血压者30例,患者空腹血糖(15.07±2.53)mmol/L;两组在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空腹血糖、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评估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康档案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单位、联系电话、文化程度、经济状况、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体重指数、疾病认知情况、服药依从性及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判定有无视网膜病变和肾病等微血管病变,根据患者的心电图、下肢动脉多普勒等判定有无大血管并发症等,收集与患者相关的所有信息。同时定期发放调查表,进行系列的调查、分析、研究。设计自我管理疾病能力调查表,内容包括:2型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服药治疗的依从性、心理及生活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制定相应合理的护理措施。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综合护理干预组是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程规范强化地综合护理干预,包括进行2型糖尿病防治知识教育、服药、运动、饮食、心理干预、并发症防治、自我管理等指导,同时对患者定时进行糖尿病知识讲座、电话咨询服务,2个月复诊1次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2年后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1.2.1 常规护理措施

①2型糖尿病相关知识介绍:内容包括2型糖尿病的诊断、临床表现和分型、并发症的表现等相关知识。②饮食健康教育:糖尿病不论有无并发症、用药物情况及血糖水平如何,都要首先落实并长期坚持饮食治疗。内容包括常用食物的大致热量,慎食或禁食的食物,口服降糖药中饮食的注意事项。③运动疗法:包括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治疗和并发症防治的重要作用,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④指导血糖等指标的自我监测:包括教会患者使用血糖仪以及血糖测量的准确时间、方法并记录。指导患者血脂、血压的测量方法、时间、正常范围。⑤良好的遵医行为:包括要求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特别是严格服药方法、剂量、了解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预防方法。应熟悉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和正确注射胰岛素技术、注射部位及方法。⑥心理健康指导:包括2型糖尿病患者易出现紧张焦虑,甚至会有悲哀、烦躁、抑郁的心理状态,对生活失去信心。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相关知识的指导能够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正确地认识、面对疾病,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积极、自觉地配合治疗。

1.2.2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的基础上,全程规范实施本组强化护理措施干预。内容包括:①饮食干预:饮食治疗的重点是为病人决定饮食中三大营养物质的理想比例以及详实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既可满足身体正常所需,又可配合药物、运动等措施,良好的控制血糖及相关指标。包括:保持饮食均衡,每日饮食种类包括谷类、蔬菜、蛋白质,可适当增加粗纤维摄入;培养良好的饮食规律和习惯、定时定量,不可饥饱无常;根据每日热量摄入的标准,患者掌握饮食控制的标准计算方法〔4〕。②运动干预:运动疗法的目的,是可以增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肌肉及其他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减轻体重,降低脂肪及血液黏度,并且能够降血压,防止并发症。让患者掌握根据个人情况实施运动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运动的方式方法、合适运动量的把握,及运动前、中、后的注意事项。③认知及自我管理干预:向患者讲解2型糖尿病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主要治疗方法、并发症的预防等相关知识,并针对患者的认识误区进行重点指导。同时通过对患者能力的评估进行不同程度及不同形式的健康指导,包括定期举办2型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讲座、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宣传资料、课后咨询等方法,使患者和家属了解2型糖尿病的诊疗知识及预防措施、服药的重要性等,2型糖尿病与运动、情绪、饮食以及不良嗜好的关系及其危害性。对年龄偏大或其他特殊情况者,采取一对一指导方法以及家属代学方式,普及自我防治知识。每月电话随访或家访及1~2次,并指导患者监测血糖、血压水平,监督患者护理干预的执行情况。④并发症、伴发症防治干预:掌握低血糖发生的先兆症状(头昏眼花、心慌、汗出、饥饿感、恶心、面色苍白等),出现时应积极采取的正确措施;重视预防感染,糖尿病患者抗感染能力较弱,应掌握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的方法措施及出现感染后的简单处理策略。熟悉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伴发症及日常保护措施,如四肢皮肤的护理保护:由于2型糖尿病为慢性疾病,常有周围神经的损害,患者双足常常感觉迟钝或感觉能力下降,平时对于双足的泡洗水温一定不可过高,以免出现烫伤继发感染或坏疽。

1.2.3 效果观察

患者均按照不同护理干预措施进行6个月,复查空腹血糖、血脂、血压控制情况,统计两组患者2年后并发症情况。参照《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空腹血糖≤7.0 mmol/L,非空腹血糖≤10.0 mmol/L为血糖控制良好;血压控制标准,按照1999年WHO制定的理想血压控制值为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进行,数据以x±s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干预6个月后及2年后并发症情况、血糖、血压及血脂异常例数变化见表1。综合护理干预组干预后、干预6个月后血糖、血压及血脂异常明显较干预前及对照组减少(P<0.05,P<0.01)。综合护理干预组干预后大血管和微血管改变例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血糖、血压及血脂异常例数变化,表2 两组患者2年后并发症出现情况比较(略)。

3 讨论

2型糖尿病的治疗控制,应采取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原则。患者除了遵循医嘱合理服药外,合理饮食、控制体重,有规律的体育锻炼、限酒戒烟,舒缓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等非药物治疗措施同样非常重要。通过进行系统性科学健康教育,一方面帮助他们正确掌握2型糖尿病诊治和保健知识,不良的生活方式对血糖、血压等的影响;另一方面,帮助他们正确认识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正确合理用药及坚持用药的重要性。通过强化饮食、运动、认知、并发症、伴发症防治等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2型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率,使他们自觉形成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良好的遵医行为,以达到良好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出现的目标。糖尿病常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可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合并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情况与糖尿病血糖、血压、血脂等临床指标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有关密切〔5〕。

规范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丰富和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操作技能,以及自我监测、自我管理的能力,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出现、阻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改善其预后。以此显著减少致死、致残率,提高了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内科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69.

2 尤黎明,吴 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134.

3 肖晓燕,兰佳庆,侯绍蔚,等.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血脂的影响〔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4):402.

高血糖的预防措施篇6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水平明显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长期代谢紊乱会导致全身脏器损伤,导致功能障碍、酸碱失衡、水解质紊乱,患者有消瘦、多食、乏力、多尿、多饮等临床症状。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足、泌尿系统感染、视网膜病变、肺结核等多种并发症,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1]。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是临床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但是不合理用药、运动方式不当、饮食控制方法不当会引起低血糖,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高。低血糖会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痴呆、精神障碍、性情转变、心绞痛等症状,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对糖尿病患者给予低血糖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平稳控制血糖,督促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本文就低血糖预防护理的具体干预措施进行探讨,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8例接受常规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

(1)符合WHO关于糖尿病诊断标准;

(2)经血糖水平检测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确诊断;

(3)清楚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实质性脏器损伤、精神疾病者;②老年痴呆、意识障碍患者。

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51.5±3.7)岁,病程1~16年,平均病程(7.1±2.4)年;对照组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51.3±3.5)岁,病程1~15年,平均(7.3±2.3)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护理,督促患者按时按量用药,简单告知患者饮食注意事项,鼓励患者适量有氧运动,定期进行血糖检测。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低血糖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

(1)健康教育 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糖尿病病因、治疗方案、低血糖相关知识,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的方式更直观、深刻的了解疾病知识,对低血糖症状提高警惕,更好的配合医务人员开展工作。同时,引导患者掌握自我血糖检测、血糖控制方法,合理用药。老年患者善忘,护理人员应按时、按量为患者准备好降糖药物,每天监测血糖、电解质变化情况,平稳控制血糖,预防出现低血糖。

(2)饮食指导 饮食与糖尿病发病过程密切相关,对糖尿病患者给予饮食指导可以提高人们对合理饮食知识的了解,有效的降低血糖水平,防止发生心血管不良时间,降低糖尿病并发症。饮食护理重点是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碳水化合物进行严格定量分配,减少机体糖分、脂肪、盐分的摄入,均衡营养。结合患者的年龄、病情、工作性质、血糖水平、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由营养医师制定个性化饮食食谱,餐次应该控制在每天3~5次,少食多餐,主食与副食搭配,在降低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同时满足营养需求。

(3)心理护理 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病情逐渐加重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经济压力。护士要针对患者的表现结合心理学知识进行针对性引导,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为患者介绍主治医师的临床经验、成功案例,给患者传递正能量,让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同时,引导患者家属、朋友多陪伴、鼓励患者,提高患者的安全感,缓解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4)运动指导 每天坚持有氧运动,以患者实际耐受度为度。每天坚持运动,不能长时间剧烈运动,尤其是用药后或进餐前应控制运动量,避免引起低血糖。

(5)低血糖护理 恶心呕吐、乏力、心悸、昏迷等症状提示有低血糖,应立即静脉输注高渗葡萄糖。休克患者给予氢化可的松迅速纠正低血糖状态,对患者进行床边血糖水平检测,密切关注血糖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

(1)低血糖发生率;

(2)血糖相关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产后2h血糖、空腹血糖。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2.1 低血糖发生情况

观察组中有1例出现低血糖,发生率为2.27%,对照组中有12例出现低血糖,发生率为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6.611,P

2.2 血糖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餐后2h血糖和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需要终身治疗,糖尿病与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有密切联系,长期坚持合理饮食、规规范用药、运动可以有效的降低血糖水平[2]。患者对血糖控制方法不了解、未合理用药导致血糖水平控制不佳是引起低血糖的主要原因。低血糖预防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注重血糖的控制,对患者进行糖尿病、低血糖知识健康教育可以让患者及其家属高度重视度,提高护理配合[3]。按时按量用药,主动学习控制血糖的方法,定期进行自我血糖检测,动态观察血糖控制情况,对低血糖提高防范意识。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转归与饮食控制不佳有明显关系,患者低饮食控制不重视、难以坚持是血糖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对糖尿病患者给予饮食护理是改善患者预后的简单的、有效的举措,长期坚持饮食控制可以有效的降低血糖水平,防止出现并发症。同时,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情况,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拉近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鼓励患者适量有氧运动可以活化血管,愉悦心情,提高生活质量[4]。对低血糖先兆症状提高警惕,一旦发生后立即输注高渗葡萄糖,进行对症处理,及时升高血糖水平,避免病情恶化。

本文中观察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低血糖发生率明显更低,护理效果显著,提示对糖尿病患者给予低血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平稳降低血糖,对病情的控制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爱学.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5):157-158.

[2] 刘羽,鲍书欣.剖宫产新生儿低血糖早期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3):4281-4283.

[3] 吕艳萍.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相关护理措施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6):213-214.

[4] 尤云彩.糖尿病强化治疗患者低血糖反应原因及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1):55-55.

[5]胰岛素治疗期间餐后2h血糖水平与低血糖发生的相关性研究[J]. 施羽,蔡胜男,季敏捷,施亚男,倪玲玲,沈云,黄爱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23)

[6]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J]. 于芝瑞.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19)

[7]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 刘莉.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32)

高血糖的预防措施篇7

【关键词】 糖尿病;皮肤;压疮;饮食治疗;护理干预

1 引言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是由于压迫所引起的组织病变,研究认为,只要施加足够的压力,并有足够的时间,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压疮[1]。老年糖尿病患者因末梢循环血运障碍更易引起压疮,加之长期卧床一旦形成压疮愈合将更为困难。此类患者不仅需要医生的积极治疗,更需要护理工作者积极主动采取预防措施,科学使用预防压疮的用具及精心护理。

2临床资料与方法

2.1临床资料

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科收治老年糖尿病卧床患者255例,男114例,女111例;年龄67~92岁,平均71.5岁;责任护士运用Braden量表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合理用药联合饮食治疗控制血糖,积极主动采取预防措施,科学使用预防压疮的用具并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的预防了压疮的发生。

2.2方法

将22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干预组125例,对照组100例 ,干预组采取合理用药联合饮食治疗控制血糖,积极主动采取预防措施,科学使用预防压疮的用具

2.3统计学处理x2检验。

2结果,见表1

3老年糖尿病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3.1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特点

表皮层和真皮层厚度均变薄,体内水分总量及细胞总数逐渐减少,间质老化,更新迟缓;微血管循环差,局部细胞的功能也变差,周边神经末梢容易发炎,导致手足感觉异常,汗液分泌减少,皮肤过度干燥,血液中糖分高,霉菌生长入侵易造成感染[2]

3.2导致压疮发生的局部因素

压力、摩擦力、剪切力、潮湿等。

3.3导致压疮发生的全身因素

运动能力减退、血糖的高水平状态、营养不良、组织灌注不足、年龄、精神心理因素等。

4预防压疮的护理干预措施

4.1压疮危险因素评估

当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对病人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根据Braden修订版压疮危险评估表[3]评分,包括对感觉的认知、皮肤的湿润性、身体的活动能力、营养的吸收、摩擦及剪切力、改变及控制身体姿势的能力、皮肤类型等7个方面因素的评价,确认是否为压疮高危患者。

4.2健康宣教

对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讲解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危害性并进行预防压疮的简单方法指导,如定时翻身及翻身技巧、床单需保持干燥、平整,饮食及功能锻炼的指导,使家属掌握相关知识,配合护士,减少压疮的发生。

4.3减轻受压部位皮肤的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

协助患者选择舒适的卧位, 每1~2小时翻身1次,抬高床头一般不超过30°,减少身体下滑对骶尾部及足跟部造成的剪切力,超过45°最易滑动,以5°~30°为宜,以减轻局部压力,建立翻身卡,严格床边交接班;有条件的可以使用电动充气式气浪床垫、水垫等防止受压。协助患者翻身更换床单时要抬高身体,避免拖拉拽等形成摩擦力损伤皮肤。

4.4保护皮肤

骨突出部位给予美皮康敷料保护,床单必须平整、干燥无皱折,保持皮肤干燥清洁,二便失禁者,床上垫尿布,潮湿及时更换,清洗皮肤,减少尿液、汗液对皮肤的刺激,并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皮肤抵抗力。

4.5调整营养状况

营养不良患者,应根据营养状况和病情需要给予合理的营养调护,制定比较合理的膳食,适当增加膳食中蛋白质、热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增加机体抵抗力。

4.6控制血糖

积极治疗糖尿病,合理饮食,控制血糖。

5结论

压疮是护理领域的老话题,也是护理工作的难题,国外患者及家属因发生压疮要求赔偿的案件日益增加[4],对压疮的预防要不断更新观念,从多层次、多角度、全面认识压疮。积极评估患者情况是预防压疮发生的关键,健康教育加强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病理、治疗和护理知识介绍,使之提高自我保护、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以配合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和心理治疗科学使用预防压疮用具等综合干预措施,减少了预防疮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提高了预防有效性,减少压疮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霞,国内压疮的研究及护理新进展[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6,4(4):227-228

[2]黄小萍,李智英等.老年人压疮的预防及护理[J].家庭护士,2008,319-321

高血糖的预防措施篇8

关键词:糖尿病足;高危因素;干预

糖尿病足为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沉重的身心负担,在美国以及欧洲,糖尿病足是导致患者出现非创伤性下肢截肢的最常见潜在原因[1],虽然目前对糖尿病足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糖尿病足的预防则十分有效[2]。为了提高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预防能力,遵从医疗方案主动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其进展为糖尿病足的可能性,我们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于我科存在糖尿病足高危因素的患者实施了综合干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于我科存在糖尿病足高危因素的患者80例做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49.5±7.8)岁。所有入选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高危因素等方面的比较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干预,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综合干预。干预方法和内容主要包括:①血糖监测与药物干预。②心理干预。③足部护理干预。④饮食干预。⑤教育干预。

1.3评价指标 ①于干预后24个月时评价两组患者中出现糖尿病足患者占总人数的比例。②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24个月时对患者的遵医率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 7.0 统计分析软件处理。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24个月后出现糖尿病足患者比例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干预后遵医率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将增至3亿多[3]。糖尿病患者的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足溃疡,其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最终致残、致死的重要因素,因而探讨糖尿病足的有效预防措施,减少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机率,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研究主要对试验组实施了包括血糖监测与药物干预、心理干预、足部护理干预、饮食干预、教育干预等内容的综合干预措施。

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血糖监测与药物干预是糖尿病足防治的重要手段。通过高质量的血糖监测,掌握患者的血糖实时变化,有利于医师对患者血糖异常状态的及时干预,帮助患者尽可能地维持血糖在适宜水平。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药物干预方案,防止出现不良后果。

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以积极的方式应对疾病。糖尿病患者具有病程长,住院次数多,经济负担大等特点,因而易出现悲观、焦虑、消极等多种负性情绪,影响患者的疾病控制。医务人员应对此加强干预,在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准确评估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心理援助,帮助患者建立起正确的疾病应对方式。

足部护理干预是糖尿病足患者的干预重点。医务工作者应每日检查患者的足部情况,注意观察患者足及足趾间有无小伤口、水泡、干裂、肤色发暗等情况,以便进行早期干预。足部护理干预的另一个方面是对患者足部自我护理能力的干预。通过示范和指导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正确的足部检查、清洁、按摩、运动、保护的方法,使患者有能力对糖尿病足进行主动预防。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足的防治基础,在进行饮食干预时,应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积极性,与其共同实施合理饮食方案的制订,以便在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满足患者对饮食的偏好,严格控制总热量,合理分配饮食摄入,巩固药效。

教育干预是糖尿病足防治的重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让糖尿病足高危患者掌握糖尿病足的临床症状,高危因素,血糖监测方法,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健康生活方式,坚持定期复诊。

4结论

本研究表明,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实施包括血糖监测与药物干预、心理干预、足部护理干预、饮食干预、教育干预等内容的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遵医率,降低其进一步发展为糖尿病足的可能性,具有重要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Boulton A J,Vileikyte L, Ragnarson-Tennvall G, et al. The Global Burden of Diabetic Foot Disease[J].Lancet,2005, 3669498:1719-172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