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德育教育现状8篇

时间:2023-07-19 09:28:42

德育教育现状

德育教育现状篇1

一、现状

1.德育教育这一手“软”高中教育正处在学生由少年走向成人阶段,是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然而德育教育较小学、初中阶段都要“软”,所开设的政治课程事实上离学生如何做人相去甚远。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没有部颁的课程标准,没有适合高点的鲜活教学内容,没有完备的评价体系,没有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没有必要的德育教育资源,没有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是此学校的德育教育更多的是以“堵”代教,通过制定各种纪律来硬性约束学生的行为,即不准做的要求多,但做好了的关注却很少(校内的三好学生也只有10%),学生德育水平高低更没有与升哪类大学直接挂钩,事实上德育教育这一手比智育教育,甚至体育教育都要“软”。

2.教育环境不够净化德育教育环境包括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个方面,在社会和学校这两方面都存在着一个诚信危机问题。特别是干部队伍中揪出的那些贪官,昨天还在大会小会上信誓旦旦大讲要如何实践“三个代表”,结果在背后大肆贪污、索贿受贿,参与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这种极少数领导干部“两面人生”对高中生诚信不能说没有影响。商业上普遍存在的欺诈行为学生更深有感受。学校里的不诚信现象对学生的影响更大。如为了应对上级名目繁多的检查,学校不得不要求学生配合学校进行包装;学校不准学生上网玩游戏,而老师却在办公室里上班时间玩游戏,有时一个老师玩,几个老师围着看。学生耳闻目睹了身边这些不诚信的行为,学校再要求学生讲诚信能有力量吗?

3.学生德育观念淡薄关于如何做人的道理,农村重点高中的学生也都能答出一大套,但他们不能较好地将德育要求内化在行动上。有的学生对公益活动缺少激情,不是把自己当成集体中的一分子,而是喜欢游离于集体之外,缺少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有的不讲诚信,晚自习之后跑到城里上网,夜不归宿,老师谈话之后,保证下不为例。可没几天在别人的诱惑下又翻墙出去上网,老师再次谈话时,却堂而皇之为“宁可受批评,不能背弃了朋友”。有的自我中心意识强,忽视了身边人的利益。如自己在外剧烈运动后感到热,回到教室把电风扇开到最高档吹风,不管其他同学是否受得了,会不会因此感冒。有的同学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看到别人潇洒的消费,自己也打着脸充胖子,挥霍父母的血汗钱,不体贴父母劳动的艰辛,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有的学生对敬业乐群,公而忘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厚德载物,达济天下;见义勇为等民族传统精神不屑一顾,缺乏认同感。

二、原因

1.德育教育的机制缺陷从现实社会的角度看,一个人接触社会的时间越长,积累起来的正反两个方面生活经验越多。高中学生一般在16—18岁,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其接受新的道德规范的难度越大。此时如果我们的德育教育不力,其积累的反面生活经验占了优势,就会发展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如果我们的德育教育生动有效,就会使其自觉剔除积累的反面经验,弘扬积累的正面经验和接受新的更高层次的道德规范要求,成国家的有用之才。然而国家对高中生的德育教育看起来主要放在各学科的渗透教育中。这固然不错,但现实中各科渗透教育的伸缩性非常大,由于教师的素质问题很多德育渗透教育都难以到位,实质上是严重削弱了德育教育,这是非常危险的!

说德育教育这手“软”,还因为没有把学生的德育水平纳入高考升学之列。美国的高中和大学都非常看重学生的德育,对学生的德育社会活动有客观详实的记载,是大学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之一,文化成绩再好的学生,德育社会活动内容不佳就不能上重点名牌大学。这是因为一个对他人、集体、祖国冷漠的人不会对人类有所贡献。是此,只有改革和完善目前的德育机制,才能使德育教育由“软”变“硬”。

2.学校教育的功利行为目前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看一所重点高中的办学水平,就是看它的升学率,看它考取北大、清华有多少学生,过一类线的比例有多大。通过纵横向的比较,学校在社会上的地位就出来了。因此,升学率成为学校发展的硬道理。要提高升学率,必须以加班加点的强化训练为途径,是此,学校不得不顺着升学率这根棒子转。关于德育教育只能把要求编成清规戒律让学生走向“文本”了,对学生中失范的行为只能以“堵”代教。若真正让学生把大块时间用来搞社会实践活动,在时间上学校花不起。若一任校长在升学率上扎了牌子,他将成为学校的“罪人”。这种功利行为是从小处和短处着眼的,说到底是一种私利行为。再之,搞好了德育教育未必就没有了升学率。

3.教师对德育教育缺乏责任感目前高中的德育教育理论上是靠所有教师协同完成,表现为教师的示范性,教学的渗透性,与学生的互动性上。然而目前有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对学生的失范行为不是引导,不是平等交流,而是指责、训斥。对教材中具有教育性的内容,不是去开动脑筋,创设情境,有机渗透,因材施教,而是干巴巴地“教教材”。对学生的心理需求,不是用激情去激励,用爱心去抚慰,用真诚去感染,而是用信条去训告。这些行为反映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育人方法问题,而是一种对国家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的态度问题。

德育教育现状篇2

关键词 中职生 思想道德 问题 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the Moral Status of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Moral Education

LI Liangping

(Inner Mongolia Hailar Pastoral Workers Secondary School, Yakeshi, Inner Mongolia 022150)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students. Deal with the problems, proposed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carry out various activities in line with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to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student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moral; problem; moral education

1 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

中职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学习群体,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牧区,文化基础差。其思想现状具体表现为:厌学心理严重,部分学生听不懂课,又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自制能力差,法制观念淡薄、缺乏纪律观念旷课、早恋、斗殴、损坏公物、辱骂教师等现象时常发生,部分学生自我意识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自私自利行为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经常有违犯校规校纪规行为,且屡教不改。对专业不感兴趣,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缺乏分辨能力,对未来的工作充满疑问和困惑。因此,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环境和不良思想的影响,中职生接受新鲜事物快,容易沉溺于手机游戏和虚拟的网络世界,使之产生暴力倾向,违纪违法行为经常发生。另外,社会上的拜金思想,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不同程度地侵蚀着中职生,他们会出现各种不良个性心理特征。

2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是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轻视德育工作的教育。中职学校专业普遍以就业为导向来设置,各学校把专业技术的教学成绩作为评价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学校把专业理论和技能培养摆在工作的首位,把育人工作放在了次要位置,因而使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形同虚设流于形式,难以适应当前中职生思想的变化。二是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缺乏适应当前中职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严重影响着中职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三是各学校没有把育人放在学校的工作首位,缺乏全员育人的手段和方法。

3 如何加强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

(1)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德育课教师要精心备课,巧妙设计,精心选题,并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运用活动化教学模式和讨论式教学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2)营造良好的营造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作用。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要发挥它的资源优势、坚持把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来抓,注重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经常性和渗透性。家庭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补充、学校的德育教育只有得到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持才能达到应有的教育实效。社会环境是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人们的行为和媒体表现出来,对中职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行为有重大的影响。只有将学校主体、纽带作用,家庭的配合作用,社会起组织领导协调作用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相互配合,互为补充,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发挥教育功能。

(3)加强育人队伍建设。德育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是有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在教育活动中广大教师要发挥“身教重于言教”的作用。因此,要做好德育教育工作,我们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德育教师队伍。面对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新特点,新要求,我们一是加强德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学习,培训他们适应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方法。如:组织德育教育工作者集体收看道德模范专题片、德育现场观摩课、经验交流会等。通过各种方法提高了德育教育者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方法;二是加强对年轻德育教育者的培养,采取“新老结合,以老带新”的方法,力争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4)开展适应中职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特点是渴望得到家长、社会和教师的认同,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表现欲。但是,由于他们生活阅历浅,对社会上的各种事物缺乏判别力,容易产生不良的思想和行为,这就需要加以引导。因此,我们必须有的放矢地开展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活动。

①军训。军训是中职生入校时必修的一门课程,“是规范他们的行为,培养良好习惯的一种手段。通过军训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军事基本常识;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增强了学生遵纪守纪律的观念,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培养了团队精神。②通过主题班会活动。主题班会是中职学校德育课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是学校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主题班会的实效性主要取决于班会内容和形式的贴近中职学校学生实际。③开展“国旗下的演讲”活动,是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一种手段。每周一早晨,当全体师生目视国旗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在校园中冉冉升起的时候,整个校园弥漫着庄严肃穆的氛围,能够激发起学生发自内心的高尚情感,引起学生深度的思考。当倾听国旗下的讲话,能唤起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④利用节日、开展主题系列活动,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歌咏比赛等。弘扬了革命传统,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水准,培育了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荣誉感,提高了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⑤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树立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体会社会的温暖、体会社会上的正能量、体会到社会上人与人和谐的关系,拓宽了德育教育的途径和内容,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等教育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充分展示自己,张扬个性,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精神。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德育教育具有渐进性、反复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我们充分认识这一点,并掌握不同形势下的德育现状和中职生德育教育的特点,讲求实效,树立信心,常抓不懈,就一定能探索出中职德育教育工作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德育教育现状篇3

Talking about the Moral Status of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Moral Education

LI Liangping

(Inner Mongolia Hailar Pastoral Workers Secondary School, Yakeshi, Inner Mongolia 022150)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students. Deal with the problems, proposed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carry out various activities in line with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to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student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moral; problem; moral education

1 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

中职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学习群体,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牧区,文化基础差。其思想现状具体表现为:厌学心理严重,部分学生听不懂课,又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自制能力差,法制观念淡薄、缺乏纪律观念旷课、早恋、斗殴、损坏公物、辱骂教师等现象时常发生,部分学生自我意识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自私自利行为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经常有违犯校规校纪规行为,且屡教不改。对专业不感兴趣,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缺乏分辨能力,对未来的工作充满疑问和困惑。因此,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环境和不良思想的影响,中职生接受新鲜事物快,容易沉溺于手机游戏和虚拟的网络世界,使之产生暴力倾向,违纪违法行为经常发生。另外,社会上的拜金思想,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不同程度地侵蚀着中职生,他们会出现各种不良个性心理特征。

2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是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轻视德育工作的教育。中职学校专业普遍以就业为导向来设置,各学校把专业技术的教学成绩作为评价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学校把专业理论和技能培养摆在工作的首位,把育人工作放在了次要位置,因而使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形同虚设流于形式,难以适应当前中职生思想的变化。二是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缺乏适应当前中职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严重影响着中职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三是各学校没有把育人放在学校的工作首位,缺乏全员育人的手段和方法。

3 如何加强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

(1)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德育课教师要精心备课,巧妙设计,精心选题,并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运用活动化教学模式和讨论式教学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2)营造良好的营造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作用。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要发挥它的资源优势、坚持把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来抓,注重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经常性和渗透性。家庭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补充、学校的德育教育只有得到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持才能达到应有的教育实效。社会环境是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人们的行为和媒体表现出来,对中职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行为有重大的影响。只有将学校主体、纽带作用,家庭的配合作用,社会起组织领导协调作用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相互配合,互为补充,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发挥教育功能。

(3)加强育人队伍建设。德育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是有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在教育活动中广大教师要发挥“身教重于言教”的作用。因此,要做好德育教育工作,我们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德育教师队伍。面对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新特点,新要求,我们一是加强德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学习,培训他们适应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方法。如:组织德育教育工作者集体收看道德模范专题片、德育现场观摩课、经验交流会等。通过各种方法提高了德育教育者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方法;二是加强对年轻德育教育者的培养,采取“新老结合,以老带新”的方法,力争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4)开展适应中职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特点是渴望得到家长、社会和教师的认同,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表现欲。但是,由于他们生活阅历浅,对社会上的各种事物缺乏判别力,容易产生不良的思想和行为,这就需要加以引导。因此,我们必须有的放矢地开展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活动。

德育教育现状篇4

摘要:高中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针对这一特殊时期下高中生学习压力问题和青春期心理问题,老师和学校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遵循素质教育理念和原则,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高中德育教育内容和教学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并针对德育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分析其成因,探讨其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育;现状;对策;分析

我国在教育普及中不断强调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高中生正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经验不足、自我控制能力也不足,因而在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和外界不良因素诱导时,学生容易以心理敏感或情绪压抑作出不当举动。针对这一点,需要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正确认识德育内容、观念和价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平。[1]

1高中德育教育现状及主要问题

1.1社会环境方面:高中学生个性特点鲜明,这一点符合其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学生的个性化倾向越来越明显,能够促进学生加强对自我的认识,但是也容易造成学生在人际交往和学习中忽略他人的有效建议,形成“偏听则暗”的局面。例如当今社会大发展中强调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在越来越多的农村中学学生选择辍学打工,技能不足沦为盗抢和乞丐群体,这就是当前德育教育与社会不相适应的现实案例。

1.2家庭环境方面:高中生尚处于青春发育期,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较强烈,在与外界人、事接触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同时又过度重视自我感受,容易导致偏激性心理产生。高中生在学习生活中主要的活动场所就是学校和家庭,但是关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不能一味寄托在老师和学校身上,需要将学校德育教育与家庭德育教育相连接,为学生营造更加充分和完备的受教育环境。但是在实践中发现,由于高中生家长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导致对其心理、情绪等关注不够,家庭教育出现缺失和错位,使学生缺少正当的家庭关爱和教育。例如在相关调查中发现,许多高中生父母对孩子家庭教育不当,助长学生不良习惯,部分学生不懂得尊老爱幼、骄纵任性,甚至偷盗父母钱财、打骂父母等。[2]

1.3学生自身的“三观”问题:而高中老师并没有完全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依旧老眼光对待新学生,依旧把文化课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只要成绩好,一切都好说。所以逐渐出现了一些极不和谐甚至让人痛心的事,究其原因,德育教育被忽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我德育教育意识缺乏,导致人身观、价值观扭曲,在高速现代化发展的社会中,盲目追随潮流,却不能明辨是非。例如当今校园暴力事件频出,学生甚至将打骂、侮辱同伴的视频和照片上传网络,追根究底,使学生受不良影视、小说情节影响,错误代入到现实,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

2高中德育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2.1教育环境的优化:高中生德育教育包括思想素质教育和道德理念教育,高中生由于心智发育尚且不够完善,因而在实际教育中,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均要做好引导、辅助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教育观。从学校教育层面来说,老师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变化,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化解重重师生矛盾,并且在相互沟通交流中促进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而学校方应该切实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新的教育现象引导高中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同时以交流会和座谈会的形式宣传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建立起完善的学生考评制度,将德育考察项纳入其中,综合评价学生的基本素质。优化德育教育环境,还需要家庭和社会做好正确的引导,家长要言传身教,鼓励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和认识,社会媒体宣传方面则要注意信息传播的有效性。[3]

2.2德育活动的开展:高中德育教育出现种种问题,现实堪忧,因而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形式,通过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使学生在实践感悟中充分感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性。高中学习不能停留在课本上,学生需要走出校门、走向生活,高中生也不能仅仅学习文化知识,需要在社会体验中完善自我德育教育工作。据此,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安排学生参加烈士陵园扫墓等社会公益性活动,让学生参与植树环保、敬老爱老活动,学生在与不同的社会群体接触中能够更加深刻的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作用。开展与时代相适应的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还包括捐款捐物、义卖等,学生能够在实践体验中意识到德育教育对自身道德品格和思想培养的作用和影响。[4]

2.3德育教育渗透: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人们心理上的浮躁和欲望表现明显,这种价值观念也对当代高中生的德育教育产生严重影响。当代教育工作中,学校和老师为学生提供文化教育服务,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学校的教育工作开展中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学校德育教育华而不实,德育工作落实靠后直接导致教育恶性循环,不良效益日益凸显。因而在现代德育教育工作中,无论是社会、学校、家庭还是学生自身均应该摒弃浮华,时时刻刻渗透德育教育,把育人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将德育教育融入课本、融入生活,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感悟人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自我成长和进步。

3结语

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形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对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是社会在变革,而高中德育教育也要有新的对策,针对当前高中德育教育问题,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等方面究其原因,积极分析出现的问题,找出应对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孝顺.浅谈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知识经济,2010,04:148.

[2]罗群珊.浅谈新时期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成功(教育),2010,09:128-129.

[3]朱向东,顾彩平.当代中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7:20+133.

[4]罗景燕.当前普通高中德育现状调查分析和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2:19+28.

德育教育现状篇5

摘?要:德育工作是小学教学活动的的主要目标,在小学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品质是为将来的高等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虽然小学教育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德育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的渗透与发展,但是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非常低,在德育建设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现状,特别是地方小学中德育教育中的对德育的思想认识性不高,德育工作的师资力量不够强大,所以地方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工作要更加具体有效,采取一定方法管理促进小学的与教育共走长远发展。

关键词:地方小学;小学教育;德育工作;方法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而不断深入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创新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的主旋律,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育的发展在小学教育中是相互协调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红占有基础性与先导性的地位,对其他各育的发展具有带动与支持的作用,学校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当前地方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并不乐观的现状,本位就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如何提高小学德育教育质量进行探讨。

一、地方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现状

1.地方小学德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对德育教育在思想上缺乏认识

在当前地方小学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对德育教育的教育目标缺乏认识,对于德育教育的意义与作用缺乏重视,因此,对于德育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目的与教育方式缺乏一个根本上的认识与探索,因此。在小学德育中,教师不能够以学生的认知角度,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与知识结构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如:在课堂教学中我要采取何种手段进行德育教育,这种教学手段能否实现德育教育的效果达到最优化,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学生的点点滴滴,思想情感的变化教师需要去思考但是却有很少一部分教师去探索,在思想认识上就轻视德育教育工作,教师没有精心的准备,学生对于德育的学习根本上难以提起兴趣,教师的德育课堂就是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只是单纯使得说教,学生被动的接受德育教育理论上的只是,没有自身的实践与体验,学生的心灵感悟,思想体验不会有发展与升华,德育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性、针对性与连续性,学生无法进行深入学习。

2.德育、智育发展不平衡

当前大部分地方小学教育工作发展的重点都是培养学生的智育,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传授理论知识与技能,分数万能论与应试教育影响的根深蒂固使得家长与学校对于语文、数学、英语的高质量盲目追求。学校教育工作忽视了学生人格的培养与道德水平的提高,学校的德育工作只是形式上的课程,实践过程中确实形同虚设。在大部分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德育教育展现出来的主要问题如:课时安排少;教学内容方面主要是教科书,学生的实践活动非常少,对于小学生来说,抽象理论根本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单纯的读教材内容,其深入的思想内涵教师很少去探究。

3.德育教育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没有专门的与教师进行专业的讲解,一般都是语文教师来兼任。这种现象时有一定原因的,其主要表现如下:从大学毕业生中挑选教师进行专职的德育工作,学校认为这是对于国家培养人才的浪费;其次,大学生在大学进行专职的高等教育之后,被分到地方小学感觉大材小用,无法甘心工作,地方小学一般都是地处偏僻的山区,与大城市相比信息闭塞,福利待遇与工资待遇都比较差,所以有的大学生不愿意到地方小学来工作。因此,地方小学的师资力量非常欠缺。德育课被科任老师兼任上。教师的专业比较缺乏,教学经验不足,甚至有的老师干脆改为正常的教学活动,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基本上就是被取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得到德育熏陶。

二、地方小学德育工作长远发展的有效措施

1.教育工作者要提高对德育的重视,重视德育教育工作进展。

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在根本上提高对于德育的认识,加强德育工作的进展,使得教师和学生公共认识到德育教育的教育目标、德育教育的作用与意义、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重要意义,教师在加深认识的基础上,对于德育教育工作的进展会更加积极主动,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对于学生的道德认识、人格品质、道德意志进行培养,会起到教师的模范作用,以积极向上的思想态度去影响学生,学生会有个性的发展与健全人格,学生提高了思想认识,会将教师的言行举止,道德品质作为衡量自己对与错的标准,将教师的行为方式与思想特点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有一个更加积极主动地态度与学习情感。

2.采取灵活有效的教育方法

在德育教育的工作过程中,德育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德育方面的人格发展缺陷与思想上的问题,认真的分析这些问题的来源并且积极探索解决的方法策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德育教育的工作原则,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方法中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便于接受,易于理解,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品质。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金,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要举办灵活多变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德育的积极性与兴趣;组织学生参与德育建教育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认识,增强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3.建立合理的而评价制度

德育教育要与正常的教学活动一样,实行相关的评价制度,学校要及时的管制德育教育中教师的教学状态与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形式创新与否、教学思想是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方法对于德育的进展是否有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态度是否认真,学校要积极的观察,并且形成相关评价再如教会档案与学生档案,作为考核标准,教师就会端正教学态度,学生也会改变学习态度,德育教育会长远发展下去。

总而言之,虽然地方小学德育建设存在令人担忧的现状,但是教师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成为新社会新阶段所需要的德才兼备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德育教育现状篇6

关键词:了解学生;德育;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167-01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和综合能力,能适应岗位的变化要求并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由此德育教师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应该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现状,结合社会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正确认识职业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中职学生中,大多数是中考的失利者,进入中职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再加之社会对职业教育鄙视,大多数的学生就很难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有的正确认识。甚至于认为上职中就要低人一头,更谈不上什么职业理想,职业规划。在学校整天得过且过混日子,对前途悲观失望,没有理想,缺乏规划;厌学情绪严重,无心学习,上课睡觉,玩手机,和老师顶牛,作对;生活中,懒散自由,习惯差,缺乏自控能力,人生观,价值观模糊。

针对学生的现状,为唤醒学生心中那已经破灭的理想,结合社会的需求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势在必行。首先,要帮助学生正视职业教育。要让学生明白,中等职业教育已发展成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的职业教育也是衡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天生我材必有用。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时展到今天,我们所从事的行业已经远远不止七十二行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我们走向成功人生的敲门砖,进入职业学校学习也是我们的正确选择。

二十一世纪合格的人才,既是有高学历的研究型的专业型的人,也包括具有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技能型的人。具有高素质的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有专业技能的人也是现代化建设大潮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放眼世界,那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建设中技术工人,技能型人才都是不可缺少的。再次,要正确的认识自己,要发现自身的潜能,争取得以充分发挥;还要知道自己的不足,时刻告诫自己,提醒自己。做到扬长避短。一个人的成功主要在于他将自己的优点发挥到了怎样的程度。所以,我们要坚信:我们曾经是考场的失败者,但我们一定是生活中的成功者。

二、找出心里顽疾,治病救人

中职生正处于青年初期,这一时期也是感情发展的困难期,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一时期被心理学家称为“心理断乳期”。加之,这一部分来上中职的学生,大多在原来的学习生活中属于“问题学生”。病因不一,却病症相同。有的是因家境较好惯坏了的孩子;也有的却是因家庭条件太差而被扭曲了心灵;也有的是因长期缺乏爱和关怀而自暴自弃的。主要表现为:自卑,逆反,盲从,焦虑。他们大多因为学习成绩不好不能读普通高中而来中职学校。社会的评价,就业形势的压力,使得他们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客观的说,来上职中的大多数人学习能力确实比准备上大学的学生差些,因此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甚至是长期遭遇冷落的群体。由于得不到表扬,自我成就感得不到满。长期的遭受冷落,他们敏感,自闭。很多学生都有很强的逆反心理。自发的筑起一道心理防线:“刀枪不入””软硬不吃”,老师,家长的教育对他们就是:耳旁风。从他们的年龄来看,十六七岁的中职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相当有限,很容易盲从。网络游戏的吸引,烟酒的诱惑,哥们义气感召,学着谈恋爱,穿古怪的衣服,留奇特的发型,说一些稀奇古怪的话,出现一些偏激的思想……本来在家长和老师鼓励下才萌发的一点“雄心壮志”,一下子全都跑得无影无踪了。可面对社会,面对就业, 他们困惑了:“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怎样才能就业?”出现一种面对就业挑战的焦虑感。

针对学生的问题,我们不能一味的斥责,批评,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让他们知道这是一个人可能必须经历的阶段,有针对的及时给予心理辅导。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理解,放宽尺度,多点耐心,真心关爱。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尽量和他们一起面对出现的问题想办法解决;教会他们明辨是非,学会审美;相信他们的能力,交给他们一定的任务让他们自己去完成,适时给予指导,帮助,让他们体会到自己成长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明白自己的价值,学会承担责任;找到生活中能触动他们内心的事,去激起他们学会感恩;开展活动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活动中真切的感受到:天生我材必有用;用真诚去打动他们,让他们知道他们是被尊重的,被爱着的,知道和别人友好相处,慢慢地能接受别人的帮助也会帮助别人;帮助他们分析社会发展形势对人才的要求,静下心来学到一技之长,做好职业规划。

三、从细节抓起,培养良好的习惯

德育教育现状篇7

一、德育教育现状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曾说过:“一个没有德行,不懂人情世故,没有礼仪,却有成就、有价值的人,哪儿都是找不到的。”所以,教师所奉行的宗旨在于培育人类德行。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具体的说,从上到下相关教育部门都普遍重视德育教育工作,但实效性很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尴尬的现状呢?一位台湾的校长在回答大陆学者提问时说:“大陆抓的虚,台湾抓的实,很多情况下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抓的虚就产生虚效,虚效就是无效,只有抓的实才能产生实效。”那么我们到底虚在哪里了?构成德育教育系统的三个因素――社会、学校、家庭,各自为阵、相互推诿、缺乏默契,从而出现了诸多问题:

1. 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缺乏社会意识。

2. 厌学队伍日渐扩大,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20%的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俗语有云“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老爸”,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荒废了学业,缺乏责任意识。

3. 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不排除女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

4.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观念淡薄。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长辈的溺爱教育,使他们中的许多人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顾他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只乐意享受,不愿创新,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只知爱幼,不知敬老。只知有已,不知忠诚国家,民族情感冷漠。缺乏民族自尊心,缺乏仁爱之心。

5. 诚实不足。一些学生往往因受到有关的所谓行风、社公意识的影响,办事说话不够守信,诚实不足,“圆滑”失度,“老练”而“世故”,纯朴中似乎夹杂着一些浊气。以上诸诸,何等危险。

二、产生如此现状的原因

究其原因,主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来加以论述。

1. 社会

(1)社会机制。目前我们的社会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是低效的,原因是客观的。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变革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鲜事物,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社会对这类的新事物还不能有效地去规范,比如虚拟网络――网络游戏、网上聊天、交友、同居、结婚。另外,改革与时代的剧烈变化,必然会使社会的公平正义在某些领域处于道德真空状态。所谓中学生产生道德危机,这并不仅仅是学校、家庭德育的原因,它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无序的一种深层的反映。

(2)社会生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是大相径庭的,学生出于对社会的好奇而又没有自控及思辨能力,社会就像是一个大染缸,从而染指了学生。

2.学校

(1)教育评价。王守仁在《王文成公全书》中有载:“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由此可见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当下教育部门虽提出了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试问又有几所学校去执行呢?正所谓“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似乎一切好坏、得失的标准就是“分”!教育部门评价学校是如此,学校评价教师亦是如此,教师评价学生自然也只能如此了,从而致使“重智轻德”的现状也就顺理成章了。

(2)教育制度的执行。“制度是用来执行的而不是用来欣赏的,”不要让形式主义淹没和窒息了精神。而现实生活往往就是如此。

(3)教师素质。俗语有云:“上梁不正下梁歪”,没有好的教师哪有好的学生。

3.家庭

(1)依赖学校,推脱责任。宋庆龄曾说:“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好最早启蒙老师。而现今家长糊涂的认为: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病要大夫看,孩子要教师教。因此,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脱给了学校,只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孩子的需要,而不顾孩子的智育和德育,其结果是“赚了银子,丢了孩子”。

(2)父母自身素质及关系。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自身品行修养对孩子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如污言秽语、举止失当、生活恶习(吃喝嫖赌)、畸形消费攀比、“走后门”、父母关系不和乃至离婚……问题孩子的背后必然有问题的家长。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能已经感受颇深,甚至我们可以认为: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在旧的观念下不科学、不得法的教育思想已经严重制约了新世纪教育的发展。为此,我们要制定出对德育教育有针对性、科学、有效的措施,以促进教育事业全面、长期、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三、对策

1.社会

塑造一代有道德的人,从最根本上说,需要一个有着良好的社会机制。这样,不道德的人和事,甚至是违法犯罪,就不会频频出现,即使这些情况产生,也不会被放大,蔓延到其他领域,从而整个社会道德现状就会处于良性的运行状态。

2. 学校

德育教育现状篇8

1. 孰轻孰重。在职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往往以教学为中心,德育为教学服务,重“成才”,轻“做人”,德育与智育相脱离。德育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往后靠,忙起来不要”。

2. 责任不清。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德育工作者经常扮演“消防队员”的角色,学科教师会时不时把课堂中学生不配合教学的事情交由班主任处理,他们认为管学生不是任课教师的事,德育成了班主任、政教处的任务。

3. 效果与现实需要脱节。在我们介绍德育工作经验时,首推的都是学校别开生面的德育活动,大谈的也是这些活动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积极影响,及给学校带来的良好社会效应。可现实却是:往往有些老师或领导认可的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思想教育模式,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

二、造成职业学校德育现状的因素分析

1. 德育内容分析。学校的德育内容包括三部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其中政治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包括传统家庭美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以及个人品德教育。

在德育内容上,我国一向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但是我们更应该把崇高的偶像崇拜落实到现实的道德生活中,大力提倡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教育学生要树立爱国心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形成全社会自律自爱的良好风尚,走出社会公德的困顿状态。

2. 德育效果分析。学校开设了与道德教育相关的课程,这也是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这些课程担负着向学生系统有效地灌输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任务。

学校道德教育方式上强调系统的教育、理论的灌输,德育的方式以领导或老师的讲为主,升旗仪式要讲、大会小会要讲,只要有时间,就会见缝插针的讲。这种单一保守的理论灌输式教育,实际上常常出现“言者淳淳,听者藐藐”的现象,甚至引起逆反情绪。

德育过程大众化、德育内容逃避化现象普遍存在。在德育过程中,这种大众化教育,注重的只是学生的共性发展,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个体德育思想的形成。

三、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对策

1. 德育育人要全员。德育工作不只是德育工作者或是班主任的事情。职业学校的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既教书,又育人。这就要求老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师德,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各位任课老师都做导师,导师要关注组内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老师要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此所谓“言传不如身教”。教师通过自身素养的提升,树立其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

2. 德育要求要抓实。职业学校的许多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师要把德育的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德育无痕。从“扫好地”、“抹好桌”、“做好操”等事情开始,踏踏实实地去做;注重细节,把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当作德育去对待;改变“大班”教育,实行“小班”教育,注重个体的个性发展,提高德育教学效果。

3. 德育活动重体验。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并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养成热爱生活、勤奋学习、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等优良品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