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纺织行业市场调研8篇

时间:2023-07-24 09:23:25

纺织行业市场调研

纺织行业市场调研篇1

近年来,我国纺织行业快速发展,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但资源、环境和贸易摩擦等制约因素加剧,行业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为保持我国纺织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的有关意见通知如下。

一、纺织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意义重大

“十五”时期是我国纺织行业快速发展的五年。2005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量2690万吨,比“九五”末增长近一倍,占全球纤维加工量的36%以上。纺织品服装出口1175亿美元,比“九五”末增长1.3倍,占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24%左右。同时,纺织产业结构有所改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运行质量和效益逐年提升,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已经形成。纺织行业在增加就业、工业反哺农业、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行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日渐突出。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全行业研发投入不足销售收入的1%,高新技术和高端纺织设备大部分依赖进口;品牌设计和自主营销能力薄弱,产品出口主要是贴牌加工,自主品牌进入国际市场刚刚起步。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化纤常规产品产能增长较快,而功能性、差别化纤维供应不足,配套原料发展滞后;在衣着、家用和产业用三大纺织产品中,劳动密集的服装加工竞争激烈,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用纺织品比重较低;企业小而散,市场竞争力不强,大型企业普遍缺少核心技术和跨国配置资源能力;中西部差距依然较大。三是资源、环境约束对产业发展形成较大制约。棉花、化纤原料缺口不断加大;纺织用水量已居制造业前列,而水的重复利用率却落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污染物超标排放现象依然存在。四是市场竞争不规范。由于劳动保障、环保等法律法规执行不平衡,造成了不同地区、不同企业间的不公平竞争,既加剧了部分地区低水平产能的扩张和原料供求矛盾,也影响了优势企业竞争力的发挥。

面对国内外新挑战和行业结构性矛盾,当前大力推进纺织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升级,意义十分重大。不仅是进一步巩固和发挥我国纺织行业竞争优势,保持纺织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纺织结构调整的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

“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纺织行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内外经济的稳步增长为我国纺织行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资源环境约束和贸易摩擦等因素增加了行业调整升级的内在动力,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为纺织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纺织行业要紧紧抓住当前的战略机遇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国家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的总体要求和原则,全面推进技术进步,加快自主创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规范市场竞争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

(一)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则

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纺织行业市场化程度高、竞争充分,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竞争,促进优胜劣汰。

2、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巩固、发挥和提升纺织行业现有的竞争优势,加快发展先进工艺、技术和产品。通过创新发展、淘汰落后能力,实现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3、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产业政策引导、信贷政策调节和财税政策支持,全面执行劳动保障、环保、资源节约、税务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市场竞争环境,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二)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

到“十一五”末,纺织纤维加工总量达到3600万吨,比“十五”末增长35%左右;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60%以上;万元增加值的能源消耗下降20%;吨纤维耗水下降20%。行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三)结构调整的重点

1、加快技术结构调整,提高产品附加价值。一是加强对高技术、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和纺织先进加工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以及行业关键设备的研究开发,使重点纺织加工技术和装备制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是加快企业ERP、电子商务平台和在线控制等技术的研究推广,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和市场快速反应能力;三是加强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和产学研结合,创新经营模式,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纺织品服装供应链中的地位,提高产品附加值。

2、加大原料结构调整,实现原料的多元化。一是加快PX、MEG、CPL等化纤原料建设,提高化纤原料自给率;二是加大对麻、毛、竹等非棉天然纤维及新溶剂粘胶、聚乳酸等再生资源纤维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广;三是开展废旧聚酯及再生纤维的回收开发利用,提高天然及再生资源类纤维使用比重。

3、加快重点行业调整,推进结构优化。一是继续拓宽纺织产品应用领域,大力发展医用、汽车用、建筑和过滤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培育纺织新的增长点;二是加大化纤行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发化纤的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到2010年化纤差别化率由目前的30%提高到40%;三是重点发展棉纺高支纱、精梳纱和特种纱线,扩大非棉纤维使用范围,使无接头纱、无梭布比重由“十五”末的50%左右提高到70%,高档服装面料自给率进一步提高。

4、提高纺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推进纺织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到2010年,单位产值纤维使用量下降20%,吨纤维耗水下降20%。加大染整、化纤等行业废水、废气污染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做到稳定达标排放,实现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5、大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重点支持、大力培育一批在品牌设计、技术研发、市场营销渠道建设方面的优势企业;鼓励创建具有公共属性的行业品牌、区域品牌,力争到2010年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使纺织服装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有明显提高。

6、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一是以市场为导向,扶优扶强,加快产业整合,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二是大力推进国际化经营,鼓励有条件的纺织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形成一批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跨国企业集团;三是引导中小企业的产业集聚,促进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7、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优化行业区域布局。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适度控制棉纺、化纤常规产品产能的扩张,重点在时尚品牌、研发设计、市场控制力等方面有所突破;中西部地区充分利用劳动力、原材料和土地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发展与东部配套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承接来自中心城市、沿海地区以及国外的产业转移,形成各具特色、比较优势明显的梯度产业格局。

三、促进纺织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有关政策措施

(一)大力推进纺织技术进步。落实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增强纺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支持纺织新材料、清洁生产技术、高附加值生产技术和关键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产业集群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纺织行业自主品牌建设。调整纺织机械进口关键零部件的税收政策,提高国内纺织机械整机的竞争力。支持纺织企业加强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市场,研究适当提高企业广告费税前扣除比例的政策。

(二)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暂行规定,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对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纺织项目,要继续给予支持;对限制和淘汰类纺织项目,要严格控制,禁止投资;对淘汰类纺织工艺设备,要加快淘汰,禁止转移。严格执行对新建聚酯项目的核准和纺织项目的登记备案制度,防止低水平产能的扩张。各金融机构要根据产业政策和信贷原则,合理配置信贷资金,积极支持纺织结构调整,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三)支持发展纺织原料。在保证国家石油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纺织原料建设项目的核准,提高纺织原料的生产配套能力。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能降耗和废旧聚酯及再生纤维的回收开发纳入纺织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加大对棉花科研、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适当扩大优质棉区种植面积,努力提高棉花质量和单产水平。

(四)加强信息引导与预警体系建设。建立纺织重点行业和企业的动态跟踪制度,整合现有的数据资源,建立共享信息平台以及政府、银行和企业间的信息快速通道,适时投资动态、市场供求及行业运行等方面的信息,加强产业引导和预警。

(五)规范市场竞争环境。劳动保障、环保、税务等部门要加强对纺织企业遵守劳动法、环保法和税法情况的监督检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抓紧制修订纺织能耗、水耗和相关技术标准,提高市场准入的门槛。鼓励纺织行业推广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推进落实企业社会责任。

纺织行业市场调研篇2

2007年10月21日,国内首创的首个纺织指数――中国・柯桥纺织指数(以下称柯桥指数)正式。在柯桥指数三周年之际,10月25日,商务部指数工作会议在柯桥举行。绍兴县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周如生主任介绍了柯桥指数运行三年情况及市场走势分析,义乌小商品市场、盛泽东方丝绸市场、叠石桥家纺市场、中关村电子市场等其他指数编制单位也交流了各自指数运行情况。

“中国纺织品道琼斯指数,世界纺织品市场的风向标。全球纺织品交易的晴雨表”,这是柯桥指数的目标和定位。柯桥指数的“横空出世”,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柯桥指数立足于纺织行业发展前沿,关注纺织创新资讯,汇聚纺织贸易动态,阐述纺织发展前景,科学预测行业前景,警示产业风险,成为深层次解读纺织贸易发展的一份重要资讯参考。

绍兴县委副书记、县长孙云耀表示,柯桥纺织指数的采集工作是绍兴纺织产业发展、纺织市场繁荣的重要载体,也是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企业经营的重要指南和社会消费的重要参考,今后要在轻纺市场提升发展和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科学编制,为行业发展服务

“目前,可以毫不讳言地说,中国・柯桥纺织指数是与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并驾齐驱的,与柯桥纺博会一样,是绍兴一张沉甸甸、叫得响亮的‘金名片’”。绍兴县委常委诸剑明自信地说。

柯桥指数在商务部、中国轻纺城以及相关研发机构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三年的高效运作,其意义日益彰显。厦门大学国民经济与核算研究所所长杨灿认为。柯桥指数有利于加快综合性产业发展服务平台的建设,构筑功能更为完善的营销体系和贸易网络,从而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转变中国纺织业的发展方式,避免无序竞争,减少贸易摩擦,增强我国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纺织品市场对国际价格形成的影响力。

绍兴县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周如生介绍,柯桥指数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立体化、系统化、综合化的指标。这样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指数的诞生,既是轻纺城市场发展的结果,也是商务部、浙江省政府、绍兴县政府推动产业进一步健康发展和提升的结果。柯桥指数涵盖了纺织品价格指数、景气指数、外贸指数等方面,是一个科学完善的指数体系。在数据来源方面,集中采集轻纺城市场上千种代表商品的成交价格、成交量、成交金额等数据,采样范围依托中国轻纺城及绍兴当地多个面料批发市场、原料批发市场、大量纺织企业和贸易公司,样本库容纳了原纤、坯布、面料、家纺、服装辅料等5个大类、35个中类、288个小类,代表品种2000多个,而且单列出了“时尚面料”,突出了轻纺城市场时尚潮流的特征。

为更好地适应轻纺城市场发展变化,柯桥指数有序开展指数扩容升级,使指数反映的市场信息更全面,热点跟踪更到位。如联合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院专家课题组,对绍兴县规模以上企业进行调研考察,开展研发100纺织企业指数、面料创新指数等系列课题,使柯桥纺织指数更为全面、细致。柯桥指数至今,已价格指数144期,总景气指数35期,外贸景气指数和外贸价格指数35期。

不断成长的柯桥指数,逐渐成为反映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一面“镜子”,引领和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特别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更是成为经济领域内权威机构解读轻纺产业发展方向的风向标。柯桥纺织指数编制办公室通过多次市场调查,撰写分析报告反映企业需求,配合外国专家把脉轻纺城市场纺织产业发展情况。这些分析报告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政策研究室等经济领域内权威机构的关注。如今,更多的权威机构通过指数走势变化来解读轻纺产业的发展方向,了解绍兴地区纺织企业转型升级进程。

柯桥指数,成为绍兴纺织企业家决策的“导航仪”。越隆控股副总经理王荣根要求公司管理、采购、销售等部门了解每一期的内容。王荣根说,“越隆这样上规模的生产型企业,对于行业发展的关注要大于对企业产品市场的关注,因此柯桥纺织景气指数的推出,使我们企业找到掌握行业宏观发展态势的工具,节约了时间,减轻了信息收集与整理成本,成为企业不用支付工资的生产经营‘参谋’”。

提高应用价值,增强“话语权”

三年前中国・柯桥纺织指数的诞生,意味着一个新品牌的开始。三年来,指数编制部门经过辛勤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已经取得良好的经验和成果,其正确性以及与市场的关联度得到证实。

柯桥指数立足轻纺城市场优势,并借助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业力量推动指数快速发展。根据自身特点,柯桥指数编制办与国家纺织信息中心合作,参与纺织品分类标准的市场调研活动,提升了纺织指数在业内的知名度。树立了专业领域内的权威性。柯桥指数科研成果荣获国家工商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9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他们还与台湾逢甲大学开展统计成果交流,通过与不同统计体系之间的相互交流,考量了指数在更广阔范围的适用性。

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统计研究中心主任徐国祥教授对“指数品牌价值”给出一个定义,是一种超越指数以外的价值,与品牌的知名度、认同度、美誉度、忠诚度等使用者对品牌的印象紧密相关,能给编制指数者和使用者带来效用的价值。因此,良好的指数品牌价值是编制者的无形资产。虽然柯桥纺织指数诞生才短短的三年,但柯桥纺织指数今后的功能和品牌价值潜力无限,目前已扬名海内外,并被众多的使用者所接受,已逐渐成为世界纺织品市场的风向标和世界纺织品交易的晴雨表。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博士生导师汪军认为,中国・柯桥纺织指数冠以“中国”的帽子,对于周际大环境来讲,就代表了中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如果国际上认可,则该品牌又成功了一半。因此,面对纺织品品种繁多,且变化复杂的情况,特别需要科学细致的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使指数“好用”“管用”,得到更进一步推广应用。

柯桥指数,开创之初,起点很高,目标宏远。这一点不仅当时就获得了政府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首肯,即使在i年后的今天看来仍然是正确的。中国商业统计学会会长翟志宏就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国・柯桥纺织品指数的作用和影响发表真知灼见,他认为要进一步加强柯桥指数的服务功能和直观性,深度开发柯桥指数所包含的各类经济信息,不断提高应用价值。

纺织行业市场调研篇3

一、纺织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意义重大

“十五”时期是我国纺织行业快速发展的五年。20*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量2690万吨,比“九五”末增长近一倍,占全球纤维加工量的36%以上。纺织品服装出口1175亿美元,比“九五”末增长1.3倍,占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24%左右。同时,纺织产业结构有所改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运行质量和效益逐年提升,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已经形成。纺织行业在增加就业、工业反哺农业、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行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日渐突出。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全行业研发投入不足销售收入的1%,高新技术和高端纺织设备大部分依赖进口;品牌设计和自主营销能力薄弱,产品出口主要是贴牌加工,自主品牌进入国际市场刚刚起步。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化纤常规产品产能增长较快,而功能性、差别化纤维供应不足,配套原料发展滞后;在衣着、家用和产业用三大纺织产品中,劳动密集的服装加工竞争激烈,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用纺织品比重较低;企业小而散,市场竞争力不强,大型企业普遍缺少核心技术和跨国配置资源能力;中西部差距依然较大。三是资源、环境约束对产业发展形成较大制约。棉花、化纤原料缺口不断加大;纺织用水量已居制造业前列,而水的重复利用率却落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污染物超标排放现象依然存在。四是市场竞争不规范。由于劳动保障、环保等法律法规执行不平衡,造成了不同地区、不同企业间的不公平竞争,既加剧了部分地区低水平产能的扩张和原料供求矛盾,也影响了优势企业竞争力的发挥。

面对国内外新挑战和行业结构性矛盾,当前大力推进纺织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升级,意义十分重大。不仅是进一步巩固和发挥我国纺织行业竞争优势,保持纺织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纺织结构调整的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

“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纺织行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内外经济的稳步增长为我国纺织行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资源环境约束和贸易摩擦等因素增加了行业调整升级的内在动力,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为纺织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纺织行业要紧紧抓住当前的战略机遇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国家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的总体要求和原则,全面推进技术进步,加快自主创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规范市场竞争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

(一)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则

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纺织行业市场化程度高、竞争充分,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竞争,促进优胜劣汰。

2、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巩固、发挥和提升纺织行业现有的竞争优势,加快发展先进工艺、技术和产品。通过创新发展、淘汰落后能力,实现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3、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产业政策引导、信贷政策调节和财税政策支持,全面执行劳动保障、环保、资源节约、税务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市场竞争环境,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二)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

到“十一五”末,纺织纤维加工总量达到3600万吨,比“十五”末增长35%左右;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60%以上;万元增加值的能源消耗下降20%;吨纤维耗水下降20%。行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三)结构调整的重点

1、加快技术结构调整,提高产品附加价值。一是加强对高技术、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和纺织先进加工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以及行业关键设备的研究开发,使重点纺织加工技术和装备制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是加快企业ERP、电子商务平台和在线控制等技术的研究推广,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和市场快速反应能力;三是加强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和产学研结合,创新经营模式,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纺织品服装供应链中的地位,提高产品附加值。

2、加大原料结构调整,实现原料的多元化。一是加快PX、MEG、CPL等化纤原料建设,提高化纤原料自给率;二是加大对麻、毛、竹等非棉天然纤维及新溶剂粘胶、聚乳酸等再生资源纤维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广;三是开展废旧聚酯及再生纤维的回收开发利用,提高天然及再生资源类纤维使用比重。

3、加快重点行业调整,推进结构优化。一是继续拓宽纺织产品应用领域,大力发展医用、汽车用、建筑和过滤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培育纺织新的增长点;二是加大化纤行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发化纤的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到2010年化纤差别化率由目前的30%提高到40%;三是重点发展棉纺高支纱、精梳纱和特种纱线,扩大非棉纤维使用范围,使无接头纱、无梭布比重由“十五”末的50%左右提高到70%,高档服装面料自给率进一步提高。

4、提高纺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推进纺织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到2010年,单位产值纤维使用量下降20%,吨纤维耗水下降20%。加大染整、化纤等行业废水、废气污染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做到稳定达标排放,实现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5、大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重点支持、大力培育一批在品牌设计、技术研发、市场营销渠道建设方面的优势企业;鼓励创建具有公共属性的行业品牌、区域品牌,力争到2010年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使纺织服装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有明显提高。

6、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一是以市场为导向,扶优扶强,加快产业整合,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二是大力推进国际化经营,鼓励有条件的纺织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形成一批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跨国企业集团;三是引导中小企业的产业集聚,促进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7、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优化行业区域布局。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适度控制棉纺、化纤常规产品产能的扩张,重点在时尚品牌、研发设计、市场控制力等方面有所突破;中西部地区充分利用劳动力、原材料和土地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发展与东部配套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承接来自中心城市、沿海地区以及国外的产业转移,形成各具特色、比较优势明显的梯度产业格局。

三、促进纺织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有关政策措施

(一)大力推进纺织技术进步。落实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增加科技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增强纺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支持纺织新材料、清洁生产技术、高附加值生产技术和关键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产业集群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纺织行业自主品牌建设。调整纺织机械进口关键零部件的税收政策,提高国内纺织机械整机的竞争力。支持纺织企业加强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市场,研究适当提高企业广告费税前扣除比例的政策。

(二)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暂行规定,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对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纺织项目,要继续给予支持;对限制和淘汰类纺织项目,要严格控制,禁止投资;对淘汰类纺织工艺设备,要加快淘汰,禁止转移。严格执行对新建聚酯项目的核准和纺织项目的登记备案制度,防止低水平产能的扩张。各金融机构要根据产业政策和信贷原则,合理配置信贷资金,积极支持纺织结构调整,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三)支持发展纺织原料。在保证国家石油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纺织原料建设项目的核准,提高纺织原料的生产配套能力。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能降耗和废旧聚酯及再生纤维的回收开发纳入纺织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加大对棉花科研、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适当扩大优质棉区种植面积,努力提高棉花质量和单产水平。

(四)加强信息引导与预警体系建设。建立纺织重点行业和企业的动态跟踪制度,整合现有的数据资源,建立共享信息平台以及政府、银行和企业间的信息快速通道,适时投资动态、市场供求及行业运行等方面的信息,加强产业引导和预警。

(五)规范市场竞争环境。劳动保障、环保、税务等部门要加强对纺织企业遵守劳动法、环保法和税法情况的监督检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抓紧制修订纺织能耗、水耗和相关技术标准,提高市场准入的门槛。鼓励纺织行业推广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推进落实企业社会责任。

纺织行业市场调研篇4

一、纺织经济运行稳定增长,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

从调研企业情况看,纺织行业整体经济运行平稳,特别是棉纺、毛纺、化纤、服装等行业中龙头企业的经济效益稳定增长。但与此同时,也应密切注意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家降低出口退税率以及原材料上涨压力等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将使我国纺织行业整体经济效益面临较大的影响。

(一)棉纺织类企业

今年棉纺类企业主要受到来自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由于受到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政策实施,部分地区政府对印染企业排水量加以限制,造成印染企业减产,致使上游棉纺织市场需求受到影响;二是针织产品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也使棉织类企业效益略有回调,尤其是色织类企业受到影响较大。以上海某企业为例,2007年以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以及流行品种的变动,牛仔布行情波动较大,企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该企业今年1—5月同比减产12—15%,预计全年企业净利润率同比去年的5%有所下降,河南某棉纺企业也同样存在这一情况。预计今年利润率比去年的1.3%进一步降低。

虽然,今年棉纺织类企业整体效益略有回调,但对行业龙头企业,如华茂集团、鲁泰集团等企业仍是例外。这些企业由于坚持科技进步、塑造品牌、产品质量第一的经营管理模式,保持较好的经营业绩。安徽华茂集团2006年主营业务收入12.68亿元,利润总额1.2亿元,利润率达到9.4%,是全行业平均水平的2.6倍。预计今年企业的经济效益将比去年还有进一步提高。

(二)化纤类企业

今年,由于化纤市场需求状况好转,以及原油价格的稳定,化纤类企业总体生产状况普遍有所改善。以江苏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该集团的主营产品包括聚酯、短纤、瓶片三类。由于化纤行业产能过剩,自2004年以来短纤处于下滑阶段。于是新项目开工在近两年减少,但市场需求却一直维持在8%的增速,直到今年供需矛盾才有所缓解,短纤企业的经济效益也相应好转。近几年,由于国际市场需求的带动,瓶级切片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仍是三房巷集团企业的盈利品种。受此影响,三房巷集团经营状况有很大改善,今年该集团1—5月份实现销售收入94亿元,自营出口3.1亿美元。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自营出口超过7亿美元。

(三)服装类企业

虽然服装类出口企业受到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由于议价能力的存在,企业经济效益基本上能够维持在原有水平。其中,以加工贸易为主营业务的杭州爱梦妮亚服饰有限公司仍能够维持5—10%的净利润率。以内销为主的服装类企业由于城乡居民收入的迅速提高,服装类市场销售价格普遍有所上涨,企业整体盈利状况较好。另外,从服装交易市场来看,丝绸、服装等交易价格有所上升;特别是国际品牌服装的价格明显高于国内服装品牌价格。

(四)纺机类企业

近年来,我国纺机行业经过快速发展,企业已有相当的进步,但产品竞争非常激烈。目前,在市场竞争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第一,国内企业间竞争主要表现在产品的价格战。虽然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提高,但纺机产品价格却有所下降;第二,国内企业为争夺客户资源,允许下游企业赊账;第三,国内纺织企业对国产纺机产品具有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预计纺机行业2007年上半年企业毛利率水平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中,上海某机电集团的毛利率也比去年的10%有所下降。

二、企业重视创新能力,研发投入有所增加

企业普遍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每年均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进工艺和研发新产品。而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也确实为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赢得市场和利润。

以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生产的精梳纱约占纱线总产量70%,其中紧密纺占20%。纱线无结头率和无梭布比重均达到100%。企业每年可开发500个品种的新产品,新产品产量约占全年总产量的40%,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6.45%。依靠先进技术、创新能力,该企业产品以品种新、质量好、档次高享誉国内外市场。

很多中小企业也认识到,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重视创新。杭州吉成化纤有限公司规模并不大,但企业坚持认为,重复投资一般化产品进入低价竞争,并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企业求发展根本上需要在产品和技术上有所突破,开发出差别化纤维,以赢得市场。在项目验证上,投入一定资金调研市场。

尽管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仍是现阶段纺织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但客观上,行业内的骨干企业和一些在行业内寻求长远发展的企业已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开始在自主创新方面做出应有的努力。但从行业整体来看,由于纺织服装企业普遍利润偏低,缺乏研发投入所必需的资金还是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企业重视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但国产设备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企业对于技术装备问题都比较重视,每年都投入一定量资金购买新设备和对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以保证产品品种和质量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同时通过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减少用工,提高运行效率,节约成本,提升利润。

在装备国产化方面,安徽华茂现有设备中80%为国产设备。华茂认为,国产设备在价格和售后服务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一些技术差距不大的设备,如纺纱设备,企业倾向于使用国产。但很多国产设备在技术方面尚有欠缺,比如织布设备尚不能用国产替代进口。上海太平洋机电集团所属的上海一纺机和中纺机也认为,纺机企业的竞争以技术为核心。随着纺织产品结构调整,对中高端纺机的需求将增加,“高速、节能、减负、环保”将成为纺机行业的发展方向。但主要的问题在于部分国内纺机企业利润较低,研发投入不具备应有的资金,新产品开发比较缓慢。

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通过了解企业的市场情况,可以明显感受到,市场竞争正在日趋激烈。而竞争不仅来自同行业国内企业之间,也来自不同行业之间,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之间。杭州星盛纺织提出,由于针织品在市场中的比例不断扩大,梭织市场正在相对萎缩,纺织企业的利润受到影响。上海申南纺织表示,今年牛仔布的出口行情不好,影响了企业利润。南京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对于牛仔布出口减少所做的解释是,过去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无法生产档次高、质量好的牛仔布,因此大量订单停留在中国。而随着这些国家纺织工业的迅速发展,其生产的面料品种、质量与中国产品的差距逐步缩小,加之这些国家的产品价格更低,很多订单开始向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流失。

另外,我们调研的企业均为规模较大、经营规范的企业。这些企业普遍反应,行业内存在不公平竞争的现象,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和行业的发展。这种不公平竞争主要来自经营不规范的小企业。这些小企业不严格遵守国家税收法律制度,不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因此经营成本很低,导致大企业在产品价格方面不具有竞争优势。同时,这些小企业为了达到以低价占领市场的目的,主要生产低档产品,产品质量也不高。这不仅挤占了市场份额,也严重破坏了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国际形象。

五、企业通过多种途径培育自主品牌

自主品牌缺失是我国纺织工业现阶段存在的另一主要问题。贴牌加工的利润低廉是行业内普遍认同的问题。调研组在走访中也亲身感受到了这一点。但调研组此次对于贴牌加工的另一点认识是,抛开加工费低廉的因素,贴牌加工实际上也能够在扶助我国自主品牌成长、壮大方面发挥作用。调研组走访的华西村服装公司和阳光集团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这一点。这两家企业都为国际知名品牌进行贴牌加工生产,产品全部出口,加工利润很低。华西村服装公司在从事贴牌的同时,已经创建“华西村”和“ren bao”等自主品牌。该品牌由最初的团购销售市场向零售市场过渡,并选择城市开设专卖店。该公司认为,从事贴牌加工能够让企业在服装版型设计和时尚潮流方面借鉴到很多东西,有助于为发展自主品牌提供经验。同时,贴牌加工风险较小。在创建自主品牌的初期,保留贴牌加工可以为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提供稳定的经济条件。江苏阳光集团现有庞贝、威尼帝等自主服装品牌,同时也为国际知名品牌hugo boss贴牌加工。该集团认为,国际品牌在品质方面的苛刻要求能够督促企业发现自身不足,不断进步。贴牌加工其实也是促进企业不断自我完善的动力。

另外,虽然品牌的作用主要是在终端消费市场中锁定消费者的情感,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中上游产品也开始重视品牌,并收到了良好效果。比如安徽华茂的纱线品牌“乘风”,阳光集团的呢绒品牌“阳光”在市场上都享有盛誉。其品牌产品价格均高于同类产品,销量依然很好,为企业带来声誉和利润。

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及原材料上涨等因素,使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面临严峻考验。主要表现在:人民币升值减少出口利润,增加风险;出口退税率下调降低企业的利润空间;贸易摩擦肯定影响企业的出口;中欧协议即将到期,一些主要出口欧盟的企业已经有意向在2008年年初扩大对欧出口规模。如果过多企业有这方面的计划,必将再次由出口井喷引发剧烈贸易摩擦,破坏来之不易的中欧纺织品自由贸易;国家近期频繁调整外贸政策,且政策逐步趋紧,使得出口环境缺少稳定性,给企业增加很多压力。

六、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日趋稀缺

通过对杭州萧山区、江苏省江阴市、上海市三地区调研,可以发现制约这些地区纺织工业进一步发展最主要的问题是劳动力不足、土地成本上涨以及土地审批困难。

目前,这三个地区土地成本均呈直线上涨趋势。在上海,由于土地成本上涨以及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大多数纺织企业均搬迁至邻边省市,市区内纺织生产企业非常少见。

同时,招工难、劳动力成本上涨较快等问题同样困扰着整个纺织行业。其中,劳动力密集型的服装、纺织企业所受负面影响巨大,而化纤、纺机由于属于资本密集型项目,劳动力短缺的负面影响相对较轻。从走访的数十家纺织服装企业看,无论是江阴的阳光、安徽的华茂、萧山的民营企业,为了吸引员工,目前工人待遇普遍有所提高。工资方面,近年来一直以每年7—8%的水平上涨。根据部分服装加工企业反映,因劳动力供给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企业生产能力下降,企业接单较为慎重。

七、纺织集群优势显著,将延缓纺织服装行业的梯度转移

此次,我们重点调研杭州萧山和江苏省江阴市两个纺织产业集群地。萧山是我国著名的纺织产业集群地,纺织工业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地区总产值中所占比例达40%以上。预计2007年该地区能够实现gdp3000亿元,化纤、纺织、服装产值约1600亿元,占总产值的43%。纺织企业在该地区具有非常显著的集聚效应,这种集聚效应的形成主要来自于该地区政府官员高效的服务意识、完整的产业链、企业家间的信息共享以及周边专业市场(如中国轻纺城等)提供的及时信息。

纺织行业市场调研篇5

纺机行业面临整体考验

2011年频繁出台的紧缩货币政策使纺织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加大,纺织企业资金缺乏也间接反映到纺机产品的订单销售上。事实上,从去年4月开始,纺机企业接单明显减少,个别用户推迟提货的现象时有发生:进入去年7月份以后,这种现象更加普遍。尽管大多数纺机企业手里还握着不少上半年结转下来的产品订单,但是订单完成后能不能交付还是一个很大的问号。为了避免不提货现象的频繁发生,纺机企业接单谨慎,尽可能去选择一些“优质订单”。

资金缺乏是当前纺织企业十分普遍的现象,而2011年以来从紧的货币政策又使得原本资金就不充裕的中小纺织企业雪上加霜。纺织企业贷来的钱一般都先拿去买棉花,那些已经下了订单的纺机设备只能往后推延,等有了资金再去提货。虽然纺织企业对自动化、高速化、智能化的设备存在客观需求,但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纺织企业手里缺乏资金,因此原本计划的投资项目也不得不暂时搁浅。

东海证券分析师表示,纺织机械作为纺织业配套产业,与纺织行业本身的发展可以说息息相关。自去年以来,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和人民币升值及生产成本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纺织产业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纺机产业同样受累,增速大幅回落。从目前看,尽管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支持纺织产业的发展,但在国际金融危机加剧,西方发达国际经济陷入进一步衰退的形势下,国内纺织业经营状况出现根本性好转尚需时日。尽管公司生产的产品质量与信誉都不错,但毕竟市场竞争也很激烈,在行业经营环境欠佳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受到较大的影响。

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指出:2012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虽然可能会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但货币政策不会出现转型。因此业内人士认为,纺机企业应做好心理准备,真正的考验或许就在今年上半年。

洗牌或将不可避免

“从2011年的形势来看,棉纺机械形势不是很乐观,棉纺成套设备销售情况也不乐观。在纺机企业中生产中低档水平的产品企业生存面临危机,急需转型,但在新兴领域的开拓上仍有诸多不利因素。”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副秘书长刘家强表示,从目前纺机行业遇到的瓶颈来看,首先关注点是在棉纺行业,棉纺行业前几年爆炸式增长,2011年下半年以来,由于用工问题、能耗问题、投资环境问题以及出口问题,棉纺行业不是很景气,棉纺装备的销售受到较大的冲击,销售下滑严重,企业订单普遍不好,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并且下降幅度较大。进入3月份以来,去年同期基本能够保持半年订单合同已经签订,今年第一季度的订单也很难保证。其次,从纺织机械中低端产品来看,中低端机械产品明显退出市场,销售情况更加严峻。以经营普通纺机产品为主的企业很多停工半年以上,甚至退出市场,纺机行业出现大洗牌。

面对新兴领域的装备,虽然具有市场潜力,但刘家强表示纺织机械市场的开拓也仍然存在不利因素,对高性能纤维和产业用纺织品纺织机械产品开发上开发能力不足。从产业结构调整来看,纺机行业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比较零散,市场开拓能力比较滞后。另外,刘家强还提到,之前大家普遍把目光投放在销售情况较好的服装和家纺机械产品上,实际上,产业用纺织品的机械装备企业的量比较少,都有企业自身来承担科技改造和设计定制,由于量上的限制,对后道形成制约。危机背后仍存亮点

在理智面对纺机市场存在问题与洗牌现状的同时应当看到,我国纺织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仍然拥有优势,目前的困难形势应该也是暂时的。一旦调整结束,中国纺织业仍然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诸多危机的背后,刘家强强调,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纺织机械行业目前仍然保有诸多发展潜力的亮点。

首先,高性能的纺织机械用户需求量旺盛,包括棉纺成套装备、织造机械,但由于用工问题、效率问题、能耗问题等原因,领头企业产品的水平比较先进,满足了纺织企业改造的需求,企业的市场份额在提升。化纤长丝领域今年的形势比较乐观,装备水平提升以后能够为产业链后道企业提供更优质的化纤长丝原料和加工手段。其次,产业用纺织品后道市场增长点明显,带动了纺织机械的销售增长。在我国的纺机企业中,处于市场尖端的高水平企业运营良好,虽然产品价格较高,但走出了长期依赖低价竞争的弊端。

在《“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中,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将从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等五大方向重点突破。对智能制造装备而言,今后要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设备。纺织机械行业被列入“智能制造装备”和“数控一代机械产品”两个规划,充分说明了纺织机械行业的重要性。

纺织行业市场调研篇6

一、纺织经济运行稳定增长,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

从调研企业情况看,纺织行业整体经济运行平稳,特别是棉纺、毛纺、化纤、服装等行业中龙头企业的经济效益稳定增长。但与此同时,也应密切注意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家降低出口退税率以及原材料上涨压力等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将使我国纺织行业整体经济效益面临较大的影响。

(一)棉纺织类企业

今年棉纺类企业主要受到来自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由于受到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政策实施,部分地区政府对印染企业排水量加以限制,造成印染企业减产,致使上游棉纺织市场需求受到影响;二是针织产品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也使棉织类企业效益略有回调,尤其是色织类企业受到影响较大。以上海某企业为例,2007年以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以及流行品种的变动,牛仔布行情波动较大,企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该企业今年1—5月同比减产12—15%,预计全年企业净利润率同比去年的5%有所下降,河南某棉纺企业也同样存在这一情况。预计今年利润率比去年的1.3%进一步降低。

虽然,今年棉纺织类企业整体效益略有回调,但对行业龙头企业,如华茂集团、鲁泰集团等企业仍是例外。这些企业由于坚持科技进步、塑造品牌、产品质量第一的经营管理模式,保持较好的经营业绩。安徽华茂集团2006年主营业务收入12.68亿元,利润总额1.2亿元,利润率达到9.4%,是全行业平均水平的2.6倍。预计今年企业的经济效益将比去年还有进一步提高。

(二)化纤类企业

今年,由于化纤市场需求状况好转,以及原油价格的稳定,化纤类企业总体生产状况普遍有所改善。以江苏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该集团的主营产品包括聚酯、短纤、瓶片三类。由于化纤行业产能过剩,自2004年以来短纤处于下滑阶段。于是新项目开工在近两年减少,但市场需求却一直维持在8%的增速,直到今年供需矛盾才有所缓解,短纤企业的经济效益也相应好转。近几年,由于国际市场需求的带动,瓶级切片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仍是三房巷集团企业的盈利品种。受此影响,三房巷集团经营状况有很大改善,今年该集团1—5月份实现销售收入94亿元,自营出口3.1亿美元。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自营出口超过7亿美元。

(三)服装类企业

虽然服装类出口企业受到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由于议价能力的存在,企业经济效益基本上能够维持在原有水平。其中,以加工贸易为主营业务的杭州爱梦妮亚服饰有限公司仍能够维持5—10%的净利润率。以内销为主的服装类企业由于城乡居民收入的迅速提高,服装类市场销售价格普遍有所上涨,企业整体盈利状况较好。另外,从服装交易市场来看,丝绸、服装等交易价格有所上升;特别是国际品牌服装的价格明显高于国内服装品牌价格。

(四)纺机类企业

近年来,我国纺机行业经过快速发展,企业已有相当的进步,但产品竞争非常激烈。目前,在市场竞争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第一,国内企业间竞争主要表现在产品的价格战。虽然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提高,但纺机产品价格却有所下降;第二,国内企业为争夺客户资源,允许下游企业赊账;第三,国内纺织企业对国产纺机产品具有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预计纺机行业2007年上半年企业毛利率水平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中,上海某机电集团的毛利率也比去年的10%有所下降。

二、企业重视创新能力,研发投入有所增加

企业普遍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每年均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进工艺和研发新产品。而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也确实为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赢得市场和利润。

以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生产的精梳纱约占纱线总产量70%,其中紧密纺占20%。纱线无结头率和无梭布比重均达到100%。企业每年可开发500个品种的新产品,新产品产量约占全年总产量的40%,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6.45%。依靠先进技术、创新能力,该企业产品以品种新、质量好、档次高享誉国内外市场。

很多中小企业也认识到,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重视创新。杭州吉成化纤有限公司规模并不大,但企业坚持认为,重复投资一般化产品进入低价竞争,并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企业求发展根本上需要在产品和技术上有所突破,开发出差别化纤维,以赢得市场。在项目验证上,投入一定资金调研市场。

尽管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仍是现阶段纺织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但客观上,行业内的骨干企业和一些在行业内寻求长远发展的企业已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开始在自主创新方面做出应有的努力。但从行业整体来看,由于纺织服装企业普遍利润偏低,缺乏研发投入所必需的资金还是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企业重视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但国产设备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企业对于技术装备问题都比较重视,每年都投入一定量资金购买新设备和对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以保证产品品种和质量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同时通过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减少用工,提高运行效率,节约成本,提升利润。

在装备国产化方面,安徽华茂现有设备中80%为国产设备。华茂认为,国产设备在价格和售后服务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一些技术差距不大的设备,如纺纱设备,企业倾向于使用国产。但很多国产设备在技术方面尚有欠缺,比如织布设备尚不能用国产替代进口。上海太平洋机电集团所属的上海一纺机和中纺机也认为,纺机企业的竞争以技术为核心。随着纺织产品结构调整,对中高端纺机的需求将增加,“高速、节能、减负、环保”将成为纺机行业的发展方向。但主要的问题在于部分国内纺机企业利润较低,研发投入不具备应有的资金,新产品开发比较缓慢。

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通过了解企业的市场情况,可以明显感受到,市场竞争正在日趋激烈。而竞争不仅来自同行业国内企业之间,也来自不同行业之间,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之间。杭州星盛纺织提出,由于针织品在市场中的比例不断扩大,梭织市场正在相对萎缩,纺织企业的利润受到影响。上海申南纺织表示,今年牛仔布的出口行情不好,影响了企业利润。南京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对于牛仔布出口减少所做的解释是,过去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无法生产档次高、质量好的牛仔布,因此大量订单停留在中国。而随着这些国家纺织工业的迅速发展,其生产的面料品种、质量与中国产品的差距逐步缩小,加之这些国家的产品价格更低,很多订单开始向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流失。

另外,我们调研的企业均为规模较大、经营规范的企业。这些企业普遍反应,行业内存在不公平竞争的现象,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和行业的发展。这种不公平竞争主要来自经营不规范的小企业。这些小企业不严格遵守国家税收法律制度,不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因此经营成本很低,导致大企业在产品价格方面不具有竞争优势。同时,这些小企业为了达到以低价占领市场的目的,主要生产低档产品,产品质量也不高。这不仅挤占了市场份额,也严重破坏了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国际形象。

五、企业通过多种途径培育自主品牌

自主品牌缺失是我国纺织工业现阶段存在的另一主要问题。贴牌加工的利润低廉是行业内普遍认同的问题。调研组在走访中也亲身感受到了这一点。但调研组此次对于贴牌加工的另一点认识是,抛开加工费低廉的因素,贴牌加工实际上也能够在扶助我国自主品牌成长、壮大方面发挥作用。调研组走访的华西村服装公司和阳光集团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这一点。这两家企业都为国际知名品牌进行贴牌加工生产,产品全部出口,加工利润很低。华西村服装公司在从事贴牌的同时,已经创建“华西村”和“ren bao”等自主品牌。该品牌由最初的团购销售市场向零售市场过渡,并选择城市开设专卖店。该公司认为,从事贴牌加工能够让企业在服装版型设计和时尚潮流方面借鉴到很多东西,有助于为发展自主品牌提供经验。同时,贴牌加工风险较小。在创建自主品牌的初期,保留贴牌加工可以为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提供稳定的经济条件。江苏阳光集团现有庞贝、威尼帝等自主服装品牌,同时也为国际知名品牌hugo boss贴牌加工。该集团认为,国际品牌在品质方面的苛刻要求能够督促企业发现自身不足,不断进步。贴牌加工其实也是促进企业不断自我完善的动力。

另外,虽然品牌的作用主要是在终端消费市场中锁定消费者的情感,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中上游产品也开始重视品牌,并收到了良好效果。比如安徽华茂的纱线品牌“乘风”,阳光集团的呢绒品牌“阳光”在市场上都享有盛誉。其品牌产品价格均高于同类产品,销量依然很好,为企业带来声誉和利润。

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及原材料上涨等因素,使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面临严峻考验。主要表现在:人民币升值减少出口利润,增加风险;出口退税率下调降低企业的利润空间;贸易摩擦肯定影响企业的出口;中欧协议即将到期,一些主要出口欧盟的企业已经有意向在2008年年初扩大对欧出口规模。如果过多企业有这方面的计划,必将再次由出口井喷引发剧烈贸易摩擦,破坏来之不易的中欧纺织品自由贸易;国家近期频繁调整外贸政策,且政策逐步趋紧,使得出口环境缺少稳定性,给企业增加很多压力。

六、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日趋稀缺

通过对杭州萧山区、江苏省江阴市、上海市三地区调研,可以发现制约这些地区纺织工业进一步发展最主要的问题是劳动力不足、土地成本上涨以及土地审批困难。

目前,这三个地区土地成本均呈直线上涨趋势。在上海,由于土地成本上涨以及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大多数纺织企业均搬迁至邻边省市,市区内纺织生产企业非常少见。

同时,招工难、劳动力成本上涨较快等问题同样困扰着整个纺织行业。其中,劳动力密集型的服装、纺织企业所受负面影响巨大,而化纤、纺机由于属于资本密集型项目,劳动力短缺的负面影响相对较轻。从走访的数十家纺织服装企业看,无论是江阴的阳光、安徽的华茂、萧山的民营企业,为了吸引员工,目前工人待遇普遍有所提高。工资方面,近年来一直以每年7—8%的水平上涨。根据部分服装加工企业反映,因劳动力供给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企业生产能力下降,企业接单较为慎重。

七、纺织集群优势显著,将延缓纺织服装行业的梯度转移

此次,我们重点调研杭州萧山和江苏省江阴市两个纺织产业集群地。萧山是我国著名的纺织产业集群地,纺织工业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地区总产值中所占比例达40%以上。预计2007年该地区能够实现gdp3000亿元,化纤、纺织、服装产值约1600亿元,占总产值的43%。纺织企业在该地区具有非常显著的集聚效应,这种集聚效应的形成主要来自于该地区政府官员高效的服务意识、完整的产业链、企业家间的信息共享以及周边专业市场(如中国轻纺城等)提供的及时信息。

纺织行业市场调研篇7

提到指数,人们最为熟悉的是金融指数,如各个股市的股指,股指就是股市的风向标。作为纺织大国的中国在数量上颇具“巨无霸”之势,但是也长年厮杀在“价格战”中。全球纺织业微利时代已经到来,中国纺织企业传统的数量竞争、价格竞争模式将走入死胡同。中国纺织业能否实现更多信息的行业传递,能否握有价格话语权,能否拥有指引行业的风向标?

为了给中国纺织业产业升级寻找新路径和重要抓手,3月10日,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纺织与质量处和国家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的相关领导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家信息中心的经济研究专家、纺织行业专家知名企业企业家聚集在中国重要的纺织产业基地吴江盛泽,参加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信息部和吴江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国纺织品价格指数体系建设暨盛泽・中国纺织面料专家研讨会”。

与会专家共同探讨建立中国纺织品价格指数体系,以期对中国纺织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进步及企业提升产品价格空间有实质性帮助和推动作用。研讨会上专家一致认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信息部指导下进行的“中国纺织品价格指数”体系建设工作,以中国最主要化纤面料生产和交易的盛泽东方丝绸市场为切入点,把中国化纤面料价格指数建设作为示范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标志着中国纺织品价格指数体系建设工作已正式起航,同时也标志着国家发改委支持的纺织信息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纺织产业已占据了全球纺织产业很大的份额。但近年中国纺织业自身面临环保要求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上涨的巨大发展压力,中国纺织业传统发展模式面临瓶颈。专家致认为,推出中国纺织品价格指数,从宏观方面指导产业调整、升级、从微观广大,指导企业经营,提升中国纺织产品价格空间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东华大学现代纺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俞建勇认为,推出中国纺织品价格指数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从宏观上来讲,对反应经济运行状态可以起到很好的指针作用。中国纺织品价格指数对宏观政策制定、产业技术进步、产业投资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对于微观企业的经营活动也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可帮助企业在产品开发,产业投资方面做出选择。纺织业是最早进行全球资源配置的产业,建立价格指数体系更有利于中国纺织业融入全球经济,有利中国纺织产品价值空间的提升。

江办省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窦钰认为,推出中国纺织品价格指数对纺织业下一步的发展非常重要。纺织业是最先走入市场经济的行业,它得到的最大的好处是发挥充分竞争的优势。这十多年,纺织业的进步,与市场竞争优势的充分发挥分不开。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无序竞争、过度竞争、把价格竞争作为主要竞争手段的现象,这不仅出现在内销市场,同样蔓延到外销市场,这对行业的发展不利。推出中国纺织品价格指数有利于规范市场。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副主任龚进礼谈到,推出中国纺织品价格指数体系是纺织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由于整个纺织产品分类繁多,缺乏全国性的统一的、透明的报价系统,这使我们的出口企业在和国际买家做生意时,常因缺乏价格话语权而吃了不少亏。功夫在诗外

指数之所以可以指引市场、行业发展,在于其权威性。调查数据的准确、可信、典型至关重要。之所以选择盛泽东方丝绸市场作为中国纺织品价格指数的切入点,与盛泽自身在中国纺织界的地位分不开,而价格指数能在盛泽推出更与盛泽政府组织实施的准备工作息息相关。

据吴江市人民政府市长徐明介绍,盛泽的纺织产业,无论在产业规模、技术装备、还是产品质量近年都得到大幅提升。最近几年盛泽纺业又大力抓技术更新。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吴江市政府希望盛泽通过研究中国纺织品价格形成机制,编制纺织面料价格指数,更好地引导盛泽纺织企业加快结构调整,产品创新、管理提升,并进步提升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的形象,确立盛泽在全国纺织品价格形成中心的权威地位,抢占吴江纺织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价格话语权,争取早日把吴江打造全国纺织品产业的CBD。

另据盛泽镇党委书记、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党工委书记盛红明介绍,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所属中国绸都网,自2003年起对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常年交易的近千个纺织面料品种的价格进行跟踪采集,并通过互联网和行业主流媒体《中国纺织服》、《国际商报》、《吴江日报》、《中国绸都》等定期分开。中国绸都网同时建立了自己的产品库,累计收集纺织品样本已达数千个,为编制纺织面料价格指数奠定了基础。

与会专家认为,在盛泽搞中国纺织面料价格指数有两大优势,一是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下属绸都网,去年1年重点做了面料的编码工作,这是编制纺织面料价格指数奠定了基础。二是盛泽的纺织业在全国及至全世界都称得上是最大的积聚地之一。以盛泽为中心已积聚了拥有12万台以上的无梭织机,年产纺织面料100余亿米。从全国范围看,由于盛泽产能大、产业集聚度高,在盛泽搞纺织面料价格指数是最好的选择。

盛泽镇党委副书记、中国东方丝贯市场管委会主任吴新祥认为,中国纺织面料价格指数不是哪家企业能搞出来的,推出价格指数的工作应该由政府去做。盛泽政府和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表示,今后将从人力、物力方面全力投入,大力支持中国纺织面料价格指数建设工作。不仅在自己市场上大的企业设数据采集点,还要到其他专业市场设采集点。使中国纺织面料价格指数成为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价格指数,而不仅仅是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的价格指数。影响力是关键

纺织行业市场调研篇8

这次调研,棉纺协会组织人员分别走访了山东、江苏和河南省等棉纺织产业较为集中的地区,三个调研组分别对山东的临清、邹平。江苏的江阴、南通、湖塘,河南的南阳、新野、许昌等九个主要的棉纺织产业集中地进行了调研,实地走访了大、中、小各种规模的纺织企业共计约30家,并对理事以上有关企业进行了书面调研。另外,在相关政府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分别召开了企业家座谈会,到会企业家共计约100余位。通过实地走访企业和同企业家的座谈,进一步掌握了纺织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和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现将相关调研情况汇总如下:

调研地区概况

通过下表可见,河南两个地区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投资的拉动,如:南阳地区2007年与2006年的纺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了93.9%、105.4%,而许昌2006年的投资也同比增长了37.6%,其二是生产的中低支纱比较适应国内市场,销售收入增长,其三是一些制造成本比山东和江苏低,竞争力有一定的优势。山东夏津基本上以2万锭左右的小企业为主,一旦订单减少,企业就停产观望,以减少损失,导致所有指标都成下滑趋势;山东临清上半年销售形势很好,将所有库存全部销售。而江苏江阴利润总额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为保资金周转,低价销售往年库存;另一方面该地区利润下降幅度较大,但企业通过努力基本上都能保持正常生产;湖塘地区统计的是规模以上企业,运营情况只能以稳定为主,但纺织所占的比例已下降。

通过本次对各地区的实际调研,我们也看到,绝大多数大中型企业基本上是满负荷生产,几乎没有关车、停台等现象,亦无倒闭关门现象,产品的销售收入与上年基本持平或增加,但是利润却大幅下滑。据了解,小企业,或被称之草根经济的家庭作坊鉴于市场需求下降,有关门停产现象。据了解,其中的1/3仍在正常开台,1/3的虽已经关车仍在等待经济回暖,还有1/3的企业已经将设备卖掉。进入9月份后,企业形势严峻,产品价格下滑严重,国际市场萎缩,国内市场竞争加剧。

调研地区的主要特点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在目前世界经济危机、国外市场萎缩、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融资困难等各种不利因素集中体现的困难时期,这些棉纺织产业集中地区的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都采取积极的措施,尽最大能力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开拓产品市场,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以缓解各方面的压力,确保企业渡过难关,并寻找机会再发展。

山东省

主要调研了邹平、临清、夏津等地区,这些均是棉纺织行业重要的生产基地,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地之一,也是协会的棉纺织产业集群实验基地。三地区纱产量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一,以棉纱生产为主,目前也都已初步形成了以棉花加工、纺纱、织布、印染、服装为一体的产业链,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发展,优势得到互补。其棉制品以中档产品为主。

产品经营特点

以纺纱为基础,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延伸。临清市以三和集团为代表,从最初的纺纱产业发展到目前从纱线到坯布、色织布、蜡染布、印花浴巾为主的完整产业链,其年产蜡染布产量占到全球蜡染布市场的四分之一;邹平县以魏桥创业集团和宏城集团为代表的企业均是从纺纱起步,目前都已发展成为产业链比较完整的综合性纺织骨干企业,带动了当地相关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以先进的技术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 加大技改力度,增强纺织企业市场竞争力。临清市今年1~10月份,共投入技改资金近8亿元,新上了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机器设备,努力提高产品档次,逐步实现产品结构由中低档产品为主向高、中、低档产品并重的转变,以增强纺织企业竞争力。邹平县大力实施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产品档次不断提高,结构也更加合理,全县无结纱比重达90%以上、无梭布比重也达到了45%,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魏桥创业集团抓住机遇,淘汰90年代前后生产的设备,2006年新建的纺纱厂已达到万锭30人,有力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发挥产业链的优势,稳定生产,加强与客户沟通,留住订单。

在走访的企业中,运营情况较好的企业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产业链优势。临清三和集团、邹平魏桥集团、宏城集团、豪盛纺织都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其产业链优势消化了部分不利因素,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生产稳定、销售正常。

此外,企业还积极调整经营策略,进一步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协调,企业宁可暂时赔钱、让利,也要占住市场、留住客户,这样一方面使企业的销售处于正常状态,另一方面也保证了生产人员的稳定。他们说人才和订单是企业的本钱,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继续生存下去,继而走出目前的困境。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努力实现节能降耗减成本

不断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降低生产成本,也是企业应对目前不利环境的一大措施。山东省魏桥创业集团纺织公司,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不断实现节能降耗降成本,以近乎苛刻的要求全方位地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充分利用棉花的可纺资源,以及产业链优势,做到了平均36支的吨纱耗棉量为1035公斤,并且仅今年前三季度,其集团万元产值能耗下降近10%;邹平东升纺织有限公司是民营的小企业,产品全部内销,由于在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方面实力不足,面对国内市场压力增大的情况,他们主要是通过从操作、工艺、管理等方面的提高。走成本优化的道路,以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努力渡过难关。

努力开发新产品,积极开拓新市场

在目前出口市场萎缩、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有一部分中小型企业利用其规模较小、灵活、多变的特点。避开与大型优势企业相同的产品竞争市场,积极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开拓新的纺织市场,努力使自己走出困境。据企业反映,差异化产品虽然有一定的研发投入,但是其市场竞争环境较为宽松,利润也比常规产品高出30%一40%左右,对企业在目前形势下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江苏省

主要调研了江阴、湖塘、南通海安等地区,这些地区是纺织行业较为集中的地区,如江阴纺织行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占25,12%,而湖塘地区280亿的销售收入中,纺织企业占到了60%~70%,目前,江阴地区生产色纺纱的企业居多,湖塘地区40%的纺织企业生产色织布。

产品经营特点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所访企业的共同特点是严

把质量关,注重企业信誉,再难也不能失去客户的信赖。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纯棉高支产品销量影响很大,或无利润或亏损,这些地区发挥自己的特色进行差异化生产。而江阴地区生产的化纤色纺纱、南通地区生产的化纤混纺产品销路较好。如江阴天华纱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类纯棉、混纺色纺纱由于产品质量稳定而受到市场好评。此外为适应市场多样化的需求。部分企业表示要增加品种开发和小批量生产。

针对产品的小批量、多品种的市场需求,有利于加快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步伐,企业通过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技术结构有了明显改善。从走访的企业来看,江苏省近年来围绕产业升级,加快了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步伐,使企业技术结构有了明显提高,90%设备为90年代以后生产的FA系列装备。国内先进设备平均水平在57%,2000年以后生产的装备比重为50%以上。新型高效精梳机比重80%、自动络筒机比重75%、无梭织机比重8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江阴三房巷股份公司新投资2.6亿,安装了5万锭立达先进设备,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万锭用工为30人;江阴天华纱业有限公司今年投资的10万锭生产线,由于有适销的色纺产品使公司销售收入净增3个亿,保证了企业的利润率。

创新路上,各显神通

江苏地区接受调查的20家企业在创新领域各有特色。有的致力于产品创新,如南通双弘股份有限公司的创新体制是不放过任何一个职工的聪明才智,哪怕是一线工人一个最小的发明创造,哪怕仅仅是改良一个品种也会受到公司的重视和奖励,正是这种鼓励创新的精神,为企业注入了活力,推动企业产品不断发展。有的致力于技术创新,如江阴美纶纱业有限公司对环保回收矿泉水瓶加工粉碎后进行再生聚酯聚合纤维并采用色母粒染色,即做到环保回收再用资源又做到了染色不污染环境。有的视品牌建设,坚持质量第一标准,如江苏大生集团作为百年知名棉纺织企业已分别获得国家颁发的精梳纱、高支高密坯布“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江苏联发集团今年被国家纺织开发中心、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批准为“国家色织纺织品开发基地”,提升了企业知名度和竞争能力。有的则重视节能创新等等。

加强管理,降低成本

在抓好全方位管理的同时重视人文关怀和信息化管理,如南通双弘有限公司特别注重职工队伍的稳定和素质建设,所招职工女工均为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男工均为高中文化程度以上,此外公司特别鼓励员工参加各类社会培训,企业内部也经常组织培训,丰富职工的知识,稳定职工队伍。正是在这一基础上,职工在为企业工作的同时更加信赖企业,面对当前的困难,职工纷纷表示愿意与公司共渡难关。而江苏联发集团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做得有声有色,目前他们使用的ERP信息管理系统是从车间管理到生产步骤再到包装销售的全程信息化可操作管理,每一批产品都能追踪到所有的工序及所有的经办人。从而从细节上把握了产品的品质,做到了优质管理。

河南省

主要走访了南阳、新野、许昌等地区。纺织工业是南阳的传统工业,而其管辖范围内的新野县的棉纺织业在全县丁业中的比重居全省各县市区之首,许昌市的纺织业同样也是全市六大优势产业之一。

产业发展特点

所走访地区纺织行业地域性特点突出。纺织工业是南阳的传统支柱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现已基本形成棉纺产业为主,集化纺、绢纺、色织、丝绸、印染、服装等较为完整产业体系。拥有全国优质棉重要的生产基地,原棉产量占河南省的20%。通过骨干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形成了中心城区、新野、邓州等纺织业优势地区,实现了大中小企业的优势互补。

相对南阳市来讲,许昌市的纺织业织造比重较大,2003年以来新增企业较多;同时鄢陵县也是中国最大的棉短绒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市场的40%。

中低端产品比重大,以内销为主

两地均以生产纯棉纱布为主,下游产业不发达。市场以内销为主,主要面向广东、福建、江苏、浙江沿海一带。但同时又各具特色,南阳除了棉纺业以外,还拥有丝绸纺织企业(以化纤长丝为主)。而许昌市棉起绒布也具特色。据2007年的数据(国家统计局)显示,河南省纺织业的外销比重仅为6%,远远低于江苏省的21%和山东省的18%。调整产品结构和自主研发力度加大

在目前市场需求不旺的形势下,为了保市场、保开台,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的生产方式已占主导地位。企业改变了生产单一品种的生产线,不断的调整产品结构和增加自主研发投入。原来只生产纯棉纱的南阳纺织集团在2008年,也开始扩大了非棉纤维和功能性纤维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据介绍,南阳木兰花家纺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南阳色织厂)生产的厨房巾、桌布类的色织产品占全国产量的25%~30%,40%的产品自主设计,产品销往欧美、大洋州;纵横丝绸纺织有限公司(粘胶长丝产品占70%)新产品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0%;而许昌裕丰纺织有限公司从原料到设备及管理的质量保证体系所生产的无三丝、质量稳定的高中支纱倍受客户的信赖。

让目标市场的定位决定其技术装备的水平。因河南地处中原地区,中小城市和广大的农村市场是许多企业的服务对象,先进设备的比重低于山东、江苏两省,如许昌市有的企业无梭化率不到30%,从投资的性价比看是经济的,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促进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河南一些新建企业的先进设备已经占主导,如新野纺织集团分厂2008年新建的10万锭无卷化率100%,精梳纱比重100%。而许昌裕丰进行技术改造后,现所有的设备自动化程度都很高,万锭用工只有50多人。

让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生路

企业家们把“让利不让市场,生存是第一位”作为当前的经营理念,细分客户,实施不同的的营销战略。比如企业家们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心为了保证职工就业,社会稳定,不等不靠,亲自跑市场,采取一系列的积极自救措施。用企业家们自己的话说就是“一定要比别人多喘一口气,就是死也要最后一个死”,体现了企业家及领导班子做好纺织的的坚定信念。一些企业把品牌创新作为企业产品、竞争力、管理等方面综合的一种表示和象征,是企业形象的代名词。焦作海华纺织有限公司就为高支纱产品注册了第二个品牌“野狼”来表明他们要学习狼的嗅觉灵敏、勇猛顽强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为降低成本,企业纷纷在节能创新上下功夫,如对新建厂房的设计,打破常规纺织厂的设计,采用特殊的保温层,将节能的理念贯穿于设计中,冬季不用锅炉,年节约开支500多万元。

河南政府的管理理念也在不断的创新,南阳市新野县为了探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成立了非营利性社团组织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以会员互助合作的形式,靠自治自律共谋发展,从2004年5月-2008年10月,担保中心累计为87家会员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和成堆汇票担保6.47亿元。较好的解决了中小企业发展资金问题;而许昌政府安排政府人员长期在企业挂职,配合企业家们做好党政等相关工作,这都体现了政府为企业全新的服务意识。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