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人员管理分析8篇

时间:2023-07-27 09:28:34

人员管理分析

人员管理分析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理人员;分层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监理作为目前建筑工程项目中的主要任务之一,监理人员的工作也在项目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些施工单位没有正确认识到监理人员的重要性,使得监理工作的进行存在一定的困难。根据目前大部分建筑工程监理人员的状况,对监理人员进行分层管理,希望能够改进管理措施,提高监理工作的质量。

一、建筑工程监理人员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主要包括开发、设计、施工、监理四个部分构成,在这些部分中,监理部门的收入最低,因而在监理工作中,很多监理人员消极怠慢,缺乏工作的热情和信心。大多数的监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有的是刚毕业的学生,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这些都给监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由于监理行业的福利待遇比较低,监理人员的稳定性也比较差。针对这些情况,相关部门应重视对监理人员的管理,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还要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确保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对于不同层次的监理人员,要根据建筑企业的发展,制定不同的管理计划,使得监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大大的提升,也确保了建筑工程的监理质量。

二、建筑工程监理人员的分层管理

1、专业监理师

专业监理师具备专业的操作能力,在工作经验上也比较丰富,建筑行业的专业监理师资源比较充足,成为了监理人员队伍的主体。但是由于目前建筑行业的监理工作稳定性较差,工资待遇不高,往往会造成大量的人员流失,给建筑行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影响了正常的监理工作的开展,给相关企业和项目都造成了窘迫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建筑部门应该改革内部管理措施,参照建筑行业内的普遍标准,再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适当调整对于专业监理师的薪资,重视他们的福利待遇;其次,专业监理师自己还应该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自身的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适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交流,为计划的进一步落实打下良好的基础。

2、监理员和资料员

相比专业监理师来看,监理员和资料员的专业能力就稍逊一筹,由于实践的时间比较少,积累的经验也不是很丰富,但是这部分人员大多是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有新的思维,是监理行业队伍的重要的补充力量,在建筑工程的现场监理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建筑行业在对监理员和资料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制定相关的计划,根据工作能力和企业的发展规划,提供适当的福利待遇,对于他们的工作能力进行考核、绩效评估等。

对监理员和资料员的管理,首先要重视对他们工作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的工作能力进行充分的认可和肯定,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同时也为我国的建筑工作监理事业做好充足的储备。其次,重视监理员和资料员的个人需求,由于他们的经济收入比较低,在工作中难免会产生失落的情绪,相关部门应该相应地提高他们的待遇水平,着不仅能够解决他们的个人需求问题,同时也使他们对企业产生信任感,在今后的监理工作中更加地努力,更好地为监理事业服务。

3、总监理人员

总监理人员是建筑工程现场监理的核心,他们往往具有很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具备大量的实践经验,在监理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监理部门工作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巨大的保障。对于总监理人员的管理,应该根据他们的个人诉求,结合公司的实际发展目标,制定有吸引力的发展方案,一般来说要加强对总监理人员劳务合同的管理,明确总监理人员的职责,明确监理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和绩效考核,用这些措施来实现这些人员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总监理人员是建筑企业重要的资源,相关部门可以依靠总监理人员,对新进的监理员和资料员进行培训,不仅能够提高监理员和资料员的业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总监理人员的认可,有助于提高总监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三、建筑工程监理人员分层管理的意义

建筑工程的监理人员拥有丰富的建筑监理经验,能够利用先进的技术对于建筑施工的环境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这样可以避免在施工中造成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监理人员还可以对施工的材料、设备等进行及时监测,进而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资源的目的。因而,监理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业务水平对于监理工作的开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对于监理人员的分层管理,从监理员、资料员、总监等方面进行细化,针对不同的监理人员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管理措施,这对于对于提高监管的力度,提升建筑工程的监管质量有很大作用。

总结:

建筑工程的监理人员在监理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针对目前我国存在的监理工作待遇低,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监理人员的分层管理,从专业监理师、监理员、资料员以及总监理人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管理措施,这对于提高各级监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国俊.建筑工程监理企业监理人员管理体系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1).

人员管理分析篇2

【论文摘要】行政管理人员的价值长期得不到价格补偿,严重损害了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结果是使得医院的管理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从某些方面来说也滞后了医院的创新和发展。可喜的是,作为医院高层的领导人已经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加强了医院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对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学习,同时也加紧了对优秀管理人才的引进工作。但相应的,伴随着的如何留住人才、如何充分发挥人才的工作潜力,也是摆在医院院长面前的一个值得深思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进人21世纪以来,处于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大背景下的医院改革不断深化,尤其是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wto效应的趋现,使医院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处于变革和竞争环境下的医院管理者开始重视并越来越重视经营和创新管理,注重效率效益和创新变革。而推进医院改新变革实施的主体,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员作为医院的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本,在医院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已经越发显现出来了。

    从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医院长期被当作纯福利单位存在,医院的管理工作就是一些日常的事务性的琐碎事,对管理人员素质要求不高。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和市场竞争机制的逐步完善,医疗卫生市场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适者生存,一些拥有优异的管理人才,具备先进管理理念的医院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起来了。而那些盲于竞争意识、疏于管理、缺乏创新意识的医院逐步萎缩,经营陷于困境。针对日趋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提高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管理素质,增强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理念的工作迫在眉睫。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各级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多是由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担当,此类人员缺乏专业管理知识,同时还担负着繁重的临床工作,而一些具备一定管理专业知识水平的行政管理人员,由于国家的工资政策和医院内部分配的重心问题,如目前国家的工资政策是执行的按专业技术职称标准,而具备同等学历的行政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职称可以晋升,或虽有相关专业技术职称晋升,但受单位规模的限制,不能晋升高级职称。再者,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式,认为行政人员不创造价值,是医护人员在供养他们,造成单位内部分配重心向临床一线倾斜。使得行政管理人员的价值长期得不到价格补偿,严重损害了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结果是使得医院的管理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从某些方面来说也滞后了医院的创新和发展。可喜的是,作为医院高层的领导人已经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加强了医院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对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学习,同时也加紧了对优秀管理人才的引进工作。但相应的,伴随着的如何留住人才、如何充分发挥人才的工作潜力,也是摆在医院院长面前的一个值得深思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笔者作为一个二级优秀医院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通过多年来对管理学的学习和工作的实践,在医院高层的指导和支持下,对我们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员实行《工资十月绩效奖+精神奖励十年终奖金》的薪酬管理模式进行了尝试,经过这几年的试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这一管理方法同大家一起进行交流、探讨。

    〔一)进行工作分析,制作职位说明书。通过工作分析,明确各行政职能科室的工作特性和科室负责人的任职资格。对不具备任职资格的在岗人员要限期取得相应资格,确实达不到要求的人员要考虑予以调整岗位和进行撤换。

    (二)针对不同的职位说明书,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标准。按照工作人员的职务高低、责任大小、工作繁简和业务技术水平要求来制定一套正式的、结构化的制度,用来衡量、评价、反馈并影响员工的工作特性、行为和结果。其重点是确定一个标准系数。如完全合格标准系数为1.0,优秀标准系数为1.1,完成科室重要项目任务的系数为1.3,基本合格系数为0.8。其系数体系的设计理念注重于激发行政管理人员开创性思维能力,鼓励管理人员在工作上开拓创新,正确对待他们在创造性的工作中产生的失误,多鼓励,少批评,多进行指导,少行政指令。让他们在和谐、宽松的环境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工作。

   (三)根据绩效管理确立的目标以及考核的标准进行绩效考核活动。这一阶段主要是设计一些调查表格,根据绩效管理目标的一些硬指标,以及综合服务质量的软指标,在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进行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由医院综合质量管理办公室对考核的结果,根据评分标准进行打分,确定被考核对象得分的标准系数。报请院委会批准后发放月绩效奖金。

    (四)奖金发放一定要做到及时才能发挥奖励机制的高效率。以前,我们医院发放奖金多是以季度为周期进行考核,由于二级医疗单位面向的主要是农村和小城镇的医疗市场,病人的收治有时受农闲、农忙、打工者的侯鸟现象以及天气的季节性变化的影响,医院病人的收治量和医院的经济收人在各月之间并不均衡。如果按季进行奖金结算的话,势必造成职工月度之间工作强度和经济收人水平的不对称。对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产生消极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因此,保证月绩效奖金及时、足额的发放才能有效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

    (五)对中层行政管理干部实行非货币性奖励制度。奖金制度的实行对于医院管理者和职工的触动是巨大的,它体现了激励机制,有效地调动了医院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了医院的活力。但是奖金制度的实行带有普遍性,对特定人群的激励作用,力度并不是很大。针对中层管理干部薪酬制度改革,我们医院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一探索性的改革就是实行中层行政管理千部非货币性奖励制度,也就是精神性奖励。我院近年来组织中层行管人员集中培训学习和赴外省发达地区的一些大型三级医院进行参观、考查活动;对工作表现出色的行管人员,从政治上提高他们的待遇,给予推荐破格晋升、优先晋升,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形式,在中层管理人员中树立起了荣誉感和自豪感,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工作使命感。使中层行政管理人员以积极的、乐观的、自信的工作态度,全身心地、忘我地、开创性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人员管理分析篇3

【论文摘要】行政管理人员的价值长期得不到价格补偿,严重损害了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结果是使得医院的管理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从某些方面来说也滞后了医院的创新和发展。可喜的是,作为医院高层的领导人已经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加强了医院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对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学习,同时也加紧了对优秀管理人才的引进工作。但相应的,伴随着的如何留住人才、如何充分发挥人才的工作潜力,也是摆在医院院长面前的一个值得深思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进人21世纪以来,处于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大背景下的医院改革不断深化,尤其是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WTO效应的趋现,使医院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处于变革和竞争环境下的医院管理者开始重视并越来越重视经营和创新管理,注重效率效益和创新变革。而推进医院改新变革实施的主体,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员作为医院的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本,在医院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已经越发显现出来了。

从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医院长期被当作纯福利单位存在,医院的管理工作就是一些日常的事务性的琐碎事,对管理人员素质要求不高。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和市场竞争机制的逐步完善,医疗卫生市场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适者生存,一些拥有优异的管理人才,具备先进管理理念的医院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起来了。而那些盲于竞争意识、疏于管理、缺乏创新意识的医院逐步萎缩,经营陷于困境。针对日趋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提高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管理素质,增强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理念的工作迫在眉睫。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各级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多是由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担当,此类人员缺乏专业管理知识,同时还担负着繁重的临床工作,而一些具备一定管理专业知识水平的行政管理人员,由于国家的工资政策和医院内部分配的重心问题,如目前国家的工资政策是执行的按专业技术职称标准,而具备同等学历的行政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职称可以晋升,或虽有相关专业技术职称晋升,但受单位规模的限制,不能晋升高级职称。再者,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式,认为行政人员不创造价值,是医护人员在供养他们,造成单位内部分配重心向临床一线倾斜。使得行政管理人员的价值长期得不到价格补偿,严重损害了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结果是使得医院的管理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从某些方面来说也滞后了医院的创新和发展。可喜的是,作为医院高层的领导人已经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加强了医院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对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学习,同时也加紧了对优秀管理人才的引进工作。但相应的,伴随着的如何留住人才、如何充分发挥人才的工作潜力,也是摆在医院院长面前的一个值得深思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笔者作为一个二级优秀医院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通过多年来对管理学的学习和工作的实践,在医院高层的指导和支持下,对我们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员实行《工资十月绩效奖+精神奖励十年终奖金》的薪酬管理模式进行了尝试,经过这几年的试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这一管理方法同大家一起进行交流、探讨。

〔一)进行工作分析,制作职位说明书。通过工作分析,明确各行政职能科室的工作特性和科室负责人的任职资格。对不具备任职资格的在岗人员要限期取得相应资格,确实达不到要求的人员要考虑予以调整岗位和进行撤换。

(二)针对不同的职位说明书,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标准。按照工作人员的职务高低、责任大小、工作繁简和业务技术水平要求来制定一套正式的、结构化的制度,用来衡量、评价、反馈并影响员工的工作特性、行为和结果。其重点是确定一个标准系数。如完全合格标准系数为1.0,优秀标准系数为1.1,完成科室重要项目任务的系数为1.3,基本合格系数为0.8。其系数体系的设计理念注重于激发行政管理人员开创性思维能力,鼓励管理人员在工作上开拓创新,正确对待他们在创造性的工作中产生的失误,多鼓励,少批评,多进行指导,少行政指令。让他们在和谐、宽松的环境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工作。 (三)根据绩效管理确立的目标以及考核的标准进行绩效考核活动。这一阶段主要是设计一些调查表格,根据绩效管理目标的一些硬指标,以及综合服务质量的软指标,在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进行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由医院综合质量管理办公室对考核的结果,根据评分标准进行打分,确定被考核对象得分的标准系数。报请院委会批准后发放月绩效奖金。

(四)奖金发放一定要做到及时才能发挥奖励机制的高效率。以前,我们医院发放奖金多是以季度为周期进行考核,由于二级医疗单位面向的主要是农村和小城镇的医疗市场,病人的收治有时受农闲、农忙、打工者的侯鸟现象以及天气的季节性变化的影响,医院病人的收治量和医院的经济收人在各月之间并不均衡。如果按季进行奖金结算的话,势必造成职工月度之间工作强度和经济收人水平的不对称。对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产生消极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因此,保证月绩效奖金及时、足额的发放才能有效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

(五)对中层行政管理干部实行非货币性奖励制度。奖金制度的实行对于医院管理者和职工的触动是巨大的,它体现了激励机制,有效地调动了医院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了医院的活力。但是奖金制度的实行带有普遍性,对特定人群的激励作用,力度并不是很大。针对中层管理干部薪酬制度改革,我们医院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一探索性的改革就是实行中层行政管理千部非货币性奖励制度,也就是精神性奖励。我院近年来组织中层行管人员集中培训学习和赴外省发达地区的一些大型三级医院进行参观、考查活动;对工作表现出色的行管人员,从政治上提高他们的待遇,给予推荐破格晋升、优先晋升,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形式,在中层管理人员中树立起了荣誉感和自豪感,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工作使命感。使中层行政管理人员以积极的、乐观的、自信的工作态度,全身心地、忘我地、开创性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人员管理分析篇4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分析

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部分,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1]。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发生着巨大变化。尽管目前我国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在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行业适应这种改变也在不断发展,但是优质的服务理念已不断深入人心,对护理人才的质量、数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目前,基层医院面临从事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因护理问题而引发的纠纷也在逐年增多。现结合多年在医院护理岗位工作的经验和从事护理管理工作实践活动,针对护理人员编制严重不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1护理人员现状

护理人员严重不足,护理质量难以保证。我院2010~2015年,随着床位的不断增加,新建科室的成立,使护理人员有一定的增加。2015年12月份统计,全院护理人员总数56名,其中正式在编护士25名,聘用护士31名,聘用护士占全院护士总人数的55.36%,聘用护士年龄在20~28岁之间,普遍为中专学历。

1.1护士的劳动量繁重

随着全国医保政策的全覆盖,治疗、护理量增加,护理人员人力不足,护士的劳动负荷加重,轮班、夜班等职业的特殊性使得临床护理人员处于身心疲惫状态,过度的脑力及体力消耗,使其产生消极心理。

1.2护士的待遇较低

护士社会地位、工资待遇比医生差,且在晋升、调资、外出学习机会不多,得不到社会公平的认可。护士的期望值达不到,因而产生负性情绪。

1.3护患关系紧张

由于媒体过多医患关系负面宣传,患者对医护人员不理解与误解,许多矛盾指向护士,使得护士委屈。

2护理人员管理现状分析

2.1护士的编制存在问题

护理编制短缺,护士工作任务较重;中国医院病床与护士的比例是按照1∶0.4配备的,尽管如此,很多医院仍达不到这个标准。病房无护工及护理员,使本来不足的护士还承担着大量非护理工作。长期过度的心力和体力消耗使护士的身心健康受到很大影响,同时也影响到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2.2护理队伍不稳定

随着医院发展,护理工作量大、工资福利待遇低、社会地位低、晋升机会少、经常倒班生活不规律等因素,导致护理人员对本职工作产生厌倦和疲惫感,使护理人员重新择业,造成护理队伍不稳定。

2.3护理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学历低,由于基层医院大多数护理人员是中专毕业,这些年来,大多数护士虽参加自考来提高自身素质,但很多人由于工作太忙,精力有限,累次失败,打击了积极性。论文要求高,论文第一作者作为高级职称晋升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硬指标,基层医院条件差,写的文章质量不高,想在专业核心杂志上发表是可望而不可及。科研成果,在基层医院受经费、水平、能力、条件等多方面限制,护士开展科研很难。人才引进是一个医院发展的前提,基层医院由于各方面比不上大城市,人才引进是大难题。

2.4护理服务存在问题

工作效率不高,服务质量不达标,护理人员责任心、同情心不强,人性化服务意识差,缺乏相关的人性化服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制约人性化服务在整体护理过程中实施的又一主要因素。由于基层医院护士多为中专学历。教育层次和知识结构不高,临床经验缺乏,对护理程序的理解不深刻、不透彻,表格书写及整体护理记录单的书写上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加之繁琐的杂事,使得工作效率不高。现今护理人员年龄结构多为20~29岁之间,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责任心、同情心相对较差,吃苦耐劳精神不强。针对人性化护理措施,有些护理人员知道如何去做,怎样做,但不愿去做,存在懒惰情绪、缺乏敬业精神、人性化服务意识差。对人性化服务认识不足,尚未真正意识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关怀不仅能够愉悦患者的心情,而且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和治疗,忽略了心理护理对疾病转归的影响。

2.5对护理工作的认可与理解问题

最让护士难以接受的是世俗偏见和社会歧视。病人康复赠送的锦旗、鲜花、感谢信几乎都是送给医生的,他们感谢医生妙手回春,身体的康复好像与护士们没有关系。尽管护士每天笑脸相迎、护理服务,却得不到病人的理解,甚至有的病人和家属,把对医院的种种不满发泄在护士身上,致使护士成为医患矛盾最直接、压力最集中的一个群体。难怪护士们牢骚地说:“收入是医院的,好处是医生的,受气是护士的”。

2.6医护关系存在问题

医护关系总体来说可称和谐,基本上能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协作。但也偶尔会产生矛盾。如:不信任,医生对护士观察到的病情变化,采取怀疑的态度;在病人面前给护士发牢骚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打击了护士的积极性。

3对策

3.1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护理人力资源关系护理安全,护理安全直接影响医疗质量,良好的医疗质量有赖于充足的护理配置[3]。医院专门成立了护理人力储备资源库,把每年毕业的护士并想在我院应聘的在护理部进行登记,医院需要人力时就组织考试,考试分理论和技术操作,把优秀的护士吸收进来。医院根据护理人员的培训周期和住院患者高峰期,提前培训储备护理人员,解决了护理人力的不足,保证了护理质量。

3.2建立规范的护理人员培训体系

对新分配或新聘用人员必须经过为期2周的岗前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内容包括医院规章制度、护理工作制度、工作要求及流程、岗位职责、医院院感管理、护理安全等,为新护士尽快进入角色奠定专业基础。对刚参加工作护士第1年进行轮岗培训,要求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第2年至第4年以强化护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训,重点掌握专科疾病的观察和护理技巧,使年轻护士尽快掌握专科护理技能,独立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由于护士工作的特点,参加业余、短期的培训成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鼓励护士参加护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大业余学习、成人专升本的学习。要求全院护理人员必须每年完成医学继续教育学分25分,鼓励中、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撰写论文。在职教育是满足护士继续学习发展的需要.

3.3培养护士的职业成就感

医院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护理工作,利用优质护理服务的契机,制作各种版面,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护士的工作,理解护士,进而尊重护士;利用“5•12”护士节,拥军慰问等开展各种文艺演出、拓展训练等,丰富护士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了护士的职业成就感。护士有了精神支柱,队伍有了活力。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他律为自律,为医院塑造了良好的护士形象。

3.4采取措施稳定护理队伍

目前许多医院存在对护士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只把护士看作单纯的劳动力,忽视了护士发展提高的心理需求[5]。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护士认为自己的工作价值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这也是导致护理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医院老护士是医院的财富,她们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等,使她们成为科室的主力,分别担负着科研教学、质控、信息管理等工作,并且有许多老护士也深受病人的欢迎。在医院工作中,护士围着病人转,护理部就要围着护士转,关心护士生活,满足她们的需求,为护士争取岗位津贴、晋升指标、干部提拔等问题。护士有了困难,主动帮助解决,哪个科室工作忙时,及时抽调人员帮忙,想护士之所想,急护士之所急。通过以上措施,我院已经成为一个护理人员的大家庭,一种职业自豪感在我院护理人员的心中油然而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敬业风范已蔚然成风。

3.5提高护士待遇

医院逐渐提高聘用人员的待遇,在职称晋升、奖金分配、岗位评先、福利待遇方面与正式在编人员同工同酬;婚假、产假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和正式职工享受同等的待遇,假期期间发放工资及福利,大大激发了护理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4小结

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标准包括人员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合理配置。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更趋人性化、科学化和艺术化,护理管理者要不断学习借鉴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潜能,同时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出色的工作业绩,让领导看到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给医院服务质量带来的变化和提高,取得领导的支持,为护理工作争取更多的自,使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

[2]陈京立,李玉玲,吴筱筱.以社会发展为导向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5):395-397

[3]护士安全配置的重要性.现代护理报,2006.

[4]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

人员管理分析篇5

关键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问题优化策略

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以及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由“单位档案”向“社会档案”的转变,使得相关档案管理工作呈现出了新特点,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需要相关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理清工作思路,认清工作现状,优化工作方式,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特别是在用人机制不断变化、人员流动日益加强、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加的时代背景下,人档分离也增加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强度,使得档案的收集、完善、更新难度加大,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以满足新环境下各企事业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本文探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现存问题与优化策略也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工作指导价值。

1实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意义

人事档案,即人员履历、才能、品德、政治面貌、家庭情况等各类信息的集中反映,是对人员进行管理、考察、选拔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人员参与社会活动最真实、最直观地反映。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即是人事档案中一种类型,是人员与不同区域、不同单位或组织之间关系的反映,是对人员各类信息的整合。在当前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流动人员日益增多,针对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亦日益重要,加强相关工作建设是时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之重点,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有助于人们加强对人才社会化的认识。人档分离,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实施集中管理,可有效解决用人主动权与人才所有权相分离问题。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交由相关服务机构代为管理,可实现人才资源为社会统一所有,变“单位人”为“社会人”,解除了人事编制对人力资源的束缚,使人员可以无后顾之忧地流动,更为大胆地进行工作的选择。对此,人们对于人才社会化将有更强的认识,有助于人事制度的改革。第二,有助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当前,人力资源已成为各国、各行业必备的竞争资源,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求更高了。作为人资管理中的重要组成,人事档案管理也要做出应有贡献,更好地收集、整理、更新人员资料信息,为人员的选拔、任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使各人员不管流动到何处,于何单位任职,皆能最大化发挥自身优势作用,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第三,有助于用人单位与人才的发展。做好对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可为用人单位提供详实的人才资料,方便其对人才进行选择聘用;而人才被聘入合适的单位,也更利于其施展才华,实现抱负,这对于单位与人才而言是双赢。由此可见,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意义重大。

2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2.1对档案管理重视不足

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虽然十分重要,但从当前我国部分档案管理服务机构的工作情况来看,相关工作人员对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还缺乏应有的重视,不仅没有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还不能积极改进工作方法,档案管理混乱、资料更新不及时、补充不完善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了解与选用,难以充分发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

2.2档案内容结构失衡

受社会环境以及用人单位需求的影响,当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在内容结构上存在严重的失衡现象,不仅信息真实性有待考察,且很多应有内容缺乏,很多档案仅是对人员姓名、性别、学历等基本情况的介绍,而对于工作能力、工作经历、技术特长等信息涉及较少,这种档案内容不健全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档案材料收集、归档不及时,没能进行资料信息的实施完善。此外,流动人员档案信息的连续性不强,很多档案资料难以接续,这使得用人单位难以完整获知人才的具体情况,影响了人员的选用。除上述外,一些人员档案中过多地反映人员家庭状况、社会关系等内容,这些信息与人员工作能力、个人品质不相关,对于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价值也不大,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档案内容结构的失衡。

2.3管理机制有待加强

当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还缺乏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责任难以落实到人,致使档案难以及时移交、档案转递混乱等现象时有发生,甚至还出现了人员档案遗失的问题。此外,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制度也不完善,信息分散现象严重,缺乏统一的档案管理标准,对于人才与用人单位都造成了许多不便。上述问题的出现皆由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需要相关单位加强机制建设,以实现规范化管理。

2.4档案信息化建设滞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管理已于各行各业中开展,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虽也进行了信息化建设,但还是存在诸如信息录入不及时、数据库不完整、信息检索查询效率低下、不能进行信息分享与关联、信息调取利用便利性低等不足之处。此外,一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的信息化设备较为落后或设备不足,档案信息化建设仅停留在档案电子化层面,缺乏有效的管理软件,难以实现信息的充分利用,这些都制约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3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优化策略

3.1强化档案管理意识,提高对档案的重视程度

要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需首先提高相关档案管理机构以及管理人员对于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其档案管理意识,通过加强人手、责任到人来强化相关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使档案管理人员转变服务理念,纠正以往的“官本位”思想,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增强服务意识。另一方面,需对流动人员个人进行教育,使之认识到个人档案保管的重要性,增强档案保护意识,认真对待档案资料的归档、递送、接收等工作。此外,还应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遵循相关制度和工作原则进行人员信息的公开或半公开,提高服务质量。

3.2加强档案收集整理,开展规范化管理

第一,健全档案资料收集渠道。通过建立完善的流动人员档案信息收集网络,实现定时、定向的信息收集,并采取动态跟踪方式对资料收集进行补充完善。此外,可与各企业单位、人才市场达成人事档案管理协议,以契约的方式保证材料的及时归档。第二,完善档案内容结构,与时俱进,建立诚信档案以及技能档案。当前的人才选用十分重视人员品质与实际技能,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也应对流动人员档案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对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职业操守、个人品质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提高档案利用价值。第三,严格规范档案资料的转递。为避免流动人员档案资料的缺损、遗失,对于遗留于单位的档案应通过专人派送、专业快递等方式移交至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保证档案资料准确无误,并及时做好入档登记处理。

3.3完善档案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针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相关机构或部门需严格按照《档案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人事档案管理八项制度》等规章制度的内容要求,根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都能有章可循。此外,要加强管理监督,完善相关监督机制,对于档案管理违规行为严厉查处,将责任落实到人。同时,还要规范档案利用程序,使档案调阅、查询皆按统一标准实施,简化相关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对于档案转接工作也要制定严格的规章流程,实施规范化管理。

3.4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现代化管理

档案管理现代化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这就需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从下述方面着手:第一,选择适宜的档案管理软件,建立档案库,并配备扫描仪、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对纸质档案进行电子化转变,并做好数字化资料备份,保障信息安全。第二,基于电子档案数据库建立相应网站,实现档案资料的联网管理,便于异地查询与档案的实时更新,完善档案信息系统。第三,加强相关管理人员的信息技能培训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既具备专业技能,提高业务水平,还保有良好职业操守,端正工作态度,不泄密、不遗失档案,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当前,流动人员数量激增,使得相关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亦日益复杂。对此,档案管理机构应与时俱进,及时发现管理中的问题,科学合理地加以解决,不断优化管理方式,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鲁明香.浅析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J].劳动保障世界,2017(10):57.

[2]任民.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数字化加工实践与思考[J].浙江档案,2017(5):65.

[3]孙晓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要积极面对新挑战[J].中国人才,2017(9):40-41.

人员管理分析篇6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分析

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部分,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1]。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发生着巨大变化。尽管目前我国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在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行业适应这种改变也在不断发展,但是优质的服务理念已不断深入人心,对护理人才的质量、数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目前,基层医院面临从事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因护理问题而引发的纠纷也在逐年增多。现结合多年在医院护理岗位工作的经验和从事护理管理工作实践活动,针对护理人员编制严重不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1护理人员现状

护理人员严重不足,护理质量难以保证。我院2010~2015年,随着床位的不断增加,新建科室的成立,使护理人员有一定的增加。2015年12月份统计,全院护理人员总数56名,其中正式在编护士25名,聘用护士31名,聘用护士占全院护士总人数的55.36%,聘用护士年龄在20~28岁之间,普遍为中专学历。

1.1护士的劳动量繁重

随着全国医保政策的全覆盖,治疗、护理量增加,护理人员人力不足,护士的劳动负荷加重,轮班、夜班等职业的特殊性使得临床护理人员处于身心疲惫状态,过度的脑力及体力消耗,使其产生消极心理。

1.2护士的待遇较低

护士社会地位、工资待遇比医生差,且在晋升、调资、外出学习机会不多,得不到社会公平的认可。护士的期望值达不到,因而产生负性情绪。

1.3护患关系紧张

由于媒体过多医患关系负面宣传,患者对医护人员不理解与误解,许多矛盾指向护士,使得护士委屈。

2护理人员管理现状分析

2.1护士的编制存在问题

护理编制短缺,护士工作任务较重;中国医院病床与护士的比例是按照1∶0.4配备的,尽管如此,很多医院仍达不到这个标准。病房无护工及护理员,使本来不足的护士还承担着大量非护理工作。长期过度的心力和体力消耗使护士的身心健康受到很大影响,同时也影响到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2.2护理队伍不稳定

随着医院发展,护理工作量大、工资福利待遇低、社会地位低、晋升机会少、经常倒班生活不规律等因素,导致护理人员对本职工作产生厌倦和疲惫感,使护理人员重新择业,造成护理队伍不稳定。

2.3护理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学历低,由于基层医院大多数护理人员是中专毕业,这些年来,大多数护士虽参加自考来提高自身素质,但很多人由于工作太忙,精力有限,累次失败,打击了积极性。论文要求高,论文第一作者作为高级职称晋升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硬指标,基层医院条件差,写的文章质量不高,想在专业核心杂志上发表是可望而不可及。科研成果,在基层医院受经费、水平、能力、条件等多方面限制,护士开展科研很难。人才引进是一个医院发展的前提,基层医院由于各方面比不上大城市,人才引进是大难题。

2.4护理服务存在问题

工作效率不高,服务质量不达标,护理人员责任心、同情心不强,人性化服务意识差,缺乏相关的人性化服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制约人性化服务在整体护理过程中实施的又一主要因素。由于基层医院护士多为中专学历。教育层次和知识结构不高,临床经验缺乏,对护理程序的理解不深刻、不透彻,表格书写及整体护理记录单的书写上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加之繁琐的杂事,使得工作效率不高。现今护理人员年龄结构多为20~29岁之间,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责任心、同情心相对较差,吃苦耐劳精神不强。针对人性化护理措施,有些护理人员知道如何去做,怎样做,但不愿去做,存在懒惰情绪、缺乏敬业精神、人性化服务意识差。对人性化服务认识不足,尚未真正意识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关怀不仅能够愉悦患者的心情,而且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和治疗,忽略了心理护理对疾病转归的影响。

2.5对护理工作的认可与理解问题

最让护士难以接受的是世俗偏见和社会歧视。病人康复赠送的锦旗、鲜花、感谢信几乎都是送给医生的,他们感谢医生妙手回春,身体的康复好像与护士们没有关系。尽管护士每天笑脸相迎、护理服务,却得不到病人的理解,甚至有的病人和家属,把对医院的种种不满发泄在护士身上,致使护士成为医患矛盾最直接、压力最集中的一个群体。难怪护士们牢骚地说:“收入是医院的,好处是医生的,受气是护士的”。

2.6医护关系存在问题

医护关系总体来说可称和谐,基本上能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协作。但也偶尔会产生矛盾。如:不信任,医生对护士观察到的病情变化,采取怀疑的态度;在病人面前给护士发牢骚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打击了护士的积极性。

3对策

3.1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护理人力资源关系护理安全,护理安全直接影响医疗质量,良好的医疗质量有赖于充足的护理配置[3]。医院专门成立了护理人力储备资源库,把每年毕业的护士并想在我院应聘的在护理部进行登记,医院需要人力时就组织考试,考试分理论和技术操作,把优秀的护士吸收进来。医院根据护理人员的培训周期和住院患者高峰期,提前培训储备护理人员,解决了护理人力的不足,保证了护理质量。

3.2建立规范的护理人员培训体系

对新分配或新聘用人员必须经过为期2周的岗前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内容包括医院规章制度、护理工作制度、工作要求及流程、岗位职责、医院院感管理、护理安全等,为新护士尽快进入角色奠定专业基础。对刚参加工作护士第1年进行轮岗培训,要求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第2年至第4年以强化护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训,重点掌握专科疾病的观察和护理技巧,使年轻护士尽快掌握专科护理技能,独立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由于护士工作的特点,参加业余、短期的培训成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鼓励护士参加护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大业余学习、成人专升本的学习。要求全院护理人员必须每年完成医学继续教育学分25分,鼓励中、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撰写论文。在职教育是满足护士继续学习发展的需要.

3.3培养护士的职业成就感

医院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护理工作,利用优质护理服务的契机,制作各种版面,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护士的工作,理解护士,进而尊重护士;利用“512”护士节,拥军慰问等开展各种文艺演出、拓展训练等,丰富护士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了护士的职业成就感。护士有了精神支柱,队伍有了活力。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他律为自律,为医院塑造了良好的护士形象。

3.4采取措施稳定护理队伍

目前许多医院存在对护士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只把护士看作单纯的劳动力,忽视了护士发展提高的心理需求[5]。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护士认为自己的工作价值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这也是导致护理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医院老护士是医院的财富,她们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等,使她们成为科室的主力,分别担负着科研教学、质控、信息管理等工作,并且有许多老护士也深受病人的欢迎。在医院工作中,护士围着病人转,护理部就要围着护士转,关心护士生活,满足她们的需求,为护士争取岗位津贴、晋升指标、干部提拔等问题。护士有了困难,主动帮助解决,哪个科室工作忙时,及时抽调人员帮忙,想护士之所想,急护士之所急。通过以上措施,我院已经成为一个护理人员的大家庭,一种职业自豪感在我院护理人员的心中油然而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敬业风范已蔚然成风。

3.5提高护士待遇

医院逐渐提高聘用人员的待遇,在职称晋升、奖金分配、岗位评先、福利待遇方面与正式在编人员同工同酬;婚假、产假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和正式职工享受同等的待遇,假期期间发放工资及福利,大大激发了护理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人员管理分析篇7

关键词:医院;管理人员;绩效考核

一、医院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1.医院管理人员分类较多,工作内容复杂

医院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医院总体目标,为临床一线提供保障和服务,具有较强的服务性和辅。在实际工作中,医院管理人员种类繁多。从管理层次来看,有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从管理分工来看,有行政管理、人事管理、医疗管理、护理管理、财务管理和设备管理等人员。但无论是从管理层次来看,还是从管理分工来看,都能体现出管理工作种类繁多、内容复杂的特点。同时,不同的管理科室主要工作内容是不同的。因此,对工作内容不同的管理人员和管理科室,难以利用单一的考核模式进行统一评价,难以确保不同管理工作考核的公平性。

2.工作分析不到位,绩效考评体系不完善

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建立良好绩效考评体系的前提。管理人员在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做到何种程度等问题必须通过科学的工作分析来解决。目前,很多医院在对管理人员建立绩效考评体系前没有进行工作分析,或只是粗略地进行了分析,不能涵盖管理人员的全部工作内容。这种情况下建立起来的绩效考评体系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有的医院对管理人员考核指标不明确、考评标准笼统,考评时以偏概全,甚至关键绩效指标缺失。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考评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削弱了考评的作用。

3.绩效沟通重视不够,缺乏绩效反馈机制

绩效沟通是实现绩效考核目标的重要手段,贯穿于绩效考核整个过程中。及时、准确的绩效反馈能够激发员工工作激情,也能使员工了解自己平时工作中的问题,进而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然而,大多数医院在考核结果确定后绩效考核工作就结束了,既不关心考核结果,也不对考核结果进行沟通和反馈。若被考评者不知晓自己工作中的问题,不仅可能错误得不到改正,还可能放弃自己工作中的一些优点。只有通过绩效沟通和反馈,被考评者才能了解自己平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才能及时改正。

二、医院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改进策略

1.明确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医院中不同的管理科室有各自的管理方向和职能范围,每个科室内不同的管理岗位也有各自的岗位职责。首先,要根据医院整体发展规划明确每个管理科室的职责,形成职能准确、责任清晰、权限明确的职能部门职责系统;正确引导并要求管理科室和管理人员严格履行职责,合理行使职权,实现管理效能的最大化。其次,要明确规定各个管理科室内不同管理岗位的职责,明确各个管理岗位的工作内容、数量和质量、应承担的责任等,以保证各项管理活动有序进行。最后,根据科室职责和岗位职责将其落实到绩效考评内容中,使不同科室、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考核标准有规可循、有据可依,从而确保考核工作的公平性及有效性。

2.建立绩效考核组织体系

绩效考核成功实施的先决要素之一就是要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因此,医院高层管理者要率先树立正确的绩效考核理念,做绩效考核的首倡者和支撑者,积极构建有效的绩效考核组织,确保绩效考核落到实处。首先,要成立由院长挂帅,医院高层管理者、职能部门及业务部门负责人参与的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其次,要加强管理人员对绩效考核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进管理人员对绩效考核的了解和理解,消除各种误解和抵触情绪。最后,要开展绩效考核的操作技能培训,使考评人员能有效地运用绩效考核这个工具。与此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监督考评人员的行为,避免考评人员人情打分、合谋打分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3.完善绩效考核反馈机制

绩效考核是医院就员工绩效问题所进行的一个双向沟通过程,只有让员工充分了解考核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结果及其应用,才能真正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才能有效地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因此,要完善绩效考核反馈机制,保证绩效沟通途径畅通无阻。考评人员在整个考核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沟通方式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既要肯定员工的成绩,也要指出其缺点和差距。被考核者也可以通过沟通陈述意见,说明自己的困难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要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绩效反馈过程,要把绩效沟通和反馈的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同时,得到员工对考评结果的认可,以便不发生纠纷,保证良好的工作秩序。

综上所述,医院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工作对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医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医院有必要分析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然后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以发挥出绩效考核工作的效果,进而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阳.医院绩效管理与考核浅谈[J].中华全科医学,2010(4):510-511

人员管理分析篇8

关键词:管理会计 效益 预测 管控

传统财务会计只是单纯地提供信息和解释信息,属于报账型会计,它的主要使用者是企业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主管部门。由于这一需要,相应的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应运而生,作为社会中介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客观、专业的财务会计服务。如今,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都出自这些中介组织,企业的财务会计只是作为配角而存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不同,管理会计不仅可以全面提供经营管理信息,为科学合理地进行经营管理奠定基础,还可以能动地参与经营决策,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最后通过对内部责任单位的绩效考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管理会计才是为企业自己服务的,它的使用者是企业内部的管理者,主要为内部管理者提供决策和信息支持。在时间概念上,财务会计是反映过去的数据,而管理会计则反映未来,如预算、标准成本、财务评价指标的制定,作为企业目标指导各责任部门工作;在报告内容上,财务会计受公认会计准则限制,只对公司整体情况如收入、存货成本、利润做概括反映,而管理会计则不受公认会计原则的限制,可详细反映企业任何局部的情况。如果一个企业仅有财务会计,而没有管理会计功能,在对企业的管理方面所起的作用是相当有限的,只有将财务会计提升为管理会计层面,才能使财务管理真正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石,管理会计在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因此,管理会计才是企业真正的管理参谋,企业高管的左右手,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应该在我国广大企业,尤其是竞争日益激烈的企业中广泛实施,从而不断提高管理效益。

一、目前施工企业管理会计的局限性

管理会计的核心主要是财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所以施工企业管理会计的局限性主要是财务人员管理职能的局限性。

二、提升财务人员管理会计职能的办法

(一)提升财务人员管理会计职能的先提

提升财务“管理会计”职能的先提是提升财务人员执行力。

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具体工作中需要提升财务人员的几种执行力:提升财务人员战略预测能力;提升财务人员组织策划能力;提升财务人员“创效”能力;重点提升财务人员管控分析能力;提升财务人员的优化更新能力。

(二)提升财务人员管理会计职能的核心

提升财务人员“管理会计”职能的核心是在实务中财务人员应用发挥“管理会计”职能,结合责任绩效考核约束公司或施工项目管理行为。

1、发挥预测预算职能

(1)做好投标签约阶段的风险预测

财务人员首先要了解建筑市场的价格走势、业主、工期、工程规模等情况,结合施工企业自身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利用成本性态分析法、变动成本分析法、本量利分析等科学方法,对投标项目进行资金、成本、利润的预测分析,最终形成具体的经营预测报告提报给企业管理者进行战略决策,从而规避施工环境、业主、低价中标等原因造成的风险。

(2)牵头组织施工准备阶段的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是投标签约阶段预算的优化、细化。财务人员通过牵头组织全面预算的工作,有助于与各部门沟通、联系共同认知施工企业战略管理需要,使企业决策者考虑完成预算经营目标的方法和责任,从而不断了解建筑市场价格走势,预测市场变化。

2、发挥施工前组织策划职能

财务人员主要制定资金筹措目标,通过组织收集各责任中心资金计划的形式规划资金的合理分配。

3、发挥二次创效职能

财务人员要有“创效”意识。利用国家税收政策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利用银行协定利率政策争取利息收入;利用技术部门收集的单项工程索赔依据争取业主变更索赔收入;利用法律法规知识争取违约方毁约赔偿等。

4、重点发挥施工过程中的管控分析职能

主要是利用管理会计成本管理理念严格管控实际工程成本。

(1)财务人员先要划分传统成本管理和“管理会计”成本管理的区别

传统成本管理采取项目按照费用种类列支工程成本,按照产值比例分摊现场费用的方法,对于单一工程适用,但已经无法满足工程造价高、工艺复杂、作业铺展面大的管控现状,导致成本信息失真,管控粗放。“管理会计”成本管理要求按照单项工程施工工艺核算归集作业成本,达到真实反映实际作业成本情况。 “管理会计”成本管理同时要求施工企业按照 “企业下达责任成本->责任中心成本核算->成本分析->责任成本考核 ”的流程进行成本管控,形成以“谁管控就是谁责任”的企业理念明确权力与责任,达到全员管控成本、压缩成本的目的。

(2)财务人员要明确“管理会计”成本管理核心是成本核算

“管理会计”成本核算要求施工项目细化责任成本,分解各责任中心直接责任成本,分配各责任中心经费定额。实际直接成本核算以“量”、“价”双控的方式,由各责任中心归集单项工程实际发生直接成本,项目汇总审批责任中心直接成本;实际经费核算以各责任中心按照用途分配间接费到单项工程中,项目部定期核对各责任中心经费是否在定额范围内的方式。

以一个责任中心(架子队)为例介绍下财务人员如何进行单项工程“管理会计”成本核算工作:

直接人工费核算:要求财务人员根据架子队技术、人力部门提报的单项工程用工数量计划,形成数据报告,由架子队管理者决策劳务进场作业人数。

直接机械费核算:要求财务人员根据架子队设备部门提报的设备需求计划,根据工程施工环境、工期、设备使用、设备修理等分析选择购买或租用最优方案,提报架子队管理者决策控制。

直接材料费核算:要求财务人员根据架子队物资部门提报的物资需求计划,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货比多家,收集出价最低于企业材料限价的供货商信息,形成相关资力、信誉、报价等报告提报给架子队管理者决策采购。

其他直接费核算:要求财务人员划分动态费用和静态费用。对于有合同约束的如:施工便道、临时用电、钢筋加工厂等大额静态费用,财务人员要严把合同评审工作,从源头管控规范合同行为。对于临时发生的征地拆迁、二次搬运费、工地用气、试验费等不确定的动态费用要求相关部门提报计划,财务人员汇总后提报架子队管理者决策控制。财务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以单项工程实际施工需要做为其他直接费用核算的依据。

间接费用核算要求财务人员划分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生产性支出要求财务人员定期测算分析责任中心实际经费是否超责任成本经费。非生产性支出要求责任部门事先提报计划,财务部汇总后提报架子队管理者决策管控。

5、发挥优化更新职能

主要体现为各期经营指标的滚动预算调整。

由于预算能随时间的推进不断加以调整和修订,能使预算与实际情况更相适应,有利于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

(三)建立施工企业责任绩效考核的长效机制

施工企业应该建立责任成本绩效考核机制,机制具有周期性和持续性。各责任成本中心财务人员定期出具责任中心考核业绩报告,施工企进行复核,对于管控成本到位的责任中心进行奖励,对于管控失控的责任中心进行罚款。

三、总结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