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采购管理风险防控8篇

时间:2023-07-28 09:18:58

采购管理风险防控

采购管理风险防控篇1

关键词:物资采购;合同管理;风险

合同管理指的是合同的审批、签订、履行、变更和终止。企业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所以企业物资采购中的合同管理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工作,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它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内容,所以必须做好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如何对石化企业物资采购中的合同管理进行风险防控。

一、物资采购过程中合同管理存在法律风险

(一)合同签订过程中有多种情况导致合同无效。双方订立合同无法履约,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让企业走入困境。违背法律法规合同、合同签订不符合法定程序的合同或者合同主体不合规、在招投标过程中有违规现象签订的合同均会导致合同无效,所以合同条款中必须明确规定解决争议的条款,这对双方当事人都有约束力。

(二)在采购合同履行过程中,企业面临的风险可能是外部也可能是内部,合同双方因为支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降低或者合同当事人金融机构的关系恶化都会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合同相对方也会受到影响。(三)合同履约过程中还可能因为合同欺诈导致法律风险,供应商如果依靠虚假证件参与投标,必须利用合同法关于合同无效的相关法律条文来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对虚假投标要求其返还财产。对于合同标的金额重大、影响恶劣的事件应当向公安机关报案,请求追究欺诈者的刑事责任。

二、如何防范合同管理中法律风险

(一)物资采购标前控制

1.做好物资采购标前审批是防范合同管理风险的制度保障,物资采购需求计划提报后,采购管理人员一定要按照标的做好招标前的立项审批工作。按项目金额大小报各级领导,对采购方式、使用单位、供应商选取等情况逐级提报给领导,领导必须有签署意见。

2.在招标委托单提报时一定要附上法律合同文本,标书中中要明确物资采购合同管理法律条文、明确技术要求,执行标准,对供应商资质进行严格筛选。要求供应商报价注明成本构成。报价单中报价必须注明是否含税、含运费、是否包括备件,包含多少备件等各种费用。

3.一定要严格审核供应商响应标书的情况。

4.防止最低价中标造成恶性竞争,物资采购正常的价格是买卖双方的相互尊重,如果忽视企业的合理利益诉求,无视招标结果产生的后续服务保修,势必造成企业购入低成本,低质量的产品,由于使用时间,后续服务无法保证,造成合同履约的拖拉、停止等现象的发生。

5.招标结果产生后,物资采购人员根据招标结果拟定采购合同后按照过程过程控制规定报相关领导及合同管理人员拟制、审批。同时注意提升物资采购人员的法律水平,进行有合同管理人员培训,防范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二)一定要建立建全物资采购合同管理体系

1.成立专门合同管理部门。合同管理理不同于其它企业管理工作,职能上超越了其它管理工作,它涉及大量的法律专业问题,物资采购涉及大量财、物关系,如果合同定立过程中不严谨认真,会对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我们必须谨慎对等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同时物资企业在进行采购过程时也要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选用一批懂法律、懂管理并且有很强的自律性的才做为合同管理人员,随时防控企业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化解经营风险。

2.在石化企业内部建立建全法律事务机构,形成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严细认真的斟酌各条款的用词是否精准。成立合同管理部门来审核管理合同的签订和管理合同的履行,用规范的法律合同条款来保证物资采购的有续进行。保护采购过程中不可预见性,防止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企业重大的合同一定要有企业法人或者法人委托人及法律部门参加谈判和起草、签定,并且对合同的改造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3.合同管理部门应该对合同进行有效控制。健全企业制度,使合同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合同文本、专用章进行归口管理,物资采购合同必须做好登记统计工作。物资使用单位也要设置兼职合同管理人员,把合同管理与效效考核挂钩。合同履行中的纠纷也由合同管理部门负责。做到管理层次清楚、职责明确,使合同的签订、履行、考核、纠纷处理都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

采购管理风险防控篇2

[关键词] 风险防控 定额管理 动态监控

企业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实质上就是将现代企业管理学的理论,运用于反腐倡廉建设,通过加强制度机制建设,构建起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三道防线,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全过程监督。结合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笔者试就运用材料消耗定额管理手段加强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工作谈几点思考。

一、当前企业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普遍做法。

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简单归纳起来就是围绕价格、数量、质量三个方面,防止在采购过程中价格方面弄虚作假、数量方面短斤少两、质量方面以次冲好等不廉洁行为的发生。在现实的物资采购过程中,物资供应商往往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手段,通过各种渠道拉拢、侵蚀物资采购人员,最终达到非法获利的目的。面对这种状况,有效切断供应商跟采购方之间千丝万缕的利益链条,是提高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工作的关键。当前,大多数企业在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方面的普遍做法,首先是通过查找风险点,然后根据风险大小进行评估、定级,最后根据风险出现的频率(或几率)制定出防控措施。比如,针对物资采购询价环节中询价人员有意释放采购信号,与商家达成某种默契;招标环节中有选择性地发放标书,向供应商透露标底建立价格同盟;评标过程中以某种理由或借口游说评标人员采购某家产品等等可能存在的廉洁风险,大多数单位根据廉洁风险评估等级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措施,通过规范业务流程,增加监督制约环节,完善防控制度,应该说,在制度方面对廉洁风险防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企业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分析。

企业在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方面,通过查找风险点,梳理业务流程,制定防控措施,完善相关制度等手段,应该说,绝大部份廉洁风险是在可控范围之内的,只是部份程序方面容易出现偏差的风险在执行过程中加防范便可得以控制。但是,企业廉洁风险防控,说到底就是对人的行为的防控。而人的因素在廉洁风险防控中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再好的制度设计,如果执行的人没有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不按程序操作,那么廉洁风险防控实际效果就会大大打折。开展企业廉洁风险防控工作,目的就是通过对容易出现廉洁风险的环节加强防范,在操作程序上增加相互监督的环节、在岗位设置方面增加相互制衡的机制,防止不廉洁行为的发生。企业在实际的廉洁风险防控操作过程中,每增加一个监督环节或增加一个制衡岗位都会涉及到增加人员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会给企业增加人工成本;另一方面,对于规模较小,用人比较紧张的企业要增加人员也比较困难。对于企业决策者(管理者)来说,能够及时掌控采购经营中有关信息至关重要,也是进一步防范企业廉洁风险防控的关键。那么,要解决以上客观存在的问题,除了加强企业廉洁风险防控体制机制建设外,是否能够探索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手段?既能为企业解决增加管理人员带来成本增加的问题,又能帮助企业决策者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对人的因素存在的廉洁风险进行有效地防控呢?

三、企业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在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过程中,如果人的因素得到了解决,那么廉洁风险问题也就得到了控制。但是,人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因素的干扰与影响,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而这样的偏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对于决策者(管理者)来说比较不容易察觉。那么,作为企业经营的决策者,为了解决物资采购过程中人的不确定因素,可以通过一种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方法,作为企业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管理的另一手段。结合现代企业管理理论,采用材料消耗定额管理手段,可以帮助决策者及时掌握信息、纠正偏差,达到动态监控的目的。

(一)材料消耗定额管理手段,在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工作中所起的作用。

材料消耗定额管理手段,也就是材料消耗"倒逼"管理办法。通过分析、比对生产过程中材料消耗数据变化情况,从中找出廉洁风险防控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通过实施材料消耗定额管理手段,物资采购过程中以下几种廉洁风险可以反映出来。第一,质量问题可以反映出来。在采购过程中供应商以次冲好、采购部门把关不严、质检部门弄虚作假的廉洁风险可以从材料消耗数据波动变化情况反映出来;第二,供应商数量不足短斤少两的问题可以反映出来。在采购过程中袋装数量不足、施磅计量弄虚作假、出入库验收管理混乱等廉洁风险问题可以反映出来;第三,虚列虚报,虚开入库凭证骗取材料款、利益输送等廉洁问题可以得以曝露。

福建海峡科化股份有限公司龙岩分公司在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方面主要做法就是采取制度防控加现代企业管理手段相结合的办法,设置"两道防线"对廉洁风险加以防控。第一道防线,就是建立大宗物资集中招标采购管理制度,并实施效能监察。炸药成份中80%以上是硝铵,只要把硝铵采购廉洁风险防控好,就等于80%的廉洁风险已管控住。近年来,福建海峡科化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探索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模式,把硝铵、乳化剂、纸箱等采购金额排在前十位的大宗生产物资纳入公司集中招标采购管理,实施效能监察,充分发挥集中采购的优势,减少了基层单位招标不规范、采购成本较高的问题,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效能。第二道防线,就是运用材料消耗定额管理手段进行考核挂钩,使人人都成为"材料的监督员",实现全面监控。自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我司一直致力于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加强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的探索实践。通过实施物资采购材料消耗定额管理,把车间、班组的切身利益与材料消耗考核进行挂钩,使得每位职工都成了材料的监督员。由于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车间、班组也参与了材料验收,在风险防控上增加了一个监督环节。

(二)运用材料消耗定额管理手段开展物资采购廉洁风险防控,必须健全"五项"机制。

材料消耗定额管理手段,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种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五项"机制。一是要健全领导机制。通过明确领导责任,促进各级负责人认真履行"一岗两责",形成党政领导班子统一抓、纪检监察机关总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机关和基层上下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要健全教育机制。注重结合岗位和个人实际,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引导从业人员认清自身岗位存在的廉洁风险,不断夯实反腐倡廉教育基础,增强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三是要健全考核整改机制。采取定期自查、定期考核、定期召开分析会等形式,对材料消耗异常波动情况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对风险防控各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估,根据检查考核结果,明确整改内容,制定整改措施,完善相关方案。四是要健全预警机制。通过构建廉洁风险信息采集、分析、反馈、处理为一体的廉洁风险全方位预警防控系统,切实做到对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使从业人员不犯或少犯错误,实现对廉洁风险的超前预警、超前防范。五是要健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纪检员、监察员、党风信息员的作用,对开展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还要注意发挥党员、职工群众的监督作用,收集有关线索,拓展群众参与监督的渠道,切实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

参考文献:

1.栾强 -对物资采购企业廉洁风险防控管理的思考- 《山东社会科学》 - 2013

2.曾富明 - 物资采购推行廉洁风险防范管理实践与思考-《现代企业文化》 - 2013

采购管理风险防控篇3

关键词:采购;廉政风险防控;过程管理;对策研究

岗位职责会赋予工作人员权力,如果权力运用不当,就可能滋生腐败。廉政工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持社会稳定和谐,在权力掌握者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建立信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当前的廉政工作,已经不仅仅是针对主要领导干部的、单一化的监督管理,而是应该关注到每个具体工作人员,促使他们正确认识工作职责与权力的关系,在更为完善的制度运行和科学决策的实施中实现有效廉政风险防范,让权力没有腐败的空间,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目标。

采购作为社会经济体维持正常运营的一种普遍行为,是各种经济利益关系集中体现的矛盾焦点。采购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虽已经形成一定的规则和流程,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诸如采购工作执行人员对廉政风险防控的认识不够深入,采购流程制衡权力运行的机制不够健全,对采购工作廉政风险防控的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不够全面和合理。因此,我们引入过程管理的方法,对采购行为进行过程式模拟,以梳理、识别采购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厘清节点上具体工作人员的权责,总结其特质,分析其规律,归纳出廉政风险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进而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模型,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效用。

1 采购工作实施廉政风险防控的意义

1.1 廉政风险防控释义

廉政风险是指党员干部在执行公务或日常生活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主要是指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而可能产生不廉政行为的风险。任何掌握公共权力的部门和个人都客观存在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每个权力岗位都存在廉政风险。

廉政风险防控是指以有效防范或及时化解廉政风险为核心内容,通过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理等措施,对预防腐败工作实施科学管理的过程。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是我国在预防腐败过程中探索出来的一种管理模式,它将腐败和不正之风视为公共权力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强调预防腐败重在降低其发生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强调在保障公共部门及其岗位有效履行职能的基础上,依据风险管理理论设计,借助多重防护和多环节的管理框架体系,从整合制度、技术和文化等多重途径,实现廉政风险的防控。

1.2 廉政风险防控的必要性和实质

从企业角度来看,主要包括:一是制衡权力的需要。腐败通常来自于权力的集中。当权力行使过程独属于某一个人或机构而无其他力量监督时,职权极可能成为满足私利的便利条件。二是维护公平正义的需要。人不可摆脱主观性,因此公平正义不能只由单独的机关裁决,决策的过程要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尽可能“透明”,公正的制度在执行时才不会失灵。三是增强相关组织公信力的需要。国家、政府、企业等社会组成机构是公信力的掌握者,公信力的建立依赖于行使权力机器时对大众利益的兼顾。基于以上三种必要性,笔者认为,廉政风险防控的实质是:对权力运行过程的职责分解,并形成让各项职责相互制衡,直至权力有效实施完毕的机制。

1.3 对企业采购工作进行廉政风险防控的意义

采购是维持企业正常经营的一项重要的、固有的、不可或缺的经济活动。它包含了人、财、物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包括采购计划、供应商选择、采购合同订立、采购实施、货物验收、采购结算等过程,而每一个过程又是权力运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会形成复杂的经济运行链条,是企业廉政风险最为突出的领域,是一项具有高廉政风险的工作事项,每一项权力的行使涉及到的工作人员都是廉政风险防控的重点对象。对企业采购工作进行廉政风险防控对策研究,具有以下重要意义:使工作人员职权更明确;使企业管理制度更完善;使采购工作运转更高效;使企业廉政风险更可控;使员工与企业关系更和谐。

2 采购工作廉政风险防控现状

一是国家机关高度重视。党的十召开以来,国家把廉政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要求:“各级党委要旗帜鲜明的反对腐败,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治腐败,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二是企业领导干部廉政意识明显增强。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各级党组织认真执行规定要求,把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大责任制的落实。党员领导干部按要求认真组织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切实提升执行力。

三是风险防控有更多的政策和制度支撑。中央纪委出台《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2011),云南省纪委也与2012年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实施意见》,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对采购廉政风险防控进行约束。同时各个行业也针对自身特点出台相应的具有约束力的条文,对采购工作廉政风险进一步的界定和控制。

四是风险防控预警指标可测量。随着“制度+科技”、“人防+技防”廉政风险防控思路的落实,很多党政机关、大型国有企业都建立起了纪检监督的信息系统。在数据模型中,反应出物资采购中的各项指标,自动形成报表和分析报告,满足了反应迅速、全面、预警指标可测量的要求,这也是未来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发展趋势。

3 企业采购工作中廉政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解析

(一)企业采购工作中廉政风险防控普遍存在的问题

廉政风险防控既要保证“底线不出问题”,又要提高采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当前采购工作中的廉政风险防控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采购工作执行人员对廉政风险防控的认识不够深入

一是采购工作执行人员把职责当权力。二是采购执行人员因个人岗位、级别等原因,对个别领导的一切“指示”都照办,不按规章制度开展工作,以领导意图为准选取供应商,为的发生提供了便利。三是采购工作执行人员不清楚岗位工作中的廉政风险防控点。

2. 采购流程中制衡权力运行的机制不健全

一是表现在机制建设不切合实际。很多机构存在“虚设制度”的情况,遇到实际问题时,监管机制不能真正发挥作用。二是表现在机制建设协调度不高。在解决监控权力运行这个核心问题时,把纪检监察部门职能和实施采购权力部门的职能割离,使得流程在运行过程中呈现出间断的“点式运行”,而不是流畅的“线型监督”,这就会产生权力运行监控的盲点。

3.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检查和考核不到位

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考核工作走马观花。二是考核方法不科学。考核流程制定的不科学,不切实际,导致考核结果出现偏差。三是考核工作碍于情面,没有深入开展。

(二)原因解析

出现以上问题,从根本上来讲是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1. 缺乏浓厚热烈的反贪氛围,腐败分子仍然“想贪”

近年来,有些一线员工认为警示教育只是针对领导干部岗位,便容易松懈思想防线。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传播(宣传)所形成的信息环境是拟态环境,被筛选过的信息会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从而反过来作用于现实环境。大多警示教育片都是针对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这会形成一种“普通岗位贪一点不会被注意”的拟态环境,从而导致采购工作中具体工作环节廉政风险的增加。综合起来,反腐氛围的缺乏主要体现在:一是缺乏全维度反映贪污犯罪事实的案例教育。二是缺乏针对权力运行关键岗位人员专门的警示教育。三是缺乏对廉政风险点的梳理、识别和控制的认识和相关实践。

2.肃贪手段和惩处力度不够,腐败分子仍然“敢贪”

国务院新闻办公厅在2010年发表的《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中表示:中国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重视发挥法律法规制度的规范和保障作用,不断推进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法制化、规范化。以中国宪法为依据,制定了一系列反腐倡廉法律法规;以中国共产程为依据,制定了一系列中国共产党党内制度规定,逐步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当前,对腐败的惩处已经是在一个完整的制度框架中完成,但仍存在惩处力度不够的问题,真正强而有力的肃贪法律威慑力尚在形成的过程中。一方面,多数规范性文件都是从党内人士严肃党纪、保持党性的角度出发,针对党员干部提出要求和进行管理,惩处覆盖范围不广;另一方面,在对的法律量刑上程度相对较轻,如与性质恶劣程度类似的犯罪比较,《刑法》及有关司法解释这样规定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一般以 500 元为起点,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一般以5000元为起点,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一般以3万元为起点,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而《刑法》对贪污的规定是:个人贪污受贿数额不满 5000元,情节较重的处2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较轻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酌情给予行政处分;个人贪污受贿数额在5000 元以上不满 5 万元的,处 1 年以上 7 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 7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

3. 缺乏全面有效的堵贪机制,腐败分子仍然“能贪”

2005年1月,中共中央下发《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标志着中国的廉政建设进入到新的阶段,即“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开始从过去的被动防御为主转向主动进攻为主,从过去的治标为主转向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过去的以事后惩治为主转向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特别是更加注重从制度建设层面来研究建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预防廉政风险制度建设成为了廉政工作的一大亮点。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堵贪机制的构建缺乏全面性,已经出台的政策,多是针对领导干部岗位开展的廉政监督工作,尤其在采购工作中,关键岗位上的人员未必身居领导岗位,如果监督只着眼于领导干部,则有可能产生监管盲点和漏洞,监督机制的运行也就会实效。同时,堵贪机制在执行中缺乏有效性,尤其从权力的运行监督出发,在采购工作中还没有真正形成配置科学、结构合理、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通用机制,对权力运行关键点上的执行人员进行廉政风险防控。

4 引入过程管理方法,对企业采购工作中的廉政风险防控对策进行思考

4.1 采用过程管理方法

1.过程管理方法

过程是现代组织管理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在《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将过程定义为,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综合来看,过程管理是使用一组实践方法、技术和工具来策划、控制和改进过程的效果、效率和适应性,包括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监测(检查)和过程改进(处置)四个部分,即PDCA戴明循环,它被广泛的应用在管理领域。

2.过程管理方法对企业采购工作中廉政风险防控的意义

过程管理方法对于大多数政府和企业来说已经不算陌生,目前,其被认为是全球应用最广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将过程管理方法引入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具有普遍适用性

目前经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组织已经遍及世界170多个国家,数量更是超过了100万个,对于过程管理的认知已经被现代企业广泛认可,因此,将过程管理方法导入到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中较易被采购执行者理解和接受,且经过多年的体系建设者验证,过程管理方法作为管理的一般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

(2)实现固化操作标准,实现规范

过程管理沿袭了标准化的管理思路,当对采购过程的廉政防控进行PDCA管理时,每一个步骤都有章可循,经过适当培训后,便可在已有的框架中执行相关工作,也降低了对岗位人员的依赖性,强调了工作流程的重要性,使得采购监管过程更规范。

(3)实现全过程控制无死角

过程管理本身就是以过程的执行顺序为主线的操作方法,可以适应廉政风险防控“不留死角”的客观要求。

(4)是廉政风险防控在工作方法上的创新

将过程管理方法引入采购工作中的廉政风险防控,是一种工作方法的创新,既考虑到了方法的实用性,又考虑到了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是将管理工具具有创造性应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的有益尝试。

(二)运用过程管理方法对采购环节廉政风险关键点识别

1. 梳理、识别采购工作中权力运行的关键节点

采购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条件下从供应市场获取产品或服务作为企业资源,以保证企业生产及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的一项企业经营活动,它是一个按照步骤进行的过程。按照过程管理的方法,可以将采购分解为不同阶段的执行事件,而每一个执行事件既是采购完成的保证,又是采购权力运行的焦点。因此,廉政风险关键点的确认,在过程管理的思路下,可以通过分解采购过程中的执行事件予以辨明。

每一个企业的采购流程可能存在差异,而且每一种采购方式也可能存在不同,我们关注的是对采购共性中的权力运行的监督。在此,以某企业采购工作流程为例,建立普遍适用的采购关键点模型,见图1:

图1中8个步骤可以说是普通采购都会经历的8个权力运行关键节点,并且图示也已经将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参与执行的相关岗位工作人员进行了梳理、识别,在图1的基础上,可以对廉政风险防控的关键节点进行解析,并尝试对关键节点中的廉政风险防控做出解答。

2.采购廉政风险关键节点识别

在采购工作中的8个权力运行关键节点中,都有执行者,对权力运行的廉政风险防控也主要体现在对这8个关键节点的监督规范中。采购廉政风险防控的关键节点主要包括以下7方面:

(1)采购计划提议的廉政风险

对此环节廉政风险防控的关键在于:a.采购计划提议内容是否合法合规;b.采购计划提议内容是否在年度预算范围内;c.采购计划是否符合实际需求。

(2)计划评审的廉政风险

对此环节廉政风险防控的关键在于:a.评审是否由执行者全部民主参与;b.评审方式是否符合企业规章制度和工作实际。

(3)供方预选的廉政风险

对此环节廉政风险防控的关键在于:a.是否使用科学的可测量指标对供方进行筛选;b.预选过程是否有超过2名以上人员的参与。

(4)供方资质确认的廉政风险

对此环节廉政风险防控的关键在于:a.供方资质是否真实、有效;b.供方资质是否符合采购需求;c.信用资质的验证者立场是否公正、独立。

(5)供方选择的廉政风险

对此环节廉政风险防控的关键在于:a.采购决策的流程是否合法合规;b.采购决策的过程是否使用科学的可测量指标;c.采购决策的作出是否经过全部执行者合议,并使用民主的方式确定结果。

(6)合同的廉政风险

对此环节廉政风险防控的关键在于:a.合同订立内容是否合法合规;b.重大合同签订是否经过第三方法律咨询;c.合同订立是否经过执行者会审;d.合同签章是否有效、法律效力是否生效。

(7)验收的廉政风险

对此风险监控的关键包括:a.验收执行者是否全部参与;b.验收是否依据合同要求进行数量、质量的把关;c.对服务类合同的验收是否有科学的可测量指标;d.验收的结果是否客观、有效。

(8)付款的廉政风险

对此环节廉政风险防控的关键在于:a.付款执行者是否按照合同规定条款支付款项;b.付款发生前是否经过审计人员审核款项与合同的一致性 。

以上关键点虽然具有普遍意义,但并没有将所有采购方式廉政防控风险点穷尽,在实际操作中,还应该让采购执行者参与风险点辨识,要根据自身在采购工作中所起作用,针对不同的采购方式对采购廉政风险进行二度辨识,这样一方面增强了廉政风险防控的实用性,另一方面利于强化执行者的风险防控意识。

4.2 对企业采购工作中廉政风险防控措施的思考

依照前文所总结的廉政风险防控的实质,即对权力运行过程的职责分解,并形成有效机制使各项职责相互制衡直至权力实施完毕。采购廉政风险的防控工作应该要从教育、制度、决策、运作、监督等方面着手,采取思想预防、制度预防、科技预防的措施,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关口前移、注重防控工作机制建立。总结起来,包括以下三类措施:一是注重教育效果,聚焦关键岗位,采用“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的教育方式。二是注重制度运行效果,聚焦权力运行过程,运用全过程管理监督。三是注重科技手段运用,聚焦数据统计意义,采用“制度+技术”的监督方式。

预防腐败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在深刻认识采购工作中预防腐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基础上,要坚定信心,多管齐下,把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改革的推动力有机结合起来,总结采购工作中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学习和借鉴其它单位的先进经验,运用到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有效控制和及时化解干部职工在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过程中的廉政风险,建立健全预防腐败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增田:《廉政风险防控管理:适应当下中国反腐败环境的管理创新》,广州大学学报,第10卷第9期,2011年9月。

2.黄晓阳:《ICAC――廉政公署全传》,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

3.:《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012年11月17日。

4.李普曼:《公众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5.《中国不断完善惩治腐败实体性法律法规》,凤凰网:http:///mil/gundong/detail_2010_12/30/3777652_0.shtml,2010年12月30日。

采购管理风险防控篇4

一、推进招标采购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1.全面推行招标采购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纪委五次全会部署,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2.推进招标采购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科学防范、加强预防招标采购工作腐败的有效手段。

预防腐败是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需要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都很高,坚持预防在先,形成以积极防范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科学防控机制,积极探索预防腐败的新机制,提前化解权力运行过程中各种诱发腐败的风险,才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

3.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加强招标采购部门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现实需要。

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大多掌握一定的权力,控制一定的资源。而且掌握的权力越大,控制的资源越多,受到的诱惑也越大、越多。特别是人、财、物等重要岗位的党员干部和手中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往往成为拉拢腐蚀的对象。

二、招标采购工作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可能存在的问题

1.对招标采购工作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思想认识不到位。

招标采购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针对可能出现的腐败行为建立的预警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把腐败程度降到最低,提前化解权力运行中腐败的风险。但有的招标采购工作人员对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研究它的作用和效果,在工作中注重个人的得失,注重政绩,对廉政建设不是很重视。更多的错误认识是,不能正确处理好管好招标和干预招标的关系,利用职权干预招标项目或“缺位”放手不管、不闻不问,这些都是廉政风险点产生的关键所在。

2.招标采购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开展不到位。

虽然开展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但很少认真地开展这项工作,缺少认真地宣传和落实。或者虽然开展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但没有一套完善的实施方案,形同虚设的防控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掉在地上”,在实际工作中起不到防控作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核心内容和着力点就是预防体制的建设,预防就是要紧紧围绕“教育、制度、监督”这三方面开展工作。由于没有实质性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工作方案,也没有认真开展此项活动,难以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发生,导致反腐的力度不强。

3.招标采购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监督检查不到位。

建立科学的监督检查机制,对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方法运用得当,掌握得恰到好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工作中,一系列监督检查制度、办法难以落到实处,具体表现在:(1)招标单位以某种理由要求招标采购部门帮助“走捷径”,招标采购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做“好人”;(2)招标单位对招标条件“量身定做”、“量体裁衣”、意定中标人,招标采购管理部门不闻不问,或者由于招标采购管理部门人员业务不熟或责任心不强,而给违规操作项目提供了便利条件;(3)标前的监管力度弱化,一般是等到问题出现了再处罚,不良后果也已经产生了;(4)标后的跟踪监管缺位。中标项目的合同履行情况,违法分包、转包行为,工程变更,质量要求,售后服务等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

三、强化招标采购工作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途径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任务是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腐败可能发生在哪里,风险防范措施就跟进到哪里。因此,必须认真找准途径:

1.找准廉政风险点。注重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分析:一是从工作流程方面进行正面推理,如在招标采购工作过程中是否存在利用职权指定投标人或为投标人中标提供便利条件等;二是从反面案例逆向思考,如结合目前招标采购领域违法违纪案件的环节进行查找;三是围绕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查找;四是从制度机制层面分析查找;五是从招投标的投诉举报中去查找;六是从社会舆论和社会热点问题中去思考。

查找廉政风险是将权力公开化的行为,按照自己找、互相查、群众提、领导点、组织审查、张榜公示的步骤深入细致排查廉政风险。查找风险点不能脱离工作实际,风险点越具体,防控措施就越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注重综合运用“个人查与互相找相结合、下级查与上级点相结合、分组研究与集体审核相结合”的“三结合”形式,全面找准找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可能出现腐败行为的风险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公示出查到的廉政风险,对外采取召开特邀民主监督员、防控指导小组成员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对廉政风险再修正、再完善,对内由班子集体讨论确定,确保风险排查全覆盖、无死角,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根据查找出来的廉政风险点,对原有制度有效性、执行性进行一次性评估,有利于制定出完善的相关制度,形成高效的制度体系。

2.着力强化廉政监督,实现预防的关口前移。通过深化政务公开,召开特邀民主监督员座谈会,拓展完善招标采购投诉举报机制,畅通诉求渠道,公开招投标政策、公开工作程序、公开集中采购目录、公开招标采购信息和中标结果,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3.要建立科学严密的预防管理体系,形成教育引导有频率、岗位操作有标准、内控管理有制度、有效监督全方位、量化考核有依据的廉政风险防控模式,确保风险防范监督考察及时跟进到权力运行的始终,形成规范化的廉政风险事前、事中、事后应对与处理措施,提升制度执行力,消除潜在隐患,逐步形成廉政风险“不敢碰、不能碰、不必碰、不想碰”的良好局面,促进党风、政风、行风的全面优化,真正从源头上遏制廉政风险,为招标采购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采购管理风险防控篇5

关键词:政府采购;风险;管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F8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1-0169-02

引言

政府采购风险主要是由于政府采购在运营中因运行失当、管理缺陷等因素导致采购的失败,从而造成的损失。政府采购风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1],其具有突发性、隐藏性、连续性等特点。我们可以采取完善制度的手段来避免风险,无论在哪种经营活动中,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危害,只要是有利润的地方,风险一定必不可少。

一、构建政府采购风险管控机制

政府采购风险管控主要是对各种意外损失进行识别、反馈、评估、预警和防控等处理方式,而这些意外通常是在政府采购过程中发生的。然而我们可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意外的产生进行及时处理,避免采购中发生风险,保证政府预期采购的目标得以实现。但是由于L险管控是一个连续循环的过程,其在政府采购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类似问题,所以,我们在分析政府采购风险的同时,还需要了解发生风险的因素,以至于构建合理规避风险的管控机制。风险识别、风险反馈、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风险防控是风险管控机制的主要内容:(1)风险识别。在一定的风险管控范围内,对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描述、判断、识别,然后确定各种风险点、风险源,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分类,让采购人员对采购的风险有更深的认识与了解,同时构建采购风险目录,主要针对多发环节的进行目录。采购风险工作是不但复杂,而且环节多,因此在识别的过程中,需要反复去伪存真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并进行比较,对其倾向和趋势进行判断。必须采用合理、科学的方法进行识别,如环境分析法、德尔菲法、事故数法。(2)风险反馈。在实践操作中,需要做好检验风险的方案处理措施,观察其中存在的缺陷,当遇到问题时必须及时反馈。风险反馈是从损失中获取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构建有效的风险反馈机制。它的主要目的是总结风险管控中的知识与经验,从而形成“事件―理论提升―指导实践―再理论提升”的循环过程,最终以有效性、针对性的手段完成险管控工作。(3)风险评估。在各种风险识别之后,应用各种风险方法进行分析,衡量各种风险的重要性,一般包括风险可能性、风险等级确定性、风险可控性、风险后果等分析。风险评估是风险管控机制的重要环节,通常在对各种政府风险识别后,需要衡量采购中的不确定性,并对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按照风险造成影响的破坏性为原则,构建分级标准,评估的方法和风险识别的方法必须是统一的。(4)风险预警。风险预警通常是指通过迅速的探测、判断、发现将要发生的意外,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强工作的科学性、主动性,达到减少意外损失的目的。政府采购风险预警是通过采购风险评估后的结果做出的“风险预警”,例如在对重点领域及关键环节出现的风险问题,可提出不同等级的风险预警,通常分为常规预警、一级预警、二级预警、三级预警等,然而在此基础上下发不同的预警通知书,针对一级预警下发的是《一级预警通知书》,针对二级预警下发的是《二级预警通知书》,针对三级预警下发的是《三级预警通知书》,而常规预警则说明情况比较良好,只需做好相应的改正,防微杜渐,及时遏制就可以了,并没有必要下发预警通知书,但必须保证采购风险的预防真正落到实处。(5)风险防控。风险防控也是属于风险管控的核心内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都是为风险防控做铺垫的,其是一项重要的风险处理方法,可减少风险发生带来的经济损失。风险防控主要阻止活动中产生的风险,从而降低风险的危害程度。政府采购风险防控一般对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的环节进行分析,并通过采取积极防控行为,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小后果严重性,增强风险承受力,它是一种主动的风险管控方案。

二、政府采购风险管控机制运营策略

政府采购风险管控机制的有效运用策略,需要依托完善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体系[2]。目前,我国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的框架已逐渐成立,其工作的重心是将基本框架转移到与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具体规定中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瓶颈”,主要原因是政府采购没有具体细化的法律法规,再加上实际的操作性不够强。所以,必须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做好政府采购的具体管控程序,以及采购人员培训方面也要做好,显现出其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在政府采购领域中,对于风险管控机制的推行,需要分析采购人员权利行使的失误、行为示范等一系列不良行为所导致的问题,并从中查找关键环节所产生的风险,然后提前做好应急的准备。政府采购属于一项政策性、程序性相对较强的工作,对于采购政策来说,政府应遵循采购政府的制约,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采购活动;对于采购程序来说,政府在每次采购中,必须遵循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程序操作。政府采购风险管控的重要环节是风险防控,则在政府采购系统的内部和外部中,应制定一套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管理机制[3]。一方面,从强化内部管控人员的职能入手,建立全面的政府采购内部管控体系,并构建有效的政府采购内部管控流程和制度,管控好内部的采购体系是政府采购风险管控的重要核心。另一方面,通过邀请有关部门和单位来参与采购监督的过程,以及构建程序清晰、配合有序、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政府监督体系,从而完善外部监督系统,最终实现良好的外部监督管控体系。在政府采购风险管控机制的运营中,应对其时效性加以重视,并对其可能发生的风险及时处理,预警采购中发生的风险,同时完善政府采购工作评价指标体系。采购方式是否合适、采购是否必要、采购数额是否适度、采购项目的购买是否标准、采购的成本是否合理等问题均是影响政府采购效益评价的主要原因。所以,建立政府采购评价指标体系在政府采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以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对政府采购的结果与目标进行总结,在政府采购预警机制的作用下,不仅可以降低发生政府采购风险的几率,还能有效提高政府采购风险管控机制的运营。

结语

政府采购是各级政府所需货物以及服务进行的一种交易行为,它属于市场经济国家管理政府公共支出的主要手段,其采购的优劣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政府采购工作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其工作过程中,环节比较多,范围又广,规模很大,采购频率较高。然而在这复杂的系统工程中,风险必然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政府采购工作时,有必要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制度,与实际的采购工作相结合,在遇到现实问题时,应做出有效的防控措施,不断适应新形势。这样才能使采购资金得到有力保障,最终实现优质高效的政府采购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白积洋.建立风险管理导向的政府采购内控体系的思考――兼论深圳市政府采购中心的实践[J].中国政府采购,2016,(71):

69-73.

采购管理风险防控篇6

【关键词】企业采购 内因型风险 防控

采购在企业生产及供应链中占有重要地位。采购成本是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主体和核心部分。采购与供应管理对利润具有杠杆效应,当采购成本降低一个百分点时,企业的利润将会上升更高的比例。随着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竞争进一步加剧,采购所面对的风险日益增多。强化企业采购风险防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企业采购风险

风险,是指某一行动的结果有多种可能而且具有不确定性。采购风险是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之一,指在采购过程中由于各种意外情况的出现,使采购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偏离的程度和可能性。采购风险分为两种类型:内因型风险和外因型风险。

内因型风险是指企业在采购过程中由于采购计划、采购询价、供应商选择、采购决策、合同评审、订单处理、验收入库等某个环节出现意外情况,使采购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偏离,主要包括计划与存量风险、选择风险、合同风险、验收风险、责任风险。外因型风险包括意外风险、价格风险、采购质量风险、技术进步风险、合同欺诈风险。

内因型风险可通过规范管理加以防控。本文主要按照物资采购流程,着重探讨强化企业采购内因型风险防控的方法。

二、企业采购内因型风险控制范围

按照COSO内部控制框架,企业采购内因型风险控制范围可包括:组织采购;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合同会签审批;对入库物资的数量、金额及应付账款进行记录;在货到票未到的情况下,对已接收的存货进行暂估入库会计处理;向供货商支付货款。

三、企业采购内因型风险的种类

企业采购内因型风险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种类:

(一)计划与存量风险

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可能导致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二)选择风险

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采购定价机制不科学,采购定价方式选择不当,授权审批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三)合同风险

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对外签订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未达要求、合同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可能导致企业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

(四)验收风险

验收标准不明确、采购验收不规范、对验收中存在的异常情况不作处理,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量不合格、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体现为在数量上缺斤少两;在质量上鱼目混珠,以次充好;在品种规格上货不对路,不合规定要求;在价格上发生变形等。

(五)责任风险

许多风险归根到底是一种人为风险,主要体现为责任风险。如:由于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未能把好合同关,造成合同纠纷;或是采购人员假公济私、收受回扣、牟取私利等。

四、强化企业采购内因型风险防控的主要措施

基于以上分析,强化企业采购内因型风险防控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健全完善企业采购内部控制制度

健全完善相互牵制的采购内部控制制度。例如,采购与询价两不相容职能,是涉及价格风险的关键控制点,只有对采购与询价两不相容职务实施分离,才能规避价格风险。

(二)加强反舞弊教育,强化考核机制建设,提高业务人员综合素质

加强对员工尤其是采购业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不断增强员工法律意识。重视职业道德建设,每年定期开展反舞弊教育,警钟长鸣,提高采购人员遵纪守法意识和综合素质。

强化考核机制建设,引导业务人员按制度采用合理的采购方式,正确选择供应商,科学定价,规范授权审批,严格验收标准和验收程序,培养企业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内因型风险防范能力。

(三)源头防控供应商风险

立足于从源头上控制物资质量风险、供应中断风险和价格成本风险,实行统一管理、动态考核、扶优汰劣、分类分级管理的供应商管理。对每个供应商,每项合同的价格、质量、交货和服务热情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考核结果每天即时自动更新,实现对供应商的动态、量化考核。根据动态量化考核结果,按物资品种定期供应商业绩排名,向排名靠前的供应商实施定货倾斜,培育主力供应商群体,不断提升供应商整体质量。

(四)加强合同会签和合同台账管理

加强签约监督:审查签订经济合同当事人是否具有主体资格,是否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审查经济合同主要条款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要求;审查经济合同主要条款是否完备,文字表述是否准确,合同签订是否符合法定程序等。加强合同台账管理,统一归档管理,做到合同保存完整齐全。

(五)加强企业采购全过程全方位监督

加强从计划、审批、询比价、招标、签约、验收、核算、付款、领用等所有环节的全过程监督。重点加强计划制定、签订合同、质量验收、结账付款四个关键控制点的监督。

加强内控审计、财务审计、制度考核三管齐下的全方位监督。督促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采购机制,全方位规范完善企业采购管理,堵塞管理漏洞。

(六)大力推进公开透明的电子化采购

当前,过程公开透明、信息高度集中的电子化采购是推进采购管理改革、提升采购管理水平的革命性手段。将采购业务全流程嵌入电子化采购平台,实现网上提报需求计划、网上询比价或招标、供应商网上报价、定时开标、网上合同会签、网上跟踪采购质量和进度、网上评价供应商、网上核销合同。电子商务系统网上采购公开业务全过程,实行业务操作分段制衡,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暗箱操作,可以实现“决策民主、操作公开、过程受控、全程在案、永久追溯”的管理理念,业务操作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干扰可以有效控制,实现有效控制采购风险。

参考文献

[1] 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领导小组.企业采购管理辅导手册.2012.

[2]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手册.2012.

采购管理风险防控篇7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物资采购风险正在逐步加大,如何提高企业的采购风险管理水平是摆在物资供应人员的一个主要课题。企业要想切实提高采购风险管理工作,应加强培训,科学分析界定风险级别,制定有效预防监控措施,减少和避免采购过程中意外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大幅提高采购绩效,降低采购成本,从而保证生产建设物资安全供应、及时供应和经济供应。

为贯彻“低成本战略,高质量服务”的理念,推进物资供应精细化管理,控制采购风险,降低采购成本,应开始从控制采购成本入手,建立采购风险管理体系,在物资采购的各个环节和操作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使风险管理机制成为物资采购各个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物资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采购风险管理首先是人的管理,因此应首先让每一位物资采购人员树立并提升、强化采购风险意识,应从职业道德、责任、业务素质三个方面进行教育和培训,引导和帮助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物资供应价值取向转移到科学理性采购和防控供应风险上来,把安全供应放在企业物资供应的第一位。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技能,培养他们按规章制度、按采购程序做事的责任感,从而保障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组织开展相关部门领导、业务主管、关键岗位人员参加采购风险控制头脑风暴讨论会,结合实际,认真分析在采购工作中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各种采购风险,进一步增强对风险管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二、广泛深入地收集、整理采购风险信息资料

为进一步完善采购风险管理工作,深入各个业务部门进行了解,对公司生产经营安排和经营环境信息、风险管理信息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向物资供应部门不同层面和岗位的干部职工发放《物资采购风险调查――已识别风险评估》问卷调查,以填报采购风险调查表的方式,开展采购风险的调查和评估工作,广泛收集风险信息资料,为识别和评估风险提供依据。

三、科学识别和评估采购风险

每年对风险库的风险进行梳理,对不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风险不再列入当年风险库。通过识别、筛选、再识别、再筛选的反复论证,确定本年度相对重要的采购风险,建立年度风险库。

其次,对风险库中已识别的所有风险因素,采取调查等评估方法,按照评价指标(见下表),评估确定每个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等级。

再次,根据风险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判断风险的水平。风险水平是风险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的二维矩阵(如图所示),即风险水平=发生概率×影响程度。在风险矩阵中风险水平由高到低逐级下降,其中Ⅰ级风险级别最高(即重大风险),Ⅱ级风险为临界区(即重要风险),Ⅲ级为可接受风险(即一般风险)。

我们对风险逐个分析和重新评估,确定3 项为需紧急注意的重大风险,18 项为需定期检查的重要风险,23 项为需监督的一般风险。

最后,按照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事件发生后对公司经营目标的影响程度两个维度,讨论是否对相关重大重要风险建立风险管理预控方案。

四、坚持“突出重点,保障实效”,加强风险控制管理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需要重点防范的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策略和防范措施,并针对每个风险的改进措施明确责任人和实施时间,保证防控到位。此外,从健全制度、事前制订采购策略、供应商管理、全过程监督、效能监察等方面加强采购风险控制。

1.健全制度,控制风险

对照原制度和上级的工作要求,梳理和完善物资供应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管控采购风险,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避免由于采购人员能力素质弱和徇私行为,以及制度缺失或管理疏漏而增加采购的风险。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防范采购过程中的风险。

2.制订年度采购策略,预先防范风险

预估各种风险因素,对不同种类的物资通过集中会审确定年度采购策略,分别制定相应的供应商选择策略、采购方式选择策略、质量控制策略、价格控制策略,进度控制策略,明确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的不同级别,注重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从根本上控制了价格风险、质量风险和进度风险,对规范采购行为、稳定供需关系、建立监督制约机制、促进采购人员廉洁从业行为,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3.加强供应商资格审查和现场考查,从源头控制风险

供应商管理不仅是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是控制物资供应风险的关键环节,来自于供应商方面的风险是采购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风险。企业应通过建立供应商资格预审制和交易供应商现场考评机制来降低和化解此类风险。除了对申请入网的供应商严格实行资格录制管理,还对年度采购策略中的供应商选择,由生产、技术、财务、审计、监察等部门组成的物资供应管理委员会集中审查,把住采购前的准入关。同时,制订供应商现场考评标准,每年组织物资供应管理委员会的相关职能部门,针对交易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和保持情况、财务资金状况、技术装备情况、合同履行情况等方面展开现场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制订供应商选择策略的依据。

4.加强对物资采购全过程控制监督

加强对物资需求计划、审批、询价、招标、签约、验收、核算、付款和领用等供应所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重点是对计划编制、签订合同,质量验收和结账付款四个关键控制点的监管,必须设置相应的机构和岗位从事过程控制工作,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重要物资目录,并实施过程控制。同时,将过程控制工作制度化,建立健全合同执行中的巡视、巡检和建造制度,确保知道质量、交货进度有人去管、采购风险有人去识别、有人去控制。特别是框架协议采购、重大物资采购合同和低价中标合同,应安排专人密切关注、动态监控,牢牢把握主动权。同时优化操作流程,公开办事程序,提高业务流程透明度,加强监管,以减少欺诈风险、延迟交货风险、质量风险。

5.强化效能监察,控制采购质量风险

重点加强对物资采购质量控制和验收管理的效能监察。通过“五抓”法则,把效能监察渗透到物资采购质量控制中。一抓工作原则。实行“谁采购、谁负责”的质量管理原则,把物资采购供应质量管理职责落实到具体采购业务人员。二抓关键环节。要求在签订采购合同的同时,约定质量标准和质量验收要求。三抓“三前”管理。即:制造厂出厂前检验、到货入库前检验和使用前复验。四抓监造和检验。对关键设备材料在必要时委托具备监造资格的第三方监造和检验。五抓跟踪监督。对采购物资的使用效果进行跟踪监控,发现存在问题立即督促供应厂商提供完善、及时的售后服务。通过深入开展效能监察工作,有效控制、规避和转移了采购质量风险。

五、动态调整、持续改进风险管理

每季度至少一次对重大、重要风险及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跟踪评价。对一般风险及相应防范措施不定期进行抽查,对预先制定风险控制措施但效果不明显的,以及随着时间的推延而发生变化的风险及时调整控制策略。年末对各项风险逐一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开展下年度风险管理工作的依据,推动风险管理持续有效开展和不断深化。

综上所述,通过构建日常风险信息搜集、报告和处理机制,强化重大风险监控和预警,逐步形成风险动态管理体系,持续提升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不断加强物资采购过程控制,可以有效规避许多可能发生的采购和供应风险,为企业实现安全供应、及时供应、经济供应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采购管理风险防控篇8

关键词:铜原料 采购 风险 防范

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市场经济是在一种竞争的、开放的、平等的条件下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资源的有效配置,给了企业最大限度的自由性,同时,也给了企业更大的风险。特别是铜原料的采购工作,外部环境对其影响巨大。同时,它又服务于企业内部加工和销售,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和经营,给企业内部生产和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所以,进行外购原料风险分析并制定风险防控体系,势在必行,也是企业风险防控体系的一个总要组成部分。

一、铜原料采购风险分析

(一)来自企业外部的风险分析

1、资源风险:原料采购首先要有资源、有提供原料的渠道。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给了生产企业最大的自由、自,何时生产、生产多少、何时销售、销售多少,都由生产企业根据市场情况自由决定。尤其是在我国铜资源严重不足,大量需要进口的情况下,国内铜原料生产企业决定着国内资源的供给量,这就给下游加工企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加工企业的资源供给量的风险。

2、价格风险:铜原料采购价格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至关重要,甚至起着决定性作用。原料市场价格波动频繁,是否能够抓住机遇,适时适当调整原料采购价格,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

3、欺诈风险:欺诈是伴随着市场经济有生具来的产物,只要有买卖就存在着欺诈,就存在着被欺诈的风险。我矿在这方面同样有着经验教训。

4、原料质量风险:外购原料的质量,对企业生产加工、产品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原料采购部门,必须严格按照企业提供的原料质量标准采购原料。但是,在原料严重紧张的形势下,在可以满足加工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原料采购标准,是增加原料供应的有效途径,这就将给企业加工生产以及产品质量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来自企业内部的风险分析

1、库存原料风险:企业要想维持正常生产,就必须由一定的原料库存储备。然而,铜原料价格波动非常大,同时库存占用资金也非常大。合理安排原料库存,是有效防范库存原料价格变动风险和资金占用风险的必然手段。

2、销售风险:原料采购与产品销售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原料采购是为了加工后销售,产品销售是为了实现产品的使用价值并使企业获得经济效益。但是,在原料及其产品价格变化非常大时,如果原料采购不能与产品销售实现统一的整体,就会有高价买低价售的风险,就会给企业带来负面效益,甚至使企业亏损。

二、风险管理措施

风险管理就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一个管理过程。根据原料采购所面临的企业外部、内部风险,我们必须建立一整套风险防控体系和有效地防控手段,才会把原料采购风险降至最低程度。

1、建立资源防控体系,扩大原料供给资源。

建立资源防控风险体系和风险控制手段,就是要充分的分析市场供给能力和自身采购能力,确定好目标,然后根据不同的采购区域、采购地点和供给渠道建立不同的采购策略,实施不同的采购方法,在确保现有供货渠道的同时,加强市场调查和渠道开发工作,尽可能地扩大资源,争取更多地供给渠道,以便保证原料供应,降低原料供应风险。同时,为选择渠道、选择质量、选择价格和选择供货时间打下坚实地基础。

2、将原料采购与产品销售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立价格防控体系。

首先是要分别建立原料采购与产品销售价格风险防控体系,同时还要建立必要的、严格的审核审批程序,以保证采购价格和销售价格完全在企业监督控制之内。其次是要建立采购与销售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批准原料采购的同时,就要制定产品销售时间、销售数量、销售办法,从而规避风险,取得企业效益最大化。

3、建立原料库存风险防控体系,规避价格浮动带来的库存风险,取得资金效益最大化。

建立原料库存风险防控体系,就是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库存数量和库存资金,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库存,以规避原料库存所带来的价格风险和资金风险。其重要环节就是科学合理地核定库存储备。由于铜原料有其资源短缺、季节性强的特点,采购周期要适合资源状况,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还要分季节分别制定。这样才能有效调整库存储备,保证原料供应的同时,使资金占用最少。

4、建立质量风险防控体系,坚持原料质量“适用”的原则。

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反映快速的质量管理体系,就要在市场原料质量和企业原料质量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也就是重点突出原料质量“适用”的原则,既要满足企业冶炼工艺、冶炼水平、环保要求等等对原料质量的要求,同时又要适应市场原料质量的变化。既不能因为质量要求过高而买不到原料致使原料供应不足,又不能由于原料质量的降低而影响生产、降低产品质量、造成环境污染以致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5、建立反欺诈防控体系,全面提升原料采购管理。

原料市场欺诈行为不胜枚举,我矿也有着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所以我们要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根据原料采购业务的特性及重要环节,制定不同的风险防控体系,在避免发生风险的同时,全面提升原料采购管理水平。

三、我矿目前原料采购风险防控现状及风险防范措施探讨

我矿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原料采购风险防控体系,基本上能够应对原料采购存在的风险。但是,我们还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原料采购所面临的风险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变化的。我们仍然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对面的发展变化不能够及时掌握,我们的防控意识和防控手段,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时刻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对风险防范常抓不懈,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规避风险,给企业创造更大地经济效益。

1、加强风险意识教育,提高所有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风险意识。

无论是企业行为还是个人行为,思想意识总是第一位的,是人的思想意识支配着人的行为。如果我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原料采购中的风险,没有对这种风险具备足够的警惕性,那么就谈不上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所以,我们必须加强风险意识教育。要使我们的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业务人员具备这种风险意识,提高风险警惕性。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