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老年人护理需求8篇

时间:2023-07-30 08:51:59

老年人护理需求

老年人护理需求篇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402―02

《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称,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765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26%,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2.93个百分点。预计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占三成,达31%。老年人是社区的特殊人群,因年龄、生理、心理特征及社会角色的转变,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健康问题突出,对护理需求量很大。绝大多数老年人惯用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因此,开展社区老年人护理,满足老年人身心需求,维持老年人健康,改善其生活质量,将成为社区老年人护理工作的重点。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定远县城内60―70周岁,无痴呆及精神病史,能正确回答问题的部分老年人。

1.2调查方法

利用方便抽样,采取现场问卷调查及询问的形式,根据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逐项向老年人询问、填写、当场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136份,回收率为100.0%。调查内容包括老年人个人基本情况、健康状况、老年人对社区的护理需求;包括;1.健康指导,2.体格检查,3.家庭病床4.上门护理5.康复服务.6.社区老年院。

2 结果

通过对我县几个社区的136名年龄在60-70周岁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老年人对社区的护理需求都十分强烈,在6项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中,平均每人需求3.2项服务,其中92.08%需要健康指导,69.79%需要体格检查,46.28%的老年人需要家庭病床及上门护理和康复服务,还有90.28%的老年人需要走进社区老年院。老龄人对社区护理需求与现有社区护理项目的低利用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是今后社区护理工作的重点,应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对社区老年人的护理力量。

3 对社区老年人护理工作的认识

3.1 转变观念,鼓励全民参与

中国正全面迎来“421家庭时代”,一对夫妻赡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的家庭格局日益成为主流,家庭负担极为沉重。中国老人赡养问题不能只依靠家庭赡养,应向社会赡养过渡,动员全民参与养老保险。

3.2 完善和规范社区护理机构

国家应加强对社区医疗领域的投入力度和管理,逐步形成“医院-社区护理机构-家庭护理机构”一条龙服务。提供连续的疾病护理、康复护理、心理精神护理、日常照护、健康指导,高效利用医疗卫生资源。

3.3 健全完善相关政策、制度,逐步建立社区养老机构

政府部门要完善养老金制度、保险制度,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由政府投资或鼓励投资者建立私立养老院及社区老年院。

3.4 多元化服务模式发展

社区老年人护理不仅要做好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还要对老人进行疾病护理、心理护理。加强老年院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3.5 培养社区专业护士

制订培训计划和内容。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改善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以提高社区老年人照护的专业水平,同时重视基层护工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照护服务需求,提供规范有效的老年人照护服务。

4 社区老年人护理评价

4.1 社区老年人护理的内容和形式不全面

目前我国社区老年人的护理还主要以老年人护理医院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为主,其他的护理内容以及护理形式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未能充分发挥它们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的作用,有待规范化、专业化。

4.2 老年人社区护理人员不足、人才短缺

社区护士工作的满负荷程度高、有效工时数低、社区护士数量不足以及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知识不足。即使在上海――我国最早步入老龄化的城市,通过调查发现,其社区护理人员也存在着年龄老化、学历低、职称不高以及护士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

4.3 评价体系不健全

目前社区护理的管理基本都是秉承医院护理管理的模式,而缺乏一套符合社区护理服务要求和特点的管理模式。因此,出现社区护理管理中组织结构不合理、服务目标不明确、规章制度不建全、质量管理不到位等现象,影响了社区老年人护理服务的快速发展。

5 面临的挑战以及对策

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医疗保健知识的普及,使人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人口的老龄化必将使社会患病人群的需求与医院有限床位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医疗模式的转变,健康内涵的扩展,必然带来医疗保健模式的改变。以个人和疾病为中心的医疗保健服务模式转变为以个人、家庭和社区为基础的医疗保健服务模式,这已经是全球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适应变化,一是选派骨干外出参观,进修或学习。二是应有计划地安排学习班,让护士了解国际、国内的社区老年人护理发展的现状,为实践打好基本的理论基础。

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正在逐步发展之中,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社区老年人的护理将成为我国社区医疗结构的工作重点之一。在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刚刚起步阶段,就未来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之一的社区老年人的护理,在加强护理管理方面进行规范,形成一定的工作程序,进而形成制度化,对提高我国初级卫生保健的水平,增强人们身体健康,特别是提高我国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老年人护理需求篇2

根据联合国统计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这个国家就?儆谌丝诶狭浠?国家。

2000年11月底,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1.3亿 ,占总人口的10.6%,65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占人口总数的6.96%,2002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7.06% ,按国际标准,2000-2002年,我国己进入老龄化社会。

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2.2182亿,占人口总数的16.15%,65岁以上老人1.4373亿,占人口总数的10.47%。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至2.84亿,占人口总数的19.3 %。到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增加到3.7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4.48 % ,进入老龄化高峰期[1]。2015年,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529.47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4.45%,65岁及以上人口333.43万,占人口总数的9.10%。大同朔州地区(以下简称同朔地区)2015年人口总数516.3万,按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山西省老年人口比例推算,2015年同朔地区60岁以上人口可达83.38万,65岁以上老人可达54.06万。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及失能老人的增加,老年人预防保健、疾病护理、生活照料需求不断增加,但我国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层次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发展更加缓慢。在国家最新的中高职专业目录中,也没有设置老年护理专业,只在护理专业下增设了一个老年护理方向,没有明确的教学标准和完整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处于摸索阶段。为更好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我校护理专业开设了养老护理方向班,但人才培养方案极不成熟。2016年,有幸将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作为一个课题,成功申报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因此有了这次调研活动。希望通过调研为我校乃至全省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我校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老年护理方向的毕业生主要就业面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级各类养老机构,本次调研只涉及机构从业人员数量与质量状况,不涉及家庭养老领域。

2 调研对象与方法

2.1 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选择了同朔地区二级以上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养老机构,发放问卷21份,回收有效问卷19份,有效回收率90.47%,其中包括4家医院、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家养老机构。调研对象为医院老年病区护理部主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养老机构负责人或主要管理人员。

2.2 调研方法

调研采用问卷调研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研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主要包括六部分:(1)医院的等级、养老机构的性质等。(2)目前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数量、学历、性别、年龄、来源、人员稳定率等信息及对新招聘从业人员在数量、学历、性别、年龄等方面的要求。(3)从业人员的主要工作任务。依据《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咨询护理专家并查阅大量文献[2-3],将养老护理工作任务列出,按照“每天做、经常做、偶尔做、几乎不做”分4个等级,每个等级按4、3、2、1计分,统计时计算平均分,将工作任务按分数高低排序。(4)对老年护理人才主要知识能力需求。根据工作领域与学习领域转换的原理,列出主要知识和能力,每个条目分为“掌握、了解、基本不需要”三个等级,每个等级按3、2、1计分,统计时计算平均分。(5)老年护理人才核心能力需求。核心能力按照“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 分4个等级,每个等级按4、3、2、1计分,统计时计算平均分,将核心能力按分数高低排序。(6)制约养老护理机构发展的主要原因。这部分采用访谈形式,设置开放式问题,由被调查对象自由作答。

对参与调查者进行培训,在调查前,向调查对象说明此次调查的目的、意义,调查中充分解释,确保调查对象能充分理解调查内容。

3 调研结果

3.1 当前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基本状况

从调研中可以看出,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学历层次低,大量的从业人员都没有学历,以女性为主,而且年龄偏大,流动性较大;医院学历层次最高,其中本科67.2%,专科20.5%,稳定性最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学历层次适中,稳定性较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院老年护理人员性别比例基本平衡。

3.2 老年护理人才需求状况

所有调查对象在未来两年希望招聘222人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其中4家医院需要13名,10家社区卫生机构需要172名,5家养老服务机构需要37人。

在调研中还了解到,目前仅大同市城乡就有290多家申报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按现有日照中心每家平均30张床位、护理人员与老人3:1计算,我市两年内就需要近3000名具有康养一体护理能力的从业人员,这些人员中如果按50%为中职学历,那么就需1500名。中职学校老年护理专业大有可为。

3.3 同朔地区老年护理人员主要工作任务

表3 同朔地区老年护理人员主要工作任务统计表

老年护理主要工作任务为生活照料、安全护理、老年人健康状况观察,老年人健康教育、常见病护理、给药及药物治疗等医疗护理也是老年护理人员重要的工作任务。

3.4 同朔地区老年护理人才知识技能需求

表4 同朔地区老年护理人才常用知识技能需求统计表(前14位)

除上述内容外,老年护理工作中常用的还包括压疮预防与护理、热水袋及冰袋的使用方法、常用物品消毒隔离、肌肉注射等共计57项知识与技能。

3.5 同朔地区老年护理人才核心能力需求

?o理核心能力指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主要能力,是知识、技能和态度在实践中的有机结合[4]。

表5 同朔地区老年护理人才核心能力需求统计表

在老年护理工作中,危急重症病人的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能力、老年人安全隐患防范及管理能力、与老年人沟通能力、老年人心理护理能力、老年常见病观察与护理等非常关键,被视为老年护理核心能力。

4 调研结果讨论

4.1 根据需求层次,培养适用人才

各类老年护理机构对人才需求层次不同,社会应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对中专层次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康养一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占比为48.3%;医院老年护理以医疗护理为主,工作技术含量高,待遇也高,工作稳定,所以要求的学历层次最高;养老机构工作主要围绕生活照料、基础护理,工作辛苦、技术含量低、待遇低,要求的学历层次也最低。因此,各级涉医类院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培养不同层次的老年护理人才,以满足不同工作场所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4.2 强化职业思想,稳定从业队伍

老年护理人员社会认可度低,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偏低,是造成人员流失的主要原因。加之,我国养老事业刚刚起步,目前,年轻学生对这个行业发展前景信心不足,也是造成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在人才培养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化职业情感态度培养,稳定专业思想,稳定老年护理从业队伍,提高老年护理服务水平。

老年人护理需求篇3

通讯作者:马月娟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对社区护理的需要。方法 通过对100名随机抽样的60岁以上老年人对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得出心理护理对不同职业、文化程度、性别人群在健康促进方面所起的作用。结果 100名随机抽样人群,经社区心理护理后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增加,负性情绪明显下降。结论 根据老年人不同的年龄、文化背景、家庭状况,采取积极有效的社区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人的心理及身体健康。

【关键词】 社区护理; 老年人; 需求; 调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以及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平均寿命正在逐渐延长。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1.42亿,超过总人口的10.9%。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社会家庭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老年空巢家庭正逐年增加,因此这些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服务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社区护理机构以它的专业、方便、快捷担当起这个重任。国际老龄协会不止一次提出科学为健康老龄化服务的宏伟目标。说明面向21世纪的老年保健服务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大课题。现代医学研究已从医疗为中心转向以护理保健为中心,并向家庭医学方向发展。社区护理工作便随着护理职能的扩展而越发显得重要。

据调查表明,我国的社区护理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对社区护理服务有需求的家庭所占比例为64%,其中15%的家庭处于等待服务状态。社区护理机构能够贴近家庭、了解家庭成员,特别是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搭建社区健康信息系统,搭建起患者与医疗之间的桥梁,使人人享有更完善的医疗保健服务。

本次调查研究抽取了本市新华区的100名60岁以上的老人。从社会人口学特征、老人健康保健情况、社区护理需求以及影响因素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旨在了解和掌握老年人群的健康保健状况和护理需求,以指导社区护理的开展方向,提供符合我国国情和本市现状的社区老人护理服务。促进和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新华街区415名60岁以上的老人,按照1:1的比例分层抽取获得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老人和无文化的文盲老人各50名作为调查研究对象。

1.2 方法 采取集中授课、入户调查、现场咨询、造册建档、跟踪随访的形式,反复细致地向老人们介绍调研的目的、要求和意义。对调查研究的各个项目逐条逐句地询问并填写调查表,获得所需的原始资料。主要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老人健康保健现状和老人社区护理需求情况。共进行了3个月的随访调查,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本调研对象的100名老人,年龄60~98岁,平均67岁,其中70岁以上老人占33%,男女比例为2:3。被调查老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50%的文盲老人中,男性占32%,女性占68%,其调研结果详见表1、表2、表3、表4。

表1 100名老人社会人口学基本特征(%)

表2 100名老人心理护理前后负性情绪变化(%)

表3 老人健康保健情况(%)

表4 老年人疾病流向

表5 老人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

3 讨论

3.1 社会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发现,老年人中文盲比例较高,体力劳动者占调查对象的71%,提示老年人健康教育和推行健康保健措施应注意具有针对性。调查对象中70岁以上老人占33%,显示社会老龄化的速度在加快,与国际关于人口老龄化报道相吻合。提示老年人健康保健服务已成为基层卫生保健的重要任务之一。被调查老人中丧偶者比例为28%,有研究报道,丧偶对老人的心理健康影响非常明显。在焦虑、抑郁、偏执等方面与配偶健在的老人有着明显的差异,从而显示出对老年人的社会心理支持方面的服务也是社区护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3.2 老年人健康保健现状 调查表明,我国大多数老人与子女同住,占调查对象的54%,独居者为26%,夫妻两人单独居住者占20%。由此可见,大多数老人的生活照料由家庭成员负担,但由于计划生育使单位家庭子女数减少,以及社会家庭核心化合小型化的发展,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多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疾病护理依赖于社区护理和社区服务。鉴于我国医疗卫生保健制度的局限,调查对象的医疗费用负担形式仍以自费为主。经济的原因使多数老人的就医和健康保健受到较大的限制,约45%的老人承担不起医疗费用。能否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将对老年人的健康促进、维持和改善有直接影响。通过对老人进行健康教育和实施护理保健措施,建立“量用为出”的收费原则,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健康目标,将是我国基层保健工作面临的挑战和今后为之奋斗的方向。

3.3 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 本调查发现,老人的社区护理需求较高,占70%,主要要求提供家庭访视护理、健康咨询护理。其中文化层次高者要求高,比例大,文化层次低者要求简单,甚至部分老人提出公寓式服务,既能满足自己的社会交往需求,又能减轻子女负担。调查表明,文盲老人对社区护理持否定态度的前两位原因是经济困难和自我保健意识的缺乏。表现为对定期的体格检查和保健措施的不理解,以及疾病初期不及时就医,提示加强健康教育和保健工作的紧迫性,“健康参与”对实现“人人享有健康保健”战略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开展社区护理服务的方向。

3.4 心理护理对老人的健康作用 由于社区护士进入社区家庭,与老人的距离贴近了,感情沟通了,使老人更容易将内心的情感向护士袒露,便于护士对老人心理状态的了解和疏导,提高老人对疾病的治疗信心,消除恐惧、紧张心理;给老人分析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消除其忧郁、烦躁情绪;同时和老人的家人、居委会配合,共同关心老人,使老人没有了孤独感,感受到了家庭和社会的温暖及生存的意义。通过心理护理,老人的负性情绪得以缓整,由悲观、恐惧、轻生转为乐观、坚强、有生活勇气,并成为该社区医疗服务站的义务宣传员,引来更多的老人前来参加“全民健康”活动。

老年人护理需求篇4

关键词: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需求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055-02

重庆市直辖以来,人口总量持续稳步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老年人占比排名全国第一标志重庆市已进入重度人口老龄化阶段。老年人的患病率和发病率高且多为慢性病、大病或重病,致使相当数量的老年人处于失能状态,生活无法自理。失能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问题便逐步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如果完全依靠家庭照料,一方面子女与老年人分居、家庭规模小型化的现状使得家庭照料逐渐弱化,另一方面这种家庭照料也是非专业的、不完善的。这意味着长期护理将成为一种必要的护理方式,而长期护理保险则是为解决长期护理的高额费用而形成的保险形式。然而现有保障制度无法提供长期护理相关方面的保险。因此,本研究认为重庆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非常迫切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重庆市中老年人,采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进行研究。由于重庆市经济发展状况存在较明显的区域差异,在经济较发达的主城区、一小时经济区及经济相对落后的渝东南北两翼随机各抽取两个区县。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66份,问卷回收率为99.7%。调查对象中,年龄在30~40岁82名,41~50岁109名,51~60岁62名,60岁以上108名。性别:男155名,女206名;居住地区:城镇262名,农村99名;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03名,初中109名,高中/中专86名,大专/本科及以上63名;工作状况:在职139名,内退8名,退休79名,其他135名;职业:事业单位职工及公务员81名,企业单位职工102名,自谋职业51名,无业(待业)26名,务农70名,其他31名;居住类型:一人户21名,二人户53名,三人户124名,四人户及以上163名。

本研究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及预调研,最终形成《重庆市中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需求调查问卷》。问卷的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居住地区、文化程度、工作状况、职业及居住类型;第二部分为调查者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购买意愿与支付能力。此外,本研究通过对社保专家、商业保险专业人员进行社会保障相关政策咨询,同时对访谈对象中的典型个案进行深入研究。

(二)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方面,所有资料经过严格复审后,采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主要为频率描述。

二、研究结果

(一)购买意愿

1.长期护理保险需求整体状况

在361份总体样本中,100人愿意购买长期护理保险,占总人数的28%;143人选择依情况而定,占总人数的39%;其余的118人不愿意购买长期护理保险,占总人数的33%。

2.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的具体分布情况

(1)各年龄段对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

60岁以下年龄段对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更大,尤其是30~40岁、41~50岁段。该年龄段对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超过1/3。这预示我们不仅要把长期护理保险这一产品对准购买意愿强烈的中年人,更应关注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方面的需要,并努力将之转化为现实需求。

(2)各文化程度对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

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人们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购买意愿越大。其中,大专/本科及以上、高中/中专文化程度人群愿意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分别占38.10%、33.72%,均超过1/3。这体现良好的教育使高文化人群更容易理解长期护理保险的价值与必要性,从而提升了他们对长期护理保险的接受程度。

(3)各工作状况及职业对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意愿

不同工作状况中在职人员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意愿最大,占37.41%。其中,自谋职业者、企业单位职工、事业单位职工及公务员对长期护理保险购买有需求的人数比例各为37.25%、28.43%、35.80%。这从侧面反映出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与支付能力的关系。在职人员有稳定的收入也就对长期护理保险有购买的意愿,而对于收入不稳定的人群则无能为力。因此,长期护理保险需要国家、企业、个人等多方投入,才能尽可能满足各个阶层、工作状况及职业的人群的需要。

(二)购买能力

通过调查得知,在家庭人均月收入为3 000~4 000元和4 000元及以上的人群中,愿意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比例较大,分别达到45.16%与43.33%。同意自己有支付长期护理保险费用能力的人群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购买意愿更大,达到该类人群的66%。由此可得高收入人群与有支付长期护理保险费用能力的人群更愿意购买长期护理保险。

重庆2010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 532.4元,消费性支出13 335元,医疗保健982.7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5 276.7元,消费性支出3 624.6元,医疗保健242.6元。可见重庆居民的卫生消费水平并不高,特别是农村居民。可见购买能力较低导致重庆市长期护理保险需求不足,选择适合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成为关键。

三、结果分析

由上述结果可知,重庆市面临长期护理保险需求不足的现状,仅1/3的调查对象有意愿购买,1/3不愿意购买,其余处于徘徊阶段。且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及工作状况人群的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具有明显差异性。通过研究发现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有。

(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缺乏

自2007年以来重庆市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为“重庆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虽然取得了诸多成效,但也面临受益面窄,保障水平低等问题。对于老年人与失能患者,现行的保险根本无法为他们高额、长期的护理费用提供保障。而在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的重庆,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及相关制度仍处于空白状态,硬件的不足导致潜在的需求人群仍然处于不确定的状态。因此,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成为补充、完善现有医疗保障制度应迈出的重要一步。

(二)长期护理保险宣传的不足

对保险产品的选择,影响人们购买意愿的重要因素是对保险及其价值的认识。通过需求现状分析,发现大部分本应需要长期护理保险的人群都处于不愿意或不确定状态。这种有效需求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对长期护理保险价值的认知不足所造成的。大多数人从未听说过有长期护理保险,致使人们并未想过通过保险这种形式降低疾病风险,提升生命质量。因此,增加长期护理保险的社会认知度,是将长期护理保险的潜在需求凸显出来,引起社会广泛重视的必经之路。

(三)支付能力不足

在重庆市中老年人对长期护理保险支付能力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人均月收入越高的家庭,越有能力负担保费,其购买需求也就越大。这反映出只有在购买意愿与支付能力同时满足的情况下,才能形成有效的需求。而重庆市正处于发展阶段,人均收入水平不高,这一方面阻碍了长期护理保险需要转化为有效需求,另一方面对长期护理保险事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如何解决费用负担与支付能力之间的矛盾成为关键。

四、长期护理保险构建政策建议

(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类型的选择

由于老年医疗保障产品的提供具有准公共品的特点,所以政府应起主导作用,将长期护理保险作为社会医疗保障的一部分。具体方式可参考国际社会长期护理保险普遍采用的形式,并结合重庆市现有医疗保障政策及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作进一步探讨。目前国际上提供长期护理保险主要采用的制度类型有以下几种:一是单独作为法定的护理保险制度;二是作为医疗保险制度的一部分;三是实施基本以实物给付的护理服务制度;四是实行以公费负担的护理津贴制度。

(二)承保范围及保障水平

在长期护理保险的承保范围方面,主要应考虑患病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两大健康因素。相关统计显示,重庆市2010年医院出院病人年龄别疾病构成中,出院的循环系统疾病患者共计104292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71.09%;肿瘤患者共计51475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40.29%。此外,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等慢性疾病都占有较大比重。这些慢病患者及失能老人需要长期的护理与照料。在保障水平方面,则应根据参保人的综合健康评估状况进行分级护理。我国的老年长期护理分级标准始于2001年出台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我市应对其进行借鉴和完善。如在级别判定的详细标准上应充分考虑其患病情况及生活自理情况,并对痴呆老人等的护理级别做出明确规定。

(三)拓宽筹资渠道

在长期护理保险发展初期,筹资方式的选择极为重要。我市可采用政府、单位、个人、社会的多渠道筹资模式,体现互助共济原则。政府应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为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应充分发挥个人的力量。例如,现在我国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消费承受能力有限,因此可以采取通过年轻时的预先储蓄方式为老年护理养老积累一定的资金;另外针对已经进入老年的人,可以借鉴国外比较受欢迎的反向抵押贷款的做法,尽管受到传统观念及相关配套政策不健全的限制,但为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备选方案。以达到拓宽筹资渠道、提高筹资水平的目的。

(四)加强社会公众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认知

增加公众对长期护理与长期护理保险的了解与认知,使人们认识到长期护理保险对改善失能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重要意义,从而使更多人接受长期护理保险。为使人们了解长期护理保险的价值与重要性,必须将宣传落实到个人与家庭。针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家庭结构,不同职业方向给予具有针对性的宣传。如对文化程度较高的中年人,可以采取较专业的宣传方式,着重介绍保险产品本身;对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可以采取较易理解的宣传方式,着重长期护理保险的作用、功能等。

五、讨论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历史原因,农村老年人口缺乏养老、医疗、照料服务等基本社会保障。较城市老年人而言,农村空巢老人,特别是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问题更为突出。随着重庆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设计覆盖城乡的长期护理保险是难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带来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在保障范围及水平等方面有所不同。同时考虑城乡差异和社会公平,力求使长期护理保险,在保障资金允许条件下,尽可能满足大多数人群的需求。因此,本研究仅仅是重庆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探索的一小步,需要更深入、多角度的展开。

参考文献:

[1]荆涛.长期护理保险[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2]张铭.老年护理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3]朱薇薇,郭岩.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0,(12).

老年人护理需求篇5

【关键词】老年人口;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影响因素

我国自2000年正式步入老龄化国家以来,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数量巨大的老年人口将给我国社会经济带来巨大挑战。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为以社会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是各国的普遍规律,所以积极发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对于解决我国的老年护理问题、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和分析老年人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是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将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行的可行性提供必要的参考。

1.文献回顾

汤文巍(2005)[1]研究指出,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影响因素包括职业、单位性质、文化程度和收入。苏永莉(2007)[2]定性分析了观念因素、人口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其他机制的代替等因素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影响,并指出其他影响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因素还有性别、健康状况、种族、以及对待风险的态度等。孟昶(2007)[3]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人们未来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意愿会因地域,生活形态、是否参加其他社会保险而产生一定差异。郝乐(2009)[4]指出,社会形态与家庭结构,长期护理保险的价格及社会经济状况,风险概率以及社会医疗保险保障程度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着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王维,唐幼纯,武学慧(2011)[5]提到,预期寿命、疾病谱、收入水平、替代制度、认知能力、老年人口失能状况,人口老龄化程度、护理费用、家庭结构9个因素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都有影响。戴卫东,陶秀彬(2012)[6]研究发现,地区变量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影响不显著,而担心老年无人照料、不了解该制度、担心老年生病、担心将来经济不宽裕和教育程度5个变量影响显著。

2.数据与变量选取

2.1 数据介绍

调查问卷由我校与重庆大学共同组成的“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需求”课题调研组共同设计。问卷包含基本情况、生活形态及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三大方面,调查范围涵盖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区。我们选取60岁及以上老人的问卷作为研究样本,有效样本共1378份。

2.2 变量选取

我们把问卷中“您是否愿意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提前缴纳护理保险费”作为因变量,答案“很愿意”与“愿意”都视为有需求意愿,“不愿意”视为无需求意愿。结合目前学者的研究及问卷调查,本文选取7个可能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产生影响的代表性变量,变量定义与赋值情况见表1所示。

3.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基于东中西地区的调查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选取的变量和需求意愿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从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可知,模型的Sig.值为0.006,说明模型整体是显著的,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我们选取的7个变量中,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对护理保险认知程度3个变量在1%水平上显著,其他保险参保情况在5%水平上显著,年龄、健康状况2个变量在10%水平上显著,居住方式影响不显著。下面我们根据显著性高低讨论回归结果的具体意义。

文化程度的影响系数为正,说明受访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其风险意识也就越强,从而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家庭年收入的影响系数为正,说明受访者整个家庭的经济水平越高越有能力购买长期护理保险。对护理保险认知程度的影响系数为负,说明受访者越不了解长期护理保险就越缺乏参加该险种的愿望。年龄的影响系数为负,说明受访者年龄越大越不了解长期护理保险,因而对其需求也降低。其他保险参保情况的影响系数为正,说明参加了其他保险的受访者更具有风险意识,因而更愿意购买长期护理保险。健康状况的影响系数为负,说明受访者身体条件越不好就越会担心以后的护理问题,因而愿意购买长期护理保险为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准备。居住方式对需求意愿无显著影响,居住方式反映的是受访者是否与子女同住,笔者之前推断与子女同住者在需要护理时可以依赖子女,因而会降低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但回归结果并未显示出明显差异。这可能是因为虽然老年人与子女同住,但中青年人忙于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家庭护理,所以这一因素没有对需求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4.结束语

社会结构的变迁,家庭形态的改变,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都影响着老年人口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意愿,如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是摆在全社会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建议:一、认识到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老年人口的护理风险已无法完全由家庭承担,需要协调国家社会资源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来减轻护理提供者个人或家庭的负担。二、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增加老年人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认知,提高需求意愿。三、制度的推行应体现政府的财政责任,增加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补贴和支持,提高覆盖率,以保障长期护理保险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汤文巍.上海市老年长期护理保险(LTCI)研究[D].复旦大学,2005.

[2]苏永莉.影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供求因素分析[J].中国保险,2007(09).

[3]孟昶.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实证分析[D].北京大学,2007.

[4]郝乐.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供求及其均衡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9.

[5]王维,唐幼纯,武学慧.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需求影响系统结构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1,

01:33-35+73.

老年人护理需求篇6

【关键词】社区护理;老年人;健康需求;护理干预

目前,我国社会的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同时,有些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医学健康知识的缺乏使得他们更容易患病。为了评价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选取贵阳市某辖区内的124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接受社区护理干预前后的健康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一般资料从辖区内随机选取124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从受教育程度来看,90例为文盲或半文盲,27例为小学,仅有7例为中学。从健康状况来看,有90例患有不同种类的慢性疾病,占总数的72.58%,剩余34例健康,占27.42%。

1.2干预方法

针对本组老年人进行详细的身体常规检查,并针对他们的饮食习惯、运动状况、心理状态、作息时间和用药情况建立个性化的健康档案。根据体检检查的结果将其分为健康组和慢性疾病组,分别为34例和90例。社区护理干预其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生活护理、康复指导、保健指导等方面,干预时间为12个月。针对本组研究对象的不同健康状况,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手段。

1.3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经统计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数据结果

被调查对象自然状况本研究共发出问卷124份,收回124份,经审核100份符合要求。对这些内容进行梳理,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等方面统计被调查对象的自然情况。从统计的情况来看,目前老年人的学历较低、曾经从事的工作以体力劳动为主。

2.2健康状况

健康状况自我评价从问卷调查表中自我评价的数据来看,老年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比较满意,认为自我健康状况一般以上的占65%,仅有7%的老年人认为感觉很差。被调查者有82人日常生活完全能自理,占82%;有11人部分能自理,占11%;有7人不能自理,占7%。

患病情况被调查的老年人患病率较高的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稍低的有心理障碍性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耳聋、白内障、肿瘤、老年痴呆等;老年人患2种疾病以上占54%,慢性病患病率为71%。

就诊及接受护理情况对患病后就诊的去向及对社区医院的了解等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多数老人患病后,病情较重者都选择到二级以上医院就诊(包括各种医疗机构)。但仍有部分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患病后不能及时就诊,病情较轻的多选择自行购买口服药物或到社区医院、私人诊所或请私人护士静脉点滴、肌注药物。多数老人患病后除住院有专业护理人员照顾外,在家基本得不到有效护理。有87%的人知道社区医院,接受过社区护理服务的占58%。

2.3社区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情况

通过老年人对护理需求情况的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绝大多数的老年人对社区护理和社区医疗机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他们在这方面是有很大需求的。见表1。

表1老年人对护理需求情况

项目

社区护理

社区医疗服务机构

非常需要

需要

不需要

非常需要

需要

不需要

人数

67

16

17

58

35

7

百分比(%)

67

16

17

58

35

7

3贵阳市社区老年人健康需求的护理干预措施

3.1实施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不仅要向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而且要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讲座的形式,向老年人讲解各类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防治知识,以及基本的卫生保健及家庭急救等知识,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使他们了解基本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自身的预防保健能力,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并且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与疏泄,保持身心健康,以降低疾病发病率,提高康复治愈率,只有老年人积极参与进来,才能够真正促进、维护自身健康,预防疾病和损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的安宁美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与残疾”。

3.2建立社区老年人健康档案

建立长期保存和动态管理健康档案,开展入户体格检查,发现健康问题及时处理,并且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尤其是对于心脑血管等慢病患者的护理,重点是高血压、糖尿病防治,设计探访记录本,记录每次随访血压、血糖、情绪、饮食、运动等情况;通过定期开展健康体检,掌握社区老年人的既往疾病、治疗及住院史、每次体检情况等全面详细的健康信息,发现问题及时与社区或上级主管部门联系。通过采用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掌握哪些是重点或高危人群,能够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有利于老年人预防疾病、恢复健康。

3.3培养专业的老年人护理人才

业务素质不高、技术水平偏低、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不强是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难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长期发展的需要,对社区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考核。选择素质高、学历最低为大专的社区护士,并且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丰富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各项基本操作技能,能够满足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3.4对老年慢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生活方式指导

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病情监测、用药指导、疾病治疗、保健知识宣教等。“为人类健康的生活而实施的照顾”是护理工作的根本理念,社区护理人员应该不仅要为老年患者提供护理工作,同时还应该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以帮助他们了解疾病预防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履行“预防疾病、维持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健康”的专业职责。通过对社区老年人健康行为教育,能够让老年人在自身的体保健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并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实现提高和促进辖区居民的健康水平的目的。为老年人提供良好医疗保健服务,使老年人幸福健康地安度晚年。

总之,老龄化导致医疗保健需求的增加,以老人为本的社区护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社区护理人员应从身体、心理、社会支持等层面评估社区老年人对社区护理的需求,使老年人适应生活,熟知如何保健,达到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一体化服务,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湘梅.鹤壁市老年人健康状况及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2):182-183.

老年人护理需求篇7

【摘要】 目的 调查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及其对社区护理服务需求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索适合本地区老年人的照顾模式。方法 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sf-36生存质量量表、自理能力量表和社区护理服务量表对长治市1328例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自理能力及社区护理服务需求及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依据张磊的老年人生存质量划分标准,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处于“中(72.1~117分)”占98.5%。影响老年人群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是自理能力、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和医疗支付形式;长治市老年人对健康宣教、定期体检的需求率高于对治疗性护理的需求率,而各级社区护理站实际提供的治疗性护理服务率却高于健康宣教及定期体检。结论 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而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需求与社区实际提供服务情况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将全面影响老年人未来的生存质量,故需专业人员积极探索,尽早采取综合措施来满足老年人不断提高的社区护理服务需求水平,从而维持老年人现有的生存质量水平。

【关键词】 老年人;生存质量;护理需求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and the demand for community care services of the elderly, then to analyze the factors.methods the quality of life,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demand and utilization for community care services of 1328 elderly in changzhi city, shanxi province was measured simultaneously by sf-36,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 and community care needs scale, then survey result was analyzed by t test,correlation analysis,stepwise regression.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on of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which was proposed by zhanglei,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scored between 72.1-117 reached 98.5%.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was impacted by the ability of caring oneself,marital status,the degree of culture,economic situation and so on. the demand rate for health guidance and periodic physical examina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rapeutic care. in contrast, the utilization of therapeutic car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health guidance and periodic physical examination. conclusi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is at a medium level. there was a wide gap between the demand of community care and the utilization of community care. the quail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will be impacted by this gap in future. community care model was needed to find out by the professionals' active exploration,in order to 1.meet the high level demand of the elderly for community care. ultimately,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in changzhi city was kept by comprehensive measures.

[key words] the elderly;quality of life;nursing needs

2000年我国与全球同步宣告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已有老年人口1.53亿并以3%的年增长率增长。长治市居太行之巅,辖13个县市,2006年总人口312万,老年人34万,占总人口的10.6%,表明本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与大城市相比,长治市受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经济发展限制,社区护理发展缓慢,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范围局限。为了解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状况与其社区护理需求情况,笔者抽取城区、郊区及三个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入选2009年3—12月,长治市城区、郊区和11个县市(县市按经济条件好、中、差各抽取1个县)的老年人1328名,其中男性718名,女性610名,年龄60~92(68.39±6.94)岁。

1.2 老年人一般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平均月收入、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生活状态等。

1.3 调查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老年人自理能力量表adl(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及自行编制的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本次抽样调查采取分层、整群、多阶段抽样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大专及以上专业人员进行入户调查,由调查对象本人填写完成,实名记录,对书写障碍者由调查员向研究对象逐条询问记录。

1.3.1 生存质量量表sf-36问卷

sf-36问卷源自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中心,已被许多国家验证,信度、效度及实用性较好[1]。包括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pr)、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8个维度。老年人生存质量划分标准依据张磊[2]的研究结果而定:良(>117分)、中(72.1~117分)、差(≤72分)。

1.3.2 自理能力量表

adl adl量表由美国的lawton和brody制定于1969年,主要用于评定被试者的自理能力[3]。内容包括使用公共车辆、行走、做饭、做家务、吃药、吃饭、穿衣、梳头(刷牙等)、洗衣、洗澡、购物、定时上厕所、打电话和处理自己钱财,共14项。本量表采用4级评分,总分最低14分,最高56分,≤20为基本正常,>20分为日常生活能力轻度障碍(21~30分)、中度障碍(31~40分)和重度障碍(≥40分)[4]。

1.3.3 护理需求调查表

在全面查阅文献资料基础上,参考健康促进模式,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自行设计,采用likert五级评分法。请有关专家审评调查表,并通过预调查对问卷进行反复修改和补充,其信度为0.82。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学分析。对老年人生存质量、自理能力、护理需求采用描述性统计性分析;对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对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与其生存质量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问卷发放情况

共发放问卷1340份,有效问卷1328份,有效率99.1 %。

2.2 老年人一般资料

2.2.1 人口学资料

1328名老年人中, 60~69岁的老人占63.41%,70~79岁的老人占28.46%,80岁以上的占8.13%;农民占总人数的50%;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老年人占调查对象总数的82.83%;68.52%收入低于1000元;无配偶老年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6.96%。

2.2.2 健康状况

被调查的老年人中患病870例(65.52%),存在各种心理问题的老年人有838例(63.1%)。

2.3 老年人自理能力

本次调查中,基本正常占76.5%,轻度障碍占24.40%,中度障碍占3.47%,重度障碍占3.01%。

2.4 老年人生存质量

2.4.1 老年人生存质量等级划分

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处于“差”占1.05%,“中”占98.5%,“良”占0.45%。本市老年人生存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

2.4.2 老年人生存质量影响因素

将老年人生存质量各维度作为因变量,其一般情况作为自变量,经多元回归分析自理能力、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和医疗支付形式可以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果表明: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自理能力、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和医疗支付形式。见表1。

2.5 社区护理状况

2.5.1 社区护理需求情况

长治市老年人对健康宣教、定期体检的需求率远远地高于对治疗性护理的需求率。在健康宣教这一维度中,疾病知识宣教需求率最高达25.38%,其次用药指导为16.64%,见表2。

2.5.2 社区护理站实际提供服务情况

长治市各级社区护理站实际提供的治疗性护理服务率远远的高于健康宣教及定期体检。在治疗性护理这一维度中,注射或(及)输液的提供率最高达33.28%,其次血压或(及)血糖监测为24.32%,定期体检的提供率最低仅为2.03%,见表3。

2.6 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区护理情况的相关分析

2.6.1 对老年人生存质量与社区护理需求情况进行相关分析发现

老年人生存质量与社区护理需求情况呈负相关(p<0.05),结果表明:老年人生存质量得分越低,其社区护理需求越大,见表4。

2.6.2 对老年人生存质量与社区护理实际提供服务情况进行相关分析发现

老年人生存质量与社区护理实际提供服务情况呈正相关(p<0.05),结果表明:老年人生存质量得分越低,其社区护理实际提供服务情况越差,见表5。表1 老年人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2 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项目需求分布表 例

表3 社区护理站实际提供服务情况 表4 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表5 老年人社区护理实际提供服务情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长治市老年人生存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自理能力、健康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和医疗支付形式。认为其原因为:(1)长治市地处山区,农村人口居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本次被调查者中农民占50%, 经济收入1000元以下者占68.52%,虽然农民的经济收入不高,消费水平偏低,但他们中大部分人有自己的耕地可以做到自给自足,所以本市老年人面临的经济压力较小。(2)长治市城镇人口大多参加了城镇医保。问卷调查时,国家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已经落实,这大大降低了老年人的就医费用。(3)长治市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本次调查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82.83%,他们受教育水平的低下导致其对疾病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不足。(4)sf-36量表主要反映的是调查者主观的生存质量感受。虽然他们中有65.52%的人受各种慢性疾病困扰,有63.1%的人存在各种心理问题,但是这些身心的不适或病痛不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思想负担。(5)长治市老年人幸福感指数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幸福感指数较高,说明长治市老年人容易满足。

但是在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需求与实际提供服务的调查中,发现老年人对社区护理服务的需求项目与社区服务站实际提供项目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社区护理服务站很少开展老年人需求率较高的健康宣教与定期体检服务项目。随着长治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差距将会不断增加,为了缩小差距并不断提高本市老年人生存质量水平,建议:(1)居家照顾者支持对策:政府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建议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市场规范化、法制化。改进三级医疗保障制度,构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家庭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扩展卫生服务范围。(2)医院和医学院校提供技术扶持:由具有一定规模和条件的医院和医学院校负责培训基层和家庭卫生服务人员,并成立专门的社区服务组织,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开展家庭访视服务,将护理服务范畴延伸到院外,医院为出院老年人提供上门随访服务。护士进行家庭访视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对现存或潜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干预,使老年人在享受到专业护理的同时,也因获得了相关的健康指导知识而产生安全感,从而有效地应对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红妹,李鲁,沈毅.中文版sf-36量表用于杭州市区居民生命质量的研究.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35(6):428-430.

2 张磊,徐德忠,黄九仪,等.sf-36量表中文版的应用及分级截断点选择的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69-73.

老年人护理需求篇8

【关键词】 农村; 老年人; 护理需求; 就医意向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人口老年化带来的健康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1]。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相对较弱,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他们对护理的需求也较高,所以老年人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人群,也是社区护理的重点对象[2]。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提供可及的、连续的、综合的社区护理成为当前各地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3]。为深入了解中山市农村老年人对社区护理需求和就医意向情况,为制定科学合理基层卫生服务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开展了本次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选取中山市3个镇为研究现场,每个镇区内随机抽取5个居(村)委。对选取的居(村)委内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在当地居住满半年)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调查农村社区60岁及以上居民4800名,其中男2544名,占53.0%,女性2256名,占47.0%;年龄60~93岁,平均(68.42±16.21)岁;婚姻状况:已婚者2712名,占56.5%;丧偶者989名,占20.6%,其他1099名;学历:小学及以下2405名,占50.1%、初中学历1704名,占35.5%、高中学历571名,占11.9%、大专以上学历120名,占2.5%。

1.2 方法与内容 采用问卷形式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员由社区医务人员组成,统一培训合格后,利用社区全科门诊、居民集中座谈和入户相结合等方法对老年人,采用一对一访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均为知情同意。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日常生活能力、社区护理需求、现有卫生资源利用和就医意向等。

1.3 质量控制 根据研究目的,结合文献设计本研究的问卷,并通过预调查修正问卷。调查前统一培训调查员,以保证调查的一致性,并采取三级质控制度开展现场调查和问卷把关,采用双份录入以保证录入的数据与问卷一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比较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中山市农村老年人不同护理需求的比较 中山市农村老年人对社区的护理需求较高,健康教育类护理需求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健康咨询(42.9%)、营养和饮食指导(40.0%)和服药指导(34.6%);老年人对辅助监测类护理需求为22.3%~34.6%;在一般性护理的需求中对药物注射的需求最高,占20.4%;在特殊治疗性护理需求较低,其中需求最高的是雾化吸入,占9.0%。其中女性对心理护理、健康咨询、体育运动指导和药物注射的需求高于男性,而男性对血糖监测、血压监测和雾化吸入的需求高于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就医意向情况 被调查的老年人中,有64.7%的老人患病时首选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其次是选二级医院(占21.0%)、就近的其他医疗机构(4.9%)、市级综合性医院(3.9%)、私人诊所或药店(3.8%)和专科医院(1.6%)。其中,本地户籍和非本地户籍老人、不同性别在老人在就医意向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居民到社区卫生机构就诊意向的主要原因分析 被调查的老年人认为,愿意首选社区卫生机构就诊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是距离近就诊方便(占50.2%),收费公道实惠(25.5%)和服务态度好(23.2%);而不愿意首诊在社区的前三位原因为设施不齐全(16.8%)、社区卫生机构人员素质不高(5.3%)和距离较远或位置较偏僻(4.3%),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得到了迅速发展,全国各地都在社区中开展了免疫接种、妇幼保健、老年保健和慢病管理等项目,而在这些项目中,社区护理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职能,如老年慢性病防治、健康宣教、健康咨询等。社区护理对社区疾病的防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6]。目前国内社区护理的方式以临床护理和家庭护理为主,内容涉及疾病护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养老等多个方面,对社区护士的要求较高[7]。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需要满足更多人的基本医疗护理需求,减低卫生费用,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因此居家护理和自我护理就成为社区护理工作的核心。在社区护理中,完成一般性护理工作外,将疾病预防、健康行为等知识与信息快速、有效的传递给需要的人群,帮助其进行疾病的预防、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已经成为社区护理工作的重点。

国内外的研究显示,随着老年人疾病谱的改变及其健康观念的转变,目前老年人对社区护理的需求日益增大,特别是对社区健康管理相关技能的护理需求增加明显[8-9]。本研究从健康教育类、辅助监测类、一般性护理和特殊治疗性护理四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山市老年人对健康教育类护理需求和对辅助监测类护理需求较高,其中健康咨询(42.9%)、营养和饮食指导(40.0%)、服药指导(34.6%)、血糖监测(34.6%)和血压监测(37.0%)的需求最大,而对一般性护理和特殊治疗性护理的较低,结果提示,中山市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主要在健康教育和健康技能的护理和指导上。所以,应加强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的相关技能的培训是目前农村社区护理的重点工作。

目前,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老百姓提供免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0]。然而,由于我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刚起步,很多居民对其仍在了解和熟悉阶段。本研究显示,有64.7%的居民表示患病时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他们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主要原因是距离近就诊方便、收费公道实惠和服务态度好。当然,研究还显示,还有三成多的居民不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首诊单位,其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社区卫生机构人员素质不高、设施不齐全和医务人员态度不好。因此,应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加大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并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的综合管理是相关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最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黄莉.重庆市人口老龄化对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需求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2]滑卉坤,康美玉,郭丽霞,等.城区居民家庭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0):1241-1242.

[3]邱胜军,钱坤,胡明勤,等.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924-926.

[4]沈春妹.社区健康教育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效果[J].护理杂志,2011,28(5A):72-74.

[5]祝雪花,余昌妹,姜文莉.等.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6,21(15):69-74.

[6]刘腊梅,周兰妹,张振香.上海市老年人照顾者社区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8):2936-2939.

[7]张静伟,姜丽萍.国际社区护理体系对我国社区护理开展的借鉴作用及启示[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8,1257-1258.

[8]黄议,邓仁丽,朱明兰.遵义市两城区老年人对社区护理服务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13,27(4):995-996.

[9] Ingram M,Sabo S,Roth munity health workers and community advocacy:addressing health disparities[J].J Comm Health,2008,33(6):417-42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