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工程管理基本方法8篇

时间:2023-08-03 09:19:49

工程管理基本方法

篇1

关键词:园林施工;项目管理;管理过程

中土分类号:TU98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因为园林施工项目的施工对象都是有生命的,自然景观也需要与人造景观能够和谐统一,人造景观能够有效的结合艺术美和自然美,这样园林施工项目管理在基本方法和管理过程方面与其他施工项目相比,就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就需要对园林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管理过程进行仔细的分析。

1、园林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

园林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保证施工项目的进度和质量符合相关的要求和标准,尽量避免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同时,还需要对项目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可以采用目标管理的方法。美国的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最先提出了目标管理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十分多的优势,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经济领域和管理领域,它作为项目管理的一种基本方法,主要指的是组织中的成员亲自制定目标,然后对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在进行自我控制的时候,主要通过的是人的自信、自尊、事业感以及能力等等,从而保证既定目标被有效的实现。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目标管理是一项完善的系统,它是主动的,并且面向于未来,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将管理活动的任务转化为具体的目标,进行有效的控制,然后将中心定为被管理活动的目标,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来将人的主动能动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在实现目标的基础上,达到管理活动任务完成的目的。

在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在园林施工项目管理中应用的目标管理方法分为这几个步骤:明确的对项目内部各个部门进行任务分工,还需要提出相应的要求;各个部门将承担的任务转化为具体的目标,比如园林工程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等效率性目标、园林工程质量和进度等成果性目标等等;对这些具体的目标进行落实,明确各个责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责任主体对这些目标进行落实,并且落实相关的保证条件;对责任主体的落实全过程进行监控,如果在监控中发现了问题,应该及时的进行解决,还要分析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对这些具体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比较目标计划成果和目标执行结果,依据完成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是否进行奖励或者惩罚。

2、园林施工项目管理过程分析

(1)园林施工项目进度管理

施工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保证施工项目不会滞后于既定进度,园林施工项目管理也是如此。园林施工项目管理进度管理指的是在规定的工期之内,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编制,编制的时候应该将园林施工项目的特点和施工方法的要求充分的纳入考虑范围,在施工的时候需要严格依据施工进度计划来进行,如果在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应该迅速的找出原因,并且分析影响到整个园林工程工期的程度,及时的对施工进行相应调整。如果施工是严格依据相关的进度计划来进行的,那么完工的日期也就在施工合同约定的交工日期之内,施工企业就可以对资源供应进行合理的安排,实现工程成本减少的目的;并且园林施工项目的完工工期也会对施工企业的声誉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园林施工项目进度管理需要全员的参加,围绕在项目经理这个中心的四周,并且对施工进度承担相应的责任。

(2)园林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

在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园林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分为三种,分别是规划、控制和协调,规划指的是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编制,控制主要是对实际施工进度进行监控,如果在监控中发现了一些偏差,应该及时的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调整;协调指的是对与施工进度有关的各个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疏通和优化。规划、协调和控制这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3)园林施工项目进度管理的措施

园林施工项目进度管理的措施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组织措施,另一种是技术措施;组织措施指的是在开工前完成相应的准备工作,比如对施工人员进行组织、对施工设备进行调动、对施工技术准备工作进行合理安排以及一些临时生产设施的搭建等等;技术措施指的是从技术的角度上来对施工作业的开展进行组织,比如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优化、对施工网络设计进行优化、加快材料周转速度、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等等。

(4)园林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园林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任务就是保证完成的园林施工项目能够符合相关的质量要求。园林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指的是依据相关的质量标准来进行施工说明书的制作,完成制作的施工说明书要有效的指导园林施工现场的施工,并且对项目施工的质量进行检查。园林项目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园林施工质量,因此,园林施工企业应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贯彻质量管理。

一般来说,施工人员、施工材料以及施工工序等三大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到园林施工项目的质量,其中,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是施工材料,前提是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技能,关键在于施工工序。

(5)施工人员管理

可以通过定期经常的培训或者教育等,来对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进行强化,然后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落实和贯彻;同时,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技术,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

(6)施工所用材料管理

土方和苗木是园林施工项目必不可少的材料,在土方方面,应该对土壤的肥力以及酸碱性进行控制;在苗木方面,应该对苗木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保证选择的苗木都生长健壮,有着良好的长势,并且满足造景需求。

(7)施工工序管理

园林施工项目需要很多个施工工序,要想保证整个施工项目的质量,首先需要保证每一个施工工序的质量。

(8)园林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园林施工项目除了要考虑质量和艺术效果之外,还需要对施工项目的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增大利润,这也是园林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任务。园林施工项目成本包括很多的内容,比如劳务费用、材料费用、施工机械费用以及一些隐性成本,比如体制成本、机制成本和素质成本等等。可以通过这些方面来实现园林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目的,一是对施工图预算进行正确的编制,园林施工企业应该对招标文件和合同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可能发生的基本成本费用进行充分的考虑,施工合同规定的各项定额外补贴也包括在内;二是对工程变更的增减项进行及时的办理,在园林施工项目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工程变更的情况,施工企业应该依据相关的变更资料和对施工的影响程度,来对增减手续及时的办理,从而及早的得到补偿。三是保证制定的施工方案是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的选择直接对施工方法的选择产生影响,园林施工项目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施工机械、施工顺序以及施工工期的影响,因此,就需要编制出比较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3、结语

园林施工项目管理并不是一个简单孤立的工作,它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施工企业应该坚持目标管理,将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以及成本等因素充分的纳入考虑的范围,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霞.浅谈园林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及管理过程[J].科技致富向导,2009,2(12):123-125.

篇2

关键词:园林施工;项目管理;基本方法;管理过程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生活和工作中,对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可以和人们的社会和环境相互融合。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较快,目前的居住环境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我国在建设方面也加大了投资建设的力度,市政建设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但是依然还存在的很多的问题,如何才能提升园林施工和管理的质量,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1.加强园林施工管理的意义

园林施工在人们的生活的过程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其快速的发展同时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文化的提升,同时还可以促进物质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首先,对于风景园林施工来说,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改善并且美化环境,改变城市的面貌,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的清新,并且对一个地区的文化也有所传承,增加人们的文化素质修养,其次,做好园林施工管理的工作,为动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为生物的生存和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2.对市政园林施工进行管理的方法

市政园林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管理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施工的进度、施工质量的问题、施工安全的问题和对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等。其中在施工的过程中,采取目标管理法是很重要的。目标管理就是在工作目标制定的过程中,施工的人员也要参与到其中,在对目标实施的过程中将各种的的管理方法全部都应用出来,努力实现其管理的方式和目标。因此,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证其质量。在市政园林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对其经济和管理也是很有必要的。目标管理本身就是对未来进行管理的一种模式,其管理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必须要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到其中,并且主动的发挥其自身的职能。由于目标管理一旦确定了一个目标,那么在后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得到效果。

在市政园林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进行目标管理那么就必须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首先必须要根据实际的需求对项目组织进行管理,提出相关的工作效率和施工的任务的明确的目标;然后是将各个部门的管理任务综合起来,制订相关的管理的目标,并且对其进行明确化;其次就是努力将这些目标全部都落实,明确主体的责任和主要的权利,并且对实际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再者,控制和协调好目标的实际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出现的偏差和出现的问题及时的提出解决的措施;最后,就是对于评价较好的目标执行的结果,并且将结构和目标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的结果来评定综合的管理情况。

3.对项目进行进度控制的方法

控制市政园林的施工进度的目的就是为了可以保证整个项目的施工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同时也是对资源调度和节约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其进行进度控制,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制订最合理的施工计划,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时刻的掌握实际的施工情况,并且将其和计划进行相互的比较,如果出现一定的偏差,那么就必须要综合分析其原因和影响的因素,并且根据施工的施工情况制定合理的措施来进行整体的调整,从而全面保证在质量的前提之下,按照规定的时间来完成。在整个市政园林施工的过程中,对进度进行综合的控制必须要制订合理的控制的体系,项目经理在这个体系中应该将自身的职责发挥出来,而且其他的负责人也应该承担对目标进行控制的责任,并且对其进行负责。市政园林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进度控制的方法就是对整个施工的计划进行规划控制和相互的协调。所谓的控制指的就是制定一系列的总进度和分进度的控制,并且必须要制订相应的计划编制。控制和协调指的便是,对项目的进度进行合理的管理,若是出现问题的时候必须及时的进行研究和调整。对整个项目进行进度控制的主要措施有对组织进行管理、对技术进行管理、控制成本以及对信息进行管理等措施。

4.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1、管理队伍专业素质普遍偏低

风景园林建设行业涉及到了广泛的知识领域,要想保证风景园林的施工效果,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就是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我国在该行业的从业人员管理方面还有失完善,不仅体现在施工人员队伍,同时还包括管理者队伍在内。对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考核和培训还存在很大空白,而且,在从业人员队伍中,大多数人员的文化水平都偏低,难以满足该行业对于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量。

4.2、造价管理达不到要求

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不但会和经济有着直接的联系还对综合技术和管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市政园林建设的规模较大,建设的周期也很长,在整个项目施工的过程中,都需要对工程进行预算和结算审核,但是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内外的条件的一些变化,都会对成本造成一定的影响。

4.3、现场管理混乱

对于园林施工质量管理最终要落实在对于具体施工环节的管理过程中,目前在施工的各项环节中,施工问题主要包括施工前缺乏详细的施工计划制订,即使存在施工计划,也难以严格按照其进行施工操作;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设备和用具操作和管理不当,对施工人员管理不善,使得施工人员操作标准缺乏统一性,各自为政,不能按照管理人员的指示进行操作,施工效率低下。

5.加强园林施工管理过程的分析

5.1、进度管理

园林施工项目管理当中的进度管理实际上就是确保工期不与既定进度相滞后,这也就是说,要根据园林自身的施工方法与特点编制出最科学系统的施工进度表,并进行严格遵守。在进度管理当中的具体方法一般有协调、控制与规划几种,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且不可分割。而就园林施工当中具体项目进度管理的措施一般包含技术与组织措施两种。组织措施通常指的是基于组织层面之上,将开工之前的各项工作准备好,比如施工技术准备安排、调动施工设备等;而组织技术则是指从技术的角度对施工作业进行组织与开展,比如加快材料周转、优化施工体系的织织与设计等。

5.2、质量管理

园林施工当中的质量管理一般是指根据先前制订的质量标准进行施工说明的制订,并将其严格落实到施工现场,对质量进行检查,实行罚劣奖优之策。从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来看,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工序管理。我们知道,园林施工不是一蹴而就,它由许多施工工序进行有机构成,因此,只有不同的工序都达标,方能使得工程整体质量标准符合预定要求。那么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工序管理,笔者认为,可以着重对定点防线、种植、修剪等几道工序加强管理。(2)人员管理。笔者认为,对于施工人员与技术人员都可以对其实施教育以提高质量管理意识,以提高他们的技能与实践水平。(3)材料管理。一般来讲,园林施工材料管理主要涉及到的是苗木与土方,对于土方而言,可以对其土方造型与土壤质量进行管理,而对于苗木来讲,必须对苗木质量本身加以控制,选择一批长势良好、生长健壮且与景观造型相符合的苗木。

5.3、成本管理

在追求艺术与质量的同时,获取利润与成本管理也是园林施工的重要部分。具体而言,成本管理大致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施工方案。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直接会影响施工机械、施工方法以及工期等方面的选择,因此,必须在基于施工技术与合同的前提之下,制订合理的项目施工方案。(2)对于工程施工过程当中的增减账以及其它变更应及时办理。在园林施工项目管理当中,施工变更常有发生,因此,作为施工企业而言,必须根据工程进度以及变更来进行资料的更新,以免影响工期以及进度。

6.加强园林施工管理的措施

6.1、加强从业队伍的专业化培养

如今,我国的高效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各个行业的管理人才进行培养,但是,相比较而言,对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人才的培养与教育还是较少的。因此,各个高校应该加强对风景园林施工管理人员的培养,与此同时,相关组织和部门也应该加强对风景园林施工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培训的重点一定要符合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现状,方便于管理人员在后期接受培训之后,可以全面的解决在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不断的加强施工团队的建设和管理的制度。园林施工工程能否在满足施工工期的情况之下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工程项目的施工人员的管理和选择上存在着很大的联系。由于现阶段来说,园林工程的施工工序相对于来说较为复杂,技术专业性也较强,因此对于施工人员的选择也使用也比较严格,这就需要施工企业的相关的项目管理的部门应该选择专业水平较高的质量监督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并且能够根据相关的施工人员的技术的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工作岗位。选择有经验的施工技术人员进行选苗工作,在进行种植的过程中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进行调整,全面提高植物的成活率。要求施工人员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土壤的处理技术,并且对土壤进行改良,使得土壤的理化性质满足苗木的生长的需求。并且结合现场的施工情况进行定点放样,加强和设计及其监理人员的沟通,按照实际的情况来确定植物的栽植位置,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全面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6.2、实行项目管理制度

为了恩呢狗狗使得园林绿化工程能够有效的加强对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同时确保工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完成,因此应该推行园林绿化施工项目的监理制度。这是目前来说比较智能的一项技术,在进行推行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园林绿化工程的监理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保证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还需要保证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从而做到公平公正的原则。其中每一道施工的工序必须要严格的按照质量关进行严格的检测。

6.3、把握好施工材料的质量

在园林绿化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做好基础的工作,此外还需要准备好相关的建筑材料。管理人员应该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对需要的材料进行相关的检查,并且对质量进行把关。对材料的采购、搬运和使用等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管。在园林绿化工程在竞标完成之后,材料的采购人员必须要准备好相关材料供应商的资料,并且应该从中帅选出质量较好、而且经济实惠的供货商。该厂商所供应的材料均需要满足国家质量监督部门的相关标准,需要具备出厂许可证、生产合格证等相关文件。此外,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有专业的质量监督人员对施工的材料进行保管和检查,以确保在工程施工过程的全程使用的材料的质量都能够符合标准。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可以看出,组建项目管理部门和人员的意义就在于必须要做好质量管理和对相关控制的措施,做好园林绿化工程的项目施工管理的工作。此外还需要全面把握施工材料的质量,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基础工作,全面保障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徐磊.浅析当前风景园林施工管理中的不足和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5:140.

[2]陈进.园林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与管理过程探讨[J].现代园艺,2014,06:201.

篇3

摘要现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于审美观点的改变也越来越多元化。这就导致了园林行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大量的园林项目涌现出来。由于园林项目所具有的特殊性,其施工对象大多数是有生命的活体,要求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协调,并要体现园林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这使得园林施工项目的管理过程和方法不同于其他施工项目,因此,对于园林施工项目的管理过程和方法的探究,对于园林项目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园林施工 项目管理 方法

一、园林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

园林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对进行整体的控制,包括进度、安全、成本和质量进行控制。实现以上控制的主要方法被称为目标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方法是由美国人德鲁克提出来的,由于其在实现目标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因此被称为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标管理的具体定义是集体中的成员对于目标的制定要做到亲力亲为,并在实施过程中运用科学现代的管理技术保证实施过程的合理高效。与此同时,要很好地结合人们的自信、能力、事业感等因素实现自我控制,直到最后实现目标。因此,目标管理的精髓“以目标指导为中心”,即将经济和管理方面的活动任务转换成具体的目标来进行实现。同时目标管理还是主动的、面向未来的、整体系统的管理,对集体中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进行很好的调动,已实现最终的目标。对于最终目标管理的效果如何。人们一般对其绩效进行考核,绩效即是指工作效率和工作方向的乘积,人们将所得到的绩效作为评价目标管理的标准,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管理行业中

然而,针对于本文的园林施工项目管理,上述的目标管理办法具有很高的适用性,其具体的管理步骤主要如下:

(1)首先对园林施工项目中各部门的人员的分工,任务的分配进行确定,对施工任务和施工效率提出合理的要求。

(2)在确定园林施工项目任务之后,要把用更为具体细节的目标对总任务进行细化,分阶段制定园林施工目标,对不同阶段的目标设定不同的工作效率。

(3)对园林施工目标进行落实,针对园林施工的目标进行人员的分配,确定各目标的责任主体和责任主体的责权利,并确定对园林施工实施过程中的监管的具体手段。

(4)在园林施工项目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协调和控制好部门各组织之间的工作,如发现偏差,应及时反映和进行处理。

(5)对园林施工项目最后的结果进行评价,根据之前制定的园林施工目标与最后结果的对比,来对目标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

三、园林施工项目管理过程

1.园林施工项目进度管理。在园林施工项目管理中,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任务,确保施工项目紧跟着既定进度是非常重要的。园林施工项目管理中的进度管理是根据园林施工项目的特点,结合施工方法的要求,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园林施工项目能够在既定的工期内按计划进行施工。若在施工项目中出现偏差,需要及时准确的找到原因,并分析偏差可能给整个工期所带来的影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偏差所造成的影响。对于园林施工项目,对其进度进行管理,有利于保证项目按照施工合同上约定的日期进行交工验收,在保证了企业声誉的同时,对园林施工过程中的资源进行了合理的利用,并节约了项目成本。因此,在园林项目施工管理中,对于进度的管理需要得到项目经理的高度重视。下面将从两个方面对园林施工项目中的进度管理进行描述。

(1)园林施工项目进度管理的措施。园林施工项目进度管理的具体措施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技术措施是从技术方面,对施工作业的开展进行组织和协调,表现在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优化施工网络设计、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等方面。而组织措施则是偏向于组织层面,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进行组织,例如安排施工技术准备工作、调动施工设备以及组织施工人员等。

(2)园林施工项目进度管理的方法。园林施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一般分为三种,分别是协调、规划和控制。其中,规划主要是指对施工的进度计划进行确定。协调则是在确定了进度目标之后,对与施工进度有关的组织和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优化和疏通。控制是指在对实际的施工进度进行监控,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合理的进行处理。在现实的施工过程中,规划、协调和控制相互影响又相互辅助,作为一个整体对园林施工项目的进度进行管理。

2.园林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在园林施工项目管理中,保证园林施工项目按照质量要求完成是非常重要的,对园林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师整个园林施工项目管理中重要的环节。所谓的园林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是指根据质量标准首先制定施工说明书,之后再园林施工现场根据施工说明书进行施工,并及时进行项目的质量检查。由于园林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直接影响到园林项目的成败,是园林施工企业的生存之本,也是园林项目的最终目标。因此,原理施工企业应本着质量第一的原则,将对于质量的管理加入到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通常来说,影响园林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施工人员、施工工序和施工所用材料三个方面。施工人员的对于质量重要性的认识以及滋生的技术能力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施工工序的合理安排是保障施工质量的关键,而施工所用材料的质量好坏则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的好坏。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对园林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措施进行探究:

(1)施工人员管理。对于施工人员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方面,主要通过教育等手段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并贯穿在施工的工作之中。其次还要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进行培训,提升相应的技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园林项目施工的质量。

(2)施工工序管理。由于整个园林施工项目是由多个施工工序组成的,要使整个施工项目符合质量标准,则要求各个施工工序都达到质量标准,具体而言,在园林施工工序中应对定点防线、穴、修剪和种植等工序进行重点关注。

(3)施工所用材料管理。园林施工项目所用材料主要是苗木和土方。对于苗木,应该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控制,选择长势良好、生长健壮的苗木进行造景。而对于土方来说,则对其造型和土壤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篇4

【关键词】园林绿化;设计理论;成活率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园林绿化工程同于一般的建筑工程,它不仅仅是一种园林景观的再造,更是一种艺术的创作。一个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结果的好坏不仅受园林设计的影响,还与施工单位的施工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做好一个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应在施工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以确保该工程真正的发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作用。

1.1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工作衔接

前文已提及,园林绿化工程是一种艺术的创作,它是园林设计公司针对施工地点的气候、植被以及周围景观环境,结合艺术美学的要求,对施工所在地景观进行的艺术创作因此其设计图纸不仅仅是施工的指导方案,更是包含着,设计者的设计理念。但现实生活中,由于多数园林绿化施工的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相分隔,施工单位仅仅把设计图纸当成施工图纸,忽略其中的设计理念,造成最后的绿化工程只是一种简单的再造,而失去其中的设计精髓。

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在园林绿化工程的准备过程中,应重点注意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的工作交接。在交接过程中,设计单位应就工程情况对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特别是有特殊设计理念的绿化工程,应就该设计“背后的故事”,即设计的理论和灵感来源对施工单位进行讲解,确保其理解该设计的理念。施工人员应同设计人员一道对施工场所进行实地考察,应设计细节与施工要点进行交流探讨,如有不方便施工的设计应及时提出疑问,并及早解决。

1.2施工单位组织安排

一个园林绿化工程通常包含多个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应尤其注意各个施工项目的协调与配合。施工单位在组织安排施工前,应形成统一的领导,合理调配施工人员与施工器材,确保各职能部门和项目组相互配合,以促进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施工前应明确施工工序,对施工有特别要求的项目应特别注意其施工工序的安排。

另外,除具体工程施工的准备工作外,也应作好项目施工预算和成本控制。由于该类工程多为政府公共事业建设工程,不少单位在施工中浪费而又低效,这样建造的园林景观性价比大大降低。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作好工程预算,注意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园林绿化本是环境工程,如果因此造成浪费便与贴近大自然的初衷背道而驰。

2.苗木的选取和绿地整理

2.1苗木的选取

首先,要建设好园林绿化工程,必须根据施工地的气候、土壤环境特征以及景观设计要求选取合适的苗木。能够使用本地已有树种的,尽量不要选择远距离移植。其次,要选取苗木的过程中,应注意选取选优良品种,选择根系发达的植株,注意植株是否有病虫害情况。另外,根据园林绿化美观性的要求,应尽量选择形态上符合设计要求,规格略大于设计规格的植株,以减少二次修剪或形状再造给植株造成的损伤,更好的保证其成活率。对于乔木类苗木,应注意其主干要直,分枝均匀,树冠完整,树干平滑无大结节和突出异物;对于灌木应选取分枝多而低度为好,通常第1分枝为3枝以上的。要尽量选择植株健壮、根系发达的苗木,要确保苗木的根系土球完好。

2.2施工绿地的整理

苗木的选取要符合当地气候的要求,同样施工绿地也应符合植被生长的土壤要求,因此在施工绿地的整理也直接关系到植物的成活率,进而影响绿化工程的成功率。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原有表土的保存和利用。表土中含有大量丰富的有益于树木生长的养料以及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团粒结构。施工中应避免使用重型机械碾压,可以采用倒退铲车同方向进行平整工作。其次,土壤的厚度应满足植被生长的需要。其中草坪生长最低百度为15cm,小灌木为30cm,大灌木为45cm,浅根性乔木为60cm,深根陛乔木为90cm。另外,植被的生长对土壤的酸碱度也有不同的要求,应根据拟种植植被的生长需求提前调整土壤PH值,将其控制在最佳范围。

3.施工期间的注意事项

3.1重视施工团队项目制管理

在施工期间,通常会多个施工项目同时施工,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交叉施工情况。这要求施工单位有要明晰的项目制管理,在统一领导下合理协调各项目组的施工。同时,为确保施工质量,应建立项目组负责制,即各项目组应对自己所施工项目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握,严格按照项目施工要求和国家硬性规定施工,形成项目组内部监督管理体制。同时,整个施工单位应成立专门的质量监督小组,对各项目组施工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确保项目施工的安全性和施工进度。

3.2重视原有植被的保持

前文在选择苗木的时候也有提到,应尽量采用就近原则,除此以外还应重视绿化地原有植被的保持。不论怎样小心的移植,总会对植被造成或多或少的伤害,移植的成活率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如果能采用原有植被,经过简单修改或改造进行设计施工的,应尽量采用原有植被。同时,原有植被也比较符合当地自然景观,更能给人以接近大自然的感觉,减少绿化工程与当地自然景观的冲突。要采用原有树种进行设计施工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原有树种的保护,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围挡,防止人为或施工器械对其造成损伤。

3.3重视苗木运输过程的保护

对于采用移植的苗木,应特别注意苗木在运输过程中的保护。首先,苗木离开原有的生长环境,在挖掘过程中根系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在运输过程中极出来失水严重的情况,因此应特别加以保护。可以采用覆盖减少水分蒸腾,在夏季还应注喷洒凉水以补充水分;尽量避免白天运输,一来交通拥堵,二来蒸发量较大,应尽量夜间运输,减少水分流失并且缩短运输时间。其次,大型树种的移植,应提前进行必要的修减,运输过程中注意保护树根和树枝,特别注意水分的补给。

3.4注意种植位置确定,实行定点放线处理

园林绿化工程要求种植位置准确,因此要种植中应通过定点放线确定种植位置。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在准确位置进行明显标记,在种植穴的中心点标记,种植槽标明边线。在种植过程中,也应严格按照标记进行,避免因施工偏差影响绿化工程美观性。但在特别情况下也应灵活处理,如果规划位置恰好有灯柱或者其它公共设施,应与其保持一定距离,通常为2m比较合适。在定点放线过程中,还应考虑到地下管道、消防栓等因素,适时对施工位置进行合理调整。总的来说,定点放线应在设计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兼顾工程的安全性和美观性。

3.5严格按照植株生长规律种植

要保证植株的成活率,不仅仅要选取合适的植株,保证合适的土壤环境,在种植入土的过程中,也应符合其生长规律。在种植前应对其根系树冠进行修剪,保证其树势的平衡,保持其地下根系部分和地上枝干部分的生理代谢的平衡。在种植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反季节种植,减少植被生长过程中的不适宜因素。如因工程需要,必须进行反季节种植的情况下,应保证空气、土壤、水分多方面因素的和谐,选择合适的天气条件进行种植。应避免在太热或太冷的天气种植。夏天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不仅要给它进行遮阳棚的搭建,还要定时定期的给树冠进行浇水;冬季则应利用保温性的材料包裹树干,提供最佳的生长温度。

4.结语

园林绿化工程实质上是一种艺术的创作,在施工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其艺术性,将设计艺术理念通过施工展现出来。对园林绿化进行施工,要求施工单位从前期准备到后期养护都有完整的制度。随着园林绿化工程的不断发展,应不断汲取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促进施工手段和技术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袁玲玲.浅析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要点,华章,2013.

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解决措施

引言:从近几年的发展实际来看,我国的建筑行业取得了相应的发展,但是就目前而言建筑业在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应该受到建筑企业的重视。为了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需要我国建筑行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完善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对于建筑企业单位存在的项目管理问题,需要各个单位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保证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从而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程的管理效率、保障工程的质量安全。

一、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对我国的建筑行业而言也是一大挑战。如何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应该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企业各部门进行有效的管理。在管理的过程汇中应该加强对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重视,只有不断提高企业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才能有效保证建筑行业的综合实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建筑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是否有所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科学化管理,不仅可以保证工程施工的有序进行,而且可以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使工程施工设备、材料、人员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企业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企业在建筑工程市场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工程施工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工程施工过程中事故隐患的发生。

二、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施工准备阶段的相应措施与方法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体制要逐渐完善。健全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体制是工程质量达到预期要求的有力保障。因此,对于工程建设的相关技术法规和标准要严格的贯彻执行。此外,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人员也要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其对技术设备的操作能力。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违反技术规范操作的行为要及时加以制止,并积极改正,企业单位还要设立奖惩制度,该奖励时要充分的奖励,该处罚时也绝不能姑息,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工程施工的最佳预期效果。

2、建筑工程施工的图纸要进行认真会审。在工程施工技术项目的管理当中最重要的是了解施工项目的设计意图以及工程施工的质量。那么建筑企业单位应该在中标之后就做好施工前的准备,那么设计好的工程图纸要多个部门多个单位一起进行认真的会审。根据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能够保证工程质量为依据,对实现设计好的图纸的不妥当之处进行修改与更正。相关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要掌握和了解,在施工前要按照图纸上的说明检查施工的相关材料是否准备齐全。

3、责任要明确,落到实处。在具体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具体负责的相关技术人员要确保施工质量,并且对施工现场出现的种种技术问题及时有效的解决,并且要复核提前测量的计算数据,以免发生失误。工程施工的技术人员要身体力行的参与到施工工作当中,发挥自己的真正作用。总之,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当负责解决以及参与到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积极探讨所有技术问题,并对施工质量加以控制。

(二)施工阶段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的措施与方法

1、及时的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技术交底,它对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工程的施工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不管是整个工程过程中的施工还是某一局部的施工,都应该及时有效的进行技术交底,对于隐蔽或是特殊的工程施工也要做好技术交底。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施工项目中,对其的施工管理力度要加强。经过这样层层紧扣的技术交底工作的交接,使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更加了解工程的设计意图和施工质量的要求,这样更加有利于工程施工按期完成并且具备较好的质量。

2、工程质量的管理措施。工程合同文件中对施工质量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所以工程的项目质量目标要以合同条款的规定为准则。建筑工程的项目质量包括施工工艺、建筑材料、维护保养等方面。施工过程中用到的新工艺、新技术,如果遇到了技术难题需要组建一个技术攻关团队,以确保工程的完成质量。与此同时,还要及时处理因管理失误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

3、工程进度与成本的管理办法。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既要全面的实施又要按照施工前制定好的规范要求,与此同时,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应该及时检查施工材料、装备、施工能力等情况,根据项目实际的进展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并对后续工作的进度加以安排。

三、如何做好竣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随之工程渐渐接近尾声,这就需要运用科学的检测手段对已经完成的工程进行认真的测定,做到对各个项目的严格把关。在测定完之后需要把检测的结果与之前的标准进行比较,查看工程是否符合项目施工的标准。如果符合预定目标,工程就顺利通过;如果不符合,就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整改,直至符合标准为止。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在整个建筑工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阶段来看,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不断进行改革,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建筑行业与世界建筑行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但是随着带来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那么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应该不断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综合实力。同时还需要不断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降低工程的生产成本,确保施工质量安全,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有这样,企业在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四、总结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科学实施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有效控制工程施工过程的各项工艺技术参数,达到质量预控目的,以此降低企业质量通病治理的成本,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6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商管理活动,是一个在遵循效益、规则、权责、人本、系统等理念基础上,通过协调组织内部利益关系和组织外部利益关系,以实现具体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自觉过程。一般来说,在工商管理活动中,效益是管理目标,规则是管理依据,权责是管理手段。工商管理活动中,如果缺乏规则意识和依据,权责就无法落实,人本思想就会落空,管理系统也将出现紊乱,最终还会导致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难以完全实现。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工商管理活动的科学化,必须首先实现工商管理活动的规则化。应该注意的是,在规范工商管理活动的各种规则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显性的和刚性的规则是法律,因此,实现工商管理活动规则化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就是实现工商管理活动的法治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对于各类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经济法律知识的教育,使之能运用经济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工商管理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是实现工商管理活动法治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十分重要环节。正因为如此,目前,国内外高等学校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育中,都趋向于将与工商管理活动有关的法律课程确定为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只是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传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不同国家和地区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法律课程的名称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在英、美等国高校一般称该课程为“商法”,我国香港地区高校则称该课程为“香港商业法”。但是,总的来说,不同国家和地区高校开设的该门课程的课程性质和基本内容大致相同,不存在根本性差别。

 

我国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多设置了经济法这门课程,但是各高校对于该课程的课程性质和基本内容的认识却不尽相同。有的高校认为,该门课程虽然在工商管理类专业开设,但是该门课程的性质是法学类专业的专业课程,所以应当将法学类专业同名课程的基本内容进行移植,才能作为该门课程的基本内容。此外,各高校对于经济法这门课程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认识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有的高校将该课程视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中选修的专业课程,有的高校则将该课程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必修的专业课程。

 

2000年,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结构及主要教学内容改革研宄”课题组,对经济法这门课程的性质,以及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进行了深入研宄,确认经济法这门课程是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目前,虽然对于经济法这门课程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性质和地位的认识已经确定,但是,我国工商管理教育界对于该门课程的课程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宄还是较为薄弱的。其表现:一是对于该门课程的基本内容的研宄还欠深入,二是对于该门课程特有的教学方法的研宄也很不足。这种情况,不仅严重影响了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也制约了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目前较为迫切的任务是,在对该课程基本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宄的基础上,要深化课程基本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我国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宽基础、懂经济、知法律、会管理、善创造、能应变”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目标的实现。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基本内容的改革

 

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与法学类专业经济法学课程,虽然在课程名称上仅有一字之差,但是这两门课程的课程性质和设置目的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在课程性质上属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设置的目的是使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与工商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有关法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工商管理活动中具体问题的能力。后者在课程性质上属于法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设置的目的是使法学专业的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司法实践中各种具体问题的能力。由于经济法课程与经济法学课程的课程性质和设置目的不同,因此这两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基本内容也是不相同的,不能简单地将经济法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基本内容移植于经济法课程之中。当前,有必要以经济法课程自身的课程性质和设置目的为根据,以从事工商管理类专业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原则,在充分考虑法律科学与管理科学、经济科学的关系的基础上,对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基本内容进行改革,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偏离的状况。

 

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经济法基本内容包括部门法意义上的经济法,但远远超出经济法这一部门法的范围。其基本内容涵盖经济法、民法、商法、行政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多个法律部门以及国际民商法等学科领域与工商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体来说,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导论,介绍法理学基本知识、民法基本知识、经济法基本知识。第二,市场主体部分,介绍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企业破产法等具体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第三,市场行为规制部分,介绍合同法、票据法、证券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知识产权法、会计法、审计法等具体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第四,宏观调控部分,介绍财政法、税法、金融法、国有资产管理法、价格法等具体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第五,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分,介绍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等具体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前,我国各高校使用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该门课程教材的名称不统一。有的称为“经济法学”,有的称为“经济法学概论”,没有体现该课程的课程性质和设置目的,也与法学类专业经济法学教材的名称难以区别。二是该课程教材的内容与工商管理类专业其他核心课程的内容缺乏清晰的逻辑联系,仅仅是对与工商管理活动有关的各种法律制度的简单罗列,并且教材中各种具体法律制度的介绍“各自为政”,“深浅不一”。三是该课程教材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并不完全法学的思维逻辑”,而且也未符合工商管理类学科所特有的思维逻辑,教材内容的表述没有考虑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认知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工商管理类学生学习该课程的难度。四是该课程的教材内容的介绍一般都是简单地从概念到概念、从原理到原理的逻辑上的归纳和演绎,缺乏相关法律条文的导入和实际案例的解析。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重新编写该门课程的教材。首先,应当将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经济法课程的教材定名为“经济法律概论”,以体现该课程的课程性质,使之鲜明地区别于法学类专业的“经济法学”教材。其次,要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与工商管理活动相关的法律知识的体系,以使之与工商管理活动相关的各种具体法律知识融为一体,相互支撑,相互衔接。第三,教材的表述应当“深入浅出”,体现工商管理类学科所特有的思维逻辑,符合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认知特征,使工商管理类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第四,该课程的教材还应当将法律条文、法理、实例联接成一个契合体,让学生在了解相关法律条文的基础上,理解相关的理论和知识,并且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必须在原有的课程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长期以来,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运用的是“一言堂”式的传统讲授教学法。近年来,各高校的经济法课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传统讲授教学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扬弃,开始实施案例教学法。但是,目前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地将案例置于讲授的内容中,作为辅助讲授内容之用,并非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没有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因此,要充分吸纳传统讲授教学法、自学指导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合理内核,对传统讨论教学法进行改造和创新,使之成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所特有的教学方法。

篇7

关键词:软件工程;课程群;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0-0005-03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学科的重要学科分支,在本科计算机类各专业中都开设一些软件工程的课程,在研究生教学中,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都设置软件工程的研究方向,开设高一级的软件工程课程。本文中,软件工程课程群是指包括各层次的软件工程类课程。另外,软件工程又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早年在研究生中讲述的内容现在放在本科中讲。因此,这些课程存在定位不明确,课程间内容交叉重复等问题。本文根据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层次对软件工程类课程的教学要求,阐述软件工程课程群的定位、课程设置、主要课程的知识单元和知识点。

1定位

首先分析社会对各层次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软件工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我们认为计算机类本科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工作,他们应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概念、方法、原理,参与和/或从事软件开发的某些活动(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软件工程方向的研究生主要着重研究能力的培养,毕业后主要承担系统分析员和/或系统设计员角色,甚至承担项目经理的角色,他们应掌握软件工程的研究动态,了解软件工程最新的研究成果,具备有关软件的系统分析、构架设计和软件项目管理的知识和能力。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本科生软件工程课程群应以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主线,使学生具备扎实的软件工程基本理论知识、熟练的编程能力、较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生软件工程课程群应以研究课题为主线,使学生掌握软件工程最新的研究动态,对其中若干个研究方向有深入的了解,具备较强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基本的软件项目组

织和管理能力。

2课程设置

软件工程课程群按学生的层次可分为本科生软件工程课程群和研究生软件工程课程群,按课程类别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根据上述定位,本科生软件工程课程群的必修课包括软件工程和软件实践,有些学校在软件工程课中包括足够的实践时间,可将它们合并成一门软件工程课。选修课可根据各校的特点开设不同的课程,如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软件体系结构、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等,也可将研究生的某些课程作为本科高年级学生的选修课。

研究生软件工程课程群的必修课可包括高级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和专题讨论,其中专题讨论没有固定的教材,它以若干专题(如软件复用技术、模型驱动体系结构、软件产品线等)的最新论文为主,以报告和讨论的形式进行。选修课可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选择合适的课程,如需求工程、软件过程、形式方法等。

3教学内容

本节参照国外相关的资料,结合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给出软件工程课程群中各必修课的知识单元。

3.1软件工程(本科生)

本科软件工程课程的内容应覆盖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规范(计算机科学方向)中有关软件工程的主要知识单元,该课程以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主,着重国内比较流行的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方法和常规的软件测试方法。同时对一些较新的软件开发模型、方法和技术(如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模型和方法、敏捷开发方法、CMM&CMMI、Web工程等)做简单的介绍,以便学生今后自学。

3.2软件实践(本科生)

该课程是本科软件工程课程的一门后继实验课,以某种软件开发方法(如面向对象方法)和软件过程(如统一软件过程RUP)为基础,引导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软件项目开发全过程,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实现以及测试等基本步骤。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3.3高级软件工程(研究生)

该课程选择当今软件工程研究的热点课题作为主要内容,其知识单元可包括: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软件产品线、软件体系结构、模型驱动体系结构(MDA)、面向方面程序设计(AOP)、需求工程、面向对象测试技术、逆向工程和再工程、Agent技术、形式方法、高可信软件,开源软件等。值得注意的是,在一门高级软件工程课程中很难详细介绍上述所有的内容,各校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研究方向,选择几个(以3~5个为宜)知识单元作重点介绍,对其他知识单元可只做简单的介绍。

下面给出几个知识单元所包含的知识点。

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CBSE)主要包括:CBSE基本概念,软件构件规格说明,构件模型,基于构件的开发过程,基于构件开发的语义完整性,构件组装和集成,预测系统的可信度,软件产品线体系结构中的构件,商用第三方构件(COTS)及构件获取技术,基于构件的软件体系结构,基于构件软件的测试与质量保证,构件的可变性机制,软件构件库,构件交易,构件描述与检索等。

软件产品线(SPL)主要包括:软件产品线的基本概念,软件产品线的基本活动(核心资产开发,产品开发,管理),领域工程与应用系统工程,SPL经济学,软件产品线实践域,软件产品线实践模式,产品线组装,基于产品线的应用系统开发技术等。

软件体系结构主要包括:软件体系结构的原则和实践,体系结构框架/方法,体系结构模型与MDA,集成框架,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与分析,体系结构风格,软件体系结构文档,软件体系结构评估与确认,面向服务体系结构(SOA),体系结构模式,企业体系结构等。

模型驱动体系结构(MDA)主要包括:MDA基本概念,MDA规格说明,MDA模型(CIM,PIM,PSM),模型转换,模型语言(如可执行的UML,对象约束语言OCL等),元建模,MDA过程,领域建模,系统模型,平台无关建模,平台特定的实现等。

3.4软件项目管理(研究生)

该课程的知识单元包括:综合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敏捷项目管理,外包管理,软技能等。下面给出其中若干个知识单元所包含的知识点。

综合管理:项目,项目范围陈述,项目管理计划(编制过程,内容),项目执行的管理,项目评价,项目的监督和控制,集成的变更控制,实施报告,配置管理,关闭项目。

范围管理:启动过程,项目选择方法,项目合同,范围管理计划(编制过程,范围陈述,范围定义),创建WBS,范围验证过程,范围蔓延,范围变更控制过程,目标管理(MBO),影响曲线。

时间管理:活动定义过程,活动排序过程,图示方法(优先图示方法(PDM),箭头图示方法(ADM),条件图示方法,图形评价和评审技术(GERT), 项目网络图,关键路径方法(CPM),计划评价和评审技术(PERT)等),PERT对CPM的估算,活动资源估算,活动持续时间估算,估算工具,进度表开发过程,进度控制过程,净价值术语和公式。

成本管理:资源计划编制过程,成本估算(术语,过程,COCOMO模型,工具),成本管理计划,成本预算过程,成本基线,项目投资需求,成本控制过程,实施度量,预测完成,净价值术语和公式。

质量管理:质量计划编制过程,质量保证计划,过程改进计划,质量保证过程,质量控制过程,统计质量控制(SQC),质量改进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计划编制,组织计划编制,项目管理中人的因素,责任委派矩阵,获取项目组,员工获取过程,项目管理者的角色和责任,项目组(建造过程),小组动力,管理项目组,角色与责任,领导风格,能力类型,冲突管理,6动机理论,小组性能估算,管理知识员工。

沟通管理:沟通计划编制,沟通管理计划,信息分发,沟通模型,沟通风格,沟通方法,沟通链接规则,沟通障碍,沟通技巧,绩效报告,管理涉众,管理收尾。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计划编制,实用方法,风险标识,风险分析(定性分析,可能性与风险影响,定量分析,灵敏性分析,决策树分析,预期货币价值,概率方法),风险响应(计划编制,工具与技术),可保险风险,风险监督与控制过程,影响曲线。

采购管理:采购计划编制,购买和获取计划,合同计划,成本补偿合同,固定价格合同,工作陈述,申请计划编制过程,请求供方响应,申请过程,供方选择,源选择过程,谈判,合同,合同管理,合同变更控制,合同收尾。

敏捷项目管理:Agile宣言和原则,迭代与演化开发,产品业主,敏捷管理需求,敏捷估算与计划编制,敏捷设计,敏捷文档,敏捷软件构造,敏捷编程,人员管理问题,敏捷质量保证,敏捷项目管理,项目评审,敏捷度量。

外包管理:识别全球业务机遇,组织模型与商业策略,全球项目的特征和挑战,全球项目经理的技能,国际及多种文化的交融,IP保护与其他法律方面,采购道德规范,道德规范法规,试验计划,风险管理,软件过程与实践的改进,建立团队,需求管理及客户/供应商关系,开发方法学,全球软件开发(GSD)与全球软件工程(GSE),沟通、协调和协作,离岸项目的管理,克服距离和时间,文化交叉的处理,全球项目的安全问题,全球项目收尾,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及知识管理。

软技能:领导能力,批判性思考,职业道德规范,自我激励,诚实,小组工作,风险捕获,适应性,人际关系,工作压力承受、压力管理,创造性,影响力,研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组织能力,多文化处理能力,学习能力,时间管理,口头沟通,文字沟通,细心周到。

4小结

本文介绍了软件工程课程群的设计,在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各校的特点,对上述课程设置、知识单元、知识点进行裁剪。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各课程的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为软件工程课程群建设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规范[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

作者简介

钱乐秋(1942-),男,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

篇8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单位;会计制度实施问题;对策

1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单位会计制度实施现状

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单位(以下简称基层建管单位)的性质大多属于公益类事业单位,部门日常会计核算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但是现实工作中大多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会计核算按照要求必须执行国有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根据调研结果显示,一些基层建管单位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进行会计核算时,在会计制度执行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水利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主体不明确;相关人员财务法律意识淡薄,国有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贯彻落实不到位;财务管理工作薄弱,内控制度缺失。此外,现行会计制度本身存在局限性,有关内容与实际工作相脱节。因此,急需研究对策,完善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其能够成为基层建管单位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

2基层建管单位会计制度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项目会计核算主体责任不明确。财政部《关于解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执行中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建﹝2003﹞724号)第四条规定:“每个基本建设项目都必须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同一个建设项目,不论其建设资金来源性质,原则上必须在同一账户核算和管理[1]。”基建项目在实施中存在会计核算主体不明确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同一个建设项目存在多单位、多账户核算的情况,通常存在以下几种情形:(1)基层建管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为项目会计核算主体,但没按照规定开立银行账户、也没有按规定单独建账核算。(2)上级主管部门和基层建管单位分别为工程建设项目的核算主体,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水利工程项目已开工建设,基层建管单位在成立后由于开立银行账户不及时所致。(3)水利工程项目会计核算主体除主管部门、基层建管单位核算外,还存在(项目建设管理费)由第三方核算的情形,这种情况反映出基层建管单位财务管理意识的薄弱、相关人员法律意识的淡薄和主管部门对其监管不及时、不到位。同一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资金存在多个会计主体核算管理。由于每个核算单位管理方式、核算方法不一致等因素,导致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资金在建期间日常管理难度加大。工程建设施工中遇事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度和及时办理财务竣工决算,带来项目完工后固定资产长时间难以入账等各种问题。2.2会计制度贯彻执行不到位。一些基层建管单位财务人员面对水利基本建设工程项目进行会计核算时,在执行会计制度方面,存在着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完全不执行国有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工程项目资金均按照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进行账务核算,水利基建工程投资项目不按要求上报年度投资决算报表,已完工项目不及时办理财务竣工决算;二是对国有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执行不到位,在基建会计科目设置、账务处理方法等方面和制度要求相差甚远,会计核算中存在事业科目和基建科目混用现象,比如:基本建设项目利息收入在进行账务处理时计入“其他收入”科目,不符合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第十二条“建设项目在建设期间的存款利息收入计入待摊投资,冲减工程成本”的规定[2]。2.3财务管理工作薄弱、内控制度缺失。基层建管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薄弱首先体现在会计机构、财务人员设置不合理方面。由于一些基层建管单位是临时组建的管理机构,又因为人员编制等原因,在组建时没有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和财务人员来管理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的核算,大部分是由主管部门财务人员来临时兼任水利工程项目财务工作。由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与基本建设财务制度规定的核算方法不同、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同,不利于基本建设会计制度的贯彻和执行,难以保证顺利、有效地开展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基层建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普遍缺失、财务制度不健全。由于基层单位普遍缺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对于国家已经实施的与水利基本建设相关的财务法律制度、法规,基层建管单位不能及时组织人员来制定、补充和完善本单位相关的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在没有健全完善的制度约束下,基层建管单位财务管理方面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问题,主要表现在决策、议事缺乏制衡机制;资产控制管理薄弱;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资金收支缺少有效管控,比如:工程价款结算审批程序不符合规定、缺少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不符合财政部、水利部《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财基字﹝1999﹞139号)第二十二条(二)“建设单位的财会部门支付水利基本建设资金时,必须符合经办人审查无误后,应送建设单位有关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的规定[3];另外,还存在人员岗位设置不够合理、预算控制缺乏约束力等问题。2.4会计制度本身存在局限性。目前,基层建管单位从事会计核算主要依据财政部实施《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之后的一系列与水利基本建设相关的规定、办法,比如:《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补充规定》《水利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投资节(结)余管理的通知》等。近年来随着我国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以及财政投资项目的预、结算评审制度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陆续实施,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相关内容已滞后于基层建管单位会计工作的实践,表现在:(1)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变了原有的支付方式;建设资金收付由原来通过单位账户改为国库集中收付,作为项目临时机构的基层建管单位在开立单位账户时会受到阻碍。(2)工程概预算中独立费用部分建设管理费有关内容的支出标准在制度中没有明确标准,增加了财务人员的会计核算难度,如:施工现场津贴、临时人员工资等。(3)在核算有关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用时,资金结算应遵循的原则、资金支付需补偿方提供的原始凭证种类在现行会计制度中都没有明确的规定,造成现实工作中会计核算不规范现象。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有关内容与实际工作相脱节问题。

3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

3.1明确水利基建项目会计核算的主体。对于基层建管单位而言,它既是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法人单位,也是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资金核算的主体单位。明确这一点,是基层建管单位组织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范资金核算的前提,每一个基层建管单位必须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在机构成立后及时开立银行账户,对于每一个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都要按制度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真实、准确地反映水利工程项目在整个建设期内的成本和财务状况。在此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基层建管单位的主管部门在建管单位成立之后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尽快落实基层建管单位开立银行账户事宜,监督并指导基层建管单位及时建立起单位内部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组织财务人员按照规定的会计制度进行账簿设置、会计核算工作。3.2提升相关人员财务法律意识,严肃会计制度实施。对基层建管单位相关人员存在的财务法律意识淡薄,工作中不按照法律规定执行会计制度的现状,其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法制宣传、反面教材等教育手段来提升基层建管单位管理层和财务人员法制观念,促进基层建管单位相关人员能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促进财务人员在工作中自觉遵守执业道德、履行会计工作职责。主管部门还应当加大对基层建管单位财务人员日常业务培训,特别要加强与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相关专业业务学习,比如聘请专家来讲授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概预算知识、日常组织施工管理、合同管理及工程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等知识,以此促进财务人员知识更新,促进其专业化水准和执业能力水平的提高。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根据职业判断,对每一个水利建设项目做到及时、准确地运用相应的会计制度进行资金核算和账务处理,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政府各级主管部门应强化对基层建管单位工作上的指导和监督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职能,对在建项目可以加大事前、事中审计和稽查力度,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为严肃会计制度实施保驾护航。3.3加强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建设。基层建管单位应加强会计机构和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合理设置会计机构并配备专业会计人员,确保工作中能够正确履行基本建设财务制度和相关法律、规章,以保证建管单位能够顺利、有效地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基层建管单位应按国家近期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对本单位现行基本建设财务制度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增补和完善,将建立健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纳入单位重点工作范畴,逐步建立起适应、满足本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需要的制度体系,使水利建设资金的使用在各环节都有据可依。同时,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强化依法理财观念,防范基层建管单位在水利基本建设管理领域里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3.4完善现行会计制度,使其符合当前会计工作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也要进行不断的补充完善,以适应当前基本建设管理需要。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当前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按程序进一步补充、完善会计制度内容,规范会计行为,使其能够成为基层建管单位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

4结语

基层建管单位应提高财务法制观念并能自觉、严格地履行会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建设。同时,促使相关部门按照程序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规范会计行为,使其符合当前基层建管单位会计工作实践并具有可操作性。各级主管部门也应加大对基层建管单位财务工作指导、监督的力度。通过研究希望能促进水利建管单位财务人员专业水准和执业能力水平的提高;使国家和地方水利基本建设资金能够在良性环境下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促进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尚晓华 单位:哈尔滨市磨盘山水库管理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财政部关于解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执行中有关问题的通知[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