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健康养身知识8篇

时间:2023-08-03 09:20:02

健康养身知识

健康养身知识篇1

[关键词] 民众;健康素养;危害分析;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2(a)-0156-0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贫富分化的加剧,公众的身心疾病日益增多,对健康的需求也日益增强。“张悟本事件”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对健康需求的旺盛程度。当公众的健康需求得不到满足时,由于他们健康素养较低,极其容易被“江湖骗子”所蒙蔽。为此,提高公众健康素养,不仅是个人健康问题,更是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社会问题。

1 健康素养概念的提出

关于“健康素养”概念,文献可追溯到1974年,其内涵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而不断丰富。美国医学会(AMA)把健康素养定义为“在医疗环境下执行基本的阅读和计数等相互影响的一系列能力”[1];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提出的健康素养概念是 “个体获得、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或服务并做出正确的健康相关的决策的能力”[2];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素养代表着认知和社会技能,这些技能决定了个体具有动机和能力去获得、理解和利用信息,并通过这些途径能够促进和维持健康”[3];2008年1月,我国卫生部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从改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普及公众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促进国人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的角度对健康素养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成为世界上第1份界定公民健康素养的政府文件。综合以上定义,可以认为:健康素养内涵应具4个层次:一是具有健康意识;二是具备健康基本知识;三是具有一种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四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提高自身健康水平的目的。

2 低健康素养的表现与危害

2.1 低健康素养的表现

目前公布的我国首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显示,城乡民众健康素养水平普遍偏低,每100人中不到7人具备健康素养[1]。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健康意识较薄弱,对于身体发出的警告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确保自身健康得到保障。二是对于健康的认知存在缺陷且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知晓率偏低,仍旧认为“无病即健康”。三是健康素养低的人群容易养成较为消极的健康行为,例如吸烟、饮酒、滥用抗生素、久坐不起的生活方式。尽管不少公众知道要运动,要限盐、限油,却对具体的做法认识不清或者懒得去做。四是有些人一旦出现健康状况,或者是“病急乱投医”;或者是任其发展,比如,人们在对待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采取的处理方式问题时,有24.30%的人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这都归因于公众健康认知能力与医疗信息采集能力欠缺。

2.2 低健康素养的危害

2.2.1 低健康素养可导致民众对自身健康的管理失败 根据Sudore等在1999~2004年间,对2 000多位使用英语的老年人进行研究发现,那些低健康素养的老年人比具有健康素养的老年人有较高的死亡率(19.7% vs 10.6%)[3]。在美国,低素养人群仅有一半的人了解低血糖的症状,而且他们很少知道血压可以通过控制自身体重来降低,而且低健康素养的老年人要比高健康素养的老年人卧床久坐的可能性更高。在我国每年32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这个数字相当于全世界的1/6。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一类病是完全可防可控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很多患者健康素养水平较低,缺乏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低健康素养的公众,不仅造成自身健康的管理失败,给自己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而且还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研究表明低健康素养的人群与普通人群相比住院和使用急救服务的比率要更高一些。

2.2.2 低健康素养妨碍医患沟通,导致医患矛盾加剧 2007年,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占84.7%的民众对医学与健康信息最感兴趣[3],但是大多数公众承认他们缺乏必要的医学与健康知识。由于医患双方知识信息上的不对称,医患之间不能有效的沟通,在对疾病诊治的认知水平和决策能力上通常会以医方为强势或主动方,患者对自己的权利义务不能充分了解,从而造成医患关系紧张。更为严重的是,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处于劣势的患者,由于缺乏足够的健康素养,不能正确判断产生纠纷原因,寻求恰当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即采取过激的行为,使医患矛盾上升为医患冲突,甚至导致刑事案件的发生。

2.2.3 低健康素养加重国家卫生资源的浪费,加剧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发展的不平衡性 由于公众普遍缺乏健康素养,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维护自身健康,一旦出现健康问题,只能求助于国家卫生保障体系,造成各国卫生医疗费用急剧澎涨。研究显示,1998年美国的医疗系统对低健康素养人群的额外支出高达730亿美元[4]。2003年,我国第3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存在着就医方式、选择医院、用药等不合理的行为,人们无论生什么病,都选择“最好的”医院、医生,“最贵的”药,而非“最合适”治疗方式[4],这不仅会增加治疗的费用,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而且加剧城乡之间、大小医院之间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平衡性。总之,健康素养对公众的健康结局、医疗支出及国家的卫生资源分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2.4 低健康素养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引发群体性社会事件 低健康素养还会造成社会危害。如,非典时期我国出现了大规范的抢购板蓝根事件。再如,日本地震导致核泄漏后,一时间美国碘化钾被抢购一空,中国更是上演了轰轰烈烈的“抢盐”闹剧。一些城市的超市、商场、商店的食盐被抢购一空,部分地区还出现了海带、海藻、海鲜等富含碘元素的产品脱销的情况,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不法商贩囤货居奇、哄抬价格的现象,每包1.3元的食盐卖到5元至10元不等[4]。这些群体性社会事件如果处理不当,极易诱发群体性社会冲突,危害社会安全。

3 健康素养养成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思考

3.1 文化程度与健康素养

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表明,文化程度是影响健康素养的一个重要因素[5],低文化程度的个体往往具有较低健康素养。在医疗环境中,患者低文化程度会妨碍与医生的交流,从而影响医生的诊断;文化程度还会影响个体获取关于自身健康相关的权利和护理方面的关键信息,如低文化程度的慢性病患者不能很好理解关于自己所患疾病治疗和管理的基本信息。反之,文化程度高的人在对治疗方案准确的理解、按照规定服药的信念、对疾病较少的恐慌、阅读瓶子上标签的能力和对医嘱的理解上均优于低文化程度的个体,从而可能更易于采取主动寻求健康知识的行为。但是,这并不表明具有高文化程度的个体就一定具有较高的健康素养[5-8]。显然,文化程度与健康素养的养成呈正相关,但并不具有可逆性。为此,我们应将公众文化程度的提高与个体健康素养养成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系统的、渐进的学校健康课程体系;同时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通过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医患教育和大众媒体传播等措施,提高公众的健康认知能力,促使公众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3.2 政府行为与健康素养

随着科学发展,人类对人体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健康知识也就越来越专业化,加之,国家卫生保健系统的复杂性,使公众提高健康素养难度不断增加,政府有责任担负起开展公众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健康素养的职责。从另一角度说,就是政府行为是影响公众健康素养高低的另一重要因素,公众低健康素养,不再单纯是个人的不足,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9-13]。

为此,首先,政府应鼓励卫生医疗机构与卫生教育机构等利益相关者将健康素养教育纳入日常工作中,开展健康咨询、行为指导、健康管理、健康传播和健康教育工作,切实发挥健康教育的作用;其次,政府应把健康素养普及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机制,确保政策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再次,各级政府要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机构和工作网络,提供规范优质服务,促进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确保全民健康素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最后,针对一些“群体性社会事件”,政府在进行应对性处置的同时,应借机开展相关性健康普及活动,将危机转化为全民普及卫生健康知识的大好时机,例如,针对突如其来的“抢盐风”,政府不仅保证食盐供应,稳定市场,抑制公众恐慌心理;而且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健康知识普及活动。

3.3 社会文化与健康素养

前一阶段,网络上有个“段子”流传很广,说是奥巴马访华时将中国文化总结为吃文化。比如谋生叫糊口,岗位叫饭碗,受雇叫混饭,花积蓄叫吃老本等等。尽管“段子”借奥巴马之口博人一笑,却从另一个偏面反映了“吃”在中国社会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于是,“神医”的一句“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时间蛊惑了大众,人们怀着美好而简单的愿望,希望就着饭菜就把病防了、身也健了。这两个事例用事实证明了:一是公众的健康素养亟待提高;二是“社会文化”是传承与传播健康素养的重要载体。国内外学者也从不同视角论证了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类健康具有泛影响性、累积性、交互作用等特征。

如何充分运用“社会文化”这个载体去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呢?一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良好的舆论环境是公众不断增强健康素养助推器[14]。应发挥传媒的宣传效果,借助大众传媒的影响力,开展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活动,使公众在轻松愉快的形式中不知不觉地得到健康知识的灌输。二要倡导一种“让健康走进生活”的新理念。让健康知识走进公众生活,让公众增强健康意识,使公众成为传播健康知识的主体,让健康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参考文献]

[1] 孙浩林,傅华.健康素养研究进展[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0,5(3):225-229.

[2] 高浩宇,王刚,袁媛媛.健康素养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8):616-618.

[3] 邹思梅,方小衡,林德南,等.健康素养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7):537-545.

[4] 刘小娜,常春,孙昕霙.健康素养全球研究概况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展望[J].中国健康教育,2012,28(2):150-153.

[5] 邱心镜.卫生部公布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J].社会与医学,2010,(1):91.

[6] 徐玉洁,周芬,谢红莉.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11):1-3.

[7] 孔燕,沈菲飞.健康素养内涵探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3):17-20.

[8]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普研究所.2007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主要结果[R].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

[9] 郭欣,王克安.健康素养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8):590-593.

[10]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102,115, 179,181.

[11] 李林,余丰慧.“抢盐风”拷问民众科学素养[J].今日南国,2011,8:13.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R].2009.

[13] 孙琦,陈俊国.健康素养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2):316-317.

健康养身知识篇2

一、教师健康素养的内涵

关于健康的内涵,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可世界卫生组织于1948年在其中提出的,“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的三维健康观,将健康的概念划分为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1]。

素养是个人为解决在社会中遇到的问题所具备的一种处理信息的技能,一种识别不同文化、环境和语言的能力。约瑟芬(Josephine)认为,素养是多维的,有素养的人不仅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而且具备各种适应社会的能力[2]。

关于健康素养的概念,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认为,健康素养是个体获得、理解和处理基本健康信息,并作出有关健康的正确决策的能力。

弗雷德(Fred)认为,教师健康素养不仅指教师获取、解释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的能力,而且指教师能够利用这些信息和服务来提升学生学习健康的理念和技能的水平[3]。

国内学者江洁将健康素养划分为健康知识、健康理念、健康技能与健康行为四大维度。我国在200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中将健康素养分为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三大类。

笔者认为,教师作为一般公民,首先需要具备维持和促进自身健康的基本素养。同时从教书育人的职业性质考虑,教师还必须具备通过教育手段来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能力。教师健康素养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方面:基本健康素养和教师健康教育素养。同时,依据“知信行”理论(“知”,即知识和学习,“知”是基础;“信”,即信念和态度,“信”是动力;“行”,包括促进健康的行为、消除危害健康的行为等行为改变的过程,“行”是目标),健康素养的内涵包括三大维度:健康理念、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见图1)。

基本健康理念主要包括教师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对健康状态的理解等;健康教育理念主要包括教师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意识、职责等。

基本健康知识主要指教师作为一般公民,在现代生活中应当了解和能够掌握的大众健康知识或生活健康知识;而健康教育知识主要是教师在工作中需要掌握的、与健康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有关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等。

基本健康行为是指个体为维持健康或促进健康而采取的平衡膳食、运动锻炼、预防疾病等行动;健康教育行为主要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方法、手段、技能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

二、教师健康素养的价值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健康素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健康与学生的健康息息相关,教师心理是否健康、是否患有传染病、是否具备完成各种职能的健康体质至关重要[4]。

近年来,各地中小学教师的体检结果显示,许多教师都处于亚健康状态,教师患职业病的人数越来越多。由于压力、社会适应等问题,许多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下降,心理健康问题严重。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人格特点和心理健康水平甚至比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更为重要[5]。笔者认为,提升教师的健康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中亟须关注的问题。

1996年美国健康教育协会制定了一份关于健康教育的教师专业能力准则,这些准则可以看作是教师健康素养的衡量标准。许多健康教育专业组织认为,美国所有的中小学教师都必须具备这些健康素养:第一,开设国家健康教育标准规定的课程;第二,拥有有关社区健康,消费者健康,环境健康,家庭生活,心理和情绪健康,伤害预防与安全,营养,个人健康,疾病预防与控制以及酒精、烟草与药物预防的知识;第三,把学校健康教育看作是学校综合健康规划的一部分;第四,在课程教学中整合健康理念;第五,运用健康教育方法时考虑到儿童的发展阶段;第六,具备有效地指导学生作出健康行为选择的技能;第七,收集和评估健康指导资源;第八,通过与家庭、社区的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第九,知道文化背景和个性差异对选择健康行为的影响;第十,与学校和社区的学科团队共同研究健康问题和相关政策。

2000年美国全国教师教育评估委员会(NCATE)在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中规定,准教师应该能够知道、理解和应用有关健康教育的重要理念,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对健康技能的掌握。

我国于2011年12月《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征求意见稿,对教师应具备的健康素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如《小学教师标准》,首先,其在“专业理念与师德”部分要求教师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将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

其次,在“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方面要求教师尊重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小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最后,在“专业知识”方面要求教师了解不同年龄和有特殊需要的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保护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与方法;了解对小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了解小学生安全防护的知识,掌握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的预防与应对方法,等等。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中小学各年级的所有学科教师必须在职前培养时就接受最基本的健康教育知识和教学法的培训。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等师范院校意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纷纷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如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的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中,有关健康教育的课程很多,如健康教育学、预防艾滋病与性健康教育、环境与健康、应用营养学、运动与瘦身、医学发展与人类健康、中医药健康与养生等。从教育部《教师专业标准》和近几年高等师范院校不断增开有关健康教育选修课程的情况看,今后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健康素养水平必定会有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健,马军,王翔.健康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2]Josephine,M. Mancuso.Health Literacy: A Concept/Dimensional Analysis [J].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 2008, 10 (3):248-255.

[3]Fred L. Peterson, Randy J. Cooper, Justin, M. Laird. Enhancing Teacher Health Literacy in School Health Promotion: A Vision for the New Millennium [J].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2001,71(4):138-144.

[4]郑文芳,杨漫欣.教师的健康行为与促进教师健康[J].中国健康教育,2003,11(11):836.

健康养身知识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 营养健康 影响

高中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学科知识的繁多深入,时间紧迫,使得很多的学生在饮食方面疏忽,不注重饮食的健康、卫生以及饮食的结构,只要吃饱了就好,至于吃的好不好、科学不科学、健康不健康等没有人去注重。这给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埋下了不可预知的隐患,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故此,本文针对高中生营养健康观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营养健康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旨在引起学生增强身体健康的意识,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高中生营养健康观念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很多的高中生由于学习任务重,课程紧,时间短就通常将早饭省略不吃,或者随便在路上买点吃,边走边吃的习惯在高中生中习以为常。在气候温暖的季节勉强可以,但是在严寒的冬季这种饮食习惯不仅会使学生容易受凉而引发病痛,而且还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给学生的身体埋下隐患的种子。

(二)饮食结构严重不合理

高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喜好,对于饮食的好恶具有强烈的感性认识,对于自己喜欢的则是暴饮暴食,对于讨厌的则是弃之一旁,从没有从饮食的营养结构方面来考虑自己的喜好。有的学生通常是早饭和午饭就随便凑合了,或者是在学校的食堂自行解决,往往也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挑选,没有营养均衡的概念和意识,不利于身体成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

(三)学生营养健康方面的知识严重匮乏

很多的高中生多数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食物方面的营养结构知识甚少,没有多少营养健康方面的基础知识,而且学校也没有相关的营养健康方面的课程,使得学生营养健康意识比较薄弱,不利于学生养成合理膳食的饮食习惯。

二、高中生物教学对学生营养健康观念影响的途径

(一)生物教学内容与营养健康理念相结合对学生产生影响

为了增强学生营养健康观念的意识,教师通过借助生物学科对学生进行干涉,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注重自身饮食健康,这就要求教师利用生物课程中有关营养健康方面的知识向学生传递合理膳食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例如,教师讲授《细胞的呼吸》这部分知识时,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体需要有氧呼吸来促进身体的健康,增强体质,通过身体的锻炼就能促进有氧呼吸,有益于身体健康。学生就会据此有意识的进行锻炼,如,跑步、快速竞走等方式增强有氧呼吸,排除身体内的有害气体。同时学生坚持身体锻炼的习惯要持之以恒,保持下去不能中断,否则不能达到增强体质健康的目的。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加强学生营养健康理念的渗透

生物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营养健康有关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对营养健康方面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树立养成健康饮食,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例如,教师在教授《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很多有关转基因食品的视频,如转基因的大米、玉米、大豆等,详细讲述了转基因食品对改善人体基因结构的影响,目前有很多的转基因食品的特性都是不稳定的,人们在选择食用时要慎重考虑。另外,反季节的水果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而且价格也高,但是学了这部分内容,我们了解到最好吃当季的水果才是最安全的,告诫人们不要盲目消费。

(三)开展生物教学实践增强学生营养健康观念的意识

现在的高中生由于接触的信息多,而且伴随各种电子产品成长,接受来自多方面的信息,干扰了学生对信息的分辨能力,一般的说服教育已经不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或者亲眼看到才能对学生有所触动,让学生自主的对营养健康重视起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去养老院看望并帮助老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学生在养老院看到很多患有各种病痛的老人,便会处于好奇进行病情的询问,有的是患有糖尿病、低血糖、高血压等,这些都是由于年轻的时候不注意饮食健康和饮食卫生而日积月累严重的,甚至有的患有艾滋病、癌症等不治之症,学生们亲眼目睹患者的病痛,给了他们很大的触动,注重身体营养健康和饮食安全的意识便深入了每一位学生的心中,这比教师和家长的说教要有效的多。

(四)通过社会案例分析启发学生增强自我营养健康保护意识

目前干扰我们日常生活的最大因素便是雾霾带给我们的伤痛,呼吸道疾病、咳嗽、肺部相关的疾病时刻困扰着我们,这是我们环境污染给予我们的馈赠。雾霾严重的地方有很多的学校都听课了,严重影响的了人们的生活,因此增强自我健康保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生物的知识,我们知道衡量空气质量指标的PM2.5,当其数值很高时我们出行就要带上防雾霾的口罩,在重度污染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外出的机会,以便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三、结束语

总之,营养健康教育是一个从传统知识到改变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的系统过程,需要学生、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除了以上生物教学中实施的具体措施,还要通过家庭教育、社会舆论的营造、媒体的宣传等方面来共同营造养增强营养健康意识的氛围,以便为国家培养具有健康体魄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戚亚平,杨三仁等.高中生物教学对学生营养健康观念的影响.专题研讨[J].2009,(6):193-194.

健康养身知识篇4

【关键词】健康教育;老年疗养员;难点;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健康的意识在不断增强。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的范畴也在拓宽,“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意识也在不断的完善。疗养员的健康教育是疗养院开展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疗养院护士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过程,使疗养员了解和增进健康知识。在开展整体护理的过程中,始终把为疗养员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知识,引导疗养员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及预防疾病、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作为护士的重要职责,但在对疗养员进行健康教育时,往往因疗养员不理解、不按教育内容做,或因护理人员保健知识缺乏,教育力度不够而导致健康教育效果不理想,现将老年疗养员健康教育中的难点及对策总结如下。

1开展老年疗养员健康教育的难点

1.1护士对开展健康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护士观念陈旧,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理解不深,认为开展健康教育可有可无,甚至没有必要。尤其是近几年来,部分护理人员的价值观念的改变,对护理事业不安心,要求转业、改行的年轻护士有所增加。

1.2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有不同程度的缺乏 知识面窄,求学精神不足,安于现状,有些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要领理解不深,认为健康教育即是卫生宣教,事实上,卫生宣教只是从主观愿望上增强人们的卫生意识,而健康教育还应包括指导、示范、协助等。

1.3疗养院对外开放增加床位后带来护理工作量的增长在疗养院的医疗指标中,收治军地疗养员疗养人数的多少以及对外有偿服务量是反映疗养院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综合指标之一。疗养院改革取得的成效突出表现在以军地疗养员和对外有偿服务为主的医疗效率指标的变化和医疗工作量的增长。在医疗工作量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护理工作量增长,护理人力资源相对不足。

1.4涉及病种多、教育范畴广老年疗养员多为慢性病,涉及的病种较多,且常集多种疾病于一身,而疗养院的分科又是按级别区分,并非按病种。因此,在为他们进行健康指导时,往往涉及多系统、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增加了健康教育的难度,也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5疗养员对健康教育的态度和接受能力不同来我院疗养的疗养员多为军内离、退休老干部,存在着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甚至地方方言等多方面的差异,接受健康教育的意愿和接受教育的能力不尽相同,给健康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6疗养时间短暂,外游次数多来我院疗养的老干部来自全国各地,疗养时间多为半个月至一个月,疗养周期短,且院里经常组织每批老干部外游,更加减少了留住科里的时间,给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评价带来了困难。

1.7健康教育形式单一在以往的疗养护理工作中,采取的是普遍教育,多限于听讲课或看录像、出板报的形式,教育内容陈式化,缺少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手段,未能针对每个人作出正确的教育需求评估,教育对象缺乏接受健康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实效性。

2对策

2.1转变观念,强化培训观念的转变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关键。可采取有系统分层次地进行现代化护理理论知识的培训,“走出去,请进来”、短期培训、运用定期考核等多种形式与方法,促使护士的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尽快适应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

2.2加强学习,提高护士整体素质通过组织多系统、多学科的专业学习和业余自学的方式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水平,加深对整体护理内涵的理解和认识[1]。

2.3应用整体护理观指导健康教育教育程序应由五个步骤组成,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针对疗养员的学习需要来制订计划实施宣教。最后以疗养员的行为和态度的改变来评价教育效果。健康教育的全部内容都将在健康教育程序中得到贯彻。责任护士根据疗养员入院资料评估,找出疗养员存在的健康问题,有的放矢地针对疗养员个体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和指导。护理部不定期下科室对开展健康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护士长每周抽查一个疗养员健康教育内容是否达到需求,及时总结讲评,以督促护士做好每个疗养员的健康教育工作,从而使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质量控制中。

2.4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口头教育与书面教育相结合。口头教育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进行口头教育时,护士要掌握好交谈的技巧,语言要通俗易懂、形象生动,鼓励疗养员主动提问。同时编制一套包括各系统疾病的健康教育手册和疗养员健康教育指南,手册内容应系统全面,阐述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护理、预防等基础知识,把深奥的医学、护理理论通俗化,配以插图、漫画等,便于疗养员随时了解和学习。

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通过问卷调查,选择疗养员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集体教育的内容,指派专人备课,在集体上课的宣教过程中可配合幻灯、录像等。对个别疗养员关心的特殊健康问题采用个别指导的方法进行教育。

护士教育与疗养员相互教育相结合。疗养员中不乏全国各地的医学专家、教授,或对某种慢性疾病有丰富经验的患者,在疾病治疗及预防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也了解治疗疾病新疗法、新进展,是难得的健康教育人才,组织他们在疗养员中开展健康教育可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医护人员自身理论知识的更新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2]。

2.5调动疗养员的积极性,确保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整体护理模式下新型的护患关系,要求护士与患者应是指导、参与、合作的关系,所以在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时,应让疗养员主动参与,积极进行自我护理。

2.6边实施边评价,不断完善教育计划针对疗养员疗养时间短的特点,健康教育计划采用边实施边评价的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计划。

总之,在实施健康教育中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强化护理人员对疗养员健康教育的意识,采取灵活多变、因人而异的教育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保证健康教育的效果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梁玲.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护士因素调查分析及对策[J]. 护理杂志,2001,18(14):31

健康养身知识篇5

话说如此,但对于很多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健康更让他们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一方面健康频频向人们敲响警钟,一方面人们却又因种种原因透支健康。在健康方面,知与行脱节乃至分离的现象,显得异常的突兀。

2013年,有关部门《2012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结果显示,当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8.8%,比2008年提高2.32个百分点。据此估算,全国15―69岁的人群中,具备健康素养的人数只有大约9100万人。所谓健康素养,当然不仅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更指能够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这表明,对待健康能够知行合一的人并不多。那么,“健康素养”要如何耕耘?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给健康素养下了一个定义,“健康素养代表人的认知和社会技能,这些技能决定了个体具有动机和能力去获得、理解和利用与健康相关的信息并通过这些途径能够促进和维持健康。”健康素养简单来讲是一种能力,为了维护自身的健康能够有意识获取、寻找跟自身健康相关的一些信息。不仅要找到这些信息,而且能够理解这些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来改善自身的修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

一个人的素养高低不取决于知道多少,而是在于你知道信息并能正确理解直至运用。这就意味着能否判别出哪个信息是正确的。比如你有慢性病,发动大家获取很多信息,摆在桌上一看信息之间可能有矛盾,那你怎么判断对错?养生保健方面,饮食、运动、呼吸、心理,各种意见和信息混乱,你又如何鉴别真假?健康素养就是让你能够做出判断,判断出还能进行运用。

健康养身知识篇6

    人类正在步入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21世纪的竞争既是知识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作为优秀的青年群体,祖国未来的希望,其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营养是高素质人才的物质基础,因此大学生具有健康的饮食行为与良好的营养状况,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在1985、1991、1995、2000、2005年的5次全国大规模的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调查中,都把学生营养高中生饮食与营养状况作为重点调研内容。《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调查》表明,近几年来城镇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症逐渐下降。但由于种种原因,如膳食的知识水平、行为态度、生活方式等直接或间接影响营养失衡,即某些学生营养摄入过多或过快,另一些学生营养营养与健康摄入不足或缺失。然而,科学合理的营养,对改善身体营养状况、促进人体的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大学生营养状况营养是维持生命与健康的物质基础。营养与体质状况也是反映一个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国民的身体素质对社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国民营养状况不仅是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样的道理,经济的发展也能促进营养与体质状况的改善。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文化、教育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膳食营养与体质状况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学习任务繁重,他们的营养状况备受社会的关注。近年来,饮食无规律成为形成大学生亚健康现状主要因素之一。 大学生对饮合理膳食 平衡营养食的重要性明显认识不足,而无规律的饮食是造成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日常饮食无规律的学生比例已分别占41.9%。长期无规律的饮食,不仅会引起营养不良,影响睡眠质量,甚至会影响人体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孙建华等在2001年对上海大学生饮食、营养、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中,得出上海大学生的主食量不够,主食中偏米食的人居多,主食缺乏粗粮成分,忽视早餐和不用早餐的情况较严重。挑食、偏食,对某些食物有嗜好者较多。女生的蛋白质摄取量较低,尤其是动物性蛋白的食用量低。2005年辛碧芬对中南大学营养状况调查的结果是:中南大学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9.9%,肥胖率为26.3%,膳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A、B2、C、钙等摄入与标准相当。2005年邓杰对南京高校大学生营养状况调查中显示:营养良食品营养与保健论文好者占36.9%,营养不良者占52.6%,营养过剩者占10.5%。查阅了近几年对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等的问卷调查研究资料。资料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营养知识缺乏,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不良的营养行为,如不吃早餐,常吃零食等。但是这些学生营养态度良好,希望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更多的营养知识,愿意健康而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所以,在大学生中开展积极有效的营养知识教育,定期进行营养知识的专题讲座、出版营养报、开设有关营养知识的选修课等形式,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很有必要。2营养知识、行为态度、饮食习惯现状2.1学生营养状况与学生的营养知识、行为和态度有密切的关系。2.2大学生饮食荤素营养搭配与一天三顿的安排。2.3大学生对基本饮食营养素的态度及行为。3.讨论从全国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调查以及有关学者进行的大学生调查中,都说明大学生对营养知识掌握得很少或漠不关心,没有膳食宝塔注意自己的膳食行为是否会影响自身的健康状况。从而凸显了营养教育的重要性。营养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和鼓励人们树立增进营养的意识、传播一定的营养知识、促使人们自愿地采取有益于营养的饮食方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保护和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4.建议4.1营养是大学生身体发育的先决条件,必须强化科学饮食意识教育,增加科学营养知识,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改善饮食结构,提高学生饮食中的营养水平。4.2高校应努力创造适合学生身心特点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宽松有序的业余生活环境,提高大学生耐受挫折及适应生活的能力,利用体育科学知识及相关科学知识教育,教会学生自我心理调节和心理放松的方法。4.3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健康与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杜绝不良嗜食品营养与检测论文好,学会自我医务监督检查手段,建立良好的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习惯。4.4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健康意识为目标,开设一些有关体育文化、体育锻炼与健康的专题讲座,进行体育知识、饮食营养与健康教育的培训,增设大学生开展健康体育的专业指导教师。

健康养身知识篇7

一、加强体育与健康理论教育

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学习,充分利用室内理论课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使学生对终身体育与健康的目的、意义、作用和功能有全面的理解,增强学生体育与健康锻炼的自觉性,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要用终身体育与健康观培养学生的自我体育与健康意识。另外充分发挥体育媒体的宣传作用,通过定期举办体育与健康知识专题讲座、组织体育与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不断增长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并开阔眼界,增强学生的自我体育与健康意识。

二、采用多种有效方法教学

教师应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兴趣、爱好并形成习惯。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要采用传统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法相结合。为了更好地实施终身体育与健康的观念,可以实行“开放型”教学。“开放型”教学在实践中要求教师放手、放开、放宽、放活;在思想上要求教师放心;在师生关系上要求教师讲究民主,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体育与健康评价上也要认识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教师评价时不要只注重定量评价,应将学生的进步幅度和努力程度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考核中宜采用模糊的优、良、合格等级给学生评价。实行“开放型”教学,就是让学生参与到目标的制订中,让学生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开放型”教学的注意点是放宽和取消一些限制,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比如,准备活动可以在轻松的乐曲中让学生分散跑,不必每次都整齐划一地慢跑。再如跳远的起跳点不一定强调一定要准确,跳高横竿放置的高度不要过分地加以限制,应让学生自由选择。这种教学方式既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人愿望,又考虑到了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始终在轻松愉快的体育环境中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动机,又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与健康意识的培养。

三、营造良好的体育与健康氛围

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不仅是学生完成当前学习任务的需要,也是他们今后从事工作,取得职业成功的必备条件,也是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的条件。中学体育与健康工作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关部门和教师要加大体育锻炼意识的宣传,了解高中学生的体育动态需求,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最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和建立终身体育意识。比如学校体育部门可以设立体育文化节,开设体育与健康选修课,普及健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与健康活动,利用学校宣传平台等媒体进行活动宣传和组织教师与学生的比赛,也可组织相关专业教师进行体育与健康知识讲座、体育知识与健康竞赛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体育与健康宣传,这样可以让学生受到强烈的体育与健康熏陶,提高体育与健康锻炼意识,对学生终身体育与健康意识的最终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注重学生体育与健康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终身受益。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加强学生兴趣培养的同时,要注重学生体育与健康能力的培养。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体育与健身的基本方法。还应大胆放手,使学生多途径、多渠道地培养自觉独立地锻炼身体的能力、积极组织和参加群体体育与健康活动的能力。同时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设计上应该力求让学生们渴望参与其中。

此外,还应开展小型群体体育比赛,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通过体育与健康竞赛去展现自我,发挥学生个人特长,在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上有更高层次的发展,也促使他们能更加努力地进行体育与健康锻炼,完善自我的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健康养身知识篇8

【关键词】幼儿健康教育教育方法环境教育

幼儿的健康教育是指保持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而进行的系统性教育活动,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健全状态。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增强幼儿的健康不仅能提高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有益于多种疾病的早期预防,为其一生的健康赢得了时间。健康是幼儿的幸福之源,离开了健康,幼儿就不可能参加各种学习、游戏,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是把通往健康的钥匙交给他们,对其一生有重要的影响。针对这一理念我们幼教工作者该如何将健康活动内容融入到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呢?

一、明确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幼儿园的“健康教育”要以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为目标,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帮助幼儿逐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帮助幼儿逐渐地学会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的教育。

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首先是健康知识的传授,要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健康,如何才会健康,才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该怎么做;第二,对幼儿进行健康态度与健康意识的培养,让幼儿有健康意识才知道要这么做,使行为产生动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第三,最终进行健康行为和健康习惯的培养,帮助幼儿逐渐从学习到学会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

二、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

幼儿健康教育的方法一般有观摩、共同讨论、自我学习,动作技能练习,感知体验等,《纲要》要求“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主的尝试。” 孩子们都喜欢“寓教于乐”的教育手法, 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及健康教育的内容选择具有多样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①幼儿的亲身感知体验。例如:在大班“食物的旅行”活动中,让幼儿喝豆浆、吃饼干,启发幼儿通过感知并说出食物在身体中经过了哪些地方,使幼儿知道了食物在身体中经过的器官,并且通过体验饼干在口腔中变软变碎的过程,从而了解食物在各器官中的变化。

②反复练习一些生活。通过技能、健康行为,形成稳定的动作、行为习惯。例如:穿脱衣服、叠被子等。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学习怎样刷牙、保护牙齿、预防龋齿的。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促使健康行为的养成。

③根据活动需要利用情景表演(包括木偶表演)、听故事和念儿歌等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形式,对幼儿讲一些有关健康的故事和儿歌,通过浅显的故事内容,让了解有关健康的知识,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简单道理。

三、日常健康行为教育

幼儿健康教育重视健康习惯的培养,幼儿期的健康行为习惯不仅奠定了未来健康的基础,而且有益于今后生活、学习、工作的条理性和逻辑性的提高。

1、自理能力培养:《纲要》中指出"'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蛊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由此,我们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教育活动。例:小班午睡后孩子穿衣服、裤子很慢,都坐在床上等着老师帮忙,于是笔者想到用儿歌激发幼儿自己穿衣、裤的兴趣:"小朋友来穿裤,就像火车钻山洞,呜呜呜出了山洞真高兴。"孩子们边说儿歌边完成了穿衣、裤的动作,这样把游戏运用到生活中,孩子们又高兴学得又快。

2、卫生习惯培养: 殃及全国的"非典"留给人们的启示之一就是提高国民的公共卫生意识。所以,在生活中笔者和孩子们一起争当"环保小卫士",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果皮、纸屑,保持环境卫生,并设计了主题活动..争做健康的孩子",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3、争当健康宝宝: 卢梭认为"教育的核心是怎样看待饮食"。儿童的饮食必须符合儿童体质,要培养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有意识的向幼儿灌输一些饮食制作及营养价值,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偏食的危害。孩子在进食时往往只图美味,于是笔者把很多蔬菜、水果'?艺术化"后介绍给孩子们。例如:我们班的吴展宇间食不吃水果,笔者就把橘子剥开,告诉他你看橘子多象小船呀!让小船划进他们的海洋吧!这种方法不仅让吴晨宇开心的吃完橘子,其他小朋友也纷纷效仿。为了帮助幼儿改进偏食的毛病,笔者还设计了''争当健康宝宝"的主题活动,看看哪个宝宝的脸色最好、身体最棒,让幼儿了解饮食对身体成长的重要性。

四、将健康教育结合在环境教育中

幼儿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所以应重视创设健康的物质生活环境,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物体与空间更有益于幼儿的健康,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效率。

1、幼儿园小环境。

①通过户外活动器械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创造让幼儿主动参与体质锻炼的外部环境,激发幼儿对身体锻炼的兴趣,培养幼儿锻炼身体的好习惯,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

②运用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如:通过墙饰布置、教育专栏宣传健康知识及预防传染病的基本常识。

③结合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例如:“我爱环境美”、“垃圾大楼”等社会性活动,带领幼儿开展爱护环境卫生、保护环境卫生、维护环境卫生的教育,培养幼儿讲卫生、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同时,教师应以增强幼儿体质为核心,并充分考虑幼儿的身体特点,安排强度适中、不损害幼儿健康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来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2、家园共同营造积极的环境因素。

幼儿健康教育必须要取得家长的共识,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健康教育效果才能更快、更好、更巩固。

①通过多种活动让家长转变健康观念,不断完善健康意识,明确健康教育理念和幼儿健康教育目标,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实施有效教育。例如:安全教育中的“急救、求助电话号码”、“遇到坏人怎么办?” 等内容,取得家长的配合教育就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推荐期刊
  • 健康
    刊号:11-2185/R
    级别:省级期刊
  • 特别健康
    刊号:42-1852/R
    级别:省级期刊
  • 健康研究
    刊号:33-1359/R
    级别:省级期刊
  • 大健康
    刊号:12-1452/R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