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银行的职业发展前景8篇

时间:2023-08-04 09:19:09

银行的职业发展前景

银行的职业发展前景篇1

关键词:教育 商业银行 金融服务

教育行业具有生命周期长、政府扶持力度大、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小的特征,是涉及民生的重要领域。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育投入逐年增加,教育消费支付能力增强,发展前景广阔,是各家商业银行重点拓展的客户群体。

一、政府对教育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商业银行跟进金融服务提供了机遇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未来几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将呈现新的特点:

(一)加大教育投入。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要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根据《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的意见的通知》,为解决地方高校总体投入不足、生均拨款水平较低的问题,将进一步提高地方高校生均拨款水平,原则上,2012年各地地方高校生均拨款水平不低于12000元。

(二)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

由此可见,未来几年,教育行业政府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拨款增加,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为商业银行跟进金融服务提供了市场机遇。

    二、教育客户金融需求分析及商业银行应对策略

按国标行业分类,教育行业分为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和其他教育五类。根据政策环境、市场状况、财务管理模式、资金运作规律、业务经营特点等因素,细分为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高中教育、民办教育、校产公司五个群体。

(一)高等教育中“211工程”院校、国家部委所属高校、省属全日制本科高校等对商业银行综合效益非常显著。“211工程”院校、国家部委所属高校等有稳定的财政拨款收入、管理规范、师生资源稳定、个人客户群体规模较大,是银行重要的客户群体。商业银行可以为高校提供信贷业务支持,在发放贷款的同时与客户达成全面合作协议,在公务卡、工资、代收学杂费、校园一卡通、电子银行等方面展开了全方位的合作,实现银校合作共赢。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在校生达到3080万人,到2020年,毛入学率达到40%,在校生达到3300万人,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未来高校大范围扩建已基本结束,然而部分学校仍有二期建设需求,在校区内增加办学设施等,有基本建设贷款需求,另外,由于高校财务收支两条线管理,经常出现财政拨款间隙日常教学资金不足的情形,产生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商业银行可以为其提供合适的信贷产品。对于规模较大、管理层级较多的学校,针对资金集中管理、支付结算需求,银行可为其提供网上银行、公务卡、代收学费、工资及资金保值增值服务,保证资金正常结算,提高资金运作效率。随着国内大学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日益密切,银行可在公司和个人两个层面提供高技术含量的个性化金融服务。因此,高等教育发展前景乐观,应将财政支持力度较大的高等院校作为重要目标客户,实施多产品覆盖。

(二)职业教育发展空间广大。职业教育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一些办学资金充足、管理规范、专业设置合理、市场影响力较大的职业教育学校是商业银行的重要目标客户。未来几年,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招生规模将不断扩大,2015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将达到225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将达到1390万人,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将达到235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将达到1480万人,由此可见,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职业教育面临广阔的市场空间,银行可选择部级或省级重点建设的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向其提供基本建设贷款,并全面营销个人产品、中间业务产品。

(三)省级示范性高中以个人业务、中间业务合作为主。未来,逐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2015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7%,在校生达到4500万人,2020年,毛入学率达到90%,在校生达到4700万人。对高中客户,银行可为其提供“校园一卡通”,发行联名卡,签约电子银行等,方便在校生日常生活,为学校提供对公网上银行、工资等产品,减轻了学校财务人员紧张的压力,提高了资金结算效率。

(四)关注民办教育金融需求。民办教育处于发展阶段,办学主体多元化,受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不断提高,各民办院校间竞争激烈,招生前景不稳定,导致部分院校资金链断裂倒闭,开展资产业务风险较大,银行可重点提供负债和中间业务产品。

三、商业银行进一步拓展教育行业金融服务的思路

    (一)继续挖掘教育行业金融需求,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商业银行应将财政支持力度大、管理规范、师生资源稳定、综合贡献潜力大的“211工程”高校、国家部委所属高校及省属全日制本科高校为重点目标客户,根据客户个性化金融需求,向其提供适合的金融产品,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产品覆盖度。挖掘客户的信贷业务需求,满足其二期建设项目资金和日常教学周转所需的流动资金。

银行的职业发展前景篇2

关键词: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战略愿景

一、建设银行战略愿景的内涵

建设银行提出的战略愿景,实际上是基于对市场环境分析、客户分析、同业分析和企业内部分析所提出的组织愿景。

“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就是倡导和实践“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倾听客户心声,注重客户体验,准确把握引导客户需求,通过服务、产品、流程、机制、体制的改进与创新,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这是任何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都要履行的基本责任和义务。作为首家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从上市之日起,就要求牢固树立股东意识、市值意识和回报意识,不断提高价值创造能力,给广大投资者树立信心,为股东带来丰盈的回报。

“为员工提供最大的发展机会”。它与“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互为表里。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一种人性化的企业制度,完善科学有效的薪酬和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在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以员工的发展和成长为基础,真正尊重、关心、培育和激励员工,为员工实现职业理想和自身价值搭建平台,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分享企业获得的成长与进步。这是建行作为现代企业人文精神的内在体现。

成为国际一流商业银行。“一流商业银行”是一个动态概念,它不指向具体的竞争对手,而是面向整个开放的同业群体,表述了引导员工保持持久的危机感和进取意识,专注内在的自我超越,不断唤起新的创造力和奉献热情,不断赶超并保持优秀的竞争目标。

二、建设银行战略愿景所蕴涵的重要意义

(一)揭示了建设银行的战略使命

建设银行战略愿景体现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建设银行努力使自身达到国际一流经营管理水准、跻身国际金融市场竞争的信心和决心,也体现了建设银行作为金融改革实践者所肩负的振兴民族金融业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应当看到,建行的战略愿景是一个整体性的企业愿景,是各方利益的结合体,客户、股东、员工这样的表述顺序,是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的,它从满足客户、投资者、员工这三个基本利益相关群体的角度进行描述,不仅为最终实现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宏大目标提供了途径,同时也将国家、社会、股东、客户、员工等相关者的根本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表明建行在向着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目标前进的过程中,追求多方利益关系的平衡。它对内表达了建设银行员工的理想和宏愿,统一了员工的思想,是建行人的共同使命和共同追求。对外揭示出建行作为一个先进的、充满社会责任感的金融服务企业,视服务为天职,永远以更先进、更可靠的服务,服务于国家和社会、服务于企业的热切诉求,包含着矢志要建成世界一流的企业,致力于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信心和决心。

(二)描绘了建设银行作为企业的动力和价值系统

企业的动力和价值体系,是企业一切行动、目标的最高依据和准则,是前进的引航导向系统。没有自己的动力和价值体系的企业,就如同人没有了灵魂,这样的企业充其量是个挣钱的机器,无法培养员工的忠诚,也无法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因此建行战略愿景设计的出发点,就是通过战略愿景的引领,使得个人愿景和组织愿景有机结合,成为指导全行各项具体经营目标和经营活动的有力武器,使员工能以开放的态度接受组织提出的愿景,并以积极的态度投入进来,从而能极大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三)构成了建设银行先进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

愿景是战略与文化的交集,它既是战略的指引,又是文化的导航,它给了战略与文化一个明确的方向,这种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一旦形成,对于企业的成长、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对于建行而言,在于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为员工提供最好发展机会。这一战略愿景的提出,使建行具有了可以在员工中广为传递,能够清晰表述建行作为一家企业存在的理由、战略使命、价值观等文化内涵的东西,反映出建行的“核心价值”,它界定了建行作为一个企业组织最持久、最显著的文化要素――这种特征将成为组织的稳定标志,超越产品或市场的生命周期、技术突破或管理方式的变化等等,成为指引和激励企业长远发展的动力源泉。

三、建设银行践行战略愿景应着力解决的现实问题

如何使建设银行战略愿景真正成为员工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念,是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一长期的历史过程,为使这一个历史过程成为能动、有序、高效的战略实现,应重点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现实问题:

(一)重视对战略愿景的传播和引领,提高对战略愿景的认知认同

战略愿景的意义在于为企业指明了长远期追求目标,并从纲领上诠释了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要坚持的价值观念和基本行为准则。战略愿景要依靠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实践去实现,因此,对于战略愿景的高度认同是第一位的问题,只有战略愿景在企业内部达到认识上的高度一致,愿景才能真正激发员工无限潜能从而实现其目标价值。所以,必须重视建行战略愿景的传播和引领,提高员工对战略愿景的认知认同。

1 加强战略愿景的宣传和推广工作,进一步明确战略愿景深层次含义,促进员工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对战略愿景的认知认同过程,其实就是彻底改变传统理念的过程。所以,加大对员工战略愿景的宣传、培训、教育推广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有组织、有计划地加以传播和引导,通过告知、推销、测试、咨询和共同创造等过程和阶段实现高层与基层的良性沟通和互动,帮助广大员工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全面了解战略愿景提出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愿景所包含内容,力求使战略愿景所包含的目标、价值观念逐渐成为员工自觉的目标和行为准则。使每个员工在日常工作中都能深深感知战略愿景对业务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并以此促进全行员工行为方式的转变。

2 努力创建学习型组织,积极营造企业文化。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往往要靠文化力量的支撑,学习是人和企业保持持久动力和清醒头脑的源泉,是丰富和培植内部文化的重要方式。建设银行要实现成为一流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的目标,必须要长期保持先进的经营理念、自发的调节机制和持久旺盛的竞争能力,而所有这些只有构建

学习型组织才能实现。创建学习型组织,一要切忌形式主义,追求自动自发的有效果的持久学习氛围和机制。二要确立学习型组织的目标管理体系和学习保障体系,并协调和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使学习成为工作的真正动力。三要使学习型组织及其机制和氛围成为吸引人留住人的重要因素,为企业吸引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四要借鉴和学习西方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尤其是外资商业银行在管理、服务、风险控制和业务创新方面的先进经验,使之能够为建行战略愿景服务,在学习中实现基业常青。

(二)建立和完善战略愿景的实现体制和机制

建行战略愿景所体现的理念实质上是建行价值观在建行和员工经营行为上的具体反映,也是员工开展业务工作的基本行为准则和规范。所以,在制定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中都应充分考虑与战略愿景的兼容性,通过制度和业务操作将战略愿景具体化,并对原有制度和架构进行清理和审视,对不适应部分进行改革和调整,实现战略愿景所倡导的价值观和经营行为的一致。一要注意正确处理好战略愿景和战略目标的关系,发展战略必须紧紧围绕战略愿景制定和实施,使战略目标成为实现企业战略愿景的阶段性指标或任务。二要注意处理好文化和业务的关系。愿景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往往会给人一种务虚的错觉。其实,愿景是非常实在和直接的,它通过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悄然体现愿景所追求的价值理念和偏好,从而实现文化与业务的协调统一。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制定和调整机制,还是落实机制,都应从战略愿景高度出发,辨证地处理好文化与业务的关系,作到以文化带业务,文化与业务结合。

(三)鼓励员工树立并发展个人愿景

个人愿景发自个人内心,它具有自然的强大力量。企业战略愿景的实现,要依赖于全行员工的共同努力,所以应鼓励员工树立并发展个人愿景,协调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关系,调动广大员工“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性,并为战略愿景的实现奠定基础。

1 鼓励员工树立并发展个人愿景。随着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的进入,银行间的人力资源流动愈加频繁,所以,鼓励员工树立并发展个人愿景,鼓励员工追求个人愿景有利于促进员工的成长以及增加他们在企业的成就感,通过这种促进激发广大员工创造力和工作热情,进而为实现企业愿景奠定基础,这既是实现企业战略愿景的需要,也是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需要。

2 建立企业内部人本关怀机制。渴望平等和被尊重是人类共同的心理愿望,也成为一个和谐企业必不可少的情商因素。应该说建设银行在关注员工需求、注重员工价值、关心员工成长上做了大量工作。如:邀请一线普通员工参加在香港庆祝上市酒会、进一步推进内部民主进程、连续两年的职工代表大会处理和落实大量来自基层的提案、加强培训工作等等都体现了决策层对员工成长的关心。如果建立企业内部人本关怀机制,将这种为员工提供最佳发展空间理念的落实和实践制度化,将会最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积极践行企业战略愿景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实现员工个人愿景与企业愿景的高度统一。

3 建立与战略愿景相吻合的激励约束机制。奖罚分明的员工激励约束机制是战略愿景在内部考核体制上的反映和要求,在制定员工激励约束机制上,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关心员工成长和个人潜能的实现,鼓励员工在本职工作中努力提升自我素质,在企业业务发展中实现个人愿景和企业战略愿景的融合。

4 帮助员工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设计,减轻员工职业风险顾虑。只有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员工职业风险担忧,才可能使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从这个层面上说,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显得非常必要。在员工职业生涯设计上要做到实事求是,一是对员工提供个人职业生涯计划咨询,对不同员工做出客观诊断,对其优点缺点明示并指出解决方案。二是帮助员工进行个人愿景和职业生涯计划设计,从审视自我、确立目标、生涯策略、生涯评估四个环节给职工以指示和思考。三是鼓励员工在本职工作中实践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提供宽松的适于自身发展的职业空间,鼓励员工在本职工作中实现自我超越,在工作中创造最佳业绩。

银行的职业发展前景篇3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电子银行 发展前景

引言

随着手机、电话等电子设备的普遍应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以及人们对金融服务更加便捷的需求,电子银行逐渐兴起并普及。电子银行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自助服务方式改变了传统的银行运行模式,在现代化城镇中受到顾客的欢迎并已经在金融业务中占据了了比较重要的地位,但是对于对一些网络普及不普遍,人们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农村金融机构却造成了一些冲击。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中心,在电子银行日益普遍的今天仍然面临许多“瓶颈”,本文旨在分析农村电子银行发展的“瓶颈”,并根据其发展现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对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一、电子银行发展概述

电子银行发展历史虽然不长但发展迅速,电子银行的发展是银行金融业务改革的催化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银行发展的前景。20世纪70年代末在北欧国家首先出现了电话银行,到80年代中后期电话银行在西方各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各金融机构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站,也就演变成了后来的网上银行。我国银行业电子化到了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发展。中国银行在1996年首先开创国内网上银行的先河,标志着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开始。而后随着网路和科学技术的普及各大银行纷纷效仿中国银行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网上银行,而后形成了如今的以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络银行以及自助银行客户端或终端等为主的较为全面的电子银行业务体系。[1]

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起步较晚,且客户以企业为主,电子银行的利用率较低,加之农村信用社客户群体的特殊性及对电子银行安全性的考虑,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发展总体较为缓慢。

二、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各大国有银行电子银行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客户群已基本稳定,但是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由于客户群体特殊性、电子银行安全隐患、农村信用社内部职员的业务水平等原因造成了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缓慢。

首先,农村信用社客户群体的特殊性。农村信用社是以服务“三农”为目的的金融机构,其客户群体主要为对先进信息技术、电子设备、客户终端等不熟悉的农村人口,农村人口因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等对于这些先进信息技术、电子设备、客户终端等接受能力有限,导致了大部分客户在电子银行系统较为健全的情况下仍然只能选择传统的金融服务柜台办理业务,在一方面阻碍了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发展。

其次,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仍然存在安全隐患,许多客户对便捷的电子银行“望而却步”。众所周知,计算机、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的电子银行服务由于系统故障、黑客攻击、电子病毒、数字证书等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电子银行系统安全存在一些隐患,保守的客户仍然会放弃使用电子银行而倾向于传统的银行柜台服务。再者,客户的从众心理也对电子银行的使用产生一定的影响。

再次,农村信用社内部职员的业务水平有限,在操作时可能造成业务损失及安全隐患。农村信用社的职员由于部分人员技术业务水平较低或不熟练,很可能在电子银行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业务错误,可能会造成一些泄露客户资料及密码等事件,给一些不法分子盗取客户资料同乐便利,也对电子银行的发展带来了负面的作用。

最后,电子银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完善。电子银行是新兴事物,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没有得到完善,导致了在出现有关电子银行案件的时候,客户及银行间的权责不清晰,客户的权益得不到法律的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发展。[2]

三、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策略分析

为了促进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针对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发展策略。

首先,针对农村信用社客户群体的特殊性和区域特殊性,农村信用社可在各个区域集中客户群体普及和演示如何使用电子银行及电子银行的优势及注意事项,使农民客户在家或附近就可以实现银行的金融自助服务,在方便客户的同时也减少了银行柜台的业务工作量。

其次,关于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存在的隐患问题,需要农村信用社通过各种渠道如宣讲、大海报宣传、对客户进行引导和教育,加强客户的防范网络诈骗、黑客攻击的安全意识,必要的时候可以指导客户如何下载和安装银行电子银行配备的证书、防钓鱼软件及杀毒软件等,同时定期维护电子银行安全系统,把各种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让客户拥有一个相对安全的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使用环境。[3]

再次,定期加强对农村信用社职员的技能和业务培训,培养电子银行专业人才,提高农村信用社整体的业务水平、综合信誉度,让更多的客户选择和使用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此外可以通过权责明确,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督促农村信用社职员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避免因自身的业务失误而给农村信用社及客户造成极大的损失。

最后,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完善电子银行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权责,加大对电子银行犯罪的法律制裁和惩罚程度,在保障客户及农村信用社的权利的同时,杜绝电子银行犯罪。

四、农村信用社发展前景分析

在各大银行不断创新和改革电子银行的当代,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发展迫在眉睫。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在发展过程可定会遇到很多阻碍因素,但是随着智能手机、互联网,银行自助终端在农村的日益普及以及农村客户对先进科学技术的接受和学习能力日益提高,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的发展前景依然看好,农村信用社在针对客户群体创新电子银行发展的同时,也应加强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专业发展团队的培养,使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在业务种类,服务种类方面根据服务客户的特殊性进行规划、设计、宣传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创造更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孙维薇.《我国电子银行发展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国民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12.4.

银行的职业发展前景篇4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课程改革 改革途径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0-257-02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课程教学是实现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必要手段,但是怎样更好地通过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是教育者不断探索的目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是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同时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作为职业类院校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是主要的教学目标。

近年来,高职教育面临供求不平衡、专业设置不合理,知识陈旧、软技能和硬技能差诸多问题,还有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培养模式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等困惑,导致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如果课程问题不解决,我们就不是在为社会培养人才,而是制造大量的新失业者,因此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同时,社会需要的高职人才规格已经发生变化,如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技能人才、手脑并用的“灰领人才”,要求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改革;高职生的多元生涯发展目标要求进行课程改革;目前高职的规模扩展已经到了极限,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职内涵发展的目标,即示范型高职、精品课程和教学名师,没有质量的高职将会被淘汰,而求质量的内涵发展,只有通过课程改革来实现。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作为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阐述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业务、基金业务、信托与租赁业务、电子银行业务的操作方式等,涉及的内容非常多,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操作性,是一门理论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如果教师在讲解这门课程时偏重理论教学、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和方法较为单一、考核方式不合理,这对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的金融人才目标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必须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设计和安排课程内容,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方面的教学方法,从多方面入手进行改革。

二、课程改革的途径

(一)精心调整教学内容

本课题在教学内容的选取过程中,本着“够用、适用、能用”的原则,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教学内容做了精心的调整和改进,使课程更贴近实际工作,更具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例如删掉个人理财业务部分,调整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增加证券投资基金的代销和托管的理论知识及技能训练。具体来说,调整后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六个项目:项目一、银行卡业务;项目二、业务;项目三、电子银行业务;项目四、基金业务;项目五、信托与租赁业务;项目六、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整,旨在培养学生从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基本能力,使学生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二)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运用与改革方面,应力求创新,尽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运用启发教学法,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性。讲授过程中应设置一系列问题: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有哪些类型?我国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开展中间业务?有何利润?如何开展中间业务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提出重点难点及热点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要求他们对问题展开讨论。加深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性,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

2.运用案例教学法,活跃课堂气氛。讲授过程中穿插一些案例,如银行卡使用不当或密码设置不合理给持卡人带来的损失等案例,增加课程的生动性并使学生从案例中获得启发,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在实施案例教学时需要注意应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案例,最能启发学生思考相关问题的案例,对案例的介绍应突出重点,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需要适时提问、与学生共同讨论案例,活跃课堂气氛并增加学生对案例内容的理解。

3.运用模拟教学法,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现在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少,阅历浅,对课程内容毫无感性认识,很难深入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所以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实验室模拟教学纳入到课程中来,使学生实际参与到银行的经营过程当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讲授中间业务时安排学生在网上模拟代收水电煤气费等业务,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银行实务操作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小组学习”的模式,课堂上,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模拟客户经理的职业情景与完成相关的工作任务,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中间业务能力,掌握基本的业务技巧。教师指导和学生训练相结合,以训练为主。教学方法以情景式教学为主,具体做法如下:综合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实例情景;情景与案例结合,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角色扮演,身临其境;体验模拟分析;教师总结评价。

(三)改革考核方式,强调考核的过程性

对学生的考核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的全面考核,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并重,以能力考核为主;提高能力考核在课程考核中的权重;能力考核注重平时学习过程考核。具体来说,本课程的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两部分,前者占60分,后者占40分。

1.形成性考核评价。形成性考核由实训项目、课堂出勤和小测验三项组成,每项20分,合计60分。其中实训项目成绩视学生完成5项实训的情况而定,每完成一次实训记4分;课堂出勤成绩由学生出勤情况而定,若迟到一次扣1分,旷课一次扣2分;同时,还要考虑学生课堂表现,积极回答并回答正确一次记2分,不完全正确记1分,针对不积极的同学通过课堂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小测验两次,每次满分100分,期末折合10分,两次共20分。

2.终结性考核评价。终结性考核以情景模拟的形式进行,占期末成绩的40%。考核内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的银行卡申办程序、保险、代收代付、证券、基金、债券类人民币理财产品操作流程等业务的情景模拟。考核步骤:学生以学号分组,5人一组;考核现场抽题(8选一);就所选题目学生自行分配角色进行现场模拟。

3.终结性考核评价标准。终结性考核重点考核小组成员在情景模拟时的角色扮演、营销技能、语言表达、业务知识、情景是否合理、团队合作能力等,从而确定综合成绩。其中,教师对角色扮演部分成绩的把握侧重于表演者是否熟练自己的角色,能够自如发挥,要求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角色安排,角色扮演部分占总成绩比例为20%;教师对语言部分成绩的把握侧重考察语言使用是否合理,注重使用文明礼貌语言、专业术语,语言部分占总成绩比例为10%;情景表演首先是小组成员的自我介绍,注意礼仪的使用;其次是场景的变换,需要把情景表演更加详细化,情景部分占总成绩比例为10%;营销技能考核小组中相关成员的综合技能,该部分占总成绩比例为20%;业务知识考核每个成员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知识技能,该部分占总成绩比例为20%;教师对团队合作部分成绩的把握侧重考察小组成员之间的协调和配合能力,表演环节的安排是否紧凑,团队合作部分占总成绩比例为20%。根据上述标准,给出该小组总体评价,总成绩为40分,小组成员实行“统一分制”,即每位小组组员都享有表演给定的最终成绩,且成绩一致。

(四)课程改革的配套建设

中间业务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认真解决好教学内容设计开发和教学活动组织等基本问题,而且需要高职院校对现有的软硬件进行整合和提升,搞好相关的配套措施建设。笔者认为,这其中应突出解决的是课程教材、教学基地和相关保障机制的建设问题。

特色化教材建设历来是课程改革的标志性成果体现,更是组织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因此教材建设应具有完全不同于传统课程教材的特点和要求;必须专门建设等同于具体职业工作各种客观条件的教学环境,即建设“校内职场”。另外,建立持续有效的保障机制,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的必然要求,这方面的重点建设应包括: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等。

三、课程改革的意义

首先,该课程改革有利于使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有利于高职院校基于职业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丰富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理论。

其次,该课程改革产生于高职教育的实际需要,其研究成果将直接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实践。通过课程开发和建设来达到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使他们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大潮中和未来就业岗位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从而为高职院校办学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形成高职教育发展的良性循环。

第三,该课程改革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只有当知识与工作任务相结合,个体才能富有智慧地完成工作任务时,才能具备职业能力。本课程的核心任务是以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工作过程来传授课程内容,强调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贺华,周月玲,吴云英,蒋书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思路研究.教育信息,2013(7)

[2] 陈静.浅谈高职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北方文学(下),2011(8)

[3] 周占怀.关于高职课改的几点思考.科技资讯,2011(33)

银行的职业发展前景篇5

本次调查的数据来源于对目前在上海地区营业的25家中外资银行人力资源部门的问卷调查。其中外资银行13家,分别是花旗银行,渣打银行,荷兰银行,德意志银行、德国德累斯顿银行,比利时富通银行,加拿大丰业银行,意大利西雅那银行,日本住友信托银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星展银行,华侨银行和东亚银行:中资银行12家,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上海银行、浦东发展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华夏银行,杭州银行和厦门国际银行。 本次调查是上海市银行业自身开展的一次大规模的人才状况调查,其研究数据和结论具有相当的权威性。

上海市银行业人员基本状况

25家中外资银行员工总数为57800人。截至2008年6月底,本次调查涉及的25家中外资银行,在上海共拥有从业员工数量达到57800人,其中劳动合同制员工总数为49554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5.73%,劳务派遣制员工总数为8246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4.27%。

女性员工逾六成。在这57800名银行从业人员中,女性员工超过六成,占61.78%,数量达到35709人;而男性员工数量为22091人,占总数的38.22%。

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近半数。本次调查的25家中外资银行的从业人员中,本科学历的员工占比为42.08%,硕士学历及博士学历员工占比分别为5.78%和0.16%。本科以下学历的员工比例略高于本科以上,为51.98%。

外资银行具有海外留学和工作背景的员工远远高于中资银行。从海外经历来看,25家参与调查的银行中,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员工数量为2046人,而有海外工作背景的员工数量为649人。其中13家外资银行中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和有海外工作背景的员工数量分别为1842人和616人,在总调查样本中占比分别为90.03%和94.92%。可见,目前中资银行中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员工数量还非常少。

26~45岁年龄段是员工的主体。从年龄分布看,在25家参与调查的银行中,26~35岁及36~45岁员工的数量较多,占比分别为36.76%和30.81%;而55岁以上员工数量最少,占比只有2.26%。

上海市银行业人才引进状况

社会招聘占六成。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上海市银行业目前引进人才的方式总体上比较多地选择社会招聘有经验的人才,这种方式在现有员工录用中达到的比例为61.30%,其次为校园招聘应届大学(研究生)毕业生,这种方式在现有员工录用中达到的比例为23.46%:通过上级派遣和其他方式招聘(主要是劳务派遣制员工)的比例不高,分别为6.28%和8.96%。

申资银行更倾向于社会招聘。从不同银行看,外资银行和一些中资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引进人才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社会招聘有经验的人才;上海本地的一些商业银行引进人才时同时使用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两种形式,其中校园招聘的比重更大一些,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则主要通过校园招聘的方式引进人才。

人才引进数量逐年上升。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自2006年以来,上海市银行业人才引进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6年为4394人,2007年为6461人,2008年为7716人。

国内6所名校最受青昧。目前上海市银行业在引进人才时更喜欢从以下6所国内高校中招募: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上海财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国外16所大学也颇受欢迎。沃顿商学院、哈佛商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法国Insead,丹麦尼尔斯布鲁克哥本哈根商学院、荷兰方堤斯学院,瑞士库特博什学院、英国牛津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日本庆应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

引进人才最关注12项能力素质。目前上海市银行业在引进人才时除了相关工作经验外,最关注的12项能力素质是:团队合作能力,客户服务能力,沟通及表达能力,抗压能力,领导潜力、责任感、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情绪稳定性,工作主动性和应变能力。

上海市银行业人才流动状况

2007年银行离职率最高。截至本次调查,2007年度由于上海市场新进银行的增多和金融市场的大好形势,人才离职率较2006年有较大幅度提高。被调查的25家银行的平均离职率为12%~13%,而2008年又进入一个相对平稳期,从可统计的数据来看,人才离职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中外资银行对离职率的承受程度差异较大。从可接受的离职率来看,外资银行的承受范围在年15%左右,中资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承受范围在年5%~8%,而中资大型国有股份制银行的承受范围在1%左右。

主要离职人员不是核心人才。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目前上海市各中外资银行离职率最高的岗位集中在客户经理,后台支持人员(以IT及财务人员为主),以及有经验的柜员三类。

外资银行是离职人员的主要去向。从离职去向看,目前上海市银行业离职人员的主要去向是外资银行,其次是其他中资股份制商业银行。

职业发展和工资待遇是人才离职的两大主要原因。其他离职原因依次为:工作压力过大,个人及家庭原因(如健康原因,住家离上班工作地点太远、出国留学等),工作绩效不能符合银行的期望,不能适应企业文化或人际关系。

上海银行业人才流动中存在的需规范的问题。参加调查的25家中外资银行反映的目前上海市银行业人才流动中存在的需规范的问题主要包括:岗位从业资格认证有待规范和发展;缺乏实质有效的竞业限制手段;某些国有商业银行过度限制人才流动;个别银行存在不正当竞争现象,如召开针对他行的专场招聘会等:银行员工离职成本过低,同时由于缺乏银行员工业务保密方面的规范性条例,导致员工在离职的同时将客户等资源带走;缺乏统一的银行业从业人员工作诚信记录档案供银行招募人才时使用;银行人才市场竞争过度,经常出现违反正常市场成本的高薪招聘。

76%的被调查银行认为有必要建立上海银行业(金融业)人才交流中心。76%的调查样本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类似上海银行业(金融业)人才交流中心的机构,为规范上海银行业人才的合理有序规范流动提供专业化服务;只有24%的调查银行认为好像不太必要,需要强调的是,这一群体全部为外资银行。

职业发展和工资福利是留住人才的两大关键因素。参加调查的银行表示,银行业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集中在以下几方面;设计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良好的工资福利待遇,提供合理的晋升激励机制,完善的培训系统,良好的工作环境,有竞争力的企业(银行)品牌,提高员工的企业文化认同感。

上海市银行业人才培训状况

外资银行人均年培训费用约是中资银行的5倍。25家银行员工年度人均培训费用约为1616元,其中13家外资银行年度培训1费用为每个员工人均3400元,12家中资银行年度培训费用为每个员工人均1190元。可见,外资银行在员工培训上的投入远远超过中资银行。

银行最重视8项培训。调查显示,上海银行业最重视的8项培训依次分别是:产品培训,业务培训,规章制度培训,操作流程培训,风险管理培训,销售能力培训,通用能力培训以及各类相关职业(执业)资格培训。

行内师资进行培训和参加总行培训是银行使用频度最高的培训途径。从培训途径来看,由行内师资进行内训及参加总行组织的培训项目是银行最经常使用的培训途径。其他使用频度较高的培训途径还包括委托咨询机构承办培训项目,请国内师资来行内进行培训(讲课),以及参加咨询机构举办的公开课项目等。

多数银行组织开展在职人员学历学位培训。在参加调查的25家银行中,有20家银行组织开展在职人员学历学位培训,其中55%为业余为主,适当利用一点工作时间,另45%为全业余。

这些银行基本使用送国内高校培养的形式进行在职人员学历学位培训,选择的学校集中在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上海财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及中欧工商管理学院7所。至于在职人员学历学位培训的费用,一般没有固定的规定,会视情况而定。一般来说,高层员工较多采用全部由单位出资的形式,而普通员工较多采用单位不出资但取得学历学位后给予适当奖励的形式。

银行的职业发展前景篇6

关键词 零售银行;客户;终身价值;体系

一、客户终身价值的概念及组成

对零售银行而言,客户终身价值是指银行的客户在其作为客户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为了享受和使用该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而付出的给该银行的经济回报之总和,其本质是在银行与客户之间的长期关系中,基于交易关系给银行带来的收益的净现值。

一般来说,客户终身价值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客户的历史价值(Historic Value),即到目前为止零售银行已经实现了的客户价值;二是客户的当前价值(cilrre/tt Value),即如果客户当前购买模式不发生改变,在将来会给银行创造的价值;三是客户的潜在价值(PotentialValue),即银行通过有效的交叉销售,调动客户的购买积极性,或客户自身通过向别人推荐产品和服务促进业务销售,以及由于客户自身价值成长等因素,从而可能给银行带来的收入(利润)总和。综观以上三方面价值,从零售银行的业务可持续发展和利益最大化角度考虑,客户终身价值中的“当前价值”与“潜在价值”最为重要,而其中“潜在价值”的实现程度还会受到“客户忠诚度”的影响。客户的“历史价值”是零售银行已经实现的利润,其本身已不具备讨论的价值,但“历史价值”却会对“客户忠诚度”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客户的“潜在价值”。下面逐一进行分析。

(一)客户当前价值。目前,我国零售银行提供的服务可分为资金类和收费类,银行的收入来源也来自这两类业务。资金类以存贷款业务为主。由于我国银行上缴央行的准备金或上存上级行的资金有利息收入,在支付客户的存款利息后仍会带来一定的利息收入。贷款业务则长期以来一直享有央行规定的存贷利差,而且贷款利息收入也一直是中资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虽然我国正处于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但利率基准水平仍由央行决定,而且央行对外资营业性机构的利率水平也进行了约束,确保了国有银行利差水平的稳定和收益的稳定。收费类服务则主要提供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如资产评估、财务顾问、投资建立与预决算、金融咨询、委托业务等服务。

客户当前价值是零售银行在现在及可预见的未来较短时间内可以从客户那获得的收益,这些收益既可能来源于资金类业务,也可能来源于收费类业务。零售银行可以通过客户当前价值的高低寻找银行目前的高价值客户,以获得可持续的业务发展和收益增长。相对来说,客户当前价值最容易进行量化计算,可通过对其近期账户及资金状况分析来衡量其大小。账户资金量大,融资需求大,金融服务与咨询需求大,即客户的当前价值大,这类客户就是零售银行业务发展所必须争夺的资源。

(二)客户潜在价值。客户潜在价值是指客户可能给银行带来的利润,这一价值可以分成两部分来分析:一是基本价值,即指客户的财富水平、收入水平等影响客户终身价值的个人因素;二是成长价值,即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客户价值的变化情况。

客户基本价值是决定客户终身价值的重要因素,客户基本价值决定了其可能给零售银行带来的收益情况。客户就是银行的资产,而建立亲密的客户关系是需要投资的,银行必须根据客户的基本价值对客户进行分类,以确定哪种关系值得投资。当前,中外银行在对一些社会名流、企业精英和千万级以上富豪等零售银行公认的高端客户争夺上日趋白热化,而且由于价格竞争的关系,发展新的高端客户的成本日益增高,导致部分“高端客户”给银行带来的实际利润可能并不高。因此,目前中资银行要做的,不应当是争取新的高端客户,而是要维持已有的高端客户,进一步分析、利用已有客户的基本价值,创造更多的经济回报。另外,零售银行还应当发挥自己强大分支网络带来的众多客户的优势,建立合理的客户基本价值评价机制,找出银行自身潜在的高端客户。

客户成长价值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客户本身的年龄、身份、受教育程度、家庭状况,以及所处的行业、职业、收入等不断变化而带来的客户价值的不断成长,及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给银行带来的利润。这类客户群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高学历的年轻人,这些人正处于职业发展的上升期,而且有较强的资产管理意识和良好的先进资产管理方式的接受能力,相对更易于接受和消费零售银行的产品。零售银行也应当通过分析客户成长价值的高低来寻找银行未来的高价值客户。

(三)客户忠诚度。客户忠诚度是指客户出于对零售银行产品或服务的信赖而经常性重复购买的程度,是着重于客户行为趋向的评价,是银行长期赢利潜力的重要指标。对于零售银行业务发展来说,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个人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及低忠诚性,如何留住这些低忠诚度的客户已经成为当前各零售银行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零售银行的个人客户忠诚度可能受到银行产品属性、服务质量、银行形象的满意度、关系信任和转换成本的影响,一般会受到客户历史价值的影响。因为客户的历史价值较高,一般意味着客户与银行已经建立了较好的客户关系,客户本身给银行带来的经济回报也较高,银行也会加以重视和发展,而且由于客户从一家银行转移至其他银行存在一定的成本,如果不是其他银行提出了一定程度以上的优惠条件,客户一般不会主动选择更换银行,这也是为什么对于银行来说,维护一名现有客户的成本要低于开发一名新客户的成本的原因。所以,对于零售银行来说,度量客户终身价值时,还应当充分考虑客户的忠诚度,而这一考察的着眼点应当是客户的历史价值。

二、影响客户终身价值的因素分析

影响客户终身价值的因素很多,本文将这些因素归纳成个人因素、银行因素和外部因素,并逐一进行分析。

(一)个人因素。一是个人财富。个人的财富指个人在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是客户终身价值的首要决定因素。因为零售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是以客户自身资产数额为基础的,个人财富水平越高,其可能的消费支出越大,为银行提供的潜在利润越高。影响个人财富的因素主要有:出身和生活背景,良好的出身和生活背景,可以给个人提供更多发展的机会、投资的机会,因此,也增加了个人财富;职业,不同职业的报酬差异较大,未来的发展前景也不同,因此,不同的职业会直接导致不同的收入水平,从而影响到客户的终身价值;年收入水平,包括就业收入、租金收入、投资收入、各类津贴等;另外一些偶然因素,如中奖等,因部分奖金金额巨大,有可能会完全改变一个客户的价值。

二是个人的成长能力。一般来说,个人成长能力越强,客户的终身价值越高。影响个人成长能力的主要有:教育背景、个人的最高学历、专业包括毕业院校等都影响着个人未来从事的职业、职位以及个人部分社会人脉,影响着个人发展机会的多寡;年龄,一般来说,青壮年的成长能力较强,发展机会要多。另外,不同年龄的消费观念、消费能力不太一样,因此,客户价值也不同;行业,个人所处的行业也会影响到个人未来的发展空间,如处于朝阳行业的工作者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加薪及升职的机会,而如果行业发展前景不好。甚至可能造成优质客户变成低价值客户;个人能力,主要指个人创造财富的能力,这个无疑是影响个人财富进而影响终身价值的重要因素,但缺点在于仅从银行的角度来说难以度量。 转贴于

此外,个人风险偏好也会对客户终身价值产生影响。不同的风险态度决定着客户会有不同的需求,进而给银行带来的利润和风险分布也不同;个人健康状况,这个直接影响到个人的收入及支出分配;以及婚姻、突发事件等。

(二)银行因素。一是零售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零售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客户的消费品和需求品,因此,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及种类多寡直接影响到客户的财富以及客户对银行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也最终决定了客户的潜在价值和成长价值的实现程度。由于银行金融产品同质性高,一项新的产品的开发很快就会被其他银行模仿和复制,因此,不同银行在提供的配套服务上的竞争就显得更为重要,这种服务不仅体现在银行工作人员服务时的态度,而且体现在促使客户消费的便利上,如现在发展较快的网络银行、电话银行等。一般来说,零售银行间的竞争关系可以分为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后者就包括近年来很多行业在营销和管理方面都强调“服务营销”,提高零售银行的服务质量有利于建立银行的良好信誉,从而有利于留住优质客户并保持良好长期的业务往来。

二是零售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银行与客户的关系建立的时间长短、相互往来的历史情况及现状会直接影响到银行从客户中得到的收入与花费的成本,影响到客户的历史价值与当前价值。当前,不少银行普遍采用的客户关系管理就是一种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论、商业理念和商业运作模式,并且已经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有效提高企业收益、客户满意度、雇员生产力的具体软件和实现方法。

银行的职业发展前景篇7

【关键词】新时期;基层;银行业;廉政文化

新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银行业面临着更重要的职能任务,银行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枢纽,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能有助银行合规文化教育,有效降低案件数量,维护银行声誉,对全社会反腐败工作大局亦至关重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建设在基层银行业履职中的积极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深化银行业特别是基层央行系统廉政文化建设,持续营造 “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廉政氛围,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各项要求在基层落实到位。如何把银行的工作做好,如何让银行业更加的贴近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优质更高效地展开工作,保证银行内部的统一性和清廉,避免的现象出现。因此必须要强化管理,完善制度,建设监督系统,让整个监督体系更加的完整和科学。此外,随着十中所提出的对防腐倡廉工作的教育及文化建设的贯彻落实,这也对基层银行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需要银行业自核心机关到基层银行都进一步深化廉政文化建设,不断创新措施和载体。

一、基层银行业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基层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党风廉政建设精神,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并严格按照反腐败工作的总体要求实行,这也促进了基层央行和银行业各项工作的平稳顺利开展,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一定有待完善之处。廉政文化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正逐步成为我国当代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有助于基层银行员工进一步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从而营造廉政勤政文化氛围。一方面,反腐倡廉制度、措施有效运行所必需的文化基础和社会环境尚未完全形成,影响了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效能。另一方面,腐朽落后文化的存在,腐蚀人们心灵、败坏社会风气,致使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思想道德滑坡、价值观扭曲,甚至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因此,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在全党全社会形成有利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观念和文化氛围,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新时期新问题的研判。当前,新时期,新问题频现,对银行业特别是基层银行在廉政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党政齐抓共同管理,纪检监察部门进行组织协调,通过这些部门的密切配合来形成基于廉政文化建设氛围下的领导体制。将廉政文化建设与教育相结合,从而逐步呈现出拒腐防变“大宣教”的格局。

(二)内部廉政文化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廉政文化仍然处于探索的过程,基层银行在对廉政文化的环境氛围提升方面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特别是基层银行业容易出现廉政文化建设盲区,缺乏主动性,存在过于被动的应付上级银行的行为。有的基层银行过于注重口号,形式化现象。职工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有待提升。

(三)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顺畅完善。尽管银行业本身从规章制度角度,其监督、制约机制相对完善,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从严治党,为银行业落实“四个全面”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更高的要求,金融安全牵涉国家发展和百姓民生,从制度上完善和化解相关廉政风险和金融危机显得尤为重要。

(四)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思想,在物质经济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关系文化、送礼文化、人情文化等,此外还有一些传统的封建专制思想,如官本位、人治思想等,还有一些西方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容易通过新媒体等各类渠道对人的思想进行渗透。从近年来侦破的各类经济案件中不难发现,这些思想不仅在群众的行动和情感上有所表达,在涉案的基层银行的干部队伍中也有体现,正是这些对消极文化思想的认同及接受,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社会对公权力的监督及制约。

二、加强基层银行纪检监察工作的廉政文化建设措施

十以来,在中央相继提出了“八项规定”等一系列廉政新规的大背景下,重拳出击,银行业在基层廉政文化营造及管理方面,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并且坚决维护群众的利益,通过这些举措建立了人民群众对党铲除腐败的信心和决心,这在无形中也为基层银行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此,首先要从基层银行纪检监察部门抓起,来不断提高基层银行廉政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一)充分认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基层银行业廉政文化以崇尚廉洁、鄙弃贪腐为价值取向,融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人们对廉洁政治和廉洁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精神追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战略举措,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增强全社会反腐倡廉意识,形成廉荣贪耻的思想道德基础和文化氛围,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进一步完善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机制保障

1、加强领导,形成合力。银行业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一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基层银行业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以培养优良的党风政风行风为核心,抓好廉政文化建设的推动落实,发挥党委各部门在加强党规党纪宣传教育,不断夯实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各项工作,切实形成深化廉政文化建设的合力。

2、着眼长久,构建长效。基层央行应有效起到组织监管、完善机制的职责,结合基层银行履职工作实际和地域文化特点,创新形式、拓展内涵、注重总结,努力打造既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又要紧密结合基层银行业实际、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廉政文化品牌。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保存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及时上报工作,充分展现工作成果,切实推动银行系统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重点加强廉政文化基本建设的措施

1、突出重点,强化责任,分层次深化廉政文化建设。首先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廉政文化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各级党组织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要坚持常规化专题研究党风建设情况,定期开展反腐倡廉专题学习,加大廉政文化建设的检查、指导和考核。其次,不断加强职能部门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联动效能,把廉政文化建设、反腐倡廉等内容列入年度学习计划、文明单位创建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业务工作同步发展。最后,积极调动干部职工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参与热情,干部职工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础个体,要积极引导并支持干部职工参与廉政文化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不断形成廉政文化建设的互动根基。

2、坚持求真务实,提升创新能力。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银行业在不断的进行着调整和改革,这些改革每一次对于我国的金融业的积极发展都做出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银行业在调整了具体的职能之后,对货币的制定进行了更加深刻的强化,同时也对货币的执行功能进行了进一步的诠释。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了管理信贷征信业的职能,同时也更好的促进了反腐的职能。因此,在我国的银行业的职能不断转变的这一个过程之中,作为相应的银行业纪检检察职能部门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第一点就是在每一个行业每一项内容当中,都应该明确纪检检察部门的重要性,作为基层的银行,也应该明确这一部门的作用,也就是说,凡是银行业需要进行职责履行的内容,就必须要有相应的纪检检察手段来执行;其次,作为纪检检察部门,需要熟悉党及银行业的法规和章程,对需要监督的人员要进行合理科学的监督,促进银行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第三,基层银行纪委等职能部门对于促进银行业的党风清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推动银行业内部教育监督的职能发挥,促进其他各个项目内容的顺利展开。因此,在新时期的背景下,要合理开展纪检检察的工作,就必须要以亲近业务、突出重点、建立完善的反腐制度,明确职责功能,让员工更加的认真投入到工作中来,在整个监督的过程中,要遵循各类章程,工作人员要进行严格执行,做到真正的依法行政。

3、巩固廉政文化阵地,拓展领域扩大廉政文化覆盖面。在银行系统中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不仅需要对当前文化阵地的重视和巩固,还需要不断拓展更广阔的领域,来创新廉政文化载体,从而扩大其覆盖面,增强感染力。为了更好地巩固廉政文化阵地,需要适时把握好现代网络与传媒能够被广泛群众广泛接受的特点所在,并努力将廉政文化渗透入网络传播媒体当中,利用传媒手段的全方位及多层次性来进一步扩大廉政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范围。在新形势下,现代网络传播手段已经发展成为传播廉政文化最主要的渠道之一,也是开展廉政文化宣传的主要阵地,可以将内联网、办公自动化系统设为阵地,并搭建廉政建设网站;此外,可以与有关高校或信息部门开展合作,通过新媒体的形式开展,引导员工廉洁奉公。通过运用这些平台和阵地,有效引导广大的干部职工从实际出发,与银行业的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密切的联系。为此要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及手段,确保廉政文化建设具有足够的发展空间,积极扩展廉政知识的宣传平台,从而更好的在全系统中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舆论氛围,不断优化银行业的行业风气。

廉政文化建设不仅是针对基层行的领导干部,更主要的是面向群众,为此,在基层银行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从空间领域上来加强,增设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单位、进家庭活动,从而将银行业廉政文化渗透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之中,全员参与到监督体系的执行与完善中去。

(三)重视廉政文化建设方式方法创新

1、制度创新,推动反腐工作的积极有效开展。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基层银行业既要保证纪检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要做好银行的业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切实协调好相关职能,业务和廉政两手并抓,在保证银行的工作健康发展的同时,与廉政建设、纪检监察进行有效的结合,加强反腐的工作创新力度,建设相应的预警体系。在进行纪检工作时,要把工作的核心渗透在银行的每一项业务之中,要全面立体的对银行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推动和支持,促进基层银行的健康发展。首先,建立完善的反腐制度,从人、钱、权利这三个方面展开,完善管理制度,建设科学的权利运行制度;第二狠抓落实,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必须要严格的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工作,加强员工入职廉政教育和任期间的有效审计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检察工作更好地展开;最后,要反腐,那么就要开展相应的廉政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同时还要建立严格的惩罚制度,明确设立高压红线,让工作人员意识到廉洁的重要性,树立健康的职业理念,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坚定不移的职业信念,在此基础上,如果一旦出现了违法的行为,那么就要进行相应的惩处,责任追究到底。

2、自身素养的升,增强拒腐防变的功底。首先,要不断的进行思想政治的熏陶,促进纪检人员的职业素养的提高,加强干部的政治觉悟和素质。通过开展新媒体互动、读书会、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提自身的理论素养,要对我国的反腐倡廉的内容和进展进行深刻的了解和感悟,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做到踏实求真。同时,还要紧紧跟随我国中央的步伐,保持政治上的统一。要严格的按照我国党的路线进行,遵循党的政策和方针,将廉政落实到实处,加强反腐的工作力度。自身的作风也是体现纪检干部素养的一面镜子。作为纪检干部,首先要从自身做起,要做到不受腐败思想的诱惑,要坚持自身的反腐信念,认真执行工作内容,做到刚正不阿。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法律来进行,抵制一切不良诱惑,大公无私,兢兢业业,全神贯注,投入到工作之中,要有良好的品格。

总之,纪检检察工作不仅要从监督的职能做起,还要贴近业务,严格的遵循党内章程,做到积极落实,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作为纪检干部,应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业务能力,加强自身的工作能力。不仅仅是要学习纪检的工作方法和专业知识内容,还要对法律、科学、管理和经济等内容都有所了解,促进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纪检队伍的健康发展,培养出一只高效率的有职业素养的纪检队伍,推动银行内部的工作效率,切实推动基层银行业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曹小鹏,蒋留新.人民银行纪检监察思想政治工作途径探析[J].现代商业,2012,(27):25-26.

[2] 李贵军.基层人民银行效能监察存在的不足及建议[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0,(10):50-51.

[3] 程凤琴.新形势下提高基层央行纪检监察干部办案能力探析[J].时代金融(中旬),2015,(11):210-211.

[4] 张建高.对基层外汇局内控监督工作的构想与建议[J].甘肃金融,2010,(7):67-68.

[5] 吴云川.探析建立会计核算监督工作评价体系[J].时代金融(中旬),2013,(8):216-218.

[6] 张晟.基层人民银行执法监察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观察,2014,(28):35-36,38.

[7] 钱立岩,齐殿军.对加强基层人民银行安全保卫工作之浅见[J].北方金融.2016(05).

[8] 化安庆,温广虎.基层人民银行依法履职新挑战[J].当代金融家.2015(03).

[9] 强化基层人民银行金融管理权的思考[J].公安研究.2013(08).

[10]刘璐如.基层人民银行在国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时代金融.2014(17)

[11]张立民.加强基层人民银行廉政建设工作的思考[J].甘肃金融.2012(05)

银行的职业发展前景篇8

1目前海西高校财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财会实习基地和实习单位匾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级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注重应用型.加强则会专业实践性教学是高级应用型则会人才培养的必要手段,则会人才的培养在经历了理论学习之后,还必须强化实践环节的特别训练,训练动手能力是培养则会人才的必由之路。但是,因为会计工作涉及到商业机密,很多企业并不愿意接受大批量的则会实习生,并目财务部门的岗位设置规模也非常有限,一家企业能够容纳的则会实习生也是非常有限的.海西高等院校则会专业学生的会计实训,想要做到联系企、事业单位让大批量的学生去顶岗实习几乎是不太可能的,这些导致了高校的则会实习基地和实习单位的医乏.

1.2缺乏适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践教学教材

为适应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解决学生就业前的会计实践训练,无论是专项实验和综合实验都迫切需要合适的教材.海西应用型高校迫切需要适合应用型则会人才的实验教材,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在教材市场中一方而很多实验教材的内容偏高深,不太适合于海西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接受水平.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畏难心里,影响了学习效果;另一方而有的教材内容体系不是很合理,导致学生学起来觉得比较混乱.因此,在教材市场中既具有合理系统的内容体系又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接受水平的教材是比较缺乏的.

1.3具有金融知识背景的财会专业人才匾乏

据福建媒体报道,针对福建银行业组织体系结构不合理,尤其是缺少服务于小企业的中小银行及外资银行的状况,福建省已全而实施引银入闽工程,加快村镇银行培育,以构建与海西战略相适应的银行业组织体系.

2海西应用型高校培养高级财会人才的策略

2.1培养应用型财会人才的策略

加强财会专业实践性教学.目前,因为高校的财会实习基地和实习单位匾乏,学生在就业前的校内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让财会专业的学生在岗前接受非常系统的校内实践,实现毕业后零距离上岗,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为此,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设置课程内与理论课程同步进行的课内实验,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课程课内配备相应学时的课内实践.课内实践一方而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另一方而可以锻炼学生的会计实务能力.②设置理论课程外的相应配套的专项实验,如《基础会计仿真实验》、《财务会计专项实验》.专项实验可以让学生对会计工作流程、账务处理程序及各个会计工作岗位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③毕业前进行一次会计职场综合实验,实现手工做账、电算化账务处理、仿真职场演练等.实现与现实职场的无缝对接.

2.2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财会人才的策略

注重财会专业双语师资队伍建设.财会专业双语师资队伍的建设显得较为迫切,较合理的解决之道应该是提升财会教师的英语水平和国际化视野.因此,海西应用型高校的财会专业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一方而可以引进有海外留学背景的财会专业人员或财会教师.另一方而可以选派外语较为优秀的财会专业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为推动学校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交流与合作,拓宽学校教师的国际视野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

2.3培养具备较好金融知识背景的财会人才的策略

(1)办学定位突出财会人才培养的金融特色.随着资本市场的飞速发展和大量银行入驻海西,高校对财会人才培养应注重金融行业的特殊需求对知识结构的构造,更注重于金融学科的交叉,特别是银行、保险、证券行业知识、投资理财、金融资本市场等学科知识的融合,以期更好地满足金融行业对财会人才的专属需求.

(2)实践上要重视金融实践课程.在财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必修课的核心课模块中应加入银行会计相关课程,在专业独立实验课模块中应加入银行会计实验课程、证券期货投资实战等.

(3)与各商业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海西高校要充分地利用自身目前与各商业银行之间所具有的合作关系,采用银校联合人才培养的模式,与各商业银行签订合作协议,今后有意往金融企业会计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以到各商业银行进行系统地实习.

2.4加强两岸财会教学交流合作

海西高校尤其是福建省的高校具有独特的对台优势,应加强与台湾高校的教学交流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实用性财会人才.高校应调整学科设置,建立起与两岸产业对接相适应的财会人才培养结构,进一步拓展两岸教育合作,开展两岸校际合作、资格考试和认证。海西高校应该和台湾高校创办闽台合作教学形式,财会专业学生前两年在海西高校就读,第三年赴台湾的合作高校就读,修读相关财会专业课程,这样学生既可以学习海峡两岸的会计准则的区别,也拓展了会计和经济视野,为今后的就业和学习提供新的方向.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