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计算机的职业技能8篇

时间:2023-08-07 09:23:35

计算机的职业技能

计算机的职业技能篇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训练;模式

技能训练是指经过反复的练习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教学设计任务的一系列智力活动和体力活动的集合。在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中,技能训练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情况下,不同的专业会有不同的技能训练内容和模式。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技能训练的需求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群内共享的的技能训练素材资源;能体现企业工作场境的做秀技能训练案例;有企业专家和校内教师参与指导的实训平台;方便操作与实施的实训环境;能将理论教学内容转化为实训项目的训练方法。计算机目前已经成为各行业使用最普遍的工具之一,作为如此常用的辅助工具,高职院校沿用的“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技能训练为辅”的教学模式,其学习弊端已渐渐显示出来,所以探索适合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技能训练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1高职学生技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1.1学生职场心态不成熟

目前大部分高职学生是独生子,成长的环境使部分学生养成了不善于与人合作和沟通,听不了人意见与建议。所以在技能训练过程中,会出现自己埋头若干,只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目的,从而导致学生对技能训练的掌握不够全面与深入。

1.2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据某些机构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以完成任务为“主要目标”,这种态度除了不利于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外,还会导致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不够深入和全面,不能够通过与老师和学生的沟通获取别人的强处。

1.3高职院校技能训练的环境和方法有待改变

高职院校主要是为各类企业培养和输送高水平的技能技术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除了自己有校内实训基地的,也有些高职院校与企业建设了校外实训基地,但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校内实训基地和设备缺少,与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的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实训缺少职场氛围,整个训练缺乏完整性和持续性。

2建立计算机网络专业群职业技能训练模式的意义

2.1完善高等职业院校实训体系

目前传统的实践技能训练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实践训练的效果不是特别好,所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对实践技能训练模式进行研究,完善整个实践技能训练体系,在重点、有秩序及有针对性、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开展。

2.2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快适应企业岗位

目前国内高等职业院校都大部分进行了校企合作,开设了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但除了个别订单班之外,大部分学生还很难完全按照某个工种的具体要求来培养人才。因此,建立计算机网络专业群职业技能训练体系,争取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学生里面享受到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学习能力、心理态势和技能要求。从而使学生更快的适应企业工作角色。

2.3通过大数据分析技能训践课程,推动改革进程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课程都还是按照各自的课程来开设,没有将实践训练课程提高到专业群的高度,从而使专业群内的实践资源和学校的教学实训设备没有达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和共享。

2.4通过分析、完善专业群实践技能训练体系

使实践技能训练能够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从而使我们的实训技能训练取得更好的效果,达到将学生塑造成可持续性发展人才的目标。

3专业群职业技能训练的模式研究

3.1项目式技能训练模式

该种模式是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按照企业要求以及企业工作流程,实施一个跟相关企业相类似的完整“项目”任务。将实际技能与理论知识想结合,制定完整的工作计划,实现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工作过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里面,这些项目可以是设计与制作一个中小型公司的网站;可以是实现一个小型软件或工具的开发;可以是一个公司网络环境的设计与搭建。凡具有这种整体性并有可见成果的实训工作,都可以按照该模式来进行实训训练。该项目的实训一般需要经过“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结果应用”等五个阶段来实施。

3.2阶段性职业技能训练模式

该模式是将某些职业技能拆分成若干简单的实训单元,在同学们熟悉单个项目后,再进行复杂、大型技能演变的方式。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也是采用该种实训训练方式。如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服务器的搭建,首先采用单个的服务器配置,等同学们掌握每个服务器的配置后,再进行企业机房的服务器配置,使这些服务器能为整个公司服务。该模式对学生来说,容易被接受。当学生完成一个小单元后,他的兴趣也得到了调动和激发。经过长期的技能训练积累,学生更容易成为实用、复合型人才。

3.3模拟式技能训练模式

计算机网络专业群内的模拟式技能训练是指用电脑模拟出某种网络设备或某个工作场境,来进行实训练习,使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在校园内使用较小的成本来完成企业内才可以接触到的技能训练模式。模拟实训模式具有低成本性、全面性、仿真性和可控等特点。目前比较高端的思科公司和华为等公司的网络设备价格都比较贵,而这些公司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好的学习和使用他们公司的网络设备,一般都会设计出相关的模拟软件让大家来学习与练习。我院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同学,大部分的实训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模拟技能实训法不但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训机会,同时也为学校节省了一笔不少的开支。

3.4建立起与技能训练相匹配的考核体系

技能训练考核体系不但能使学生具有学习压力,从而提高训练成绩,同时也能检测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但修订考核标准要坚持可行性和科学性原则,与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一致。在考核过程中,可以将考核分为综合考核与单项考核二个方面。考核等级可分为了解、基本掌握、掌握、熟练操作四个等级。综合考核里面还应该包括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考核标准的制订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3.5技能训练与学生考证相结合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行业资格证书有中级、高级操作员证书、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思科与华为的资格证书等。我们在制定技能训练标准的时候,可以以某个证书的考试大纲为训练的主要内容。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灌输证书在就业过程的重要性,也可以由学校出台一些具体的措施或文件来保证学生考证落实到位。例如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学生,在学习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后,就必须报考与该课程技能训练相关的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有压力,更有拿下证书的内在动力。同时,每次技能训练结束后,教师都应该组织学生及时做好总结,提交实验报告,再仔细分析和总结技能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规范和错误的操作,从而达到提高技能水平的目标。

4总结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群技能训练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技能操作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人作者长期执教高职院校,对学生操作技能的欠缺和培养体系有切身的认识与体会。而提高高职学生技能训练水平,高职学生技能训练的体系的建立,需要一个长期的研究和实践过程。而每个专业,每个学校都应该根据自己专业和学生的特点,结合自身的条件,开发出经济有效的、能真正提高学生操作水平的训练体系。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和可能。

参考文献

[1]刘三朵.论实践能力的内涵与结构[J].当代教育论坛,2004(9)。

[2]吴艳红.新课改形势下历史教学技能培养技能初探[J].新课程研究,2008(3)。

[3]何其吕.美术辞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4]饶淑园.国外老师职业技能的研究和训练善概述[J].外国教育研究,1998.

计算机的职业技能篇2

【关键词】计算机技能大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技能大赛是中职学校展示自我,提高自我,检验自我的平台,我院每年都积极的筹备大赛,并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每月一小赛,每季节一大赛的模式,为参加省级或部级技能大赛,精心选拔、储备和挖掘人才,这就说明了职业技能大赛对于计算机职业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有促进的作用,还有引领的作用。根据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西省总工会《关于山西省第七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通知》(晋教职〔2013〕7号)精神。1.学生组。比赛项目共设八项:“奥派杯”电子商务大赛;“神州数码杯”网络搭建及应用;网络布线;工业产品设计(CAD);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投影片制作;动画片制作;图文混排与电子图表。2.教师组。比赛项目共设二项:“神州数码杯”网络搭建及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限计算机课程教师)。由此可见,全国的职业学校都十分的重视技能大赛,这也说明技能大赛起到了重要作用。技能大赛大多数都是以学生完成一个项目和任务的形式来进行的,其本身就是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一体化教学的很好体现。

一、以赛促教,保障技能教学

技能大赛中出现的一些新的比赛项目,是行业、企业最大的需求点,只有及时跟踪研究,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才能更加面向技能和就业,学校也要不断的更新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方案。技能大赛促进我校教学方法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我校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进行改革:1.教学方法的改革。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都在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我校也不例外,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的深入应用,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师生都受益。和以前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教学方法多样化了,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方面引起了一定高度的重视。2.考试模式的改革。我校的计算机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也进行过改革,由最初的“笔试”改成了现在的“机试”,虽然起到了计算机教学要“考验”操作技能的目的,但最后还是由“分数”来决定一切,这种终结性评价方式已经不能真正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现在职业院校在考试模式上进行了很大的改革,目前我校采用的是“三三四模式”。“三三四模式”为:过程考核:(30%)平时作业、学习态度职业操守、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学习参与终结性考核:(70%)理论知识考核:笔试(40%)操作技能考核:技能考试和技能过关(30%)这种模式实现了“笔试”+“机试”。不仅考到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主要还考核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方面的内容。3.评价模式的改革。在采用“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同时,评价的模式也在随着变化而变化,现在的教育教学,老师已经起不到主导的作用,学生是现在教育教学的主体,老师只是一位“引导者”,故此,老师的评价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才会起到正真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定通过以下的三大相结合来完成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必须是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技能大赛与技能考试结合相起来,成为现在我院计算机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

二、以赛促新,改革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

技能大赛中的比赛项目,说明的是行业、企业最大的需求点,只有及时跟踪研究,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才能更加面向技能和就业,学校也要不断的更新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方案。技能大赛是面向社会、企业和生产岗位的社会性活动,突出高技能、新技术的要求。技能大赛的项目来源于行业,来源于企业,这就更能说明目前社会在这些方面的人才是非常短缺的,我们就要根据技能大赛提供的项目分析和总结,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修改和增补。

三、以赛促用,优化技能教学

三三四模式中“笔试”+“机试”,通过学生需要完成的项目或任务,对于实训设备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要求,比如:1.要完成FLASH动画的制作,实训设备必须满足条件,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实训设备的建设。2.为了在部级或省级技能大赛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充分必要的条件就是要与部级或省级技能大赛上所使用的设备一致或相匹配,这样学生在日常的实训过程中就可以对比赛的设备得以充分的了解,在比赛的过程中可以将能力发挥到极限。

四、以赛促学,引进新技术、新理念

当前“微课”的使用及普及,说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计算机教学早就进入了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使用阶段,如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教学等都已经广泛使用。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的教学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各个职业学校必然要研究大赛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计划,完善评价体系,制定奖励政策,千方百计争取在大赛中创佳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

计算机的职业技能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6-0187-02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信息化技术在中国的迅速普及,社会各界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骤然增加,计算机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更是供不应求,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与时俱进,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的教学势在必行。

1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教学目标

国家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提出具体的要求,必须为国家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型的人才,当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要求提高:不仅要有文化知识底蕴,还要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明确的提出: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要不受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制约,要有依据教材又超越教材的胆识和勇气,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构建科学、合理、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在实践中学习的课堂学习形式,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2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

2.1 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我国的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偏重知识的传授,轻视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育也存在这种状况,偏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然而计算机专业是一门需要在实践中学习的课程,理论的学习过于深奥,和实际应用又严重脱节,社会各个部门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的人才,中职学校的教学和实际生活的需要严重脱节,致使我们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动手能力差、解决问题能力差的缺点暴露无遗,不能适应社会、时展的要求。

2.2 教学模式陈旧,教师方法落后

教师是学生的领路者,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甚至是自来水,所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会直接影响教学、影响学生,但实际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也存在着老师业务理论能力强,动手实践能力不足的弱点,主要的原因还是学校的经费不足,无法满足大量的学生动手实践的要求,多年的理论教学老师只能照本宣科,老师也很少有实践的机会,这就造成了理论和实际应用的严重脱节,当今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中职学校的老师也没有接触这种先进技术的机会,老师本身的信息技术就是落后的,只能在学校中传授知识,而不能促进学生接触先进的计算机知识。由于这种讲授式的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制约着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造成了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差、解决问题能力差的现状。

3 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措施

为了更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必须进行教学改革:首先,进行课程改革,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影响计算机职业技能的是课程设置,计算机系的课程现状是注重理论学习,轻视实践课的设置。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中职学校必须改革课程设置,以培养实用型的人才为目标,以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为培养方向,减少理论课的课时,增加实践课的内容和课时,根据实际需要培养不同的人才,以满足不同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计算机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水平,而计算机专业需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很快的理解、掌握、应用,这些要求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队伍必须紧跟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步伐,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钻研业务,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中职学校也应该积极为教师提供到企业或事业单位锻炼的机会,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接触,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实现企业和学校的互利互惠;学校还可以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聘请企业有丰富经验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到学校讲课,亲自指导学生,他们的信息是前沿的,他们的技术是实用的,通过他们的指导,让学生可以提前熟悉工作的性质和工作流程,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校还可以和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需要。最后,改革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要想培养综合型的人才,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教师一定要树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教学观念,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生是动态的、生命的,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改变评价观念,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教学方法杜绝满堂灌输理论知识,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为主,在评价方式上,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激励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尝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促成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 结 论

中等职业学校要想为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输送合格的、实用型的人才,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机会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学校要合理地设置课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还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使学校的教师首先站在信息化技术的前沿,学生才会有更高的发展,每一个中职教育人和社会各界都要积极努力,不断探索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使中职学校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潘怀.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09(9).

计算机的职业技能篇4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师资队伍;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TP3-4

2012年7月,国务院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使信息网络产业、电子核心基础产业、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产业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带动了IT行业高速发展,IT企业急需具备优良的实践能力、扎实的技术能力和可靠的团队协作能力的人才。作为高院院校最早开办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自2010年起却一直被列入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产业要求的“红牌专业”。“没有实践经验、专业性不强、缺乏实际工作能力”成为用人单位拒绝应届毕业生的主要理由。如何培养实践经验丰富、专业针对性的专业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办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1 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办学方向基本明确。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专科)2006年开办,经过七年的办学实践,专业方向基本明确。调查显示计算机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岗位为平面广告设计、网络销售、网站设计、数码处理和办公室文员。

1.2 招生规模呈逐年下降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吸引力不断减弱,招生规模逐年下降,出现了就业容易招生难的现象

1.3 专业建设有待加强。在专业调研中,用人单位认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低于工作岗位要求,毕业生也认为学院最应该改进依次是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课堂上让学生参与不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教师专业能力差。

2 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措施

2.1 动态调整专业办学方向。专业是高职院校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高职院校的品牌和灵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要使培养的人才能够适销对路,就要关注国家、地方政策和IT行业发展动态,深入企业调研和毕业生回访,了解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明确专业办学定位和方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围绕产业需求定位准专业,打造自己的专业特色,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

2.2 构建基于岗位对接需求、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是高职院校实现教育功能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成长的养料,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工程。(1)课程内容紧跟企业岗位需要。专业组要经常深入计算机行业和企业调研,把握计算机行业发展趋势,明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实际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设置课程及实验实训实习项目,整合教学内容,形成了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2)构建工学结合项目化的课程体系。与企业合作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是解决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首要途径。专业核心课程要突出企业关键岗位的工作任务和作业流程,突出专业核心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专业拓展课程要紧跟企业岗位的变化和发展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2.3 建立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工作机制。根据专业建设和教师职业能力发展需要,形成每个教师要至少主攻一个专业方向、主讲一门专业课程、主建一门网络课程、主持一个项目(科研、教改或质量工程)、主编一本工学结合课程、主办一项计算机技能竞赛、联系一家企业的能力、指导一个计算机专业兴趣小组的提升工作机制。通过主攻专业方向,培养和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明确专业领域发展方向;通过主讲专业课程,掌握专业领域发展动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丰富教学资源;通过编写工学结合教材,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先进性;通过主办计算机技能竞赛,促进教师了解计算机技能竞赛动向,提高教师的管理和沟通能力;通过主持项目,提高教师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联系企业,使教师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和企业需求,更新专业技能;通过指导专业兴趣小组,锻炼教师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4 更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教师要由教学的演员向导演转变,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参与的教学主体,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学会利用网络和实践等途径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目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组要求教师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专业课程要求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按照专业方向分科目进行实训和综合实践各方向技能,将实践教学与企业各岗位需求相对接,采用项目任务的教学模式,以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法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2.5 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1)完善实践平台建设。加强校内计算机维护维修实训室、广告设计实训室、图形图像实训室建设等建设,对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使用实训室。同时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有机会直接使用企业的设施设备、参与企业的真实工作。(2)实施教、学、做一体项目化教学。实施教学做一体项目化教学,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围绕工作岗位能力构建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在实施过程中营造工作情况,让学生通过单项演练、模拟仿真和综合训练等环节开展实践教学。(3)严把控制实践环节质量关。严把课程实践、专业认知、专业实训、课外综合实践、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质量关,采用过程评价,做到活动有方案、考核有标准、实训有成效、教师有成果、学生有提高。一直以来计算机应用专业组重视让学生到计算机行业和广告企业开展专业认知、专业实践和专业实训,将企业实际工作引入教学综合实训环节,增加了教学的仿真性、学生技能实用性。(4)组织师生参加各种形式竞赛,以赛带教、以赛促学、以赛精艺。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多次院级、省级和部级的计算机技能竞赛,教师提高了对竞赛的认识,把指导学生参赛作为提高教师和学生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竞赛师生即时了解计算机技术应用动态,检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师生的技艺,倡导积极向上、笃学精艺的教、学氛围。(5)开展好专业兴趣小组活动。兴趣小组是拓展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目前已组建计算机维修与维修、摄影摄像专业兴趣小组、广告设计与制作兴趣小组、多媒体设备维护兴趣小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开展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加了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机会。

总之,要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在准确定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办学方向、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建立一支实战能力的师资队伍,在教学中要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技能培养模式,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强化校内和校外实训实习平台建设。

参考文献:

[1]麦可思.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6.

[2]朱有才,李海英.我院部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调查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30.

[3]朱有才,李海英.提高我院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6.

[4]张焱,张文君.网络环境下高职教学方法的改革[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3,2.

[5]王菲.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2,8.

[6]胡海洋,张晓菲.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法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

计算机的职业技能篇5

摘要:时下全国各地的职业院校面向市场办学,坚持“高技能培养、高质量就业”,以职业技能大赛来推动职教教学改革和办学水平的提升,形成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局面,为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本文浅析了职业技能大赛对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 专业发展 教学方法改革

一、 引言

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制度创新。从2010年至2013年,国家已经成功举办三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通过技能大赛,有效地调动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展现了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检验了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实训能力,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更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有力地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

二、职业技能大赛反映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存在的问题

职业技能大赛在展现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职教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专业课程模块之间缺乏联系

在原有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课程设置是单一、割裂的,“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拓展”三个模块中的课程关联性不强,不符合实际应用需求。而我们在职业技能大赛赛前培训过程中发现,像“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这样的比赛项目中,既存在交换、路由、防火墙、IDS等网络互联设备的配置技术,同时还兼有服务器配置方法,甚至还包括网络综合布线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分属于原有教学体系模块中的多门课程。由于课程之间缺乏联系,导致学生对网络的整体构架概念模糊,进而很难将不同课程中的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日常教学中忽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选择技能大赛参赛队员的时候,我们采取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挑选出自愿并且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大赛。然而在后续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平时成绩一般、但思维活跃的学生却表现的非常突出。这个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传统的“机械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意识、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有发现问题的能力、研究问题的水平、解决问题的本事。

(三)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步伐需加快

职业技能大赛的目的是促进职业院校培养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作为实施实践教学的场所,是职业院校实施“工学结合”的平台,是校企合作的载体,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

以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室存在如下问题:

1、校内实训基地设置片面单一,实训设备无法跟上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的变化,过于陈旧,不能满足实训校内教学需求;校外实训基地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起到强化技能学习的作用。

2、验证性的实训内容较多,而开放灵活性的实训内容几乎为零,学生的创新思维无法发挥出来。

3、学生的宝贵实训时间大半浪费在写实验报告上,而不是用在真正的实训内容上,学习效果差。

三、 职业技能大赛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发展的作用

(一)职业技能大赛开阔了老师眼界、提升了学生水平

以往各地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闭门造车、固步自封”的情况很普遍,老师们认为自己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就是市场上所需的知识;学生则觉得自己所学到的能力,就是岗位所需要的能力。然而等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才发现自己所谓的“金刚钻”,并不能真正做好“瓷器活”。

对于老师而言,职业技能大赛提供了与兄弟院校老师交流的机会,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让他们知道“一山还有一山高”,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将原有的教学经验和新的专业知识融合,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所教即所用”,为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对于学生而言,参与职业技能大赛不仅强化了专业技能,而且还能练就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意识,同时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的放矢”,真正使学生达到“毕业与上岗的零过渡”。

(二)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了教学观念和课程内容的转变

老师带领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尤其是比赛前对学生进行的专业技能培训指导,使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岗位的技能要求和相关标准,督促老师们自觉转变观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老师们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一直提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改、以赛促建”,重视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来说,现多开设以实践操作应用为主的应用型课程,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无论是《网络综合布线》、《局域网组建与维护》、《交换机路由器配置》,还是《信息安全与防火墙技术》、《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网站建设综合技术》等课程无不是在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锻炼学生的应变、创新能力。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对专业课程内容的淘汰、更新,实现了从以理论教学为本位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转变,逐步建立起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和以技能认证为重点的考评体系。

(三)职业技能大赛有利于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把理论转化为技能的平台,所以实训基地建设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21世纪,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有的产品和技术上市几个月之后就被淘汰。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整合Cisco思科系统公司、ZTE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HUAWEI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资源建设了十二个“校中厂”式校内实训基地,根据日常专业教学需要和职业技能大赛需要,增加实训工位,更新实训设备,优化实训情境。同时与CHINA TELECOM中国电信集团公司、ASUS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Vcom广州市唯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国内大型企业建立联系,建成二十多个“厂中校”式校外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共建,资源共享,利益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办学局面,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我们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经验,与此同时也发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职业技能大赛就像一个风向标,引领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发展和改革,使它更加快速、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向阳,开展职业技能大赛促进职业教育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2009(5).

[2]全国职教技能大赛举行成为职教教学风向标,[N].中国教育报,2008(6).

[3]吕振 张家年,以QQ群创建虚拟学习共同体及其教学应用[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2).

计算机的职业技能篇6

目前我国的认证考试有很多,但是高职院校技能有所不同,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所考察的主要是对于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结合,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试和考察。我国的计算机技能大赛通常有个人和团体比赛两种形式,这样不仅保证了对每个学生的综合能力都有测试和较量,同时也包含了对团队协作精神的考验。传统的教学是简单的以章节为基础,缺少了对知识的综合性学习和掌握,使在计算机技能过于零散的知识学习中不能得到有效的整合,从而为未来的学习预留了潜在的隐患。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基础的计算机教学,要求学生们在赛前都要进行对知识的重新复习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2全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技能大赛对教学的影响

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大多是以实际的项目为背景进行,技能大赛也与实践应用密切相关。例如网页的制作、虚拟网的搭建以及故障的诊断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参赛者都必须要以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依据,综合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结合计算机专业特点,技能大赛应具备如下特点:

2.1针对性

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技能大赛具有很多的种类,如何进行技能学习的选择并进行学习和训练,是每个学生都应考虑的问题。其中,计算机技能培训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作为前提的。计算机技能大赛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其考察的范围也比较广泛,例如ITAT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在此大赛中就有很多关于计算机应用专业比赛的项目。计算机技能大赛的开展要能够保证其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要求和专业知识需求,要能够保证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全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技能大赛中,大赛会对各种语言竞赛进行制定,这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语言和编程能力的相结合等。全国计算机技能大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对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制度和方法改革上取得成绩的最终反映,同时,各个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技能大赛从中找出自身教学方面的不足,从而保证能够有效提高高职学校的教学质量。

2.2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全国计算机技能大赛主要的目的是对学生能力的测试,所以,在计算机技能大赛进行选题时,就已经确定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也是大赛进行训练的主要人员,教师在整个的比赛过程中,都只能进行一定的辅助指导,这就对高职院校如何保证在正常的教学中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的提出了要求,在整个的学校教育中,要时刻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能只是单纯地进行以教师为目的的课程讲解,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地位。对于全国计算机技能大赛来说,每个参赛的学生都要进行好自己的主要工作,正确确立自身的任务定位,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大赛。

2.3加强校企合作,提供就业机会

在现代社会,计算机专业的人才越来越多,通过高考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但是,我国社会整体的计算机水平却不是很高,相反的,我国对于计算机能力的要求却越来越高,这样就出现了高职院校培养的计算机学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的状况。在实际的企业运行中,公司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都是希望他们能够直接投入到工作中来,并直接进行项目的制作。但是,学生一般都没有机会参加实践,这就导致其缺乏相应的应用能力。计算机专业是一个相对通用的专业,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对网站的制作、软件的编程、网络的组建以及计算机的维护等。这就要求我国的高职院校教师在进行人才培养时,首先要认真进行社会需求的调查,从而保证所培养的人才都能够符合社会企业的需求。

3总结

计算机的职业技能篇7

Discussion on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Skill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AN Mei-lian, XIONG Ya-me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Gu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angdong 510000, 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professional group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in our college as an example, we can deep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build a computer education platform, build a "dual teacher team" and other methods to achieve professional computer application talents Skills training purposes.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fessional skill; platform of cloud education

目前,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类行业人才供给呈现出三个缺乏的现状:缺乏高级IT人才;缺乏技能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缺乏能从事基础性工作的技术人员。未来国内IT企业将需要大量的通用计算机应用人才。缺乏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不对口是应届毕业生找工作时遇到的主要障碍。因此怎样培养计算机应用类人才的专业技能成为了学校的核心目标。

现结合本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群的改革情况与感悟,现对怎样培养计算机应用类人才的专业技能培养做一个初步的探讨。

1 专业群加强与行业企业联动、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要将重心落到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技能培养方向

1.1 本专业群的人才培养重心就是专业技能的培养

本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在广泛充分的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状况及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情况;调研了职业院校信息技术类计算机应用应用人才培养情况,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实现专业群与职业岗位对接,专业群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从而确保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技能为核心培养内容。

1.2 校企合作、课程设置都是以培养专业技能展开

大力加强专业群与行业企业联动、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深化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指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把行业的先进技术和企业的先进理念引入到课程当中,让课程教学对接社会发展需求。目前我们计算机应用专业群与苹果公司共建《IOS应用开发》课程,由苹果公司设计课程,完成课程教学,并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IOS APP应用开发设计,准备创建“创客工作室”;与新开普公司共同开发《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与东软公司共建《java Web开发》课程,并由双方合作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引入企业的项目实施教学,通过对课程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新编、整合或优化,使行业企业“渗透”到课程建设之中。同时,专业群内实施企业、学校“双主体”共同培养人才,探索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岗位能力与职业素质并重,实施工学交替培养,企业参与专业能力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供真实项目资源、教学案例、兼职师资,并且参与专业教学、学生评价和学生就业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尽最大努力实现市场效益驱动下的紧密型深层次校企合作。双方共同申报科研课题、共同解决技术难题,共建共用课程资源、教材和实训实习基地等教学资源,全面贯彻重点培养专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改革培养模式。

1.3 本专业群的以本院自创特有的CRP(校园资源计划平台)为依托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CRP”(Campus Resource Planning)即“校园资源计划”,是一个以教学为核心的新型数字化系统,通过识别和规划校园资源,更有成效地实现和完成学校教育教学、招生就业、校企合作、行政后勤保障管理等任务的信息平台。我们学院研发成功的此CRP系统,已内含50多个功能模块。我们计算机应用专业群在教学中以CRP(校园资源计划平台)为依托,教师带领学生组团体参与到本校的信息中心的研发团队中,进行了学院CRP(校园资源计划平台)模块的设计。这些模块的一个个实现,学生们的信心与日俱增,关键是他们的专业能力在一个个模块中得到了质的飞跃。

2 以赛促学,快速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

在本专业群内,全面开展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兴趣,从竞赛作品中选出优秀作品,在教师的帮助下改良作品。同时,让学生来展示他们的作品,并演示关键制作步骤,以及发表优秀作品制作心得。从第四学期开始,选拔校内比赛的优胜者进行集中培训,全力挖掘优秀设计作品去参加广东省选拔赛和国赛,让他们与别的学校进行PK,知道自己的专业能力水平,从而大大提高了同学们专业能力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 创建了“计算机应用群云教育平台”,开放、共享立体教学资源库,是提升本专业群学生专业能力的强有力后盾

云教育平台就是一个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通过“云”理念和“一站式”应用,试图打破教育的信息化边界,让为所有学校、教师和学生拥有一个可用的、平等的多样化平台。我们专业群建的这个平台可以让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及其他,扮演不同的角色进入后,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融入教学、管理、学习、娱乐、交流等各类应用工具,让“教育真正的实现信息化”。计算机应用专业群以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为核心,遵循“调研论证-框架设计-资源建设-推广应用-评价反馈-持续更新”的工作方式,以校企联合、团队共建为基本途径,构建“专业群建设+课程建设+行业典型案例+技能训练+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共享于云教育平台。有了这个“计算机应用群云教育平台”的开放、共享立体教学资源库,是提升专业能力的强有力后盾。

4 建设“双元师资团队”,从而确保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有保障

专业群教师直接参与企业项目运作和项目开发等活动,及时掌握企业最新技术,既增强项目开发和科研能力,又能把项目开发的思路和理念嵌入到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水平;企业负责选派学生顶岗??习的指导教师,学校聘请企业专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到校授课。通过“校企互聘、人才共用”机制,企业成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主要场所和专业兼职教师的聘任源地。经过两年的建设,已经打造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 高层次“双师型”人才为龙头、专业群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组成的高素质的“双元师资团队”教师队伍。有了这支高素质、高专业能力的师资队伍,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就有了强有力的保障。

5 深化校企合作,本专业群正在积极努力地进行探索构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平台。

构建中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平台,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为学校、企业、学生、政府的校企合作平台。学校、企业、政府都要有专人负责跟进平台的即时信息,并即时处理信息,从而可以实现学校、企业、政府三方面达成共识、共同培养企业所需的高职能人才。学校方面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企业的职业岗位技能;企业方面可以通过平台参与学校系院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参与课程论证与课程建设、参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等。平台的建立拓宽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交流渠道,减少了合作上的交流成本,能使信息得到及时传播。这样的平台应该是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有了这样的平台,重组了产教融合作流程,能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提高了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参与度,可以很好地解决因空间和时间而制约产教融合作发展的瓶颈问题。

计算机的职业技能篇8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技能培养

当前,随着大学扩招和普高的发展,中职生生源素质下降。到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成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学习成绩差,对自身的组织纪律性要求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生应该达到的知识水平,缺少良好的理解能力和行为习惯,抵触学习。同时,他们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上具有逆反心理。面对这样的现实,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保证中职生的技能水平,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初中级技术工人,就是对教师的一个十分严峻的考验。因此,笔者对计算机专业的技能培养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从思想入手,培养兴趣

计算机专业都面临着管理成本高、计算机设施比较落后的问题。而且进入该专业的学生有些无心向学,沉迷于电脑游戏,一上专业课程时,不是打嗑睡就是像听天书。在课堂上,学生与老师根本没有互动,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习效果也不好。在上实践操作课时学生经常在下面偷偷地玩游戏,根本不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观念,克服困难,积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提高学习兴趣,把理论付诸实践。重点着手技能训练和培养兴趣。用真实的情景体验培养学生的技能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技能的主动性。

案例1:在上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四章图文表混合排版课时,笔者先播放了一段制作非常精美的多版画报,有图、有景、有画、有表、有文字,这些篇幅组合在一起,每个版面都不一样。然后,要求学生模拟短片的画面排版。

分析:经常接触和看到的报纸杂志书籍就是图文混合排版的结果,短片中的精美图文混排的画面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有创作的欲望,激发兴趣,将日常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

二、利用任务驱动,提升技能素质

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是中职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使每一名学生在完成任务后就会得到一次成功的体验,得到一次技能的训练,就会有成就感,提升了兴趣,强化了技能,自信心也就随之提高。可见,任务是前提,有了任务还要看学生是否完成。教师在布置好任务后还要每节课认真记录、检查,并做好评价,促使学生集中精力完成任务,保证训练效果,并由浅到深逐步提高难度,最后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由于中职生的学业水平不同,要多布置几项任务,有深有浅,使学生不是望而却步,都能有成就感。

案例2:上因特网应用课时,可以布置的任务有:

(1)启动QQ程序,利用文件传输功能将文件传给QQ好友。

(2)建立QQ群,加入老师和同学,尝试在QQ里进行聊天。

(3)在新浪网建立个人博客并浏览个人喜欢的博客。

(4)通过http//cn.省略/下载并安装MSN即时通信软件,建立个人账户,运行MSN,试比较MSN和QQ的不同点。

分析:分成几个小组,下达不同任务,每次课完成不同的任务。教师把关,师生共同参与,按时完成,给出评价。这样学生学到了真正的技能和操作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识水平。

三、提高应用能力,技能与实际相结合

中职学校是为社会培养实用技术人才的基地,要求中职学生具有一定的技能,能把所学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随时应用于实践。因此,在技能教学中注重基本操作的掌握,也要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技能培养。

1.利用第二课堂参与实践。组成技能小组进行汉字录入与排版、电子报刊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数据库设计等技能训练。技能小组的活动要与中职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与中职生日后的工作相联系,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技能小组的作品要以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展示,如学校网站、宣传栏等,以增强学生的成就体验。

2.开展竞赛活动,提升竞争意识,提高技能。在活动中可使学生有计划高标准地准备训练,这种训练能使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学校可利用班级、年级和学校的群体环境,充分运用竞赛这种有效的载体创造更多的机会,培养和提高中职生的计算机技能运用能力。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