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外贸业务年度总结8篇

时间:2022-12-25 15:51:57

外贸业务年度总结

外贸业务年度总结篇1

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包括其自身的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与其相关主体在贸易中产生的不平衡,也包括对外贸易与对外贸易发展也即外贸依存度大小的不平衡。本文将基于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作以简要分析。

一、贸依存度与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平衡

1、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

我国今年的外汇储备达到7000亿美元,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自然来自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大量顺差贸易。由此,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已初露端倪。大量顺差贸易自然引发高发性贸易磨擦。进口影响供给,出口影响需求。需求扩张引发贸易磨擦。

这里引入外贸依存度这个概念。外贸依存度,是指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总额相当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它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基本指标,也是反映一国与国际市场联系程度的标尺。世界各国的平均外贸依存度由1970年的27.9%到1990年升到36.7%,2000年又升到41.7%,直到2003年也才接近45%。而对比我们国家的情况:1970年5.0%,到1990年一跃升为29.8%,2000年又创历史新高43.8%,2004年已达70%。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较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增长过快,而且已明显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对比日本的外贸依存度,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21%-26%下降到80年代末至20%以下,基本上维持在3个百分点变化范围内。而且世界范围内存在一个趋势,越是经济发达的大国,外贸依存度变动范围越小。

进口依存度的提高不仅会对我们国家的相关产业发展造成冲击,而且在目前经济过热的条件下,将进一步增加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难度。

出口依存度结构来看,我国轻工业和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依赖国际市场,不仅容易引发贸易磨擦,增加就业压力,而且严重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我国的出口市场主要依赖加工贸易的方式,不仅减弱了出口结构升级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的作用,而且使我国贸易福利水平降低。

2.造成我国外贸依存度增速如此之快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我国的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较大,且以制造业为主。第二,我国的对外服务贸易发展程度较低,而且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单从国内GDP角度来讲,美国的第三业占GDP的比重超过75%,而我国的仅为33%左右。第三,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当GDP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速,而对外贸易增速越快则外贸依存度越高。

3.要减小外贸依存度,必须要在对外投资以及扩大内需,扩展国内市场上下功夫。

如果从另一方面来讲,我国的对外贸易年均增速在10%左右,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速在7%左右来看,外贸依存度过高也不一定就代表着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系数会下降;同样,也不能说明国家的安全系数会上升。关键在于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制定正确的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建立规避外部风险的机制。

二、进出口贸易行业间增长的不平衡

进出口贸易行业间包括货物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之间结构的不平衡。当然这其中有地区性的不平衡,也有贸易额方面的不平衡。

广义的进出口结构是指一国对外贸易额中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所占的比例大小。它是一国进出口贸易处于何种程度的外在表现,即一国国内生产能力的大小。我国在这一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平衡,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存在严重的不均。

1.货物贸易

2004年,出口贸易中机电产品实现出口贸易额323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3%,占出口总额比重54.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为1665亿美元,同比增长50.2%高于出口增幅14.8个百分点,占出口总额比重上升到27.9%。

进口贸易中原油增长34.8%,成品油进口增长34.1%,煤同比增长73%,铁矿石增长40.5%,棉花增长1.2倍于上年同期,机械设备增长28%,主要作为中间产品的电器及电子产品进口增长36.7%,当然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货物贸易中的一些结构优化的趋势,但是仍然存在出口初级产品所占比例过高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属于内需拉动型国家。所以能在进口贸易中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消费市场需求,这也有利于我国在出口贸易中出口占重要地位的劳动密集型相关产品,以达到平衡贸易、缓解贸易压力、避免及减少贸易擦的目的。然而在进口贸易中却要不断考虑到国内市场的消化能力,要注意到对国内相关产业的保护,以及对国内一些重要行业的扶持,引进必要技术,重要的是对技术的吸收及利用。中国出口贸易中也要不断得到出口结构的升级,商品结构的优化。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图实现科技兴贸的目的。国内也要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较高领域中寻找利润。争创有优势的产品,在国际贸易中争得一席之地。

2.服务贸易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服务提供者从一国境内通过商业现场或自然人现场向消费者供服务并获得外汇收入的交易过程。

由下表可见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总体处于逆差状态。这之中仅有少数的行业如旅游、建筑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处于顺差地位,绝大多数行皆处于逆差地位。

2004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金额单位:亿美元

项目进出口出口进口差额

金额增速%金额增速%金额增速%

服务贸易总额1345.6731.88624.3433.60721.3330.42-96.99

1.运输366.1140.06120.6752.63245.4434.61-124.76

2.旅游448.8837.72257.3947.87191.4926.0965.90

3.通讯服务9.13-14.374.40-31.014.7210.49-0.32

4.建筑服务65.0433.373.8121.7461.2434.16-57.43

5.保险服务28.9035.173.8121.7461.2434.16-57.43

6.金融服务2.32-39.650.94-38.181.38-40.61-0.44

7.计算机和

信息服务28.9035.1716.3748.5412.5320.943.84

8.专有权利使用

费和特许费47.3329.492.36120.9444.9726.73-42.60

9.咨询78.8747.8531.5367.2547.3437.24-15.82

10.广告、宣传15.4763.858.4974.626.9852.511.50

11.电影、音像2.17110.550.4122.571.76152.

87-1.35

12.其它商业服务244.2913.52159.515.9484.7831.1674.73

13.别处未提及的

政府服务9.0911.893.785.505.3116.94-1.52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首先,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较低。2004年上半年,中国服务贸

易额占整个对外贸易总额(含货物和服务)的10%,较2003年底下降2个百分点。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外资流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等第二产业。据不完全统计,服务产业利用外资约占全国外资流入总额的1/5左右,由于服务领域总体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影响了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制度的引进。另外,中国大部分服务领域(如电信、运输、金融和保险等)主要以国有成份为主,缺少必要的市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延缓了中国服务产业的发展速度,造成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非均衡发展。

其次,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项目和市场过于集中。中国服务贸易收支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和其它商业服务,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收支的32%、29%和17%,合计占服务贸易总收支的78%。目前,中国服务贸易收支伙伴也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从国内地区发展情况看,上海、北京和广东等地区服务贸易规模较大,而中西部地区服务贸易所占份额极小。服务贸易交易项目和地区分布的不均衡,形成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总体水平偏低、短期内难以有所突破的格局。同时,由于服务贸易发展的多元化程度不够,导致中国服务贸易抗冲击能力较差,易受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影响。

再次,高附加值服务产业落后,制度和技术的创新能力不足。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较快的项目集中在旅游、运输、转口贸易、经营租赁等劳动密集型或资金密集型的低附加值项目上,而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服务、技术咨询、专有权利和特许、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等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务项目,受制度、技术、知识和文化等基础因素的制约,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三、不同性质企业进出口贸易额的不平衡

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外资企业的进出口贸易额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一半以上;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在不断下降;其它性质企业的规模在扩大。

1.外资持续稳定流入对贸易增长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2004年中国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606亿美元,制造业领域吸收外资的比重仍保持在70%的较高水平。2004年全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386亿美元,增长40.9%,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57.1%,较上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进口3246亿美元,增长40%,占进口总额的比重达57.8%,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2.国有企业出口摆脱了近年来相对低迷的局面,实现了22%的较快增长,增幅同比提高了19.3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6.6%,同比提高了13.9个百分点。集体私营企业出口增长59.8%,仍然大大高于总体出口增幅。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长34%,略低于出口总体增幅,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仍然达到56.7%,但同比回落了14.5个百分点。

3.其它性质的企业中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热情进一步高涨。除了全面放开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因素外,今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体制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

四、针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的建议、措施

要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平衡,首先,应注意对外贸依存度的研究,尽快建立和完善外贸评价体系,同时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全方位、多层面地积极应对和优化解决贸易磨擦,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积极利用外资,并适时的发展对外投资,,特别是在我国贸易增长高耗能的情况下,增加能源、资源导向型对外投资。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外贸业务年度总结篇2

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包括其自身的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与其相关主体在贸易中产生的不平衡,也包括对外贸易与对外贸易发展也即外贸依存度大小的不平衡。

一、贸易依存度与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平衡

1、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

我国今年的外汇储备达到7000亿美元,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自然来自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大量顺差贸易。由此,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已初露端倪。大量顺差贸易自然引发高发性贸易磨擦。进口影响供给,出口影响需求。需求扩张引发贸易磨擦。

这里引入外贸依存度这个概念。外贸依存度,是指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总额相当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它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基本指标,也是反映一国与国际市场联系程度的标尺。世界各国的平均外贸依存度由1970年的27.9%到1990年升到36.7%,2000年又升到41.7%,直到2003年也才接近45%。而对比我们国家的情况:1970年5.0%,到1990年一跃升为29.8%,2000年又创历史新高43.8%,2004年已达70%。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较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增长过快,而且已明显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对比日本的外贸依存度,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21%-26%下降到80年代末至20%以下,基本上维持在3个百分点变化范围内。而且世界范围内存在一个趋势,越是经济发达的大国,外贸依存度变动范围越小。

进口依存度的提高不仅会对我们国家的相关产业发展造成冲击,而且在目前经济过热的条件下,将进一步增加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难度。

出口依存度结构来看,我国轻工业和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依赖国际市场,不仅容易引发贸易磨擦,增加就业压力,而且严重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我国的出口市场主要依赖加工贸易的方式,不仅减弱了出口结构升级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的作用,而且使我国贸易福利水平降低。

2.造成我国外贸依存度增速如此之快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我国的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较大,且以制造业为主。第二,我国的对外服务贸易发展程度较低,而且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单从国内GDP角度来讲,美国的第三业占GDP的比重超过75%,而我国的仅为33%左右。第三,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当GDP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速,而对外贸易增速越快则外贸依存度越高。

3.要减小外贸依存度,必须要在对外投资以及扩大内需,扩展国内市场上下功夫。

如果从另一方面来讲,我国的对外贸易年均增速在10%左右,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速在7%左右来看,外贸依存度过高也不一定就代表着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系数会下降;同样,也不能说明国家的安全系数会上升。关键在于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制定正确的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建立规避外部风险的机制。

二、进出口贸易行业间增长的不平衡

进出口贸易行业间包括货物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之间结构的不平衡。当然这其中有地区性的不平衡,也有贸易额方面的不平衡。

广义的进出口结构是指一国对外贸易额中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所占的比例大小。它是一国进出口贸易处于何种程度的外在表现,即一国国内生产能力的大小。我国在这一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平衡,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存在严重的不均。

1.货物贸易

2004年,出口贸易中机电产品实现出口贸易额323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3%,占出口总额比重54.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为1665亿美元,同比增长50.2%高于出口增幅14.8个百分点,占出口总额比重上升到27.9%。

进口贸易中原油增长34.8%,成品油进口增长34.1%,煤同比增长73%,铁矿石增长40.5%,棉花增长1.2倍于上年同期,机械设备增长28%,主要作为中间产品的电器及电子产品进口增长36.7%,当然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货物贸易中的一些结构优化的趋势,但是仍然存在出口初级产品所占比例过高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属于内需拉动型国家。所以能在进口贸易中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消费市场需求,这也有利于我国在出口贸易中出口占重要地位的劳动密集型相关产品,以达到平衡贸易、缓解贸易压力、避免及减少贸易擦的目的。然而在进口贸易中却要不断考虑到国内市场的消化能力,要注意到对国内相关产业的保护,以及对国内一些重要行业的扶持,引进必要技术,重要的是对技术的吸收及利用。中国出口贸易中也要不断得到出口结构的升级,商品结构的优化。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图实现科技兴贸的目的。国内也要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较高领域中寻找利润。争创有优势的产品,在国际贸易中争得一席之地。

2.服务贸易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服务提供者从一国境内通过商业现场或自然人现场向消费者供服务并获得外汇收入的交易过程。

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总体处于逆差状态。这之中仅有少数的行业如旅游、建筑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处于顺差地位,绝大多数行皆处于逆差地位。

首先,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较低。2004年上半年,中国服务贸易额占整个对外贸易总额(含货物和服务)的10%,较2003年底下降2个百分点。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外资流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等第二产业。据不完全统计,服务产业利用外资约占全国外资流入总额的1/5左右,由于服务领域总体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影响了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制度的引进。另外,中国大部分服务领域(如电信、运输、金融和保险等)主要以国有成份为主,缺少必要的市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延缓了中国服务产业的发展速度,造成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非均衡发展。

其次,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项目和市场过于集中。中国服务贸易收支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和其它商业服务,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收支的32%、29%和17%,合计占服务贸易总收支的78%。目前,中国服务贸易收支伙伴也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从国内地区发展情况看,上海、北京和广东等地区服务贸易规模较大,而中西部地区服务贸易所占份额极小。服务贸易交易项目和地区分布的不均衡,形成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总体水平偏低、短期内难以有所突破的格局。同时,由于服务贸易发展的多元化程度不够,导致中国服务贸易抗冲击能力较差,易受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影响。

再次,高附加值服务产业落后,制度和技术的创新能力不足。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较快的项目集中在旅游、运输、转口贸易、经营租赁等劳动密集型或资金密集型的低附加值项目上,而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服务、技术咨询、专有权利和特许、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等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务项目,受制度、技术、知识和文化等基础因素的制约,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三、不同性质企业进出口贸易额的不平衡

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外资企业的进出口贸易额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一半以上;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在不断下降;其它性质企业的规模在扩大。

1.外资持续稳定流入对贸易增长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2004年中国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606亿美元,制造业领域吸收外资的比重仍保持在70%的较高水平。2004年全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386亿美元,增长40.9%,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57.1%,较上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进口3246亿美元,增长40%,占进口总额的比重达57.8%,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2.国有企业出口摆脱了近年来相对低迷的局面,实现了22%的较快增长,增幅同比提高了19.3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6.6%,同比提高了13.9个百分点。集体私营企业出口增长59.8%,仍然大大高于总体出口增幅。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长34%,略低于出口总体增幅,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仍然达到56.7%,但同比回落了14.5个百分点。

3.其它性质的企业中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热情进一步高涨。除了全面放开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因素外,今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体制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

四、针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的建议、措施

要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平衡,首先,应注意对外贸依存度的研究,尽快建立和完善外贸评价体系,同时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全方位、多层面地积极应对和优化解决贸易磨擦,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积极利用外资,并适时的发展对外投资,,特别是在我国贸易增长高耗能的情况下,增加能源、资源导向型对外投资。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外贸业务年度总结篇3

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包括其自身的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与其相关主体在贸易中产生的不平衡,也包括对外贸易与对外贸易发展也即外贸依存度大小的不平衡。

一、 贸易依存度与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平衡

1、 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

我国今年的外汇储备达到7000亿美元,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自然来自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大量顺差贸易。由此,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已初露端倪。大量顺差贸易自然引发高发性贸易磨擦。进口影响供给,出口影响需求。需求扩张引发贸易磨擦。

这里引入外贸依存度这个概念。外贸依存度,是指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总额相当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它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基本指标,也是反映一国与国际市场联系程度的标尺。世界各国的平均外贸依存度由1970年的27.9%到1990年升到36.7%,2000年又升到41.7%,直到2003年也才接近45%。而对比我们国家的情况:1970年5.0%,到1990年一跃升为29.8%,2000年又创历史新高43.8%,2004年已达70%。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较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增长过快,而且已明显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对比日本的外贸依存度,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21%-26%下降到80年代末至20%以下,基本上维持在3个百分点变化范围内。而且世界范围内存在一个趋势,越是经济发达的大国,外贸依存度变动范围越小。

进口依存度的提高不仅会对我们国家的相关产业发展造成冲击,而且在目前经济过热的条件下,将进一步增加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难度。

出口依存度结构来看,我国轻工业和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依赖国际市场,不仅容易引发贸易磨擦,增加就业压力,而且严重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我国的出口市场主要依赖加工贸易的方式,不仅减弱了出口结构升级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的作用,而且使我国贸易福利水平降低。

2.造成我国外贸依存度增速如此之快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我国的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较大,且以制造业为主。第二,我国的对外服务贸易发展程度较低,而且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单从国内GDP角度来讲,美国的第三业占GDP的比重超过75%,而我国的仅为33%左右。第三,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当GDP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速,而对外贸易增速越快则外贸依存度越高。

3.要减小外贸依存度,必须要在对外投资以及扩大内需,扩展国内市场上下功夫。

如果从另一方面来讲,我国的对外贸易年均增速在10%左右,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速在7%左右来看,外贸依存度过高也不一定就代表着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系数会下降;同样,也不能说明国家的安全系数会上升。关键在于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制定正确的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建立规避外部风险的机制。

二、 进出口贸易行业间增长的不平衡

进出口贸易行业间包括货物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平衡 ,以及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之间结构的不平衡。当然这其中有地区性的不平衡,也有贸易额方面的不平衡。

广义的进出口结构是指一国对外贸易额中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所占的比例大小。它是一国进出口贸易处于何种程度的外在表现,即一国国内生产能力的大小。我国在这一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平衡,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存在严重的不均。

1. 货物贸易

2004年,出口贸易中机电产品实现出口贸易额323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3%,占出口总额比重54.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额为1665亿美元,同比增长50.2%高于出口增幅14.8个百分点,占出口总额比重上升到27.9%。

进口贸易中原油增长34.8%,成品油进口增长34.1%,煤同比增长73%,铁矿石增长40.5%,棉花增长1.2倍于上年同期,机械设备增长28%,主要作为中间产品的电器及电子产品进口增长36.7%,当然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货物贸易中的一些结构优化的趋势,但是仍然存在出口初级产品所占比例过高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属于内需拉动型国家。所以能在进口贸易中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消费市场需求,这也有利于我国在出口贸易中出口占重要地位的劳动密集型相关产品,以达到平衡贸易、缓解贸易压力、避免及减少贸易擦的目的。然而在进口贸易中却要不断考虑到国内市场的消化能力,要注意到对国内相关产业的保护,以及对国内一些重要行业的扶持,引进必要技术,重要的是对技术的吸收及利用。中国出口贸易中也要不断得到出口结构的升级,商品结构的优化。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图实现科技兴贸的目的。国内也要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较高领域中寻找利润。争创有优势的产品,在国际贸易中争得一席之地。

2. 服务贸易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服务提供者从一国境内通过商业现场或自然人现场向消费者供服务并获得外汇收入的交易过程。

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总体处于逆差状态。这之中仅有少数的行业如旅游、建筑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处于顺差地位,绝大多数行皆处于逆差地位。

首先,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较低。2004年上半年,中国服务贸易额占整个对外贸易总额(含货物和服务)的10%,较2003年底下降2个百分点。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外资流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等第二产业。据不完全统计,服务产业利用外资约占全国外资流入总额的1/5左右,由于服务领域总体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影响了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制度的引进。另外,中国大部分服务领域(如电信、运输、金融和保险等)主要以国有成份为主,缺少必要的市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延缓了中国服务产业的发展速

度,造成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非均衡发展。

其次,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项目和市场过于集中。中国服务贸易收支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和其它商业服务,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收支的32%、29%和17%,合计占服务贸易总收支的78%。目前,中国服务贸易收支伙伴也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从国内地区发展情况看,上海、北京和广东等地区服务贸易规模较大,而中西部地区服务贸易所占份额极小。服务贸易交易项目和地区分布的不均衡,形成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总体水平偏低、短期内难以有所突破的格局。同时,由于服务贸易发展的多元化程度不够,导致中国服务贸易抗冲击能力较差,易受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影响。

再次,高附加值服务产业落后,制度和技术的创新能力不足。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较快的项目集中在旅游、运输、转口贸易、经营租赁等劳动密集型或资金密集型的低附加值项目上,而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服务、技术咨询、专有权利和特许、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等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务项目,受制度、技术、知识和文化等基础因素的制约,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三、 不同性质企业进出口贸易额的不平衡

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外资企业的进出口贸易额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一半以上;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在不断下降;其它性质企业的规模在扩大。

1.外资持续稳定流入对贸易增长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2004年中国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606亿美元,制造业领域吸收外资的比重仍保持在 70% 的较高水平。2004年全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386 亿美元,增长40.9%,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57.1%,较上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进口3246 亿美元,增长40%,占进口总额的比重达57.8%,较上年提高1.6 个百分点。

2.国有企业出口摆脱了近年来相对低迷的局面,实现了22% 的较快增长,增幅同比提高了19.3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6.6%,同比提高了13.9个百分点。集体私营企业出口增长59.8%,仍然大大高于总体出口增幅。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长34%,略低于出口总体增幅,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仍然达到56.7%,但同比回落了14.5 个百分点。

3.其它性质的企业中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热情进一步高涨。除了全面放开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因素外,今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体制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

四、针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的建议、措施

要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平衡,首先,应注意对外贸依存度的研究,尽快建立和完善外贸评价体系,同时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全方位、多层面地积极应对和优化解决贸易磨擦,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积极利用外资,并适时的发展对外投资,,特别是在我国贸易增长高耗能的情况下,增加能源、资源导向型对外投资。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外贸业务年度总结篇4

关键词:对外贸易依存度;服务贸易;加工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一、什么是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Dependence of Foreign Trade,简称DFT)又称作对外贸易系数,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的重要指标,它用本国对外贸易总额在本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总额/GDP*100%。为了准确地表示一国经济增长对外贸依赖程度,我们又将对外贸易依存度分为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反映一国市场对外的开放程度,出口依存度则反映一国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一般来说,对外贸易依存度越高,表明该国经济发展对外贸的依赖程度越大,同时也表明对外贸易在该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重要。

二、我国近年来对外贸易依存度数据分析

(一)全球对外贸易依存度走势

据WTO和IMF的数据测算,1960年全球外贸依存度为25.4%,1970年为27.9%,1990年升至38.7%,2000年升至41.7%,2003年已接近45%。由此可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全球对外贸易依存度逐年在增高。

以上是2006年全球对外贸易额排名前七位的国家对外贸易总额,GDP,DFT,以及分别进出口DFT数据。通过对数据分析可见,发达国家,尤其是贸易大国,如日本、美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较低,在30%以下,而欧盟成员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适中,大约50%。我国、德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相对于其它发达国家较高,达到70%以上。

(三)我国2003~2007年对外贸易依存度数据及分析

以上数据是在近年汇率不断变动的情况下计算得出的。由此可见,中国近5年来,对外贸易依存度居高不下,维持在60%以上甚至在2006年超过70%。尽管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趋势下,汇率持续升高,这意味着按美元计算的中国GDP应该在汇率影响下增值。对外贸易依存度计算公式中的分母越大,其比值理应越小。但近年来我国DFT除2007年较2006年有所下降外,其余年份均反而升高了。

由此可见,伴随着贸易全球化,同时我国多年来采取各种措施坚定不移地发展对外贸易,使得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一直持续走高,且高于其它贸易大国的水平。这也是导致近年来我国与其它国家贸易摩擦升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我国近年来对外贸易依存度持续走高的原因分析

(一)国内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第三产业比重较低,是外贸依存度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一般说来,由于第三产业的可贸易性较低,GDP构成中第三产业的比重越高,外贸依存度可能越低。目前,美国第三产业在GDP构成中的比重已经超过75%,而我国仅为33%左右。由于对外贸易依存度中的分子是按照货物贸易额计算的,不包括服务贸易额,而分母GDP中是包含第三产业产值的。因此,我国由于货物贸易额居高不下,服务贸易额提高较慢,导致对外贸易依存度整体上升较快。

(二)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偏高,尤其出口依存度增长过快,与我国的加工贸易增长密不可分。加工贸易是“两头在外,一头在内”的一种贸易方式。通常从事低层次加工贸易国家对外贸易依存度高于从事高层次加工贸易国家对外贸易依存度。目前我国的加工贸易从事的是低层次的加工贸易,即使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加工贸易也是从事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环节,附加价值不高,国内采购率较低,利用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加工生产后出口,它与国内经济的联系不紧密,因此运用包含加工贸易在内的外贸依存度指标,无法真实反映对外贸易对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如果扣除加工贸易,出口依存度显著降低。

(三)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被高估。GDP是对外贸易依存度计算公式中的分母,GDP统计结果对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我国是世界上唯一采用产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国家,所以统计遗漏很多。2005年和2006年国家统计局两次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从两次公布的结果看,1993-2004年我国的GDP总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经济普查年度GDP上调了23002亿元,GDP年均上调7418亿元。与GDP数据修订前相比,GDP数据修订之后我国历年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都降低了。2004年对外贸易依存度修订之前是67.90%,修订之后下降了10.2个百分点,1993-2004年年平均下降了4.25个百分点。

四、在对外贸易方面的对策探讨

(一)充分发挥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资源,全面发展服务贸易

技术,投资,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三大部分。其中服务业的全面快速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保证,我国服务业以及服务业内部结构平衡发展对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应充分发挥服务贸易比较优势资源,积极融入国际分工。一直以来,我国传统服务非比重过大,提供服务的能力十分有限。WTO服务贸易总协定提出了140多种服务产品,我国只能提供其中的40种,在许多服务领域仍处于缺位状态。这种服务业发展在结构上的失衡急需得到优化和调整。遵循比较优势原理,我们的优化策略是:以劳动密集型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为起点,继续深化传统服务项目的发展,同时重点培育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金融、信息、教育、文化以及社区服务等资本知识密集型服务。对于某些完全由信息网络和管理网络所支撑的新兴服务业,我们不具备比较优势,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对其进行大量投入以获得竞争力,但必须制定相关措施,重视并促进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发挥其带动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走国际化道路的作用。

(二)减少加工贸易,提升产品附加值,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中国崛起是跟中国产品成本低廉有莫大的关系,因为经过二十多年的密集的工业化进程,在世界上中国被看作是制造业大国,一个广泛的说法,说中国是“世界工厂”。这种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化,这种加工业的崛起,使中国人极大地利用了成本的优势,尤其是劳动力成本的优势,造就了这样一个崛起过程。因此,2006年起,我国开始政策性地减少加工贸易出口,转而鼓励依靠技术的提升、管理的创新、产品的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出口,提升中国制造在整个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是一把“双刃剑”,其提高和变化一方面体现为我国更加主动地参与国际经济市场,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地位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风险和影响。总的来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增长,持续增长的外贸依存度会给对外贸易和国内经济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促进对外贸易结构升级,扩大内需,是降低风险的主要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胡泳.“中国价值”与“价值思维”[M].中国科技财富,2008,(5).

[2]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2008年度数据.

外贸业务年度总结篇5

[关键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贸易因素;政策建议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4.129

[中图分类号]F832.6;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4-0-0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对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我国的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我国的经济力量极不相称。跨境结算主要是为对外贸易服务,通过从贸易角度分析影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原因,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政策,能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

在国际贸易中,企业可选择的计价形式有3种:出口国货币计价(Producer's Currency Pricing,PCP)、进口国货币计价(Local Currency Pricing,LCP)、第三国货币计价即工具货币计价(Vechile Currency Pricing,VCP)。Grassman通过利用1968年瑞典的进出口贸易数据对其国际贸易计价货币进行研究而提出了“Grassman法则”,即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制成品贸易使用最多的计价货币是商品生产国的货币,其次是进口国的货币,很少使用第三国货币计价。Ligthart等则在Grassman规则的基础上将其归纳为3个程式化的事实:工业国之间的商品贸易主要使用PCP,其次为LCP;工业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商品贸易主要使用PCP,或是VCP;同类型商品贸易主要使用美元或其他工具货币计价,但不同类型的商品贸易主要使用PCP。Page进一步验证了Grassman法则的适用性,并发现了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更多规律:①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边贸易中,发达国家的货币占据了主导地位;②在发达国家之间,出口国的经济规模、出口商品的市场份额与结算货币的选择密切相关;③大宗初级商品一般采用少数几种货币计价结算,而美元则是首选货币。

国内学者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始实施后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首先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陈红泉认为人民币结算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人民币结算存在进出口结构失衡、地区结构失衡等。王朝勇、孙延风等认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现在存在着结算规模依然偏小、我国企业话语权与议价能力薄弱、人民币境外流动清算系统尚未启用等问题,这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1 人民币跨境结算的现状

1.1 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

自2009年7月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开启,但初期整体规模不容乐观。试点首年年末,银行累计为365家试点企业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409笔,总金额仅为35.8亿元。2010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人民币跨境结算境外区域开始向东南亚地区扩张,结算规模持续增长,2010年上半年的结算金额就接近上年的20倍,达到925亿元。随着2010年6月试点范围和贸易结算范围的扩大以及各项试点配套政策的日益完善,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进入迅速增长的阶段,于该年年底达到3 414.3亿元人民币,出口试点企业的数量也增加至67 724家。

2011年和2012年,结算试点范围全部放开且取消了出口试点企业的限制,人民币跨境结算迎来了强势发展阶段,如图1所示,除2011年第三、第四季度的小幅回落以外,基本维持稳步增长的态势。2013年第四季度跨境贸易结算金额达1.46万亿元人民币,占当期进出口总额的21.76%。2014年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达到6.56万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加了41.61%,2014年以人民币结算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都大量增加。

图1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2010年1季度-2014年4季度)

资料来源:2014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不断发展,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市场的地位也逐渐提高。据全世界银行间金融电信学会(SWIFT),截至2015年1月,人民币全球付款价值不断取得新高,以2.06%的全球占有率紧随市场份额为2.79%的日元,位列第五名。而在2014年1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市场的占有率仅为1.39%,全球排名第7位。而且截至2014年12月,人民币在信用证支付中所占比例由2013年7.32%上升至9.43%,超过欧元的6.45%,成为信用证支付中第二常用货币。人民币在支付市场上地位的上升,表明人民币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使用比例不断增加,世界对人民币的认可度也逐步提高。

1.2 人民币结算的商品结构

作为进出口贸易中的两大部分,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的人民币结算量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货物贸易为199.9亿元人民币,占一季度总量的91.1%,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仅为19.5亿人民币,比例为8.9%。2011全年的货物贸易为15 600亿元人民币,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为5 512.7亿元人民币。2012年人民币结算的货物贸易总额为20 600亿元人民币,较之2011年增加了32.1%;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的总额为8 752亿元人民币,比2011年增加了58.76%,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增加的幅度超过了货物贸易增加的幅度。而2014年以人民币结算的货物贸易总额达到了59 000亿元人民币,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贸易额为6 565亿元人民币(见图2)。

图2 2010年-2014年货物贸易及服务贸易总量变化

数据来源:历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 人民币跨境结算的特点

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仍十分有限。2013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额占全年对外贸易额的17.9%,2014年,我国对外贸易额为264 334.6亿元人民币,而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金额仅为65 565亿元人民币,只占到当年贸易总额的24.8%。

人民币结算商品结构失衡。2010年第一季度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额为199.9亿元人民币,占人民币结算总额91%,服务贸易及其他仅占9%;到2014年第四季度,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额为15 900亿元,占人民币结算总额的90.8%,服务贸易及其他占9.2%,但其总额为1 609亿元人民币。

人民币结算区域发展不平衡。首先,从境内看,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我国跨境贸易结算经历了从2009年7月开始试点的上海、广州、深圳、东莞4个城市到2010年6月扩大至全国20个省市再到2011年8月扩展至全国所有地区的过程。从试点以来至2011年6月,东部地区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累计达13 461.02亿元,而中西部仅分别为324.5亿元和889.4亿元。东部地区结算金额是中部和西部结算金额的41.5倍和15.1倍。

人民币结算收付结构逐渐趋向平衡。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公布,2011年第一、二、三、四季度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收付比分别为1∶5、1 ∶1.29、1 ∶1.67、1 ∶1.7。这说明在跨境贸易中人民币的结算进口额大于出口额。之后跨境贸人民币结算收付比一般都维持在1 ∶1.5左右,2014年第一、二、三、四季度的收付比分别为1∶2、1∶1.66、1∶ 1.36、1∶ 1.24,人民币结算收付金额趋向平衡(见图3)。

3 影响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贸易因素分析

3.1 贸易规模对人民币结算的影响

贸易规模是一国货币成为计价结算货币的重要条件。贸易规模的增加会带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的增加;贸易额增长放缓或退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必定会下降。

3.1.1 贸易规模的扩大为使用人民币结算提供了基础

根据计价货币选择理论,出口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越大,出口商就越能在国际贸易结算的货币选择权上占有有利地位。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的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不断增加,从2001年的4.3%上升到2014年的12.2%,总额增长了接近9倍。如图4所示,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除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略有下降外,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到2014年进出口总额已达到264 300亿元人民币。而且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随着进出口总额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且增长率大于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一国贸易总量占世界贸易总量之比重(世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只是该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基础条件和必要条件之一,而不是充分条件。从历史经验上看,货币的先发优势和惯性影响力巨大。英国从二战后就不再是贸易大国和经济大国,但英镑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日本和德国先后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两国的贸易主要用美元进行结算。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人民币结算才刚刚开始,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占的比重并不大。

3.1.2 我国出口占全球份额偏低限制了人民币结算规模

Bacchetta认为出口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越大,出口商就越能在国际贸易结算货币选择中居于有利地位。我国已是第一贸易大国,据2011年统计,我国是124个国家的第一贸易伙伴,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比例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4.3%到2014年占世界总出口比例的12.2%(见图5)。但当时英国的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60%,有力地支撑了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二战之后初期,美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占当时西方国家的45%,也促使了美元霸权的产生。我国的贸易份额占世界的比重还较低,对于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的支持并不够。

3.2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人民币结算的影响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结构比例。我国的服务贸易是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为我国的对外贸易注入了新鲜活力,现在服务贸易已经占据了我国对外贸易的相当一部分比例,但与货物贸易相比,比例依然较小,我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比例依然不协调。

如图5所示,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7.8%,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92.2%;到2013年,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1.5%,货物进出口总额比重为88.5%。虽然服务贸易的比重增长缓慢,但绝对数额增加的很快。199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仅为98亿美元,2013年就达到了5 396亿美元。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比例不断调整优化,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有极大促进作用。2014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服务贸易结算比例达到了24.9%,结算额为16 309亿元人民币,较之2010年增长了2倍左右。

图5 1980年和2013年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进出口比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4

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结构比例。我国初级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比例大幅下降,工业制成品的占比不断上升(见图6)。2005年,我国初级产品进口1 477.1亿美元,出口490.39亿美元;工业制成品进口5 124.09亿美元,出口7 129.6亿美元。到2013年我国的初级产品进口为6 576.01亿美元,出口1 072.83亿美元;工业制成品进口为12 926.87亿美元,出口21 027.36亿美元。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幅度增加,这为我国增加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权提供了可靠保证,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品差异化程度影响企业结算货币的选择。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宗商品、初级产品集中在交易所或电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这种高效的标准化交易方式,反过来又一进步推动了商品的同质化,迫使出口商选择交易所指定的、单一的、交易成本低的货币计价。相反,那些生产技术和品质差异较大的出口商品,主要是高附加值的资本品、耐用品,出口商在计价货币选择时有更多的主动性与灵活性,表现为计价货币比较分散,很少出现类似大宗商品那样集中使用一两种货币计价的情况。实际上,在同质的出口商品计价中,一旦某种货币取得先机,被广泛使用于国际贸易计价,就会逐渐形成一种很强的惯性,出口商一般不会轻易替换计价货币。因为替换计价货币很可能造成交易成本上升或国外需求数量下降,使得出口商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3.3 贸易区域结构对人民币结算的影响

3.3.1 对外贸易区域分布不均影响结算实收付比例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地理区域结构呈现出以下特征:从进口来看,我国进口市场多元化,从拉丁美洲和非洲进口的比重不断增加;从出口来看,市场分布依然较集中在欧美国家和地区。我国对外贸易地理区域结构造成了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比重小于进口贸易即实收实付比例的不协调。根据Page对Grassman法则的进一步阐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边贸易中,发达国家的货币占据了主导地位。从贸易伙伴结构角度考虑,我国在出口贸易中的议价权相对会弱于进口,出口人民币结算的可能性就会小于进口人民币结算的可能性。

3.3.2 出口企业的国内区域影响人民币结算国内分布

内部区域结构则是指一国国内各地区在本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或地位,这一指标表现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该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由于我国东中西部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是我国率先开始对外开放的区域,发展对外贸易中有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所以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图7所示,2014年1-9月东部地区的进出口分别占全国进出口的88%和84%,而中部和西部的比例都不超过10%。内部区域分布的特点也影响了我国跨境贸易结算国内的分布状况。2013年第四季度东部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额的95%,而中西部占人民币结算总额的5%,我国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主要集中在沿海沿边地区,这与东部地区相对发达的对外贸易分不开。西部地区有与我国的邻国交界,沿边贸易有一定的有利条件,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也有一定的优势,但周边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及内陆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跨境贸易发展相对滞后,这也造成了中西部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较小。我国的地理区位和对外贸易区域发展状况造成了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内地发展缓慢,沿海沿边地区发展迅速的特点。

图7 我国东中西部进出口比较

数据来源: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4年秋季

4 政策建议

自2009年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也经历了由小到大的发展。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看,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既存在很多有利条件,也存在不少不利因素。有利条件包括:我国庞大的进出口规模及逐渐提高的全球份额,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导的出口商品结构,在劳动密集型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东亚处于“市场提供者”的地位,不断改善的对外贸易区域结构等。不利因素包括: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较低,贸易区域布局不合理等。从整体上看,有利因素较多,在结构方面的有利因素则较少。

4.1 大力推进对外贸易发展,夯实人民币结算基础

作为“三驾马车”之一,对外贸易对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我国对外贸易经过了迅速发展,有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近来受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对外贸易发展速度逐渐缓慢,对外贸易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有直接影响,同时也是人民币流进流出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需要继续大力推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近年来,跨境电商在对外贸易中崭露头角,为对外贸易又开辟了新的渠道。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约4.2万亿元,同比增长33.3%。其中,出口占比约85.4%。从外贸发展的角度看,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是外贸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2015年6月20日,国务院对外《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到,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有利于用“互联网+外贸”实现优进优出,发挥我国制造业大国优势,扩大海外营销渠道,合理增加进口,扩大国内消费,促进企业和外贸转型升级。我国企业要积极利用跨境电商迅速发展的机会,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占有率。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不断上升,增强了我国的市场主导能力,这为人民币成为结算货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区域贸易中,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良好的发展势头,使人民币成为东亚“10+3”框架下的主导货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种种迹象表明,国际贸易格局的改变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4.2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掌握结算货币选择权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实行者。企业的实力决定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及在货币选择上的话语权。一方面,需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实力。虽然我国的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对创新的投入不足及我国现在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方式使得我国企业在创新能力上与国外企业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创新投入和人才投入,在产品研发、品牌树立以及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才能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主动地位,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从而在结算货币上有更多的选择性。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出台优惠政策支持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当前我国在办理手续上还是比较繁琐,需要政府简化手续,并为进行人民币结算的企业提供出口退税政策上的优惠来提高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的积极性。

4.3 提高出口产品的异质性,提升决定结算货币的能力

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异质性对出口商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议价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为提升企业进行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意愿,政府应推出相应优惠政策来促进企业的自我完善,帮助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当前,我国的出口企业多半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贸易方式主要是加工贸易,这导致了我国出口的产品价格弹性比较大,在国际市场上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由于聚集效应和惯性,国外进口商具有了更强的议价能力和决定结算货币的能力。因此,政府应从宏观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企业的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实际操作当中,对于那些拥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和大宗机器设备的企业,给予出口退税、政府补贴等优惠的政策,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进行政策上的扶持,利用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推进人民币的跨境贸易结算。

4.4 平衡对外贸易区域结构,扩大人民币结算使用范围

依据Grassman法则,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时倾向于使用发达国家的货币,这使得我国企业在于这些国家进行贸易时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意愿并不太强,对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不利的。在未来应加强我国与新兴市场和金砖国家的贸易发展,并且在与之贸易中鼓励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此外,通过“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实施,促进人民币在这一区域中的使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安文强,王相宁.香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影响因素分析――基于FMOLS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4(6).

[2]范方志,韩骏.中国资本项目管制与跨境贸易结算:问题与对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9).

[3]李波,伍戈,裴诚.升值预期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结算货币选择视角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13(1).

[4]李婧.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看人民币国际化战略[J].世界经济研究,2011(2).

外贸业务年度总结篇6

一、浙江发展服务贸易势在必行

1.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是浙江服务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第三产业已经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和,取代了物质生产部门而成为最强大、最广泛的经济部门。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其兴旺发达的程度成为衡量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与服务业快速发展相适应,世界服务贸易发展异军突起,它不仅在各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支柱产业的战略替代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在各国国际收支平衡中也发挥着重要的缓冲作用。服务贸易日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也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紧紧抓住中国入世后服务业对外开放契机,以专业化、系列化、国际化为目标,大力推进浙江地方业发展,扩大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努力扩大服务贸易比重,是促使浙江经济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更快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任务,更是浙江服务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2.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是顺应国际经贸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和国际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贸易虽然在最近30年才发展起来的,但速度很快,1970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为710亿美元,1980年为3800亿美元,1990年为8660亿美元,到2002年则上升到15400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速度达6.4%,超过了同期货物贸易5.9%的增长速度。金融、技术、运输、通讯、信息等生产已上升为服务贸易主体,成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全球贸易结构向服务贸易的倾斜是贸易结构转换的世界趋势,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国际市场的竞争将由货物贸易为核心转向以服务贸易为核心,各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实力昭示着其未来对外贸易的前景。

3.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是应对外来压力、加强合作交流的迫切需要。加入WTO的过渡期即将基本结束,我国将全面履行“入世”承诺,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将对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004年1月1日起,内地与港澳CEPA的实施,使得国内的服务业率先向港澳资本开放。2004年6月1日起,商务部颁布的《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根据这一办法,我国商业利用外资由试点转为正常开放。虽然在服务贸易开放过程中,采取了分阶段、分行业、分地区开放,并采取了数量控制方式,但从承诺开放的时间跨度来看,最长也只有6年过渡期。我国服务贸易总体发展滞后的现状和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对我国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方面的现实压力,要求我国亟待提高服务贸易综合竞争力水平。

4.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是抢占开放型经济新战略高地的重大举措。目前,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心开始由原材料工业向加工工业、由初级工业向高附加值工业、由传统工业向新兴工业、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其中服务业中的金融、保险、旅游和咨询等则是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国际产业转移结构高度化、知识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为商品交换提供高水平的国际服务。

世界服务贸易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其涉及领域也不断扩大。服务贸易的主要内容从运输、工程建筑等传统领域转向知识、技术和数据处理等新兴领域。服务贸易创新速度加快,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特别是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服务贸易的创新也层出不穷。知识和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比重日益提高,正成为各国服务贸易竞争的主战场。

目前我国地区间的竞争已经把服务贸易作为吸引外资的重要领域、竞争升级的主要跳板。上海市提出要把上海建设为“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其中两大中心直接归属服务贸易范畴。上海市准备把国际经济竞争层次从货物贸易为主提升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并重、以服务贸易为主的水平上来。江苏省一直是外贸出口大省,而服务贸易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亮点,重点以会展、物流、咨询、中介服务以及南京、苏州、连云港三个商务区为主,并就金融、证券、通讯和保险等领域提前开放,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了申请报告。随着服务业和服务市场的逐步对外开放,我省必须抢抓新机遇,大力发展浙江服务贸易,推进全面开放,使浙江更快、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

二、浙江服务贸易现状及重点领域分析

1.浙江服务贸易发展总量分析。随着浙江经济和省内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浙江服务贸易总体来说也取得了明显进步。具体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很快。服务贸易出口额从1997年的1.8723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26.7533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为55.8%,其中服务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2004年分别达到26.753亿美元和16.979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为39.4%和29.4%。第二,服务贸易的整体规模小、作用弱、出口有限。浙江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仅为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2%~6%左右,服务贸易总量明显偏低;服务贸易出口额仅为货物贸易出口额的1%~5%,服务出口非常有限,而且水平偏低,与浙江国民经济发展和在全国贸易中的地位极不相称。第三,2004年服务贸易出现顺差,改变了近年来逆差不断扩大的趋势,但逆差项目的构成并未改观,这与我省货物贸易多年来一直维持的顺差局面形成了鲜明对比。从总体上看,我省服务贸易尚处于发展初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浙江服务贸易发展结构分析。在浙江省服务贸易出口的行业结构中,出口依然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所占份额较大的是其他商业服务和运输服务,旅游、建筑安装和工程承包也占较大比例。总体上旅游和运输相加占总出口的近30%,说明以上行业是浙江服务贸易出口的强项。而世界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与保险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通讯邮电服务、咨询服务、技术密集型的服务出口,我省连3%的比重都不到。这说明我省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不甚合理,服务的科技含量低,占优势行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高附加值服务行业落后。

在服务贸易进口行业结构中,仍是其他商业服务和旅游服务占很大份额。2002年开始咨询业进口较大,2002-2004年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利使用的进口占了较大比例,说明浙江服务贸易的进口偏重于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而通讯、邮电、金融等行业的进口比重不高,这与这些服务贸易市场的垄断封闭、缺少必要的市场竞争有很大关系,一定程度上也延缓了国内服务产业的发展。随着中国加入WTO,服务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的进口势必增加,这对改善服务贸易产业结构、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是有好处的。

运输服务的进出口比重都较高,这与浙江省国际货物贸易的高速增长有极大关系,货物贸易的发展,推动了国际运输服务的发展;而旅游服务的进出口比重虽有所增长,但与浙江省丰富的旅游资源相比,仍显得不大相称,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3.浙江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浙江的国际服务贸易是在中国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与整个中国国际服务贸易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总体处于发展态势,总量不足,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偏低,结构落后,国际竞争力不强。浙江服务贸易总体TC指数在1997年为负值,1998年和1999年转为正值。2000年到2003年又转为负值,说明服务贸易总体是在发展中的,但国际竞争力不强。从行业上看,TC指数为正值的有:1998年的通讯邮电行业;1979年、2000年至2002年的旅游;2000年至2002年和2004年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2000年至2001年的建筑安装和劳务承包。这说明我省服务贸易在“境外消费”有一定的优势,但竞争优势非常微弱;在“自然人流动”贸易方式方面,尽管我省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建筑、运输等行业的劳务输出,但是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的优势仍没得到充分发挥。“跨境交付”尽管也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例如金融、通讯、交通运输等行业,但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这说明我省目前对外服务贸易整体上还处于比较劣势,服务业的竞争力不如工业,除旅游等少数行业外,多数服务贸易领域处于逆差状态。

浙江省在今后发展服务贸易的竞争过程中,会存在以下不利因素:

(1)服务业结构不合理,市场发育程度低。服务贸易逆差的根源在于服务业发展水平落后。我省服务业除商业、居民服务业和公路运输外,多数行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程度还相当低,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的作用不大,严重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我省生产行业、技术和资本较为密集的服务业部门(如金融、保险、专有技术和技术咨询等高附加值服务产业)发展滞后,对外竞争力在短期内难以大幅提高。这些都已不能适应浙江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和国际竞争的需要。

(2)高等生产要素贫乏,产业基础薄弱。浙江是一个高素质人才短缺、教育发展滞后、劳动生产率较低的省份,人口总体素质与经济在全国的地位不相称,高教、科研、高级人才拥有量等社会发展指标偏低,总体竞争力较弱;部分服务业基础设施和设备陈旧,服务水平落后。从中长期看,高等要素的贫乏将成为制约浙江资本、知识技术密集型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瓶颈。

(3)服务贸易管理滞后,相关产业支持不力。由于服务业是由许多相关行业组成的产业群,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行业范围极广,国际社会要求一国对其国内的服务业进行整体协调和管理。目前,我省对外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缺陷,服务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甚至相互掣肘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许多部门经营机制僵化,部分行业垄断经营突出。另外,由于我国传统体制的束缚,条块分割仍局部存在,相关产业间合作不够紧密,服务行业经营秩序较为混乱。

尽管如此,浙江丰富的基本生产要素,得天独厚的旅游、人文等资源禀赋始终是浙江发展服务贸易的有利因素。浙江较为发达的区域经济支撑、外贸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市场法规的不断完善所创造的良好环境都将会对浙江服务贸易的拓展形成强有力的保障。

三、构筑浙江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对策举措

1.统一思想,从战略高度重视发展服务贸易。浙江对外贸易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成就主要体现在货物贸易方面,而服务贸易逆差的根源则在于服务业发展水平的落后。因此,一方面,要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优化产业结构,这是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现阶段扩大我省服务贸易的根本途径。另一方面,我们应抓住货物贸易飞速发展的有利时机,扬长避短,立足服务贸易的发展,积极扩大服务贸易出口,以服务贸易的发展来带动货物贸易向高附加值、高竞争力转变,最终实现两者的和谐发展,这是浙江外贸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

2.突出重点,加大发展服务贸易的工作力度。首先,明确发展重点,大力发展信息、科技、会议、咨询、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主要是需求潜力大的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社区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行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组改造传统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着重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农业服务等行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其次,优化升级服务贸易结构,提升整体竞争力。以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为核心,迎合现代服务业发展潮流和经济发展需要,多方面扶持我省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促进服务产业升级,从粗放型、内向型为主逐步向专业化、系列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3.深化改革,创新服务贸易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加强对我省服务贸易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迅速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确定统一协调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政策以及归口管理部门。二是加快服务企业改革步伐,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浙江的服务企业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增强竞争力,必须进一步优化服务贸易产业结构,提高服务企业的素质和服务质量,不断培育服务领域里的竞争优势。三是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产业发展的创新环境预警系统,通过这一系统不断分析和观察顾客需求、技术开发和营销渠道等方面的变化,发挥信息导向作用。

4.扩大开放,增强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要加快开放浙江服务贸易市场,努力吸引外商特别是国外跨国公司投资浙江服务业,把服务项目作为浙江今后较长时间内对外招商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面对日益增长的高端服务需求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根据浙江经济发展情况和服务业发育现状,积极向国家申请提前开放电信、金融、保险、运输、旅游、专业技术服务等服务行业,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消除不合理的政策限制,打破垄断,引进竞争,以外促内,提升服务行业的创新能力和对外竞争力,改变目前浙江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现状,最终实现服务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5.拓展外向型服务业,积极开拓全球劳务市场。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国际劳务市场上普通劳务需求呈现下降趋势,劳务价格趋低,而对高科技劳务的需求普遍提高。因此,提高劳动力自身素质,开发人力资源优势,扩大高素质劳务输出,是拓展服务贸易市场的一项重要内容。

外贸业务年度总结篇7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服务贸易开放度不高。服务贸易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服务贸易开放度指服务贸易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反映了一国参与国际服务贸易和一国经济增长对国际服务市场的依赖程度。我国服务贸易禁止外资进入领域较多,服务贸易的开放度一直处于8%以下,但是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

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2年的44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4706亿美元,30年间增长了近107倍。服务贸易进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2012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三,出口居世界第五位,进口居世界第三位。

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传统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服务是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主体,竞争力不强、劳动生产率不高。而以人力资本和知识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服务国内供给低、行业间发展不平衡,是进口的主体。

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1995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呈现出年年逆差且逆差不断扩大的局面。其中旅游、建筑、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其他商业服务为主要的顺差行业,新兴服务贸易如保险服务、金融服务、专有权力使用费和特许费等服务贸易领域我国竞争力不强。

主要服务贸易伙伴为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香港、欧盟、美国、东盟和日本一是是我国的前五大服务贸易伙伴,其中香港多年来均为我最大服务贸易的出口目的地、进口来源地和顺差来源地。2012年,与这五大经济体实现的进出口总额占到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65.9%。

服务贸易集中于东部省份。京、沪、粤三地服务贸易总额远超其他省份。近年来,伴随着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以及发展模式的调整,中西部地区的服务进出口增幅显著。

服务贸易和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为了揭示服务贸易与GDP的相关性,文章使用Eviews6.0软件,通过数据选取、模型建立和检验来说明服务贸易进出口和GDP增长的关系。

首先选取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统计局网站中1982~2012年的年度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对数化处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服务贸易进口额(IM)和服务贸易出口额(EX)三个变量,并建立模型:

LNGDP=C+aLNEX+bLNIM+ε (1)

用ADF法对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lnGDP、lnEX、lnIM为一阶单整序列根据AIC值和SC值确定最优滞后期为1,建立变量间的VAR模型,在VAR(2)的基础上确定最优滞后阶数为1,然后对LNGDP、LNEX和LNIM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得到唯一一个协整方程:

LNGDP=2.512625-1.696053LNEX+2.944245LNIM (2)

协整检验表明,GDP、服务贸易出口及服务贸易进口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经济增长与服务贸易进口正相关,进口弹性为2.944245,即服务贸易进口增长1%将拉动经济增长2.944245%;经济增长与服务贸易出口呈相关,出口弹性为-1.696053,即服务贸易出口增长1%会导致经济下滑1.696053%。显然,服务贸易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要大于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

构造统计量F,根据AIC值和SC值确定各变量的滞后阶数为1。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对lnGDP、lnEX和lnIM进行分析检验,检验服务贸易的进口、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服务贸易的进口是GDP增长和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说明服务贸易的进口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模式的思路调整

通过对中国1982~2012年服务贸易进出口和GDP进行的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可以得出,经济增长与服务贸易进口正相关,与服务贸易出口负相关,且服务贸易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要大于服务贸易出口:服务贸易进口是GDP增长和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的结论。这也印证我国服务贸易贸易逆差逐年扩大而经济逐年稳步增长的事实。

服务贸易尤其是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的进口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协整方程凸显了中国服务贸易结构性失衡这一突出问题。鉴于此,中国政府应注重服务贸易进口对经济增长的正面作用,调整国内服务业结构、扩大技术外溢效用、提升政府管理水平等相关措施。

调整国内服务业结构。国内服务业是国际服务贸易的基础。发展中国服务贸易的首要和必须的条件就是大力促进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改变中国重货物贸易轻服务贸易的结构。调整国内服务业结构,既要结合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实际,又要考虑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引导劳动和自然资源密集型的传统服务健康发展。在充分发挥其资本积累和对劳动力高吸纳作用的同时,运用现代科技加快对传统服务的改造,大力推进制造业内部生产业的专业化、系列化和外部协作的加快发展,提升附加值,促进劳动和资源密集型服务贸易产业内部升级。

重点发展知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业,培育服务行业新的竞争优势。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确定重点发展的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的行业和区域布局、加强区域合作,为服务贸易发展创造条件。通过继续提高服务业尤其是重点领域的开放程度、放宽对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的管制,引导外资进入新兴服务领域,可以促进本国技术的发展、提升新兴服务贸易的国内供给水平、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其中,金融、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服务的进口可以有效提升国内相关部门的竞争力、支撑工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扩大技术外溢效用。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是国际技术外溢的主要渠道(Coe和Helpman,1995,Hove,2008)。欠发达国家既可以向发达国家购买专利或者技术等直接的技术引进方式,也可以通过从发达国家进口高技术的商品和设备等更为间接的技术引进方式来引进、模仿发达国家的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和经验,甚至通过在实践中积累知识来分享国际技术溢出所带来的好处。

外贸业务年度总结篇8

近年来,服务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增长。

目前服务业开放已经超过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而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开放领域包括《服务贸易总协定》12个服务大类中的10个,涉及共计160个小类中的100个。2007年,中国非金融服务贸易领域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6000多家;服务业领域在利用外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2007年服务业(含金融业)实际吸收外资达430亿美元,占吸收外资总额的52%,比2002年的比重提高近1倍。

中国的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已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但是,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与总体贸易发展不相匹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并表现出较为显著的滞后性。另一方面,与服务贸易高度发展的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着较大差距。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业发展滞后,整体开放程度较低

服务业是服务贸易的基础。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在全球名列第7位,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9%,同期货物贸易出口额在全球名列第3位,占世界货物贸易总额的7.7%。

中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制造业,许多服务业的对外开放都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才开始试点的。

(二)服务贸易总体发展规模滞后

2002-2006年,中国是唯一进入前十强的发展中国家。然而,相对于对外贸易总额及服务贸易额的全球占比情况来看,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

首先,中国服务贸易出口规模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1216.5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9%,同期的美国服务贸易出口为4540亿美元,英国为2630亿美元,德国为1970亿美元,分别是中国的3.7倍、2.2倍和1.6倍。

其次服务贸易额在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较低。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额在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为10.35%,这不仅大大低于主要发达国家,如英国(30.13%)和美国(19.88%),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地区),如韩国(14.68%)、新加坡(18.08%)和印度(37.23%)等。

(三)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中国服务贸易项目结构单一,对货物贸易的依赖性较强,在货物贸易高速增长的带动下,同货物进出口直接关联的传统服务贸易项目,即生产贸易增长很快,如国际运输服务、国际货物保险等。尽管中国服务贸易收支增长的态势良好,但发展的行业结构、国别(地区)结构和区域结构仍不平衡。

中国服务贸易主要分布于传统服务业,高附加值或技术含量较高的服务贸易落后。服务贸易收支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所占份额极小,发展不平衡。

(四)服务贸易逆差持续增加,总体竞争力较弱

自1992年首次出现逆差后,除1994年外,中国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2005年以来逆差规模略有降低,改变了逆差一直快速增长的趋势。2007年服务贸易逆差延续2005年以来小幅回落趋势。服务贸易逆差76亿美元,较上年减少11%。

中国服务贸易目前比较优势仍主要集中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服务,而在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贸易方面劣势明显。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改善服务业的政策发展环境

服务业是发展服务贸易的基础。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增速缓慢、总量偏低、结构不合理、竞争力弱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服务贸易的发展。将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并不断优化服务业结构是发展服务贸易的根本。

长期以来,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主要偏向制造行业,这不利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经济结构调整。政府应继续制定和完善相关产业政策,使之进一步向服务业倾斜。同时,在产业政策的基础上,对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投资项目,在税收、金融等方面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

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加大对服务业以及服务贸易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加快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保持和促进原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在传统服务领域,应将海洋运输服务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以满足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需求;旅游业要继续大力挖掘丰富的旅游资源,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建筑服务领域一直具有比较优势,要继续鼓励国内的企业走出去抢占国际市场,提高参与国际工程的层次和水平。在现代新兴服务业领域,把信息技术服务贸易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通过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快速发展来实现中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

要统筹规划全国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要使东、中、西各区域协调发展。东部地区因有一定的基础,可率先发展知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现代生产业;而中西部地区除教育和旅游外,则应先从较低级的生产业开始发展。

(三)改革服务管理体制,完善相关法律

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要求,深化改革,迅速建立服务贸易的科学管理体系。明确各归口管理部门对服务贸易的管理范畴。中央和地方应加强互动,各地方的服务贸易政策和规章应与总体战略和整体规划保持统一,并与其他地方政府的政策规章相协调。政府和企业也应加强沟通和联系。

现有服务贸易立法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应加强有关国内服务业的立法工作。尽快制定既适应国情又符合国际规范的服务业对外开放法规;参照国际惯例,加紧制定各种行业管理法规,依法严格规范和监督行业经营;并辅之以各项基本法规的实施细则和单项法规,针对基本法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和某些特定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增加法规透明度,规范立法权限,确保中央和地方立法的统一和协调。

参考文献:

[1]余九华、曹鹏飞.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8年,第12期:24-26.

[2]孔祥荣.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3(上):14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