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外贸出口发展策略分析3篇

时间:2023-01-03 15:13:18
摘要:经济的发展不再只是要求效益,而是更加注重对能源和环境的保护,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以往我国出口的商品多数为能耗和污染较高的商品,这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背道而驰,严重阻碍了我国出口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外贸出口 发展策略 分析

外贸出口发展策略分析3篇

外贸出口发展策略篇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低碳经济成为新时期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经济的发展不再只是要求效益,而是更加注重对能源和环境的保护,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以往我国出口的商品多数为能耗和污染较高的商品,这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背道而驰,严重阻碍了我国出口经济的发展。目前,降低污染、节能减排是我国出口企业发展的关键。受到传统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影响,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遇到一些困难,其会改变我国以往的外贸出口结构。

1低碳经济在我国发展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毫无节制地开发不可再生能源,导致我国的环境逐渐恶化。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绿色经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低碳经济是我国今后发展的主要目标。

1.1低碳经济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能源消耗不断增多,生态环境不断遭受破坏,这些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几年,雾霾天气成为我国各大城市的主要问题,环境污染已经到了必须要治理的地步。雾霾天气主要是由于PM2.5超标所致,而这些细小颗粒主要是工业污染源所排放,其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很大。而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1.2低碳经济可以保护能源安全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以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对于节能减排毫无认识,只顾着生产实现效益,而从未想过生产对于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我国已经面临煤炭、石油等重要能源严重不足的局面,我国人均的煤炭、石油可开采储量相比世界人均储量低很多,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低碳经济可以改变我国现有的能源消耗结构,保护能源的安全。

1.3低碳经济可以促进技术创新

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改变现有的经营理念和现状,提高企业的资源有效利用率,促进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实现生产的节能减排,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给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以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我国必须意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将经济发展的主要精力用在发展低碳经济上。

2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外贸出口遇到的困难

2.1低碳经济与我国的贸易增长形式存在偏差

我国传统的贸易增长形式主要为粗放型,其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存在偏差,无法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而我国工业化发展仍然处于中期,其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都已成型,能源消耗结构很难改变。我国未来一段时间还是要实现工业化进程,这与低碳经济的理念仍然无法吻合,降低能耗、污染、排放这些在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还是无法实现的,尤其是粗放式、扩张式的外贸增长形式很难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这些都阻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2.2关税等因素制约着我国外贸出口的发展

美国计划在未来几年对仍然没有实现低碳减排限额的国家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其主要是针对钢铁、化工产品等高耗能产品特别征收关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关税。从本质上讲,碳关税是美国对外采用的全新形式的绿色贸易壁垒,其目的是对自身进行贸易保护。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外贸出口的商品的碳排放量处于首位,钢铁、化工以及建材等产业仍然是我国出口的主要商品,都属于高碳排放量产品。碳关税会对我国出口的主要产品产生一定的影响,短期内这种影响将是重大的,根本的解决途径就是发展低碳经济。

2.3科技水平落后,难以给低碳出口提供技术支持

低碳经济的特征要求出口的产品载能量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控制范围。想要实现这一要求,必须在生产过程中更多的应用低碳技术。所谓低碳技术,就是指在能源、煤的高效和清洁利用、石油和天然气等的开发、温室气体的捕获等领域实施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全新技术,可能涉及化工、建筑、电力等多个部门。我国目前的低碳技术仍然比较落后,这是我国出口商品碳排放量持续最高的主要原因。低碳技术是技术先进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其转让存在一定的困难,而技术研发又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因此我国在短时间内很难解决外贸出口的低碳问题。

3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外贸出口可持续发展策略

低碳经济背景下,政府应加大扶持和管理力度,企业应不断研发全新的技术,实现政府和企业协作、共同推进的战略模式,学习技术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有选择性的应用到我国的外贸出口中,才能逐步实现我国企业的低碳生产。

3.1政府应加大扶持和管理力度

3.1.1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

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鼓励企业进行低碳生产,提高低碳经济的发展速度。我国最新出台的《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都涉及了低碳经济的内容。但是这些法律法规仍不是十分健全,都是各自领域的法律法规,还不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我国还没有专门关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对于全新的能源和材料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即使是现有的能源,有些法律仍然存在一定的漏洞,可操作性不强。与低碳经济有关的法律法规仍需进一步调整,还要不断进行补充。我国要尽快健全低碳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企业大力发展低碳产品,以促进我国外贸出口产品的低碳性。

3.1.2调整能源消耗机构

我国煤炭储量较多,而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相对较少,这种能源结构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能源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和外贸出口的发展。我国传统企业的发展主要还是以煤炭能源为基础,这样导致我国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居高不下。据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接近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1/5。因此,我国必须改变传统的能源结构,加大新型能源的开发力度,尽可能地使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以优化我国能源的结构,实现我国企业的绿色生产。

3.1.3调整外贸经济增长方式

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第二产业,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经济增长中占据很大的比重,低碳经济背景下,第三产业的低能耗特点才是时展的趋势。我国目前高新技术产业所占的比重仍然较低,产品缺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这也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想要实现外贸出口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必须调整以往粗放型的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和低能耗的产品,以确保我国出口产品符合低碳化的要求。

3.2我国企业的调整策略

3.2.1转变落后的观念,建立低碳经营制度

我国企业想要实现外贸出口的低碳要求,就要转变落后的观念,实现低碳经营。外贸企业要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努力保护环境。企业要加强低碳理念的宣传工作,使每个员工都能注重低碳生产。同时可以指定环境评价制度,以督促企业的绿色生产。

3.2.2积极参与国际交流,进行技术创新

我国外贸出口企业所应用的低碳技术相对较少,因此需要我国企业强化国际交流,学习先进的低碳技术,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引进先进的技术,以确保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低碳生产。同时企业内部要注重先进技术人员的培养,积极进行自主创新,从根本上解决技术落后的局面。只有不断的吸收、消化先进的低碳技术,才能使企业掌握低碳生产的关键,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我国外贸出口企业要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潮流,时刻关注国际贸易中低碳经济的动态,按照绿色生产的要求进行生产和经营,不断改进出口产品的品种和工艺,使出口产品可以满足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低碳经济主要是体现生态文明理念,实现生态平衡,以确保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和谐。我国企业要努力坚持生态进化,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实现技术的创新。同时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使生态系统逐渐健全,以实现生态系统功能的最大化。

3.2.3提高出口产品的多元化,实现出口循环增长

目前,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为美国和欧洲各国以及亚洲的日本,这就导致我国的出口市场比较集中,不利于我国出口贸易的长久发展。我国企业要建立起风险防范意识,逐渐分散出口的风险,综合分析能源、市场以及人口等主导因素,建立起多元化的外贸出口产品结构,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不断开发新的出口市场,扩展出口渠道,以防止西方国家对我国企业进行低碳壁垒。循环经济理念要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有效循环,转变物质流动传统的单向模式,建立起资源再循环的模式,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生产中要不断强化资源再利用的原则,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最终实现优化生态的目的。循环经济要求外贸出口企业要将传统的刚性出口转变为生态出口,在外贸企业的相关企业中建立起循环的绿色体系,以完成资源共享、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低排放、可回收、可循环的绿色生产体系,以促进我国出口企业的转型和发展,满足低碳经济的要求。

4结论

随着我国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我国企业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低碳经济是目前世界经济的主流,其主要强调节能、减排、资源再利用等。我国外贸出口企业想要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就要不断研发低碳生产技术,转变能源消耗结构和产品结构,才能逐步实现生产过程的绿色要求,最终保护我国的环境,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者:刘土英 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外贸出口发展策略篇2

一、前言

所谓低碳经济,从可持续理念基础上对技术与制度进行创新,有效开放新能源实现产业转型,在这个过程中要极可能降低对各种高碳能源的耗费,从而降低了排放室温气体的指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同步,从而产生出新型经济发展态势。随着低碳经济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必定会遭到影响,对外贸出口发展影响更大,因此探究外贸出口的发展策略具有实用价值。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外贸出口发展策略建议

如今,政府采取各种措施管理低碳经济相关行业,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就必须要加大新技术研发,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有效的实现了企业低碳生产。

(一)政府要加大扶持与管理力度

1、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

要加大管理力度,必须要政府作出相应的策略,制定有效合理的法律法规,激励企业进行低碳生产,促进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最新出台的制度来看,其中《节约能源法》、《情结生产促进法》等均涉及到了低碳经济的内容。但从目前法律来看依然不健全,缺乏整体性,在低碳经济发展、全新能源与材料方面还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从目前的能源情况来看,许多法律还有各种漏洞,缺乏可操作性。因此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要作出调整。因此政府就要加快法律法规的完善,鼓励相关企业进行低碳产品生产,提高环保意识,确保外贸产品具有低碳性。

2、调整消耗能源机构

从我国现状来看,煤炭的储存量比较大,而石油、天然气并不多,这种不均匀现象必定会影响低碳经济发展,对外贸出口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纵观传统企业的发展情况,目前还是主要的基础能源还是煤炭,自然使用煤炭的企业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总量居高不下。从相关调查来看,我国排放二氧化碳的总量已经占据了整个球类排放总量的五分之一。因此就要转变传统的能源结构,重点开发新型的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更是重点发展对象,比如太阳能、风能等,对我国的能源结构进行优化,从而实现了绿色生产。

3、调整外贸经济的增长模式

从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来看,目前还是要依靠第二产业,但从发达国家来看第三产业占据了重要位置。如今高新技术依然比较不高,产品缺乏相应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最好是提高出口的高技能产品,尤其是技术含量高、能耗低及附加值高等各种高科技的产品,确保出口产品能够满足低碳要求。

(二)调整企业的策略

1、转变落后观念,构建低碳经济的经营制度

企业生产出来的低碳产品要能够满足出口要求,就需要扭转企业自身落后的观念,实现低碳经营;因外贸企业一定要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整个经营过程中处处考虑环保要求,企业还要加大低碳理念的宣传力度,提高每位员工的意识,而且制定完整的评价环保制度,促进企业绿色生产发展。

2、参与国际交流,创新技术

纵观我国外贸出口的现状,低碳技术产品依然较少,因此就应该多走出国门进行交流,学习他国的先进低碳技术,依据实际情况学习先进技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低碳要求。当然仅仅依靠国际还不行,还必须要加大培养内部人员的力度,自主创新,只有不断吸收先进技术,才能够提升生产低碳的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外贸出口企业必须要顺应发展潮流,依照绿色要求经营企业,确保出口产品符合国际环保要求。通过这种生产模式体现生态理念,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环境及生态平衡。当然还必须要调整生产的产品结构,实现最大化的生态系统。

3、提高出口产品多元化,增长出口循环

从我国目前贸易的主要伙伴是美国,亚洲的日本,欧洲各个国家,导致贸易市场比较集中,必定会影响国家的贸易长久发展,因此企业就必须要具有防范风险的意识,要分散出口的风险,综合分析人口、市场及能源等各类主因,构建出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加强和其他各个国家间的合作,开拓新的贸易市场,拓展新的出口渠道,防止西方一些国家对我国企业采取低碳壁垒。低碳经济理念就要求资源合理运用高效性及有效循环,转变流动过程的单项性,形成资源的再循环模式,提供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必须要不断加强生产,加强资源的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循环经济需要贸易出口企业转变模式,就是从传统的刚性出口转变到生态出口,并且在贸易企业中构建循环的绿色体系,实现了资源共享,这样才有效利用了能源和可再生资源,从而就实现了可循环、低排放以及可回收的绿色经验体系,有效促进了企业快速转型和发展,从而满足了低碳经济提出的要求。

三、结束语

从世界环境来看,环境不断恶化成为人们需要深思的课题。在这种环境下,我国高度重视了各种企业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在这种形势下,低碳经济也就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因素,减排、资源再利用及节能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基础要求。因此就要结合我国发展实况,促进企业生产的绿色要求,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

作者:俞兰 单位:无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外贸出口发展策略篇3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实施技术与制度创新、新能源开发和产业转型,以最大限度减少石油、煤炭等高碳能源消耗,降低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指标,达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一、低碳经济发展趋势

低碳经济存在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自20世纪末至今,世界范围内的低碳经济迅猛发展,逐渐形成了以下发展趋势。一是人类共识逐步形成。1992年,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全世界154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共同签订了第一份关于气候变化的国际性条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此后20年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世界各地多次举行,并取得了实质性成果:1997年在日本签订了《京都议定书》,2007年在印尼巴里岛为2012年以后全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了巴里岛路线图,2011年在南非德班批准了一揽子决议,2012年在卡塔尔多哈作出了发达国家大幅减排的决定。这些会议的召开,对人类逐步形成低碳经济共识作出了积极贡献。二是发展措施持续加强。为具体落实上述国际会议精神,国际组织正式启动了“绿色气候基金”计划,目前,基金管理框架基本形成,并建立了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积极鼓励各国政府大力开发新能源并研究低碳技术,明确要求发达国家在2013年~2020年间每年出资1000亿美元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大幅减排。三是低碳技术不断提高。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正在投入巨资研发低碳技术;英国正在集中力量研究碳捕捉和储存技术,将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收集并妥善存放起来;欧盟提出了碳计量及碳披露设想,要求各国在产品条形码上标注碳排放量,作为产品的基础必备信息,方便接受监督。此外,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对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了监督和核查减排规则,倡议世界各国都要注重保护森林,先进国家要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清洁能源技术。

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了“生态文明”,将生态文明提升到了更高的战略层级。报告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中国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一,发展低碳经济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我们在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喝彩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资源消耗增加、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压力。中国气象局《中国气候公报》显示,2012年中国中东部地区共产生了30多天雾霾天气,比往年多7天左右。雾霾中的细颗粒物PM2.5大多是由工业污染源排放的污染因子,对人体伤害很大。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第二,发展低碳经济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需要。目前,中国能源已经呈现出“富煤、少气、缺油”的特征,人均石油、天然气及煤炭可开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石油、天然气及煤炭可开采储量的11.1%、4.3%及55.4%,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发展低碳经济、改变能源消耗结构,将对中国能源安全起到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第三,发展低碳经济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需要。发展低碳经济会给企业带来巨大商机和广阔发展前景。因此,中国企业必须未雨绸缪,下大力气、大本钱来攻克“低碳技术”,以培育国际竞争能力。第四,发展低碳经济也是履行国际减排义务的需要。近年来,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激增,总量已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对此,中国必须抱着非常积极的态度,勇敢地承担相应的国际社会责任,努力减少国内温室气体排放数量。

三、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2008年~2009年,北京、上海、天津相继建立环境交易所,标志着中国已成为国际碳交易市场上最活跃的一员。2013年3月26日,澳大利亚气候研究所报告,对世界主要国家“低碳竞争力指数”进行排名,中国从2012年的第7位上升至2013年的第3位,仅次于法国和日本。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技术水平较低。如风力发电技术是中国目前发展最快的新能源行业,能够整机生产1.5MW以下风力发电设备,但是其核心部件的生产技术依然没有成熟。在这方面,中国存在对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产业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思想动力和实际能力不足、新技术市场推广度不高等问题。二是投入机制匮乏。麦肯锡研究报告认为,从现在到2030年,中国构建“绿色经济”共需要40万亿人民币,年均投入要达到1.8万亿元人民币。虽然中国政府不断提高财政预算,积极推动绿色信贷,采用了国际CDM交易、合同能源管理等新型融资方式来拓宽融资渠道,但这些努力显然不够,所融得的资金有限。必须进一步拓宽绿色经济融资渠道。

四、低碳经济对中国外贸出口的影响

目前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较低端的位置,高能耗、高污染的资源密集型产品占全部出口商品的比重较大,出口贸易结构不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这将会严重地影响到中国今后的外贸出口。

(一)低碳经济催生新的贸易壁垒,增加中国产品出口难度

发达国家将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与国际贸易挂钩,设置了各种碳壁垒,主要包括:碳关税壁垒、碳标签壁垒、碳减排证明壁垒、碳排放技术壁垒、低碳政府补贴及政府采购壁垒等。如欧盟委员会废止了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框架指令(EuP指令),以针对范围更加广泛的能源相关产品生态设计指令(ErP指令)取而代之,该指令包括了除车辆以外的所有投放到市场的能源产品,这一改变将使中国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20%左右。首批ErP指令实施后,中国出口到欧盟约80%的办公设备、冰箱、空调、机电、影像等产品将被拒之门外,从而改变国际贸易竞争格局,增加中国产品出口难度。

(二)低碳经济削弱了中国的比较优势,不利于中国参与国际分工

长期以来,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形成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但国际贸易商品低碳化的发展,将使得“碳”成为劳动力、技术、资本、自然资源等要素以外又一新要素,且在国际贸易商品各要素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分工过程中各国所拥有的比较优势也将因此发生改变。低碳化发展将使中国传统的劳动力比较优势逐渐被弱化,不利于中国参与国际分工。

(三)低碳经济迫使中国高价引进低碳技术,弱化了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

当前,中国企业获得低碳技术的途径有两条:一是模仿国外先进技术,以使企业产品达到进口国的免征标准。但实践中进口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非常强,企业的模仿很可能被认定为侵权;二是直接以高价引进垄断的低碳技术。不管使用哪种方式都要向低碳技术进口国支付高额费用,这些费用将计入企业出口商品成本中,从而弱化中国企业产品的价格优势。

五、低碳背景下中国外贸出口可持续发展策略

低碳背景下,应以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的共同推进、协同作战为着力点,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外贸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一)政府的管理及扶持

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引导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目前中国已出台了与低碳经济相关的《电力法》、《煤炭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但从整体上看,这些法律法规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不成系统,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还比较缺乏,与新能源及新材料有关的法律法规还处于空白状态;二是现有能源立法规定不够详细,缺乏可操作性;三是与低碳经济相关的立法,如碳排放法、碳交易法、碳税等还需要完善和补充。为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国应尽快健全低碳法律法规体系,加快环境保护立法工作的步伐,引导企业积极开发低碳产品,并有效推动低碳产品的出口。

二是积极优化能源结构,促使能源结构多元化发展。据统计,当前中国煤炭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70.4%,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9.7%,天然气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3%。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对发展低碳经济很不利,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外贸出口的重要因素。如在电力建设方面,由于大量使用煤炭作为电力生产的基础能源,中国因电力生产排放的二氧化碳已经占到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18%。因此,中国必须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核能、水电、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促进能源结构多元化发展。

三是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2012年,中国GDP为51.93万亿元人民币,三产比重分别为10.1:45.3:44.6,而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如美国、日本、欧盟等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均超过了70%,表明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发展落后。从工业内部结构看,2012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2.2%。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耗能行业比重偏低。为了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使之符合低碳化发展要求,必须转变中国的粗放型贸易增长方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附加值高、污染少的国际服务贸易,加快服务业发展。四是积极参与国际低碳规则的制定,为外贸出口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碳排放规则的制定者将是最大的国际贸易受益者。欧盟首先在20世纪末就开始发展低碳经济,因此掌握了低碳经济规则制定的话语权。中国政府应充分利用好自身现有的经济地位优势,积极介入和参与国际碳排放规则的制定,为中国外贸出口铺平道路。

(二)企业的适应与调整

一是树立绿色经营观念,理性实现向低碳经济的转变。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出口贸易需要转变观念,克服产业或者企业的财富积累和社会责任之间的背离。外贸企业必须正视社会责任,注重环境保护,保持清醒头脑,强化低碳理念。加强学习,加大环保知识宣传的力度;大力发展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建立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

二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低碳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中国外向型企业掌握低碳技术的能力十分有限,要通过与他国的共同研发,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要积极推动低碳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充分发挥进口贸易技术的溢出效应,消化、吸收、掌握、创新低碳技术,提高企业运用低碳技术的整体实力。

三是从事低碳生产和经营,实施绿色贸易发展战略。外贸企业应适应绿色贸易潮流,密切关注国际环境标准的动态演变。引导企业按照绿色要求改进产品种类、生态设计、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积极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出口到欧盟的用能产品要按照ErP指令要求设计产品,努力通过ErP认证。绿色制造的主题要体现生态精神,共生、和谐、循环、高效、简约、进化。维系生态平衡,有自净、缓冲、抗逆能力。坚持生态进化,要创新、代谢、提升自组织能力。要健全生态系统,通过结构调整,实现功能优化。同时,通过体制转变、制度创新、强化管理等措施,推动企业达到各种技术、安全、卫生、环境标准,凭过硬的实力突破绿色贸易壁垒。

四是调整出口市场多元化。当前,美国、欧盟与日本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占据了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导地位,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为分散风险,中国出口企业应综合考虑资源储量、人口规模、市场份额、战略地位等因素,采用市场多元化策略,面向东盟、拉美以及非洲,大力开拓新兴市场,依靠拓宽出口渠道,抵御西方国家发起的低碳贸易壁垒。

五是建立循环出口增长模式。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将物质流动方式由“资源—产品—废弃物”之传统单向线型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之现代闭合循环模式。通过在生产过程中贯彻“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达到节约资源、优化生态环境的目的。根据循环经济原理,建议将外向型企业的刚性“出口链”转化为柔性的“生态型出口链”,在外向型企业内、上下游企业和关联企业之间,建立循环技术支撑的绿色体系,逐步形成资源、能源和可再生资源、能源共享,达到可循环、可回收、可利用及低排放、零排放的目的,促进外向型企业从传统高碳向低碳转型,形成集约型出口增长模式。

【参考文献】

[1]林琳.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中国能源结构分析[J].开放导报,2010(10):47-49.

[2]邱嘉锋,梁宵.“碳关税”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经济学动态,2012(8):43-44.

[3]徐燕,姚奇英.低碳经济下我国出口企业的转型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12(3):88-89.60

作者:毕甫清 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