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措施8篇

时间:2023-08-17 15:55:20

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措施

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措施篇1

关键词: 水利工程;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Abstract: agriculture is the primary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the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 for water conservancy.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he key is to make good use of water resource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fertilizer, soil conservation,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How unde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nd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research of.

Key words: hydraulic engineering;agricul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asures

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措施篇2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农业可持续发展 要求 措施

一、水利工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现实的觉醒,也反映了人类在考虑自身生存问题上的重大进步。

过去,在农业发展中片面强调水资源开发,着眼于当前的增产。而持续性农业发展更关注的是未来的发展,关心的是在开发灌溉水资源的过程中,增强农业后劲,而不是随意破坏农业环境。

解决我国粮食问题,必须立足国内,依赖国际市场,不仅存在巨大的经济风险,而且存在着巨大的政治风险。粮食作为政治武器的运用,并不新鲜。国外有人叫嚷“谁来养活中国?”给我们敲了警钟。我们适当进口一点粮食以调节国内市场,过去这样做了,今后还会继续这样做,但绝不能把解决粮食问题寄托在别国身上。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实施科教兴农,增加农业投入,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增加化肥供应,培育良种,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等等。但必须指出,水利不兴,农业不稳,这是关键所在,重中之重。现在的水浇地,一般单产可达7500―15000kg/mZ,而旱地750―1500kg/mZ还难保。所以,只有有了水,才能扩大灌溉面积,再配合其他增产措施,才有可能大幅度增产粮食。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又怎能有效地保障粮食稳产高产?没有水,光和热再好,施肥再多,也不起作用。不管作物品种多么优良,农田管理多么科学,政策多么正确,一次大旱,可以赤地千里,颗粒无收;一场大水,可以冲得荡然无存。水旱灾害无情地吞噬着人们的粮食、财产和生命,即使动员人民群众抢险救灾,化险为夷,每年也要付出很昂贵的代价。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对水利刮目相看,并重新认识它的意义和作用。

二、水利工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上的具体体现,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努力,任何一个单方面的工作是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农业的科学发展的。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当其冲的是对与农业联系最为密切的水利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工程必须顺应农业的发展趋势作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如此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的改革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共同改进,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我国的水利工程改革措施进行分析。

1.工程节水措施

包括灌溉工程配套、渠道衬砌、低压管道输水、机电井建设、地面灌溉设施改善、喷灌和滴灌系统,此类措施的基本作用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工程节水是我国水利工程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中应当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正在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在不同的地区进行着不同程度的调整,有一些全局范围内的大型水利工程,同时也有各自水流流域内的一些小型水利工程。无论是大型的水利工程还是小型的水利工程,它们都要为农业灌溉服务,所以对于这些水利工程,特别是以农业灌溉为主要目的的水利工程,就必须重视工程技术措施在整个工程设计中的运用。

2.农业节水措施

包括土地平整、深翻深松、免耕少耕,平衡施肥、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改进种植结构和耕作技术,以及防风林建设和水土保持,此类措施的基本作用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降低农田水分蒸发耗水量。农业节水措施,是对水利灌溉技术提出的高标准和高要求,对于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这项重要的时代工程而言,要想将这项工作的效果发挥到最佳,就必须充分地正视技术创新在这项工作中所能够起到的关键性作用。水利资源的保护,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将整个水利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细节工作纳入到农业节水的系统工程中来。在水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一些工程技术,这些工程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水利工程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效果。对这些工程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是现阶段提高我国农业用水利用和开发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3.覆盖保墒技术

在耕地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秸秆或其他材料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地表径流,蓄水保墒,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达到蓄水保墒,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作物增产的良好效果。秸秆覆盖一般可节水15%―20%,增产10%―20%,覆盖塑料薄膜可增加耕层土壤水分1%―4%,节水20%―30%,增产30%―40%。

4.考虑农业种植结构

节水灌溉的目的是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但仅靠节水灌溉工程提高水分生产率是很有限的,灌溉和农业措施的结合,不仅是提高水分生产率的需要,而且是农民增收增效的需要。除滴灌和地下灌溉形式外,其余节水灌溉形式都难以减少作物的棵问蒸发,特别在作物生产前期,作物的遮荫率低,棵间蒸发量大。通常推广的农业节水技术有:耕作保墒技术,如“虚实并存”耕作技术;秸秆、地膜覆盖技术;喷洒抗旱剂如旱地龙;使用保水剂;采用抗旱新品种等。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应该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地区特征来选择不同的农业种植结构。

5.加强节水工程管理

节水灌溉重建轻管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有的生产方式下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的有关专家认为,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占总效益的50%,由此可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事实上,工程建设好,因管理不善使工程效益难以发挥的例子并不鲜见,哪里工程管理好,哪里效益就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资本市场对农业的关注度也有所上升,在我国出现了一些较为新兴的灌溉服务公司,以及各地成立的节水抗旱服务组织,在工程的管理运行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各地推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租赁、拍卖、承包等形式,对于明晰产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都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含英.政企分开,建立现代水利企业制度.中国水利,1994,(3).

[2]相昆.95年水利工程发挥巨大效益.中国水利,1995,(11).

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措施篇3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农业可持续发展 要求 措施 

    一、水利工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现实的觉醒,也反映了人类在考虑自身生存问题上的重大进步。 

    过去,在农业发展中片面强调水资源开发,着眼于当前的增产。而持续性农业发展更关注的是未来的发展,关心的是在开发灌溉水资源的过程中,增强农业后劲,而不是随意破坏农业环境。 

    解决我国粮食问题,必须立足国内,依赖国际市场,不仅存在巨大的经济风险,而且存在着巨大的政治风险。粮食作为政治武器的运用,并不新鲜。国外有人叫嚷“谁来养活中国?”给我们敲了警钟。我们适当进口一点粮食以调节国内市场,过去这样做了,今后还会继续这样做,但绝不能把解决粮食问题寄托在别国身上。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实施科教兴农,增加农业投入,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增加化肥供应,培育良种,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等等。但必须指出,水利不兴,农业不稳,这是关键所在,重中之重。现在的水浇地,一般单产可达7500—15000kg/mz,而旱地750—1500kg/mz还难保。所以,只有有了水,才能扩大灌溉面积,再配合其他增产措施,才有可能大幅度增产粮食。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又怎能有效地保障粮食稳产高产?没有水,光和热再好,施肥再多,也不起作用。不管作物品种多么优良,农田管理多么科学,政策多么正确,一次大旱,可以赤地千里,颗粒无收;一场大水,可以冲得荡然无存。水旱灾害无情地吞噬着人们的粮食、财产和生命,即使动员人民群众抢险救灾,化险为夷,每年也要付出很昂贵的代价。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对水利刮目相看,并重新认识它的意义和作用。 

    二、水利工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上的具体体现,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努力,任何一个单方面的工作是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农业的科学发展的。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当其冲的是对与农业联系最为密切的水利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工程必须顺应农业的发展趋势作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如此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的改革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共同改进,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我国的水利工程改革措施进行分析。 

    1.工程节水措施 

    包括灌溉工程配套、渠道衬砌、低压管道输水、机电井建设、地面灌溉设施改善、喷灌和滴灌系统,此类措施的基本作用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工程节水是我国水利工程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中应当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正在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在不同的地区进行着不同程度的调整,有一些全局范围内的大型水利工程,同时也有各自水流流域内的一些小型水利工程。无论是大型的水利工程还是小型的水利工程,它们都要为农业灌溉服务,所以对于这些水利工程,特别是以农业灌溉为主要目的的水利工程,就必须重视工程技术措施在整个工程设计中的运用。

    2.农业节水措施 

    包括土地平整、深翻深松、免耕少耕,平衡施肥、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改进种植结构和耕作技术,以及防风林建设和水土保持,此类措施的基本作用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降低农田水分蒸发耗水量。农业节水措施,是对水利灌溉技术提出的高标准和高要求,对于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这项重要的时代工程而言,要想将这项工作的效果发挥到最佳,就必须充分地正视技术创新在这项工作中所能够起到的关键性作用。水利资源的保护,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将整个水利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细节工作纳入到农业节水的系统工程中来。在水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一些工程技术,这些工程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水利工程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效果。对这些工程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是现阶段提高我国农业用水利用和开发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3.覆盖保墒技术 

  &n

bsp; 在耕地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秸秆或其他材料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地表径流,蓄水保墒,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达到蓄水保墒,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作物增产的良好效果。秸秆覆盖一般可节水15%—20%,增产10%—20%,覆盖塑料薄膜可增加耕层土壤水分1%—4%,节水20%—30%,增产30%—40%。 

    4.考虑农业种植结构 

    节水灌溉的目的是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但仅靠节水灌溉工程提高水分生产率是很有限的,灌溉和农业措施的结合,不仅是提高水分生产率的需要,而且是农民增收增效的需要。除滴灌和地下灌溉形式外,其余节水灌溉形式都难以减少作物的棵问蒸发,特别在作物生产前期,作物的遮荫率低,棵间蒸发量大。通常推广的农业节水技术有:耕作保墒技术,如“虚实并存”耕作技术;秸秆、地膜覆盖技术;喷洒抗旱剂如旱地龙;使用保水剂;采用抗旱新品种等。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应该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地区特征来选择不同的农业种植结构。 

    5.加强节水工程管理 

    节水灌溉重建轻管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有的生产方式下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的有关专家认为,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占总效益的50%,由此可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事实上,工程建设好,因管理不善使工程效益难以发挥的例子并不鲜见,哪里工程管理好,哪里效益就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资本市场对农业的关注度也有所上升,在我国出现了一些较为新兴的灌溉服务公司,以及各地成立的节水抗旱服务组织,在工程的管理运行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各地推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租赁、拍卖、承包等形式,对于明晰产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都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含英.政企分开,建立现代水利企业制度.中国水利,1994,(3). 

    [2]相昆.95年水利工程发挥巨大效益.中国水利,1995,(11). 

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措施篇4

关键词农业“三品”;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对策;安徽舒城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万业之本,农业的发展牵动着其他行业的发展[1]。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和农业投入的增加,舒城县农业发展较快,但农业生产上也出现了一系列非常严峻的问题,亟待寻找对策和解决办法。其中农业环境的面污染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在种植业中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2008年3月,舒城县进行了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农业环境的污染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农民为追求农作物产量,盲目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而且有逐年加大的趋势。据调查,水稻田纯氮施用量平均超过300 kg/hm2,五氧化二磷施用量平均超过127.5 kg/hm2,氧化钾平均不足90 kg/hm2,并且施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重氮轻钾现象,而氮肥利用率只有30%~40%,磷肥利用率40%左右,钾肥利用率50%~55%。这样大量施用化肥,既造成土壤板结,又通过地表径流污染环境。除种植业的化肥、农药使用的污染外,其他污染也不可低估,如生活源污染、养殖业污染、工业污染等等所有这些污染给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业“三品”)农业带来很大障碍,同时也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

1发展农业“三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舒城县农业总体上处于发展的态势,某些方面还有突破性的进展,但农业产业的弱质性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特别在一些方面、一些领域,还存在需要严重关切的问题和隐忧,而这些问题和隐忧如不加以切实有效的解决,农业“三品”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将大打折扣;如果任其进一步积累纠结、恶性裂变,后果将不堪设想。一是有限耕地的实际减少明显;二是土壤质量下降;三是农业结构还远未达到调优预期,这主要体现在舒城县单位土地面积产出效益低;四是经营规模小;五是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六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形势发展的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产业化组织竞争力比较弱;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3]。

2对策

2.1及早制订发展农业“三品”与可持续农业发展规划

明确发展农业“三品”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为此,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发〔2010〕一号文件,并据此结合各地实际,创造性地展开相关工作。要围绕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高度统一,制订激励与约束措施。要进一步激活创新农业优质服务体制,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增加资金投入,推进农业产业优质化,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弱质产业的地位。要制订“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业发展的基本政策和措施。

2.2采取最严厉的措施和手段,严格保护耕地

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母,耕地是稀缺资源。要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广泛宣传保护耕地的极端重要性,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对农田保护区的监管;二是严格非农用地批准手续,并建立相应的复垦制度,使之实现动态平衡;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事件,对各种欺诈行为,要严肃处理;四是建立首问责任制度,县、乡行政首长及土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二追究对象。

2.3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努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若干情况和数据表明,舒城县农业生态环境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积极解决是十分必要的,其中关键是要建立健全生态农业评价体系及其标准。一是平衡配方施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土壤,量化化肥、有机肥和复(混合)合肥投入结构及其数量,搞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化肥施用量要降低到不超过国际标准的50%。二是扩大生物防治比重。争取每年增加5个百分点,今后5年左右时间,达到40%~50%。积极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严禁出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残毒农药及各种有害饲料添加剂。三是加强治污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集镇、村组生活污物污水处理,有效控制人畜粪便污染,坚持清理渠道沟河,使农田灌溉和畜禽、水产养殖用水符合现行国家规定标准。四是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突破现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今后5年内,全县秸秆还田争取达到80%的覆盖面。五是扩大“三品”覆盖率。“三品”不能满足于“基地建设”,要向普及化进军。到“十二五”末,“三品”覆盖率和农产品质量达标率均应达到70%以上。六是建立标准化体系。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控制。“三品”发展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生产措施的落实,重点是要将生产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头。要通过“三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促进广大农民选优品种、合理施肥、科学用药,进一步发展“三品”在推进农业标准化与农业可持续的示范带动作用。

2.4发展农业科技

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农业的支柱是科技,发展农业“三品”更需科技支撑。一是通过品种更新工程进一步实施,加(下转第364页)

(上接第362页)

快农业品种创新步伐和新品种推广步伐。二是通过技术更新工程的进一步实施,推进新技术开发和创新体系的形成,促进农业技术向标准化、产品化方向发展。三是通过知识更新工程的进一步实施,促进“绿色证书”培训工作向纵深发展,全面提高广大农技人员和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四是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产业,健全、完善农业科技发展机制。五是稳定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深化改革、创新组织,逐步建立与农业产业带适应的跨越区域、专业性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使农民与科技更好地结合起来[4]。六是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

3结语

发展农业“三品”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个系统工程,只有在全面落实中央惠农政策和增加投入政策的同时,县、乡2级结合本地实际,配套更为具体的政策措施,把稳定农民之心、调动务农积极性的好事办得更好更实在。加强对社会化服务的研究和指导。“三品”发展倡导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推行“保护环境、清洁生产、健康种养”的可持续生产方式,实现农业投入品的科学合理使用,保障农产品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较好地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随着“三品”生产基地的不断扩大和安全优质生产资料的加快推广应用,“三品”将进一步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加快发展,在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更积极的带动作用。

4参考文献

[1] 刘小平,王树进.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回顾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3,9(6):1-4.

[2] 卢良恕.中国可持续农业的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5,5(2):27-33.

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措施篇5

 

以下本文通过对现阶段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探讨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安定及社会效益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环境因素、人口因素、资源因素及制度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很多难题,文章分析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1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1.1劳动力素质不高

 

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劳动者的素质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大部分农业劳动力的素质普遍不高,加之,高素质的劳动力大多向城镇转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而要想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证劳动人员有较高的素质,因此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这项任务究势在必行。?

 

1.2农业信息化程度低

 

当代信息化高速发展,信息就是生产力。然而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发展仍相对滞后,具体体现在:政府的引导及资金的投入,还有人才的培养、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等等方面。

 

1.3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农业结构,从整体来看存在着不合理和趋同的现象,具体表现在经济作物所占的比重过多,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市场决定农民们种植什么。由于农民对市场经济需求变化把握不准确,突显出跟风问题,致使农业产业结构不均衡。农业经济要因地制宜的发展当地优势,?生产特色、优质的新产品,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与措施?

 

2.1提高劳动者素质,重视农业人才的储备

 

人才的培养,是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要善于发现农村实用人才,并发挥典型引领的作用,积极培育农业技术骨干,引进生产型、经营型人才,解决农业科技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2.2提高和完善信息化

 

我国的农业信息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也只是应用推广阶段。政府要提升统筹规划意识与执行计划能力,建立一个跨地域、跨部门的农业信息系统,形成权威的网络信息平台;加强信息人才服务队伍的培养,拥有足够的专业人才,才能保证农业科技信息得到有效利用;以往我们不仅以“知识就是生产力”,而且我们现在还要以“信息也是生产力”。在传播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生理需求以及防病治虫预警服务,信息技术将无疑会在日后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

 

2.3 加强农民培训,推广生态农业发展的实用技术

 

农民是开展生态农业建设的主体,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生态农业建设这一利国利民的工程才可有效实施起来,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农村、农业生产、农技推广等工作,依托产业发展,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培训,引导农民相信科学,自觉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倡导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增强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推进生态农业建设顺利进行。

 

2.4 发挥地区特色,依据市场需求指导农民选择农作物

 

对农民的作物选择要进行一定的引导,协调人口与资源的关系。政府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对农民的作物选择可以做出一定的引导,鼓励人们从市场的需求出发,来选择农作物。充分发挥各个地区的特色,种植当地的特色产品,销向其他省份,乃至世界各地,以此方法体现出每个地区的特色。

 

此外,人口与农业资源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科技对农业贡献量的加大,我国的农业生产活动不再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保障了人口与农业资源的协调关系,农业活动是以保护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前提下进行的,要有一定的限度,在采取新的措施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保证新的措施不会存在太大的风险,小范围测试后,才可在大范围进行推广。

 

2.5实行多种优惠措施,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对农村要采取更多的优惠措施,并积极采取措施,以缩小城乡差距,鼓励农民种地,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农村经济和农业经济的和谐发展。充分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

 

加大治理水土流失、草原退化的力度。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多借鉴先进国家的治理方法与措施,依靠科技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并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开发,加大了土地的生产效率,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生态、循环的发展过程。组织农民去国外学习,并积极引进可适合在我国开展的农业措施。

 

同时,在农村建设农产品的深加工级副产品回收再加工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价值,减少资源浪费,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且可以从本质上提高农民的收入,形成良性循环。?

 

3结语

 

总之,要充分重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更完善的办法与措施。在发展农业经济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可持续发展观念,通过重视农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加强农民培训,不断提高与完善信息化,并积极倡导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等措施,切实使农村经济的综合生产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措施篇6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连,农业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社会整体经济的发展。当前,可持续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只有在保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之下,才能够有效推进社会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多方面的因素阻碍着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应当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号召农民以及社会群众一起行动,解决问题,保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推动者社会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环境的污染

生态环境的污染是当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有一部分人错误的认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需要发展农业,而不需要注重环境的保护。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如果为了发展农业而肆意的破坏生态环境,那就只能够获取短期的农业经济收益,而无法保证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这样根本不符合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当前很多的社会群众都拥有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但是在我国的一些偏远地区,由于教育水平及农业技术发展的落后,他们并没有那么强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偏远地区的经济水平也相对较低,他们为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面用农业来带动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水资源遭受严重污染,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程度也逐年加重。而在较为恶劣的生态环境之下,农作物的种植、收益也会有所降低,这样不仅不能有效的发展农业经济,同时还会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模式的单一

农业发展模式单一也是当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收获都还是采取人为操作的方式,这样不仅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同时工作效率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另一方面,在很多的农作物种植地区,农民们将农产品收获之后并不会进行加工,发展模式就只是单一的种植、收获,很少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处理,也不会对农产品的剩余物料进行合理的利用,这就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业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对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

(三)无科学技术的支撑

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我国农业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由于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作为支撑,使得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科技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学习效率,为人民生活带来很多的便利。同时,以科学技术作为支撑也能够有效保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当前的实际情况却是,农业经济发展缺少科学技术的支持与应用,很多地区的农业种植还是采取的传统的耕作方式,农业产量受到限制,农业经济水平则很难提升。

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重视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前提,必须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不同的农业发展地区,应当结合其具体的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不能够为了短时间内的发展而不顾环境的保护。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也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培养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自觉的加入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列当中。另外,从我国当前生态环境发展的情况来看,很多r业发展地区的生态环境都遭受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相关部门应当出台相关的环境治理措施,如污水的治理,建立垃圾中转站,鼓励当地居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分开投放,严禁随意乱投乱放;大小便严禁抛洒于湖泊中等。这样才能够有效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采取多元化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单一是阻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要解决这一问题,保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应当采取多元化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具体的措施,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其一,要将农业生产过程中剩余的物料进行合理的应用,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节省资源,同时也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从而获取更多的农业收益;其二,农业生产的方式,除了简单的种植、收获,农民也可以与一些企业合作,进行农副产品的进一步加工,保证农产品的多元化,由此获取农业收益,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合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注重结合科学技术,借鉴学习别国的经验,开发利用适用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科学技术,并将其有效的利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阶段,做到科技生产,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措施篇7

关键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负面影响;措施

中图分类号:S274文献标识码:A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任务指的是,通过修建部分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实现改良以及调节农田水分情况和部分地区水利的条件,使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进而实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需求的目的。可以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采取引水、蓄水以及跨流域调水等措施,实现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的目标,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利用水土资源以及发展农业;第二方面,选择应用灌溉以及排水等措施实现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发展的目标,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农作物对水资源的需求,使地产土壤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改良,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进而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效果。

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负面影响

2.1 对气候的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地区性的气候往往受到大气环流的严重影响,但是部分地区在完成修建小型水利工程之后,原有的陆地区域转变成为水体以及湿地,进而使其周围的环境变得较为湿润,因此局部的小气候也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局部的小气候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主要可以体现在对气温的影响层面,受下垫面性质发生改变的影响,其与空气间的能量交换方式以及强度均发生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变,进而导致气温发生一定程度上的改变,也就是说年平均气温有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气温升高的现象越来越明显。

2.2 对水体的影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修建完成之后,水体势必发生不同程度上的变化,河流中原有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受长时间滞留水库中的影响,势必会发生不同程度上的变化,其变化包括:严重影响航运的正常运行,水库中的水温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增高,水质也会相应的变差,特别是水库的沟岔中尤其易发生污染;在水库完成蓄水工作之后,随着水面不断扩大的趋势,其蒸发量也就随之增大,水汽、水雾等也会随着增多。

2.3 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

大多数的疾病比如细菌性痢疾、血吸虫病、疟疾以及伤寒等,均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受到水环境的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造完成之后,出现水面增大,流速减慢的现象,随之而来的就是部分水生生物很容易滞留的现象,严重的甚至会出现部分水生生物滋生繁衍的现象,进而产生各种各样的传染性疾病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威胁。

2.4 对环境的影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对山洞进行开挖,极有可能出现尘土飞扬的现象,随之而来的粉尘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直接的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还会排出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中的悬浮物含量较大,假如没有对这些废水进行相对应的处理,而是使其直接流入江河之中,极有可能造成下游水质严重下降,进而对城市和居民用水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淤塞;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以及料场开采所占有的土地,如果其不能得到及时的恢复或者是绿化,可能会造成植被的破坏。

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具体运行措施

3.1 尽可能提高农田灌排标准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不断得以改革和深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农田灌溉以及排涝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深入对灌、排技术标准的研究进程以及研究深度。

3.2 尽可能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

近几年以来,随着水污染程度的不断加剧,水环境以及水质破坏问题越来越严重,在很大程度上为水产养殖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经常发生死鱼、死虾浮出水面的现象;与此同时,水土流失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生态环境。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使农村水环境治理不断加强,使农村水资源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的条件,进而达到创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的目的。

3.3 尽可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实施节水灌溉不仅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构,与此同时还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最大程度上解决农业污染问题,可以尝试采取加大农业节水力度以及减少灌溉用水损失的措施,上述措施不仅对转变农业生产以及发展的方式极为有利,而且对于提高农业生产力也是极为有利的,加大农业节水力度以及减少灌溉用水损失可以实现为农民谋福利、使农民的收入显著增加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将上述措施也是一项革命性措施。与此同时,还需要不断加大对节水技术以及节水设施的推广力度,使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力度不断被加大,还要注意对节水灌溉的典型案例进行相对应的扶持政策,不断完善防渗渠系配套,合理有效的发展喷灌工程以及滴灌工程,对浅湿灌溉技术进行重点的发展,利用上述措施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发展。

3.4 尽可能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制度的改革进程

为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长久有效的发挥,需要尽可能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制度的改革进程,严格遵守“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基本原则,明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所有权,有效落实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责任主体。对于集体工程而言,可以通过选择应用联户分管、竞价承包、租赁、股份合作以及统建统管等形式,进一步确定使用权、管理权、所有权以及经营权,其中单户工程的产权所有者就是农户;对于联户工程而言,可以建立相对应的用水合作组织,除去产权归属之外,其相关的管护工作也需要由其承担。根据我国相关的通知要求,尽可能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制度的改革进程,为工程良好的运行以及节约用水创造相对应的条件。

4 结束语

要想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进程,需要重视水资源的安全问题,对水资源实施严格的管理,尽可能做好节水工作,使水利建设不断加强。本文首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相关的阐述,由此引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负面影响,并且阐述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具体运行措施,希望能够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机制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庆华 崔世彬 马静 曹三海.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研究[J].水利经济,2011, 29(4):123-124.

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措施篇8

关键词:矛盾协调关系结构调整保障措施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贫乏,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不均衡,目前我国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均水资源低于严重缺水线,有七个省区人均水资源量低于60M3,全国农村有2000多万人饮水困难,水资源供需矛盾严重制约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对于水资源综合利用应充分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运用综合保障措施科学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实现经济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诣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诣相处。

一、我国水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1、水资源贫乏,供需矛盾加剧制约经济发展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2200M3,人均水资源居世界第119位,世界人均水资源8800M3,是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被列为世界上最缺水的十三个国家之一,据专家预言,2010年后我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期,2030年我国人口达16亿,水资源缺口400~500亿M3,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工业用水、城市用水量急剧增大,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显现,造成工业生产停滞、城市供水限时、、、、、据统计:80年代全国缺水城市236座,缺水量1200万M3/d,90年代全国缺水城市300座,缺水量1600万M3/d,2000年代全国缺水城市450座,缺水量2000万M3/d。加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业人口约占70%,而在广大农村节约用水观念普遍不强,农业用水利用率相当低,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水资源型干旱导致广大农村农作物减产绝收、农村饮水困难、农民收入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了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是农村实现小康社会,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桎梏。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

我国水资源与人口、土地、经济发展组合状况不理想,我国降雨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降雨量南方比较充沛,年平均降雨超过1000mm,而北方内陆地区降雨量少,年平均降雨量少于400mm,这种降雨分布的区域性差异导致水资源分布南北不均衡,北方资源性缺水严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36.5%,但水资源占全国的81%;而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而水量仅占19%,其中西北内陆河地区资源性缺水更严重,这种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衡造成北方资源性缺水严重。

我国降雨受典型季风气候影响,全年降雨在年内时间分布极不平衡,降雨呈明显的季节性,其中70~80%降雨集中在汛期的6、7、8月内,汛期降雨强度大、雨量太过集中,往往地表径流汇聚而引发洪涝灾害,当降雨集中的汛期过后,工农业用水量依然巨大,因水量大部份都集中在了汛期,水资源集中期偏离农业用水集中期,水资源供需矛盾显现,季节性缺水严重,降雨的季节性造成灾害的季节性,大洪之后又遇大旱,汛期抗洪汛后抗旱,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3、流域内、流域之间水资源利用分配不合理

我国目前水资源的开发极不合理,局部流域内上游不顾下游,左岸不顾右岸,拦河修坝截流,在上游对水资源进行过度的开发利用,导致水资源在上下游,左右岸分配利用不合理,严重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流域之间,水资源丰富的流域,用水浪费严重,水利用率低,而在水资源贫乏的流域却是河流断水,水库干涸,无水可用,连最基本的生态环境用水都无法保障,流域之间水资源利用分配不合理。建议国家加强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保证水资源在流域内、流域之间的合理配置,综合考虑流域内、流域之间的用水需求,科学配置、合理调度,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污染严重形成水质性缺水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污水排放量逐年加大,近年来全国污水排放量达600亿T,其中绝大部分未作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全国700多条河流中,有近50河段水域污染严重,水污染严重形成水质性缺水,生活水资源总量因河湖水源污染而不断减少。

5、各种用水需求不合理,导致生态破坏

我国北方的高纬度地区由于长时间的持续干旱,用水相当紧张,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农业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生态环境用水濒临枯绝,如果这样无休止的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不合理的配置工业、农业、生态环境用水之间的比例,必然会对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导致植被覆盖率减少、自然绿洲萎缩、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严重,目前我国沙化面积已扩展到174.3万KM2,占全国面积的18.2%,而且年扩展速度呈增加的趋势,由20世纪70年代的1560KM2增加到90年代末的3436KM2。

目前我国有些缺水区,为了保证当地的生产、生活需要,对地下水开采过度,全国超采地下水约74亿M3,形成了160多个地下水超采区,导致地下水位降低海水倒灌,地面下沉,地下水盐碱化严重。

二、科学合理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基础

我国水资源贫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用水总量也在不断加大,水资源供需矛盾曾加剧趋势,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势在必行,只有实现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证经济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即要服务于经济发展又不能开发过度,即要服从于经济又不能破坏生态环境,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限度内促进经济发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而对水资源的开发应立足长远,不仅要为当前经济发展服务,还应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不能对水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应充份考虑子孙后代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我们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利用,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经济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只有经济高度发展,物资产品才会不断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国力才会不断增强,因而我们应大力加快国家的经济发展,当然经济发展并非速度越快越好,应控制好这个度,经济发展速度不能超过水资源的的承载力,水资源开发过度必将导致生态系统造受破坏,经济发展会出大问题,经济发展会倒退,会出现回过头来搞治理,因而经济发展速度一定要合理,以实现经济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3、协调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诣发展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目的,我们应积极协调好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育目发展,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诣发展,经济发展一定不能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内促进经济发展,相反如果超过了资源、环境承载力,必然会制约经济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大力促进经济发展,而不能制约经济发展,科学协调好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诣发展。

三、综合保障措施

我国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科学规划、合理应用,采取综合措施充分缓解各种矛盾,协调各方面关系,实现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讲有行政措施、法律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

1、行政措施

国家应积极加强宏观调控,运用行政手段来合理引导,调整国家工农业产业结构及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建立健全适合我国水资源现状的产业结构模式,我国目前单位产值工业耗水少于农业耗水,国家可以适当提高工业比重,在经济总量不减少的情况下,降低水资源需求总量,减轻水资源供需矛盾,同时对于工业、农业结构内部进行产业转化,鼓励农民向节水型农业发展,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渔业、林业、牧业等低耗水型农业,节约宝贵的水资源;对工业企业中高耗水低产出,强制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对工业项目进行政审批时,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应考虑环境生态效益,科学分析当地的水资源情况,对于超过水资源承载力的项目不充许上马,国家应积极加强宏观调控,实现水资源供需的总体平衡。

2、法律措施

在全国范围内加强《水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宣传,提高全民节水意识,积极参予水土保持,水污染防治,依靠法制节水,节约宝贵的水资源,但目前我国对水资源管理法律体系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依法治水必须以法律为基础,这样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国家应加快这方面的立法建设,以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

3、工程措施

我国降雨因分的的区域性,致使地区之间水资源不平衡,相对而言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贫泛,北方地区特别是黄淮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农业干旱性缺水、河流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超采,水资源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为了从根本上缓和我国区域性的干旱灾害,减轻水资源供需矛盾,兴建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必须的(如:南水北调工程),以缓和北方地区的资源性缺水,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南北地区经济同时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但降雨在时间上分布上极不衡,呈明显的季节性,季节性缺水严重,在降雨集中期因降雨强度大,降雨太过集中往往引发洪涝灾害,降雨集中期过后由于雨量希少而引起旱灾,为缓解这种季节性旱灾,应在流域内兴建小型灌溉工程,在降雨集中期蓄水用于降雨集中期过后灌溉之用,除水害兴水利,同时还可以结合发电、养殖开展多种经营,活跃地方经济。

4、技术措施

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低,一般只有30~40%,生产单位粮食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2.5倍,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的70%,水资源存在极大的浪费,因此应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发展节水型农业,如滴灌、喷灌比传统的漫灌水资源利用率要提高约10~20%,可以大量节约宝贵的水资源;我国工业水资源利用率偏低,用水浪费严重,据统计资料,日本每增加一万美元GDP耗水208M3,美国为514M3,中国则高达5045M3,是美国的十倍、日本的24倍,如此大的差异主要差在科学技术,我们应依靠科技进步,大力进行工业部门的技术革新,发展节水型工业,充分发掘节水潜力,降低发展对水资源的消耗。依靠技术措施,发展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为建设节水型社会而努力。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