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管理8篇

时间:2023-09-06 09:30:22

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管理

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管理篇1

[关键词]教育信息资源;网络;数字资源;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3-0094-04

“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以来,不断地推动着传统的电化教育、计算机辅助教育的改革创新。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根本要求,是将各种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使之能够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共享的教育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当前信息教育与相关学科领域的迫切课题。

一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方面:

2002年,基于“欧盟数字化项目合作行动计划”而成立的“欧盟文化艺术与教育科学信息资源数字化部长级网络(Minerva)”设计统一欧盟信息资源数字化平台。2003年,Minerva构建了一个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知识库。

2003-2007年美国博物馆和美国教育图书馆服务研究所两次发表长编研究报告《档案馆与图书应用技术与数字化现状》,对美国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进行了全面的调研。

理论探讨方面:

(1)项目规划与管理:2002年Minerva第六工作组为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规划制订了4个范畴17个指标;2004年美国教育图书馆学会(ALA)构建了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管理模型。(2)内容选择: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为信息资源数字化内容选择制订了一套包括5个大类49个细目的指标体系。(3)生产流程:2003年英国数字化技术咨询服务公司(TASI)对信息资源数字化产生所需的软硬件性能进行了详细探讨;法国国家数字化工程评析了现行各种元数据方案;Minerva第四工作组构建了生产过程管理的模型。(4)知识产权管理:2004年,Charles Duncan等人对英国国内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中解决知识产权的法律依据及实践进行了全面调查,给出了大量案例;同年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全面考察了数字技术对美国现行版权制度的挑战,探讨了各种可行的解决方案。(5)数字资源保存:国际组织“数字保存联盟”(DPC)每年举办一次数字资源保存的学术年会,至今已有11届;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ISC)制订了2002-2005年英国图书馆数字保存战略;美国国家信息标准组织(NISO)也制订了数字保存指导性框架;2002年初创刊的网络期刊《数字文献保存季刊》是研究该主题的一种专业期刊。除此之外,在其他方面都有大量且较为深入的研究成果。

实践项目方面:

(1)咨询与培训:Minerva中心及各成员国分中心均提供完善的咨询培训业务;英国TASI公司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泊尔希尔分校图书情报学院都是著名的图书信息资源数字化咨询培训机构。(2)生产系统:欧盟每个成员国都建立了分工合理且专业性强的信息资源数字化生产系统,据资料显示,丹麦有12个机构从事不同类型文献的数字资源数字化生产,澳大利亚有15个,法国有10个。(3)项目:美国教育图书馆的“美利坚记忆工程(1989年)、美国科罗拉多数字化工程(2001年)”和目前实施的欧盟文化遗产与科学技术信息资源数字化工程等在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历程中影响教大。2005年,Google宣布同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五个著名大学签定协议,将对他们的所有教育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并上网通过Google实行全文检索。

总之国外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蓬勃发展,理论实践都比较丰厚,跨国合作模式成功,生产系统比较完善,实践项目众多。

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相关立项课题有教育部部级“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对策研究”、“网络资源与课程资源关系及价值实现途径研究”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的研究”等课题;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广东省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体系框架与共享机制研究”等。

2007年5月辽宁省电化教育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共同举办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们研究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和方法,信息技术环境对课程改革及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支持作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信息化时代教师培养与专业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等问题。

2007年10月中国教育情报研究会年会暨“十一五”教育信息资源有效应用研讨会围绕主题“新时期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与热点”和国家“十一五”课题“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应用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教育部科技司、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论坛”以“网格技术推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主题,共同探讨如何搭建基础教育网格平台,促进学校间的横向联合与协作,探索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模式;在广东省电教馆和珠岛宾馆召开“泛珠三角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计划”研讨会就如何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交流,就如何实现互联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建立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进泛珠三角区域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共享和利用,加快泛珠三角区域教育信息化进程。

2007年11月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杨晓宏主编的《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图书,向广大读者系统介绍了教育信息资源的选择、搜索、整合、收集、加工处理、设计、制作、组织、管理和教育应用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实践方面:

国家图书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LS)和西南信息中心都拥有大型生产系统。较大规模的项目有:全军院校图书馆已经数字化图书100多万种;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经完成6TB信息资源数字化;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计划在未来5年建成总量达200TB的数字资源;中国学术期刊在2007年前完成了国内外200万种图书的数字化。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化平台有:TRS、清华同方、成都国图、北大方正、北京义华和杭州麦达等,其中后四家产品已取得Calis认证。

理论方面:

通过对国内有关数据库检索,切题论文有100余篇,内容主要集中在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对策、教育资源建设体系、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相关标准、国内实施项目与国外情况介绍

和问题与对策、教育资源数字化内容选择原则、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配置、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资源库建设等九个方面。其中对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教育资源建设体系、数字产权论述较多且颇具深度,代表性的有胡小勇、祝智庭、刘启、刘春、雷淑霞、王学东、贾晋、詹斌等;胡小勇、詹斌、胡铁生、徐林、邹霞等;对区域教育信息资源优化整合与共建共享模式、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相关标准、国内实施项目与国外情况介绍、问题与对策有系统的探讨;而对教育资源数字化内容选择原则、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配置、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资源库建设等三个方面研究涉猎甚浅。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的提出是在项目负责人前期研究成果――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城乡优质教育信息资源整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与借鉴国内外研究的成功经验,来研究在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内容选择、项目规划配置、生产流程与管理、数字资源保存与利用等内容是一项非常具有科学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研究。

二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目标是:首先将教育信息资源中具有较高价值的教育资源数字化后通过因特网向公共用户读者提供浏览,已实现教育信息资源本身的教育传播价值,也即教育信息资源的数字存取;其次是保护易碎载体资源,即教育信息资源数字保存。该课题目标对数字化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有直接关系。

1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规划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主要研究内容有: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的目标确定、项目成本解析、项目成本节约方法、产权许可方式、项目实施方式选择、项目实施原则等。

2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实施规范框架研究

首先界定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实施中采用规范的含义和等级,然后对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实施生命周期中所包括的主要阶段(项目准备标准框架、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主文档保存与管理标准框架、元数据描述标准框架、教育信息资源数字资源标准框架、资源共享标准框架等)应采用的规范和指导原则进行研究。

3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生产流程研究

界定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生命周期包括项目规划、数字化内容选择、数字化生产、元数据析取、数字保存、数字资源、项目管理和有关标准框架等阶段。研究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生产流程,是整个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首先探讨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准备、资源数字化转换以及文本资源的抓取,详细地对各个过程进行分析。

4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内容选择

内容选择是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一个重要步骤。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主要研究:以网络知识理论为依据,探讨其理论和实践,并对其选择原则进行分析。其包括: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内容选择的原因、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内容选择的理论与实践、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内容选择的原则。

5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数字资源保存

数字资源保存体系的基本价值在于提供用户可信任的数字资源的存取能力,确保数字资源的质量,并有利于数字资源的开发利用。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将运用网络知识理论的原则方法设计教育信息资源数字保存的基础模型、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策略、数字迁移与数字仿真比较研究、教育数字迁移风险管理、保存性元数据等,并从数字资源获取模块、数字教育保存模块、资源数据管理模块、教育系统管理模块、保存计划模块和数字资源访问模块等的角度,对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内容保护与存取的基础模型进行研究。

6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数字资源保存系统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主要研究:教育资源数字保存系统质量保证标准框架(包括:管理质量标准框架、性能质量标准框架、用户服务质量标准框架、技术支持质量标准框架)、教育资源数字保存系统认证等。

7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是其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面向用户教育提供服务的重要窗口。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主要研究教育数字资源平台――网站的质量控制途径。

8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应用与管理研究

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应用。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结合教育系统论原理来分析和总结有关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理论。从最初的课件设计应用到当前的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以多媒体课件、知识平台和网络教育信息资源为三个截面,对有关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经验进行初步分析和总结。

在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主文档存储与管理规范框架中,以教育理论为依据,探讨文档格式、存储介质的选择、保存策略等方面的规范;分析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特性的基础上,探讨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开发的作用机理,并针对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有效开发提出科学的对策和建议。

三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研究的策略和方法

1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研究的策略是:

(1)通过以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为主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构建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规范框架、生产流程,改变知识资源工程中教育资源数字化生产的数字主文档以及由该主文档所派生的各种完整副本是原始教育信息资源的复制,理论上讲保留了原始教育资源和教育信息资源中所有重要信息,并可以对它们的存储介质和文档格式进行适当的迁移和对他们的信息内容进行必要的修复和备份,就可以达到永久保存的目的,进而形成完整的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目标、项目成本、生产流程、产权许可、项目实施方式、项目实施原则、人力资源组合和项目实施管理等。

(2)在考察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课题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教学教育网络理论为依据,分析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生命周期,探讨每个周期阶段涉及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现阶段一些可以解决方案。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生命周期主要包括课题规划、数字化内容选择、数字化生产、元数据析取、数字保存、数字资源、课题管理和有关标准框架等阶段。

(3)在构建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的规划时,除了应用教育学、逻辑学、信息学、传播学的理论外,还应以系统论所提示的一系列科学理论、原则作为指导思路。从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与网络知识理论、数字化教育思想相结合的角度,以数字教育理论为指导、网络知识理论为依据,运用理论联系实际以及现代系统科学的方法,以实验、实施等实践技术为目标定位,由此进行系统研究与实践探索。站

在数字化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升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课题的社会价值。

(4)从社会需求对教育信息资源的要求,站在学科研究的前沿,广泛搜集国内外研究资料,运用数字时代教育理论的变革与方法研究教育信息资源,从面向社会需求的角度探讨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标准;研究工作将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借鉴国内外经验、数字时代教育理论与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特点相结合等原则。

(5)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是一类成本高昂的项目,降低成本的主要方式是本项目解决的首要问题。将采用减少人力成本、项目外包、自动化、优化生产流程和强化质量管理等方面来进行探讨是当前的现实问题。

(6)教育信息资源数字保存系统是实施教育信息资源数字保存的工具,构建质量保证标准并以此对其进行认证是实现其可信任的保证,也是确保教育用户长期有效访问的关键。

(7)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站是公共教育用户实现数字存取的平台,其质量高低对教育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有重要影响,这类网站的质量控制是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研究的关键之一。

(8)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内容的选择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因此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将如何从产权保护、原始文献知识价值、用户保障、原始文献物理特性、数字保存、避免重复数字化、技术条件限制和成本效益等方面来探讨是项目实施的重点。

2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

(1)通过深入实地访问、座谈和问卷调查、文献调研、网上调研、信函调研与实地调研相结合,掌握当前国内外相关课题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第一手资料等实际情况,供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参考借鉴,为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提供事实依据。

(2)通过专家会议,系统分析设计与比较分析研究相结合。对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研究提出的创新理论框架结构和内容结构方法、原理、概念等相互关系进行科学评价和预测。通过INTERNET网络检索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及时掌握国际最新动态和最新成果。

(3)大量借鉴管理学、信息学、社会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图书情报学、传播学、信息系统论及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原理或方法。向国内外有长期实践经验的知名专家和信息机构咨询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工具,收集、传递和整理信息。

四 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理论研究的发展前景

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我国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现状的基础上,首次系统地从教育用户需求、教育信息化发展角度,运用图书情报学、信息资源学、教育学、信息经济学、社会学、教育技术学、系统论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原理相结合,来构建网络环境下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的规划框架、生产流程、教育资源数字化内容选择、数字资源保护与有效开发的创新服务系统,并结合影响项目规划各阶段系统构建的诸要素(包括:项目准备标准框架、教育资源数字主文档保存与管理标准框架、元数据描述标准框架、教育数字资源标准框架、资源共享标准框架),来探讨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项目的实施标准框架、数字保护系统的应用与管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为我国数字化教育实施规范提供参考、为数字化教育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创新与发展的路径。具有前沿性。

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管理篇2

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化已经不再只是一种手段,而是成为各项事业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大力推进信息化是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举措。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地位,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革命,是教育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和推动力。因此,教育发展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征,加快教育信息化既是事关教育全局的战略选择,也是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紧迫任务。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加快全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并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需要教育界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扎实推进,确保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为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本期《视界》栏目将为广大读者简述我国各省市2013年教育信息化工作重点,以便更好地了解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自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来,遵循教育部一系列工作部署,按照《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国各省市有力有序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现将各省市2013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整理如下:

北京

全面推进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工程,扎实推进“北京数字学校”体制机制建设,录制2000节高中阶段名师课程,更新20%义务教育名师同步课程。整合网络、热线电话、电视等教育信息资源,建设面向社会的信息服务平台,打造首都教育信息化服务品牌。启动数字校园建设二期,完成30至40所市级数字校园实验校评选。推动家长委员会建设,继续办好“网上家长学校”。

天津

完成校园网升级换代和高校无线漫游示范项目,启动各类教育数字化校园示范建设项目,加快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加快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初步建成教育机构与学生基础数据库。加强教育信息化制度建设,加快信息化管理机制体制改革。

河北

制定信息化相关政策制度,逐步建立完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制定“三通”工程建设进度安排,加强督查和组织实施。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加强省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中小学覆盖率达到国家标准。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内蒙古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学校信息化配备标准(试行)》,指导推进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启动自治区教育数据中心和自治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平台建设,整合学籍管理、学生资助、营养改善等信息系统,发挥综合作用,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开展中小学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高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科研和服务的能力。积极构建全区教育网络系统,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完成全区“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任务。

辽宁

实施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三通两平台”建设,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初步实现80%农村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建立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中心;启动实施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教师率先使用、职教率先部署、发达地区率先示范;建设教育视频资源库,推进职教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评选50节中小学体育精品课、30节中小学艺术学科精品课;完成辽宁教育云库——辽宁教育数据中心(二期)10个系统特别是学生、教师、学校资产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管理好门户网站,加强教育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定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和评估指标体系。召开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

吉林

推进各类教育基础数据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与应用,完善省教育厅信息数据中心功能。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推动优质资源全省共建共享,逐步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校校通。进一步加强教育行政部门门户网站建设,加强网上政务信息公开,做好网上舆情研判及答复工作。

黑龙江

颁布《黑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年行动计划》。启动“龙学网”建设项目,实现“龙学网”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对接和省、市、县(区)、学校四级应用。依托“龙学网”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认真抓好教育信息化和现代远程教育等试点工作。引入“政府牵头,企业参与,学校使用”的机制,推进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实现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加强高等学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大力开展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加强教育装备和条件建设。

上海

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实施上海教育城域网提升工程,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推进上海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总结教育信息化重点示范项目建设经验,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绩效考核。继续开展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项目。推进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完善各类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探索教育教学手段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江苏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三通工程”和“两大平台”建设。

浙江

全面建成省、市、县连通的浙江省教育计算机网,初步建成教育视频网络体系;加强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推出300门普通高中网络选修课;推进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教育管理与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学生电子学籍系统拓展应用功能,扩大应用范围。

安徽

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实施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进一步加强校园网建设,完成40%以上尚未接入宽带的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工作。启动安徽教育云服务平台建设,为20万名中小学师生提供公共存储、计算能力及各种应用服务。制定教育信息化考核办法,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普遍应用,确保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覆盖60%以上的学校,46%的学科教师具备利用数字资源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

福建

完成全省2465个(不含厦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重点开发农村学校师资短缺课程数字化资源。建立健全全省学校、教师和学生信息数据库,加快建设完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管理系统等管理平台。制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2013-2017年)行动计划》。推进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江西

加强和统筹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制订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实施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制订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推动教育信息化骨干示范校建设。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继续做好义务教育学科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继续推动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组织实施省“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项目”。 启动教育系统网站评比工作。建设省级教育数据中心,搭建省级教育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启动教育省域网建设。制定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启动中等职业教育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大力推进优质数字化资源开发和共享,提升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山东

落实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方案,完成全省926个义务教育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推进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建设。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启动建设教育管理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启动全省数字化校园试点工作。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推进社区教育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创建一批数字化学习型社区。建立全省继续教育信息化资源联盟。

河南

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以应用为导向,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推进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建设,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建立“竞争提供、评估准入、择优选用”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广泛共享。选择若干所高校和中职院校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试点。完成全省教科网智能光网络建设任务。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和教育管理人员教育信息化领导能力的培训力度。筹备召开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

湖北

建设湖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规范教育统计,建立真实准确的基础教育学生学籍信息库。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启动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加快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湖南

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教育信息化从技术主导型向应用主导型转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围绕“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重点推进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与网络条件下教学环境建设,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推动各级各类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普遍应用,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快构建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

广东

制定关于加快本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召开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推进省教育视频网建设和“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深入实施“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推进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加强教育信息化试点试验工作,启动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推进教育装备改革与创新。

广西

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启动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分年度建设广西教育数据中心和广西教育云平台。启动建设适合广西实际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库。启动高校数字化校园和信息化促进实践教学试点建设。实施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计划意见。继续办好教师信息化大赛。

海南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对40%以上的农村中小学(1138所)扩容接入带宽到10M,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完成50%的农村中小学校园网、计算机网络教室及多媒体教室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班班通”;推进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增加功能模块,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配合国家数字资源中心和教育管理信息平台的省级部署建设,实现所有教学点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全覆盖,实施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对555个教学点采取接收卫星IP广播资源和将国家及本地特色资源制作光盘配送等多种方式实现全覆盖;完成教学点教师的全员培训及1138所实现宽带接入学校70%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组织开展“交互式多媒体设备应用年”活动,提升广大师生交互式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技能,推进交互式多媒体设备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重庆

制定完善教育信息建设标准及技术规范,推进“三通两平台”和“数字校园”建设,开展区域教育云建设试点,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信息化环境。加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着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强化信息技术教学科研课题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川

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实施《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行动计划(2011-2020年)》,推进“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建立一批教育信息化师资人员培训培养基地,建成一批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域及示范学校。全面完成“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等重点工作,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与共享,提高教育管理和服务现代化水平。加强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建设。

贵州

推动“三通”工程建设,构建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完成3404个教学点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全覆盖,完成4316所乡(镇)所在地以上中小学校光纤接入和4000所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确保5000个班级实施“班班通”。建设省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中心和省教育管理数据中心,集中力量开发音乐、美术、英语、科学等农村校点短缺数字教学课件,抓好使用和培训。建成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成学前教育、全省中小学生学籍、中职学生学籍和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

云南

积极推进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机制构建和管理信息示范应用试点模式探索试点工作,加强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加强优质教学资源信息化推广,大力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进一步改善全省教学点和农村学校的信息化能力和环境,全面建设数据中心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教育信息化专家咨询机制和督导机制。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建设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加强教育装备和条件建设,深入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高教师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科研和服务的能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陕西

开展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标准化创建工作,理顺信息化管理体制。启动“班班通”建设项目,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做好教育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加快教育管理业务系统建设进程。加强电子学籍管理。建设教育教学与学习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和数字教育资源。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开展教育类网站前置审批和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

甘肃

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建立与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相衔接、符合甘肃实际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实施“优质数字教育建设与共享行动”、“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等专项计划。建立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网络系统,组织“三通两平台”试点工作。建立甘肃省教师信息管理平台和全省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继续做好全省14个市州教育城域网升级改造工作,完善甘肃教育卫星传输网和地面传输网络。

青海

召开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研究制定教育信息化规划,统筹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共享。以实施“三通两平台”为重点,启动全省教育信息宽带网络建设。加快建设省级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加快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完成教学点资源全覆盖。加快教育管理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分步推进学生、教师、规划等五大类二十个业务管理应用系统建设。加大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全面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效益。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装备条件。

宁夏

制订出台《宁夏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3-2017)》、《宁夏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2013-2017)》,更新和完善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实现中小学“三通”目标,加快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形成高效、开放、共享的信息化教育模式。开展“两平台”建设。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教育事业整体发展协调一致,建设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新疆

制订新疆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实施方案,统筹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推进数字教育资源全面覆盖农村中小学,80%的学校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班班通。争取社会支持,启动光纤入校园计划。建设自治区级教育数据中心,充实新疆教育信息网站群建设和功能服务,开通维文页面。推进四级专网与电子政务建设,加强网络安全。积极推进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

新疆兵团

研究制定《兵团教育信息化建设十年规划》。实施《兵团教育信息化建设两年重点工作方案(2012-2013年)》,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目标和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启动兵团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学生信息、教师信息及办学条件、学校资产入库并与国家平台互通。制定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规划,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普及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成果。加强教育装备和条件建设。

大连

编制大连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3-2020年)。扩大大连教育城域网带宽,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运行速度。实施市教育局直属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开展城乡学校专递课堂建设试点,将城市优质课堂教学资源传输到农村学校,实现资源共享。启动“人人通”建设试点,使全市中小学教师拥有个人网络学习空间。推进大连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信息化提升教育管理高效化。全面跟踪“班班通”工程和数字化校园建设质量、应用水平和管理制度建设,确保政府投入效益最大化。加大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力度,开展信息化专项比赛、评比和应用成果展示活动,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创建大连职业院校招生就业网。

青岛

继续抓好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为200所中小学新建、升级校园网。制定规划,启动教育云系统建设,探索“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开展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创建活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全面实施教育装备现代化项目,加强中小学新“班班通”配备和现代化实验室、专用教室和图书馆建设,抓好培训、管理和应用工作。

宁波

加大学前教育信息化推进力度。出台市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建设高清远程网络教学平台(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评估。继续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完成80所标准化学校建设,建成比较完善的中高职网络学习平台。启动建设具有宁波特色的“学分银行”,推动开放大学建设,办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加快构建覆盖全市、面向全民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数字图书馆项目建设,建设数字化学习平台,深入开展数字资源库进社区、进企业推广服务工作。

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管理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平台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1-0000-02

在中南海召开《中国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起草工作会议中,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提出要“建设优质的职业教育,培养高质量的各类人才”。建设优质的职业教育离不开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随着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优质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大量涌现,数字化资源的建设、管理、共享、展示成为必然趋势,优质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服务平台将所有数字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是优质职业教育建设的关键。

1 研究背景与目的

从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趋势来看,凡是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与利用。广泛地利用好这些资源对学生学习资源进行开发与优化,实质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院校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与利用好教育资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也随着步入了网络的新时代,各学校已展开职业教育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建设,通过数字化资源服务平台能够进行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展示与院校交流先进教育经验、优质教育资源、提供及时信息服务,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2 构建动因

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平台构建本质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学生的信息服务需求,构建该平台的动力,有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需求。教育数字化资源服务平台在教育、教学中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体现在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可以包括多媒体、超文本结构、友好交互界面、虚拟仿真等;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全球共享并随意获取;教学资源的扩展性,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补充、扩展;教学资源的工具性,可以作为认知工具,探究知识、构建知识。(2)科学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技术、互联网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信息检索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逐渐推动着数字资源的实践发展,这些科学技术对校园构建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平台起到了加速作用。

3 体系构建

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服务平台的构建是一个长期开发、搭建、拓展过程,涉及到平台结构规划与建设、技术体系建设、数字资源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

(1)平台结构规划与建设。在职业教育平台结构规划中,要考虑到职业教育特点,立足于创意或职业专业发展,通过校企对接准确把握分析企业业务流程对应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按此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网络技术、远程教育为媒体,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师生交流、网上课堂、课件、练习、考试专区、虚拟公司或企业实训、就业资讯、作品展示等,建设满足现代职业教育、企业培训等需要的资源共享、交流、互动开放平台。在平台框架设计中,涉及到资源的、定位以及平台提供服务三个方面,其框架总体结构应设为存储、后台组织管理、前台展示三个层面。存储层,用于存储所有数字资源信息,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同时以特定标准对数字资源进行唯一命名和标注。后台组织管理层中,对检索控制、权限控制、数字资源进行组织管理,以保证前台展示为用户提供透明性。前台展示层也可以称之为应用层,用于向教师、学生或社会人士提供用户注册、登录、检索、资源浏览等多种服务。平台分层设计规划,便于开发人员根据本校自身、专业、教学特点和需求运用相关技术高质量高速度完成平台的开发。(2)技术体系建设。资源服务平台基于SAN网络存储、数据库检索、统一身份认证技术上对数字化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使得资源统一管理,最终实现信息化教学目标。校园可通过互联网把所有的资源服务移至网上,扩大了服务范围与时间,教师、学生或社会人士也可通过互联网方便访问服务平台,在信息检索技术的集成化、标准化、智能化服务中查询需要的资源,对用户、信息的不同需求,提供图像、音频、视频、软件等各类型文件,同时可供打印和下载服务。在平台构建技术方面要注意几点:首先,数字资源标识的唯一性,通过创建唯一性索引以保证数据表中每一数据的唯一性,加快数据的检索速度,在实现数据参考完整性方面也有一定的意义,在平台组织控制层中不仅需要能够唯一标志数字对象,更需要对标志数字对象进行持久可操作,以满足不同区块系统间的互操作。其次,在数字资源信息数据实现互操作时,需要基于数据的复杂性、多样性及灵活性,采用合适的数据互操作协议,比如OAI-PMH协议,从信息资源的元数据采集入手,通过元数据实现不同数字资源之间的互操作,以实现知识发现。最后,检索技术。检索技术开发时应考虑从数据库中得到请求响应的方法与技术来获取数据;有效组织获取的数据;整合数字资源信息并呈现。基于Web服务(Web Service)技术,完成对元数据的检索设计与具体实现。(3)数字资源建设。优秀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建设重在优秀资源开发建设和网络信息资源采集方面。优秀资源开发建设,由教学老师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开发具有自身特点的教育数字资源。比如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时,进行数字化资源建设时要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那么数字资源以技术应用媒体资源为主。在进行教学资源整体规划制作中,由专业教师、多媒体技术、网站开发、软件开发等IT方面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对已有的各类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及整合,开发适合本校需要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网络信息资源采集,随着信息资源数字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网络资源的丰富以及网络传输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挖掘、筛选、采集适合本校学生和职业特点的优秀网络教学资源,引入更多、更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4)制度建设。优质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服务平台构建的制度建设主要包括数字资源共享、管理方法、法律法规等。共享制度,数字资源共享的实现需要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便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推动资源、合作、创新、服务、共享。管理方法,数字化资源服务平台集成了各服务系统,由来自不同专业不同院系部门或外来专业开发人员共同完成,在团队管理、合作关系管理、风险管理、经费管理、资源协调管理、实施操作平台管理上都要进行标准或规划的制定,通过正确的管理方法,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工作高效,以达到数字化资源平台构建顺利完成的目的。法律法规方面,由于数字资源涉及到知识产权等一系列问题,在建设数字资源服务平台时要充分了解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资源,以确保利益不受侵害。

4 有效应用

教学实践表明,有效地应用教学数字化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可以激发职业院校学生或社会人士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极佳的路径。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的有效应用有四个主要因素的影响:教师、学生、信息化教学模式、环境与支持。

教师要有利用教学资源的意识。教师需把握职业教育教学和专业特点,在教学、实践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来充实课堂教学。同时教师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广博的知识内涵,才能提供和正确引导学生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洞察调动学生知识经验,以开发学生通过数字资源平台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增加学生独立探究空间,培养学生的发现、思考、分析及判断能力。

教学资源的开发从学生实际出发。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应联系教材,结合企业岗位业务流程以及学生自身实际,找出最佳结合点,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的效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资源服务平台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思维结构、专业的需要,自行斟选、检索相关教学资料,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出自己的观点见解,有效利用资源服务平台进行学习。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教学观念应注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灌输知识,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需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院校提供环境与支持。优质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服务平台的应用环境包含资源基础设施、支持服务、政策措施、教育观念等。在构建资源服务平台时要考虑到教学资源量将快速增大,越来越大的带宽让资源的稳定运行成为现实,资源的软硬件配置都应积极跟上,在数量大幅度增加的同时也要加大资源质量建设和引入优质的外来资源,这些都需要院校创造良好的环境和资金、政策支持。

5 构建优质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服务平台建议

(1)加强服务平台体系构建开发和应用研究,促进优质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服务发展。对数字化资源服务平台的构建通过借鉴其他高校的实践经验和教师教学过程实践经验,结合职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加以开发和有效应用。在应用过程中要不断地改进和补充服务平台中的漏洞和缺失从而保障服务平台的持续性、先进性、创新性。(2)建立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开发优质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在平台构建实践中,进行高水平数字资源建设,离不开拥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又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同时具有个性化、创新化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教师队伍作为支撑保障。各院校应从长远利益出发,做好人才培养、人才开发、人才更新等工作,打造一支精通业务、善于创新、熟练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人才队伍为担当优质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服务平台开发与应用的重任。(3)规范数字资源数据,为集成扩大服务平台创造条件。数字化资源服务平台应是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体系,使用资源不仅在数量上得到增长,在资源质量上也应提高,规范数字资源数据,考虑到数字资源服务的发展是动态的,不仅仅在一个学校内发展,还将校校联盟,将来还有可能与国际接轨。

优质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服务平台资源共享满足越来越多的用户信息资源需求,发挥数字资源和服务最大作用,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平台开发和应用研究,规范数字资源,学习先进技术和教学理念,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在高校大力支持下开发出适合学生实际情况、职业特点的优质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平台。

参考文献:

[1]冉新义.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模式与障碍探析[J].甘肃科技纵横,2006,01.

[2]潘康明.美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9.

[3]张丽君,段万春,赵霞.高校教学资源共享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8,06.

[4]盛冬梅.基于三网融合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10.

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管理篇4

纵观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飞速提高与社会声誉的与日俱增,我们发现这与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紧密相关,更是与数字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密不可分。现将学校实施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管理与应用情况归结如下。

一、充分认识建设数字图书馆的背景及国内外现状

1.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建设、丰富和拓展数字图书馆

中小学图书馆是学校的窗口,是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志之一,也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部环境。1980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小学图书馆宣言》中就指出:“中小学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事业。”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已步入了以信息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社会。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并提高其获取、分析、处理、应用信息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通过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利用网络、计算机等现代信息工具,丰富和拓展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所以,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图书馆都发挥着德育、智育、个性发展等多种教育功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资源,已经成为学习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国内外数字图书馆技术建设的现状

(1)国外现状

当下世界范围内正在掀起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高潮,各种软件平台不断推出,文献数字化产品日益丰富,国际上主要的学术期刊、学术论文、会议文献、专利文献以及工具类、检索类书刊都已陆续实现数字化,全文电子书刊资料品种不断增加,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技术研究与建设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国外许多中小学都把数字图书馆建设作为学校信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学生普遍课前在图书馆自行准备资料,课后进行研究,连小学生都会检索资料,写小论文,养成了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学习、研究的习惯。

(2)国内现状

我国的教育通信网络发展很快,而网络资源的建设及其应用却相对滞后,绝大多数中小学生学习途径单一、知识面窄、知识量少、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为了提高学生乃至民族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建立一个符合中小学教育教学需求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将图书馆数字资源有效地应用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进而真正促进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转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明确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传输具有交互性,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庭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都可互动交流,这是传统图书馆所不具备的。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可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具有的存储虚拟化、传递网络化、存取自由化等特点,实现强大的检索功能。与此同时,还可以让中小学师生共享图书资源,解决目前由于购书资金、场地等因素所造成的图书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因此,加强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加强学科资源建设,为学生创设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是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需要。

三、探索中小学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加大投入

第一阶段:调查分析数字资源内容建设的构成要素。

第二阶段:学校本着权威、科学、实用、易用的原则进行相关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筹建数字图书馆。

1.加强硬件投入,建成数字图书馆场地300余平方米,投入60余万元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下,对学校图书馆进行了规划和设计。建成数字化多功能学习室1间,面积150平方米,配有服务器1台、微机63台、一体机10台、液晶投影设备1套、电子管理系统1套、管理软件1套,师生可以利用学校数字资源信息,结合学习研究的问题,开展研讨活动,在研讨中查找资料,利用获得的信息展开讨论活动,进一步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自主学习讨论室2间,各25平方米,安装环形白板,为师生开展讨论活动提供了场所和可利用的资源平台;休息室1间,50平方米,备有沙发、茶几,放置绿色植物,环境温馨、优雅、舒适,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在紧张学习工作之余的休息场所;学生社团工作室2间,各30平方米,学生社团(如中文报、英文报、心蕊期刊社、驿都先锋等)活动需要大量信息资料,图书馆数字资源可以为社团编辑提供大量的信息来源,学校特别开辟了2间活动编辑室,以供学生社团使用(如图1所示)。

2.加强数字图书馆软件建设,以应用为目标规划构建校园网,实施建网、建库、建制、建队伍工程

(1)建网(如图2所示)

(2)建库(如图3所示)

数字图书资源库的建设,重点收录中小学各学科使用的参考工具书(如各种字典、辞典、手册指南等);各种课外读物(有关智力竞赛、游戏活动、名著等);各种适合中学生阅读的音像资料、实物文献(音乐磁带、实物模型等);各种教育教学理论、教育心理、教育教学参考资料文献、试卷、论文等类图书资源。

(3)建制―现教管理制度的建设(如图4所示)

(4)建队伍―在应用中锻炼和提升教师队伍

积极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各项工作研讨活动,开展图书馆工作交流及研究,同时通过工作研究来促进馆员学习业务、提高业务,从而改进图书馆工作,提升馆员素质。在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应用中,我校教师的教育手段和观念发生着根本变化,学科教研组大胆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层次整合,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年会上,我校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探索实践,得到与会专家高度赞誉。

四、规范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1.细化工作职责,明确工作目标

制定《龙泉一中图书馆“三精”管理细则》,规范服务行为,减少工作盲点,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程序,达到了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工作要求。

2.管理规范有序,提高了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和图书借阅率、流通率

学校图书馆管理员熟知《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图书均按《中图法》整理分类、排架,书目定期公布,方便师生借阅。图书借阅率达40%以上,图书流通率达50%以上,日均流动量达到在校生人数的三十分之一以上人次。

3.利用现代化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

学校充分借助计算机技术和图书管理软件来提升各项业务工作管理,全面实现了图书采编、流通、检索自动化,各项内务统计都已实现电脑操作。如:师生借书采用触摸式查询系统,开架借书,简化了手续,方便了读者,节省了时间,将“以藏为主”的管理方式转变为“以用为主”的服务方式,实现了图书馆管理的现代化。

4.满足读者需求,增加开放时间

随着学校的发展,师生人数的增多,周末不回家的住校生也越来越多。为了进一步满足师生需求,图书馆增加开放时间,服务效率、质量不断提升。如:实行全天候开放和借阅制度,中午、晚上和周末全部向师生和社区开放服务。

5.开展图书情报教育

定期对学生进行图书情报教育,介绍图书馆基本知识,使其了解、热爱图书馆进而积极利用图书馆资源;介绍图书馆的规章制度,重点是图书馆的流通制度,如:开放时间、借书册数、借书期限、借书手续、赔偿制度等,并进行爱护书籍、遵守规章制度的教育;介绍图书馆各种书刊资料、资源的特点及使用方法;介绍图书的分类及藏书排架的知识,图书馆目录的种类及用途,以利于学生自行检索图书。

五、强化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应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第一阶段: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整合。

(1)对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制作专题资料包、专刊、教学专辑等。(2)及时更新数字资源信息。

第二阶段: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成立信息中心,建立数字资源库,并将之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教育科研、校本培训、研究性学习以及在线考试等活动中,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转变教学方式,获取学科前沿信息,实现资源共享的得力工具,并可以进行网络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师生互动交流、个性化学习。

1.数字资源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学校运用数字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普法知识教育,以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

2.数字资源在教师教研科研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观念的转变、课堂结构的优化、教育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师需要大容量的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有教育政策、基本教育理论、心理学、教育学相关知识及教学参考和课例等丰富信息资源,可以满足教师科研、教研、课堂教学的需要。

3.数字资源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应用

(1)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与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图书馆丰富的数字资源,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对资料、信息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用图书馆数字资源,掌握图书情报知识、获取各种信息,培养自己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开展语文阅读课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各年级各班在图书馆增开一节语文课阅读教学,以进一步促进学生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速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等的提升。

(3)增加课外阅读时间,培养学生课外学习能力

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丰富的数字资源,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自由选择学习途径、方式,将学习的课堂延伸到了课余的时空领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4)利用数字资源平台进行学科竞赛、辅导训练等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用图书馆数字资源,进行在线考试、学科竞赛、踩线生的辅导与培训等工作。

六、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成效显著,形成自身教学特色

1.图书馆数字资源硬件建设的成效

校长亲自抓学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工作,由学校的信息技术中心、图书馆具体实施,建成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实用高效的数字图书馆。

(1)在线考试与评价

依托志鸿教育集团海量“试题库”(10万精选试题、900套高考原卷、1 000余套模拟试卷),拥有上百万道试题、近百个题库,涵盖高中全学科,集组卷管理、在线考试、智能评价、查漏补缺、学习辅导等功能于一体。

教师参考“试题库”,完成组卷后,可以把试卷发送到“考试中心”,进行“在线考试”或“同步练习”,供学生在线测试或练习,教师也可以自己命题,进行在线考试、竞赛等。

考试结束系统自动判卷,自动生成评价报告。通过分析评价,教师可以查看考试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排名情况、知识点的测试情况等,也可以查看某个学生、某个班级历次考试的分析评价。通过综合评价,教师可以迅速、准确地知道自己教学的效果,从而针对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2)在线学习与专题辅导

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优质辅导资料,分同步辅导资料和专题辅导资料。学生可以利用系统进行学习,也可以随时查看资料进行补充性学习,教师还可以利用系统设备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和专题辅导。

(3)教师利用数字资源轻松备课

系统能提供高一到高三Word版教案,帮助教师轻松备课,教师根据各种需求灵活选择练习题,布置作业(系统可提供十年高考Word试卷,特别是2000年以来完整的试卷信息;提供三年各地名校学科及文综、理综Word版模拟试卷等试题),大量经典试题可直接使用,试题均有详细解析,帮助教师快速批改作业和试卷。

(4)教师利用系统实现智能组卷

教师可利用系统提供的十年高考真题和大量高考复习试题、模拟试题进行组卷,组卷方式灵活,可提供手工组卷、电脑组卷两种方式,可设定题型、知识点、年份、难易、使用次数等条件进行组卷,可选择、增加、删减试题,快速生成所需试卷。

(5)学生在线阅读和查找资料

(6)10台一体机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处理各种信息

2.图书馆数字资源软件建设的成效

信息技术中心主要负责校园网与计算机的建设与维护,图书馆负责数字信息资源的管理与使用。

(1)学校建立了一整套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与使用制度

(2)数字图书馆资源软件建设

学校相关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如数字图书资源包、中文在线“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基础馆藏包、数字化高中教师备考系统等),其作用如下:

①“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成为知识应用的平台。以新大纲新教材为中心,紧密围绕教学重点,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提供教师和学生所需的系统性精品教学资源。运用声音、音乐、动画、视频、文字等多种表达手段,同时辅以方便快捷的检索功能,使学校管理者能及时获得最新的学校管理、教育动态信息;教师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备课资源,节约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学生则不用再拘泥于书本、课堂,通过中文在线“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即可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②“中小学数学图书馆”成为知识管理的平台。通过一台中心服务器对系统平台和数字图书资源进行管理,并向整个局域网络,为网络中的所有终端提供数字图书查阅、检索、图书分类、个性化图书馆等服务。中文在线“中小学数字图书馆”适用面广、兼容性强(可支持CEB,PDF,HTML,Word等多种文本格式)。

③“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成为教学服务的窗口。中文在线“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将不断地为中小学校师生提供最新图书更新、系统升级、功能完善和使用培训等持续服务,确保“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真正发挥服务于基础教育教学的作用。

④“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成为技术应用的平台。中文在线数字图书馆产品技术平台采用当今最先进、使用最广泛的Java网络平台,可跨越多种平台(平台无关),能够运行于Windows,Unix等多种网络服务器之上,具有极高的安全性、移植与可扩展性及强大的可升级能力;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以及B/S为架构的瘦身系统保证了产品平滑升级的能力。

(3)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整合

图书馆馆员对数字图书馆的馆藏内容熟悉,掌握系统的检索知识,整合数字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管理者、教师、学生提供有效的服务。

①制作专题资料包。为让学校管理者尽快了解教育教学管理的最新经验、最新动态、难点热点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最新精神,可利用数字图书馆信息量大、检索快捷的优点,按专题下载一些资料,做成资料包以供利用。例如:编辑“教育评价”“分层教学”“校本课程开发”“德育”“网络安全”等专题的资料提供给学校各主管部门使用。

②制作专刊。利用数字图书馆内电子期刊设置“整刊导航”的功能,将学校管理者重点阅读的期刊(如《中小学管理》《教育科学研究》等),按名称、年份下载,编辑成资料,提供给相关人员使用。

③编辑制作教学专辑。利用数字图书馆下载、阅读方便的优势,下载教学资料,按学科编成专辑,挂在校园网上并刻成光盘,提供给教师使用。

④及时更新信息。数字图书馆的版本要不断更新,当数字图书馆出了新的版本,图书馆工作人员予以及时。

3.数字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成效

(1)数字资源推动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学校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各班团支部,利用数字图书馆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网上校园活动(如朗诵会、文艺会、故事会、辩论会等),利用数字资源组织学生观看新闻纪录片、爱国主义影片、法制教育片等,有效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普法知识的教育。

(2)数字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

教科室利用中文在线“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基础馆藏包资源,加强对全校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帮助教师了解教育政策,转变教育观念,丰富知识结构,提高基本技能,进行教学研究(教学相关知识、课例与课件资料、备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3)数字资源帮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在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提供的关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信息资源,可极大地满足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资料、信息的需求,其开放式、自主式的应用方式,对研究性学习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4)数字资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每周开设一节语文和英语阅读课,教师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平台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如童话、寓言、小说、名人传记、名篇名著等。学生大量阅读,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5)数字资源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编写校本教材《文献检索方法》,开设文献检索课,用于指导全校师生掌握文献检索知识,让师生走进更加宽阔的学习领域。

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管理篇5

关键词:数字化 数字化学习 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b)-0169-02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曾指出,信息时代是一个数字化的世界,社会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信息技术正在快速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生活、娱乐和学习。在不知不觉当中,我们已经步入一个数字化的时代,数字化几乎遍及到了社会的每一个领域,人们生活的各方面都在逐步走向数字化。当然,数字化的技术也给教育领域带来了一场全方位的变革,从而出现了一种以数字技术为主要技术特征的学习方式,即数字化学习(e-Learning)。

职业教育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同样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新技术改变了教学传统并对职业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其中教师要面对的挑战不仅要从新技术运用中获取新的技能和素养,还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工具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和使用者。这些挑战与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同时出现,给职业学校学生、教师、学校都带来了大的变革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1 数字化学习以及数字化学习的要素

1.1 数字化

数字化,是指承载教学内容的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转化为一种数字信号,存储在相应的多媒体设备中,容易对其进行处理和纠错。为教师的使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便于学生的使用和查询。

1.2 数字化学习

数字化学习(e-Learning)起源于美国企业培训,按照美国培训和发展协会的定义,e-Learning是指由网络电子技术支撑或主导实施的教学内容或学习体验。数字化学习借助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教育教学过程的一系列变革,形成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和数字化的学习方式。通俗地说,数字化学习(e-Learning)就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

1.3 数字化学习的要素

数字化学习是指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学习模式,数字化学习需要具备三个要素。

一是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也就是所谓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它包括:设施、资源、平台、通讯和工具。二是数字化学习资源,它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CD-ROM、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以及数据库等等。三是数字化学习方式,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以及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具有资源利用、自主发现、协商合作和实践创造几种途径。随着3G、4G网络的兴起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数字化学习还可以用移动设备进行开展。

2 目前职业学校数字化学习的使用的现状(以我校为例)

2.1 我校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投入

我校有专门的网络信息中心,引入安全认证、负载均衡等的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络;网络覆盖整个校园,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强,主干网络带宽达到了100~1000M之间,出口带宽为200M。

我校的计算机资源比较充沛,计算机工程系电脑实验室12个,其中供教学使用的网络机房5个,机电工程系电脑实验室2个,植物工程系电脑实验2个,经济贸易系会计电算化实验实1个,共有电脑实验室17个,教学岗位的教师每人配置笔记本电脑,配置的软、硬件均能满足教学使用,其中去年改建的多媒体演示教室数目共82个,配置有投影仪、投影屏幕、录放机、音响、话筒等,可供教学过程中多种媒体的播放、演示等要求。

另外,我校建立了独立网站(外网),并实现版本的定期升级和信息的及时更新,网站中提供通过教务管理、学籍管理等系统实现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图书馆管理、后勤管理。能实现网上资料查找、精品课程学习、在线考试、在线互动咨询;建有校园广播系统,视频直播系统等。总的来说,就目前我校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投入较大,在同类学校暂时处于领先地位,学校也正在迎创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

2.2 教师在日常教学和教学管理中数字化的使用

我校教师在教学管理中数字化的使用较为普遍,学籍管理和成绩登录都已经使用教学管理系统完成,学校的各类教务通知、行政通知都在校园网中公布,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管理也建立数字档案。

在日常教学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年轻教师比年老教师使用率高,专业课教师比基础课教师使用率高,其中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对信息化处理的熟悉度和学科之间的差异。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数字化资源进行辅助教学的主要应用有:自制图形文本、自制幻灯片、自制Flash课件、自制学科网站、仿真软件、在线考试等。

在自制教学资源过程中,由于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幻灯片是多数人唯一能够熟练使用的制作软件方法,单调的课件类型不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很好地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学科网站更不能凭一人之力完成,学校购买的现成多媒体教学光盘总体数量较少;还没有建立完整的资源库,资源库的建设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数字化学习的一条有效途径,它利用校园网和因特网把各种类型、各种学科的教学资源联系在一起,有效的利用就能减轻教师们的重复劳动,提高教学的质量,但学校暂时在这方面还没有统一的规划和实施。

3 迎接数字化学习,抓住机遇,走在行业前端

在部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申报中针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有明确的要求,对学校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建设包括: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研制和引进,骨干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主要实训项目)数字化教学资源配置、利用及成效;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课程、声像资料、电子教案、数字化素材库和虚拟仿真实训系统。

职业学校要想在这次变革浪潮中脱颖而出,走在行业前端,就应该抓住这次教育改革的机遇,做好迎接准备。

3.1 学校要加大“数字化校园”的投入,更要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学校在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投入中,除了加大硬件方面的投入外,不能忽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学校在教学资源的创建中应该拿出详细的实施方案,建设学校自己的资源库。

要想为广大的教师和学生提高优质、丰富、实用的数字化资源,学校应该在自主开发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外来优秀资源,充分开拓资源的获取渠道,进而获取更多更好的资源。首先,学校应该积极引导教师参与数字化资源的建设,鼓励教师进行自主开发;其次,学校还应该积极引进外来资源,例如:通过购买优秀的课程资源、数字图书馆等学习资源来扩充优化本校的资源结构;通过与其他学校实现共享来获取更多的资源等。多方面结合,将这些资源放入学校的资源库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巨大的资源库,教师之间充分实现了资源共享,避免了人力、财力、精力的浪费。

总之,建立适合本校优质的、实用的、丰富的和开放的数字化资源,一方面可以满足教师教学过程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校教育的数字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迅速得到普及和应用。

3.2 学校要重视教师信息化培训,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水平

对于当前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使用的现状,很多教师感觉到力不从心,不论基础学科还是专业学科教师都缺乏有效的信息化培训。教师是数字化资源的主要建设者,是数字化学习的引导者,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关键,他们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了解程度和掌握水平直接影响学校的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教育部门和学校应为职业学校教师提供更多的信息化培训机会,全面提高各学科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这是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应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力度,只有全面提高教师信息化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才能真正把数字化学习落到实处。

3.3 职校教师在数字化学习变革中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职业学校是培养学生学习技能为主的教育机构,数字化学习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因为数字化的应用普及得还不够深入,目前大部分教师对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效果仍然只停留在作为辅助手段的层面上,还没有对资源更深远的作用进行挖掘。由于教师对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效果认识不够全面、深刻,由此影响了教师使用资源的频率及效率。因此,面对这个新的机遇和挑战职业学校教师应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加强数字化资源开发能力、应用能力,全面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成为职业学校的骨干教师,成为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的引领者。

3.4 在数字化学习变革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全球信息化大背景下人们必备的一种能力。在资源的使用过程中,学生同样要具备这样的信息素养,要懂得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什么样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如何去选择这些资源,怎样去运用资源以及使用之后对资源的评价,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学生的信息素养直接关系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有效使用率,进而影响到最终的学习效果。

在数字化环境中,只有培养学生驾御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才能够把握信息时代、数字化世界所带来的机遇;只有培养学生具备自身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够理解信息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结构,促进终身学习的习惯养成。

数字化学习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虽有不尽人意之处,但它却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数字化学习还将给社会提供继续教育和终生学习的便利条件,从而促进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职业教育应该抓住这次机遇,让职业教育在这次变革中脱颖而出,以此推动职业教育更加蓬勃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必将推动中国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管理篇6

关键词:数字化;终身学习;社区教育;模式

作者简介:张吉先(1966-),男,浙江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区教育与远程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课题项目:浙江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体系组织架构与创新机制的研究”(编号:Z200803768),主持人:张吉先。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6-0040-04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需要丰富灵活的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和方便快捷的服务,利用传统的教育手段和教学形式,已很难满足社区教育发展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为终身教育特别是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可能性。基于数字化、多媒体和交互性的学习环境,与传统学习环境相比具有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个性化等特点,为岗前、在岗和转岗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提供了契机和可能,为教育薄弱地区、尤其是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条件,是降低教育成本、促进教育普及和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终身学习环境成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组织架构

(一)数字化终身学习环境的有效载体

30多年的办学实践证明,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由于其开放办学的理念,“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办学体制,天网(卫星系统)、地网(互联网和宽带专用网系统)、人网(中央、省、市、县四级电大的办学系统)“三网合一”的远程教育平台,分布式的教学模式,是终身教育的有效载体,电大在实施社区教育、构建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是电大办学定位优势。电大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的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的办学定位和办学功能十分突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三大定位以及在办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教育机会的公平性、教育过程的公正性以及平民化教育使命感,满足了社会各界各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推进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已经并且必将做出更大贡献。

二是教学资源优势。社区教育要满足社区成员从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到休闲教育等多元化的教育需求,这就需要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尽管目前电大的教学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这些需求,但是电大多年来建设和开发的教学资源,包括附属于电大的燎原学校、电视中专和职业技能培训的资源,这些资源用到社区教育将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三是系统网络优势。经过多年来的建设,电大系统建成了自身独特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如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建成了连接10所市级电大和59所县级电大的互联网以及宽带专用网,还有卫星电视网以及正在下延到乡镇和大型企业的遍布全省各地的办学网络,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系统,这些都为依托电大系统开展数字化社区教育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二)社区教育组织架构

近五年来,浙江省依托电大系统逐步建成了四级社区教育网络,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四级社区教育网络是指由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各市社区大学、各县(市、区)社区学院、街(镇)社区教育中心组成的办学网络。依托省级电大建立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发挥好理论研究、业务指导、资源开发、政策咨询、信息服务和人员培训等六大功能;以市级电大为基础建立社区大学(城市大学),开展市本级的社区教育并指导县(市)社区教育的有关业务;以县级电大为基础建立县(市、区)社区学院,整合县(市、区)的各类成人教育资源,以乡镇化技术学校为依托建立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全面推进城乡社区教育。充分利用全省电大系统和乡镇成校为主的成人教育资源存量,建设以市、县(市、区)级电大为龙头、以乡镇(街道)成校为骨干,辐射所有社区和村庄的四级社区教育网络,投资少,见效快。浙江省杭州市、台州市、嘉兴市等地区以此模式开展社区教育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二、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创新体系

(一)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

依托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建设省、市、县三级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重点围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创新为手段、以服务为宗旨、以和谐社会和公平社会在教育领域的实施为目标来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包括信息交流子平台、共享学习资源子平台、学习支持服务与管理子平台(见图1)。通过这一平台,使各类教育资源相互联结,形成既各具特色、又密切结合的共同体。整合多层次且多样化的资源,以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内容丰富、技术先进、题材广泛的学习资源,满足社区教育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该平台,社区教育的信息和动态,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网络系统相互联结,形成既各具特色,又密切结合的共同体,使社区教育信息和资源充分得到共享,使学习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随地学习。

(二)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模式创新体系

运用新思路、新模式、新技术、新手段创建的数字化终身学习环境,形成了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模式创新体系(见图2)。该体系主要以数字化学习中心的运作模式来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构建遍布城乡、社区(乡镇)、企业、部队的数字化、集成化、终身化的学习支持服务环境,探索适合社区成员学习特点的,满足个性化学习和职业人才市场需求的,以更新知识、提升能力、促进职业发展和人的发展为目标的终身学习体系。

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模式创新体系重点目标是建立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创新体系和优质资源整合与共享创新体系。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创新体系主要从框架和过程两方面研究并解决学习的途径、方式和技术支持等相关问题;优质资源整合与共享创新体系主要从内容和机制两方面研究并解决如何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相关问题。同时,通过对管理者、学习者和服务者的分布式、过程化的管理和透明服务,达到对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中所有参与方的统一服务、动态监控以及全过程评价,从宏观上构建社会化和立体化的信息化教育服务与质量保证体系,促进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建设和数字化学习型社区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三、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

(一)基于“一库多平台”的三级联动机制

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和云技术,通过“一库多平台”形成一个整合的生态化学习环境。以数字化学习资源库为基础,采用计算机网络、移动互联网等传输形式,支持省市、县三级学习子平台,各学习子平台之间又互为补充,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学习成果可通过学分银行完成各学习子平台学习成果的认证与转换。数字化学习资源库是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这一生态化学习体系的核心和各子平台的纽带,而学分银行则是该生态化学习体系的能量转换器。

以浙江省终身学习公共平台为例,平台提供整个业务流程的功能支撑、网络存储空间、网站生成工具、权限管理和资源交易等。各社区教育机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向省中心申报培训项目,批准立项后,省中心分配统一的项目编号,开放权限和存储空间,作为项目发起方,培训机构可以来配置项目的具体实施流程,包括:培训的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源、培训的工作流程、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考核方式、生成培训项目的页面、教师团队的组建、培训项目相关的信息等,然后依托平台功能,开展培训、管理和统计结算等。这样的运作机制,首先确保了非学历培训的宏观管理,也保证了各办学机构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开展非学历教育的自主性,有利于整个平台的项目拓展

(二)资源建设和共享机制

有效建设与整合各方学习资源,推进优质学习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建构一个统一管理、高效运行的学习资源管理和应用系统,是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基础。资源整合与共享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包括三个内容:即学习资源建设与整合、学习资源库平台以及学习资源应用与支持服务。

学习资源建设与整合:探索学习资源建设与整合策略、方法和来源,通过自建、引进、共建共享、改造等方式建设学习资源。参照相关国际、国家、行业标准,依托省级数字化学习资源库的建设推动学习资源建设规范化,以保证学习资源的通用性、有效性和可重用,提高网络环境下资源的利用效率。

数字化学习资源库系统:学习资源库系统集学习资源管理、学习资源评价、学习资源应用于一体的学习资源管理平台,实现海量学习资源的统一管理,支持大规模用户并发访问及高效检索。包括学习资源目录管理、素材管理、入库管理、资源应用和评价以及用户管理和信息统计等功能和模块。

资源应用与支持服务:数字化学习资源库作为底层的基础库,通过制定与各类学习平台或应用环境的统一接口标准(API),搭建资源的共享应用与服务平台。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相当于一个云计算中心,通过标准的服务接入接口为各地办学机构提供各种学习服务和共享资源的接入,提供虚拟化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支持服务。

各社区教育机构可以向数字化学习资源库上传拥有知识产权的资源,省中心对各种资源进行审核、分类、标识、存储和交换交易的协调管理,并将资源用目录清单的形式对外,明确资源的归属权和开放属性,其他机构在创设新的培训项目时,可以在数字化学习资源库目录清单中选取资源,也可以上传自建的资源这这样的资源建设和交换交易机制,可以确保资源的产权归属,调动办学机构参与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使得每个办学机构都成为资源建设的主体,也提高了资源建设的针对性和利用率。

(三)政府推动、典型引导、多元化发展的机制

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需要各级政府的政策和经费保障。浙江省、市、县三级政府分别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并给与一定的经费支持,积极推进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构建和建设学习型社区。浙江省终身学习在线和数字化终身学习资源库已纳入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在杭州吴家墩、慈溪掌起镇、德清新市镇等建立实验基地,对信息化环境下的社区教育进行典型研究和探索。通过政府推动和典型引导,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创新模式逐步得到推广,一些县、市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如“E学网”、“一键通”、“365乐学网”“萧山学习港”、“9吧”等,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四、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模式实践与成效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有机融合,构建了数字化学习环境,有效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向城乡社区输送,为广大城乡居民接受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经过几年的实践,浙江省已开展培训的项目达到300余个,开设培训的课程达到500多门,已培训32万余人次。

近3年来,浙江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创新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社区教育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开展数字图书走进社区、建立农村书屋等活动,服务城乡居民。近些年,杭州吴家墩社区充分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加快社区数字化进展,以浙江省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为依托,开展“数字图书 走进社区”, 构建社会化、开放式的居民“看得见、摸得着”终身学习网络,涌现出一批热爱学习的个人与家庭,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得到了有效地提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社区居民整体素质的提高;2007年以来,依托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开展新型农民培育大专学历教育11000多人;浙江省禁毒办、省教育厅、省人保障厅依托浙江省电大系统和远程学习平台,采用远程集中培训和课件点播相结合的方式,启动了全省禁毒师资远程培训项目,已成功举办两次。

一些地市级社区大学依托电视和网络,开设“电视讲坛”或“市民大讲堂”,全面开展时事政治、社会公德、科普知识、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文明礼仪、普通话、计算机、市民英语、各类实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为提高市民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一些社区大学、社区学院在开展社区工作者岗位培训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依托社区教育机构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提升农民素质,是县级社区学院的重要任务。建立以县级社区学院为龙头,以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村(社区)市民学校为基础的三级基地网络,针对一天中一个农民可能要做三种人(早上做商人,上市场卖自己种植的蔬菜、瓜果等;白天做工人,到企业上班;傍晚做农民,下班后到地里打理庄稼)的特点,开展针对性很强的各类培训。开展农业科技培训,让农民变成富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让农民变成工人;开展市场营销培训,让农民变成商人;开展综合素质培训,让农民变成市民。同时,还围绕各乡镇的特色产业组织开展给类培训。通过一系列菜单式、订单式培训,农民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得到快速提升,数字化学习终身平台成为农民致富的知识宝藏。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空间。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将有效提升传统社区教育功能,打造具有电大特色的社区教育,成为构建社区居民终身学习体系的着陆点。建设新一代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能够扩展和整合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推进教育大众化和终身化;它以覆盖面广,全方位地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服务的优势,对人力资源开发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是低成本解决教育的普及性、公平性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1]张尧学.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J].中国远程教育,2007,288(01):5-8.

[2]陈乃林.参与社区教育是电大教育发展的重要走向[J].中国远程教育,2007(02)(综合版):15-20.

[3]厉以贤.终身学习视野中的社区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2007(05)(综合版):5-12.

[4]郑晓东.一个农民市民化过程较为平顺的社区——H市Z社区的经验与问题[J]. 浙江社会科学 ,2008(02):60-63.

[5]张吉先.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培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 2008(03):57-59.

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管理篇7

(一)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主要来源及获取手段调查结果显示,有35.8%的幼儿教师表示所使用的教育资源主要来源于网页,16.5%和13.6%的幼儿教师选择了光盘和电子图书,此外,传统纸质图书被幼儿教师选择的比率为23.5%(如图1)。可见,目前数字化教育资源已成为幼儿教师的主要资源来源。在幼儿园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获取手段方面(可多选),搜索引擎和登录学前教育网站是幼儿教师获取资源的两种常用手段,被选比例分别为51.0%和57.1%。另外,49.0%的幼儿教师表示会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这一比例与上述两种手段的比例相差不大,这表明,对于有利用价值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大部分教师还是能够接受通过付费方式获取的。除此之外,选择通过同事之间互传获得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比例为36.7%,由这一比例可以看出,部分幼儿教师愿意将自己或者本园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与他人共享,这也是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机制建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条件(如图2)。

(二)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及需求目前,幼儿园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网络课程资源、学科资源(如教学课件、案例等)、多媒体素材资源(图片、视音频、动画等)、软件资源以及教学管理信息资源。调查显示(如图3),68.1%的幼儿教师认为本园的学科资源丰富(32.70%)和较多(35.4%),半数以上的幼儿教师认为本园的多媒体素材资源丰富(27.90%)和较多(23.1%),这两类资源是幼儿教师可以直接使用于日常教学的常用资源,在需求调查中(如图4),也是需求最高的两类资源,其中,选择需要和很需要的幼儿教师比例之和接近100%。对于其他几类资源,也有九成以上幼儿教师表示很需要和需要。从调查结果可以反映出,幼儿教师对于不同资源的需求是不同的,建设的侧重点也应不同。学科资源和多媒体素材资源是直接使用于幼儿教学、面向幼儿的资源,在建设时应数量与质量兼顾,重点建设。而网络课程资源、软件资源及教学管理信息资源大部分是幼儿教师进行自我能力提升及幼儿管理的主要资源,应做到精而新。当问及本园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能否在量上或质上满足自身需求时,八成以上的幼儿教师表示本园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无论在量上还是质上都能基本满足自己的需要,但仍分别有14.3%和12.2%的幼儿教师认为在资源的量和质上不能满足。对于阻碍他们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原因,有42.9%的幼儿教师认为是自身技术条件的限制。其次,是收费问题和设备条件,分别占25.5%和24.5%,而网络条件有限、外部资源不丰富等也是阻碍幼儿教师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原因。

(三)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现状在对幼儿园之间是否实现数字化教育资源有效共享的问题调查中(仅园长卷),只有14.3%的园长认为自己幼儿园与其他幼儿园之间实现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当问及是否有和其他幼儿园或幼儿教育机构联合开发、共享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经验时,仅有8.2%的园长表示有过,另外,仅16.3%的园长表示有上述计划。

在目前学前教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健全的状况下,大部分幼儿园对外开放的资源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其中,比较多的是挂在幼儿园网站上“家园交流信息”,多数内容是与家长交流的育儿心得,而一些丰富的学科资源、多媒体资源以及幼儿园的特色课程等都是只供幼儿园内教师使用,不对外开放。还有一部分参加评比的优秀示范课作品,评比过后就被束之高阁,本园教师尚难获得,他园教师就更不用说了,这就大大增加了资源重复建设的可能性,同时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另外,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每一个幼儿教师都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数字资源,但是,目前这部分资源并没有被很好地共享,一般都仅局限于同事之间的相互共享,而无法提供给更广泛的幼儿教师群体使用。当问及是否愿意将自己拥有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给其他人使用时(幼儿教师卷),100%的幼儿教师愿意将自己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以免费或收取费用的方式提供给本园的其他教师(如图5),49%的幼儿教师愿意免费提供给非本园的其他教师,还有25.5%愿意收取一定费用将资源提供给非本园的教师(如图6)。当问及是否愿意将本园数字化教育资源提供给他园使用时(园长卷),73.5%的园长表示愿意免费提供给他园共享,22.4%表示愿意提供,但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如图7)。在共享他人及他园数字化教育资源方面,65.3%的幼儿教师和91.8%的园长表示愿意付费共享他人或者他园的数字资源。由此可见,绝大部分的用户都具有共享的意识,不仅希望能从他人那里获取资源,同时也愿意将自己的资源供他人共享,只是目前仍然缺乏一个有效完善的共享平台及机制去实现这样的意愿。因此,目前幼儿园之间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状况并不乐观。调查中(园长卷),有85.7%的园长认为,幼儿园间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并未实现有效共享,究其原因,有10.2%的园长认为是技术问题,2.0%的园长认为是管理,而认为两者皆有的占67.3%。除此之外,参与调查的园长还反映出诸多其他影响幼儿园间数字化资源共享的问题,主要包括:①资源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外部资源不丰富。②缺乏共享的平台及专门的资源共享管理机构。③缺少教育技术专业人员。④缺乏资源共享理念。⑤缺乏政策支持。⑥幼儿园间存在竞争,资源自我保护现象严重。⑦收费问题。⑧信息不对称等。

二、调查结果分析

以上的调研结果反映出我省学前教育在数字化资源共享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各种制约因素与障碍严重阻碍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

(一)资源分配不均衡造成资源分配不均衡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水平不均衡。这不仅包括数字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还包括人才资源分配不均衡。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幼儿园和政府财政投入较多的示范园有足够的经费投入数字化资源建设,因此,资源相对丰富。同时,这些幼儿园也更容易吸引人才,为本园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服务,使得资源越来越丰富。而经济落后地区的幼儿园、政府财政投入较少的非示范园以及自负盈亏的民办园情况则刚好相反。长期的资源分配不均衡必然导致各幼儿园信息严重不对称,而共享是要以互利互惠为基础的,只有当各共享主体都能获得相对合理的利益时,共享合作才能顺利开展,如果在共享中几乎只有一方提供资源,而且得不到相应的利益补偿,则共享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实现。因此,幼儿园之间资源贫富差距的存在也使得资源共享变得相当困难,要促进河南全省范围内的学前教育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享,就应尽量消除或者减少这种贫富差距,改善当前的资源配置情况。

(二)传统观念的制约调查显示,部分幼儿教师存在着一些束缚资源共享的观念,这些观念将会制约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的有效共享。1.层级观念根深蒂固由于我国幼儿园的分类层次的存在,像示范园、一级一类园、一级二类园、二级园、民办园等分类,各个幼儿园,尤其是示范园,为了彰显自己资金力量雄厚,或者在评比中保住自己的“示范”地位,在资源建设中盲目追求多而全的理念,对一些本可以多园联合开发或者区域共享的资源采取独立开发和购买的方式,导致部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与购置。2.狭隘的竞争思想竞争本是为了促进个体更好的发展,但是当竞争的思维模式固化以后,就会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思想。许多幼儿园的资源建设就走上了一条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道路,只意识到与其他幼儿园之间的竞争关系,却从未考虑过良性的竞争合作关系带来的双赢局面,因此,将获得的优秀资源独自使用或开发的创新优秀课程封锁保存,不与外园交流,以为自身在不断强大,其实却是学前教育行业的发展空间在不断缩小。

(三)硬件资源欠缺硬件资源配置是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实现有效共享的前提。但是,调查中发现,我省幼儿园在硬件资源的配置方面不尽人意。在阻碍幼儿园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主要原因的调查中(仅园长卷),有近一半(49%)的园长选择了设备条件的限制,这一数据表明,我省幼儿园硬件资源配置水平仍然较低,而低水平的硬件资源配置必将制约我省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的有效共享。

(四)缺少资源共享平台调查中发现,一部分幼儿园(32.7%)拥有自己专门管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数据库,但这些数据库都是根据幼儿园自身的发展需要建设起来的,缺少开放性和互联性,共享范围极为有限。此外,在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与建设标准的情况下,幼儿园各自为政,建立起来的数据库标准不一,很难实现有效共享。因此,建立适合共享模式与共享层次的平台,是真正实现全省范围内学前教育优质数字化资源共享的重要环节。

(五)资金问题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与国内其他教育学段的投入相比,学前教育总投入占全国教育总投入的比例在近十年间一直维持在1.24%~1.44%,这不仅跟发达国家高达10%的比例差距甚远,也远远落后于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3.8%的世界平均水平。而中国0~6岁的儿童多达1.3亿,是世界同龄儿童的五分之一,1.24%~1.44%这个比例与1.3亿的学前儿童规模极不相称,从根本上难于支撑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是建立在雄厚的经费保障之上的,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经费不足则无法支持设备的购置、软硬件的升级、人员的培训、数据库购置与更新、网上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更难以保障学前教育信息化的顺利推进。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投入主要来自当地财政收入,而当地的财政收入则又主要依托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河南省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任重而道远。

(六)管理问题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实现全省范围内共享,是一件长期的、系统的、持续性的过程,必须站在全局高度,统一规划实施,形成完善的资源评价、认证机制,提高资源质量,实现资源的开放与共享。而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宏观调控薄弱,导致幼儿园之间很难达成一致协议。各园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均以自身需要为准,个别几所幼儿园之间会进行小范围的资源交流,但要实现大区域乃至全省范围内的共享很困难。

(七)专业人员

1.幼儿教师调查中发现,多数幼儿教师能够较好地认识到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重要性,使用信息技术获取教育资源的积极性也很高,具备了一定的检索、处理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比较好的是归类、保存和搜索,以及播放现存教育资源的能力,但组合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以及交流共享数字化资源的能力相对较差。在对园长的访谈中可以看出,其实很多园长清楚,现阶段园内大部分幼儿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学前教育信息化的需要,但是,如何对这么大规模的幼儿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如何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都需要一个指导性的意见和评价标准。2000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2年,教育部下达“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2004年,教育部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2005年,教育部下达“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之后“国培计划”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纳入其中,等等这些,都是针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的,而关于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标准、指导意见和培训却寥寥无几,这难免会导致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参差不齐,获取的数字化资源质量不对等,从而阻碍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实现广泛而有效共享。

2.教育技术专家访谈中,当问及没有与其他幼儿园共享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原因时,有园长表示“我们不是不愿意共享资源,而是不知道怎么共享。其实我们希望获得更多数字化教学资源,也愿意将我们的资源与其他幼儿园共享,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资源交换过程,它涉及到技术、管理、评价等很多方面,应该有一个完善的机制来指导我们合理有效的进行共享”。目前,我省在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方面的确缺少一些能够利用精深的专业知识建立合理有效数字化资源共享机制的教育技术专家,这些教育技术专家不仅能够指导共享机制的建立,还能够采用最新的理论和科研成果优化建设成本,使我省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水平达到最优。

3.教育行政管理者调查访谈的过程中,许多园长表示,想要实现全省范围内的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有效共享,不是某一个或几个幼儿园组织倡导一下就可以实现的,这是一个持久、连续、系统的工作,需要专门的教育行政管理者来制定一系列的发展规划、创建标准和规章制度,开展绩效评估、行政监督等。除此之外,教育行政管理者还要统筹各个幼儿园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高管理效益。

三、结束语

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管理篇8

【关键词】网络教育资源;学习对象;数字版权管理;内容打包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2-0099-05

一 引言

版权问题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近年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它涉及法律机制、技术保护措施、标准化等相关问题,引起了法律学、信息科学、图书情报学、教育技术学等学科学者的研究兴趣和广泛关注。版权控制的核心在于合理使用和利益平衡。如何平衡版权人和公众利益,支持用户对数字内容的合理使用,是当前版权保护的难点问题。

教育资源的构建缺乏统一的协议和规范,使得资源问的交换缺乏一定的版权保护及权利管理机制。众多的资源库拥有者不愿意进行无偿地数据共享和交换,造成资源整合和共享严重受阻。目前,国内有关资源的权利描述和数字版权管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外也正在大力开展权利描述语言和数字版权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例如澳大利亚的CLOIS项目。数字版权管理在教育资源的权利描述、内容模型建立、权利执行机制和安全的访问控制协议和算法等方面的相关研究甚少,而这又是推动网络教育沿着纵深方向应用并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教育资源的数字版权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教育资源数字版权管理系统架构的研究。安全体系架构主要体现在对教育资源的访问控制协议和使用控制协议的研究。但是,我国目前在标准化的学习资源数字版权管理体系方面开展的研究不够深入。

(2)没有教育资源权利描述以及对应的应用策略。在一定教育意义上的可重用学习对象技术及教育资源内容权利描述策略很少,缺乏相关学习对象元数据和内容包装等规范的研究。

(3)缺少教育资源可信任执行环境及执行策略。我们对权利可执行性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重要方面:教育资源的许可证模型、控制接口和权利执行策略。

(4)缺少对标准化教育资源的权利保护实际应用案例和方案方面的研究。

目前关于教育资源有两类保护方法:一类是基于开放共享许可的开放教育资源的版权保护。如: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C)倡导灵活的“部分权利保留”的著作权利用模式。这种模式在保护资源版权的同时,让开放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多更好的利用。另一类是基于数字版权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以下简称DRM)技术的数字内容的版权保护。该模式主要依靠加解密和数字水印等技术来控制数字化教育资源在授权范围的合理使用,从而保护教育资源的版权。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学习对象的教育资源的版权管理模型。首先分析学习对象的相关技术,并提出以学习对象为基础的版权管理模型:然后对具体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论述;最后通过一个案例来验证该模型的可用性,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 相关研究

1 国外教育资源的版权保护研究现状

教育资源的DRM主要涉及资源、权利描述和信息的安全性等问题。目前,DRM系统的使用依然处于早期阶段。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较为突出的DRM解决方案。例如:微软的WMRM(Windows Media Management System)、IBM的EMMS(Electronix Media Management System)、InterTrust的Rights System以及Real Networks的RMCS(RealSystems Media Commerce Suite)等。但是,这些解决方案总是与一定的商业模式结合,并主要针对某类媒体资源和具体应用环境。

ARIADNE(Alliance of Remote Instructional Authoring and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Europe)是欧盟资助的远程教育编辑和分发网络协会。在共享和重用的ARIADNE情景中,提供了大量的数字版权存储信息。学习对象及其元数据被存储在分布式的知识库系统中。当需要资源时,可以通过本地服务器或者个人管理获取资源。

加拿大的EduSource项目设计并执行了分布式数字权利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权利描述语言与学习资源标准相结合,不仅设计了一套软件应用产品,而且还为其国家学习基础框架提供了标准化的工具、系统、实践内容和相关协议。

2 学习对象技术&版权保护

学习对象是一种可重用的教学资源构件,它是指可以在技术支持的学习中使用、重用或引用的数字化或非数字化的实体(LOM,2000)。学习对象不仅包括教学资源,还包括教学资源必要的描述信息、组织信息,它是在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一个概念。

IEEE采用学习对象元数据(Learning Object Metadata,LOM)来表示学习对象信息的规范,其目的是提供比查看学习资源本身更多的有用信息。LOM标准采用可扩展的树形结构定义学习对象属性的通用概念数据模型,并提供了一种描述学习对象属性的语义模型,用于支持信息的交换。其基本框架主要有9个类别组成,分别是:通用(General)、生存期(Lifecycle)、元-元数据(Meta-MataData)、技术(Technical)、教育(Educational)、权利(Rights)、关系(Relation)、评注(Annotation)和分类(Classification),这9个类别相互独立,各自有明确的语义。

数字版权管理是对数字内容在生产、传播、销售和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权益进行保护的一系列软硬件技术。DRM技术融合了数字签名技术、加解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等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技术。Open DRM根据超级分发模式将一个典型的数字版权保护系统分成三个部分:内容服务器、许可证服务器以及客户端控制组件。

三 网络教育资源的数字版权管理模型

1 教育资源DRM系统模型

教育资源版权保护系统功能包括三个方面:权利创建、权利和学习对象的管理、学习对象的使用。其中,信息创建模块负责管理权利信息,创建数字内容的使用权利,并指定权利的相关使用规则。信息管理模块分为内容存储和权利交易,包括将数字内容和内容的元数据信息存入管理系统,处理数字内容的使用权利交易等等。信息使用模块的功能是对许可证进行管理并控制数字内容的使用。基于以上分析,提出针对教育资源的版权管理模型,如图1。它由内容服务器、许可证服务器和客户端三个部分组成。

内容服务器包括存储学习对象库、学习对象的标识信息库以及对学习对象进行安全处理的打包工具。该组件主要实现对学习对象的存储、加密等功能。我们首先将内容处理结果以及生成的学习对象标识元数据等信息进行打包处理,从而形成可分发的受保护内容,在传输中保证了这部分信息的安全性。除了保障传输过程的安全性,打包过程还负责为学习对象创建默认使用权限。最后,将加密密钥信息和权限信息一起发送给许可证服务器组件。

许可证服务器包括四个主要部分:密钥库、权限库、用户身份标识库以及DRM许可证产生器。该组件主要对客户端身份可靠性进行认证,并可以根据客户端请求生成并发放内容许可证,在有必要时会产生相关的电子交易过程。

客户端主要由DRM控制器以及内容浏览器等工具组成。该部分不仅能够收集用户身份标识等信息,组件中的DRM控制器还负责申请许可证并对内容的使用进行控制。它能够严格按照许可证中的权限和条件来控制执行相应的操作,是DRM系统实现授权使用控制的关键。

图1中,学习对象保护和执行的基本流程如下:

(1)使用DRM打包工具对学习对象进行加密,并封装成安全的文件包。

(2)将打包封装好的学习对象通过超级分发或其他方式传给客户端。

(3)客户端对收到的加密包进行完整性验证。

(4)用户向许可证服务器申请学习对象的使用许可证。

(5)播放程序依据许可证中的信息执行权力,并记录相关使用信息。

2 DRMS信息架构模型

(1)内容加密和包装

内容(CP)包装不限定资源的具体内容和格式,而把重点放在内容结构上,并提出实现这种结构的系统方法。它为不同的学习管理系统和开发工具之间交换数字化学习资源提供了一个规范,在把学习内容包装成统一的数据格式的基础上绑定足够的支持信息,以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要。

内容包装是数字版权保护执行的前提,其核心功能是对内容进行加密。采用学习对象技术描述的教育资源能够在不同的层次上被整合继承并重复使用,实现不同学习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目前在教育领域比较统一的内容包装标准是基于LOM和CP的相关规范,本文结合这两个标准构造出内容包装模型,如图2。

(2)权利描述

在DRM系统中,数字内容的使用权利用权力描述语言进行描述。权利描述语言框架模型由资源、主体、权利、义务、约束组成其中,主体指权利的者和权利获得者;资源指受保护的学习对象;权利指主体对资源所拥有的操作;义务指主体在行使一定权利时需要承担的责任;约束指主体对资源使用相应权利时应满足的条件。

目前,发展最完善的是Content Guard公司的XrML和ODRL组织提交的ODRL。这两种权利描述语言已经被有关标准组织采纳使用。本文考虑到ODRL的简单、开放和易用性,以及它与教育的本质相结合的特性,推荐采用ODRL对学习对象的权利进行描述。研究中,具体的权利描述通过许可证的形式来实现。

(3)许可证结构

许可证结构模型由主体(Principal)、权利(Rights)、资源(Resource)和条件(Condition)四个基本元素和它们的关系构成,如图3。

许可证文件,即许可证集,由主体(Principal)、权利(Rights)、资源(Resource)和条件(Condition)四个基本元素以及它们的关系构成。四个基本元素的关系定义在“授权”中,它们的关系可以表述为以下过程:权利给特定的主体;权利与资源相关联,为主体使用相关资源的权限;主体对特定资源执行权利时必须满足特定的条件。Issure模块包含了者信息和签名信息。

本文中的许可证模型是由N(N大于等于1)个许可证组成,在许可证集中,每个许可证都是唯一标识LicenseID。为了保证DRM系统的可靠性,许可证在发放和传输过程中必须进行数字签名以识别身份,必须加密处理以防止数据窃取。同时,客户端需要建立安全容器来存储和管理许可证。

(4)客户端使用控件模型

客户端的主要功能是负责收集用户身份标识和用户机器信息,向许可证服务器申请授权,以及存储和管理许可证,控制学习资源的使用。客户端组件是执行版权保护的核心模块,也是实现教育资源数字版权管理功能的关键。

3 DRMS与e-Learning系统的结合

网络教育资源的数字版权管理应该是e-Learning系统的一部分,可以将其与系统的其他现有模块整合在一起。如图4展示的是以学习内容管理系统为中心的、包含数字版权管理功能的在线学习系统的多层体系结构模型。

DRM系统与LCMS系统整合的体系结构被划分为三层:数据层、应用层和用户层。

数据层主要是标准化的学习对象库,它用来对可重用学习对象进行标识和存储。参照LOM模型和CP模型,将网络上现有的和正在建设中的数字资源对象(Digital Assets)以及可共享内容对象(SCO),通过内容制作工具转化成标准的学习对象。

应用层包括学习内容管理系统(LCMS)、数字版权管理系统(DRMS)、学习管理系统(LMS)、内容管理系统(CMS)。LCMS负责建设和管理学习对象,通过内容制作工具将各类教育资源组织成学习对象,储存到内容对象库。由于学习对象受DRM系统保护,用户通过LMS访问学习对象时,需要向DRM系统申请授权,当获得相应的许可之后才能使用。

LCMS负责建设和管理学习对象,它通过内容制作工具将网上的各类教育资源组织成学习对象,并储存到内容对象库。学习对象库中的内容受到DRM系统的保护,通过资源管理系统的学习对象受到DRM系统的保护。这些可重用的学习对象还可以在不同的LMS之间共享和检索。由于这些学习对象是受DRM系统保护的,当用户通过LMS访问某个学习对象时,需要向DRM系统申请授权,当获得相应的许可之后才能使用。

用户层包括浏览器以及播放器在内的客户端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可与DRM系统交互,并将学习对象呈现给用户。

四 教育资源版权保护应用案例研究

教育资源版权管理模型及其系统已应用到国家发改委下一代互联网的相关项目中。下面以一个视频教学资源为例,探讨教育资源的版权保护的具体执行方法。

1 视频教学资源内容安全包装

打开已安装好的客户端打包工具,如图5所示。

将已创建好的视频教学资源,通过内容打包工具对资源进行打包封装。打包工具首先创建关于这个资源的LOM描述信息,手动填写:资源名称,关键字,资源描述,资源的授权地址,版权属性以及默认使用权限。然后,选择开始打包,系统将根据资源打包者填写的相关信息,生成XML格式的文件头。然后一起封装成.drm格式的文件,并将加密信息自动上传到服务器。打包后的视频文件不能直接打开,选择以记事本格式打开,可看到以XML格式描述的文件头,其他信息是不可读的密文,如图6所示。在文件头中只能看到刚才手动输入的资源名称,关键字,资源描述,资源的授权地址,版权属性等信息,其他信息为不能识别的密文。

2 版权保护下资源播放许可及使用

用户从学习内容管理系统下载到该视频资源后,不能直接打开播放。在第一次使用时需要连接登录到DRM服务器请求许可证。图7为播放器中嵌入的请求许可证界面。

成功获取许可证之后,才能在指定的机器上观看该视频资源。同时,客户端播放器组件会自动读取本地许可证,提取出视频文件的加密密钥,然后解密并在播放器中呈现给用户。此时,播放器组件会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及时更新许可证信息。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