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乡村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8篇

时间:2023-09-06 09:30:43

乡村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

乡村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篇1

关键词: 农村初中 音乐教育 现状 对策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音乐教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完善人格、智商的开发等,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然而在农村,音乐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较差、教育资源短缺等原因使音乐教育成为了农村中学生素质教育的短处。

一、农村初中音乐教育现状

1.教育观念陈旧,忽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教师甚至校领导普遍认为音乐是副科,不必投入太多的时间去学习,农村孩子只有考出好的分数,才能在激烈的升学考试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音乐课基本上流于形式,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经常被其他学科占用。尤其是期中、期末等考前关键时刻,本来就少得可怜的音乐课几乎用于复习主科。当前,全社会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下的“考分第一,升学至上”仍然是套在教师、家长和学生头上的“紧箍咒”,音乐教育在农村初中依然不被重视。

2.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施简陋。

我国的教育投资一直处于严重短缺的状态,有限的资金大多流向城里的学校、重点学校,无暇顾及处于弱势的农村初级中学。国家虽然逐年增加对农村教育的专项投入,但农村学校基数太大,资金使用分散,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众多的学校后也所剩无几,并且主要用于基校舍的扩建、实验室的改造、主课经费的投入等,一般情况下舍不得将资金投于音乐教学设施的改造。故农村初中音乐教学设备简陋,无法提高音乐的教学水平。

3.音乐师资短缺,整体素质偏低。

农村初中音乐教师短缺,整体素质偏低,有的学校甚至无专职音乐教师。农村初中高学历的音乐教师凤毛麟角,大部分只是中师或大专学历,许多教师文化素质不高、知识面窄,没有经过系统的音乐学习,缺乏歌唱、钢琴演奏、即兴伴奏等音乐教学基本功,缺少组织音乐活动的能力。绝大部分农村音乐教师认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有限,因而缺乏钻研的动力。总的来说,农村音乐教师相比城市音乐教师而言,无论在学历水平、专业素质,还是在见识阅历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4.学生音乐底子薄,因材施教难度大。

现阶段农村初中的学生依然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他们刚进入初中几乎不会识简谱,更不用说五线谱了,他们对音乐及音乐知识的了解几乎为零,大部分学生都无法独立、完整、准确地唱出一首歌。平常,农村孩子接触的音乐基本都是流行音乐,并深受影响,他们认为喜欢音乐就是喜欢流行歌曲,因而在音乐课上,当教师传授音乐专业知识,讲解音乐作品时,农村孩子会缺乏热情,音乐教学活动难以进行。

二、建议与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部分中小学设在农村。若农村学校音乐教育得不到普及和发展,农村中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就得不到提高。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若这种状况继续发展下去,农村学生素质教育的改革便会举步维艰。下面提几点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农村初中音乐教育的发展。

1.解放思想,转变陈旧教育观念。

音乐教育的目标不是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感受、表现、欣赏音乐的能力。多年来,在应试教育的引导下,分数是走向成功的敲门砖,学生们为了分数不堪重负,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出现了许多高分低能儿。农村学生的家长、教师及学校领导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教育必须满足孩子身心发展的需求,摒弃对常识课的偏见,重视农村初中音乐教育,造就我们民族具有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

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

师资是教育之根本,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初中音乐教师的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政府要想办法让农村初中的教师走出去开拓视野,并且引进优秀人才扎根于农村这片热土。如何走出去?可以在政府的引导下,根据需求定期对农村音乐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农村初中通过选拔机制选送部分教师进入专业学校进修;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教师到城里教学条件和质量较好的学校轮岗,以工代培。如何引进来?可以根据农村初中的实际需求,充实音乐教师队伍,力保每一所初中有一名专职的音乐教师。国家要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农村学校的生活条件和工资待遇,吸引优秀的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将志愿者活动常态化,吸引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初中代职,为农村初中注入新的活力;组织城里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学校轮岗,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带入农村初中,发挥城里优秀教师传帮带的作用。

3.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资,提升农村初中的办学条件。

音乐教学设备是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对农村初中音乐教育的专项投入,使之能有利于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缩小城乡学校的差距。农村初中首先要建立专用的音乐教室,为学生提供视、听、唱、练专业的场所,然后要配齐钢琴、音响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乐器,条件好的地方配齐开展课外音乐活动所需的打击乐器、铜管乐器、民族乐器等。只有不断地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资,才能改善农村初中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初中音乐教学质量。

4.整合有限资源,创新音乐教学手段。

农村初中毕竟受到当地经济条件的制约,在音乐教学条件方面缺乏优势,但农村初中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得天独厚的天然乡土文化优势,只是缺乏对这些乡土资源的整合开发。农村初中的音乐教师可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民族文化传统,尝试开发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地方音乐课程,把乡土音乐、民间艺人请进课堂,把农村学生喜闻乐见的、耳濡目染的艺术形式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从自己身边汲取更多的知识。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内设施,因陋就简,创造一个既有音又有像,既能听又能唱的环境,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展示学生的技能,体现学生的创造性。

加强音乐教育,有利于丰富和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抑制颓废、腐朽、没落思想的侵蚀;有利于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发展个性,形成特长,增长才干。只有真正做到认识到位、师资到位、投入到位、教学到位,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马戎,龙山.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乡村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篇2

一、山西省农村音乐教育现状

1、教育经费不足,教学设备不能保证正常的教学活动

经济是教育的基础,经济的发展直接决定着教育水平的高低。近年来,虽然国家教育部再三强调要加强素质教育,重视农村音乐教育,但由于教育经费的缺乏,导致山西省许多农村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条件等方面均难以提高。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山西省大部分农村地区几乎都没有专项的音乐办学资金,一般教育主管部门拨到学校的经费,除了满足日常开支外,连教师的工资都很难保证。在学校的基本建设方面,音乐教学的设备购置基本上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有一些学校不但没有钢琴,甚至连一架普通的风琴都难以保证,更不要说引进优秀的专业音乐教师了。据统计,2007我国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经费是600亿元[1]。而用在音乐教育上的只有3000多万,尤其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各级地方教育部门对音乐教育的态度是“提起音乐教育是举足轻重,抓起音乐教育是无足轻重”[2],音乐教育投入几乎为零。笔者认为,造成农村公共教育支出水平偏低的现状,主要还不是因为财政收入水平低的原因。从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我国GDP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中国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却占GDP总量的比例很少。可见,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造成农村音乐教育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

2、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农村音乐教育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学校教育一直处于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应试教育的目标、模式、方法、手段、评价方式等都对体育、音乐、美术等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应试教育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对非统考科目普遍不重视,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中小学校,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普摘要: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农村音乐教育却一直落后于其它学科,为了找到症结所在,笔者对山西省九个县市的农村音乐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在了解了山西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及其问题形成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关键词:山西省农村音乐教育文\胡晋梅白俊卿通教师,无论是家长还是社会,都普遍存在着对音乐教育认识不够的现象。关于这一点,农村与城市几乎都不能摆脱这种不良影响。相对而言,农村由于教育观念更加落后、信息闭塞,许多中小学的领导把提高学校的升学率作为工作重点或学校的生命线,而作为副科的音乐必须无条件的为语文、数学让道,有许多学校的音乐课只有每周一节,不开设任何课外音乐活动,有的学校甚至根本不把音乐课设在教学计划之列。在笔者的访谈中了解到,有许多农村中小学学生把音乐课叫做“唱歌”,甚至连一个负责的教师都没有,学生所唱歌曲无非是一些流行歌曲或影视歌曲。此外,许多音乐教师也由于音乐课没有升学率的压力而缺乏必要的积极性,主课老师可以随时占用音乐、美术等副课,一到期末考试前音乐、美术等付课就会停止。而对于农村的学生与家长来说,他们最普遍的想法就是能否让孩子上大学,而音乐教育在他们看来就是一种负担,对于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能不参加就不参加,尽量让孩子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主课学习上,以节约费用。在这种陈旧的教育观念之下,农村的音乐教育大受影响。上述种种现象其实都是由于应试教育使得统考成绩成为检验学校质量高低的惟一标准而造成的不正常现象。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口号尽管喊了多年,素质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始终没有真正摆脱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这就使得音乐教育在教学中的实施和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3、教师素质偏低,教育资源利用不够

虽然从整体来看,农村的音乐资源有限,但从笔者的调查来看,有部分学校,比如县级中学和县城周围比较富裕的乡镇学校也有配备了比较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一些常用的音乐教学器材,但利用率却不是很高。由于音乐课的从属地位,且课外活动也少,许多器材都闲置不用,即使使用也是学校一些爱好音乐的老师借用,只有在上级部门检查的时候才会陈列或展示,这样就降低了学校已有资源的利用率。此外,从目前农村的音乐教师队伍来看,山西省农村中小学音乐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接受调查的九个县市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大部分只是中师(普师)或大专毕业。近八成以上的教师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进修等渠道取得的学历,音乐素质不高。据了解,这些情况不只是存在于少数地方,农村中小学音乐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是全省多数农村中小学共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说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比较薄弱。师资是教育的根本,学校在职音乐教师也是一项可贵的教学资源,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水平。但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山西省农村的中小学音乐师资队伍尚存在不少问题,结果导致大多音乐教师流失或改行,致使教育资源枯竭。

4、音乐教科书不适 合农村音乐教育

教科书是课程理念和目标的集中体现,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山西省农村的中小学大约有50.5%没有订购音乐教材,47.3%的中小学领导、音乐教师认为现行的教材与农村音乐教学实际不符合。由于客观存在着的城乡差别,农村普遍的教学设备水平、音乐教师的素质与城市相差甚远,但是,所使用的音乐教材却完全一样。从现行的教材内容来看,主要问题出自中学阶段。小学音乐教材主要是以儿歌为主,难度较小,农村的音乐教师基本上能胜任教学任务。而中学阶段的音乐作品多取材于中外古典音乐、民族民间器乐、舞蹈、戏曲、歌剧、声乐曲等,难度较大,农村学生真正真正感兴趣或能听懂的音乐作品甚少。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多数农村教师认为现在的音乐教材,对于农村那些素质不是很高的音乐教师来说也有些部分比较吃力,学生学起来就更加费劲。所以,虽然有一些农村的中小学订了教材,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无法按教材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如中学音乐教材十二课《音乐与戏剧(三)》中的三首歌剧都是用意大利语范唱的作品,这对于学生、甚至是老师来说理解都有难度,更不用说教学了。这些取材于中西方古典音乐、近现代歌舞剧和戏曲的教材内容几乎都是远离农村生活实际的内容,长期以往,学生不但厌烦音乐课,甚至害怕音乐课、拒绝音乐课,从而使音乐对于他们来说越来越陌生。

二、促进山西省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的策略

1、拓宽融资渠道,加大音乐教育投入

马达教授在他的博士论文《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中说到:“学校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环境之顺逆,根本取决于美育是否列入国家教育方针,凡将美育列入人才培养规格之日,就是音乐教育得以健康发展之时;凡将美育排挤于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之外,音乐教育就难以得到顺利实施。[4]”笔者认为,要想使农村音乐教育改变现状而能够健康的发展,必须要有充足的经费和合理的政策方针。但是,要提高农村音乐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政策的扶植,还可以通过社会扶助,筹措民间赞助资金,有效吸纳集体、个体、私营、股份制等非国有资本进入音乐教育领域,这对于山西省农村音乐教育的资金紧张问题无疑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当然,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或者采用行政手段处理对音乐学科投入不均衡的现象,制定经费投入标等等,也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还可以采用利用现有资源来减少投入负担的策略。山西是一个文化大省,民间音乐资源丰富,在各地区农村分布着大量的民间乐手和歌手,一些学生家长也能歌善舞,这些都是可利用的闲置的教育资源,学校可以通过邀请一些农村学生熟悉的本地民间音乐歌手乐手甚或者学生家长走进课堂,让他们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制做一些简易的乐器来弥补音乐器材的不足。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教学效果;既能延缓经费不足的问题,也能有效提高农村音乐资源的利用率。

2、转变观念,切实提高音乐教育地位

改变任何一种现状,观念的改变往往是根本性的,所以,引导社会、学校、学生和家长重视音乐教育,使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合理的地位是改变当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落后状况的根本所在。在这一点上,政府教育部门的政策引导显得尤其重要。如果改变不了“音乐教育可有可无”、“音乐是非统考科目”等落后观念,农村音乐教育仍将难以改变目前的落后现状。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要把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重点要在教育目标上处理好升学率和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一些硬性的措施来改变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比如,可以先从保证农村音乐课课时开始入手,也可以通过改变现有的评价系统,在评优、聘任、奖励方面给给音乐教师以足够的重视,让他们能够享有和其他主课老师同等的待遇,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拓展音乐教育视野,营造积极氛围,通过改善农村音乐教育氛围来改变固有传统观念的束缚,让农村的人们认识到音乐教育同样可以考上大学、同样可以就业。另外,还可以积极扩展学校教育的外延,通过采取乡村音乐联欢、民间音乐交流会等适宜农村传播的教育形式来扩大教育受众的范围,激发学生家长等特殊群体的热情,提高支持学生学习音乐的力度,使音乐教育有一个各方参与,共同促进的良好环境,在一定范围内营造音乐教育的良好环境。

乡村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篇3

一、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音乐教学重视不够

教育管理部门重智育、重升学率、轻美育的现象相当严重。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城乡差距明显。在农村的中小学,由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极不平衡,导致国家的音乐教育政策方针不能很好地在农村中小学实施。各级农村教育管理部门的轻美育的观念较为严重。导致农村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轻美育的原因主要是中考和高考两个重要的转折点。这样就“造成了全国不同地域考生之间受教育权的不平等”。只有考试升学的科目才是“主课”,音乐、信息、美术等科目都是“副科”、“小三门”,对这些科目视作可有可无。

2、师资队伍十分缺乏

音乐教师师资十分短缺。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短缺现象十分突出。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而事实上,农村中小学专业化音乐教师缺口非常大,大批农村学校根本就没有专业音乐教师。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当地的民办教师。有的教师甚至身兼多门学科。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3、音乐教师素质低下

为解决目前音乐教师紧缺问题,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由于教师水平有限,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现在农村中小学只有三分之一的音乐教师学历达到了基本要求。

4、教学设备陈旧简陋

在对部分农村中小学音乐器材配备状况的调查中发现,只有少数学校的音乐教学器材配备能够达到国家音乐教学器材配备标准要求,大部分学校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率只能达到20-30%水平;音乐教学所需的音像资料、图书资料和专用教室等设施更是匮乏,与建设标准要求相差甚远。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美育的基础,面对音乐教育师资紧缺,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低下,重视程度的不足等现状,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投入,提高音乐师资水平,培育中小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后状态是当前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当务之急。

二、改变现状应采取的对策

针对农村学校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加强中小学音乐教学,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美育素养,是增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必须要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要按照音乐课程标准要求规范开设音乐课,积极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音乐教育提供政策上强有力的保障,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保驾护航。

2、改善办学条件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人,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人,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阅览室也应配置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稳定和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本校教师出去听课学习到请在教育教学上有突出成就的教师来校讲课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4、深化改革提高质量

乡村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篇4

一、湖南乡村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知识的现状分析

笔者以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湖南的湘南、湘中、湘北地区抽选12所乡村小学在职音乐教师进行现状的了解与分析,测查结果大略如下。

(一)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整体水平

教师专业知识掌握基本情况的调查。首先,关于教学理论知识。(1)教育基本理论知识作答,有63%教师答案选择正确;(2)教学基本方法知识作答,只有46%教师答案选择正确;(3)教育新方法知识作答,只有36%教师答案选择正确。

其次,关于音乐专业理论知识。(1)关于基础乐理、基础和声等知识作答。其中基础乐理知识教师作答正确率在53%左右,而基础和声知识只有26%的教师基本合格,绝大部分教师基本或者是完全不懂;(2)关于作品欣赏及背景知识考题测试,。涉及作品中的主要乐器、主要风格、作品结构、基本音乐术语等,有59%回答正确,设计作品中的作品结构、旋律特征等只有32%教师回答正确。

第三,关于音乐专业技能知识作答。(1)合唱指挥知识考题测试,有56%的教师回答正确;(2)歌唱技能练习主要方法作答,有52%教师回答正确;(3)器乐练习主要方法作答,只有23%教师回答正确。

第四,关于音乐实践活动的情况调查。(1)儿童合唱排练的调查,有76%的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过合唱排练并进行演出或比赛;(2)儿童乐队排练的调查,只有36%的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排练。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分析可知,第一,乡村音乐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较弱,尤其是和声等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不甚理想。第二,乡村教师的教育理论新方法知识掌握能力较弱。第三,乡村音乐教师对器乐教学了解甚少。教师的乐队组织与排练能力、儿童歌曲编配与创作能力等方面亟待提高。

(二)音乐教师的学历及工作情况

通过调查与采访调查相关学校获悉,近70%的乡村音乐教师是通过函授获得的本科学历。其中,有近58%的乡村音乐教师不是专职教师,而是兼职教师。从中可以看到,乡村音乐教师整体学历偏低,专业素质与能力不高。另外,年龄在30岁以下的乡村音乐教师大约为23%,在30岁至45岁之间的乡村音乐教师大约是36%,在45岁以上的大约是41%。充分反映了乡村音乐教师年龄老化现象严重,专业知识更新速度更慢的实际情况。

整体来看,湖南乡村小学音乐教师普遍存在问题有:(1)关于教师的音乐专业技能。许多乡村教师缺乏基本的弹、唱、视奏的技能技巧。其中范唱、范奏能力较差,音准、节奏等基本音乐表现意识不强;(2)关于教师的音乐专业知识。许多乡村音乐教师专业知识观念陈旧、专业知识中有知识信息的错误;(3)关于教师的艺术实践活动开展。乡村音乐教师缺乏对当地特色音乐资源的观察能力与运用能力,目前乡村的音乐课程教学主要以简单的唱歌课程为主,忽略了音乐教学活动的知识性、教育性与实践性的结合。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与教师的学习背景、乡村教育环境、学校领导意识、学生家长意识、当地行政职能部门等有直接关联。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成长与提高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二、乡村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对策研究

(一)更新音乐教师的职后培训观念

美国成人教育教授达肯沃尔特说过,学习与生存密切相关是成人教育的特征。①更新乡村小学音乐教师的职后培训观念,以敦本务实的学习态度,重新规划和认知职后培训的价值与目的。首先,乡村音乐教师在培训中,教师要有问题意识、参与精神、互动态度,通过培训达到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目的。如教学活动的观摩、教学问题的探讨、教学方法的学习等,以此建立良好的互助、合作与交流的关系,让专家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做到彼此的思想能够碰撞、彼此的智慧可以交流、彼此的知识相互融合、彼此的资源得到共享。这样,乡村音乐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收获专业知识的发展,还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其次,相关的教育培训内容要有时效性和针对性,能够贴近乡村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成长所需,促进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这样,教师即可通过培训,答疑解惑。并能将新的教学方法、理念与知识接地气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二)建立音乐教师的教育联盟

乡村学校与地方学校之间可以建立多维共生的集体教研系统,实行教育联盟。首先,大小学校之间可签订合作协议,以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组织教师之间面对面的进行专业知识的探讨与交流。以此营造工作中进行研究的氛围,并让乡村音乐教师学会反思、自评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教学的实践能力。其次,大学教师应深入合作的乡村小学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调查,去发现、了解乡村音乐教师的教学问题与困惑,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诊断与分析,为乡村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和途径。第三,乡村音乐教师通过观摩与参与大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排练,聆听大学各种音乐会与讲座,更新自己专业观念、补充自己的知识信息、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学识水平。第四,教育联盟的双方可设计专业知识的研究主题,再进行交流与讨论。双方教师之间还可组织兴趣小组、学习互动小组等合作方式,在实践--探讨--实践中良性循环,以充实乡村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完善乡村音乐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

乡村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篇5

摘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音乐的审美、教育、政治宣传、娱乐等功能对于人类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理应发挥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成才。本文。针对宁夏南部山区学前音乐教育这一话题做如下论述。

关键词:山区;学前;音乐教育

音乐作为一种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重要工具,能够在教育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音乐,特别是伴有音乐的诗,用一种形式特殊、使用便捷的方式实现了社会培养的目的,也被长期地运用到学前教育中来。

一、存在问题

(一)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非常严重

由于大多数教师都是小学教师转岗而来,所以教学方式的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十分常见,忽视了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另外,教学内容也存在着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在固原市农村幼儿园中的很多班级中,醒目的张贴着汉语拼音表和部分简单的汉字表,这是不符合幼儿园课程内容的。

(二)卫生及安全保障工作普遍存在不被重视的情况

幼儿园的卫生及安全保障工作是幼儿园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做好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章对幼儿园的卫生及安全保障工作做了详细的规定,但由于各种原因,固原市大多数的卫生及安全保障工作普遍存在不被重视的情况。

(三)孩子家庭教育缺失,家园共育无法完成

固原市农村幼儿园的家长全部来自农村,几乎都是农民,他们家庭经济条件差,文化水平低,对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状况很不重视。笔者对部分农村幼儿家长进行了访谈,他们几乎都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与家长无关,更不能配合教师做好孩子的学前教育工作,对学前教育的任务也几乎一无所知。他们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是为了吃饱饭,让教师把孩子看管住,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园也应该给孩子教一些简单的知识,但不能分清小学所教授的知识和幼儿园教授的知识有何区别。

二、发展对策

(一)政府在政策制定方面要有所倾斜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农村专项学前教育经费的划拨,为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政策和经费保障。针对宁夏南部山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提高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经费投入,在下拨教育经费时专门划拨出用于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专项资金,制定适应当地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度。建立学前教育的管理、评估、督导体系,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与指导。

(二)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在遴选农村幼儿教育的管理人员上,一定要注意他们的专业出身和实际工作能力,发扬钻研业务、无私奉献幼教事业的精神。加强农村幼儿教师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定期和不定期的让幼儿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在幼儿园里可制定其他教师向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学习的制度,采取听课交流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

(三)为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的服务指导

发挥示范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在其中的主力军作用,加强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把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日常交流和对家长的专门指导培训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农村幼儿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进而实现家园共育的目的。

(四)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农村的办园模式

乡(镇)中心园是农村学前教育各方面优质资源的集结地,是农村学前教育的示范基地、骨干力量。所以,加强乡(镇)中心园的建设与发展,依托乡(镇)中心园实现固原市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乡(镇)中心幼儿园要发挥其在农村幼儿园中的示范作用,除了完成自己的保教任务之外,还要为农村其他幼教机构的业务提供指导,同时协助乡政府和教育部门贯彻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幼教方针和政策。乡(镇)中心园自身具备一定的优势,如其经费以国家财政预算安排为主,相对宽裕、有所保障,园舍、设备也相对较好。另外,乡(镇)中心园基本集中了农村有限的幼教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可以有计划地抽调骨干教师到村幼儿园任教,实现人才共用,大力发挥乡(镇)中心园在整个农村学前教育中的龙头作用。

(五)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村办幼儿园

村办幼儿园作为农村幼教办学最基层的单位,一直以来都为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做着重要的贡献。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在我国实行几十年来,农村地区人口的出生率得到了显著的控制,人们的生育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另外,村办幼儿园本身的规模、条件、教育质量都比较差,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农村幼儿园的生源呈减少趋势。鉴于此,应结合本地实际,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村办幼儿园。首先,固原市农村地区中小学布局正在调整,我们要抓住机遇,“根据自然村的实际分布情况,将村办幼儿园的布局重新调整。将距离近、人数少、条件简陋的单个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强势资源,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半径,促进结对幼儿园共同发展。

(六)开展好农村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

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学科专业知识强化,教学基本技能和技巧的形成,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就是开展好园本教研活动。例如,组织教师开展课后备课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把课前没有想到的而在课堂中“偶然”获得的有价值的东西及时补充到活动设计中;落实课后小结与札记撰写活动,有利于积累宝贵的教学经验与教训;组织教师经验交流研讨活动,达到分享成果、启迪借鉴的作用;组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能够从他人的课堂上看到自己的不足等等。

三、结语

发展宁夏南部山区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应集思广益,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办园,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尽早地接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

【参考文献】

[1]秦晶.学前音乐教育探究[J].艺术科技,2013(04):322.

乡村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篇6

一、当前我国农村音乐教学的现状

我国85%以上的中小学校和75%的中小学生都在农村。因此,农村音乐教育教学的状况,反映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整体面貌。当前,我国农村音乐教学落后之处主要表现在:

1.开课率和开课质量低下。音乐一般达不到课时要求,更谈不上课外辅导;音乐课的随意性大,没有按音乐课程标准进行。尤其是在一些地区,许多教师仍遵循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们正襟危坐,老师台上讲授,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抑制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教育观念落后,音乐课不被重视。许多农村学校仍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把提高升学率作为唯一的追求。大部分农村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仍不重视音乐教育。

3.师资配备不健全。一些农村学校无专职音乐教师或专职音乐教师不够。音乐教师中,真正科班出生的很少。他们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没有系统的音乐教育素养。音乐教师多半由语数等教师兼任,然而语数教师却未必有能力上好,也未必会全身心投入。

4.音乐设施简陋无法满足教学。一些农村学校或因认识不够,或因经济状况限制,设备欠缺。好一点的学校有风琴、电子琴、录音机等简单设施,差些的学校老师全凭一副嗓子。

二、导致农村音乐教学落后的原因

农村音乐教育状况的解释并非简单的教育学问题,而与特定的制度背景和文化氛围分不开。下面试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作以简单分析。

1.“共谋”现象的存在。国际知名社会学学者周雪光经过研究发现,中国一些基层上下级政府行为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在执行来自上级部门特别是中央政府的各种指令政策时,常常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各种手段,以应付这些政策要求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检查,导致实际执行过程偏离政策初衷的结果。多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各学校都以分数为指挥棒形成了各自的考核指标,按分数高低给每位教师站队排名。由于音乐课不统考,不计入学生总分,音乐课是所谓的“副课”,各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音乐课常常为“主课”让路,少开甚至不开,这种做法尽管表面是上级部门不允许,但事实上,得到各自上一级部门的暗中支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没人管。当乡级主管部门进行检查时,全校师生共同应付;当县级主管部门检查时,乡级主管部门及学校对付。这样出现逐级共同应付上级检查,导致了实际执行过程偏离政策初衷的结果的现象,就是“共谋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教育部门存在着以升学率即学生成绩,作为各级部门考核的重要指标,而各上下级之间是利益正相关的。只有升学率上去了,校长就光彩,学区受表扬,教育区有成绩,市级部门也沾光。各部门紧抓分数这跟钢丝不放,音乐教育并非工作重点所在。这也难怪近年来,师范类音乐专业毕业生很多,农村学校需求者不多;农村教育经费投资加大,而音乐设施改变不大。

2.家庭、学校社会化主体地位的缺失。城乡的音乐教育教学存在着鲜明的对比:城市如火如荼,农村门庭冷落。从社会学原理角度看,人的社会化过程会涉及一系列个人、群体和机构。这些个人、群体和机构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者被称为社会化的主体。它包括家庭、学校大众传媒等。长期以来,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人们被分成两类: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对于农民来说,很难实现向上流动,通过教育改变后代身份地位是出路所在。因此,他们关心的是孩子主课的成绩,而像音乐这样的副课是不值得谈的。农村学校学生的家长文化素质整体不高,这种状况或多或少影响他们的教育观。再加上经济状况落后,绝大多数农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本无力承担奢侈的音乐消费。因此,大多数农村孩子早早从思想上被绝缘于音乐课之外。其次,学校方面。一些基层校领导要么对艺术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要么认为音乐是人人都可教的课。这样,音乐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只是相对于那些主课的副课。与之相应,音乐教师是教不好主课的老师:低人一等,他们工作业务无人管,学习机会没人给。学校的这种做法,并不违背家长意愿,也能迎合上级要求。在特定的背景下,便形成了不重视音乐的文化氛围。

三、提高农村音乐教学质量的对策

许多教育工作都是从加大农村的教育投资力度的角度入手,要求给予更多的人力、物力的支持。农村学校音乐教师缺口、音乐设施简陋,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这方面给予帮助,毫无疑问将为农村音乐教育增添许多活力。然而,社会转型期的加速,随着农民社会流动的加大,农村社会内部分层的逐渐明晰化。人们会认识到,由于教育资源的差别,直接影响到社会地位差别,同时也促使在其他社会资源上具有优势的社会成员,会利用其已有的资源优势,来加大教育资源积累上与他人的差距。对优秀音乐教育资源的选择,当然也不例外。农村传统的不重视音乐的文化氛围,将会被扭转。到那时,分层开展农村音乐教学,不失为一种佳策。

参考文献:

乡村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篇7

国家一直以来大力倡导并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师范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艺术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音乐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师范音乐教育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基础教育,将对农村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师范音乐;农村;基础教育

师范音乐教育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基础教育,为农村中小学服务的开展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预示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将极大促进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对我国农村地区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不可忽略的推动作用。

一、师范音乐教育极大地推动农村素质教育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生活虽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广大农村地区简单的教育观念仍旧存在。“教育”这一概念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农民为孩子选择辍学务农,而不是接受教育。基础教育尚且如此,音乐教育可想而知。农村居民对音乐教育的普遍看法是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在他们看来,音乐饥不能食,寒不能衣,渴不能喝,是一种与农村现实生活毫不相关的抽象概念。而师范音乐教育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基础教育政策的实施,会将大批专业的音乐教育者送到农村。通过教育的手段,渐渐影响改变和修正农村居民普遍对音乐教育的错误认识,从而在根本上消除素质教育在农村开展的阻力,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为农村音乐教育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数量及知识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育水平,乡村音乐教育有严重的贫血状况,多数农村学校无专职音乐教育教师,即使有音乐教师其专业基本功也是十分薄弱。这一部分人为考核工作及晋升评优的需要,又有很多改教了数学、语文等主科,音乐变成兼教的“旁门”课程。艺术素质教育,一直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国家一直以来大力倡导并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师范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艺术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音乐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师范音乐教育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基础教育,将对农村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师范音乐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水平素质有一定基础,这样的一批高素质人才大量地涌向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验田”,必将极大地促进农村地区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的进步。必将会改变以往农村地区的音乐教师专业水平低的局面,填补音乐教育短缺的空白。促进农村地区音乐教育的专业化、正规化的方向发展。

三、能够促进农村地区音乐教育的长久进步

乡村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篇8

【关键词】:内蒙古 农村中小学 音乐教育 困惑 出路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4-0071-02

农村音乐教育的落后作为有失教育公平的一个问题,正逐渐成为相关学者、领导、家长、学生们普遍关注的社会性问题。针对内蒙古包头农村师资队伍、教学设备、教师教学、学校音乐课的开设情况,通过相关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现包头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内蒙古包头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包头人文素质教育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这些问题的存在急需相关领导和教员们谋求切实可行的出路。

一、内蒙古包头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困惑

剖析包头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发展困难现状,探究根源并抓住主要矛盾,是加快摆脱包头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困境的有效途径。

(一)人口、经济发展不均衡带给包头农村音乐教育的困惑。

具2005年统计,包头市辖6个市辖区、1个县、2个旗。各市、县、旗所有土地和人口、经济发展极为不均衡。

(注: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2007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7)》,人口截止2004年底。)[1]

内蒙古包头市各区、县、旗所有土地和人口极不均衡。昆都仑区、东河区、青山区的人口较为集中,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建设快。这些因素带动了周边农村的“城市化”,如青山区的赵家营村、张家营村和曹家营村以逐步成为“城中之村”。人口集中带给这部分地区农村基础教育三个重要优势:一是便于管理、便于交流、便于改革;二是教育经费保障及时;三是信息传达及时。如青山区教育局“针对该区新接收的四所农村小学,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了保障农村小学进一步发展的一系列办法,从校领导班子建设、师资培训、学校基础设施改造、经费投入等方面全面进行规划,确保各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提升。[2]”因此,这三区的周边及市内的农村小学教育发展较好,音乐教育的发展也较为乐观。

而另外六个区、旗、县(九原区、白云鄂博矿区、石拐区、固阳县、土默特右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是典型的“牧区”中的农业,“地广人稀”成为这六个区人口分布的突出特点。各区中的各农村小学具有离城镇远、分布零散、农村学校大于城镇学校比例的特点。例如,固阳县农村乡镇中心小学15所,村中小学18所,而城镇小学只有7所[3]。这项农村小学与城镇小学的比例远大于青山区城乡小学之间的比例。这六个区的乡村教育无论从学校硬件、投入资金等各个方面都和临近的城乡教育相比相去甚远。因此这些地区的教育部门对农村中小学面临着管理不便、交流不便、信息传达闭塞等困难。尽管近年来我区、市级财政加大了对这些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但这些地区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和生活设施条件依然十分艰苦,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根本保证。教师待遇差、工资低,许多骨干教师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即使坚持留下来的教师也面临着教师老龄化和教学方法老龄化的现实问题。2004年,教育部便下发了音乐教育新课程标准,但是在笔者2009年的调查得知,这六个区的农村音乐教师很少有人对此深入进行学习,10%的老师学习过,时至今日再没有接受过深入学习课改的培训;72%的老师知道新课程标准,而18%的老师根本不知道新课程标准是什么。这项调查中突出体现了合格的农村音乐师资严重缺乏和教学方法落后的严峻问题。在此现状下,音乐教育很难讲求质量,甚至在人口稀少的部分地区农村中小学根本不开设音乐课。

因此,人口、经济发展不均衡是包头农村音乐教育发展困难的主要根源。它带给农村一线教师“显现”的困难大致可以总结为:音乐教学设备简陋、教学经费缺乏、教师评价及鼓励机制不适用、没有继续教育的机会、教育观念滞后等。

(二)音乐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实际需求相脱节带给包头农村音乐教育的困惑。

关于中小学学生音乐兴趣及音乐素质现状,笔者进行了专门的调查。

从以上两项结果看:非常喜欢音乐的要比非常喜欢音乐课的高48%;喜欢音乐的要比喜欢音乐课的低3%;不喜欢音乐的要比不喜欢音乐课的低出22%;无所谓喜欢音乐的要比无所谓喜欢音乐课的低23%。内蒙古包头农村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矛盾突出。通过笔者访谈得出造成以上矛盾的原因,除了由于教师本身能力有限,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外,最为主要的是农村学生对现行音乐课程设计、教材内容非常不感兴趣。包头农村中小学使用的教材不统一,初步统计有近五家出版社的教材在使用,而相关部门对课改后的教材使用培训极少,缺乏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材统一筹划管理与培训。

据相关部门统计得知: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有近五成以上的学生返乡务农,有些地区这一比例甚至达到八成。而在校学习的音乐课程内容与城乡经济文化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笔者的调查显示:包头农村中小学生通过音乐课学习歌曲的只占7%;通过社会实践、媒体广播、网络等学习音乐达到93%。农村学生在校学习音乐的教学资源贫乏,缺乏乡土音乐课程设计及乡土音乐教材,这些都迫使部分学生丧失了在校学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因此,内蒙古包头农村中小学音乐现行音乐课程设计、教材编写与农村实际相脱节是包头农村学生课堂音乐学习困难的另一个重要障碍。

二、内蒙古包头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出路

根据以上问题的深入分析,包头农村音乐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总结问题展望未来,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当前所有关注此问题人士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加强包头农村音乐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包头农村音乐教育应该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切实建立城乡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音乐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扶贫助困”工程和“两免一补”政策,为包头农村在校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音乐教科书提供保障。兴建九年一贯寄宿制农村中小学中心校,以此改善农村学校音乐教学条件。对无法实现九年一贯寄宿制的中小学应全面改善其音乐教学设施,定期筹拔专项资金,根据音乐教学目标和学校实际情况,在农村各个中小学建立相应层次、相对专业的音乐教室,购买相应的乐器和音响设备。教育信息化让包头市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实现全市教育均衡发展的助推器,成为实现城乡教育公平最有效的方式。

(二)加强包头农村中小学乡土音乐教材编写及相关课程的培训力度。

包头农村地区中小学生是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并存,因此,定购或自行翻译编写多民族语言或体现地方特色的音乐教材,诸如内蒙的长调、短调,蒙汉调,二人台音乐等都可编入农村乡土音乐教材中。购置各种民族乐器和具有地方特色音乐的乐器,开设相应的音乐课程。聘请和培养符合包头农村音乐发展的专业音乐教师,例如可聘请符合条件的部分乌兰牧骑的演员或民间艺人。同时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福利待遇,适当降低农村教师评职称的“门槛”,调动农村音乐教师的积极性,解决农村音乐教师资源不足和因为不安心农村工作而造成音乐教师流失的问题。把城市超编的音乐教师鼓励到农村去工作,给新毕业的大学生更多走向农村教书育人的工作机会。

(三)搭建包头农村中小学课外音乐活动平台。

首先,包头教育厅(局)要将农村中小学音乐活动纳入年度教育工作规划,定期举行中小学生歌咏、器乐等比赛,给予一定的奖励并选拔其中优秀者到专业地方学习或选送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其次,市、县(旗)、乡(镇)要根据地方特色,在包头农村中小学也建立一定规模的中小学音乐团体,比如合唱团、管乐团、童心演出队等。利用“五一”、“六一”、“十一”或地方风俗节日庆典活动、文娱晚会,让这些团体参与其中。第三,加强城乡音乐活动交流。每年,由教育部门牵头定期组织农村中小学学生或音乐团体到城市学校来,让城市学生到农村中去,以一帮一、手牵手等形式进行交流沟通,以达到城乡学生至少在音乐方面的互补和共识。

(四)依托地方师范院校提高包头农村中小音乐教育教学科研水平。

依托包头师范学院为包头农村音乐教育事业长期“服务”,形成包头农村中小学音乐师资培养的新特色。第一,利用包头师范院校的高级知识分子和教学、科研、管理方面的专家和学者较多的优势,为包头农村音乐教育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同时开展农村音乐教师在职培训、进修,并培训包头农村音乐现代远程教学点管理人员和维护设备人员 。第二,利用包头师范学院的科学研究优势,开展有效的农村地方音乐课程实施和教材编写等科研。为包头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证研究,进而从根本上帮助农村中小学改进音乐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利用包头师范学院的图书资源丰富、信息来源广范、科研成果密集、教学设备较好的优势,可为包头农村音乐教育建立音乐教育调查和音乐教育科研的重要基地。包头师范学院的教师可与农村基础音乐教师建立稳定的关系,提供音乐教学指导和咨询,参与教改实验,推广适合当地师资、设备条件的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提高包头农村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并根据当地对基础教育教师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新要求,改进学校的音乐教学工作。

总之,解决内蒙古包头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存问题将是一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除了积极呼吁相关领导大力重视,积极促成改革之外,作为从事少数民族农村基初音乐教育的教师们更需要面对现实、调整心态、不畏艰难的积极的寻求改变自我的现实出路。

参考文献

[1] 引自:2009年1月12日 包头日报 《青山区教育局关注农村学校和农民工子女》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