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8篇

时间:2023-09-19 15:44:17

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

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篇1

关键词:阅读教学;方法;技能

“教是为了不教”,阅读教学要“授之以渔”,使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一、朗读与默读

朗读与默读,是阅读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就二者的关系而言,朗读是默读的准备条件,默读是阅读的更高阶段。

朗读要提倡自然,在课堂教学中,要杜绝出现脱离了文本内容的真切表达,为朗读而朗读,让学生过分地摇头晃脑,夸张表演,矫情做作的不良作风。

读有要求,读有层次,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入到文章的情境之中,在读中品味、感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文章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能自主的、入情入境的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自由的、充分的朗读课文,然后找出文章中作者所描述的童年趣事中与自己相似的部分边对照边读,读后再讨论:我们对自己身边哪些地方记忆深刻?为什么作者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学生联系自己有趣的生活实际,在读与讨论中理解了作者的情感。只有理解了作者的情感,学生才能带着感受读出文章的内涵。

如果说朗读是一种声读,那么,默读则是一种视读,默读对文字符号的感知是眼脑直映,重在思考和理解,让学生在安静中拥有一种丰富。默读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阅读技能。因为默读更有利于学生沉潜文本,加深理解;应用范围比朗读更广,因而也更重视阅读的速度和效率。众所周知,文本阅读是有多种方法途径的,比如默读就十分有利于学生的体验和品位。所以,我们说语文课堂有时要“书声琅琅”,有时却要“鸦雀无声”。默读与朗读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根据学习的需要,做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古人云:“书到精绝潜心读,问穷清理放生吟。”“潜心”多指默读,“放声”即指朗读。二者各有所用,缺一不可,需要看阅读的需要,参酌用之。

二、精读

精读就是对文本进行认真仔细的研读。精读需要对文本的用词造句、段落层次、篇章结构、表达方法等方面进行揣摩品味,细细探究,有时甚至要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和生活经验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进而形成自己对文本的判断和评价。

精读还要抓住文章中细节的描写。如六年级下册的课文《一夜的工作》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他一句一句的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红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细微之处见真情。这段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审阅、看、画、思索、停、想、问”这些看似很普通的字眼儿,却非常准确地表现了深夜审阅文件时的认真、仔细、慎重、谦恭的态度。可以说,这些细节描写凸显了与众不同的品格,缺少了它,文章自然就会变的暗淡,的形象也就难以活起来。所以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

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文本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分析、概括、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三、略读和浏览

所谓的略读就是大致的读,其目的在于粗知文本大致的内容。文章的结构、语言修辞等不是它所要关注的。其实,这种阅读方法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极其普遍。中高年级语文课本中,每学期都安排有略读课文,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略读水平的提高,与精读能力的培养是密切相关的。

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篇2

关键词:目标导向;整体建构;阅读策略

初中语文“目标导向―整体建构”阅读教学研究,是基于“目标导向―整体建构”教学理念开展的,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品质和效率的一项实践研究。该研究以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素养,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为价值追求,以构建“目标导向―整体建构”阅读课堂教学基本范式为实施路径,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科思想和学习习惯为基本特征。

一、“目标导向―整体建构”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概念

1.目标导向

以合理准确的教学目标设计为先导,引领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的开展,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引领、导向、评价功能。

2.整体建构

从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要素及其内在联系出发,以阅读教学目标为结构原点,整合教材资源,唤醒学生主体,回归语文素养,构建合理流程,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3.目标导向―整体建构

以目标导向为核心,整体设计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期、单元、课时教学目标,整体设计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环节,整体设计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整体拓展阅读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二、“目标导向―整体建构”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

1.以“结构”为载体,关注语文学科本质知识

“目标导向―整体建构”语文阅读教学,是以学科素养及其特定的结构形式为教学目标,整体安排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有效建构语文认知结构的教学,其核心的实施策略是“整体建构”。“整体建构”不仅仅是“语文知识”的整体,还包括具体的阅读策略,以及对阅读教学目标的整合,也就是阅读目标的确定、阅读材料的呈现、阅读方法的选择、阅读效果的反馈等,这几个要素之间也要构成一个“结构”,以语文阅读认知结构为主线,帮助学生掌握主动解决阅读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程序,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以“建构”为主线,转变学生语文学习方式

“建构”是指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主体,通过对文本内容和表达特色的深刻感悟和理解,最终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建立知识的意义,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这里的建构,还包括课型的设计、教学行为的选择,这样建构才是真实有效的。

3.以“教学设计”原理为依据,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品位

“目标导向―整体建构”教学思想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符合“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构建了适合学生主动体验阅读过程的教学过程,侧重于阅读方式的转变。体现阅读教学系统性、结构性、序列性特点,兼具开放性、自主性、灵活性特点,这是“目标导向―整体建构”阅读教学的动力机制,提升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学科特质和教学品位。

三、“目标导向―整体建构”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

1.整体设计阅读教学目标

“目标导向―整体建构”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前提,是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构建立足于“学生、文本、知识、生活”四个方面有机整合的阅读教学课时目标,以语文知识为显性标准,以学生的认知实际、身心特点、文本表达为起点,合理定位、准确陈述、动态观照阅读教学目标。围绕“阅读素养”这一核心,从三个方面整体设计教学目标:一要具体陈述从文本阅读中获得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二要全面设计阅读的过程和方法,关注阅读心理品质的养成,三要陈述运用的方法策略。“语文学科工具性的本质即言语能力性,其核心是思维能力;人文性的实质即人文精神,其核心是追求真善美的价值理想;语文科应以工具性为基础,以人文性为价值取向;没有纯粹的言语能力,也没有纯粹的人文教化”。

2.整体设计阅读教学内容

从本质上说,阅读教材包含三个基本要素:一是构成学生知识体系的事实、概念、法则、原理,二是同知识紧密相关,有助于各种能力与熟练技巧的系统掌握的操作步骤,三是促进世界观形成的认识、观念及规范。在实施“目标导向―整体建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关注“阅读”内容的整体结构性,其外在线索是“主题”为主线的单元教材,以及“阅读”的基本知识内容结构,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建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3.整体建构阅读教学过程

在实施“目标导向―整体建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过程中,力图站在语文学科思维方法、语文专题学习思维方法的高度,来审视具体的语文问题所需要遵循的语文思维方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语文学科思维方式的核心是“语言实践性”,即将语言和生活联系起来,这是最根本的语文思维方式,应该贯彻在任何情境的语文学习中,包括阅读教学,形成“整体感知、把握主旨―回溯文本、探究特色―建构结构、概括方法―拓展延伸、深化感悟”的四步阅读法,这样的程序性知识就是我们为解决“阅读”专题问题而构建的认知结构,这就是解决语文专题学习任务而提供

支撑的核心思维方式。

4.整体设计阅读教学方法

基于“目标导向―整体建构”语文阅读教学的思想,我们提出的基本课堂教学程序是:

在这样一个阅读教学程序中,我们运用知识分类原理,确定阅读教学的具体目标,围绕目标设计不同的课型,选择不同的教学行为,以“语文知识结构和阅读技能结构”为核心,以“主题、内容、写法、结构、语言”为基本要素,帮助学生掌握呈结构化、概括化的知识和能力,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在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文体导读法”等方法策略,结合基本的教学流程环节,深化学生的语文认知。“以文体分类进行读文教学,突出了易于识别和把握的文章共性和特色。实践证明,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必弃之如敝屣”。在实施“目标导向―整体建构”语文阅读教学中,借助“文体导读”等方法策略,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思维方式,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

5.整体实施阅读教学评价

语文阅读教学评价,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阅读素养的角度,综合评价和衡量“阅读”教学的效果。一是将阅读理解能力和基础知识积累相结合,将基础知识的学习(如词语解释与造句、书写、词汇、语法、修辞相关知识等)融入阅读教学中,避免只见阅读理解不见基础渗透,避免孤立地教基础知识。没有基础知识,阅读就会成为空中楼阁,语文就会根基不牢。二是将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相结合,在尊重学生主体意识,张扬个性阅读、多元解读的过程中,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点拨作用,尊重文本的整体统一性,避免解读的随意性。三是知识内容和方法程序的统一性,阅读的具体对象不同,我们要努力寻求最为恰当的阅读策略。

参考文献:

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篇3

关键词: 五年制幼师历史教学 阅读能力 培养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着重强调阅读对智能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如果学生不具备与教学要求相应的阅读能力,就会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无法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与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步骤。

一、历史阅读能力培养现状

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对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的历史教学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对阅读能力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重基础知识教学,轻阅读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往往局限于知识点的孤立讲解,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进而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历史学习。

2.阅读面狭窄,方法单一。

即便是少有的阅读也有很大的缺憾,内容上阅读面狭窄,目光仅集中在固定的几篇基本篇目上;方法上或是教师代劳式阅读,以教师讲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不能发挥主动性,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师阅读完全代替了学生的阅读;或是放羊式阅读,完全让学生自主阅读,教师不加任何指导,学生缺乏行之有效的阅读训练,更有甚者干脆以此作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课上只字不提。在少量阅读中学生完全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产生“厌史”的情绪,大多数学生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历史课成为花的时间最多、记得最慢、忘得却最快的科目,教学目标流于形式。

二、五年制幼师历史阅读能力培养的依据

1.历史学科特点的需要。

从学科特点讲,历史学科是一门社会科学,历史教材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语言更具科学性。很多历史概念都有特定的内涵,历史学科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的认识形式:考实性认识、抽象性认识和价值性认识。历史学科的特点说明历史阅读有自身的规律和方法。

从历史教学的特点说,历史教学的课时容量之大,阅读记忆量之多,远胜于其他学科,尤其是近年来教科书的改革,使课文内容富有弹性,增加了大量原始资料、图片、历史故事,使课文的阅读量进一步增大,而且教科书对阅读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对阅读的速度和深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历史对阅读能力的要求高于其他学科。

2.历史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

历史课程目标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阅读、自我探究、自我质疑和自我发展”,重点加强历史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力包括: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等,其中最基础的能力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活动,而其他活动如观察、分析、思维等都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阅读是提高观察、分析、思维等高层能力的基础。阅读是培养学习能力的载体。只有先奠定各种学习能力的共同基础,才能实现各种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必须把培养历史阅读能力作为历史课能力培养的首要任务。

3.五年制幼师学生思维能力发展阶段的需要。

五年制幼师生由初中升入,年龄相当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与高中生相比,他们思想活跃,喜欢追根溯源,那种局限于对基础知识的简单记忆的学习已经很难满足他们思维发展的需要。他们在已有的三年历史学习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基础上,在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的接受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的前提下,更需要掌握历史学习方法,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以达到准确获取有效信息,识记、理解、运用的目的。由于入学门槛低,他们的基础素质明显弱于高中生,因此,这一时期正是历史学科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训练阅读能力的最佳年段。教师应抓住契机,有意识有计划按步骤地利用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并使之养成良好习惯,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不仅能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提高成绩,而且会终生受益。

三、历史阅读能力培养的一般策略和方法

1.掌握――通过专题课等附加式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基本特征、历史阅读的策略和方法。

“附加式”阅读指导,是指教师以专门的阅读指导课形式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策略和方法。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历史基本上局限于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简单记忆,以及对历史观点的一般了解。谈不上掌握历史学习方法,也不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因此,进入五年制幼师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不具备与教材要求相适应的学习能力。由于没有掌握历史知识结构特征,不具备最基本的历史阅读能力,因此,学习中不能准确地获取有效信息,识记理解和运用都有困难,影响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根据这样的学情,要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就必须首先通过学法指导课、新学年导言课、阅读指导课等附加式的专题课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基本特征、历史阅读的策略和方法。

(1)历史学科知识的基本特征

历史知识结构最基本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五要素”、“三部曲”、“多方面”。

五要素:时、地、人、事、义;

三部曲:原因、经过、结果;

多方面: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族问题、对外关系。

在阅读活动中,把握“五要素”、“三部曲”和“多方面”的基本点,进行归纳、概括、分析,从中取得规律性和本质性的认识,掌握历史表象下的深层次内容,从而奠定理解和运用的基础。

(2)历史阅读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学法指导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介绍学习历史的基本理论武器,即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并指导学生运用理论武器去观察、思考、解决历史问题。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有初步认识,并初步学习用之指导阅读,从而对阅读能力培养和思维能力培养起到导向性作用。

2.内化――通过“渗透式”的阅读教学,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实践相结合,实现学生阅读方法的内化,提高历史阅读能力。

“渗透式”阅读教学指导是指教师在常规教学中,结合学生阅读的具体内容,给予相应的阅读策略指导。阅读“是一种技能”,“要达到真正理解的地步,是要经过练习的”,“凡是技能唯有在实践中才能练就。所以阅读的技能要在阅读各种文件或书籍报刊中练习”。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教学机会,将导读活动贯穿教学全过程,渗透课堂教学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导读示范,以教师的思维活动带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还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点。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思维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在思维训练中提高阅读能力。经过教师的导读示范和学生的反复强调与不断实践,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并内化阅读方法,培养并提高阅读能力。以培养阅读能力为基础,还可以带动各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历史学习能力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飞跃。

由于这种方式是经常使用的,它一方面要求教师制定出历史阅读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以及相应的阅读指导策略和方法,另一方面要注意与其他教学行为密切结合,完成教学任务。

3.迁移――通过扩展式的阅读训练,用课内已掌握的阅读策略和方法指导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畅游于阅读的王国,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其重要的功能在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开放的、勇于探索的人文精神。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使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人文知识也是历史学课的任务。但长期以来,中学历史学习习惯于把目标局限在课本教材,实际上历史知识浩如烟海,课本上提供的材料知识沧海一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弥补教材的不足,引导学生在更宽厚的知识背景下理解历史、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

历史课程标准特别引入一个“课程资源”的概念,用了很大的篇幅阐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中明确指出“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迹等,可通过文化机构、传播媒体、学校、社区、参观访问和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得。

如何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课程资源?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教辅资料外,既要重视课内又要重视课外,把教学过程延伸到45分钟以外,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课外阅读。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列出一批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书目,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随意阅览,有意识、有计划、有系统地构建一个中学历史学科课外阅读体系。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指定阅读主题,并介绍一些书籍文章,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一边阅读,一边做好读书笔记,最后将阅读成果写成读书心得,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指导教师可在活动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除了推荐一些适合学生的历史书籍外还可指导学生分别制定小组和个人活动的评价标准,或参与部分评价工作。评价标准不仅仅是活动终结后区分出学生活动水平,还在于知道学生的活动过程,促使学生在活动中注意自我约束,明确学习目标,并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

这种课外阅读的过程既是学生对阅读策略和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又必然是一个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逻辑推理能力的过程。

总之,通过以上几种阅读方法的运用,再加上学生通过学习不断总结出新的阅读方法,学生就能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振宏.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历史课程新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4]田向洲.培养历史阅读能力新探.历史教学,1995.5.

[5]李哲治.阅读能力培养历史学习能力的基础.历史教学,2005.11.

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119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使命,阅读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21世纪我们跨入信息社会,阅读更是对人们生活、学习及工作产生重要影响。初中A段正是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初中语文教师要把握好这一关键时期,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那么,初中语文教师该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呢?本人在文中就几种有助于培养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就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有很多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都有很大帮助,本人认为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阅读,才能积极主动的去掌握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进而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本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而部分学生则对语文阅读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的过程中,就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有效的培养策略。一方面,对于对阅读十分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阅读的意义,进而使学生对阅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对阅读长期、稳定的兴趣。另一方面,对于对阅读不感兴趣的学生,教师要更多的引导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消除学生对阅读的排斥心理。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教师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十分轻松,同时也能够收到好的成效。

二、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建立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之上

语文学习是一个需要学生进行长期积累的工作,同理,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也需不断的积累。初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并且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积累环节就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归根到底是建立在对基础知识应用的基础之上,因此,只有学生掌握了大量的基础知识,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提升。

为了引导初中学生有效的进行基础知识点的积累,要求教师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并且要求学生将工夫下在平时。一方面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认真的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点的讲解,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基础知识在文中的含义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而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基础知识点在阅读过程中是如何应用的。另一方面,教师在引导学生积累基础知识点的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将基础知识点的积累建立在应用的基础上,尤其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应用基础知识,这样不仅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握基础知识,而且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并非朝夕可就之事,需要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努力,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为了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得到提升,初中语文教师一方面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能够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对于阅读板块而言,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积累,而良好的阅读习惯,无疑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该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相反,为数不少的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过程中,首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阅读任务,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逐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阅读的价值及意义,进而逐渐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学生只有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教师讲解的有效阅读方法与技巧才能得以实践,学生也才能在阅读过程中有更多体会,自然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有效提升。

四、引导学生将阅读与思考结合起来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教师注意的问题有很多,教师只有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才能收到良好的培养效果。本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发现,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学生的思考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部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一味的要求学生多读,当然,多读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然而如果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能够有效进行思考,那么,就能够收到更好的阅读效果。

初中阶段学生要读一些更具内涵与艺术性的文章,尤其文章要表达的一些含义越来越含蓄,学生只有边读边思,才能更好地体会到文章的含义。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将思考与阅读结合起来的过程中,刚开始学生可能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学生难以将思考与阅读有效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文章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这样学生能够边读边思,自然学生逐渐就能够养成将思考与阅读结合起来的好习惯,进而达到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目的。

五、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篇5

关键词:中职生;阅读能力;阅读技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9C-0049-01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教学从“听、说、读、写”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阅读,作为英语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这项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读懂简单的应用文,抓住阅读材料的主旨。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重要性,通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

中职生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英语。很多中职生从小就没有打好基础,词汇量少,对音标一知半解,不会拼读单词,更不用说对句子和篇章进行阅读和理解。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甚至有些反感,有抵触情绪。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有传统英语教学方法的问题,教师“填鸭式”的教学使得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还有学生基础太差,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

作为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一方面,我们要正视现实,懂得我们面临的教学任务是何等的艰巨。另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英语教学中,善于研究、勇于创新。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水平和英语综合能力。

一、多途径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词汇是英语语言学习的基础,也是运用语言的先决条件。词汇是建设英语这座大厦的建筑材料,没有足够符合建筑要求的材料,如何能建起一座安全、高质量的大厦?所以,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首先一定要让学生熟练掌握音标,这样学生就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分类法记忆单词,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和背诵简单的英语材料。另外,利用课堂时间教会学生用构词法扩大词汇量,尤其是要掌握词缀法、转化法和合成法。词汇的音、形、义是学习词汇的关键。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使学生从读音、词性和词义三个方面掌握单词,很多学生只记单词的书写,但不懂单词的词性和用法,也不了解一词多性现象,这样就是记住了单词,也不能正确理解阅读材料,无法利用已掌握的词汇进行写作。

二、 加强语法知识的学习

扎实的语法知识功底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语法水平,有步骤地进行语法教学。从词性归类到句子成分划分,从五种基本简单句型、并列句到复合句,从非谓语动词、倒装、省略到虚拟语气……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句式,会分析句子成分,具有遣词造句能力,语言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会提高。

三、了解并积累欧美文化

中职生在英语学习中,脱离环境,不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在阅读过程中,难以理解材料表达的意思,习惯于用中国人的思维和本国文化理解阅读材料,造成理解困难,阅读水平低下。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可见,了解并积累一定的欧美文化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意义重大。

四、戒除不良阅读习惯,掌握英语阅读技巧

在阅读中,部分学生养成了音读、心读、指读、复视、查字典等不良阅读习惯,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戒除以上不良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当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后,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学会运用以下阅读方法,既能提高阅读速度,又能提高阅读效率。

1.猜测法。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总会碰到一些生词或词组,我们可以根据构词法和上下文语境猜测词义,提高阅读速度。

2.略读法。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的技能。尽可能快地阅读,迅速获取文章的大意或主题思想。也就是说略读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以跳过某些不必要的细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的速度。

3.跳读法。跳读是在阅读中,有意识地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句段或篇章而抓住读物的关键性材料的速读方法。运用这种阅读法时,需要学生找到when/where/what/who/why/how等有关的内容。跳读法有利于节约时间,在短时间里抓住文章的本质,提高了阅读效率。

总之,阅读是英语学习的关键,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过程,只要中职生能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平时注重词汇的积累、语法和欧美文化的学习,戒除不良阅读习惯,掌握一些基本的英语阅读技巧,阅读能力就能慢慢提高。

参考文献:

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篇6

阅读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一种体现方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良好的语文素养对学生一生均有裨益。阅读教学是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逐步提高,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小学阅读教学的意义

阅读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的必要性。阅读教学与阅读存在一定联系又有所区别。阅读教学开展过程中有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参与,另外阅读教学需借助学生的阅读经验,关注学生阅读需求,使阅读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系列语文训练活动。通过阅读教学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具有多重意义,首先通过阅读教育可使小学生语言文字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真正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学生识字量的提高又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扩大阅读量,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另外,通过阅读教学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可得到提高。阅读教学所选作品多为文质兼美的作品,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从中获得知识,启发思维进一步发展。此外,通过阅读教学,学生思想品德可得到提高。阅读教学篇目可以引导学生向善,使学生分辨出真善美和假恶丑,审美趣味也可得到提高。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1.教师深入研究文本

教师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阅读教学的开展效果,开展阅读教学前教师需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使自身产生一定的阅读理解和阅读感受。教师在课前应制定出详细的教学计划,将阅读教学的每个环节细化,确保阅读教学开展的有效性。教师需做好文本的筛选工作,阅读教学的文本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师需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文章,可选择童话、儿歌、寓言、童谣等,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更好锻炼。

2.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是影响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可选择故事法、小组讨论法等。阅读教学所用文本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小学生在对文本本身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方可开展教学。通过故事法和小组讨论法可使学生对文本有总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2]。比如小学教材中的课文《鲸》,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使学生先进行自主阅读,使学生对鲸的特点、习性有总体了解,教师再详细介绍课文的说明方法、鲸的特点等,使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3.扩大学生阅读量

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量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使阅读量进一步增加,阅读量的增加则可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为使阅读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有必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后,教师可给学生推荐与其阅读能力相当的读物,扩大学生识字量,提高阅读能力。对于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自行解决,学生通过自身力量问题仍不能解决时,教师应为学生解惑。阅读量的扩大学生的知识储量和阅读能力可得到稳步提高。

4.加强写作锻炼

写作与阅读密不可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相互促进,相互提高。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一定的写作作业,比如写读后感、记日记等。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组织语言,需要调动词汇,同时也需要思维的参与。这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均有帮助。 教师需认真对待学生的作业,可以适当加鼓励性的评论,如“写得真棒,继续加油”等,提高学生的信心和兴趣,以此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小学生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全面提高。

5.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现在多媒体在学校中得到广泛运用,这也为教学提供了极大便利。传统的通过教师板书开展阅读教学,学生容易感觉枯燥、乏味,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被调动。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的实际需求,阅读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等方式可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图片、视频、音频等进行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好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篇7

【关键词】 英语;自然拼读;自主阅读;“悦读”理念;分级阅读

我国《大学英语课程要求》(2007版)明确表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根据当代语言学相关理论,我们可知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量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这其中大量的阅读又尤为重要。多年以来,大学英语阅读课堂多是围绕着大学英语课本,或者是四级六级的辅导资料,学生做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对课本的学习是一种基于语义和语法的分析和对词汇句法的复习,而对四级六级辅导资料的阅读就更谈不上是阅读了,应该说是英语学习中的阅读训练,即对阅读技巧方面的一种阅读训练。大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大学英语课程的课外阅读的指导也是是处于费时低效的状况。本文基于大学英语课外阅读重形式轻内容、重方法轻理解、重课内轻课外的现状,提出在英语自然拼读教学法指导下的大学生英语自主“悦读”理念,即大声的朗读和有感情的朗读,以及阶段性的自由阅读。

一、英语自然拼读法下的“悦读”理念

众所周知,语言阅读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其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活动。Goodman(1967年)提出了阅读是一种主动的复杂的心理语言认知活动。Clark(1977年)等又指出阅读不是读者被动理解的过程,而是读者主动的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文章意义的建构。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新模式,产生于18世纪90年代的英语自然拼读法教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特别盛行。在北美国家近些年来的教育改革背景下,许多学校已采用拼读法进行语音教学和阅读教学,其显著效果在世界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美国国家阅读小组(1972年)在其对阅读的元分析中提到“元分析结果表明,系统的拼读法教学比非系统的或非拼读法教学有利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不管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水平、所处年级、社会经济地位、人数以及授课形式的不同,各种形式的系统的拼读法教学都有助于提高不同学生的英语单词解码、朗读、拼写能力和英语(课文)阅读理解能力”。[1]不仅如此,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小学也纷纷对英语自然拼读教学进行实践。反观我国的情况,从知网相关的英语自然拼读法的期刊论文的统计,只有十几篇,相关研究一方面表现了英语自然拼读在国外的普遍和国内的兴起和重视。国内关于英语自然拼读的有名育儿论坛为安妮鲜花论坛和爸妈网论坛,其上面有几千万的英语自然拼读的爱好者。另一方面文献表明对该领域对成人研究较少,只有对英语自然拼读在大学生英语听写能力和词汇教学方面有论述,特别是阅读方面,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方面没有相关的文章。基于此,本文在英语自然拼读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英语自主“悦读”指导理念。

二、英语自然拼读下的自主“悦读”的理论基础

1、语言输入理论和语言输出理论

根据Krashen(1982)的语言输入假设理论,学习者输入的语言材料并不是不加选择,而是有其内在规律的,规律一:这种输入必须是大量的,只有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有质的变化。英语自然拼读法在阅读的语感培养和扩展阅读的时候都强调练习时间的积累。规律二:这种输入必须是可以学习者可以理解的,其是和学习者的已有认知经验将关联的、感兴趣的材料。这点在英语自然拼读法在阅读初期鼓励学习者根据自身兴趣选择阅读物是不谋而合的。英语自然拼读法上对阅读材料的分级和指导阅读其也是遵循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语言材料的选择既能让学习者理解,又让学生有一定的挑战,其不是传统语法意义上的罗列。自然拼读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建立和唤起低龄学习者对新兴语言材料的理解,虽然其输入形式或者语言功能有些低龄学习者还无法理解,但在反复应用和输出中,其会对本身从交际的角度来使用和修正所学的语言。根据Merrill (1985)提出的学习者只有在有机会进行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出时,其才能够真正使用这种语言。英语自然拼读法充分体现了其的观点。在培养语感时的儿歌和诗词的表演和朗诵,在培养音位音素意识时的拆评游戏,在培养阅读流利性时的大声朗读和有感情的朗读等,这些都是有效的输出,这些和外语课堂上传统意义的阅读教学不同。不是以阅读理解,而是以意义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悦读”。

2、元认知策略理论

由心理学家Flavel(1971)提出的元认知概念,其是指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和调节。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要使用一些策略去评估自身的理解、预测学习时间、选择有效学习方式计划等这些都可以归结为元认知策略,其可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当今的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由于教学时间有限,班级规模大,教师在课堂教授时多是交际教学法下的语言技能的操练或者语言知识的讲解,学生很少有时间进行课堂阅读,鉴于学生的元认知学习策略与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效果就有很大偶的关联,英语自然拼读法中,一方面,通过对语言的从听到说,从兴趣到理解,从语感听说到分级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语言学习者对语言学习活动的自身的认知过程,其是符合语言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元认知学习策略中的三个部分的策略,都可以体现在英语本身学习过程:对于计划策略,在初期语感和因素意识的培养时对输入时间和输入量的要求,对可理解性输入的把握就是计划策略的体现。对于监控策略,自然拼读的最大的特点也和其是一致的,本文提出的“悦读“,就是让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的阅读和表达。

三、基于“悦读”理念的相关问卷调查和相关问题

1、研究对象

本研究进行了学生教师问卷调查和面谈记录的方式,对洛阳师范学院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和大二的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文件483份。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均为英语分级教学的加强班学生,即在大学分班考试时分数在一定范围(110---80)之类的学生,其使用的英语教材都是《新视野大学英语》,师生访谈的内容为问卷调查的基础和来源,为了减轻被访问者的焦虑和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调查在征求其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2、研究目的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阅读能力,了解学生英语自主阅读面临的问题,从而能够在课内外更有效地进行英语阅读,基于自然拼读的“悦读”理念,本文对大学生课外英语自主阅读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

3、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数据的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针对英语自主阅读问卷;定性研究针对师生对英语自主阅读的调查。本研究进行了学生教师问卷调查和面谈记录的方式,对洛阳师范学院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和大二的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调查问题以围绕上述理论策略、师生访谈,在借鉴唐晓云等(2010年)的问卷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分成了以下部分;英语阅读材料和时间、习惯、动机和阅读策略。

4、研究结果

本次调查把课外英语阅读的对象界定为大学生所学的英语课本之外的读物即《新视野大学英语》,课外阅读时间也是基于课本学习之外的时间,下表是学生每周平均课外阅读英语时间的一个量化的表现。

(表一)每周平均课外阅读英语时间分布表

从表一的数值的分布可以看出每周坚持课外英语阅读一小时以上的学生的比例不到总数的27%,从不课外阅读的学生的比例和阅读时间在一小时的学习人数相当,对从不课外阅读的学生进一步的问卷访谈后,发现其有四类学生:第一类为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会定时复习,但只阅读课文;第二类为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完全不想课后阅读;第三类为英语基础较好但无阅读主动性的学生;第四类为不想阅读课本又找不到合适的读物的学生。可见如何调动学生在英语课外阅读上主动性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关键。表中可以平均每天坚持阅读英语的学生比例仅占5%,除去周末的话为7%,对其三个人进行了访谈,发现其都是有明确学习目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的学生,都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本次调查把坚持课外阅读的66%的学生阅读的课外材料,按照百分表表达出来。如表二所示。

(表二)课外阅读材料分类表

杂志期刊报纸 课文辅导材料 网站电子读物 考研类阅读材料

选择人数 239 126 50 68

所占比例 49% 26% 10% 14%

我们的学生中也有部分是进行课外英语阅读,从对学生的问卷调中,发现喜欢英语或者对英语有较高要求,即在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上都喜欢英语的学生会在课外主动选着一些有老师推荐的纸质的或者电子的英语阅读材料,如《英语学习》、《21世纪英语》、《疯狂英语》、《英语世界》等阅读材料。但问其他们是否有阅读计划、阅读要求和阅读笔记时,几乎所有课外阅读的学生都是否定回答,也就是说学生有进行自主阅读的主动性,但是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阶段性的检测目标和方法,其在进行阅读时习惯于阅读理解和发现记忆新的单词的阅读学习方法,也就是说明学生的阅读策略和阅读目的单一。本文提到的英语自然拼读法下的阅读课程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声的朗读和有感情的朗读,以及阶段性的自由阅读。对比本族语学习者在语言阅读学习阶段的特点可见,学生的英语课外自我阅读是单一和非体系性的。

四、自然拼读法下的大学生自主英语“悦读”理念

根据上述的调查和访谈,可见大学生英语自主阅读有其特性,本文提出了自然拼读法下的大学生自主英语“悦读”理念。大学生自主英语“悦读”是指大学生在以输出为驱动力的指导下,在一定量的可理解性的输入的基础上,具备英语的拼读意识后的自主阶梯性的阅读活动,这种阅读活动包括大声的朗读材料和有感情的朗读,以及阶段性的自由阅读。自主“悦读”是指阅读的任何阶段的学生在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后,需要具备对阅读材料的兴趣和动机,端正的学习态度,清晰的阅读目标,才能在阅读前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阅读中监控阅读进程,阅读后进行输出活动,反思阅读结果。

鉴于拼读法的以上特点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教会学生如何自主阅读,已经是当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一方面作为教师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研究阅读教学中的元认知策略和如何引导学生快乐阅读,在教授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反馈进行帮助和监督,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完成自主阅读。另一方面作为阅读教材的编写者也应该增进阅读材料的多种模态呈现和对阅读材料的分级编排,让传统的阅读材料与时俱进,吸引师生,同时又阶梯性的难度标注或者编排,这让师生有的放矢的选择和获取更有效的信息。

【注 释】

[1] 何花.英语拼读法教学策略研究.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参考文献】

[1] Goodman K S.Reading:A Psychological Guessing Game.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J].1967.4.

[2] Clark M A and Silberstein S.Toward a Realization of Psycholinguistic Principles in the ESL Reading Class. Language Learning[J].1977.1.

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素质教育 培养思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135

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是这个时代赋予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任,也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之一。研究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过程,是十分必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具有一定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过程。具体而言,这一过程有四个阶段构成。

第一是基本知识的积累阶段。现代文阅读教学须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阅读能力的培养又要以具备准确、敏捷的思维为关键。我们知道,基本知识是思维的基本因子,知识面的宽窄是阅读思考时联想是否丰富、思维是否活跃的关键。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狠抓基本知识的积累做起。基本知识积累不够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的狭窄,阻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因此,近几年语文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测试部分得分较低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一教训提醒人们:要真正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基本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宽非狠抓不可。

第二是基本理论的掌握阶段。现代文阅读的有关基本理论是对现代文阅读能力形成过程中一系列规律的概括,是确立现代文阅读基本方法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必须狠抓基本理论的掌握。这里讲的“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一是指现代文阅读,一般应从文体、内容和形式三方面进行;二是指篇有中心段,段有中心句,句有关键性词语。文体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具体要求也不同。记叙文的内容指描叙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点、与景物有关的传说故事等)和议论抒情部分(或抒发情感,或揭示哲理);议论文的内容指论点和论据;说明文的内容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种物品的制作过程,或指某种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点等。

形式方面,记叙文主要是指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序依据、线索和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议论文主要是指论证结构方式和论证方法;说明文主要是指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中心段、中心句和句中关键词语的确立都有规律可循,还有概括反映这些规律的有关理论。有中心段,记叙文的中心段一般是抒情议论性语句,往往位于篇首或篇尾,或者是几个片断之间的过渡性语段;议论文的中心段一般为文章的引论或结论,通常也位于篇首或篇尾;说明文的中心段一般也是首段或尾段。段有中心句,中心句的确立可通过分析段落的构成情况来进行:若段落由一个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句群中心——通过分析句与句的关系所得的中心句;若段落由几个并列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几个句群中心句之和;若段落由几个主从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为主句群的中心句。句有关键词语。这是对学生进行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理论指导,即对学生授之以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的阶段,这是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第二阶段。

第三是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阶段。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对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程度。学生积累了一定程度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上文论及的“基本理论”,我们便可引导学生确立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现代文阅读基本方法。根据上述第一个基本理论,我们便可确立以下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文章阅读,首先要确定文体,接着须根据文体特点理解内容。以记叙文的内容理解为例,须以记叙部分的内容理解为基础,以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理解为根本。记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理解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过程等记叙的要素。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根据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理解感受理或情,议论性语句揭示生活哲理,抒情性语句抒发作者情感。其他文体的内容理解,也要根据文体特点进行。第三步,研究形式特点并理解其作用。这方面的操作,可根据形式方面的基本理论进行。形式特点的作用,主要是研究形式特点是如何有利于内容表达的。根据第二个基本理论,我们便可指导学生从另一角度,即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来理解文章内容。

第四是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巩固阶段,即基本训练阶段。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一

种实践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在这种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真正的完成,因而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基本训练。所谓“基本”,是指训练量要适中,训练题要精选,这一点在高中阶段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训练量要适中,太少不足以巩固阅读能力,不足以提高阅读的熟练程度;太多则滥,不仅加重学生负担,而且事与愿违。要做到训练量适中,我们就必须精心制作或选择训练题。在高一、高二的现代文阅读教学阶段,我们紧扣课本编制测试题或导读提纲,进行按部就班的阅读能力训练。

推荐期刊
  • 阅读
    刊号:32-1729/G4
    级别:省级期刊
  • 新阅读
    刊号:10-1001/C
    级别:部级期刊
  • 现代阅读
    刊号:11-5566/G2
    级别:部级期刊
  • 课外阅读
    刊号:11-4602/G4
    级别:部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