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合同管理特点8篇

时间:2023-09-21 16:35:02

合同管理特点

合同管理特点篇1

关键词:电力建设项目;施工合同;管理措施;施工进度;发展现状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4-022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4.107

合理地运用电力建设施工合同,有利于加快工程的施工进度,增强项目投资的合理性,实现建设单位投资效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确保了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影响。施工合同中对于投资方与施工方的责任与义务做出了明确的说明,为电力建设施工计划计划的顺利完成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在制定这种施工合同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充分地了解电力建设施工要求及施工现场的实际概况,促使施工合同使用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1 电力建设施工合同的内涵

电力建设包含的施工内容多,不同施工计划实施中所要花费的成本高,需要电力建设的相关管理人员能够结合电力建设项目的实际概括,制定出可靠的施工合同,确保参与工程建筑的所有单位权益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进而使工程在规定的期限内顺利地竣工。目前参与电力建设项目实地考察的主要是工程的承包单位。这些单位结合建设单位实际要求制定出有关工程施工的合同,即为电力建设施工合同。在工程施工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施工合同对于工程的建设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说明: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确保电力建设项目能够在规定的期限内顺利地交付使用。与此同时,电力建设施工合同的制定也是为了工程施工中责任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是有关各种款项按期支付的重要法律凭证。在施工合同的约束下,电力建设单位可以对不同施工阶段工程的实际建设状况进行必要的监督,促使工程的施工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所有的施工计划可以在规定的建设周期内顺利地完成。

2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相关特点

2.1 施工合同长期有效

由于电力建设项目的施工周期相对较长,客观上确定了项目施工合同制定的过程中,必须满足长期有效性的具体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施工合同的实际作用。电力建设施工合同涉及了工程的招标阶段、施工阶段、维护管理阶段等,实际内容的具体时间跨度大,可能会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某些客观存在因素的影响,因此施工合同制定时必须长期有效。

2.2 施工合同具有一定的风险

电力建设项目施工计划开展的过程中,某些客观存在的因素将会给工程项目带来一定的施工风险,从而加大了工程的投资成本,因此电力建设施工合同制定时效益与风险是并存的。施工合同风险的存在有利于落实参与工程建设双方的具体责任,确保了施工计划的顺利实施。与此同时,施工合同风险预控机制的制定,对于电力建设项目施工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促使施工中各种安全隐患的存在能够得到及时的清除。

2.3 施工合同较为复杂

参与电力建设的相关单位数量较多,涉及的相关衔接工作非常复杂,客观地增加了项目施工合同的复杂性。施工合同中所包含的所有单位,需要对自身的责任有着清晰地认识,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关系,确保工程施工计划的按时完成。电力建筑施工合同的复杂性也与各种影响因素的客观存在有关,致使部分施工阶段的施工计划无法按照合同的具体要求进行实施,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力建筑项目的安全性能。因此,制定施工合同时,电力建设项目的所有单位应对实际的施工概括有着必要的了解,做好其中的合同变更工作,避免施工合同受到某些影响因素的干扰。

3 电力建设项目施工合同中存在的问题

3.1 合同订立不规范

结合现阶段电力建设项目的实际发展概况,可知其中存在着较大的施工合同问题,致使工程施工中出现了合同纠纷现象,对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相关的研究报告指出,导致电力建设施工合同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合同订立不规范有着较大的联系,致使施工合同制定中相关的内容条款表述不全面,对于合同双方的约束力不强,影响了施工合同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

3.2 合同订立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识

受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电力建设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相关的监管机制不完善,给电力建设施工合同的订立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其中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双方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识,加大了合同纠纷问题产生的几率,给工程的投资方与施工方带来了较大的合同风险。电力施工单位在得到项目的过程中接受了所有的合同条款,给后期违约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阻碍作用。与此同时,某些施工单位为了避免自身经济利益的损失,施工中存在着偷工减料的问题,间接地降低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导致电力建设施工合同使用中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这些方面的不同内容客观地说明了合同订立双方缺乏法律意识所造成的不利影响,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强化合同双方的法律意识,降低合同风险发生的几率。

3.3 缺乏专业的合同管理岗位

合同管理岗位的有效设置,可以为电力建设施工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的保障。但是,目前很多的电力建设项目施工计划实施中缺乏必要的合同管理岗位,影响了合同管理综合水平的提升。合同管理岗位设置的不及时,不仅影响着工程的施工效益,也给工程施工计划的按时完成带来了较大的阻碍作用,导致工程在施工合同使用中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4 加强电力建设施工的有效管理措施

4.1 强化合同双方的法律意识,规范合同订立

为了使施工合同订立在电力建设项目实际应用中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结合行业参考标准的具体要求及工程的实际概括,规范合同订立,强化合同订立过程中双方的法律意识。施工合同中应该对参与电力建设施工所有单位的责任及义务进行必要的说明,促使工程的施工合同风险能够处于可控的范围内,避免不合理条款的存在。针对施工中存在的相关问题,需要结合工程的建设要求,结合施工合同特点,及时地处理这些问题造成的影响,为现代化电力建设施工水平的提高及施工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的保障。在良好的法律意识影响下,电力建设合同条款设置将会更加合理,充分发挥施工合同的实际作用。

4.2 合理地设置合同管理岗位,提升合同管理的综合水平

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要求,电力建设企业需要结合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概况及主要发展目标,合理地设置合同管理岗位,促使工程施工计划实施中所有工作人员能够在施工合同的要求下开展作业,从而使施工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规范化合同管理岗位的合理设置,对于电力建设企业长期稳定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参加意义:有利于提高各项资金的利用效率,提高电力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同时,为了使合同管理岗位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发挥出相应的作用,需要电力建设单位开展必要的培训活动,加强对合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确保他们在实际的操作中能够对合同管理岗位有正确的认识。

4.3 结合具体的合同内容,强化其中的工程管理

信息化时代对于电力建设项目的服务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工程不同阶段施工中注重合同管理,增强工程施工质量的安全可靠性,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丰富其中的管理内容。在合同管理内容的作用下,结合电力建设行业参考标准的具体内容,应及时地处理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可靠的管理措施提高电力建筑工程质量,避免工程的施工进度受到不必要的影响。

5 结语

了解电力建设施工合同特点,有效地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有利于提高电力建设项目施工质量,优化各种资源配置,提高工程施工计划实施中各项资金的实际利用效率,推动现代化电力企业长期稳定地发展。施工合同确定过程中需要对参与电力建设项目所有单位的责任及义务进行明确的说明,增强各种管理措施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全面提升电力建设项目的整体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 常久.中国电力建设集团HB电建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 胡宝玉.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3] 刘阳.电力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

[4] 黄伟强.加强电力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措施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2,(5).

[5] 张冀榕.电力建设施工的合同特点和管理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4).

[6] 商继红.电力建设施工合同管理难点和针对性措施

合同管理特点篇2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企业;收入;税收

前言: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视和企业节能意识的提高,以提供节能升级和改造服务的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ESCO)在20世纪70年代迅速崛起,一种新的节能机制――合同能源管理首先在美国、加拿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ing),是指节能服务企业按照合同规定为客户提供节能改造服务和融资服务,并从用能单位改造后的节能效益中取得投资回报和经营利润的一种新型商业运作模式。具体来讲,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就项目节能指标、技术支持和投融资方式达成一致并订立合约,在合同期内,为客户提供用能诊断、项目设计改造、融资等一系列相关服务,节能服务公司拥有建设改造项目的所有权,对整个项目工程运行的管理和运营负责,通过用能企业的节能效益中获取其投资回收和营业利润;合同期结束后,节能设备整体被无偿移交给客户,此后由用能单位自己继续经营项目。

我国引入合同能源机制较晚,但近年来,在我国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扶持下,我国的节能服务的新模式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2010年4月,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2010]25 号)文件(下面简称为《通知》)、财政部颁发了《关于印发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为规范合同能源管理提供了制度参考。

一、合同能源管理的运作模式

(一)类似工程总承包模式。在《通知》颁布以前,我国没有相应于合同能源管理收入确认和税收的制度,不少人把这种制度看做是类似于工程总承包的的一种机制。不同之处在于,合同能源项目具有节能服务公司投资的特点,客户在项目建造之初不付费用,在合同期间以节能效益给节能服务公司支付服务费,相当于分期付款。而从税收的方面来说,节能服务公司会根据项目的总体造价、节能收益、利率等方面的因素与客户商定价款分期支付的金额和期数,并根据开具各种发票确定企业所得税。对于建造过程中发生的设备费、工程费,视同客户购买,节能服务公司在成本价的基础上合理上浮后给客户开具增值税发票,客户以此进行进项税抵扣;而节能服务公司根据设备、工程费和成本的差额缴纳增值税。对于提供技术服务获得的费用,节能服务公司需要按应税劳务的5%缴纳营业税。

(二)EMC模式。EMC模式与BOT模式相似,是一种建设方提供的“建设――经营――移交”的合同。采用这种模式,企业应该按照应收价款的公允价值确认建造收入,并分以下情况在确认收入的同时确认金融资产或无形资产:(1)若节能服务企业根据合同,有权在项目建设成后的一定期间内,从接受节能建设改造合同另一方无条件地收取确定金额的货币或其他金融资产作为报酬的;或当经营项目公司期间收取的相关服务费低于某一限定金额时,由合同授予方根据约定补偿的差价,节能服务企业应当将其作为金融资产进行计量。(2)若根据合同规定,节能服务企业在建设完成后,从事相关项目经营活动的一定期间内有权利向获取节能服务的对象收取费用,但数额不能确定时,节能服务公司不能将其确认为金融资产,而应当在收入确认的同时确认无形资产。

从税务方面来说,节能服务以前不被税务机关认可为一种“服务”,在国务院颁布《通知》之后,它才正式被规属于“服务业”,根据营业收入额征收营业税,并可享受营业税减免政策优惠。不过随着2012年国家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扩展到现代服务业,节能服务产业也开始由征收营业税转变为征收增值税。根据财税 [2011]111 号文件,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包含在研发和技术服务下,相关企业属于“营改增”的试点范畴。根据相关规定,现代服务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6%的增值税缴纳税率,并可根据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额;小规模纳税人适用以3%的税率缴纳增值税但不能进行进项税抵扣。

二、两种模式的比较

从税收的角度说,由于把节能服务公司简单地看成是一般销售企业,销售节能设备价款和设备成本间的差额要缴纳增值税不能减免,节能服务收入相应的营业税可以减免,这使得节能企业要多缴纳一部分增值税,实际收入减少。第二种模式的会计处理更多的从这类业务的经济实质出发,更好地体现了会计核算中“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而且,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现行政策对节能服务产业的扶持,为节能企业减免增值税,另外,客户还能获得增值税进项税抵扣。

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节能服务公司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可能是多种多样的,采用的模式不同,收入的确认方法不同,适用税种和税率可能也不同,这不仅关系到节能服务公司,也可能影响客户利益,所以,节能服务企业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要综合考虑业务合同的实质,做出合理且最优的决策。

合同管理特点篇3

关键词:BIM技术技术;特长隧道;工程;质量管理

1前言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特长隧道施工可以充分满足交通行业的发展需求足交通行业的发展需求。但是,在特长隧道工程中,存在着安全因素较多以及工程质量管理不合理的现象全因素较多以及工程质量管理不合理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会增加特长隧道的施工难度现不仅会增加特长隧道的施工难度,而且影响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全性,无法满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BIM技术技术,将其运用在特长隧道工程中在特长隧道工程中,可以满足工程质量管理的可视化、自动化的处理需求的处理需求,引导施工人员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确定特长隧道施工的重难点道施工的重难点,有效解决特长隧道施工中的质量管理问题,提高各项信息交互处理的效率提高各项信息交互处理的效率,满足隧道工程施工的质量需求求,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2BIM技术及特点

2.1BIM技术

所谓BIM技术技术,主要指通过先进三维数字设计技术的运用用,通过数字化模型的建立,解决建筑工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其中的三维模型是BIM技术的主体技术的主体,将BIM技术与地铁隧道工程融合工程融合,可以实现工程项目的数字化、可视化处理,施工人员按照这一优势员按照这一优势,可以结合特长隧道施工的特点,确定施工周期以及施工质量方案管理期以及施工质量方案管理,实现工程全周期信息的共享处理[[1]。

2.2BIM技术特点

在特长隧道施工特点在特长隧道施工特点,BIM技术特点如下技术特点如下:第一,可视化。在特长隧道施工中在特长隧道施工中,通过BIM技术的使用技术的使用,会根据隧道的主体结构结构、附属设施以及周围环境等建立数字模式,施工人员按照各个工程的重难点各个工程的重难点,通过可视化模型以及工程内容的选择,确定具体的施工质量方案定具体的施工质量方案,保证特长隧道各项施工工序的稳步进行进行。第二,信息化。在BIM技术使用中技术使用中,系统会结合特长隧道的工程特点道的工程特点,通过几何尺寸、空间关系以及材料性能等,建立动态化立动态化、全周期的信息化处理方案。第三,协调性。BIM技术系统通过数字模型的构建术系统通过数字模型的构建,不仅可以实现各项数据的信息传输传输、碰撞检测,而且也可以通过各项数据的协同处理,解决特长隧道施工的重难点问题特长隧道施工的重难点问题,以提高BIM技术在特长隧道中质量安全管理的价值质量安全管理的价值。

3工程概况

研究中选择某地区特长隧道施工方案研究中选择某地区特长隧道施工方案,该工程总长度为4040.35km,设计单向分离式三车隧道设计单向分离式三车隧道,由于隧道地质情况复杂,施工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施工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而且,隧道施工中经常遇到一些不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为了保证施工的按期性,设计了特长隧道施工中的BIM模型模型,并按照系统状况确定质量管理方案[[2]。

4特长隧道工程中BIM技术质量管理方案

4.1明确质量安全评估标识

通过特长隧道工程施工状况的分析通过特长隧道工程施工状况的分析,在质量安全问题评估中估中,相关管理者在BIM技术使用中技术使用中,会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以及施工管理状况以及施工管理状况,形成集中化的质量进度管理体系,施工人员按照隧道施工的实际状况员按照隧道施工的实际状况,通过隧道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的工程质量工后的工程质量,确定检查方案,及时设定安全性的BIM评价系统系统,展现安全评估标识的设定价值。而且,对于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理人员,可以结合特长隧道的质量管理状况,建立BIM三维视图图,进行各项施工工序质量的审核,施工人员按照三维视图的数据数据、图片以及文字等,仔细描述质量安全问题,保证各项数据处理的精确性据处理的精确性。特长隧道施工中,BIM技术的质量安全评估标识可以按照特长隧道工区标识可以按照特长隧道工区、资料等,建立层级化的质量资料管理方案管理方案,系统也会根据质量控制标准,对施工质量问题进行评判评判,保证特长隧道工序的稳步进行。

4.2质量安全的进度控制

在特长隧道工程质量管理中在特长隧道工程质量管理中,通过BIM技术的使用技术的使用,应该将质量安全进度控制作为核心将质量安全进度控制作为核心,BIM系统结合各项工程的特点点,会按照工程动态化的质量评价体系,形成集成性的33D模型型,保证各项活动工序在动态化的条件下安全进行。一般情况下况下,特长隧道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控制中应该做到:第一,BIM系统通过各项数据的统计系统通过各项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处理,会判断某一时间内的施工组织情况间内的施工组织情况,而且会合理选择质量检查内容,提高施工质量检查以及系统识别的整体价值工质量检查以及系统识别的整体价值。第二,在施工中,BIM技术会按照特长隧道的特点技术会按照特长隧道的特点,合理确定施工工序,施工人员可以按照动态化的模型以按照动态化的模型,进行质量检测方案以及质量检测进度的选择的选择,保证各项施工工程的安全性。例如,在特长隧道施工中中,通过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构建,BIM系统会按照材料设备的内容的内容,通过材料名称、材料规格以及材料量的累计,分析施工材料的使用状况工材料的使用状况,并根据材料的使用量设置材料预警阈值,当材料使用状况达到报警状态时当材料使用状况达到报警状态时,BIM系统会向管理者提供指示示,保证材料的及时供给,满足特长隧道施工质量的安全管理需求需求。第三,在特长隧道施工的质量管理中,通过各项活动的构建构建,可以模拟特长隧道施工过程,增强施工人员对安全施工工作的认识工作的认识。

4.3质量内容的协同管理

结合特长隧道工程的特点结合特长隧道工程的特点,在BIM技术使用中技术使用中,施工人员可以按照工程的进度可以按照工程的进度、工程施工的节点,进行质量管理人员的任务分配任务分配,保证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稳步进行,为信息的协同管理提供参考协同管理提供参考。应该注意的是,在特长隧道质量内容协同管理中应该做到同管理中应该做到:第一,明确派工流程。在特长隧道工程中中,通过BIM技术的使用技术的使用,可以结合工程的状况,设定动态化以及自动化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以及自动化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相关的责任人员会按照具体的工作项目体的工作项目,进行材料、机械以及工程的质量管理,满足安全管理工作的协同化处理需求全管理工作的协同化处理需求。第二,特长隧道施工中的BIM技术质量管理中技术质量管理中,系统会结合工程的特点,设定自动化的材料使用清单使用清单,相关质量管理者按照具体的流程进行工作的整合,保证特长隧道施工工序的安全保证特长隧道施工工序的安全、稳步进行,提高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整体质量安全管理的整体质量。第三,结合BIM信息集成化的特点信息集成化的特点,系统会结合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统会结合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安全信息的协同管理,实现各项工作的安全运行现各项工作的安全运行,质量管理者会按照责任、材料使用以及技术交底等内容及技术交底等内容,确定安全施工管理方案,展现特长隧道施工管理的整体价值工管理的整体价值。

4.4质量安全内容的信息

将BIM技术运用在特长隧道工程的质量管理中技术运用在特长隧道工程的质量管理中,可以实现质量安全内容的实时现质量安全内容的实时,有效提高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的效率布的效率,满足特长隧道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稳步进行。因此此,在特长隧道工程中,BIM技术使用中技术使用中,应该明确质量管理内容容,通过质量安全信息的及时,保证安全工作的稳步进行行。第一,BIM移动端在信息处理中移动端在信息处理中,可以根据动态化的数据流程流程,对特长隧道施工现场进行分析,按照特长隧道的实际特点点,确定质量控制方案,而且,系统也会很根据实际施工状况,将安全工作推送给责任人员将安全工作推送给责任人员,保证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稳步进行进行。第二,在BIM技术使用中技术使用中,特长隧道的安全管理系统可以设定网页终端服务项目以设定网页终端服务项目,系统按照实际质量问题,进行各项安全工作的审查安全工作的审查、处理以及操作,提高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效率行效率,避免特长隧道施工中安全隐患的出现。第三,在BIM模型使用中模型使用中,特长隧道的质量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跨平台台、多媒体等优势系统的运用,对各项数据进行安全处理,提高质量安全管理的效率高质量安全管理的效率,并为质量管理信息的准确定位、实时传送提供支持传送提供支持,使特长隧道的质量管理工作按照协调处理的原则进行传递原则进行传递,满足特长隧道工程的施工需求。

合同管理特点篇4

    特点一 合同主体:业主大会和物管企业

    示范文本主要是为业主大会与物业管理企业签订合同提供指导。按照有关规定,业主大会选聘物业管理企业后,由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

    与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相比,主要区别一是合同主体不同,本合同的主体是业主大会和物业管理企业;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主体是开发商和物业管理。二是适用阶段不同。本合同适用于业主大会成立后,业主大会选聘物业管理公司,与其签订服务合同;前期物业服务合同适用于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成立前,开发商选聘物业管理企业。

    特点二 六大规定规范双方行为

    示范文本共分为九章,主要内容包括物业服务内容、物业服务质量、物业服务费用、双方权利义务、合同变更和解除的约定、违约责任等。 通过合同进一步明确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使物业管理更加有法可依。

    特点三 服务收费更为明晰

    关于物业服务费用,示范文本制订得较为明晰。除了约定总的服务费用外,还明确对电梯、水泵运行维护费用进行约定;此外,示范文本对价格形式区分了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对物业服务费用核算方式区分了酬金制和包干制。

    比如对酬金制的规定为,酬金制物业管理,从预收的物业服务费中提取部分费用作为物业公司的酬金。物业服务费如有节余,则转入下一年度物业服务费中;如物业服务费不足使用,物业公司应提前告知业委会,并告知物业服务费不足的数额、原因和建议的补足方案。

    特点四 限制落选物管公司拒不撤出

    针对目前出现的合同终止后,原物业管理企业不撤出物业项目的矛盾,示范文本规定了物业管理企业在合同终止后撤出物业项目的义务,并详细规定了物业管理企业不撤出物业项目时应承担的违约责任——物业管理企业在合同终止后,不移交物业管理权,不撤出本物业和移交管理用房及有关档案资料等,每逾期一日应向小区业主大会支付委托期限内平均物业管理年度费用一定比例的违约金,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违约金的,还应给予赔偿。

    示范文本还明确了合同双方在物业项目接撤管方面的权利义务,包括物业管理有关材料的交接、遗留问题的处理等。

    特点五 业主也是履约主体

    征求意见过程当中,部分市民提出物业服务合同签约主体是业主大会和物业管理企业,合同中为什么出现业主和业主委员会的职责的疑问。因为物业管理本身有一定的特殊性,业主大会主要是议事机构,业主委员会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在履行物业服务合同过程中,需要业主委员会履行相应的职责。而业主是物业服务的受益者和物业服务费用的支付者,同时,按照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业主应当履行业主大会作出的决定,因此,业主也是物业服务合同重要的履约主体,享有合同中的权利,同时要履行合同中的义务。

    特点六 违约责任更具操作性

合同管理特点篇5

特殊管理股的两种常见模式

特殊管理股是一个新概念,对此官方没有明确的解释。许多专家、学者的解释又各有不同。因此,需要对这个概念进行深入的探讨。我国《公司法》第103条则规定:“股份的发行,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必须同股同权,同股同利。”这种同股同权的制度被称为一元股权制,但在国际上除同股同权外,还通行一种同股不同权制度,即二元股权制,在这种制度下,有的股票是一股一权,有的股票是一股多权,有的股票具有一票否决权,有的股票没有投票权。那些与普通的股票不同,具有较多的表决权或者一票否决权的股票我们可称之为特殊管理股。

国际上通行的特殊管理股制度有两种模式:一是金股制。政府只持有一股金股不干涉日常运营,没有收益权或其他表决权,但在某些特殊事项上享有独此一份的否决权。英国政府于1984年实施英国电信的私有化方案,在10年的3次减持过程中,英国政府完全放弃其拥有的股权与收益,只保留了1股金股,保持对国企在私有化过程中的控制力,防止社会公益受到危害。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葡萄牙、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在国有企业民营化的过程中都实行过金股制。在我国国企改制过程中也有成功使用金股制的案例,江西萍乡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为省属国有钢铁联合企业,由于社会负担重、底子薄、负债严重等原因,2002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为首家省属企业改制试点单位,将国有产权通过公开招标一次性向社会整体转让,产权转让完成后,由省国资部门在新企业中设立国有金股,国有金股不干预企业生产经营,不干预经营决策,不参与分红,不承担企业生产经营中发生的一切民事责任,但如果新企业股东或董事会违背转让条款或侵犯职工合法权益,“国有金股”可行使一票否决权。通过此案例,我们可以对金股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二是一股多权制。即每股享有若干表决权,也称多权股。这种股票通常是向特定的原始股东发行的,其目的在于保证原始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以限制公司外部的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或限制外国的股票持有者对本国产业的支配权。2002年美国《标准公司法》和2006年英国新《公司法》,都允许实行“类别股份制度”,特定股东在股息、表决以及清算等方面享有特别权利。英国的《每日邮报》《每日电讯报》及美国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上市报企,都采取了特殊管理股制度,防止恶意收购,避免股市短期波动对报纸的影响,确保创办报企家族具有最大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保持自身办报特色。谷歌公司、脸谱公司、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及我国的百度、58同城等高科技公司或者互联网公司在美国上市时都采用了二元股权制度,公司的原始股东持有大部分的多权股,基本控制了公司重大事项的投票权,公司普通股东持有再多的股票也只能是收益权多,发言权少。

2014年1月,曾摆满一屋子钱炫富的富豪陈光标放言要收购美国《纽约时报》,这只不过是他吸引公众目光的小手段。《纽约时报》上市时设置了二元股权制度,苏兹贝格家族控制了大部分多权股票,即使陈光标真的能买下23亿美元的《纽约时报》普通股,也只有30%的投票权。要想完成收购,他必须获得家族信托公司董事会8人中6票以上的赞成,这显然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由此可见特殊管理股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进行特殊管理股试点

在我国国有新闻出版企业进行特殊管理股试点是中央及有关部门确定要做的事,表面看似乎没有探讨为什么的必要,但明确“为什么”对“怎么做”具有促进作用,因而,多问几个为什么还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试点特殊管理股制度有利于加强意识形态管理,坚持正确导向。新闻出版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新闻出版企业的发展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目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蒋建国认为,“新闻出版企业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文化的本质,坚守文化人的使命”,而要做到这一点,既要有新闻出版人内在的追求,也要有制度上的保障,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建立特殊管理股制度,可以有效防止出现意识形态方面的重大错误,防止不称职的人担任重要领导职务,防止新闻出版企业被恶意收购。正如文化体制改革办副主任高书生所说,特殊管理股制度,在文化企业内容生产上又加了“一把锁”。

第二,特殊管理股制度有利于实现股权多元化,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转企是经营性文化单位走向市场的开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要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实现股权多元化,改变国有独资或者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状。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有助于形成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构,形成董事会民主决策的机制,提高科学决策的效率。而实现股权多元化就有可能导致意识形态方面的风险,为了防范风险,就需要通过特殊的股权设计,建立特殊管理股制度。特殊管理股制度建立后,新闻出版企业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可以说特殊管理股制度是新闻出版企业实现做大做强目标的重要保障。

新闻出版企业正面临着内容创意不足、创新性产品缺乏的挑战,面临着新技术、新媒体的挑战,面临着境外跨国媒体集团的挑战。应对挑战实现转型升级需要借助人才的力量、技术的力量、资源的力量,更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既可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又可以借力资本,整合各种资源,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第三,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有利于发展混合经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特殊管理股的试点也为新闻出版企业发展混合经济创造了条件,意味着各种媒体的意识形态功能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同时也意味着民营资本有可能进入某些新闻出版企业中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某些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民营企业可能获得控股权。目前已经有不少出版企业与民营图书策划公司合资成立了混合所有制公司,这些公司中,国有资本拥有控股权,在建立特殊管理股制度后,有可能允许民营图书公司控股,在不影响意识形态安全的情况下具有更大的决策权与经营权,充分发挥民营书业的市场优势,发挥国有出版单位的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第四,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有利于实现高管持股、员工持股。高管持股、员工持股是股权激励的重要方面,持有股权可以使员工具有归属感与主人翁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高管持股与员工持股在国外企业与民营公司中比较常见,国有企业也有不少实行了高管持股与员工持股。有不少人一直呼吁在新闻出版企业实行股权激励,但由于观念制度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一制度一直没有得到实施。特殊管理股制度实施后,舆论导向的问题能够得到确保,新闻出版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力度将会加大,在新闻出版企业实施高管持股、员工持股将有可能成为现实。

如何探索实施特殊管理股制度

1.明确设立特殊管理股的指导思想

设立特殊管理股应该有明确的指导思想,特殊管理股是西方国家通行的一种管理制度,我们引进实施这种管理制度,必须适合我国国情,必须适合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具体情况。各种特殊管理股制度产生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其设立目的与功能各不相同,对新闻出版企业该采用哪种模式需要积极探索,根据我国的国情及新闻出版企业的具体情况设计适合自身的特殊管理股模式,不能盲目照搬。我国新闻出版企业的特殊管理股制度可以在制度设计、适用对象、管理内容、行使主体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

2.明确特殊管理股制度的适用对象

特殊管理股主要有金股制、多权股制两种模式,他们分别适用于哪些新闻出版企业值得探讨。我们先看一下金股制的适用对象。从金股制的产生与发展来看,在国际上金股制一般用于国有企业民营化的过程中,确保社会公益不受损害,实施期限也有一定的限制。我国国有企业实行金股制度的案例也说明金股制主要用于国有企业民营化的过程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及职工利益受到伤害。由此可见,一般情况下,金股制的适用对象是将国有资产民营化的企业。

我国新闻出版企业实施特殊管理股试点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并改革新闻出版企业国有独资、一股独大的现状,实现股权多元化,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形成民主决策的机制,放开经营权与决策权,增强传媒企业的活力。在新闻出版企业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革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放开控股权而带来意识形态方面的风险。因而,在可能放开控股权的企业中试行金股制是非常必要的。这就是说,新闻出版企业实施金股制的适用对象是在股份制改造中有可能放开控股权的企业。这些企业中有两类企业比较适合金股制试点,一种是企业本身经营状况良好,内在发展的动力强大,希望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做大做强。一种是经营状况不太理想,希望引入战略投资者改变现状。

已经完成转企改制的新闻出版企业主要有:新闻出版类上市公司、出版传媒集团及出版社、非时政类报刊集团及报刊社、互联网出版单位、新闻网站及国有与民营合资的图书策划公司等。这些新闻出版企业有的已跨入资本市场,有的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造,有的还是国有独资。有的只允许引入国有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有的已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甚至控股。金股制比较适合于股权多元化、改革欲求比较强烈的新闻出版企业,凡在股份制改造中可能放开控股权的企业都可能是金股制试点考虑的对象。

实行一股多权制度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长期控股权,控制公司所有重大事项的决策权,这是不利于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有许多研究者早已指出一股多权的弊端。然而由于一股多权制多用于报业公司、高科技公司及互联网公司,这些公司的赢利能力比较强,一般的股东虽然没有发言权,但却能获得不少的收益,因而会有许多股民购买其股票,甚至购买没有投票权的股票。如此看来,新闻出版企业中,那些意识形态属性较强,且赢利能力也很强的公司可以考虑探索一股多权制。

需要说明的是,一股多权也并非绝对能保证原始股东长期掌握控股权,《华盛顿邮报》的原始股东们依靠一股多权制掌握有绝大多数的投票权,但由于受新媒体冲击,报社经营不善,最后他们还是同意将《华盛顿邮报》以高价卖给了网购巨头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班克罗夫特家族只掌握了道琼斯公司24.7%的股票, 但拥有64.2%的投票权,但最终道琼斯公司还是被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收购。由此我们可见一股多权制的局限。

3.明确特殊管理股的管理范围

金股的一票否决权,只适合于某些重大事项的决策。明确金股管理的内容范围非常重要,否则的话会比一股独大危害更大。滥用金股可能导致战略投资者用脚投票。对于国有新闻出版企业,金股应该只在涉及舆论导向把关及总编辑、主编的人事任命等问题上具有否决权。其他方面的经营权与决策权必须放开,否则的话就很难达到吸引战略投资者的目标。

一股多权制中,原始股股东可以享有对所有重大事项的决策权。

4.明确特殊管理股的行使主体

金股的否决权从理论上讲只能由国家来行使,从国外的情况看有的由政府总理实施,有的在企业董事会中设国家代表。我国的台湾地区专门设立了实施金股的机构。从我国大陆的情况看金股的否决权可能的实施主体是:①国家在企业中专设金股股东。②由企业中的国有股股东行使金股的权利。③由各级宣传部门或者主管主办单位实施。④由党委和政府统一的监管机构来实施。笔者认为最后一种方式更为合适,应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文化产业监管体系,具体实施金股的否决权。当然,具体的实施主体还应该依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

一股多权制的实施主体是原始股股东,这一点没有疑义。

5.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

合同管理特点篇6

摘 要:在建筑施工项目合同管理各流程中,介于合同签订和合同履行之间的后评估环节是一个相当特殊的环节,同时也是容易被人忽视的环节,这种偏见往往会影响合同管理的整体水平。有鉴于此,本文概述建筑施工项目合同的后评估管理的内涵及现状,从业内实务不容乐观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推进建筑施工项目合同的后评估管理为论述基点,概述其要点,点明在初步推进阶段注意的各种事项。

关键词 :建筑施工项目 合同的后评估 经济效益

一、建筑施工项目合同后评估管理的内涵及现状

项目合同的后评估管理是项目合同管理的一个特殊环节,其具体评估时点,是签订合同之后及合同履行之前,即合同签订和执行之间的特定时段;其评估基础是项目中标合同,其评估目的是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其评估前提是编制成本预算,其具体行为内容是:对工程项目的特点、施工组织、施工成本及最终效益等情况,通过研究招投标文件和深入细致的现场及市场调查,进行全面地分析、测算和估价,预测工程项目的成本和经济效益,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项目合同的后评估管理是连接所签订合同及合同执行两个环节的关键纽带,也是提升项目经营质量确保获得最大效益的重要保证,同时还是寻找合法合理索赔点的基础,在项目合同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过,在实务层面,项目合同的后评估管理却是最容易忽视的环节。

对此,笔者以建筑施工项目为关照范围,发现在公司制度章程、一线人员及研究等三个层面均不如人意。在公司的制度章程层面,只有极少数公司厘定有项目合同后评估管理方面的细则,另外有少量公司的制度规程中提及到合同后评估问题,不过大多数公司的规章制度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在一线人员层面,只有少数财务或合同管理人员表示曾涉及该项工作,甚至有部分人员的思想意识中没有合同后评估这个概念;在研究层面,虽然建筑施工项目合同管理是研究热点之一,但在阐述合同管理各环节的时候,合同后评估往往被忽略掉。

二、推进建筑施工项目合同的后评估管理的主要要点

项目合同的后评估本身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项,建筑施工项目的特殊性更加大了项目合同后评估管理的难度。目前,在初步推进建筑施工项目合同后评估管理的时候应该沿着抓重点的逻辑首先抓好几个主要要点。具体而言,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

首先,确定评估主体。建筑施工项目合同的后评估管理工作并不可能针对特定的单一项目,而是着眼于应用在特定企业组织可能启动的系列建筑施工项目,涉及的相关方比较多,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组织主体推进和工作机制支撑。对此,主要应该有三方面内容,一是确定领导组织,一般应该有诸如总经理等岗位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主管项目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及工程负责部门、劳务负责部门、设备负责部门、市场开发部门、财务支撑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参与其中,确保有人牵头协调;

二是根据特定企业组织建筑施工项目情况及相关部门的设置情况,明确工程负责部门、劳务负责部门、设备负责部门、市场开发部门、财务支撑部门的各自职责,确保各微观事项有专人负责;三是根据特定企业组织信息系统构建情况及具体工作机制的完善情况,尽量依托信息系统,打造建筑项目施工后评估管理各参与方的工作机制,确保他们信息共享、反馈机制、协调和谐,确保后评估工作可以有序推进。

其次,收集评估依据。建筑施工项目合同的后评估实际上是将实际预期发生情况和所签订合同之间的一种对比和分析,所以在确定评估组织主体之后,第二个重点应该是收集评估证据。对此,主要内容是一个前提和一个重点。一个前提是研究所签订合同及相关文件资料,熟悉施工图纸,掌握投标报价中的降造系数、不平衡报价等隐含的信息,掌握工程概况及业主的要求条件,通过合同熟悉相关事项,确定评估证据收集的重点和方向,以便确保后续工作有的放矢;一个重点是强化现场勘查,以实地田野调查的方式获取建筑材料、施工条件、水土人情、工程辅助企业、当地行情等各方面的情况。比如在施工条件方面,主要完成主要完成砼搅拌站、存梁场、改良土(级配碎石)、拌合站、轨料场等材料厂的调查。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调查一定是现场进行的,坚持获取一手可信材料,以确保评估证据的可行度和相关性。

再次,强化审核重心。在建筑施工合同的后评估管理中,需要强化的审核重心有两点,一是施工图纸,要在现场复测确定现场实际工作量的基础上,完成合同、施工图及实际工程数量对照表;二是施工组织设计,从降低施工成本方面考虑,如供水供电方式,施工队伍的选择,机械设备的配置,土方调配方式、购土及取土运距,材料的利用,主要工程的组织方式,料价的招议标确定方式等,经多方研讨论证,对投标文件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细化,对主要工程进行多方案的比选和优化。在此基础上编制成本预(估)算,即依据优化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主要工程方案,计算工程实际工作量,对比中标合同价,分析分部分项工程或单位工程预算价,计算项目成本。

最后,优化调整策划索赔。在对审核重心进行分析审核的基础上,尤其是基于对成本预算与中标合同价的对比分析,进一步优化调整施工组织方案,在优化调整中分析成本预算价,不断地使成本降低至最合理点,最终确定各项经济指标及费用。另外,还应该从分析确定的指标中进一步找出经营的风险之处,以此制订项目索赔策划,以便最大化地维护公司及项目组的利益。

三、建筑施工项目合同的后评估管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推进建筑施工项目合同的后评估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除了紧抓如上所言的各主要要点外,还应该注意如下几方面事项,一应该认识到位,建筑施工项目合同的后评估实际上是合同签订后,根据合同关照预期实务的一种评估,实际上依旧是项目评估,虽然可以考虑根据合同索赔,但本身不是以修正合同为目的的合同评估;二应该实事求是,确保在评估过程中涉及到的一切信息,诸如主要原料市场供应、气候及地理条件、运输能力及状况、劳动力市场等各方面的情况的相关信息都应该确保真实,并且信息范围尽量全面,避免虚假或片面;三应该合理可行,建筑施工项目合同的后评估的目的是为企业组织或项目组提升经济效益,不过鉴于合同已经签订,经济效益潜力的发掘存在一个限度,即存在一个合理范围,在建筑施工项目合同的后评估过程中应该正式这个限度,而不是为经济效益不惜违反合同的相关约定;四应该尽量准确精细,建筑施工项目合同的后评估实际上是基于既定合同对施工项目推进的一种预期、评估和优化,其最关键的问题是在后续环节也就是合同执行环节发挥作用,为了确保这一点应该尽量准确精细,尤其是在编制成本预算的时候更应如此。

参考文献:

[1] 李少娟.论工程合同后评估.《经济师》2006 年第7 期.

合同管理特点篇7

论文关键词:管理心理学 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管理 

论文摘 要: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研究心理学视角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特点,总结出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运用要点。

1.关于管理心理学

20世纪初,激励理论曾经风行一时,这种理论认为,企业家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而工人的目的是获得最大限度的工资收入。因此,工人积极性背后有一经济动机,如果在能判断工人工作效率比往常提高多少的前提下,给予工人一定量的工资激励,会引导工人努力工作,服从领导者的指挥,并且接受领导者的管理。从此,金钱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开始风行起来。时至今日,金钱在保证员工努力工作方面的作用依然不可低估,但同时又有许多新的激励手段。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新兴重要分支,也是管理学领域的一个新兴重要分支。20世纪初,泰勒(f.talor)倡导的科学管理运动和闵斯特伯格(h.muensterberg)开创的工业心理学是管理心理学的先驱,梅奥(elton mayo)领导的“霍桑实验”则是推动管理心理学发展的动因。到20世纪60年代,管理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在国外,不同的行业对管理心理学有不同的称呼,如心理学界将管理心理学称为组织心理学,工商界将管理心理学称为组织行为学。

2.从心理学的视角研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特点

心理学作为研究个体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对于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问题的研究,有其独有的特点,特别是能够体现出对于个体的关怀。个体关怀有两层含义:一是心理学是从微观的层面上来选择或理解问题的,比较关心企业管理各个环节上与人有关的具体问题。二是心理学是以人为中心来思考和解决人力资源问题的,对于个体存在的弱点缺陷和不足持宽容的态度,具有极大的人性化关怀特征,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心理学在人力资源基础理论的研究方面,研究者采用的方法与其它领域的不同。心理学研究者更为关注人力资源中各个“要素”的关系和影响。因为人力资源可以说就是企业中人的合集,是集体中若干个体组合而成的,所以每一个个体都是这个集体中人力资源的基本构成单元,而个体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体来说,他们都有其自身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可以说个体身上存在的心理特点就是人力资源问题中的要素。其次,心理学在研究中以个体的心理和意识等状态的改变为出发点研究人力资源的开放与管理方法。心理学以事实为根据分析个体的心理需要和状态,在搜集多方面资料后通过总结和归纳得出结论。另外,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心理学可以充分的阐释人力资源问题中的各类现象,以其独特的视角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产生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所以,企业一定要用心理学的理论和视野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中的问题,在做决策的时候充分体现对于全体员工的个体关怀。

3.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运用

(1)尊重个体差异

世界上的人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其不同于他人的特点,正如这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都会因为受到遗传因素、所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心理特点,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心理特点会受其实践活动的影响而产生一定的变化,从而表现为个体在能力和性格等方面的明显差异,并且这些差异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一定的变化。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活动中,要尽量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与强项,也要尽量回避个体的劣势和弱项,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来为他们提供最合适他们的工作,让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力量和长处,使每个个体都能够在工作中体现其自身的价值,企业也能够有效的实现其整体目标。比如说,外向善言的员工,适合从事影响他人想法和行为的工作,公关、宣传、管理者等,沉稳、内敛的员工,适合做严谨细致的工作,财务、审计、文员等。在企业用人或职位升迁时,要特别考虑这些因素。

(2)激励制度

激励可以让员工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他不断的提高,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因为个体的积极性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的绩效,而提高员工积极性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给予适当的激励。激励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其中包括生理需要、物质需要、发展需要、精神需要等,只有了解了员工的真实需要才能有针对性的给予满足,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动力。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观察员工的行为和心理,了解他们内心的需要并适当的采取某些激励手段来满足他们的需要,比如说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等,另外,给那些有能力的员工比较有难度的工作也可以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对于那些在事业发展中遇到瓶颈的员工,可以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培训机会。

(3)团队管理

团队管理在全球化经济环境下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主流模式,管理结构也日趋网络化和分散化,团队已经成为企业中重要的工作形式。将现有的人力资源组合成为团队来进行整体性的管理,目的是形成1+1>2的工作效果。要逐渐一个高效率的团队,除了要把团队成员控制在一定规模之内外,还要让各个成员之间形成互相促进、取长补短的关联。既要有作出决策的成员,也要有善于执行和倾听的成员,另外他们还要具备不同的技术专长,共同合作完成团队和企业的目标。为了能够将不同特点的人紧密的融合在一起,良好的凝聚力和团队文化是必不可少的。队员之间要相互信赖、善于沟通、乐于合作,大家努力建立一个不断创新和提高的氛围,促进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海鹰.浅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意义[j].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

[2]吕同舟.管理心理学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初探[j].管理观察,2009,(06)

[3]李新霞,王丽佩.论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学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1)

合同管理特点篇8

论文关键词:管理心理学 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管理 

论文摘 要: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研究心理学视角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特点,总结出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运用要点。

1.关于管理心理学

20世纪初,激励理论曾经风行一时,这种理论认为,企业家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而工人的目的是获得最大限度的工资收入。因此,工人积极性背后有一经济动机,如果在能判断工人工作效率比往常提高多少的前提下,给予工人一定量的工资激励,会引导工人努力工作,服从领导者的指挥,并且接受领导者的管理。从此,金钱作为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开始风行起来。时至今日,金钱在保证员工努力工作方面的作用依然不可低估,但同时又有许多新的激励手段。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新兴重要分支,也是管理学领域的一个新兴重要分支。20世纪初,泰勒(f.talor)倡导的科学管理运动和闵斯特伯格(h.muensterberg)开创的工业心理学是管理心理学的先驱,梅奥(elton mayo)领导的“霍桑实验”则是推动管理心理学发展的动因。到20世纪60年代,管理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在国外,不同的行业对管理心理学有不同的称呼,如心理学界将管理心理学称为组织心理学,工商界将管理心理学称为组织行为学。

2.从心理学的视角研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特点

心理学作为研究个体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对于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问题的研究,有其独有的特点,特别是能够体现出对于个体的关怀。个体关怀有两层含义:一是心理学是从微观的层面上来选择或理解问题的,比较关心企业管理各个环节上与人有关的具体问题。二是心理学是以人为中心来思考和解决人力资源问题的,对于个体存在的弱点缺陷和不足持宽容的态度,具有极大的人性化关怀特征,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心理学在人力资源基础理论的研究方面,研究者采用的方法与其它领域的不同。心理学研究者更为关注人力资源中各个“要素”的关系和影响。因为人力资源可以说就是企业中人的合集,是集体中若干个体组合而成的,所以每一个个体都是这个集体中人力资源的基本构成单元,而个体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体来说,他们都有其自身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可以说个体身上存在的心理特点就是人力资源问题中的要素。其次,心理学在研究中以个体的心理和意识等状态的改变为出发点研究人力资源的开放与管理方法。心理学以事实为根据分析个体的心理需要和状态,在搜集多方面资料后通过总结和归纳得出结论。另外,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心理学可以充分的阐释人力资源问题中的各类现象,以其独特的视角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产生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所以,企业一定要用心理学的理论和视野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中的问题,在做决策的时候充分体现对于全体员工的个体关怀。

3.管理心理学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运用

(1)尊重个体差异

世界上的人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其不同于他人的特点,正如这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都会因为受到遗传因素、所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心理特点,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心理特点会受其实践活动的影响而产生一定的变化,从而表现为个体在能力和性格等方面的明显差异,并且这些差异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一定的变化。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活动中,要尽量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与强项,也要尽量回避个体的劣势和弱项,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来为他们提供最合适他们的工作,让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力量和长处,使每个个体都能够在工作中体现其自身的价值,企业也能够有效的实现其整体目标。比如说,外向善言的员工,适合从事影响他人想法和行为的工作,公关、宣传、管理者等,沉稳、内敛的员工,适合做严谨细致的工作,财务、审计、文员等。在企业用人或职位升迁时,要特别考虑这些因素。

(2)激励制度

激励可以让员工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他不断的提高,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因为个体的积极性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的绩效,而提高员工积极性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给予适当的激励。激励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其中包括生理需要、物质需要、发展需要、精神需要等,只有了解了员工的真实需要才能有针对性的给予满足,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动力。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观察员工的行为和心理,了解他们内心的需要并适当的采取某些激励手段来满足他们的需要,比如说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等,另外,给那些有能力的员工比较有难度的工作也可以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对于那些在事业发展中遇到瓶颈的员工,可以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培训机会。

(3)团队管理

团队管理在全球化经济环境下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主流模式,管理结构也日趋网络化和分散化,团队已经成为企业中重要的工作形式。将现有的人力资源组合成为团队来进行整体性的管理,目的是形成1+1>2的工作效果。要逐渐一个高效率的团队,除了要把团队成员控制在一定规模之内外,还要让各个成员之间形成互相促进、取长补短的关联。既要有作出决策的成员,也要有善于执行和倾听的成员,另外他们还要具备不同的技术专长,共同合作完成团队和企业的目标。为了能够将不同特点的人紧密的融合在一起,良好的凝聚力和团队文化是必不可少的。队员之间要相互信赖、善于沟通、乐于合作,大家努力建立一个不断创新和提高的氛围,促进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海鹰.浅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意义[j].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

[2]吕同舟.管理心理学视角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初探[j].管理观察,2009,(06)

[3]李新霞,王丽佩.论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学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