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成人本科英语教育8篇

时间:2023-09-22 09:30:07

成人本科英语教育

成人本科英语教育篇1

论文摘要:大学英语模块化弹性应用型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校园英语学习环境的建构对应用型本科人才英语素质养成教育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该体系的构建又能有效促进大学生英语素质养成教育的实现。

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就是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或者说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素质的提高。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促进三者协调发展,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关键所在。所谓“养成”,就是培养而形成。高等学校的养成教育,是教育者为使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素质、能力及行为习惯,而对受教育者反复和长期进行的教育、训练及培养的过程。教学活动中的“素质”与“养成”,其实质就是目的与途径的关系,或者说是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的关系。也就是说,素质教育为养成教育明确了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养成教育为素质教育明确了教学目的的实现途径与培养目标的实现方式。

中国高等院校大学生的英语素质养成教育大多是通过大学英语教学进行的,但要完成大学生的英语素质养成教育仅仅依靠基础英语教学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必须贯穿整个大学4年教育过程之中。应用型本科人才英语素质的养成教育是根据培养目标及其养成要求,通过教师的英语教育培养和学生的英语学习修养,以形成学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英语素质。用养成教育的教学方式,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活动,正好从概念上强调了学生素质的养成,即教学目的或培养目标的实现,反映了素质教育教学的内在要求,明确了素质教育教学目的的实现途径,有利于在教学活动中强化素质的培养,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要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他们在国际化、信息化社会中获得信息并处理问题的能力,我们有必要对应用型本科人才英语素质养成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全面研究,以把握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

一、大学英语模块化弹性应用型课程设置

1.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一直以基础英语为主。虽然“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公共英语教学在人才培养模式、教材、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不少学校只看重四级通过率,忽视甚至取消了应用阶段的英语教学,因而使学生无法完成从基础学习到实际应用的转换。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稿)(以下简称《要求》)提出英语学习4年不断线,表明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只是完成大学英语教学的基础阶段,后面还有应用提高阶段,才能建构系统的应用型本科人才英语素质养成教育的课程体系。但由于种种原因,社会把四级的整体通过率作为衡量一个高校英语教学成败的重要指标,因而导致各高校大部分的教学资源都运用于以提高四级通过率为目标的基础英语教学上。虽然部分重点高校在完成两年的大学基础英语教学后,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但大学基础英语教学进行的是语言共核部分的教学,直接进入双语教学阶段会使学生不知所措。这种状况促使我们反思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调整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2.大学英语模块化弹性应用型课程设置

目前全国各高校双语教学的效果很不令人满意,其根本原因是没有解决好从大学基础英语到双语教学之间的过渡问题。专门用途英语(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并根据学习者特定目的和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双语教学是用外语(主要是指英语)来讲授非语言的知识,如物理、数学、化学及其它专业知识。它不是语言教学,而是以讲授内容为主线(content.based)的教学。专门用途英语以专业交际的应用技能为教学重点,不同于以语言共核部分为教学内容的基础英语,也不同于以专业知识为教学重点的专业课双语教学。它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是从基础英语能力的培养向英语应用技能的培养的过渡,因而是大学基础英语与双语教学的有效接口。

目前,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迫使高校开设ESP课程,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原因,国内的ESP教学普遍存在缺乏协调性、师资问题突出、教学效果不好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以南昌工程学院2006级1190名本科生为实验对象,在遵循ESP课程教学特征的基础上,探索ESP课程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为了优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大胆尝试在原有的大学英语总学时之内,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和应用提高阶段。在基础阶段,开设了听说课程和读写课程:在应用提高阶段,根据学生需求及其学科特点开设了《科技英语翻译理论与技巧》、《工程英语阅读》等6门ESP课程,为学生高年级顺利接受双语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且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大学基础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双语教学在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基础英语是ESP教学的必备条件,ESP教学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或扩展,同时也是从基础英语课程到双语课程之间的过渡性课程。三者都是应用型本科人才英语素质养成教育体系中必不可缺且紧密联系的环节,三者都服务于应用型本科人才英语素质养成教育的主要目标。

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在基础英语阶段后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和双语教学课程,实现专门用途英语与基础英语的互补性、多层次教学模式,以确保整个大学阶段英语学习不断线,是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英语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同时应进行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模块化弹性应用型课程设置改革,开设灵活多样、充分体现个性化、能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选修课,对大学英语教学层次、规格、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优化调整。

二、师资队伍建设

经过多年的努力,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长期和不懈的努力。要配合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应该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改革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也面临一次全面的重新整合,无论是学科知识结构还是跨学科知识结构,都需要调整、充实、提高”。要实现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各高校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

三、校园英语学习环境的建构

语言学习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其运作效果的优劣与教学活动息息相关,并直接影响语言教学活动的质量和进程。所以要最大限度地创造语言学习环境,实现英语教学的最优化。本文所提及的校园英语学习环境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课堂学习环境,基于网络的自主性学习环境和课外学习环境。

课堂学习环境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学习效果等因素构成。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基于这一教学指导思想,我们在教学中应尽量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力求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在养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关注自己传授的知识,应更关注学生培养目标要求的修养情况和养成程度,学生也不只是关注教师传授的知识,而应更关注怎样把养成要求转化为自身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环境可以利用资源共享、时空不限、交互协作等优势,提供适应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环境的便利条件,可以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与能动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课堂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必须注重学生课外学习环境的建设,努力创造浓郁的校园英语文化氛围,定期组织英语电台、英语讲座、英语征文大赛、英语演讲比赛、英文歌曲比赛、英语话剧表演、辩论赛、英语角、外籍教师与学生联谊等活动,从而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

成人本科英语教育篇2

一、设置英语教育专业是国际社会发展及英语教育事业改革的需要

1.国际化英语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在需要

英语(语言)教育专业在国外又称ELT、TESOL、TESL、TEFL、EE(EnglishEducation)等,仅美国就有260多所院校开设以上专业,如波士顿大学和加州大学的TESOL专业很受欢迎。全球英语学习的热潮正使英语语言教育广受关注,我国每年赴英美就读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数量逐年增加,英语教育专业正成为许多文科学生眼中的“香饽饽”,越来越多的英语专业学生把英语教育作为出国留学首选专业之一(张晶晶2007)。英语教育专业归国留学生有着丰富的海外文化背景和专业学术背景,通晓最前沿的英语教育理论,具备更为深厚的英语教学功底,因此成为众多高端英语教育机构争相选聘的人才。事实上,英语教育专业的设置有利于我国的英语教师教育与国际英语教育接轨,共享市场和资源,并逐步开发具有影响力的教师教育国际合作项目。就教育资源而言,我们的英语教育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就市场情境而言,我们培养的是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我们的毕业生应具备国际教育视野和理念,具有在国外竞争就业的能力;就国际合作项目而言,我们需要对接国际公认的师资培训机构或顶尖大学的英语师资培养,在课程对接、学分互认、教学模式、教师资格等方面达成共识和双赢。

2.“复合型”英语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实需要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市场的现实需要,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数所外国语学院陆续开始在英语系开设经贸、新闻等方面的专业课程,在英语教学的框架下从事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试验。随着这一实验范围的扩大,特殊用途英语(ESP)教育在国内许多开设英语专业的高校如火如荼地展开,在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00年,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订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并获教育部批准在全国实行。大纲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这是国家首次以正式文档的形式确定高校英语专业的任务是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

1993年英语教育曾被列入本科专业目录,但在1998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专业目录修订时,又将其取消,使得英语教育作为本科专业发展和建设尚未完全成熟便中途夭折。

目前,国内师范院校保留了师范类英语专业,继续从事英语教育师资的培养,只在专科层次设有英语教育专业,为基础教育培养英语师资。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出台后,上海师大、北京师大等先后开始了本科层次小学英语教师培养的实验(邓秀华2010)。教师教育的双专业性质决定了“英语+教育”的学科发展方向,决定了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科属性与学科定位。然而,已有的师范类英语专业(本科层次)并未真正满足中小学英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并未真正实现“英语+教育”的融合与共生。其他类型院校的英语专业则缺乏教育的学科属性与定位,培养的人才在专业素养层面不能适应中小学英语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因此,立足于“英语+教育”,设置英语教育专业,多类型高校共同开展复合型英语师资培养工作,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需要。

3.进一步提高中小学英语师资队伍规格和质量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状况不能满足教育改革的需要,中小学英语教师数量总体不足,小学英语教师尤其是农村地区严重缺编,专任教师尤为缺乏。就中小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而言,据不完全统计(胡俊杰2009),现有英语教师中非英语专业教师及转岗教师的比率达到50%,部分地区甚至高达80%。就陕西省而言(陈晓福、魏天伟2009),截至2008年中小学英语教师共35787名,其中硕士层次的教师432名,占到约1.2%,本科层次的教师18900名,占到约52.8%,专科层次的教师15321名,占到约42.8%,高中学历以下的教师1134名,约占3.2%。中小学英语教师学历水平总体不达标,小学英语教师的主体为学历不达标、专业水平不过关的新聘或转岗教师。尤其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英语教师学历低、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不强的问题愈发凸显。提升中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规格质量与层次水平的重要性与急迫性不言而喻。

学历层次并不等同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只有把教师素养培育完全落实到学历教育的整个过程,高学历才能真正代表高专业素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外语教学提出的“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环境4分+教法3分)×教师素质”。评价公式表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英语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同样在于英语教师的素质,在于英语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与层次,在于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英语教育作为独立设置的本科专业无疑有利于中小学英语教师队伍规格与质量的提升(尤其有利于偏远地区的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较为系统地提高未来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最终适应未来社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与中小学英语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国际化视野下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科定位与培养目标

英语教育专业是一个跨学科专业,覆盖英语、教育学、心理学三个学科,其专业的学科定位决定专业建设的学科属性和专业培养目标。英语教育专业定位在英语学科,确立了英语学科本体性地位,使英语技能和英语专业知识教学成为英语教育专业建设的必要条件;教育学和心理学作为支撑学科,则成为英语教育专业建设的充分条件。1993年国家教委设置英语教育专业时,把该专业确定在英语学科下,也就是说,该专业毕业生所获学位为文学学士(英语教育专业)。把英语学科确定为“本体学科”,也基本符合美英等国对英语教育专业学科定位的普遍做法。国外大学的普遍做法是本科层次英语教育专业定位在英语学科,而硕士层次英语教育专业定位在教育学。以IllinoisStateUni-versity、DelawareStateUniversity、NationalUniversityinNe-vada和HamlineUniversity为例(如表1),英语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的学生获得的学位分别为B.AinELT、B.A.inEE、B.AinSecondaryEnglishEducation和B.A.inESL,其院系设置基本归属在教育院系。美国高校本科层次的英语教育相关专业较为独立,但却十分注重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在英语教育专业硕士层次的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以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等6所大学为例(如表2),六所大学的学位分别为M.AinTESOL、M.EdinELT、M.EdinTESOL、M.EdinELEM.AinELE、M.EdinTESOL和M.EdinTESL,专业设置的院系基本归属在教育院系。西方英语教育专业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位体系,BA和MA均设置了专有的学位名称,这表明英语教育专业在西方教育体系中是独立设置,且具有较大的教育需求。

英美国家本科阶段的英语教育专业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英语教师。以美国为例,美国的英语教师教育完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的结合和统一。英语教育专业开设资格一般需要NationalCouncilforAccreditationofTeacherEducation统一认定,以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大学培养计划中核心课程设置由两大块构成,即教育学和语言知识。威斯敏斯特大学的英语语言教育专业课程就包括英语教学法、英语教育心理学、第二外语学习理论、课堂英语教学与研究、语言教学测试评估、计算机辅助教学等,能使学生学习到最新的英语教学方法和相关的教学管理知识。如表3,汉姆林大学的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分为EducationCourses和ESLCourses课程两大类。学生在第二学期末和第六学期末分别参加PPST1和PPST2考试,即职前技能考试I(Pre-ProfessionalSkillsTests,PPST1)和职前技能考试II(Pre-ProfessionalSkillsTests,PPST2)。PPSTI主要测试阅读、写作等技能,考生通过后方可继续从事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许多州把PPST1成绩看作学生获取教师资格证的必要条件之一。PPSTII测试学生具体学科(包括K-12的主要科目)知识及学科教学技能的掌握程度。

基于国内外英语教育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需要进一步调整与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系统的英语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在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凸显实践性和师范性,探索教师教育新模式。同时,重视英语教育的教育专业特性,注重学生教育意识、教师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塑造,保证所培养的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工作,引领英语教学的改革发展,热爱和忠诚于英语教育事业。

三、英语教育专业建设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及其改革策略

1.英语教育专业的内涵及其人才培养方向

英语教育面临着自身发展的困境与难题,普通英语教育(EnglishforGeneralPurpose,EGP)和专门用途英语教育(EnglishforSpecialPurposes,ESP)的分化成为改革的内在趋势。一般而言,普通英语教育(EnglishforGeneralPur-pose,EGP),即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及培养心智,它是对人的全面教育,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素质教育,不应仅仅视外语学习为一种工具的掌握与使用;专门用途英语教育(EnglishforSpecialPurposes,ESP),则是在普通英语教育的基础上,突出英语教育的应用性、职业性和学术性等特征。如图1,EOP是具有职业倾向性的英语教育,而EAP则是具有学术倾向性的英语教育,这两个趋向反映了英语专业发展的总体趋势。EAP又细化为EGAP和ESAP,前者侧重于某一学科方向的学术性研究领域,后者则侧重于某一学科的职业特质研究。英语教育专业教育(EnglishforEnglishEducators)可以归结到ESP的专业背景下,它是教育学科方向的ESP的一种综合体。英语教育专业,首先要达成EGP的专业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之上形成教育类ESP的特色专业发展方向,既重视职业倾向性的专业用途英语学习,也重视学术性研究对于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总体而言,英语教育专业是一个跨学科专业,需要英语语言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支撑。英语教育专业关注的不仅是学习者如何学习英语并掌握英语习得理论,而且是学习者如何学会教,如何掌握教学理论和熟练应用教学法。

2.“两张皮”现象与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科交叉融合

目前国内师范类院校虽有英语教育方向,但英语教学归属外语院系,相关教育学科专业课程由教育学院承担,培养计划分别实施,课程设置互不协调。开设英语(教育)专业的其他类型高校(尤其是外语类高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只是将英语专业课程和教育学专业进行了简单取舍,形成了一个专业方向下的两个泾渭分明、互无内在联系的课程模块,英语学科与教育学科“两张皮”现象未能予以有效解决。一方面,教育专业素养欠缺是英语专业毕业生从事英语教学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英语专业学生从事英语教学、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往往缺乏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以及教学法理论及实践方面的智力支撑。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专业素养的问题更加凸显;另一方面,“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试验过程中,个别英语院系开设过多的相关专业课程,对于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的训练有所忽视,学生的英语基本功,特别是阅读和写作能力有所削弱”(胡文仲2008)。英语教育专业建设必须寻找出应对这种顾此失彼现象的有效途径,化“相克”为“相生”。事实上,英语学科与教育学科是英语教育专业的两大学科基础,两者的交叉融合是英语教育专业建设的根本所在。英语教育专业建设需要引进吸收国际英语教育新理念、新理论和实践经验,实施分阶段兼顾,重新优化课程体系及课程模块,将语言学习与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英语教育专业的特色化办学方向

1)立足英语学科优势,实现专业建设的特色化方向

夯实英语学科基础,在英语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提高英语类课程的实效性,强调逐步由本体性专业知识体系向条件性知识体系的转轨。在系统提升英语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加强教育学科建设,并逐步实现本、硕一体的英语教育专业建设。本科阶段的重心是英语专业素养的系统提升。

课程结构的优化要分阶段有侧重完成三个课程模块,即英语课程模块、教育课程模块和教育类ESP课程模块,三个课程模块相互交叉和融合,构成英语教育的专业内涵;硕士阶段的重心是教育专业素养的系统提升,同时强调课程的延续性和实践性,实现教育类ESP专业建设的学术倾向性和职业倾向性,前者以外语教师教育和外语课程与教学论的学术性硕士专业建设为主,后者则侧重于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的专业建设,从而实现英语教育专业的高层次化、一体化建设。

2)英语教育专业特色课程的系统开发

以系统开发英语教师职前教育特色课程为突破口,促进英语教育专业优势与特色的有机整合,实现“英语+教育”的双专业协同发展。我们需要从理念、目标、内容、设计、实施及评价等环节入手,对国内外英语教师教育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授课方式等进行调研,制定特色课程的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组建特色课程开发队伍,开发特色课程资源开发,谋求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英语教育专业特色课程的系统开发,首先应立足于英语学科的专业优势,将相关的教育学科内容融入到英语的课程与教学之中(诸如阅读、翻译、写作和听说等课程),使学生在增强英语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到教育学科的相关内容;其次对教育学科内容进行“精加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领悟经典的教育思想,关注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这体现了教育学科专业的基础性、应用性与前沿性。

3)实践教学与科研基地建设的合作与双赢

优质的实践教学与科研基地建设是保障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应用型中小学英语师资培养的关键所在。实践教学与科研基地建设不仅能够实现大学与中小学教学科研工作的合作与双赢,而且能够使学生在教育实践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将科研引入到教学之中。在实践教学与科研基地,我们可以选聘一批业务能力强、科研素养高的专家教师和骨干教师,作为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的实践指导教师,在实践教学和科研合作中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将实践教学与科研基地建设做实做强。此外,高校也可以在科研指导、师资培训以及业务进修等方面为实践教学与科研基地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帮助,共同策划教改科研项目,携手推进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从而切实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的规格质量与层次水平。

四、结语

成人本科英语教育篇3

【关键词】地方高校 本科 英语专业教育 问题 出路

一、引言

21世纪是一个教育、科技等方面不断创新的时代。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教育与人才是增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作为西部地区地方高等师范院校该如何面对发展的机遇和竞争的挑战找准自己的定位,在这场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地方高等师范英语教育人才培养应该在具备普通高校师范人才各种素质的基础上,突出具备外语素质,即: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宽泛的语言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复合专业知识,能够志在地方,服务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德才兼备、热爱农村英语教育。要实现这样外语人才培养目的,西部地区地方高师本科英语教育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二、西部地区地方高师本科英语专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及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改革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外语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滞后于基础教育发展的局面,深入进行外语专业教学的整体改革,已是刻不容缓。从目前搜集到的有关资料来看,西部地区地方高师本科英语教育面临着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1.发展危机重重

从教育部公布的大学生就业统计情况看,全国英语专业目前正面临着潜在的生存危机,西部地方高师本科英语专业面临的生存危机更大。导致危机的客观因素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英语专业生源质量下滑;(2)缺乏政府的宏观调控;(3)社会非教师岗位对以单一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呈下降趋势;(4)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受到社会需求和就业行业变化的影响;(5)以基础语言技能为目标的英语专业教学面临来自中小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的强有力挑战;(6)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逐年提高,冲击着西部地方高师本科英语专业的专业性。

此外,西部地方高师本科英语专业还存在本身的问题:(1)专业英语重传授语言知识,轻教学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重基础阶段知识传授,轻提高阶段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英语专业未来发展尚无充分准备;(2)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处在探索过程,缺乏经验总结及成功理论和模式的效仿(3)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大纲表现出对社会需求的不适应。

2.教育观念滞后

与一些学科相比,西部地方高师本科英语专业教育还存在一些误区,主要体现如下: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定位的关系,学科教育与语言训练的关系,科学的思维能力与课程设置的关系,语言的应用能力与语言知识获取的关系。就英语教育而言,有专家早就指出:英语专业毕业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应热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积极进取,与人友善,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在业务水平方面,不仅具有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功,而且能在英语与相关专业知识的融通上体现其长处和特点;在知识结构方面,具有相关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知识;在能力方面有较好的科学思维能力,适应工作能力,运用知识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地方高师本科英语教育专业应建立在宽泛的应用学科基础上,才有可能向更深和更广的方面发展,学生才能有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才能满足社会需求。

3.课程教学不适应社会需求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改变着人的观念。然而,目前西部地方高师本科英语专业教育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经院式”的思维定式,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要求、考核方式等教学主要环节仍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知识的拓宽游离于英语专业教学,远没有得到融合。由此可见,面对21世纪对人才的多元需求,英语教育专业教学所教授的相对浅薄的外国语言文学知识和对象国国情知识显得十分苍白,这是一方面的不适应。另一方面的不适应表现为,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口笔头表达和交际能力较差。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存在问题。纵观本科英语教育专业教学,虽然我们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但来自社会和学生的意见都说明,我们的教学还很不适应客观需求。在宏观上,我们比较强地坚持了传统,但缺乏与时俱进;在教育理念上,注重专业课程教学,忽视了全面培养人,尤其是从教的意愿和师德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上,重知识传授,轻学科教学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4.高年级专业课程建设滞后

英语专业高年级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是英语专业教学多年来的老大难问题。与大学英语教材相比,精读课教材内容陈旧、体系缺乏、体例呆板、教辅资料少、无多媒体或网络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基础阶段获得的言语技能有退化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高年级教学目的要求不明确,很多学校尝试培养复合型、复语型人才,但它与总的教育目标,与人才培养,与学生和社会需求间的关系研究甚少,衔接不够,盲目性多于科学性和理性。我们将本应基础阶段完成的基本功培养和训练,贯穿于四年专业教学始终;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方式又因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要目的,导致基础教学效率偏低;高年级教学仍然是几十年来英语教学的困惑所在。就英语教学而言,以强化英语基本功培养与训练为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应该是基础阶段教学改革的核心。

多年来,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最引以自豪的是毕业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这是我们教学长期遵循的原则和追求的目标,这一理念贯穿在英语教学的全过程。我们培养的学生有标准的语音,准确的语法和严谨的用词,具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但就英语师范人才培养而言,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与称职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和复合型的社会需要人才之间不可能自然过渡,高年级教学需承担学科教学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任务,获得用所学语言就某学科(方向)进行应用研究的能力。

三、西部地区地方高师本科英语专业的出路

英语专业教育改革应立足全面培养人,围绕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树立学科意识,拓宽学科专业,修订大纲,分类指导的原则进行。

1.加强建设与交流,开阔视野

建议英语专业的教育者和管理者积极参与本校的学科建设,参加综合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研讨,开阔视野。

2.适应社会需求,调整和规划英语专业计划

用学科思想统领改革,使英语专业设置建立在学科发展基础之上,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仅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还为条件成熟的学校和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打开渠道。目前可考虑在西部地方高师本科英语专业举办试点,设立英语教育、涉外商务文秘、翻译等专业方向。学校根据自身的教学实力和生源质量,确定英语基本功训练和专业方向选修的整体教学计划,使学生同时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一定的学科方向准备。

3.修订本科英语专业教学大纲

全面贯彻英语专业教育全新思想下的新的教学大纲应具有科学的宏观指导性,明确阐述本科英语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根据现有院校的特点和办学水平,设计不同级别层次的教学目标(大纲),如研究型教学目标,教学研究型以及教学型目标。各院校还需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详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总之,如何在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体现高质量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实行分类指导是关键。

4.建设英语专业师资队伍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准学科方向要求建立英语专业教师队伍,这支队伍既能胜任基础阶段英语技能课教学,同时每位教师还有各自的学科和研究领域,教师们不仅有良好的语言基本功,同时能够承担高年级学科方向课程,能够指导学士论文,并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产出成果,提升英语专业科学研究能力,以及为社会咨询和为社会服务水平。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以及思想观念的限制,西部地方高师本科英语专业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历偏低、职称偏低、年龄偏低、教学水平偏低的问题。教育部应设立西部地方高师本科英语专业教师专项培养项目;同时鼓励东部重点院校帮助培养教师队伍,力争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具有以英语作为载体的学科或学科方向,将教学与科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

5.完善英语专业高年级教材

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材,无论以交际为主还是语法为中心,或文学路子,均已形成体系。西部地方高师院校可根据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要求自行编纂或选用适合本校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年级教材。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应组织教材立项,组织专家评审和推广。

6.制定相关的教育教学管理文件

西部地方各高师本科院校可根据专业目录、教学大纲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符合自身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文件。有条件的学校可在高年级实行学分制,试行选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四、结语

西部地区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本科英语专业该如何面对发展的机遇和竞争的挑战找准自己的定位,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未来西部地方高等师范本科英语教育人才在具备普通高校师范人才各种素质的基础上,突出具备外语素质,即: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宽泛的语言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复合专业知识,能够深入社会各个层面,有较强的应用语言,处理英文信息的能力;有服务于市场经济和高新技术发展的英语语言功底。要实现这样外语人才培养目的,西部地区地方高师本科英语教育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以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为前提。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我国英语教育规划的得与失[J].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4):245-251.

[2]高一虹等.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社会心理――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研究[M]. 北京:英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李嘉曾.创造学与创造力开发训练[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4]刘润清,吴一安.中国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研究(6篇)[J]. 《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6):401-413.

[5]刘润清.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英语教学语言究出版社,2004.

[6]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英语教学改革[M]. 北京:英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7]吴一安.走出英语教学的误区[J].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6):407-408.

[8]张中载.英语教育中的功利主义[J].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6):453-457.

[9]周远清.教育文集[C].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成人本科英语教育篇4

【关键词】英语教育 师范教育 复合型人才

在现代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作为师范英语专业而言,培养目标则定为:为中小学输送合格的英语教师,并设置师范类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技能等特色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和毕业生就业状况反映了诸多问题:知识面窄,基本功不扎实,,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不强。

最严重的是,师范英语专业的学生经过长期单一刻板的训练之后,习惯了被动的接受知识,不善思索,批判性差,而且在盲目追求人才复合型的同时,丧失了英语语言学科的人文性,失去了对语言本质的学习研究。

我国的英语教育专业承担着为广大中小学培养优秀的英语教师的艰巨任务,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中小学英语的教育教学。教师的素质是综合的。从职能来说,“传道授业解惑”,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即使对教师素质要求的凝练概括。

一、扎实的专业能力

所谓 “传道授业解惑”,根本前提是教师本身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能力。大多数学校都要求教师用英文授课,教师的本身的语音和语调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一名优秀的师范英语专业的学生需要发音准确,语调纯正,还要能够运用基本的语音知识,比如停顿、重读、连读等等。

另外,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同于日常生活的语言,只要表意清楚即可。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是严谨规范的,尤其是对语法错误“零容忍”。况且,语法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必修课,教师更应当准确把握各个语法知识的差异和联系。在对师范学生的培养上,无论什么时候都应当把扎实的专业能力作为第一培养目标,且不能盲目追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而本末倒置。

二、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教师,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某一学科知识,并形成运用的能力。教师的大多数教学活动都是通过“说”来进行的。如何简洁、连贯甚至幽默地把心中的语义表达出来,是每一个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以厚重的积累为基础的。胸中有丘壑,才能下笔如有神是一个道理。师范学生必须具备深厚的本民族文化素养和敏锐的双语文化意识,了解最真实的文化,学习最地道的语言。同时学校可以辅助着学术活动、科技活动、社团活动、文化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锻炼,提高师范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师范高校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人才的培养应当迎合市场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才可以速成。目前高校师范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多推崇与经济、贸易等复合型学科,而忽略了人文性的回归。所谓人文性是指在知识体系当中,确立语言学、文学、文化学等在外语专业的学科地位,使外语回归正统。人文素养的培养核心在于语言、文学、文化等具有人文素质的核心和课程,这对于日后成为教师的他们大有裨益。中国是英语教学的大国,必须有一支强硬的教师队伍和适合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教学模式。师范英语专业学生是未来英语教师的生力军,只有培养出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科研能力的外语教师,中国的英语教育才有未来。

四、“师范”特色的培养

英语教学既要讲艺术,又要讲科学,它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师范英语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的教育工作者,他们不能仅仅掌握基础英语知识和常规的教学技能,而应该熟悉教育科学,从教育政策、教育方向、教育大纲到课堂技巧和教学测试及评价,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未来教师把握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使英语教育更加科学合理。

另外,教师要面对的是学生个体,他们正处于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需要前辈的指引。因此,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心理学方面的专家,他能够把握学生心理,并据此制定更好的教学计划和适用更合理的教学手段,更好的实现教育的目的。

教育要面对市场,更要面对未来。 大学的首要目标是教育,为学生成长提供足够的养分,其次才是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 师范英语教学专业培养出脚踏实地、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普适型人才,其本身就是在恢复大学的优良学风,回归大学的育人之本,同时坚定不移地固守着大学的立足之本。师范英语专业教学是我国英语教学的重头戏,而且今日师范英语专业的学生肩负着提高全民族外语水平和培养未来英语专业人才的重任。因此,做好师范英语教育对基础教育中的英语教学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佘峥.复合型外语人才易变成“四不像”[N].厦门日报,2008,08.

[2]何其莘,殷桐生,黄源深,刘海平.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01).

成人本科英语教育篇5

关键词:公安本科院校;教学理念;大学英语;

引言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观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也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不少专家学者就教学理念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北大校长蔡元培、清华校长梅贻琦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历史上为中国大学的发展及其教育理念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铁道警察学院的特点,指出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理念误区,提出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应该如何转变大学英语教学理念,以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

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的发展

教学理念是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映,同时也是一定时期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反映。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大学英语教学理念不断地发展完善,这一过程可以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变革上反映出来。刘润清在他的著作《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一书中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语教育发展基本经历了三个时期:复苏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发展期(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和稳定期(90年代中期以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变革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一发展过程,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的发展变化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随着对外开政策的发展,国家对外语人才需求增加。但是,由于处于开放初期,对外交流的模式首先表现在科技人员依靠文献资料来了解国外科技、文化和法律方面的内容,因此,对英语能力的要求主要集中在阅读能力方面。这一时期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的教学理念,在这一时期,注重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对大学英语教学和满足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且这一教学理念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长达20余年的影响。基于这一时期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中心”、“语法翻译教学法”、“句型转换教学法”应运而生,并逐渐表现出他的落后性,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1999年9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正式颁布实施。本次大纲修订版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上新台阶旨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扎扎实实打好语言基础,从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与之前的教学大纲相比,本次教学大纲中提出了“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但是,大纲中没有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加以明确。因此,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较大改善。

2000年教育部发起了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2007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并在大学英语教学性质、教学目的、教学要求、课程设置等方面做出了全新的说明和部署。体现了当代大学英语的教学理念。研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教学理念对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二、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的误区

铁道警察学院是由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在2012升格为本科院校的,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原来数年的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育理念不会马上消失,而会影响到大学英语本科课程的教材选择、教学目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公安院校不设英语专业,所有课程设置都是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加之公安院校的行业特殊性,公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理念也应该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但是现今多数公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理念及课程设置与普通院校保持同步,这是公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存在的最重要的误区。

三、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应树立怎样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本身存在诸多问题,加之目前处于高考英语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大学英语教学理念亟待转变。我们应该认识到,开设大学英语课程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因此,大学英语教师需要从国家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把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遵循的教育理念。

(一)公安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要树立“终身教育”的宏观教学理念

公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应遵循《大学英语课程要求》的规定,树立大学英语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指导的终身教育”的宏观理念,大学英语教学也应该以此为出发点和导向,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世界上首次对终身教育理念进行系统理论研究的是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他在196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召开的会议上首次提出终身教育理念,并于1970年完成他论述终身教育的重要著作――《终身教育导论》一书,之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终身教育理念列入“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之中,由此奠定了终身教育作为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主流理念地位。我国对终身教育理念的认识始于1993年,1995年“终身教育”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现今,终身教育被正式进入《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

铁道警察学院是中国众多高校中的一所,理应遵守《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将终身教育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终身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学习,学生接受教育是一件从生到死一直持续的事情,是学生在不同时期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一切教育机会、教育活动和教育的一切方面。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应该仅局限在固定知识的传授上,教师的角色也应该从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致力于创造有效的交流和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目的,将各种教育形式和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不断学习来激发潜能,激励学生去获取他们所需要的全部知识、技能,并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信心有能力运用它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树立了终身教育的教学理念,才能从根本上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公安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要树立“生态化”的教学理念

教育的核心是人的本性的充分发展,是以人为其研究对象的教学活动。“生态化”一词来源于生物学,而当其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意味着以人为本,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生态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就要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目标,为学生在今后的社会化活动中提供应所需要的技巧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应该重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语言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要素,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居于首要地位,词汇和语法的学习成为英语课堂的中心,也成为衡量一个学生英语水平的唯一标准,相应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地位显得异常重要,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本应处于教学活动中心地位的学生却成为英语词汇语法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大学英语教学活动被简化为简单的“教”与“学”,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生见健康人格的发展,背离了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本质,同时也严重背离了教育活动的本质。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树立“生态化”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三)公安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要重视文化在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

文化是语言的基础,语言教学表面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深层是文化背景的学习。在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及教学要求》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就成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直面西方文化,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平台与搏击的战场,对作为未来代表国家行驶国家权力的警校学生来讲,树立正确的文化批判意识对其以后的工作来讲很重要。文化的构成因素是价值观念、信仰和人生态度,历史和传统又是文化的根源。要准确的理解对方的话语,完成跨文化交际,必须学习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这种文化涉及到运用此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伦理标准和价值观念等。大学英语课程应该把这种文化融入到教学中,把语言结构,语言功能和相关的文化内涵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公安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属于公共课程,课时有限,没有充足的时间系统的讲授中西文化的差异,因此教师要围绕教材内容归纳文化框架,把与课文有关的文化知识介绍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考能力,准确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此外,鼓励学生阅读报刊杂志、观看英文影视作品、结交异国朋友等都可以积累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资料都可以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四)公安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分层次教学”的教学理念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2003年起实施,至今已经走过10年历程,目前,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已经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研制工作,《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一方面将明确大学英语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探索建立大学英语教学分类体系,鼓励不同层次、类型、区域高校,根据教学指南和学校的办学定位、生源特点、人才培养规格等,自主制定个性化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仁教授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要准确定位,即为学校办学目标服务、为院系专业需要服务、为学生个性需求服务。例如复旦大学构建了“多元化多层次大学外语课程体系”;南京林业大学将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细分为三个部分,满足学生在应试、求职和职业发展过程中对英语的个性需要。

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应该结合自身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的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教育教学理念。但是同时,广大教师应该正确理解“分层次教学”的教育理念,不能只将其理解为简单的分班教学,而是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生源特点和人才培养规格,借鉴其他高校课程体系,寻求适合本校英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结论

近年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目标、观念、教学模式及评估办法等方面做出重大调整,同时,英语高考模式改革的冲击,使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理念急需转变,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寻求一条既符合主流英语教学,又能突出自己办学特色的教学理念,有效提升公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作者单位:铁道警察学院公共基础教研部)

项目名称:铁道警察学院2013年院级教研项目

项目编号:JY2013040

参考文献:

[1] 刘润清.关于英语教学大纲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成人本科英语教育篇6

一、商务英语学的基本问题 (一)“基本问题”的概念 首先有必要明确“基本问题”的含义。所谓基本问题指的是一门学科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反映该学科的核心问题,而不是一门学科所涉及到的一些普通问题。学科的基本问题是该学科其他普通问题的本源。例如,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换言之,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这是哲学必须回答、解决的问题。哲学的其他问题与该基本问题有联系。又如,文艺学的基本问题为“形象”、“灵感”、“想象”等概念系统和特殊的范畴以及相关的原理,文艺学必须对这些概念加以阐释、说明。又如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利益与道德的关系问题,等等。事实上,学科“基本问题”的确立本身就是该学科的一个问题。一门新学科基本问题的确定不是一蹴而就的,通常需要较长时间进行讨论和验证。只有当这个“基本问题”得以解决且得到该学科领域内绝大多数专家学者的认同时,该基本问题才可能得以确立。可以说,学科的发展是通过对那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索来实现的。商务英语学的发展因而必然需要经过这个过程。 (二)商务英语学科“基本问题”的确定 商务英语作为独立的学科的地位逐步得到人们的重视,其基本问题的确定对是否能将它建设成为独立的学科至关重要。将商务英语建设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能忽视将其学科的基本问题澄清。一般来说,学科基本问题的确定与该学科的属性、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有关。每门学科通常都有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而能够成为其基本问题的,往往都关系到学科的研究对象、性质以及学科发展的方向。那么,商务英语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呢?我国商务英语界对此似乎没有认真讨论过[1]。 商务英语作为一门系统地研究商务英语教育规律、教学规律以及英语在国际商务背景下被使用规律的科学,它可运用于学校的商务英语教育,也可运用于涉外公司、企业等各类组织的商务英语教育,包括涉及国际商务的非政治目的的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商务英语教育。鉴于此,商务英语可以认定为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作为应用性科学,商务英语应该有应用科学研究的共性。典型的应用学科,其知识体系基本上围绕两个问题而展开:其一,“该学科是什么或做什么的?”其二,“该学科是如何应用的?”前一问题属于认识论的问题,后一问题属于方法论的问题。同样道理,商务英语的知识体系也围绕这两个问题,即“商务英语是什么?”“怎样进行商务英语教学及怎样应用它?”“商务英语是什么?”属于认识论的问题。“怎样进行商务英语教学及怎样应用它?”属于方法论问题。认识论是基础,方法论是目的。对于商务英语的这两个问题,首先应该研究解决前一个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解决商务英语的方法论问题。“商务英语是什么”主要涉及商务英语学科性质、内容和原理以及商务与英语之间的关系问题等等“。怎样进行商务英语教学及怎样应用它”主要涉及商务英语教与学的方法问题,还涉及商务英语的“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涉及到如何研究出商务英语教学的最佳方法。由此可知,商务英语学科的基本问题与如何认识商务英语的交叉性质有关,与平衡“商务”与“英语”之间的关系有关。 在如何认识商务英语方面,最主要的是怎样认识商务英语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的特征。交叉性学科有个共同点,这就是,所交叉的学科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即所融合的“度”的问题。商务英语属于语言学——应用语言学项下的三级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商务英语教育规律、教学规律以及英语在国际商务背景下被使用的规律。就语言而言,商务英语的构成是:普通英语+商务术语;就学科而言,商务英语由国际商务学科和英语学科交叉而成。既然是交叉学科,商务英语便存在两学科的交叉重心问题。换言之,商务英语学科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是以商务为中心还是以英语为中心,两者的交叉度的明确和划分需要仔细认真研究,因为这关系到商务英语学科的理论架构和专业课程的设置。综合上述可知,商务英语学科的基本问题涉及商务与英语交叉度的把握和商务英语教与学的关系。鉴于此,我们认为,商务英语学科的基本问题可以被认定为:商务与英语的交叉平衡问题。 (三)商务英语学基本问题的矛盾关系 以下对商务英语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商务”与“英语”之间的矛盾关系进行探讨,从而说明它们作为商务英语基本问题的合理性。有必要说明“商务”的内涵。“商务”此处指“国际商务”,因为对中国人来说,英语是外语,商务英语自然就具有国际性。由此,商务英语指国际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学科中的“商务”与“英语”之间的矛盾关系如何?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商务英语”中,“商务”修饰“英语”,说明“英语”的性质,以区别于普通英语或其他英语,如科技英语。“商务”与“英语”之间本身并不存在矛盾,只有在商务英语学科中,它们之间才存在矛盾。那么,商务与英语何以能成为基本问题呢?商务与英语之所以能成为商务英语学科的基本问题,原因在于它体现商务英语研究对象的基本矛盾,成为商务英语学说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追求目标。由于对商务与英语的交叉平衡是商务英语学科的追求目标,这样便可以构成商务英语的“大厦”,它的解决方式最终也规定了商务英语学科的属性及其研究方向。 假如商务是商务英语学科的重心,那么,其学科理论架构必然以商务为中心。如果以英语为商务英语学科的重心,其学科理论架构必定以英语为中心,然后在语言学框架下构建商务英语学科的理论体系。事实上,如上所述,商务英语学科属于语言学项下的三级学科。因而,商务英语学应该以英语为中心,而不是以商务为中心。这一点可以说毋庸置疑。即使明确了以英语为中心,商务英语学科中仍存在着商务与英语的交叉平衡问题。商务与英语两者之间的平衡问题反映了它们的矛盾冲突,这就构成了商务英语学科的基本问题。商务英语有三层含义:1)指国际商务活动中所使用的英语;2)指学科,即:商务英语是研究商务英语教育规律和教学基本规律以及英语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被使用的规律的科学;3)指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的基本问题与第二种意义直接相关。在商务英语教育中,商务英语教学是主要内容。#p#分页标题#e# 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本身也具有教育的性质,但教学不等于教育。商务英语的研究对象是商务英语教学。因此,首先必须明确其教学内容。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常常存在商务内容和英语语言内容的比例、重心问题。如果不明确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将引发出许多问题。例如,在制定商务英语教学大纲时,正确处理商务与英语的矛盾是决定大纲可行性的关键。商务英语教学大纲是指导性的文件,具有综合性和广泛性,从宏观上对商务英语教学起到指挥棒的作用,直接影响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实行。目前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呈多样化状态,这些模式的不同,重点反映在处理商务与英语的矛盾关系上。例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有显著差别,原因之一便是因为商务英语基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导致的结果,或者说,是对商务英语学科的基本问题的认识差异而导致的结果。又例如,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与英语怎样做到交叉平衡,是教师们常常遇到的棘手问题。虽然大家知道,商务英语以语言为重点,但是,国际商务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占多少比例呢?商务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在商务与英语之间进行平衡。平衡的不同结果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商务与英语的矛盾关系突出表现在两者的交叉平衡关系上。 此外,在编写商务英语教材过程中,编写者对教材的国际商务内容和商务英语语言的比重问题必须慎重考虑。在课文选材上,在编排体例上,在注释内容上,在练习设计上等方面,必须突出商务英语语言,同时又不能忽略国际商务学科基础知识。怎样平衡商务与英语之间的关系,同样是商务英语教材编写者要研究的课题。在商务英语界,如同在其他社会科学体系内存在不同派别一样,对商务英语的基本问题学者们会有不同的观点。不过有一点需要达成共识:商务英语是语言学项下的学科。这是大前提,如果这个大前提不确定,其他问题就难以确定。 另一方面,商务与英语是商务英语学说体系中最基本的核心的范畴。在商务英语体系中,范畴是反映和概括商务英语及其教学现象、特性、关系等方面的本质并对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基本概念。它们所以能够成为基本的范畴,是因为作为基本概念,一方面其内涵及规定性体现了社会对商务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认识与信念对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人员产生影响,并能对商务英语教学效果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与关系的丰富多样性决定了人们对商务英语范畴的认识还不统一。但无论如何,普通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商务英语教育学、商务英语教育习得论、商务英语教学论、商务英语文体论、商务英语的“大商务”等概念,通常都是商务英语教学关系中的本质反映,这些概念从英语教学体系中衍生出来,好似商务英语体系网络中的纽结,编织商务英语中的经纬线,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无疑是商务与英语的关系问题。由此看来,商务英语所涉及的一系列重要范畴,正是商务与英语这一基本矛盾关系在某一节点上的展开,它们都能够运用商务与英语的交叉辩证关系来加以证明与阐释。 二、商务英语学的逻辑起点 上述讨论了商务英语学的基本问题,下面探讨商务英语学的逻辑起点问题。逻辑起点对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目前,我国商务英语界已开始逐步重视商务英语学科理论建设。2011年11月底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行了首届全国商务英语学科理论研讨会。2012年6月初在上海海事大学召开第二届全国商务英语学科理论研讨会,以后还会有第三届、第四届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了我国商务英语研究的基本格局。全国各地的大专院校有不少的商务英语专家、学者们在努力探索商务英语学科的建设和完善,这为我国商务英语学科的建立铺垫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商务英语学科的逻辑起点问题一直没受到重视,鲜有人提出讨论过。目前,我国的商务英语学科尚在逐渐形成过程中。正因为如此,非常有必要明确商务英语学科的逻辑起点,以便大家在进行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建设中有一个明确的理论导向。否则,商务英语学科的理论体系难以形成。逻辑起点对学科理论结构体系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同的逻辑起点会导致不同的学科理论结构体系。因此,商务英语界必须高度重视学科逻辑起点的讨论,以便使商务英语学科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关于逻辑起点 何谓逻辑起点?逻辑起点是贯穿学科理论体系的“生命线”,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的重要环节。逻辑起点指的是理论胚芽时期即包含着的贯穿整个体系中的最基本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它既是学科理论的开端、学科的出发点、着眼点,也是学科理论的立足点和落脚点,是决定一个学科理论体系的研究起点,同时也是区别于不同理论体系的标准。逻辑起点是展开某种逻辑体系赖以推理、论证的最本源性的抽象范畴。此外,逻辑起点还是实践探索的历史起点、理论研究的导向,是最普遍和最简单的现象。换言之,逻辑起点是指一门学科建设的逻辑思维和展开成理论体系的开端、基点。一般来说,把握逻辑起点,是构建理论体系的前提。例如,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商品”作为其逻辑起点。马克思证明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全部多样性都以胚芽的形式存在于商品之中。确定商务英语学科的逻辑起点并非易事。不是由某人提出一个逻辑起点,大家举手赞成就能确定的,它必须经得住实践的检验和获得绝大多数同行的赞同与支持,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商务英语学的科学基础和成熟的主要标志是:是否确立了围绕恰当的逻辑起点而建构的学科理论体系。由于商务英语界对商务英语学科的逻辑起点没有认真讨论过,导致我国商务英语学科研究难以形成一个合乎逻辑的理论体系。其结果是,学科讨论与研究以及发表的论文往往停留在教学体会、语言层面的研究上,缺乏理论形态的严谨和深刻。欲建立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探讨商务英语学科的逻辑起点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在探讨学科的逻辑起点过程中,学者们可能提出不同的学科逻辑起点。这很正常。学术问题是在不断研讨、不断探索中明朗并逐步得以解决。笔者经过研究之后提出商务英语学科的逻辑起点,供专家学者们讨论和批评指正。#p#分页标题#e# (二)商务英语学逻辑起点的内在特性 在探讨商务英语学逻辑起点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内在特性。首先,商务英语的逻辑起点必须具有内生性。作为一个独立的商务英语范畴,商务英语的逻辑起点必然是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的构成要素之一,它融入商务英语理论体系之中。此外,它必须是商务英语学科理论的最基本的出发点,是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中其他理论建立的基础。因此,它应当具备高度的内在逻辑性。这样,它才可能成为整个商务英语学科理论研究的“生命线”,从而使整个理论体系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一定的拓展性与推演性。因为逻辑起点必须有推演性,从逻辑起点推演出学科的其他范畴和概念。其次,商务英语学的逻辑起点必须具有可知性。作为理论研究的起点,商务英语学科的逻辑起点需要其本身的可知性。所谓可知性是指其概念能够容易被人认知和解析。逻辑起点必须清晰,容易被认知,没有模糊概念。否则,就较难推理出其他的一些范畴,即使推演出来,也必然是模糊的范畴,这样,显然不利于构建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再次,商务英语学的逻辑起点必须能够联系商务英语学科系统和商务英语学科环境。逻辑起点是贯穿于商务英语学科体系的“生命线”,同时它还必须能够使商务英语学科环境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其构成一个整体。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应该是一个开放系统,该系统由诸多要素构成,与商务英语学科环境之间有某种内在的关联,两者存在着信息与能量的交换。商务英语学的逻辑起点能充当这种连接的桥梁。通过商务英语学逻辑起点的连接,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得以建立。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才可能严密而科学。最后,商务英语的逻辑起点必须能够联系商务英语理论与商务英语实践。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商务英语学科要注重理论研究,同时,还必须重视具有实践性的实证性研究。这样,商务英语理论就会更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指导实践的过程实际也是对理论的检验过程。商务英语理论在此过程中获得不断完善和发展。由此看来,商务英语学的逻辑起点不仅要在商务英语领域起到出发点和统驭的作用,还必须将商务英语理论与商务英语实践密切联系起来。 (三)商务英语学逻辑起点的确定 如果将商务英语学比作一栋建筑物,那么,逻辑起点就是商务英语学的基石,学科体系便是构成商务英语学有机体支撑的框架以及经络和血液。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由各要素组成。体系可以说是一种结构形态,其结构内部诸要素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不同的结构形态。这种结构形态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律组合。要建立商务英语理论架构,首先需确定逻辑起点,因为逻辑起点是构建一门学科理论体系和理论结构的出发点,即该学科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抽象、最简单的一个理论范畴。学科的逻辑起点是该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对该学科其他理论要素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整个理论体系的构建起着决定性作用。根据商务英语学的性质、特征和研究对象,经过认真反复思考研究,笔者认为,商务英语学科的逻辑起点可以确定为“商务英语教育”活动。在该逻辑起点中,我们使用“教育”而不是“教学”。“教育”涵盖“教学”,但不等于“教学”。我们研究商务英语教学不仅仅要研究怎样教和怎样学,还要研究怎样将商务英语学习者培养成有商务英语专业技能的、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优秀人才。商务英语学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项下的学科,因而,它必然具备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学科特征。商务英语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商务英语教学。 语言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所以,商务英语学除了研究怎样教商务英语,还要研究商务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教与学都属于教育的概念范围。“教学”的意思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2]可以看出,“教学”只指教师“教”单方面的行为过程。而“商务英语教育”还包括学生怎样学习的过程。商务英语学不仅要研究教的过程,也要研究商务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故而将商务英语的逻辑起点定为“商务英语教育”活动,而不是“商务英语教学”活动。因为商务英语学涉及到怎样通过最有效的途径,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和最佳学习效果而进行的一系列有组织、有序的教育活动。 因此,我们认为,商务英语学科的逻辑起点应该是“商务英语教育”活动。可以通过黑格尔对逻辑起点的三条规定性来对“商务英语教育”活动作为商务英语学科的逻辑起点进行检验。(1)逻辑起点应是一门学科中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2)逻辑起点应揭示对象的最本质规定,以此作为整个学科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而理论体系的全部发展都包含在这个胚芽中;(3)逻辑起点应与它所反映的研究对象在历史上的起点相符合(即逻辑起点应与历史起点相同)。黑格尔认为,只有同时满足这三条规定性的范畴,逻辑起点才成立。作为商务英语学科的逻辑起点,“商务英语教育”活动满足了这三条规定性[3]。 首先,“商务英语教育”活动是商务英语学科中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商务英语教育”活动作为商务英语学科的逻辑起点,它可以用来说明“教”与“学”这两个最简单的范畴。另外还可以说明“教育”这个复杂的概念。“教”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而参与的有特定组织形式的教育活动。“学”涉及到学习者——接受教育的人。此外,它还可以用来说明“课程”,课程指教育单位的教学内容。“商务英语教育”活动本身通常不需要加以说明。若要对其中的“教育”加以说明,就涉及到比“教育”更深层、更复杂的范畴或概念。这时,便需要辨明“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4]该定义中的“有意识”和“身心发展”等范畴或概念都要比“教育”要复杂得多且更抽象。由此看来,“商务英语教育”活动符合黑格尔的第一条规定性。#p#分页标题#e# 其次,从“商务英语教育”活动可以推演出商务英语教育学科领域的所有范畴与学科。从商务英语教育的认知属性出发,可以推演出“商务英语教学”、“商务英语教学方法”、“商务英语教学策略”、“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等范畴,还可以推演出“商务英语教学论”、“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商务英语课程论”、“商务英语课程开发”、“商务英语习得论”等学科;另一方面,从商务英语教育的社会属性出发,可以推演出“商务英语教育功能”、“商务英语教育原则”、“商务英语教育目标”、“商务英语教育原理”、“商务英语教育概论”、“商务英语教育管理”、“商务英语教育评估”等学科。可见,“商务英语教育”活动是整个商务英语学科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的全部发展都包含在教育活动这个胚芽之中。由此可见“,商务英语教育”活动符合黑格尔的第二条规定性。 最后,“商务英语教育”活动与商务英语学的研究对象在历史上的起点相同。教育的含义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从狭义的角度看,“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一系列活动。换言之,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一种以活动形态表现出来的社会现象。 该现象从一开始就表现为教与学的活动,“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教育活动不仅仅传授知识,还必然涉及将受教育者培养成怎样的人。教育的目的必须十分明确。教育因而涉及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涉及到一切以教育为目的的活动。这种思想一直贯穿于任何时候、任何年代的教育活动之中。“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5]商务英语学逻辑起点的范畴,必须是一个反映研究对象历史开端的抽象范畴。也就是说,这个范畴必须既是逻辑的起点,也是历史的起点,是逻辑和历史的统一。商务英语教育活动的研究对象首先是商务英语教学,然后是为教学所需要的研究商务英语被使用的活动。商务英语教育活动作为商务英语学科的逻辑起点,其历史的开端就必定也是逻辑的开端,否则就无法与商务英语教育发展的源头统一。由此看来,“商务英语教育”活动符合黑格尔的第三条规定性。综合上述,我们有理由相信,“商务英语教育”活动可以作为商务英语学的逻辑起点。三、结束语任何学科的基本问题和逻辑起点的确定通常需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探索、论证。希望专家学者们关注商务英语学的基本问题和逻辑起点,因为商务英语学的基本问题和逻辑起点是我们建立独立的商务英语学科不可回避的两个问题。 本文所提出的商务英语学科的基本问题和逻辑起点只是笔者尝试性探讨,难免有不到之处,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予以匡正。笔者的初衷是:为商务英语学科理论体系建设尽微薄之力,故撰拙文,旨在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成人本科英语教育篇7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观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也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不少专家学者就教学理念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北大校长蔡元培、清华校长梅贻琦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历史上为中国大学的发展及其教育理念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铁道警察学院的特点,指出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理念误区,提出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应该如何转变大学英语教学理念,以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

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的发展

教学理念是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映,同时也是一定时期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反映。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大学英语教学理念不断地发展完善,这一过程可以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变革上反映出来。刘润清在他的著作《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一书中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语教育发展基本经历了三个时期:复苏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发展期(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和稳定期(90年代中期以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变革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一发展过程,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的发展变化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随着对外开政策的发展,国家对外语人才需求增加。但是,由于处于开放初期,对外交流的模式首先表现在科技人员依靠文献资料来了解国外科技、文化和法律方面的内容,因此,对英语能力的要求主要集中在阅读能力方面。这一时期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的教学理念,在这一时期,注重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对大学英语教学和满足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且这一教学理念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长达20余年的影响。基于这一时期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中心”、“语法翻译教学法”、“句型转换教学法”应运而生,并逐渐表现出他的落后性,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1999年9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正式颁布实施。本次大纲修订版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上新台阶旨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扎扎实实打好语言基础,从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与之前的教学大纲相比,本次教学大纲中提出了“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但是,大纲中没有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加以明确。因此,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较大改善。

2000年教育部发起了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2007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并在大学英语教学性质、教学目的、教学要求、课程设置等方面做出了全新的说明和部署。体现了当代大学英语的教学理念。研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教学理念对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二、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的误区

铁道警察学院是由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在2012升格为本科院校的,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原来数年的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育理念不会马上消失,而会影响到大学英语本科课程的教材选择、教学目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公安院校不设英语专业,所有课程设置都是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加之公安院校的行业特殊性,公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理念也应该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但是现今多数公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理念及课程设置与普通院校保持同步,这是公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存在的最重要的误区。

三、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应树立怎样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本身存在诸多问题,加之目前处于高考英语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大学英语教学理念亟待转变。我们应该认识到,开设大学英语课程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因此,大学英语教师需要从国家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把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遵循的教育理念。

(一)公安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要树立“终身教育”的宏观教学理念

公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应遵循《大学英语课程要求》的规定,树立大学英语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指导的终身教育”的宏观理念,大学英语教学也应该以此为出发点和导向,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世界上首次对终身教育理念进行系统理论研究的是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他在196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召开的会议上首次提出终身教育理念,并于1970年完成他论述终身教育的重要著作――《终身教育导论》一书,之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终身教育理念列入“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之中,由此奠定了终身教育作为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主流理念地位。我国对终身教育理念的认识始于1993年,1995年“终身教育”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现今,终身教育被正式进入《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

铁道警察学院是中国众多高校中的一所,理应遵守《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将终身教育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终身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学习,学生接受教育是一件从生到死一直持续的事情,是学生在不同时期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一切教育机会、教育活动和教育的一切方面。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应该仅局限在固定知识的传授上,教师的角色也应该从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致力于创造有效的交流和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目的,将各种教育形式和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不断学习来激发潜能,激励学生去获取他们所需要的全部知识、技能,并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信心有能力运用它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树立了终身教育的教学理念,才能从根本上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公安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要树立“生态化”的教学理念

教育的核心是人的本性的充分发展,是以人为其研究对象的教学活动。“生态化”一词来源于生物学,而当其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意味着以人为本,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生态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就要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目标,为学生在今后的社会化活动中提供应所需要的技巧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应该重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语言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要素,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居于首要地位,词汇和语法的学习成为英语课堂的中心,也成为衡量一个学生英语水平的唯一标准,相应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地位显得异常重要,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本应处于教学活动中心地位的学生却成为英语词汇语法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大学英语教学活动被简化为简单的“教”与“学”,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生见健康人格的发展,背离了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本质,同时也严重背离了教育活动的本质。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树立“生态化”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三)公安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要重视文化在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

文化是语言的基础,语言教学表面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深层是文化背景的学习。在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及教学要求》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就成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直面西方文化,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平台与搏击的战场,对作为未来代表国家行驶国家权力的警校学生来讲,树立正确的文化批判意识对其以后的工作来讲很重要。文化的构成因素是价值观念、信仰和人生态度,历史和传统又是文化的根源。要准确的理解对方的话语,完成跨文化交际,必须学习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这种文化涉及到运用此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伦理标准和价值观念等。大学英语课程应该把这种文化融入到教学中,把语言结构,语言功能和相关的文化内涵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公安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属于公共课程,课时有限,没有充足的时间系统的讲授中西文化的差异,因此教师要围绕教材内容归纳文化框架,把与课文有关的文化知识介绍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考能力,准确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此外,鼓励学生阅读报刊杂志、观看英文影视作品、结交异国朋友等都可以积累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资料都可以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四)公安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分层次教学”的教学理念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2003年起实施,至今已经走过10年历程,目前,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已经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研制工作,《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一方面将明确大学英语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探索建立大学英语教学分类体系,鼓励不同层次、类型、区域高校,根据教学指南和学校的办学定位、生源特点、人才培养规格等,自主制定个性化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守仁教授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要准确定位,即为学校办学目标服务、为院系专业需要服务、为学生个性需求服务。例如复旦大学构建了“多元化多层次大学外语课程体系”;南京林业大学将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细分为三个部分,满足学生在应试、求职和职业发展过程中对英语的个性需要。

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应该结合自身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的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教育教学理念。但是同时,广大教师应该正确理解“分层次教学”的教育理念,不能只将其理解为简单的分班教学,而是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生源特点和人才培养规格,借鉴其他高校课程体系,寻求适合本校英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结论

近年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目标、观念、教学模式及评估办法等方面做出重大调整,同时,英语高考模式改革的冲击,使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理念急需转变,新建公安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寻求一条既符合主流英语教学,又能突出自己办学特色的教学理念,有效提升公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作者单位:铁道警察学院公共基础教研部)

成人本科英语教育篇8

关键词:日本;新加坡;英语教育;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时代。是信息化时代,是全球化时代,时代和社会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趋势,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也由以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为目标,这个目标将促使外语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得以改变,所以如何深化外语教学改革,构建适应时展的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将关系到我国涉外经济发展和适应全球化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速度和质量。本文通过介绍作为亚洲经济强国的日本和“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的英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总结其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有助于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

一、日本英语教育模式改革与发展概述

日本真正意义上的英语教育始于明治维新后,随着西式洋学堂的创建和外籍英语教师的引进,日本英语教育初步发展起来。但在明治维新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日本英语教育随着国家在不同阶段面对的不同形势而左右摇摆和反复迂回,处于跌宕起伏地曲折发展阶段。二战结束后,日本战败,受美国影响,日本的英语教育进人了快速发展时期,日本政府对英语教育也十分重视,并在以后的各个阶段进行各种改革,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的日本英语教育,侧重对学生英语学习个性和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课程设置灵活化,70年代的日本英语教育,由于高考的需要,几乎所有中学都开设英语课程,英语学习得到空前的重视,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为了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要,日本英语教育在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教材编写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特别是JET计划的实施,即招聘大量的外国青年到日本进行外语教学指导和外语教学研究等工作,该计划的实施对于日本涉外经济发展和促进外语教学改革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80年代英语教育发展的基础上,90年代日本英语教育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比如:英语教育的起始阶段提前到小学和政府与民间合作推进英语教育等等。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又公布了《培养“能够使用英语的日本人”的行动计划》,勾勒出了21世纪日本英语教育发展战略。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不断进行着英语教育方面的改革,但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一是注重语言知识教学,忽视语言技能训练。日本人用英语交际能力差,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日本学校教育长期以来注重语法教学,忽视培养学生听说能力造成的;二是日本的英语教育过分以应试为主,在日本升学压力很大,日本的英语教育长期以来是以考试为航标的,从而忽视语言的交际功能,三是英语教材参差不齐,不成体系。日本的教材编写制度是文部省负责审定,民间编写出版,也就是说只要符合官方标准。经过审定的教科书都可以成为教材。这样就造成了英语教科书的出版泛滥和版本不一;四是缺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随着JET计划的实施,大量以英语为母语的教师来日本任教,提高了日本的英语教育水平,但总体来说,日本缺乏高水平的英语教师,五是其他外来语的涌入,影响了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日本政府于2002年形成了《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的战略构想》报告,以及2003年出台的《培养“能够使用英语的日本人”的行动计划》,明确了英语改革的目标以及所要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具体表现为:改善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师的指导能力,改善聘用制度;提高英语学习的动机;改善人学考试的评价;援助小学英语会话活动,提高国语能力,推动实践研究的开展。

二、新加坡英语教育模式改革与发展概述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在影响其经济发展的众多因素中,新加坡的英语教育改革对促进其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新加坡的英语教育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1959―1970年、1971―1985年以及1985年至今。1959年新加坡独立后,这一时期的英语教育模式并未摆脱传统的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英语教学模式,英语教学以讲授传统语法为主。六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这个时期的突出特点是实行双语教育,即英语与另外一种官方语言并用,在当时众多的官方语言中,新加坡政府领导人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采用“以英语为本”的双语教育,有利于促进新加坡与国际经济和文化间的交流,从而促进其经济发展,为了更好地实施双语教育,新加坡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通过语言分流使得双语学生接受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更高层次的教育,重金聘请国内外名师等砝码来吸引人才;通过大众传媒创造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环境。这些积极措施的实施有利地促进了新加坡英语教育的开展,同时也培养了大量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80年代中期至今,新加坡的英语教育侧重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等细节问题,如交际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引入和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等等。

总体来说,新加坡的英语教育发展早,体系完备,特别是双语教育的开展,对于促进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然,这里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双语教育的开展。降低了母语的地位,过早的语言分流,虽然有利于英语教育,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但同时也造成部分人才过早地告别了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性;英语教育的模式和手段过于西化,缺乏本国特色,尤其是缺乏对适合亚洲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等。

三、日本、新加坡英语教育模式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及思考

(一)日本、新加坡英语教育模式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与日本和新加坡同属于亚洲国家,对于开展英语教育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和发展水平不一样,我国不能完全照搬日本和新加坡的英语教育模式,但是我们可以借鉴日本和新加坡的英语教育经验,从而更好有力于我国的英语教育,特别是外语人才的培养。

1 高质量师资队伍的引进和培养

日本和新加坡都是通过高薪或其他的一些优惠政策去吸引优秀人才参与本国的英语教育,政府也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政策和资金上提供方便。比如新加坡政府在教育方针上强调英语教育和依靠国外教师及教育顾问。而日本则积极实施“JET”计划(TheJapan Ex-change and Teaching Programme,日本交流与教学项目),大量吸引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日本做ALT,这样既保证了日本高水平的英语师资队伍,又保证了英语教学质量。在这方面,我国也应该大力调整我国现有的人力资源,充实我国英语师资队伍,同时可以采用吸引留学人员和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等措施来保证师资力量,吸引大批优秀的外语人才到教师

岗位上来,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

2 政府、社会、学校需要密切合作

在日本,任何教育战略或者政策的产生,都是经过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在咨询和审议的基础上产生的。比如日本在2002年制定的《培养能使用英语的日本人的战略构想》以及后来的《行动方案》,都是通过“英语教育改革恳谈会”等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同时方案的实施需要文部科学省、地方政府以及学校等部门的通力合作来完成的,日本正是整合了这些资源,形成了最大的合力,确保日本英语教育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新加坡双语教育的成功也是与政府、社会和学校间的通力合作分不开的。比如政府把全国华文改成以英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华文作为第二语文等措施来促进英语及双语教学。而在我国国家各部门间,往往是各自为政,缺少高效合作。不过近年来国家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比如省部共建高校和部委之间共建高校等。又如教育部组织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评估,从全国各个高校抽调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全国高校进行专业评估,这些政府间或政府与高校间相互合作的模式,有力地保证英语教育的质量和发展。

3 创造良好的语言教学环境

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日本和新加坡都重视对英语语言教学环境的培养,比如日本大力开办面向学生的英语报纸,利用媒体优势来辅助英语教学,创建良好的语言教学环境。而我国目前缺少这样的学习环境,但是对于英语语言环境我们可以去创造,比如通过政府的政策性引导,学校的努力和支持以及多种多样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活动去创造、丰富和充实英语教学环境。

4 强调母语学习的重要性

国语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基础,国家在强调外语学习重要性的同时,必须重视国语的学习,新加坡在重视英语学习的同时忽略了国语的教学,从而降低了国语的地位,而日本在强调外语学习重要性的同时。仍强调增强日本国民国语能力的重要性,所以日本一方面要加强本国英语教育,一方面也强调所有来日本参与“JET计划”的外国青年“不遗余力”地学习日语。而在我国,类似的情况仍然存在,在全民学英语的浪潮中,往往忽视汉语的学习,比如有些开设英语专业的院校,甚至没有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现代汉语的基础课,造成很多英语专业的同学,汉语写作功底薄弱。因此因为单纯重视英语学习而忽视汉语学习的观点是不正确的,需要我们也引以为戒。

5 英语教育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方针

在日本制定的21世纪英语教育发展战略中,日本一方面加强英语教育教学,另一方面强调英语教育科研。通过教学给科研提供现实的可靠的教育材料和案例,通过科研反过来指导教学。在日本,从国家层面上说有“日本教育改革恳谈会”、“推进英语指导方法改善恳谈会”,而在地方的具体操作中,又有“超级英语学校”等实体,来进行英语教学方式方法的推广,进而进行有效地英语教育科研研究。日本英语教育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方针,对于我国英语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既克服了英语教育教学没有科研而失去方向,又避免了科研没有教学支持而失去生命力的局面。

(二)推进我国外语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以人为本,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走强国之路的基本原则。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时代,是信息化时代,是全球化时代。时代和社会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态势,外语创新教育应以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这个目标将促使外语与专业结合,语言的认知功能和语言的学习体系融为一体,外语教学内容和方式将发生深刻变化。如何深化外语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如何加强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将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和质量,本文通过分析日本、新加坡英语教育经验对我国的英语教育的几点启示,对我国的外语人才培养进行了如下思考:

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应是以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和创新型外语人才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特别应通过如下途径不断深化,改革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

首先,注重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外语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外语创新应用水平,是进一步改革外语教学的重要方面,

其次,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采用和灵活应用,由于英语的国际化使用和工具性特征,在外语学科实践中,应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实现教学方法创新。外语教师要采取“参与法”、“任务法”、“讨论法”、“角色法”、“情景法”、“操作法”、“演示法”、“解决矛盾法”、“过程法”、“案例分析法”、“文化对比法”、“行为比较法”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经验、辨别力、和思维潜力,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培养“交流沟通,解决矛盾,完成任务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悟性等内在的学习机制,创造“主动学习”的环境和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再次,课程体系的完善和课程内容的充实,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培养模式的实施,归根到底要依赖于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教师们可以采取人类所关心的共同问题,并提供社会对高校人才所需的基本知识,如管理。经营,推销,人际关系和跨文化交流常识等,以便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加大外语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现代科技教学手段的研制开发,在教学中不断应用,以现有部级或省级精品课为模板,并在其它课程中辐射和推广,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和充实课程内容。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