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微商商业模式8篇

时间:2023-09-22 15:04:34

微商商业模式

微商商业模式篇1

用户需求和商业价值

微信首先是一个通讯工具。无论腾讯想把微信做成什么,在用户的认知里,他到今天已定型了,再也改不了了。对于绝大多数用户微信是一个通讯工具,这是用户的主诉求,或者一级需求。一个产品只会有一个主诉求,此外其他都是二级需求,二级之下还有三级四级。比如微博用户看微博,就是一级需求(浏览),发微博就是二级需求(表达),发微博插入各种功能就是三级需求。需求的层级越低,用的人就越少,商业价值就越低。

商业价值的高低,和用户需求成正比。最好的商业模式,就是在满足用户的一级需求时,把商业价值实现了,比如搜索,电子商务。互联网能让很多商业价值在满足用户的二级需求层次实现的产品也做很大,最典型的就是游戏和各种to C的增值服务,比如QQ的头像、会员,网游的道具等。和用户需求关系不大的模式,也有生存空间,比如门户广告,视频网站广告。用户需求就像漏斗,如果商业价值只能在很少的用户中实现,那就得花很多资源把用户基数做大。

所以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上,微信碰到的首要挑战是选择在通讯里挖掘商业模式,还是找到和放大用户的二级需求,寻找其中的商业模式。

两个页面原则的挑战

对于独立产品,从设计而言,最理想的是能在一个页面里满足用户的主诉求。目前全世界只有三类产品做到了这一点,就是facebook,twitter和hao123。差一点的,用两个页面,比如门户的首页和内容页,搜索的首页和结果页,IM的好友列表页和对话框。(电子商务的用户需求链比较长,这里不适用)

无论PC和无线,用户只会集中在最多两个(两类)页面里,所以一个单独的产品,如果不能在两个页面里实现商业价值的,都没戏。因为用户是很懒的,到了第三个页面,你的用户早就损失殆尽了,除非是卖东西或者做色情的,用户目标性很强。

对于微信而言,挑战就是在用户打开微信后的两个页面里把商业价值实现。

微信商业模式的天花板

在两个页面里,满足用户较高的需求,同时实现商业价值。这就是微信商业模式的天花板,也是大部分产品的天花板。

举个例子,微信查看“附近的人”页面里有些加V商户,这是否有商业化价值?查看“附近的人”是微信里一个较低的二级需求,而且放在了三级页面。即用户到达这一页,打开微信后,要点两下,用户就漏了两次。这好处是突出了微信的通讯功能,但如果要实现商业化,微信就得培养用户习惯,把这个功能提升一个层级,放在二级页面,引导用户每天都用,这必然就会弱化微信的通讯功能。微信会这么做吗?如果微信这么做,那微信底部的导航栏就可以换成“附近的人”、“朋友圈”、“应用”等等,而不是现在这个结构。

每个人都在讲移动的革命,因为移动带来了PC没有的两个东西,位置信息和实时在线。但移动也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屏幕小。屏幕小不仅限制了“广告”这个经典商业模式的价值,也让移动上的交互受到限制,变得很笨拙,用户不能在多个功能间流畅的切换,产品也不能像PC上那样放太多功能。这给微信带来的麻烦就是用户很难在一个应用中转来转去头不晕。

手机交互的受限,对于移动购物是个利好,因为用户不再有过多的选择,可以迅速决策。对于专注于垂直领域的创业者也是一个利好,因为大而全的app在手机里不适用,巨头在PC上的优势在手机里就不那么明显,用户会习惯在一个应用里完成一个服务,或者说一个垂直的服务会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Timeline的商业价值

微信的Timeline就是打开时的默认页面,也是微信最重要的页面。在这一页,微信碰到了手机屏幕的障碍,不能像PC上的QQ一样,把好友列表和会话提醒放在一页,只能把通讯录,找朋友,设置,放到下方导航。这就是手机的特性:一个app只能干一个重要的事。

Timeline里,除了好友对话提醒外,最主要的就是“订阅媒体、商户信息”这个较强的用户需求。这个需求属于订阅,与微信的通讯定位符合。这些订阅的媒体、商户内容,用户点一下就可以到达内容页,基本符合“在两个页面里,满足用户较高的需求”,所以这也可以看做目前微信最成功的商业化尝试,微信完全可以提供增值服务向商户和媒体收费,同时,微信也充满了O2O的想像空间。因为微信有先天优势可以在O2O这个环节里干通讯的事。

但订阅商户不太可能成为一个大商业模式。一方面,不用智能手机,也可以用短信方式订阅媒体和商户信息,我们经常收到的手机报,各种促销短信,本质上和微信的订阅没有区别。在订阅上,微信并没用带来革命,这和搜索带来的广告革命和电子商务带来的商业革命是完全不同的。另一方面,在互动上,商户与用户的互动是复杂、缺乏标准化和衡量指标的,商户很难有持续的驱动力去做这个事,商户没有驱动力,用户就不会有好的体验,变成了一个死结。

Timeline是微信最重要的页面,如何在这一页找到商业模式,如何在O2O的通讯链引发过去不能实现的变革,这就是微信商业化的关键,但至少目前还看不到微信有实质的进展。相比,陌陌类的垂直产品,起始页是位置信息,所以更容易找到商业模式,这就是其他创业者的机会。

对话窗口的商业价值

对话窗口是现在微信最重要的二级页面。但这一页的商业价值很低,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手机的交互界面太小。所以微信很难用这页实现QQIM在PC上的很多商业价值,如QQ秀,广告和其他产品的导入。

可以肯定一点,在微信对话窗口,插入各种应用是不靠谱的,几乎没有商业价值。做为一个通讯工具,人们每天平均沟通的对象个数是很少的。和其他人对话时在对话窗口买张电影票,送个礼品,推荐个餐厅,这是超级不靠谱的设计,站在自我角度想当然。这可以算是微信最大的败笔了。对话窗口唯一有点使用价值的就是表情和音乐,但在国内商业价值不高。

如果创业者通过微信开放平台,希望用户在对话窗口插入自己的应用获取商业价值,那就更不靠谱了,一定不会成功。

朋友圈

朋友圈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朋友圈可以看做是一个生于移动时代的facebook,有着巨大的想像空间和用户需求。朋友圈和开放平台结合,至少在游戏变现上就有现成的商业模式,在LBS上,O2O上还有facebook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目前微信把朋友圈入口藏得很深,除了产品节奏的控制,可能还是在观察这个功能对通讯服务主诉求的影响。

朋友圈是一个很重的功能,甚至比“微信”还重,一但被强化,如何在微信其他功能之间切换,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就是手机的难题。

一个产品,可能有多个不同吸引用户的点,但产品定型后,无论你怎么改,他的主诉求是不会变的。把在一个成功产品中发现的用户新生需求做大,更常见的例子是使用独立产品的形式,比如Qzone、QQ游戏之于QQIM,360浏览器之于360安全卫士。也许朋友圈更合适成为一个独立的APP。

微商商业模式篇2

关键词:电影艺术;微电影;商业模式;视频时代;波动式产品植入;全产业链;三创基地

微电影目前是指时长60分钟以下的各种短片,其发展与成长存在着多种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微电影与商业模式的不统一。当前,追求微电影创作的艺术人不懂得商业经营,懂得商业经营的人不尊重艺术创作规律,以至于微电影作品要么是有电影内涵没有商业模式,要么是有商业模式没有电影内涵现有大部分微电影作品可以分为两类:纯投入的文艺片没内涵的广告片。这种状态让微电影行业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到现在为止,虽然已经有很多网络连续剧网络剧网络大电影,但是没有一部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微电影。

影视艺术需要跟很多东西进行结合,找到并创新出自身适合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

一、微电影的互联网生存

在社会时代大潮中,微电影还是一个新兴事物,它还在日新月异地成长,商业模式的创新是必然的,而且必然符合时代环境的发展规律。

(一)微电影商业模式的发展方向

微电影作为整体电影产业中的线上分支,需要结合电影产业整体发展进行分析。线下电影市场,受限于院线建设,只要院线建设停止了或者电影基本上达到一定的饱和度了它就没有增长,电影市场就不再增长。世界上所有国家的电影只有增长10年到20年的发展空间,美国电影的票房在25年前,到现在为止基本上都是在95亿美元到112亿美元之间,有时候负增长,有时候正增长,变化幅度最多不会超过10%,时多时少,整体规模属于饱和状态。从时间上预测,相类比可以预测,中国的线下电影大概还会有3年的增长,然后就像美国一样就不再增长了。因此,影视业真正具有发展潜力的方向,是从线下搬到互联网上来做,互联网是未来影视产业的主要战场现在互联网占文化产业市场价值的比重已经接近70%了。今后包括卖票影视领域的各种事务都将搬到互联网上。

微电影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互联网的产品,是以移动终端为主的互联网的产品

当前的移动终端特别缺乏内容,同时互联网平台空间非常大,适合在互联网平台上播放的微电影,恰好适应当前移动互联网快速成长的阶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微电影将线下电影产业的商业模式直接搬上网就可以了。互联网上的微电影商业模式,需要重新探索与创新,微电影现在是没有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的,单纯追求电影艺术的影片不能通过直接收费生存,互联网数字空间的各种特征,完全不同于线下物理空间。

互联网中成长起来的网络文学,一开始也没有商业模式,尽管早年设置了点击付费下载付费等功能,但很少有人付费大概经过三年之后,现在网络文学的商业模式已经很成熟了,它通过一种组合式的商业模式,不靠点击付费,也不靠会员制,而是靠很多包括实体图书改编权有声读物等等几个要素的组合,成功实现了商业收入。这是组合式的商业模式。微电影的商业模式,必须适合互联网的生态环境,多重要素影响着微电影的发展,这些要素都必须加以考虑,走组合式的商业模式,微电影产业才能创新。

(二)微电影的互联网生态环境

如果创新微电影商业模式,就要首先符合它存活的互联网环境的趋势规律。

互联网的第一个特点就是跨界的大平台我们可以把互联网看作是一个非常大的平台,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做各种各样的交易,这些交易包括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甚至包括农业,互联网可以把各种东西做一个统一的跨界的整合,比如BAT就这些公司经营的形态,已经跟传统的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的经营形态是真正的多元化,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能做什么就全部都做,只要能赚钱就全部都做,这是互联网平台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互联网的第二个特点是并购时代的来临

比如BAT一类的公司现在基本上都不自己开拓新业务,基本上都是靠并购进行发展,把别人的好东西整合进来变成它自己的业务。如果有专业的公司能把一个事情做到一定程度,就一定很有价值,BAT和万达包括其他上市公司都等着买。传统时期的商业环境,是大公司把小机构挤垮自己做,而现在的互联网环境,只要做得好RAT不会努力挤垮对手,相反希望做得更好成为他们的合伙人。这是互联网的一个很重要的时代特点。

互联网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公司可以不盈利但仍然具备极大的市场价值。比如京东1年亏90亿,但是它值3000亿,这是与传统产业不同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其中之一是未来模式,即现在不赚钱,将来赚钱就足够,只要现在有市场地位,只要一家公司做的越来越好就可以。

现在的互联网平台是无边界的无限大,什么东西都被这个“无限大”吸纳上网形成各种各样的竞争这个无边界平台有着巨大的规模效应,做得越好,它的效果就越好。可以预测,互联网电商将会有巨大的增长,在十年之内大概有20万亿的零售额,如果这个20万亿的零售额当中有1/4或者1/5都做成衍生产品,先做影视或者游戏,再做成衍生产品,就像迪士尼生产服装,服装是它的衍生产品。如果电商都先做文化产业再做电商,可以预见十年之内将诞生几万亿规模的文化产业,可以培育诞生无数的上市公司,股市的主板就可能要超过100家,新三板可能超过5000家。

(三)微电影的新媒体生态环境

新媒体是又一个需要分析的影响微电影企业发展的重要领域。需要指出的是,新媒体平台与互联网不是一回事,互联网不等于新媒体,新媒体只是互联网的一种功能,就是说,互联网中的可以体现媒体功能的综合形态,我们叫新媒体。

新媒体的功能有两类,一类也可以做成一个平台,就像腾讯的微信,这是一个新媒体:另外一类就是自媒体,可以是在新媒体平台上进一步派生出的一个个频道,可以是一个个公众号,也可以是独立的APP。

自媒体大多建立在新媒体平台上,这导致现在新媒体平台发展非常快。比如腾讯主营业务是游戏,是互联网的新媒体平台上的一个游戏,以前是做因特网的游戏,现在慢慢以手机游戏为主,这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平台,腾讯现在1年纯利润200多亿,是中国利润最高的一家企业。

新媒体平台中的自媒体特别活跃,虽然好多自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仅仅只是一个频道,但可以做成几十亿的估值。然而当前的情况是,自媒体公众号无数,内容非常缺乏,好内容更少。内容的匮乏是自媒体现在碰到的一个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新媒体平台还是自媒体,仅仅传播信息是不能让互联网存活的

不仅仅是文化产业,所有未来互联网的生存,都应该是各种要素组合式的商业模式,单一要素是存活不下去的。

从现实市场活动中我们看到,BAT要么收购视频网站,要么自己做视频网站:而且有了视频网站还不行,还要进一步做内容:关于内容,要么自己做网络剧,要么委托别人做网络剧。互联网的平台已经开始全面地延伸,从互联网平台到新媒体平台,到自媒体,再到衍生品,进一步到电商,这是一个整体的趋势。今后互联网生存,必定是产业链的终端产品――衍生品,阿里巴巴正在大力做衍生品,他们在跟电影院合作,将来观众进入电影院看到二维码,一扫就可以买到电影里面的植入产品,用户今后在网络上看的视频内容,也可以下单买里面的植入产品。

从互联网生存的组合商业模式角度看,根本上,互联网上只有两种商业模式真正有前途:一种是规模很大,另一种是独家经营但不管哪种,新媒体是整个组合要素中的重要环节,因为,影响力是产品得以销售的第一推动力,新媒体实现影响力的各种手段中,影视是最具竞争力的,微电影当仁不让,互联网的视频时代已经来临。

二、微电影的发展路向

无论是超大规模还是独家产品经营,植入微电影进行传播,是推动销售的第一趋势。这种趋势决定了微电影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微电影具备无限的发展前景,能发挥出其使用价值从而适合互联网生存的电影,是电影业发展的新方向。

(一)互联网视频时代

从这个趋势上看,将来先做电影衍生品的微电影出品方,才是正确的微电影电商换句话说,做服装生意的电商,一定要卖像《疯狂动物城》里兔子穿的那件衣服,而不是自己随便做一件衣服网上卖就是电商,网店里的商品,必须是要有来头的通过真正的影视作品打动人心,提前巧妙植入的衍生产品就能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就能够形成现实的销售,这是微电影电商的发展方向。比如微电影里的明星天天在电影里喝得醉醺醺的,如果作品打动了人,那么这种酒就卖得好,电影的播放不盈利,但线下酒品的销售让电影商赢得巨额收益。

“明星代言+衍生品+电商”。线上必须占领线下,从线上到线下不断互动,才是互联网的全产业链在现实商业领域,现在凡是跟影视内容有关的公司都在往线上走,跟互联网的公司合作,比如华谊兄弟跟腾讯合作,做星影联盟,做明星跟粉丝的互动,然后去开发衍生产品。

综合而言,全产业链的路径有两类:一类是互联网公司从线上延伸到线下,从互联网线下的电影院一直到主题公园,多元化,凡是能赚钱的都做:另一类是做全产业链,尽可能让一个IP很值钱,只做一个系列的东西,然后不断延伸,比如像《玩具总动员》衍生品,可以卖几十年。中国目前影视大多数还只靠票房,这个产业链还没做出来,其实这个产业链才是最大的价值,特别是跟互联网的电商进行结合,后面的空间就非常大。

(二)网络视频生存面临的挑战

在互联网的这个发展趋势下,各种传统行业都面临着挑战。我们来看一下电影业。互联网公司已经介入电影制作,传统的电影公司也在制作,电影,年生产七八百部,能播放的200部,能盈利的最多60部。中国电影大概10%能赚钱,25%左右盈亏平衡,剩下的是亏本的,而且在两三年之内,传统线下电影领域将会达到饱和,市场将会饱和。电影市场很快饱和,而且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现在所有电影公司的利润全部加起来都比美国一家公司少得多,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全产业链的利润全部算起来,整个中国电影产业的利润只有美国的1/50。可以说,现在线下的中国电影市场不是一个良性的产业,电影的规模虽然很大,但是利润很低,它不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

现在中国发展最快的是电商,所以现在电影公司都在做网络剧但是,电商现在大多在亏钱,只有像阿里巴巴这种提供电商平台,通过做导流和广告盈利。大多数互联网电商同样面临着挑战,两大问题制约着电商的发展:假货、降价竞争。无边界的互联网规模巨大的各种电商,让产品同质化成为必然的趋势,非独家没特色的产品一定会陷入恶性竞争,从而低价恶性竞争成为趋势。现在能盈利的要么是假货,要么恶性竞争,电商现在都陷入恶性竞争,恶性竞争很难赚钱。互联网上大多数电商真正能收益的,除了假货,还有独家产品。假货不可能持续,独家产品现在还比较少,但是可以预见,将来的电商走独家产品的道路,是根本的生存之道。

这种生存的需求趋势,让“微电影+(拥有独家产品的)电商”成为最好的电商营销方式――当然,也不一定只是微电影,还可能是影视、网络剧、大电影。

电商营销影视化,是时代的必然趋势。但是影视化的商业模式,也存在着挑战,没有内涵的广告式视频,在海量信息传播的互联网上,是不能形成影响力的。而要做到吸引用户的关注,就需要内容的创意内容的创意,是视频传播的灵魂,所以,现在互联网上IP(内容版权和改编权)特别火,因为一个好的网络文学的故事,可以阅读,可以改编成游戏电影漫画动画,优质的IP很贵、很值钱,IP是可以不断孵化的,这是腾讯收购盛大文学的根本原因。盛大文学拥有的IP,可以开发成各种各样的产品,从电影一直到游戏,一直到电子阅读和有声读物等等。好的IP都在被抢,追逐他人的IP本身就需要巨大的市场竞争力,拥有自有IP才是根本之道,而且,IP还需要转化成现实的影响力,需要具体地进行影视化网络剧是当前的一大热点,从目前的势头来看,网络剧可能要替代电视剧,因为电视剧已经很难赚钱了,而视频网上比较好的网络剧1集可以卖300万,现在做网络剧的空间比电视剧大将来,很可能是先做网络剧再卖给电视台,而不是先电视播放再网上播。

需要指出,并不是所有影视网络化的商业回报都是安全的,网络上60分钟到120分钟左右的网络大电影同样面临着挑战。当前,摄制网络大电影通常花的钱很少,质量比较低劣,既不像大电影,也不像微电影,而且需要参与分成回收成本。事实上,拍500部大电影,大概有50部能参与分成,剩下的都是给别人垫背,网络大电影的风险是不可控的。

(三)微电影之路

挑战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发展的不可能,事实上,中国互联网影视市场空间极大,关键是找到中国微电影的发展之路。从现实的经验看,不管做动画还是做衍生品,中国微电影需要学习皮克斯的发展模式。

负责当前热门节目《疯狂动物城》的拉赛特,就是当年被乔布斯召入皮克斯动画电影公司的,皮克斯1984年底从苹果公司出走时,干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做一个电脑公司,一件事是做一个动画工作室皮克斯。皮克斯一开始就用计算机来做动画,是最早的计算机化的电影,总共做了14部电影,每部都能进入全世界票房的前12位以内,都是非常成功的,现在在全世界能够做到连续14部动画电影没有一部失败的只有乔布斯创办的皮克斯。皮克斯培养的拉赛特,仍然很成功。

乔布斯之所以成功,因为他前9年都不做动画大电影,而是做动画短片,通过短片不断拿奥斯卡奖,整整9年,反复累积了大量的经验,非常成熟之后,到第10年做出一个《玩具总动员》,大获成功。

中国的微电影之路应当借鉴这个成功的模式中国互联网有很大的影视空间,但是,我们现在没有好的内容,我们需要学乔布斯,从一个短片开始,这个短片可以是一个微电影。中国电影票房号称已经是美国的2/3或者一半以上,但是中国电影的出口额只有美国的1%,基本上是一个幼儿园儿童跟最牛时期的泰森相比。我们需要学习的还很多。当然,微电影的目标不是永远做微电影,微电影的目标是做电商和大电影。

现有的微电影有两类,一类电影是文艺式微电影,很不成熟,没有收入。所以,一般来讲做一集,最多做两集,然后就做不下去了,就像文艺电影很少上院线。但是,文艺式电影符合电影要素,主题、故事、人物形象都有。第二类是目前国内最流行的视频短片,大多是广告式微电影,包括广告片、纪录片、宣传片等等,它有收入,但是它不是电影,它基本上被商业的主题所裹挟,等于是代言广告。而且,它没有系列化,一闪而过,能植入的产品太少,自身没办法有长期的商业价值,其推广的成本要远远比拍摄的成本高。

三、微电影的商业模式创新

微电影需要结束单一形态的商业探索,必须走互联网要素组合的形态才能盈利推进自身的发展。各种互联网要素的组合,需要极具可操作性的创新。

(一)微电影商业模式创新

第一,微电影必须系列化。这是微电影商业模式的基本要求。系列微电影一个接着一个,同样一个主角人物、同样一个形象、同样一个主题一直做,可以8至10集一个系列,结成第一部。然后,这8至10集可以改编成一个大电影或者一个电视台的电视电影。这种系列化的方法,相当于8至10集把一部大电影里的8个戏剧冲突,各自做成单独剧集,可以独立观赏,同时,集与集之间又有连续性。可以是真人,也可以是动画,但都要适合在手机上观赏。

这种连续性区别于网络电视剧。网络电视剧必须是所有这些东西连起来才能看,但是微电影都能独立欣赏,因为它就是按独立微电影摄制的,就好像微小说,不必连在一起。连在一起更好,不连在一起也完全可以独立。

微电影系列化,其商业价值将全面延续。它可以改编成大电影或者其他作品,比如8集和10集合起来改编成一个电视电影,可以卖给央视6套,或者做一个网络电影参与点击分成。这样,就同时培育了一个自己的IP。

第二,线上线下波动式产品植入

其一,我们一开始就应当设计互联网上销售的一款产品,落地一个互联网的电商通道,然后,根据艺术规律创作微电影,但巧妙地植入该衍生产品。这样一来,微电影的互联网无边界传播,如果能改造成大电影更好,改造不成也没关系,植入的线上衍生产品可以实现传播销售。

其二,电影里的明星提前签约下来做产品的代言人,销售跟明星进行分成,这样播出的微电影,自身已经有一套模式可以变现。

其三,微电影植入文化体验中心的场景或者主题公园的场景,然后继续回到线上卖衍生产品,这样我们在体验中心卖衍生产品,在线上也卖衍生产品,通过线上传播主题公园,影响观众到主题公园消费。

通过这三个举措,形成线上线下波动式的整体形态,以移动终端为主,让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观赏。

上述商业模式,多个微电影系列彼此都不冲突,可以发展出很多系列,随时可以挑选,也不存在电影院档期限制。即使跟别人有产品冲突,只要通过创意随时可以各显神通进行自由竞争。这样,移动终端就形成一个微电影全产业链商业模式这是总体的设想。

(二)微电影收入分析

这种综合的组合式微电影商业模式,遵循艺术创作规律,首先把故事编完,然后遵循商业规律,再来植入我们自有的产品,通过线上线下互动的波动式推广,至少有六种主要的收入。

第一种收入,是植入我们自有品牌产品实现销售。换句话说,我们的微电影仍然具有广告的效应,可以带动电商销售,重点是,这电商卖的是我们自己的产品,是独家产品,就像奢侈品一样。只要这个微电影一直在互联网上循环播放传播,这个产品就可以卖一辈子,只要这个微电影不撤下去植入产品,就会永远在广告促销。

第二种收入,培育一个自有IP,只要将微电影系列化,我们就培育了一个版权,这个IP不是购买别人的,相反,它的改编价值可以卖给别人产生利润。

第三种收入,可以植入别人的广告。从容量上看,一个系列的微电影里可以植入三款产品,加上一个背景植入,总共有四种植入一种可以做背景,例如广告赞助植入旅游景区,三款可以做产品,自有产品植入一种,剩下的两种拿出来让别人植入广告。

第四种收入,明星经纪收入。可以提前把主演艺人的经纪关系签下来,微电影系列如果做到100集,主演一定能成名。迄今为止,中国能够一直做主演的人不会超过30个,我们每个微电影系列的主演一直用2至4个演员,这2至4个人演完这个系列再演下一个系列,一定会成名。提前签下经纪合约,就会有各种经纪收入。

第五种收入,综合改编大电影。前面收入完成后,可以综合改编电视电影卖给电视台,或者做成一部网络电影参与点击分成。如果担心电影不好,那么其实微电影第1集就通过互联网的测试砍掉了,如果反应好,才会做到8至10集,进一步收回成本,这种方式比直接摄制大电影风险小很多。

第六种收入,主题公园收益。提前跟区域的主题公园和文化体验中心合作,先做系列的微电影,再变成体验的内容,促成线上线下的波动式互动。

按照这种模式推进微电影商业,投入的可能是220万到250万,但营销的想象空间非常大,比如植入一种酒,这种酒可以卖一辈子,只要微电影滚动地播,酒就一直在被广告营销,拍完8集是否继续拍都可以。常规电影中明星同款服装,在天猫可以几天内销售三千万件,那么,一直在滚动传播的微电影植入的产品,如果销售额卖几十亿,也完全可以想象。

(三)微电影商业模式的优势

“微电影的结构内容+明星+粉丝+衍生产品”,演员采用植入产品分成制,这种商业模式的好处多达九个。

第一,可持续。微电影系列,将形成多方面的积累,包括拍摄能力积累演员知名度积累植入产品积累等等。像乔布斯拍动画短片一样,拍9年整体性积累。做文化产业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一定要有积累,积累是文化产业最大的增值,没积累就没增值。

第二,不怕盗版。盗版意味着更广泛的传播,也意味着植入产品卖得越来越多,比如赵本山以前的小品随便转载,如果有植入产品,反而越来越有名。这是病毒式营销。

第三,植入产品可以一直销售。只要网上在流传该微电影,产品就可以一直卖。时间够久的话,该植入商标也可以卖掉。

第四,孵化出自有IP。培育出一个值钱的故事

第五,风险小,微电影第1集如果互联网反应不好,可以快速转型,避免更大损失。

第六,上市快。拍微电影半年之内可以8至10集,如果产品卖得好马上公司就达到上市的要求,新三板上市很快。

第七,容易共赢。可以同连锁经营同行共同构建一个平台,相互支撑推送。

第八,不需要做第一。不需要爆款和超高点击率,只要做的还行,只要大家反复看,看完等着下一集,有一部分粉丝买植入产品就好了,不需要一下子为了分红要多少点击率。

第九,机会和空间大

(四)微电影三创基地

微电影的这种商业模式创新,是极具操作性的,适合很多人采用进行创业。当然,创业需要多方面素质,不仅仅需要微电影创作方面的能力。各级政府面对这种情况,振兴发展文化产业,可以通过微电影三创基地的方式:创业创投创导,对微电影创业进行多方面扶持,扶持缺乏其他能力的有志于微电影商业创业的人员,快速带动本地文化产业的发展。

现在很多文化产业园盈利的方式是完全收取资金,这种盈利空间相当有限,如果把文化产业园改为房产使用权或其他方式参与投资入股,帮扶企业上市,从里面分到的好处将十分可观。文化产业园应该是园区的运营加上投资,不需要大的硬件设备,需要引入三种机构――一种是投资公司,一种是运营公司,一种是辅导咨询公司,再加上主体的创业公司,就可以形成超级的化学反应。

很多有潜力的创业公司并不成熟,投资再加上给它做辅导,这个公司就会快速成长为一个非常具有市场价值的公司。比如《大圣归来》的制作团队一下身价就到天上了。

四、结语

微商商业模式篇3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微信传播模式;“内容+平台+数据”模式;生态圈;粉丝经济

一、微信传播模式与特征

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传播过程要素,考虑到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是首次提出了传播者、内容、媒介、接受者及效果这五个传播过程要素理论且被学术界广泛采用,本文借鉴上面五个要素来分析微信传播模式。

1.传播者分析

用户通过微信在移动终端、电脑等发送传播各种信息,如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等的。可是我们知道在微信首度被推出的时候,大部分用户使用QQ就能满足上述的传播信息的需求,考虑到这些用户稳定且有强烈的情感黏性依附于QQ软件,那么是什么使得他们放弃QQ选择微信呢?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微信在聊天以及朋友圈时更加具有私密性,能够很好地保护用户的隐私,这是之前的一些通信平台如微博、QQ空间等无法满足的。在上述平台中,者的所有互动内容均公开,不论是否是好友都可看见。而微信很好地避免了这一问题。只有通过加入手机验证的好友才能观看对方完整朋友圈或是互动聊天,用户隐私得以保护,恶意骚扰、垃圾广告无法介入。更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用户的好友A发送的朋友圈评论,朋友B也无法看到,很好地处理了由于A、B之间互不认识而造成的隐私泄漏问题。

2.内容分析

微信传播消息内容有即时性与多义性的特点。用户打开微信客户端,即可接收消息并进行快速反馈。微信双方通过文字、语音方式,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次内容丰富的信息传递。而视频聊天更是突破聊天时空限制,通过双向或多向方式交流沟通,拉近传受双方沟通距离。

3.媒介分析

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日渐增多、智能手机逐渐成为移动媒体主要载体。微信功能,比如二维码功能所需高清摄像头、以及手机听筒与扬声器、手写输入所需的多点触屏、查看附近人的GPS定位、需要重力感应器的摇一摇等,充分发掘了智能手机的功能。微信一对多广播功能,传播者拥有充分主动权,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对的内容、范围、手段等进行控制,实现用户精准营销。

4.接受者分析

微信创造了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交网络,虚拟世界变的真实,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虚拟社交模式中,根据实际距离,可将社交圈分为熟人交际圈,陌生人交际圈俩个层面,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更加精确地分配社交精力。

熟人社交圈。微信基础用户是熟人关系,传受双方通过微信沟通,感情黏性进一步增强,从而形成稳定、成熟、联系最为频繁的交际圈,微信广告利用用户之间的这种“口碑传播”得以推广。

陌生人社交圈。微信“查看附近的人”功能,能够看到用户所在位置千米内微信用户。为用户提供附近人的头像、昵称等,便于用户之间联系,方便结识身边的朋友,向身边人寻求帮助,推广工作业务。二维码、LBS定位、摇一摇和漂流瓶功能将微信社交圈由熟人推向陌生人。

以上社交圈,微信信息接受者存在鲜明区别,传播者在未来的沟通中能够更精确地分配社交精力,确定传播内容。

5.效果分析

微信主要功能是文字语音视频聊天,这种沟通方式会使传受双方关系更为密切。传受双方身份以家人、好友、同学、同事为主,保障了双方消息传递的安全性与真实性。微信传播主体私人化、通讯过程即时性、通信方式交互性等优势,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二、腾讯微信与Facebook(脸书)的发展比较

1.公开性与私密性

Facebook(脸书)在用户参与性上真实与透明为主要目标,早期对隐私保护持开放态度,用户除人工改掉默认的设置外,内容全部公开。腾讯微信以熟人社交为基础,重视用户私密性。微信的“摇一摇”、漂流瓶等功能,更加强调一种陌生人交往的趣味性与偶然性。

2.商业数据分析与移动内容分享

Facebook(脸书)做的最细致的是用户管理,其核心商业价值主要依赖于用户信息的管理与挖掘。用户只要完成注册,系统就会自动帮你生成你的社交图谱。还可针对用户的海量信息进行分析,列出用户的喜好与倾向,随时了解用户目前的状态,大数据分析是Facebook商业价值的关键。

微信更加侧重于用户的增长与体验,用户之间多媒体内容的互动与分享。随着手机用户的增长,其未来作为社会身份ID的功能得到强化,用户信息的真实性更加可靠,潜在的粉丝经济,必将带来巨大商业价值。

3.PC社交平台与手机社交平台

Facebook(脸书)通过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掌握,成为用户上网的个人化接口,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互联网生态系统。在移动互联网方面,Facebook(脸书)的现有系统显得过于臃肿,现通过WhatsApp来弥补自己在移动通讯领域的不足。微信则立足于移动互联网沟通体验平台,从一个单纯的聊天工具成为一个移动社交平台。此外,打通了腾讯旗下的主要产品及应用,并向其他网络商家开放接口,用户使用微信号就可以在QQ、邮箱、腾讯微博、美团、携程、酷我等商户间自由登陆,形成了优势资源共享。

综上,无论是Facebook(脸书)还是微信都意识到移动互联网及粉丝经济的商业价值,随着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两种商业模式最终可能会殊途同归。数据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资产,带来一场社会革命,将对企业商业模式、国家治理模式及个人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三、微信商业模式前景分析

传统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是直接通过入口级产品获取用户,把控网络流量,最后通过流量变现来赢利。而移动互联网时代则是通过产品和服务体验来获取用户,增强用户的黏性和客单价,海量用户产生的大数据引发的变革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正在改变企业原有的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和需求环境,企业需要对原有商业模式进行重新思考。

腾讯微信通过信息内容分享、独特的沟通交流方式聚集了大量粉丝用户,海量用户带来的大数据能洞悉消费者真实需求,对消费者进行精准细分,为企业产品提供精准、即时、动态决策依据,移动互联网则提供了各类商家聚集平台。基于此,腾讯微信能够聚合服务、软件、硬件、内容等资源并形成商业生态圈,创造出“内容+平台+数据”商业模式,从而具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窦毓磊.FacebookVS微信:中外社会化媒体商业模式对比研究[J].现代传播,2016年第1期.

[2]赵桐羽.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产物的传播学探析---以腾讯微信为例[J].东南传播,2013年第7期.

[3]方兴东,石现升,张笑容,张静.微信传播机制与治理问题研究[J].F代传播,2013年第6期.

微商商业模式篇4

讯:腾讯与新浪微博都具有上亿的用户量,二者的实力可以说不分高下,但是,对于商业模式而言,两家却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在新浪曹国伟的眼里,广告模式是第一位的,同时,这种广告是以展示为主,这种模式对平台来说见效较快。对于商家而言,能够将广告内容清晰的展示在用户面前,能把品牌第一时间传输给用户。

但是,对于腾讯而言,马化腾却走了另外一条路,腾讯的侧重点在于将微博与电商结合起来,最近腾讯推出了维卖场,这进一步表明,腾讯电商与微博的结合力已经开始。在腾讯微博平台,电商产品部门、QQ商城、商家与用户,共同构建了腾讯微卖场的价值链,在这一链条上的各个环节还可以不断延展。未来,腾讯是否能将微博发展为类似于蘑菇街或者美丽说的形式仍不清楚,但可知的是,一旦成功,价值不菲。

从目前看,无论是新浪还是腾讯,微博都在一步一步的走向商业话,两种模式到底哪个会更胜一筹,无法判断,只能等待现实的验证。(来源:和讯网)

微商商业模式篇5

一、用户需求和商业价值

微信首先是一个通讯工具。无论腾讯想把微信做成什么,在用户的认知里,他到今天已定型了。对于绝大多数用户微信是一个通讯工具,我把这叫做用户的主诉求,或者一级需求。一个产品只会有一个主诉求,此外其它都是二级需求,二级之下还有三级四级。比如微博用户看微博,就是一级需求(浏览),发微博就是二级需求(表达),发微博插入各种功能就是三级需求。需求的层级越低,用的人就越少,商业价值就越低。

商业价值的高低,和用户需求成正比。最好的商业模式,就是在满足用户的一级需求时,把商业价值实现了,比如搜索,电子商务。互联网能让很多商业价值在满足用户的二级需求层次实现的产品也做很大,最典型的就是游戏和各种toC的增值服务,比如QQ的头像、会员,网游的道具等。和用户需求关系不大的模式,也有生存空间,比如门户广告,视频网站广告。用户需求就像漏斗,如果商业价值只能在很少的用户中实现,那少就得花很多资源把用户基数做大。

所以在微信商业模式的探索上,微信碰到的首要挑战是选择在通讯里挖掘商业模式,还是找到和放大用户的二级需求,寻找其中的商业模式。

二、两个页面原则的挑战

对于独立产品,从设计而言,最理想的产品,能在一个页面里满足了用户的主诉求。目前全世界只有三类产品做到了在一个页面满足用户主诉求,这就是facebook,twitter,hao123。差一点的,用两个页面,比如门户的首页和内容页,搜索的首页和结果页,IM的好友列表页和对话框。(电子商务的用户需求链比较长,这里不适用)

无论pc和无线,用户只会集中在最多两个(两类)页面里,所以一个单独的产品,如果不能在两个页面里实现商业价值的,都没戏。因为用户是很懒的,到了第三个页面,你的用户早就损失殆尽了,除非是卖东西或者做色情的,用户目标性很强。

对于微信而言,挑战就是在用户打开微信后的两个页面里把商业价值实现。

三、微信商业模式的天花板

在两个页面里,满足用户较高的需求,同时实现商业价值。这就是微信商业模式的天花板,也是大部分产品的天花板。

举个例子,微信查看“附近的人”页面里有些加V商户,这是否有商业化的价值?查看“附近的人”,是微信里一个较低的二级需求,而且放在了三级页面。即用户到达这一页,打开微信后,要点两下,用户就漏了两次。这好处是突出了微信的通讯功能,但如果要实现商业化,微信就得培养用户习惯,把这个功能提升一个层级,放在二级页面,引导用户每天都用,这必然就会弱化微信的通讯功能。

微信会这么做吗?如果微信这么做,那微信底部的导航栏就可以换成“附近的人”,“朋友圈”、“应用”等等,而不是现在这个结构。但这样做,微信会有什么麻烦呢?

每个人都在讲移动的革命,因为移动带来了PC没有的两个东西,位置信息和实时在线。但移动也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屏幕小。屏幕小,不仅限制了”广告“这一个经典商业模式的价值,也让移动上的交互受到限制,变得很笨拙,用户不能在多个功能间流畅的切换,产品也不能像pc上那样放太多功能。这给微信带来的麻烦就是:而为用户习惯发生变化了,用户很难在一个应用中转来转去头不晕。

手机交互的受限,对于移动购物是个利好,因为用户不再有过多的选择,可以迅速决策。对于专注于垂直领域的创业者也是一个利好,因为大而全的app在手机里不适用,巨头在PC上的优势在手机里就不那么明显,用户会习惯在一个应用里完成一个服务,或者说一个垂直的服务会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四、Timeline的商业价值

微信的Timeline就是微信打开的默认页面,也是微信最重要的页面。在这一页,微信碰到了手机屏幕的障碍,不能像PC上的QQ一样,把好友列表和会话提醒放在一页,只能把通讯录,找朋友,设置,放到下方导航。这就是手机的特性:一个app只能干一个重要的事。

Timeline里,除了好友对话提醒外,最主要的就是“订阅媒体、商户信息”这个较强的用户需求。这个需求属于订阅,与微信的通讯定位符合。这些订阅的媒体、商户内容,用户点一下就可以到达内容页,基本符合我说的“在两个页面里,满足用户较高的需求”,所以这也可以看做目前微信最成功的商业化尝试,微信完全可以提供增值服务向商户和媒体收费,同时,微信也充满了O2O的想像空间。因为微信有先天优势可以在O2O这个环节里干通讯的事。

但订阅商户不太可能成为一个大商业模式。一方面,不用智能手机,也可以用短信方式订阅媒体和商户信息,我们现然经常收到的短信手机报,各种促销短信,本质上和微信的订阅没有区别。

在订阅上,微信并没用带来革命,这和搜索带来的广告革命和电子商务带来的商业革命是完全不一样的。另一方面,在互动上,商户与用户的互动是复杂,缺乏标准化和衡量指标的,商户很难有持续的驱动力去做这个事,商户没有驱动力,用户就不会有好的体验,变成了一个死结。

Timeline是微信最重要的页面,如何在这一页找到商业模式,如何在O2O的通讯链引发过去不能实现的变革,这就是微信商业化的关键,但至少目前还看不到微信有实质的进展。相比,陌陌类的垂直产品,起始页是位置信息,所以更容易找到商业模式,这就是其它创业者的机会。

打开app后的第一页,就是app的起始页。这页就像门户的首页,微博的timeline一样,是最重要的一页,也是最有商业价值的一页。facebook官方客户端对这一页的调整发生过巨大变化,非常有意思,非常值得参考。通过对这一页的观察,也就能判断一个客户端产品团队的水平。一般情况下,传统的pc企业都会很吃力,比如淘宝、yy的客户端,所以大企业不是什么都干得好的,这也是移动领域创业者的机会。

五、对话窗口的商业价值

对话窗口是现在微信最重要的二级页面。但这一页的商业价值很低,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手机的交互界面太小。所以微信很难用这页实现QQIM在PC上的很多商业价值,如QQ秀,广告和其它产品的导流入口。

可以肯定一点,在微信对话窗口,插入各种应用是不靠谱的,几乎没有商业价值的。做为一个通讯工具,人们每天平均沟通的对象个数是很少的。和其它人对话时在对话窗口买张电影票,送个礼品,推荐个餐厅,这是超级不靠谱的设计,站在自我角度想当然。

这可以算是微信最大的败笔了。对话窗口唯一有点使用价值的就是表情和音乐,但在国内商业价值不高。对话窗口的应用,腾讯在QQ上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积累,微信为什么会搞这么一个笑话出来,这一直让我想不通。

如果创业者通过微信开放平台,希望用户在对话窗口插入自己的应用获取商业价值,那就更不靠谱了,一定不会成功。

六、朋友圈

朋友圈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朋友圈可以看做是一个生于移动时代的facebook,有着巨大的想像空间和用户需求。朋友圈和开放平台结合,至少在游戏变现上就有现成的商业模式,在LBS上,O2O上还有facebook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目前微信把朋友圈入口藏得很深,甚至在timeline上都没有提醒,除了产品节奏的控制,我想还是在观察这个功能对通讯服务主诉求的影响。

朋友圈是一个很重的功能,甚至比“微信”还重,一但被强化,如何在微信其它功能之间切换,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就是手机的难题。

一个产品,可能有多个不同吸引用户的点,但产品定型后,无论你怎么改,他的主诉求是不会变的。把在一个成功产品中发现的用户新生需求做大,更常见的例子是使用独立产品的形式,比如Qzone、QQ游戏之于QQIM,360浏览器之于360安全卫士。也许朋友圈更合适成为一个独立的APP。

七、一张船票

微商商业模式篇6

【关键词】小微企业  ;电子商务  ;自建网站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

一、引言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是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中最有活力,最有创造力的企业。目前小微企业生存处境艰难,面临着经营成本大幅度上升、订单减少和销售渠道狭窄等困境。据《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报告》统计,46.84%小微型企业反映市场需求不足、产品销售困难,58.08%反映市场竞争压力加大,23.74%反映订单不足。另外,融资难、融资贵也是一直困扰小微企业的难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比如2011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扶持小微企业的“国九条”政策。

学者们也对此展开了多方面研究。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①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董志华(2012)提出国家出台扶持政策应该具有定向性和及时性,多措并举的政策措施将促使小微企业尽快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蔡丽华(2012)提出政府对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将极大的激发小微企业的活力,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加快产品创新力度,与小微企业要共同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保育钧(2013)认为,现在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基本办法就是让民间资本组建发起小型、微型银行,这样就能满足一部分小微企业融资有关金融机构方面的需要了,对民间借贷的合理引导也将成为一条新的道路。②小微企业的营销策略。毛庆彬(2009)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相比之下,电子商务市场正处于新兴阶段,所以研究电子商务平台的经验策略有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吕洪良(2010)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度分别对B2B、B2C和C2C三种商业模式做了比较,指出了其演化的规则都是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③解决小微企业困境的方法。许多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与建议,而对于企业发展线下与线上的结合讨论较少,对于小微企业采取电子商务模式的利弊分析较少。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对小微企业生存现状的调查并对现有的电子商务模式进行调查对比,寻找出一种适合小微企业发展的模式,同时提出一种小微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模式的新思路,为小微企业摆脱困境提出建议。

二、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模式选择

当前,电子商务主要有三种基本模式:B2C、C2C、B2B,以及O2O和O2P等一些新型模式。在每一种模式下,企业有两种实现路径:自己搭建平台和利用现有平台。

(一)自建电子商务平台

企业自建电子商务平台的优势主要包括:①商城可扩展性高,自由灵活。平台建设一切皆在企业自身的掌握中,可扩展其它产品的销售。②没有佣金负担,降低了运营成本。③在销售及服务流程中,可以自主采用标准,可以做到对客户更好的服务。④网站空间和容量等不受限制,可以展示更多的商品,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⑤可以结合用户特点,贴合用户使用及消费习惯,提供个性化服务。⑥通过自建网上商城,可以打造一支完全属于企业自己的团队,对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非常有益。

企业自建电子商务平台的劣势主要有:①自建平台需要专业的运营维护团队,网站的运营又会增加许多管理成本,包括网站的日常维护与更新、企业网站的推广、客户关系管理等,需要投入较高的人力成本。②需要投资购买服务器,域名,软件等基础设施。③初期投入成本较高,且初期效果不会立竿见影,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④自建电商平台初期可信度低,推广难度较大。⑤要想打响知名度,需要投入大量广告宣传短期内难见效益。这些都是企业在建立网站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对于本身实力弱小的小微企业来说,通过自建电商平台的方式来开展电子商务的做法可能是不太可行的。当然,对于成长性较大、产品受众比较独特的小微企业,也可以尝试的搭建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

(二)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

借助现有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犹如产品进入一个大卖场或是百货商店销售一样,人流是现成的,具有以下优势:①平台拥有完善的购物流程,购物过程方便快捷。②信用体系完善,无论信用制度建立的时间还是可信度都非常高。③商城模板,可快速搭建网上门店。④平台流量大,且客户的目的性强。⑤可直接利用庞大的现成的用户资源,帮助企业节省自建及维护电子商务平台网站等费用和长期的推广广告费用。

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性。利用现有平台的不足之处在于:①企业运营受到第三方平台的规则限制和制约,店铺样式单一,显示不出自身特点。②功能受限,可扩展性较低,只能在第三方平台现有服务的框架下组织活动,很多有用的新的个性化功能如果第三方平台不及时推出则无法使用,部分还需支付额外费用。③需要向第三方平台交纳一定的佣金。④若大企业使用,可能会降低企业在客户心中的地位和形象。

对于缺乏资金,实力弱小的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利用淘宝、亚马逊、京东、阿里巴巴等第三方模式的电子商务,比自己建立网站要容易得多,也更易取得成功。

(三)小微企业利用上述三种模式开展的电子商务的案例研究

上文研究表明,小微企业应该采用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的方式开展电子商务。下面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在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的基础上哪种电商模式更适用于小微企业;在同一种电商模式下,选择哪个平台会更好。

(1)准入资格分析。C2C市场。目前淘宝、易趣和拍拍是C2C模式的典型代表,下面将以这三家电商为例,分析小微企业在C2C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初期的准入资格。

表1  ;淘宝网、易趣网、拍拍网开店条件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淘宝网的准入资格最低,开店成本几乎为零,拍拍网的准入资格最高,需要保证金的投入。整体来看,在C2C模式中的第三方平台的准入资格普遍较低,前期开店成本低廉。那么不同的准入标准带来怎样的影响呢?目前,在C2C市场上,淘宝网地位依旧稳固,截至到2013年6月淘宝网占整个C2C市场的95.1%。拍拍网占4.7%,易趣网占0.2% 。可以看出,淘宝网凭借其低门槛吸引了绝大多数的业主,而准入资格更高的拍拍网由于其信用保障,也获得了一定的份额。小微企业业主如果选择C2C模式建议选择淘宝网进行发展,投入少效应更大,或者以淘宝网为主,在多个网站分别开店,以达到扩大影响力,拓宽销路的目的。B2C市场。本文从B2C商家中挑选了一些市场份额较大,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网站进行比较,分析小微企业在B2C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初期的准入资格。

表2

注: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国税、地税),组织机构代码证(注意有效期),商品商标注册证,销售授权,商品质检报告是开网店必备资质。

根据上述资料,入驻门槛最低的是亚马逊(中国),门槛最高的是天猫商城。整体来看,B2C第三方平台进入门槛比C2C要高得多,前期投入更大,对企业的规模、实力和资金的要求更高。本文调查的5个网站基本都为百货类网站,但各个网站又有不同的销售侧重点。从总体来看,小微企业如想在这样的第三方网站立足,起码要保证有20万以上的资金,并且在开店初期拥有足够周转的流动资金,这对于资金力量薄弱的小微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大难题。综合各种开店条件,本文认为在B2C领域比较适合小微企业开店的网站是天猫商城,虽然前期质保金与平台使用费投入高,但是扣点扣费相对较低,当销售额增加时,不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佣金负担,同时,在天猫这样的受众度较广,认可度较高的平台上,更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B2B市场。本文以B2B网站中市场占有率最大的阿里巴巴网为例进行探究。进入阿里巴巴开网店是免费的,只要正确注册就能商品,开店成本低。但绝大多数网店都会开通诚信通服务,注册并缴纳年费后,阿里巴巴会通过这种办法对会员进行企业的合法性、真实性的核实以及审请人是否经过企业授权的查证,企业通过这种认证也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信誉度与可靠性,用信用保证吸引顾客。小微企业进入此类第三方网站的门槛很低,只需上交诸如营业执照等必备材料和相对低廉的会员费后,即可成功创立网店,而后期的差异性发展决定了网店经营的成败。

(2)后期经营阶段。不管是哪一种模式,哪一种类型的网站,聚拢人气始终是第一要务,成功的商家都是通过良好的信誉,完善的服务,过硬的质量赢得客户的青睐,这样才能吸引跟多的顾客购买商品。调查得知,在第三方购物平台上,网店的排名与人气息息相关,排名高了,人气自然高了;而店铺中商品的人气高了,则商品排名也会提升,也就获得了更好的销路。因此网店既需要重视搜索排名提升,也要重视店铺人气的提升,双管齐下,稳定店铺的销量,让店铺得以快速稳步发展,店主盈利更多。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面对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困境,采用电子商务模式来开展各种电子商务活动,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电子商务服务,但不同的电子商务模式适应于不同的企业。为了帮助小微企业选择恰当的电子商务模式,拟提以下建议:

有针对性的选择电子商务模式。小微企业大部分知名度不高,如果自己建网站的话,一方面不会有多少访问量和交易额,来为其扩大网站的影响力,反而使小微企业必须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进行其网站的宜传;另一方面,还必须配备相关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负责网站的策划、管理和维护。这两方面的成本,对于实力并不雄厚的小微企业来说无疑是得不偿失的,因此推荐已经拥有自己的工厂,具备生产能力的小型企业,在专业的指导下自行开设此类网站,谋求更大发展。而对于缺乏资金,实力弱小的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利用淘宝、亚马逊、京东、阿里巴巴等第三方模式的电子商务,可以获得平台的支持,利用现成的资源更加便利的开设网店。因为这些网上交易市场,都拥有一批精通电子商务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和管理方面,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能够确保公用信息平台高效、安全、稳定地运行。借助于这种模式,可以以低成本、高效率吸引消费者,从而迅速拓展其网络营销渠道。

参考文献:

[1]王俊峰,王岩.我国小微企业发展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12.

[2]张建军,李小卯.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与政策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2003.

[3]张新元,王龙,张鹏,张颖. 我国C2C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情报杂志,2005.

[4]李锋,王喜成. 我国C2C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

微商商业模式篇7

作为近期加快商业化的一部分,新浪微博开展强制推送广告信息、绞杀草根大号、连续上线微任务和信息流广告平台等一系列“动作”,正引发一场争议。

支持者称,企业最终目标一定是赚钱,微博不是个公益的平台,商业化是大势所趋。而反对者却认为,作为新兴的社交媒体,新浪微博不应该一切朝“钱”看,应首先注重用户的个人体验和感受,尤其是不该拿用户的“隐私”信息赚钱。

涉嫌出卖网友隐私惹反感

1月22日,新浪微博用户“采熠”通过微博向新浪提出质疑:“从未关注的微博账号却推送广告到我的个人主页,而且无法取消无法删除,只能不停刷新页面直到推广广告消失,真令人恶心!”

紧接着,24日,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质疑过后,新浪官方管理账号的“微博小秘书”“不痛不痒”地回应用户:这是由系统为您推荐的。系统会精选微博中优质的内容并为您推荐。

据了解,这些推广广告的来源,是新浪刚刚推出的“信息流置顶推广”广告系统,广告主在此平台中充值付费后,可通过后台系统,看到用户的年龄、性别、地域、爱好、浏览数据等信息,进而通过这些数据进行精准广告投放。

然而,在不少网友看来,这种精准投放实际上是以牺牲自己的注册信息和网上浏览喜好等“隐私”为代价的,现在新浪“不打招呼”就把个人信息出卖给商家,显然是侵犯了个人权利,“很不道德”。

相对于这些遭遇过精准投放的广告的网友,更多的免费注册微博用户则是在遭遇强制广告“轰炸”时“叫苦不迭”,明明没有购物的需求,却推送了最新的购物信息;不喜欢娱乐圈的绯闻,却常常被邀请观看最新的明星微访谈——这样无节制、无下限的微博信息流广告,不能删除,不能拉黑,只能看后隐藏,让人感觉“非常不舒服”。

目前,在新浪微博大部分推广广告的转发和评论内容里,责难声更是此起彼伏,一些带推广内容的微博甚至不得不关闭评论功能。

“搭台却赚不到钱”

事实上,反感新浪微博近期商业化动作的,并不仅仅只有普通微博用户,不少依附于新浪的草根微博大号,同样对新浪近期加快商业化动作表达了不满。

据了解,引发不少草根大号不满的,是新浪从2012年10月开始,微博账号商业信息必须要通过新浪官方的“微任务”平台。而广告主(机构或个人)授权“微任务”应用并通过任务的形式,选择指定微博账号进行商业信息的微博原发或转发,微博账号在接到任务后可以选择执行或拒绝,成功执行任务获得的报酬,新浪微博将抽取30%作为分成。

记者调查发现,伴随着微博营销的运作,尤其是商家对于“一对一”式广告“轰炸”的青睐,像“韩剧情报网”这样有着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粉丝的“草根大号”一旦成为微博上的营销账号,便可赚得盆满钵满。

有媒体此前报道称,一些粉丝众多的微博通过给商家链接广告的方式,可以与商家进行分成,粉丝数量数百万、上千万的微博,一年的广告收益可达几十万、上百万元。

“新浪搭了个台,戏却全让别人唱了,不仅贴钱还要承担各种风险,这是新浪肯定不愿看到的。”谈起新浪微博近期加速商业化的一系列动作,业内人士介绍说,很多人利用微博赚到了钱,微博的提供商却一直在发愁怎么赚钱,甚至包括微博鼻祖Twitter,也始终没有一个清晰的盈利模式。

难以摆脱传统广告盈利模式

按照新浪的设想,其商业化实现的途径包括:互动精准广告、社交游戏、实时搜索、无线增值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以及数字内容收费等。

新浪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新浪微博用户数已超过4亿,但2012第二季度广告营收仅为1000万美元左右,第三季度广告营收也不过2000万美元。

与之对应的,是微博用户持续攀升、流量急速增加后的巨额运营开支。新浪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曹国伟透露说,从2011年初到2012年第二季度,新浪在新浪微博上的累计投入已超2.8亿美元。

根据这份报表,目前新浪微博流量变现方式仍然是广告,其他途径的变现能力十分有限。

一位新浪微博广告产业链体系的合作伙伴说,新浪本计划通过数据挖掘、广告展示等方式向大客户收费。但实际上,微博目前尚不是大客户的主要推广投放路径,而中小客户又难以承受新浪微博高昂的费用,因此变现能力十分尴尬。

而即便是能够带来收入的广告,其变现能力与巨大的支出相比,同样无法令人满意。

微商商业模式篇8

讯:近年来,依托微信发展而繁荣的微信化商业模式备受追捧,也成就了无数草根的创业梦。这一全新的商业模式,掀起了全民开店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在近5亿的微信活跃用户中,存在1200多万的微商用户。

这一由微信用户自发性形成的行业,对于传统品牌商家来说仍是一片模糊。微商兴起短短两年的时间,在持续繁荣的背后,同时其长期存在的隐患问题也使微商行业开始进入第二轮“洗牌”阶段。正是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众多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开始寻求微商发展新突破。在21日开幕的义博会现场,由启博科技开发的微分销系统,在会场内大受欢迎。其以微分销代替传统微商的新模式,有望助力微商行业进一步实现可持续的长足发展。

微分销,即微信分销系统,是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新一代企业数据营销方式。由服务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发定制,专门为商家或品牌提供微信商城,微信分销渠道的三级分销系统体系,微信分销可以帮助商家快速高度的将自媒体转化为分销商。如今,传统微商行业正面临第二轮“洗牌”,已然处于瓶颈阶段。消费者愈发对于微商行业杂乱无章的营销模式表示不满。从目前来看,传统微商的混乱局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假货多,无质量保证;2、出货难,消化慢,对分销商而言有相当大的囤货隐患;3、分销商散乱,遍布全国各地,对产品供给和整体营销策略的布局造成了极大不便。

义乌启博科技事业部负责人朱经文分析:“由于微信分销系统面向的是大众市场,所以在后台方面特别注重页面的简洁化,以提高用户的操作性。简单高效的用户体验也为我们吸引了更多的用户。其次,微分销依托于庞大的微信用户基础,通过社交网络可以迅速的将产品推广至客户手中,且后台全员分销、全员推广的模式也完美地解决了商家的推广难题。对于分销商而言,则抛开了繁琐的售前售后环节,也无需承担囤货风险。”

如此看来,微分销从技术层面帮助传统企业更便捷地拓展了微商分销渠道,也同步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快速融合。经营者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管理团队运营、提升产品工艺、增强用户体验等方面。能有效避免行业内的价格战,使竞争回归到商业本质,最终让消费者能够得到最大受益。(来源:杭州日报 文/赵玥)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