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初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8篇

时间:2023-09-24 15:44:29

初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初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篇1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现状

一直以来,初中英语教学都散发着浓厚的功利气息,教师过于强调语言能力的培养,过于看重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训练,始终将教学重点放于英语知识体系的构建上,却忽视了文化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虽然学也在课堂上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法知识,并拥有一定词汇量,但由于缺乏对背景知识的深入理解,导致无法自如得体地进行英语交际。由此不难看出,初中英语教学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学生文化意识淡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传统教学模式依然有着很大“市场”,师生文化意识都不强。再加上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熏染,教师依然重视学习成绩。目前初中英语义化教育的现状主要体现为:

第一,在教学目标方面,传统和现代语言学理论都强调语言本身是语言学研究的唯一对象。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大部分初中英语教师都以纯语言能力的培养为教学核心,将词汇背诵、句型分析、语法讲解、结构分析等作为教学目标的固定内容。过于强调语言知识的习得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第二,在教学内容方面,传统教学内容太过囿于教材,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要求选择教学内容,完全走应试教育的路子。实际教学中,语言知识成为英语教学的重点,文化渗透基本上为零。此外,目前还未出现以文化渗透为核心的英语教材,参考资料也非常少,虽然教师在思想上意识到文化教育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但实际上却出于种种原因而无法有效落实。

第三,在教学方式方面,许多一线英语教师缺乏完善的文化教育知识体系,英语文化的敏感度不高,教学方式单一。在传统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语法翻译教学法无法促使学生将英语知识、英语技能和文化知识进行有机结合,无法有效提高学生得体的英语交际能力。

第四,在课堂环境方面,现代初中生英语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学习渠道较窄。学生通常将词汇记忆和语法理解作为学习重点。在这种课堂环境中,师生都只强调纯语言能力的提高,忽视了文化意识的培养。

第五,在教学评价方面,传统教学评价一般以教学目标、课堂设计以及教学思路等作为核心要素,但是对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和创造性极不重视,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考试评价现状来讲,师生都过于看重学习结果,忽视了学习过程,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的考察。

二、加强初中英语教学文化渗透的策略

1.全面开发教学资源,强化文化感知力。教师在综合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心理特征基础上,适时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英语文化背景的影片,加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感性认识。比如,《走遍美国》就是一套彰显美国文化、呈现美式英语交际的多媒体教材。其中许多交际场景,涉及生活、工作、宴会、节庆以及恋爱等诸多话题。此外,该套教材还能让学生深刻体验英语文化生活氛围,加强对英语文化的感知力,掌握一定的文化交际策略,学会地道的英语表达。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为学生介绍一些英文名著,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简爱》、《呼啸山庄》等,拓展英语文化知识视野。

2.结合英语教学内容,适当加强文化渗透。目前,新版初中英语教材内容丰富、时代性强、生活性强以及信息量大,充分彰显了英语文化的魅力与特色。当教学内容涉及英语文化背景时,教师要适时进行知识拓展,加强背景知识的渗透,全面介绍英语文化意义,借以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初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初中语文;过渡教学

当教育教学没有进行如此全面的改革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学和初中的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并不大,这种状况的存在使得小学高年级语文的过渡教学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没有对其做到足够的重视。并且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教学衔接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大量的小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后,不能对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理解,其学习的兴趣逐渐淡化,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得不到有效调动,大大降低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所以,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必须要对过渡教学进行全面的关注和研究。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意识的树立

在之前的语文教学中,相关的教育者对于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过渡教学并不重视,小学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之间也没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有着非常突出的阶段性的特点,同时,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小学的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成绩过度关注,将很多的时间都用在了复习上,虽然,学生的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培养和提高。小学语文的作用没有得到相应的发挥和体现,其主要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语文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对于知识的过渡性和持续性非常重视。通过对初中语文教材的研究发现,它与小学语文从本质上是存在差异的,有着不同的知识难度和形式等。那么,在此情况下,小学教师要顺应时代的要求,改变自己的语文教学的观念,对过渡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知,重视小学高年级的过渡教学,让学生进入初中之后,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能够适应教学的方式,并且有效理解教学的内容。

二、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融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内容并不多,教学的进度也比较慢,当遇到相应的重点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都会对其进行相应的讲解,同时,教师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对其进行反复的练习,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教师也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知识点的难度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教师对于作业的批改也是非常重视的,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对相应的知识点有一个全面而有效的掌握和理解。当进行小学升初中的考试的时候,语文考试的难度并不大,所考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的难度都是比较适中的,只要学生在平常的语文学习中进行了反复的练习,那么,是可以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的,但是,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所需要学习的内容有着比较大的难度,知识点越来越多,对于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理解和记忆等,教师的教学速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家庭作业的量也是相对比较大的。在初中的考试中,语文考试的难度比较大,所考的内容也是非常多的,考试时间的限制性更强,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要让小学生在进入初中以后可以迅速适应初中语文教学的方式和速度等,必须要对过渡教学做到足够的重视,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的病句修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相应的知识加入到其中,主要包括主谓宾定状补等的语法知识,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着比较突出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做好相应的病句学习的准备。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和影响,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要做的是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保持注意力集中;其二,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这对于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三,家庭作业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对其做足够的重视,当教师和家长不对其进行监督的时候仍旧可以有效完成;其四,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沟通交流的能力进行相应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自我思考的习惯;其五,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要实现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目标,就需要让学生每天都写日记,读好的文章,并将其中的好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摘抄,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其六,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参考书和工具书进行相应的应用,那么,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对其进行有效的应用,当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相关的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掉。

四、结语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之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之间的过渡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教育形式的转变,相应的教学形式和内容等也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当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其教学内容的难度更大,教学的速度更快,所以,为了让学生在进入初中的时候可以快速适应其教学的形式等,必须要对过渡教学做到足够的重视,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树立正确的过渡教学的观念和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庆海.合作学习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5(18):241.

[2]张丽艳.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技巧的练习[J].新课程,2016(34):167.

初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课程标准 学习现状 衔接 语法教学

带着家人的嘱托,带着青春的希冀,又一批初中毕业生走进了高中校园,开始生命中又一段重要的学习旅程。但很多同学在进入高中不久,新鲜劲还没有完全消退,便陷入了学习的迷茫、困惑中。课听不大懂了,思维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了,作业做起来吃力了……凡此种种,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如果忽视学生的这种心理落差,势必对学生的学业成长不利。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我觉得语文学科在新课程背景下应着力抓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而这衔接的关键点之一,便是汉语语法教学的衔接。

一、高一新生语文学习现状

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学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学得很吃力,学习语文的兴趣日渐减弱。即便是一些在初中语文学得不错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对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个别同学甚至对语文学习产生了畏惧感,动摇了学习的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他们说:“高中语文没边没沿,浩如烟海,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我实在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啊!”“初中的课文我读得很透彻,但到高中有很多文章读不懂,只能一知半解”“文言文在初中比重少,而高中内容太多太难了”“初中语文老师的课挺简单,有意思,但高中语文课容量大,我已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还是学不好”。与此同时,老师们也觉得刚升入高中的学生难教:“一些问题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但学生还是不懂”“初中就应掌握的知识,学生却一问三不知”。“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普遍出现“教师教得累,学生学不会”的现象,结果一到考试,许多学生的语文成绩是“大红灯笼高高挂”。

二、原因分析

其实,高一新生语文学习出现困难,既不是初中老师没有完成任务,也不是高中老师没有全力工作,在我看来,有如下一些原因:

初高中语文教学系统不完全一致。高中和初中是两个区别比较大的学段,它们几乎各自成为两个封闭的系统。现在高中语文教育和初中语文教育之间未能很好地衔接起来。随着高中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在初中基础并不是很扎实的学生进入到高中学习就会举步维艰,给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新课程标准对初高中学习目标的确定有脱节之处。新课程标准体现了人民意志,规定了国民素养或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国家将高中和初中分为两个阶段,这就决定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会有所不同,会有各自阶段性的特点。这也是造成高中语文和初中语文在教学上互不衔接的一个主要原因。整个中学阶段无论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学习习惯还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应该体现着系统化和一致性。因此由于教学目标的不一致,必然导致教学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评价等等方面的区别。而初高中教学要求的脱节在语法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让我们来比较一下初高中的课程标准: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淡化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建议”:“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教学。”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评价建议”:“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3.语法知识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所处的位置:散见于《汉语词类表》、《句子成分简表》等附录部分。

4.教学与评价现状:因地方考试大纲皆有“语法知识不作为中考内容”的要求,故中考语法知识的考查只能隐性地进行,例如通过仿句、改病句来间接地考查语法。多数老师平时在阅读教学中虽然都会讲授一定的语法知识,但也程度不同地存在以下现象:随意性大,缺乏系统性;语法专项训练较少或根本没有训练;语法教学的要求尺度不统一。

(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淡化文言词法与文言句法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评价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2.教学与评价现状:因地方考试大纲皆有“古诗文不考查词法、句法”的要求,中考对文言虚词、词性活用与文言句式的考查亦属隐性考查,例如借助句子翻译试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词性活用及文言句式的掌握情况。因此,虽然老师们平时在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都不可避免的要涉及一些文言虚词、词性活用与文言句式,在总复习时也都会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归纳整理工作,但随意性仍较大,城乡之间、学校之间、老师之间在文言虚词、词性活用与文言句式教学上尺度亦不统一。

(三)高中对现代汉语语法、文言词法、文言句法要求较高

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阅读与鉴赏)”中提出:“(现代文)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阅读与鉴赏)”中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初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法;语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76-02

语法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无论说话、写作,我们都必须要遵循这个"语言法则"。中小学语文教学是汉语规范化教学,它担负着提高全民族语文素质的神圣使命。语法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阶段适时、适量地学习语法知识是完全必要的。语法教学的意义,大而言之,可以增强学生对母语的科学认识,使之更加热爱祖国语言,激发他们正确运用祖国语言并维护其健康和纯洁的积极性;由于语法是语文学科中抽象性、系统性最强的知识体系,学习它又可以加快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小而言之,可以使学生掌握初步的、基本的语法知识和有关技能,提高准确理解语言和规范使用语言的能力,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在中学教语法不是为教语法而教语法,教语法完全是为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服务的。"因此,语法知识教学不应当淡化,中学阶段学点语法是完全必要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新课标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虽然说"语法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但并未完全否定语法教学。如果我们仔细研读课标,就会发现其正文里随处可见对语法方面的要求。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法是有关语言的组织结构的基本规律的知识,学好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能够为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课标的教学总目标中强调"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有相当的语法修养。

2.有利于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在每个学段的阶段目标中都有对阅读能力的要求,其中多次提到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而要正确理解词句,是离不开语法知识积累的,连课程标准也说"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阅读句子,抓住其中的重点词语,就可以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3.有利于作文教学

语法是语言运用的规律与法则,它就必定潜在于言语产品――作文之中,语法系出言语,又服务于言语生产,而作文则是语法的存在方式之一。通过语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的水平。中学生写作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够具体明确p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但我们常常看到,由于不懂语法,很多学生的作文中错字p病句连篇:生造词语,用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顺序不合理… …种种语病大大影响了文章意思的表达,连最基本的"文从字顺"尚且达不到,又何谈条理清晰p文笔生动呢?如一名初二学生在话题作文"榜样"中写到:我的同桌是我学习的榜样。他活泼开朗,虽然他九岁时因为车祸失去了一条腿,学习生活非常困难,可是几年来,通过坚持不懈地锻炼,使他增长了体质,提高了学习。今年他还被评为学校"行为规范标兵"的光荣称号呢。事实证明,当命运堵住一条道路的时候,只有努力,就会发现另一条道路。

4.有利于文言文教学

汉语语法虽然是针对现代文而言的,但文言文教学也离不开汉语语法。初中语文教材中安排的文言文虽然比较简单,但涉及的语法现象也有很多,诸如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句式及词类活用等等。而要想理解文言文中的这些语法现象,就要首先了解现代汉语中词和句子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分析比较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语法差异,这样才能更好地翻译文句,进而才能理解文章的内容。因此,初中语文课应当向学生传授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使学生掌握并运用它来阅读文言文,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5.有利于第二语言的学习

语法知识的教学是英语等其他学科教学的需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能否学好语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如今,全国各中小学几乎都开设了英语课。而英语和汉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尤其是在语法方面的联系更普遍。学好汉语语法也是学习、掌握、运用英语的重要一环,如果汉语语法掌握较好,英语的学习也就驾轻就熟了。相反,如果汉语语法学不好,想灵活地使用英语也是困难的。

6.有利于初中高中的教学衔接

语文知识本身是有系统序列的,语文教学的进程也是循序渐进逐渐加深的。高中阶段的语文知识比初中阶段更系统、更复杂,但高初中的教材是统一的,高中的学习必须借助初中的知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4]而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语法知识的学习。学生了解一定的语法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形成一定的语法思维习惯,可以促进语感的形成。语感固然要靠经验,但更缺少不了语法层面的理性认识。

总之,近年来,"淡化语法"论颇为盛行,中学语法教学,尤其是初中语法教学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许多语文教师淡化甚至取消了语法教学,导致当代中学生语法知识极为欠缺,语文水平不断下降。修改病句找不到病因,作文语言也常常文理不通,文言文学习p外语学习都受到了影响。语法产生于人们的语言实践,又反过来指导人们的语言实践,使人们的语言实践更符合规律p更科学,无论是对阅读教学p作文教学还是文言文教学p外语教学,汉语语法知识的学习都是必要的。因此,语法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不可独占鳌头,但也绝对不可完全退出,作为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因子,语法教学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拥有合理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胡明扬.中学语法教学刍议[J].语文建设,1995(4).

[2]刘景农.汉语文言语法[M].中华书局,1994.

初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篇5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问题 对策

在新课改深入实施的影响下,虽然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出现了一些改变,但是,依旧面临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学思想未曾彻底地转变,教学模式单一化,仅仅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忽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下面,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在分析初中语文教学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1.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

1.1教学思想存在滞后性

当前形势下,一部分教师因为受到自身要素等的制约,教学思想不够先进,不懂得通过新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教学模式较为固定和单一,教学知识仅仅限于教材表面,未能够向学生渗透教材的实际教育意义,进而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够切实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常常在备课过程中为了应付,照搬别人的教案,未曾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现状,导致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低下。

1.2缺少有效的引导

不少语文教师实施粗放式的教学模式。事实上,粗放式的初中语文教学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在此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未能够做到尽职尽责,这让学生难以感受语文教学中的美感,难以受到情感的激发,难以受到思想的启迪等。

1.3缺少有效的教学策略

教师常常缺少真正有效的教学策略,仅仅注重让学生死记硬背考试的内容,难以跟素质教育的教学需要相符合。如此,学生缺少自主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不利于全面发展。

2.解决初中语文教学面临问题的对策

2.1彻底地转变教学思想

教师应当体现自身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重视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学针对所有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此,教师应当有效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经常跟学生交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交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应当启发学生自主地探究与学习,自主地思考问题和质疑问难,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会面临缺少知识和能力的情况,教师应当加以引导,启发学生探究适宜自身的良好的语文学习模式。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可以推动学生积极地思考和探究,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2.2由整体上把握初中语文教学

从整体上而言,能够将语文教学划分为作文、现代文、文言文这几个部分。对于现代文来讲,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字词,教师应当有重点地指导学生学习其中心思想与写作的结构,以使学生更进一步地掌握一些问题。针对文言文来讲,学生难以理解字词,这是因为文言文的语言句式跟日常的用语大相径庭,不少学生常常犯糊涂。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有重点地讲解字词,并且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的意思,对课文的教育意义进行把握,从而健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针对作文来讲,教师应要求学生注重平时的点滴积累,从而在写作过程中游刃有余,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3对语文能力与语文知识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处理

一是要求学生学习和理解基础性的陈述性知识。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必须学会的基础知识就是陈述性知识,其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把握系统的语文知识,以及推动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转化。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组织和筛选好适宜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二是让学生从知识向应用能力转化。在教学的开始时期,学生主要是学习和掌握一些基础性的语言知识,教师务必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地统一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转化学生知识为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是解决问题、设置练习,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非一味地灌输抽象的语文知识。三是解决语文教学中要求分门别类与重在综合应用语文能力之间的矛盾。应用语言这种工程是系统的和复杂的,怎样才可以解决矛盾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启发学生品味语言、研读教材、把握情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注重一些语言素材的累积。

总而言之,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作为整个教学时期关键性组成部分的语文教学担负着重要的职责,教师应当认真分析教学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持续地探究理想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素养和能力,最终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川.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J].西部皮革,2016(04).

初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过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6-003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6.018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联系并不大,这样也就忽视了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过渡教学。然而近年来小初衔接严重脱节的现象日益显著,绝大多数小学生在升入初中后,无法良好地理解初中语文教学内容,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导致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不理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过渡教学,为小学生进入初中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一、树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过渡教学意识

在以往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几乎没有对小学生进行过渡教学,而且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在知识方面也没有太大联系,其教学内容也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阶段性的教学特征,这一特征在学生进入六年级之后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小学语文教师对成绩非常重视,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一味地赶超教学进度,将大把的时间用在小学语文的复习课程中,对小学语文的全部知识点进行梳理,为全面复习做好准备,然后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反复练习,让学生牢固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在复习中做到“点水不漏”,这样一来学生的成绩是有了显著提高,教师也认为是为学生的小学阶段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然而这样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毫无创新可言,这样的复习知识对过去所学知识的机械重复,同样也只是让学生带着高分成绩进入初中。小学语文的作用主要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还要注意的是在为学生奠定知识基础的同时还要注重学习的延展性,尤其是知识的过渡性与持续性。我们通过初中的语文教材不难发现它与小学语文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知识难度和形式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就这种情况看,小学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进入初中后语文成绩严重下滑的现象就有了解释。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过渡教学观念,让学生能够在进入初中后快速适应初中的语文教学方式。

二、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内容量并不大,教学进度也不快,关于重点的知识内容教师都会重点讲解,并且会要求学生进行反复练习,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都比较具有针对性,教师也会对学生的家庭作业进行细致的批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掌握。在中考时,语文考试的内容并不多而且难易程度也适中,学生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对知识点进行反复练习,对知识掌握的牢固,然后将所学习的知识认真作答,拿到好成绩是不太困难的。然而,初中语文教学内容难度加大,知识点增多,不仅要求学生背诵和记忆,还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速度也逐渐加快,由于教学内容多,很多知识点都是一带而过,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量明显加大,教师在进行批改时也只是粗略批阅。在初中考试中,语文考试的内容多,难度加大,而且考试时间也非常有限。要想让小学生在进入初中后能够快速适应初中语文教学,就必须将小学语文教学与过渡教学相结合。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所学习的修改病句中,教师可以增加“主、谓、宾、定、状、补”等语法知识,让学生能够提前为修改病句做准备。再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所学的《石灰吟》中运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方式,然而在小学语文中没有涉及这一知识点,教师只能解释为借物喻人,实际上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教师不能给学生先入为主的印象,错误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进入初中再改正。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要注重引导和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要培养学生专心认真的习惯,在课堂上能够集中注意力,遵守课堂纪律。第二,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将重点词汇进行标注,将运用的手法批注在旁边,甚至可以用简洁的语言对文章进行评析或者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受。第三,培养学生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不需要家长监督就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第四,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沟通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说话的胆量,让学生能够大方得体地说话,并对学生提出要求,让他们说恰当的话、说礼貌的话,让学生形成自主思考的习惯。第五,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形成写日记的习惯,摘抄一些美文中的词句,积累文学素材。第六,指导学生恰当利用参考书和工具书,在平时的学习中遇到一些问题时,要学会自己查阅参考书和工具书解决问题。

四、增加小学语文教师与初中语文教师的交流机会

小学与初中是完全不同的独立教育场所,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与初中语文教师能够交流的机会也相对较少,这就严重地影响了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过渡教学,而且小初语文教学衔接有一定的难度,只有将小学与初中有机联系起来,建立小初语文教学衔接交流制度,将过渡教学作为一项改革内容让中小学教师进行讨论与交流,还可以组织开展中小学生教师关于过渡教学的交流会、座谈会等等,邀请教师到小学和初中听课,通过相互听课去了解双方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这样就能够给小学教师学习和借鉴的机会,让小学教师能够更好地完成小初语文过渡教学。

参考文献:

初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篇7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以学生为本 教学策略

一、以学生为本的英语教学思想

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Rogers曾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观,认为传统的教学是建立在对人的本性的错误的假设上,所采取的“灌输”的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成为无主见,缺乏适应性的个体。学习者都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有自我认识,自我指导和自我评判的能力。在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中,以人为本既是一种新的基本理念和新的价值取向,又是一个基本的教育工作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本”就教育而言,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关爱人的生命及生存环境。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坚持“以学生为本”,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密切关注学生的主体价值,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一定要注意到学生是有一定认识能力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二、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以学生为本”思想的缺失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但现行的初中英语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发展。首先,是对初中英语教学重要性认识不够。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英语综合表达能力没有真正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以讲语言知识和语法为主,从而忽视了口语等英语能力教学。其次,初中英语教学手段十分单一。语言学习的成功在于将学生放在一个需要用目的语交际的语境之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得体与否作出判断的能力和结合语境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能力。但当前,初中学生接触真实英语交际情景的机会非常局限,他们的语言学习主要环境就是课堂。而在目前,大部分英语课堂还是那种教师一支笔、一本书、一言堂、一板书的形式,缺少学生创造使用目的语的氛围和场合。目前,有些教师受“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传统教学权威思想影响较深,仍然没有转变教师角色的观念,简单地把自己看作是知识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在教学过程中仅由教师单方确定课程大纲,并由教师选择授课方法。第三,不少初中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不少学生对开口讲英语总有一种惧怕心理,这种恐惧心理常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时显得焦虑和紧张,影响他们正常的思维和顺利的表达。第四,学生普遍缺乏英语学习自我管理。当前,初中学生还摆脱不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缺乏独立自主行使、支配自己的权利,缺乏与他人互动、合作的学习机会,极大地妨碍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新时期“以学生为本”的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1.开展丰富多彩的初中英语教学活动

初中学生对图文并茂的英文内容总是兴趣盎然。根据学生这一特点,英语教师可在学校的宣传栏和黑板报争得一席“英语学习园地”,充分利用这些板报进行英语知识宣传。英语园地的内容可以是利于学生记忆的习惯用语和英语名言,也可以是英语诗歌,也可编写一些游戏、谜语等。信息时代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教师还可利用英特网建立英文网站,发表学生的优秀作文、网络日记,或是英文交友等栏目。此外,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学会使用常用的英语课件制作软件,借助英语多媒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的画面,将教学内容化虚为实,化难为易,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2.积极营造跨初中英语文化交际语境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应该被纳入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修辞、语义等语言知识和技能时,教师应努力挖掘语言形式内的文化内容,介绍其文化背景,结合文化知识讲授语言的交际法则,促使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学习与文化知识的积累相融合。教师可通过第二课堂的多种形式,积极地设计一些真实的或假设的语言环境,来加深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还利用多媒体软件向学生提供比教材更为丰富的语言文化和背景知识。例如,在讲授有关澳大利亚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具有代表性的风光和名胜的图片,让学生更多地、更为直接地去了解澳大利亚,感受它的地理、地貌、风土人情和社会文化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中获取了不同文化的背景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大力引进初中英语课堂合作教学法

通过小组合作来进行英语教学,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平时有些学生可能上课不敢发言,但在组里同伴之间消除了这种胆怯的心理,而一些平时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也学会了一些英语句式的表达。在实施中,首先,根据英语教学任务让全班学生自由结成小组讨论和交流。如果学生遇到生词句式等问题,可以小组合作根据上下文猜测,或互相问,或查字典。在展示成果环节。教师可以让各小组学生代表依次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各组所选代表每次应该是不同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在小组展示完时,其他学生或教师如有疑问,可以向小组代表咨询有关问题。通过课堂讨论,学生能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以此来激励自己的英语学习动力。

4.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和关爱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的英语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极易受到伤害,其他任何同学一声轻微的叹息或老师一句不耐烦的话语便可以使他们正在形成的安全感顷刻之间完全消失。因此,英语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鼓励学生设定自己的目标并按步骤实现,是增强学习者学习信心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因为自信心低的学生常常设定脱离实际的目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制定出近、中和远期学习目标及所应掌握的英语技能。学生每实现一个目标,教师都要鼓励或表扬,采用等级评定或竞赛等方式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更愿意迎接新的英语学习任务。

四、总结

初中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以人为本”的初中英语教学决不能急功近利,必须持之以恒。只要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必然获得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骆伯巍.教学心理学原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初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篇8

【关键词】初高中语文教学 衔接与过渡 举措和目标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是指初中与高中两个学段在语文教学方面的相互连接。在新课标背景下能否搞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将直接影响到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效果:一方面影响到高中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另一方面影响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笔者曾有十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历,近十年一直在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在实践中发现,高一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高中语文难学,以致不少学生很难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死记硬背,机械做题,不求效率;另一种是灰心丧气,漠视语文,敷衍应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在于教师没能做好初高中这两个学段教学的衔接与过渡。基于此,笔者有意在这方面初步做了一点探索,以期方家指正。

实践证明,要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与过渡工作,首先要求教师在深谙新课标理念的基础上,能充分认识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的联系和区别,同时能在起始课上及时引导学生弄清二者之间的衔接与过渡规律。

1.教学内容增多了,语言学习投入的时间相对减少。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提高听课的质量,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听课方法,在课外有限的时间里,通过改进复习方法来消化、巩固知识,提高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

2.语文学习的要求提高了。初中语文教育就是熟练掌握通用现代汉语听说读写的能力,而高中语文教育则侧重于文学鉴赏和更高级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变化:

变化之一,教学内容加深了。从教材看,初中学的是一般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高中学的是复杂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从教学要求看,学习的内容也明显加深了。如议论文,“教学大纲”规定:初三要“能把握文章阐述的观点,了解论证方法,领会语言的严密性”,而到高中则要求“能理清层次,把握中心论点,分析论证方法,注意文章的逻辑性”。

变化之二,语言应用的要求提高了。“教学大纲”规定,初中“要扩大识字量和词汇量”,“积累和掌握常用词语”;到高中则要求:“能够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和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这样对把握词语的要求更精细了,而且对词语的理解从“知其然”发展到“知其所以然”。

变化之三,学习的载体更加模糊。教材是教与学的载体。难度加深、要求提高,但涉及这些学习内容的基础知识在高中教材中不再出现。那么学生应该学什么、达到什么要求,就显得模糊不清。因此如果学生没有必要的措施和方法,就很难适应了。

3.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加强了、能力的发展要求更高了。高中语文教学,更需要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猎取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

在高中语文起始课时,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明白如下几点规律:

1.知识层次的衔接规律。语文知识本身是有系统序列的,语文教学的进程也是循序渐进逐步加深的。初中语文与高中语文在教学要求、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例如:从初中语文知识的结构层次来看,从每册教材到每个单元再到每篇课文都有详细的重点说明和预习提示,课后的练习设计也较全面具体,体现了初中语文教学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高中教材的课文不仅长,而且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题相对少多了,它是在初中知识层次的基础上的拓宽加深,体现了语文知识和其它学科的交叉性、渗透性。

2.思维能力的衔接规律。根据初中生年龄的特点,初中语文教材主要要求学生加强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培养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而高中语文却在此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从知识的识记理解到分析综合和运用,这一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又一关键。

3.学习方法的衔接规律。对初中语文教学,首先还是扎扎实实教好本学科的课程,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那么,学生只要认真听课做笔记,课后认真复习并完成有关练习就可以了。而高中语文则强调能力的培养,高中生就应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逐渐培养和发展自身的学习能力,广泛阅读,拓宽知识面,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做好上面这些准备工作之后,接下来需要教师在常规课中“对症下药”,不断地落实以下各项举措和目标,扎扎实实搞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和过渡工作:

第一、明确要求,有的放矢。学生刚进高一,教师就要给学生讲明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具体要求,让学生明白在阅读、写作、说话及基础知识方面的具体目标。明确了具体要求,学生才会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点滴知识的积累,注重听说读写思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第二,培养习惯,打好基础。良好的习惯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也是语文素养的一种体现。良好的习惯包括:课要集中精力地听,字要规规矩矩地写,文章要仔仔细细地读,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做。学生必须有严肃认真的态度,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才行。所以,我们高一的语文教学要以课本为依托,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学生“学会学习”打好基础。

第三,讲究方法,循序渐进。进入高一,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多。仅必修课本第一册,与初中相比,篇幅就明显加长。另外,高中阶段作业、考试容量加大,向课外延伸多。教师可抓住重点篇目仔细讲,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授之以渔”。让学生明确学习方法,做到能举一反三。

第四,巧用初中课本,铺路搭桥。高中语文课本的有些知识,看似难点,但只要教师巧妙运用初中语文课本,铺路搭桥,学生就会轻松掌握。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预习时就有不少学生问“何厌之有?”如何翻译,我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举了两个例子“学而不厌”、“何陋之有?”让学生理解,结果学生一看就轻松解决。

第五,激发兴趣,调动激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中我们可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如新颖活泼的开场白,提问激疑,小组间竞赛,课文比较欣赏,模仿课文片段即兴写作等等,力争调动学生多方感官,使之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在学习语文的实践中,自觉地提高认识,增强能力,发展智力。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