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德育教育的途径8篇

时间:2023-09-26 15:10:16

德育教育的途径

德育教育的途径篇1

[关键词]亚当·斯密 道德情操论 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266—01

古今中外,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社会都会对个体进行有形或无形的道德教育,以期能够达到净化社会风气,稳定社会的目的。道德教育的对象是生活于现实社会中的人,因此,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打破长期以来的僵化局面,探索道德教育的新途径。

一、人性是道德教育的基石

长期以来,道德教育都陷入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人们在面对因发展市场经济而带来的种种恶劣事件时,痛斥道德的沦丧,疾呼道德教育的重要与必要;但另一方面,在面对道德教育时,人们又很难接受它给自己进行的说教,总是觉得道德教育太虚伪太空洞,完全解决不了现实社会的任何实际问题。因此,社会的道德教育很难进行下去,究其原因在于它没有从社会的现实的人出发去寻找道德教育的途径而是一味的钻在象牙塔中,造成了学院风式的道德教育。

之所以强调人性,以人性为道德教育的基石首先是因为进行道德教育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个体,个体的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具有自然社会和精神屙性。教育者要想很好的实施道德教育就必须对这些属性的地位及重要性有清楚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道德教育;同时,也可以从这些对人性属性的认识中更好地认识、完善和丰富自我,以更完美的姿态向教育对象展现教育者的风采。另一方面,对教育对象而言,只有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各种屙n生才能依据自身尺度量身定制道德规范,做到量力而行,进而潜移默化的提高自己的道德认知。其次,现实的社会环境要求以人性为基础的道德教育。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因为技术的滥用而带来了诸多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现代社会的矛盾日益暴露,进而引发人与人之间的价值观冲突,只有更好的突出人性这一现实问题才能激起人们对自身以及他人利益的全面关注而不是将利益置于不可言说的暗处。正视人性问题才是解决现代社会危机的出路,才能够对人们进行有说服力的道德教育;最后,人自身的发展也要求以人性为基础的道德教育,人类社会发展史证明人的存在是一种不断进行的状态而不是业已完成的形式。人类的潜能会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而得到更深层次的开发与挖掘,而教育在面对这一动态过程时应充分发挥教育的抛砖引玉的功能,教育出具有独立道德个体的社会人。

综上,道德教育必须以人性为基础。

二、亚当·斯密的道德教育观

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以人性为基础,以“同情共感”为出发点展开了他的道德伦理思想的论述。这里的“同情共感”是指同样的情感体验。斯密指出,我们之所以会产生“同情”是因为我们能够进行换位思考,具有能够把自己想象成他人的能力。在具备了“同情共感”的能力之后,斯密又引入了“公正的旁观者”的角色。这一角色不仅能够跳出自己的躯壳,还能够跳出他人的躯壳以一个第三者的立场审视世事,做出自己的判断。斯密认为,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公正的旁观者”的存在,才能够指引我们做出符合规律的判断;而当我们的行为背离这一“公正的旁观者”的建议时,我们就会不安、惶恐,这样无数个“公正的旁观者”就形成了社会的道德伦理秩序。

在道德教育上,斯密给了我们很多启示。第一,斯密提出了自我控制这一概念,他认为:“人非常容易被自己的激情引入歧途——这些激情有时促使他,有时引诱他去违反他在清醒和冷静时赞成的一切准则。即使最充分地了解了这些准则,如果得不到完善的自我控制的支持,人们始终无法尽到自己的职责。”这段话说明,即使那些具备了诸如正义、仁慈等美德的人,在面对外界环境变化和自我情绪波动时,也很可能会违背这些美德的准则,冲动往往会使他们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因此,尽到自己对他人和社会的职责,就必须要有完善的自我控制,也就是要在“公正的旁观者”的监督之下行事。第二,斯密还提出了环境对道德教育的影响力。他认为,外部原因造成的痛苦给我们带来的印象更为深刻难忘。而在论述影响道德教育的外部因素时,斯密就特别地突出环境这一因素。斯密提出了一种社会现象,“因财富和地位而得到的那种尊敬和敬佩常常应是智慧和美德才能引起的;而那种只对罪恶和愚蠢才使用的蔑视,却常常极不应该地降临到贫困和软弱身上。这一向是道德学家所愤愤不平的。”现代社会中出现的权利,金钱与德性之间的颠倒、交易,以及趋炎附势、欺软怕硬和一味追求物质财富而忽视精神家园的现象比比皆是。正是由于这些不良的风气,形成了一种恶劣的软环境,让身处于这种环境中的人渐渐地沾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气,从而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除了这种环境因素,斯密还指出了“习惯和风气对道德观的影响”。他指出:“当习惯和风气符合我们关于正误的天然原则时,它们会使我们的情感更为敏锐,并促使我们更加厌恶一切与邪恶相近的东西……相反,一个人若不幸生活在、、虚伪和非正义之中,虽然他不会完全丧失对这种行为的不合宜的感觉,但是,却会完全丧失对这种暴行或者它应当受到的惩罚的感觉。”习惯和风气作为一种业已形成的外部因素,对个人的道德观的影响可见一斑。当今社会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盗窃、抢劫、杀人犯罪,无不与个人从小所处的环境所受到的风气熏染以及形成的不良习惯有关系。由以上分析可知,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外部环境、习惯风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会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对外部环境因素的重视。

三、道德教育的途径

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在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中》,关于道德教育,他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其一,每个人心中都要有一个“公正的旁观者”的角色,以这一角色来评价我们的行为和校正不合宜的行为;其二,由于人容易受到外部因素以及自身激『青的刺激,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自我控制;其三,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会影响到人们的社会行为,进而影响社会道德。因此,可以总结出两点道德教育的途径:其一是个体的自我完善,其二是外部社会力量的引导。

个体的自我完善,是一种内在修为,是内因,是根本。自我修养应当包括两点:一是斯密所说的心中要有“公正的旁观者”,能够做到儒家所说的“慎独”;二是自我控制。这两方面前面已有论述,就不再多言。

外部社会力量的引导,需要注意的有两点:其一是对于榜样示范以及良好的道德风尚要把握好度。这需要教育者做好引导,教育对象向榜样学习要量力而行,而不应盲目崇拜,否则会造成难以承受的后果;其二,对于榜样而言,国家社会应当给予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奖励。一个好的榜样,知道如何利用这些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去更好地帮助别人。如果榜样会因为这些小小的奖励被冲昏头脑,那么榜样也不能成为榜样了。贫穷能检验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富有更加能够做到这一点。只有这样,像郭明义这样的模范榜样才会层出不穷,因为榜样的家人同样也需要关心和照顾。

社会的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想收到实际的效果,需要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个体自身的努力。

参考文献

德育教育的途径篇2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德育途径

道德教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教育中重要的部分。教学过程中有多种途径进行德育教育,数学的历史悠久,我国人民在数学学习中投入了大量的智慧,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德育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实施,探究数学教学中渗入的德育教育途径。

一、因材施教的德育教育

1.依据数学历史的德育教育。数学在中国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其发展经历了古代数学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繁荣期和中西数学的融合期。例如,在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中出现了数学的图案或圆点,西周出现了勾股定理,甲骨文中出现了数学记录等等。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中国数学教学史的介绍,并与西方数学发展历程相比较,可以让学生领会到我国数学发展灿烂文明的文化财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民族自豪感,促进爱国情怀的培养。2.根据高中学生数学教学特点进行德育教育。高中是学生思维快速发展的阶段,数学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途径、不同方法去思考问题,培养创造能力的发展。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把数学教学的知识点与有关德育教学联系起来,引发对学生爱国思想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现出数学发展也是通过不断解决矛盾、促进事物向前发展的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发展、创造能力和发现能力。3.依据教材进行德育教育。高中教材是针对学生知识传承和思维培养编写的,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对思维和知识的教育。德育教学存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适当渗入德育教学思想,但是教学中要保证主要部分的实施,又要保证德育教学的渗透。因此,学生通过教材学习得到知识、培养思维,又能适当进行德育教学,才能达到德育渗透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

1.课前合理引导。数学教学在课前学生预习掌握住课程知识点。教师有意识引导数学知识的历史,学生了解数学课外的知识,意识到数学在中国的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德育教育。随着教育制度和教育目标的发展,数学教学模式和方式出现了快速的发展,以往的死记硬背的方法不能适应数学教学,也不能促进数学的德育实施。课前备课不仅要对知识进行合理预习和规划,还要注意德育教育在其中的渗透。2.课堂中随机寓德育教育与知识教学中。高中数学中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为主,培养学生的辩证的思维。辩证唯物主义在德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数学课堂教学包括知识教学和辩证唯物主义,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形成并运用到德育观念。例如,通过两个圆之间位置的传授,能够让学生得到:物质时刻能够运动,不同的运动方式产生不同的结果。3.课后小结的德育途径。课后对数学的总结和练习,总结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论联系现实。例如对问题进行解决时,有时会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选择最方便合理的方法。这和高中生对人生的选择一样,人生之路多样,选择符合自身的发展的方向,并积极坚定地坚持下去,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

三、教师示范作用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的途径篇3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161-01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对他们一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乃至个性心理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影响。下面我结合学生的实际,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教师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教育能力

在实施新课程中,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首先教师要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教育学生的能力。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都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深入理解新的教育思想,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思想教育能力。在教学中,要戒除粗俗的语言和散漫的工作作风,经常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教态。当学生有缺点错误时应采取说服教育的形式,做到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循循善诱。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在表扬和鼓励的同时,指出他们的不足,肯定他们的成绩,以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教师的教育作用关键取决于对学生的态度。在教育学生时要做到:诚心、热心、关心、耐心和爱心。不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不体罚学生。教学中注意使用术语和文明语言,不使用土语、方言和大粗话。思想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教师要提高思想教育的能力,注重调查研究,讲究方式方法,把思想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新课程中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二、从班级管理入手,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班级管理的优劣,最终体现在能否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而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必须从以下方面人手管理。首先,要形成一个精明能干的班委会,选出一个以身作则的班长。其次要有一个能善解学生、会管理学生的班主任。无论何时,班主任要以宽容和蔼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特别是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从事物本质上区分好、坏、善、恶,从思想上明确正确与否。班主任要结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本班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讨论,制定出具有本班特色的纪律、卫生、文明公约、安全保障等制度,并组织检查、量化打分。每周公布并发放流动红旗,切实做到有计划,有执行,有检查,有成效,不断小结,逐步完善。

三、从思品课及其它课程入手,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是学校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各门学科都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途径来实现的,各科教材都是根据教育方针和学习目标编定的,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如语文每一课教育内容都很强,通过分析课文中事物和人物的是非、善恶、美丑等,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思品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好教材,每节“思品课”都可结合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如何求知,如何做人。

四、从校会、班队会入手,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校会的形式各种各样:开学典礼、周一升旗、期末总结、知识讲座、庆祝晚会、清明扫墓等。每次会议内容都可采取说服、讲解、列举典型事物、奖惩等方式,不同程度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学生明事理、懂道理。

班队活动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它的内容与形式是举不胜举:可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举行主题班队会,讨论《向不文明行为告别》、《怎样做到减负不减质》等各种形式。为了避免单调,可通过“小品”、“讲故事”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从榜样入手,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而且具体形象,易于被学生领会和模仿。如组织学生观看电视专题片《感到中国》,写观后感;挖掘本地模范人物,如道德模范,见义勇为者,宣传他们的事迹,让学生向他们学习;还可以学习像雷锋这样的传统道德模范人物,励志向雷锋同志学习;以本校学生为榜样,如某位同学帮助孤寡老人洗衣暇、打扫卫生等;老师的言行举止,家长的为人处事等,都对学生直接和间接地起着榜样作用,学生喜欢模仿。老师一定要注意提醒学生不要盲目地去模仿,而要模仿积极的、先进的、正面的内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从特长、兴趣入手,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实践活动是形成、巩固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班主任要调动学生大胆地实践,要敢于把学生放开,可根据学生的个人爱好和特长,成立兴趣小组,指导学生边实践边小结。如成立板报组,将能写能画的小作家小画家组织起来,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让他们大胆的为班级搞文化建设,办黑板报、手抄报、墙报等,另外让这些学生每天把在校内外捕捉到的“闪光点”记录下来,送至学校广播室,或其它报社进行宣传、表扬。班级还可以组织科技小组、通讯小组、手工制作小组等等,使学生各展自己的风采。

七、从学校、家庭、社会的配合入手,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德育教育的途径篇4

【论文摘要】德育教育担负着促进少年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应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采取渗透式教育的模式。本文浅析了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指出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还是应该落在课堂上。

德育教育担负着促进少年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一般来说,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范围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等。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应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遵循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课内课外等多种形式,进行渗透式教育。只有这样,德育才不会被受教育者视为一种“异己”的力量,才能真正成为一种解放的力量和创造的力量。本文浅析了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指出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一、小学德育的一些基本认识

小学阶段正处于儿童思想教育的启蒙时期,因此我们可以说,小学德育是一项奠基性的工程。从根本上讲,小学德育教育必须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基本原则,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众所周知,德育的本质意义在于不断地塑造和完善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因此,只要我们遵循了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就可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取得实效。

从内容上说,小学德育涉及的面非常广,而且十分抽象,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化抽象为具体,把虚的工作办实。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我们可以让学生从爱家乡、爱学校做起,从热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到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

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抓好班主任工作,搞好班级德育,也可以通过抓好各科教学,促使德智体美劳有机渗透,还可以搞好课外校外活动,利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另外,通过集会、班会、少先队主题队会、社会实践等形式,也都可以进行小学德育教育,它们都是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德育的主阵地是课堂

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仍然还是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在课堂中,德育由于结合了学科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接受、领悟和内化,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具体到课堂中,为了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内容,高度重视课堂随机教育

在小学课本中,并没有明显的德育教材,但是大量的内容却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他们均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教师在备课时,应主要把这些蕴含在科学知识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寓德于教,把德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汇于教学过程中。其实,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德育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善于学会抓住这些契机,及时向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必须做有心人之外,还必须要有教育的热情、广博的知识与高超的艺术。这即是我们常说的课堂上的随机教育,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合理选择恰当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德育实际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例如,语文课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德育教育贯穿于文章的始终,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于那些语句含义深刻,思想性强,又比较含蓄,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课文,我们应采取辅导理解法,不但要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还要对学生作适当的讲解,帮助他们领悟其中的思想、道理。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阅读思考法、讨论吸收法加强德育教育。总之,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感受到美好,领悟到含蓄,受到德育的教育,形成健康全面的人格,增强德育教育实效。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感染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电教设备,从音、像各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环境氛围的感染和熏陶,以实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专家认为,道德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也可以通过学习加以改变,其中影响道德行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可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对德育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德育教育中,通过课堂渗透德育,以课堂知识为基础,做到以文传道,以情入理,文道结合,情理交融。这样,学生在“随风潜入夜”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提高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健康的道德情感。

4、创新德育教育载体,丰富德育教育活动

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促使我们在传统德育的基础上,必须寻找多样化的、富有新意的德育载体。针对少年儿童对网络的兴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远程教育设备等现代化设施,建设专门的德育网站,用于学生浏览学习、互动交流、收看音像资料、参与各种德育活动,通过网站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多姿多彩的资源特色,打开网络绿色通道,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网络浏览过程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另外,还可以以活动为载体,融德育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参与活动,这不仅能使学生通过活动展示才艺,还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感悟道德,形成道德意识。

三、小结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可以使得学生在做人、做事、学习方面都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在思想品德和个人修养等方面都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总之,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只要我们把握住了德育的特征,注意充分挖掘德育教育因素,抓住了小学德育教育的主环节课堂,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教育学生,渗透学生的心灵,就能够实现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汉斌.小学品德课堂活动教学的课型与策略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12(2).

德育教育的途径篇5

关键词:小学美术;德育教育;有效途径

1.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能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现德育教育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美术教学大纲的明确要求之一。要想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就必须以小学生的发展为主体,注重培养其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其在人格、道德和思想等方面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识美术的特征和多样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其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艺术中所蕴含的高尚品德与思想的尊重。

2.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2.1将民间工艺与传统艺术相结合实现德育教育

生活的多姿多彩少不了颜色的点缀。民间工艺与传统艺术不仅是我国文明和文化的象征,更是在多方面和多层次体现出了爱国主义和中华传统美德。因此,倘若小学美术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将民间工艺与传统艺术的德育作用最大化,势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例如在教学《老人和儿童》(江苏版)这一具体课程时,笔者首先向学生教授人物类意象的绘画方式和绘画技巧,并在黑板中画出一人物形象以供学生参考,而后再引导学生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同时再结合生活实际来自由创作。在整个自由创作的过程中,虽然学生们兴致勃勃,但显然没有领会到尊老爱幼的高尚品德。于是,笔者便打开多媒体设备,将事先已准备好的一幅名为《父亲》(作者:罗中立)的作品呈现在孩子眼前,并加以解说:“这一人物形象是典型的老年农民形象,老人枯黑,干瘦的脸上布满了像沟壑,又如车辙似的皱纹,深陷的眼睛露出了凄楚、迷茫又带着恳切的目光,像是在缅怀过去,又像是在期待未来,让我们感受到那牛羊般的善良目光。咱们班有许多同学都来自农村,对这样的人物形象并不陌生,从年龄阶段来讲,这应该与同学们的爷爷差不多。正是因为有了爷爷、爸爸这些父辈们的辛勤劳作,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当笔者讲解完,许多学生都沉默了,后期更是有家长打电话来反映说孩子突然变得懂事了很多,不挑食了,还能主动做点家务活,帮家里老人捶背捶腿,耐心陪老人聊天。这就充分显现了寓德于美的重要作用。

2.2不断从现有教材挖掘德育教材

随着我国教育界新课改方针的推出与实施,不管是教材,还是教学方法,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些改变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现德育教育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要想更好地在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学的同时达到实现德育教育的双重教学目标,各从事小学美术教育事业的工作者不应仅局限于现有教材,而应善于在现有美术教材中不断挖掘出新的德育教材,以将教材的作用最大化。小学美术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其实是非常丰富的,但其丰富性和实用性则完全由教师来决定。大部分小学美术教师认为美术只是一门绘画类艺术学科,除了画还是画,根本无法利用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但其实不然,比如说在教学与自然资源相关的绘画内容时,笔者并未急于教授绘画技巧,而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现了一幅正在不停滴水的作品,并给出了一道与之相关的计算题:假设这是我们学校一个公用水龙头,没有被拧紧,不停地滴水,每小时滴水2千克,那么这个水龙头一分钟能滴多少水?一天又能滴多少水呢?当学生在笔者的耐心指导下将题目解答出来后会恍然大悟:原来光一个水龙头就能浪费这么多水,那以后一定要注意关好水龙头,不能浪费水。当学生有一定的思想道德觉悟时,笔者再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更多因水资源匮乏而带来的灾难以及水资源污染对人类整个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的画作,使学生内心深受触动,激发其保护水资源的决心,从而达到利用小学美术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德育教育的途径篇6

摘 要:主要对初中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和探讨,致力于开拓初中德育教育新途径,希望能够给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新途径;探索

现阶段,初中班主任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及阳光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促进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综合素质的养成,使其具备我国新一代接班人的风采,承担起社会的使命。

一、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满足初中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初中生现阶段最容易被外在的环境所影响,初中生很容易在判断的过程中失去方向,学生一旦掌握不好是非就会对学生的整个身心健康造成危害,也可能导致学生的命运就此改变。其次是为国家培育新一代的接班人,保证我国新一代学生不断健康成长,这是我国发展的新希望。因此,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非常必要,初中班主任必须正确引导学生的健康l展。

二、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瓶颈

初中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一直是初中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德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对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出现瓶颈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1.思想道德方面。初中学生因为年龄的特征加之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偏离正确轨道,走向了思想上的歧途。加上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受到老人和家长的过度溺爱,生活习惯方面远远没有达到此年龄段应该具备的标准。对待家长、教师和同学之间不能保持基本的信任态度,更重要的是现在学生普遍重视物质生活,学生之间相互攀比,是否穿名牌、用名牌,而本该具备的拼搏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却不被看重。

2.心理健康方面。初中学生心智尚且不是很成熟,因此不能很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压力和问题,由于现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希望在无意识中以分数来评价学生学习的好坏,从而导致学生的压力不断增大。这种压力如果处理不好,会对他们的性格造成深刻的影响,引发学生的自卑甚至是抑郁,这些心理问题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很多初中生选择叛逆从而逃避现实,通过选择网络游戏来缓解学习的压力,从而不断堕落下去。有些极少数思想较为偏激的学生还出现离家出走或者是自杀行为,从而给个人、家庭和学校都带来较大的困扰。因此,初中院校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开拓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1.加强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开展。初中班主任首先应该意识到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是目前最重要的途径,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的过程中,班主任要不断地做好准备工作,进行细致的调研与计划工作,合理地选择合适的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转化学生的叛逆观念。有些初中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的新生力量,我们必须要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从而转化学生的叛逆观念。初中班主任必须要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为国家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

3.灵活利用励志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志向。目前,班主任通过灵活励志的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志向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途径,比如可以通过一些励志的故事使学生树立自己的志向也是帮助学生树立人生梦想和激励学生的一种有效途径。初中班主任通过针对学生展开积极向上的思想教育,不断规范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人生理想,从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开展初中德育教育的途径很多,核心就是通过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快速养成。初中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互动式德育教学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种模式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不断转变学生的叛逆观念,通过励志教育来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志向,从而拓宽德育教育的空间,推进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德育教育的途径篇7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基本途径

德育教育担负着促进少年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一般来说,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范围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等。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应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遵循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课内课外等多种形式,进行渗透式教育。只有这样,德育才不会被受教育者视为一种“异己”的力量,才能真正成为一种解放的力量和创造的力量。

小学阶段正处于儿童思想教育的启蒙时期,因此我们可以说,小学德育是一项奠基性的工程。从根本上讲,小学德育教育必须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基本原则,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众所周知,德育的本质意义在于不断地塑造和完善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因此,只要我们遵循了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就可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取得实效。从内容上说,小学德育涉及的面非常广,而且十分抽象,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化抽象为具体,把虚的工作办实。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我们可以让学生从爱家乡、爱学校做起,从热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到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抓好班主任工作,搞好班级德育,也可以通过抓好各科教学,促使德智体美劳有机渗透,还可以搞好课外校外活动,利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另外,通过集会、班会、少先队主题队会、社会实践等形式,也都可以进行小学德育教育,它们都是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仍然还是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在课堂中,德育由于结合了学科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接受、领悟和内化,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具体到课堂中,为了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内容,高度重视课堂随机教育

在小学课本中,并没有明显的德育教材,但是大量的内容却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他们均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教师在备课时,应主要把这些蕴含在科学知识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寓德于教,把德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汇于教学过程中。其实,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德育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善于学会抓住这些契机,及时向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必须做有心人之外,还必须要有教育的热情、广博的知识与高超的艺术。这即是我们常说的课堂上的随机教育,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合理选择恰当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德育实际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例如,语文课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德育教育贯穿于文章的始终,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于那些语句含义深刻,思想性强,又比较含蓄,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课文,我们应采取辅导理解法,不但要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还要对学生作适当的讲解,帮助他们领悟其中的思想、道理。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阅读思考法、讨论吸收法加强德育教育。总之,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感受到美好,领悟到含蓄,受到德育的教育,形成健康全面的人格,增强德育教育实效。

三、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感染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电教设备,从音、像各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环境氛围的感染和熏陶,以实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专家认为,道德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也可以通过学习加以改变,其中影响道德行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可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对德育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德育教育中,通过课堂渗透德育,以课堂知识为基础,做到以文传道,以情入理,文道结合,情理交融。这样,学生在“随风潜入夜”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提高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健康的道德情感。

德育教育的途径篇8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基本途径

“德育为首,五育并举”。而今人文意识的复杂化,个性思维的自主化,道德价值观念的市场化,再加上小学生的辨别能力差,可塑性强等特点,都对现阶段的教育形成较强的冲击。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对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思想教育素养呢?

一、小学德育的一些基本认识

从内容上说,小学德育涉及的面非常广,而且十分抽象,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化抽象为具体,把虚的工作办实。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我们可以让学生从爱家乡、爱学校做起,从热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到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

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抓好班主任工作,搞好班级德育,也可以通过抓好各科教学,促使德智体美劳有机渗透,还可以搞好课外校外活动,利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另外,通过集会、班会、少先队主题队会、社会实践等形式,也都可以进行小学德育教育,它们都是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德育的主阵地是课堂

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仍然还是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在课堂中,德育由于结合了学科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接受、领悟和内化,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具体到课堂中,为了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内容,高度重视课堂随机教育

在小学课本中,并没有明显的德育教材,但是大量的内容却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他们均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教师在备课时,应主要把这些蕴含在科学知识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寓德于教,把德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汇于教学过程中。其实,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德育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善于学会抓住这些契机,及时向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必须做有心人之外,还必须要有教育的热情、广博的知识与高超的艺术。这即是我们常说的课堂上的随机教育,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合理选择恰当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德育实际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例如,语文课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德育教育贯穿于文章的始终,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于那些语句含义深刻,思想性强,又比较含蓄,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课文,我们应采取辅导理解法,不但要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还要对学生作适当的讲解,帮助他们领悟其中的思想、道理。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阅读思考法、讨论吸收法加强德育教育。总之,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感受到美好,领悟到含蓄,受到德育的教育,形成健康全面的人格,增强德育教育实效。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感染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电教设备,从音、像各方面最大限度地激l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环境氛围的感染和熏陶,以实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专家认为,道德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也可以通过学习加以改变,其中影响道德行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可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对德育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德育教育中,通过课堂渗透德育,以课堂知识为基础,做到以文传道,以情入理,文道结合,情理交融。这样,学生在“随风潜入夜”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提高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健康的道德情感。

4、创新德育教育载体,丰富德育教育活动

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促使我们在传统德育的基础上,必须寻找多样化的、富有新意的德育载体。针对少年儿童对网络的兴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远程教育设备等现代化设施,建设专门的德育网站,用于学生浏览学习、互动交流、收看音像资料、参与各种德育活动,通过网站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多姿多彩的资源特色,打开网络绿色通道,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网络浏览过程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另外,还可以以活动为载体,融德育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参与活动,这不仅能使学生通过活动展示才艺,还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感悟道德,形成道德意识。

三、开展活动,以实践检验学生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