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差异化风险管理8篇

时间:2023-09-26 15:10:18

差异化风险管理

差异化风险管理篇1

关键词:跨国公司 战略联盟 跨文化风险 文化差异 防范机制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中的文化风险问题虽然早已引起理论界和应用者的重视,但在强调“联盟目标”和“利润共享”原则的掩盖下,人们在实践中往往忽略了联盟成员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跨文化障碍,其结果不但不能实现利润共享,反而承担了不必要的跨文化风险损失。因此,如何认识和有效地防范跨文化风险是跨国公司战略联盟运行成功的重要前提。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与跨文化风险的界定

所谓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对等经济实力的跨国公司之间出于对全球市场的预期和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经营风险考虑,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交换互补性资源,各自达成目标产品阶段性的目标和最后获得长期的市场竞争优势等目的,通过各种协议而结合的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的松散性组织。它具有区域的跨国性、组织的松散性、行为的战略性、范围的广泛性、管理的复杂性的特点。这也就意味着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经营至少要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文化差异问题。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跨文化风险是跨国公司在跨地域、跨民族、跨政体、跨国体的跨文化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不同地方、不同组织、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文化冲突使联盟中的跨国公司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偏离的可能性。文化差异演化为文化风险还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市场竞争,文化风险是在市场竞争中体现出来的,它的产生与发生作用都离不开市场。正是在市场竞争机制下,文化差异才能转化成文化风险。国际企业需要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与其它企业,尤其是当地企业展开各种形式的竞争,只有在市场机制的条件下文化差异才可能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带来不利的影响,这时才表现为文化风险。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跨文化风险分析

跨文化风险的主要特征

跨文化风险因战略联盟国际化程度的不同而不同。联盟中跨文化风险是发生在跨国公司联盟中与文化有关的特殊风险。当联盟涉足国际市场时,跨文化风险对联盟中的跨国公司经营的影响就明显体现出来。从简单的直接出口到在海外市场进行大规模投资,跨文化风险随着企业跨国经营程度的不断深入而影响愈加重大。

跨文化风险通过具体的、特定的人来发生作用。跨文化风险的重要性已经为许多企业界人士所认识。跨文化风险是通过具体的、特定的人而发生作用的,这里的人主要包括联盟者、雇员和顾客。此外,文化风险还表现为国际企业内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职员之间,以及国际企业与东道国消费者之间由文化差异导致发生文化冲突的可能性。当然,合作者、雇员、顾客这三方面通常不是孤立地单独发生作用,多数情况是相互影响地。

跨文化风险与文化诱发优势并存。风险具有一种不确定性,它的可能结果包括损失和收益两种情况。跨文化风险在可能带来损失的同时,也可能基于潜在的优势带来额外的收益。

战略联盟中跨文化风险类型分析

为了揭示联盟中跨文化风险的类型,笔者试构造矩阵(见图1)。该矩阵横向维度表示参与联盟的组织文化的差异性,纵向维度则表示两个组织文化的容忍度。组织文化的差异性用以衡量两个联盟成员间价值体系的区别,如独裁型与民主型的文化差异较大、法理型与伦理型的企业文化差异显著。各种迥异的组织文化均可用一定的特征变量加以描述。在核心成员组织为强文化的条件下,联盟成员对核心成员的核心价值观有着高度的认同和文化的定势,因而接受和理解与之相异组织文化的包容能力较低。相反,在弱文化的条件下,联盟成员易于放弃原有价值观,转而接受新的价值观。利用上述两个评估维度,构造如图1的风险评估矩阵,形成四个区域。

“相容型”用来描述其他成员与核心成员文化差异性小且容忍度大的情况。在该种情况下,组织文化的适应性程度高,核心成员能极为有效的发挥文化协同作用;“模糊型”则用来说明两个成员间文化差异性大、容忍度亦大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存在着一定的联盟跨文化风险;“摩擦型”则用来刻画其他成员与核心成员之间文化差异性小,而容忍度亦小的情况。在该种情况下,两个企业的文化基本相容,但存在着局部冲突,联盟跨文化风险较小;“冲突型”则反映了两个成员组织文化差异性大,而容忍度小的情况。联盟将会因为存在着激烈的文化冲突而出现灾难性的后果。对于后三种类型的并购活动均存在着一定的文化风险。

战略联盟的跨文化风险来源分析

跨文化风险的产生源自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化差异一般分为两个层次:文化渊源差异与文化现状差异。具体说来,可以用四个主要的指标来表征文化差异:权力距离、不确定性回避、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倾向、功利主义与人文主义倾向。权力距离是指社会对权力在社会或组织中不平等分配的接受程度。不确定性回避是指一个社会根据自身受到不确定性事件或情况威胁的程度,对回避该风险所作出的种种考虑。个人主义是指在一种松懈的社会结构中,人们只关心自己和最亲近的亲属;集体主义是指在一种严密的社会组织结构中,其中有内部群体和外部群体之分,人们希望内部群体关心自己,同时也对内部群体热心帮助,绝对忠诚。在功利主义倾向较强的国家中,人们注重收人、挑战、进取和被认可,成就的标志是财富和受到承认,这类文化往往倾向于搞大型企业并高度注重经济增长。在人文主义倾向较强的国家中,则比较强调平等、团结,注重友好的工作环境和就业保障,其成就的标志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生活环境,工作给人们带来的压力较低,工人有较高的自由。

跨文化风险的对策研究

发展文化认同

按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郝尔的观点,文化可以分为三个范畴:正式规范、非正式规范和技术规范。正式规范是人的基本价值观,判断是非的标准,它能抵抗来自外部企图改变它的强制力量。因此正式规范引起的摩擦往往不易改变。非正式规范是人们的生活可以通过较长时间的文化交流克服。只有首先识别文化差异,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发展文化认同需要发展跨文化沟通与跨文化理解的技能与技巧,体现在首先是跨文化沟通。跨国公司经营的经验表明,一个跨国公司的成功取决于该企业的“集体技能”,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彼此相处,必须建立跨文化沟通的机制。联盟领导集体需要有意识地建立各种正式的非正式的、有形的和无形的跨文化沟通组织与渠道。其次是跨文化理解,它包含两个方而的意义:要理解他文化首先必须理解自己的文化,包括其优缺点的演变;善于文化移情,理解他文化。

制定跨文化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管理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现在已被公认为管理领域内的一项重要职能。美国大多数跨国公司都已经把风险管理的任务集中到一个专职部门,由其负责本公司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等业务。跨国公司在制定风险管理战略计划中,除了要对政治风险、金融风险等给予充分的重视外,还要把文化风险纳入到整个风险管理战略计划之中。

制定文化风险管理战略,首先要对文化差异有正确的理解。跨文化理解包含两层基本含义:理解自己的文化并在“文化移情”的基础上理解其他文化。通过这种文化的自我识别和比较识别,能够更好地区分出本土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在此基础上,国际企业就有较大的把握制定切实的、有针对性的文化风险管理战略。

跨国公司可根据目前所处的国际化阶段、与东道国当地文化的差异程度以及企业实力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战略。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战略,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须辅之以具体的、有效的措施,如跨文化培训,强化共同目标,进行共同决策,及时有效沟通等。

选择适当的风险控制工具

面对各种文化风险,风险管理者可以在联盟发展战略方针指导下,通过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即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分散等,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或者在损失发生之时,积极实施抢救与补救措施,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风险回避是指由于考虑到风险损失的存在或可能发生,主动放弃或拒绝实施某项可能引起风险的方案。一般说来,完全回避很不现实,放弃国际化也就失去了企业发展的机会。跨国公司国际化的风险回避是指对高风险的投资东道国、高风险的跨国经营项目、高风险的国际化方式回避,进行低风险选择。

风险转移是指风险承担主体有意识地将损失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转嫁给他人的方式。公司国际化的风险转移,是指在国际化过程中的部分风险或全部风险由一个承担主体向另一个承担主体转移。

风险分散是指通过投资组合,使高风险与低风险适当搭配,从而使整体风险降低,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跨国公司国际化进程中的文化风险分散,具体表现为联盟的多样化策略,包括国别多样化、国际经营形式多样化以及投资项目多样化。

选拔和培训跨文化管理人员

跨文化风险管理的侧重点在于协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员关系,这要求跨国经营企业的海外管理人员除了能够贯彻总部的战略、维护总部的利益、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管理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工作所需要的特定素质。在实际选拔时,一些企业往往重视前者而忽略后者,将最优秀的技术或财务人员派往国外,却因无法在当地正常工作而不能发挥作用。因此,选拔跨国经营企业海外管理人员必须侧重于考察其对不同文化的适应能力和协调能力,具体包括民族优越感的程度、对多元文化的体验、认识承受能力、行为承受能力、专门的文化知识、一般的文化知识、文化行为和人际交往的敏感性等方面。

树立共同的文化观

建立共同经营观,建设“合金”式企业文化。通过跨文化培训,公司职员提高了对文化的鉴别和适应能力。在文化共性认识的基础上,根据环境的要求和公司战略的需求建立起公司的共同经营观和强有力的公司文化。同时通过文化的微妙诱导,使个体与集体相律动,如同一群人随着音乐起舞而不会相互碰撞。这样不断减少文化摩擦,使得每个职员能够把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同公司的经营业务和宗旨结合起来,跨国公司也能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起良好的声誉,增强文化变迁能力。

参考文献:

1.[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差异化风险管理篇2

关键词:跨国公司 战略联盟 跨文化风险 文化差异 防范机制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中的文化风险问题虽然早已引起理论界和应用者的重视,但在强调“联盟目标”和“利润共享”原则的掩盖下,人们在实践中往往忽略了联盟成员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跨文化障碍,其结果不但不能实现利润共享,反而承担了不必要的跨文化风险损失。因此,如何认识和有效地防范跨文化风险是跨国公司战略联盟运行成功的重要前提。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与跨文化风险的界定

所谓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对等经济实力的跨国公司之间出于对全球市场的预期和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经营风险考虑,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交换互补性资源,各自达成目标产品阶段性的目标和最后获得长期的市场竞争优势等目的,通过各种协议而结合的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的松散性组织。它具有区域的跨国性、组织的松散性、行为的战略性、范围的广泛性、管理的复杂性的特点。这也就意味着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经营至少要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文化差异问题。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跨文化风险是跨国公司在跨地域、跨民族、跨政体、跨国体的跨文化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不同地方、不同组织、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文化冲突使联盟中的跨国公司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偏离的可能性。文化差异演化为文化风险还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市场竞争,文化风险是在市场竞争中体现出来的,它的产生与发生作用都离不开市场。正是在市场竞争机制下,文化差异才能转化成文化风险。国际企业需要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与其它企业,尤其是当地企业展开各种形式的竞争,只有在市场机制的条件下文化差异才可能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带来不利的影响,这时才表现为文化风险。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跨文化风险分析

跨文化风险的主要特征

跨文化风险因战略联盟国际化程度的不同而不同。联盟中跨文化风险是发生在跨国公司联盟中与文化有关的特殊风险。当联盟涉足国际市场时,跨文化风险对联盟中的跨国公司经营的影响就明显体现出来。从简单的直接出口到在海外市场进行大规模投资,跨文化风险随着企业跨国经营程度的不断深入而影响愈加重大。

跨文化风险通过具体的、特定的人来发生作用。跨文化风险的重要性已经为许多企业界人士所认识。跨文化风险是通过具体的、特定的人而发生作用的,这里的人主要包括联盟者、雇员和顾客。此外,文化风险还表现为国际企业内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职员之间,以及国际企业与东道国消费者之间由文化差异导致发生文化冲突的可能性。当然,合作者、雇员、顾客这三方面通常不是孤立地单独发生作用,多数情况是相互影响地。

跨文化风险与文化诱发优势并存。风险具有一种不确定性,它的可能结果包括损失和收益两种情况。跨文化风险在可能带来损失的同时,也可能基于潜在的优势带来额外的收益。

战略联盟中跨文化风险类型分析

为了揭示联盟中跨文化风险的类型,笔者试构造矩阵(见图1)。该矩阵横向维度表示参与联盟的组织文化的差异性,纵向维度则表示两个组织文化的容忍度。组织文化的差异性用以衡量两个联盟成员间价值体系的区别,如独裁型与民主型的文化差异较大、法理型与伦理型的企业文化差异显著。各种迥异的组织文化均可用一定的特征变量加以描述。在核心成员组织为强文化的条件下,联盟成员对核心成员的核心价值观有着高度的认同和文化的定势,因而接受和理解与之相异组织文化的包容能力较低。相反,在弱文化的条件下,联盟成员易于放弃原有价值观,转而接受新的价值观。利用上述两个评估维度,构造如图1的风险评估矩阵,形成四个区域。

“相容型”用来描述其他成员与核心成员文化差异性小且容忍度大的情况。在该种情况下,组织文化的适应性程度高,核心成员能极为有效的发挥文化协同作用;“模糊型”则用来说明两个成员间文化差异性大、容忍度亦大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存在着一定的联盟跨文化风险;“摩擦型”则用来刻画其他成员与核心成员之间文化差异性小,而容忍度亦小的情况。在该种情况下,两个企业的文化基本相容,但存在着局部冲突,联盟跨文化风险较小;“冲突型”则反映了两个成员组织文化差异性大,而容忍度小的情况。联盟将会因为存在着激烈的文化冲突而出现灾难性的后果。对于后三种类型的并购活动均存在着一定的文化风险。

战略联盟的跨文化风险来源分析

跨文化风险的产生源自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化差异一般分为两个层次:文化渊源差异与文化现状差异。具体说来,可以用四个主要的指标来表征文化差异:权力距离、不确定性回避、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倾向、功利主义与人文主义倾向。权力距离是指社会对权力在社会或组织中不平等分配的接受程度。不确定性回避是指一个社会根据自身受到不确定性事件或情况威胁的程度,对回避该风险所作出的种种考虑。个人主义是指在一种松懈的社会结构中,人们只关心自己和最亲近的亲属;集体主义是指在一种严密的社会组织结构中,其中有内部群体和外部群体之分,人们希望内部群体关心自己,同时也对内部群体热心帮助,绝对忠诚。在功利主义倾向较强的国家中,人们注重收人、挑战、进取和被认可,成就的标志是财富和受到承认,这类文化往往倾向于搞大型企业并高度注重经济增长。在人文主义倾向较强的国家中,则比较强调平等、团结,注重友好的工作环境和就业保障,其成就的标志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生活环境,工作给人们带来的压力较低,工人有较高的自由。

跨文化风险的对策研究

发展文化认同

按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郝尔的观点,文化可以分为三个范畴:正式规范、非正式规范和技术规范。正式规范是人的基本价值观,判断是非的标准,它能抵抗来自外部企图改变它的强制力量。因此正式规范引起的摩擦往往不易改变。非正式规范是人们的生活可以通过较长时间的文化交流克服。只有首先识别文化差异,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发展文化认同需要发展跨文化沟通与跨文化理解的技能与技巧,体现在首先是跨文化沟通。跨国公司经营的经验表明,一个跨国公司的成功取决于该企业的“集体技能”,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彼此相处,必须建立跨文化沟通的机制。联盟领导集体需要有意识地建立各种正式的非正式的、有形的和无形的跨文化沟通组织与渠道。其次是跨文化理解,它包含两个方而的意义:要理解他文化首先必须理解自己的文化,包括其优缺点的演变;善于文化移情,理解他文化。

制定跨文化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管理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现在已被公认为管理领域内的一项重要职能。美国大多数跨国公司都已经把风险管理的任务集中到一个专职部门,由其负责本公司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等业务。跨国公司在制定风险管理战略计划中,除了要对政治风险、金融风险等给予充分的重视外,还要把文化风险纳入到整个风险管理战略计划之中。

制定文化风险管理战略,首先要对文化差异有正确的理解。跨文化理解包含两层基本含义:理解自己的文化并在“文化移情”的基础上理解其他文化。通过这种文化的自我识别和比较识别,能够更好地区分出本土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在此基础上,国际企业就有较大的把握制定切实的、有针对性的文化风险管理战略。

跨国公司可根据目前所处的国际化阶段、与东道国当地文化的差异程度以及企业实力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战略。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战略,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须辅之以具体的、有效的措施,如跨文化培训,强化共同目标,进行共同决策,及时有效沟通等。

选择适当的风险控制工具

面对各种文化风险,风险管理者可以在联盟发展战略方针指导下,通过实施各种风险控制工具,即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分散等,力图在风险发生之前消除各种隐患,减少损失产生的原因及实质性因素;或者在损失发生之时,积极实施抢救与补救措施,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风险回避是指由于考虑到风险损失的存在或可能发生,主动放弃或拒绝实施某项可能引起风险的方案。一般说来,完全回避很不现实,放弃国际化也就失去了企业发展的机会。跨国公司国际化的风险回避是指对高风险的投资东道国、高风险的跨国经营项目、高风险的国际化方式回避,进行低风险选择。

风险转移是指风险承担主体有意识地将损失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转嫁给他人的方式。公司国际化的风险转移,是指在国际化过程中的部分风险或全部风险由一个承担主体向另一个承担主体转移。

风险分散是指通过投资组合,使高风险与低风险适当搭配,从而使整体风险降低,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跨国公司国际化进程中的文化风险分散,具体表现为联盟的多样化策略,包括国别多样化、国际经营形式多样化以及投资项目多样化。

选拔和培训跨文化管理人员

跨文化风险管理的侧重点在于协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员关系,这要求跨国经营企业的海外管理人员除了能够贯彻总部的战略、维护总部的利益、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管理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工作所需要的特定素质。在实际选拔时,一些企业往往重视前者而忽略后者,将最优秀的技术或财务人员派往国外,却因无法在当地正常工作而不能发挥作用。因此,选拔跨国经营企业海外管理人员必须侧重于考察其对不同文化的适应能力和协调能力,具体包括民族优越感的程度、对多元文化的体验、认识承受能力、行为承受能力、专门的文化知识、一般的文化知识、文化行为和人际交往的敏感性等方面。

差异化风险管理篇3

[摘 要] 文化风险是企业并购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本文在界定知识与知识管理涵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并购文化风险的预警体系,并分别从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和加强沟通三个方面探讨了企业并购中文化风险的预警策略。

[关键词] 知识管理;企业并购;文化风险;预警

一、企业并购的文化风险

1.企业并购文化风险的含义

文化风险是企业经营所面临各种风险中的一种,主要是指企业在跨组织经营过程中,由于文化间的差异以及文化交汇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而导致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甚至导致企业跨组织经营活动失败的可能性。由于文化具有层次性,因此广义地讲,跨组织经营既可以是发生在不同国家间的跨国经营,也可以是在一国之内不同亚文化间的跨组织经营。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差异主要是国家文化的差异,一国之内同样也存在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可以是地区文化差异、行业或职业文化差异、组织文化差异等。

企业在跨组织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处于不同文化环境之中,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而导致的文化误解、文化冲突有时会危及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2.企业并购文化风险的表现形式

(1)沟通风险。沟通风险,即由于文化沟通障碍和沟通误会而导致沟通失败的风险。由于不同组织的文化背景不同,对同一信息的理解会产生差异,甚至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如曾在中国国内有名的“白象”牌电池出口到国际市场,其品牌就直译为“white elephant”,这种质优价廉的电池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状况却很不理想。后经调查发现“white elephant”在英语中还有累赘物、废物的意思,可以设想这种品牌的电池又如何能吸引消费者购买呢?

(2)管理风险。管理风险,即由于不同文化导致的管理风格的差异,以及由于不同文化的管理人员之间和员工之间不能建立起协调关系而带来的管理失败的风险。尤其在跨国并购中,一国的管理模式和行为有时不能为另一种文化所接受,使得企业在内部管理上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成本。

(3)商务惯例与禁忌风险。商务惯例与禁忌风险,即在商务合作中由于习惯、方式的差异而导致交易失败以及不同文化对特定事物或现象的好恶差别而导致营销失败的风险。如在很多西方国家,在打高尔夫球时谈论业务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谈业务往往是打高尔夫球赛的真正原因。但是在日本,人们却从不在高尔夫球场上谈生意,而德国人将商务和家庭生活区分开来,他们很少在下午5点以后做生意。

(4)种族优越风险。种族优越风险,即由于不同文化所表现的心理的种族文化取向不同,来自一种文化的人具有较强的种族优越感,相信自己的行为方式优于他人,有偏见地对待异族文化而产生的风险。个人与组织都可以有自我优越感。对于跨国企业来说,优越感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一些国际化企业由于相信自己在国内的经营方式优于海外竞争者,因而在海外采取与在国内相同的方式进行经营。

二、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并购文化风险的预警体系

1.知识管理过程框架。从知识管理过程框架来看,知识需求驱动知识活动,知识资源支持知识活动,影响因素制约知识活动,知识活动的成果得到学习和应用,如图1所示。

知识活动必须由若干执行者来实施,这些执行者可以是人(个人或团队),可以是计算机系统,还可以是人机系统的结合。知识流把各个执行特定知识活动的执行者联系起来,这些特定的知识活动与相关知识流便构成一个知识管理事件。一个完整的知识管理事件起始于知识需求,终止于需求的满足,但也可能因为其他原因而半途而废。上述三类影响因素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制约事件发展的全过程。

2.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并购文化风险的预警体系。从知识管理过程的框架图可以看出,知识管理是由知识需求为驱动力,围绕知识活动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过程。结合这一模型,可以建立起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并购文化风险的预警体系,如图2所示。

在该体系中,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信息收集。信息是风险预警管理的关键。按照系统的观点,在企业并购中,将不同的子系统融合为一个系统,系统的要素、功能、结构等都要发生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并购双方的信息、物质、人员与能量等不断地交换和沟通。通过完整的信息收集,才能准确、及时地预测到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信号,为企业进行下一步预警活动的信息分析和评估打下坚实的基础。

(2)信息评估。信息评估主要是对风险环境和因素进行分析,环境分析是指对可能或已经引起风险发生的文化、社会等环境因素的了解、评价和预测。企业要及时识别、评价在并购中文化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观察、捕捉出现文化风险前的征兆性信息。由于几乎所有的风险发生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前兆,所以,企业应当及时捕捉这些信息,及早进行必要的防范。

(3)风险预测。科学的预测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因此,在企业并购中,要根据文化风险的成因、演变、发展和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为管理者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4)风险预警。风险警报系统主要是判断各种指标和因素是否突破了风险警戒线,根据判断结果决定是否发出警报。正如任何一种经济现象都具有多方面的特征,指标体系就是对经济现象特征的整体描述一样。企业风险的各种警兆只有经过警情指标来加以量化、说明与解释,才能得到科学、全面的反映。在企业的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设置预警指标监测防范体系,一旦发生“病情”,决策者可立即得到警报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手段和措施。

3.文化风险管理的信息三维图。在该模型中,信息始终贯穿于整个流程。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在企业并购过程中管理者要不断地提高信息的获取能力,使风险预警系统能够有效地运行。因此,管理者要从概念上能够清楚地勾画出在风险预警中所必需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在时间和逻辑上的顺序。据此,可建立起企业并购中的信息需求三维图,如图3所示。

时间维:在企业并购过程中,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可分为并购前、并购中和并购后。在并购前,要对并购对象及其风险问题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确定并购的策略及风险防范的方法。在并购中,要时刻监视并购中发生的风险问题,并要分析其根源所在,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在并购后,总结在并购中的经验与教训。

知识维:在并购中,从知识的纬度来分析,主要有政治、法律、管理、心理等相关知识需求。

逻辑维:从逻辑维来看,首先是发现问题,其次是确定目标,然后是进行分析、提出方案,最后是作出决策。

差异化风险管理篇4

【关键词】 国际营销 文化风险 策略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开展,跨国公司日益发展,国际间的协助增加,企业的国际化营销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在国际新营销中,文化风险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效益。很多企业由于受到文化冲突的影响,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然而国际营销中的文化风险不可避免,因此,加大研究国际营销文化风险的成因、现状等问题,以及分析应对国际文化风险的策略,有利于降低和规避国际营销文化风险,并且对于我国企业在国际营销中制定合理的文化战略、增加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 国际营销文化风险的概述

1.1国际营销中文化风险的含义

在国际化背景中,文化环境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国际营销文化风险具体来说指的是在国际化经营中,因为文化环境因素引起的企业实际收益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经营活动失败。

1.2国际营销文化风险的特征

国际营销文化风险具有客观性、复杂性、双效性以及可控性。具体表现在:

第一,国际营销文化风险的客观性。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文化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就造成企业在国际经营中,目标市场顾客的消费观念不同、公司员工之间的文化观念不同。

第二,国际营销文化风险的复杂性。文化差异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复杂多变,因此企业在国际营销中要准确的分析目标市场的文化差别,然后在经营中采取多种针对性强的营销方案。

第三,国际营销文化风险的双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利用文化差异来促进企业的经营。如果文化差异可以得到正确的分析和利用,那么文化差异就成为了企业营销的有力武器,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的效益。

第四,国际营销文化风险的可控性。虽然文化差异不可改变,但是可以被控制和利用。企业在经营中可以通过采取措施规避和控制文化风险,降低损失。

1.3国际营销文化风险的主要形成原因

第一,精神文化冲突。价值观是精神文化最主要的表现形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行为选择。国际营销中,不同的精神文化之间出现强烈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企业不可以把本国、本民族的文化硬性的加诸于目标市场中,而是要根据当地的文化来制定企业的营销战略。

第二,制度文化冲突。西方的制度文化要求在企业的管理中重视法制,强调的是一种公平;而中国则更加注重人治,中西方制度文化差异很明显。因此中国企业在国际营销中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面临的风险,适当的调整企业制度文化,以更好地融入到当地的市场中去。

第三,行为文化冲突。在国际营销的具体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行为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企业的非语言文化营销策略中,企业在制作宣传口号、营销广告的时,要充分从当地居民的角度来考虑,尊重他们的文化,增强可理解性以及宣传性,通过引起当地人精神上的共鸣达到宣传的效果。

第四,差异,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而且对于禁忌、仪式、思想具有严格的规定。如果忽视的力量,引发和当地宗教的文化冲突,会严重的影响企业在哪个地区的发展,甚至会被赶出当地市场。

2. 我国国际营销中主要面临的文化风险问题

2.1缺乏文化风险意识

文化风险意识的缺乏,直接加剧国际营销文化风险的危害。由于文化风险意识不够高,造成企业制定战略时,对于文化差异不重视,没有把文化风险控制和管理纳入到企业的战略管理中去,直接造成防范文化风险的能力降低。

2.2对文化差异认识不足

在国际营销中,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观念,具有一定的困难,这样就形成了认知上的差距和偏差,直接影响了营销策略的制定。而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也很难理解企业的文化,这样不利于吸引和保留顾客。

2.3民族文化差异

民族之间分歧严重,尤其存在严重的民族的优越感,这种现象不利于在国际营销中,准确的理解当地的文化、快速的融入到当地的社会群体中,不利于开拓目标市场,加剧了文化风险。

2.4企业管理中的文化差异

企业管理中的文化差异主要包括管理制度文化差异和跨文化沟通困难。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企业制度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造成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困难,分歧比较严重,如果造成严重的误解,甚至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国家化合作关系。

3. 应对国际营销文化风险的对策及建议

3.1加强员工的跨文化培训

企业要对国际营销中的员工进行跨文化培训,例如语言训练、文化学习、以及冲突管理等。此外,语言作为大众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的文化因素,从某种角度上讲,其实语言是文化的镜子,使员工更好的了解和理解当地的文化观念,一方面使企业的员工可以快速的适应当地的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和当地人民的交流和沟通,语言上的顺利交流对于化解文化冲突具有重要的意义。

3.2文化本地化策略

在国际营销中,企业可以引进一部分当地的人才。这样使员工在交流的时候,可以更快的理解当地的习俗、文化、宗教等。另一方面,当地的员工熟悉本地的文化,对于公司的战略、广告等文化宣传方案,可以提出实际性的建议。这样有利于企业员工切实感受和加深理解当地的本土文化。

3.3文化规避策略

国际营销中的文化差异不可避免,但是可以有效的规避。重点对于文化中的敏感问题进行回避,以减少一些冲突。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当地的文化中的禁忌,尤其是宗教禁忌事项,对于规避文化风险具有突出作用。对于宗教势力强大的国家和地区,规避宗教文化风险就显得更为重要。

3.4加强对于国际文化差异认知

在国际营销中要把文化风险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战略地位。首先针对文化环境做好市场调研工作,然后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文化差异,做到全面细致的了解当地的文化以及和本国文化的区别,然后根据这一结果制定风险管理的策略,以降低文化冲突、增加文化共鸣为目标。更好的融入到当地的文化氛围中去,吸引和目标消费市场的顾客。

3.5建立良好的企业营销管理文化制度

企业内部文化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内部文化要随着市场的变化而相应的作出调整。在国际营销中,通过优化和完善适合当地文化环境的企业管理制度,有利于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指导,有效的降低文化风险。制度的设置要充分企业本土员工的文化和当地员工的文化的不同需求,努力减少企业内部的文化差异,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3.6利用文化营销树立国际品牌

创建国际品牌是企业国际营销中的重要目标,然而国际品牌必须具备满足大多数的不同文化需求的能力。因此企业要考虑文化的差异,可以大打文化牌,通过文化营销的手段,使消费者乐于和易于接受公司的产品。而且品牌建立起来以后,会形成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和忠诚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文化风险。

结论

综上所述,国际营销文化风险具有客观性、复杂性、双效性以及可控性。精神文化冲突、制度文化冲突、行为文化冲突以及差异是国际营销文化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针对我国企业国际营销文化风险主要存在的缺乏文化风险意识、对文化差异认识不足、民族文化差异、企业管理中的文化差异等问题,提出采取加强员工的跨文化培训、文化本地化策略、文化规避策略、加强对于国际文化差异认知、建立良好的企业营销管理文化制度、利用文化营销树立国际品牌等措施,防范、规避和管理国际营销文化风险,以降低其造成的企业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 李宏涛.试析文化因素对国际营销的影响.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1).

[2] 马微.国际营销中文化风险的规避研究.人力资源管理.2010(05).

差异化风险管理篇5

    国际投资又称“境外投资”或“海外投资”,是指投资者将其资本投放到本国之外,以获得收益的经济行为。国际投资方式主要有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在国外经营企业,通过直接控制或参与其生产经营管理以取得利润的投资活动;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购买外国股票、债券等,获取证券投资的股息或债息等。本文主要介绍对外直接投资的文化风险及其风险评估与管理。

    二、文化及文化差异

    1.文化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一定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狭义的文化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狭义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文化具有民族性,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

    2.文化差异

    荷兰文化大师吉尔特·霍夫斯塔德在对IBM公司50种职业、66种国籍雇员的11.6万份问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四项描述各种文化差异的指标,即:权力距离、不确定性避免、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度与女性度。

    中国学者在对世界各地的23个国家的学生的研究中得出文化差异的第五个指标: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

    以上研究表明,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其中即包含真理的差异也包含德行上的差异,且这种差异性根植在人们的头脑中的,很难轻易被改变。文化差异是由各国的历史传统以及不同的社会发展进程所导致的,表现在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这种文化的差异和企业文化类型的多样性相兼容。

    三、文化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的背景下,企业在异地、异国开展经营活动,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也日益多样化,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投资风险也成为企业在国际投资上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如何有效地控制文化风险成为国际投资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国际投资中的文化风险因素

    1.1信息理解差异风险

    由于不同国家语言、宗教和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对同一信息的理解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理解。国际投资中,经常出现由于双方沟通障碍,导致在工作方式、人员配置、市场开发和内部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分歧,从而无法保证公司的有效运营。例如,在亚洲的企业文化中一般都将员工加班加点视为工作积极的表现,但在西方国家则把员工加班加点看作其违规或无能的表现。当不同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观处于矛盾和冲突的时候,沟通就会变得困难重重,甚至导致误解,这些误解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严重影响管理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效果。文化误解在企业国际化经营中,轻则会带来误会,重则会导致冲突,使跨国经营目标难以实现,导致国际投资以失败告终。

    1.2种族、民族差异

    种族和民族的差异会使进入东道国进行国际投资的跨国企业管理人员,具有较为强烈的民族优越感,从而固守本民族文化和传统,有偏见地对待他国的文化和传统,这种民族优越感、民族歧视和民族隔阂是跨国企业管理文化风险存在的普遍根源。

    持有民族优越感的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中缺乏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常常倾向于采用单一的、以母国为中心的管理方式,移植或照搬母公司在本国或他国的成功经验,忽略或不能充分考虑本土文化斥求,也不能改造产品以使其适应特定市场的特殊需求,国际投资只以盈利为目的,本土员工既得不到接触核心技术的机会,又享受不到升迁的待遇。这种倾向在海外经营中不利于国际投资的跨国经营,在企业经营目标上国内母公司和海外公司难以统一,同时也不利于适应当地的社会文化,无法及时针对东道国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

    1.3管理差异风险

    管理差异风险是由于不同文化导致的管理方式、管理风格以及不同文化的管理人员之间不能协调工作而带来的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是国际投资经营时遇到的最大障碍。跨国企业在境外投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在东道国所采用的管理模式、管理行为能否为当地的雇员所接受,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和能否得到贯彻执行。因此,如果不了解本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而采用以母国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往往会带来管理上的风险。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管理人具有不同的价值念、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等,在企业经营的一些基本问题上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态度。

    1.4产品需求差异风险

    文化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消费需求欲望和消费行为,并最终决定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消费习惯、消费偏好和消费行为,这种差异决定了市场需求的差异。如果忽视文化差异对市场需求的影响,仅从自身文化出发来进行国际投资经营,跨国经营企业将难以生存和发展。例如德国人比较偏重产品的质量,而日本人则注重产品的外观样式,在两国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就有很大的不同。

    2.国际投资中的文化风险控制

    2.1正确认识文化差异

    国际投资者应该正确认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认真分析其在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的不同,以及不同层面上的文化差异,在进行跨国投资之前,要充分认识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差异,对东道国的文化特征、惯例、风俗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两国文化的差异,最终确定在东道国的经营方式和需要提供的产品类型,根据差异分析制定出一系列的经营方法和经营目标。

    2.2加强跨文化沟通

    为了更好地控制文化风险,企业应加强跨文化的沟通和培训,包括对对方民族文化及原公司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跨文化沟通与冲突的处理能力培训;大力提倡、推广应用国际化工作语言,并进行语言培训,在企业内部形成学习与使用多种语言的风气;采取多种措施增强员工的文化敏感力和文化适应性等。这些工作可以促进跨文化沟通技能的提高,改善管理人员与当地员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

    [1有助于管理者更快地适应新文化和新环境。

    2.3制定风险控制战略

    文化风险是企业国际投资经营中必须面对的问题,跨国企业应积极制定风险控制战略。综合比较母国和东道国的文化差异,确定一种优势主导文化,并以此为主导制定企业文化战略,调整经营战略,积极适应当地文化,降低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经营风险。企业的经营投资应该是随着环境改变而改变的,通过不断吸收外部文化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调整企业的经营,适应环境的企业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当然文化适应并不代表要被动、消极地妥协或服从,有时也要采取文化融合战略,利用企业自身的影响力,积极推动文化互动,在吸收当地文化的同时,向当地市场传递企业自身的经营思想和理念。

    2.4实施本土化战略

    本土化是为了适应当前所处的环境而做的变化,通俗讲就是入乡随俗。在国际投资经营中反映出的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以消费者为核心,而不是以商家的喜好、习惯为准绳,企业规范必须随地区性变化引起的顾客变化而改变。本土化经营是企业避免文化冲突,降低文化风险,顺利进行国际投资经营的重要保证。企业经营本土化战略带给跨国公司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包括确立在东道国长期发展的“合法”地位;奠定低成本扩张的基础;增加了当地劳工的就业机会等,企业本土化经营可以有效避免当地企业、员工的抵触行为,减少母国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时所产生的文化冲突。

    四、结束语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际投资逐步深入到各个国家、各个领域,其所面临的文化差异也越来越多,国际投资过程中不仅要对投资的政治风险、经营风险进行分析,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风险更不能忽视。企业在从事国际投资经营时,必须充分考虑社会文化上差异,运用有效的跨文化管理手段,才能在国际投资经营活动中将文化冲突所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在不同文化的撞击、冲突和融合中,只有契合文化的经营才是最佳的经营。

    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德·M·霍杰茨弗雷德·卢森斯.文化战略与行为(第5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马尔科姆·沃纳.跨文化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王涛生,许南.跨国经营理论与实务[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差异化风险管理篇6

国际投资又称“境外投资”或“海外投资”,是指投资者将其资本投放到本国之外,以获得收益的经济行为。国际投资方式主要有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在国外经营企业,通过直接控制或参与其生产经营管理以取得利润的投资活动;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购买外国股票、债券等,获取证券投资的股息或债息等。本文主要介绍对外直接投资的文化风险及其风险评估与管理。

二、文化及文化差异

1.文化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一定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狭义的文化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狭义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文化具有民族性,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

2.文化差异

荷兰文化大师吉尔特·霍夫斯塔德在对IBM公司50种职业、66种国籍雇员的11.6万份问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四项描述各种文化差异的指标,即:权力距离、不确定性避免、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度与女性度。

中国学者在对世界各地的23个国家的学生的研究中得出文化差异的第五个指标: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

以上研究表明,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其中即包含真理的差异也包含德行上的差异,且这种差异性根植在人们的头脑中的,很难轻易被改变。文化差异是由各国的历史传统以及不同的社会发展进程所导致的,表现在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这种文化的差异和企业文化类型的多样性相兼容。

三、文化风险

在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的背景下,企业在异地、异国开展经营活动,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也日益多样化,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投资风险也成为企业在国际投资上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如何有效地控制文化风险成为国际投资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国际投资中的文化风险因素

1.1信息理解差异风险

由于不同国家语言、宗教和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对同一信息的理解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理解。国际投资中,经常出现由于双方沟通障碍,导致在工作方式、人员配置、市场开发和内部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分歧,从而无法保证公司的有效运营。例如,在亚洲的企业文化中一般都将员工加班加点视为工作积极的表现,但在西方国家则把员工加班加点看作其违规或无能的表现。当不同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观处于矛盾和冲突的时候,沟通就会变得困难重重,甚至导致误解,这些误解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严重影响管理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效果。文化误解在企业国际化经营中,轻则会带来误会,重则会导致冲突,使跨国经营目标难以实现,导致国际投资以失败告终。

1.2种族、民族差异

种族和民族的差异会使进入东道国进行国际投资的跨国企业管理人员,具有较为强烈的民族优越感,从而固守本民族文化和传统,有偏见地对待他国的文化和传统,这种民族优越感、民族歧视和民族隔阂是跨国企业管理文化风险存在的普遍根源。

持有民族优越感的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中缺乏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常常倾向于采用单一的、以母国为中心的管理方式,移植或照搬母公司在本国或他国的成功经验,忽略或不能充分考虑本土文化斥求,也不能改造产品以使其适应特定市场的特殊需求,国际投资只以盈利为目的,本土员工既得不到接触核心技术的机会,又享受不到升迁的待遇。这种倾向在海外经营中不利于国际投资的跨国经营,在企业经营目标上国内母公司和海外公司难以统一,同时也不利于适应当地的社会文化,无法及时针对东道国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

1.3管理差异风险

管理差异风险是由于不同文化导致的管理方式、管理风格以及不同文化的管理人员之间不能协调工作而带来的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是国际投资经营时遇到的最大障碍。跨国企业在境外投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在东道国所采用的管理模式、管理行为能否为当地的雇员所接受,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和能否得到贯彻执行。因此,如果不了解本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而采用以母国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往往会带来管理上的风险。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管理人具有不同的价值念、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等,在企业经营的一些基本问题上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态度。

1.4产品需求差异风险

文化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消费需求欲望和消费行为,并最终决定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消费习惯、消费偏好和消费行为,这种差异决定了市场需求的差异。如果忽视文化差异对市场需求的影响,仅从自身文化出发来进行国际投资经营,跨国经营企业将难以生存和发展。例如德国人比较偏重产品的质量,而日本人则注重产品的外观样式,在两国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就有很大的不同。

2.国际投资中的文化风险控制

2.1正确认识文化差异

国际投资者应该正确认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认真分析其在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的不同,以及不同层面上的文化差异,在进行跨国投资之前,要充分认识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差异,对东道国的文化特征、惯例、风俗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两国文化的差异,最终确定在东道国的经营方式和需要提供的产品类型,根据差异分析制定出一系列的经营方法和经营目标。

2.2加强跨文化沟通

为了更好地控制文化风险,企业应加强跨文化的沟通和培训,包括对对方民族文化及原公司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跨文化沟通与冲突的处理能力培训;大力提倡、推广应用国际化工作语言,并进行语言培训,在企业内部形成学习与使用多种语言的风气;采取多种措施增强员工的文化敏感力和文化适应性等。这些工作可以促进跨文化沟通技能的提高,改善管理人员与当地员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

[1有助于管理者更快地适应新文化和新环境。

2.3制定风险控制战略

文化风险是企业国际投资经营中必须面对的问题,跨国企业应积极制定风险控制战略。综合比较母国和东道国的文化差异,确定一种优势主导文化,并以此为主导制定企业文化战略,调整经营战略,积极适应当地文化,降低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经营风险。企业的经营投资应该是随着环境改变而改变的,通过不 断吸收外部文化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调整企业的经营,适应环境的企业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当然文化适应并不代表要被动、消极地妥协或服从,有时也要采取文化融合战略,利用企业自身的影响力,积极推动文化互动,在吸收当地文化的同时,向当地市场传递企业自身的经营思想和理念。

2.4实施本土化战略

本土化是为了适应当前所处的环境而做的变化,通俗讲就是入乡随俗。在国际投资经营中反映出的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以消费者为核心,而不是以商家的喜好、习惯为准绳,企业规范必须随地区性变化引起的顾客变化而改变。本土化经营是企业避免文化冲突,降低文化风险,顺利进行国际投资经营的重要保证。企业经营本土化战略带给跨国公司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包括确立在东道国长期发展的“合法”地位;奠定低成本扩张的基础;增加了当地劳工的就业机会等,企业本土化经营可以有效避免当地企业、员工的抵触行为,减少母国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时所产生的文化冲突。

四、结束语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际投资逐步深入到各个国家、各个领域,其所面临的文化差异也越来越多,国际投资过程中不仅要对投资的政治风险、经营风险进行分析,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风险更不能忽视。企业在从事国际投资经营时,必须充分考虑社会文化上差异,运用有效的跨文化管理手段,才能在国际投资经营活动中将文化冲突所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在不同文化的撞击、冲突和融合中,只有契合文化的经营才是最佳的经营。

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德·M·霍杰茨弗雷德·卢森斯.文化战略与行为(第5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马尔科姆·沃纳.跨文化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王涛生,许南.跨国经营理论与实务[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差异化风险管理篇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异地、异国开展经营活动,与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也日益多样化。如何克服文化因素带来的风险,在本国化、区域化与全球化之间,在母国文化与所在国文化之间,寻求一种适度的平衡,就虞为许多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可以说,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文化风险问题已经成为管理学界和企业界所关注的焦点。

一、企业国际化经营中文化风险的含义与特征

托姆·麦克安(thom mc an)是孟加拉一家最近开业的鞋业公司。当公司的鞋刚刚走俏时,就发生了一场暴乱,由此导致50多人受伤。事件的原因是:印在每只鞋鞋底上的字迹是模糊的托姆·麦克安签名,但看起来很像阿拉伯语中草写的“allah”(上帝)。在穆斯林世界,脚,特别是脚底被认为是不干净的。在这种情况下,似乎该公司要通过让孟加拉人将上帝的名字踩在脚下来亵渎上帝。类似的文化误解的例子在企业国际化经营中还有很多,它们轻则带来误会,重则导致冲突而使跨国经营目标难以实现。

文化风险就是指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由于文化环境因素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使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目标相背离,甚至导致企业经营活动失败的可能性。企业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处于不同文化环境之中,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而导致的文化误解、文化冲突有时会危及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对文化风险的正确认识与系统分析对于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地,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文化风险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文化风险具有客观性的特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文化风险,其客观性从根本上源于不同国家、地区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人们的消费需求、价值观念、处事原则、思维方式等都是以其所在国家的文化背景为基础,跨国企业要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下消费者的需求,要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组织机构合作,要聘用与管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职员,这些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国际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必须面对的。

第二,文化风险具有双效性的特点。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文化风险表现为带来损失的可能的同时,它也可能是一种潜在的优势,并由此带来额外的收益。文化风险在企业国际化经营中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可能会导致文化冲突,致使企业经营目标实现受阻,另一方面它也是一种诱发优势,是一种积极因素,可以激发企业活力,激励企业创新,使国际企业具有当地企业所不具备的跨文化优势。

事实上,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确有着重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不一定都是负面影响,只有当文化差异未得到合理控制或管理,继而演化为文化冲突时才对企业的经营产生破坏性的影响。所以,国际化企业完全没有必要投入大量气力去改变或消除这种文化差异。相反,合理地利用文化差异,常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不同的社会文化习俗、消费习惯、市场状况、技术水平、人力、自然资源条件,都有可能给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创造丰富的市场机会和丰厚的利润回报。在某种意义上,这正是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力所在,就如自然界中的“杂交优势”一样,它会使企业更优秀,更具活力。

第三,文化风险具有复杂性的特点。文化的内涵异常丰富,它通过语言、教育、宗教、社会组织、价值观念、审美标准等多方面综合体现,同时一个国家的文化通常都是漫长的历史积淀,而且仍在不断变化与演进之中,因而,文化风险常常具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动态变化的,它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影响是多方面、全过程的。

第四,文化风险具有可控性的特点。能够识别和控制,是风险的共同特征。但由于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文化风险因素成因复杂,在风险控制与管理方面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要求风险管理者对于文化风险的产生根源、作用过程和具体表现有系统全面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采用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分散以及通过计划、组织、协调等方式对其加以控制和进行管理。

二、文化风险产生的根源

文化风险的产生源自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具体说来,可以用四个主要的指标来表征文化差异:权力距离、不确定性回避、个人主义以及男性主义倾向。

1.权力距离

权力距离是指社会对权力在社会或组织中不平等分配的接受程度。在权力距离较大的文化中,例如墨西哥,有严格的等级观念,在企业中表现为管理者与下属之间感情差距很大,上司具有较大的权威,且不易接近;而处于较小权力距离中,如在奥地利、以色列、丹麦,人们认为彼此是平等的,等级制度不过是所任职务不同而已,且职务是可以变换的。在企业中上下级感情差距小,下属很容易接近并敢于反驳上司。

2.不确定性回避

不确定性回避是指一个社会根据自身受到不确定性事件或情况威胁的程度,对回避该风险所作出的种种考虑。强不确定性回避,是社会在维护既定的信念和行为规范时,不能容忍持不同政见的人士和观点:在企业中表现为组织内部职责明确,规章制度严格,重视专家意见,要求高度一致,但也因此决策缓慢缺乏灵活性。弱不确定性回避是针对一个能够坚持较宽容的氛围,允许人们根据实际提出不同的观点学说的社会而言。弱不确定性回避的社会通常表现为敢于冒风险,鼓励创新。希腊、比利时就是比较典型的强不确定性回避文化,而新加坡、加拿大则相反。

3.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是指一种松懈的社会结构中,人们只关心他们自己和最亲近的亲属,与之相反的集体主义是指在一种严密的社会组织结构中,其中有内部群体和外部群体之分,人们希望内部群体关心自己,同时他们也对内部群体热心帮助,绝对忠诚。例如美国文化就是典型的个人主义倾向,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则是集体主义倾向较强的文化。

4.男性主义

在男性主义倾向较强的国家中如奥地利、日本,人们注重收入、挑战、进取和被认可,成就的标志是财富和受到承认,这类文化往往倾向于搞大型企业并高度注重经济增长。在男性主义倾向较弱的国家中如瑞典、挪威,则比较强调平等、团结,注重友好的工作环境和就业保障,其成就的标志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生活环境,工作给人们带来的压力较低,工人有较高的自由。

总而言之,在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当企业由一种文化背景进入另外一种文化背景的时候,通常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陌生行为和方式,这种客观存在的文化差异正是产生文化风险的根源。

三、文化风险的作用过程

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过程,也是两种或多种文化交汇的过程。国际化经营中的文化交汇过程可以大致分为吸引阶段、冲突阶段、交汇阶段和融合阶段。从这个角度,可以认为文化风险对国际化经营的作用过程也相应地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潜伏期、爆发期、缓和期和创新期。

1.潜伏期

在文化交汇的吸引阶段,人们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是比较乐观的,甚至忽视差异以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人们被完全不同的文化所吸引,对其可能带来的商机充满期望。这一阶段是文化风险的潜伏期,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文化风险会爆发以至对国际化经营带来严重的后果,但同时,它也是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力所在。例如,一家跨国公司在开发市场的过程中,发现非洲一个岛国的居民都不穿鞋,它的反应可能是很沮丧,也可能是欣喜若狂。因为这种文化差异带来的风险和潜在利益是不言而喻的。它在激励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同时,也蕴藏了一定的文化风险。

2.爆发期

文化冲突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其文化因素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在企业国际化经营中,随着不同文化交汇程度的加深,文化之间的差异被明确、被放大。由于文化具有本民族化优越感的倾向,因此在跨国企业中,人们对它文化会自然地产生怀疑、排斥,这就势必产生文化间相互的激烈碰撞。在这一阶段,人们所持的态度多以自我为中心,由于不理解、不愿沟通、不能互相体谅而产生困惑、矛盾以至激烈的冲突与对抗。这一阶段是文化风险的爆发期,产生的文化误解、文化冲突会打击企业跨国经营的信心,动摇和阻碍决策的制定与执行,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会使企业经营目标难以实现。

3.缓和期

在文化交汇阶段,人们从拒绝、排斥、不接受到理解、尊重、认同它文化。对于出现的矛盾与冲突能够更多地以理解、体谅、迁就的态度去分析。对于文化差异有正确的认识和预期。处理事情更加理性,能在相互比较中,互相学习。这一阶段是文化风险的缓和期,文化风险虽然依然存在,但是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更加理性,有了更多的自我审视,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应付和处理文化风险事件的经验,掌握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4.创新期

文化融合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其文化因素之间相互结合、相互吸收的过程。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各种文化彼此改塑对方,各种文化因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最终融为一体。这一阶段是文化风险的创新期,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渗透,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精华,甚至融和创新,在组织中形成具有特色的新文化。它使企业跨国经营更加得心应手,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跨文化优势,使企业的经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甚至会带来额外的收益。

文化交汇的各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彼此共存,相伴而行,这种相互交叉使得不同文化交汇的过程不是简单地加减组合,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冲突中有融合、融合中有排斥的复杂的综合。由此,文化风险作用过程的四个阶段划分也是相对的,伴随着文化交汇的过程,文化风险的作用过程也存在着相互融合、相互交叉的特点。

四、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文化风险识别

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文化风险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在企业外部跨文化市场经营活动中的文化风险;一是在企业内部跨文化管理活动中的文化风险。就外部来看,文化风险又可以分为针对来自不同文化消费者的市场营销风险和针对来自不同文化合作者的市场合作风险。就内部来看,文化风险主要是针对来自不同文化雇员的管理风险。

文化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沟通风险、种族优越风险、管理风险和商务惯例与禁忌风险等四种形式。

1.沟通风险

沟通风险,即由于文化沟通障碍和沟通误会而导致沟通失败的风险。不同国家的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对同一信息的理解会产生差异,甚至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如曾在中国国内有名的“白象”牌电池出口到国际市场,其品牌就直译为“white elephant”,这种质优价廉的电池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状况却很不理想。后经调查发现“white elephant”在英语中还有累赘物、废物的意思,可以设想这种品牌的电池又如何能吸引消费者购买呢。

此外,不同文化模式有不同的沟通方式,来自不同文化的沟通双方很容易发生沟通障碍。一般认为信息的传递与沟通是通过体语、上下文联系、场景等进行的。在高情景(high context)文化中,人们沟通常常使用含蓄而不直接的语言,只有弄清说话时的情景才能准确理解对方语言的真正含义。而在低情景(low context)文化中,大多数信息由清晰的符号如语言、文字等表达,人们直接明确地陈述事物,语言本身给出了绝大部分的含义,你不必了解使用语言的情景。例如,日本人讲话中有许多用于鼓励说话者继续讲下去和重复某些信息的词语,其中一个词是“ha-i”,在英语中字面意思为“是”。但是作为高情景语言的日语,只有当说话情景的其他要素也意味着“是”时,该词的英语意思才是“是”。“ha-i”的含义也可以是“是的,我听到了”,“是的,请继续往下说”,“是的,再说一遍”或“是的,我真的不想说‘不’,但你应该明显知道答案是不”。因此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有时美国人以为与日本合作伙伴意见达成一致时,而日本人正在表示婉转地拒绝。

2.种族优越风险

种族优越风险(ethnocentrism),即由于不同文化所表现的心理的种族文化取向不同,来自一种文化的人具有较强的种族优越感,相信自己的行为方式优于他人,有偏见地对待异族文化而产生的风险。个人与组织都可以有自我优越感。对于跨国企业来说,优越感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一些国际化企业由于相信自己在国内的经营方式优于海外竞争者,因而在海外采取与在国内相同的方式进行经营。其他一些自我优越主义的国际经营行为包括:不能改造产品以使其适应特定市场的特殊需求;将利润全部转回国内而不再对所在国投资,让那些在国内干得很好但却没有国际经验的管理者充任海外企业要职。

3.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即由于不同文化导致的管理风格的差异以及由于不同文化的管理人员之间和员工之间不能建立起协调关系而带来的管理失败的风险。在权利距离大的墨西哥企业中,对上司的尊重表现为保持一定的社会距离,上司也不情愿授权给下属。美国行政人员通常认为墨西哥人屈从权威是一种缺乏主见和不幸服从的表现,墨西哥人把美国行政人员的坚持公平竞争和委派的愿望看成是没有能力接受与职位相联系的权力。这种不同的观念与管理风格在跨国企业中是非常普遍的。在国际化企业中,一国的管理模式和行为有时不能为另一种文化所接受,使得企业在内部管理上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成本。在跨国购并的例子中,完成购并之后的融合以及正常运作常需要很长的时间,而最终宣告失败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4.商务惯例与禁忌风险

差异化风险管理篇8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普外科;护理效果;风险事件

普外科是医院综合性较强的科室,常涉及较多的复杂病例或急症,专业性较强、手术多,相应的护理工作较繁重,且大部分患者具有致伤、致残等不安全因素多,发生风险事件概率大,护患纠纷屡见不鲜[1]。为有效避免护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本研究在普外科不断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以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该管理方式的应用效果较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4月住院患者148例作为对照组,男83例,女65例;年龄18~61岁,平均(41.2±3.7)岁。2015年4月-2016年1月住院患者149例作为观察组,男85例,女64例;年龄20~59岁,平均(42.4±4.0)岁。两组病因分别为消化道出血、结肠癌、胃穿孔、胰腺炎、急性阑尾炎等。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依据临床医师要求于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检,综合评估患者的体质状况;依据患者机体需求,给予皮肤准备、呼吸道准备等;手术后加强患者交接,确保导管连接良好、引流顺畅,依据医嘱监测各项生命体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主要内容如下:①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风险知识培训;②完善制度建设,加强风险控制;③定期演练,提升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④依据患者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护理;⑤改善住院环境,张贴防跌倒图示。观察指标: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护理风险,并对风险事件做详细统计。护士长依据护理细则,对护理人员的留置操作进行评分。质控小组检查护理文书,对文书合格情况进行评分。由患者填写调查问卷,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均采取百分制,分数越高,护理效果越好。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比较:两组均出现了导管脱落、经留置针注入气泡、跌倒、坠床、沟通不良等风险事件,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5.37%,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17.56%,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护理效果评分情况的对比:观察组操作规范、文书合格、护理满意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推荐期刊